周恩来的故事(精选多篇)

时间:2019-05-14 05:27:08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周恩来的故事》,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周恩来的故事》。

第一篇:周恩来的故事

周恩来的故事

周恩来在沈阳读书的时候,只是个十二三岁的少年。他学习非常勤奋、刻苦,常常和老师同学一起讨论自己在阅读书报时思考的问题。当时他们讨论得最多的是怎样救国和宣传救亡的问题。

周恩来在课堂上认真听讲,认真完成课外作业,尊敬老师,团结同学,有礼貌,守纪律。他特别注意课外阅读,来弥补课堂上学习的不足。他所读的书报,范围也比较广泛,除了社会科学的书籍外,自然科学和军事科学的书籍也是他喜爱的读物。他还能把几本书的内容对照起来阅读,加以比较,探求最科学的内容和答案。

有一天,东关模范高等学堂的魏校长把同学们召集起来,问大家:“读书为了什么?”

有的同学说:“为了给自己将来找条出路。”

有的同学说:“为了能发财致富。”

还有个同学说:“为了帮助父母记帐。”原来他的父亲是个商人。

魏校长问周恩来:“你呢,为什么读书?”

周恩来站起来,大声地说:“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就是说为了中华民族的强大兴盛,像巨人一样挺立在世界而读书学习。

能不能把我碗里的饭弄软一点?

随着年龄的增大,周总理工作量不减,饭量不减,但是变化还是在悄悄发生……总理喜欢和群众一道吃饭。在田间地头,他与农民一道吃饭;在工厂矿山,他与工人一道吃饭;在招待所、饭店,他喜欢和服务员一道用饭;在水库工地,他和民工一块啃窝头咸菜……

有一次,总理陪外宾外出参观。那几天他吃饭很费力,吃得慢,吃得少。工作人员心里很犯急。

在参观大寨的前后,在一次行动前,工作人员想到他吃饭的费力,忙问:“总理,你身体不舒服吧?”

“不,我身体很好……”总理说得肯定。

“总理,你肯定有什么事吧?”

“嗯,”总理略一沉吟,望住工作人员,用商量的语气说:“这次活动,吃饭要一起吃。你看,能不能设法把我碗里的饭弄软一些?”

“可以。饭都是盛好了才端上来么。”

“搞特殊了。”总理笑了笑,有些不安和苦涩。他忽然轻轻叹出一口气:“唉,我的牙齿已经全松动了……”

总理发出这声轻叹时,工作人员看清了他变得灰白了的头发;曾经英气勃勃的脸孔已经血肉耗尽,脸孔和脖颈的皮肤松弛下坠,并且出现了老年斑;他那威武明锐的双眼也深深地凹陷下去……

黄埔军校

孙中山先生希望通过创建革命军,来挽救中国的危亡。孙中山在开学典礼上曾致词:我们开办这个学校,要用里面的学生做根本,成立革命军,诸位就是将来革命军的骨干,创立了革命军。我们的革命才能成功。

1924 伟人孙中山先生高瞻远瞩,视“教育为神圣事业,人才为立国大本”,在广州亲手创办了一文一武两所学堂 —— 国立广东大学(今天的中山大学)和黄埔军校。建校时的正式名称为“中国国民党陆军军官学校”,因其校址设在广州东南的黄埔岛,史称黄埔军校。黄埔军校建立的目的是为国民革命军训练军官,然后其学员成为国民政府北伐统一中国的主要军力。1946年行宪之后中国国民党名义上移交军队于国家后改称“中华民国陆军军官学校”至今。黄埔军校是孙中山先生在中国共产党和苏联的积极支持和帮助下创办的,是第一次国共合作的产物。作为中国现代历史上第一所培养革命干部的新型军事政治学校,其影响之深远,作用之巨大,名声之显赫,都是始料所不及的。

黄埔军校建立以来,以孙中山的“创造革命军队,来挽救中国的危亡”为宗旨;以“亲爱精诚”为校训;以培养军事与政治人才,组成以黄埔学生为骨干的革命军,实行武装推翻帝国主义和封建军阀在中国的统治,完成国民大革命为目的。一方面积极进行孙中山革命的三民主义教育;一方面灌输马克思列宁主义的思想。军校采用军事与政治并重,理论与实践结合的教学方针,为中国革命培养了大批军事政治人才。广大黄埔师生在反帝反封建、争取国家统一与民族独立的斗争中立下了赫赫战功,为中国革命做出了重大贡献。

黄埔军校自1924年6月在广州创办到1949年底迁往台湾高雄县凤山市,在大陆共办了二十三期,在台续办至今已七十八期,在大陆时期其毕业生包括各分校、训练班在内,计有41386人。名将辈出,战功显赫,扬威中外,影响深远,在中国近现代史上占有显赫地位。而昔日的黄埔军校旧址于1988年被中华人民共和国列为第三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贝多芬的生平

路德维希·凡·贝多芬(1770-1827)伟大的德国作曲家、维也纳古典乐派代表人物之一,对世界音乐的发展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被尊称为 “乐圣”。

贝多芬在波恩时期(1782-1792)的创作,大都是一些小型的钢琴曲、重奏曲和歌曲等,这一时期可以说他还只是处于创作的准备阶段。他在维也纳最初十年(1792-1802)的创作,比较著名的作品也只有《悲伤》、《月光》和《克罗采》奏鸣曲及《第三钢琴协奏曲》等。但在这期间,他对社会与政治诸问题又有了进一步的理解,也能意识到他要努力探寻的目标。1802-1812年,他的创作进入了成熟时期,这段时间后来成为他的“英雄年代”。

贝多芬是世界艺术史上的伟大作曲家之一,他的创作集中体现了他那巨人般的性格,反映了那个时代的进步思想,它的革命英雄主义形象可以用“通过苦难--走向欢乐;通过斗争--获得胜利”加以概括。他的作品了既壮丽宏伟又极朴实鲜明,它的音乐内容丰富,同时又易于为听众所理解和接受。贝多芬的音乐集中体现了他那个时代人民的痛苦和欢乐,斗争和胜利,因此它过去总是那样激励着人们,鼓舞着人们的斗志,即使在现在也使人们感到亲切和鼓舞。

贝多芬的作品有“月光曲”、“第九交响曲”、“第一交响曲”、“奏鸣曲”、“命运交响曲”、“庄严弥撒曲”等等,这些都是摆脱古典主义、展现自由、热情奔放的美丽乐章。

第二篇:周恩来故事

搬石头砸自己的脚

大家好!

我叫,来自一(2)班。我讲的故事题目是《搬石头砸自己的脚》。

一位美国记者在采访周总理的过程中,无意中看到总理桌子上有一支美国产的派克钢笔。那记者便以带有几分讥讽的口吻问道:“请问总理阁下,你们堂堂的中国人,为什么还要用我们美国产的钢笔呢?”周总理听后,风趣地说:“谈起这支钢笔,说来话长,这是一位朝鲜朋友的抗美战利品,作为礼物赠送给我的。我无功受禄,就拒收。朝鲜朋友说,留下做个纪念吧。我觉得有意义,就留下了这支贵国的钢笔。”美国记者一听,顿时哑口无言。

---什么叫自搬石头砸自己的脚?这就是一个典型事例。这位记者的本意是想挖苦周总理:你们中国人怎么连好一点的钢笔都不能生产,还要从我们美国进口。结果周总理说这是朝鲜战场的战利品,反而使这位记者丢尽颜面。也是,想和周总理较劲,门都没有。

我的故事讲完了,谢谢大家!

飞机遇险的时候

1946年1月,周恩来同志从延安乘飞机去重庆。同行的除了工作人员,还有叶挺的女儿小扬眉,她才11岁。

飞机飞得又快又稳。透过云层,可以看到积雪的山峰层层叠叠,好像波涛汹涌的大海。突然,飞机遇到一股强烈的寒流,机翼和螺旋桨上都结了冰,而且越结越厚。不大一会儿,机身也蒙上了厚厚的冰甲。飞机像冻僵了似的,沉甸甸地往下坠,还失去了平衡。机翼掠过一座座山峰,眼看就要撞着山尖了,情况十分严重。机长命令机械师打开舱门,把行李一件一件往下扔,好减轻飞机的重量,还要大家背上降落伞包,做好跳伞的准备。

大家正忙着,忽然听到小女孩的哭声。周恩来同志立刻站起来,从摇摆不定的机舱一头,几步跨到小女孩面前。原来小扬眉的座位上没有降落伞包,她急得哭了。周恩来同志马上解下自己的伞包给小扬眉背上,还亲切地鼓励她说:“孩子,不要哭,要像你爸爸那样勇敢、坚强,同困难和危险做斗争!”

大家看到周恩来同志不顾自己的安危,把伞包让给了小扬眉,都要把自己的伞包让给周恩来同志。周恩来同志用命令的口吻说:“不要管我!大家要沉着,不要慌张……”

就在这时候,飞机冲出了寒流的包围。在阳光的照射下,冰甲开始融化了,整块整块的冰哗哗地往下掉。飞机渐渐升高了,继续快速平稳地向前飞行。“咱们脱险啦!”机舱里一片欢腾。

三次付饭费

那是周恩来总理陪法国总统蓬皮杜访问杭州的事

这天下午周总理就要离开杭州了。几天来随行人员十分辛苦,周总理就吩咐秘书说:“今天中午,我请大家到楼外楼去吃便饭。”

楼外楼菜馆的经理、厨师和服务员一听到周总理要来请客的消息,都非常兴奋。服务员忙着把面临西湖的餐厅打扫得窗明几净,经理和厨师忙着商量菜单。11 时左右,周总理和随行人员谈笑风生地踱过西冷桥,漫步白堤,来到了楼外楼。席间,他热情地与随行人员一一碰杯,感谢他们辛苦地完成了这次接待任务,并向北京来的同志一一介绍杭州名菜:这是活杀活烧的西湖醋鱼,这是产自西湖的油爆大虾,这是叫化子鸡,都是北京人难得吃到的西湖佳肴。当周总理看到服务员端上一盘盘他最喜爱的家乡菜时,一边举筷品尝,一边又向大家介绍说:“好久没有吃到家乡菜了,大家也来尝尝,这是绍兴霉干菜蒸肉,豆芽菜,霉千张,味道不错的嘛!”吃得大家兴高采烈。

饭后,周总理叫秘书去结账。省里同志出来阻拦说:“不必总理付了,由我们地方报销吧!”周总理听了说:“今天我请大家,当然由我付钱啰!”店里 经理知道周总理的脾气,若不收钱,总理会生气的,就收了 10 元钱。谁知周 总理又不肯,当即对旁边一位姓姜的服务员说:“这许多菜 10 元钱怎么够呢 ? 一定要按牌价收足。”经理和厨师商量了一下,又收了 5 元钱。不料,又被周 总理看到,生气地说:“谁请客吃饭谁付钱。总理请客吃饭,也要和一般顾客 一样付钱嘛!”楼外楼经理没办法,只好又收了 5 元钱。这样共收了 20 元钱。

哪里晓得过了 1 个小时后,笕桥机场给楼外楼经理打来了电话,说周总理临上飞机前留下 10 元钱,付中午的饭费。楼外楼经理和职工们捧着这 30 元钱,都深深地为总理的这种廉洁奉公精神感动得热泪盈眶。大家商量了一下,只有按总理的吩咐去做,当即把当天午餐的饭菜,按照牌价单仔细算了一下,总共 19 元 5 角,和普通顾客一样结了账,并给周总理写了份详细报 告,附上清单和多余的 10 元 5 角,寄给北京国务院周总理办公室。

周恩来认真练字

鸡叫三遍过后,周家花园里传出了阵阵琅琅的读书声:“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读着、读着,周恩来很快就把这首诗背得滚瓜烂熟了,但他总觉得没有透彻领会诗的意境:每一粒到底有多辛苦呢?

第二天,周恩来来到蒋妈妈家玩。吃饭的时候,他望着白花花 的大米饭迫不及待的问道:“蒋妈妈,这大米饭是怎么来的呢?” 蒋妈妈很喜欢周恩来好问的精神,就笑着告诉他:“大米是稻子舂成的。稻子浑身有一层硬硬的黄壳。它的一生要经过浸种催芽、田间育秧、移栽锄草、施肥管理、除病治虫、收割脱粒,一直到舂成大米。” “啊,吃上这碗大米饭,可真不容易啊!”周恩来惊讶地说。“是呀,这十多道关,也不知道要累坏多少种田人呢,这香喷喷的大米饭是种田人用血汗浇灌出来的。”蒋妈妈深有感触地说。蒋妈妈一番深刻的教诲,不仅加深了周恩来对诗意的理解,更激励他勤奋学习。

为了过好习字关,他除了认真完成老师布置的作业外,还坚持每天练一百个大字。有一天,周恩来随陈妈妈到一个路途较远的亲戚家,回来时已是深夜了。一路上风尘劳累,年幼的恩来已精疲力尽、呵欠连天,上下眼皮直打架,但他仍要坚持练完一百个大字再休息。陈妈妈见状,心疼不过,劝道:“明天再写吧!” “不,妈妈,当天的事当天了!”周恩来说服了陈妈妈,连忙 把头埋在一盆凉水里,一下子把瞌睡虫赶跑了,头脑也清醒多了。一百个字刚写完,陈妈妈一把夺过恩来的笔说:“这下子行了吧,快睡觉!”“不!”周恩来仔细看完墨汁未干的一百个大字,皱着眉头认真地说:“陈妈妈,你看这两个字写歪了。” 说着,周恩来白嫩的小手又挥起笔来,把那两个字又写了三遍,直到满意这止。

第三篇:周恩来故事

周恩来尊师的故事

尊敬的各位老师、各位同学:

大家好!今天我要和大家分享的是——周恩来总理尊师的故事。周恩来从小就养成了尊敬老师的美德,并给我们留下了许多动人的故事。今天我给大家讲的是周恩来尊敬一位小学老师的故事。这位老师名叫高盘之,1910年高老师到沈阳东关模范学校任教,周恩来恰于这年随伯父来到东北,成为该校的住校生。高老师教学很认真,特别是每当讲述中华优秀儿女的爱国故事的时候,他总是慷慨激昂、声泪俱下,深深地打动着每一位学生的心,给周恩来的影响很大。就是从那时起,周恩来就下定决心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高老师十分器重和喜爱周恩来。1913年,15岁的周恩来毕业前,高老师为他命名字翔宇,殷切期望少有大志的学生如鲲鹏展翅,翱翔宇宙。行前,少年周恩来也挥毫赠言:“同心努力,万里前程指日登。”以后,他一直珍爱着“翔宇”这个名字。一日为师,终生难忘。1950年周恩来已是新中国的国务院总理,日理万机。但当他听说高老师的儿子从台湾回到济南后,便立即邀请他们一家到北京,迫不及待地打听高老师的下落。当得知高老师已于1940年去世时,他久久沉默,陷入深深的追念之中。他动情地说:“没有高老师的教导,我不会有今天。”然后,他索要了高老师的遗照并把它翻拍放大,留在自己身边。后来当他得知师母身体不好时,又托人给师母送去50元钱,并送了一斤白糖给师母补养身体。1962年,高师母病故,周总理亲自写信表示哀悼,并随信寄去100元钱作为丧葬补助。

周恩来作为一国总理,对自己小学时的老师表达了如此真挚的感情,他尊敬老师的美德永远值得我们学习、发扬光大!

谢谢大家!

伟大的人格魅力

尊敬的各位老师:

大家好!今天我讲的是有关周总理的人格魅力的故事。

1976年1月8日,周恩来逝世时,设在美国纽约的联合国总部门前的联合国旗降了半旗。自1945年联合国成立以来,世界上有许多国家的元首先后去世,联合国还没有为谁下过半旗。

一些国家感到不平了,他们的外交官聚集在联合国大门前的广场上,言辞激愤地向联合国总部发出质问:我们的国家元首去世,联合国的大旗升得那么高,中国的总理去世,为什么要为他下半旗呢?

当时的联合国秘书长瓦尔德海姆站出来,在联合国大厦门前的台阶上发表了一次极短的演讲,总共不过一分钟。他说:“为了悼念周恩来,联合国下半旗,这是我决定的,原因有二:

一是,中国是一个文明古国,她的金银财宝多得不计其数,她使用的人民币多得我们数不过来。可是她的周总理没有一分钱存款!

二是,中国有10亿人口占世界人口的1/4,可是他没有一个孩子。你们任何国家的元首,如果能做到其中一条,在他逝世之日,总部将照样为他降半旗。

说完,他转身就走,广场上外交官各个哑口无言,随后响起雷鸣般的掌声。瓦尔德海姆机敏而锋利的谈吐,不仅表现了他机智无比的外交才能,同时也反映了我们敬爱的周总理的高尚品格是举世无双的。

周恩来小时候的故事

尊敬的各位老师:

大家好!今天我讲的是有关周总理小时候的故事。

周恩来五岁时,就开始学写毛笔字。他给自己定下了一条规矩:每天完成功课后,还要练习写一百个大字。

一天,小恩来和他的乳妈蒋妈妈去串亲戚,回来时,天色已经很晚了,好心的蒋妈妈催他快去睡觉。小恩来刚到床前,突然喊起来:“哎呀,大字还没写呢!”说着,便走到书桌前。蒋妈妈见了,忙上前劝他说:“算了,今天不写,明天写二百个不就补上了吗?”

“不,今日事今日毕,明天还有明天的事!”说完,小恩来便坐在书桌前准备写字。好不容易写完最后一个字,蒋妈妈夺下他手里的笔说:“好了,好了,快去睡吧!”

“不行,”小恩来拉住蒋妈妈的手恳求说,“蒋妈妈,你看,这两个字写歪了,真难看,要重写!”

蒋妈妈望着天真而又刚毅的小恩来,心软了,装着生气的样子,说:“好,好,随你去!”

小恩来又拿起毛笔,把那两个字认真地重写了一遍

第四篇:周恩来廉洁故事

周恩来廉洁故事

一、周总理巧拒老部下“土特产”

有一次,福州军区副司令员龙飞虎就托人给总理送来一筐桔子,很新鲜,说请老首长尝个鲜。

总理见到桔子,说:“我不需要。” 大家劝:“已经送来了,还能再送回去呀?” 总理说:“你们问问这一筐多少钱?” 赵秘书打电话问过之后,报告总理:“一筐25元。” 总理吩咐:“你给他寄50元去。” 赵秘书说:“是25元。你多寄他会退回来的。” 总理说:“就寄50元,多余的钱叫他处理,不这样做就制止不了他。我多付钱,他以后就不再送来了。” 果然,龙飞虎以高出一倍的价钱“卖”给总理一筐桔子,以后就再也不敢给老首长送东西了。他说:“送东西就等于敲总理竹杠,谁还敢送啊?”

二、随时记着公私两本账

周总理吃饭自己付钱,这大家都耳熟能详了。这是因为周总理随时记着公私两本账。公就是公,私就是私,公私要分明。所以每次付钱,又会有不同的小故事。

有一次,总理在北京饭店接见外宾。接见结束后,总理感到有些饿,就跟值班卫士张永池说:“有点饿了,咱们吃点便饭吧。” 那是一般客饭,很快就吃完了。张永池一算帐,吃了两元八角。不要以为这是优待价,总理从来不允许优惠,严格要求按市价收付款。那个年代的钱同现在不同。可是,张永池这次糊涂了。心里算了帐,楞是忘了给钱,追在总理屁股后边上了车。还没坐稳,总理就问:“给了钱没有?” “哎呀,”张永池叫一声,“糟糕,忘给了!” “快给我把钱送去!”总理生气了,大声训道:“要会算经济帐,公私算分明,不然怎么行?” 公私分明,清清白白,堂堂正正,这就是周总理。所以曾经在周总理身边工作过的人说起时,都说敢向全国人民保证:总理一生奉献,即便日常生活也从没占过公家一分便宜!

三、不许到小卖部买东西

总理外出,无论住交际处、招待所还是宾馆,都要求工作人员不许在小卖部买东西,他自己当然更不会去买。因为那是物质极为匮乏的时代,商品分配是个大难题,配发几十种票证也解决不完这个难题。于是,各省、市、自治区的交际处都设立了小卖部,卖紧俏商品,将质高价廉的商品供应首长和外宾。总理对这种小卖部是很有看法的。

有一次去昆明,总理自己掏钱请随行人员吃了顿炒鳝鱼丝,饭后大家说说笑笑在院子里散步。

“小卖部开了。”有人说,“进去看看吧?” “你们不要去那里买东西,那里面有名堂!”总理皱起眉头说:“什么内部价格呀,你们不要占这个便宜,要买什么到街上去买。” “街上没有。”不知谁小声嘀咕一声。“有就买,没有就不买,干吗非买不可?”总理指指小卖部,“搞了这种特殊,再讲清廉也是虚假的。人家5元钱买不到的东西,你l元就买走了,你的100元工资就变成500元了么。你再跟群众说你只有100元工资,那算清廉还是算骗人?”

第五篇:周恩来的故事

周恩来的故事

他是一位优雅的君子,大国风度与和蔼可亲在他身上得到统一,让世界都为他的风采所折服;他是一位机智的雄辩家,深厚的底蕴和机敏的思考,让他带领中国外交躲过暗礁为世界所承认;他是一位睿智的哲人,浸透五千年智慧的他,能够看清前方迷雾之中正确的道路。日内瓦会议上,他舌战十六国阵营;万隆会议上他又提出求同存异的正确方针;他就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第一位总理——周恩来。

提起中国的总理,我们不得不提周恩来;回忆起新中国,我们不得不提周恩来。周恩来总理是我一生当中最佩服的一个人。他一生克己奉公,心存人民,鞠躬尽瘁,死而后已,他的一生为后人树立一代伟人的典范,为世人留下了宝贵的精神财富。以前,只是零零碎碎的看到或者听到一些关于周总理的故事。那时候对他的钦佩就已经到了无以复加的地步。进大学后,我就花时间大致看完了整本的《周恩来传》。<<周恩来传>>是一本让我读完了感到心潮澎湃的书。在阅读的过程中,我仿佛与总理一起,经历了他少年时的挥斥方遒、青年时的南昌揭竿、壮年时的战火硝烟、中年时的世界扬名与晚年时的**年代„„自己都恨没有早生几十年去一睹总理本人的风采。通过那位作家的文字,我仿佛看到了总理潇洒的身姿、翩翩的风度以及他那让全世界为之倾倒的笑容。当读到他指挥赢得一场又一场的战役时,我在心中为之喝彩;但读到他辛勤工作几日几夜而不休息时,我又不禁感到一丝心疼。无论革命处在高潮还是低潮,抑或重大历史转折关头,他都坚忍不拔,挽狂澜于既倒,扶大厦于将倾,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在读《周恩来传》这本书的过程中,我们可以从一代伟人周恩来身上清晰地看到,他在中国革命中的地位,在中国人民事业中的巨大作用,关键是出自他的远见与才干。从他童年中所受的教育乃至东北念书,甚至是后来的东渡日本都使他对现实产生强烈的不满,这种社会需要治理,不可推卸的责任感促使他终于在旅法期间选择了共产主义道路,接受了马克思主义思想,这就是他的远见,一个伟大的远见。他意识到“未来的环球必是赤旗的世界”,“共产主义必将胜利”,他无比精明地选择了这条道路。周恩来,字翔宇,别名少山、伍豪等,祖籍浙江省绍兴,1898年3月5日(清光绪二十四年二月十三日)生于江苏淮安。就是从这一天开始,中国的历史因为这个孩子而发生改变,中国的人民因为这个伟人而挺起胸来。周恩来三个母亲的谆谆教诲加之其幼年的困顿成就了周恩来坚韧不拔的性格,所谓“国仇家难,从小教育了周恩来。” 而后的一句“为了中华之崛起!”更是成了贯彻在他的一生中,渗透在他的各项活动中的誓言。令我们想不到的是,他的心怀国家竟是从那时就开始的,从一个12岁的少年就开始了。而后青年的周恩来抱着“欲重整山河,复兴祖国”的雄心抱负开始了中国的革命事业,并将他的一生都奉献给了他热爱的祖国河山。在从沈阳东关模范两等小学堂转入天津南开学校后,他如饥似渴般地汲取了近代教育的各方面的知识,并在毕业后赴日本求学,从而开始接触马克思主义,并在以后的五四运动中成为天津学生界的领导人。在被日本帝国主义镇压被捕入狱后,他仍坚持着马克思主义的传播工作,并在牢狱中成长得更为坚定凝练。不久他去欧洲勤工俭学,1921年在张申府、刘清扬的介绍下加入中国共产党,成为了党的创建人之一。此后在中国共产党的每一个关键时刻,周恩来都坚定地站在中国共产党的立场上,维护党的利益。回国后,他和贺龙、叶挺、朱德、刘伯承等一起于1927年8月1日在江西南昌领导武装起义。1935年1月在贵州遵义举行的中共中央政治局扩大会议上,支持毛泽东的正确主张,对实际确立以毛泽东为代表的新的中央的正确领导,起到了关键性的作用。在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期间,周恩来与毛泽东在军事上始终亲密合作,终于在1949年10月1日下午,在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会举行的第一次会议上,周恩来被任命为新中国的第一任政府首脑——中央人民政府政务院总理。从此,也开始了他26年国家总理的辛勤劳苦的历程。在他任政府总理期间,不仅成功地组织领导了国民经济的恢复工作,还在1954年提出了建设现代工业、农业、交通运输业和国防的四化目标,组织制定了《1956年至1967年科学发展规划》,推动了国家科技事业的迅速发展。1955年在万隆会议上主张和平共处,提出的“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为增进中国人民与世界人民的友谊,扩大中国的国际影响做出了重要的贡献。他为国家的社会主义建设,为实现中美、中日关系正常化和恢复中国在联合国的席位作出了卓越贡献。“文化大革命”期间,他在非常困难的情况下,尽量减少“文化大革命”所造成的损失并保护了大批领导干部和民主人士。他以常人难以想像的大智大勇和自我牺牲的精神,面对极端复杂的特殊环境,忍辱负重,极力保护党的忠诚老革命前辈,尽力维护人民的根本利益,苦撑危局。他从无一句怨言,一直默默努力,凡事亲力亲为。正因如此,他原来甚为健康的身体,由于长期过度紧张、繁忙而急剧衰弱,除了得了心脏病而且屡次发作外,甚至在1972年5月被确诊为膀胱癌。终于,在五十五年的不辞辛劳,事事为祖国、为人民、为党的奔波劳碌之后,1976年1月8日,在北京逝世,享年78岁。

这就是周恩来的一生,他把一生都奉献给了中国的革命事业,他的一生是革命的一生,他对革命事业坚定不移的信念,让我为之动容。他逝世那一天,联合国破例降下半旗,悼念这位伟人的逝世,国民更是十里长街送总理。这也许就是周总理的人格魅力。

总理的事迹教会了我们如何做人,他对后人的影响不可估量,我们无法一一细数周恩来为这个国家作出的贡献,但在老一代人心中,他是集聚了这个民族的无数优良品德的化身,是一个真正的共产党员。人们知道他是一个好总理,从他的身上,人们知道什么样的官员才是“人民公仆”。周总理对我们当代大学生的影响不胜枚举,我无法在这一篇短短的论文中一一列举,只能是一笔带过,我想再多的词语或许都无法写出总理的光辉一生,大爱无形,大音希声,我们只能在心中默默地铭记周恩来总理一生的波澜壮阔!

周恩来,作为一个总理,已经深深的印在了中国人民的心目之中,他的一生完全而彻底的献给祖国的解放与发展事业。没有经典的话语作结,我最后引用俄罗斯经典名著《钢铁是怎样炼成的》中主人公保尔·柯察金的一句话:人,最宝贵的是生命。生命属于人,只有一次。人的一生应该这样度过:当他回首往事的时候,不会因为碌碌无为,虚度年华而悔恨,也不会因为为人卑劣,生活庸俗而愧疚。这样,在临终的时候,他能够说:“我已把自己的整个的生命和全部的精力献给了世界上最壮丽的事业---为人类的解放而斗争。”

总理,您将永远的活在我们的心中!

下载周恩来的故事(精选多篇)word格式文档
下载周恩来的故事(精选多篇).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周恩来成长故事

    周恩来成长故事 周恩来1898年3月5日出生于江苏省北部的淮安县。这里位于淮河和宋杭大运河交汇的地方,是一片水草丰盛的草原。 周恩来的祖父叫周殿魁,原是浙江绍兴人,后来在淮......

    周恩来的故事

    周恩来故事选集 1.有一次,周总理在日内瓦参加国际会议时,一个美国记者伸出手来主动和周恩来握手,周总理出于礼节没有拒绝。但没有想到,这个记者刚握完手,忽然大声说:‚我怎么跟中......

    周恩来的故事

    周恩来资料 周恩来(1898~1976),字翔宇,曾用名伍豪等,原籍浙江绍兴,生于江苏淮安。伟大的马克思列宁主义者,中国无产阶级革命家、政治家、军事家、外交家,中国共产党和中华人民共和国......

    周恩来优良作风故事集锦(范文)

    周恩来优良作风故事集锦 1、对待个人生活 衣着——在人们的印象中,周恩来总理总是那样衣冠整洁,风度翩翩。殊不知,他仅有的几套料子服装,大都穿了几十年,有的破损了,精心织补后继......

    周恩来外交故事

    周恩来是公认的语言大师,凡是和周恩来交谈过的人,无不为他的幽默风趣的语言魅力所折服。 至少我们两个人有一个共同点,那就是我们都背叛了我们各自的阶级 有一次周总理应邀访问......

    周恩来的故事

    《周恩来的故事》 ——伟大与平凡 周恩来的一生都是那么伟大,但他的一生都是那么平凡。他从来都以群众为标准,只要群众生活的好,都快乐,他的生活就好,就快乐。他的生活从来不要求......

    周恩来的故事

    周恩来小时候的故事鸡叫三遍过后,周家花园里传出了阵阵琅琅的读书声:“锄禾、 日当午,汗滴禾下土。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读着、读着,周恩来很快就把这首诗背得滚瓜烂熟了,但......

    周恩来故事读后感

    读后感周研读了《周恩来的故事》,让我了解了周恩来总理是是伟大的革命家、政治家、军事家和外交家。他为了中国人民的解放事业奉献了自己的一生!他的优秀品质已深深映照在我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