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度上海“三农”工作成效显著(20120201)

时间:2019-05-14 05:52:32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2011年度上海“三农”工作成效显著(20120201)》,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2011年度上海“三农”工作成效显著(20120201)》。

第一篇:2011年度上海“三农”工作成效显著(20120201)

2011年度上海“三农”工作成效显著

来源:上海市农业委员会办公室 日期:2012-02-01

一、粮食生产实现八连增

2011年,本市夏粮喜获丰收,面积、单产、总产实现“三增”,二麦单产达270.86公斤,比上年增3.88%,总产达28.33万吨;水稻单产达到558.6公斤,比2010年增加3.4公斤,再创历史新高。全年粮食总产量达24.39亿斤,比2010年增长3.0%,连续8年实现粮食丰收,也是本市2004年实施粮食补贴政策以来粮食总产量最高的一年。崇明县获得全国粮食生产先进单位,松江区新浜镇姚向东获得全国粮食生产先进工作者,浦东新区祝桥镇张正权、金山区枫泾镇包永华获得全国种粮、售粮大户称号,市农业技术推广服务中心顾玉龙、光明米业有限公司施士忠获得全国粮食生产突出贡献科技人员称号。

上海今年全年粮食播种面积为279.53万亩,比去年268.8万亩增加10.73万亩,增幅为4%;全年粮食总产量为121.95万吨,比去年118.4万吨增加3.55万吨,增幅为3.0%,今年全市建立水稻高产创建示范方1106个,合计面积42.43万亩,比去年增加1.23万亩。整建制推进的9个乡镇2个农场以及61个村高产示范方合计面积28.8万亩。从测产情况看,全市1106个水稻高产示范方平均亩产达到635.7公斤,较全市水稻平均亩产增加77.1公斤,增幅达13.8%;整建制推进的乡镇和村平均亩产分别为605.3公斤和612.6公斤,比面上分别增加46.7公斤和54公斤。光明食品集团长江及跃进万亩方、崇明耀全粮食合作社、松江泖港、奉贤庄行万亩方实割亩产超过700公斤。

二、促进蔬菜生产,保障城市供应

目前,上海蔬菜年消费量达560万吨以上。为了确保大城市农产品的供应,上海在依托大市场、大流通的同时,全面落实“菜篮子”市长负责制,率先建立地产主要农产品最低保有量制度,切实加强地产蔬菜特别是绿叶菜的生产供给,加大投入力度,改善生产条件,推进产销对接,强化质量安全监管。

一是认真落实“菜篮子”市长负责制。2008年,上海建立主要农产品最低保有量制度,明确2009-2012年蔬菜、生猪和家禽等主要农产品最低保有量目标。到目前为止,全市现有常年菜田53.8万亩,季节性菜地55.7万亩次。地产蔬菜上市量348万吨,约占年消费量的50%;地产绿叶菜上市量166万吨,占年消费量的90%左右。国务院印发《关于进一步促进蔬菜生产保障市场供应和价格基本稳定的通知》以后,上海市委、市政府更加重视地产蔬菜生产供应和价格基本稳定工作,进一步抓好 “菜篮子”市长负责制落实,强化最低保有量制度,推进新一轮设施菜田建设。市委书记俞正声多次做出批示,要求把确保地产蔬菜特别是绿叶菜生产作为上海稳定物价的关键措施来抓。韩正市长多次实地检查指导蔬菜生产,多次召开专题会议,研究蔬菜生产供应和稳定菜价工作。今年蔬菜“夏淡”时节,韩正、杨雄、屠光绍、艾宝俊和姜平等5位市领导分别带领检查组实地检查蔬菜生产供应工作,确保各项措施落到实处。

二是建立“菜园子”、“菜市场”区县长负责制。上海市政府与9个郊区县政府签定《确保蔬菜生产保障市场供应工作责任书》,建设“菜园子”,明确蔬菜种植面积、绿叶菜种植面积、绿叶菜年上市量、蔬菜质量安全等考核内容和奖惩措施。制定相应的考核办法,考核结果纳入市对被考核区县绩效考核体系。同时,实行绿叶菜的上市量与市对区县财政转移支付相挂钩。市政府与9个中心城区区政府签定《保障蔬菜供应和价格基本稳定工作责任书》,建设“菜市场”,明确各区县要加强菜市场的规范和管理,加强市场信息监测和分析,严厉打击哄抬物价、欺行霸市等行为,维护良好经营环境。要推进食品流通安全信息追溯系统建设,逐步形成产地有准出、销地有准入、产品有标识和身份证明、信息可查、成本可算、风险可控的全程质量追溯体系,确保市民买到无公害产品。确保各区范围内蔬菜市场供应、质量安全及价格基本稳定。

三是强化淡季绿叶菜供应保障措施。上海率先突破农业保险范畴,建立了淡季绿叶菜生产成本价格保险机制,对市民食用量较大的五种绿叶菜实施生产成本价格保险,并做到“申保尽保”。市级财政给予50%保费的专项补贴,各区县结合各自情况,再给予相应配套补贴,菜农自负保险费一般在10%左右。保险价格采用市统计局提供的18家标准化菜市场前三年绿叶菜平均零售价,若在绿叶菜上市期内零售价低于前三年同期平均零售价的,则按其跌幅同比例对菜农进行相应补偿。高于前三年零售价的则不发生赔款。今年“夏淡”保险期77天,保险面积14.4万亩,已付保险赔款812万元。今年“冬淡”绿叶菜成本价格保险方案已经启动,将“保淡”期限适当延长,“冬淡”期限从12月15日至次年的3月15日,“冬淡”保险品种适当调增为青菜和杭白菜两个品种。上海实施淡季绿叶菜价格保险虽然是一种探索,但已经取得初步成效。一是有力促进了淡季绿叶菜种植面积的落实,确保了淡季期间地产绿叶菜生产供应稳定;二是当绿叶菜价格跌落菜农受损时,通过及时理赔,弥补了菜农的生产成本支出,调动了菜农生产的积极性。

四是提高菜农生产积极性。上海已实行蔬菜种植与水稻种植同样补贴政策,制定蔬菜生产特别是绿叶菜生产扶持政策,市区两级财政加大对蔬菜生产的支持力度。一是完善农资综合补贴。2011年扩大补贴范围,增加补贴金额。对原10亩以上规模化蔬菜生产的农资综合补贴,扩大到2亩以上,补贴标准从每亩60元提高到每亩90元。二是加大绿叶菜种植补贴力度。2011年开始设立夏淡期间种植绿叶菜专项补贴,市级财政每亩补贴80元。针对今年受灾情况,在80元补贴的基础上,每亩一次性增加70元补贴。三是推进蔬菜标准园创建工作。2011年启动蔬菜标准园创建,“十二五”期间将引导市、区县两级各创建150家蔬菜标准园,覆盖蔬菜种植面积10万亩。市级财政对蔬菜标准园创建实行“以奖代补”,对达到创建标准的蔬菜标准园每个奖励50万元。区县级蔬菜标准园由区县财政给予奖补。四是支持蔬菜专业合作社的发展。将市级财政安排的合作社项目扶持资金的50%用于扶持蔬菜产销,扶持资金主要用于建设预冷冷库、购置周转箱、运输车辆、喷滴灌、净菜清洗设备等固定资产。五是推进设施菜田建设。“十一五”期间,上海市共投入建设资金30.3亿元,建设设施菜田近21万亩,大大改善了市郊蔬菜生产条件,提高了蔬菜生产能力。近期,结合农田水利建设,进一步完善菜田排灌设施,改善水利装备,增加菜田强排设备,增强抗灾能力。

五是加强流通设施建设。上海市加大财政扶持力度,改造提升农产品批发市场,新建和升级一批设施装备好、服务能力活、辐射范围广的大型蔬菜批发市场。推进蔬菜冷链物流发展,安排专项资金加强地产蔬菜预冷设施、批发市场冷藏设施、蔬菜低温配送中心建设,推广节能环保的冷链运输车辆及相关配套设备。对建成的设施基地配备预冷设施,并配备采后整理、清洗、分级、包装流水线等,引导鼓励地产蔬菜向商品化处理方向发展。市级财政安排的合作社项目扶持资金每年有不少于50%用于蔬菜销售,主要用于建设预冷冷库、购置周转箱、运输车辆、喷滴灌、净菜清洗设备等固定资产。继续加强标准化菜市场建设。在坚持标准化菜市场公益性的同时,大力推进标准化菜市场的改造和规范化管理工作。对暂时没有条件建设标准化菜市场的地区,引入社区菜店等其他零售形式加以补充。目前,上海市已建成标准化菜市场800个。

六是促进蔬菜产销对接。上海推进“农超对接”、“农标对接”、“农社对接”和团购直销。通过蔬菜专业合作社和蔬菜配送中心,与超市、标准化菜场、居民社区和学校、企业等蔬菜销售和消费单位进行对接,减少流通环节,提高生产经营效益,稳定蔬菜价格。2011年9月份开始,开展周末蔬菜进社区工作,城市超市、都市菜园、万有全和江桥配送等4家配送单位,在9个中心城区落实71个社区销售点,蔬菜销售价格较市场价格平均下降三成左右,受到市民普遍欢迎。目前,上海通过配送直销进入消费终端的蔬菜量占地产蔬菜上市量的近一半。为了降低农副产品的流通成本,上海从去年12月1日起,对所有通过收费公路的、装载着鲜活农产品的车辆免收通行费,免收“菜篮子”工程车的贷款道路建设车辆通行费。同时,为市郊蔬菜运输车辆进城销售提供方便。

七是确保蔬菜质量安全。一是明确工作责任。各区县与乡镇、乡镇与村、村与种植户之间层层签订安全监管责任书,把各项任务逐级逐项落实到人。二是做好宣传告知。开展蔬菜质量安全生产的宣传活动,安全使用农药告知书发放率和质量安全承诺书签订率达到100%。三是开展技术培训。指导菜农科学使用农药;推广高效、低毒、低残留农药新品种;推行绿色防控技术。四是健全检测网络。重点加强对蔬菜分散种植户的检测,实现快速检测全覆盖。五是建立可追溯制度。统一印发田间档案记录本,建立农事操作档案,规模化生产基地、龙头企业等160多家单位建立了信息上网质量可追溯制度。六是开展监督检查。加强对农药经营市场的执法力度,从源头上控制不合格农药进入生产环节。今年,农业部例行监测结果显示,2011年上海地产蔬菜农药残留检测合格率达99.9%,名列全国第一。自2005年以来上海未发生一件因食用农残超标蔬菜而引发的质量安全事件。

三、多项举措联合发力 确保上海地产生猪产品有效供给

今年以来,针对国内生猪供应紧张,猪肉价格持续大幅走高的严峻形势,市政府领导高度重视,市、区两级农业部门积极落实各项应对措施,确保了上海生猪生产的稳定和地产猪肉产品的有效供给。据统计,全市生猪累计出栏266.2万头,同比增长0.1%,累计平均头重106公斤,同比增长6.4%。12月末生猪存栏184.05万头,同比增长7.1%。

一是研究出台了一系列稳定生猪生产的政策措施。在《上海市人民政府贯彻〈国务院办公厅关于促进生猪生产平稳健康持续发展防止市场供应和价格大幅波动的通知〉的实施意见》中,提高了生猪疫病防控相关的补贴标准,适度增加了对新建标准化规模猪场建设项目的投资力度,对万头以上规模养猪场建设用地和生猪分散养殖户(点)整合争取用地支持,加大了对生猪养殖场、养殖基地粪污综合利用和处理的支持力度。

二是积极推进畜牧标准化生态养殖基地建设。2011年批准建设生猪标准化生态养殖基地10个,评选国家生猪养殖标准化示范场7个。一大批在建的生猪标准化生态养殖基地竣工投产,已经形成新的生猪生产能力。同时,规划在土地资源相对丰富的浦东东滩、崇明东滩、嘉定外冈和江苏大丰等地新建高标准的规模化生猪养殖基地,着手启动光明食品集团有限公司60万头新增生猪扩能项目建设和崇明东滩6万头生猪项目建设,以进一步提高地产生猪生产能力。

三是启动浦东新区国家生猪核心育种场东滩基地建设项目。借助上海祥欣畜禽有限公司获得国家生猪核心育种场的契机,申报了财政部2011年现代农业生产资金发展建项目,整合中央和地方配套资金8000多万元,在浦东新区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东滩基地启动新建1200头规模的祖代种猪生产线和1600头规模的父母代种猪生产线,年提供纯种猪和商品肉猪可达5万头。同时,新建一座上海市种公猪站。上述项目建成后将成为展示现代养猪装备水平和饲养模式的崭新窗口和实现种养结合、资源循环利用的典范。

四是探索适应大都市要求和各区县特点的种养结合生态养猪模式。研究出台了《关于本市标准化生态养殖基地粪污处理系统开展生态还田试点的实施意见》,协调完成了30个种养结合生态还田建设项目。结合崇明生态岛建设,探索出适合崇明生猪养殖特点的沼气工程片处理模式,完成了60个生猪中小型场(户)沼气项目建设。

五是加强生猪价格监测和预警工作。进一步完善防止生猪价格过度下跌的调控预案,密切关注产销情况,引导生猪养殖企业正确认识和重视猪价周期性波动,防止下一轮猪价可能下跌带来的损失,研究适时启动能繁母猪补贴政策,千方百计稳定农民养殖积极性。

四、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得到加强

一是积极配合做好食品安全执法检查。全国人大常委会和国务院食品安全办来沪对食品安全工作进行督查,本市地产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工作受到督查组的充分肯定。配合市人大开展食品安全执法检查,抽查检测的所有地产农产品质量符合国家标准。

二是制定《2011年上海市农产品质量安全整治实施方案》。从6月份开始到年底,开展为期半年的8个确保地产农产品质量安全专项行动,涉及种植业、养殖业和农业投入品三个方面。

三是参与保障第十四届国际泳联世界锦标赛农产品安全。世游赛期间,本市指定农产品供应企业共提供蔬菜75596.1公斤,水果19134公斤,鸡蛋562800枚,鸡肉2015.51公斤,圆满完成供应任务。同时,对3859批次的供赛农产品进行检测,合格率100%。

四是加大地产农产品的质量安全抽检力度。截至11月底,市郊菜区定量检测蔬菜5240份,农药残留合格率达99.9%;抽检地产水产品653份,合格率为99.8%;地产生猪出栏前“瘦肉精”及其替代品监测67537批,结果均为阴性;动物产品中兽药残留监测817批,合格率100%。

五是有序推进“三品”认证工作。目前,本市经农业部门认证,并在有效期内的认证企业达551家,认证农产品总数达2263个,其中无公害农产品认证企业442家,产品1946个;绿色食品企业96家,产品134个;有机食品企业13家,产品183个。

六是做好地产农产品质量安全突发事件的应急处置。制定了种植养殖环节食品安全保障工作方案、农产品质量安全保障部门衔接工作规范、农产品安全及食源性兴奋剂突发事件应急处置预案等方案;开展植物生长调节剂专项整治行动;切实抓好重大动物疫病防控工作;紧急部署本市地产农产品核污染检测。

2011年,市农委根据《2011年上海市农产品质量安全整治行动实施方案》,深入开展了蔬菜农药残留超标问题专项治理、“瘦肉精”等违禁药物监控检测、生鲜乳中违禁添加物专项监测、兽药质量安全专项整治、水产品质量安全专项整治、假劣农资问题专项治理、种子执法年活动、植物生长调节剂经营使用专项整治等八大整治行动,共出动执法人员2.3万人次,检查生产经营企业1.25万家次,查处违法违规经营行为363起,从面上推动了本市地产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的提升。本市地产农产品质量安全始终处于可控状态。

五、市级财政支农惠农政策力度继续加大

2011年,市级财政支农惠农政策力度继续加大。市农委部门预算中,用于区县的支农惠农专项合计19.39亿元,同口径较2010年18.71亿元增加6800万元。

一是加大财政支农惠农政策宣传力度。为充分宣传各项支农惠农政策,发挥好政策的示范引导作用,提高农民生产积极性、保证各项政策和资金真正落到实处,2011年3月,上海市农委在发布2010年支农政策公开信的基础上,起草了《2011年致全市农民支农政策公开信》,继续将2011年执行的有关中央、市级财政支农惠农政策通过公开信的方式告知全市农民。《2011年致全市农民支农政策公开信》共列出水稻种植补贴、农资综合补贴、农作物良种补贴、农机具购置补贴、渔业油价补贴、农业保险保费补贴、重大动物疫病免疫补贴、农民培训补贴等17条中央及本市市级出台的扶持农业产业发展的普惠制政策,涉及种植业、蔬菜、畜牧、水产、农机、农民培训等方面,惠及全市农户和农民专业合作社。

二是完善出台市级财政支农惠农政策。出台促进粮食生产的政策措施。在落实原有粮食政策的基础上,市级财政实施麦子拔节弱苗施肥补贴,增加水稻重大病虫害防治药剂补贴,对粮食高产创建重点示范方实施奖补,提高农作物良种补贴标准;采用先预拨再清算的办法,加快补贴资金拨付进度,提高财政资金使用效率。加大绿叶菜生产政策扶持力度。新增“夏淡”绿叶菜种植补贴每亩80元;蔬菜农资综合直补由每亩60元提高到76元;对蔬菜标准园建设给予每个50万元的奖补资金。探索绿叶菜淡季成本价格保险。2011年,上海按照“保基本、广覆盖”原则,开展了绿叶菜淡季(冬淡、夏淡)成本价格保险试点工作。“冬淡”青菜成本价格保险共投保面积5.85万亩次,保费收入574万元,保险赔款发生424万元,简单赔付率为73.5%。“夏淡”绿叶菜成本价格保险的投保面积14.44万亩次,按照“均衡播种、均衡投保、均衡上市”的原则,分三个阶段进行承保,保险保费收入1128万元,保险赔款发生812万元,简单赔付率为72.0%。市级财政对“冬淡”、“夏淡”保险给予50%的保费补贴。通过绿叶菜淡季成本价格保险试点,有效保护了郊区菜农的生产积极性,避免了市郊青菜集中种植集中上市可能产生的“菜贱伤农”的情况。明确了农田水利建设资金使用范围。经与市水务局、市财政局协商,初步确定将原设施粮田、设施菜田建设中涉及的道路、灌溉排水沟渠、管道及土地平整等建设内容纳入农田水利建设资金使用范围。从2012年起,市农委部门预算中主要安排设施粮田、设施菜田的农业设施建设内容。建立了地产绿叶菜上市量与市对区县财政转移支付挂钩制度。市级财政确定从2012年起每年安排1亿元资金用于地产绿叶菜上市量考核和奖励。

三是继续开展财政支农惠农政策绩效评估管理。在2010年支农惠农政策后评估的基础上,2011年上海市农委继续开展对高效低毒低残留农药补贴、绿肥种植补贴、重大动物疫病防控补贴、农民培训补贴、科技兴农推广、科技入户等政策后评估工作。本次政策后评估工作共回收有效调查问卷2407份,各评估小组通过问卷调查、电话抽查、专题调研、召开座谈会等方式认真听取意见、了解情况。在充分调研的基础上,梳理各项政策的实际执行情况,分别形成了后评估报告。后评估报告客观反映了补贴政策实施情况与主要成效、存在问题,进行了原因分析,提出了完善与整改对策措施及相关政策建议。针对后评估中发现的问题,市农委及时采取了针对性的措施,建立疫苗、农药补贴与价格联动机制,完善绿肥种植补贴政策,进一步加大农民培训补贴资金的投入力度。

六、实现农民增收

2011年,农村居民家庭人均可支配收入预计为15600元左右,同比增长13-14%。

一是积极促进非农就业,保障农民工资性收入。在全市农村逐户开展农村劳动力专项调查摸底,摸清本市农村劳动力的数量分布、就业状况等基本情况,初步建成农村劳动力信息数据库。目前,本市农村劳动力非农就业率达到90.8%,总体就业情况较好。继续落实《关于推进本市农村劳动力非农就业的指导意见》,聚焦本市农民群体,执行稳定岗位、促进跨区就业和低收入农户就业等8条政策措施。进一步规范低收入农户专项就业补贴工作,制定出台《关于进一步做好低收入农户家庭人员名单认定工作的通知》,完善工作环节和操作流程,进一步提高公信力和准确性。各区县、乡镇积极落实农村劳动力非农就业措施,采取安排就业专项补贴资金预算、推行企农联合、居家就业和建立手工业合作社等方式,推进非农就业工作。2011,本市职工最低工资标准增长14.3%,为农民就业增收起到了托底作用;新增农村富余劳动力非农就业岗位超过11万个,另有6万多公益性岗位为就业能力较差的农民提供了就业机会。跨区就业、低收入就业等专项补贴政策,也有力地促进了农民就业增收。

二是不断完善强农惠农政策,稳定农业经营性收入。一是粮食生产取得丰收。全年粮食总产24.39亿斤,是本市实施粮食补贴政策以来粮食总产量最高的一年。水稻单产达到558.6公斤,再创历史新高。预计全年农业总产值超过305亿元,剔除价格因素,比去年略有增长。二是建立健全各项农业支持保护制度。实施麦子拔节弱苗施肥补贴,新增“夏淡”绿叶菜补贴每亩80元;首创绿叶菜“冬淡”“夏淡”成本价格保险机制。市级财政安排农业直补资金6.25亿元,比上年增加7000多万元。三是提升农业组织化程度。以建立支农贷款担保专项资金为依托,创新“银保联合”贷款信用保证保险新模式,贷款额度上限由原来的50万提高到100万,较好地解决了农民专业合作社的贷款难问题。全年扶持合作社发展项目104个,市级扶持资金3929万元,为440家合作社提供贷款贴息1830万元。目前,农民专业合作社数量超过4000个。四是大力推进农业旅游发展。崇明县被评为国家级休闲农业示范县,20个景点被评为国家级农业旅游示范点,全年涉农旅游总人次约1500万,同比增长12.5%;直接带动各类涉农总收入22亿元,解决当地农民就业约4.5万人次(包括季节性就业)。

三是不断提高农民社会保障水平,促进转移性收入增长。市人保局、市民政局、市卫生局等部门努力健全农村社会保障制度、提高保障水平。2011年,参加本市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人数149万,继续保持乡镇、行政村新农合全覆盖,五保户、低保户、残疾人等弱势群体应保尽保,人均筹资水平超过900元,政府扶持与个人缴费之比2:1,门诊和住院补偿比例较去年有所提高。全市政策统一、区域补偿均衡、筹资稳定增长、管理规范便捷的新农合制度正在逐步形成。2011年1月1日起,“农保”养老金每人每月增加45元左右,对年龄偏大、月养老金低于364元的人员给予适当倾斜,全市人均月养老金水平420多元,39万人领取养老金;“镇保”养老金每人每月增加90元,全市人均月养老金水平850多元,42万人领取养老金。4月1日起,农村居民“低保”救助标准调整为每人每年4320元,比上年增长20%,为近年来增幅最大,覆盖对象(含农村重残无业人员)4.5万户、7.03万人;城乡低保标准联动比例从原来的1.5:1调整为1.4:1,城乡差距进一步缩小。到9月底,各区县新农保办法都已发布,提前完成“实现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全覆盖”的市政府实事项目,实现新老农保制度平衡转轨。

四是深化农村改革发展,拓宽财产性收入渠道。通过规范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增加土地流转收入。完成9个区县、97个乡镇、1113个村的稳定完善农村土地承包关系工作,权证签订率为99.68%,权证发放率99.44%。累计组建74家流转管理服务中心,基本实现涉农地区承包地流转管理与服务的全覆盖。开展农村村级集体产权制度改革,增加股份收入。全市集体经济组织成员界定和农龄统计工作全面启动,36个集体经济组织开展产权制度改革试点,其中已完成改制的19家;另外,全市已有5个镇级单位启动了产权制度改革工作,其中完成改制1家。加快推进新农村建设,增加房租收入。稳妥推进农民宅基地置换试点工作,规范和协调嘉定区外冈镇、松江区佘山镇、嘉定区安亭镇、徐行镇、工业区、菊园等新一轮试点工作深入开展。积极实施村庄改造,有118个村、3.5万农户纳入市级财政一事一议奖补政策范围,批复奖补资金2.29亿元。

五是加强新型农民培养。重点加强农民专业合作社的管理培训、创业培训和农业生产技能培训。按照农业部工作要求,推进落实本市农村劳动力阳光工程培训。会同财政部门,推进本市农村财会人员的培训。积极开展农民培训补贴政策的绩效评价工作。构建农民增收长效机制。

七、完善二轮延包登记试点工作

一是从2009年启动的本市稳定完善农村土地二轮延包承包关系工作已在今年11月底完成,共涉及9个区县、97个涉农乡镇、1113个村,并顺利通过了市级检查验收工作。至11月底,承包合同签订率为99.68%,权证发放率已达99.44%。

二是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市场全面建成并正常运行,累计建设完成74家乡镇流转管理服务中心,基本实现本市涉农地区承包地流转管理与服务的全覆盖。每个乡镇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管理服务中心配备3-5名管理人员,各村明确1名流转信息员,指导规范农村土地流转行为,逐步形成公平、公正、公开的农村承包地流转市场机制和管理服务体制。

三是农村土地承包经营纠纷调解仲裁体系已形成。9个涉农区县全部成立了农村土地承包仲裁委员会,共配备仲裁工作人员35名,聘任专、兼职仲裁员102名;97个涉农乡镇均建立了调解机构,聘请了调解员237名。至11月底,本市已受理的824件农村土地承包经营纠纷案中,已调处818件,调处率99.3%。

四是切实加强农村土地承包档案管理。市档案局和市农委制定了《关于做好本市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登记工作档案管理的意见》,建立健全农村土地承包及流转档案管理制度,明确归档范围和保管期限,注重档案形成质量,规范档案收集整理,确保农村土地承包及流转档案内容真实有效、信息完整,使农村土地承包及流转工作经得起历史检验。此外,金山、奉贤两区9个镇11个村的经营权登记试点工作已全面启动。

稳定完善农村土地承包关系工作的顺利完成,有利于稳定和完善以家庭承包经营为基础、统分结合的双层经营体制,赋予农民长期而有保障的土地使用权,维护农村土地承包当事人的合法权益,促进本市农业、农村经济发展和农村社会稳定。

八、加快农村产权制度改革取得成效 开展扩大农村集体经济产权制度改革课题调研,形成了调研报告和《加快推进本市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改革发展若干意见(送审稿)》。10月24日,市政府常务会议审议并原则通过了《若干意见》,并已准备提交市委常委会讨论审定。着力推进农村集体“三资”监管平台的建设,年内9个涉农区县农村集体“三资”监管平台框架基本建成,相关信息数据有序录入。集体经济组织成员界定和农龄统计工作全面启动。集体经济组织产权制度改革扩大试点,至11月底,开展改制的村共有36个,其中已完成改制的19家;另外,全市已有5个镇级单位启动了产权制度改革工作,其中完成改制1家。

九、加快推进农村三个平台建设

涉农补贴资金的发放、农村集体“三资”管理和土地有序流转关系到农民的切身利益,必须切实加强服务和监管。今年,市委农办继续按照“制度加科技”的要求,抓好涉农 “三个平台”的建设。

一是继续抓好涉农补贴资金监管平台建设。在2010年13项普惠制涉农补贴政策上平台的基础上,新增公示农村村庄改造项目,并在全市1391个涉农行政村推广应用,实现全覆盖。共公开信息近140万条,涉及补贴资金14.33亿元、农村村庄改造建设项目资金21.58亿元,查询点击量共14.97万次。

二是抓好农村集体“三资”监管平台建设。今年上半年顺利完成监管平台的软件设计和试点工作,下半年全市推进建设。截至年底,全市1683个村级集体经济组织,其中1659个村完成数据导入,占98.6%;121个镇有104个镇导入了数据,占86%;数据导入总量达2115亿元。

三是抓好农村土地承包流转信息管理平台建设。该平台建有土地承包、土地流转、纠纷调解仲裁和政策管理四大功能,已在全市9个区县74个涉农乡镇实现全覆盖。目前全市农村62.5万承包合同(占总承包户的91.4%)已建立了电子档案,录入了1.27万份流转合同,实现了对全市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合同和流转的前置监管和执行监管。

至年底,全市1683个村级集体经济组织的数据录入已完成98%左右,121个镇级集体经济组织的数据录入已完成85%左右,集体资产数据导入2100多亿元,约占集体经济总量的三分之二。

十、推进农村公共服务建设

为满足广大农民渴望享受城乡一体公共服务的需求,市委农办、市农委牵头市民政等部门整合条线优势资源,把乡镇“三个中心”服务功能延伸到行政村,目前全市1695个行政村全面建设了社区事务代理室、标准化卫生室、综合文化活动室、为农综合服务站、便民直销店的“三室一站一店”村级公共服务设施。为保证“三室一站一店”的正常运转,协调相关部门建立了村级公共服务基本运转经费补贴的政策机制,研究制定管理制度和服务标准指导性意见,指导农村开展各种活动,推动农村公共服务逐步向规范化方向发展。为理顺郊区大型居住社区管理体制,建设并管理好社区,市委农办开展了社区管理模式的调研。通过调研,对大型居住社区的管理体制,提出了完善“镇管社区”体制的具体建议,为市委决策提供了依据。启动新一轮学前教育三年行动计划(2011-2013年),郊区按计划新建的幼儿园已全部进入结构封顶阶段。完成第二轮郊区农村义务教育学校委托绩效评估工作,启动第三批农村义务教育学校委托管理工作。推进郊区学校建设,重点推进年初计划的5所公办初中的新建工作,做好郊区新城、大型居住社区优质教育资源引进工作。按计划继续推进郊区三级医院“5+3+1”的建设。进一步加强为农综合服务站和农村群众健身活动场所建设。

十一、实行一事一议财政奖补政策 深入推进农村村庄改造

2011年,本市村庄改造全面实行村级公益事业一事一议财政奖补政策,纳入中央财政奖补范围。5月上旬,市政府办公厅转发了市建设交通委、市农委《关于加强本市村庄改造长效管理若干意见的通知》,市农委会同相关部门制定下发了相关的实施意见、奖补项目和资金管理办法。5月11日,市政府召开实行村级公益事业建设一事一议财政奖补推进村庄改造现场会。郊区9个区县共有118个村、3.5万户农户纳入市级财政奖补范围,批复的市级财政奖补资金(含中央财政奖补资金)达2.29亿元。

一是在结合实际、总结经验的基础上,确定了以农村村庄改造为抓手,推进村级公益事业建设一事一议财政奖补的工作方案,并得到了国务院综改工作小组的批复。

二是会同相关部门先后制定下发了《关于本市实行村级公益事业建设一事一议财政奖补推进农村村庄改造的实施意见》、《上海市村级公益事业建设一事一议财政奖补项目和资金管理办法》。市政府办公厅转发了市建设交通委、市农委制定的《关于加强本市村庄改造长效管理若干意见》。5月11日,市政府在浦东新区航头镇召开实行村级公益事业建设一事一议财政奖补推进村庄改造现场会。国务院综改办副主任黄维健出席会议并讲话,副市长姜平对推进村庄改造工作提出了要求。新一轮农村村庄改造工作围绕促进城乡统筹、推进新农村建设的总体目标,以切实提升农村村级公益事业水平为主要内容,坚持奖补引导、筹补结合的多方投入机制,坚持市、区、镇、村四级联动的工作机制,坚持严格规范的项目和资金管理程序,扎实、有序、稳步推进。郊区9个区县共有118个村、3.5万户农户纳入市级财政奖补范围,批复的市级财政奖补资金(含中央财政奖补资金)达2.29亿元。至12月中旬,改造任务基本完工。

第二篇:三农工作心得体会范文

三农工作心得体会

面对2009年经济发展的特殊形势,促进农业稳定发展、农民持续增收意义尤为重大,任务尤为艰巨,工作尤为繁重。我们一定要紧紧依靠党的坚强领导,依靠各级干部的真抓实干,依靠亿万农民的辛勤劳动,依靠社会各方的合力支持,认真贯彻落实中央决策部署,努力推动“三农”工作取得新进展,为全局发展作出新贡献。

一要着力提高党领导农村工作水平。管方向、管大事,紧紧抓住农村改革发展的关键问题,着力解决“三农”工作中的突出矛盾。抓贯彻、抓落实,切实把强农举措不折不扣贯彻到基层,把惠农政策不缩不减落实到农户。建机制、建规章,强化农村工作领导体制和工作机制。

二要着力提高农村基层组织建设水平。深入开展创先争优和三级联创活动,创新农村基层党组织设置方式,建立农村党员激励、关怀、帮扶机制,完善村党组织领导的、充满活力的村民自治机制。

三要着力提高农村基层干部队伍建设水平。拓宽农村基层干部来源,加强培训,逐步建立激励保障机制。

四要着力提高农村社会管理水平。加强农村矛盾纠纷排查化解工作,抓好农村社会治安综合治理,提高农村应急管理能力,推进农村社区管理和服务,进一步加强农村精神文明和民主法制建设。

通过认真搞好全国农村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密切联系“三农”工作实际,把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精神作为重要内容,把农村改革发展成果作为重要检验标准,着力转变忽视“三农”等不符合科学发展观要求的思想观念,着力解决影响和制约农村科学发展的突出问题,着力构建有利于农村科学发展的体制机制,提高领导农村科学发展、促进农村社会和谐的能力。

第三篇:三农工作发言

全州“三农”工作 座谈会材料

抢抓机遇 破解难题 全力开创“三农”工作新局面

中共积石山县委副书记 田正学

2011年12月13日

各位领导、同志们:

今天,州委、州政府召开全州“三农”工作座谈会,充分说明了州上对“三农”工作的高度重视,为我们提供了一次相互学习、相互交流、共同发展的难得机会。根据会议安排,现将我县“三农”工作取得的成效、存在的问题及今后的发展重点作简要汇报。

一、总结成绩、分析形势,找准发展“三农”的突破口 今年以来,我们立足特殊的县情民情实际,以“保民生、促发展”为工作主题,将全县工作重心和财力向农村倾斜、向山区倾斜、向民生倾斜,促进了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农村发展。旱作农业发展势头良好。坚持农业基础地位不动摇,大力调整产业结构,切实加强良种推广,着力发展旱作农业,形成了由点到面、连片种植、整流域推广的良好格局。推广全膜双垄沟播玉米12.96万亩,亩均增产175.6公斤,膜侧油菜2.1万亩,亩均增产52公斤。注重农业机械的推广使用,多方筹措资金830万元,当年投入覆膜机、膜侧油菜种植机、小麦割晒机等实用型农机1300多台。落实农机补贴126万元,有效调动了群众使用农业机械的积极性。特色林果业初具规模。坚持因地制宜、适地适树的原则,大力发展花椒、核桃等特色林果业,累计栽植花椒28万亩,年产量达到125万公斤,产值突破2500万元,主产区人均收入740元,占人均纯收入的32.6%;累计栽植核桃3.5万亩,年产量达到20万公斤,主产区人均收入170元。畜牧业发展稳步推进。坚持千家万户养殖与规模养殖相结合、繁殖与育肥相结合、散养与集中养殖相结合,紧紧抓住我县被列入全省民族地区养羊大县的有利机遇,大力扶持发展草食畜牧业。通过畜牧产业信用担保中心和妇女创业小额信贷,有效破解了畜牧产业发展中的融资难问题,发放贷款659户3539万元,新建存栏200只以上的规模养羊场14个,改建标准化示范场5个,新增养殖大户105户,新建养殖示范点11个,扶持养羊户1408户,发放良种羊6155只。水利事业实现新突破。以安全人饮和农田水利建设为重点,认真实施南部安全饮水改造工程、中小河流治理、中央财政小型农田水利重点县项目等-23

产业培育、农技队伍建设、综合扶贫开发等重点工作,注重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相统一,着力推进农村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

(一)突出基础设施建设,大力改善生产条件。基础设施条件是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的“瓶颈”。就积石山县而言,农村迫切要求建设的基础设施有四项,即:“一水二路三房四信息”。水利方面,认真实施好积石山引水工程、改工程于12月6日开工奠基,涉及17个乡镇、151个村,24万多人,可解决县城水源短缺和17个乡镇的安全饮水问题,增加有效灌溉面积4.85万亩,总投资3.87亿元。目前国家水利部已上报国家发改委,即将审批。南部安全饮水改造工程、中小河流治理、中央财政小型农田水利重点县项目等一批水利项目,使农村安全饮水自来水入户率达到95%以上。不断改善和增加灌溉面积,满足农业生产需要,改变靠天吃饭的状况。在道路建设上,坚持建养并重,认真实施通乡油路、通达通畅等项目,完成农村公路升级改造,提高通行能力,完善交通网络,2012年争取投资7.2亿元,全长76公里的临大二级公路建成通车;关家川乡何家至芦家庄、刘安至三二家等16条通畅项目,总投资5394万元,全长94.6公里,争取建成通车;尕胡林至刘坊、尕马家至银川等3条通乡油路项目,总投资6469万元,全长60公里,争取明年建成。

明年争取立项大河家至银川沿黄快速通道,全长40公里;计划投资1亿元,新建和改建道路150公里;实施好“安居致富”工程,明年县上计划实施危旧房改造1300户,户均补助2万元—3万元(建设局危旧房改造,发改局异地搬迁资金、扶贫办侨爱新村资金、残联残疾人危旧房改造补助资金等)。城镇廉租房、经济适用房等保障性住房项目,基本解决全县低收入人群的住房困难。建立健全农业信息化服务体系。以打造反应灵敏、运转高效的农业信息化服务体系为目标,借助政府网站、农业网站、农村信息和文化站等信息平台,及时向企业、农村合作经济组织和农民传递权威生产技术、市场价格以及各类供求信息。

(二)突出产业富民,加快农业和农村发展。以农业增效、农村发展、农民增收为目标,把发展壮大特色优势产业作为加快转变发展方式的主攻方向,着力培育种植、畜牧、林果、劳务等特色优势产业。我们积石山县县域发展特色产业的分布,基本为东部和北部沿黄海拔在1800米左右的川塬区,涉及大河家、安集、银川、刘集等乡(镇),重点发展以核桃、花椒为主的经济林果业和育苗产业;中部海拔在1900米—2200米左右的干旱半干旱山区,涉及胡林家、关家川、吹镇、石塬、癿藏、柳沟等乡(镇),重点发展以全膜双垄沟播玉米为主的旱作农业;西部和南部海拔在2200-67

机制,扩大农民受益面;深入实施农村电影放映、乡镇综合文化站和农民书屋工程,不断加强农村精神文明建设;积极开展农村新型养老保险试点工作,“十二五”末基本实现应保尽保;加快农村“五保”供养服务机构建设,努力提高集中供养率,保障“五保”对象权益。

(四)突出整合资金,深入推进扶贫开发。坚持以基础设施、产业基地、脱贫能力三大建设为重点,扎实做好整村推进、培训转移和产业化扶贫工作,促进贫困人口持续稳定脱贫。加快整村推进步伐,继续按照“大扶贫”的思路,整合资金,整村推进,综合开发,在尚未实施整村推进的24个村实施整村推进项目,从农村道路、安全人饮、危旧房改造等方面全方位进行综合性扶贫开发,改善农村基础设施,培育壮大特色产业,提高困难群众自我发展能力。争取实施别藏河、居集河、吹麻滩河、银川河、刘集河等5个整流域连片综合开发项目,扩大项目覆盖面,提高扶贫开发水平。

三、对“三农”工作的建议

做好我县的“三农”工作,不仅需要县乡两级和农口各部门的不懈努力,更需要各级领导的帮助和支持。建议州上:一是帮助解决专业技术人员紧缺和素质低的问题,在加大技术人员培训力度的同时,引进或招聘一批高素质的专业技术人才,充实到农口各部门;二是帮助协调省上有关部门加大

项目支持力度,在下达“三农”方面的项目和资金时对少数民族自治县予以适当倾斜和照顾。

“三农”工作事关广大群众的切身利益,新形势、新任务赋予我们更大的责任。在今后的工作中,我们决心以这次座谈会为契机,学习借鉴兄弟县市的好经验、好做法,进一步创新理念,破解难题,努力开创“三农”工作新局面。

以上汇报如有不妥之处,敬请批评指正!

第四篇:新时代“三农”工作

※为什么要实施乡村振兴战略?

没有农业农村现代化,就没有整个国家现代化。在现代化进程中,如何处理好工农关系、城乡关系,在一定程度上决定着现代化的成败。长期以来,我们对工农关系、城乡关系的把握是完全正确的,也是富有成效的。同时,我们也要看到,同快速推进的工业化、城镇化相比,我国农业农村发展步伐还跟不上,“一条腿长、一条腿短”问题比较突出。党的十八大以来,我们下决心调整工农关系、城乡关系,采取了一系列举措推动“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党的十九大提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就是为了从全局和战略高度来把握和处理工农关系、城乡关系。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关系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全局性、历史性任务,是新时代“三农”工作总抓手。

※乡村振兴战略包括哪些内涵要求?

农业农村现代化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总目标,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是总方针,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是总要求,建立健全城乡融合发展体制机制和政策体系是制度保障。乡村振兴是包括产业振兴、人才振兴、文化振兴、生态振兴、组织振兴的全面振兴,是“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在“三农”工作的体现。我们要统筹推进农村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和党的建设,促进农业全面升级、农村全面进步、农民全面发展。

※走中国特色乡村振兴之路要遵循哪些规律?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首先要按规律办事。“人均一亩三分地、户均不过十亩田”,是我国许多地方农业的真实写照。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要突出抓好农民合作社和家庭农场两类农业经营主体发展,赋予双层经营体制新的内涵,不断提高农业经营效率。我国农耕文明源远流长、博大精深,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根,要注重发挥好德治的作用,推动礼仪之邦、优秀传统文化和法治社会建设相辅相成。要把乡村振兴战略这篇大文章做好,必须走城乡融合发展之路,要加快建立健全城乡融合发展体制机制和政策体系。打好脱贫攻坚战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优先任务。贫困村和所在县乡当前的工作重点就是脱贫攻坚,目标不变、靶心不散、频道不换。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要处理好哪些关系?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各级党委和党组织必须加强领导,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提供坚强政治保证,汇聚起全党上下、社会各方的强大力量。在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中要注意处理好以下关系:一是长期目标和短期目标的关系;二是顶层设计和基层探索的关系;三是充分发挥市场决定性作用和更好发挥政府作用的关系;四是增强群众获得感和适应发展阶段的关系。

第五篇:三农工作总汇

三农工作总汇

根据会议安排,下面就我区今年的“三农”工作情况以及明年的工作思路作简要的汇报,不当之处敬请批评指正。

一、年工作情况

(一)农村经济日益繁荣

随着城市化进程不断深入,传统农业逐步退出我区,围绕“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发展农村经济,我区大力发展休闲农业、现代农业,加快了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促进农民增收,实现了农村经济较快速度增长。今年预计可实现农业总产值6.14亿元,同比增长3.1%;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9727元,同比增长19.5%;其中工资性收入4419元,同比增长32.2%,占可支配收入的46%,农业农村经济日趋繁荣。

(二)基础设施建设不断加强

一是水利建设卓有成效。

去冬今春,全区共多渠道投入水利建设资金7.3亿元,启动并完成市级重点水利建设工程项目10个,区级重点工程4个,全区千亩以上堤垸基本达到了50—100年一遇的标准,基本实现旱涝无忧。今年我区再次夺得全市“芙蓉杯”水利竞赛一等奖。二是农村公路建设成绩斐然。今年新建了到大道、路到两条交通次干道,同时硬化村级公路10多公里。目前,全区农村公路总通车里程已接近200公里,提前三年实现村村通水泥路的目标。三是生态建设稳步推进。加大了保护森林资源力度,利用丰富的森林资源优势,打造宜居城区。全年投入建设资金1100万元建设森林公园二期工程,修建公园车行游道、步行游道和观景凉亭,在公园入口广场改造和种植桂花树。在辖区内各采伐迹地和火烧迹地补植造林300亩;绿化村级公路4公里。

(三)新农村建设取得突破

一是产业进一步发展。

突出发展农产品加工业,以南山乳业、地宝龙为代表的农产品加工企业进一步做大做强。村在原有43家企业进驻并发展的基础上,新引进长沙永利纸品等5家企业。沿大道形成中小型工业产业带。二是基础设施进一步完善。今年新建了到、路到两条交通次干道,同时硬化村级公路10多公里。加大了污水处理力度,投资1000万元在大道南侧修建污水处理站;加强了农村清洁能源建设,农电改造基本完成。三是人居环境进一步改善。以“三改三整一分离”为主要内容的村容村貌整治工程全面展开,完成改水改厕280户,新建垃圾围子36个,建成农民公园1个,一个环境美、产业强、风尚好、农民富的现代化新村庄初具雏形。

(四)基础工作扎实推进。

一是“三防”工作取得全面胜利。

水利防汛实现了不溃垸垮堤,不死一人的工作目标。今年月,我区遭受了特大干旱的侵袭,导致4.2万亩农作物不同程度受灾,部分农民出现饮水困难。根据这一实际情况,区委政府以人为本,及时定点送水,发放防暑药品,科学调度用水,确保人畜饮水安全,抗旱工作取得了全面胜利;加强了森林防火工作组织建设和设施建设,今年全区未发生一起大的森林火灾事故。健全专业防疫队伍和快速反应体系,狠抓源头治理,有效控制了各类疫情。二是农村各项事业统筹发展。农村义务教育“两免一补”和“一费制”全免落实,进一步健全了农村公共卫生、基本医疗服务体系和农村低保制度,实现应保尽保。农村干部实行班子成员绩效考核机制和积分管理制,激发了农村工作活力

二、明年工作思路

明年我区农业农村工作的指导思想和思路是。以党的大精神为指针,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围绕“经济实力更强,生态环境更优,人民生活更富”的奋斗目标,以推进城市化为契机,统筹城乡发展,稳步推进新农村建设这一重点,完善两大改革,培育三大产业,健全四大体系,强化五大措施,实现我区农业农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

1、突出一个重点。抓住农村城市化这一契机,统筹城乡发展,稳步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逐步实现城乡基础设施一体化、公共服务一体化、社会保障一体化的对接。

2、完善两大改革。一是完善农口系统内部改革,包括全区水管体制改革、兽医体制改革以及农村合作经济体制改革等。二是农村拆迁安置政策的改革;由于农村城市化的加快,许多农民在逐步转化为市民,集体土地转变为国有土地,失地农民要逐步依法纳入社会保障。

3、培育三大产业。一是培育休闲产业,要根据全区的统一规划合理布局,把现有的休闲产业进行资源整合包装对外宣传,做大做强做出品味;二是培育农产品加工业,继续支持和扶持南山乳业、金霞粮油等大型农产品加工业的建设和发展,鼓励各种农产品加工业企业落户我区;三是培育民族湘绣业。

4、健全四大体系。一是健全现代农业防灾减灾体系;防汛抗旱、动物防疫、森林防火要做好防治预案,加强值班制度的落实,同时要逐步实施农业保险制度;二是健全农民素质教育培训体系;通过对农民素质培训和职业技能培训,让农民掌握1—2门实用技术,使农民逐步过渡到市民;三是健全农村社会保障体系;要进一步完善农村医疗保险制度、农村低保制度、农村养老保险制度,使农民老有所养,病有所医,农民的生活有基本保障;四是健全农产品质量安全体系;严格实行农产品市场准入制度,加强农产品质量安全管理,严禁使用违禁农药,确保农产品质量安全达标。

5、强化五大措施。一是强化组织领导;积极争取上级各部门的高度重视和关注,领导的重视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二是强化各项支农惠农政策的落实;财政资金要适当倾斜于农村,认真落实好中央、省市的各项支农惠农政策和补贴到位;三是强化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和管理;加大农村水电路通信设施建设力度,加快实现与城市基本对接步伐。特别是要加强农村水利建设和管理,加强病险水库的治理,实现全区防洪圈的合拢;四是强化生态资源的保护与建设;继续加强生态圈的建设,巩固现有生态圈建设成果;加强对森林资源和公益林的保护,严厉打击滥伐滥盗行为。五是强化为农服务意识;要切实转变机关干部工作作风,强化为农服务意识,树立勤政廉政的为民形象;要做到领导在一线服务,干部在一线工作,政策在一线落实,问题在一线解决,形象在一线树立。

下载2011年度上海“三农”工作成效显著(20120201)word格式文档
下载2011年度上海“三农”工作成效显著(20120201).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三农工作调研

    坚持科学发展加强富民强村——镇“三农”工作调研根据区有关通知要求,近日,我镇对“三农”工作的发展现状,存在的问题以及今后的发展方向进行了调研。现将有关情况汇报如下:一、......

    修旧利废工作成效显著

    修旧利废工作成效显著 今年以来,我矿不断强化成本管理,深挖内潜,在全矿广泛深入开展修旧利废、节能降耗活动,并取得了显著成效。 一、完善制度,强化落实 按照节能降耗工作的指示......

    新形势下做好三农工作

    新形势下“三农”工作须始终坚持以农民为本 “三农”工作是全党工作的重中之重,做好“三农”工作事关全局。从吉林实际出发,我们深刻认识到,做好新形势下的“三农”工作,必须始......

    2011年度全省“三农”工作先进事迹材料(范文)

    2011年度全省“三农”工作先进事迹材料 坚持旅游兴农富民战略 积极推进乡村休闲游健康发展近几年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和省市主管部门的指导下,黄陂区委、区政府坚持把......

    三农工作交流会邀请函

    *****银行“三农”工作交流会邀请函 尊敬的: 农业、农村、农民问题关系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全局,解决好"三农"问题始终是党和政府全部工作的重中之重。农村金融是现代农村经济的......

    关于三农工作的思考

    关于“三农”问题的调查与思考黎小亚今年是农村税费改革的第三年,也是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关于“促进农民增收若干政策的意见”的头一年。在新的形势下,上下关注的“三农”问题究......

    乡镇三农工作交流材料

    围绕主导产业加快富民惠民 全面实现花园农业农村繁荣稳定 中共花园乡党委 花园乡人民政府 2012年,在县委、县政府的坚强领导下,我乡将认真贯彻落实省市县关于加快农村发展的......

    如何做好乡镇三农工作

    如何做好乡镇三农工作三农”问题是党和国家全部工作的重中之重,如何做好乡镇三农工作。①稳定和完善农村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为基础,统分结合的双层经营体制,促进农村生产力的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