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初中地理“教与学”微课展播》
观看了《初中地理“教与学”微课展播》这门课,其中河流这一节课给我留下了很深的印象。接下来我谈谈我的观后感。
微课展播中的这一节课,整体性很强。设计者在教学中分设了四站:第一站:走近黄河。设计者选用大量典型的图片从黄河源头开始一直到不同河段的典型景观、以及黄河下游一些历史文化景观,让学生直观的认识黄河,并极大地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第二站:感悟黄河。这一站,设计者将黄河源头、注入的海洋、流经的平原、上、中、下游的分界呈现给学生。让学生对黄河有初步的认识。第三站:了解黄河。黄河的水患灾害引出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原因。第四站:治理黄河。分为两部分图说黄河展示黄河不同河段的生态环境问题;献计献策环节介绍了治理黄河的措施。
整节课设计环节紧凑,引人入胜,整体性很强。简洁明了。在今后的教学中我会多多采纳。美中不足,这节课在凌汛形成的示意图展示中,黄河中下游的分界应将孟津改成桃花峪就更为完善了。
第二篇:课后作业(初中政治“教与学”微课展播
课后作业(初中政治“教与学”微课展播)认真回顾《初中政治“教与学”微课展播》这门课,请说一说:课程中的案例《谁言寸草心 报得三春晖》和《增强自信 走向成功》,有哪些值得您学习和借鉴的地方?
两篇微课程在设计上主题明确、短小精悍、图文并茂。有以下值得我借鉴和学习的地方 1.两篇都有明确的知识点,第一篇强调孝敬父母,第二批立足自信自强。2.短小精悍,两篇微课都用5分钟左右就清晰的向学生讲明了知识点。
3.微课《增强自信 走向成功》恰当的安排了一些习题、灵活使用多样化的提问策略促进学生思考,实用性很强,值得借鉴。
4.每一个微课程结束时要有一个简短的总结,概括要点,帮助学习者梳理思路,强调重点和难点。
5.两篇微课画面简洁,无教学内容无关的图标、背景。
第三篇:小学(初中)数学“教与学”微课展播作业
在《小学(初中)数学“教与学”微课展播》这门课中,我重点看了郭媛老师讲的《整十数加减整十数》,收获颇丰。
一年级的小学生年龄小、好动、爱玩、好奇心强,针对儿童的年龄特点和心理特点,郭老师创设了生动有趣的情境,整节课以参观公园为线索,联系了例题,并辅以富于儿童化的语言,有效地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从而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通过简单有效的语言把10+20=?转化为数的组成概念即“10就是1个十,20就是2个十,1个十加2个十就是3个十,所以10+20=30”。给学生树立了一种明确的数学思想,从而达到“知其然知其所以然”。
同时在教学中,郭老师十分关注学生的思考过程。在探究整十数加减整十数的计算方法时,让学生独立思考的基础上,引导学生把“想的过程说出来”。一方面培养了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同时又帮助学生理清了思路。
短短的4分钟多时间,真正体验到了微课的“短、小、精、悍”,课堂上传达的是一种数学思想,用简练的语言,让知识变得通俗易懂。
第四篇:语文“教与学”微课展播》的启发
《小学(初中)语文“教与学”微课展播》这门课让我印象最深的一句话是“热爱学生是我们做一名教师的天职,也是人格。”
热爱学生,是教师职业道德规范之一,更是教师职业道德的集中体现;是教师教育学生必备的情感基础,是教师职业道德高低的试金石。2008年9月9日上午,温家宝总理邀请8位来自基层的中小学教师座谈时要求教师“要为人师表、教书育人,努力实践学为人师、行为世范。教师应该自觉的加强道德修养,率先垂范,以自己的高尚人格,教育和影响学生,努力成为青少年学生的良师益友,成为受到全社会尊敬的人”。
人们高尚的道德总是在一定环境中,经过一定的亲身体验才能获得,小学生在这一点上尤其明显。当一个人生活在一个友爱互助的环境中,他们就会被这一良好的氛围所感染,在潜移默化中学会关爱、帮助别人。教师尊重信任学生、关心学生,学生感受到教师对自已关心爱护,会更“倾心”于教师,更加乐于接近教师,更愿意接受教师的教育。教师热爱学生会带来师生关系的和谐,心理相融,情感相通,乐于相互交往,易于相互沟通。伴随这样的气氛,各种教育影响就会如涓涓溪流进入学生的心田,各种教育因此就会发生作用。这是有效对学生进行教育的奥妙所在。同时,教师热爱学生这种态度和行为,本身对学生良好思想品德的形成具有陶冶作用。在关系和谐,心理相融,感情相通,乐于相互交往,易于相互沟通的气氛中,师生间不仅相互尊重信任,同时还常常伴随相互学习的行为,教学相长能得到最明显的体现。
立足于热爱学生的教育是成功教育的原动力。正如陶行知先生说的“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这正是教师无私奉献爱心的典范,也只有达到这种境界的教师才能更好地实现教师的人生价值,也才能在教育中获得喜悦。“一日为师,终身为父”。既然做“父亲”,就要关心爱护学生,对学生负责。林崇德教授认为,“疼爱自己的孩子是本能,而热爱别人的孩子是神圣!”因为教师对学生的爱是一种只讲付出不记回报的、无私广泛且没有血缘关系的爱,在原则上是一种严慈相济的爱。这种爱是神圣的。这种爱是教师教育学生的感情基础,是搞好教育最基本和最重要的教育前提。学生一旦体会到这种感情,就会“亲其师”,从而“信其道”。所以,只有用爱才能教育孩子,每个教师都应该热爱学生。
第五篇:认真回顾《小学(初中)语文“教与学”微课展播》这门课,课程中哪一个观点或一句话
教师在日常的教学中,既需时时提示学生对读不准的字要勤于查阅工具书并养成习惯,努力增强读准字音的意识;又应及时纠正学生读错的字音,并格外重视教给学生一些正确的方法和规律。
既然有些语言现象,语法学家都争论不休,难有定论。我们又怎能让学生,尤其是小学生去研究这些“劳什子”规则呢?也许汉语语法研究本身就走进一条“牛角尖”似的死胡同。
因此,中小学语文教学都弱化了语法教学,且强调“要联系课文和读写听说的训练进行,名词术语不要死抠”。在小学基础知识的教学中,对“名词、动词、介词”、“比喻、拟人”、“简单的假设、转折复句”等名词术语,教参更是反复强调“不必讲”,要让学生在具体运用中体会、感悟。
小学语文中的修辞方法有很多;比喻中就有明喻、暗喻之分,好像、犹如、像什么似的等这些比喻词就是明喻;成了、是,就是暗喻。学生在理解时就比较难,因此在教学中教给学生学习的方法,使学生掌握规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