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小学语文新课堂教学与研讨会汇报材料
2010年10月11日—12日全国著名教育专家小学语文新课堂教学与研讨会在黔南州隆重举行,来自全州各地的一千多名小学教师参加了这次活动观摩研讨活动。在这次教学观摩研讨活动中,有来自北京崇文区的王文丽、吴琳两位名师专家,还有一位全国著名特级教师支玉恒老师,三位专家分别做了一节观摩课和一场报告。(课件出示老师图片)
王文丽老师给我们展示的一节课是《二泉映月》。吴林老师展示的是《去年的树》,支玉恒老师上的是老教材《再见了,亲人》。
作为一名经验尚浅的年轻教师,我没有能力对名师的课进行点评,也无法准确地对名师们所要带给我们的新理念一一阐述,只能将我在课堂现场的激动与感受记录下来,所谓就是我自己的思考
听了这几位优秀教师的几堂课,我发现他们有一个共同的地方,就是细读课文,抓住重点词句理解课文,从一些看似简单的词句中去挖掘文字背后隐藏的情感,以读带讲。
由于时间的关系,我不能一一举例,这节课就以吴琳老师上的人教版四年级的课《去年的树》。来谈谈我自己的一点感受吧。
首先我们先来读读这篇课文。
(课件展示课文)
刚才我说到了这几位老师他们在课堂中的新理念就是细读课文,抓住重点词句理解课文,从一些看似简单的词句中去挖掘文字背后隐藏的情感,以读带讲。
对于这一点,那天北京崇文区教育研修学院的吴琳老师在上完课后的讲座中对此也谈了她的看法。她说教小学生读书,不仅要读文字表面的意思,还要读出文字背后隐藏的感情了。对华丽的文字容易读出感情,而对朴实、简单的文字也要能体会其深沉的情感。让小学生们的容颜上显现出感情。还要让他们的心灵受到震撼。(课件出示这句话)
她在教《去年的树》一文时引导学生阅读:“鸟儿睁大眼睛,盯着灯火看了一会儿。”然后问学生透过“看”字,你们知道鸟儿心里在想些什么吗?学生说了很多:“这就是我的好朋友树吗?他怎么变成这个样子了呢?”“树曾经说过要听我唱歌,他现在成这个样子了,还能听到吗?”“树啊,灯火熄灭以后,你会死吗?明年春天,我又到哪里为你唱歌呢?”随着学生的发言,大家沉浸在鸟儿对树的无限深情之中。老师抓住这个普通通通的字眼“看”字,读出了那么多内容。由此可见,一篇好的文章,一定可以从简单的文字里面读出丰富的内容的,所以我们教学生学语文,不光要教学生读懂文字表面的意思,更要教会学生如何体会文字背后的情感。这就需要我们教师在细读文本的过程中,保持一种特有的对语言文字的敏感。
《去年的树》这篇文章,写出了鸟儿对树的真挚情谊,略去了鸟儿在寻找朋友过程中以及面对灯火时的心理描写,给读者留下了很大的想象空间。吴老师在设计鸟儿寻找大树时和树根、大门、女孩的对话时,通过以下几个填空题,利用补白,启发学生想象鸟儿又回到这里,却找不到好朋友的着急心理,“立在这儿的那棵树,到什么地方去了呀?”鸟儿地问树根。
鸟儿地问大门:“门先生,我的好朋友树在哪儿,您知道吗?”
鸟儿地问女孩:“小姑娘,请告诉我,您知道火柴在哪儿吗?”
接着指导朗读,让学生联系上下文,反复品味角色的语言,一边读一边想象,从而感悟鸟儿的焦急、担心以及对树的一片深情,走进角色的内心世界。
听了吴琳老师的讲座,我深切地感受到细读文本是一堂课获得成功的重要保证。回想自己的教学,只有到了上教研课的时候才会静下心来细读文本,平时对文本只读了一二遍后就匆匆进教室上课了,如果课上得不尽如人意,还埋怨学生听得不好,却没有想到自己的不是。以后我一定得化些时间细读文本,只有这慢慢的“细读”才能引领学生走向阅读的高处,只有这细细的“品味”能才让我们默默地与作者贴近。
第二篇:小学语文研讨会汇报材料
全国小学语文
“巧设课堂 创新思维 培养兴趣”课堂教学研讨会
汇报材料
汇报时间:2014年12月17日 汇报对象:全体教师 汇报人员:张文涛 汇报地点:校会议室
此次为期两天的培训是在巴师附小进行的,一共参加了三位老师的课堂展评和汇报交流。每位老师的课堂展评各有秋色,交流汇报一语中的,令人心生企望。课堂展评的内容分别是:《鹬蚌相争》、《狼牙山五壮士》和苏教版的《莫高窟》;交流的话题是《陪孩子一起读书》、《泛在阅读,重构教师的生命格局》和《课堂,建构良好的师生关系》。现就前两天的学习结合我们学校的实际情况给在座的同僚作一个简单的汇报,希望对各位今后的语文教学起到一定的推动作用。
下面我就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进行汇报:
一、课前亲切交流,拉近师生关系;
一般我们在其它地方参加赛课的时候可能很少与前来听课的学生进行课前的交流,这样师生之间总有一层隔阂,课堂上也就难以进行发挥,学生可能也不会在课堂上积极的配合老师的授课。
二、语文教学以读为主,以演为辅。读是语文教学中必不可缺的一个重要环节,每一篇文章只又在多读的基础之上才能真正领悟文章的精髓。当然,要想读好文章首先得从关键词入手,这样才能更好的理解这篇文章。同时在读的时候尽量少让学生齐读,因为在齐读的时候很多学生是在滥竽充数,对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和在众人面前的表达能力是有限的。因此我们在课堂上尽量采用不同的方式让学生去读课文。如:默读、慢读、快读、分角色读……同时,在边读课文的基础上边表演能够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三:课堂中适时插入游戏,活跃课堂气氛
针对小学阶段的学生而言,游戏对他们来讲是课堂上放松心情的最佳方式,因次在选择游戏时要有个度,也为该堂教学提供一定帮助的游戏。
四、学生要多读书,多积累。
我们语文老师可能经常埋怨学生作文空洞,可读性不强;回答问题不够深入;看待问题不够全面……这些我认为都和学生的阅读量过少有着直接的关系。要让学生的写作能力和口语交际能力有所提升,我相信多读书、多积累倒是个不错的办法。一个不读书的民族是不可能屹立于世界强国之列而不倒。全世界平均每年每人读书最多的民族是犹太人,64本;美国的全民阅读计划正在进行,平均每年每人读书50本。而就我国的《九年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中的规定来看,9年期间学生课外读书量达400万字,若按每本书十万字,9年间就是40本,平均每年每人读书不足5本,国民年人均阅读图书4.5本。
五、适当运用课件,突破教学重难点。
课件的合理运用是为优质教学服务的,用得好,能够起到意想不到的效果;用得不好只不过是徒有虚名罢了。现在的孩子对新鲜的事物都比较好奇,因此在制作课件时要注重课件背景以及插图的合理应用,尤其是课件的背景制作我认为越素雅越好,不然学生的精力就不会落在文本上,而是华美的课件上。
同时课件的制作还应注重精炼,不然繁琐、复杂的课件只会让人应接不暇,缺少思考的余地。要知道授课是一个师生合作的过程,而不是浏览课件的过程。
六、尊重孩子的观点,适时给予肯定
我们高年级的老师可能经常在讨论这样的话题:我们班的学生不爱回答问题啊,回答问题老是那几个学生呀,或者老师一般都提的都是设问啊……究其原因,是问题太深吗?学生太笨吗?老师太凶吗?我想作为学生而言,很多时候还是想表现自己,还是想吐露自己的心声,但是很多时候在回答问题后,得不到老师的赞许,学生的肯定,久而久之学生回答问的积极性就大大折扣,远不如低年级的学生。
七、把问题抛给学生,教师不要被问题缠身
第三篇:新课堂教学观摩研讨会
新课堂教学观摩研讨会
——听支玉恒老师的《晏子使楚》有感
阳春三月,相约槐荫,春风拂面,烟柳依依,宽敞讲堂之中,备受洗礼。上星期有幸听到了全国著名特级教师支玉恒老师的课,他身着朴素灰色甲克衫,却显得是那么的容光焕发、精神抖擞,我不敢相信他竟是一位七十五岁高龄的老人。当时,我内心除了敬佩、激动之外,更多的是感动,感动于支老师对教育的执著,更感动于老师在七十五岁高龄亲自为我们展示了他生动的课堂——《晏子使楚》。原本不是很活跃、不太机智的同学,却能在他循循善诱的引导下,自主地完成了学习任务。而支玉恒老师那沉稳、干练的教学风格,让听课者心旷神怡;清晰明细的教学环节,赋予了语文课生动的脉络;对于教材的解读,透彻而有深蕴,让听者意犹未尽。
大师的亲自执教,我得益不少。他没用任何辅助教具,节节课都体现了一种质朴的美,那么的简单、轻松、愉快,真是“大道无痕”!大师的课给我留下了几点深刻的印象。
一、简约而不简单的导课
大隐隐于市,大象无形。开课时,支老师看到同学们正襟危坐在舞台上,亲切地说:“同学们真精神。”孩子们自然而然的回答:“老师真精神.”极其平凡的话语拉近了师生之间的距离,少了老师的威严,多了长辈的关怀;接下来,支老师又问:“同学们真可爱。”孩子们也顺着说:“老师真可
爱。”顿时,台上台下的老师和孩子都笑了起来。支老师与孩子们看似简单的对话,其实他在有意地训练学生将听、想、说有机统一起来,训练他们在具体语言环境里要把词用准确。
二、机智有趣的教学识字
识字教学怎一个妙字了得,我们现在强调每节课必须要有写字指导,每堂课都要读写结合。对于这种观点我也是听之行之,有些教条。但观摩支玉恒老师的教学,发现他这堂课没有让学生用笔写字,在写课文题目时,支玉恒老师才顺势利导,引导学生看字形,记忆字义。当课文出现了重点字“晏”和“宴”、时,支老师便幽默风趣、意图明显地引发学生去想象,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去理解和记忆字形。(晏子的“晏”是人的姓,所以“日”在上;而宴会在房子里举行,所以“宴”字带宝字盖)。
学生在读文中解字,在巧妙的解读中识记,起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而且他还讲了他在教学中处理学生字词的妙招,为了让学生牢固地识记生字,使学生在考试时字词不丢分,他把每课出现的生字都组成四字成语或词语,写在黑板上,让学生照着笔画,一笔一笔地临摹一遍,不但丰富了学生的语言,还使得人人练就一手好字。
三、技能与价值观的完美结合
“受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支玉恒老师的课,充分地体现了这一点。在教学中处处训练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和
概括能力,这是语文老师几乎都具备的品质。然而能把一堂课中的知识点准确地交给学生,并在课文结尾时有高度、有提升,却是很难把握的。支玉恒老师确确实实地做到了这一点。如《晏子使楚》一课的结尾,他这样问学生:“晏子在第二、三次反驳楚王用的是什么方法?”引导学生体会类比推理的好处,这样无形中渗透了习作的一个方法,又把简单的一篇课文又上升了一定的理论高度。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时下有的语文课,为了体现人文性、开放性以及与其他课程的联系,内容庞杂,形式令人眼花缭乱,安排过多的非语文活动,忽视了感受、理解、积累运用能力的培养,造成了语文效率、质量的减损。而支老师的授课无疑给我们指明了方向,将语文的工具性落在了实处。
四、提纲挈领似的文本解读
支玉恒老师强调,解读文本要把握住。要做到准确,必须认真整体研究文章的属性。为了更好地让大家理解,他喜欢借助具体课文。他强调任何一篇文章都是一个浑圆的整体,文本解读首先应该认清文章的整体内容、整体结构和整体感情。不把握文章的整体,就容易产生片面性或南辕北辙的错误,把文章讲得“走了板”。文本解读,把握整体,才能准确,解读错了,贻害学生。也真的是聆听了他的讲解,我才
幡然顿悟。
五、扎扎实实的语文课堂
由于这课是涉及历史故事的,所以他在让学生自己选择读法去读完一遍课文时,马上引导学生弄清历史背景,然后分析开头、结尾的联系,学生顺着老师的指引去循序渐进地步入课文重点。而教师在引导学生读文解惑的过程中,手中的粉笔呈现在黑板上的就是文章的脉络。《晏子使楚》这篇课文,重点讲了晏子在访问楚国时遇到的三件事。支玉恒老师请学生给每一件事加一个小标题。学生从一句话概括到两个字的标题,教师都做了顺势利导。遇到重点的文字,教师恰到好处地指点学生记忆。三件事交待完,又让学生把三件事用一句话连起来清楚地表达出。恰到好处地训练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和概括能力。
每次把握课文整体脉络,都有不同的学习任务,这是支玉恒老师在教课中给我最深的感受。就如,当第三次引导学生整体把握时,他引导学生抓住每一件事中的重点语句,品读课文,感受人物性格,让晏子机智、巧妙地反驳楚王的情形历历在目,把晏子的为人活生生地呈现在面前。真的是把文字都赋予了鲜活的精神了。
六、教、学、做 三者的精彩合体
近代教育家陶行知先生非常推崇“教、学、做合一”,他说:“做是学的中心,也是教的中心。支老师在《晏子使
楚》这一课上让学生近乎于还原历史的表演更是把课堂演绎到了一个制高点。学生在表演中激发出了对文本的浓厚的兴趣,也让学生有了在表演有了多元化的感悟,他们领略到了文字内涵的丰富意蕴,捕捉到了字里行间闪现的逻辑的严谨之美,在亲历的过程中体验了生活。他们独到的见解与表演让学习活动变的愉悦多姿,他们相互的激发与启迪让闪光的个性在课堂上飞扬!学生在表演中尝试合作交流。培养了现代社会所必须的品质---合作。
总之,听支老师讲课,如沐春风,如饮甘露。
怀仁镇中心小学 郑金玉
第四篇:小学语文有效课堂教学研讨会发言
小学语文有效课堂教学研讨会发言
各位专家、各位同行:
大家上午好!
首先,我代表学校热烈祝贺县小学语文有效课堂教学研究活动在附小隆重举行。在此,我真诚地感谢教研室领导对我们学校的看重,把如此重要的活动放在附小来举行。真诚地感谢教研室的领导能给我们学校的两位年轻教师提供了锻炼的平台。真诚地感谢各位专家、各位教育同道的指导。
刚才听了我们学校的美女教师夏雪和帅哥教师郭磊磊的语文课,用现在课堂教学的评价标准来衡量,我个人认为,他们的课堂教学应该属于有效课堂教学的范畴。但今天,对他们课堂教学的得失我不作评述,“眼前有景道不得”,建华、诸君在后头。
我是一个教小学数学的人并早已退役,对小学语文真的是外行。今天要我在这么庄重的小学语文研讨会上要发言,我们小飞主任怕我出丑给我写了一个稿子,我读了两遍,真的写得非常好,我念个开头和结尾给大家听,一听就是一个具有诗人气质的人写的,他是小学语文省级骨干教师、省名师培养对象,真的是小学语文教学的行家里手。他是站在专家的角度来谈的有效课堂教学。今天,我不用这个稿子,想站在外行的视野来胡侃几句,希望能够给大家带来另一个层面的思考。
什么叫有效课堂?我认为,(我真的没有参考任何资料的,完全是自己的臆想,所以我在此加了“我认为”)简单地说,就是有效益有效果有效率的课堂就叫有效课堂。具体地说,就是学生学得愉快,教师教得轻松,师生收获大,充满了激情与生命张力的课堂就叫有效课堂。今天,教研室在此举行“语文有效课堂教学”为主题进行研讨,这个主题选得非常好,早就应该就这个主题开展研究了,因为这个主题切中了语文教学多年以来的弊端。我个人认为,中国多年以来的语文课堂教学严重存在“少、慢、差、费”,从小学到大学毕业语文课上了5000余个课时,大学毕业生不能用母语顺畅表达,不能通顺地写文章的人大有人在,一个中文系的本科生的语文素养能不能与只读了六七年私塾的人相比?小学、初中、高中甚至大学语文教师真正能在规定的时间内写出象样的文章的人有多少?能够即兴演讲的人有多少?(包括象我这样的当了若干年校长的人在内)这是语文教学的悲哀!这是语文教师的悲哀!这是中国教育的悲哀!
我个人非常崇尚中国古代传统语文教学,这是世界上我所知道的最成功的语言类教学。我也没有读过古书,但我与一些读过古书的长者是好朋友,他们常常给我讲起他们小时候怎么国文书的。
一、教材编选,文以载道
中国传统语文(国文)知识与德育、哲学、历史等融为一体,尤其是与德育紧密联系,在传授语文知识的同时,对学生进行为人处事、哲学、历史、人文等的教育,而且讲究音韵,读起来朗朗上口。比如,过去的蒙学教材“
三、百、千、千”——《三字经》、《百家姓》、《千字文》、《千家诗》还有“四书”、“五经”,“四书”——《大学》、《中庸》、《论语》、《孟子》;“五经”——《易经》、《诗经》、《书经》、《礼记》、《春秋》,都是儒家经典。科举考试主要就是四书,考经要分考一经二经三经四经能够考过一经的人都是有学问的了,能够考到三四经就很不简单了,能够过五经的人就可以说是学富五车,才高北斗了。一个于丹(北京师范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讲《论语》还讲得不好就轰动全国,一个台湾大学的曾仕强教授讲《易经》也讲得不怎么好,人们也觉得不得了。
二、识字教学,符合规律
识字教学符合造字规律和儿童认识事物的规律。古代识字采用多种方法:指物识字(一个物对一个字教);课本识字(把生字圈出来教);同音识字(音同的字列出来教);对比识字(把形近字列出来集中教)。这样学生学得又快又好。90年代初中期井研县教育局鄢文俊局长接鉴中国传统语文教材编写的经验,编写了一套字族文识字教材,两年时间学生能轻松识字3500个左右。他认为:有繁衍生育能力的字叫母体字,由此生育出来的字叫子体字。把字族相同的字集中起来编成对子歌、皮筋歌、儿童诗、散文等形式的课文一起教。比如“青”就能生育出“清”、“晴”、“睛”、“情”、“请”等,课文:河水清清天气晴,小小青蛙天眼睛,守卫禾苗吃害虫,做了不少好事情,请你保护小青蛙,它是庄稼的卫兵。识字速度快,有趣味,能提前阅读、提前写作。小学毕业的语文素养基本上能达到初中生的水平,语文素养的提高也带动了学生其它学科水平的提升,我在松林作校长时一个年级采用了此教材,这届毕业生可以说是松林小学最好的一届毕业生。这个教材是九五重点教育科研项目,准备在全国推广的。可惜鄢局长退居二线后此教材被封杀,中国搞教育多数时候是在搞政治。据说此教材在新加坡、马来西来、杭州等地很吃香。
三、写字教学,科学有序
传统语文教学不仅有专门的写字教材,还有独特的写字方法。写字一定是从这几个字开始的“上大人、丘乙已、化三千、七十士、尔小生、八九子、佳作仁、可知礼”24个字,包括了汉字的所字基本笔画,写字步骤:把腕、描写、描影、跳格、临贴。尤其重视护手润字,教学生如何写横、竖、折、弯钩,如何执笔,运笔,以及轻重缓急,转折等基本功。读古书的人一般三四年功夫就能够写一手漂亮的毛笔字,(俗称锅盔打得好)这毛笔字不仅仅是汉字的符号,更是一种高雅的艺术。现在的学生、教师有几个会写的或写得好的,包括我在内。一般下午进行的就是习字训练,既是习字也是学生在修身养性。
四、作文训练,循序渐进
学生作文往往是在积累了大量的诗文基础上才开始,训练学生从属对开始,比如《声律启蒙》按韵分编,包罗天文、地理、花木、鸟兽、人物、器物等的虚实应对,声韵协调、琅琅上口,从中得到语音、词性、语法、修辞的训练。从单字到多字的层层属对,读起来如唱歌般美妙。“云对雨,雪对风,晚照对晴空,来鸿对去燕,宿鸟对鸣虫。三尺剑,六钧弓,岭北对江东,人间清暑殿,天上广寒宫…”学生作文往往从属对训练开始,从一字对二字对三字对到多字对,再放手让学生大胆作文,以提高学生作文的兴趣和信心,然后再逐步给学生作文提出要求。四五年功夫学生的作文都能引经据典,简洁明快,读起来朗朗上口。
五、教学方法,以读为主
书声琅琅才是小学最显著的特征,中国传统语文教学主要是让学生识字、读书、反复读、不断记忆。提倡多记性、少悟性。所谓“书读百遍,其义自现”,“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呤”,真的是这个道理。讲究多种方式读,教师领读,学生跟读。高声读、小声读、坐着读呦过去呦过去地读、站着读、走着读、默读、可以用普通话读,也可以用方言读。普通话是官话是必须让学生掌握的。方言也要重视(毛泽东、邓小平说湖南话、四川话才能显出伟人气质和魄力,各种语言有不同特点和优势)有专家提出要拯救方言,<莲山 课件>我很同意这个观点。有些诗、词、歌赋还可以就着不同的曲调唱。“词”本来就是填来唱的,不同的曲调唱出来有不同的味道,学生会很感兴趣的。只有到了高年级教师对课文深奥的地方适当点拨指导,有些东西学生到了一定的年龄他自然就懂了,没有必要在很小的时候挖苦心思地叫学生理解。小学生我主张先把东西装进头脑再说。
教师教法可以各具特色,不必强求一律。语文教学真的要“百花齐放,百字争鸣”,教师最应当提升的是自己的语言素养,多读书、多积累,厚积才能薄发。至于教学方法我却不那么看重,我认为,如果教师本人有演讲的天赋,你就多讲学生也会很感兴趣,听得津津有味,你就多培养几个演讲家;如果你的字写得很有品位,你就可以多板书、多指导学生写字,你的学生会模仿你的字体,把字写得很漂亮,会许能出几个书法家;如果你的普通话说得好,你就刻意训练学生普通话,你那富有磁性与感染力的普通话一定会感染学生;如果你什么都不是特长,你就可以让学生多读书多记忆与学生比赛看谁背的东西多,你的学生头脑中装的诗文就多,你的学生讲话就可以口若悬河,到一定的时候出口成章了;如果你的文笔流畅,你就可以让学生多练习片断描写,多指导其作文,你的学生写作可能会胜人一筹,也许会出几个妙笔生花的作家。至于课堂上学生与教师谁是主导与主体的讨论,没必要太在意,因为这完全是教育哲学研究的范畴,本来就说不清楚,犹如“先有蛋,还是先有鸡;是人牵着猪,还是猪赶着人?”经院哲学般的无趣。多媒体、电子白板有条件用就用,没有条件没必要刻意追求,因为语言文字的东西一旦把具体形象完全呈现出来了,就缺少了让人想象的空间,就象一杯白开水淡而无味了。而现在课堂多媒体的运用,搞得人眼花缭乱,让人产生视觉疲劳,语文课搞成了电影课,这是有违语文教学初衷的。
总之,现在的语文教学可以很好地研究接鉴中国传统语言语文教学的成功经验,与世俱进地让学生多读、多记、多写这才是语言教学的本真,这样的教学才是真正有效的语文课堂教学。
第五篇:参加小学语文高效课堂教学观摩研讨会的汇报材料
参加小学语文高效课堂教学观摩研讨会的汇报材料
陵县实验小学苗文静
我们常说做一名有思想的老师,任何人的思想都不是凭空生出来的,无外乎三条途径:读书、读人和思考。感谢学校给我们一次品读名师的机会,让我们有幸参加了小学语文高效课堂教学观摩研讨会。这次研讨会有四位名师为我们做了报告并展示精彩的课堂。下面我主要就张学伟老师的课做一下汇报。
张学伟老师简介:
张学伟 特级教师,中学高级教师。1989年从教,扎根农村16年,2005年调入江苏丹阳市实验小学工作。多年来,潜心于“开放课堂,自读自悟”的阅读教学研究和“小学生体验作文”教学尝试。《中国小学语文教学论坛》封面人物。河南省小学语文教学研究会理事,河南省优秀教师,河南省师德标兵,全国语文教学先进个人,全国“注提实验”名师。张学伟老师的课堂,和他的报告都深深感染了我。现将他的报告与大家一起分享。
张老师的语文教学思想有三大“悟”:
1、多读书就能提高语文素养
(1)读什么书
(2)怎样读——要领悟,要积累(悟、背)
2、教方法就能提高写作水平
悟法——实践(悟到——练到——得到)
3、阅读的目的就是为了写作
阅读首先是为了阅读,同时也为了表达
他的报告中主要从学习语文就是学习语言以及学习语言的途径、做法,怎样把学生引上自学之路来探讨。
一、学习语文就是学习语言
学习语言也就是要把“培养和提高学生正确理解和运用祖国语言文字的能力”作为语文教学的根本任务。语文教学应该少一点知识的灌输,少一点理性的分析,把教学的重点移到指导并帮助学生“感悟积累、运用”语言上来,重视朗读和背诵,这样,事情就变得明白了,简单了。学习语言——这里的“语言”,决
不是只拿出几个词语进行比较甄别的对文本细节的一味纠缠,而是涵盖了文学和文化的融合,人文和工具的融合,课堂和生活的融合,领悟和运用的融合。语文课本中的文化内涵、文学价值、思想精神都是通过文字,通过语言来表现的,所以抓住语言学习这条藤,才能学好语文。
二、学习语言的主要途径是习得
汉字是一种表意文字,每个字都有固定的音、形、义,都要一个一个地记:而常用汉字至少有3500个左右,因此“识字始终是语文教学启蒙阶段的一项耗时费力的奠基工作。”我国传统语文教学成功地解决了儿童识字问题,教材编排一些书念起来朗朗上口的读物。如三年级下册语文园地六,读读认认的句子。草本蒜,木本椒,大葱生姜做佳肴。食盐咸,米醋酸,豆瓣辣酱味道鲜。这些主要认识了日常生活调味品蒜、姜、盐等字。汉语不是一种形态语系,而是一种依靠严格的形态变化显示句子的语法关系。正确培养书面语感,大量积累语言材料,提高读写能力和语文素养的必要途径。那么学习语言就要习得,教师就要把“讲堂”变为“学堂”,把“教本”变为“读本”,这才符合学习语言的要求。
归结起来,学习语言遵循的途径:感悟——积累——运用。
其中学习语言的三条主线:
1、学习“经典语言”。所谓“经典语言”,指的是古典优秀作品的语言。这是一种学生终身受益的语言,阅读后受到传统文化的浸润。学习这种语言重在积累,通过长期反复的揣摩领悟,受到语言和文化滋养,是真正的内功。
2、学习“规范语言”。所谓“规范语言”,指的是现代作品重点经典之作。阅读后感受白话语言的精妙和现代人文思想的熏陶。
3、学习“生活语言”。积累语言操作能力。语文知识,穿插在语言学习中领悟运用,一定要注重水到渠成的渗透和随时随地的运用。指望只讲知识学生就会,只是我们一厢情愿的痴心妄想。
三、学习语言主要是课内得法,课外得益
通过实践证明,语文教学——课内得法占3成,课外得益占7成,所以在构建简单高效的语文课堂教学中,把语文教到小学生心里,也教到学生手上。
我们教给学生在文本研读时的方法:
1、会抓住文眼,如,古诗《咏柳》一课的“剪”字。
2、课文内容的筛选,如,《翠鸟》一课的片段中,小鱼悄悄地把头露出水面,吹了个小泡泡。尽管它这样机灵,还是难以逃脱翠鸟锐利的眼睛。翠鸟蹬开苇秆,像箭一样飞过去,叼起小鱼,贴着水面往远处飞走了。只有苇秆还在摇晃,水波还在荡漾。
3、课堂操作——转【化繁为简,整合训练】等的学习。
我觉得他的教学思想对当前的教改研究极具启发性,主要是:
重视读书——他的教学中,“读”始终是课堂的主旋律。学习一篇课文,学生往往通过自读自学完成,教师疏通点拨。课上书声朗朗,学生情绪饱满。语文教学,如此读中生趣!
重视学生——“授之以鱼,莫如授人以渔。”他的课堂,总是极力把学生推上主体地位,把课堂的主动权完全交给学生。而教师则在激情地赞扬,巧妙地反诘,教学无痕,在不知不觉中渗透学法。语文教学,不为而为之!
重视效率——他的课堂,极度珍惜时间,所用课时一般少于参考书上的规定。课上,目标明确,学得轻松愉快;省下时间,进行读写训练。语文课堂,统筹出高效!
通过此次培训使我学到了很多知识,受益匪浅。今后我努力把学到教学思想和教学经验应用到我的教学中,从而服务学生,尽力提高教学质量。
在这次报告中,几位老师都提到了绘本,德州的一些学校已经把绘本引入了课堂,并且将绘本教学作为自己学校的特色。
绘本就是指图画书,指的是文字与图画相辅相成的图画故事书,表达特定情感和主题的读本,通过绘画和文字两种媒介,在不同向度上交织,互动来说故事的一门艺术。在绘本中,图画不再是文字的点缀,而是图书的命脉,甚至有些绘本,一个字也没有,只有绘画来讲故事。
在报告的最后,我和老师一起欣赏一本绘本《亲爱的小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