异地高考热点评论

时间:2019-05-14 05:00:24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异地高考热点评论》,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异地高考热点评论》。

第一篇:异地高考热点评论

化解社会矛盾,异地高考政策出台

异地高考问题是社会转型期各种社会问题在教育层面的并发症。现代社会流动频繁,很多大城市里非户籍人口的数量非常大,据教育部公布的《2011年全国教育事业发展统计公报》,2011年全国仅义务教育阶段在校生中进城务工人员的随迁子女就达到1260.97万人。再如北京,截至2011年底登记的常住人口是1900多万人,其中外省市来京人员就有700多万,占了35.9%,差不多3个里面就有1个是非户籍人口。去年北京入小学人数大约9.5万人,非京籍学生比例是47.6%,几乎占半壁江山。受制于现行的政策,这些孩子不能在北京参加高考,只能在初中或高中回老家读书。其中有许多长期在北京生活和工作的人的子女,包括白领阶层人员的孩子。所以,尽快解决异地高考问题,既是解决教育公平问题的一个重要方面,也是一项重要的民生工程。

2012年全国两会前,一封名为《九万随迁子女家长致全国人大代表和全国政协委员的一封公开信》曝光。信里呼吁:“孩子们等不起,更不能被耽误,被抛弃!我们呼吁尽快„取消高考户籍限制‟。”在这次两会上,我也向教育部、公安部提交了一份名为《关于尽快出台政策解决非户籍常住人口子女教育问题的建议》:呼吁设置限制条件,逐步放开非户籍常住人口子女参加高考。袁贵仁部长在两会的新闻发布会上承诺,在年底前出台相关方案,解决异地高考的问题。

2012年8月30日,国务院办公厅转发了教育部、发展改革委、公安部、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关于做好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接受义务教育后在当地参加升学考试工作的意见》,明确提出做好随迁子女升学考试工作,是坚持以人为本、保障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受教育权利、促进教育公平的客观要求,对于保障和改善民生、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维护社会和谐具有重要意义。要求各地努力保障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公平受教育权利和升学机会,促进人口合理有序流动,统筹考虑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升学考试需求和人口流入地教育资源承载能力等现实可能,积极稳妥地推进随迁子女升学考试工作。同时责成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根据城市功能定位、产业结构布局和城市资源承载能力,根据进城务工人员在当地的合法稳定职业、合法稳定住所(含租赁)和按照国家规定参加社会保险年限,以及随迁子女在当地连续就学年限等情况,确定随迁子女在当地参加升学考试的具体条件,制定具体办法,具体办法和方案原则上应于2012年年底前出台。

为了推动和帮助各地方政府出台相关政策,10月8日,北大法学院教授张千帆等30位专家学者联名向国务院、教育部及北京、上海、广州三地的教育部门领导递交了《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在就读地参加升学考试的建议方案》,对随迁子女的认定条件、父母条件、政策落实时间等方面提出建议。

与此同时,各地也积极调查研究,陆续出台了相关政策。2月29日,山东率先宣布自2014年起允许非户籍考生异地高考。10月31日,黑龙江公布了异地高考方案,成为第一个明确异地高考具体门槛并且从2013年实施的省份。该方案提出,考生需要具有该省高中学籍且高中阶段在我省连续就读3年以上,父母有合法职业和合法稳定住所,自2013年高考开始可以在该省参加高考。接着,江苏也明确表示,将在2013年开放随迁子女就地高考。此后,福建、上海、天津、广东、安徽、浙江、湖北、海南、云南、江西等十多个省市也明确表态,随迁子女异地高考具体方案最迟将于年底前公布。

解决异地高考问题尽管一波三折,还有许多难题需要化解,但是,在2012年,坚冰已经破开,航船已经出发,相信会得到很好的解决。

第二篇:半月谈热点评论

2012年半月谈第1期半月评论

心态也是一种力量

我们经历了“更复杂”的2011,又迎来了“更严峻”的2012。

我们是否还能保留一份清醒的定力,还能拥有一种健康的心态?

弃浮躁焦虑而理性把握形势,弃投机泡沫而回归实体兴业,弃路径依赖而强力推进转型。这应是我们的正确抉择。

毋庸置疑,经济增速正呈明显的放缓之势。这是软着陆,还是硬着陆?我们是否已经告别两位数的增长时代?社会争议着,怀疑着,甚至悲观着、背后,有一种浮躁和焦虑在。

我们已经习惯了跨越发展,习惯了一枝独秀。现左怎么看这放缓之势?

增长是硬指标,发展是硬道理。所以,2012年的主基调是“稳中求进”。

只是,我们应当清醒,市场自有其规则,经济自有其周期,我们可以去利用规则,去调控周期,但不能去扭曲、篡改规则,无法去熨平、消灭周期。当出口面临世界经济增长下行,金融市场风险增多,保护主义倾向突出,国际贸易增速回落,我们不能抱有奢望;当投资规模一再扩大,所占GDP比重超过50%,我们实难重复4万亿带动18万亿的投资故事。在中国经济从高速发展转向中速成长的大趋势中,一厢情愿地寄望于政府干预和拉抬速度,只会导致投资效益下降,产能过剩加重,通胀压力升高,经济结构不合理状况更加严重,从而收获倍加苦涩的发展主义之果。

其实,经济增长的放缓也是宏观调控取向中的适度调整,也是发展方式转型中的自然回落。把通货膨胀降下来,把资产泡沫挤出去,恰恰是为更健康的成长清除隐患,开辟道路。

而且,我们有信心,“稳中求进”的增长,9%或8%的速度,放在国际背景中去看,仍然是一个很可观的成绩。

比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增长更要紧的,是保障和激发经济持续发展的动力,创造和尊重经济自我调节的能力,积蓄和催生发展方式转换的推力。比稳定出口稳定投资更要紧的,是扩大内需尤其是拉动消费,这是中国经济的战略基点。这就需要我们把发展的注意力更多地聚焦于收入分配改革,聚焦于社会民生建设。

我们还当看到,产业“空心化”现象日渐蔓延,越来越多的企业家向资本家靠拢,逃离实业投机暴富扭曲着创业兴业的社会心态。

实体经济的健康和繁荣,始终是国民财富和国家强盛的根基。我们不是不要发展虚拟经济,但是,首先要夯实实体经济这一基础,必须在实体经济和虚拟经济之间寻找一种平衡,应当紧紧围绕壮大实体经济来发展虚拟经济。

看一看楼市:在地方政府“土地财政”和开发商牟取暴利的契合中,房价被一再推高,终于积聚起风险重重的市场泡沫。看一看股市:上市公司圈钱无度,不知回报股民,恶化股市生态,挑战监管制度,导致市场炒作风气盛行;创业板时闻高管纷纷闪电辞职疯狂套现,演绎转瞬间千万富翁的“造富”神话。看一看钱市:击鼓传花的炒作游戏和食利人群的急剧膨胀,先后衍生出一个个民间借贷的危机。不知何时,我们的心底都多了一个气泡,都想把它尽快吹大,不惧吹暴。财富路径的扭曲,加剧贫富分化,污染社会风气,戕害创业精神,将使得经济与社会变得愈益脆弱起来。

努力营造鼓励脚踏实地、勤劳创业、实业致富的社会氛围,让市场和政策、改革和调控更多地向中小企业着力,向民营经济着力,向新兴产业着力,真正为实体经济拓展发展环境、未来市场和利润空间,让更多的创业者和企业家专注于实业,以他们的勤劳和智慧,创造财富,吸纳就业,造福社会,已是当务之急。

中国经济更广阔的前途还在于创新,在于转型。

可是,历经30多年发展,路径依赖已经成了不少地方政府领导的心理定势,经济形势越是严峻,这一心态越是强烈。

资源约束愈来愈紧,不少地方恨不得一个早上把它全部开发成一个个闪着金光的数字。可是,我们的子孙后代又靠什么来发展呢?环境污染愈演愈烈,当年的“宁可毒死,不可穷死”,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升和发展权益的扩大,这样的口号还能再喊下去吗?招工难度愈来愈大,为了保住劳动力廉价优势,一些地方政府想尽办法限制职校生外地就业,组织实习生无偿打工,甚至直接补贴企业主用工成本……释放比较优势,依靠要素驱动,这条路子已经越走越窄。

令人欣喜的是,不少城市已铿锵明志:壮士断腕,义无返顾,创新驱动,转型发展。回望改革之初,没有现成的模式可依,没有事先的蓝图设定,我们正是凭借解放思想,敢闯敢试,才创造了高速增长奇迹。如今,积累更丰富了,实力更雄厚了,一些地方怎么反倒背起了包袱,束手束脚,患得患失,有意无意地回避着风险?打破路径依赖,需要直面深层矛盾,承受转型阵痛。经济增速放缓,恰恰是经济结构调整、发展方式转型的难得契杌,这“机会之窗”不可能永远向着我们敞开。我们错过了,耽误了,流失了,那就是危险降临的时刻。

心态紊乱失衡的深层,是制度激励的倾斜,是社会价值的误导,是利益关系的纠结。如何在改革的勇敢前行中,在文化的整合创新中,在社会的公正追求中,保有我们每一个人心中的一份定力,一份锐气,一份智慧,是在更严峻的2012年里一道更沉实的日常课题。

2012年半月谈第2期半月评论

深化改革:当前经济工作的重中之重

前不久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把“稳中求进”作为2012年经济工作的总基调,强调要在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上取得新进展、在深化改革开放上取得新突破。回顾我国经济发展历程,分析当前面,临的挑战与机遇,可以看出,要应对美欧债务危机冲击和促进国民经济平稳较快发展,调整经济结构、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经济领域改革的实质性推进至关重要。深化改革,是当前经济工作的重中之重。

改革开放30多年来,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在1978年至2010年间,我国经济年平均增长接近10%,创造了“中国经济奇迹”。成就的取得,很重要的一个原因就是在不同时期、不同发展阶段,我们始终能抓住制约经济社会发展的突出矛盾和体制性障碍,坚持渐次深入的改革,不断释放出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强大动力,从而实现了生产力的跨越式发展。

亚洲金融危机发生以后,我国经济增长面临着大幅度滑坡的压力。国家在实施积极财政政策和稳健货币政策,扩内需、保增长的同时,一方面推进了住房制度改革、国有经济战略性调整、国有商业银行改革等,另一方面积极参与经济全球化,加入WTO,深化对外开放,经济增长在经过了1998年至2001年的调整后迅速回升,新世纪的头10年经济年均增长达到10.5%。亚洲金融危机以后,正是改革开放的深入推进,为此后国民经济的持续快速增长注入了生机和活力。

当前,受美欧债务危机冲击,全球经济复苏步伐放缓,我国出口增长呈现下降趋势,国内房地产市场在经历了前一阶段的高速发展后进入调整阶段,人口结构、劳动力供求等经济基本面发生变化,经济增长面临下行压力、在国内外环境发生重大变化的情况下,要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必须从体制、机制等方面入手,通过改革的实质性推进,在有效防控风险的同时,加快形成新的经济增长动力和新的竞争优势。

“十二五”时期是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是深化改革开放、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攻坚时期。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涉及国民经济结构的一系列重大调整。就其战略重点而言,主要包括以下三个方面:一是加快形成消费、投资、出口协调拉动经济增长的新局面;二是加快发展服务业,促进经济增长向依靠第一、第二、第三产业协同带动转变;三是推动发展向主要依靠科技进步、劳动者素质提高和管理创新转变。简而言之,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重点就是要建设消费型、服务型和创新型经济。建设消费型经济,需要改革现行国民收入分配制度,提高劳动所得占国民收入初次分配的比重,以提高广大居民尤其是中低收入群体的购买能力:需要转变政府职能和深化金融体制改革等,有效增加居民的转移性收入和财产性收入,提高居民收入在国民收入再分配中的比重;需要深化社会保障制度改革,建立统筹城乡、覆盖全社会的保障体系,以改善居民消费预期。

建设服务型经济,需要在文化、教育、医疗、交通、通讯等领域加快改革,彻底解决民营企业进入服务业领域面临的“玻璃墙”“弹簧门”等问题;需要建立更加公平、规范、透明的市场准入标准,探索适合新型服务业态发展的市场管理办法:需要改革财税、金融体制,通过结构性减税和大力发展中小金融机构等,为中小服务业企业的成长壮大创造良好环境。

建设创新型经济,需要改革劳动力、土地、资源等要素价格形成机制,使其充分反映稀缺程度和市场供求关系,引导增长动力从要素投入为主向创新驱动为主的转变:需要完善科技创新体制机制,加快教育改革发展,增强科技创新能力。

“十二五”时期推动经济发展方式转变,需要深化改革;应对国际环境的剧烈变化和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也需要深化改革。要充分认识到改革的紧迫性、重要性和必要性,坚定改革信心,凝聚多方共识,破除各种阻力,建立新的改革推进机制。深化改革,既要强调顶层设计和总体规划,又要尊重群众的首创精神,鼓励基层积极探索;既要遵循试点、总结、推广的渐进式改革原则,又需要在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取得实质性突破。

2012年半月谈第3期半月评论

留住消费力

展望全球欲振乏力、水波不兴的市场,正有一种力量在聚集,一种消费在涌动,它就是中国人的奢侈品购买热。媒体多有报道:今年春节期间,中国人境外奢侈品消费高达72亿美元,创下历史新高;世界奢侈品协会又有报告:中国已经成为全球占有率最大的奢侈品消费国家。

在全球金融危机阴霾不散、产能过剩更见严峻之际,在中国经济增幅明显回落、扩大内需亟待升温之时,中国人向市场传达的信息,无疑,是一个灼人的亮点,是一缕耀眼的希望。

只是,我们如何引导这消费力、留住这消费力呢?

长期以比较优势形成的出口依赖,以政府强势主导的投资驱动,都已进入历史性的转折期。培育中等收入群体,启动新型消费力量,实现以消费为主动力的发展方式转型,这是中国经济走出金融危机再续高速增长的必由之路。改革30多年来,我们欣喜地看到,一部分人先富起来,中等收入群体崭露头角,广大民众生活水平大幅提升。同时,我们也观察到另一番情景:一是先富者投资转移,二是奢侈品消费转移。出境采购火热一时,给众多国外商家带来一片惊叹和欢呼,纷纷兴起针对庞大中国游客消费群的特别服务。这两个转移,两头在外,无可厚非,自是全球化背景中的正常现象。但是,我们也应清醒思考,它对中国经济增长、发展转型和社会融合,将会带来怎样的影响和冲击?

如何留住民间消费力,社会已有各种各样的求解:进一步降低进口关税,增开免税商店,减少流通环节,强化政府调控,加大市场监管,等等。应当有效,但也有限。全球化,地球村,这样的市场启蒙已有多年。人员流动,疆界已经突破,出国旅游购物,已是寻常百姓之事;网上交易,也已畅通无阻,城市白领中青睐海外网站购物的“海淘族”已越来越多;文化辐射,更是无远弗届,各种消费时尚、消费新潮,正以令人艳羡的现代生活方式的标志被推销到世界各地。刚刚从温饱中解脱出来的中国人,眼界大开,正带着热望放开脚步争相搭上消费时尚的特快列车。

换一种视角,从消费理念、价值取向和社会意识去寻找吸引回流民间消费力之道,如何?估计有效,但也很慢。放眼世界,韩国人一直保持发扬民族“身土不二”的传统,“韩国土生土长的东西,最适合韩国人的身体”。日本的农产品保护堪称严密,大米作为日本“国米”“政治米”的象征,更有政府精心构筑的贸易壁垒,而日本国民高价食用国产大米,也已成为一种消费习惯。就连自诩是“最为开放”的美国人,也未能免俗,对其国内的就业岗位倍加呵护。美国总统奥巴马发表新年国情咨文,特别呼吁美国企业应该停止将就业机会转移国外。多家美国主流媒体近日也纷纷跟进,指责苹果公司“将大量就业机会输出中国”。我们呢?既要有全球视野,更要有中国视角,不可头脑晕眩,先自做起世界公民的美梦。

市场是没有国界的。但是,资本是有旗帜的,经济是有竞争的,国家是有利益的,民生是有指向的。扩大内需,既要提高居民收入,也要开拓市场空间,既要开掘潜在消费力,也要留住现实消费力。在市场规律、国际规则的约束中,在民生权益、消费自由的保障中,更为现实的应对,更为有力的引领,还是靠中国制造的创新和升级,靠中国企业的转型和进步。

升级消费是其一。随着居民收入水平的跃升和现代消费文化的传播,中等收入群体的消费倾向在转换,城乡二元结构的消费鸿沟在跨越,农村消费城市化,城市消费现代化,已是大势所趋。麦肯锡所做的中国消费者调研报告中称,2008年到2009年,中国零售市场增长中有一半来自消费升级。这是对中国企业产品创新最有力的倒逼和激励。绿色消费是其二。为什么洋奶粉在中国市场能够横行无忌迅猛扩张、能够连番涨价攫取暴利?为什么一些国际资本大鳄紧紧盯住中国的现代农业不放,争相把食品全产业链作为他们的下一个投资金矿?本土企业的市场伦理建设、社会责任提升,亟应摆上重要议程。文化消费是其三。从实用消费,到品牌消费,价值消费,这是一个趋势。从文化历史中不断探寻品牌价值,并结合精致的做工,是欧美国家奢侈品遵循的创新之道,却也是中国奢侈品牌的软肋所在。苹果前CEO 乔布斯曾将他的经营哲学描述为试图生产出处于“艺术和科技交汇点”的产品。正是在实现这一目标的过程中,他把苹果转变为世界最有价值的公司之一。还有长期为世人称道的瑞士钟表业的“工匠精神”。员工像对待艺术品一样对待每一款产品,专注于手表制作的每一个细节,其中凝聚了设计师与制作者的灵魂和思想。这种“艺术思维”和“工匠精神”,恰恰是我们最需要学习和进步的。

时下,在全球资本的凝望中,在政府战略的蓝图中,中国不仅是活力四射的“世界工厂”,还将是魅力无限的“世界市场”。世界将中国看好,向往着并追逐着。中国本土企业在“走出去”的同时,更当奋起直追,去深耕这一片肥沃的土地,去征服这一方辽阔的疆场。

第三篇:公务员考试申论热点:异地高考

给人改变未来的力量

【热点概述】

十八大报告中提出了要努力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并对大力促进教育公平提出了明确要求。主要包括四方面内容:一是合理配置教育资源,重点向农村、边远、贫困、民族地区倾斜;二是加强薄弱环节,支持特殊教育、民族教育;三是扶持困难群体,提高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资助水平,积极推动农民工子女平等接受教育;四是大力发展民办教育,为学生提供更多的选择。

《国家教育事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明确提出:推动各地制定非户籍常住人口在流入地接受高中阶段教育,省内流动人口就地参加高考升学以及省外常住非户籍人口在居住地参加高考升学的办法。

【预测题目】

对于异地高考,有这样一种描述:一方面是外来移民者的声声呐喊,另一方面是原住民的竭力自护;一方面是弱势群体的奋力抗争,另一方面是政策制定者设置的重重门槛;一方面是对教育公平的呼唤,另一方面是地方保护主义的盛行。这些争议给异地高考政策的实行带来了重重阻力。请你谈谈对这段话的理解。

【参考答案】

随着许多城市流动人口的增多和进城务工农民工在异地工作时间的推移,其子女在流入地参加高考的问题日益迫切。针对此问题,各地都出台了异地高考具体办法,但政策的出台引起了人们的争议与担忧,异地高考政策在落实过程当中出现诸多阻碍。

首先,争议之所以产生,主要原因在于异地高考政策会涉及到不同群体的利益。争议的一方是异地高考政策的支持者,他们的理由是国家既然强调社会公平,那么就应该让群众享有同样的升学权利,可以同条件竞争。其次,既然是全国“纳税人”养的大学,理应全国公平招生,不应区别对待。而另一方的担忧其实也不无道理,异地高考会加大常住人口子女的高考竞争压力,推动升学难度的增加;会使学生花过多精力于应试,对目前的素质教育模式带来消极影响。

透过这种争议,我们必须认识到异地高考问题之所以难以推进,根本原因是户籍制度以及社会教育资源分配不均与招生制度不合理。

要解决异地高考推进难的问题,第一,必须突破当前户籍制度的桎梏,放宽高考报名条件限制,有效促进教育公平;第二,地方政府必须掌握非本地户籍人口变动和随迁子女就学等情况,建立健全进城务工人员管理制度,制定出台有关随迁子女升学考试方案,保障当地高考录取比例不因符合条件的随迁子女参加当地高考而受到影响;第三,在完善的准入机制并因地制宜的基础上,努力推进教育公平。加大教育投入力度并建立和完善对弱势群众的资助体系,合理分配教育资源并建立相对公平的招生与就业机制。

第四篇:异地高考感想

异地高考,我的感想

关注时事,关注十八届三中全会,为此,我们党支部最近就为此开展了“异地高考新政策”等一系列活动。此次活动给我的启发和影响很大。很多同学都发表了自己的看法,活动举办的也十分顺利和精彩。

十八届三中全会已经落下帷幕,会议的改革内容也受到了广大民众的关注。

1、人口计生政策重大调整:启动“单独二胎”

2、户改瞄准破除城乡壁垒,大小城市门槛“高低有别”

3、探索统考减少科目,高考打破“一考定终身”

4、推进资源价改,民生必需品加大“人文关怀”

5、赋予农民更多财产权利,农房农地能抵押能担保

6、加快房地产税立法并适时推进改革:租、卖哪个更划算?

7、社保改革新探索:渐进式延迟退休

8、深化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改革,“契约服务关系”是亮点。

9、营造创业环境,健全促进就业创业体制机制。

10、废除劳教制度,司法保障重大进步。

纵观这些改革内容,无一不是牵动着13亿老百姓的生活。而对于我们学生来说,教育制度的改革是值得我们关注的。作为一场牵动千百万人神经的举国大考,每年,高考以千军万马过独木桥之势,日益成为中国社会“不可承受之重”。关于高考改革,社会各界期待多年,但这一项改革始终走得步履蹒跚。站在经历过高考的老生来说,我们体会到了中国高考制度的许多缺点,也曾遭到了很多学生的不满,我们看到了许多考生不能忍受压力而自杀的情况。中国的高考改革都是细微的,而三中全会提出了打破“一考定终身”的方针,这也让我们的学生看到了希望。针对异地高考,早在三中全会之前就已提出。因为确实很多学生和家长正被本地高考制所困惑,而异地高考制则能够给外来家庭省去很多的麻烦。不管怎么说,学生们都是无辜的,他们的出生在哪里不是自己可以选择,而跟随父母外出工作到外地读书也更不是他们自己的意愿选择了。我国各方面的发展不完善却让孩子们去承担其后果,这实在是很残忍的事情。我们知道,外来考生都是从小生活在本城市的,接受的教育也是这个城市的教育,但一到高考,就把他们排除在外,这确实是挺不公平的。在给我们播放的视频中,老梁提出了在异乡读书而回乡高考的想法。对此,我们也积极开展了讨论,有人认为这是公

平的,有人认为这也不公平,但由现状来看,高考毕竟对学生来说是很重要的,因此,教育的改革还需我们的共同抉择,争取可以做到尽善尽美。

改革是一个很大的突破,虽然有很多的阻碍,可是改革确实也证明着我们的进步,也在某种程度上造福了广大学生,希望中国的教育制度能够越来越完善,越来越进步。

第五篇:异地高考心得体会

“异地高考”实践教学心得体会

胡锦涛主席在党的十八大的政治报告中指出:要努力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大力促进教育公平,合理配置教育资源。要落实好这一重要报告精神,首先要解决的就是“异地高考”的问题。

我是来自河南的学生。众所周知,由于一系列原因,河南考生的高考压力在全国范围内是数一数二的。因此,我比普通同学更关注高考改革,更懂得高考压力大的地区的民众对教育公平的期盼,继而也就对近期的热点—异地高考的改革问题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所以,在本次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实践教学方案中,我选取的是“异地高考”这一课题。我同时也希望通过全面、细致的探究,探索我国异地高考的改革道路,为促进教育公平、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尽一份绵薄之力。

在选好课题后,我经过比较权衡后,最终从大学生论坛、调研、电子课件等三种实践教学活动方式中选择了“调研”,并决定采用较为常见的“问卷调查”方法来完成本次调研。

在一系列准备工作都做好后,我开始了“问卷调查”的第一步—制作调查问卷。我通过查阅资料、看相关新闻报道等多种渠道掌握了大家关心的中国高考及异地高考的实质性问题,即:“当前高考制度的问题”,“大家对异地高考的态度”,“异地高考是否应设置门槛以及设置什么门槛”。为全面覆盖以上三大方面,并使调查更具有针对性,我精心设计了16道选择题。

制作好调查问卷后,我共复印了250份问卷。考虑到大学生的观点可能会和普通民众的不太一样,为使调查结果更全面、更可靠,我没有像大多数同学一样,直接将全部的问卷在校内发放,而是将大部分问卷发放至校外。其中天津工业大学50份,滨江道100份,天津之眼附近50份,水上公园50份。

而问卷的发放却出乎我的意料,在校内发放的时候,大家都能明白我的目的,因此都相当配合,发放的相当顺利。而在校外的时候,我的运气就没那么好了,大家都很排斥,似乎都不太愿意相信一个陌生人拿着一张问卷调查表是没有其他目的的,因此,发放的很是困难。

在很多人不能理解我的时候,也受到一些委屈后,也曾想过要放弃,甚至想不发调查表了,直接伪造统计数据。但转念一想:既然决定做了,再难也要试一试,尽全力把事情做好,轻易放弃可不是我的作风。再难的事情,只要你敢于坚持,一定能做好;再大的困难,只要你勇于迎难而上,一定能克服。

经过了两天的不懈努力,终于发放并回收了绝大多数调查问卷。在250份问卷中,回收了244份,有效回收率97.6%。回收了调查问卷后,我又开始着手准备问卷结果的统计工作。问卷结果的统计有相当大的工作量,在这个时候,足够的毅力和耐心往往是不可缺少的。

完成调查结果的统计后,就要开始问卷调查工作的重头戏了,那就是对调查结果进行分析概括,并在此基础上写出调研报告。由于调研报告是实践教学活动的结晶,直接关系到本次问卷调查的成败。并且,上交给老师的只有调研报告,你实践活动搞的怎么样,老师只能通过调研报告看,因此,调研报告也是老师评价你实践教学活动的主要依据。可以毫不夸张的讲,前期工作做的再好再完美,调研报告写的不好,得不到认可,那这次调研就算失败了。

为了使调研报告写的全面且有针对性,我特意去范老师的办公室打扰了老师,老师也很耐心的给我做了一些指导。回去后,我根据自己问卷统计的结果,并结合老师给的建议,对每道题背后隐藏的实质性问题都进行了挖掘,还进行了较为详细的分析并给出自己的一些考虑和想法。在老师的指导下,我并没有局限于对自己调查结果的分析,还通过各种渠道了解了当前全国各地异地高考的相关政策,也使调研报告的写作视野更开阔、写作角度更全面。

在完成了调研报告后,为了在向老师作汇报时更方便、更直观的展示自己实践教学的成果,我又特意制作了一个PPT。我在PPT中,通过多个柱状图的展示,非常直观的说明了一系列重要问题,也得到了评委老师的好评。

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实践性是马克思主义最深刻的本质属性,也是马克思主义区别于其他学说的根本标志。在这次调研中,通过亲身经历,我才真正明白实践的重要性,也完全没有了刚听到老师说有实践教学环节时的抵触心理。

而中共中央宣传部、教育部《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高等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意见》也明确指出:“高等学校思想政治课所有课程都要加强实践环节”,“要通过形式多样的实践教学活动,提高学生思想政治素质和观察分析社会现象的能力,深化教育教学活动”。

我校也认真贯彻落实了这一重要文件精神,通过具有工大自身特色的实践教学活动,使其更好的与课堂教学相配合,使我们更容易掌握书本上的知识,还能在实践中得到锻炼,学到书本上学不到的东西。可以说,二者相辅相成,不可或缺。

总之,在本次实践教学的过程中,我收获很多。个人认为,在我们学习这门课程的时候,就应该加强实践教学。这样,可以让我们在实践中接受教育、砥砺品格、增长才干,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努力成长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

学院:纺织学院

班级:纺织1102 姓名:熊毅

学号:1110110223 日期:2012.12.26

下载异地高考热点评论word格式文档
下载异地高考热点评论.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2014时事热点评论

    篇一:时 政 热 点 解 读2014 时 政 热 点 解 读 (崔金胜编辑) 如何看待“培训中心的腐败浪费”问题 ? 更新时间:2014年06月25日 文章来源:互联网 时事评论背景: 选址在海滨、湖......

    2013国家公务员考试申论热点之异地高考(5篇)

    国家公务员考试网(www.xiexiebang.com) 2013国家公务员考试申论热点之异地高考 【热点关键词】 异地高考 准入条件高 流于形式 教育公平人文关怀 优化教育资源分配 因地制宜......

    2014异地高考开放时间

    2012年,国务院办公厅发出文件,要求各地在2012年12月31日前出台异地高考具体办法。这项政策的出台为许多外来打工人员的子女高考带来福音,加誉学堂的小编就为大家整理了全国各省......

    异地高考(5篇范文)

    推进“异地高考”是统筹下的公平追求 来自新华网的“新华评论” 随着大量城市流动人口和进城务工农民工在异地工作时间的推移,其子女在流入地参加高考的问题日益迫切。昨日,教......

    公务员考试时政热点"异地高考"方案调研或月底出台

    公务员考试时政热点:"异地高考"方案调研或月底出台随着2013年高考报名时间越来越近,社会对于各地异地高考政策何时出台的关注持续升温。那么,海南版“异地高考”方案进展如何?将......

    异地高考新情况(最终定稿)

    安徽异地高考方案:年内外省籍考生就地高考 中广网合肥4月25日消息(安徽台记者王莹 张建亚)据中国之声《新闻晚高峰》报道,根据安徽省公布的《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工作实施意见》,从......

    安徽异地高考方案出台

    安徽异地高考方案出台 无户籍门槛需高中完整学籍 安徽版“异地高考方案”征求意见稿于2012年11月22日在安徽教育网公布,相较于外省对于异地高考设置的众多门槛,安徽不设置户籍......

    2014年陕西省异地高考政策

    2014年陕西省异地高考政策 2014年陕西省异地高考政策 为做好2014年陕西省普通高校招生考试报名工作,现就有关事项通知如下:一、报名条件 (一)申请在陕报名参加高考者,应符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