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王福宏书记在市委四届十一次全会上的讲话
王福宏书记在市委四届十一次全会上的讲话
王 福 宏
(2010年11月30日)
同志们:
市委四届十一次全会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下,已圆满完成各项议程并即将胜利闭幕。会议认真总结了市委常委会一年来的主要工作,审议通过了市委《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的建议》。《建议》贯彻上级精神、凝聚集体智慧、反映人民意愿、紧扣发展实际,是未来五年引领黄山科学发展、全面转型、加速崛起、富民强市的纲领性文件,对于我们奋力加快现代国际旅游城市建设具有十分重大而深远的意义!下面,我就贯彻落实市委全会精神、做好我市“十二五”经济社会发展工作再强调四点意见。
一、即将到来的“十二五”适逢重要战略机遇期,也是大有作为的黄金发展期
这是市委在深刻领会中央和省委精神、综合分析国际国内宏观大势、准确把握黄山发展阶段性特征所作出的基本判断。首先是发展环境总体有利。世界经济趋向复苏,我国国际地位、国际影响力和综合国力显著提升,宏观环境逐步向好;群众收入持续增加,消费结构加速升级,尤其是以旅游文化为重点的现代消费大幅增长,市场环境十分有利;国家更加重视中部崛起和内陆发展,更加重视服务业尤其是旅游文化产业发展,更加重视推进城镇化和新型工业化,更加重视改善民生,更加重视生态环保,更加重视交通、水利等重大基础设施建设,政策环境蕴含丰厚“红利”;区域合作深入推进,相应形成的竞争环境既增添压力更能激发赶超动力。其次是产业转移升级机遇前所未有。黄山拥有旅游文化生态资源的叠加优势,拥有毗邻长三角和皖江城市带的优越区位,拥有皖南国际旅游文化示范区、徽州文化生态保护实验区和国家服务业综合改革试点市的战略平台,再加上“三条高铁”为标志的基础设施将大大改善,应当也必将能够成为承接和对接产业转移升级的首选地。尤其需要指出的是,城市文明越发展、工业化程度越提高、快节奏的现代生活越普及,我们优美山水的价值就越提升、厚重文化的优势就越彰显、生态田园的魅力就越突出,我们不仅可以在承接产业转移过程中转型升级、提高自己,而且可以在对接产业升级过程中左右逢源、错位发展。我们面临着承接和对接的双重机遇!再次是经济增长内生动力不断增强。在长期以来加速发展的坚实基础上,未来五年我市人均GDP有望突破6000美元,进入这一阶段后经济增长的稳定性和抗风险能力将显著增强;“十一五”我市累计完成固定资产投资1400多亿元,再加上未来五年累计将有望达到3000亿元的投资,这4000多亿元投资所积蓄的能量将加速释放;到“十二五”末我市城镇化率有望突破50%,其中也蕴含着巨大的投资和消费空间。这些,无疑预示着未来五年我市将登上新的更高发展平台。
综合上述对发展机遇的分析,未来五年我们完全有可能实现旅游、文化、生态等单体内质的快速提升,完全有可能实现旅游、文化、生态“三位一体”服务业整体上的融合发展,完全有可能实现服务业扩张与综合交通等基础条件改善的相互衔接,完全有可能实现我市特色产业与长三角等周边市场、国内市场甚至国际市场的紧密相连,也完全有可能实现黄山发展与国际国内产业结构和消费结构升级大势的主动迎合。机遇难得,稍纵即逝。一个地方的发展往往取决于紧要的几步、关键的几年,而未来五年无疑就是黄山崛起最关键的几年。从某种意义上说,我们正面临黄山发展进程中的最大机遇、最好机遇。抓住了,就能实现跨越发展;抓不住,就会导致被动落伍。抓住机遇,在于用好机遇。用好机遇,就是要最大限度地发挥各级各方面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就是要最大程度地把潜在机遇和有利因素转化为现实生产力。抓住机遇、用好机遇,关键在于各级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领导干部肩负
改革发展稳定的重任,平时工作很重要,关键时期更重要。我们有幸赶上这个伟大时代、有幸承担这份神圣使命,务必要切实抓住和用好机遇、务必要努力应对和战胜挑战、务必要清醒认识和有效化解各种困难和问题,用我们全部的智慧、用我们满腔的热情、用我们真诚的团结,去奋力推进黄山实现更高水平、更好质量、更长时期的发展。
二、紧紧抓住并切实用好“十二五”重要战略机遇期和黄金发展期,我们应该奋发有为也完全能够大有作为
面对千载难逢的宝贵机遇,面对神圣光荣的发展使命,面对日趋激烈的竞争态势,面对民心思进的殷切期望,我们必须奋发有为,我们也能够大有作为。
大有作为,就是体现黄山综合实力和核心竞争力的“十二五”主要目标必须确保实现。市委《建议》提出的各项目标任务,是综合考虑多方面因素并经过反复论证后形成的一整套比较科学合理的目标体系。完成这些目标任务,是实现又好又快发展的基本要求,是实现强市与富民的有机统一,是对全市上下重大关切的积极回应,是我们对全市人民的庄严承诺。在这一目标体系中重中之重的是:努力实现“五个翻番”,就是到2015年地区生产总值、财政收入、累计固定资产投资、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农民年人均纯收入比2010年翻一番以上;努力实现“五个突破”,就是旅游总收入突破500亿元、工业增加值突破300亿元、文化产业增加值突破100亿元、城镇化率突破50%、人均GDP突破6000美元。目标鼓舞人心,任务艰巨繁重,必须全力以赴、确保完成,做到又好又快、好中求快。
大有作为,就是事关黄山全局利益和长远发展的重大部署、重大项目必须干成干好。到“十二五”末,已经展开的总投资近2000亿元的“十大工程”基本完成,新谋划的384个总投资3800多亿元的重大项目加快建设并力争有部分建成;对黄山发展具有里程碑意义、总投资近400亿元的“三条高铁”建成运营,规划面积10平方公里的高铁新区框架基本形成;黄祁、宣黄高速建成通车,济祁高速尽快开工并争取开工黄千、巢黄高速,黄山机场力争完成4D级改造并积极创造条件向4E级机场迈进,国省道、城市道路、农村公路和旅游道路新一轮改造提升全面完成;九大工业园区新增开发面积30平方公里并切实发挥效益,七大优势产业规模快速扩张并相应形成3—5个百亿产业集群;培育和引入大企业大集团工作强力推进,力争工业、农业、旅游、文化、建设等各领域相应成长起一批超十亿甚至超百亿的大企业和大集团;总投资800多亿元的黄山、新安江、太平湖等15个重要节点大手笔改造基本完成,并在此基础上延伸展开更多的亮点建设;涵盖101个古村落、1065处古民居古建筑的“百村千幢”工程基本完成,百佳摄影点经过系统策划包装后在更高层面上全面推出,成为黄山旅游业态创新的特色品牌;覆盖1162个点的绿色质量提升行动全面完成,快速提升城市品质品位;新安江流域生态补偿机制建立并全面实施,上游生态修复和建设等六大工程争取基本完成;面向海内外游客的“智慧黄山”基本建成并有效运营,五星级酒店、4A以上景区、户外体育运动休闲项目等每年有新的增加;国家服务业综合改革试点城市任务基本完成,并在全国发挥典型示范作用;皖南国际旅游文化示范区建设取得实质进展,并进一步凸显黄山在示范区的中心地位;徽州文化生态保护实验区建设取得实效,并形成较为完善的文化遗产和文化生态保护体系。
大有作为,就是与150万黄山人民利益息息相关的群众生活必须同步改善。在经济发展的同时千方百计提高群众收入水平和生活质量,让全市人民共享改革发展的丰硕成果,是我们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城乡居民增收目标确保实现或超额实现,并创造条件让更多群众拥有财产性收入;社会事业发展、公共服务体系建设和民生改善方面每年实施一批重点项目,让群众直接从发展中得到更多实惠;城乡低保人群生活保障水平进一步提高,并帮助更多的农村贫困家庭和城镇低收入家庭通过辛勤劳动过上更好生活;农村生产生活条件较大改善,山区、库区和革命老区面貌显著改观并不断增强自我发展能力,地质灾害和水利设施等得到有效治理;群众关切的就业、社会保障、医疗卫生、义务教育、住房保障、公共文
化、安全保障等问题得到进一步解决。通过努力,促进群众收入水平加快提升,社会保障体系更加健全,各项社会事业协调发展,群众幸福指数显著提高。
大有作为,就是作为全市经济重要支撑的县域经济必须竞相发展。以新型城镇规划建设体系为引领,高起点、大手笔推进中心城区三大组团建设,加速构建各区县错位互补、竞相发展的良好局面。屯溪区要充分利用中心城区有利条件,努力争当全市科学发展的排头兵;黄山区要积极依托和服务山上发展,加快建设风景宜人、城乡宜游、环境宜业的现代国际旅游区;徽州区要主动融入同城化发展,加快建设全市重要的工业、物流基地和环境优良的城市新区;歙县要以徽州古城及两大省级开发区建设为契机,加快建设安徽工业重县、华东旅游强县、全国文化大县;休宁县要深入挖掘道教文化、状元文化等特色资源,加快建设中国休闲养生之都;黟县要继续以“世外桃源、画里乡村”为主题,加快建设全国最具影响力的现代国际乡村旅游综合示范区;祁门县要着力发挥生态资源优势,努力率先建成生态文明展示区。与此同时,一批重点镇率先崛起并全力向财政收入亿元镇冲刺,成为支撑县域经济发展的重要增长点;村级经济实力明显增强,全市60%左右的村达到市级“十有”标准,成为具有徽州地域特色的新农村。
大有作为,就是代表中国名片的黄山市整体对外形象必须全面提升。积极争创并继续勇夺一批国家乃至世界级桂冠,争创全国文明城市、中国最佳人居环境奖城市、联合国人居环境奖城市并努力取得成功,继续争创“全国双拥模范城”等荣誉称号,争取蝉联“全国社会治安综合治理优秀市”称号并顺利捧回“长安杯”,确保黄山在国内外影响力和美誉度大幅提升。黄山风景区国际精品旅游景区和世界一流旅游目的地建设取得更大进展,并在保护、发展和管理上继续保持全国乃至世界先进水平。
可以预见,经过未来五年的持续努力和艰苦奋斗,我们完全有信心取得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和党的建设新的更大成就,我们完全有信心初步形成现代国际旅游城市的基本框架,我们完全有信心在践行小平同志关于“把黄山牌子打出去”和“成为全国最富地方”殷殷嘱托的道路上迈出更加坚实的一步!
三、奋发有为、大有作为必须建立在科学发展的基础上,具体路径就是强力推进转型发展、开放发展、绿色发展、和谐发展
黄山不加快发展不行,不科学发展更不行。黄山是中国的黄山、世界的黄山,黄山“十二五”发展比任何时候、任何地方都迫切需要科学发展观的指导,从而使黄山发展切实地、牢固地建立在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基础之上。
转型发展是黄山面临的首要任务。坚持立足实际、扩大开放、彰显特色、全面转型,把加快转变发展方式贯穿到经济社会发展全过程和各领域。第三产业主要是通过推进“六个转变”实现强势扩张,循着山水黄山、人文黄山、现代黄山、智慧黄山、宜居黄山五条路径,强力推进旅游、文化、生态“三位一体”服务业发展,加速服务业规模化、品牌化、网络化、国际化进程,不断提升产业核心竞争力;第二产业主要是通过“三个围绕、一个不上”和“三个集中”实现优化升级,重点是狠抓九大园区建设和机械电子、新型精细化工、农副产品精深加工、新型印刷包装、茧丝绸服装、生物医药、旅游工艺品等七大工业优势产业培育,大力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不断提高产业集中度、企业组织化程度,持续增强工业支撑力;第一产业主要是通过落实“八个一批”实现提质增效,大力发展生态农业和特色产业,重点围绕茶叶、木竹、花卉苗木等主要农产品加快推进农业产业化,壮大龙头企业,鼓励精深加工,实施品牌战略,强化市场营销,推进科技进步,积极构建农村社会化服务体系,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农村发展。
开放发展是黄山加速崛起的必由之路。黄山拥有独一无二的旅游资源,拥有独具特色的徽州文化,拥有独步天下的绝佳生态。越是民族的就越是世界的,越有特色就越有生命力、竞争力。不扩大开放,优质的旅游资源就只能“养在深闺”,厚重地域文化的世界性就无从
体现,绝佳的生态优势也难以发挥更大效益。我们必须以战略思维、宽广眼界和开放胸襟,进一步全方位扩大开放,在开放中更新观念、拓展视野,在开放中积蓄要素、激发活力,在开放中扩大影响、做强品牌,在开放中交流合作、博采众长。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要紧紧抓住皖南国际旅游文化示范区建设契机,加强区域内各市之间的交流与合作,努力把我市打造成示范区的核心区;要更加主动参与泛长三角区域发展分工与合作,着眼于长三角后花园的优越区位和高铁开通后的全新时空,进一步加强基础设施、产业分工、要素市场、体制机制等重点领域的战略合作与无缝对接,努力在开放中创造机遇、赢得优势、推动发展;要积极推进与珠三角等地和港澳台以及日韩、欧美等区域的交流与合作,在开放合作的大平台上更好地利用两个市场、两种资源,不断加快经济国际化进程。在扩大开放中要高度重视优化环境,着力打造一流的政务环境、市场环境和法制环境,努力使黄山成为投资兴业的热土和世人向往的第二居住地。
绿色发展是黄山可持续发展的最大优势。黄山资源稀缺性、品位高端性、分布密集性特点突出,必须坚持科学规划、有效保护、绿色发展,对历史、对国家、对人民负责。围绕加快建设生态文明展示区,坚持把经济发展与生态保护紧密结合起来,更加注重环境建设和治理,更加注重节能减排,更加注重生态文明建设,努力走出一条生态与经济协调发展、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绿色崛起之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要大力实施“保绿”行动,通过推进古树名木保护、水源涵养、生态补偿、松材线虫病防治等工程,尤其是以建立新安江流域生态补偿机制为契机,努力保护好绿色生态环境;要大力实施“还绿”行动,深化“四大整治”活动,在主要交通干线、旅游干道及两旁环境和重点景区景点周边村庄环境整治中,将拆旧拆违与造林绿化相结合,恢复其青山绿水的原貌;要大力实施“增绿”行动,从现在开始用5年时间实施绿色质量提升行动,营造“一路山水一路景”的森林景观和乡村风貌,打造宜游宜居、怡人怡情的生态园林城市;要大力实施“强绿”行动,加快林业改革与发展,做大做强林业产业和绿色经济,实现生态效益、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相统一;要大力实施“存绿”行动,创新开展关键区域控制工作,看准的抓紧干并力求打造精品甚至经典,一时看不准的暂缓开发并收储保护,给未来发展留足空间;要大力实施“驻绿”行动,强化节能减排,倡导绿色低碳生活方式,积极营造“过低碳生活、做绿色公民”的浓厚氛围。
和谐发展是科学发展的必然要求。必须牢固树立以人为本的理念,始终做到发展再难不忘记民生问题,任务再重不忽视群众利益,财力再紧不放松民生投入,把促进社会和谐的各项工作抓实抓好。要抓好民生改善固和谐,继续组织实施好各类民生工程,大力支持山区、库区和老区发展,关注和改善城乡困难群众生活,着力解决群众反映的突出问题,努力让发展的成果惠及更多群众;要发展先进文化育和谐,加快推进文化繁荣先行区建设,倡导和谐理念,培育和谐精神,建设和谐文化,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提供强大的精神支撑;要加强社会管理促和谐,主动适应社会结构、社会组织形式和社会利益格局发生的深刻变化,进一步整合社会管理资源,创新社会管理体制,提高社会管理水平;要狠抓维稳工作保和谐,深入推进平安和谐优秀区建设,加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积极预防和有效化解社会矛盾,不断完善社会治安防控体系,严厉打击各类犯罪行为,持续抓好安全生产、森林防火、防灾减灾工作,确保社会大局和谐稳定。
四、全面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为用好重要战略机遇期和黄金发展期、推进“十二五”又好又快发展提供坚强的政治保障
实现“十二五”宏伟目标,关键在党、关键在人。必须把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和先进性建设作为主线,坚持党要管党、从严治党,贯彻为民、务实、清廉的要求,以坚定理想信念为重点加强思想建设,以造就高素质党员、干部队伍为重点加强组织建设,以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为重点加强作风建设,以健全民主集中制为重点加强制度建设,以完善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为重点加强反腐倡廉建设,团结带领全市人民奋力把“十二五”美好蓝图变
为现实。
第一,要进一步解放思想,以思想大解放推动经济社会大发展。实践证明,思想解放的程度决定工作推进的力度,甚至决定加快发展的速度。我们能否抓住重要战略机遇期和黄金发展期并大有作为,首先必须思想解放、再解放,革除顽症、清除痼疾、扫除障碍,不犹疑、不争论、不懈怠,以思想的解放、体制机制的创新为黄山快速崛起注入动力、带来活力。不犹疑,就是科学发展不犹疑。一犹疑,不仅会丧失机遇,而且会招致发展受阻。要坚持发展是硬道理,锐意推进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着力解决发展不足、不快、不优的问题,使经济增长建立在优化结构、提高效益、降低消耗、保护环境、改善民生的基础上,实现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不争论,就是敢闯敢试不争论。一争论,不仅会分散精力,而且会导致内耗。凡是符合科学发展观要求、符合广大人民群众根本利益的事情,就要大胆闯、大胆试、大胆干,在闯的过程中统一思想,在试的过程中形成共识,在干的过程中凝聚力量。不懈怠,就是奋力赶超不懈怠。一懈怠,不仅会带来工作停顿,而且会造成事业滑坡。要坚决破除小富即安、小进即满、固步自封等落后观念,树立雄心壮志,确立更高标杆,敢与强者争强,敢与快者比快,抢抓机遇,只争朝夕,提档加速,跨越赶超,努力实现超常规发展。
第二,要进一步强化学习和实践,不断提高领导科学发展的能力和水平。未来五年既是重要战略机遇期和黄金发展期,也是区域竞争加剧期和社会矛盾凸显期。能不能抢抓机遇、趋利避害,对领导干部的见识、能力和水平提出新的更高要求。必须按照中央和省委关于执政能力建设的有关要求,注重提高新形势下谋划发展、统筹发展、优化发展、推动发展的本领和群众工作、公共服务、社会管理、维护稳定的本领。尤其要切实提高驾驭市场经济能力,加强对市场经济知识的学习和研究,遵循市场经济规律,善于运用市场办法破解发展难题,创造性地开展工作;要切实提高社会管理能力,积极探索社会管理新路子,推动社会管理由行政管理型向社会服务型转变;要切实提高处理复杂问题能力,始终保持清醒头脑,掌握社会基本面,科学预判可能出现的风险,特别是在复杂问题和突发事件面前,要沉着冷静、靠前指挥、有效处置、确保稳定。
第三,要进一步优化政治生态,努力营造风清气正的发展氛围。政治生态建设只有起点、没有终点,必须长期培育、持之以恒,构建能与黄山自然生态相媲美的政治生态。要牢固树立正确用人导向,深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加强各级领导班子和干部队伍建设,加大优秀年轻干部、女干部选拔力度,不断提高选人用人的公信度和群众满意度;要始终保持敢于负责的精神状态,把责任看得比泰山还重,敢于负责任,不怕得罪人,以强烈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干好事业、推动发展;要切实增强领导班子团结,识大体、顾大局,把合作当责任,视团结为生命,努力做和谐共事的表率、团结共进的楷模;要大力弘扬求真务实的作风,提升精气神,强化执行力,把心思放在干事业上,把功夫下到抓落实上,确保各项任务落到实处;要着力加强反腐倡廉建设,认真贯彻落实贺国强同志视察黄山重要讲话精神,严格执行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在坚决惩治腐败的同时,加大教育、监督、改革和制度创新力度,为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提供坚强保证。
第四,要进一步夯实基层基础,不断提高党组织的凝聚力、创造力和战斗力。基层党组织是党全部工作的基础,党的活动前沿阵地在基层,决策部署的贯彻落实靠基层,改革发展稳定的根基是基层。从明年开始,市、县(区)、乡(镇)三级党委将集中换届,而换届也是从基层开始、自下而上进行,其成效如何直接影响到其他两级党委的换届工作。必须高度重视基层党的建设,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的战斗堡垒、广大党员的先锋模范和各级干部的骨干带头作用。要大力弘扬沈浩精神,深入推进创先争优活动,确保取得科学发展增动力、人民群众得实惠、基层党建上水平的实际成效;要加强基层干部教育培训,认真落实教育培训规划,加强符合基层实际的政治和业务知识培训,不断提高广大基层干部的能力水平;要大力加强党员干部作风建设,切实加强对基层党员干部的管理和监督,加强基层党务公开,严肃查处违法违纪行为,提高基层干部在群众中的公信力和号召力;要建立健全基层组织体系,深入推进农村基层组织建设“动车组”工程,继续抓好街道社区党建工作规范化建设,巩固“两新”组织党建工作成果,深化城乡党组织结对共建活动,不断提升党的建设科学化水平。
年内还剩一个月时间。关于岁末年初的各项工作包括做好新形势下的群众工作,市委已在全市领导干部会议上作了全面部署,各级各部门务必要抓好落实。当务之急,必须切实抓好项目建设、招商引资、工业运行、冬游促销、农业生产、森林防火、安全生产、民生工程、“七保”和维护稳定等工作,确保完成或超额完成今年和“十一五”目标任务并为“十二五”良好开局奠定基础;必须根据这次全会通过的市委《建议》,适时开展规划《纲要》和各区域、各专业规划等编制工作,确保以高质量的《纲要》有效引导“十二五”又好又快发展;必须抓紧谋划明年发展,认真研究确定目标、任务、项目和措施,市委近期将以不同形式分别听取工作汇报,以确保“十二五”发展开好局、起好步。
同志们,我们已经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展望未来五年,将是黄山发展进程中最艰难、最关键、最紧要的五年,也是最有可能演绎精彩、最有可能创造辉煌、最有可能铸造经典的五年。变可能为现实,就在于我们的努力、就在于我们的奋斗。让我们更加紧密地团结在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周围,在省委、省政府的正确领导下,紧紧抓住并切实用好重要战略机遇期和黄金发展期,咬定目标、坚定信心,科学发展、加速崛起,团结协作、励精图治,为加快建设现代国际旅游城市而努力奋斗!
第二篇:王福宏书记在中共黄山市委五届一次全会上的讲话
王福宏书记在中共黄山市委五届一次全会上的讲话
(2011年9月10日)
同志们: 刚刚闭幕的市第五次党代会选举产生了新一届市委和市纪委。这次市委全会又选举产生了新一届市委常委和书记、副书记,通过了市纪委一次全会的选举结果。在此,我谨代表新当选的全体市委常委,对同志们的信任和支持表示衷心的感谢!
由于年龄原因和岗位变动,上届市委中的一些同志不再进入新一届市委。这些同志在任期间为黄山经济社会发展和党的建设倾注了大量心血、做出了积极贡献。在此,我代表新一届市委向他们致以崇高的敬意!
新一届市委受命于黄山科学发展、加速崛起的关键时期,肩负着加快建设现代国际旅游城市的神圣使命。这是一副交织着光荣与责任、凝聚着信任与希望的历史重担。从现在起,新一届市委就正式开始履行职责,接受全市党员干部和人民群众的检验。每一位市委委员和市委候补委员、每一位市委常委,都要倍加珍惜时代给我们提供的机遇和舞台,倍加珍惜党和人民对我们的信任和重托,倍加珍惜来之不易的大好形势,倍加珍惜历届市委打下的良好基础,以强烈的事业心、责任感,殚精竭虑、夙夜在公,锐意进取、奋发有为,团结带领全市人民共同开创黄山美好未来。这次市委全会选举我担任市委书记,我深感使命光荣、责任重大。光荣的使命将鼓舞我扎实苦干、砥砺奋进,重大的责任将激励我开拓进取、勇往直前。我决心和同志们一道,在省委的坚强领导下,继续坚持历届市委的好思路、好做法、好经验,一如既往地热爱黄山,不遗余力地建设黄山,真心诚意地服务黄山,决不辜负全市广大党员和干部群众的殷切期望。在此也恳请各位对我继续予以支持、帮助和监督,大家共同把本届市委的工作做好!
下面,我讲几点意见,与同志们共勉。
一要坚定政治立场,确保党的大政方针和省委决策部署在黄山不折不扣得到贯彻落实。保证中央和省委政令畅通是市委的政治责任,结合实际创造性地贯彻中央和省委精神是历届市委的优良传统。作为全市各项事业的领导核心,新一届市委要始终保持政治上的清醒和坚定,以科学发展观统揽经济社会发展全局,全面加快现代国际旅游城市建设步伐,做到中央和省委有要求,黄山有落实、落实有成效。要善于把握全局,更加主动地在全省、全国乃至全球发展大背景下来谋划和推动黄山的发展,更加自觉地维护改革发展稳定大局,坚定不移地与党中央和省委保持高度一致;要精于搞好结合,把中央、省里精神与黄山实际更紧密地结合起来,把科学发展观的战略思想创造性地转化为可操作的具体措施,努力实现黄山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要勇于开拓创新,既要保持工作的连续性、稳定性,始终坚持正确的发展思路不动摇,一张蓝图画到底,一任接着一任干,又要始终坚持与时俱进、开拓创新,把握时代前进的脉搏,用开放思维打破禁锢,以创新举措攻坚克难;要敢于担当责任,在难题面前敢闯敢试、敢为人先,在矛盾面前敢抓敢管、敢于碰硬,在风险面前敢作敢为、敢担责任,以实际行动力促黄山率先崛起。
二要推动科学发展,努力完成市第五次党代会确定的各项目标任务。党代会之前,广大党员和人民群众关注的是我们说什么;党代会之后,广大党员和人民群众关注的是我们干什么、怎样干得更好。市五次党代会明确了未来五年黄山发展的总体目标,就是到2015年,我市的综合实力更加壮大、基础设施更加完善、产业特色更加鲜明、对外形象更加靓丽、人民生活更加幸福、党的组织更加坚强,就是初步形成具有山青水秀、景美路畅、宜游宜居、怡人怡情典型特征的现代国际旅游城市基本框架。具体来说,就是“五个翻番”、“五个突破”全面实现;已经展开的总投资近2000亿元的“十大工程”基本完成,新谋划的重大项目加快建设并部分建成;京福高铁通车运营、力争建成黄杭高铁并动工实施皖赣铁路扩能改造,黄祁高速、黄绩高速、济祁高速建成通车,黄山机场完成4D级改造并向4E级机场迈进,以高铁、高速、机场为重点的区域交通枢纽初步形成;国家服务业综合改革试点任务基本完成并在全国发挥典型示范作用,新安江流域生态补偿机制试点扎实推进,千岛湖及新安江流域水环境保护和生态建设综合规划深入实施,皖南国际旅游文化示范区和徽州文化生态保护区建设取得实质进展;重要节点改造提升计划、“百村千幢”古民居保护利用工程、百佳摄影点、绿色质量提升行动、“四大整治”、关键区域控制、“智慧黄山”建设等一系列市委市政府重大决策部署基本完成;九大工业园区加快建设并建成3-5个产值超百亿元园区,七大优势产业规模快速扩张并形成3-5个产值超百亿元产业集群,培育和引入大企业大集团工作强力推进并打造20户产值超10亿元的大企业;“三农”工作取得新进展,全市亿元以上农业骨干龙头企业达35-40家,60%以上村达到市级“十有”目标;旅游规模化、品牌化、网络化、国际化加速推进,实现游客接待量5000万人次;城乡统筹发展进程加快,中心城区面积达60平方公里,各区县竞相发展的格局基本形成,道路、供电、供水、供气、垃圾、污水处理等城乡基础设施更加完善;民生工程深入推进,就业、社保、安居、教育、医疗等显著改善,人民群众幸福指数进一步提高,社会保持和谐稳定;党的思想建设、组织建设、作风建设、反腐倡廉建设和制度建设全面推进,党的建设科学化水平持续提高;等等。任务之艰巨可想而知,责任之重大不言而喻。我们每一位市委委员、市委候补委员都要以黄山的发展大业为重,以时不我待、只争朝夕的紧迫感和食不甘味、寝不安席的责任感,强力推进转型发展、开放发展、绿色发展、和谐发展,咬定青山、不左右摇摆,百折不挠、不半途而废,善始善终、不虎头蛇尾,齐心协力、不杂音纷扰,一步一个脚印地把我们的事业推向前进,切实兑现对全市人民的政治承诺。三要牢记执政为民,始终保持与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全心全意为广大人民群众谋利益,是我们党的根本宗旨,也是领导干部从政施政的根本职责。实现黄山率先崛起,归根到底就是要让150万黄山人民共享改革发展成果,过上富裕文明幸福的生活。我们每一位市委委员、市委候补委员和全市各级领导干部要牢记宗旨,心系群众,进一步强化以人为本、执政为民的理念,并切实贯彻落实到我们的各项工作中去。要始终坚持高尚的价值取向。保持爱民为民的公仆情怀,把群众呼声作为第一信号,把群众需要作为第一选择,把群众满意作为第一标准,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真正做到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要始终坚持正确的政绩观。“为官一任”,就是要富民一方。加快建设现代国际旅游城市需要我们奋发进取、建功立业。作为领导干部,既不能不思进取、无所作为,也不能为了追求政绩,急功近利、脱离实际、违背客观规律,更不能为了快出政绩,弄虚作假、做表面文章,搞形式主义、劳民伤财。要始终坚持务实的施政风格。未来五年的目标任务已经确定,今后我们要脚踏实地、埋头苦干,确保新一届市委的各项承诺不折不扣得以兑现。当前,尤其要千方百计解决好涉及群众切身利益的突出问题,实实在在提高低收入者收入水平和生活质量,想方设法支持深山区、库区、革命老区的发展,让改革发展的成果更多地惠及人民群众。
四要切实加强学习,努力提高领导科学发展的能力。加强学习是我们增长才干、提高素质的重要途径,是我们践行使命、做好工作的重要基础。面对新形势新任务,我们一定要牢固树立终身学习的思想,把学习当作一种崇高境界、一种重要责任、一种良好习惯,以谦虚的态度、顽强的毅力,持之以恒地抓好学习,做到学以立德、学以增智、学以创业。要带头深入系统地学习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不断开阔理论视野,提高理论素养,增强工作的原则性、系统性、前瞻性和创造性;带头认真学习经济、文化、科技、法律、管理等既实用又管用的知识和理论,使我们的知识水平和思想水平不断适应时代发展和工作需要;带头坚持理论联系实际的马克思主义学风,带着感情、带着问题,深入基层、深入实际,问需于民、问计于民,把人民群众的要求转化为我们党的意志。要通过不断学习、不断思考、不断实践,提高未雨绸缪的能力,勤于超前研判,善于超前谋划,不断增强工作的预见性,始终把握工作的主动权;提高抢抓机遇的能力,研究和吃透政策,把握和用好政策,力求在形势和政策的变化中抢得先机、赢得主动;提高解决难题的能力,紧紧扭住发展中出现的新矛盾新问题,抓住关键环节,采取有效措施,努力在破解难题中谋求发展;提高战略运用的能力,树立战略眼光,采取战略举措,更好地利用国家和省对我市发展的政策支持,推动黄山更高水平、更好质量、更长时期的发展;提高总揽全局的能力,着眼全局、关注全局、服务全局,善于抓住牵动全局的主要工作、事关群众利益的突出问题,统筹推进各项事业健康发展;提高舆情把握的能力,善于同各类媒体打交道,尤其要强化与网络媒体沟通协调的能力,准确把握舆论导向、及时回应社会关切,切实掌握舆论主导权,做到重大问题不缺位、关键时刻不失语。
五要坚持民主集中制,着力建设团结和谐的坚强领导集体。团结和谐,是力量凝聚的源泉,是事业成功的保证。搞好团结,促进和谐,是领导干部的必备素质,也是优良品德。新一届市委要带头讲团结、讲和谐,坚持以党内和谐促进社会和谐,以领导班子的精诚团结凝聚全市人民的力量。我们要以追求共同的事业增强团结和谐,坚持人民的利益高于一切,党的事业重于一切,共同的奋斗目标大于一切,充分发挥市委统揽全局、协调各方的作用,全力支持人大、政府、政协和各人民团体的工作,全面增进市委班子的团结、市级四套班子的团结、全市干部队伍的团结、干部群众的团结、军政军民团结,使各方面都能各司其职、各尽其责,合心、合力、合拍地推进黄山发展;要以贯彻民主集中制维护团结和谐,按照集体领导、民主集中、个别酝酿、会议决定的原则,进一步完善市委的议事规则和决策程序,充分发挥市委全会和常委会的作用,不断提高科学决策、民主决策、依法决策的水平,凡重大事项决策、重要干部任免、重大项目安排和大额资金使用等问题均须严格执行民主集中制规定;要以健全党内生活促进团结和谐,班子成员既要讲党性、讲原则,又要讲和谐、讲合作,做到襟怀坦白、光明磊落,严于律己、宽以待人,相互尊重、相互支持,开展工作积极配合,产生分歧坦诚沟通,发现问题及时提醒,见有不足相互补台,在合作共事中加深理解,在团结奋斗中实现和谐。
六要恪守清正廉洁,永葆共产党人的政治本色。权力是把双刃剑,可以用来为民造福,也可以使人身败名裂。我们在当选的同时,也就要开始接受权力带来的考验。每一位市委委员、市委候补委员都要始终坚持从政有品格、用权讲原则、为人重形象,做到立身不忘做人之本、为政不移公仆之心、用权不谋一己之私。要自觉加强党性锻炼,牢固树立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和正确的权力观、地位观、利益观,常修为政之德、常思贪欲之害、常怀律己之心,做到内正其心、外修其行,筑牢反腐倡廉的思想道德防线;要切实增强自律意识,严格遵守党风廉政建设的各项规定,始终不忘领导干部的身份和责任,在任何时候、任何情况下都能经得起权力、金钱、美色的诱惑和考验;要带头遵守党纪国法,养成主动接受监督、乐于接受监督的良好习惯,要求别人做到的自己首先做到,要求别人不做的自己坚决不做,以自己的模范行为影响和带动广大干部群众;要严格管好配偶、子女和身边工作人员,严格教育、严格要求、严格管理,决不能让腐败之门从身边打开;要认真履行“一岗双责”,加强对本地区本部门本单位的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的领导,抓好督促检查,及时发现和处理存在的问题,真正做到以廉政取信于民、以勤政造福于民。这里我再次郑重表态:我作为市委书记,决不允许任何亲戚、朋友、老乡、同事、同学等在黄山图方便、求特权、谋私利。如果大家听到有谁打着我的旗号在黄山办不应该办的事情,请一定坚决制止并及时告诉我。这是对我最好的关心和爱护,也是最好的支持和帮助。
在此,我还想对当选新一届市纪委委员的同志们讲几句话。党的纪律检查委员会承担着维护党的纪律、保证党的基本路线在本地区贯彻落实、为改革发展稳定提供保证和服务的重大责任,承担着协助党委加强党风廉政建设、坚决开展反腐败斗争、维护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的艰巨任务。希望新一届市纪委坚持科学发展观,按照反腐倡廉工作的有关规定,恪尽职守,秉公执纪,为黄山加快建设现代国际旅游城市保驾护航;希望每一位市纪委委员坚持加强学习,不断提升素质,使自身的工作能力和水平适应发展的需要。本届市委将继续加强对纪检工作的领导,支持纪委依照《党章》和反腐倡廉的一系列规定履行职责,帮助解决实际工作中遇到的具体困难,为纪检工作的有效开展排除干扰、创造条件、当好后盾。
同志们,今年是“十二五”规划开局之年。在省委、省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在全市上下的共同努力下,我们已经或正在取得三项重大成果:一是政治成果。圆满完成了新一轮市县乡党委换届和村级党组织委员会换届选举任务,村民委员会换届选举工作平稳有序推进,将于9月中旬全面完成。二是发展成果。主要经济指标继续保持快速增长的良好势头,1-8月,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长33%,财政收入增长46%,固定资产投资增长34.9%,旅游接待量增长24.4%;上半年,GDP增长12.8%,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20.1%,农民人均纯收入增长20.2%。同时,民计民生持续改善,社会大局和谐稳定。三是战胜今年6月所遭受的多年不遇的严重洪涝灾害,夺取了抗洪抢险救灾的重大胜利。成绩来之不易,应予充分肯定,但切不可沾沾自喜、盲目乐观。我们要清醒地看到,所取得的政治成果还需要转化为推动科学发展、加速黄山崛起的强大动力;阶段性的发展成果与实现全年奋斗目标还有距离;灾区的水利、道路等基础设施建设乃至经济社会发展任务还相当繁重;宏观形势偏紧,横向竞争加剧等,面临的挑战和困难不少。我们新一届市委务必要进一步增强忧患意识、责任意识,增强危机感、紧迫感,未雨绸缪,趋利避害,更加积极主动地做好今年后几个月的工作,千方百计巩固和扩大黄山经济社会发展的良好态势,以一流的业绩回报组织的信任和人民的重托。要继续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增长。强力推进市委、市政府一系列重大战略部署,全面提速重点项目建设,切实做好秋粮管理和秋种准备工作,努力保持工业经济和园区快速发展态势,积极备战“十一”黄金周和冬游,进一步加强财政金融工作,同时还要超前谋划明年工作,为明年发展奠定坚实基础。要持续改善民计民生。加快推进民生工程建设,扎实开展新型农村和城镇居民社会养老保险试点,巩固完善基层医药卫生体制综合改革成果,全面落实保障和改善民生的各项政策措施,着力加快安置区和保障房建设,认真解决涉及人民群众切身利益的突出问题。要切实维护社会稳定。进一步加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积极创新社会管理,努力化解社会矛盾,保持大局和谐稳定。高度重视森林防火,扎实做好安全生产工作,避免和防止发生重特大安全事故。要精心筹备重要活动。年内会议多、活动多、接待多,要提前准备、合理安排。尤其要集中精力认真做好黄山旅游节、全省服务业发展会议、中博会、长三角论坛、经济社会发展观摩等一系列重要活动的筹备工作,确保各项活动圆满成功。要统筹推进其他各项工作。善始善终地抓好尚未完成的村委会换届选举工作,扎实做好县乡人大、政府和县政协以及市级民主党派、工商联换届的前期工作,分类推进事业单位改革,进一步清理规范事业单位机构编制等。总之,年内工作千头万绪,任务繁重。希望大家着眼全局,立足本职,扎实工作,以实际行动贯彻落实党代会精神,努力实现“十二五”良好开局。
同志们,市第五次党代会描绘了我市未来发展的宏伟蓝图。把蓝图变为现实,不仅是全市人民的共同愿望,更是新一届市委班子的庄严承诺。让我们紧密团结在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周围,在省委的坚强领导下,紧紧依靠和带领全市人民,凝心聚力,真抓实干,奋力开创建设现代国际旅游城市新局面,向党和人民交上一份满意的答卷!
第三篇:王福宏书记在市委中心组理论学习会上的讲话
王福宏书记在市委中心组理论学习会上的讲话
(2011年10月21日,根据录音整理)
同志们:
这次市委中心组理论学习会的主要任务是:传达学习贯彻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和省委八届十九次全会精神,研究部署我市文化改革发展任务,推动当前各项工作,以实际行动迎接省第九次党代会胜利召开。
刚才,国权同志传达了十七届六中全会和省委八届十九次全会精神,建军同志就舆情管理、恒来同志就文化改革发展、王林同志就金融工作分别作了很好的发言。学习好、宣传好、贯彻好中央和省委精神,是当前的一项重要政治任务。各级党组织要按照中央和省委的要求,周密部署,精心安排,迅速掀起学习贯彻全会精神的热潮。下面,我着重就学习贯彻中央和省委全会精神、推进文化改革发展讲几点意见:
一、充分认识文化改革发展的重大意义,进一步增强推进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是在中国共产党成立90周年、“十二五”规划顺利开局之际,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进入关键时期召开的一次重要会议。这次全会专门研究文化问题,这是自2007年十七大以来我们党首次将“文化命题”作为中央全会的议题,也是继1996年十四届六中全会讨论思想道德和文化建设问题之后中央再一次集中探讨文化课题,其重大战略意义不言而喻。当今世界各种思想文化交流交融交锋更加频繁,文化在综合国力竞争中的地位和作用更加凸显,维护国家文化安全任务更加艰巨,增强国家文化软实力、中华文化国际影响力要求更加迫切。文化越来越成为民族凝聚力和创造力的重要源泉,越来越成为综合国力竞争的重要因素,越来越成为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支撑,丰富精神文化生活越来越成为我国人民的热切期盼。在新的历史起点上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关系实现小康社会奋斗目标,关系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关系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特别是黄山作为徽文化的发祥地,具有优良的文化传统、丰富的文化资源、厚重的文化底蕴、浓郁的文化氛围,理应也必须在文化建设上有更深的认识、更高的自觉、更实的举措、更大的作为、更好的成效。我们要充分认识推进文化改革发展的重要性和紧迫性,在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同时,切实把文化繁荣发展作为坚持发展是硬道理、发展是党执政兴国第一要务的重要内容,作为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一个基本要求,更加自觉、更加主动地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
二、全面领会十七届六中全会精神实质,切实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中央和省委决策部署上来
十七届六中全会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的高度,全面总结党领导文化建设的成就和经验,深刻分析文化建设面临的形势和任务,研究部署了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等重大问题,包括一系列新思想、新观点、新任务、新举措。我们一定要认真学习领会、全面贯彻落实,切实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全会精神上来。
一要深刻领会和全面理解推进文化改革发展的指导思想、总体要求、奋斗目标和重要方针。这次中央全会提出了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努力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重大问题。全会提出的文化改革发展的指导思想、目标任务和重要方针,都是围绕这个重大问题展开的。推进文化改革发展的指导思想是:全面贯彻党的十七大精神,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前进方向,以科学发展为主题,以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根本任务,以满足人民精神文化需求为出发点和落脚点,以改革创新为动力,发展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社会主义文化,培养高度的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提高全民族文明素质,增强国家文化软实力,弘扬中华文化,努力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总体要求是:着力推动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更加深入人心,推动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和物质文明全面发展,不断开创全民族文化创造活力持续迸发、社会文化生活更加丰富多彩、人民基本文化权益得到更好保障、人民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全面提高的新局面,建设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为人类文明进步作出更大贡献。到2020年文化改革发展的奋斗目标是: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深入推进,良好思想道德风尚进一步弘扬,公民素质明显提高;②适应人民需要的文化产品更加丰富,精品力作不断涌现;③文化事业全面繁荣,覆盖全社会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基本建立,努力实现基本公共文化服务均等化;④文化产业成为国民经济支柱性产业,整体实力和国际竞争力显著增强,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共同发展的文化产业格局全面形成;⑤文化管理体制和文化产品生产经营机制充满活力、富有效率,以民族文化为主体、吸收外来有益文化、推动中华文化走向世界的文化开放格局进一步完善;⑥高素质文化人才队伍发展壮大,文化繁荣发展的人才保障更加有力。文化改革发展的重要方针是:①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②坚持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前进方向,③坚持以人为本,④坚持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⑤坚持改革开放。省委全会结合安徽实际提出建设文化强省,并作为“十二五”时期三大战略目标之一写入省党代会报告(加速崛起的经济强省、充满活力的文化强省、宜居宜业的生态强省)。这些重要论述,顺应了时代发展新要求和人民群众新期待,是对科学发展观的丰富和发展,鲜明回答了我国文化改革发展走什么路、朝着什么样的目标迈进这个带有根本性、战略性的重大问题,具有强大的感召力和推动力,为新形势下加强文化建设廓清了思路,提供了遵循。我们一定要牢牢把握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前进方向,自觉把科学发展要求贯穿文化改革发展各个方面,进一步创新文化发展理念,转变文化发展方式,不断提高文化发展质量和效益。
二要深刻领会和准确把握推进文化改革发展的重大任务。全会既注重从理论上阐明文化建设的重大问题,又注重从实践上明确今后的工作任务。中央全会作出6项部署:①推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巩固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道德基础;②全面贯彻“二为”方向和“双百”方针,为人民提供更好更多的精神食粮;③大力发展公益性文化事业,保障人民基本文化权益;④加快发展文化产业,推动文化产业成为国民经济支柱性产业;⑤进一步深化改革开放,加快构建有利于文化繁荣发展的体制机制;⑥建设宏大文化人才队伍,为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提供有力人才支撑。省委全会以六中全会精神为指导,就文化强省建设提出5项任务:①坚持以文化人,着力加强思想道德建设;②突出文化惠民,着力保障人民群众基本文化权益;③发展文化产业,着力构建现代文化产业体系;④深化体制改革,着力激发文化发展活力;⑤强化育才引才,着力造就宏大文化人才队伍。这些部署要求把握文化建设规律,囊括文化改革发展的各个领域,着力破解了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推进文化改革发展的重点难点问题,谋划周密、措施得力,表明我们党关于文化工作的理论更加成熟,任务更加明确。我们要按照全会规划的路径,加大工作推进力度,确保各项工作在黄山得到有效落实,为加速建设现代国际旅游城市提供坚强思想保证、强大精神动力、有力舆论支持和良好文化条件。
三要深刻领会和认真落实加强和改进党对文化工作领导的更高要求。六中全会和省委全会都指出,加强和改进党对文化工作的领导,是推进文化改革发展的根本保证,也是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和先进性建设的内在要求。各级党委和政府要把文化建设纳入经济社会发展总体规划,与经济社会发展一同研究部署、一同组织实施、一同督促检查;把文化改革发展成效纳入科学发展考核评价体系,作为衡量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工作业绩的重要依据。这些论述进一步阐明了各级党委、政府和领导干部所担负的政治责任,对做好新时期的文化工作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我们要切实把文化建设摆在全局工作的重要位置,牢牢把握意识形态工作主导权、掌握文化改革发展领导权,不断提高推进文化改革发展科学化水平。
三、坚持从黄山实际出发奋力推进文化大发展大繁荣,为建设文化强省作出我们应有的贡献
黄山自古人文昌盛,是徽文化的发祥地。中央六中全会和省委八届十九次全会的胜利召开,这对我们黄山来说无疑面临前所未有的重大历史机遇。近些年来,我们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一手抓文化事业、一手抓文化产业,一手抓繁荣、一手抓管理,文化遗产保护扎实有效,文化产业发展势头良好,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日趋完善,文化市场繁荣有序,文化体制改革步伐加快,文化改革发展取得了长足进步。2010年全市实现文化产业增加值26.2亿元,占全市GDP、第三产业比重分别为8.4%和19.6%,位居全省前列。但我市文化建设总体上还处在快速发展的初级阶段,与经济发展还不协调,与文化资源大市的地位还不相称,与人民群众快速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还不适应。现在中央提出要建设文化强国,省里提出要建设文化强省,特别是即将召开的省第九次党代会将提出建设“三个强省”(经济强省、文化强省、生态强省)的目标。那么,我们如何立足黄山实际,发挥大家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为建设文化强省作出我们应有的贡献呢?大家一定要认真思考,积极实践。根据宝顺书记和三运省长重要讲话精神,联系工作实际,我想是不是要着力抓好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做好资源利用文章,不断增强文化发展的内生力。丰富的文化资源是加快文化发展的基础支撑和有效载体,既是历史积淀也是文化传承。黄山文化资源极其丰富,有物质形态也有非物质形态。从物质形态上讲,有世界文化遗产地,有古城、古镇、古街、古村落、古民居(目前我市拥有世界文化遗产地2处,国家级历史文化保护街区2处、历史文化名城1个、名镇2个、名村10个,省级历史文化名城1个、名镇2个、名村8个);从非物质形态上看,有民间文学、民间美术、民间音乐、民间舞蹈等非物质文化遗产(共14大类、1308个项目,其中列入非遗名录国家级16项、省级49项、市级101项;全市共有非遗传承人国家级11人、省级87人、市级80人)。我们要以此为依托,积极探索并持续推进文化与科技结合、文化与市场结合、文化与资本结合,不断提高文化资源的“保护、利用、再生”能力,从而尽快地把文化资源优势转化为文化产业优势、文化竞争优势。
第二,做好项目推进文章,不断增强文化发展的支撑力。项目是文化产业发展的载体,加快文化产业发展必须狠抓项目建设。近年来,我们在文化项目建设上已经并正在付出极大努力,态势不错。我们推出的“十大工程”中就有文化产业精品打造工程,作为“十大工程”之一的旅游综合开发提升工程中有相当一部分项目是与文化相关的。当前,要加紧推进全市1000万元以上的72个续建项目和31个新建项目建设,重点加快徽州文化艺术长廊、“百村千幢”古民居保护利用工程、新安江延伸段综合开发、百佳摄影点、屯溪老街整体改造提升、徽州古城保护与开发、齐云山生态旅游文化区等重大项目建设。要按照既定的目标,在确保安全质量的前提下,开足马力,全面提速,能快则快,能超则超,让这些项目早日产生效果、支撑发展。同时,要抓住国家和省里空前重视文化发展的历史机遇,抓紧谋划一批文化大项目。市发改委、文化委、国土资源局要抓紧摸排,综合考虑政策、资金、土地等因素,注重项目储备的针对性、有效性和成功率,确保条件成熟时这些项目拿得出、列得上、能开工。
第三,做好转型升级文章,不断增强文化产业的竞争力。转型升级不仅仅是一产、二产要转型升级,三产包括文化产业也有一个转型升级的问题,下一步文化产业转型升级的核心就是要推动文化产业由散到聚、由小到大、由低到高、由弱到强的全面转型。由散到聚,就是要积极创造条件适时地把散落在全市各地的诸如“徽州四雕”等各种零星的文化业态集中起来进行有效保护、开发和利用,促进产品集聚开发;由小到大,就是千方百计把那些成长性好的苗子培育成参天大树、成为文化产业发展的新亮点;由低到高,就是要进一步提升我市文化产品的品质和档次,努力向高端文化产品发展;由弱到强,就是要充分利用文化产业园、基地等空间形式推动文化产业发展,带动培育国际影响力和竞争力的文化企业、文化产业向规模化、集约化、专业化转型升级。
第四,做好品牌打造文章,不断增强文化产品的影响力。文化品牌具有战略性、独特性、稀缺性,是一个国家或地区综合实力的重要体现和文化发展繁荣的重要标志。我们要在近年来文化品牌建设取得积极成效的基础上,继续推进文化品牌工程建设,大力提升品牌核心价值,着力推进文化外延扩张,努力打造一批在全省乃至全国拿得出、叫得响的文化品牌。一是打响一批演艺文化品牌。融思想性、艺术性、观赏性与一体,精心打造《徽韵》、元一全景剧院、《宏村阿菊》、花山谜窟“激光秀”四台戏,力争打造成为省内顶尖、全国一流的高品质文化旅游演艺产品,新增1-2家列入国家文化旅游重点项目名录。二是提升一批传统工艺品牌。加快徽州四雕、徽派盆景、徽墨、歙砚、万安罗盘、徽州漆器、名茶制作等传统工艺的转型升级,提高旅游商品、纪念品的制作水平和文化品位,努力在规模化经营上下功夫,在市场化运作上做文章,进一步繁荣文化旅游消费市场。三是形成一批节庆赛事品牌。积极打造地方特色物产与人文精神有机统一的节庆、旅游、会展品牌,继续办好中国黄山国际旅游节暨徽文化节、中国黄山国际山地车赛、中国黄山国际登山大会、中国黟县国际摄影节等重大节庆和体育赛事活动,最大限度发挥文化品牌的影响力。四是培育一批文化企业品牌。积极扶持市文投公司、翰林堂、“竹艺轩”等文化龙头企业做大做强,积极鼓励支持重点非遗文化企业申报“中华老字号”、省级文化产业示范基地。五是挖掘一批地域文化品牌。地域文化品牌搬不走、移不动,具有不可替代性。比如黄山、屯溪老街、徽州古城、148个摄影点本身就是一个地域文化品牌。要立足不同的自然和历史文化优势,不断丰富内容、创新形式,积极发展乡村旅游、农家乐等产品以及温泉、康体、自驾游和高尔夫等业态,精心做好策划、包装、推介、营销等工作,不断增强吸引力、扩大影响力。六是创建一批无形资产品牌。近日,中国旅游协会休闲度假分会对外公布了黄山市与青岛、杭州、成都、烟台、三亚、上海、宁波、秦皇岛和西安一道获得“2011中国最佳休闲城市”称号,这就是无形资产品牌。还有官方、协会等授予的,比如徽州文化生态保护区、皖南国际旅游文化示范区等也是一种无形资产品牌。我们正在积极争取的全国影视拍摄基地、全国非遗基地等,这些无形资产品牌我们也要力争拿到手。
第五,做好阵地建设文章,不断增强公共文化服务的保障力。文化阵地是文化建设的重要平台,更是实现文化民生的有效形式。近年来,我们坚持以人为本,不断加大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投入力度,加快公共文化基础设施建设,完善公共文化服务网络,努力让文化发展成果更好地惠及全体人民。中国徽州文化博物馆、市民中心、市美术馆等一批文化设施相继建成开放,66个乡镇综合文化站、857个农家书屋投入使用,“激情广场”、“温馨家园”和“快乐城市”等群众文化活动丰富多彩,文化民生工程考核连续三年位居全省前列。但文化设施不够、承载能力不强、阵地辐射有限等问题仍不可忽视,特别是县级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基础薄弱,县乡村文化设施相对落后的问题还没能得到有效解决。要解决这些问题,需要进一步加大投入力度,加快建成市图书馆、市城市展示馆、市档案馆等一批城市标志性文化设施,重点加强农村和基层文化阵地建设,继续推进乡镇综合文化站建设、农家书屋、广播电视村村通、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农村电影放映等五大文化惠民工程,力争到“十二五”末基本形成覆盖广泛、高效便捷、惠及全民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
第六,做好文化引领文章,不断增强先进文化的感召力。文化建设的成果最直接的体现可能是有多少文化企业、多少文化品牌、多少文化产值,但最根本的体现还是在公民素质和人文精神上。必须大力发挥文化在新形势下的凝聚引领作用,重点实现“三个突破”:一要在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上实现新突破,大力加强思想道德建设,大力弘扬“黄山精神”,用先进文化凝聚人心、鼓舞士气,浇灌文明之花,引导和谐发展;二要在精神文明创建上实现新突破,坚持为民惠民、共建共享,大力推进结对创建、城乡共建、区域联建等活动,不断提高城乡文明程度;三要在开展群众文化活动上实现新突破,坚持面向基层、服务群众,继续组织好文化科技卫生“三下乡”等群众喜闻乐见的公益性文化活动,丰富基层群众精神文化生活。
为了保障上述任务的有效落实,一要强化规划引领。文化建设同样要坚持科学规划。我们有一个“十二五”文化产业和文化事业发展规划,现在要根据新的精神抓紧优化和完善。二要强化政策支持。软实力需要硬支持。向上要多争取,紧紧抓住国家和省里强力推进文化改革发展的重大机遇(中央全会后,下一步文化建设的政策红利一定越来越多;我省每年拿出1个亿设立专项文化基金并逐步增加),切实加大项目、资金、政策争取力度;市县要多扶持,支持文化建设要算大账、算长远账,该由政府承担的改革成本一定要支付到位,该由政府解决的遗留问题一定要解决到位,特别在公益性文化事业投入上还要逐步加大力度,同时在财税金融、土地城建、外贸出口、知识产权保护等方面都要制定相应扶持措施,形成推动文化改革发展的政策合力;对外要多引入,扩大文化对外开放,加强文化项目招商,发挥优势资源、优质资本和优秀人才的组合效应。三要强化改革推动。改革催生活力。要加快推进文化体制改革,发挥市场在文化资源配置中的积极作用,深化国有文化单位改革,健全现代文化市场体系,创新文化管理体制,完善政策保障机制,始终保持文化发展的蓬勃生机和旺盛活动力。四要强化人才保障。人才是文化建设第一资源。要精心育人才,广泛聚人才,善于用人才,尤其要结合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传承,加强文化拔尖人才、领军人物和名人大师的培养,努力为文化改革发展提供强有力的人才支撑。五要强化工作合力。各级各部门都要站在全局的高度,把文化建设当做份内的事,像支持工业、农业一样支持文化产业发展,像加强基础设施建设一样加强文化基础设施建设,像加大经济发展力度一样加大文化产业发展力度,像培育工业大企业大集团一样扶持、培育文化企业集团做大做强,像改善经济发展环境一样改善文化发展环境,共同创造文化强省建设的良好局面。
以上讲到的文化改革发展要做好“六篇文章”和做到“五个强化”,希望市委宣传部、市文化委要结合实际,组织专门人马,尽快地把工作一项一项具体排出来,明确任务,落实责任,确保文化改革发展取得实效。
四、扎实做好当前各项工作,为省第九次党代会召开创造良好环境 省第九次党代会召开在即,这是全省人民政治生活中的一件大事。各级各部门要以饱满的热情统筹做好当前各项工作,以优异成绩迎接省第九次党代会的胜利召开。
一要切实做好经济工作,保持良好发展势头。目前距年底剩下的时间已经不多,全市上下要按照大干四季度的要求,扎实推进各项重点工作。前三季度,我市GDP增长12.6%,低于全省1.2个百分点。虽然省里考核GDP权重下降,但我们自身还有个翻番的目标要求,希望大家抢抓最后两个月的时间,大干快上,奋力追赶,确保完成或超额完成全年目标任务,实现“十二五”良好开局。要进一步加强项目调度,加快在建项目进度,落实项目开工条件,抓好资金、土地供应保障,力争有更多项目开工建设、竣工投产,同时要认真谋划好明年项目,确保有更多项目进入国家和省里盘子;要大力开展招商引资,加强对接,改进服务,促进在谈项目加紧签约,签约项目加快落地,落地项目尽早转化为发展成效;要加强工业运行调度,密切关注市场变化和工业运行走势,强化预警监测,加强煤电油运协调,保障企业生产供给,进一步加大市场开拓力度,搞好银企对接,切实解决企业融资难问题;要做好黄山冬游工作,努力在提升冬游市场份额上取得新突破;要加强秋冬季作物田间管理,抓好农田水利建设,认真做好禽流感等重大动物疫病防控等工作;要加强财税征收工作,确保财政收入稳定增长;要扎实推进民生工程建设,确保民生工作考核继续保持全省第一的目标。这里还要特别强调一下金融工作。刚才,王林同志对当前金融形势特别是金融财税政策支持小型和微型企业发展情况进行了全面的梳理和分析,希望大家认真学习政策、掌握政策、用好政策,确保企业持续健康发展。
二要切实做好宣传工作,营造浓厚舆论氛围。各级新闻宣传部门要坚持用党的理论创新成果武装头脑,用中央和省市委的重大决策部署统一思想,用科学发展观的生动实践凝聚人心,为省第九次党代会的胜利召开营造浓厚的舆论氛围。尤其要精心策划省党代会期间宣传工作,重点抓好三个方面宣传,第一是做好省里的宣传,利用召开省第九次党代会的契机大力宣传黄山;第二是做好会上的宣传,宣传我市出席省党代会的党代表在会上的各项活动,充分展示黄山良好形象;第三是做好市内的宣传。
三要切实做好维稳工作,创造良好社会环境。(略)四要切实做好参会组织工作,确保我市出席省党代会的党代表集中精力开好大会。省党代会期间,各项会议、活动环环相扣,不能有任何闪失。代表团工作人员一定要集中精力,各司其职,协调配合,精心把代表组织好、把活动衔接好,做到紧张有序、忙而不乱,确保不出任何差错,让我市党代表始终热情高涨、精神饱满地参加大会。在家的各位常委、副市长,也包括人大、政协的领导,要围绕既定部署安排,切实把各自分管工作抓紧抓好;市直各部门要各负其责,切实做好各自部门工作,努力实现各项目标圆满完成、各项工作争先进位;各区县委书记都是省党代表,赴省参会前要妥善安排好家里工作,区县长一律在家留守、不要外出,确保各项工作都有人管、有人抓,确保省党代会期间各项工作不耽搁、发展不停步。总之,会内、会外两方面的工作都要统筹抓好,确保全市各项工作有条不紊、扎实有力地向前推进,确保我市党代表能够安心专心、集中精力参加大会,把黄山发展的成就向省委汇报好,把黄山代表的风采向全省人民展示好。同志们,学习宣传贯彻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精神,是当前全市上下一项重大而紧迫的政治任务。我们要结合全会精神的学习宣传贯彻,进一步提升精气神、强化执行力,把冲刺赶超的热情鼓动起来,把运筹谋划的脑筋开动起来,把各方面的积极性调动起来,确保完成或超额完成全年各项目标任务、奋力实现“十二五”良好开局,以优异成绩迎接省第九次党代会的胜利召开!
第四篇:王福宏书记在市委中心组理论务虚学习会上讲话
王福宏书记在市委中心组理论学习会(务虚会)上的讲话
王福宏
(2009年12月23日,根据录音整理)
同志们:
今天的会议开得很成功,时间虽短,但内容丰富,无论是市直部门发言,还是市级领导讲话,都讲得很好,特别是国权、开南、典明同志讲得非常深刻、也很全面,我完全赞成。这次会议确实开得很好,应该说是一次认清形势、统一思想的会议,是一次振奋精神、鼓舞士气的会议,是一次明确任务、催人奋进的会议,达到了统一思想认识、坚定崛起信心、明确努力方向的目的,为我们乘势而上、做好明年经济工作乃至各项工作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下面,我在大家发言和讲话的基础上再强调四点意见。
一、提高认识,切实把思想行动统一到中央和省委的决策部署上来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和全省经济工作会议,是在应对国际金融危机冲击取得明显成效,但国内外经济环境依然十分复杂的背景下召开的十分重要的会议。会议从全局和战略的高度,系统总结了应对危机的显著成绩和成功经验,科学分析了国际国内经济形势,全面部署了明年经济工作,对我们统一思想认识、明确着力方向,具有十分重要的指导意义。各地各部门一定要认真学习、深刻领会,切实把思想认识统一到中央和省委对国内外经济形势的判断上来,统一到明年经济社会发展的目标和要求上来,统一到中央和省委的决策部署上来,为做好明年经济工作奠定坚实思想基础。
学习贯彻中央和省经济工作会议精神,联系黄山实际,我认为,要把最主要的着力点放在“抓机遇、稳增长,调结构、促转变,惠民生、保稳定”上。“抓机遇、稳增长”,是做好明年经济工作的首要任务。今年以来,在省委、省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在各部门、各方面的大力支持下,我市主要经济指标均可保持两位数增长(预计,地区生产总值、财政收入、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外贸进出口、旅游接待总量、规上工业增加值,分别增长11.5%、16.6%、28%、18.6%、25%、18.3%和26.5%),而且生态环境质量继续保持一流水平(大气环境优良率100%、水环境功能区达标率100%,均居全省首位)。明年,我市将力争主要经济指标高于今年增幅、人均指标高于全省平均水平、“十一五”指标超额完成并为“十二五”奠定坚实基础。“调结构、促转变”,是推动明年经济发展的关键举措。黄山这方面任务特别繁重、异常艰巨。从产业结构总体上看:去年我市三产比重为13.7:39.5:46.8,呈“三、二、一”格局,看似合理其实不然。这是建立在经济体量小、二产发展不充分不到位基础上的,二产发展先天不足、支柱产业弱、龙头企业少、拉动力不强,不仅影响到二产自身做大做强,而且制约到依附二产的生产性服务业发展壮大。这种内质相对单薄脆弱、内生增长机制不强的结构,与发达国家、发达地区遵循产业演进规律而形成的常态格局不同质、不可比。从三产内部来看:餐饮、批发、零售等传统服务业占据主导地位,达6成以上,金融、信息等现代服务业发展不够,仅占4成左右,与发达地区的二八结构相比,这种倒挂分布容易导致三产产出效益低、增长速率慢、对财政贡献小。从产业升级动态来看:我市产业的外向性特征非常明显,优美的山水、厚重的文化和优质的生态只有主动适应、策应和迎合全省乃至全国产业升级的大趋势,其价值才能充分彰显、活化和倍增。黄山的发展尤其是产业结构优化不仅取决于自身,还取决于周边及全国产业结构、消费结构升级等因素。因此,调整产业结构、转变发展方式,对黄山来说无论是当前还是长远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战略意义,面临着做大总量、扩张规模和优化结构、提高效益的双重任务,必须置于全省、全国大格局中统筹考虑。“惠民生、保稳定”,是我们各项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今年我市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预计超过1.4万元,增长9.9%;农民人均纯收入超过5700元,增长
10.5%。明年,我市将力争在经济持续增长、结构逐步优化的基础上,继续大力改善民计民生,全力推进民生工程建设,着力完善社会保障体系,努力促进广大人民群众共享、多享改革发展成果。
二、突出重点,积极谋求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
明年是“十一五”最后一年,是“十二五”基年,也是我市深入推进“十大工程”和“四区建设”、加速黄山崛起的关键一年。明年我市经济工作的重点是:
第一,以推进“五个转变”为切入点,加快旅游经济发展。旅游是战略性产业,是黄山核心竞争力所在。明年黄山旅游将迎来多重利好:中央把结构调整的重点指向战略性新兴产业、服务业并专题就旅游业发展出台意见,国内外旅游形势回暖;拥有158年历史的世博会首次在中国举办,而且我市已成为全省首个长三角世博主题体验之旅示范点城市;皖南国际旅游文化示范区建设和国家服务业综合改革试点城市争创深入推进;黄山口岸明年上半年将对外正式宣布开放;连接外部的大交通进一步完善,等等。面对众多利好,我们将继续围绕“五个转变”(推动由景区单一带动型向景区、城市双带动型转变,由单纯观光型向观光、休闲、养生等复合型转变,由旅游、文化、生态相对独立成长型向旅游、文化、生态“三位一体”融合型转变,由偏重资源供给型向资源、市场结合型转变,由徽文化单一型向徽文化与佛文化、道教文化、红色文化以及“海派文化”叠加联动型转变),着力打造精品景区景点(推进黄山、太平湖、新安江、西递、宏村等15个年计划总投资达56亿元的重要节点建设,提升全市46家A级景区品质),加快完善旅游基础设施(在今年推进92个重点项目、完成投资70亿元的基础上,明年再实施旅游综合开发提升工程项目89个,总投资526.4亿元,计划投资66.5亿元),继续深化旅游整体营销(在今年旅游“三进”248个单位的基础上,围绕“八大城市群”,进一步把“三进”覆盖面扩大到跨国企业、社区网站、网络社区等领域460家单位),积极发展旅游新型业态(重点抓好旅游观光、休闲度假、文化体验、康体养生、节庆赛事、商务会议六大业态,规范发展高尔夫球场),强力推进文旅深度结合(重点实施“百村千幢”古民居保护利用工程,完善《徽韵》大型多媒体歌舞演出、黄梅戏会馆专场演出等,系列开发百处最佳摄影点),大力开发特色旅游商品(扶持20家骨干旅游商品生产企业,在旅游工艺品、旅游纪念品、旅游用品、旅游食品“四大类”上形成特色和规模),持续推进乡村旅游发展(实现乡村旅游总接待1500万人次、乡村旅游总收入70亿元,建设乡村旅游专业村135个、“农家乐”接待户500户),主动策应旅游区域联动(积极推动皖南国际旅游文化示范区建设,融入长三角旅游城市联盟,开展“世博在上海、旅游去黄山”主题营销活动,推出“中国画里乡村游”等5条世博黄山体验之旅线路,力争接待世博游客500万人次),不断优化旅游发展环境(加快旅游服务体系、应急体系、诚信体系建设),扩大旅游市场对外开放(黄山机场对外国籍飞机全面开放,开通黄山至韩国、日本、新加坡和香港的境外航班,支持航空公司增辟我市至重点旅游客源地的境内外航线和航班,争取实现口岸签证),加速提升旅游信息化水平(深入实施旅游精品信息化工程),切实加强旅游人才建设(实施迎世博培训、营销专题培训、导游员培训等5个培训计划,开展星级饭店服务员、导游员、讲解员“三员”岗位星级评定活动)。通过抓好以上12项重点工作,力争明年全市旅游接待量突破2500万人次、旅游总收入突破200亿元,入境游客突破100万人次。
第二,以打造精品工程为载体,加快文化产业发展。文化是知识性产业,是黄山持久竞争力所在。黄山作为徽文化的发祥地,发展文化产业得天独厚,可目前尚处在底蕴深厚但利用不足、观赏有余但效益不高、影响很大但产业不强的初级阶段。中央已颁布《文化产业振兴规划》,省委、省政府也就文化强省建设出台实施意见,并将徽文化确定为上海世博会安徽馆的主题。我们将在大力发展文化事业的同时,乘势强力寻求文化产业发展的新突破。主要路径是与文化遗产保护相结合、与旅游发展相结合、与现代科技相结合、与市场运作相结
合、与多元文化相结合。这其中最关键的是与旅游发展相结合,这将是黄山文化产业的最佳模式。明年及今后一个时期,我们将从10个方面展开:一是重振古城、古镇、古街昔日雄风(加快实施总投资百亿元的歙县古城改造项目、总投资20多亿元的西递宏村等节点建设项目、总投资8亿元的屯溪老街改造项目等),打造国内外知名的精品文化景点景区;二是实施“百村千幢”古民居保护利用工程(用五年时间投资14.5亿元,对101个古村落、1065幢古民居采取相应的保护利用措施),将其串珠成链、推向市场、放大效益;三是系列推出并打响《徽韵》、《黄梅唱黄山》、《梦寻徽州》等演艺品牌,丰富旅游文化内涵;四是加快建设和完善徽州文化博物馆、茶博园、状元文化、新安医学等16个博物馆(园),构建博物馆(园)文化集群;五是推进“徽州四雕”(砖雕、石雕、木雕、竹雕)以及徽墨歙砚、徽派盆景、万安罗盘、黄山玉等规模化生产,打造体现黄山特色、满足游客需求的旅游文化商品;六是积极扶持翰林堂等利用先进的3D数字化技术从事仿古仿真复制业的研发和生产,让传统文化精品以现代形式走入寻常百姓家;七是大力发展摄影、写生等文化高端体验旅游,做大摄影产业和艺术经济;八是强力推进文化创意园区和徽州文化生态保护实验区建设,加快实施总投资20亿元的徽州文化长廊项目,努力完善文化产业基础设施体系;九是精心举办中国国际山地车节、温泉文化节、国际健走节、国际登山节、国际摄影节、国际旅游节暨徽文化节等19项节庆和赛事活动,积极发展体育文化并形成国际赛事品牌;十是依托徽州文化、红色文化、海派文化、宗教文化和知青文化,大力发展多元化文化业态和产品(加快实施32个、总投资近116亿元的文化项目,明年计划投资15.4亿元)。
第三,以建设八大园区为平台,加快新型工业发展。工业是黄山的弱项。黄山不发展工业不行,不科学发展更不行。立足生态保护与办好工业的互促双赢,我们将在产业发展上坚持“三个围绕、一个不上”(围绕旅游商品开发、围绕山区资源开发、围绕高新技术开发大办工业,不上一个污染环境、破坏生态项目),在空间布局上推进“三个集中”(工业企业逐步因势利导向园区集中,生产要素向适宜产业集中,重点企业向特定功能园区集中),在工作措施上建立“一把手”抓工业园区的推进机制。明年,将在壮大园区经济实力(力争全市八大园区新增开发面积10平方公里,完成投资75亿元,新开工项目180个,竣工项目120个,产值200亿元,创税7亿元)、做大做强优势产业(做大农副产品精深加工、机械电子、新型印刷包装、新型精细化工、生物医药、茧丝绸服装、旅游工艺品等产业,力争三年内将新型精细化工、机械电子打造成产值超百亿的产业,力争明年产值超亿元企业达到43户)、强化工业招商引资(在抓好今年新签227个项目落地的同时,明年竣工投产140个、在建200个、新签240个、在谈50个以上、谋划100个以上,确保完成工业投资80亿元以上)、大力推进技术改造和技术创新(实施1000万元以上的200个重点技改项目,重点抓好30个亿元以上技改项目建设,力争完成技改投入50亿元)、积极扶持企业上市(在继续支持金马、永新2户上市工业企业的同时,确保3户企业完成上市股改、2户企业进入上市辅导,力争1户企业上市)、深化市直企业改制(全面完成市直43户企业改制任务)、建立健全服务体系、确保安全生产、推进节能减排、强化工业运行调度等10个方面下功夫,力争工业增加值增长25%以上、规模以上工业企业达到500户以上。
第四,以推进城乡统筹发展为目标,加快农村改革发展。稳增长的内需空间在农村,调结构的统筹重点在农村,惠民生的关键任务在农村。我们要坚持把促进城乡统筹发展作为一条主线,积极抢抓国家政策继续向“三农”倾斜的机遇,进一步抓好“八个一批”(加快一批示范村建设,做大一批特色生产基地,壮大一批龙头企业,培育一批农民专业合作社,建设一批农村基础设施,打响一批乡村旅游品牌,抓好一批农村民生工程,打造一批新型农村市场),力争明年农村经济总收入达到275亿元、农民人均纯收入超过6000元。重点把握四个方面:一是新农村建设。黄山的新农村建设也具有鲜明的外向特质,其价值随着大城市和工业文明的发展而更加凸显,因而有必要跳出黄山在更大范围内推进城乡统筹,促进新农村
建设与乡村旅游相结合、与国内外大市场相衔接,在旅游发展中提升城镇化、打造新农村。明年新农村建设要在已完成150个村、基本完成50个村“十有”建设的基础上,再完成50个村、基本完成50个村的“十有”建设任务。二是茶产业振兴。黄山有70万茶农、70万亩茶园,这是最显著的市情之一。我们将围绕太平猴魁、祁门红茶、黄山毛峰等优势品牌,切实抓好基地扩张、企业壮大、品牌塑造、延伸加工等工作,力争明年茶业综合产值突破40亿元。三是林权改革与发展。我市有林地面积(1023万亩)、活立木蓄积量(3373万立方米)、森林覆盖率(77.4%)均居全省首位,这决定了林业对黄山尤为重要。我们将进一步突出林业改革发展,巩固主体改革成果,深化配套改革,重点在加快林业要素市场建设、扩大林权抵押贷款、提高林业组织化程度、推进林业产业化经营、加快林种结构调整、发展森林旅游、鼓励全社会办林业、加强林政管理等12个方面取得实效,力争明年林业总产值达到45亿元。四是农业产业化。依托生态和资源优势,大力发展农副产品精深加工业,做大做强龙头企业,加速产业升级。坚持一手抓本土企业的培育壮大,一手抓农业对外开放,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千方百计引进国内外知名大型龙头企业落户我市,形成内外结合、优势互补、竞相发展的产业化发展格局。力争明年全市规模以上农产品加工企业发展到160家,规模以上农产品加工企业营销收入突破50亿元,增幅达20%以上;各类专业合作社发展到400家以上。
第五,以“三条高铁”等一批重大项目为支撑,加快城乡基础设施建设。我市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仍然处在投资拉动的发展阶段,千方百计扩大有效投入始终是我们工作的重中之重。这不仅是黄山即期增长的重要拉动,更是我们持续健康稳增长、调整结构兴产业、优化质量促转变、改善生活惠民生的强大后劲。我们已初步排定明年投资千万元以上重点项目605个、总投资1798亿元,计划当年投资275亿元,占明年全社会投资计划444亿元的62%;其中省“861”项目275个、总投资1828.6亿元,年计划投资162.19亿元。同时,还结合“十二五”发展规划编制,谋划和储备项目800多个、总投资超过2000亿元。重点推进五个方面:一是推进综合交通体系建设。推进京福高铁、黄杭铁路、皖赣复线“三条高铁”开工建设;在加快黄祁高速、宣黄高速建设的同时,抓紧黄千高速、砀祁高速以及环黄山公路、环太平湖公路前期工作;加快黄山机场4D等级标准完善;超前谋划黄山旅游轻轨、黄山至安庆铁路、黄山至金华铁路等项目。二是推进城镇基础设施体系建设。抓好417个续建项目、412个新开工项目,计划完成投资200亿元。重点是加快推进中心城区建设,着力展开“三桥”、“五片”、“九点”、“十路”建设,涉及高铁站前区、新安江综合开发、屯溪老街改造等95个项目,计划投资80亿元。大力破解城镇建设用地瓶颈,推进土地整治开发。积极争取国家保障性住房资金支持,加快推进廉租房建设和农村危房改造,促进房地产市场健康稳定发展。三是推进水利、生态体系建设。以争取新安江生态补偿机制试点为契机,加快实施新安江流域综合治理,积极做好月潭水利枢纽工程前期工作,加快松材线虫病防治等生态项目建设。四是推进公共服务设施体系建设。完善供电、供气、供水、通信等设施,开工建设50万伏永丰输变电工程,加快推进港华黄山燃气项目。五是推进信息化体系建设。从旅游智能化入手,推进“智慧黄山”城市信息化管理平台建设,以信息化武装黄山、连接世界。
第六,以实施民生工程为重点,加快提高人民生活水平。无论是稳增长,还是调结构、促转变,最终都是为了惠民生。今年,我市共实施省市民生工程30项,完成投资近10亿元,是民生投入力度最大的一年。明年,我们将在精心实施好省民生工程的基础上,再考虑安排中小学校舍安全、“菜篮子”、精神病防治等3个市级民生工程,计划投资10亿元。同时,加强零就业家庭、低保对象、残疾人、改制企业失业职工和普通高校毕业生等重点人群就业扶助,加快完善覆盖城乡居民的社会保障体系,扩大保障性住房建设,统筹做好民计民生改善工作。
第七,以改革开放为动力,加快体制机制创新。改革为我们注入了无限动力,开放为我们赢得了巨大空间。只有深入推进改革开放,加速黄山崛起才有动力、才有希望。明年,重点要抓好政府机构改革、企业改革、林权制度改革、医药卫生体制改革、文化体制改革、事业单位改革、金融体制改革等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的改革。最近国家提出要深入推进资源性产品价格、投融资体制等方面的改革,我们要立足自身实际,用好政策机遇,找准结合点和切入点,建立健全有利于科学发展的体制机制。高度重视县域经济发展,扎实开展扩权强镇试点工作,落实政策措施,完善考核办法。与此同时,要加大对外开放步伐,充分利用国家扩大内需的政策机遇,借助上海举办世博会的重要契机,积极做好外资引进和进出口工作。第八,以培植经济增长点为着力点,加快财金工作上台阶。财金工作直接关系着保增长、促发展措施的落实,对于维护全市改革发展稳定的大局、促进经济平稳较快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明年,我们要确保完成35亿元的财政收入任务。各地各有关部门要主动适应国家继续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的新形势,把财税工作的着力点放在培植财源、增强后劲上。要进一步做好税源摸排工作,加强重点税源监控力度,强化税收征管,确保应缴尽缴。同时,要双管齐下,全面开展增收节支活动,加强财政支出管理,严格控制有关支出,降低行政成本。紧紧抓住国家继续实行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机遇,持续推进我市金融工作超常规发展,在新增贷款、地方金融机构组织发展、企业(项目)融资、企业上市等方面取得更多更好的成果。以上八个方面是从发展领域说的,贯穿其中、需要强调的,一是继续以项目为核心扩大有效投入;二是招商引资特别是工业招商引资;三是县域经济发展。
三、振奋精神,全力推进各项工作的高效落实
明年经济工作的大政方针和目标任务已经清楚,当务之急就是要深化工作部署,实化工作措施,细化工作责任,抓好贯彻落实。要保持精气神,气可鼓而不可泄;要奋力抓机遇,机要抢而不可失;要加大执行力,行必果而不可怠。
一要增强责任心。责任心是第一位的。做人做事,都要讲责任。尤其是在黄山工作的每位领导同志更要讲责任,不仅要对组织负责、对人民负责,还要对国家负责、对历史负责。有没有责任心是有本质区别的。有责任心,今天干的事情绝不会拖到明天;自己干的事情绝不会推给别人;能干到完美的事情,也不会干到80%、90%就止步。责任既是客观需要,也是主观追求。有责任,工作起来就有激情、有动力、自觉主动;没有责任,抓起工作来往往就会找借口、谈条件、计得失。领导干部在其位,就要谋其政、行其权、负其责,做到“我的岗位我负责、我的岗位请放心”!特别是在当前发展挑战和机遇并存的情况下,作为领导干部,一定要有一种“等不起”的紧迫感、“慢不得”的危机感、“坐不住”的责任感,兢兢业业干好本职工作,全力以赴推进科学发展。
二要保持好状态。“人人有激情、时时在状态”,已经不是一句口号,已经或正在成为全市上下特别是各级领导干部的实际行动。一年来的实践充分表明,即使在危机面前,只要我们保持精气神,增强自信心,树立迎难而上的勇气,就没有迈不过去的坎,没有战胜不了的困难。我们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已经找到符合黄山实际、具有黄山特色的发展路子,在今后的发展中,无论遇到什么困难和挑战,有多少不确定因素,我们都要坚定信心,凝心聚力,不动摇,不折腾,坚持按认准的科学发展之路走下去。
三要发挥创造性。抓好明年的工作,我们不能停留于一般的做法、满足于固有的套路,而是要进一步增强能动性、发挥创造性,善于把中央和省里的精神与黄山实际有机结合起来,把工作热情和科学态度有机结合起来,把求真务实和开拓创新有机结合起来,创造性地开展工作。发挥创造性,一个突出的要求就是要着力提高研究谋划工作的能力水平。明年的一项重要任务是研究制定“十二五”规划,要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按照“五个统筹”的要求,扎扎实实做好编制工作。
四要强化落实力。越是发展任务重、工作要求高,越要强化执行和落实。各级各部门特
别是领导干部要从自身做起,切实履行好第一责任,把主要精力凝聚到抓大事、办实事上,凝聚到抓重点、克难点上,凝聚到抓落实、求实效上。每一项工作、每一个环节都要落实到岗到人,明确时限要求、工作抓手、具体措施。在工作推进中,要建立健全有效保障落实的工作机制,对每项工作、每件事情,都要瞄准既定目标,把握时间节点,不仅要有部署推进的举措,也要有督查的方法,特别是要有责任追踪和考核奖惩的措施,确保落到实处、产生实效。
五要优化大环境。发展是硬道理,环境是硬条件。发展环境的优劣好坏,直接关系到我们事业的兴衰成败。优化发展环境,就是要打开发展大门,畅通发展跑道,推进快速发展。优化环境是系统工程,既要重点突破,又要整体推进,否则就会出现优化环境的“木桶效应”。因此,优化环境必须做到人人有责、处处留心,因为人人都是投资形象,处处都是发展环境。我们一定要通过努力,让全市广大干部群众都能自觉地发出这样的声音:不让任何一个商机在我这丧失,不让任何一个工程在我这延误,不让任何一个有利发展的事在我这卡壳,只说怎么办,不说不能办,只做“开门童”,不做“顶门杠”,破除“玻璃门”,消除“中梗阻”,以实际行动营造宽松和谐的发展氛围。
四、加强领导,不断增强推进科学发展的能力和水平
做好明年经济工作,机遇与挑战同在,困难和希望并存。各级党委、政府要进一步加强对经济工作的领导,推动经济社会在科学发展轨道上健康运行。
一是要加强学习,增强本领。形势在变化,实践在深入,新情况新问题层出不穷,需要我们不断在学习中、实践中增强本领。要按照建设学习型政党的要求,把学习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广泛学习履行岗位职责必需的知识,着力提高战略思维、创新思维、辩证思维能力。今后,“黄山大讲堂”就是要紧紧围绕规划、旅游、文化产业、融资、土地整治等与黄山发展密切相关的重大课题,邀请有关专家、学者进行讲解,帮助我们的干部提高处理实际问题的能力和水平。要坚持理论联系实际,进一步巩固扩大学习实践活动成果,在抓机遇、稳增长,调结构、促转变,惠民生、保稳定中提高谋划发展、推动发展的能力,增强服务群众、维护稳定的本领。
二是要总结经验,把握规律。善于把握规律是驾驭工作的重要方法,领导干部务必要增强认识、总结和运用规律的能力。比如在谋划明年经济社会发展上,昨天我在常委会上与大家商量,可以从“形势分析、指导思想、主要目标、重点工作、重点项目、主要政策”六个层面来把握。比如在抓好今冬明春护林防火工作上,我也和志民同志商量,可以从“重点时段、关键部位、特殊人群、重要物资、力量配置、主要手段”等方面来把握。比如在综合观摩活动中,我们今年在过去“三看三不看”的基础上,又提出“三看三又看”,等等。这些就是工作规律或范式,掌握这些规律或范式对于提升思维水平、提高工作实效具有重要作用。希望大家在各项工作实践中,都要善于认识和把握规律,善于把工作规律转化为好的机制和制度,善于根据变化了的形势不断总结新规律、形成新机制。
三是要用好干部,提高素质。坚持有利于科学发展的正确用人导向,注重使用那些符合干部使用条件特别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态度坚决又有能力的同志。关于用好干部问题,我昨天在市委常委会上提出“用人标准绝对不能有丝毫降低,条例贯彻绝不能有些许疏漏,选拔程序绝不能有任何缺失,民主集中制绝不能打任何折扣”,引导广大党员干部真正把心思集中在“想干事”上,把本领体现在“会干事”上,把作风体现在“大干事”上,把勇气体现在“敢干事”上,把目标锁定在“干成事”上。进一步加强反腐倡廉建设,自觉遵守廉洁自律各项规定,自觉做到思想不松防线、行动不碰红线、做人不越底线。
四是要统揽全局,强化合力。抓好明年的发展,必须充分发挥各套班子的功能作用,调动方方面面的积极性。市委作为全市的领导核心,要坚持统揽全局、协调各方,注重发挥市委班子的整体效能;市人大、市政府、市政协班子要积极作为,充分发挥各自的职能作用;
各级各部门要自觉服从大局、主动服务大局,以实际行动落实好市委的各项决策部署。要通过共同努力,在班子成员之间、各套班子之间、上下级之间形成同心同德干事业、群策群力谋发展的良好氛围,形成围绕大局、凝聚人心、科学发展的强大合力。
“两节”将至,各项工作繁重而艰巨。这里,我重点强调一下近期要抓好的几项具体工作。(1)努力“关好门”、“开好局”。年内只剩一周时间,各地、各部门一定要对照年初确定的各项目标任务,强化调度,扎实做好收尾工作,尤其是财政收入要确保关好门。同时,还要抓紧做好新上项目的开工,尽可能往前赶,能够争取年内开工的决不拖到明年。一季度面临“两节”、“两会”,有效工作时间非常有限,各地要从一月份抓起,特别是旅游经济、项目建设、工业发展和争取贷款等工作要抓紧抓好,努力实现首月、首季工作“开门红”,为全年发展开好局、起好步。(2)妥善安排困难群众生活。各级领导干部要认真落实“七保”工作要求,多到基层去、到困难多的地方去,广泛开展“送温暖”活动,尽最大努力为困难群众解决实际问题,及时足额发放扶贫、救济、保障、补贴等各类资金,切实做好农民工工资清欠工作,确保困难群众的生活不出问题。关于“七保”工作马上还要专题开会进行部署,希望各地各有关单位认真抓好落实。(3)搞好市场供应与监管。密切关注市场需求,统筹安排节日物资特别是居民生活用品的市场供应,保持市场繁荣和物价基本稳定。强化市场监管,突出抓好食品药品专项整治,保障人民群众生命健康安全。同时,要加强协调调度,做好与群众生产生活密切相关的水、电、油、气等供应工作。(4)抓好安全生产。强化对非煤矿山、消防、旅游、建筑、危险化学品等重点行业的专项整治,彻底排查安全隐患,尤其要根据节日特点,重点做好交通运输、烟花爆竹、关键设施、人群聚集场所的安全防范,坚决防止重特大安全事故发生。(5)狠抓森林防火。今冬以来我市森林防火工作总体情况较好,没有发生大的火灾险情,但我们对森林防火的严峻性决不能低估,对发生大的森林火灾的危险性决不能忽视。要严明责任纪律,严控野外用火,严格值班巡查,确保不发生大的森林火灾,确保森林安全、林区稳定。(6)维护社会稳定。“两节”、“两会”期间,社会稳定至关重要,要进一步加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深入做好群众信访和矛盾纠纷排查调解工作,严格落实节日应急值守责任,密切关注敏感问题,及时化解不稳定因素,确保社会公共安全。(7)厉行勤俭节约。年关也是“廉关”。各地各部门特别是各级领导干部要牢记“两个务必”,坚持勤俭办事,防止年终突击花钱,杜绝铺张浪费,以廉洁自律取信于民,自觉维护党和政府的良好形象。(8)认真筹备开好市“两会”。开好市“两会”是全市人民政治生活中的一件大事。各有关部门要高度重视,精心筹备,切实保障市“两会”如期召开并取得圆满成功。
同志们,我们一起共同携手走过了本世纪以来最困难的一年,一起在这最困难的一年里创造了黄山历史上最好之一的发展时期、最好之一的发展业绩、最好之一的发展环境,大家辛苦了!借此机会,我和国权同志、开南主席、典明同志以及所有的常委一起,代表市四套班子向各位并通过各位向各级各部门的同志表示谢意和敬意,并送上新年的祝福:祝大家在新的一年里工作顺利,身体健康,家庭幸福,万事如意!
第五篇:王福宏书记在市委中心组理论学习会上的即席讲话
王福宏书记在市委中心组理论学习会上的即席讲话
王 福 宏
(2010年9月9日,根据录音整理)
同志们:
这次市委中心组理论学习会的主题就是研究讨论我市“十二五”规划编制工作。这既是一次深度学习研究、相互交流启发、集思广益的谋划会议,也是一次统一思想、明确目标、加快发展的鼓劲会议。当前正处在“十一五”发展的最后阶段,也是谋划“十二五”发展的关键时期。会议专题研究“十二五”规划,对做好当前工作、推进“十二五”发展意义重大。就会议本身我想说两句话:第一句话,今天的会议开得好,质量高,内容丰富实在。一是内容重要。今天我们研究的是“十二五”规划编制,这是关系黄山未来发展的大事情,而且今天研究汇报的都是“十二五”规划中的重点规划。当然,我们不能说今天没有汇报的规划就不重要,但今天汇报发言的十二个规划肯定是“十二五”规划中的重点。二是各方重视。今天汇报发言的都是有关常委、政府分管领导同志,规格高,而且为了准备好今天的发言,牵头领导开了好几次会,发改委等有关部门做了大量工作,各区县也积极参与,特别是常委、副市长亲自汇报规划编制情况,这是不多见的,也体现了市委、市政府对“十二五”规划编制工作的重视,为下步规划编制工作的顺利推进打下了好的基础。三是准备充分。现在各部门的工作都很忙、加之天气又这么热,但大家都能静下心来,积极认真地抓好各类规划的谋划和编制工作,准备非常充分。四是工作用心。参加今天会议的人员比较多、比较广泛,而且把各区县委书记、区县长也一并请来,特别是有好几位同志主动要求参加会议,这种精神值得充分肯定。第二句话,今天会议的成果还是初步的,大家不能估计过高、盲目乐观。为什么这么说?一是国家和省里的“十二五“规划还没有出来,仍处在保密阶段,我们的“十二五”规划编制有一个与国家和省里规划的衔接问题。二是省委、省政府对黄山的发展提出了很高要求,特别是宝顺书记提出“转型发展、绿色发展、和谐发展”和三运省长提出“四区”建设的要求,我们还处在学习体会贯彻阶段,还不够深入。如何在“十二五”规划中体现领导的指示精神,把工作做好,也有一个不断深化认识、加深理解的过程。三是“十二五”黄山的发展面临着许多新的形势和变化,譬如国家服务业综合改革试点城市虽然争取成功,但还没有正式对外公布;皖南国际旅游文化示范区建设虽然已经启动,但规划体系仍在研究审议之中;黄山口岸正式对外开放虽然通过国家和省级验收,但国家还没有正式批复;新安江生态补偿机制试点工作也出现一些曲折;等等。尽管在原先的规划编制中比较充分地反映,但还不够,还要进一步加强衔接、深化研究。四是“十二五”规划是一个庞大的体系,编制的内容比较多,既有总体规划,还有区县规划和专项规划,而且这些规划与规划之间还有一个衔接问题。在编制好这些常规规划的同时,要从黄山实际出发,能不能有针对性地编制一些特色规划,比如人才发展规划、“智能黄山”建设规划等。五是在“十二五”规划的项目谋划当中,共谋划了投资亿元以上的项目393个、总投资达3895亿元,但谋划的这些项目也还是初步的,能不能列入国家和省“十二五”规划盘子,还需要我们进一步付出更大的努力。六是规划编制要立足自身,从实际出发,但也不能自编自演、自拉自唱。要开门编规划,主动听取全社会、全市上下包括关心支持黄山发展方方面面的意见;要开放编规划,对外市“十二五”规划编制和发展中一些好的经验和做法,要及时地学习借鉴。七是要将“十二五”规划编制与抓好当前工作、谋划明年发展更好地结合起来,一并考虑。今天大家发言都把明年的发展思路、项目建设一并进行了谋划,这为“十二五”开好局奠定了坚实基础。所以我们在肯定前期工作成绩的同时,一定要有清醒认识,不能盲目乐观,切实增强责任心和使命感,加快各方面工作进度,真正把规划编制的过程变成谋划发展的过程,变成统一思想的过程,变成提高能力的过程,变成改进作风的过程。
记得8月5日,我在市委常委会上讲了七个方面的问题,今天在大家讨论发言的基础上我再强调五点意见,供大家一并参考。
一、更加全面总结“十一五”发展情况
对于“十一五”发展取得的成绩,刚才一些同志在汇报发言中都进行了很好的总结。可以说,在过去打下的良好基础上,“十一五”时期是全市综合实力提升最快、改革开放成效最为显著、城乡面貌变化最大、人民群众所得实惠最多的时期之一。为什么要更加全面总结“十一五”发展情况,这里强调两点:
第一,要认真总结“十一五”发展的经验和规律。胡锦涛总书记在党的十七大报告用“坚持十个结合”概括了我们党在改革开放历史进程中加快实现现代化、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取得的宝贵经验。那么,对于黄山来说,我体会比较深、感触比较多的就是“四句话”:一是发展至上,民生为重。我们所干任何事都要围绕舆论导向,我们所思所想都要体现在发展上,我们遇到的困难和问题也要用发展来解决。但发展要把民生问题放在首位,最大限度地为老百姓谋利益,最大限度地调动老百姓的积极性,这也是发展的最终目的。二是解放思想,扩大开放。这不是一句口号,要思考怎么用开放的理念来推动我们的发展。比如确立建设现代国际旅游城市的战略地位,如果没有开放理念、国际视野和战略眼光,大家就不可能迅速统一思想、达成共识,就不可能有现在这样的工作局面。还有国家服务业综合改革试点城市争取、“三条高铁”建设、黄山口岸对外开放、推进旅游“六大转变”、开展旅游“三进”活动、新农村建设、启动“百村千幢”古民居保护利用工程等,这些都是在解放思想、扩大开放的理念下才能得以实施的重大举措。三是抢抓机遇,求真务实。比如“十大工程”建设我们早于国家扩大内需政策出台前三个月就提出来了,“三条高铁”上马也是我们以敏锐的机遇意识努力争取的结果,国家服务业综合改革试点城市也是抢抓机遇、主动对接争取来的。目前,全市上下抢抓机遇、求真务实之风正在兴起。四是凝心聚力,强化保障。这些年我市经济社会发展取得了比较好的成绩,靠的是市四套班子、各级各部门以及各区县和全市上下团结一致、共同苦干实干出来的。同时,我市的维稳、党建、政治生态建设也抓得非常好,但个别乱议论、乱写信的现象也偶有发生,大家要旗帜鲜明地反对这种做法,有什么意见,可以通过正常渠道反映。一方面,各级领导干部要不怕得罪人,敢于同不良现象作斗争,不断扩大巩固政治生态建设成果;另一方面,也要加强自律意识,自觉接受各方面的监督,带头遵守党风廉政建设各项规定。总之,“十一五”时期各级各部门、各行各业都创造了一些有益的经验规律,要注意总结,以此指导推动“十二五”又好又快发展。
第二,要清醒认识到存在的困难和问题。今天大家在发言中也说到一些困难和问题,比如说农业农村经济发展存在“四个问题”、工业经济发展存在“五个问题”、旅游经济发展存在“九个问题”、文化产业发展存在“四个问题”、城镇化建设存在“四个问题”、财政存在“五个问题”、综合交通体系建设存在“四个问题”,等等。作为领导干部一定要清醒认识,认真把握。总的来说,一是发展不够。特别是山区、库区、革命老区发展相对不够,教育、卫生等社会事业欠账较多,部分公共服务设施建设相对滞后,部分城乡群众生活比较困难。二是总量不大。目前作为衡量经济发展快慢的一项重要指标就是GDP,我市规划到2015年GDP达到600亿元,比2010年翻一番,即使这样我市在全省可能还要垫底,大家要做好思想准备。但是我们可以自豪地说,我市的GDP是绿色的、优质的,这一点一定要保持住。我们也期待着国家和省里将来用绿色GDP来考核、用幸福指数来衡量黄山发展,但目前GDP和绿色GDP两个指标都要考虑,正确对待,千万不能因为可能垫底就丧失信心。三是结构不优。我市旅游、文化产业发展不够、企业不强,特别是黄山的新型工业化不强,企业自身结构不优,大企业太少。最近看到一则信息,到今年年底我市规上企业将达到500多家,但国家从明年开始核定规上企业标准由原来的500万元提高到2000万元,这样我市规上企业数量就会大大减少。四是后劲不强。主要是财政税收持续增长乏力。五是人才不足。刚才湘
冰同志已经说了,我市许多领域人才还很缺乏。六是干部能力作风还有待提高。不少干部的能力水平与黄山的品位、省委的要求、人民的期盼还有很大差距。存在上述问题,还应该从深层次分析:一是旅游基础设施投入大与回报周期长、游客人均消费低和资源保护任务重、全国旅游大发展与旅游资源同质化的矛盾;二是文化遗存众多和产业发展滞后、传统历史文化浸润形成的内敛与大开放时代不相适应的矛盾;三是生态保护的大投入与外溢性低回报、加快发展与低排放高门槛的矛盾;还有干部考核机制问题、人才机制问题,等等。希望各级各部门要高度重视、敢于正视、深化认识,通过主动作为,有效加以解决。
二、更加深刻把握“十二五”发展所面临的形势
俗话说,不谋全局者不足以谋一隅,不谋大势者不足以谋一时。谋划“十二五”发展,必须更加注重对宏观形势的分析和把握。我在8月5日的市委常委(扩大)会上就有利因素和不利因素进行了分析。从大的方面讲,是不是有这样几个大的判断:未来五年是世界经济复苏期。时下尽管国际金融危机余波未尽,美欧日经济复苏步伐缓慢,消费不稳,失业率趋于上升,但世界经济复苏的总体趋势不可逆转。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7月份调高了对世界经济的预测,预计世界经济2010年和2011年的增长率分别为4.6%和4.3%,恢复到金融危机前的水平。近日,世界经济的“火车头”美国又连出刺激经济发展的“组合拳”,先后推出500亿美元的基础设施建设方案和约2000亿美元的企业减税计划,将有力刺激美国经济增长,也必将为世界经济复苏增添新的动力。未来五年是中国经济上升期。目前中国经济总量排名世界第二,外贸进出口和汽车等一些重要产品产量排名世界第一。金融危机之后,中国经济的国际地位、竞争力和影响力进一步提升,而且宏观调控手段更加成熟,经济发展向好的态势得以维系,为我国新一轮大发展带来了机遇。有机构和专家预计,我国经济2010年增长9.0%,2011-2014年年均增长9.6%,“十二五”国内经济将继续保持平稳较快增长的势头,这为我们加快发展提供了有利的外部环境。未来五年是发展方式转型期。转变发展方式已成为“十二五”一条最突出的主线。胡锦涛总书记在多个重要场合都讲到转变经济发展方式问题,宝顺书记第一次到黄山调研就强调“转型发展、绿色发展、和谐发展”问题。产业结构高级化、服务业高端化趋势日益明显,特别是以新能源和低碳经济为主要内容的绿色经济,将成为未来发展的主导。我们必须紧跟这一态势,按照宝顺书记提出的“转型发展、绿色发展、和谐发展”的要求,充分发挥各种优势,加速推动经济转型、结构升级,全面提升综合竞争力。未来五年是旅游产业、文化产业发展黄金期。这既有市场因素,更有政策作用。从市场层面讲,今年全国人均GDP 将超过4000美元,“十二五”是我国人均GDP由4000美元向5000至8000美元快速迈进的升级阶段。作为泛长三角和珠三角的两大龙头,到2015年,上海市人均GDP将突破10000美元大关,广东省也将超9000美元;中部地区人均GDP也将在2008年的基础上翻一番达36000元人民币(我市则有望突破40000元)。我国旅游业将会继续处于高速增长阶段并迎来历史发展最好时期。从政策层面讲,旅游文化行业作为扩内需、促消费、保增长的重要内容,2009年国务院先后出台了《文化产业振兴规划》和《关于加快旅游业发展的意见》等文件,再加上我市国家服务业综合改革试点城市争取成功以及皖南国际旅游文化示范区建设的加速推进,这些重大政策利好的叠加,将为黄山旅游发展提供持久动力。未来五年是城镇化加速期。“十二五”期间,无论从东、中、西部看,我国城市群、城市圈、城镇化都将呈现全面快速发展的态势。有专家预测,到“十二五”末我国城市化率有望提高到55—60%,成为扩大内需的重要推动力。在这一大的政策背景下,按照加快建设现代国际旅游城市以及在更高层面推进城乡统筹发展的要求,黄山城镇化将迎来一个加速发展期。未来五年是新型工业化扩张期。“十二五”将是我国由工业化中期向工业化后期阶段过渡迈进的重要阶段。去年国家出台的九大产业振兴规划为推进工业化发展提供了较好的基础和条件,目前全球产业资本加速向中国转移、我国东部地区产业资本加速向中西部地区转移的趋势越来越明显。最近国务院又出台了《关于中西部地区承接产
业转移的指导意见》;9月8日,国务院审议并原则通过《关于加快培育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决定》,并在节能环保、新一代信息技术、生物、高端装备制造、新能源、新材料和新能源汽车七个产业上集中力量,加以扶持,在一定程度上也为黄山加快新型工业化和园区经济发展提供了空间和可能。未来五年是区域合作深入推进期和区域竞争加剧期。目前,我国共推出10多个国家级区域发展规划,我省皖江城市带、合肥经济圈、皖北地区发展等也均已上升到国家或省级战略层面,我市国家服务业综合改革试点城市和皖南国际旅游文化示范区建设也升格为国家级或省级战略层面,全省战略功能区域布局全面完成。但我们必须看到各地在城市之间、产业之间、项目之间的竞争将会愈演愈烈,如果不能有效应对,到那时被我们一直自诩所谓拥有的地缘优势、合作潜力将会蜕变为发展的劣势、前进的阻力。未来五年也是社会矛盾凸显期。“十二五”时期我国经济社会发展进入转型期和拐点期,城乡区域发展协调难度大、就业矛盾大、收入分配差距大等问题日益突出,深化体制改革的复杂性、艰巨性明显加大,新旧矛盾交织,保持社会和谐稳定压力加大,经济社会发展面临严峻挑战。综合分析研判 “十二五”发展形势,应该说是机遇与挑战并存,机遇大于挑战。因此,编制“十二五”规划必须自觉把黄山放在全球化大趋势下、放在全国发展的大背景下、放在全省区域竞争的大格局中来思考和谋划,善于从变化的形势中捕捉发展机遇,把握发展的主动权。
三、更加科学地确定“十二五”发展战略、目标和任务
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展望黄山的未来,“十二五”时期将是在过去基础上快速起跳的最关键五年,是建设现代国际旅游城市深入推进的最精彩五年,是黄山这些年建设成果集中展示的最辉煌五年,也是为最终建成全面小康社会奠定坚实基础的最重要五年。如何从战略和全局上把握好这五年?第一,从量化指标上把握,就是到“十二五”末力争实现“六个翻番”、“三个突破”:力争GDP、人均GDP、财政收入、规上工业增加值、旅游总收入、文化产业增加值翻一番至两番(GDP超过600亿元,人均GDP超过6000美元,财政收入超过100亿元,规上工业增加值超过360亿元,旅游总收入超过500亿元,文化产业增加值超过100亿元);力争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突破2.8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突破1.1万元、城镇化率突破51%。第二,从实体形态上把握,就是要干成干好一批事关全局和长远的大事:作为黄山崛起最大支撑、目前总投资2000多亿的“十大工程”重点项目基本建成;总投资830多亿元的15个重要节点在大手笔改造后全面推出;具有里程碑意义、总投资近400亿元的“三条高铁”全面建成通车;规划面积10平方公里的站前区基本建成;规划面积85平方公里的九大园区基本完成开发并效益大增;黄祁、宣黄高速公路建成运营并争取新开工黄巢、黄千、济祁高速等一批重大交通项目;黄山机场完成4D级改造并升级国际机场,4E级也要提前谋划、尽早开工建设;国省道、城市道路改造、农村公路和旅游道路完成新一轮改造;直升飞机、轻轨等重大项目谋划取得积极进展;总投资60亿元的“百村千幢”全面完成;百佳摄影点成系列推出并成为知名品牌;覆盖6大类、1159个点的绿色质量提升行动全面完成;智能黄山尤其是面向海内外旅游者的“智慧黄山”建成并高效运营;代表黄山旅游品位品质的五星级酒店、4A以上景区等每年有新的增加;全市60%左右的村达到市级“十有”目标;11个扩权强镇试点镇率先崛起并积极冲刺财政收入亿元镇;公共服务体系建设和社会民生方面每年实施一批重点项目,让老百姓直接从发展中得到更多实惠;中心城镇三个组团、各个区县城的发展都有明显的改变。第三,从外在形象上把握,就是要创造一批熠熠生辉的荣誉和品牌:全国服务业综合改革试点任务基本完成,并在全国发挥典型示范作用;皖南国际旅游文化示范区建设有力推进,使黄山在全省的中心地位更加牢固、更加突出;全国双拥模范城称号继续保持;“长安杯”顺利捧回;争创全国文明城市、全国最佳人居环境奖取得成功,黄山对外形象进一步提升。第四,从定性的、更宽泛的层面把握,最终是要在较高起点上推进现代国际旅游城市框架基本形成:转型发展、绿色发展、和谐发展将迈出重要
步伐;“四区”建设将初现端倪;各区县竞相发展的态势更加强烈;黄山在国内外的地位影响更加突出;人民生活环境、生活质量明显优化;现代国际旅游城市的大体框架基本形成。总之,相对于过去来说,“十二五”应是黄山发展过程中最为关键、最能演绎精彩、最为靓丽夺目的五年。如果放在历史长河中来看,过了“十二五”,到了“十三五”、“十四五”、“十五五”再回望这五年,我觉得也是最值得怀念、对未来发展最具有深远影响的五年。毛主席在1930年1月给时任一纵司令员林彪的回信中这样写道:“它是站在海岸遥望海中已经看得见桅杆尖头的一只航船,它是立于高山之巅远看东方已见光芒四射喷薄欲出的一轮朝日,它是躁动于母腹的快要成熟的一个婴儿”。毛主席当时描绘的是中国革命的光明前景,这里我们引用主席这段话描绘黄山“十二五”发展的美好前景,我想也是比较贴切的。只要我们把握住了这五年,黄山必将成为一座真正世界知名、极具现代气息、充满创造活力的现代国际旅游城市,必将成为一方投资环境绝佳、中外客商云集、经济繁荣发展的创业乐土,必将成为一个处处景色秀丽、人人为之神往、适宜居住生活的幸福家园,必将成为一片集聚文化灵气、再现古韵风华、充满人文魅力的神奇土地。
四、更加扎实地做好“十二五”重大项目的谋划和编制
项目是规划的硬支撑。黄山这几年能够保持较快的发展速度主要得益于上了一批大项目,并且这些大项目能够挤进省和国家规划的“盘子”。“十二五”期间,黄山要继续保持较快的发展速度依然离不开项目这个极为重要载体。好在我们抓得比较早,去年就开始着手谋划了一大批重大项目,已经有了一个比较好的基础。据统计,全市初步排定的“十二五”亿元以上重大项目由年初的275个增加到现在的393个、总投资由2297亿元增加到3895亿元。但有些项目还仅仅停留在谋划的初始阶段,当务之急就是要继续加强项目的可行性研究,真正谋深、谋细、谋实。要突出科学性。项目谋划不科学,就无法实现项目经济、社会和生态效益的最大化。科学谋划项目,既要充分体现项目的全局性、系列性、关联性,又要充分彰显项目的互补性、特色性和创新性。具体到黄山,科学谋划项目既要符合国家政策,也要切合黄山实际;既要立足黄山的资源禀赋、区位条件、产业基础,又要突出建设现代国际旅游城市和推进“十大工程”、加快“四区”建设、构建“四大体系”的需要。要突出前瞻性。在项目谋划上要有先人一步、高人一筹、快人一拍的创新意识,注意掌握政策、把握规律,重点围绕“十二五”期间国家加快发展方式转变、推动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等重大政策导向谋划项目。比如,要充分考虑“十二五”我市高速公路网、高速铁路网基本形成,黄山口岸扩大开放、黄山机场改造升级的实际情况,谋划好包括环黄山、环太平湖公路、黄山旅游轻轨和区县快速通道建设在内的市内交通路网建设,同时加快谋划一批促进“智能黄山”建设的信息化项目,提升黄山信息化水平。要突出统筹性。注意从统筹城乡发展、经济社会协调发展和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角度出发,谋划好项目。既要考虑现有产业做大做强,又要“无中生有”培育新的增长点;既要重视经济项目谋划,又要重视社会事业项目谋划;既要推进当前项目建设,又要谋划一批管长远、增后劲的项目;既要与中央、省里加强“无缝对接”,又要与区县加强“有机衔接”,全方位提升项目谋划水平。要突出引领性。重大项目对经济社会发展的影响重大、作用突出、关系长远,正所谓“经济发展快、全靠项目带”。突破一个重大项目,就突破一片、带动一串;落实一个重大项目,就拉出一个产业链。我们要以更高的眼光在更大的视野中谋篇布局,以“善于争、敢于为、动于情、持于恒”的精神推进落实,做到以重大项目引领建设、推动工作、促进发展。
需要特别指出的是,重大项目谋划不仅要注重数量,更要注重质量、特色和效益;不仅要注重项目本身的编制,更要注重项目的上报、对接,使更多的项目列进国家和省里项目计划;不仅要注重项目资金的静态平衡,更要注重项目资金的动态平衡。
五、更加积极主动地学习借鉴外地谋划“十二五”发展的新理念和好做法
中国有两句成语,一句是“他山之石、可以攻玉”,还有一句是“知己知彼、百战不殆”。
这对我们编制“十二五”规划很有启迪意义。规划编制的过程,其实就是一个不断学习、加强研究、深化认识的过程,就是一个集中各种智慧、协调各方利益、形成社会共识的过程。同时,关起门来编规划肯定也不行,必须眼睛向外,了解外面的精彩情况,才能找准自己的方向和方位。从我初步了解的信息看(可能不太准确),如与我们毗邻的池州和宣城(略)。又比如与我们体量相当的亳州和宿州(略)。再比如与我们类型相似的张家界和桂林(略)。还比如与我们地缘相近的杭州和苏州(略)。这些地方规划思路之新、起点之高、手笔之大,很值得我们学习借鉴。因此,我们一定要在进一步深化战略研究、加强自身业务学习的同时,拓宽视野、博采众长,完善规划、提升规划。
最后说“五句话”:要树立责任心、提升精气神、强化执行力、施展真本领、推进大发展。现在150万人民包括老同志以及在外工作的黄山籍人士在看着我们,省委、省政府在看着我们,历史和未来在看着我们,在座的各位身负重任,大家一定要齐心协力,把黄山建设好、发展好,让黄山人民分享多享改革发展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