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龙江电大《地域文化》平时作业三参考答案[5篇范例]

时间:2019-05-14 05:35:18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黑龙江电大《地域文化》平时作业三参考答案》,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黑龙江电大《地域文化》平时作业三参考答案》。

第一篇:黑龙江电大《地域文化》平时作业三参考答案

平时作业三

一、填空题

1、黑龙江流域生育习俗有(祈子习俗)、(古老的生育禁忌)、(踩生、洗

三、睡扁头与抓周)、(育儿摇篮)

2、黑龙江流域旧式举行的求子礼仪主要有(拜神祈子)、(咒术祈子)、(功能德祈子)。

3、黑龙江流域丧葬习俗主要有(告别亡灵)、(棺木)、(出殡与安葬方式)、(守孝习俗)。

4、东北饮食文化由(渔猎民族饮食文化)、(游牧民族饮食文化)、(农耕民族饮食文化)三种类型。

5、黑龙江流域各民族的共同的节日有(春节)、(元宵节)、(清明节)、(端午节)、(中秋节)。

6黑龙江方言土语的特色是(最具亲和力)、(表述生动)、(结构方式丰富多变)、(语音特色)。

7、黑龙江出现的第一批具有近代工人阶级特征的产业工人是19世纪80年代末的(漠河金矿)。

8、1918-1919年,中东铁路工人举行了三次全路大罢工,在斗争中,东省铁路哈尔滨总工厂工人发起成立(三十六棚工业维持会),成为黑龙江最早的中国工人工会组织。

9、东北抗战著名的战役有(江桥抗战)、(哈尔滨保卫站)。

10、北大荒文化主要包括(军垦文化)和(知青文化)。

11、1954年8月,第一支响应党中央号召的垦荒军团是(中国人民解放军农业建设第二师)。1956年6月,国务院成立了农垦部,原中国人民解放军铁道兵司令员(王震)任第一任农垦部长。

12、晁楣创作的第一幅北大荒版画是(荒原春夜)。

13、在大庆开发建设中出现了石油英雄,有“铁人”(王进喜)和新时期“铁人”(王启民)。

二、简答题

1、黑龙江流域的旧式婚俗。

答:(1)内婚制与外婚制(2)父母之合、媒妁之言(3)允许从表婚(4)有女无儿家庭可以招养老女婿(5)转房婚(6)一般不准离婚(7)严惩通奸行为(8)孀妇再嫁有种种限制。

2、东北饮食文化的特点。

答:(1)以肉食为主“五谷杂粮”齐全。(2)食物储藏(3)以土著文化为主,吸收山东鲁菜及俄罗斯饮食文化(4)以尊重长辈、热情好客、注重礼仪的饮食文化

3、黑龙江各民族标志性传统服饰有哪些?

答:(1)赫哲族的鱼皮衣(2)蒙古族的蒙古袍、蒙古靴(3)鄂伦春族的狍皮服(4)满族的长袍马褂(5)戴“圣帽”的柯尔克孜族(6)朝鲜族的灯笼裤和高丽裙(7)农牧有别的鄂温克服饰(8)达斡尔族左服饰(9)汉族的上衣下裳大襟右衽服饰

4、简述黑龙江服饰文化的地域特征。

答:答:黑龙江一年当中大部分时间都处在寒冷当中,最冷的时候,大、小兴安岭的最低气温可降至-45 ℃以下。为了抵御寒冷,以保暖为主的皮制服饰占有很大的比例,尤其是以抱子皮制成的服饰在黑龙江各民族当中最为普遍。猫皮服饰经过妇女们的巧手加工不仅保暖性强,而且美观大方,在实用的基础上更增添了不少的审美元素。在人们的观念中,抱子是温和善良并且充满灵性的动物。因此, 穿上抱皮服装的人也会和袍子一样温和且充满灵性。另外,黑龙江各民族服饰就地取材,以兽皮、鱼皮等猎获物的皮毛为制作服饰的主要原料,而且经济从业的不同造成服饰的差异,同是袍服,渔猎民族的袍服就与畜牧民族的袍服不同。为了狞猎者上下马或在林中奔跑追逐野兽的方便,鄂伦春族、鄂温克族的猎人的袍服下摆要开四个视,而蒙古族的却不开视。以稻作农耕为主的民族穿着短装型衣裙、衣裤显然比袍式服装更适宜水

田劳作。各种动物图案、纹饰的运用,即表明了他们与自然亲密的关系,也是他们心中图腾崇拜的抽象表达。将这些动物图形缝制在衣间,让它伴随自己的左右,这不仅仅是审美的需要,更寄托着人们渴望保佑、企盼丰衣足食的美好愿望

5、黑龙江流域少数民族节日的有哪些?

答:(1)抹黑节(2)敖包会(3)古伦木沓节(4)鄂温克族料阔勒节(5)鄂温克族瑟宾节(6)柯尔克孜族的诺如孜节(7)赫哲族的乌日期贡节(8)锡伯族西迁节

6、黑龙江传统节日的精神内涵。

答::一是原始自然崇拜观念的体现。在远古的现实世界中,最能剌激人的形象思维的则是那些始终处于动态之中的自然万物,如四季轮回的变换、更替轮流的日月星辰、奔腾不息的江河湖海等。这些强烈地剌激着他们感官的自然现象,不仅对他们的生存繁衍产生了重大影响,也使他们产生无法摆脱的神秘感和畏惧感。在这种与自然相对而视,与自然万物平等交流中他们萌生了“万物有灵”、“生命一体化”的观念,孕育了对自然的无限幻想能力。他们通过节日庆典来表达对大自然馈赠的感恩,同时也寄托对丰收的期盼,节日是鼓舞人类生存意志的最佳方式。

7、黑龙江方言与北京话的关系。

答:第一、自辽至清的一千多年中,有大批幽燕地区的汉族人移居东北,他们与东北少数民族杂居,影响了少数民族的语言。

第二、黑龙江是女真人的发祥地,从顺治时期开始犯有重罪的人被流放宁古塔。大批有文化的老北京被流放到东北影响东北语言文化。

第三、金海陵王迁都燕京,在少数民族语言背景下发展的方言带到燕京。

第四、由于清廷禁垦令的废除,移民大量迁入黑龙江。

8、简述“红色丝绸之路”。

答:中东铁路的建成拓宽了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渠道,马克思主义的苏联十月革命胜利的消息很早就传到了哈尔滨,共产国际的使者、赴俄追求真理中国知识分子,都曾在哈尔滨中转停留,这样就形成了一条通往苏俄的共产国际的“红色之路”

9、左翼文学在哈尔滨的发展。

答:1906年中文报纸《远东报》出版后,左翼作家在极短的时间里,突破了单纯的文学创作,抢占了这些报纸的副刊版面,频繁现身于社会活动,聚集起势头强健的左翼风潮。

10、简述抗联文化。

答:(1)文化界的抗日救亡运动(2)传播抗日思想的抗日报纸(3)激情并发的抗日作品

11、东北抗日英雄谱有哪些人?

答:(1)钢铁战士杨靖宇(2)抗日英烈赵尚志(3)铁狮将军周保中(4)由帼英雄赵一曼(5)千古英豪李兆麟

12、简述东北抗联精神。

答:(1)忠贞报国(2)坚贞不屈,勇于献身(3)勇敢顽强,前仆后继(4)不畏艰苦,争取胜利(5)休戚与共,团结御侮。

13、简述北大荒开发创业文化。

答:是人类社会发展和文化进步过程中绽放出的最为璀璨的花朵。一批批中原人来北大荒,一批批复员置业军人、一批批知青,胸怀报国之志用自己的青春和汗水使这里改头换面,大庆精神、铁人精神。

14、简述北大荒文化。

答:(1)军垦文化(2)知青文化(3)“右派”文人与北大荒文化

15、简述石油文化。

答:(1)石油会战创造石油文化。为了摘掉“贫油”的帽子向地球宣战。与石油大会战相伴而生的石油文化。(2)与油田建设共同成长的石油文化。石油文化的色彩表达---大庆版画。石油文化在戏剧舞台大放异彩。

16、简述突破高寒禁区的精神。

答(1)战严寒、破禁区、开拓进取(2)、树雄心,立壮志,坚苦创业(3)顾大局、爱集体,立足本职(4)同甘苦,共命运,扎根边疆。

17、在大兴安岭开发建设中,是如何保护和发展地标性文化。

答:(1)依托地源优势,打造特色鲜明的北极文化(2)依托生态优势,打造魅力十足的森林文化(3)依托气候优势,打造匠心独运的冰雪文化(4)依托民族优势,打造风情独特的民俗文化。

三、论述题

试述铁人王进喜及新时代铁人王启民的英雄事迹及给自己的启示。

答:学习他“为了甩掉我国内陆石油一穷二白的帽子,宁可少活20年,拼命也要拿下大油田”的爱国精神学习他“身背肩扛也要完成任务”的吃苦耐劳的创业精神

学习他舍生忘死,用身体搅拌泥浆的求实、奉献精神,坚强不屈,永垂不朽,不折不挠的精神。只有我们有了无私奉献的精神,才会有高度的事业心和责任感,才能时刻把职工群众的利益和要求放在心上,才能忠于职守,尽职尽责,开拓创新,努力创一流业绩,时时做好模范带头作用,为构建和谐测井、和谐社会做出自己的贡献。

第二篇:2013年黑龙江电大地域文化平时作业(三)

平时作业三

一、填空题(每空1分,共35分)

1、黑龙江流域生育习俗有(祈子习俗)、(古老的生育禁忌)、(“踩生”、“洗三”、“睡扁头”与“抓周”)、(育儿摇篮)。

2、黑龙江流域旧式举行的求子礼仪主要有(拜神祈子)、(咒术祈子)、(功德祈子)。

3、黑龙江流域丧葬习俗主要有(告别亡灵)、(棺木)、(出殡与安葬方式)、(守孝习俗)。

4、东北饮食文化由(欲裂民族饮食文化)、(游牧民族饮食文化)、(农耕民族饮食文化)三种类型。

5、黑龙江流域各民族的共同的节日有(春节)、(元宵节)、(清明节)、(端午节)、(中秋节)。6黑龙江方言土语的特色是(最具亲和力)、(表述生动)、(结构方式丰富多变)、(语音特色)。

7、黑龙江出现的第一批具有近代工人阶级特征的产业工人是19世纪80年代末的(漠河金矿工人)。8、1918-1919年,中东铁路工人举行了三次全路大罢工,在斗争中,东省铁路哈尔滨总工厂工人发起成立(“三十六棚工业维持会”),成为黑龙江最早的中国工人工会组织。

9、东北抗战著名的战役有(江桥抗战)、(哈尔滨保卫战)。

10、北大荒文化主要包括(军垦文化)和(知青文化)。11、1954年8月,第一支响应党中央号召的垦荒军团是(中国人民解放军农业建设第二师)。1956年6月,国务院成立了农垦部,原中国人民解放军铁道兵司令员(王震)任第一任农垦部长。

12、晁楣创作的第一幅北大荒版画是(《荒原春夜》)。

13、在大庆开发建设中出现了石油英雄,有“铁人”(王进喜)和新时期“铁人”(王启民)。

二、简答题(每题4分,共48分)

1、东北饮食文化的特点。

答:

1、东北饮食以肉食为主,“五谷杂粮”齐——菽类比重大及豆制品多,山珍野菜摄入大。

2、由于北方气候原因,食物储藏成为北方饮食习俗的另一特点。

3、以土著饮食文化为主,吸收山东鲁菜及俄罗斯饮食文化因子,逐步形成了独具特色的黑龙江饮食文化。

4、饮食不仅是维持人们生存的前提,也是民族文明的一个标志。

2、简述黑龙江服饰文化的地域特征。

答:黑龙江一年当中大部分时间都处在寒冷当中,最冷的时候,大、小兴安岭的最低气温可降至-45 ℃以下。为了抵御寒冷,以保暖为主的皮制服饰占有很大的比例,尤其是以抱子皮制成的服饰在黑龙江各民族当中最为普遍。猫皮服饰经过妇女们的巧手加工不仅保暖性强,而且美观大方,在实用的基础上更增添了不少的审美元素。在人们的观念中,抱子是温和善良并且充满灵性的动物。因此, 穿上抱皮服装的人也会和袍子一样温和且充满灵性。另外,黑龙江各民族服饰就地取材,以兽皮、鱼皮等猎获物的皮毛为制作服饰的主要原料,而且经济从业的不同造成服饰的差异,同是袍服,渔猎民族的袍服就与畜牧民族的袍服不同。为了狞猎者上下马或在林中奔跑追逐野兽的方便,鄂伦春族、鄂温克族的猎人的袍服下摆要开四个视,而蒙古族的却不开视。以稻作农耕为主的民族穿着短装型衣裙、衣裤显然比袍式服装更适宜水田劳作。各种动物图案、纹饰的运用,即表明了他们与自然亲密的关系,也是他们心中图腾崇拜的抽象表达。将这些动物图形缝制在衣间,让它伴随自己的左右,这不仅仅是审美的需要,更寄托着人们渴望保佑、企盼丰衣足食的美好愿望。

3、黑龙江传统节日的精神内涵。

答:一是原始自然崇拜观念的体现。在远古的现实世界中,最能剌激人的形象思维的则是那些始终处于动态之中的自然万物,如四季轮回的变换、更替轮流的日月星辰、奔腾不息的江河湖海等。这些强烈地剌激着他们感官的自然现象,不仅对他们的生存繁衍产生了重大影响,也使他们产生无法摆脱的神秘感和畏惧感。在这种与自然相对而视,与自然万物平等交流中他们萌生了“万物有灵”、“生命一体化”的观念,孕育了对自然的无限幻想能力。他们通过节日庆典来表达对大自然馈赠的感恩,同时也寄托对丰收的期盼,节日是鼓舞人类生存意志的最佳方式。

二是贵和尚美。“和”即和谐、统一“,美”即美好、团圃,贵和尚美作为中国文化的基本精神之一在传统节日中常有流露。除夕要全家团圆,大家围坐在一起和面包饺子,和面的“和”与“合”谐音,饺子的“饺”与“交”谐音“,合”与“交”是团圆、相聚之意;至元宵节全家又要围在一起吃汤圆,这些都表达了人们希望生活团团圆圆、和谐美好的愿望。中秋吃月饼,更兼有生活团圆、婚姻美满之意。

4、简述“红色丝绸之路”。

答:红色丝绸之路,是共产国际帮助中国建党和中国的马克思主义者,通过中东铁路来往于中国和苏俄之间最早形成的一条交通路线,而哈尔滨便处于这条路线的中枢位置,通过中东红色丝绸之路铁路来往于苏俄的这条红色之路,不仅拓宽了马列主义传播的渠道,而且也为中国共产党的建立和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红色丝绸之路,1903年7月通车的中东铁路由哈尔滨至西部满洲里出境,赴赤塔上西伯利亚大铁路;另一线路是往东赴绥芬河出境。而内陆是哈尔滨至旅(顺)大(连)的南部线。

5、左翼文学在哈尔滨的发展。

答:当1932年初日寇的铁蹄踏上黑龙江的土地后,黑龙江的军民进行了顽强抵抗,在军事上给侵略者以沉重打击。进步作家一方面组织剧团,排练进步戏剧,另一方面以《哈尔滨日报·新潮》、《大同报·夜哨》、《国际协报·文艺》和《黑龙江民报·芜田》等报纸副刊为阵地,宣传战斗的文艺思想,发表反满抗日色彩的作品。

1935年前后,随着日本侵略者军事镇压力度的加大和黑龙江军民军事反抗斗争的受挫,日伪政府把注意力转向对思想文化的控制上。他们逮捕和杀害进步作家,派遣特务监视作家们的行踪;同时还发布行政命令,取缔大部分报刊,少量的被保留下来的报刊也都纳入了他们的监控范围之内。在这种情况下,作家不仅失去了发表作品的园地,而且个人的生命安全也受到严重威胁。舒群、三郎、悄吟、罗烽、白朗、李文光、达秋、金人、姜椿芳等人先后逃到关内。某些没有逃离的作家如金剑啸、侯小古等人则死在了敌人的屠刀下。

关沫南的两部长篇文学《沙地之秋》与《落雾时节》(都没有最后写完),前者通过描写青年知识分子的反日文化活动,表现中华民族不可征服的民族精神,后者通过展现大家族的青年走向革命道路的人生选择,昭示出远未沉寂的地火仍在运行。

到了1941年上半年,日伪政府颁布了《艺文指导要纲》,进一步强化思想文化统治。日本特务机关在1941年底制造的“哈尔滨左翼文学事件”,给黑龙江文学以毁灭性的打击。在这起事件中,这批活跃的作家中的王光逖、关沫南、陈缇、艾循、问流等人都身陷囹圄(艾循、问流死于狱中)。

6、简述抗联文化。

抗联文化,是1931年“九一八”——1945年“八一五”期间在长白山区产生的以抗日救国为主题的文艺创作和文化传播。它产生并广泛传播于东北抗日战争年代,发展兴盛于上世纪60年代。主要内容包括抗联故事、抗战歌谣,还有少量戏剧快板作品,均在东北抗战实践中产生了巨大影响和作用,故称之为抗联文化。而在抗联文化的各种表现形式中,抗战歌曲演唱和抗联故事创作是其最主要的形式和最具影响力的文化活动。

杨靖宇和抗联将领把讲抗日故事作为部队自我教育、鼓舞士气、丰富部队文化生活的战斗武器,倡导部队指挥员带头讲抗联故事,带头唱抗日歌曲,推动了抗联文化的兴盛和发展。

1951年抗美援朝战争爆发。长白山人更是以杨靖宇为榜样,在抗联无私奉献的牺牲精神鼓舞下,抬着担架跨过鸭绿江支援志愿军爬冰卧雪,奋勇作战,直至取得最后胜利。因而抗美援朝结束后,1958年杨靖宇遗体迁葬于庄严肃穆的通化靖宇陵园。抗联文化由此进一步广泛传播和发展。这一时期,在抗联将领冯仲云亲自关怀下,八一电影制片厂拍摄了抗联题材的电影《赵一曼》等;美术家们出版了连环画《三棚砬子战斗》、《三打邵本良》;记者纪云龙、郭肇庆出版了传记文学《民族英雄杨靖宇》等。从此,抗联文化开始搬上银幕和戏剧舞台,走上主流媒体。

7、东北抗日英雄谱有哪些人?

答:宁死不屈――八女投江,胆壮气豪――抗联十二烈士

千古英豪――李兆麟,钢铁战士――杨靖宇,巾帼英雄――赵一曼,铁狮将军――周保中,抗日英烈――赵尚志。

8、简述东北抗联精神。

答:东北抗日联军在反抗日本帝国主义侵略的斗争中充分表现出了对数对祖国、对人民赤胆忠心,对敌人深恶痛绝的爱国主义情怀;英勇战斗、不怕牺牲的大无畏英雄气概;百折不挠、艰苦奋斗的精神和团结合作、共同对敌的优秀品格。这种情怀、气概、精神和品格的高度概括,就是东北抗联精神。

9、简述北大荒开发创业文化。

答:在中国北方的大、小兴安岭和长白山地之间,有一块南北长1000多千米,东西宽约400千米,总面积达35万平方千米的中国最大的平原一一东北平原。东北平原主要可分为三个部分:东北部位于黑龙江和乌苏里江之间的一块主要是由黑龙江、松花江和乌苏里江冲积而成的三江平原,南部主要是由辽河冲积而成的辽河平原,中部则为松花江和嫩江冲积而成的松嫩平原。虽然这里也曾与中原地区有这样或那样的关联,却从没有被主流文化正式接纳。每每提到北大荒,在人们脑海中往往出现的是与贫困、荒芜联系在一起的景象,尤其是以松嫩平原北部和整个三江平原为甚,直到新中国成立之前,这里都是人烟稀少,荒草满地。新中国成立后,国家对北大荒进行了有组织的开发,形成了北大荒独具特色的开发创业文化。

提到北大荒的开发创业,人们不会忘记新中国成立初期,一批批复员转业军人、一批批知识青年胸怀报町从祖国山在这块高寒冻土之上水使这里改头换面,用他们精彩的人生创造出熠熠生辉的军转文化、知青文化和突破高寒禁区的 ,大兴安岭文化。提到北大荒的开发创业,人们更不会忘记当年铁人王进喜带领石油工人在极其艰苦的条件下,开发建设大庆油田,创造出世界石油生产史上的奇迹,树立了中国石油工人顶天立地的光辉形象。北大荒的开发创业文化不仅在新中国成立之初的北大荒建设中为广大建设者提供了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持,在新时期黑土地的发展建设中,同样要继承弘扬北大荒的开发创业精神,放于让一切劳动、知识、技术、管理和资本的活力竞相迸发,让一切创造社会财富的源泉充分涌流。这样,才能使开发东北老工业基地的二次创业结出更多的硕果。

10、简述北大荒文化。

答:东北部在开荒创建城市时,人们的不求回报,不求利益,无私的奉献精神,创造了一个又一个奇迹,在那时所特有的淳朴,善良的民风烘托出了东北部特有的“北大荒文化”。北大荒开发建设特定的历史、特定的区域和特定的使命,形成了有别于其他文化的北大荒文化。它是以北大荒精神为核心,以北大荒核心价值观为导向,融军旅文化、知青文化、移民文化和黑土文化为一体的、具有鲜明黑龙江垦区特点的一种文化体系。

11、简述石油文化。

答:在石油会战以及后来的油田开发建设中所孕育出来的爱国、创业、求实、奉献的大庆精神和为国争光、为民族争气的爱国主义精神,独立自主、自力更生的艰苦创业精神,讲究科学、“三老四严”的求实精神,胸怀全局、为国分忧的奉献精神和铁人精神,成为全国石油战线及至全国上下共同学习、弘扬的宝贵精神财富。与石油大会战相伴的石油文化在此时应运而生,并在大庆油田的发展过程中不断地有新的文化作品被创造出来,文化精神鼓舞和激励着一代代的大庆人在新时期祖国建设的道路上昂首前进。

1、石油会战创造石油文化。

2、与油田建设共同成长的石油文化。

12、简述突破高寒禁区的精神。

答:战严寒,破禁区,开拓进取的拼搏精神;树雄心,立壮志,艰苦奋斗的创业精神;顾大局、爱集体、立足本职的务实精神,同甘苦、共命运、扎根边疆的奉献精神。

三、论述题(17分)

试述铁人王进喜及新时代铁人王启民的英雄事迹及给自己的启示。

答:王进喜,是新中国第一批石油钻探工人,全国著名劳动模范。1938年,15岁的王进喜进入玉门石油公司当工人,建国后历任玉门石油管理局钻井队长、大庆油田1205钻井队队长、大庆油田钻井指挥部副指挥。1956年加入中国共产党。他率领1205钻井队艰苦创业,打出了大庆第一口油井,并创造了年进尺10万米的世界钻井纪录,展现了大庆石油工人的风貌,为我国石油事业立下了汗马功劳,成为中国工业战线一面鲜红的旗帜。王进喜以“宁肯少活二十年,拼命也要拿下大油田”的顽强意志和冲天干劲,被誉为铁人。1959年,王进喜在全国“群英会”上被授予全国先进生产者称号。王进喜是中共第九届中央委员,第三届全国人大代表。

1959年,他作为石油战线的劳动模范到北京参加群英会,看到大街上的公共汽车,车顶上背个大气包,他奇怪地问别人:“背那家伙干啥?”人们告诉他:“因为没有汽油,烧的煤气。”这话像锥子一样刺痛了他。王进喜后来说:“北京汽车上的煤气包,把我压醒了,真真切切地感到国家的压力、民族的压力,呼地一下子都落到了自己肩上。”他曾多次向工友们说:“一个人没有血液,心脏就会停止跳动。国家没有石油,天上飞的,地上跑的,海上行的,都要瘫痪。没有石油,国家有压力,我们要自觉地替国家承担这个压力,这是我们石油工人的责任啊!”

王进喜为发展祖国的石油事业日夜操劳,终致积劳成疾,于1970年患胃癌病逝,年仅47岁。

王进喜干工作处处从国家利益着想,他重视调查研究,依靠群众加速油田建设,艰苦奋斗,勤俭办企业,有条件要上,没有条件创造条件也要上,建立责任制,认真负责,严把油田质量关。他留下的“铁人精神”和“大庆经验”,成为我国进行社会主义建设的宝贵财富。

铁人王进喜,是大庆人的杰出典范,中国工人阶级的光辉形象、共产党人的优秀代表、社会主义建设时期的英雄人物。他更是一个为国家分忧解难、为民族争光争气、顶天立地的民族英雄。

新时期“铁人”王启民,教授级高级工程师。40多年来,他以铁人王进喜为榜样,坚守“宁肯把心血熬干,也要让油田稳产再高产”信念,全身心地投入油田地质开发研究工作,先后主持了油田8项重大开发试验任务,参加了40项科研攻关课题和油田“七五”、“八五”、“九五”开发规划编制研究等工作,为大庆油田开发建设,特别是油田开发进入高含水期后的高产稳产作出了突出贡献。王启民先后荣获国家和省部级科技奖励18项,获得全国先进工作者、全国五一劳动奖章、全国优秀共产党员、“新时期铁人”等荣誉称号。1997年4月,中宣部、全国总工会等六部委在人民大会堂召开王启民先进事迹报告会,将王启民作为全国重特大典型进行宣传。我们“新时代的铁人”王启民用钢铁般锐利的创新思想,和顽强拼搏的创业精神,锲而不舍,敢于攻关的求实精神,不断地进行技术革新,他以铁人王进喜为榜样,坚定“宁肯把心血熬干,也要让油田稳产再高产”的信念,全身心地投入油田地质开发研究工作,王启民用科技技术力量给大庆注入了7.4亿吨石油。

通过学习王进喜及王启民的英雄事迹,就要像他们样,视党的事业为第一生命,积极进取,勇闯禁区,刻苦攻关,真抓实干,在本职岗位上建功立业;像他们那样,继承和发扬党的优良传统、大庆精神、铁人精神,以苦为荣,顽强拼搏,兢兢业业,忘我奉献,始终保持共产党人的政治本色;像他那样,相信群众,依靠群众,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像他那样,牢固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严于律己,勤政廉洁,做群众放心满意的优秀共产党员。要坚持国家利益高于一切,进一步认清我们肩负的使命,增强历史责任感;要顽强拼搏,艰苦创业,要锲而不舍,勇闯难关,要坚持高标准,全面提高管理水平,要提高思想认识,树立开放的人才观念,大力加强人才队伍建设,为社会的安定、繁荣、科学发展作出贡献。

第三篇:黑龙江地域文化平时作业三全

平时作业三

一、填空题(每空1分,共35分)

1、黑龙江流域生育习俗有(祈子习俗)、(古老的生育禁忌)、(“踩生”、“洗三”、“睡扁头”与“抓周”)、(育儿摇篮)。

2、黑龙江流域旧式举行的求子礼仪主要有(拜神祈子)、(咒术祈子)、(功德祈子)。

3、黑龙江流域丧葬习俗主要有(告别亡灵)、(棺木)、(出殡与安葬方式)、(守孝习俗)。

4、东北饮食文化由(渔猎民族饮食文化)、(游牧民族饮食文化)、(农耕民族饮食)三种类型。

5、黑龙江流域各民族的共同的节日有(春节)、(元宵节)、(清明节)、(端午节)、(中秋节)。

6黑龙江方言土语的特色是(最具亲和力)、(表述生动)、(结构方式丰富多变)、(语音特色)。

7、黑龙江出现的第一批具有近代工人阶级特征的产业工人是19世纪80年代末的(漠河金矿工人)。8、1918-1919年,中东铁路工人举行了三次全路大罢工,在斗争中,东省铁路哈尔滨总工厂工人发起成立(三十六棚工业维持会),成为黑龙江最早的中国工人工会组织。

9、东北抗战著名的战役有(江桥抗战)、(哈尔滨保卫战)。

10、北大荒文化主要包括(军垦文化)和(知青文化)。11、1954年8月,第一支响应党中央号召的垦荒军团是(中国人民解放军农业建设第二师)。1956年6月,国务院成立了农垦部,原中国人民解放军铁道兵司令员(王震)任第一任农垦部长。

12、晁楣创作的第一幅北大荒版画是(荒原春色)。

13、在大庆开发建设中出现了石油英雄,有“铁人”(王进喜)和新时期“铁人”(王启民)。

二、简答题(每题4分,共48分)

1、东北饮食文化的特点。第一、东北饮食以肉食为主,“五谷杂粮”齐全,菽类比重大及豆制品多,山珍野菜摄入大。这些特点是长期以来渔猎文化积淀的结果。

第二、由于北方气候原因,食物储藏成为北方饮食习俗的另一特点。晒、腌、窖藏、冷冻四种储存方式在东北地区人们在饮食文化上的聪明创造。

第三、以土著饮食文化为主,吸收山东鲁菜及俄罗斯饮食文化因子,逐步形成了独具特色的黑龙江饮食文化。

第四、饮食不仅是维持人们生存的前提,也是民族文明的一个标志。“仓廪实而知礼节”说的就是这个道理。

2、简述黑龙江服饰文化的地域特征。

黑龙江的服饰是适应其自然环境和生产生活需要的产物。长期生活在高寒地带的人们,其服装的保暖性和耐用性是他们必须考虑的现实问题。黑龙江一年当中大部分时间都处在寒冷当中,最冷的时候,大、小兴安岭的最低气温可降至-45摄氏度以下。为了抵御寒冷,以保暖为主的皮制服饰占有很大的比例,尤其是以狍子皮制成的服饰在黑龙江各民族当中最为普遍。狍皮服饰经过妇女们手工加工不仅保暖性强,而且美观大方,在实用的基础上更增添了不少的审美元素。在人们观念中,狍子是温和善良并且充满灵性的动物。因此,穿上狍皮服装的人也会和狍子一样温和且充满灵性。另外,黑龙江各民族服饰就地取村,以兽皮、鱼皮等猎获物的皮毛为制服的主要原料,而且经济从来的不同造成服饰的差异,同是袍服,渔猎民族的袍服就与畜牧民族的袍服不同。

各种动物图案、纹饰的运用,即表明了他们与自然亲密的关系,也是他们心中图腾崇拜的抽象表达。将这些动物图形缝制在衣间,让它伴随自己的左右,这不仅仅是审美的需要,更寄托着人们渴望保佑、企盼丰衣足食的美好愿望。

3、黑龙江传统节日的精神内涵。

(一)原始自然崇拜观念的体现

在远古的现实世界中,最能刺激人的形象思维的则是那些始终牌动态之中的自然万物,如四季轮回的变换、更替轮流的日月星辰、奔腾不息的江河湖海等。这些强烈地刺激着他们感官的自然现象,不仅对他们的生存繁衍产生了重大影响,了使他们产生无法摆脱的神秘感和畏惧感。在这种与自然相对而视,与自然万物平等交流中他们萌生了“万物有灵”、“生命一体化”的观念,孕育了对自然的无限幻想能力。他们他们通过节日来自然的崇敬之情,希望以此得到庇佑,使人类繁衍生息。他们通过节日庆典来表达对大自然的崇敬之情,希望以此得到,使人类繁衍生息。他们通过节日庆典来表达对大自然馈赠的感恩,同时也寄托对丰收的期盼,节日是鼓舞人类生存意志的最佳方式。

(二)贵和尚美

“和”即和谐、统一,“美”即美好、团圆,贵和尚美作为中国文化的基本精神之一在传统节日中常有流露。除夕要全家团贺,大家要围坐在一起和面包饺子,和面的“和”与“合”谐音,饺子的“饺”也“交”谐音,“合”与“交”是团圆、相聚之意见至元宵节全家又要围在一起吃汤圆,这些都表达了人们希望生活团团圆圆、和谐美好的愿望。中秋吃月饼,更兼有生活团圆、婚姻美满之意。此外,清明折柳,端午采艾叶、菖蒲,重阳遍插茱萸,这种驱恶避邪的习俗也显露出贵和尚美的思想。

4、简述“红色丝绸之路”。

拥有悠久历史的哈尔滨不仅仅中国北方的特色城市,还是马克思主义在中国最早传播的地方。随着中乐铁路的修建,大量的工人从各地涌入哈尔滨,这些修筑铁路的工人把彻底的无产阶级革命性赋予了这个新生城市。中东铁路的建成拓宽了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渠道,马克思主义和苏联十月社会主义革命胜利的消息很早就传到了哈尔滨,共产国陵县的使者、赴俄追求真理的中国知识分子,都曾在哈尔滨中转停留,后经中乐铁路奔赴苏俄,这样就自然形成了一条通往苏俄和共产国陵县的“红色之路”。正是有了这条“红色之路”,从加快了中国共产党建立的步伐。尤其是十月革命后,哈尔滨由于地缘的关系,最先领略到了苏俄的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之风,使得这里工人的罢工也从一开始就具有全世界无产者联合起来的特性。

5、左翼文学在哈尔滨的发展。

大众文化载体——报刊长期形成的自由表达思想的城市文化为哈尔 左翼思想的形成,对哈尔滨成为东北左翼文学策源地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自1901年俄文《哈尔滨每日电讯广告快报》首开哈埠办报之风,哈尔滨的各种外文报纸很快达到100多种。1906年中文报纸《远东报》出版后,针对汉语读者的报纸更是花样翻新。哈尔滨左翼作家在极短的时间里,抢占了些报纸的副刊版面,频繁现身于社会活动,聚集起势头强健的左翼风潮。当时,左翼作家的活动已经突破单纯的文学创作,在戏剧、电影、音乐等各个领域都闪动着左翼文化人的身影,形成了多重左翼文化圈。

哈尔滨左翼作家先天具有的国际视野加之感同身受的阶级、群体、家国命运的屈辱的现实境遇,从根本上把他们塑造成了无所畏惧的文化战士。左翼作家多从农村或小城镇走出,汇集到哈尔滨这所国际大都市从事文学创作活动。其创作既接受了红色文化影响,具有那个时代的超前意识,又浸润着地域文化的滋养,为当时的文学创作提供了独特的地域风格文本。左翼作家以粗犷的笔触直写黑暗现实,以现实主义理念批判空头无产阶级文艺家。对底层生活的透彻理解,使哈尔滨左翼作家几乎一致地反感脱离下层人生的“唯理论”创作。社会主义前景使得作家在创造中表现出无产阶级献身大众的意识和国际主义情怀,坦直地抒发对社会主义美好社会的肯定性追求。哈尔滨左翼作家几乎都在作品中表现出民族的、大众的、革命的国际主义精神。他们的创作虽然技术上略显粗糙,与底层人民同呼共命运的创作思想与粗犷自然的“力”的审美风格,使其作品一出手就高于远离生活的“看客式”的文学,不可避免地对文坛构冲击。

6、简述抗联文化。

抗联文化是抗联14年充满艰辛与辉煌的战斗岁月的客观真实的反映,是抗联战士执著的爱国情怀和英勇顽强战斗精神的集中体现,抗联文学大大鼓舞了抗联战士的士气,激励抗日民众的抗日热情。毛泽东《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中曾经说过:“在我们为中国人民解放的斗争中,有各种的战线,就中也可以说有文武两个战线,这就是文化战线和军事战线。我们要战胜敌人,首先要依靠手里拿枪的军队。但是仅仅有这种军队是不够的,我们还要有文化的军队,这是团结自己、战胜敌人必不可少的一支军队。”同样,在抗日战争中也是如此。无论是产生于抗联官兵的抗日诗词、抗日歌谣,还是产生于著名作家的戏剧、小说、散文、新诗,都有力地配合了抗联战士的武装斗争。而东北解放区文学,正是继承了这一优良传统,在新的形势下有所发展,所以,抗联文学是永远值得人们记忆和赞颂的。

7、东北抗日英雄谱有哪些人?

(一)钢铁战士——杨靖宇

(二)抗日英烈——赵尚志

(三)铁狮将军——周保中

(四)巾帼英雄——赵一曼

(五)千古英豪——李兆麟

(六)宁死不屈——八女投江

(七)胆壮气豪——抗联十二烈士

8、简述东北抗联精神。

(1)忠贞报国,勇赴国难。

(2)坚贞不屈,勇于献身。

(3)勇敢顽强,前赴后继。

(4)不畏艰苦,争取胜利。

(6)休戚与共,团结御侮

9、简述北大荒开发创业文化。

在中国北方的大、小兴安岭和长白山地之间,有一块南北长1000多千米,东西宽约400千米,总面积达35万平方千米的中国最大的平原——东北平原。东北平原主要可分为三个部分:东北部位于黑龙江和乌苏里江之间的一块主要是由黑龙江、松花江和乌苏里江冲积而成的三江平原,南部主要是由辽河冲积而成的辽河平原,中部则为松花江和嫩江冲积而成的松嫩平原。东北大平原是一个山环水绕、沃野千里的大平原。但由于地处边疆人迹罕至,自古统治者就把这里视为荒蛮之地。无论是从经济还是从文化来讲,“北大荒”正如其名一样,大而荒凉着。虽然这里也曾与中原地区有这样或那样的关联,却从没有被主流文化正式接纳。每每提到北大芒,在人们脑海中往往出现的是与贫困、荒芜联系在一起的景象,尤其是以松嫩平原北部和整个三江平原为甚,直到新中国成立之前,这里都是人烟稀少,荒草满地。新中国成立后,国家对北大荒进行了有组织的开发,形成了北大荒独具特色的开发创业文化。从历史和现实看,开发创业文化是人类社会发展和文化进步过程中绽放出的最为璀璨的花朵。

10、简述北大荒文化。

北大荒文化是特定的群体、特定的地域、特定的环境、特定的使命、特定的时代创造出的既有深厚的历史底蕴又饱含地域特色,既有鲜明的时代特征又具有多元化融合的文化类型。

1958年,中共中央八届二次全会决定:调集十万官兵转战黑龙江,开发和建设绵亘千里、沉睡百年的北大荒。以此为契机,全国各地先后有几十万人在党的号召指引下,组成了一批双一批的垦荒大军,高举“向荒原进军,向大地要粮”的旗帜,相继进入黑龙江的荒野沼泽。他们蹭有中国人民解放军的复员转业官兵和荣誉军人,有来自全国各地的青年志愿垦荒队员,有从山东、四川等地支援边疆建设的青年男女,有全国各大专院校来毕业生、科技人员和分子,有来自北京、天津、上海、杭州等大城市的知识青年„„这些来自不同地域、有不同风俗习惯、有不同文化背景的拓荒者,经历了半个世纪的开发建设,把昔日的北大荒变成了今日沃野千里的北大仓,同时也创建了既有都市文明又有塞外风情,既有乡村气息又有产业气势,既有江南的细腻又有北疆的粗犷的北大荒文化。

11、简述石油文化。

20世纪五六十年代,刚刚成立的新中国发生了两件令全国人民振奋不已的喜事:一是自主研制成功了“两弹一星”;另一件就是在北大荒这块土地上历经三载艰苦的石油会战,中国人用自己的勇敢和智慧开发出一块世界级水平的特大油田——大庆油田,这是中国石油发展史上的一个重大转折。与石油大会战相伴的在此时应运而生,并在大庆油田的发展过程中不断地有新的文化作品被创造出来,文化精神鼓舞和激励着一代又一代的大庆人在新时期祖国建设的道路上昂首前行。

一、石油会战创造石油文化。

1、为了摘掉“贫油”的帽子向地球宣战。

2、与石油大会战相伴而生的石油文化。

二、与油田建设共同成长的石油文化

1、石油文化的色彩表达——大庆版画。

2、石油文化在戏剧舞台大放异彩。

三、石油英雄的人格魅力

1、“铁人”王进喜。

2、新时期“铁人”王启民。

12、简述突破高寒禁区的精神。

所谓“突破高寒闯禁区的开发文化”是指,始于新中国成立初期在黑龙江大小兴安岭原始森林的开发中,兴安岭人用自己的激情和热血谱写出的可歌可泣的拼搏精神。大兴安岭的开发建设经历了一个“三支队伍两代人”,“三上两下站住脚”、“苦战严寒破禁区”的艰苦卓绝的创业历程。为了支援新中国的经济建设,为了给国家提供大量的林木资源,黑龙江各级党组织带领广大人民群众发挥了不怕艰苦、敢打硬仗的精神,组织广大官兵、林区干部和群众进入大兴安岭莽莽的原始森林进行开发建设。在林区的开发建设过程中,开发建设者们不仅为国家提供了重要的物质财富,还形成了以“拼搏、创业、务实、奉献”为内涵的突破高寒禁区精神。

突破高寒禁区精神是大兴安岭人顽强意志、高贵品质和国家利益高于一切的观念的集中体现。在大兴安岭40年的开发建设中,尽管经历了无数的艰辛和坎坷,但是大兴安岭的开发建设者至今仍然执著地奉献在这片土地上,先驱者“绿了青山白了头,林海深处埋忠骨”,开拓者“志在边疆干一生”,奉献者“献了青春献终身,献了终身献子孙”。大兴安岭的开发建设者为开发建设大兴安岭无怨无悔,用自己的鲜血和生命铸就出无私奉献和顽强拼搏的大兴安岭“突破高寒禁区”精神。

三、论述题(17分)

试述铁人王进喜及新时代铁人王启民的英雄事迹及给自己的启示。

铁人王进喜,出生地玉门是中外闻名的石油城,他6岁靠讨饭为生,10岁给地主放牛,15岁到玉门油矿做苦工,直到玉门油矿解放。1950年春,他成为新中国第一代钻井石油工人,先后任司钻、队长等职,1956年4月加入中国共产党。1958年9月,他带领1205钻井队创造了当时月钻井进尺的全国最高纪录,荣获“钢铁钻井队”称号。1959年9月,王进喜被评为全国劳动模范,光荣出席了全国工交群英会。群英会期间,他得知东北发现了大油田,异常兴奋,找到当时的石油部领导,积极要求参加石油大会战。1960年,松辽石油大会战打响。那是外受封锁、内有天灾的饥饿时期,那是一场艰苦卓绝的宏大战役。为此,国家不惜一切代价,重点保障供应,调集精兵良将,竟然直接动员了沈阳、济南和南京军区的三万多官兵转业、退伍,参加石油大会战。积极参战的王进喜,带领他的1205钢铁钻井队,从大西北前往大东北参战,组织全队职工用“人拉肩扛”的方法搬运和安装钻机,用“盆端桶提”的办法运水保开钻,不顾腿伤跳进泥浆池,用身体搅拌泥浆压井喷,被誉为“铁人”,打下了大庆油田第一口油井。于是,“铁人”的称号不胫而走,王进喜第一个被石油工业部树立为大会战英雄。

同年4月11日、4月29日,会战指挥部先后两次号召全体会战职工向铁人王进喜学习。王进喜先后任1205钻井队队长、钻井指挥部装建大队、钻井二大队大队长、钻井指挥部副指挥、大庆革委会副主任、中共大庆核心小组副组长等职务。1964年,毛主席向全国发出“工业学大庆”的号召;《人民日报》刊发《大庆精神大庆人》长篇通讯,大庆和铁人的名字从此传遍全国、传向世界。1964年12月,出席第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1969年4月,出席党的“九大”并被选为中央委员,受到毛泽东主席和周恩来总理的亲切接见。1970年11月15日,患胃癌医治无效逝世,年仅47岁。铁人精神是“爱国、创业、求实、奉献”大庆精神的典型化体现和人格化浓缩,是中华民族精神的重要组成部分,得到历届中央领导的充分肯定,深受社会各界的广泛 承认和高度评价。1989年,建国40周年之际,王进喜和雷锋、焦裕禄、史来贺、钱学森一起被中共中央组织部命名为“建国以来在群众中享有崇高威望的五名共产党员优秀代表”。2000年,他同孙中山、鲁迅、雷锋、焦裕禄、李四光、毛泽东、邓稼先、邓小平、袁隆平一起被评为“百年中国十大人物”,写入中华民族的光辉史册,2009年,他又入选新中国成立以来“百位感动中国人物”

新时期铁人精神的内涵及特征陈颖王启民继铁人王进喜之后,被誉为新时期铁人。作为第二代铁人,在他身上既体现了老铁人的精神风貌,又闪耀出新的时代特征。如何正确认识新时期铁人精神的内涵及时代特征,是深入开展学习王启民活动的重要前提。新时期铁人精神的内涵在60年代初的大庆石油会战中,以铁人王进喜为代表的广大石油职工克服困难,顽强拼搏,形成了以发奋图强,自力更生,以实际行动为中国人民争气;无所畏惧,勇挑重担,靠自己的双手艰苦创业;一丝不苟,认真负责,讲究科学,“三老四严”,脚踏实地做好本职工作;胸怀全局,忘我劳动,为国家分担困难,不计较个人得失为主要内容的铁人精神,并且集中体现了“爱国、创业、求实、奉献”的大庆精神。两代铁人身上共同体现了国家利益高于一切的爱国主义精神,他们都具有崇高的爱国热情,国家利益是他们心目中的最高准则,国家的需要是他们的最大志愿。他们共同体现了艰苦奋斗、顽强拼搏的创业精神。

第四篇:《黑龙江地域文化》课程平时作业三

《地域文化》课程平时作业三

一、填空题(每空1分,共35分)

1、黑龙江流域生育习俗有(祈子习俗)、(古老的生育禁忌)、(踩生、洗

三、睡扁头与抓周)、(育儿摇篮)

2、黑龙江流域旧式举行的求子礼仪主要有拜神祈子)、(咒术祈子)、(功能德祈子)。

3、黑龙江流域丧葬习俗主要有(告别亡灵)、(棺木)、(出殡与安葬方式)、(守孝习俗)

4、东北饮食文化由(渔猎民族饮食文化)、(游牧民族饮食文化)、(农耕民族饮食文化)三种类型。

5、黑龙江流域各民族的共同的节日有(春节)、(元宵节)、(清明节)、(端午节)、(中秋节)。

6黑龙江方言土语的特色是(最具亲和力)、(表述生动)、(结构方式丰富多变)、(语音特色)。

7、黑龙江出现的第一批具有近代工人阶级特征的产业工人是19世纪80年代末的(漠河金矿)。

8、1918-1919年,中东铁路工人举行了三次全路大罢工,在斗争中,东省铁路哈尔滨总工厂工人发起成立(三十六棚工业维持会),成为黑龙江最早的中国工人工会组织。

9、东北抗战著名的战役有(江桥抗战)、(哈尔滨保卫站)。

10、北大荒文化主要包括(军垦文化)和(知青文化)。

11、1954年8月,第一支响应党中央号召的垦荒军团是(中国人民解放军农业建设第二师)。1956年6月,国务院成立了农垦部,原中国人民解放军铁道兵司令员(王震)任第一任农垦部长。

12、晁楣创作的第一幅北大荒版画是(荒原春夜)。

13、在大庆开发建设中出现了石油英雄,有“铁人”(王进喜)和新时期“铁人”(王启民)。

二、简答题(每题4分,共48分)

1、东北饮食文化的特点。

答:(1)以肉食为主“五谷杂粮”齐全。(2)食物储藏(3)以土著文化为主,吸收山东鲁菜及俄罗斯饮食文化(4)以尊重长辈、热情好客、注重礼仪的饮食文化

2、简述黑龙江服饰文化的地域特征。

答:答:黑龙江一年当中大部分时间都处在寒冷当中,最冷的时候,大、小兴安岭的最低气温可降至-45 ℃以下。为了 抵御寒冷,以保暖为主的皮制服饰占有很大的比例,尤其是以抱子皮制成的服饰在黑龙江各民族当中最为普遍。猫皮服饰经过妇女们的巧手加工不仅保暖性强,而且美观大方,在实用的基础上更增添了不少的审美元素。在人们的观念中,抱子是温和善良并且充满灵性的动物。因此, 穿上抱皮服装的人也会和袍子一样温和且充满灵性。另外,黑龙江各民族服饰就地取材,以兽皮、鱼皮等猎获物的皮毛为制作服饰的主要原料,而且经济从业的不同造成服饰的差异,同是袍服,渔猎民族的袍服就与畜牧民族的袍服不同。为了狞猎者上下马或在林中奔跑追逐野兽的方便,鄂伦春族、鄂温克族的猎人的袍服下摆要开四个视,而蒙古族的却不开视。以稻作农耕为主的民族穿着短装型衣裙、衣裤显然比袍式服装更适宜水田劳作。各种动物图案、纹饰的运用,即表明了他们与自然亲密的关系,也是他们心中图腾崇拜的抽象表达。将这些动物图形缝制在衣间,让它伴随自己的左右,这不仅仅是审美的需要,更寄托着人们渴望保佑、企盼丰衣足食的美好愿望

3、黑龙江传统节日的精神内涵。

答::一是原始自然崇拜观念的体现。在远古的现实世界中,最能剌激人的形象思维的则是那些始终处于动态之中的自 然万物,如四季轮回的变换、更替轮流的日月星辰、奔腾不息的江河湖海等。这些强烈地剌激着他们感官的自然现象,不仅对他们的生存繁衍产生了重

大影响,也使他们产生无法摆脱的神秘感和畏惧感。在这种与自然相对而视,与自然万物平等交流中他们萌生了“万物有灵”、“生命一体化”的观念,孕育了对自然的无限幻想能力。他们通过节日庆典来表达对大自然馈赠的感恩,同时也寄托对丰收的期盼,节日是鼓舞人类生存意志的最佳方式。

4、简述“红色丝绸之路”。

答:中东铁路的建成拓宽了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渠道,马克思主义的苏联十月革命胜利的消息很早就传到了哈尔滨,共产国际的使者、赴俄追求真理中国知识分子,都曾在哈尔滨中转停留,这样就形成了一条通往苏俄的共产国际的“红色之路”

5、左翼文学在哈尔滨的发展。

答:1906年中文报纸《远东报》出版后,左翼作家在极短的时间里,突破了单纯的文学创作,抢占了这些报纸的副刊版面,频繁现身于社会活动,聚集起势头强健的左翼风潮。

6、简述抗联文化。

答:(1)文化界的抗日救亡运动(2)传播抗日思想的抗日报纸(3)激情并发的抗日作品

7、东北抗日英雄谱有哪些人?

答:(1)钢铁战士杨靖宇(2)抗日英烈赵尚志(3)铁狮将军周保中(4)由帼英雄赵一曼(5)千古英豪李兆麟

8、简述东北抗联精神。

答:(1)忠贞报国(2)坚贞不屈,勇于献身(3)勇敢顽强,前仆后继(4)不畏艰苦,争取胜利(5)休戚与共,团结御侮。

9、简述北大荒开发创业文化。

答:是人类社会发展和文化进步过程中绽放出的最为璀璨的花朵。一批批中原人来北大荒,一批批复员置业军人、一批批知青,胸怀报国之志用自己的青春和汗水使这里改头换面,大庆精神、铁人精神。

10、简述北大荒文化。

答:(1)军垦文化(2)知青文化(3)“右派”文人与北大荒文化

11、简述石油文化。

答:(1)石油会战创造石油文化。为了摘掉“贫油”的帽子向地球宣战。与石油大会战相伴而生的石油文化。(2)与油田建设共同成长的石油文化。石油文化的色彩表达---大庆版画。石油文化在戏剧舞台大放异彩。

12、简述突破高寒禁区的精神。

答(1)战严寒、破禁区、开拓进取(2)、树雄心,立壮志,坚苦创业(3)顾大局、爱集体,立足本职(4)同甘苦,共命运,扎根边疆。

三、论述题(17分)

试述铁人王进喜及新时代铁人王启民的英雄事迹及给自己的启示。

答:学习他“为了甩掉我国内陆石油一穷二白的帽子,宁可少活20年,拼命也要拿下大油田”的爱国精神学习他“身背肩扛也要完成任务”的吃苦耐劳的创业精神

学习他舍生忘死,用身体搅拌泥浆的求实、奉献精神,坚强不屈,永垂不朽,不折不挠的精神。只有我们有了无私奉献的精神,才会有高度的事业心和责任感,才能时刻把职工群众的利益和要求放在心上,才能忠于职守,尽职尽责,开拓创新,努力创一流业绩,时时做好模范带头作用,为构建和谐测井、和谐社会做出自己的贡献。

第五篇:2013年黑龙江电大地域文化平时作业(四)

平时作业四

一、填空题(43分)

1、1935年萧红的长篇小说(《生死场》)和萧军(《八月的乡村》)的出版,标志着东北作家群的正式出现。

2、日伪时期,东北作家群在小说创作中,有大量揭露日伪黑暗统治、表现人民反抗斗争的作品,代表作家有(萧红)、(萧军)、(罗烽)、(白朗)。

3、东北作家群创作的主要特点是(抗日救亡的呐喊)和(故土原乡的思恋)。

4、韩乃寅的长篇小说(《天荒》)、(《苦雪》)、(《泪祭》),被称为北大荒“知青三部曲”,总题名为(《远离太阳的地方》)。

5、东北光复后,诗歌出现了很大的变化,这一时期的主要龙江作家的作品有(李薰风)的长篇叙事诗《聚宝盆》、鲁琪的(《这就是爱情》)等。

6、新中国成立后当之无愧的第一批龙江乡土诗人是(王书怀)、(刘畅园)。

7、20世纪初至20世纪30年代中期,哈尔滨共刊行过俄文期刊多达400余种。其中(《哈尔滨快报》)及其继承者(《青年俄罗斯报》)首开哈尔滨俄侨文学的先河。

8、1920-1925年,哈尔滨共有20余种纯文学或与文学有密切关系的俄文杂志,主要有(《远方》)、(《俄国评论》)、(《尖塔》)、(《远东蓝杂志》)。

9、1926年,(“邱拉耶夫卡”)社成立,这是一个由在哈尔滨本土成长起来的俄侨青年诗人组成的文艺团体。

10、(俄侨文艺团体)的成立和发展标志着哈尔滨俄侨文学在20世纪二三十年代的繁荣盛景。

11、1899年,(俄国中东铁路俱乐部)在和哈尔滨田家烧锅建成,这一事件被称为“清代哈尔滨有电影设施和活动的开始”。1902年,俄国人(考布切夫)在哈尔滨道里中央大街与十二道街交口处建立了黑龙江第一家电影院。

12、黑龙江有文字记载的曲艺活动始于(金代)。

13、现代意义上的冰灯观赏,始于1963年2月哈尔滨市(兆麟公园)举办的首届冰灯游园会。

14、被称为“中国雪乡”是黑龙江牡丹江长汀镇的(双峰林场)。

15、1985年,哈尔滨市人民政府正式把1月5日确定为(哈尔滨冰雪节)。1999年,哈尔滨市政府与国家旅游局联合举办千年庆典活动,并兴建(“哈尔滨冰雪大世界”)。

16、哈尔滨中央大街,始建于1898年,初称(“中国大街”),1928年改称为“中央大街”。

17、颐园街一号建筑始建于(1919年),该建筑以(折中主义)建筑风格为基础。

18、哈尔滨有特色的宗教建筑主要有(圣·索菲亚教堂)、(哈尔滨文庙)、(极乐寺)、(东正教圣母守护教堂)。

19、五大连池风景区的主要特色是(奇特的熔岩景观)和(丰富优质的矿泉资源)。

20、(张建章)撰写了黑龙江第一部民族史《渤海记》,黑龙江第一状元是(徒单镒)。

21、1907年6月10日,国人在哈尔滨办的第一张报纸(《东方晓报》)创刊。

二、简答题(共57分)

1、简述日伪时期东北作家群小说创作的类型。(7分)

答:一是揭露日伪黑暗统治、表现人民反抗斗争的作品;二是直面人生、揭示人性的作品;三是粉饰太平、美化人生的趣味性小说;四是为日伪歌功颂德的汉奸小说。

2、简述解放战争时期的龙江歌剧的特点。(5分)

答:一是题材选择更加广泛。二是这一时期的龙江歌剧在表演上说唱一体,没有舞蹈,唱腔上则是在民族化的唱法中掺杂了东北地方化的民间小调,呈现出一定的民族特色和地方风情。

3、解放初期龙江戏剧取得的成就。(5分)

答: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在党中央的大力支持下,龙江戏剧事业获得了更进一步的发展,并日臻成熟,走向繁荣。这一时期,不仅出现了《黑龙江文艺》、《黑龙江艺术》这些发表戏剧作品的刊物,还成立了话剧演出的专业艺术团体,如黑龙江省话剧院、哈尔滨市话剧院等。这些表演团体将话剧这一艺术形式普及开来,使话剧艺术不再束之高阁, 而成为龙江市民喜闻乐见的剧种。此外,这一时期的龙江戏剧文学创作队伍日益扩大,既有来自地方话剧院、文联的专业作者,如哈尔滨市话剧团的编剧丛深、黑龙江文联专业作家姜清文等。还有一批活跃在各条建设战线上的业余作家们,如铁路系统作者陈桂珍、农垦战线青年作家范国栋、轴承厂业余作者徐任庄等。在党和政府的支持和领导下,在戏剧艺术工作者的辛勤耕耘下,这一时期的龙江戏剧 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

4、粉碎“四人帮”后,龙江戏剧思想内容方面的特点。(5分)

答:一是剧作家主体意识的强化与人本意识的回归;二是对艺术形式、表现方法的探索求新。三是浓郁的地域特色和北疆风情。

5、简述哈尔滨中央大街的简述风格。(5分)

答:汇集欧式风情建筑,中央大街虽非哈尔滨市最长的一条街,但却是涵括了西方建筑史上最有影响的四大建筑流派,有常见的起源于十五、六世纪的文艺复兴式,十七世纪初的巴洛克式、折衷主义,以及十九世纪末二十世纪初的新艺术运动建筑。全街建有欧式及仿欧式建筑71栋,汇集了文艺复兴、巴洛克、折衷主义及现代多种风格等欧式风格市级保护建筑13栋。这些建筑体现了西方建筑艺术的精华,使中央大街成为一条建筑的艺术长廊。

6、列举黑龙江的名胜古迹与故居。(5分)

答:

1、昂昂溪文化遗址。

2、亚沟石刻。

3、五国城遗址。

4、萧红故居。

7、列举黑龙江红色旅游景地。(5分)

答:

1、哈尔滨东北烈士纪念馆;

2、侵华日军第七三一部队罪证陈列馆;

3、侵华日军东宁要塞遗址;

4、哈尔滨烈士陵园;

5、牡丹江市八女投江革命烈士陵园。

8、黑龙江将军。(5分)

答:黑龙江将军,全称镇守黑龙江等处地方将军,清代黑龙江地区最高官员,康熙二十二年(1683年)设立,官阶为正一品,乾隆三十二年(1767年)改为从一品。萨布素是首任黑龙江将军,至光绪三十三年(1907年),清政府行东北新政,设黑龙江行省,裁撤黑龙江将军。最后一任的黑龙江将军程德全改署黑龙江巡抚。除程德全是汉人外,黑龙江将军一职都由满清宗室、旗人担任。黑龙江将军是清政府设于边疆地区的最高官员,直接对皇帝负责。与清廷设于内地的驻防将军不同,黑龙江将军除了管理军政、旗务以外,还兼管地方民政、民刑等事宜。

9、呼兰教案。(5分)

答:呼兰教案的发生是帝国主义领事裁判权深入黑龙江的标志。1882年,法国传教士贡罗斯在呼兰经当地人候希春等偷买民地,建立教堂。呼兰副都统衙门判决,买契注销,土地由原主赎回。但贡罗斯坚决不允引发民愤,6月15日兵民二三百人前往阻拦,贡罗斯当场开枪打死1名副都统衙门官员,反诬旗兵滋事。清政府在法国使馆压力下,将贡罗斯交由法人处理,并惩治有关“肇事者”,向教堂赔款3000两。

10、寿山将军抗俄。(5分)

答:1900年1月,寿山任黑龙江将军,“使黑龙江吏治、边防声威为之一振”。7月11日,寿山谕令副都统凤翔,如俄军侵入境内即予迎头痛击。14日,寿山决定分三路抵御敌人,以瑷珲副都统凤翔为北路翼长、呼伦贝尔副都统依兴阿为西路翼长、通肯副都统庆祺为东路翼长;同时命墨尔根副都统博栋阿率各族官民分防嫩江及鄂敏河源要道。8月,寿山亲自赴前线督战。因清政府主张停战议和,寿山孤立无援,抗俄失败。8月28日,俄军进攻齐齐哈尔,诱降寿山遭拒。寿山坚守不能“改隶俄籍,反颜事虏”的誓言以身殉国。临终留下遗疏,黑龙江的事情不开荒则无从下手,开荒之举不招民则无从下手,以黑龙江地之辽阔之肥沃,如果“得人治不出十年必能自立”。壮志未酬身先死,可见寿山对黑龙江拳拳之心,多有不甘。

11、安重根刺杀伊藤博文。(5分)

答:安重根(1879年—1910年),朝鲜近代史上著名的独立运动家,击毙日本政治家伊藤博文的刺客。字应七,本贯顺兴,出生于朝鲜海州。早年皈依天主教,教名多默(Thomas)。日俄战争后积极反对日本侵略,后投身朝鲜爱国文化启蒙运动,致力于教育事业。1907年参加义兵运动,但与日军作战都失败了。1909年10月26日,安重根在中国哈尔滨成功刺杀了侵略朝鲜的元凶、前日本首相伊藤博文,当场被捕。日本关东都督府地方法院判处安重根绞刑,于1910年3月26日在中国旅顺执行。安重根被当今朝鲜和韩国分别称为“爱国烈士”和“义士”。伊藤博文是日本政界的重臣元老,1885年起四度出任日本首相。1894年伊藤发动了中日甲午战争,占领了台湾及澎湖列岛。1904年伊藤发动日俄战争,占领了萨哈林岛、旅顺,使大连成为日租地,并使长春与大连的铁路划归日本。1905年伊藤成为首任“韩国统监”,将朝鲜变为日本的殖民地。1909年10月26日在哈尔滨火车站被朝鲜爱国志士安重根击毙。安重根为朝鲜,也为中国除掉了共同的敌人。

下载黑龙江电大《地域文化》平时作业三参考答案[5篇范例]word格式文档
下载黑龙江电大《地域文化》平时作业三参考答案[5篇范例].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2013黑龙江地域文化平时作业二

    平时作业二一、填空题(每空1分,共40分) 1、黑龙江流域少数民族的渔猎民族主要有( 鄂伦春族 )、(赫哲族 )、( 满族 )。 2、黑龙江流域少数民族的游牧民族主要有( 蒙古族 )、(鄂温克族 )、(......

    黑龙江地域文化平时作业一

    平时作业一一、填空题 1、黑龙江省事中国位置最北、纬度最高的省份。土地面积( 47)万平方千米,居全国第(6)位。 2、黑龙江省资源丰富,(森林覆盖率)、(木材蓄积量 )和(木材产量)均居中国......

    黑龙江地域文化平时作业(四)

    黑龙江电大在线地域文化平时作业四 1、简述日伪时期东北作家群小说创作的类型 答:一是揭露日伪黑暗统治、表现人民反抗斗争的作品;二是直面人生、揭示人性的作品;三是粉饰太平......

    地域文化平时作业答案

    地域文化第一次平时作业 一、填空题 1. 巴渝文化是中华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是指在 古代巴地 萌发的、经过漫长历史演进的逐渐形成、发展、丰富的、独具特色的一种地域......

    贵州省情地域文化第四版平时作业答案

    贵州省情(地域文化)第四版平时作业答案 《贵州省情教程》第四版平时作业册平时作业书面成绩 参加教学活动成绩平时考核综合成绩第一次 作 业 第二次 作 业第三次 作 业第......

    黑龙江地域文化

    黑龙江地域文化黑龙江地域文化博大精深,是中华民族文化最有活力的一部分,是中华文明的发源地之一。黑龙江由于特殊的地理位置在发展历程上与其他地区存在着极大的差异,从而使黑......

    电大作业闽南地域文化

    第 1 大题: ( 得 40 分 ) 单项选择题 1 . ( 应得 2 分, 实得 2 分 ) 在“闽中四先生”中,( )最为重要。 A . B . C . D . 陈襄郑穆陈烈周希孟 正确答案: A . 2 . ( 应得 2 分......

    广电大学地域文化(平时作业四) ★

    平时作业四 一、填空题 1、1935年萧红的长篇小说(生死场)和萧军(八月的乡村)的出版,标志着东北作家群的正式出现。 2、日伪时期,东北作家群在小说创作中,有大量揭露日伪黑暗统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