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广电大学地域文化(平时作业四)
平时作业四
一、填空题1、1935年萧红的长篇小说(生死场)和萧军(八月的乡村)的出版,标志着东北作家群的正式出现。
2、日伪时期,东北作家群在小说创作中,有大量揭露日伪黑暗统治、表现人民反抗斗争的作品,代表作家有(萧红)、(萧军)、(白朗)、(罗烽)。
3、东北作家群创作的主要特点是(抗日救亡的呐喊)和(故土原乡的思恋)。
4、韩乃寅的长篇小说(《天荒》)、(《苦雪》)、(《泪祭》),被称为北大荒“知青三部曲”,总题名为(《远离太阳的地方》)。
5、东北光复后,诗歌出现了很大的变化,这一时期的主要龙江作家的作品有(李熏风)的长篇叙事诗《聚宝盆》、鲁琪的(这就是爱情)等。
6、新中国成立后当之无愧的第一批龙江乡土诗人是(王书怀)、(刘畅园)。
7、20世纪初至20世纪30年代中期,哈尔滨共刊行过俄文期刊多达400余种。其中(《哈尔滨快报》)及其继承者(《青年俄罗斯报》)首开哈尔滨俄侨文学的先河。8、1920-1925年,哈尔滨共有20余种纯文学或与文学有密切关系的俄文杂志,主要有(《远方》)、(《俄国评论》)、(《尖塔》)、(《远东蓝杂志》)。
9、1926年,(“邱拉耶夫卡”)社成立,这是一个由在哈尔滨本土成长起来的俄侨青年诗人组成的文艺团体。
10、(俄侨文艺团)的成立和发展标志着哈尔滨俄侨文学在20世纪二三十年代的繁荣盛景。
11、1899年,(俄国中东铁路俱乐部)在和哈尔滨田家烧锅建成,这一事件被称为“清代哈尔滨有电影设施和活动的开始”。1902年,俄国人(考布切夫)在哈尔滨道里中央大街与十二道街交口处建立了黑龙江第一家电影院。
12、黑龙江有文字记载的曲艺活动始于(金代)。
13、现代意义上的冰灯观赏,始于1963年2月哈尔滨市(兆麟公园)举办的首届冰灯游园会。
14、被称为“中国雪乡”是黑龙江牡丹江长汀镇的(双峰林场)。
15、1985年,哈尔滨市人民政府正式把1月5日确定为(哈尔滨冰雪节)。1999年,哈尔滨市政府与国家旅游局联合举办千年庆典活动,并兴建(哈尔滨冰雪大世界)。
16、哈尔滨中央大街,始建于1898年,初称(“中国大街”),1928年改称为“中央
大街”。
17、颐园街一号建筑始建于(1919年),该建筑以(折中主义)建筑风格为基础。
18、哈尔滨有特色的宗教建筑主要有(圣索菲来教堂)、(哈尔滨文庙)、(极乐寺)、(东正教圣母守护教堂)。
19、五大连池风景区的主要特色是(奇特的熔岩景观)和(丰富优质的矿泉资源)。
20、(张建章)撰写了黑龙江第一部民族史《渤海记》,黑龙江第一状元是(徒单镒)。21、1907年6月10日,国人在哈尔滨办的第一张报纸(东方晓报)创刊。
二、简答题
1、简述日伪时期东北作家群小说创作的类型。
答:一是揭露日伪黑暗统治、表现人民反抗斗争的作品;二是直面人生、揭示人性的作品;三是粉饰太平、美化人生的趣味性小说;四是为日伪歌功颂德的汉奸小说。
2、简述解放战争时期的龙江歌剧的特点。
答:一是题材选择更加广泛。二是这一时期的龙江歌剧在表演上说唱一体,没有舞蹈,唱腔上则是在民族化的唱法中掺杂了东北地方化的民间小调,呈现出一定的民族特色和地方风情。
3、解放初期龙江戏剧取得的成就。
答: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在党中央的大力支持下,龙江戏剧事业获得了更进一步的发展,并日臻成熟,走向繁荣。这一时期,不仅出现了《黑龙江文艺》、《黑龙江艺术》这些发表戏剧作品的刊物,还成立了话剧演出的专业艺术团体,如黑龙江省话剧院、哈尔滨市话剧院等。这些表演团体将话剧这一艺术形式普及开来,使话剧艺术不再束之高阁, 而成为龙江市民喜闻乐见的剧种。此外,这一时期的龙江戏剧文学创作队伍日益扩大,既有来自地方话剧院、文联的专业作者,如哈尔滨市话剧团的编剧丛深、黑龙江文联专业作家姜清文等。还有一批活跃在各条建设战线上的业余作家们,如铁路系统作者陈桂珍、农垦战线青年作家范国栋、轴承厂业余作者徐任庄等。在党和政府的支持和领导下,在戏剧艺术工作者的辛勤耕耘下,这一时期的龙江戏剧 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
4、粉碎“四人帮”后,龙江戏剧思想内容方面的特点。
答:一是剧作家主体意识的强化与人本意识的回归;二是对艺术形式、表现方法的探索求新。三是浓郁的地域特色和北疆风情。
5、简述哈尔滨中央大街的简述风格。
答:汇集欧式风情建筑,中央大街虽非哈尔滨市最长的一条街,但却是涵括了西方建筑史上最有影响的四大建筑流派,有常见的起源于十五、六世纪的文艺复兴式,十七世纪初的巴洛克式、折衷主义,以及十九世纪末二十世纪初的新艺术运动建筑。全街建有欧式及仿欧式建筑71栋,汇集了文艺复兴、巴洛克、折衷主义及现代多种风格等欧式风格市级保护建筑13栋。这些建筑体现了西方建筑艺术的精华,使中央大街成为一条建筑的艺术长廊。
6、列举黑龙江的名胜古迹与故居。
答:
1、昂昂溪文化遗址。
2、亚沟石刻。
3、五国城遗址。
4、萧红故居。
7、列举黑龙江红色旅游景地。
答:
1、哈尔滨东北烈士纪念馆;
2、侵华日军第七三一部队罪证陈列馆;
3、侵华日军东宁要塞遗址;
4、哈尔滨烈士陵园;
5、牡丹江市八女投江革命烈士陵园。
8、黑龙江将军。
答:黑龙江将军,全称镇守黑龙江等处地方将军,清代黑龙江地区最高官员,康熙二十二年(1683年)设立,官阶为正一品,乾隆三十二年(1767年)改为从一品。萨布素是首任黑龙江将军,至光绪三十三年(1907年),清政府行东北新政,设黑龙江行省,裁撤黑龙江将军。最后一任的黑龙江将军程德全改署黑龙江巡抚。除程德全是汉人外,黑龙江将军一职都由满清宗室、旗人担任。黑龙江将军是清政府设于边疆地区的最高官员,直接对皇帝负责。与清廷设于内地的驻防将军不同,黑龙江将军除了管理军政、旗务以外,还兼管地方民政、民刑等事宜。
9、呼兰教案。答:呼兰教案的发生是帝国主义领事裁判权深入黑龙江的标志。1882年,法国传教士贡罗斯在呼兰经当地人候希春等偷买民地,建立教堂。呼兰副都统衙门判决,买契注销,土地由原主赎回。但贡罗斯坚决不允引发民愤,6月15日兵民二三百人前往阻拦,贡罗斯当场开枪打死1名副都统衙门官员,反诬旗兵滋事。清政府在法国使馆压力下,将贡罗斯交由法人处理,并惩治有关“肇事者”,向教堂赔款3000两。
10、寿山将军抗俄。
答:1900年1月,寿山任黑龙江将军,“使黑龙江吏治、边防声威为之一振”。7月11日,寿山谕令副都统凤翔,如俄军侵入境内即予迎头痛击。14日,寿山决定分三路抵
御敌人,以瑷珲副都统凤翔为北路翼长、呼伦贝尔副都统依兴阿为西路翼长、通肯副都统庆祺为东路翼长;同时命墨尔根副都统博栋阿率各族官民分防嫩江及鄂敏河源要道。8月,寿山亲自赴前线督战。因清政府主张停战议和,寿山孤立无援,抗俄失败。8月28日,俄军进攻齐齐哈尔,诱降寿山遭拒。寿山坚守不能“改隶俄籍,反颜事虏”的誓言以身殉国。临终留下遗疏,黑龙江的事情不开荒则无从下手,开荒之举不招民则无从下手,以黑龙江地之辽阔之肥沃,如果“得人治不出十年必能自立”。壮志未酬身先死,可见寿山对黑龙江拳拳之心,多有不甘。
11、安重根刺杀伊藤博文。
答:安重根(1879年—1910年),朝鲜近代史上著名的独立运动家,击毙日本政治家伊藤博文的刺客。字应七,本贯顺兴,出生于朝鲜海州。早年皈依天主教,教名多默(Thomas)。日俄战争后积极反对日本侵略,后投身朝鲜爱国文化启蒙运动,致力于教育事业。1907年参加义兵运动,但与日军作战都失败了。1909年10月26日,安重根在中国哈尔滨成功刺杀了侵略朝鲜的元凶、前日本首相伊藤博文,当场被捕。日本关东都督府地方法院判处安重根绞刑,于1910年3月26日在中国旅顺执行。安重根被当今朝鲜和韩国分别称为“爱国烈士”和“义士”。伊藤博文是日本政界的重臣元老,1885年起四度出任日本首相。1894年伊藤发动了中日甲午战争,占领了台湾及澎湖列岛。1904年伊藤发动日俄战争,占领了萨哈林岛、旅顺,使大连成为日租地,并使长春与大连的铁路划归日本。1905年伊藤成为首任“韩国统监”,将朝鲜变为日本的殖民地。1909年10月26日在哈尔滨火车站被朝鲜爱国志士安重根击毙。安重根为朝鲜,也为中国除掉了共同的敌人
12、简述李顿调查团在哈尔滨的活动。
答:李顿调查团是“九一八”事变发生后,于1932年1月21日正式成立。团长是英国人李顿爵士,故亦称李顿调查团。国联行政院规定他们除调查日本在中国发动“九一八”事变而形成的满洲问题外,也调查中国的一般形势。后来由于控制调查团系列强国家,致使中国国民政府外交部及国际联合调查委员会中国代表处受到制约,无法发挥更大作用。1932年9月4日调查团完成调查报告书,各委会签字。10月2日《国联调查团报告书》在东京、南京和日内瓦同时发表。
13、李兆麟将军遇害案。
答:李兆麟于1939年4月任中共北满省委常委、东北抗日联军第三路军总指挥,转战龙
镇南北和讷河、拜泉等地。1941年国际国内形势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他于11月奉命率部转移到苏联,任88旅政治副旅长。日本投降之后,他率部回国,任滨江省政府副省长。1946年3月9日下午4时,在哈尔滨市水道街9号3楼,被国民党特务杀害,时年36岁。
1946年3月9日,李兆麟在水道街9号被国民党特务暗杀,激起了全市人民的愤怒。3月24日,10万市民在兆麟公园举行遗体安葬仪式和追悼大会。1945年11月17日,根据《雅尔塔协定》,我党政机关撤离哈尔滨,政权移交国民党接收大员。中共中央东北局北满分局安排李兆麟留在哈尔滨,以中苏友好协会会长的身份工作。当时哈尔滨政治形势严峻,日伪残余势力和国民党军统特务无处不在。李兆麟利用各种机会宣传革命,鼓舞群众,被军统特务视为眼中钉。几次暗杀不成,最终选择了市政府工作的职员孙格龄去接近李兆麟。1946年,“3月8日,在哈尔滨市庆祝‘三•八’国际妇女节大会上,孙格龄约李兆麟下午到水道街9号,说有关推选国大代表的重要情况向他汇报。”李兆麟因事拒绝。孙便在电话中说,事情紧急,务于第二天下午三四点到水道街9号。第二天虽然诸事繁忙,警卫员和司机在修车子,考虑水道街9号离驻地不远,他决定徒步赴约,在日历上写了“下午三时应邀去水道街9号商定国大代表”。赴约后,孙拿出含氰酸钾的红茶水给李兆麟喝。乘药力发作,埋伏的特务冲上前挥匕猛刺,李兆麟倒在血泊中,年仅次36岁。1946年4月28日,民主联军进驻哈尔滨,调查李兆麟将军被害案。除余士豪、何士英、孙格龄在逃,其余皆落网归案。李兆麟一生为民族解放事业而英勇战斗。他的英雄业绩光照千古,他的英名,萝北人民永志不忘。
第二篇:黑龙江地域文化平时作业(四)
黑龙江电大在线地域文化平时作业四
1、简述日伪时期东北作家群小说创作的类型
答:一是揭露日伪黑暗统治、表现人民反抗斗争的作品;二是直面人生、揭示人性的作品;三是粉饰太平、美化人生的趣味性小说;四是为日伪歌功颂德的汉奸小说。
2、简述解放战争时期的龙江歌剧的特点。
答:一是题材选择更加广泛。二是这一时期的龙江歌剧在表演上说唱一体,没有舞蹈,唱腔上则是在民族化的唱法中掺杂了东北地方化的民间小调,呈现出一定的民族特色和地方风情。
3、解放初期龙江戏剧取得的成就。
答: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在党中央的大力支持下龙江戏剧事业获得了更进一步的发展并日臻成熟走向繁荣。这一时期不仅出现了《黑龙江文艺》《黑龙江艺术》这些发表戏剧作品的刊物还成立了话剧演出的专业艺术团体如黑龙江省话剧院、哈尔滨市话剧院等。这些表演团体将话剧这一艺术形式普及开来使话剧艺术不再束之高阁而成为龙江市民喜闻乐见的剧种。此外这一时期的龙江戏剧文学创作队伍日益扩大既有来自地方话剧院、文联的专业作者如哈尔滨市话剧团的编剧丛深、黑龙江文联专业作家姜清文等。还有一批活跃在各条建设战线上的业余作家们如铁路系统作者陈桂珍、农垦战线青年作家范国栋、轴承厂业余作者徐任庄等。在党和政府的支持和领导下在戏剧艺术工作者的辛勤耕耘下这一时期的龙江戏剧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4粉碎“四人帮”后,龙江戏剧思想内容方面的特点。
答:一是剧作家主体意识的强化与人本意识的回归;二是对艺术形式、表现方法的探索求新。三是浓郁的地域特色和北疆风情。
5、简述哈尔滨中央大街的简述风格。
答:汇集欧式风情建筑,中央大街虽非哈尔滨市最长的一条街,但却是涵括了西方建筑史上最有影响的四大建筑流派,有常见的起源于十五、六世纪的文艺复兴式,十七世纪初的巴洛克式、折衷主义,以及十九世纪末二十世纪初的新艺术运动建筑。
全街建有欧式及仿欧式建筑71栋,汇集了文艺复兴、巴洛克、折衷主义及现代多种风格等欧式风格市级保护建筑13栋。这些建筑体现了西方建筑艺术的精华,使中央大街成为一条建筑的艺术长廊。
6、列举黑龙江的名胜古迹与故居。
答:
1、昂昂溪文化遗址。
2、亚沟石刻。
3、五国城遗址。
4、萧红故居
7、列举黑龙江红色旅游景地。
答:
1、哈尔滨东北烈士纪念馆;
2、侵华日军第七三一部队罪证陈列馆;
3、侵华日军东宁要塞遗址;
4、哈尔滨烈士陵园;
5、牡丹江市八女投江革命烈士陵园
8、黑龙江将军。
答:黑龙江将军,全称镇守黑龙江等处地方将军,清代黑龙江地区最高官员,康熙二十二年(1683年)设立,官阶为正一品,乾隆三十二年(1767年)改为从一品。萨布素是首任黑龙江将军,至光绪三十三年(1907年),清政府行东北新政,设黑龙江行省,裁撤黑龙江将军。最后一任的黑龙江将军程德全改署黑龙江巡抚。除程德全是汉人外,黑龙江将军一职都由满清宗室、旗人担任。黑龙江将军是清政府设于边疆地区的最高官员,直接对皇帝负责。与清廷设于内地的驻防将军不同,黑龙江将军除了管理军政、旗务以外,还兼管地方民政、民刑等事宜。
9、呼兰教案。
答:呼兰教案的发生是帝国主义领事裁判权深入黑龙江的标志。1882年,法国传教士贡罗斯在呼兰经当地人候希春等偷买民地,建立教堂。呼兰副都统衙门判决,买契注销,土地由原主赎回。但贡罗斯坚决不允引发民愤,6月15日兵民二三百人前往阻拦,贡罗斯当场开枪打死1名副都统衙门官员,反诬旗兵滋事。清政府在法国使馆压力下,将贡罗斯交由法人处理,并惩治有关肇事者,向教堂赔款3000两。
10、寿山将军抗俄。
答:1900年1月,寿山任黑龙江将军,使黑龙江吏治、边防声威为之一振。7月11日,寿山谕令副都统凤翔,如俄军侵入境内即予迎头痛击。14日,寿山决定分三路抵御敌人,以瑷珲副都统凤翔为北路翼长、呼伦贝尔副都统依兴阿为西路翼长、通肯副都统庆祺为东路翼长;同时命墨尔根副都统博栋阿率各族官民分防嫩江及鄂敏河源要道。8月,寿山亲自赴前线督战。因清政府主张停战议和,寿山孤立无援,抗俄失败。8月28日,俄军进攻齐齐哈尔,诱降寿山遭拒。寿山坚守不能“改隶俄籍,反颜事虏的誓言以身殉国。临终留下遗疏,黑龙江的事情不开荒则无从下手,开荒之举不招民则无从下手,以黑龙江地之辽阔之肥沃,如果得人治不出十年必能自立。壮志未酬身先死,可见寿山对黑龙江拳拳之心,多有不甘。
11、安重根刺杀伊藤博文。
答:安重根(1879年—1910年),朝鲜近代史上著名的独立运动家,击毙日本政治家伊藤博文的刺客。字应七,本贯顺兴,出生于朝鲜海州。早年皈依天主教,教名多默(Thomas)。日俄战争后积极反对日本侵略,后投身朝鲜爱国文化启蒙运动,致力于教育事业。1907年参加义兵运动,但与日军作战都失败了。1909年10月26日,安重根在中国哈尔滨成功刺杀了侵略朝鲜的元凶、前日本首相伊藤博文,当场被捕。日本关东都督府地方法院判处安重根绞刑,于1910年3月26日在中国旅顺执行。安重根被当今朝鲜和韩国分别称为“爱国烈士”和“义士”。伊藤博文是日本政界的重臣元老,1885年起四度出任日本首相。1894年伊藤发动了中日甲午战争,占领了台湾及澎湖列岛。1904年伊藤发动日俄战争,占领了萨哈林岛、旅顺,使大连成为日租地,并使长春与大连的铁路划归日本。1905年伊藤成为首任“韩国统监”,将朝鲜变为日本的殖民地。1909年10月26日在哈尔滨火车站被朝鲜爱国志士安重根击毙。安重根为朝鲜,也为中国除掉了共同的敌人
12、简述李顿调查团在哈尔滨的活动。
答:李顿调查团是“九一八”事变发生后,于1932年1月21日正式成立。团长是英国人李顿爵士,故亦称李顿调查团。国联行政院规定他们除调查日本在中国发动“九一八”事变而形成的满洲问题外,也调查中国的一般形势。后来由于控制调查团系列强国家,致使中国国民政府外交部及国际联合调查委员会中国代表处受到制约,无法发挥更大作用。1932年9月4日调查团完成调查报告书,各委会签字。10月2日《国联调查团报告书》在东京、南京和日内瓦同时发表。
13、李兆麟将军遇害案。
答:李兆麟于1939年4月任中共北满省委常委、东北抗日联军第三路军总指挥,转战龙镇南北和讷河、拜泉等地。1941年国际国内形势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他于11月奉命率部转移到苏联,任88旅政治副旅长。日本投降之后,他率部回国,任滨江省政府副省长。1946年3月9日下午4时,在哈尔滨市水道街9号3楼,被国民党特务杀害,时年36岁。1946年3月9日,李兆麟在水道街9号被国民党特务暗杀,激起了全市人民的愤怒。3月24日,10万市民在兆麟公园举行遗体安葬仪式和追悼大会。1945年11月17日,根据《雅尔塔协定》,我党政机关撤离哈尔滨,政权移交国民党接收大员。中共中央东北局北满分局安排李兆麟留在哈尔滨,以中苏友好协会会长的身份工作。当时哈尔滨政治形势严峻,日伪残余势力和国民党军统特务无处不在。李兆麟利用各种机会宣传革命,鼓舞群众,被军统特务视为眼中钉。几次暗杀不成,最终选择了市
政府工作的职员孙格龄去接近李兆麟。1946年,“3月8日,在哈尔滨市庆祝„三•八‟国际妇女节大会上,孙格龄约李兆麟下午到水道街9号,说有关推选国大代表的重要情况向他汇报。李兆麟因事拒绝。孙便在电话中说,事情紧急,务于第二天下午三四点到水道街9号。第二天虽然诸事繁忙,警卫员和司机在修车子,考虑水道街9号离驻地不远,他决定徒步赴约,在日历上写了“下午三时应邀去水道街9号商定国大代表”。赴约后,孙拿出含氰酸钾的红茶水给李兆麟喝。乘药力发作,埋伏的特务冲上前挥匕猛刺,李兆麟倒在血泊中,年仅次36岁。1946年4月28日,民主联军进驻哈尔滨,调查李兆麟将军被害案。除余士豪、何士英、孙格龄在逃,其余皆落网归案。李兆麟一生为民族解放事业而英勇战斗。他的英雄业绩光照千古,他的英名,萝北人民永志不忘
第三篇:地域文化平时作业答案
地域文化
二、单项选择题
1.“巴蛇食象”的传说在远古时代的(A)中流传甚广。A.巴人B.楚人C.北京人D.蜀人 2.“巴师勇锐,歌舞以凌殷人,殷人前徒(一作徙)倒戈。”这则关于巴人记载出自(B)。3.从后来的文献中可以看到,(B)资源的所在,是巴人迁徙的目标以及形成巴人聚落的重要因素。4.巴族的舞蹈出现在古代史籍的记载中的是(C)。A.巫舞B.傩舞C.《巴渝舞》 D.昭武舞
5.“西南有巴国。大暤生咸鸟,咸鸟生乘厘,乘厘生后照,后照是始为巴人。”这段关于巴人的起源的远古神话是由(A)记载的。A.《山海经》B.《水经注》C.《太平广记》D.后汉书》
6.巴人以(C)图腾。A.虎 B.乌鬼C.蛇 D.兔
7.“杨柳青青江水平,闻郎江上唱歌声。东边日出西边雨,道是无晴却有晴”,这首竹枝词是谁所作(B)? 8.(B)是陪都文化中最具特色的艺术形式,是抗战文化中的主角和先锋.A.诗歌B.戏剧C.小说D.散文 9.张善子将自己在日机狂轰滥炸中创作的巨幅作品(B)赠送给罗斯福与国务卿赫尔利。10.下面这首著名的诗歌的作者是(D)。A.蔡梦慰B.刘思扬C.杨益言D.叶挺 三.多项选择题
1.融入巴族的其他部族有(ABCD)。A.板楯蛮 B.陵蛮C.濮人 D.獠人
2.古代巴人先民不但创造的《巴渝舞》,巴渝地区的歌谣同样流传了数千年。这就是常见于古代文献中的(ABCD)。A.巴歌B.巴曲C.巴歈D.巴渝曲。
3.宋朝,以模仿的风格写作过《竹枝词》诗人有(ABCD)。A.苏轼B.黄庭坚C.杨万里D.范成大 4.战国后期,秦灭巴筑建江州城,置巴郡,下辖数县。蜀汉时弃江北旧城,重筑江州大城,后名称和辖区不断变换,曾曰(ABCD)。A.楚州B.巴州C.渝州D.重庆
5.抗战爆发后,中国教育机构大规模西迁,重庆与成都一起成为抗战时中国文化教育中心,除了成都的华西坝,被誉为“文化四坝”,还有(ABCD)。A.重庆的沙坪坝、B.江津的白沙坝C.北碚的夏坝,D.广阳坝
四、简述题
1、简述巴渝地区的古人类遗存。④云阳县石盘镇龙安村大地坪新石器遗址,发现了新石器晚期的一些房屋遗址、墓葬、窑址,出土了大批陶器、石器。其中陶器有丰富的色彩、文饰和品种,⑤巫山县长江瞿塘峡南岸的大溪发现了公元前约4400~3300年的人类活动遗址,这就是考古学界指称的大溪文化。
⑥源于巴县(今重庆九龙坡区铜罐驿)冬笋坝文化,其中最具特征的是船棺葬具。从我国的新石器时代和青铜时代的文化来看,这都是极为少见的。
⑦上世纪70年代发掘出的涪陵小田溪上古巴王陵墓,有14件一套的错金编钟、虎纽錞(duì)于、铜钲等乐器,有铜戈、铜剑、铜矛、铜镰、铜箭镞等兵器,还有铜盆、铜壶、铜镜、铜釜等生活用具和铜斤(即铜斧),铜凿等生产工具。
2、简述抗战文化精神。
1.抗战文化具有坚韧不屈、不怕牺牲的战斗精神。2.抗战文化具有开放和包容的精神。3.陪都文化具有团结友爱、乐观向上的进取精神。4.陪都文化具有大众化、国际化的精神。
3、简述红岩精神特点。
①崇高的思想境界。②坚定的理想信念。③巨大的人格力量。④浩然正气,以身殉真理的凛然风骨。
五、分析题 试析巴渝文化的大熔炉性和多元性教材P37-41
地域文化 尔利将军、张治中将军同机抵达重庆九龙坡机场,与国民党进行了为期43 天的重庆谈判。
15.1939年1月16日,中共南方局成立,周恩来任书记。局址先设在重庆 机方街 70号,与八路军、新四军驻重庆办事处合署办公,对外只称八路军办事处,对内办事处归南方局领导。1939年秋,局址迁到城外 红岩嘴13号,并决定在此新建办事处。
16.1941年,震惊中外的皖南事变发生,18日,周恩来《新华日报》题词:“为江南死国难者致哀!”并赋诗一首,“千古奇冤,江南一叶; 同室操戈,相煎何急!?”
17.1940年3月31日,宋美龄陪同大姐宋蔼龄、二姐宋庆龄从香港来到重庆,在此之后的近两年时间里,宋氏三姐妹在抗日救亡共同目标下,从事 收容儿童、救济妇女 工作,并经常到重庆被日机轰炸现场和伤兵医院等处视察。
二、单项选择题
1.古代巴族的发祥地和聚居地是(A)。A.大巴山 B.金佛山C.山 D.武陵山 2.古称阆水、渝水的是(B)A.嘉陵江 B.长江C.乌江 D.渠江
3.(A)因战国时楚国文学家宋玉《高唐赋》中写楚王梦见神女使之披上神话色彩而成为历代文人吟咏不绝的题材。A.巫山 B.南山C.金佛山 D.缙云山
4.(A)通过重庆全境,她诞育了巴渝文明,也见证了巴渝大地的盛衰变迁。
5.万盛石林位于万盛区南天乡境内,系我国
四、简述题
1、简述古代巴文化遗址
五、分析题
试述巴渝的近、现代革命历史遗迹。
1891年重庆开埠以后,新的思想观念激活巴渝人杰,他们的名字和业绩竞相让巴渝山水增辉溢彩,并留下历史的遗迹。
① 邹容烈士纪念碑
邹容烈士纪念碑位于重庆市渝中区南区公园内。建于民国35年(1946)。1982年为纪念辛亥革命70周年重新修复。碑为八角形塔式石碑,通高5.5米,碑身高3.52米,斜坡形八面,其中四面镌有“邹容烈士纪念碑”竖排隶书7个大字。碑座高1.71米,八面皆镌碑文。“革命军中马前卒”邹容虽然英年早逝,故乡人民却缅怀着他,将城中心一条干道命名为邹容路,②沧白路和张培爵烈士纪念碑
辛亥革命前后,杨沧白、张培爵等首义慷慨,沧白路和培爵烈士纪念碑长踞在嘉陵江畔洪崖洞上。张培爵烈士纪念碑建于1945年12月,碑高8.15米,由青峡石砌成。
③刘伯承、聂荣臻元帅旧居纪念馆
1915年袁世凯称帝,引发护国战争,刘伯承于次年3月率领川东护国军
一、填空题
1.赵世炎,1901年生于重庆酉阳龙潭镇,是中国共产党早期的无产阶级革命家和政治家,杰出的马克思主义理论家和宣传家。
2.刘伯承是重庆市开县人,1916年3月,为策应云南护国军在川南的战斗,率部攻占丰都县城,战斗中不幸头部受伤右眼致残。
3.1949年11月,中国人民解放军 国”为己任的杰出人物。主要有(ABCD)。A.卢作孚B.吴蕴初C.吴羹梅D.古耕虞
2.爱国实业家胡子昂“实业救国”的举措有(ABD)。
3.唐代游历和巴渝的大诗人主要有(ABCD)。A.李白B.杜甫C.白居易D.刘禹锡 4.李白在渝州所作的诗歌作品有(CD)。
5.宋代诗人在游历和官宦渝州的诗人有(ABC)A.黄庭坚B.苏轼C.陆游D.王维
6.1941年“皖南事变”发生后,郭沫若连续创作了《屈原》、、《孔雀胆》、(ABCD)等历史剧。7.在著名音乐家,铜梁县人刘雪庵创作的抗战歌曲中,,最为著名,堪称抗鼎之作的作品有(ABC)。8.重庆地区过瑞阳节习俗除了划龙船(赛龙舟)外,主要有(ABCD)。9.重庆主要的具有浓烈的民俗文化氛围和地方特色传统集会有(ABC)。20.巴渝人自古以来就擅长歌舞,民间歌舞形式主要有(ABCD)。
四、简述题
1、刘禹锡所作的十一首“竹枝词”,按其内容大致可分几类,每类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刘禹锡在夔州三年,得三峡旖旎风光的慰籍,为三峡的竹枝词民歌所打动,采写《竹枝词》,他先作《竹枝词九首》,之后,他又作了《竹枝词二首》。综观刘禹锡所作的十一首“竹枝词”,按其内容大致可分为五类:
4.简述重庆火锅的文化特征。
①平民性和包容性。②独特性和多样性。③广泛的参与性。④风格的多样性。⑤开放性和创新性。
五、分析题
试论巴渝人的品格特征。
①刚勇坚毅、不屈不挠。②热情豪爽、重义守信。③兼收并蓄,团结协作。④开放求新,注重实效。
地域文化 19.1097年,大理学家程颐谪居于涪陵北岩,标点并注释《易经》,完成《伊川易传》一书,遂使涪陵易学突兀而起。涪陵成为宋代易学的研究中心。
20.1938年,陶行知归国来到重庆,于次年自筹经费,在合川县草街子古圣寺创办了一所新型的学校—-育才学校。
21.1937年“七·七”卢沟桥事变后,日寇对南开狂轰滥炸,南开高等学府化为灰烬,其中学部师生流亡到重庆,改南渝中学为重庆南开中学,张伯苓 亲任校长,严守南开“公允公能”的校训,将南开中学办成抗战时期全国5大重点中学之一。
22.抗战时期是重庆高等教育的鼎盛时期,连同原有和新办的20余所高等院校和专科学校,重庆共有高等院校和专科学校60 余所。
23.《新华日报》是在国统区公开出版的惟一的共产党机关报,是宣传抗日、争取进步的战斗堡垒.24.1952年8月5日《重庆日报》创刊,社址位于解放西路66号,时任西南局首脑的 邓小平为其题写了报头。25.重庆出版的 《 电脑报》期发行量高达70万份,是中国发行量最大的科技和科普类报纸。
二、单项选择题
1.《世本》载:“廪君名务相一姓巴氏,与樊氏、瞫氏、相氏、郑氏、凡五姓争神,以土为船,雕文画之而浮水中,其船浮者神以为君。他姓船不能浮,独君能浮因立为君。”由此可见,巴人在选举头领时,十分重视(A)。A.浮舟B.武力C.掷剑水平D.造船
2.巴渝人在异常艰辛的情况,开发和利用(B)水系,带动了巴渝经济的发展。3.(A)栈道堪称中国最完整的凹槽式栈道遗址。A.瞿塘峡B.大宁河C.金佛山D.巫峡 4.重庆最早的机场为1929年建起的(A)机场。A.广阳坝B.白市驿C.珊瑚坝D.江北 5.抗战爆发后,战时中国的航空中心是(D)。A.上海B.武汉C.昆明D.重庆 6.最富有巴渝特色的民居建筑形式是(B)。A.四合院B.吊脚楼C.山寨D.会馆
7.杜甫夔州诗,最为有名的是七言律诗(C)。A.《登高》B.《瞿塘两崖》C.《白帝》D.《秋风》 8.1897年11月,维新人士宋育仁在重庆创办了重庆的 7.在1919年到1920年的留法勤工俭学热潮中,中国有1579名学生赴法,其中重庆地区有129名爱国青年曾三批集体赴法。其中有(ABC)。A.聂荣臻B.邓希贤C.温少鹤D.张雅南
8.民国时期巴渝人创办的公立高等学校有(ABCD)。
9.2000年5月31日,由哪几所大学合并组建成新的重庆大学?(ABC)。
10.如今,重庆拥有出版社有(ABC)。A.重庆出版社B.重庆大学出版社C.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社D.青年出版社
四、简述题
1、明清巴渝书院的兴盛,对于巴渝文化的发展具有的意义。
①明清巴渝书院的兴盛推动了巴渝教育的发展,传播了文化,为巴渝地区创办了很好的文化教育氛围。②明清巴渝书院受政府和科举的影响小于官学,因而给教育者和受教育者提供了一个较好的学术天地,涌现了许多热心教育的官绅和卓有眼光的教育家。
③巴渝的书院还为搜集和保存文化典籍作出了重要贡献。巴渝书院藏书甚多,为提高教育质量,繁荣学术提供了条件。
④书院的兴盛,促进了重庆教育的发展。宋朝,重庆府所辖州县先后中进士208人,元朝不重科举,统治近百年间,重庆府中进士仅9人。明朝一代,重庆府科举中进士318人,举人1295人。清朝二百年间,重庆府中进士98人,举人1117人,中武进士20人,武举人336人。
2、简述重庆现代交通的发展教材P192-197
3、试比较巴渝文化与蜀文化的异同。巴渝文化与蜀文化同属一种文化系统。
蜀文化渊源于四川盆地西部的新石器晚期文化;巴文化渊源于长江三峡地区新石器晚期的季家湖文化(类型)。尽管巴渝文化与蜀文化各自独立,但是,从大的地缘角度看,巴蜀属于一个大的文化区。
①这一点首先可以从考古发现找到证据;
②其次,从文化间的相互影响角度看,巴蜀两地地域紧邻,政治、经济、文化交流频繁,这也是俗常将巴蜀合称的一个原因。
巴渝文化与蜀文化的区别:
①蜀文化重商,民风尚文;巴渝文化崇武,民风强悍
②巴渝文化受楚文化的影响较大,蜀文化受秦陇文化的影响较深。
五、分析题
试论巴渝文化与时俱进的整合教材P271-277
第四篇:2013年黑龙江电大地域文化平时作业(四)
平时作业四
一、填空题(43分)
1、1935年萧红的长篇小说(《生死场》)和萧军(《八月的乡村》)的出版,标志着东北作家群的正式出现。
2、日伪时期,东北作家群在小说创作中,有大量揭露日伪黑暗统治、表现人民反抗斗争的作品,代表作家有(萧红)、(萧军)、(罗烽)、(白朗)。
3、东北作家群创作的主要特点是(抗日救亡的呐喊)和(故土原乡的思恋)。
4、韩乃寅的长篇小说(《天荒》)、(《苦雪》)、(《泪祭》),被称为北大荒“知青三部曲”,总题名为(《远离太阳的地方》)。
5、东北光复后,诗歌出现了很大的变化,这一时期的主要龙江作家的作品有(李薰风)的长篇叙事诗《聚宝盆》、鲁琪的(《这就是爱情》)等。
6、新中国成立后当之无愧的第一批龙江乡土诗人是(王书怀)、(刘畅园)。
7、20世纪初至20世纪30年代中期,哈尔滨共刊行过俄文期刊多达400余种。其中(《哈尔滨快报》)及其继承者(《青年俄罗斯报》)首开哈尔滨俄侨文学的先河。
8、1920-1925年,哈尔滨共有20余种纯文学或与文学有密切关系的俄文杂志,主要有(《远方》)、(《俄国评论》)、(《尖塔》)、(《远东蓝杂志》)。
9、1926年,(“邱拉耶夫卡”)社成立,这是一个由在哈尔滨本土成长起来的俄侨青年诗人组成的文艺团体。
10、(俄侨文艺团体)的成立和发展标志着哈尔滨俄侨文学在20世纪二三十年代的繁荣盛景。
11、1899年,(俄国中东铁路俱乐部)在和哈尔滨田家烧锅建成,这一事件被称为“清代哈尔滨有电影设施和活动的开始”。1902年,俄国人(考布切夫)在哈尔滨道里中央大街与十二道街交口处建立了黑龙江第一家电影院。
12、黑龙江有文字记载的曲艺活动始于(金代)。
13、现代意义上的冰灯观赏,始于1963年2月哈尔滨市(兆麟公园)举办的首届冰灯游园会。
14、被称为“中国雪乡”是黑龙江牡丹江长汀镇的(双峰林场)。
15、1985年,哈尔滨市人民政府正式把1月5日确定为(哈尔滨冰雪节)。1999年,哈尔滨市政府与国家旅游局联合举办千年庆典活动,并兴建(“哈尔滨冰雪大世界”)。
16、哈尔滨中央大街,始建于1898年,初称(“中国大街”),1928年改称为“中央大街”。
17、颐园街一号建筑始建于(1919年),该建筑以(折中主义)建筑风格为基础。
18、哈尔滨有特色的宗教建筑主要有(圣·索菲亚教堂)、(哈尔滨文庙)、(极乐寺)、(东正教圣母守护教堂)。
19、五大连池风景区的主要特色是(奇特的熔岩景观)和(丰富优质的矿泉资源)。
20、(张建章)撰写了黑龙江第一部民族史《渤海记》,黑龙江第一状元是(徒单镒)。
21、1907年6月10日,国人在哈尔滨办的第一张报纸(《东方晓报》)创刊。
二、简答题(共57分)
1、简述日伪时期东北作家群小说创作的类型。(7分)
答:一是揭露日伪黑暗统治、表现人民反抗斗争的作品;二是直面人生、揭示人性的作品;三是粉饰太平、美化人生的趣味性小说;四是为日伪歌功颂德的汉奸小说。
2、简述解放战争时期的龙江歌剧的特点。(5分)
答:一是题材选择更加广泛。二是这一时期的龙江歌剧在表演上说唱一体,没有舞蹈,唱腔上则是在民族化的唱法中掺杂了东北地方化的民间小调,呈现出一定的民族特色和地方风情。
3、解放初期龙江戏剧取得的成就。(5分)
答: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在党中央的大力支持下,龙江戏剧事业获得了更进一步的发展,并日臻成熟,走向繁荣。这一时期,不仅出现了《黑龙江文艺》、《黑龙江艺术》这些发表戏剧作品的刊物,还成立了话剧演出的专业艺术团体,如黑龙江省话剧院、哈尔滨市话剧院等。这些表演团体将话剧这一艺术形式普及开来,使话剧艺术不再束之高阁, 而成为龙江市民喜闻乐见的剧种。此外,这一时期的龙江戏剧文学创作队伍日益扩大,既有来自地方话剧院、文联的专业作者,如哈尔滨市话剧团的编剧丛深、黑龙江文联专业作家姜清文等。还有一批活跃在各条建设战线上的业余作家们,如铁路系统作者陈桂珍、农垦战线青年作家范国栋、轴承厂业余作者徐任庄等。在党和政府的支持和领导下,在戏剧艺术工作者的辛勤耕耘下,这一时期的龙江戏剧 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
4、粉碎“四人帮”后,龙江戏剧思想内容方面的特点。(5分)
答:一是剧作家主体意识的强化与人本意识的回归;二是对艺术形式、表现方法的探索求新。三是浓郁的地域特色和北疆风情。
5、简述哈尔滨中央大街的简述风格。(5分)
答:汇集欧式风情建筑,中央大街虽非哈尔滨市最长的一条街,但却是涵括了西方建筑史上最有影响的四大建筑流派,有常见的起源于十五、六世纪的文艺复兴式,十七世纪初的巴洛克式、折衷主义,以及十九世纪末二十世纪初的新艺术运动建筑。全街建有欧式及仿欧式建筑71栋,汇集了文艺复兴、巴洛克、折衷主义及现代多种风格等欧式风格市级保护建筑13栋。这些建筑体现了西方建筑艺术的精华,使中央大街成为一条建筑的艺术长廊。
6、列举黑龙江的名胜古迹与故居。(5分)
答:
1、昂昂溪文化遗址。
2、亚沟石刻。
3、五国城遗址。
4、萧红故居。
7、列举黑龙江红色旅游景地。(5分)
答:
1、哈尔滨东北烈士纪念馆;
2、侵华日军第七三一部队罪证陈列馆;
3、侵华日军东宁要塞遗址;
4、哈尔滨烈士陵园;
5、牡丹江市八女投江革命烈士陵园。
8、黑龙江将军。(5分)
答:黑龙江将军,全称镇守黑龙江等处地方将军,清代黑龙江地区最高官员,康熙二十二年(1683年)设立,官阶为正一品,乾隆三十二年(1767年)改为从一品。萨布素是首任黑龙江将军,至光绪三十三年(1907年),清政府行东北新政,设黑龙江行省,裁撤黑龙江将军。最后一任的黑龙江将军程德全改署黑龙江巡抚。除程德全是汉人外,黑龙江将军一职都由满清宗室、旗人担任。黑龙江将军是清政府设于边疆地区的最高官员,直接对皇帝负责。与清廷设于内地的驻防将军不同,黑龙江将军除了管理军政、旗务以外,还兼管地方民政、民刑等事宜。
9、呼兰教案。(5分)
答:呼兰教案的发生是帝国主义领事裁判权深入黑龙江的标志。1882年,法国传教士贡罗斯在呼兰经当地人候希春等偷买民地,建立教堂。呼兰副都统衙门判决,买契注销,土地由原主赎回。但贡罗斯坚决不允引发民愤,6月15日兵民二三百人前往阻拦,贡罗斯当场开枪打死1名副都统衙门官员,反诬旗兵滋事。清政府在法国使馆压力下,将贡罗斯交由法人处理,并惩治有关“肇事者”,向教堂赔款3000两。
10、寿山将军抗俄。(5分)
答:1900年1月,寿山任黑龙江将军,“使黑龙江吏治、边防声威为之一振”。7月11日,寿山谕令副都统凤翔,如俄军侵入境内即予迎头痛击。14日,寿山决定分三路抵御敌人,以瑷珲副都统凤翔为北路翼长、呼伦贝尔副都统依兴阿为西路翼长、通肯副都统庆祺为东路翼长;同时命墨尔根副都统博栋阿率各族官民分防嫩江及鄂敏河源要道。8月,寿山亲自赴前线督战。因清政府主张停战议和,寿山孤立无援,抗俄失败。8月28日,俄军进攻齐齐哈尔,诱降寿山遭拒。寿山坚守不能“改隶俄籍,反颜事虏”的誓言以身殉国。临终留下遗疏,黑龙江的事情不开荒则无从下手,开荒之举不招民则无从下手,以黑龙江地之辽阔之肥沃,如果“得人治不出十年必能自立”。壮志未酬身先死,可见寿山对黑龙江拳拳之心,多有不甘。
11、安重根刺杀伊藤博文。(5分)
答:安重根(1879年—1910年),朝鲜近代史上著名的独立运动家,击毙日本政治家伊藤博文的刺客。字应七,本贯顺兴,出生于朝鲜海州。早年皈依天主教,教名多默(Thomas)。日俄战争后积极反对日本侵略,后投身朝鲜爱国文化启蒙运动,致力于教育事业。1907年参加义兵运动,但与日军作战都失败了。1909年10月26日,安重根在中国哈尔滨成功刺杀了侵略朝鲜的元凶、前日本首相伊藤博文,当场被捕。日本关东都督府地方法院判处安重根绞刑,于1910年3月26日在中国旅顺执行。安重根被当今朝鲜和韩国分别称为“爱国烈士”和“义士”。伊藤博文是日本政界的重臣元老,1885年起四度出任日本首相。1894年伊藤发动了中日甲午战争,占领了台湾及澎湖列岛。1904年伊藤发动日俄战争,占领了萨哈林岛、旅顺,使大连成为日租地,并使长春与大连的铁路划归日本。1905年伊藤成为首任“韩国统监”,将朝鲜变为日本的殖民地。1909年10月26日在哈尔滨火车站被朝鲜爱国志士安重根击毙。安重根为朝鲜,也为中国除掉了共同的敌人。
第五篇:2013黑龙江地域文化平时作业二
平时作业二
一、填空题(每空1分,共40分)
1、黑龙江流域少数民族的渔猎民族主要有(鄂伦春族)、(赫哲族)、(满族)。
2、黑龙江流域少数民族的游牧民族主要有(蒙古族)、(鄂温克族)、(柯尔克孜族)。
3、黑龙江流域少数文明农耕民族有(达斡尔族)、(锡伯族)、(朝鲜族)。
4、(尊长敬神)和(居住禁忌)反映了黑龙江少数民族居住文化中的社会结构、伦理思想和宗教观念。
5、萨满教是以(万物有灵)为核心信仰的多神崇拜教。
6、萨满文的主要观念(气运说)、(灵魂观)、(九天三界说)。
7、物质形式存在的萨满文化遗存主要有(萨满服)、(萨满鼓)、(萨满面具)。
8、非物质形式存在的萨满文化遗存主要有(萨满神话)、(萨满神舞)、(萨满调)。
9、我国早在(3000)年前黑龙江省东部地区就存在“桦树皮文化”。“桦树皮文化的传承人”是(郭宝林)。
10、远古时期的黑龙江的黑龙江曾是(肃慎)、(东胡)、(秽貊)三个民族先民繁衍、生息、劳作的地方。
11、在我国历史上,“流人”一词最早出现在(《庄子.徐无鬼》)篇。
12、(清代)是东北人数量最多、发展最快的时期。
13、黑龙江流人在历朝历代的流人历史中都存在流人对自己命运的抗争和对统治者残暴统治的反抗,这些反抗主要表现在(逃亡)、(个别的报复性手段)、(集体的暴力斗争)。
14、黑龙江近代移民潮主要表现在(清政府的“移民实边”)和(民国政府支持下的移民垦荒)。
15、黑龙江历史的外侨文化主要包括(哈尔滨俄侨文化)、(哈尔滨犹太文化)、(朝鲜、日本侨民文化)。
16、俄侨文化作为哈尔滨近现代城市文化中的一种特色文化,对于哈尔滨城市文化的积淀和丰富都起到了重要的作用,主要表现在(教育)、(新闻出版)、(建筑艺术)、(生活习俗)等方面。
二、简答题(每题8分,共40分)
1、黑龙江流域少数文明的三种文明形态的特征。
答:(一)与自然和谐共生的渔猎文明。第一,对大自然无限敬重的生存理念。第二,坚韧进取的性格与广收博纳的开放意识。第三,合作和分享的平和心态。
(二)顺从“长生天”理念的游牧文明。第一,关注草原的周而复始和物质的循环利用。第二,坚韧、顽强,尚武好战,武牧结合。第三,游牧经济对农耕经济强烈的依赖性。第四,游牧民族的文化具有包容性与开放性。
(三)以人为本的农耕文明。第一,敬天但以人为本。第二,安土重迁,男耕女织。第三,随遇而安,顽强生存,知足常乐。
2、“萨满”的职能。
答:萨满的职能,具体有以下几方面:
第一,以精神疗法和药物结合,达到给人治病的目的。他们通过跳神仪式来祭神、桂 病、祈福。为了博得人们的尊重与信任,萨满更加注重观察人的心理状态,他们试图以各种精神方式掌握生命形态的秘密,并以获取这些秘密和神力为终生追求和实践的内容。因而产生叫阳明上的萨满渐向叫的思想意。
第二,为族群主持重大祭祀活动。在其中传承与生活生产相关的知识与技艺,带领人们与变幻莫测的大自然争取和谐相处的权利,战胜灾难与疾病,用高歌狂舞、锵锵锣鼓, 振奋人们的精神。
第三,主持民族成员的重大人生礼仪,如生育、婚礼、寿礼、葬礼等。第四,培养新萨满,传承本氏族的祭乐、法器、神像、神谱、神服以及本氏族的族 史。每个民族萨满的传承方式不尽相同,有的是老萨满用神验的方式来选远,有的是族人 推选,还有的是那些生过病而被萨满治好的人,只有这些人才有资格当萨满。
3、简述流人文化。
答:“流人文化”是指历代“流人”在与自然、社会相互作用的各种关系中所创造与传播的一切知识(精神与物质)的总和。这种文化基汉民族中原文化与“流人”队伍中的其他民族文化、边疆固有的少数民族文化之间互相碰撞、交流、融合的产物。流人文化,作为文化的一种,一直以来都存在于世界文化史当中,只是它一直被各时代的主流文化所包裹,因此,流人文化在人们的视野里基本是若隐若现。
4、简述“闯关东”精神。
答:“闯关东精神”则是这段悲壮的移民史所蕴涵的人类为生存与自然与社会抗争的自强不息的精神的充分体现。这种具有强大生命力的闯关东精神让我们后人看到了先人们为了生存和理想不畏艰难、敢于拼搏的崇高品质。同时,这种精神也随着岁月的流转深深地沉积在我们这片黑土地上,成为今天黑龙江精神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成为黑龙江人民宝贵的精神财富,乃至成为中华民族宝贵的精神财富。
5、简述黑龙江移民的贡献。
答:第一,使东北人口的民族构成和主流文化构成发生了深刻的变化。第二,对东北的经济发展和文化开展起到了决定性作用。第三,落后民族的统治者被先进民族的文化所征服。
三、论述题(每题10分,共20分)
1、试深层分析黑龙江少数民族图腾文化。
答:图腾即氏族的神,人们将动物或植物人格化后作为氏族的象征就成为图腾。
一、图腾标志
也许我们无法描摹黑龙江少数民族祖先所生活的自然环境,但是我们从他们极富地域 特色的图腾标志可以想象那时的自然环境是独特的。因为图腾标志的选择必然源于他们生 活中必不可少的条件,源于周围自然环境中的动植物群。
二、图腾禁忌。
因敬畏而生的图腾禁忌,最初表现为对图腾的敬重、禁捕、禁杀,甚至禁止触摸、注 视,甚至不准提图腾的名字。这种图腾禁忌约束着人们的行为,成为人人无条件恪守的规 则。以熊、狼、虎为图腾的氏族,他们称公熊为祖父,称母熊为祖母;对狼不叫狼,而叫 “额古德阿木嘎其”(意为“大嘴”)。随着人类对自然认识的提高,这种图腾禁忌也随之变化和发展。
三、图腾神话和图腾艺术
图腾神话是原始人对自身心理 状态和生活状态的主观描述,是古代人类精神活动的智慧之果。原始的图腾观念还激发和哺育了图腾艺术,并且通过集体承传表达着古人蒙昧的心理意识以及原始审美观。这种图腾艺术的生命力是旺盛的,至今还常常复现在民族民间文化活动中。比如,鄂伦春族的《斗熊舞》就是具有图腾意义的舞蹈艺术,通过模仿黑熊在激烈搏斗时的一种动作来表达对熊图腾的崇敬和希望获得图腾庇护的愿望,显示了人们向往获得像图腾那样英勇强悍的力量以战胜自然的心理渴望。
四、图腾文化深层分析
上述仅是对黑龙江少数民族图腾文化的管窥,若想解读暗含其中的民族文明的生命密码,还需对其进行深层次的分析。
(一)源于万物和自身起源的追问
对黑龙江少数民族图腾文化的梳理,让我们不难得出这样-个结论:图腾文化产生于原始人对于万物起源、特别是人类自身起源的追问,是先民按照独特的原始思维逻辑来观察岛 和思考自然、社会和人自身的结果。
(二)以万物有灵的视角表达对自然的敬。远古时代自然生存竞争要比我们想象的残酷得多,用怎样的视角去看待自然和人类自尊己,是将自己凌驾于万物之首,还是将自己放在自然的对立面上,努力去征服战胜它,黑龙江少数民族祖先选择了万物有灵的信仰视角,将人和自然视为一体,将动物界以 及自然界中的万事万物都人格化、神圣化,将其视为提供给他们衣食、安身、繁衍的物质依托。
(三)与现代文化的渊源关系
任何现代的存在都可以寻找到历史的影子,或者说现存是对过去的承继和创新。首先,图腾文化与宗教起源是密不可分。其次,不同的图腾氏族是现代社会组织的雏形。
2、论述流人对黑龙江文化的贡献。
答:黑龙江由于其特殊的地理位置和高寒的自然环境,自古就成为统治者发配流人的首选 之地。据史料记载,早在西汉汉武帝时期,黑龙江这块土地上就已经开始有流人出现。而且,从那个时候起,在黑龙江的发展史上就开始留下了流人们奋斗的足迹。作为中华文明重要组成部分之一的黑龙江流域文明在很长的时间里都是按照自己的方式向前发展着。但是流人的到来却给这里带来不一样的风气、不一样的冲击。被流放到黑龙江的流人大部分来自中原地区。虽然黑龙江的一些少数民族在中国历史上曾一度放马中原,先后建立过几个朝代,但中原文化却一直作为主流文化影响整个中华大地。因此,当这些来自中原地区的流人来到这里之后,他们不仅带来了中原地区先进的农业、手工业等 经济,更是把中原主流文化带到了这里,对黑龙江流域的文化产生了强烈的冲击。在当时强悍的“北风”之中融入了中原农耕文化的因子。
(一)史上流芳的黑龙江流人及其作品
吕留良后裔。主要著作有《吕晚村先生文集》、《东庄吟稿》等。方式济所著的《龙沙纪略》一书从方隅、山川、物产、经制、时令、风 俗、贡赋、屋宇、饮食九个方面,以笔记体裁详细记述了边醋的山川、民族分布、物产、资源和历史沿革等,成为清代名志,被收入《四库全书》当中。方拱乾所著的《绝域纪略》一书,是清代东北笔记中的早期作品,很有史料价值。黑龙江现存第一部山水志为《宁古塔山水记》,为张绪彦所作。黑龙江现存第一部戏剧作品为《龙沙剑传奇》,为程所作,被收入《中国戏曲志》。黑龙江现存第一部书信集《归来草堂尺牍》,是吴兆骞在科场案后被逮人狱及流放宁古塔时写给父母及朋友的信。
上述流人通过自己的言行及作品传播了以中原汉文化为主体的流人文化,为边疆文化 乃至中华文化的发展做出了极大的贡献。他们在偏僻的北国疆土上播种下的文明种子,结 出了影响深远的累累硕果。
(二)流人促进了黑龙江官办、私塾教青的发展
清代前期,东北的学校教育分官学和民办两种形式。早在1744年,时任黑龙江将军的傅玉,奏请朝廷并获批准在黑龙江设立满官学。这些官学的老师大多都是由流人担任。许多被流放到这里的流人都曾经是文坛精英、江南才子,有很高的学术修养。这些文化流人以开办私塾来维持生计,当时私塾的规模较小,但教师教得却很认真。他们教唐诗、宋词、百家姓以及数学等知识, 使寂寞的边塞有了朗朗的读书声。这种私塾教育便是黑龙江省早期教育的雏形。这些流人私塾先生以其丰富的学识和亲民的教授方式,受到当地百姓的欢迎,可以说,是流人发展黑龙江的私塾教育。流人文化作为一支中坚力量,对黑龙江省地方文化的发展产生了重要的影响。
(三)流人促进了黑龙江文化的发展。清朝时,被流放到黑龙江的流人在教育、书籍传播、著书立说、医学等方 面对当地的发展都起到了促进作用,因此他们博得了当地人的颂扬。他们带来的中原文化促进了黑龙江当地文化的发展。历代流人所具有的奋斗精神、创业精神、爱国精神及其所做出的辉煌业绩,也为我们今天对全民进 行艰苦奋斗教育与爱国主义教育,提供了历史的借鉴。
(四)流人促进了黑龙江经济的发展。据郭熙楞《吉林汇征》中记载,清代宁古塔地区“土人不知养蜜蜂。有采樵者采松子, 于枯树中得蜂窝,其蜜无数,汉人教以煎熬之法,始有蜜”。工业的发展带动了当地商业贸易的发展,流人用从中原地区带过来的物品与当地人进行交易,把当地贵重的皮毛运往关内,而当地人也开始大量使用布及丝绸 等作为服饰的主料,生活水平得到了显著提高。
(五)流人促进了黑龙江地区的边境安定。
作为边境地区的黑龙江,在有先进农业做坚实保障的同时,国防能力也大大加强。沙俄远征军曾多次侵人黑龙江流域的广大地区进行烧杀抢掠。顺治末年至康熙初年,沙俄政府利用清政府刚刚统一中原,时局还未完全稳定这一时机,侵占了中国领土尼布楚(今俄罗斯涅尔琴斯克)和雅克萨等地,并以那里为据点,不断对黑龙江中下游地区进行骚扰和掠夺。
沙俄的侵略,成了清政府边境的一个敏感问题。在反对沙俄的战争中建立起来的黑龙江水师营中水手、帮丁、匠役,以及黑龙江火器营中的营丁,都是由流人组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