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全县农业产业化状况调查汇报
为摸清全县农业产业化发展现状,探索农民增收致富的有效途径,推动全县农业产业化发展,实现“全民创业,富民兴县”的目标,XX年8、9月份,县政协组织有关部门和部分政协委员对全县农业产业化发展状况(即蚕桑、茶叶、林业、果品、药材、蔬菜、粮食、畜牧8个产业和农村基本情况、龙头企业、品牌战略、市场营销4个专题)进行了一次规模较大的调研。现将情况报告如下:
一、全县农业产业化发展现状
近年来,我县认真贯彻落实中央精神,立足本地实际,以产业开发和结构调整为主线,以农民增收为目的,大力实施“1116”工程,农业产业化已初显端倪,并取得一定的成效。
1、区域特色不断形成。我县在稳定粮食生产的同时,大力调整产业结构,发展蚕桑、茶叶、药材、林果和畜禽养殖等特色产业。据统计,至XX年底全县拥有桑园面积9.3万亩,产茧66000担,成为全省最大的蚕桑生产基地县;全县可供采摘的茶园面积2.2万亩,产量1.1万担,被国家农业部认定为“创建无公害茶生产示范基地县”;同时,有药材面积5.3万亩,果林面积7.2万亩,蔬菜面积4万亩,XX年饲养生猪51.1万头,山羊53.3万头,家禽270万羽。
2、龙头企业初具规模。截止XX年底,全县年销售额在50万元以上的农产品加工龙头企业达36家,从业人员4000余人,年创产值5亿余元,已成为县域经济的一支重要力量。宁红集团和龙腾企业,分别被列为国家和省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全县基本形成了由一个或几个龙头企业带动一个产业发展的格局。蚕桑产业有祥辉丝业、德水制丝、五星制丝有限公司等茧丝加工龙头企业;茶叶产业有以宁红集团、神茶集团为龙头的茶叶加工企业;粮油产业有裕发河粉、红山食品、金源食品等粮油加工企业;林业加工企业有万顺特艺、福昌竹木等竹木加工企业。这些龙头企业吸收和转化了大部分农产品,实现了产、供、销的有效链接,促进了我县农业经济的发展。
3、流通渠道逐步疏通。全县已建立民间流通协会8家,年纳税20万元以上的流通企业4家,个体营销大户180家,年贩销农产品总额2亿余元。渣津镇农民卢才敏长年贩销山羊,年贩销山羊超万头,营业额达100多万元;大桥镇药材贩销大户陈杏华,主攻白术销售,兼销其它药材,年销售额达200多万元。
4、品牌战略初见成效。除二十世纪九十年代获得的省著名商标的宁红保健茶、神茶、绿冬牌丝棉被外,目前已通过的农业产业化品牌还有XX年认证的全国无公害茶叶基地县、大椿无公害茶叶产地;XX年认证的庙岭无公害蔬菜产地、黄坳无公害大米产地;XX年大椿茶厂“霞森”牌系列有机茶基地、无公害黑山羊产地、西港无公害化红产地、竹坪无公害蔬菜产地。今年正在申报的品牌有“广裕发”河粉、排粉,“五杰银雾”有机茶、古市无公害花椒产地、马坳无公害菊花产地等。
二、我县农业产业化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
虽然我县农业产业化经营水平较以前有所提高,但由于受经济、文化、区位等制约,与经济发达地区和农业产业化步子迈得快的县市相比较,我们还存在许多问题和不足:
1、主导产业规模小、特色不突出,产业结构欠优化。
近几年我县虽然大力倡导和发展蚕桑、茶叶、药材、林果及畜禽养殖等主导产业,但主导产业在农业经济中所占的比重较小,特色经济效益不明显,从下面8个产业XX年度自报的数据可以看到:
以蚕桑产业为例,经过近20年的努力,我县蚕桑面积还只是号称9.3万亩,目前实际投产桑园面积仍不到5万亩,且还有部分低产桑园。XX年蚕茧产量和价格都不错,但蚕桑产值仍只有5280万元,仅占农业总产值的4.81%;茶叶产值XX年为1340万元,仅占农业总产值的1.21%;药材号称5.3万亩,产值为3400万元,也仅占农业总产值的3.09%,畜、禽、渔等养殖业产值4.2亿元,也只占农业总产值的38.3%,与省委省政府要求的三年内达到65%的要求差距甚远。而我们去年考察的赣南信丰县,全县47万亩耕地,脐橙面积就有25万亩,今年准备建成30万亩的基地;这次考察山东沂蒙山区的平邑县,规模与我县差不多,全县有果品38万亩,金银花34.7万亩,瓜菜复种面积达到59万亩。
产业经营分散就难实现由粗放型经营方式向质量效益型和集约型经营方式的转变,从我县果业产业来看,全县虽有果树面积7.2万亩,但产品还停留在“杂、大、低”上,果树品种杂,品牌少,优质品率低,大路货多。以梨为例,全县有17个品种,但除新引进的翠冠、清香及原保留的黄花等品种较好外,其余品种不是品质风味差,就是易感病虫害,商品价值低。如四都20世纪70年代引进的明月、晚生桔等主栽梨桃品种,现价格低廉,桃子价格低时每斤只卖0.1元,一担桃子运到抵给商贩仅10余元,除掉车费几乎没有利润,因此,四都的桃梨园许多已抛荒或被砍掉。
2、龙头企业规模小,联结度不紧,辐射带动能力弱。
目前,全县年销售额50万元以上的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虽然发展到36家,但大中型企业少,辐射带动功能弱,还没有真正形成“龙头带基地,基地连农户”的产业化格局。以我县茶业产业的宁红集团、神茶集团两家龙头企业为例,生产能力不大,经济效益不高,在产品精深加工上没有亮点,更未能形成上世纪八十年代初深入全县各地组织网点收购鲜叶并进行初制加工的影响力,对茶叶基地缺乏凝聚力,对其它茶叶加工企业没有号召力。象龙腾的缝合线对山羊产业的影响力,万顺特艺加工对林业的带动力都是不言而喻的。由于生产过程及市场本身具有风险性,要求龙头企业与农户之间建立风险共担、利益共享的利益联结机制,而从我县的情况看,多数龙头企业与农户还是一种简单的买卖关系,企业和农户之间还没有真正形成利益共享、风险共担的利益共同体。农民自产自销,谁的价高,就卖给谁;企业随行就市,哪里价低就到哪里收购;企业原料短缺和农产品卖难的问题同时存在,签订的合同缺乏履约保证机制。如蔬菜、水果、畜禽等产业更是缺少相应的龙头企业的带动,难以发展壮大。
3、产业化经营链条短,科技含量不高,加工层次低。
我县蚕桑产业虽然有三家较大的缫丝加工企业,但目前的产品仅仅停留在白厂丝上,缺乏丝绸深加工能力,产品附加值较低。我县的药材产业虽有两个饮片厂,但精深加工比重很小。特别是蔬菜、水果、畜禽水产都是鲜活出售,因本地没有加工能力,销售渠道又不畅,生产多了,就价贱伤农。大多数龙头企业对产品科技开发投入不足,科技创新能力不强,在全县乃至全国叫得响的品牌很少,再就是有些产业因原料供应不稳定,加工能力又过剩,从我县蚕桑生产能力来看,年制种可达15万张,一季可催青10万张种,26个收烘茧站年收烘能力20万担。但全县年养种仅8万张,年产茧仅6.6万担,远远满足不了生产、加工的需要。还有我县粮食产业,近几年通过招商引资,引进多家粮食深加工企业,据统计,年粮食转化设计能力达3000万公斤,但实际转化约为1500万公斤,实际加工量仅为设计能力的50%。开工不足,一方面削弱了农业产业化经营的牵动作用,另一方面也造成了资产的闲置。
4、农产品市场配置不足,销售渠道不畅,销售空间小。
我县处于三省九县中心,是一个有着近80万人口的农业大县,全县上规模农产品市场只有9个,10多万人的县城只有一个农产品市场,其中还有一部分被租用卖家具、开超市。全县主导产业茶叶、水果、药材、木材、粮食、畜禽等都没有专业市场。而与我们相邻的武宁县却有6个上规模的市场,浏阳市共有44个市场,且城区就有农贸市场7个,其中专业市场5个。我县的农业合作经济组织才初显端倪,产业协会没成立,或刚成立而没发挥作用,农产品销售大都靠一些土生土长的贩销人员“跑单帮”,其销售手段单一,销售渠道狭窄,销售成本过高,承担的风险很大。加之农产品收购季节性强,保鲜难度大,销售时限紧,在短期内收购资金的需求量很大,因他们在政策上没有优惠,资金上没谁扶助,完全靠亲戚朋友凑或借高利贷。然而,在农产品销售环节“管事的婆婆”却很多,税费负担也相当重。农村经济合作组织报批办证,需报审的部门有7个,仅工商局收取会费就高达1200元/年,会计事务服务所验资证明也需400元;县中心集贸市场一个摊位一年管理费要数千元,黄金地段高达万元;牲猪定点屠宰每头都要交78元税费,有近10个部门坐庄收钱。农民和自产自销的水果、蔬菜无专业市场,县城中心市场管理又不规范,存在欺行霸市和行业垄断现象,造成农民自产自销的农产品,在销售环节被盘剥严重而卖不出去,使县城猪肉、蔬菜价格长期居高不下。
5、资金投入不足,且使用分散,企业和农户贷款融资难。
虽然上级政府和部门每年有很多的涉农扶助资金,我县在财政困难的情况下,每年也拨款直接用于农业产业化的发展,但由于资金来源渠道不同,各相关部门根据各自的利益要求分散投入,造成资金使用效益低,效果不明显,甚至还有挤占挪用现象,不能起到推动农业产业化发展的作用。银行、信用社的贷款门槛过高,手续繁琐,企业和农民贷款融资难。作为起带动作用的我县大多数龙头企业,由于受市场、规模、资金的制约,技术改造步伐缓慢、扩大再生产能力不足,加上我县没有制定出台对现有农业产业化加工企业实行“减、缓、免”的税费政策,没有专项资金的扶持,企业自我发展能力弱,发展资金缺口大。如黄沙胶合板厂在收购旺季需要流动资金1600多万元,靠银行贷款很难一次贷到如此多的资金,只能东拼西凑自行解决。
二、我县农业产业化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
1、政策不活、思路不清,影响产业化持续发展
虽然县委、县政府把农业产业化作为“353”战略目标之一,但相对于工业化、城市化来讲,农业产业化从领导力量、机构设置、人员安排、经费落实、优惠政策措施等各方面都显得力度不大。“1116”工程倡导和实施多年,但目前蚕桑、茶叶、药材和畜禽养殖等主导产业均未达到预定目标,主要原因是政策不活、思路不明、措施不力。我们没有从农业农村农民的实际出发研究、制定切实可行的农业产业化发展思路;没有出台象农业产业化发展步子迈得快的周边县市那样的优惠政策措施;没能及时准确的为农民提供市场信息和科学技术;没有引导、扶助农民办好农村经济合作组织和专业协会组织;没有想方设法为企业和农民解决农业产业化中的实际问题。以药材种植为例,我县有多年种植历史,部分乡镇群众有积极性,但由于政策和服务措施跟不上,我县药材产业始终难以发展壮大,成为可有可无的产业。
2、农村基本情况发生变化,影响产业化规模发展。
下面是我们调查的几个村劳力分布、收入结构数据。
上述几个村除义宁镇黄田村有蔬菜、畜牧产业种养业收入达到家庭收入40%外,其它的都是传统农业,务工经商收入占家庭收入的70—80%以上。从表中可见大部分青壮年劳动力都外出务工经商,表中统计的务农劳动力实际大部分是一些六、七十岁的老人,他们除年老体弱外,还缺文化、少知识,思想僵化,小农意识重,他们所谓务农只是在一些旱涝保收的双季稻田种一季水稻,其它的田地都让其抛荒。一是因他们无能力去耕种和看管。二是只要管住吃的,其它主要靠儿女打工收入。三是土地分散经营,导致想发展产业的因没有田地而无法发展,有地的在抛荒,土地流转不畅,农村的耕地利用率很低,这些都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我县农业产业化的规模发展。
3、规划和目标指导不科学,影响产业化快速发展。
我们虽然提出了“1116”工程,但每一项产业都缺乏科学的规划指导。一是我们在产业中的一些数据“水份”很大,特别是畜牧业,按年报全县农业人口已实现人平1头猪1头羊,但实际从我们调查的4个村情况来看,牲猪只有人平0.32头,山羊只有人平0.16头,这些有水份的数据将影响科学规划和正确决策;二是发展产业不能从实际出发,如一提发展蚕桑,各个乡镇不管有无条件都要栽桑养蚕,没有根据各地实际划分出不同的产业区域。既然要发展产业,不能一味强调“稳定”种粮面积,粮食也要抓高产优质,没有耕种条件的土地最好改种药材、水果等。目前全县各个产业的基地都比较分散,形不成规模,且标准化程度底,这是主要原因;三是在龙头企业发展、农产品营销、农业品牌的创建上也缺乏明确的科学系统的发展目标和具体措施,各个涉农部门和机构各自为战,不能形成环环相扣的合力以利齐心协力促进农业产业化发展。
4、涉农部门服务不到位,影响产业化健康发展
据统计全县涉农站所包括农技、蚕桑、水利、畜牧、经管、农机等共有在编人员354人,但35岁以下的仅占21.5%,大专以上学历的仅占5.6%,队伍素质差,服务能力就弱;一些站所长期处于“三不管”状况,乡镇政府不管,主管部门不管,农业综合服务中心也不管,管理体制不顺,服务就不到位。由于待遇低、经费紧,大部分农技人员只能靠经营种子、化肥、农药为生,没有心思为农民着想,为产业化服务。乡村干部的服务也不到位,据调查不少乡镇干部现在很少深入农户,农民反映乡镇干部在产业化上没有帮助他们解决什么问题。去年全县一、二晚造成严重减产,一些乡镇不少农户颗粒无收,这与涉农部门和乡镇的指导、管理和服务的不到位不无关系。
三、加快发展我县农业产业化的建议
1、搞好产业区域规划,加强基地规模建设
根据我县各地区域地理条件和种养实际,认真搞好全县农业产业区域规划,指导各乡镇按照“一乡一品”、“一村一品”的要求,加强农业产业化基地建设,扩大主导产业的规模和比重。
蚕桑产业:应以征村、山口、漫江、三都、西港、马坳等有条件的蚕桑乡镇为重点,抓好100个蚕桑基地村,力争3年内达到15万亩高产优质桑园;
茶叶产业:巩固提高大椿、上杭“双井绿”茶区和漫江、三都、四都宁红茶区;开发义宁镇眉毛山“高山云雾”茶区,黄沙、上奉等“五梅山”茶区,黄龙、水源等“黄龙山”茶区,力争3年内高标准建设6万亩茶园。
药材产业:以大桥、黄龙、水源为中心发展白术、车前子等草本药材,以古市、路口、港口、布甲、溪口、上杭、新湾等乡镇为重点发展花椒、杜椿、金银花、青钱柳等木本药材,力争5年内药材面积达10万亩。
果业产业:以庙岭为中心发展杨梅,以竹坪、四都为中心发展梨桃,以溪口、港口为中心发展板粟,力争5年内高标准建设果园面积20万亩。
畜禽养殖业:重点抓好五大基地建设,一是以山口、漫江为重点建设番鸭养殖基地,年出笼番鸭100万羽;二是以上奉、何市为基地建设麻鸭生产基地,年加工板鸭100万羽;三是以西港、黄港为重点发展杭猪繁育基地,以三都、四都、庙岭、义宁、以坳、渣津为重点发展瘦肉型性猪基地,实现年出栏生猪50万头;四是以新湾、上杭、溪口、东港为重点发展山羊养殖,力争3年内年出栏山羊50万头;五是以东电库区、抱电库区为主,大力发展特种水产养殖,力争年水产养殖总产值1亿元以上。同时,要注意发展特种养殖业。
2、发展壮大龙头企业、提高牵引带动能力。
要着眼于加入wto后国际竞争的新形势,本着“高水平、大规模、专业化、外向型”的发展思路,按照“以大型龙头企业为主、以中小型龙头企业为辅多元启动、群体发展”的原则,因地制宜,大中小并举,加快龙头企业建设步伐,形成农业产业化企业群体。在大型龙头企业建设上,要围绕蚕桑、茶叶、水果、药材、山羊、蔬菜、林业、粮食等农业资源和特色产品优势,重点抓好宁红、神茶、万顺、绿冬、福昌、裕发河粉、红山、林业、丝绸等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要通过加快技改步伐,扩大规模,增强实力,加强管理,提高精深加工水平。着重培育食品加工方面的龙头企业,通过发展生态食品,带动我县产业化发展。要加大对龙头企业的扶持力度,通过建立专项基金,为龙头企业提供无偿或贴息发展资金,进一步解放思想,做到国营、民营和私营企业一视同仁,倾斜扶持政策一个样。要加快培育一批国家级、省级、市级龙头企业、争取国家有关政策的扶持。要积极鼓励龙头企业参加等级评定,要建立一套县级龙头企业评定标准,对县级龙头企业由县财政等部门提供奖励和税费优惠。同时,要善于借助国内外知名龙头企业的品牌来促进本地产业的发展。比如,可借助汇源集团发展水果,借助浏阳、武宁等制药大中型企业发展药材等。各级政府和部门都要为企业评级大开绿灯,提供帮助,进一步促进龙头企业发展。
3、实施科技兴农战略,加速科技创新步伐。
加快普及推广先进适用技术。组织实施良种产业化工程、优质畜牧农产品基地开发工程、农业科技示范园区工程、农业标准化工程等科技兴农工程。通过龙头+基地+农户的产业化组织形式,使质量标准和技术规范进入千家万户,引导农民大力发展适销对路的名特优新产品,大力发展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和有机食品,提高农产品生产的科技含量;加快建立新型农村科技水平的提高。要搞好农民科技培训,建立灵活高效实用的培训机制,采取多种形式加强对农民的科技教育培训,要加强职业高中的建设和对我县农业产业化发展后备人才的培训力度,培养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农民;要以信息化推地产业化。进一步加快信息体系建设,为农业产业化经营提供生产、技术、市场等信息服务,特别是供求、价格、库存、进出口等信息,指导企业和农民及时调整生产,增加经济收入。要继续实施品牌战略,充分发挥品牌效应,开发创建品牌系列产品,形成品牌优势,要加大我县农产品原产地保护,有机食品、无公害食品和绿色食品的基地创建和保护力度,提高产品的知名度和市场竞争力。
4、改善投资融资环境,加强金融信贷服务。
要加大招商引资力度,最大限度地吸引外埠资金、技术参与农业资源开发。在充分发挥企业和农户投资主体作用的同时,要搞活社会融资,鼓励工商企业进入农业,发展农业产业化经营,引导农村集体经济组织、乡镇企业、农产品加工企业和社会资金,向农业产业化经营聚集。在农业产业化资金的投入上,要通过整合各方投资,优化投资结构,按照“统筹规划,突出重点,集中安排,稳步推进”的原则,规范政府投资管理,明确事权划分,提高投资效率,着力解决投入分散与重复建设的问题。银信和农发行等金融部门,要强化金融服务和信贷倾斜,及时做好信贷规模的配置和系统资金的调度,切实为农业产业化提供金融服务。
5、建立专业合作组织,努力拓宽市场空间。
要引导发展农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以产业为纽带,按照“自愿、民主”和“民办民管民营民受益”的原则,大胆探索,使之成为连接农户与企业,农户与市场的桥梁和纽带。要大力发展订单农业,扩大订单品种与面积,使龙头企业与基地农户建成稳定的供销关系,逐步规范公司与农户的产销合同,努力提高订单农业的履约率。要积极培育壮大经纪人队伍,鼓励、组织更多的农民跑订单、找市场,从事农产品营销活动;要搞好农产品批发市场建设,健全农产品批发市场网络,重点建设蔬菜批发市场、水果批发市场、茶叶批发市场、畜禽交易市场、药材交易市场等,形成以市场为龙头、经纪人为纽带的竞争有序、开放经营的市场体系。
6、完善利益分配机制,促进互利协调发展。
要引导龙头企业与农户按照公司+农户的基本方式,建立自愿平等、利益共享、风险共担的经营机制。要通过整顿市场秩序,规范龙头企业和农户的经济关系,提高诚信程度,属于合同契约关系的,要规范合同行为,提高合同履约率。要培育利于分配机制运作的组织载体,大力发展中介组织,充分发挥其职责,积极协调龙头企业与农户间的利益关系,代表农户参与龙头企业的经营管理,反映企农双方的意见和要求,使不同的利益主体形成利益共同体,实现利益一体化。
7、建立支持保障体系,提高服务质量水平。
各级政府要把发展农业产业化作为农业和农村工作的重中之重,摆上突出位置,纳入重要日程,切实加大组织领导力度,实行一把手工程,下大气力落实任务。要鼓励“能人创企业、农民创家业、干部创事业”,发动党员、乡村干部带头发展产业和支持农业产业化发展。乡镇干部要切实为发展产业的农民解决土地规模经营和资金、信息、技术等方面的问题,扶助发展农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和专业协会组织,要进一步规范市场,清理整顿向农村专业合作组织和龙头企业的各种收费,减轻合作经济组织和龙头企业的负担,改善发展农业产业化的环境。要进一步加大政策扶持力度,努力创造一个有利于农业产业化经营的政策环境,进一步明确农业部门对产业化工作的管理职能,配备专职人员。要切实转变观念,强化服务意识,改进工作方法,提高服务质量,各相关部门都要结合本部门工作实际,把支持农业产业化经营作为自己的责任,密切配合,形成合力,努力把我县农业产业化经营提高到一个新水平。
第二篇:农业产业化经营汇报
关于发展农业产业化经营情况的汇报
唐山蓝猫饮品集团有限公司始建于1994年,是河北省具有较大规模、拥有研发体系、先进技术、专门从事野生绿色饮品开发生产销售的企业集团。集团占地面积12万平方米,资产总额亿元,企业员工1200人,是河北省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全国食品工业优秀龙头企业。先后通过了国家绿色食品认证、QS市场准入、ISO9001全面质量管理体系认证。
蓝猫集团坐落在风景秀丽的燕山脚下,毗邻世界文化保护遗产清东陵,四面环山,山水相依。依托满山遍野的酸枣资源,经过几年不断地对野生酸枣资源的开发利用,已经打造出了纯天然绿色饮品的知名品牌,形成了野生酸枣饮品的易拉罐、玻璃瓶、PET、利乐包四大包装体系和酸枣原汁、无糖酸枣汁、含汽酸枣汁、酸枣茶四大口感体系的产品格局,产品远销美国、韩国、日本等国家和全国26个省、市、自治区。
截止到2008年,企业生产能力已达到10万吨,2008年实现销售收入23614万元,同比增加%,实现利税37.5万元,同比增长%,出口创汇360万美元。
一、明确企业发展战略,创建科技领先的农业产业化经营模式 浑身是宝的小酸枣在蓝猫集团开发利用前自生自灭、无人问津,蓝猫集团以发展的眼光、敏锐的捕捉力看中了野生酸枣的药用价值、保健功能和深度开发利用的市场空间,确定了“把小酸枣做成大市场,培育大品牌,形成大产业”的发展战略,致力于把企业打造成拥有一流产品、一流技术、一流品牌的科技领先型现代化企业集团。一是以企业为主体,依托科研、高校力量,组织产学研一体化的研发体系,通过不断地产品开发、科技创新、酸枣基地建设形成农业产业化经营模式。目前,蓝猫集团不仅拥有保证企业发展战略实施的近百个品种的核心产品,还开发出了具有高科技含量、高附加值、具有独特口感和保健功能的酸枣干红、酸枣仁露的产品项目储备。二是通过项目建设迅速提高产能。2008年底投资2000万元建设酸枣饮品的提汁生产线,该项目拥有蓝猫集团自主研发的“酸枣预蒸渗透提汁技术”和“生物保鲜技术”及“生物工程发酵技术”,是目前国内外第一家完整的拥有先进设备、先进技术即可把酸枣彻底脱核又不使酸枣营养流失的生产线。而投资6500万元,于2009年2月份投产的易拉罐生产线更是拥有了易拉罐注氮工艺技术、超高温瞬时灭菌技术和无菌冷灌装技术,此生产线出手就是高起点、高标准,具有国际先进水平。以上两条生产线已经运转正常并收到良好的经济效益,随着30万吨果汁、果奶项目的逐步建设完毕,到2013年蓝猫集团的年销售收入将达到15亿元,成为又一个民族品牌的旗帜和带动农民致富的农业产业化经营的龙头。
二、带动农户增收致富,打造农企双赢共生的产业链经营
随着企业规模的扩大,制约企业发展的原料问题逐渐显现,仅仅靠周边农民每年上山采摘的原料远远不能满足蓝猫集团生产需要,而省级蓝猫集团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的责任也要求企业必须承担带动
农民致富,搞好农业产业化经营,形成农业产业链的责任。为此,蓝猫集团以企业+基地+农户即以市场连企业,企业连基地的模式实施了十万亩酸枣基地项目建设,与全市22个乡镇、156个自然村、2.8万农户签订了种植协议,建立了紧密的利益联结机制,同时在涉及基地建设的乡镇分别建立了技术辅导站通过多形式、多渠道向农户传授新技术、新方法,推广新品种。由于技术服务及时、到位,基地农户的收购价格又高于普通农户收购价格的20%,从而极大调动了农户种植酸枣的积极性。酸枣基地不仅大量解决农村剩余劳动力就业问题,其种植收益也非常可观,使当地农民找到了新的经济增长点,使他们靠小酸枣走上了致富路,过上小康的生活。更为重要的是通过扩大酸枣基地的建设,原本荒芜的秃山和丘陵加强了植被,保持了环境的净化防止了大面积的水土流失,给农业生态平衡带来了巨大的、长远的社会效益,其社会效益不可估量。同时,果奶生产线的建成投产使蓝猫集团成为遵化市唯一一家鲜奶加工和鲜奶消费企业,每天加工鲜奶近百吨,惠及奶牛养殖户8500户。除此之外,在水果种植比较集中的21个乡镇建设了5万吨水果种植基地,带动农户5000户,户年增收7000元。为了从组织上确保基地运行的稳定性、长期性和有效性,蓝猫集团从资源上保证基地建设的顺利发展,一是从资金上保证每年提取销售收入的2%作为基地发展基金。二是从人才资源上保证通过与科研单位、涉农大专院校联合,加之集团研发人员组建350人专、兼职技术研发队伍,保证了农民种植、养殖的技术服务。三是建立了由公司和基地农户代表及乡镇干部共同组成的基地管理委员会,从组
织上确保基地的健康有序发展。通过酸枣、水果种植基地的建设,使蓝猫集团大幅度提高了产业化组织程度,综合带动农户4.5万户,为全面落实惠农政策、带动农民致富做出了积极的贡献。同时酸枣基地的建设、酸枣产量的增收也解决了制约企业进一步发展的原料不足的问题,奠定企业进一步发展的基础,真正形成了农业产业链,形成了农企双赢共生的产业化经营。
三、企业存在的问题及应对金融危机的措施
蓝猫集团在企业快速发展时及在农业产业化经营运行中遇到的突出问题是企业资金支撑力度不够。随着企业的飞速发展,仅仅依靠企业良性循环、良性经营所取得的效益是远远不够的,面对市场的开发、产品的研发、品牌提升随之带来的企业生产规模的扩大,出现了大量的建设资金和流动资金缺口,企业深感融资的难度太大。尽管企业也得到国家对农业产业化经营龙头企业的优惠政策的扶持,但只是建设资金的一部分,还远远不能满足企业发展需要,所以企业融资难的问题是制约企业发展的主要矛盾。
席卷全球的金融危机带来的负面影响是巨大的,面对着全球金融危机给企业带来的重重困难,蓝猫集团保持困难面前的清醒头脑,在危机中接受挑战、寻找机遇。一是坚定不移的实施“把小酸枣做成大市场,培育大品牌,形成大产业”的发展战略,推出野生、绿色、环保概念,打造中国野生第一品牌。二是依靠国家政策扶植,扩大企业规模,增加企业实力。2008年底投产的酸枣提汁车间、2009年2月投产的易拉罐生产线已成为蓝猫集团提高核心竞争力的组成部分。三
是重新进行的产品定位、卖点提炼,整合了产品线,统一VI形象,加大广告投成和终端拉动,使产品销售量大幅度提高,在利润空间缩小的情况下,以量取胜。四是实行成本效益计件考核,把成本效益的观念贯穿生产经营之中,大大降低了成本,增加了效益。同时也使职工收入在2009年的大环境下不降反升。五是依靠过硬的产品质量、顾客满意的产品扩大企业销售,从原料把关一直到产品出厂,严格按产品质量标准体系和产品安全标准体系执行,确保产品的质量安全万无一失。六是蓝猫集团依据饮品产业的特点,在营销模式上进行了大量创新,独立创立了具有蓝猫特色的直接开发终端、掌控终端,在终端上做强势品牌的复合直营体系,目前体系建设已经完成并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2009年,蓝猫集团虽然也受到金融危机的强烈冲击,但是通过农业产业链的打造,通过科技创新、管理创新、营销模式创新和生产规模的扩大,最大限度消化了金融危机的影响,预计年销售收入达到
万元,实现利税万元。通过生产规模的迅速扩大、产品品种的迅速增加、产品品牌的迅速提升、酸枣、鲜果基地的建设,把蓝猫集团打造成多元化、多品种、跨行业发展的企业集团,争取企业规模、综合实力进入同行业十强之列。
四、企业下一步打算
一是分步实施产业化经营项目,蓝猫集团30万吨果汁、果奶项目已经获国家批准,随着此项目的投资实施,同时扩大配套的酸枣基地和鲜果种植基地的建设,到2013年使企业生产能力达到30万吨,销售收入达到15亿元。二是积极谋划蓝猫集团的企业上市工作,争取在三年内企业上市成功。三是精心打造培育蓝猫饮品的知名品牌,使蓝猫成为中国野生第一品牌。四是构建并形成覆盖全国的完善、顺畅的市场复合型营销网络,进一步提高产品市场占有率。五是在2013年完成华中、东北、西北三大区域生产基地的建设。六是发挥产学研一体化的酸枣研发中心作用,加大产品研发力度。实施现有储备产品酸枣干红、酸枣仁露、酸枣咖啡、酸枣酪等高附加值、高科技含量产品的试产、投产,由目前产品的100个品种增加到300个品种。七是立足于企业管理的创新和具有蓝猫特色的企业文化的打造,努力做大做强蓝猫的百年基业。
第三篇:农业产业化发展汇报材料范文
农业产业化以科技进步为动力,促进增长方式的转变,把农业产业化与农业综合开发、农业现代化建设、农科教结合等工作结合起来,加快农畜产品基地建设,建成与重点龙头企业加工产品相适应、具有区域特色的葵花、小麦、瓜果菜、肉类、奶牛、饲草料等绿色优势农产品基地,创立一批具有区域特色、市场竞争力强和产品质量符合绿色食品标准的名牌农畜产品,实现农业在较高水平上跨越式发展。
一、葵花加工业
以潘胖食品公司等龙头企业为核心,加大葵花加工转化力度,通过对加工企业的技术改造,培植一批技术先进、品牌优良、综合利用程度高的大中型加工企业。积极发展休闲食品和食用植物油的深加工,开发高附加值产品。[xiexiebang.com文章-http://www.xiexiebang.com xiexiebang.com 帮您找文章]
二、瓜果菜加工业
重点发展瓜果菜保鲜、果菜汁、果酒、果菜粉、切割蔬菜、脱水蔬菜、果蔬脆片等产品,打造知名品牌。积极招商引资、融资建厂。使农民从瓜果菜加工中获得收入在现在基础上实现较大增长。
三、肉类加工
依托草原兴发等龙头企业,进一步加大肉羊、肉牛、肉猪的肉质品质,发展肉类副产品的深加工制品,提高肉类加工附加值和综合利用率。
五、乳品加工业
以伊利、蒙牛、等大型企业为龙头,加快发展奶牛规模化养殖,建设优质化奶源基地。狠抓奶牛品改良,开发多层次、多样化鲜奶和乳制品的新产品。
六、饲草饲料加工业
大力开展以玉米和紫花苜蓿牧草为原料的专用化、特种化、保健化、颗粒化复合饲料加工及青贮饲料、草捆、草块、草粉、草颗粒加工,为养殖业的快速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七、龙头企业建设
以潘胖食品公司为示范,依托资源,通过招商引资培育一批产业关联度大、技术装备水平高、经济实力雄厚、带动能力强的龙头企业。
八、市场建设
以晏安和桥农产品批发市场为主,建立辐射面广、规模大、信息化程度高的农畜产品批发市场,引导市场搭乘信息网络平台,逐步实现农畜产品市场网络营销。使农副产品在市场上集中流通,形成龙头找市场、市场带基地、基地连农户的产业化发展格局。
九、合作经济组织建设
加快合作经济组织建设,提高农牧民组织化程度。提高农畜产品加工转化步伐,形成贸工农一体化、产加销一条龙经营的新格局,把分散经营的农户组织起来,提高农民在交易中的谈判地位,较好地解决了一家一户想办而难以办到的事情,减少中间环节对农民的盘剥,增加农民收入。使农民加入合作经济组织后,农资有来源,种植有计划,销售有渠道,发展有目标,较好地保护和提高了农民的生产经营积极性。
第四篇:2011年农业产业化汇报
怀安县农业产业化工作汇报
(2011.12.15)
根据会议安排,现将我县农业产业化工作情况汇报如下:
一、2011年农业产业化重点工作完成情况
1、龙头企业销售收入情况。我县有16家企业被县政府认定为县级龙头企业,其中12家被市政府认定为市级龙头企业。今年我县市级龙头企业实现销售收入20542.9万元,完成市下达任务20000万元的102.7%。
2、“111”工程项目建设情况。今年我县筛选确立了11个农业产业化重点项目,项目总投资10.3亿元,2011年计划完成投资2.4075亿元,实际完成投资2.4211亿元,占年任务的100.6%。其中续建项目共8个,今年计划投资9053万元,实际完成投资9205万元;新建项目3个,今年计划投资15020万元,实际完成投资15006万元。
3、银企对接贷款情况。我县按照市级龙头企业管理人员培训暨银企对接会议的要求,组织协调龙头企业与县信用社、工商银行、商业银行、邮政储蓄银行等单位进行对接洽谈,共为顺达养殖、忠利源商贸等公司实现银企对接金额6820万元,有效解决了我县龙头企业融资难问题。
4、农民专业合作社建设情况。我县共有41家农民专业合作社进行了注册,超额完成市下达28个的目标任务。其中省级示范社有2家,市级示范社3家,县级示范社9家,京张蔬菜协作示范社2家。合作组织有成员4333户,销售
1农产品总量307788吨,农产品销售收入17192万元,带动种养农户36150户。
5、农超对接和一村一品情况。我县继续实施绿色通道扶持政策,不断加大农超对接力度,目前已有4个合作社基本上实现了农超、农校、农企对接,使蔬菜产品直接进入超市或校堂、企堂。一村一品数量在原来基础上有所增加,到目前已有28 个村基本上达到了一村一业或一村一品。
二、主要工作措施及亮点
一是强化农业产业化项目的建设管理。对年初“111”工程项目进展情况进行跟踪监测,进展问效,协调银企对接,督促其早开工、早建设、使一批农业产业化项目建成投产,建设内容和投资金额上实现了年初目标任务。
二是抓好龙头企业与银行的有效对接。借助市银企对接培训会在我县召开的有力机遇,深入龙头企业和项目实施主体,面对面地进行引导企业在融资方面提供帮助,解决融资难的问题。
三是抓好农民专业合作社示范引导工作。抓好农民专业合作社在注册、扶持、示范、考核的等方面的工作,让更多合作社申请注册、规范运作、示范带动。忠利源蔬菜专业合作社规模经营土地5000亩,带动农户6500户,占附近乡村农户数的45%。柳南夭村成立超然有机专业合作社,农民以土地入股分红,人均增收1000多元。张家屯村成立三农农民专业合作社,为入社农民统一批发购买农用物资,降低了农业生产成本。
三、2012年农业产业化工作思路、目标及主要措施
一是抓好项目建设,在质量提升上求突破。项目建设是农业产业化水平提升的有效手段。我县将按照抓农业就要抓产业,抓产业关键是抓项目的思路,进一步完善项目建设考核机制和包扶机制,全面推动项目的建设和落实,达到“在建一批,谋划一批,跑动一批”。
二是抓好龙头企业建设,在发展规模上求突破。我县将认真筛选一批带动大、特色显、后劲足、管理好的企业,积极引导、扶持成为县级龙头企业。扶持一批具有带动能力强的县级龙头企业申报为市级龙头企业。积极扶持一批发展潜力大的市级龙头企业成为省级龙头企业,实现省级龙头企业零的突破。
三是抓好银企对接,在服务扶持上求突破。积极争取国家、省、市对龙头企业的资金扶持,努力开展银企对接活动,为企业融资创造条件,牵线搭桥,解决企业发展中的资金制约问题。
四是抓好品牌建设,在提升市场竞争力上求突破。牢固树立品牌发展意识,走品牌发展之路,继续抓好我县的蔬菜、冷鲜肉、熏肉三个方面的品牌建设,多层次、多形式开展品牌创建活动,优化产品结构和市场结构,不断开拓国内市场和国外市场,形成新的经济增长点。
第五篇:农业产业化调查与思考
零陵区凼底乡农业产业化的调查与思考
凼底乡人民政府乡长全永红
(2009年11月5日)
农业产业化是促进农业发展,增强农业竞争力,增加农民收入的需要,也是统筹城乡发展,实现和谐社会的需要。近年来,作为以种植业为主的农业大乡,零陵区凼底乡始终把发展“三农”问题摆在首要位置,按照围绕“三农”调结构、抓特色、增效益的思路,认真贯彻上级的指示精神和党在农村的各项方针政策,不断深化农村改革,优化产业结构,充分利用现有水利条件和土地资源,依靠科技进步,突出地方特色,进一步完善运行机制和管理体制,落实惠农政策,切实稳定民心,充分调动农民投身农业、开发农业的积极性,全乡农业产业化获得长足发展。
一、全乡概况
凼底乡地处潇水河畔,位于零陵区东南部,距城区25公里,乡域国土面积83.5平方公里,东与富家桥镇隔江相望,南接双牌县五里牌镇、平福头乡和茶林乡,西与菱角塘镇接壤,北与朝阳办事处相邻。境内多山地,潇水、桴江河、双牌水库右干渠纵贯全境,水利资源丰富,灌溉便利,是零陵区的主要产粮基地,盛产优质稻、杂交水稻制种、杂交油菜制种、甘蔗、柿子、萝卜、香芋、黑美人西瓜、蔬菜、生猪等主要农产品。全乡辖20个行政村,187个村民小组。有5350户,20772人。现有耕地面积20130亩,其中水田17900亩,旱地2230亩,人均0.97亩。2008年,全乡实现地方生产总值2.35亿元,农民人均纯收入4490元。
二、农业产业化发展现状
近年来,我乡以杂交水稻制种、优质稻种植、生猪养殖等为代表的农业产业化取得了较大进展。通过认真总结我乡近几年来农业开发经验,细化发展目标,狠抓措施落实,优化区域布局,发挥现有土地、水利条件优势。在“优质化、市场化、产业化”上狠下功夫,在“优质率、商品率、增加值”上大做文章,突出重点,狠抓杂交水稻制种、优质稻种植、油菜制种、生猪养殖基地建设,培育拳头产业,发展“一乡一业、一村一品”区域特色农业,取得了显著成效。
1、种植业内部结构明显优化
按照“注重特色,突出重点,规模经营”的发展思路,坚持保面积、调结构、增定单,重优质稻种植。充分发挥比较优势,大力调整主要粮经作物的作物结构、品种结构。到2008年全乡优质稻种植面积达到12000亩,产量1200万公斤,产值2500余万元;杂交水稻制种2500亩,产值1000余万元;油菜制种6000亩,产值265万元;其他玉米等经济作物1820亩,产值160万元。我乡的粮经作物品种结构、品质结构明显优化。
2、科技措施、良种良法在农业产业化发展应用上成效显著
一是加大了科技培训力度,做好新型农民培训。2008年共组织各种培训120场(包括专题培训及以会代训)、黑板报25期,合计受训群众7600多人次,大大提高了广大人民群众的种植管理水平和市场竞争意识。二是水稻良种应用率达98%以上。三是做好特产农业、订单农业的引导和指导服务工作。配合区农业局等有关部门完成新型农民科技培训工作。共培训46场次,培训农户180人。
3、特色、优势产业框架基本构建
经过近年来的探索,特色产业、优势产业框架基本形成。依托有利水利
资源和条件,积极争取区发改委、开发办、农业局等有关部门的支持,加大农业开发,整合土地资源,形成了优质稻种植和杂交水稻制种为主的特色农业产业带。2008年争取开发资金300余万元,对凼底、袁十万和黄皮等村的连片水田立项改造,形成了近千余亩的优质稻高产区,从而推动了我乡水稻种植等优势产业的进一步扩大和发展。
三、存在的主要困难和问题
我乡农业产业化经过近几年的探索和发展,取得了一定成效,已呈现出良好的发展势头。但与发达地区相比,还存在诸多差距,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产业结构调整力度不大。表现为优势产业少且规模小,缺乏具有示范和品牌效应的基地典型,产业竞争力弱。种植上依然以分散的小规模农户家庭经营为主体,种植品种散而且规模小,制约了生产效率。个体经济实力弱,难以抗拒自然和市场所带来的双重风险,导致收入增长困难。
二是缺乏龙头企业带动,后续发展力量不足。近几年,我乡发展产业规模小,在引进龙头企业开发产品加工方面非常困难,尤其是缺少跨行业、跨地区的规模大、知名度高、带动能力强的龙头企业在我乡投资带动,导致农产品市场竞争力不强,发展后劲不足。产品在产、供、销等环节上不能很好地衔接。
三是基础设施薄弱,制约农业产业发展。我乡的水利条件虽然较优越,但水利设施年久失修、老化严重。如贯穿我乡冷山、长田、易家洞、凉水井和涯次渡等村的三斗渠,多年来塌方、渗漏严重,由于距离远、工程量大,需要较大的资金投入,乡财政无力承担。造成下游各村农地缺水严重,严重影响了农业生产。
四是劳动者素质偏低。表现为由于农户分散种植,缺乏必要的栽培管理技术和市场导向,优质高效农业意思淡薄,种植品种杂、乱,管理水平低,造成农业产出率低,农产品质量差,严重影响了群众生产积极性,制约农业产业化发展进程。
这些问题的存在极大地制约了我乡农业产业化进程,我们必须认真对待,深入研究,落实措施,挖掘潜力,破解发展难题。
四、今后工作的意见和建议
农业产业化是农业和农村经济工作中一件带有全局性、方向性的大事,也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和推进和谐社会建设的主要目标。当前,我乡的农业产业化正处于加快发展的关键时期,我们必须牢牢抓住国家西部大开发、生态环境建设、扩大内需、移民搬迁扶持等机遇,紧紧围绕农业结构调整战略和“十一五”发展规划,以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为指针,以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为主线,以发展高效生态农业为目标,突出特色和重点,狠抓农业产业化发展的关键环节,采取切实有效的对策和措施,加快农业产业化发展进程。
1、优化农业区域布局。遵循“面向市场、因地制宜、突出特色、发挥优势”的原则,围绕农业结构调整战略,结合凼底农业产业化发展五大基地建设(即羊公滩、高桥无公害蔬菜基地,长田、凼底、大桥坝杂交水稻制种基地,全乡万亩优质稻基地,油山岭、欧家坪、涯次渡油菜制种基地,江边、伏塘、杳塘萝卜种植基地),整体推进,重点突破,优化农业区域布局。按照基地化、规模化、标准化、现代化生产要求,加速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的转变。
2、培育主导产业。依托我乡现有资源,重点发展杂交水稻制种、优质
稻、无公害蔬菜、油菜制种、萝卜种植等主导产业,一是发展杂交水稻制种。在长田、凼底、大桥坝等制种区在现有基础上发展杂交水稻制种,引进先进技术,进一步扩大制种面积1000亩。二是发展优质稻种植。在全乡20个行政村重点是袁十万、黄皮、伏塘、凼底、易家洞、晓江和凉水井等7个村推广发展高档优质稻,引进优良品种,改良品种结构。三是发展油菜制种。落实宣传好国家有关油菜制种补贴政策,重点抓好油山岭、欧家坪和江边等3个村。四是发展无公害蔬菜。利用羊公滩、高桥两个村有利地理位置和土壤条件,发展无公害蔬菜300亩。
3、发展特色产业。按照农业结构调整战略和“十一五”发展规划,把农业产业化战略与农业结构调整、扶贫开发、移民后期扶持等有机结合起来,根据自然条件和资源优势,打破行政区域界限,统一规划,统一品种,优化农业区域化布局。
4、大力培育龙头企业和专业合作组织。认真落实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和农村种养大户的优惠扶持政策,引进龙头企业到我乡发展加工生产基地,并进行加工生产。大力培育农产品运销中介人和经纪人队伍,培养一大批农村种养加销售专户,大力发展专业合作组织。
5、提高农业科技含量。鼓励农业、畜牧、科技、林业、扶贫等部门及龙头企业等参与到农业产业化发展中来。大力开展农业科技知识技能培训,举办新型农民培训班,结合乡情突出特色,有针对性地对农村劳动者进行集中培训,提高劳动者素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