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展宗教文化旅游产业实现美丽“鹰潭梦”

时间:2019-05-14 05:22:47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发展宗教文化旅游产业实现美丽“鹰潭梦”》,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发展宗教文化旅游产业实现美丽“鹰潭梦”》。

第一篇:发展宗教文化旅游产业实现美丽“鹰潭梦”

在的位置:首页 > 社会 > 正文

发展宗教文化旅游产业 实现美丽“鹰潭梦”

2013-03-09 03:1

4来源:人民网T | T 字号:

编者按:

大力发展文化产业已经成为我国在新时期的强国之策。2011年10月,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提出,要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2012年11月,党的十八大报告更是提出,要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建设。

文化是民族的血脉,是人民的精神家园。十八大报告提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必须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兴起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新高潮,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发挥文化引领风尚、教育人民、服务社会、推动发展的作用。

而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就是要着力推动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更加深入人心,推动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和物质文明全面发展,不断开创全民族文化创造活力持续迸发、社会文化生活更加丰富多彩、人民基本文化权益得到更好保障、人民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全面提高的新局面,建设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为人类文明进步作出更大贡献。

本着这样的发展目标,各地都在探索文化产业发展的新路径。江西省委书记苏荣在今年全国两会中提出,党的十八大报告把“美丽中国”作为生态文明建设的宏伟目标,把生态文明建设摆在“五位一体”的高度来论述,彰显出中华民族对子孙、对世界负责的精神。要实现这一伟大目标,需要几代人乃至更长时间的努力。建议党中央和国务院将江西作为建设“美丽中国”的示范省或示范区,给予任务和适当投入,先行一步进行建设。苏荣认为,江西争当美丽中国实验省,在人文建设方面也可以发挥自身优势。除了生态美景、物质财富要美梦成真之外,美丽中国的“人富”更进一步的境界就是“精神富裕”,是人文与经济同步进化,是道德与发展节拍合辙提高。

与此同时,素有“道都”之称的江西省鹰潭市就在探索文化产业发展中取得了成绩:该市以发展文化旅游产业为契机,鼓励地方企业积极参与,推动特色文化旅游产业繁荣发展,助力地方经济再上新台阶。江西鹰潭市果乐贸易有限公司董事长何芳就是鹰潭市文化旅游产业发展的积极参与者、推动者和实践者,现在,她正带领着自己的团队,在鹰潭市委、市政府强有力的支持之下,在鹰潭市人民的期盼中,一步步朝着实现“美丽鹰潭”的梦想前行……

2013年,是江西省鹰潭市建市30周年,这个城市还有个别称——“火车拉来的城市”。“改革开放之父”邓小平曾大赞鹰潭是个“好口子”,这源于鹰潭市是江南重要的铁路交通枢纽,浙赣、皖赣、鹰厦三条铁路干线在鹰潭纵横交汇,贯通大江南北。也正因如此,很多铁路职工在30年前拉家带口地落户鹰潭。

何芳就是铁路后代,她的父亲是山东人,母亲是浙江人,何芳出生在萍乡,成长在浙江。1983年,鹰潭升格为省直辖市,鹰潭市所在地取名为月湖区。1984年,她随着在铁路工作的父亲来到鹰潭,一住就是30年。在这30年里,何芳靠着自己的勤劳和智慧,从这个城市的外来者,一步一步融入到城市建设和发展中来,最终成为改变这座城市产业布局的参与者。而在事业有成后,何芳想得最多的,是如何回馈这座与她结缘30年的城市。

据何芳讲,一开始来到这座城市,她只想做些女孩子喜欢的工作,为此,她经营服装店,做纯净水生意,开咖啡馆。这期间,她有过不少次参与房地产项目投资的机会,但一贯低调的何芳并不为暴利所动。上世纪90年代,何芳创立鹰潭市果乐贸易有限公司,这是鹰潭市较早从事文化、休闲项目的企业。经过20余年的积累,何芳的公司和她个人以热心公益、关心社会赢得了当地政府和百姓的好评。

何芳对中国传统文化有着特殊的感情,在她看来,中国传统文化(特别是宗教文化)最大的优点在于,它能够使人知礼仪、懂廉耻、重孝道、守诚信,能在潜移默化中提高百姓的文化修养和素质。“其实各个年龄阶段的人对传统文化都有诉求,包括很多在校大学生、刚刚走上社会的年轻人,他们也同样需要接受传统文化的教育,以明确其人生道路,做一个对社会有意义的人。老传统不能丢,要懂得珍惜、懂得孝道、懂得怜悯。一件衣服需不需要花很多钱买?一顿饭要不要点满满一桌子的菜?这一次中央出台的八项规定,打印 参与评论

我们都拍手称颂,狠刹铺张浪费和吃喝风,不仅能节约资源,其实更能让人们从虚妄的物质追求中解脱出来,重新审视存在的意义。在佛教文化中,这也被称之为„功德无量‟。”

传统文化中同样蕴含着智慧。“现在很多企业家赚了几十个亿,但他们中一部人不能合理分配这些既有财富。很多人购买奢侈品,借以表明自己的身价;还有人铺张浪费,认为有了钱就有了一切,买楼、买车、炒股票,一些极端行为甚至搅乱了市场秩序。事实上,回报社会是企业家最该做的事情。也唯有回馈社会,多做慈善,才能让你在拥有财富的同时还保留着那颗平常、安静的心。现在很多人感到迷茫,其实是一种信仰缺失。传统文化、宗教文化恰好可以引导他们沿着正确的道路前行。”何芳甚至认为,弘扬传统文化更是企业家一条回馈社会的“捷径”。

机会或许只留给有准备的人。多年来对中国传统文化的研究、对公益事业的专注,让何芳在鹰潭市一次重要的产业布局中有了用武之地。

2012年4月,为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推进文化产业大发展大繁荣”精神,充分发掘和利用鹰潭市独有的文化资源优势,打造鹰潭市特色旅游文化品牌,培育文化、休闲产业,进一步充实月湖岩公园旅游、文化内涵,做旺月湖岩公园人气,中共鹰潭市委、鹰潭市人民政府决定,实施月湖岩公园提升改造工程项目。

按照鹰潭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月湖岩公园提升改造工程协调会议纪要的通知》(鹰府办字[2012]142号)文件和鹰潭市发改委《关于月湖岩公园提升改造工程核准的批复》(鹰发改行字[2012]19号)文件精神,月湖岩公园提升改造工程由何芳的鹰潭市果乐贸易有限公司采取BOT形式(即私人资本参与基础设施建设,向社会提供公共服务的一种特殊的投资方式)投资、建设、经营,在月湖岩公园总体规划的基础上,恢复重建“月岩寺”、增建月岩精舍、新建果乐楼、提升改造绿化、亮化等环境景观,预计总投资1.5亿元人民币。通过实施月湖岩公园提升改造工程项目,努力使月湖岩公园功能更加齐全,配套设施更加完备,将月湖岩公园建成一个集湿地景观、历史文化、自然风光、现代休闲于一体的多功能景区;鹰潭市区与龙虎山景区之间又一个全新的旅游景点;市民生态旅游、休闲娱乐、享受自然的天然乐园。

对于获得这一机会,何芳心怀感激。“其实很多人都有做事的愿望,只是迫于能力和经济条件的限制,我不算有钱,但我愿意帮助大家完成心愿。”谈到自己出资在建的观音苑佛教文化旅游项目时,何芳这样说。她认为在鹰潭这个“火车拉来的城市”发展文化创意产业,是鹰潭百姓之福,这离不开鹰潭市委领导的英明决策,而她自己,仅仅是一个做事的人。

虽然压力挺大,但何芳有信心把这个项目做好。在鹰潭市,龙虎山道教文化源远流长,鹰潭市也就此有了一个“道都”的别称。第一代天师张道陵在龙虎山潜心炼丹,研创道教,丹成而龙虎现,道教由此登上中国历史舞台,并在这里承袭了1900年。人们常说,不到鹰潭不知“道”,可见道教文化已经成为了这座城市的文化名片。

2012年10月7日,鹰潭月湖岩公园二期提升改造工程启动。鹰潭市副市长裴勇在启动仪式上表示,月湖岩公园二期提升改造工程除了一般性的文化休闲娱乐活动功能外,还融入了中华传统文化和佛教文化等内容,将使鹰潭的城市文化内涵更加丰富。月湖岩公园各项目的改造、提升和完善将为鹰潭市民提供一个高品位的休闲娱乐场所、一个有吸引力的精神文化家园、一个修身养性的心灵驿站。裴勇同时表示,相信在鹰潭市政府的有力领导下,在各有关部门的大力支持和共同努力下,新的月湖岩公园必将成为有影响力的群众宗教活动场所,成为连接城区和世界自然遗产龙虎山的重要观光景点。

现在,何芳要做的就是对接鹰潭市已有的深厚的道教文化旅游基础,由道教文化旅游产业带动佛教文化旅游产业发展。

“在道教文化旅游发展推动佛教文化发展的同时,佛教文化也将促进道教文化更好的发展。最终实现相互推动,共同打造鹰潭旅游文化名片。”做好这个项目,是何芳的心愿,而这个项目真正落实到位,无疑会对鹰潭市经济发展、百姓就业、市民文化素养的提升起到重要作用。

一直以来,接触过何芳的人都说她是个低调的人。以至于从1999年开始到现在,她每年都资助3名贫困大学生,但这些学生至今都不知道是谁在资助他们。何芳总说,自己在荷塘里连一滴水都不算。但对于事业,她总说要尽力而为,不惜力、不含糊。去年,为了对接工程,何芳废寝忘食。她的努力最终赢得

了政府和百姓的信任,但也同时招来了周围很多人的不理解。“人家认为,我一个„奔5‟的人,即便不做这个工程也衣食无忧,为什么还要不断给自己„找事‟?但不理解归不理解,我计划应该怎样做,我还会朝着这个方向去努力。有一句歌词唱得好,叫做„事理圆融看世界,30年后更精彩‟,我就是想让人们看看,目前仍然有像我一样的一群人,在为中国传统文化赴汤蹈火。”何芳这样说。

在谈到佛教文化时,何芳认为,参透佛法的过程,也同样是参透活法的过程。子非鱼,焉知鱼之乐?佛教文化既能给人精神上的寄托,也能引导人们在现实生活中担起社会和家庭的责任,做好人,行善事。这一次,何芳要在鹰潭市月岩寺观音苑的项目上,实现自己造福鹰潭百姓、传播中国传统宗教文化的愿望。据何芳介绍,月岩寺采用古典的皇家寺院风格,全部用进口一级菠萝格木建成,整个建筑采用传统榫卯结构,未使用一颗钉子,每一根木头上都有一个纯手工雕刻的观音故事,匠心独具。寺院所使用的灯饰,全部为鹰潭市出产的铜制作而成的莲花灯。寺院整体工程秉承精工细作原则,已成为江西省乃至国内同类建筑中的佼佼者。但这样的建筑工艺也意味着较高的前期投入。对此何芳坦言,项目开工前的确有很多人希望投资和合股。从她自己角度看,要投资1个多亿资金也绝非小数目,“但我不能保证其他资金的目的,有些资金纯粹为挣快钱而来,我要做的是传统文化事业,要给社会留下一笔非物质的财富。”

现在大家都在谈中国梦,在鹰潭市委书记陈兴超看来,鹰潭作为一个拥有120多万人口的省辖设区市,她的梦想就是打造富裕、秀美、宜居、和谐的鄱阳湖生态经济区璀璨明珠。要实现这样的“鹰潭梦”,就要主攻项目,把项目建设摆在重中之重的位置;要决战“三区”,把园区作为工业化的主战场、城区作为城镇化的主战场、景区作为旅游产业化的主战场;要凸现特色,树立扬优成势、以特取胜的理念,打好“优势牌”,唱好“地方戏”;要解放思想,创新理念,实现跨越。

而肩负实现“鹰潭梦”重担的何芳一点不敢马虎。在她的努力和坚持之下,观音苑项目正在有序推进之中。“月岩寺观音苑争取在今年10月份全面完工,主体建筑包括月岩寺、月岩文馆和月岩精舍。它是通往龙虎山道教发源地的必经之路,今后两者之间可以在文化旅游产业方面形成互补。今年是鹰潭市建市30年,也是我来到这座城市的第30年,我希望这个项目既能为这座承载人们梦想的城市提供更多就业机会、增加文化旅游占GDP的比重,更能为鹰潭市及广大国人提供一个文化旅游的好去处。”谈到未来,何芳会心一笑。

图:月岩寺透视图

图:弥勒尊佛铜像落成图:岩精舍透视图

图:岩文馆透视图

(来源:人民政协网)

第二篇:旅游产业实现多元化发展

承德文化旅游产业实现多元化发展

本报讯(任宏博 孟广玉)随着承德市全力建设国际旅游城市,把文化旅游产业作为第一主导产业来发展,逐步形成了以避暑山庄及周围寺庙为核心的皇家游,绿色生态游,魅力民俗文化游的多元化发展,使来承游客可以感受到不同的旅游文化魅力,真正把承德的文化旅游产业推向更高的发展阶段。

领略皇家胜景。避暑山庄及周围寺庙是承德旅游的头牌,应以保护观光为主。除此之外还应打造一个具有国际品质的高端文化旅游服务区,作为建设国际旅游城市的新支撑与之互为补充。承德市委书记郑雪碧表示,要统筹避暑山庄及周围寺庙文物保护、文化建设和整个城市的发展,在尊重科学、尊重历史、尊重文化、尊重民意的基础上,科学规划建设,真正使承德恢复历史盛世风貌。该市依托皇家文化资源,全力打造“21世纪避暑山庄”。“21世纪避暑山庄”作为现代化园区,将依托精品项目,建成集文化与休闲于一体的旅游基地,与清避暑山庄错位发展、互为补充。此外,承德皇家文化休闲旅游区、承德皇家围场休闲体育基地、金龙皇家广场、木兰秋狝大典城等一批以皇家文化旅游产业为依托的聚集区也在如火如荼的建设中。

体验绿色生态之美。近年来,该市依托丰富草原、牧场资源,逐步建立了“草原生态领略-草原生活体验-草原特色品尝”的草原生态旅游模式。以草原生态保护带动草原旅游业发展,以草原旅游保障草原生态保护,实现了草原生态保护与草原旅游的协调发展。同时,基于绿色农林产品基地,建立了集中式农林生态园,大力开发应季农林产品采摘项目,发展森林度假休闲旅游,探索出了适合承德休闲乡村旅游新模式。目前,该市发展旅游乡镇达72个、旅游村282个,从事乡村旅游农户数量达3267家,年接待游客45万多人次,旅游收入达2亿多元。在农村大力发展生态农业等涉农旅游项目,全市已发展旅游型乡镇72个、旅游型村182个,从事乡村旅游户3393家,星级乡村旅游示范户904家,乡村旅游接待床位3.24张。去年全市生态乡村旅游接待游客260万人次,增加农民收入1.87亿元。

感受民俗风情。承德是一个有着浓厚文化底蕴的地方,被列入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统民俗艺术很多,有人们耳熟能详的剪纸、二贵摔跤,还有更多如热河清音会、蝴蝶舞、蹦跶会、八大怪、竹板落子等古老传统民间艺术。这些传统文化艺术流传于民间,具有深厚的群众基础,每年春节、元宵节等节日群众自发地组织展演,承德地区的一道独特的风景,随着该市大力发展民俗文化旅游,游客可以越来越多的欣赏到丰富多彩的承德本地的民俗风情景观,填补承德旅游发展的空白,实现了旅游产业多元发展。

据悉,“十二五”期间,承德市将依托废弃矿区打造生态-工矿-旅游复合模式,着力发展绿色宾馆、生态农家乐等绿色旅游设施,建成具有承德特色的绿色旅游模式与生态旅游线路,打造循环型生态旅游体系,从而实现旅游业与服务业,以及一产、二产的有机复合发展。

第三篇:宗教旅游文化

宗教旅游文化

宗教文化影响着人们的思想意识、审美观念、生活习惯等各方面,同时,对文学、艺术、建筑等方面的影响也比较深远。旅游不仅是一种经济现象,也是一种文化现象。现代旅游业的发展,促进了大规模的文化交流,对宗教文化的发展也起到了促进作用。宗教文化成为旅游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所以,宗教文化与旅游业有着密切的关系,二者相互联系、相互影响。近年来,我国宗教旅游发展迅速,并成为旅游业发展中的一个重要实践内容,但是,在其发展过程中也出现了一些矛盾和问题。本文分析了宗教旅游的发展现状及对旅游业影响,指出宗教旅游在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并针对此提出了几点建议和解决对策

20世纪80年代,随着农村产业结构的调整,宗教观光旅游项目的设计与开发,使其成为宗教地区发展旅游业中的重要渠道,并为推动第三产业找到了一个重要的切入点。宗教旅游实现了从纯粹的朝觐到度假旅游方式的升级,并成为我国部分地区发展第三产业的一条重要途径

我国宗教旅游的发展是有供给与需求两方面因素共同推动的结果,从供给的角度来看,人民生活水平显著提高,信仰提升的需要;从市场需求的角度来看,主要是城市化进程加快的结果。旅游者选择宗教地区旅游的动机主要有: 1.回归的需求。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人们对恬淡的生活方式,纯朴的生活情趣,古老的风俗习惯的向往,在现代都市生活“城内人”越来越向往那种天然的“城外人”的生活。绿色、环保、健康正在成为许多人追逐的生活理念,而宗教所提倡的正好契合了人们的精神追求。2.求知的需要。现代社会的城市人群普遍缺乏对信仰的了解,宗教朝觐作为重要的修学旅游方式,受到老人们欢迎

3.复合型需要。人们的旅游行为往往是多种动机共同作用的结果,宗教旅游也不例外,旅游者选择宗教地区,有的可能处于求新、求异、求美、求乐的需要,有的可能处于身心调解的需要,有的可能处于美食或购买土特产品的需要等等。

世界上信教人数约占世界人口的60%以上,许多国家都非常重视宗教文化旅游资源的利用与开发。宗教信徒的信仰与求知欲望转化成旅游动机,形成了以探求宗教文化为目的的旅游潮流。各国各地区形成了许多宗教圣地,如沙特阿拉伯的麦加、耶路撒冷、罗马、梵蒂冈、印度等都成为国际旅游业较为发达的国家或地区。这些宗教圣地成为旅游者到该地区必去的目的地。在我国,宗教种类齐全,佛教、伊斯兰教、基督教等外来宗教与我国的道教共同发展传播,对我国的文化发展产生了巨大的作用。据不完全统计,我国“有1亿多人信仰各种不同宗教,宗教活动场所8.5万处,宗教教职人员约30万人,宗教团体3000多个,宗教团体还办有培养宗教教职人员的宗教院校74所。”有几大宗教的很多宗教场所在我国发展中留下的文物古迹,它们已经成为现代旅游业中必不可少的人文景观。2006年,在国务院公布的第六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080处中,宗教古迹就有250多处,占有相当大的比重。以佛教为例,在我国中原地区,游客可以感受到汉传佛教的魅力;到了西藏、青海、内蒙古等地,游客感受到的是藏传佛教的深邃。同时,佛教根据派别不同,地域不同,其寺院建筑等景观也有所不同。宗教文化胜迹成为现代旅游业中不可或缺的旅游资源

(1)宗教文化为旅游提供了深厚的文化底蕴

宗教作为人类创造的社会文化形式之一,对人类文化的发展起着重要作用,同时也深化了人类文化。宗教包含着众多的艺术表现形式,而这些都成为吸引游客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我国阴山山脉发现的阴山岩画是较为古老的宗教遗存,贺兰山岩画也大量地记载了中国北方的原始宗教,这对游客了解中国北方少数民族宗教信仰有着巨大帮助。现代寺庙中,各种宗教题材的绘画也成为人们了解当地宗教文化的重要环节,从远古时期的图腾石刻,中国古代遗留下来的佛教石窟到近代宗教题材的雕塑;从原始祭祀音乐到现代佛教寺庙的佛教音乐、基督教堂中的教堂音乐等。不同种类的宗教,其制度也各不相同,使得各国各地区的法律制度不仅受本地区其他文化的影响,也受到宗教文化的影响。

宗教礼仪丰富而复杂,对于普通游客来说,只有身处宗教文化浓郁的地区才能真正感受各种宗教礼仪的区别。到中亚地区,必定要接触到伊斯兰教教徒的饮食起居、社会交往、人生仪礼等,而我们必定要尊重教徒们的各种礼仪,同时也要了解不同宗教的禁忌。所以,宗教对旅游地及旅游过程的文化都有一定的制约作用。在宗教文化的组成部分中,我们不能忽视寺院教育、医疗卫生、慈善事业等。我国的各个佛学院、西方国家由教会开办的学校、神学院等构成的寺院教育;教会医院、育婴堂(孤儿院)等构成的医疗卫生机构;它们都是宗教的载体,对旅游也有特定的价值。

(2)宗教文化游已成为当今旅游中不可或缺的因素

宗教和旅游自古就有着源远流长的密切关系。从教徒们为了朝圣拜祭而离开常住地前往宗教名胜所进行的简单的前夕游历活动,到今天旅游者为了观赏宗教山川、领略宗教文化、感受宗教氛围以及学术的考察和交流等目的而进行的各种综合性旅游活动,作为一种特殊的旅游资源,宗教文化已经成为旅游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以其独特的旅游价值,特色的旅游产品,开拓了新的旅游市场,吸引了众多的信徒和游客,带动了宗教旅游景区的发展,促进了地方经济的发展,增加了地方财政收入,提高了人民的生活水平,对旅游业的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旅游作为人类的一种文明和文化行为,到现在的一种经济行为,是与人类历史共同演进的。旅游的本质其实是各种文化的交流。旅游资源的开发利用,反映在宗教文化方面就是吸引了更多的游客前来游览、朝圣和学术考察交流,这些不仅利于宗教文化的传播、交流和发展;且依靠宗教旅游的收入,还为修复和重建寺内景观提供了大量的资金;而良好的寺内景观和旅游基础设施的支持,又会吸引更多的信徒和游客,从而形成良性发展的循环。因而,宗教作为一种重要的旅游资源,促进了旅游业的发展;同时,旅游业在宗教名胜古迹的修复,研究和文化交流上也起到了不可忽视的促进作用。这就使宗教与旅游结缘,宗教促成旅游,而旅游又推动了宗教的发展。宗教与旅游具有双向促进和依赖作用

第四篇:加快文化旅游产业发展

加快文化旅游产业发展

文化提升旅游,旅游传播文化。文化产业与旅游产业融合发展,相得益彰,产生了巨大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传承中创新,挖掘中发展,立足深厚的历史文化积淀,努力培育文化品牌,是我市推进文化产业发展的一项重要措施。衡水湖和董仲舒是被誉为我市“不可复制的优势资源”。我市充分挖掘利用历史文化资源,发挥历史名人效应,打造了“大儒之乡”董仲舒文化品牌,挖掘整理“九州之首”文化资源,广泛弘扬传播“鼎立五千年,华夏第一州”的文化品牌,加快文化旅游产业发展。

衡水湖是国家级湿地和鸟类自然保护区,我市以衡水湖为重点,发展生态休闲、历史文化、文化创意、观光农业等特色旅游,着力打造“生态湖城、休闲之都”。在加强保护的基础上,合理开发衡水湖的旅游资源,打好“水”字品牌,使衡水湖成为全国知名的精品旅游景区。同时,加大对深州蜜桃园、阜城万亩森林民俗生态园等旅游项目的建设开发力度,形成观光休闲度假旅游板块。叫响“九州之首”、“董子故里”品牌,充分利用宝云寺、窦氏青山、景州塔、中国景州(广川)董子园、周亚夫墓、封氏墓群、高氏墓群、庆林寺塔等文物保护单位,打造历史文化旅游板块。以武强年画博物馆、中国内画艺术之乡展览馆、老白干工业园为龙头,挖掘独特文化底蕴,打造旅游产业品牌,发展非物质文化遗产旅游板块。充分挖掘安平“两个第一”、衡水市烈士陵园、冀南“四·二九”烈士陵园等革命传统文化资源,与爱国主义教育结合,打造红色旅游景点板块。

第五篇:发展成吉思汗文化旅游产业

发展特色文化旅游产业

摘 要:成吉思汗文化是内蒙古草原文化的典型代表,成吉思汗文化旅游的开发和推广将提升内蒙古旅游的品牌形象。本文分析了成吉思汗文化旅游的开发现状以及在开发中存在的一系列问题,并提出现阶段成吉思汗文化旅游开发的模式。关键字: 鄂尔多斯 成吉思汗陵

文化旅游

可持续发展

1、文化旅游定义

文化旅游,是最近几年才出现并流行的一个名词,它的出现与游客需求的转变密切相关。因此,其目前较为流行的定义是“那些以人文资源为主要内容的旅游活动,包括历史遗迹、建筑、民族艺术和民俗、宗教等方面”。还有说法认为文化旅游属于专项旅游的一种,是集政治、经济、教育、科技等于一体的大旅游活动。

综上所述,文化旅游就是以旅游经营者创造的观赏对象和休闲娱乐方式为消费内容,使旅游者获得富有文化内涵和深度参与旅游体验的旅游活动的集合

2、成吉思汗文化概述

内蒙古是我国拥有草原面积最大的省份,草原东西延伸2000多公里,分布着草甸草原、典型草原、荒漠草原三种类型的草原,呼伦贝尔、科尔沁、锡林郭勒、乌兰察布、鄂尔多斯、乌拉特草原闻名遐迩[5]。尽管内蒙古拥有丰富的草原资源,但在竞争日益激烈的今天,北京、河北、甘肃、宁夏等地的草原旅游已经对内蒙古草原旅游构成了很大的威胁,因此想要获得草原旅游的竞争优势,就必须升入挖掘草原的文化内涵,草原文化在国际文化中占有很重要的地位,草原民族曾是欧亚大陆上最活跃的,因此也使得草原文化的影响力和吸引力更加的广泛,而蒙古族文化更成为草原文化的典型代表[5]。蒙古民族以其独有的草原文化特色,构成了中华民族古老文化的一部分,因此保护好以成吉思汗文化为代表的蒙古族文化资源,既是保护中华民族母体文化,也是保护人类共同的文化财富。

成吉思汗陵区作为蒙古族伟大祖先的陵寝、蒙古民族文化最完整保存地之一,在资源优势上是独一无二的,成吉思汗陵作为征服亚欧的大帝国首领形象深入民间,在现代西方世界与韩日等国,成吉思汗这一与拿破仑等比肩的世界征服者的辉煌历史及独特的大漠风光,对他们也是很具吸引力的,根据国际旅游的基本要求,完善成陵旅游游乐设施,住宿设施,进一步发掘蕴藏在其中的文化内涵,成陵无疑能成为国内外新的旅游热点之一,会成为中国最大的蒙古民族文化旅游园区,成为国家一级旅游景区[8]。

3、旅游资源优势

3.1 该区域旅游资源的优势主要体现在神秘的成吉思汗传奇以及绚丽的民族风情文化上。

就鄂尔多斯而言,近距离客源市场主要在呼和浩特、包头等大中城市,中距离市场在京、津等华北地区, 远距离市场在华东、华南、港、澳、台地区及日本、美国等国家。

市场定位决定了鄂尔多斯以草原风光去吸引不同距离市场的客源是不可能的, 因为 在近、中距离市场周边存在许多开发成熟并具有代表性的草原风光景区;相反,成吉 思汗传奇却是对近、中、远距离游客均具有恒定的吸引力, 应是很强的优势。

3.2 鄂尔多斯最具魅力的资源不仅有雄浑的大漠风光, 还应有在这个独特自然环境背景下所形成的独特的人地关系, 即该区域中所独有的人文文化景观。

这个景观以蒙古族文化为主导, 经历史上蒙汉文化的融合, 形成了独树一帜的区域文化, 如鄂尔多斯婚礼, 鄂尔多斯小调, 鄂尔多斯饮食文化等。

4、成吉思汗文化旅游的开发现状

4.1 成吉思汗文化旅游开发现状的空间分布

现在的成吉思汗文化旅游开发主要集中在鄂尔多斯市的成吉思汗陵所在区域,其他地区的开发多是零散的。虽然成吉思汗有多次西征与南征的战绩,但这些都还没有形成有规模、有影响的线路。成吉思汗文化旅游在空间上仍然以自治区西部为主,并且缺乏深度开发。

4.2成吉思汗陵建设现状

随着草原文化的开发,世界上最大的蒙古历史文化旅游景区—鄂尔多斯市成吉思汗陵旅游区也得到了国家的开发,它的开发建设是成吉思汗文化开发的必要步骤。

2002年以来,鄂尔多斯市投入8亿多元,完成了成陵旅游区建保护工程。目前景区总面积10平方公里,可控面积80平方公里。现在的成陵旅游区规划布局是在维持原有建筑风格基础上,基本按照2001版《成陵旅游区总体规划》、《成陵旅游区详细规划》的“三区、两道、八景”的总体格局来进行规划和资源开发的。[6]

其中“三区”即:(l)文物保护观光浏览区,该区的主要功能是文物保护和观光旅游;(2)生态恢复保护区,在文物保护观光浏览区外层,面积约20平方公里,该区范围内停止农业和牧业生产活动,退耕退牧还林还草,恢复生态植被并严格保护,实行禁区管制;(3)视觉景观控制区,在生态恢复保护区外围,面积约50平方公里该区范围内的农牧业生产与人民生活保持原状,逐渐向职业种草植树过渡,现有建筑物逐步还原为蒙古包外型。

“两道”即:(l)成吉思汗大道,从成吉思汗中心广场到陵宫大殿,;(2)风景道,是围绕着巴音昌呼格草原及现陵园四周约18.62公里的仿石路。

“八景”即游客活动中心(入口广场门景、铁马金帐群)、游客教育中心(亚欧广场、蒙古历史文化博物馆、成吉思汗中心广场)、祭祀观光浏览区(牌楼、陵包、苏勒德祭坛)、蒙古民俗村、休闲渡假中心(包括大汗行宫酒店、帐篷营地)、那达慕马术活动中心等。[6] 4.3文化旅游产品开发现状

成吉思汗陵祭祀、鄂尔多斯婚礼、察罕苏力德祭祀等一大批民俗文化旅游精品被开发并显示出其强大的市场竞争力。如,鄂尔多斯婚礼表演每年在鄂尔多斯市内各旅游景点演出达 2 000余场次,观看的中外游客约 200 万人次,已经成为鄂尔多斯旅游文化的主打品牌[3]。在取得巨大经济效益的同时,鄂尔多斯民俗旅游资源开发带来的社会效益、生态效益等也已逐渐显现,民族文化得以挖掘、保护、传承,生态意识得以增强,生态环境得以改善。

鄂尔多斯市采用多元化投资、企业化运作、科技化开发、科学化管理、立体化发展等一系列战略措施,开发形成了以成吉思汗陵祭奠、查罕苏力德祭祀等为代表的祭祀民俗文化旅游产品系列,以鄂尔多斯婚礼为代表的社会游艺民俗旅游产品系列;以鄂尔多斯国际文化节、那达慕大会等为代表的节庆民俗旅游产品系列。鄂尔多斯民俗旅游已经初步实现了产业化经营,产业前景广阔。

5、存在问题

现阶段,由于对成吉思汗民族文化旅游的开发缺少组织性,没有对自然环境进行应有保护,以致成吉思汗形象有所破碎,让旅游者感受到的是时间序列性和空间线路性的杂乱无章,而非完整的文化形象。文化旅游开发与发展的基础,是在旅游资源开发的过程中,自然环境的合理保护和民族文化的有序传承。

现在的成吉思汗文化旅游开发主要集中在鄂尔多斯市的成吉思汗陵,其他地区的开发多是零散的。成吉思汗文化旅游在空间上仍然以自治区西部为主,但是开发的内容不够丰富,缺乏深度,文化内涵挖掘不够深入。

新陵投入、建设规模虽然很大,民族特征也较为明显,但是游客在参观完之后的反馈都不是很满意。如景区许多展品,只重视外观,不重视内在;只重视实物物品,因而造成文献和古籍善本资料的严重缺乏。

旅游资源整体开发不够,产品类型较为单一市内在部分旅游景区的综合开发不够,旅游产品单调,旅游形象模糊,旅游景观亟待整治,市内旅游产品以观光为主,忽视了参与性、休闲性、趣味性、民俗风情旅游产品的开发。不少景区未能深入挖掘积淀极深的鄂尔多斯蒙古族文化旅游资源,缺乏文化内涵和品味,缺乏创新与设计,从产品生命周期上讲,多数旅游产品仍处于导入期,没有完整的体系。2.2 基础设施不足的表现

成吉思汗文化旅游基础硬件不完备。由于内蒙古地区处于我国西部,经济的欠发达导致旅游地的各项基础设施建设仍然滞后。这也成为制约成吉思汗文化旅游开发和发展的关键。草原往往地处城市深处,而交通设施的不便利,造成渴望一览草原文化美景的游客无法到达,使得已开发的成吉思汗文化旅游产品不能更快捷地展示给旅游者,因而也无法为地区经济带来有效的拉动。2.3 建设资金不足

当前,成吉思汗文化旅游开发依然缺乏资金投入,资源开发受限。成吉思汗民族文化资源有着丰富的文化内涵,而要把无形的东西变成现实的旅游产品,需要一定的资金投入。由于建设资金不足,成吉思汗民族文化旅游资源在某种程度上至今还“躲在深闺人未识”。

成吉思汗是中国和世界历史上叱咤风云的英雄人物,他惊天动地的一生,与鄂尔多斯结下了生死之缘。坐落在鄂尔多斯草原上的成吉思汗陵。成为中外游人心往神驰的圣地。令人遗憾的是.声名远播的成吉思汗陵作为国家四A级旅游景区,旅游业发展却不容乐观。成吉思汗陵旅游区受到国内外游人冷落,究其原因,主要是旅游六要素落实不到位。就“吃”和“住”而言.旅游区既没有星级宾馆,也没有民族特色宾馆。餐饮住宿条件上不了档次,也没有特色,无法留住游客。

6、发展文化旅游的重大意义

鄂尔多斯地区有丰富的资源和独特的文化。西部大开发为发挥利用鄂尔多斯文化资源,建设新兴的特色旅游产业提供了前所未有的良好机遇。西部大开发利用鄂尔多斯文化资源为建设新的特殊旅游产业提供了前所未有的良好机遇。

开发利用鄂尔多斯文化资源,发展地区特色旅游经济的重要意义

3.1.鄂尔多斯人民积极参与西部大开发、第二次创业的必然要求;

3.2.培植新的经济增长点,保持地区经济持续、健康、快速发展的必然要求;

3.4.适应经济结构调整,开发人力资源,发展新的旅游文化产业的客观需要;

3.5.对加快地区基础实施建设,缩小与发达地区的差距,使鄂尔多斯地区在新世纪实现新跨越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与长远的历史意义。

7、成吉思汗旅游资源的发展构想

鄂尔多斯历史悠久,文化灿烂。游牧文化与中原文化在这里互相渗透融合,共同演绎了鄂尔多斯草原文明史。而今,各民族又将在这块物华天宝的土地上创造现代文明[4]。7.1

按照旅游六要素的要求,全面提升成吉思汗陵的文化旅游产业品位,要将蒙古民俗风情同鄂尔多斯地域人文融合起来,精心打造“蒙古族风情园 ”新品牌,不但可以使成吉思汗陵将蒙元历史文化展现给全世界,同时也可利用风情园把历史悠久、韵味独特的鄂尔多斯地域文化和蒙古族民俗文化呈现给世人,二者相辅相成,亦可推动成吉思汗陵景区向多元化、多样化、精品化方向快速发展,使得成陵旅游区在国内外旅游中的含金量大幅提高;蒙古族风情园大体可设计为:[4](一)美食文化村

蒙古饮食品种和生产的优雅,独特的口味,符合现代人的饮食要求,有强烈的吸引力。美食村建设,主要是旅游展示和出售蒙古饮食文化的丰富多彩。(二)服饰文化村

鄂尔多斯文化是蒙古宫廷文化与汉文化、藏文化通过数百年融合成的,蒙古族服饰文化也形成了以骑马民族文化为主体,汉藏文化为辅助的格局。随着时间的推移,鄂尔多斯服饰形成了实用的生活装和礼仪装,不仅保留了传统文化色彩,也赋予了时代性,对游人颇具吸引力,有利于充分展示和推销蒙古服饰文化的璀璨绚丽[4]。(三)敖包文化村

鄂尔多斯敖包种类是蒙古各部中最多的,分为成吉思汗征夏敖包、成吉思汗陵敖包、蒙古族圣物敖包、蒙古族英雄敖包、家族敖包、家庭敖包、旅游景区敖包等众多种类。敖包村的建设,让游人尽博大精深的敖包文化,无疑将成为成陵旅游区一道靓丽的风景[4]。(四)那达慕村

鄂尔多斯那达慕,既有深厚的历史基础,又有广泛的群众意义。活动内容丰富,在风情园里修建那达慕村,平时对游人开放,召开那达慕时用于各种比赛娱乐活动,也是一道很好的人文景观。(五)末代王府公园

清代,满清政府对蒙古各部实施盟旗制度,鄂尔多斯部被称作伊克昭盟,下设七旗。各旗王爷府是封建王权统治的象征,荟萃了当时建筑雕刻、绘画艺术的精华。目前已是残缺不全,在风情园中建设微缩的七旗末代王府公园,也是一个良好的旅游看点。(六)狩猎场

成吉思汗陵旅游区拥有良好的天然牧场,如果将其围护起来,一方面可以使游人观赏到“风吹草低见牛羊”的大草原迷人风景。同时人工放养一些野生动物和禽兽供游人狩猎娱乐 也是马背民族向游人开放的一个特色旅游项目[4]。7.2 7.2.1 直接利用型

直接利用型是一种因地制宜的开发模式,指除增添必要的旅游设施、设备外,对原有的资源不再进行加工改造,而是保持其资源原貌,将现实的民族文化旅游资源开发成旅游产品 的开发模式。如民族传统的宗教活动、节事活动、传统婚俗、民俗表演活动等直接成为旅游产品。在这种开发模式下,再现当时的生活场景,旅游者可以领略到原生态的民族文化,拥有较强的真实感,增添了旅游的体验性,这也是直接利用型开发模式最大的优点所在。

成吉思汗文化旅游的直接开发利用中,其发展重点在于加强宣传,强调特色,确保游客体验质量。节庆会展旅游的竞争力集中于活动的特色和会议的规模影响,这是保证游客的体验质量的关键。其次,加强基础设施建设,营造良好的体验环境。一个安全舒适的体验环境是游客获得快乐体验的基础。目前,鄂尔多斯市的成吉思汗陵区旅游项目的开展,在部分程度上就是采用的直接利用型开发模式。直接利用适合于居民自发的小规模开发经营活动,既让居民获得了经济收入、增加了民族自豪感,又一定程度上保护了文化。3 7.2.2复原历史型开发模式

对已失传的成吉思汗民族文化,按照历史记载,挖掘题材,恢复历史面貌的开发,可以让游客更好体验成吉思汗文化的历史原貌,以人造景观的方式历史地再现民族文化。成吉思汗文化旅游资源在运用复原历史型开发模式时,可以根据各种文献、历史记载或者口头流传的民间故事、民间传说,深入挖掘成吉思汗文化内涵,在民族文化旅游产品更新上做文章;还可以探索、开发出一种崭新的成吉思汗民族文化持续旅游模式——成吉思汗民族生态博物馆,把蒙古民族自然、社会、文化进行整体保护、传承和研究的生态博物馆。3

就鄂尔多斯而言,可以加强以成陵为代表的祭祀民俗旅游产品、鄂尔多斯婚礼为代表的婚庆民俗旅游产品、马文化为切入点的游牧生产民俗旅游产品、那达慕为代表的游艺节庆民俗旅游产品的产业转化,形成品牌效应,以品牌带动民俗旅游的产业化发展。7.2.3创新

要改变以往鄂尔多斯民俗开发中到处“蒙古包、手把肉、草原白酒喝个够”的状况,将视野扩展到鄂尔多斯蒙古族生产、生活的各个方面,提高民俗旅游产品丰富度,优化民俗旅游产业结构。对鄂尔多斯市各地区民俗进行深度挖掘,找出各地区民俗的差异性并对其进行重点开发,从而形成产品的独特性。在民俗旅游资源开发与产业转化过程中,要注意民俗本真性与时代性的结合,将时尚元素、科技元素有机地融入到民俗旅游之中,增强其旅游吸引力与核心竞争力。在今后的民俗旅游中,必须重视创意竞争策略的运用,加强挖掘文脉、提炼文脉、升华文脉的过程,创新民俗旅游开发的主题。

6、总结

旅游业的发展与兴盛,已成为世界趋势,许多国家和地区都迅速推出了旅游文化战略。以草原文化和沙漠资源为依托的鄂尔多斯旅游文化产业必然会是具有鲜明特色的富有生命力的新兴产业。

综上所述,鄂尔多斯发展旅游业要面向国内外市场,发挥资源比较优势,突出地区和民族特色,挖掘文化内涵,整合基础资源,以“天骄圣地”为主题,优化产业布局,打造旅游精品,加快旅游产业发展步伐,将旅游业发展成为我市国民经济新的增长点和第三产业的支柱,实现由旅游资源大市向旅游大市的战略性跨越,以旅游业的大发展推动全市经济和社会各项事业持续、快速、健康发展[1]。

参考文献

[1] 何雨、王玲 《内蒙古沙漠旅游资源及其开发研究》

[2] 贾铁飞 《鄂尔多斯地区旅游资源配置与旅游发展增长极问题》 [3] 张玉香 《成吉思汗文化旅游开发现状及模式探索》 [4] 张燕翎 《提升成吉思汗陵文化旅游产业品味》 [5] 许海清 《以草原文化推动内蒙古特色草原旅游发展》

[6] 越圆 《基于生态足迹的成吉思汗陵旅游区可持续发展研究》 [7] 王爱军 《鄂尔多斯市旅游资源的可持续发展》 鄂尔多斯民俗旅游资源的开发与产业转化

秦 兆 祥

鄂尔多斯市旅游资源的可持续发展

王爱军 成吉思汗文化旅游开发现状及模式探索

张香玉

下载发展宗教文化旅游产业实现美丽“鹰潭梦”word格式文档
下载发展宗教文化旅游产业实现美丽“鹰潭梦”.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西安文化旅游产业发展

    西安文化旅游产业发展概况西安市文化旅游产业发展概况。西安市规划展览馆、曲江新区规划展 览馆,大唐不夜城、曲江池遗址公园、大唐芙蓉园、西安美术馆、明代城墙遗址等文化......

    吐鲁番文化旅游产业如何发展

    文化是旅游产业的核心灵魂,旅游是文化传承的重要载体。从旅游产业发展的规律来分析:文化市场是旅游产业的核心要素,是旅游动机的生成要素,是旅游资源的重要构成;从文化产业发展的......

    浅析洛阳市文化旅游产业的发展

    浅析洛阳市文化旅游产业的发展 摘 要:洛阳市作为历史文化名城,拥有着丰富而深厚的文化旅游资源,随着经济的发展,洛阳市文化旅游产业也需进一步推进发展。本文围绕《关于加快我市......

    市文化旅游产业发展情况调查

    **市文化旅游产业发展情况调查 根据**安排,最近,我们先后深入**、**县,通过视察旅游重点项目建设现场,听取情况汇报,与有关专业人士座谈等形式,对文化旅游产业发展进行了专题调研......

    武威市文化旅游产业发展情况2013.3

    武威市文化旅游产业发展情况汇报 一、武威市文化旅游产业发展现状 武威位于河西走廊东端,是古丝绸之路重镇、中国旅游标志之都、全国历史文化名城和中国优秀旅游城市。武威历......

    文化旅游产业发展调研报告

    文化旅游产业发展调研报告 按.........................的要求,为进一步理清全县文化旅游产业发展思路,找准发展难题、采取发展措施,以大景区建设为突破口,重点推进....景区和........

    如何发展我县的文化旅游产业

     如何发展我县的文化旅游产业云梦县胡金店镇中学陈么安新世纪要振兴发展云梦,提升云梦的后发优势,不一定走传统工业发展道路。我认为应在“文化旅游经济”方面下功夫。美国著......

    宝鸡市2009年度文化旅游产业发展工作计划

    宝鸡市2009年度文化旅游产业发展 工作计划三月份 1、召开文化旅游产业发展动员大会;召开第一次领导小组会议(明确各小组成员职责,部署工作)。 2、组建文化旅游产业管委会及总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