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议论文 黄河文化的三重精神
议论文范文 黄河文化的三重精神
黄河,是中华文明的摇篮,是中国人的母亲河。千百年来,它以其充沛的自然资源,养育了千百万中华儿女,又以其无私贡献的精神塑造了中国人的历史观、世界观,并对世界进程产生重大而深远的影响。归纳起来,黄河精神主要包含了三重精神:不屈不挠的奋斗精神,勇于改革的创新精神,“天人合一”的和谐精神。
黄河从青海源头出发,向东奔流,冲破重重险阻,最终归入大海,这本身就体现了勇往直前、不畏艰险、不屈不挠的奋斗精神。
黄河水养育的中华民族,面对黄河带来的灾难从古至今一直都在进行着艰苦的斗争。黄河“三善”的自然规律给中华民族带来了无穷灾难。可是,人们并没有被自然吓退。从远古的大禹治水,到东汉的王景治黄,再到新中国对黄河的治理与开发,毫不夸张地说,中华民族的历史,就是一部黄河治理的奋斗史。正是黄河培育出的艰苦奋斗的精神,在中华民族在面对外敌入侵,民族危亡的关键时刻,激励着一代代的中国人顽强抗争,维护了中华民族的独立和自由。
面临重重险阻,黄河一次次地改道,探出新途径,回归大海,充分展示了其勇于改革的创新精神。
长期以来,人们曾经以为固堤防泄是解决黄河“一劳永逸”的良策,但河床不断抬高的现实给了我们沉重教训。1953年,毛泽东主席创造性地提出了“南水北调”的伟大构想,这一创造性的构想为科学治理黄河提供了一条新思路。新中国成立以来,以邓小平同志为核心的党的第二代领导集体,充分发扬了勇于创新的黄河精神,实施了改革开放,为社会主义建设探索出了一条充满希望的新道路,引导着中华民族走向伟大复兴。
黄河的治理与开发,必须以尊重黄河自然规律,协调人与自然的和谐共处为前提,“天人合一”的和谐精神正是人们在同黄河,同大自然的斗争中逐渐形成的。
王化云教授曾叹道:“黄河不可能变清,也不需变清”,其实,尊重黄河自然规律、无为而治又无尝不是治河良举呢?从斗争到合作,从无序开发到有序开发,从只重开发到开发与保护并重,充分展示了中华民族重视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天人合一”的精神。
工作中,我们也需要这三种精神。奋斗,让我们不惧风险与挑战,坚持改革开放伟大事业。创新,让我们永葆生机与活力,不是安逸地躺在过去功劳簿上,而是用历史、发展的眼光对待世事、国情、民意;“和谐”让我们让我们在相互斗争中坐下来,理性思考,和平共处,取得共赢。
“艰苦奋斗、勇于创新、天人合一”的黄河精神是黄河留给我们最宝贵的精神财富。我相信,在黄河精神的指引和激励下,勤劳勇敢的中华民族一定能够创造一个又一个的奇迹,早日实现国家的繁荣和富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第二篇:黄河精神
高举黄河精神旗帜,夺取现代化建设新胜利
(中公教育首席研究员:吴红民)
纵观人类历史,不难发现:四大古代文明,都发源自大江大河的沿岸地区。古埃及文明发源自尼罗河流域,古巴比伦文明发源自幼发拉底河和底格里斯河流域,古印度文明发源自印度河和恒河流域。而辉煌灿烂的中华文明,则发源于富饶辽阔的黄河流域,并逐步形成了独具特色的黄河精神。
黄河精神内涵极其丰富,它来自于在过去在数以千年的漫长时间里,黄河两岸的先民们与黄河相互依存、相互斗争、相互促进、共同发展的历史;来自于人们既依赖黄河、利用黄河,又敬畏黄河、改造黄河的治黄历史,并最终形成了以“战天斗地的坚韧意志、热爱家乡的爱国情怀、尊重自然的科学品质”为核心的黄河精神。
弘扬黄河精神,必须弘扬战天斗地的坚韧意志。毛主席曾经说过:“与天斗,其乐无穷;与地斗,其乐无穷;与人斗,其乐无穷”,可见战天斗地一直是中华民族宝贵的民族精神。在漫长的历史中,黄河既是一条富泽四方的母亲河,也是一条奔腾肆虐的害河。面对黄河决口和改道带来的灾难,中华民族逐步形成了战天斗地的坚韧意志,培养了改造黄河、约束黄河的宝贵品质。因此,弘扬黄河精神,就必须发扬战天斗地的坚韧意志。
弘扬黄河精神,必须弘扬尊重自然的科学品质。中华民族是乐观而又理性的民族,在黄河带来的灾难面前,我们既有“人定胜天”的决心和意志,也有“天有常,不为尧兴,不为桀亡”的理性认识。王景在治黄工作中,就具备了“利用黄河自身规律来治理黄河”的科学精神,最终使黄河安澜八百年。这种理性成熟的科学精神,也构成了黄河精神的重要内涵。故此,弘扬黄河精神,还必须弘扬尊重自然法则的科学品质。
弘扬黄河精神,必须弘扬热爱家乡的爱国情怀。热爱祖国、热爱家乡是黄河精神的重要组成部分。数千年来,人们不断地歌颂黄河、歌颂家乡、歌颂祖国。一首“一条大河波浪宽,风吹稻花香两岸”的歌曲就是这种情怀最真实的写照,一首“保卫黄河,保卫华北,保卫全中国”的歌曲更是这种最质朴情怀发出的时代最强音。所以,弘扬黄河精神,就必须弘扬这种爱国爱乡的爱国主义情操。
毛泽东主席说:“为有牺牲多壮志,敢叫日月换新天”。在过去漫长的历史岁月里,勤劳勇敢的中华民族既依赖黄河发展出了光照四邻的中华文明,又在和黄河不断斗争的历史过程中形成了伟大的黄河精神。我们必须发扬坚韧不拔、科学理性和爱国主义精神,才能弘扬黄河精神,用改天换地的的气魄推进现代化建设,夺取现代化建设的新胜利!
第三篇:发扬黄河精神
千年文化,万里黄河,黄河精神激励千万人民
“君不知,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黄河 承载了中国上下五千年文化底蕴的母亲河,他发祥于青海源头,流经 四川、甘肃、宁夏、内蒙古、陕西、山西、河南等省区,在山东垦利县注入渤海,全场5464千米,流域面积75.24万平方千米。
黄河精神就是中华人民 勤劳,无私,奉献,勇敢和坚忍不拔的崇高精神。
黄河流域不仅见证了一个一个王朝的诞生,也经历了一个一个时代的交替。她养育了千千万万的中国人民,还激励着我们的祖先奋勇前进。黄河流域从来都是人杰地灵,这里涌现出了许许多多伟大的人物,如唯物主义思想家荀况,著名的政治家蔺相如,优秀的军事家 廉颇.卫青 霍去病 名垂千古的文化巨匠 张衡 司马迁 杜甫 白居易 关汉卿 以及为民族解放事业英勇捐躯的杨靖宇 吉鸿昌·······他们如璀璨的群星 照耀着在历时长河中摸爬滚打勇往直前的中国人,他们是中华民族的骄傲 也是黄河精神不朽的传承和体现。
没有千年前的大禹治水,也不会有如今的三峡工程,没有百年前的辛亥革命,又怎么有如今的社会主义美好生活?
我们如今的美好生活,是祖祖辈辈坚持不懈 无私奉献的结果,是尊崇黄河精神,发扬黄河精神的结果,中华民族上下五千年的历史,源远流长的文化底蕴,经过如此岁月的洗礼黄河精神却依旧流传至今。黄河,她没有金碧辉煌,也无需粉墨,朴素 执着,千年如一日 哺育着祖祖辈辈的中国人民,我们不仅从生活上物质上得到黄河的恩惠,从思想上我们也不断受到黄河的洗礼,发扬如此黄河精神,服务社会 造福人民 不仅是回馈养育了我们千万年的黄河,也是对祖祖辈辈的先烈们的崇高敬意。
发扬黄河精神,就是在发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在党的带领下,坚持社会主义建设的同时,我们不仅是拥有一个物质上美好的生活环境,思想上也开拓进取,弘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是每个中国人民应尽的职责。
正所谓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发扬黄河精神,促进精神文明建设,你我的一小步 将会是社会的一大步,我相信 祖祖辈辈无私奉献奋勇拼搏的黄河精神将在我们这辈新中国的天之骄子身上发扬的淋漓尽致。
黄河精神也将激励千千万万的中国人为了建设社会主义新中国而努力,为创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美好蓝图而奋斗。
第四篇:黄河文化旅游节总体方案
第五届敦煌行•丝绸之路国际旅游节 “中国·兰州黄河文化旅游节”活动方案
(征求意见稿)
一、背景说明
自国家主席习近平在访问中亚四国时提出共同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的战略构想后,吸引了全世界的目光,各有关国家积极响应。在国内,丝绸之路沿线各省区争先恐后布局,“一带一路”建设不断推进,古老的丝绸之路正焕发新的蓬勃生机。
为贯彻落实“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战略构想,推动中国同东南亚、南亚、中亚等区域旅游合作,国家旅游局将2015年中国旅游主题确定为“美丽中国—丝绸之路旅游年”。
甘肃省委书记王三运多次在全省重要会议上提出要“努力打造丝绸之路经济带甘肃黄金段”。2014年12月22日,甘肃省隆重召开了全省旅游发展大会。王三运书记和刘伟平省长对全省旅游业的发展提出了新的要求,“适应发展新常态,打造经济增长点”,把旅游业从旅游局的部门工作提升到全省全局工作来抓。3月11日,王三运、刘伟平在北京与国家旅游局局长李金早举行了高层会商,就共同推动甘肃旅游发展进行了深入交流探讨。王三运说,在“一带一路”战略构想指引下,甘肃又成为改革开放的前沿,成为向西开放的前沿。在深入实施“一带一路”建设的宏大背景下,甘肃资源优势正在凸显,特别是旅游资源和文化资源。甘肃作为中华民族的发祥地和中华文化的起源地,更有文化和旅游融合加快发展的独特优势。甘肃省委、省政府在全省整体发展战略途径上,已经把旅游发展作为重要战略举措来实施,作为调整经济结构,转变发展方式新的增长极来推动。李金早局长对甘肃旅游业发展给予了高度评价和充分肯定,表示国家旅游局将以更大力度,支持甘肃旅游业提质增效升级,实现新常态下的大发展。
在此背景下,作为陆上丝绸之路黄金段甘肃省的省会城市、丝绸之路的核心节支点城市,兰州市应抢抓机遇,打响“丝路”旅游品牌,向世界展示兰州作为丝绸之路黄金段节点的人文历史、旅游特色和发展魅力,使兰州旅游的品牌更响亮,共同促进丝绸之路旅游的创新发展。
在做好丝路文化文章的同时,兰州还应大打黄河牌。兰州是黄河唯一穿城而过的城市,黄河,既是一条源远流长、波澜壮阔的自然河,又是一条孕育中华民族灿烂文明的母亲河。黄河孕育了中华文明,黄河哺育了中华儿女,黄河是中华民族的摇篮。在兰州,黄河和丝路在这里交融,和民族文化、中原文化一道,多元文化在兰州孕育出了灿烂的文明。
中国·兰州黄河文化旅游节已成功举办多年,逐渐成了兰州市一个品牌旅游节会和重要的合作交交流平台。为了真正把兰州黄河文化旅游节做大做强,做成丝路旅游的一个重要载体,2015中国·兰州黄河文化旅游节应该在“提升内涵、丰富内容、创新形式、扩大影响”上再下工夫。
二、指导思想
深入贯彻落实国家“一带一路”建设以及国家旅游局和 省旅游局“美丽中国—丝绸之路旅游年”的有关精神,以黄河文化旅游节为品牌依托,以丝绸之路特色旅游为主线,以黄河文化旅游为重点,进一步挖掘兰州旅游文化内涵,推进旅游与文化、体育等相关产业的深度融合发展。创新节会模式,整合全市旅游资源,把中国·兰州黄河文化旅游节办成既体现兰州特色,同时又在国内外有一定影响力的品牌旅游节会,全面提升“中国西北游 出发在兰州”的整体旅游形象。
三、总体策划
(一)名称:第五届敦煌行·丝绸之路国际旅游节“中国·兰州黄河文化旅游节”
(二)时间:2015年4 月10 日— 12月
(三)主题:重回丝绸路,又见母亲河
(四)主办单位:中共兰州市委、兰州市人民政府
(五)承办单位:中共兰州市委宣传部、兰州市旅游局、各县区人民政府
(六)总体目标:在丝绸之路黄金段城市——兰州,继续培育和打造具有兰州独特魅力,面向世界的优势节会品牌,达到集聚丝绸之路旅游人气、助推旅游发展、拉动旅游消费、提升城市旅游形象的效果。真正做到坚持以人为本,积极营造良好的旅游环境,让广大游客游得放心、游得舒心、游得开心,在旅游过程中发现丝绸之路之美、享受丝绸之路之美、传播丝绸之路之美。
三、主要活动
(一)第五届中国·兰州黄河文化旅游节开幕式暨陆海丝绸之路旅游文化高峰论坛
时间:2015年6月17日-18日 地点:兰州
承办单位:中共兰州市委宣传部、兰州市旅游局 此次活动将邀请陆上丝绸之路与海上丝绸之路的沿线城市和国家相关领导、旅游城市(含本省)旅游行政部门负责人、海内外旅游部门代表和旅游参展商、经销商、投资商共1500人(其中开幕式暨论坛200人)。
1,开幕式
时间:2015年6月17日上午 地点:甘肃国际会展中心广场 开幕式将推出兰州非遗展演,组织50人左右的太平鼓方队,进行《丝路鼓韵》——兰州太平鼓表演,再现古丝绸之路金戈铁马的一幕;组织10人左右的高高跷、铁芯子等现场助兴表演,打出打出本届黄河文化旅游节的主题、兰州旅游宣传口号以及游客欢迎语等;邀请兰州剪纸、刻葫芦、泥人名家现场设点,为游客创作,展现兰州蜚物质文化遗产资源;邀请藏族、回族、裕固族、蒙古族、东乡族、保安族等少数民族歌手进行《丝路欢歌》——民族风情歌曲串烧大联唱,展现兰州民族风情;在开幕式会场附近的空中进行滑翔伞表演,在滑翔伞上打出本届黄河文化旅游节的主题、兰州旅游宣传口号等。
开幕式上,举行西北风情旅游联合会启动仪式、丝绸之路旅游城市联盟成立仪式暨《丝绸之路旅游城市聪明兰州宣言》。
2,黄河大峡谷踩线 时间:2015年6月17日中午 地点:甘肃国际会展中心广场
开幕式仪式结束后,邀请嘉宾与游客代表参加兰州黄河旅游踩线活动,乘游轮观看兰州的城市风貌和黄河大峡谷风光,真正体验“在城中感知黄河,在河上品味兰州”。
3,陆海丝绸之路高峰论坛 时间:2015年6月18日上午 地点:甘肃国际会展中心广场
以《“驼铃”与“帆影”的对话》为主题,邀请中国旅游研究院院长戴斌以及省内外知名旅游专家、学者、从业人员进行主旨演讲。论坛包含三大议程:
1、对话陆海丝绸之路发展,汇集南北智力,凝聚南北共识,共襄丝绸之路旅游经济发展;
2、参会旅游行政部门、旅游企业进行旅游文化合作贸易洽谈,促成合作,开拓新的合作空间;
3、推介兰州旅游资源,面向海内外丝绸之路沿线城市宣传兰州旅游。
4,2015年西北风情旅游联合会年会 时间:2015年6月18日下午 地点:兰州飞天大酒店
承办单位:中共兰州市委宣传部、兰州市旅游局 西北风情旅游联合会自2004年成立以来,各会员城市在共同打造旅游产品、开发旅游市场、实现区域无障碍旅游合作等方面取得了显著成绩,为加强区域旅游合作,拓展旅游发展空间做出了积极贡献。此次活动旨在进一步促进联合会成员单位在旅游资源开发、旅游项目方面的合作,强化西北旅游资源网络整合营销,协同努力进一步加强旅游从业人员队伍建设,提高从业人员的素质。
此次活动由开幕式和“2015年西北旅游风情联合会”高峰论坛两部分组成。其中“2015年西北旅游风情联合会”高峰论坛包括预备会议、专业委员会、旅游推介会,会议将邀请联合会城市相关领导、旅游城市旅游行政部门负责人、旅游部门代表参加。
(二)第五届中国·兰州国际旅游博览会 时间: 2015年8月4日-6日 地点:甘肃国际会展中心
博览会拟采取政府主导,市场化运作的模式,以构建“丝绸之路经济带”为宗旨,届时邀请丝绸之路经济带沿线城市与旅游产业有关的机构、行政部门和企业来兰参展和洽谈旅游发展商机。本次博览会将会进一步加强丝绸之路沿线各国和各城市文化、旅游、经贸、科技等方面的交流与合作,特别是加强丝绸之路国际旅游合作,为把神秘、神奇、神圣的古丝绸之路打造成为现代国际旅游的“黄金之路”奠定基础。
(三)各县区分项活动
1,第十三届中国·兰州“花漾什川”梨花节(皋兰县)2,2015红古区乡村旅游节
3,第三十二届中国·兰州桃花旅游节(安宁区)4,2015中国·兰州玫瑰旅游节(永登县)5,中国•兰州永登土司文化旅游节 6,第三届关山山地自行车挑战赛(西固区)7,七里河区乡村旅游推介会 8,安宁区第十二届蟠桃节
9,中国·兰州青城古镇文化旅游节(榆中县)10,甘肃首届敦煌元素工业设计年展(城关区)
四、宾客邀请范围及规模
拟邀请省市有关领导、全国70多个旅游城市(含本省)旅游行政部门负责人、全国百强旅行社代表、丝绸之路经济带沿线城市代表、全国知名媒体记者等共1500人。
五、组织机构
为加强第五届敦煌行·丝绸之路国际旅游节“中国·兰州黄河文化旅游节”筹备工作的组织领导,成立第五届敦煌行·丝绸之路国际旅游节“中国·兰州黄河文化旅游节”兰州市领导小组,研究决定节会筹办的重大问题。市领导小组办公室下设工作处,分别承担和完成相应的工作任务。
(一)领导小组人员名单
主 任:袁占亭 市委副书记、市长 副主任:曹丕玉 市政府副市长
高春远 市委秘书长 高兴贵 市政府秘书长
朱建军 市委宣传部常务副部长
委 员: 朱守科 省公安厅副厅长、市公安局局长
金晋喆 市委副秘书长
淡汉荣 市政府副秘书长、市委市政府接待
办主任 张成虎 市政府副秘书长 张鹏举 市财政局局长 田 明 市建设局局长
宁辉东 市城市管理委员会主任 李文生 市交通局局长 段迎存 市商务局局长 韩德才 市文广局局长 陶明贵 市旅游局局长 龙富国 市体育局局长 金 敏 市卫生局局长 杨继良 市食药监局局长 火照程 市政府外事办主任 侯中甲 市工商局局长
张永财 城关区委副书记、区长 魏晋文 七里河区委副书记、区长 钱承文 西固区委副书记、区长 雒泽民 安宁区委副书记、区长 武和谦 红古区委副书记、区长 杨平永登县委副书记、县长 王 林 榆中县委副书记、县长 杜宁让 皋兰县委副书记、县长
(二)领导小组办公室成员名单 主 任: 曹丕玉 市政府副市长 副主任: 张成虎 市政府副秘书长
陶明贵 市旅游局局长
成 员:王 柠 市委外宣办主任、市政府新闻办主任
白东鸿 市委市政府接待办副主任 吴新民常培斌王彦群裴万江扈进明赵中东金小平尚虎珊郝 明曹彦明杨林春肖文琦余国业刘 虹陶 军孙 洋张文雍市公安局副局长 市建设局副局长 市房产局副局长
市城市管理委员会副主任 市交通局副局长
市文广局党组成员、市文物局局长 市旅游局副局长 市体育局副局长 市卫生局副局长 市食药监局副局长 市政府外事办副主任 市商务局纪检组长 市工商局调研员 市财政局行财处处长 城关区委常委、副区长 七里河区政府副区长 西固区政府副区长
唐占文 安宁区政府副区长 张永斌 红古区政府副区长 王兴彦 永登县委常委、副县长 张平华 榆中县政府副县长 王锡元 皋兰县政府副县长
苏孝林 兰州演艺集团董事长兼总经理 张 勰 甘肃三力会展有限公司总经理
(三)组委会办公室下设机构及工作职责
1.综合处:由市政府办公厅、市旅游局牵头,相关部门配合。
处 长:陶明贵 市旅游局局长 副处长:金小平市旅游局副局长
张 瑾 市政府办公厅社会处处长 联络员:张 升 市旅游局办公室主任
手 机:*** 电 话:8419863 徐 宏 市旅游局宣传推广处处长 手 机:*** 电 话:2198553 电子信箱: 944700252@qq.com 司永鹏 市旅游局人事教育与培训处处长 手 机:*** 电 话:8410255 电子信箱: 1519293916@qq.com 办公地址:城关区金昌北路75号广武商厦13楼 工作人员:由市旅游局抽调。工作职责:
(1)负责制定第五届敦煌行•丝绸之路国际旅游节“中国•兰州黄河文化旅游节”总体方案,审定各分项活动方案;
(2)负责市领导小组办公室日常业务办理,组织协调、督查落实节会筹备工作;
(3)负责文秘、会务、财务、统计工作;(4)负责制定节会的活动安排;
(5)负责各种证件的设计、印制以及发放、管理工作;(6)完成领导小组办公室交办的其它工作;(7)开幕式的组织召开。2.宣传处:由市委宣传部牵头。
处 长:朱建军 市委宣传部常务副部长
副处长:王 柠 市委外宣办、市政府新闻办主任 联络员:管 军 市委外宣办综合协调处副处长
手 机: *** 电 话:8454769 电子信箱:lzwxb@126.com 办公地址:城关区南滨河东路735号市委6楼 工作人员:由市委外宣办、市政府新闻办抽调。工作职责:
(1)负责制定工作方案,营造节会舆论氛围;(2)负责邀请全国相关新闻媒体;
(3)负责与省执委会新闻宣传部门及时沟通,保持联系;
(4)负责及时宣传报道兰州市各项筹备工作和节会期间的活动、信息和成果;
(5)负责搞好节会后期各项成果、信息的汇总,向社会及时发布。
3.接待处:由市旅游局牵头。处 长:陶明贵 市旅游局局长 副处长:张 升 市旅游局办公室主任
李丽娜 市旅游局机关党支部专职副书记、吴志民 市旅游协会秘书长
联络员:王登力 市旅游局办公室副主任
手 机: *** 电 话:2198552 办公地址:城关区金昌北路75号广武商厦13楼 工作人员:由市旅游局、市导游管理中心抽调。工作职责:
(1)负责邀请省会城市、直辖市、计划单列市、著名旅游城市、省内13个市(州)和兰州友好城市旅游局负责人参会并参加旅博会城市旅游形象展示;(2)负责制定接待服务方案,编印《宾客接待手册》,搞好宾客的组织与接待工作;(3)负责《重要宾客团队接待安排日程》的编制、联络和接待服务;
(4)负责参会宾客接待用车和导游人员的抽调、组织、使用和管理;
(5)指导接待宾客的酒店搞好服务和安全工作,营造良好的节会氛围;
(6)负责会展期间邀请的政府代表团的联络接待工作以及参会宾客往返程票务代办工作。
4.市容整治处:由市建设局牵头,执法、房产等相关部门及县区配合。
处 长:王香春 市建设局副局长
副处长:裴万江 市城市管理委员会副主任
余国业 市工商局副局长 陶 军 城关区委常委、副区长 孙 洋 七里河区政府副区长 唐占文 安宁区政府副区长 张文雍 西固区政府副区长 张平华 榆中县政府副县长
联络员:梁 玉 市建设局综合协调处处长
手 机: *** 电 话:8461022 电子信箱:sjwxtc@163.com 办公地址:城关区中山路46号607室 工作人员:由市建设局抽调。工作职责:
(1)负责制定工作方案,在相关单位和近郊四区政府配合下,搞好市区环境整治、绿化、美化和亮化工作,特别是黄河两岸的亮化工作;
(2)按照省执委会制定的节会主题和统一宣传口号,营造节会气氛;
(3)负责节会各分项活动场所及周边环境的绿化、美化和亮化工作。
5.安全保卫处:由市公安局牵头。处 长:吴新民 市公安局副局长
副处长:李金生 市公安局治安管理支队政委 付连宏 市公安局副局长兼交通警察支队支
队长
周 建 市公安局城关分局副局长 翟 永 市公安局治安管理支队支队长 赵 青 市公安局消防支队支队长 马冬升 市公安局七里河分局局长 王建峰 市旅游局旅游监察支队支队长
联络员:李旭霞 市公安局治安管理支队大型活动管
理大队教导员
手 机: *** 电 话:8418418 办公地址:城关区武都路482号 工作人员:由市公安局抽调。
工作职责:
(1)负责制定节会的安全保卫工作方案及应急预案;(2)负责节会期间社会治安整治、消防检查、安保措施的落实;
(3)负责宾客驻地、展馆、重大活动场所的消防、治安管理、安全保卫、交通保障等工作。6.医疗卫生保障处:由市卫生局牵头。处 长:郝 明 市卫生局副局长
联络员:任 伟 市卫生局应急办公室副主任
手 机:*** 电 话:8440118 办公地址:兰州市城关区南关什字民安大厦B塔11楼 工作人员:由市卫生局抽调。工作职责:
(1)负责制定节会卫生安全工作方案及应急预案;(2)负责重要宾客的医疗保健工作;(3)负责突发性的医疗急救工作。7.食品安全保障处:由市食药监局牵头。处 长:曹彦明 市食药监局副局长
联络员:刘文兴 市食药监局餐饮处主任科员
手 机: *** 电 话:8452445 电子邮箱:71064545060@qq.com 办公地址:城关区王马巷12号 工作人员:由市食药监局抽调。
8.开幕式暨陆海丝绸之路旅游文化高峰论坛组织处:由市旅游局牵头,相关部门配合。
处 长:陶明贵 市旅游局局长 副处长:金小平市旅游局副局长
联络员:司永鹏 市旅游局人事教育与培训处处长
手 机:*** 电 话:8410255 办公地址:城关区金昌北路75号广武商厦13楼 工作人员:由市旅游局抽调。工作职责:
(1)负责制定《陆海丝绸之路旅游文化高峰论坛方案》;(2)负责邀请与会城市领导;(3)负责制定论坛各项活动议程;(4)负责安排、布置会场;
(5)负责丝绸之路经济带沿线城市嘉宾及旅游行业代表的邀请、联络等工作。
9.2015年西北风情旅游联合会年会组织处:由市旅游局牵头。
处 长:金小平市旅游局副局长
副处长:徐 宏 市旅游局宣传推广处处长 胡宇新 市旅游局政策法规与信息处处长 联络员:李 翠 市旅游局宣传推广处副处长 手 机: *** 电 话:2 电子信箱:664688331@qq.com 办公地址:城关区金昌北路75号广武商厦13楼 工作人员:由市旅游局抽调。工作职责:
(1)负责与西北风情旅游联合会联络、对接。(2)制定《2015西北旅游风情联合会开幕式活动方案》、《西北旅游风情联合会高峰论坛方案》;
(3)负责邀请中央媒体和我国部分知名媒体与活动的相关信息报道工作。
10.第五届中国·兰州国际旅游博览会组织处:由市旅游局牵头,公安、城市管理委员会等相关部门配合。
处 长: 任耀东 市旅游局纪检组长 副处长:杨林春 市政府外事办副主任
吴新民 市公安局副局长
裴万江 市城市管理委员会副主任 王建峰 市旅游局旅游监察支队支队长 张 勰 甘肃三力会展有限公司总经理
联络员:钱文君 市旅游局规划发展处处长
手 机: *** 电 话:8847863 办公地址:城关区金昌北路75号广武商厦13楼 工作人员:由市旅游局、市政府外事办、公安局、城市管理委员会等单位抽调。工作职责:
(1)负责邀请旅游企业、旅游商品及项目投资商参展等;
(2)制定旅博会工作方案,并组织实施;(3)做好展会及场地、市场的管理;
(4)搞好节会各项成果的统计、新闻发布工作;(5)领导小组办公室交办的其它工作。(各县区活动拟由县区自行成立组织机构)11.“花漾什川”梨花节组织处:由皋兰县人民政府牵头。
主 任: 杜宁让 皋兰县委副书记、县长 副主任:金小平兰州市旅游局副局长
张栋梁 皋兰县委副书记 王锡元 皋兰县政府副县长
联络员:魏玉洁 皋兰县旅游局局长
手 机:*** 电 话:5786289 办公地址:皋兰县石洞镇兰泉路1号统办楼315号 工作人员:由皋兰县委、县政府、县旅游局抽调。工作职责:(1)负责策划、组织、协调、筹备“花漾什川”梨花节节会的各项工作;
(2)负责2015《“兰州·花漾什川”梨花节总体方案》等有关材料的起草、下发、上报实施工作;
(3)成立2015“兰州·花漾什川”梨花节组委会,完成梨花节期间有关协调、接待、宣传、安保、环境整治及分项活动组织等所有工作;
(4)负责梨花节节会期间其他事务处理。
12.红古区乡村旅游节组织处:由红古区人民政府牵头。
主 任: 武和谦 红古区委副书记、区长 副主任:金小平兰州市旅游局副局长 张永斌 红古区政府副区长 联络员:韩鹤峰 红古区旅游局局长
手 机:*** 电 话:6215999 办公地址:红古区平安路12号经济合作服务局(旅游办)
工作人员:由红古区委、区政府、区旅游局抽调。工作职责:
(1)负责策划、组织、协调、筹备红古区乡村旅游节节会的各项工作;
(2)负责2015《红古区乡村旅游节总体方案》等有关材料的起草、下发、上报实施工作;
(3)成立2015红古区乡村旅游节组委会,完成乡村旅游节期间有关协调、接待、宣传、安保、环境整治及分项活动组织等所有工作;
(4)负责乡村旅游节节会期间其他事务处理。
13、中国·兰州桃花旅游节组织处:由安宁区人民政府牵头,相关部门配合。
主 任:雒泽民 安宁区委副书记、区长 副主任:任耀东 兰州市旅游局纪检组长
曾晓燕 安宁区委常委、宣传部部长 唐占文 安宁区政府副区长
联络员:袁海涛 安宁区旅游局局长
手 机: *** 电 话:7678386 电子信箱: 605919085@qq.com 办公地址:安宁区安宁西路500号安宁区旅游局 工作人员:由安宁区政府、安宁区旅游局抽调。工作职责:
(1)负责策划、组织、协调、筹备桃花节节会的各项工作;
(2)负责《第三十二届中国·兰州桃花旅游节总体方案》等相关方案和有关材料的起草、下发、上报实施工作;
(3)协调指导各工作组做好节会期间各项重点活动的筹备、组织和实施工作;
(4)负责节会开幕式和重点活动期间省、市领导和宾客的邀请及接待;
(5)负责节会期间其他事务处理。
14.2015中国·兰州玫瑰旅游节组织处: 由永登县人民政府、苦水玫瑰协会牵头。
主 任: 杨平永登县委副书记、县长 副主任:任耀东 兰州市旅游局纪检组长 王兴彦 永登县委常委、副县长 联络员:杨儒顺 永登县经合旅游服务局局长
手 机:*** 电 话:6411618 办公地址:永登县人民街312号永登县经合旅游局 工作人员:由永登县委、县政府、县经合旅游服务局抽调。
工作职责:(1)制定《2015中国玫瑰之乡·兰州玫瑰节总体方案》等有关材料的起草、下发、上报实施工作;
(2)成立“2015中国玫瑰之乡·兰州玫瑰节”组委会,完成玫瑰节期间有关协调、接待、宣传、安保、环境整治及分项活动组织等所有工作;
(3)负责玫瑰节节会期间其他事务处理。
15.永登土司文化旅游节组织处:由永登县人民政府牵头。
主 任: 杨平永登县委副书记、县长 副主任:任耀东 兰州市旅游局纪检组长
王兴彦 永登县委常委、副县长 联络员:杨儒顺 永登县经合旅游服务局局长
手 机:*** 电 话:6411618 办公地址:永登县人民街312号永登县经合旅游局 工作人员:由永登县委、县政府、县经合旅游服务局抽调。
工作职责:(1)制定《2015永登土司文化旅游节总体方案》等有关材料的起草、下发、上报实施工作;
(2)成立“2015永登土司文化旅游节”组委会,完成节会期间有关协调、接待、宣传、安保、环境整治及分项活动组织等所有工作;
(3)负责土司文化旅游节节会期间其他事务处理。16.关山山地自行车挑战赛组织处:由西固区人民政府牵头。
主 任: 钱承文 西固区委副书记、区长 副主任:金小平兰州市旅游局副局长
张文雍 西固区政府副区长 联络员:刘明劲 西固区旅游局局长 手 机:*** 电 话:7558080 办公地址:西固区公园路60号统办楼
工作人员:由西固区委、区政府、区旅游局抽调。工作职责:
(1)负责策划、组织、协调、筹备关山山地自行车挑战赛的各项工作;
(2)负责《2015关山山地自行车挑战赛方案》等有关材料的起草、下发、上报实施工作;
(3)成立2015关山山地自行车挑战赛组委会,完成挑战赛期间有关协调、接待、宣传、安保、环境整治及分项活动组织等所有工作;
(4)负责关山山地自行车挑战赛期间其他事务处理。17.七里河区乡村旅游推介会:由七里河区委、七里河区人民政府牵头。
主 任: 魏晋文 七里河区委副书记、区长 副主任:金小平兰州市旅游局副局长
刘世英 七里河区委常委、宣传部部长 孙 洋 七里河区政府副区长
联络员:马晓花 七里河区旅游局局长
手 机:*** 电 话:2664761 办公地址:七里河区西津东路498号七里河区旅游局 工作人员:由七里河区委、区政府、七里河区旅游局抽调。
工作职责:
(1)负责策划、组织、协调、筹备乡村旅游推介会的各项工作;
(2)负责《七里河乡村旅游推介会方案》等有关材料的起草、下发、上报实施工作;
(3)成立七里河乡村旅游推介会组委会,完成乡村旅游推介会期间有关协调、接待、宣传、安保、环境整治等所有工作;
(4)负责乡村旅游推介会期间其他事务处理。18.安宁区第十二届蟠桃节:由安宁区人民政府牵头,相关部门配合。
主 任:雒泽民 安宁区委副书记、区长 副主任:任耀东 兰州市旅游局纪检组长
曾晓燕 安宁区委常委、宣传部部长 唐占文 安宁区政府副区长
联络员:袁海涛 安宁区旅游局局长
手 机: *** 电 话:7678386 电子信箱: 605919085@qq.com 办公地址:安宁区安宁西路500号安宁区旅游局 工作人员:由安宁区政府、安宁区旅游局抽调。工作职责:(1)负责策划、组织、协调、筹备蟠桃节节会的各项工作;
(2)负责《安宁区第十二届蟠桃节总体方案》等相关方案和有关材料的起草、下发、上报实施工作;
(3)协调指导各工作组做好节会期间各项重点活动的筹备、组织和实施工作;
(4)负责节会开幕式和重点活动期间省、市领导和宾客的邀请及接待;
(5)负责节会期间其他事务处理。
19.青城古镇文化旅游节组织处:由榆中县人民政府牵头。
主 任:王 林 榆中县委副书记、县长 副主任:金小平兰州市旅游局副局长
张平华 榆中县政府副县长
联络员:赵成祖 榆中县旅游局局长
手 机: *** 电 话:5232631 办公地址:榆中县城关镇兴隆路217号
工作人员:由榆中县政府、榆中县旅游局抽调。工作职责:
(1)负责制定工作方案;
(2)负责组织开展节会各项活动;
(3)负责搞好节会及场地、市场的管理,营造浓厚的节会气氛;
(4)负责搞好节会各项成果的统计、新闻发布工作。20.敦煌元素工业设计年展组织处:由城关区人民政府牵头。
主 任: 张永财 城关区委副书记、区长 副主任:金小平兰州市旅游局副局长
陶 军 城关区委常委、副区长
联络员:栾 娟 城关区旅游局局长
手 机:*** 电 话:8488779 办公地址:城关区中街子81号8号楼城关区旅游局 工作人员:由城关区政府、城关区旅游局抽调。工作职责:
(1)负责制定工作方案;
(2)成立相关节会组委会、负责节会期间协调、安保、交通、环境整治、食品安全等各项工作;
(3)负责做好节会的宣传工作,营造浓厚的节会氛围;(4)负责节会期间其他事物的处理。
六、工作要求
(一)提高认识,加强领导。有关县区和部门要高度重视,周密安排,切实抓好各项工作任务的落实,确保此次节会圆满成功。
(二)精心策划,超前抢抓。各牵头部门要按照省组委会、执委会和市领导小组的各项工作要求,各负其责、各司其职、靠实责任、超前谋划,制定切实可行的工作方案,做到任务明确,责任到人,措施到位,工作到位。
(三)协调配合,务求实效。各牵头单位要加强组织协调,相关部门、县区要服从大局、密切配合、加强衔接、相互支持、协调一致,确保工作不出纰漏,全力以赴将此次节会办成一个高水准的节会。
第五篇:黄河文化 周山
中国文化重心的当代转移——黄河文化
大纲
一、“择水而居”与中国文化两大系统的形成
1、择水而居
2、中国文化两大系统的形成
二、黄河文化的源头、标识、轴心及其代表人物
1、黄河文化的源头
2、黄河文化的标识
3、黄河文化的轴心
4、黄河文化的代表人物
知识点汇总
概念
C01:仰韶文化:仰韶文化就是瑞典考古学家安特生在发掘研究了河南仰韶村的新石器遗址之后,以该地村名命名的一类新石器文化。
原理
K01:在中国,文明的肇始、文化的发生同样与江河缠绕在一起,在江河的哺育中得以诞生和绵延并走向灿烂。究其原因,人类生活离不开水。“择水而居”是江河成为古文化生长摇篮的根本原因,也是中国人喜欢把大江大河称之为母亲河的缘故。
K02:黄河文化的形成主要与四个古文化系统有关,这四个古文化系统分别是:仰韶文化、齐家文化、龙山文化和大汶口文化。K03:黄河文化的标识是“龙”、黄河文化的轴心是齐鲁之地。由孔孟共同构建的以“仁、义、礼、智、信”为核心的理论体系,作为黄河文化的核心价值观而成为华夏文化的一大标帜。
重要信息
I01:世界早已公认的古文明发祥地之一的两河文明,发生在西南亚的底格里斯河与幼发拉底河流域。
I02:在我国第一部用汉字记载的诗歌总集——《诗经》中,记录了我们的先人择水而居的事迹,以及在江河之畔居住下来之后发生的种种故事。I03:齐家文化主要分布在黄河上游地区,仰韶文化分布在黄河的上、中游地区,龙山文化主要分布在黄河的中、下游地区,大汶口文化分布在黄河下游地区。
I04:《易经》在夏朝被称为《连山》,在商朝被称为《归藏》,在周朝被称为《周易》。
正文
讲到中国传统文化,人们想到的似乎就是儒家文化;讲到弘扬传统文化,似乎就是儒学复兴。近年来,学术界参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理论的讨论,也总是以儒家文化为观照,如《论语》中的“和而不同”,《礼记》中的“大同”、“小康”、“中庸”等儒家理念,在中国传统文化复兴的这几年里成为热门话题。其实,这样的认识有片面之嫌。中国幅员辽阔,地理复杂,由此形成的传统文化难以一言蔽之。细究起来,中国传统文化大致可以分为黄河文化与长江文化两大系统,这两大文化系统各有源头、特征,相互之间又有很多交流和融合,形成了华夏文化的普遍属性。对这两大文化系统产生的源头,各自形成的标识特征、价值取向及其思想代表进行梳理分析,可以帮助我们全面、深入地了解传统文化的内涵,准确把握传统文化的精神,为中国文化重心转移的逻辑合理性及其历史发展的必然性提供理论依据。
一、“择水而居”与中国文化两大系统的形成
1、择水而居 人类文明的创造、人类文化的发生发展,总是与水有着深厚的渊源。世界早已公认的古文明发祥地之一的两河文明,就发生在西南亚的底格里斯河与幼发拉底河流域,目前两河文明已经消失,两河流域变成了沙漠,真正意义上的两河文明保存下来的也只有长江和黄河。在中国,文明的肇始、文化的发生也同样与江河缠绕在一起,在江河的哺育中得以诞生和绵延并走向灿烂。究其原因,人类生活离不开水。“择水而居”是江河成为古文化生长摇篮的根本原因,也是中国人喜欢把大江大河称之为母亲河的缘故。
在我国第一部用汉字记载的诗歌总集——《诗经》中,就记录了我们的先人择水而居的事迹,以及在江河之畔居住下来之后发生的种种故事。在《大雅》的《绵》等诗歌中,记载的是周人先祖古公亶父骑着马率领部落,从邠西水滨进发,来到岐山之南,渭水侧岸,察看地势、建筑屋宇、规划疆界、整治土地、疏导沟渠等事迹。先人安居止息之后,也便有了《诗经》的第一首诗所讲述的“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这样富有浪漫气息的爱情生活故事。
《诗经》向我们透露,周人“自土沮漆”,是从杜水迁往漆水之畔,进而“率西水浒,至于歧下”。周人部落在选择岐山之南,渭水之滨定居下来之前,原本居住在名叫杜水、邠西的地方。他们是沿着水一路走来。
2、中国文化两大系统的形成
《诗经》所记述的这一段历史,仅仅是我们先人的一部分,在文明进入较高程度、文化有了较厚底气的某一个阶段的生活场景。在此之前,我们的先人“择水而居”的历史还很长,故事也很多。从二十世纪以来,从田野考古工作的大量成果中可以看出新石器时期的先人“择水而居”的久远历史。从地域方面看,周人先祖“择水而居”的杜水、邠水、渭水,只是黄河中上游的几个支流。但是,《诗经》所详细描述周人先祖古公亶父率领部落民众在渭水之滨筑屋、耕作、生活的这一段历史,正是其它地区部落、不同时期的先人“择水而居”的一个生动写照。我们的先人,在横贯东西、南北遥相呼应的两大江河之畔,不断地创造文化,推进文明。黄河文化、长江文化也便在悠悠岁月中渐渐形成。作者不知道西南亚地区的底格里斯河与幼发拉底河文化有什么差异,但是我知道中国的黄河文化与长江文化是有差异的。我们能够知道这两个文化系统的差异,是因为这两种文化从诞生之时起,从未停止或间断过它们前进的步伐。它们以锲而不舍的精神共同创造了人类文化史上的一个奇迹。我们把不间断的原因归功于华夏民族的文字,归功于我们的先人选择了从象形文字到会意文字的这一条文化发展路径。
二、黄河文化的源头、标识、轴心及其代表人物
1、黄河文化的源头
黄河文化的源头,可以上溯到新石期时代。根据二十世纪初以来九十多年时间里田野考古发现,黄河文化的形成主要与四个古文化系统有关,这四个古文化系统分别是:仰韶文化、齐家文化、龙山文化和大汶口文化。其中,齐家文化主要分布在黄河上游地区,仰韶文化分布在黄河的上、中游地区,龙山文化主要分布在黄河的中、下游地区,大汶口文化分布在黄河下游地区,其中最早发现的是仰韶文化。田野考古工作者之所以把发生在黄河流域的新石器文化遗址作出四种类型的划分,是因为这些新石器文化存在着差异。无论是生人居住房屋或者死人墓葬的格式布局,还是日常生活所使用的陶铸瓦器的形制、纹饰等等,既富有黄河文化的色彩,又各有一定的特点。于是,二十世纪的田野考古学家便将每一类型的最早发现地,作为这类古文化的冠名。仰韶文化,就是瑞典考古学家安特生在发掘研究了河南仰韶村的新石器遗址之后,以该地村名命名的一类新石器文化。事实上,在此后自东向西的不断考古发掘中,从西安、宝鸡、兰州、西宁等地,也发现了与仰韶村发掘所见同一类型的新石器古文化遗址。仰韶文化虽然以最早发现的仰韶村命名,但是文化区域远不止一个村落。
2、黄河文化的标识
青铜器文化是新石器文化的延伸与发展。现在看到的很多青铜器都是跟新石器时期的陶制的容器形式是一样的。脱胎于仰韶等四大古文化的商、周青铜器文化标志着黄河文化已经趋于成熟。与青铜文化俱来的,不仅是祭祀或日用的青铜器具,还有铭刻在这些青铜器之上的精美文字,标志着黄河文化理念的青铜器形状特点、饰品图像等等,以及使用这些青铜器的礼制规范等等。值得注意的还有:作为黄河文化的图腾形象标志的“龙”,以青铜器物上主要部件或图饰的形式,随着青铜器的日益发展,被进一步彰显,终于成为君王的形象代表。在青铜器产生与发展的同时,人们在思想观念上发生了三次重大转变。《易经》是夏、商、周三代的治国大纲。夏代的《易经》又称《连山》,以代表“山”的艮卦作为六十四卦之首,表达了这一时期先人对山的崇拜,夏朝是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父子相传的王朝。商代的《易经》又称为《归藏》,以代表土地的“坤”卦作为六十四卦之首,表达这一时期的先人对土地的崇拜。周代的《易经》又称《周易》,以代表天的“乾”卦作为六十四卦之首,表达了这一时期的先人已经从对土地的崇拜转向对天的崇拜。在这一卦的爻辞中,作者以“龙”为喻,阐述了君子自强不息的精神。从此,历朝历代的君王以“龙”自居。以“龙”自居的君王又称为“天子”。《周易》崇拜天,也就是崇拜龙。黄河文化发展到了周代,龙便成了图腾崇拜物。这一传统,一直延续到清代。不过,清代的龙崇拜,已经从“黄龙”变成了“青龙”。文化人对龙的崇拜,春秋末期的孔子可以算一个。孔子在见到老子之后,向学生描述内心感受时这样说道“我今天终于见到了龙。龙,合起来成为一个整体,散开来成为一片文采,乘着云气翱翔于阴阳之间。”他无法表达对老子的崇拜,只好用能够腾云驾雾、见首不见尾的神龙来形容他。
二十世纪八十年代,考古工作者从河南濮阳地区一座新石器时代的墓穴中发现了用贝壳、卵石摆成的龙,距今大约已有六七千年的历史。这一考古证明,青铜器时期成形的龙,周文化中居于至尊地位的龙,其实早在新石器文化中就已经清晰可观。
3、黄河文化的轴心
新石器时代黄河流域的四大古文化系统,到了青铜器时代即商周时期,便形成了商文化与周文化。夏文化由于文字载体的无存,迄今学术界还以为夏朝尚未运用文字。对于夏文化,人们的了解还很不够。在我看来,夏文化时期应该是一个运用文字的时代,否则,我们就很难理解《连山》的存在,很难理解治水成功之后称帝天下的大禹如何能治理天下,很难理解到了商代一下子产生了刻画在龟板上、烧铸在青铜器上这许多令现代书法家也叹为观止的精美文字。在充满着仰韶文化、大汶口文化、齐家文化、龙山文化的沛然底气的土壤里,夏文化、商文化、周文化,承前启后,一路走来,最后止足于黄河下游的齐鲁之地,构筑完成了黄河文化的轴心。一个称名为儒家的知识群体,在这片轴心之地上应运而生,这个知识群体的领军人物孔子与孟子,卓然成为黄河文化的代表。黄河文化由西向东一路走来,经历了夏、商、周三个朝代,齐鲁之地在周代建朝以后,封在齐国的是第一功臣姜子牙,齐国那块土地既是军事重地又是富庶之地,封在鲁国的是周公,周朝的一些礼仪规范都是在周公执政时期完成的。周朝时期的文化中心由西部转移到了东部齐鲁之地,奠定了齐鲁之地成为黄河文化觉醒之地的基础。
4、黄河文化的代表人物
生逢乱世的孔子终其一生都在极力主张“克己复礼”、“天下归仁”,一心要用“仁义”挽救“礼崩乐坏”的局面,要求人们以“亲亲之爱”为起点,在人与人之间架起一座相互关心、相互帮助的“仁爱”桥梁,并且还向人们描绘了一幅“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鳏寡孤独残废者皆有所养”的大同社会理想蓝图。后来的孟子更进一步,认为“人心本善”,不管你的心灵蒙受了多少灰尘污染,只要经常擦抹,自然能明以见性,恢复善的光亮,人人皆可成仁成圣。孟子还举了一个例子解释“人心本善”:齐国的东南部有一座牛山,树木曾经长得郁郁葱葱,由于临近大都市,人们经常用斧子砍伐。虽然牛山上的草木日日夜夜在生长,不断得到雨露滋润,却架不住刀斩斧砍,牛羊放牧,于是牛山便成为了一座光秃秃的山。人们未见其曾经的繁荣,还以为牛山原本就是一座寸草不生的秃山。人本来也都有仁义之心,有的人之所以不见了良善之心,与牛山被砍伐成荒山秃岭一样的道理。周围环境的恶劣,“故苟得其养,无物不长;苟失其养,无物不消。”如同牛山上的草木一样,人的善性也需要人们的呵护培养。否则,与生俱来的善性就会消失得了无踪影。
孟子主张性善说,是要唤起人们对自身善良本性的觉悟,循着人性的本来方向发展自己。这样,不仅个人可成仁成圣,整个社会人与人之间、国与国之间的和谐共存,也就有了坚强的基础。孟子的性善论,为孔子倡导的“为仁”学说提供了人性依据。所以,他在孔庙里列于“亚圣”的位置,绝非浪得虚名。
由孔孟共同构建的以“仁、义、礼、智、信”为核心的理论体系,作为黄河文化的核心价值观而成为华夏文化的一大标帜。这个被称之为“五行”学说的文化系统,在汉代获得了统治者的认可,从此成为华夏人的主流意识形态,对中国文化的发展起着规范制约的作用,时间长达2000年之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