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北海银海区大气环境质量整改工作方案征求意见稿
北海市银海区大气环境质量整改工作方案(征求
意见稿)
为贯彻落实《环境保护部办公厅关于印发大气污染防治年度实施计划编制指南(试行)的通知》(环办函〔2014〕362号)精神,根据《中共北海市委办公室 北海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北海市贯彻落实中央环境保护督察反馈意见整改工作方案>的通知》(北办发﹝2016﹞77号)、《北海市大气污染防治目标责任书》要求,为切实改善我区PM10浓度升高问题,提升大气环境质量,结合我区实际情况,特制定本方案。
一、工作目标
(一)PM10浓度大幅削减,确保完成自治区PM10浓度控制在59微克/立方米以下的2016年度计划目标,力争将PM10浓度控制在57微克/立方米以下。
(二)2017年PM10浓度控制在56微克/立方米、PM2.5浓度控制在35微克/立方米以下。
二、现状与问题分析
(一)环境空气质量情况
北海市在市环保局、工业园区、海滩公园、牛尾岭水库等4个国控空气自动监测点位安装了空气质量监测设备,已具备PM10、PM2.5等6项指标的自动监测和实时发布能力。监测结果显示,北海市2016年1-11月优良天数共322天(优178天、良144天),空气质量优良率为96.1%,比去年同期增加8天(2015年1-11月优良天数共314天),优于2015年同期。
(二)2016年大气综合整治工作进展情况
(1)根据《北海市2015-2017年燃煤小锅炉整治方案》要求,我区已改造1台燃煤小锅炉,完成了2016年锅炉改造任务。
加大禁烧秸秆的宣传力度、巡查力度,及时发现和制止秸秆焚烧行为,依法严厉打击违法焚烧秸秆的行为;扶持秸秆综合利用和深加工企业,推广应用秸秆综合利用技术,实施秸秆利用示范工程,确保农业生态平衡。(责任单位:各镇政府,配合单位:区农水局)
(二)调整优化产业结构,推动产业转型升级。
严格控制产能严重过剩行业,不得核准、备案产能严重过剩行业新增产能项目,并对产能严重过剩行业违规在建项目进行清理。(责任单位:区发改局,配合单位:区工信局、北海高新区管委会)
(三)建筑节能与供热计量。
所有新建建筑在施工图设计阶段和竣工验收阶段执行民用建筑节能强制性标准,政府投资的国家机关、学校、医院、博物馆、科技馆、体育馆等建筑,以及单体建筑面积超过2万平方米的机场、车站、宾馆、饭店、商场、写字楼等大型公共建筑全面执行绿色建筑标准。(责任单位:区住建规划局、区发改局)
(四)提高环境监管能力,加大环保执法力度。
1.提高环境监管能力
加快推进环境监察标准化建设;配合市环保局加强国控重点污染源二氧化物、氮氧化物、颗粒物在线监测能力建设,督促全部国控企业安装大气自动监控设施并和环保部门联网。
2.加大环保执法力度
以新建项目环境影响评价审批、环境空气质量监测、企业污染物排放、突发环境事件处置为重点,定期开展大气污染专项执法检查,加大环保执法和环境信息公开力度。
(责任单位:区安监环保局)
(五)完善监测预警应急体系,妥善应对重污染天气。
严格执行《北海市银海区突发环境事件应急预案》、《北海市银海区重污染天气应急预案》,在出现重污染天气时及时启动应急预案。(责任单位:区安监环保局,配合单位:区重污染天气指挥部各成员单位)
(六)加强大气环境管理,做好相应台账。
针对产业结构调整优化、清洁生产、工业大气污染治理、城市扬尘污染控制、机动车污染防治、建筑节能与供热计量、大气环境管理等重点任务建立台账,准确、完整记录各项任务及其重点工程项目的进展情况,并逐月进行动态更新。(责任单位:区政府各有关单位)
四、保障措施
(一)强化组织领导。各镇政府对辖区大气污染防治工作负总责,要根据上级下达的控制指标任务,制定相应大气污染防治实施方案,认真抓好贯彻落实。各部门要根据工作分工,加强协作,互相配合,齐抓共管,形成合力,共同推进大气污染防治工作。
(二)实行季度报告制度。各镇政府、牵头责任单位每季度第一周结束前将上一季度工作进展报区安监环保局,由区安监环保局编制大气污染防治季度报告报区政府。
(三)资金保障。一是按照“谁污染谁负责”的原则,由企业承担;二是区财政局向上级部门申请节能减排专项资金并予以统筹,通过“以奖代补”加大对大气污染防治的支持力度。
第二篇:北海银海区全面推进政务公开的实施方案征求意见稿
北海市银海区全面推进政务公开的实施方案(征
求意见稿)
为贯彻落实《自治区党委办公厅 自治区人民政府办公厅印发关于全面推进政务公开的实施意见的通知》(桂办发〔2016〕39号)精神,进一步做好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政务公开工作,结合我区实际,制定本实施方案。
一、全面推进政务公开的总体要求
全面推进行政决策公开、执行公开、管理公开、服务公开和结果公开,推动简政放权、放管结合、优化服务。坚持以公开为常态、不公开为例外原则,以公开促落实,以公开促规范,以公开促服务。全面推进权力运行全流程、政务服务全过程公开,打造法治政府、创新政府、廉洁政府和服务型政府。
二、全面推进政务公开的重点工作
(一)实行重大决策预公开。各镇、各部门要积极探索建立重大决策预公开制度。凡涉及群众切身利益、需要社会广泛知晓的重要改革方案、重大政策措施、重点工程项目,除依法应当保密的外,在决策前应向社会公布决策草案、决策依据。通过政府网站、即时通信工具等渠道,以听证座谈、调查研究、咨询协商、媒体沟通等多种方式广泛听取公众意见。将意见收集和采纳情况在上报草案时一并说明,在政策解读时向社会公布。对公开的重大政策,要分专题进行梳理、汇总,通过在政府网站开设专栏或设立微博、微信专题专版、出版政策汇编等方式进行集中发布。(各镇、区各有关部门分别负责)
(二)推进政府重要会议公开。试行利益相关方、公众、专家、媒体等列席政府有关会议制度,增强决策透明度。对研究涉及百姓民生、社会公众关注度高的会议,应主动邀请公众列席参加,听取
(十二)积极推动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项目(PPP)的信息公开。配合市有关部门建设PPP信息发布平台,及时发布并实时更新全市PPP项目库,公开政府参与方式、拟采用PPP操作模式等内容,激发社会资本投资活力。(区发改局、财政局牵头,各相关部门配合)
(十三)规范依申请公开。深入实施政府信息公开条例,在加大政府信息主动公开力度的基础上,进一步规范政府信息依申请公开工作,依法为人民群众提供信息服务。畅通依申请公开受理渠道,明确受理机构名称、地址、联系电话、电子邮箱等信息。充分利用各级政务服务中心服务窗口,方便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直接申请。政府网站首页应设置依申请公开栏,提供申请表格标准文本下载,或提供直接填写、提交申请的电子渠道。完善依申请公开工作机制,提升服务水平,制作或保存政府信息的部门须在法定时限内答复申请人。政务公开主管机构要加强与法制部门、司法机关的沟通、交流,切实提高依法解决政府信息依申请公开问题的能力。(区政务服务中心牵头,各相关部门配合)
(十四)推行重大决策跟踪反馈和评估制度。通过第三方评估、专业机构鉴定、社情民意调查等多种方式,对发展目标、改革任务、民生举措等进行跟踪反馈和评估,评估结果应向社会公开。从第三方独立视角客观公正评价相关发展规划、政府工作报告、政府决定事项的落实情况和实际效果,增强结果公开的可信度。以问题为导向,以群众满意为目标,不断校正政府决策,完善管理和服务措施,提升政府治理能力和水平。(区政府办牵头,各相关部门配合)
(十五)推进财政预决算公开。做好各级政府及使用财政资金的部门和单位预决算公开工作,公开内容应包括本单位职责、机构设置、一般公共预算收支、政府性基金预算收支、机关运行经费等情况。进一步丰富和完善政府预算报告公开内容,增加公开编制说明、上预算收支完成情况、一般公共预算和政府性预算基金对县(区)转移支付补助情况等。除涉密信息外,部门预决算支出应
当公开到功能分类项级科目,一般公共预算基本支出细化公开到经济分类款级科目。有关部门要重点公开教育、医疗卫生、社会保障和就业、住房保障、涉农补贴等民生支出情况,包括项目名称、预算规模、补助标准、发放程序、资金分配结果等。(区财政局牵头,各相关部门配合)
(十六)推进政府投资的重大建设项目信息公开。围绕铁路、公路、水利、市政等基础设施,以及教育、卫生、文化事业建设等工程,做好信息的公开,加大在线监测、执法检查等监督执法信息的公开力度,以公开提升公共产品供给质量。做好重大建设项目批准和实施信息公开工作,进一步明确公开的范围、程序、标准等,按季度公开重大工程和重点项目分地区分行业的实施情况,以及民生工程和民生实事的进展情况。继续加大重大项目稽察和检查力度,对于发现查处的重大违法违纪行为,要纳入诚信网站向社会公布。(区发改局牵头,各相关部门配合)
(十七)推进扶贫工作信息公开。围绕实施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加大扶贫政策、扶贫成效、贫困退出、扶贫资金、项目安排等信息公开力度,公开减贫责任书、建档立卡贫困人口脱贫计划、扶贫项目资金使用管理及落实等情况。加强和规范公募扶贫款物管理,及时公开捐赠款物使用情况。建立扶贫公告公示制度,确保扶贫对象看得到、看得懂、能监督。(区扶贫办牵头,各相关部门配合)
(十八)推进社会救助信息公开。细化公开内容,进一步增强城乡低保、特困人员供养救助、医疗救助、临时救助等信息公开的针对性和有效性,提高公开信息的到达率。低保和特困人员救助方面,重点公开城乡低保对象人数、特困人员人数、低保标准、补助水平、资金支出等情况;医疗救助方面,重点公开救助对象的人次数、资金支出等情况;临时救助方面,重点公开救助对象的户次数、救助水平、资金支出等情况。做好减灾救灾信息公开,定期发布全
重大突发事件发生后,应在24小时内举行新闻发布会。(各镇、区各有关部门分别负责)
(二十七)发挥新闻媒体作用。把新闻媒体作为推进政务公开的重要阵地,建立和完善政府新闻发布制度,运用主要新闻媒体及时发布信息,解读政策,引领社会舆论。安排各级新闻媒体、新闻网站负责人参与重要活动,了解重大决策。畅通采访渠道,积极为新闻媒体采访提供便利。发挥新闻网站、商业网站、微博微信、移动客户端等新媒体的网络传播力和社会影响力,把握积极健康向上的主基调,提高宣传引导的针对性和有效性。(各镇、区各有关部门分别负责)
(二十八)优化政务服务中心平台功能。结合编制权力清单、责任清单、市场准入负面清单以及规范行政审批行为等相关工作,凡涉及企业、群众生产生活的行政职权事项、公共服务事项,要统一纳入各级政务服务中心规范办理,向群众公开办事过程和结果。按照“高标准、高品质、高效能”的要求推进政务服务中心标准化建设,统一名称标识和管理服务,强化业务协同、简化工作流程、细化技术规范、优化窗口服务,打造集政务公开、行政审批、公共服务、公共资源交易服务和监管、中介服务、效能监察等综合服务功能于一体的新型政务服务集合体,进一步完善区、街道、村(社区)三级政务服务体系。(各镇、区政务服务中心分别负责,各相关部门配合)
(二十九)加强政府门户网站建设。按照“权威发布、及时全面、共建共管”的要求,规范政府网站建设,发挥其信息公开第一平台作用。优化政府网站体系,整合政府网站信息资源,加强各级政府网站之间协调联动,强化与各级主要新闻媒体、主要新闻网站、重点商业网站的联动。建立健全政府网站信息内容发布、政策解读、在线访谈、互动交流工作机制,以文字、数据、图表、视频等多种方式展现网站内容,增强网站办事服务能力,将政府网站打造成政
府信息公开、回应群众关切、提供便捷服务的重要平台。(区政府办牵头,各相关部门配合)
(三十)加快网上办事大厅建设。配合推进网上办事大厅建设,促进政务服务实体大厅与网上办事平台有机融合。认真梳理政务服务事项,明确并公开可在实体大厅办理的事项、可在网上全流程办理或部分办理的事项。充分利用互联网在线、连接、开放、互动等优势,探索“网上申报、信任在先、办结核验”服务新模式,优化再造流程,为公众提供高效便捷的线上线下融合服务,减少群众到窗口办事次数,提升政务服务效率和社会满意度。(区政务服务中心牵头,各相关部门配合)
三、全面推进政务公开的保障措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各镇、各部门要把政务公开工作纳入重要议事日程,与经济社会管理工作紧密结合,同步研究、同步部署、同步推进。区政府办是全区政务公开工作主管部门,具体负责组织协调、指导推进、监督检查等工作。各镇、各部门作为本单位政务公开的责任部门,要具体抓好落实。进一步理顺管理体制机制,加强各级政务服务管理机构建设和人员配备,保障政务公开工作经费,鼓励通过引进社会资源、购买服务等方式,提升政务公开专业化水平。
(二)完善制度规范。完善政府信息公开相关配套制度,落实政府信息公开属性源头认定机制,建立政府信息依申请公开向主动公开转化机制,健全政府信息公开保密审查机制,推动政务公开工作健康协调发展。加强政务公开绩效考核、第三方评估、举报投诉等监督保障制度建设,进一步规范公开行为,促进行政机关依法行政。
(三)抓好宣传培训。利用各类媒体、平台的宣传渠道,加大政务公开宣传力度,让公开透明的治理和服务理念家喻户晓、深入人心。把政务公开列入公务员培训科目,依托各级党校、行政学院、干部学院等干部教育培训机构,加强对行政机关工作人员特别是领
第三篇:北海银海区2018年城乡居民基本医疗
北海市银海区2018年城乡居民基本医疗 保险征缴工作实施方案(征求意见稿)
根据《广西壮族自治区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暂行办法》(桂人社发„2017‟1号)、《广西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业务经办规程(试行)》(桂社保发„2017‟8号)以及《关于做好2017年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有关工作的通知》(桂人社发„2017‟33号)等文件精神,为切实做好我区2018年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个人缴费工作,稳固我区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覆盖面,有效保障广大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健康水平,结合我区的实际情况,特制定本方案:
一、目的和意义
城乡居民医保基金征缴工作是落实城乡居民基本医疗制度的重要环节,做好城乡居民医保征缴工作事关广大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对于解决群众看病难,逐步缓解因病致贫、因病返贫问题,维护和保障城乡居民公平享有基本医疗保障权益,促进社会公平、和谐有着重要意义。
二、组织领导
为加强对银海区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征缴工作的领导,区政府决定成立北海市银海区2018年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征缴工作领导小组,成员名单如下:
组 长:蒋 昆 区委常委、副区长
副组长:杨 芳 区委组织部副部长、区人社局局长 成 员:冯 云 区社保局局长
林德海 福成镇政府副镇长
陈 莹平阳镇宣传委员、副镇长
曾 卉 银滩镇政府副镇长(挂职)
王 磊 侨港镇组织委员
荣世云 福成镇社保所所长
姚华燕平阳镇社保所所长
张华清 银滩镇社保所所长 郭朝莲 侨港镇社保所所长
领导小组负责领导和协调银海区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工作,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在区社保局,负责领导小组的日常具体工作,办公室主任由银海区社保局局长冯云兼任,办公室负责银海区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工作的组织协调、实施推进和日常工作。
三、目标任务
根据自治区党委、自治区人民政府的工作部署,2017年7月1日起实行统一的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制度,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和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合并为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根据《广西壮族自治区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进一步调整精准脱贫摘帽标准及认定程序的通知》(桂政办发„2017‟41号)及自治区服务惠民项目建设考核目标要求,有序推进我区整合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制度工作,积极筹集资金,巩固城乡居民医疗保险参保率。截至2017年12月31日,我区城乡居民参保率达95%以上,4条贫困村的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参保率达98%以上。(详见附件)
四、参保缴费对象
辖区内除应当参加职工基本医疗保险以外的户籍城乡居民。
医保窗口进行实地带班,确保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制度整合取得实效和缴费工作顺利进行。
(二)宣传发动阶段(2017年10月前)
依托“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宣传周”、城乡居民社会保险扩面征缴宣传活动等宣传活动,以动员会、广播、板报、标语、横幅、宣传车、公告、微信公众号、录制宣传录音、制作案例说明、在各村委、各村一体化的卫生室、各卫生院等设臵宣传专栏等多种群众喜闻乐见的形式,以点带面大力宣传城乡居民社会保险政策,切实把城镇居民医疗保险的相关政策传达到基层,营造浓厚的参加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氛围,让城乡居民真正认识到参保的好处,提高城乡居民参保的积极性。各级干部要严格把握好各项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政策,做好参保动员工作。
(三)组织实施阶段(2017年11月20日前)
各镇政府、各有关部门、各村委负责组织动员群众办理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参保登记及签订三方代扣代缴协议书,通知缴纳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费用。
(四)信息录入阶段(2017年12月1号前)。
区社保部门、各镇社会保障服务中心负责组织做好参保人员基本信息的收集、整理、核对和录入工作,确保相关数据准确真实。
八、工作要求
(一)加强领导,落实责任。各镇政府要落实领导责任,一把手亲自抓,分管领导具体抓,把任务落实到基层,把责任分解到人,形成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人人有任务的责任机制;
要把城乡居民医疗保险征缴工作纳入重要议事日程,安排专人专管,督促组织各村委(社区)分片包干,动员组织片区居民参加城乡居民医疗保险与养老保险的合并征缴,确保在2017年12月30日前完成缴费工作任务。区社保部门负责督促乡镇社会保险服务中心做好城乡居民医疗保险征缴工作的录入工作。
(二)部门联动,形成合力。各镇政府牵头负责辖区居民参加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工作,各有关部门积极配合,协调联动、各司其职,形成工作合力,确保2018年的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的征缴工作圆满完成。区社保部门要加强与金融机构的沟通联系,组织银行做好代缴费用相关工作,积极解决群众在办理缴费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三)加强宣传,营造氛围。各镇政府、各有关部门要针对性地制定宣传计划,组织开展专题宣传,通过当面解读、印发宣传手册、深入基层宣讲等方式,提升城乡居民参保意识,营造良好工作氛围。
(四)加强督查,确保工作取得实效。区绩效部门负责将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征缴工作列入各镇的绩效考核内容,对完成情况进行考核评价。区社保部门要联合区监察部门加强对征缴工作的指导和督查,建立考核办法和定期通报制度,及时解决工作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提出整改建议,确保全面完成征缴任务。
附件:北海市银海区2018年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目标任务分解表
第四篇:北海银海区进一步完善城乡义务教育
北海市银海区进一步完善城乡义务教育 经费保障机制实施方案(征求意见稿)
为进一步完善城乡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加快城乡义务教育一体化、均衡化发展,促进教育公平,提高教育质量,根据《广西壮族自治区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完善城乡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的通知》(桂政发〔2016〕19号)和《北海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北海市进一步完善城乡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实施方案的通知》(北政发[2016]29号)精神,结合我区实际,特制定本方案。
一、重要意义
自2006 年我区实施农村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改革以来,义务教育逐步纳入公共财政保障范围,城乡免费义务教育全面实现,经费保障机制基本建立,九年义务教育全面普及,区域内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水平不断提高。但随着我区新型城镇化建设和户籍制度改革不断推进,学生流动性加大,现行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已不能很好地适应新形势要求。城乡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有关政策不统一、经费可携带性不强、资源配置不够均衡等问题需要进一步改革完善。
在整合农村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和城市义务教育奖补政策的基础上,建立城乡统一、重在农村的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是我区教育领域健全城乡发展一体化体制机制的重大举措。有利于推动政府统筹教育改革,优化教育布局,实现城乡义务教育在更高层次均衡发展,促进教育公平、提高教育质量;有利于促进劳动力合理流动,推动经济结构调整和产业转型升级;有利于促
全保障机制所需资金按原办法由中央、自治区和市县(区)财政按照 5:3:2 比例分担。
(四)巩固落实城乡义务教育教师工资政策
继续实施乡村教师生活补助计划,对村小教学点教师,自治区按每人每月不低于 200 元的标准予以奖补。区财政要确保城乡义务教育教师工资按时足额发放。区绩效部门要进一步完善绩效工资制度,在分配绩效工资时,要加大对艰苦边远贫困地区和薄弱学校的倾斜力度。
四、实施步骤
(一)从 2016 年春季学期开始,完善我区城乡义务教育学校生均公用经费基准定额政策
国家确定的城乡义务教育生均公用经费基准定额为:普通小学每生每年600元,普通初中每生每年800元。在此基础上,对寄宿制学校按照寄宿生年生均200元标准增加公用经费补助,继续落实好农村地区不足100人的规模较小学校按100人核定公用经费政策;特殊教育学校和随班就读残疾学生按每生每年6000元标准补助公用经费。从 2016 年起,取消对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接受义务教育的奖补政策,建立城市地区公办义务教育学校校舍安全保障长效机制。
(二)2017年以后,根据义务教育发展过程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适时完善我区城乡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相关政策措施
五、组织保障
(一)加强组织领导,强化统筹协调
区政府负责统筹全区实施城乡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工作,制定实施方案和经费分担办法。区教育局、财政局要明确责任分
工,因地制宜研究制定具体实施办法。区教育部门要加强对城乡义务教育经费保障工作的统筹管理、指导和协调,建立公办义务教育学校校舍安全保障长效机制。区财政局、人社局、各镇政府等有关部门要按照职责主动履职,承担责任,确保各项工作落到实处。
(二)优化教育布局,推进教育改革
结合 我区人口流动规律、趋势和城市发展规划,及时调整完善教育布局,科学合理布局义务教育学校。加快探索建立乡村小规模学校办学机制和管理办法,建设并办好寄宿制学校,慎重稳妥撤并乡村学校,努力消除城镇学校“大班额”,保障当地适龄儿童就近入学。深化教师人事制度改革,健全城乡教师和校长交流机制,健全义务教育治理体系,加强对留守儿童的教育和关爱。
(三)统一补助标准,加强民办学校管理
按照中央、自治区和北海市的有关规定,确保民办义务教育学校在“两免一补”政策方面享受与公办义务教育学校同等待遇。参照当地公办义务教育学校补助标准,对民办义务教育学校统一按照不低于基准定额的标准补助公用经费;使民办义务教育学校学生与公办学校学生一样,免费获得国家规定课程教科书和地方教材、使民办义务教育学校的家庭经济困难寄宿生享受生活费补助,并按规定标准提高寄宿制学校、规模较小民办学校公用经费补助水平。民办学校学生免除学杂费补助标准按照当地公办义务教育学校生均公用经费补助标准执行后,学校根据市物价部门核定标准实际收取的学杂费高于补助标准的,差额部分可由学校另行收取;低于核定标准的,学校不得再收取学杂费。民办义务教育学校不得借机提高学杂费收费水平。区物价局要严格按照中央、自治区和北海市有关政策规定,根据我区物价水平和学校办学成本
第五篇:深圳市大气环境质量提升计划(2017-2020)
深府〔2017〕1号
深圳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大气环境质量 提升计划(2017—2020年)的通知
各区人民政府,市政府直属各单位:
现将《深圳市大气环境质量提升计划(2017—2020年)》印发给你们,请认真组织实施。实施中遇到的问题,请径向市人居环境委反映。
深圳市人民政府
2017年2月13日
深圳市大气环境质量提升计划
(2017—2020年)
为深入贯彻中央关于生态文明建设的决策部署,按照2016年全省环保工作会议及《广东省环境保护“十三五”规划》提出的“深圳向更高标准迈进、为全国城市空气治理树立标杆”要求,进一步将深圳市大气环境质量提升到国际先进水平,制定本计划。
一、形势与挑战
为全面落实国务院《大气污染防治行动计划》,改善全市空气质量,市政府于2013年9月印发了《深圳市大气环境质量提升计划》(深府办〔2013〕19号),提出了我市2013—2016年期间40条具体的大气污染防治任务,综合运用法律、经济、科技和行政手段,在全市范围限行黄标车、禁燃高污染燃料、淘汰全部散煤和普通工业用煤、全面推广水性涂料、实施远洋船舶污染治理,形成了政府引导、企业施治、市场驱动、公众参与的大气污染防治新机制。至2016年,深圳市岸电覆盖港口泊位数量、新能源公交车数量全国最多,清洁能源装机容量占比全国最高。通过落实计划,全市2016年细颗粒物(PM2.5)、二氧化硫、氮氧化物、可吸入颗粒物(PM10)和挥发性有机物(VOC)排放总量较2012年分别下降约1.1万吨、0.7万吨、3.3万吨、2.0 — 2 — 万吨和5.1万吨,降幅分别为41%、27%、28%、33%和34%;2016年PM2.5年均浓度27微克/立方米,较2012年值下降达11微克/立方米,连续三年达到《环境空气质量标准》,稳居全国74个重点城市前十位。
尽管深圳市大气污染防治工作已取得显著成效,在国内大中型城市中空气质量较优,但对比国际先进都市,仍有较大差距,并存在PM2.5年均浓度持续改善难度大,臭氧逐渐成为主要大气污染物等问题。
大气环境保护事关人民群众根本利益,事关经济持续健康发展。为进一步提升大气环境质量,推动产业结构优化、科技创新能力增强、经济增长质量提高,实现环境效益、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多赢,在完成2013年实施的《深圳市大气环境质量提升计划》基础上,市政府组织制定《深圳市大气环境质量提升计划(2017—2020年)》,以PM2.5和臭氧污染防治为重点,进一步强化电厂污染减排、挥发性有机物治理和新能源车辆推广力度,提高在用柴油车和机械的治理标准,增加柴油车总量控制和强制岸电使用率等新要求,全面治理减排机动车、船舶、工业生产及城市建设排放的大气污染物。
二、工作目标
2017—2020年全市大气环境质量持续提升,到2020年,空气质量优良天数比例达到98%,PM2.5年均浓度控制在25微克/立方米以内,年灰霾天数控制在40天以内。
三、具体措施
(一)强化机动车排气污染防治。1.加强柴油车尾气污染控制。
全面推动电动、天然气等新能源车替代轻型柴油车。2017年6月底前,依法禁止轻型柴油货车和小型柴油客车新注册登记及转入。(市公安交警局、市交通运输委、市人居环境委负责)
2017年起,逐步实施异地牌照柴油车限行政策,除划定的疏港、过境通道及高速路外,异地牌照柴油车在一定时段内禁止进入深圳市市政道路行驶。结合现已发布的限制货车行驶路线和区域的限行政策,逐步扩大轻型柴油货车限行范围,并允许部分纯电动货车在货车限行路线和区域内行驶。(市公安交警局负责)
2017年6月底前,结合新能源、清洁能源车辆推广计划,研究制定中、重型柴油车总量控制方案,报市政府批准后实施。(市交通运输委、市公安交警局、市人居环境委负责)
2.全面推广新能源汽车。
2017年底前,结合我市客、货绿色运力的发展要求和国家财政部、发展改革委、工业和信息化部的文件精神,由国家政策对口业务部门制定补贴退坡后的深圳市机动车销售厂商新能源车积分(或碳减排配额)政策。从2018年起,在深圳市销售车辆的汽车厂商必须达到一定比例的新能源汽车销售积分(或碳减排配额)。(市发展改革委、市财政委、市经贸信息委、市市场和质量监管委负责)
— 4 — 全市公交特许经营企业新增、更新公交大巴必须使用纯电动车辆,2017年9月底前实现100%公交纯电动化。新增、更新出租车全部使用纯电动车辆,到2020年底,出租车纯电动化率达到100%。(市交通运输委负责)
2017年6月底前,制定客运、物流车辆的新能源和清洁能源汽车推广政策,替代柴油客、货车。2020年底前,力争全市轻型货车使用电动车比例达到30%以上,重型货车使用清洁能源车比例达到20%以上,大型客车使用清洁能源车比例达到30%以上。(市交通运输委负责)
3.推广柴油颗粒物捕集器(DPF)。
2017年底前,根据在用柴油车DPF改造示范项目的运行情况和评估结论,制定全市在用柴油车安装DPF推广方案和财政补贴政策,发布柴油车DPF特区技术规范。(市人居环境委、市交通运输委、市城管局、市财政委、市市场和质量监管委、市法制办负责)
4.逐步淘汰老旧机动车。
2017年6月底前,制定财政补贴政策,鼓励企业及个人提前淘汰老旧机动车。2020年底前,通过强制报废、财政补贴、限行等手段,基本淘汰国Ⅰ、国Ⅱ排放标准的汽油车及使用10年以上国Ⅲ排放标准的柴油车。(市公安交警局、市人居环境委、市交通运输委、市财政委负责)
2017年底前,研究制定相关政策,取消国Ⅰ、国Ⅱ排放标
— 5 — 准的汽油车及使用10年以上国Ⅲ排放标准的柴油车获得机动车置换指标的资格。(市交通运输委、市公安交警局、市人居环境委负责)
提高疏港物流、物流转运等行业的柴油车污染控制水平,推广清洁能源运输车辆。2017年起,仅对国IV及以上排放标准的中、重型柴油货车发放“港运通”。研究通过地方立法途径,将机动车污染排放要求纳入“道路运输证”许可条件。(市交通运输委负责)
2018年起,实施高排放机动车分阶段限行政策。在特定区域划定低排放区,逐步限制国Ⅰ和国Ⅱ排放标准的汽油车、使用10年以上国Ⅲ排放标准的柴油车及未安装DPF的柴油车行驶。2020年底前,原特区内及宝安中心区、龙岗中心区全部划为低排放区。(市人居环境委、市交通运输委、市公安交警局负责)
5.提高油品质量和机动车排放标准。
2017年6月底前,报省政府批准全面执行柴油车国V排放标准,注册登记或转入的柴油车必须达到国V排放标准并具备整车出厂时配置的DPF装置。(市人居环境委、市公安交警局负责)
根据国家有关国VI阶段机动车排放以及车用汽、柴油标准的颁布实施情况,力争在2017年6月底前,提前供应国VI标准车用燃油,力争提前对机动车注册登记及转入执行国Ⅵ排放标准。(市人居环境委、市公安交警局、市经贸信息委、市市场和 — 6 — 质量监管委负责)
2019年底前,建成、运行深圳市新车排放检测实验室,对深圳市销售的新车进行排放达标检测。(市人居环境委、市发展改革委、市市场和质量监管委负责)
2017年6月底前,对不在深圳市新车排放标准所对应的国家环保车型目录(或环保部机动车环保信息公开平台)的二手车(含境外),不予办理外地转入深圳市的变更登记或者转移登记手续。(市人居环境委、市公安交警局负责)
6.全面实施在用机动车检测与强制维护(I/M)制度。严格执行机动车排放检验制度。2017年起,对未经定期排放检验合格的机动车,不予出具安全技术检验合格证明;对无定期排放检验合格报告的机动车,不予核发安全技术检验合格标志。(市公安交警局、市人居环境委负责)
实现环保、交通、交警三个部门数据交换与共享功能,增强综合执法能力和联动机制,将路检、抽检结果超标和逾期未环保定期检测和监控检测的信息录入I/M系统。2017年起,实现机动车环保数据与交警局电子监控系统实时对接,对违法车辆依法进行查处。(市公安交警局、市人居环境委、市交通运输委负责)
2018年底前,在物流货运车辆密集区域,安装机动车尾气遥感检测系统和智能化黑烟车监控系统。(市人居环境委、市公安交警局、市交通运输委负责)
2017年起,按要求每月公告满足全市机动车污染治理需求
— 7 — 的机动车排气检测强制维护单位名单;对强制维护单位实施监督管理,做好有关维护培训、宣传工作。(市交通运输委负责)
强化出租车尾气排放控制。2017年5月1日前,全市营运时间2年以上的燃油出租车全部更换三元催化器。(市交通运输委、市人居环境委负责)
(二)推进港口船舶污染防治。7.落实船舶排放控制区污染防治政策。
落实交通运输部《珠三角、长三角、环渤海(京津冀)水域船舶排放控制区实施方案》,加强对在航船舶的监管,确保2019年起,进入珠三角排放控制区深圳管辖范围区域内的船舶全部使用硫含量≤0.5%m/m的燃油。(交通运输部深圳海事局、市人居环境委、市交通运输委负责)
联合广州、香港等珠三角港口城市,定期评估设立船舶排放控制区实施效果,推动交通运输部向国际海事组织申请扩大珠三角海域船舶排放控制区范围。(市人居环境委、交通运输部深圳海事局、市交通运输委负责)
2017年9月底前,根据珠三角其他城市低硫油补贴政策,调整深圳港靠泊船舶使用低硫油补贴政策。(市人居环境委、市交通运输委、市发展改革委、市财政委负责)
8.治理内河、江海直达、港作船舶污染。
2017年6月底前,制定港作船舶燃油质量与大气污染物排放特区技术规范。(市人居环境委负责)
— 8 — 2017年起,加强对在航船舶监管,确保现役内河、江海直达、港作船舶全部使用符合GB252—2015标准的普通柴油,禁止使用船用残渣油。(交通运输部深圳海事局负责)
2017年7月起,新增港作船舶必须使用天然气燃料,并确保尾气达标排放;2019年底前,东部和西部港区各配套建设一座天然气燃料加注站。2019年底前,所有柴油燃料港作船必须加装烟气洗涤器等尾气处理设施并达标排放。(市交通运输委、交通运输部深圳海事局、市规划国土委负责)
鼓励江海直达船舶加装烟气洗涤器等尾气处理设施。对加装尾气处理装置的深圳籍港作船及江海直达运输船舶给予适当财政补贴。(市交通运输委、市人居环境委、市财政委、交通运输部深圳海事局负责)
9.提高岸电使用率。
2017年起,新建泊位须同步建设岸电设施,已有远洋集装箱船舶泊位应按照市政府有关部门规划要求逐步开展岸电设施改造。至2019年,80%的集装箱泊位、客滚船和邮轮专业化泊位必须具备向船舶供应岸电的能力,靠港集装箱船舶使用岸电比例不低于15%。(市交通运输委、市人居环境委负责)
加大市财政补贴力度,鼓励船舶靠泊使用岸电,补贴后的岸电电价原则上不超过船舶自发电成本的70%。(市交通运输委、市人居环境委、市财政委负责)
2018年起,实施远洋船舶岸电最低使用率的强制措施。(市
— 9 — 人居环境委、市交通运输委负责)
(三)全面开展非道路移动机械排气污染治理。10.推广使用电动和天然气动力非道路移动机械。2017年起,在政府部门、国有企业的工程招标中,鼓励选用电动或天然气动力工程机械,对使用电动或天然气动力挖掘机、推土机、压路机、装载机等工程机械的单位予以适当加分。(市政府采购中心、市国资委负责)
2019年底前,全市港区内使用天然气动力集装箱牵引车达到800台,占全港集装箱牵引车总量的80%。港内柴油集装箱牵引车应达到国V排放标准,并具备整车出厂配置的DPF装置。(市交通运输委负责)
2017年起,启动深圳机场现有车辆“油改电”工作,积极引入技术成熟且取得民航使用许可的纯电动特种车辆进行试用测试。根据测试结果,选择性能优异的纯电动特种车辆替换完成资产折旧的燃油特种车辆,新购置特种车辆根据测试结果使用电动车辆。2020年底前,深圳机场飞行区内使用8年以上的通用车辆全部替换为电动车辆。(市机场集团负责)
2020年起,逐步淘汰全市5吨以下(含5吨)柴油叉车,引导企业淘汰使用10年以上的柴油叉车。(市人居环境委、市市场和质量监管委负责)
11.提高非道路移动机械排放标准。
2018年起,力争提前实施非道路移动机械国Ⅳ排放标准。— 10 —(市人居环境委、市市场和质量监管委负责)
12.整治超标非道路移动机械。
2017年起,全面开展柴油非道路移动机械尾气排放整治工作,责令废气排放超标的机械开展治理实现达标排放。通过治理仍无法达标的,应依法强制淘汰,不得在深圳市范围内使用。(市人居环境委负责,市市场和质量监管委、市住房建设局、市交通运输委、市水务局、各区政府和新区管委会配合)
2017年底前,根据重点行业在用非道路移动机械DPF改造示范项目运行情况和评估结论,制定相应特区技术规范和推广方案,逐步在全市在用非道路移动机械推广安装DPF。(市人居环境委负责,市市场和质量监管委、市住房建设局、市交通运输委、市水务局、各区政府和新区管委会配合)
13.划定禁止使用高排放非道路移动机械区域。
2018年起,在原特区内及宝安中心区、龙岗中心区划定禁止使用高排放非道路移动机械的区域,禁止未加装DPF的国Ⅱ及以下标准燃油非道路移动机械在上述区域内使用,并逐步将禁止使用高排放非道路移动机械区域扩大为全市范围。(市人居环境委负责,市市场和质量监管委、市住房建设局、各区政府和新区管委会配合)
14.建立施工机械管理制度。
2017年底前,制定深圳市施工工地非道路移动机械管理办法,加强施工机械的管理。(市住房建设局、市人居环境委负责)
(四)加大挥发性有机物(VOC)治理力度。15.禁止使用高挥发性有机物含量原辅材料。
2017年起,全市新、改、扩建工业涂装项目全部使用低挥发性有机物含量涂料,禁止使用高挥发性有机物含量涂料。非涂装的工业项目,应使用低挥发性有机物含量原辅材料。确因技术原因无法使用低挥发性有机物含量原辅材料替代的,挥发性有机物新增排放量实行现役源2倍削减量替代,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文件报批时,需附项目挥发性有机物削减量来源说明。(市人居环境委、各区政府和新区管委会负责)
推进已建成的工业涂装项目改用低挥发性有机物含量涂料。2017年3月底前,集装箱制造、汽车制造(罩光工艺除外)、自行车制造等行业全面禁止使用高挥发性有机物含量涂料。2017年6月底前,家具制造、电子制造、塑胶制品、金属制品等行业全面禁止使用高挥发性有机物含量涂料。2018年底前,全面完成现有粘合工艺及胶印、凹印、柔印、丝印、喷墨等印刷工艺生产线的低挥发性原料改造工程,禁止使用高挥发性有机物含量油墨及胶粘剂。(市人居环境委、各区政府和新区管委会负责)
对建筑装饰装修涂料与胶粘剂的销售、使用情况定期开展专项执法行动。严禁在我市范围内销售、使用不符合国家强制性标准和《建筑装饰装修涂料与胶粘剂有害物质限量》(SZJG48—2014)特区技术规范要求的建筑装饰装修涂料和胶粘剂。(市市 — 12 — 场和质量监管委、市住房建设局负责)
对家具产品的生产、销售情况定期开展专项执法行动。严禁在我市范围内生产、销售不符合国家强制性标准和《家具成品及原辅材料中有害物质限量》(SZJG52—2016)特区技术规范要求的家具产品。(市市场和质量监管委负责)
16.加强对挥发性有机物排放企业的监测和监管。2017年底前,使用溶剂型原料的生产线必须全密闭,有机废气收集率、净化率均应达到90%以上,确保达标排放。(市人居环境委、各区政府和新区管委会负责)
2017年底前,完成挥发性有机物重点排放企业在线监测试点工作。2019年底前,全市挥发性有机物产生量超过200吨的重点监管企业全部配套在线监测系统。(市人居环境委、各区政府和新区管委会负责)
17.制定低挥发性有机物含量产品限值特区技术规范,禁止销售、使用超过限值要求的产品。
2017年6月底前,发布涂料、油墨、胶粘剂等生产生活类产品低挥发性有机物含量限值特区技术规范,全市范围内禁止销售、使用挥发性有机物或有毒有害物质含量超过限值要求的生产生活类产品。(市市场和质量监管委、市人居环境委负责,市住房建设局、各区政府和新区管委会配合)
18.限制高挥发性有机物含量产品参与招标采购。2017年7月起,根据生产生活类产品低挥发性有机物含量
— 13 — 限值特区技术规范,在全市各级政府部门、国有企业采购项目中,必须采购使用低挥发性有机物含量涂料生产的办公家具;2018年起,定点印刷企业必须使用水性油墨、大豆油墨等低挥发性有机物含量油墨和胶粘剂。定点汽车维修保养企业必须完成水性漆喷涂工艺改造。(市财政委、市政府采购中心、市国资委、各区政府和新区管委会负责)
19.控制车用汽油储存、运输过程的有机废气泄漏。2017年起,全市新、改、扩建加油站、储油库及新增油罐车应满足油气污染治理国家有关标准的要求,配备油气回收装置;加大油气回收设备检查力度,全市加油站、储油库每年至少进行一次监督及检测。对未安装油气回收设备、闲置破坏油气回收设备、治理效果未达标的,依法责令整改。(市人居环境委、各区政府和新区管委会负责)
2017年起,开展加油站、储油库VOC在线监测试点工作。(市人居环境委负责)
20.强化工业大气污染源环境监管。
对可能产生废气扰民的新建项目严格环评审批,禁止在环境敏感区域内新建废气扰民项目。新建的安居房等大型民生项目选址应合理规划,与工业污染源保持一定的距离。对现有工业大气污染源开展达标整治,全面清理环境敏感区域内的工业废气污染源,通过升级改造,确保工业废气达标排放。(市人居环境委、各区政府和新区管委会负责)
(五)提高电厂、锅炉污染防治标准。21.提升电厂污染控制水平。
进一步降低燃气发电机组氮氧化物排放。2017年起,新建燃气发电机组应配套低氮燃烧器及选择性催化还原法(SCR)脱硝设备,氮氧化物排放浓度控制在15mg/m3以下。2020年底前,全市现有燃气发电机组通过低氮燃烧器改造或SCR脱硝改造,将E级发电机组额定工况下氮氧化物排放浓度控制在25mg/m3以下,F级发电机组额定工况下氮氧化物排放浓度控制在15mg/m3以下。(市人居环境委负责)
加强对妈湾电厂燃煤机组环境监察及监测,确保燃煤机组主要污染物排放稳定达到国家超低排放标准。(市人居环境委负责)
开展现有生活垃圾焚烧设施升级改造。2017年底前,完成南山、盐田和宝安(一、二期)垃圾焚烧发电厂烟气处理系统提升改造。2018年底前,完成平湖(一、二期)垃圾焚烧发电厂烟气处理系统提升改造,烟气排放相关指标在达到欧盟标准的基础上进一步优化提升。(市城管局、盐田区政府、南山区政府、宝安区政府、龙岗区政府、市能源集团负责)
22.实施锅炉清洁能源替代。
提高燃气管网覆盖率。2017年底,全市燃气管网覆盖率达到75%以上;2020年底,全市燃气管网覆盖率达到80%以上。(市燃气集团负责)
清理辖区燃煤(水煤浆)、木柴、重油等高污染燃料的锅炉。
— 15 — 2017年6月底前,拆除全部高污染锅炉及高污染燃料储存设施。(各区政府和新区管委会负责)
开展生物质成型燃料锅炉专项整治工作。按照省环境保护厅要求,开展生物质锅炉二噁英、汞等污染物监测工作。2017年起,开展生物质成型燃料抽样检测工作,每季度检测不少于100批次。督促辖区生物质成型燃料锅炉改造,完善在线监测系统运行维护管理和生物质燃料供应商信息记录。2017年底前,辖区全部生物质成型燃料锅炉必须达到生物质成型燃料及燃用设备特区技术规范要求。(各区政府和新区管委会负责,市市场和质量监管委配合)
推进柴油、生物质成型燃料、生物质气化等污染锅炉清洁能源改造。2017年底前,全市燃气管网覆盖范围内柴油锅炉全部改用燃气或电,逐步淘汰生物质成型燃料及生物质气化锅炉。2020年底前,全市工业锅炉应全部使用天然气、电等清洁能源,或由集中供热工程替代。(市人居环境委、各区政府和新区管委会负责)
23.推广高效能源利用设施。
2017年起,通过政府采购服务、财政补贴等措施,鼓励宾馆、酒店推广使用空气能热水器等高效能源利用设施,积极利用中央空调余热和集中供热工程替代锅炉。(市人居环境委、市财政委负责)
(六)扬尘污染防治重点措施。
— 16 — 24.源头防治建设工程扬尘污染。
2017年起,新开工工地必须设置标准化密闭围挡,出口硬底化并安装车辆自动冲洗装置,施工过程应采取有效措施防治扬尘污染,工地排放总悬浮颗粒物(TSP)应符合特区技术规范要求。占地5000平方米及以上工地出口必须安装TSP在线自动监测和视频监控装置,将扬尘污染防治措施纳入工程监理范围予以严格督促落实。(市住房建设局、市交通运输委、市水务局、市建筑工务署、市人居环境委、各区政府和新区管委会负责)
将施工机械及扬尘防治措施落实情况列入文明施工检查重点内容,将施工企业受住房建设、环保等部门处罚信息,录入企业诚信系统。(市住房建设局负责)
25.全面整治预拌混凝土搅拌站、沥青混凝土搅拌站、余泥渣土受纳场扬尘污染。
2017年6月底前,完成预拌混凝土搅拌站、沥青混凝土搅拌站摸底调查,根据城市建设需要研究确定拟保留名单。2017年底前,完成保留名单内的搅拌站扬尘污染整治工作,依法查处和关停审批手续不齐全的搅拌站。余泥渣土受纳场全部安装车辆自动冲洗装置、TSP在线监测和视频监控装置,委托专业机构进行扬尘污染防治监理。(市住房建设局、市交通运输委、各区政府和新区管委会负责)
26.全面整治拆除工程扬尘污染。
强化拆除工程施工监管,拆除工程必须设置标准化密闭围
— 17 — 挡,工地出口应硬底化,拆除过程须采取有效措施防治扬尘污染,渣土运输车辆应冲洗干净方可上路。(市住房建设局、各区政府和新区管委会负责)
27.防治道路扬尘污染。
2017年起开展城市道路动态保洁,采购扬尘移动监测车对重点道路进行巡查和实时监测,提高原特区外地区道路保洁经费标准,对扬尘污染道路及时进行动态保洁,降低城市道路扬尘污染影响,并根据检测结果做好保洁单位考核工作。(市城管局、市人居环境委、各区政府和新区管委会负责)
28.全面推广应用全封闭泥头车。
2017年3月底前编制完成全封闭泥头车更新工作方案,开展全封闭泥头车更新工作。(市住房建设局、市公安交警局、市交通运输委、市城管局负责)
加强泥头车上路和沿途洒漏及其他交通违法的执法检查。(市公安交警局、市城管局负责)
29.裸露地面扬尘污染防治。
加强城市裸露地面扬尘污染防治。辖区内政府土地储备用地、公共用地的裸露地面应当采取绿化、铺装或者喷洒抑尘剂等措施控制扬尘。(各区政府和新区管委会负责)
(七)其他大气污染防治措施。30.餐饮油烟污染防治。
2017年7月起,全面提高餐饮服务业油烟排放控制标准,— 18 — 餐饮服务经营场所(含单位自办食堂)全部安装油烟处理设施,确保油烟排放符合特区技术规范要求。六个基准灶头及以上餐饮项目应安装油烟排放在线自动监控设施。餐饮服务经营者应对油烟处理设施进行定期维修保养,委托有资质的环境监测机构进行排放监测,并向环境保护部门报送监测结果。(各区政府和新区管委会负责)
2017年起,新建房地产项目(含保障性住房)须配套建设家庭油烟排放专用烟道。2017年3月底前,编制完成家庭油烟机排放控制特区技术规范。(市人居环境委、市住房建设局、市市场和质量监管委、各区政府和新区管委会负责)
四、保障措施
(一)健全政策法规体系,完善地方标准规范。
强化地方大气污染防治法制建设,抓紧推动出台深圳经济特区大气污染防治条例,完善总量控制、倍量替代、排污许可等重要政策、制度体系。完善地方环境标准体系,制定实施颗粒物捕集器、挥发性有机物、扬尘等重点领域大气污染防治特区技术规范。(市人居环境委、市市场和质量监管委、市法制办负责)
(二)加大全社会投入力度,强化政策引领。
加大政府财政补贴力度,对按要求完成改造任务的企业及单位予以适当财政补贴,鼓励民间资本和社会资本进入大气污染防治领域。落实市、区政府相关补贴资金,重点加强对污染企业结构调整、重点行业和重点企业治理示范项目、面源和社会源治理
— 19 — 的支持和引导。将大气污染监测监管能力建设、科技支撑和执法监督等经费纳入预算予以保障。(市人居环境委、市财政委负责)
落实绿色发展配套政策。完善政府绿色采购,重点支持使用新能源汽车、水性涂料等环境友好型产品,实施电动汽车优惠电价政策。重点关注有毒有害废气排放企业和高风险企业,加快环境污染责任保险试点及推广。(市人居环境委、市发展改革委、市经贸信息委、市财政委、市政府采购中心负责)
(三)完善能力建设,强化科技支撑。
加强监测监管能力建设。强化空气污染和霾监测预警预报和分析能力建设,完善重污染天气监测预警系统,建设大气污染监测超级站。进一步强化挥发性有机物等大气污染监测能力,完善挥发性有机物在线监控系统。进一步完善污染物排放清单,深化PM2.5及臭氧污染成因与控制对策研究。(市人居环境委负责,市气象局配合)
(四)强化联防联控,提升区域空气质量。
协调东莞、惠州,共同推进工业涂装行业推广使用水性、高固份、粉末、紫外光固化涂料等低挥发性有机物含量涂料。联合广州、珠海、香港,推动交通运输部建立珠三角专属经济区海域船舶排放控制区,强制进入控制区的船舶使用低硫油。协调省环境保护厅督促粤东地区各市政府采取措施,杜绝辖区露天焚烧生活垃圾、园林废物及秸秆。(市人居环境委负责)
进一步加强深莞惠三市机动车污染联防联控,定期开展联合 — 20 — 执法行动,加强深港跨境车辆,特别是跨境物流车辆的排放管理。(市人居环境委负责,市公安交警局配合)
(五)强化考核督办,抓好跟踪落实。
将本提升计划各项措施纳入生态文明考核及治污保洁考核任务,定期对各项任务进展情况进行检查,严格督办,确保落实。(市人居环境委负责)
细化分解本单位、本地区承担的大气污染防治任务。本提升计划印发后一个月内,制定本单位、本地区实施方案,报市人居环境委备案。(有关单位负责)
公开方式:主动公开
抄送:市委办公厅,市人大常委会办公厅,市政协办公厅,市纪委办
— 22 — 公厅,市中级法院,市检察院。
深圳市人民政府办公厅
2017年2月13日印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