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规划思想带动黄骅市经济又好又快发展
规划思想带动黄骅市经济又好又快发展 过去的几年是黄骅市进入新阶段、实现大发展的重要时期,在上级党委、政府的正确领导下,黄骅市委、市政府紧密团结和带领全市广大干部群众,认真落实沧州市委“埋头苦干,振兴黄骅”的总体要求,着眼区域发展格局变化的新形势,立足当前阶段发展的新特征,果断提出加快建设“一市三园”发展战略,加快推进黄骅市科学发展、和谐发展步伐,继续保持了经济和社会各项事业良好的发展态势。2003年8月,沧州市提出了“从大运河走向渤海湾”的战略构想,沧州经济社会发展的重点从内陆转移到沿海,沿海意识历史性地迸发出来。2007年,河北省批准成立了沧州渤海新区。环渤海经济圈是我国继珠江三角洲、长江三角洲之后提出的又一重要区域发展战略。如果说珠江三角洲拉动了中国改革发展的第一极,长江三角洲拉动了中国改革发展的第二极,那么环渤海经济圈战略必将成为拉动中国北方经济强力提升的第三极。渤海新区位于河北省东南部,东临渤海,南接山东,北依京津。新区包括“一市三园”,即黄骅市、中捷产业园区、临港化工产业园区和南大港产业园区,面积约2400平方公里,海岸线130公里,总人口55万。
在未来的发展过程中,黄骅市市委、市政府将继续紧紧围绕“一年打基础,三年大变样,五年再造一个新黄骅”的工作目标,进一步加强党的建设、精神文明建设和民主法制建设,促进社会各项事业全面进步。展望未来几年工作,更要加强以下几个方面工作:
一、加深认识阶段发展特征,不断增强科学发展能力,进一步夯实了建设新黄骅的思想基础
要始终把本阶段发展特征的深刻认识和准确把握,作为黄骅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首要前提,作为实现黄骅大发展、快发展的根本立足点和战略突破点,把解决与之不相适应的思想观念问题,作为坚定工作信心、推动工作落实的重要保障。
一是在解放思想中逐步明晰符合黄骅实际的发展思路。坚持将解放思想摆上工作首位、贯穿工作始终。在过去的几年,实行的主题学习制度,初步实现了学习理论与指导实践、转变观念与决策制定、开阔视野与推进落实的有效对接,市委理论学习中心组的主阵地作用得到了充分的发挥,使学习既成为了解放思想、科学决策的好形式,也成为了统一思想、民主决策的好手段。今后对待黄骅市的发展,更是要坚定不移的走下去。6月份,我市召开了第五次党代会,选举产生了新一届市委班子,进一步明确了“一年打基础,三年大变样,五年再造一个新黄骅”的阶段奋斗目标,并将之具体化为打好壮大工业经济、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对外开放、优化经济环境、城市建设等“五个硬仗”。这些思路目标的确定,激发全市上下思干求进、谋求发展的热情,成为引领黄骅发展的行动指南。
二是在统一思想中继续不断探寻保持发展势头的工作方法。针对发展进程中的新情况、新变化,特别是国家进一步加强和改善宏观调控所带来的不利影响,我们应及时采取一系列应对措施。例如通过适时召开经济工作调度会、招商引资汇报会、开展项目招商月、主要领导一线调研督导等形式,积极引导各部门正确全面理解中央政策精神,毫不动摇地推进经济发展。同时,加快激活资源优势,努力突破土地、资金等要素制约,确保发展速度不慢、发展节奏不乱。
三是在实践思想中更加努力地推进事关全局民生的要事、实事。在抓好市委、市政府八件大事实事的基础上,更要全面落实了市级领导挂帅亲抓、全程督导责任制,紧紧扭住事关全局民生的关键环节和重大事项不放手。在最近几年里,北京交通大学华北学院的落户开创了黄骅建大学的先河;投资1.62亿元的乡村道路大会战;启动的以帮贫助困、促进和谐为主旨的“爱心工程”等,都促进了社会团结和睦、集聚了关爱真情。在今后的工作中,要在此基础上加大力度的关注和推进民生工程。
二、牢牢把握区域发展走势,不断增强跨越发展能力,进一步筑牢了建设新黄骅的产业基础
紧紧抓住国家推进京津冀都市圈和天津滨海新区发展,尤其是我省加快沿海地区开发开放步伐的历史性机遇,不断从区域发展远景出发,进一步明晰产业定位,力求以持续强劲的产业推动力,拉动我市经济跨越发展。
(一)突出上项目,构建产业发展支撑。在过去的“项目建设突破年”,重点抓三方面的工作:一是围绕产业功能定位选取项目,定期聘请中国工程院院士及高层专家为我各类产业把脉会诊,找准发展关键,明确产业方向。二是围绕产业发展布局摆放项目。按照“南五金、北化工”的产业布局要求,推进市开发区、白庄五金工业园和吕桥石化工业园三大主体园区的建设,并以其为龙头,迅速带动东兴工业园、滕庄子企业家园等园区的成长和崛起,努力形成项目集聚建设、产业集群发展的格局。
(二)全民抓招商,拓展产业发展空间。一是让利和激励并举,增强吸引力。前期出台的《关于鼓励投资兴办项目的暂行规定》等六个专件,在用地、技术创新、品牌建设等方面最大限度的让利于商、补利于企,今后我们还应该继续坚持此项规定,并且寻求新的形式、方法和途径来帮助投资者,给投资者创造一个良好的投资环境。二是考核惩戒并重,增强推动力。完善制订相关考核办法,对各个市直部门下达招商引资任务,对年度考核不合格的单位进行惩罚,对年度考核优秀者进行奖励。三是交流合作并进,增强影响力。“出口企业协会”应积极组团参加各类国际国家大型贸展活动,进一步开辟国际市场。另外,还要将每一届“中国·黄骅冬枣节”和“中国·黄骅国际机床、模具及塑胶工业展览会”保质保量的举办,提升黄骅的域外知名度和影响力。
(三)全力建城市,筑牢产业发展平台。坚持“以城建城、靠城养城”,不断加大经营城市力度,重点推进40项重点城建工程建设。一是启动规划编制,打造滨海新城。黄骅市投资6100万元,聘请了全国一流的设计专家,分别对25个城市进行专项规划和一些重点地段进行规划编制。这给城市今后的发展提供了方向也提供了依据。二是搭建主体框架,建设交通枢纽。全面推进西环路、四号路北伸和北
环西伸工程,启动北二环建设,将各重要路段综合改造工程列入日程,另外,积极做好“两高一铁”建设的协调服务工作,确保石黄高速沧黄段的竣工通车和黄万铁路的建成运营。三是完善城市功能,创造宜居环境。在进一步完善城市供排水设施建设,大力实施绿化、亮化工程的同时,还要推进建设锦绣华城、颐园小区等11个住宅小区及捷馨苑大酒店等标志性建筑,开展城市环境容貌综合整治活动,不断增强信誉楼、耀华等商贸龙头的辐射服务功能。四是打造爱心城市,丰厚人文底蕴。以培育新时期黄骅人文精神为目标,以建设新时期社会价值体系为重点,以“八荣八耻”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活动为载体,在全市倡议开展“爱心工程”、“天使行动”等公益活动,对贫困学生、孤寡老人进行积极救助,让更多的弱势群体感受到了社会关怀。同时,加大对传统文化和革命文化的挖掘力度,提升城市文化品位。
三、着力完善协调发展体系,不断增强和谐发展能力,进一步巩固了建设新黄骅的社会基础
(一)稳步构筑城乡统筹、共同发展的社会格局。以文明生态村创建活动为载体,突出增加农民收入这个核心,扎实推进了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一是加快冬枣富民步伐。采取措施鼓励农民种植冬枣,带动相关冬枣加工企业发展。继续以“冬枣节”为依托,在稳定京津等地销售市场的基础上,进一步开辟了东北、西北、西南及东南区域市场,开拓稳定加拿大等国外销售渠道。二是广辟富民途径。加大对畜牧养殖业的重点培育,政府应适时向当地相关小型企业提供技术指导和资金支持。三是挖掘以海富民潜能。在加快推进“以钢代木”进程的基础上,重点组织开展赴石岛和韩国专属经济区作业活动,增加年度捕捞总量,大力推广标准化、工厂化养殖,促进各类水产食品加工项目发展。四是做足政策富民文章。借助生态家园富民工程,积极推广建设户用沼气池,并积极拓展工作思路,重点开发秸秆气化炉、甜高粱秆制乙醇、秸秆制炭等生态富民项目。
(二)继续保持安居乐业、共盼发展的社会局面。从事关群众生产生活的急事难点入手,从能做到的事情做起,力求让发展成果更多地惠及人民群众。一是重民生,健全保障体系。继续推进企事业单位
养老保险全面工作,全面推行住房公积金贷款业务,启动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二是解民忧,积极发展社会事业。努力开展乡村道路大会战,解决各个行政村的“出行难”问题;新建农村饮水安全点,解决农村群众的“饮水难”问题;加快开发区博爱医院建设,使群众就医条件得到进一步改善等等。三是保民安,维护社会稳定。建立 “四网防控”社会治安防范机制,配合各级政府单位积极开展“扫黑除恶”等专项行动;构建“三位一体”社会矛盾纠纷调解工作体系,努力调处化解社会矛盾隐患;扎实推进基层安全创建活动,不断加强政法队伍建设,切实抓好安全生产工作,继续巩固和保持我市社会政治持续稳定的良好局面。
(三)切实浓厚民主团结、共谋发展的社会氛围。全力支持人大依法行使职权和政协履行自身职能;指导市工商联(总商会)完成换届工作,充分发挥工青妇、统战、民宗、残联、街道办等部门联系群众的桥梁纽带作用;加强基层民主政治建设,深化政务、厂务、村务公开工作,确保人民群众能够直接行使民主权利;认真落实党管武装的要求,营造良好的武装工作氛围,逐步形成各方关心发展、参与发展、支持发展的强大合力。
四、积极顺应时代发展要求,不断增强领导发展能力,进一步完善了建设新黄骅的组织基础
一是加快建设“能干会干”的干部队伍。不断完善修订和制定相关法规政策,以加强民主集中制为核心,增进班子团结,提高班子战斗力。积极开展先进性教育活动,建立学分制管理体系,开展党员干部“周五课堂”、在职干部“周五集中辅导课堂”等系列培训活动,不断探索新时期加强干部教育培训工作的新方式、新途径。
二是大力培养“肯干敢干”的工作作风。制定出台的《乡科局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考核工作意见》,建立乡科级干部“五档”(实绩档案、学习档案、廉洁档案、审计档案、健康档案)一体化管理机制,进一步提高对招商引资等重项工作的考核权重,加大单项工作否决力度,切实树立正确的工作导向。结合各级党委换届,积极创新干部任用机制,不断完善轮岗交流、基层选拔等措施,为优秀干部脱颖而出
创造良好的环境。同时,加快推进事业单位聘用制改革步伐,鼓励引导干部职工走向经济一线,带头创业富民,从而带动全社会树立创业光荣、致富光荣的观念,形成崇尚创业、竞相创业的浓厚氛围。
三是全力打造“实干苦干”的基层组织。实行乡镇党委书记履行农村基层党建工作责任述职制度,完成村委会换届任务,深入推行“三选一保”工作机制,建立“四位一体”农村党建工作责任制,努力完成集体经济薄弱村党组织、瘫痪软弱后进党组织的整顿转化任务。
在今后新的发展时期,市委、市政府将继续团结、带领全市人民,认真落实科学发展观精神,以更加积极进取的精神,更加求真务实的作风,更加昂扬向上的姿态,推进“工业经济提升年”,展示黄骅干部群众的新形象,彰显黄骅经济社会发展的新气象。
第二篇:经济又好又快发展
一、要落实科学发展观,关键是实现哪五大转变?
一要进一步转变发展观念;二要进一步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大力推进经济增长方式向集约型转变,走新型工业化道路;三要进一步转变经济体制;四要进一步转变政府职能;五要进一步转变各级干部的工作作风。惟其如此,科学发展观才能真正落在实处,才能真正有利于推进我国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地发展下去。
二、用矛盾分析法说明应如何正确认识和处理经济发展中的“好”与“快”的辩证关系?
1.二者是辩证统一的关系。“好”是对经济发展质量和效益的要求,“快”是对经济发展速度的强调。依靠科技进行结构优化,提高质量和效益,使经济发展与人口、资源、环境相协调,有利于经济的快速增长。如果一味追求经济发展速度,会影响发展的内涵和质量,“快”也不会持久。2.任何事物都包含着既对立又统一的关系,要坚持全面地看问题。经济发展过程中既要注重质量和效益,又要注意的速度。3.坚持两点论和重点论的统一。又好又快发展是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的本质要求,我们要更加重视经济发展的质量和效益,把质量和效益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
三、结合十七大报告精神,请你谈谈如何促进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实现未来经济发展目标,关键要在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方面取得重大进展。1.要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国家;2.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推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3.统筹城乡发展,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4.加强能源资源节约和生态环境保护,增强可持续发展能力;5.推动区域协调发展,优化国土开发格局;6.完善基本经济制度,健全现代市场体系;
7.深化财税、金融等体制改革,完善宏观调控体系;8.拓展对外开放广度和深度,提高开放型经济水平。
四、为什么说要全面贯彻科学发展观,关键是树立正确的政绩观?
深入领会和全面落实科学的发展观,是摆在当前各级领导干部面前的一项重要政治任务。要真正使科学发展观落到实处,必须要解决好观念转换、动力机制和制度保障的问题。全面贯彻科学发展观,关键是要树立正确的政绩观。政绩观与发展观相辅相成,领导干部的政绩观与发展观是密切相连的。有什么样的政绩
观,就有什么样的发展观,反之亦然。一段时间以来一些干部在“发展”问题上产生了很大的误区,把“发展是硬道理”片面地理解为“经济增长率是硬道理”,把经济发展简单化为GDP决定一切。在这种片面发展观的指导下,很多地方不同程度地出现了片面的政绩观。很多地方,上级对下级的考核指标主要以GDP为主,甚至成为领导干部升迁去留的唯一标准。与此同时,在以经济数据、经济指标论英雄的片面政绩观的引导和驱使下,一些地方开始脱离地方实际,为追求一时的增长速度盲目上项目、办企业、引投资,大搞“形象工程”、“亮丽工程”、“夜景工程”,给地方发展造成了长期的包袱和隐患。有的地方不顾群众反对,大肆圈地卖地,通过各种手段“挤占”群众利益,在当地引发了诸多社会矛盾。由此可见,在发展观上出现盲区,就会在政绩观上陷入误区;在政绩观上出现偏差,发展观就会与科学产生偏离。树立科学的发展观,必然要求树立正确的政绩观。
什么是正确的政绩观?就是要把“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作为政绩观的灵魂和指南;要把实现人民群众的利益作为追求政绩的根本目的;要把实现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作为创造政绩的重要内容;要把重实干、求实效作为实现政绩的重要途径;要把党和人民的需求作为评价政绩的重要尺度。要坚持看政绩用干部,努力形成正确的用人导向,明确一个原则。那就是,对那些虽然已经成为历史、但被实践发展证明属于突出成绩和重大贡献的,必须作为干部提拔任用的重要依据;而对曾经被认为是突出成绩、但被实践证明是虚假政绩或造成重大损失的,必须加以认定和追求责任,已经因此得到提拔重用的干部,必须坚决撤下来。
第三篇:经济又好又快发展演讲稿
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评委,同志们:
大家好!
今天我演讲的题目是:“开拓进取,再铸辉煌”。
如果说发展是一种挑战,那么它需要我们勇敢的面对,如果说发展是一种进取,那么它需要我们努力的开拓;如果说发展是一种硬道理,那么它需要我们毕生的拼搏!
今后五年,是我市实现又好又快发展的五年,也是实现建设大临沂、新临沂大有作为的五年,我们既面临着良好的发展机遇,同时也面临着严峻的挑战,为此,我们有的人‘勤’字当头,唱一首《爱拼才会赢》;有的人‘奉献’开路,谱一曲《生命在于奉献》;有的人选择了潜心学习,加班加点,也有的人文武并举,张驰有道!古人说:“人无进取,不可立于世”,我们必须树立起远大的目标,宏扬开拓创新,奋勇争先的精神,才能开拓出崭新的工作局面。
现在,全市上下正在开展以“又好又快发展”重要思想为主题的大讨论活动,具体到我们单位,就是要通过这次大讨论活动,切实解决制约影响机关后勤工作又好又快发展的思想观念、工作作风等问题,进一步激发我们的工作热情,实现机关后勤工作的超常规、高速度、跨越式发展!
我们工程处担负着市委市政府办公区和生活区百余座楼房的基建维修和水电暖正常运行的工作,点多面广,牵扯的问题既繁索又具体,这就需要有一支强大的、特别有战斗力的队伍,特殊的工作性质和服务对象又给工程处的工作人员提出了新的要求和更高的标准,我们不但要有强烈的责任感,无私奉献的精神,还要有一套过硬的技术本领,具备综合的业务素质,为此,我们不仅制定了24小时服务承诺制度,而且在日常工作中,严格地要求自已,对技术精益求精,以优秀劳模我们敬爱的齐处长为榜样,发扬一不怕苦,二不怕累的精神,始终以饱满的工作热情奋斗在服务一线上!
记得在XX年冬天的一个深夜,一阵急促的电话铃声响起,值班人员立刻拿起话筒,“喂?是工程处吗?你们快到中区8号楼西面看一下,这里的自来水管道跑水啦!”接到电话后,值班人员迅速将情况汇报给领导,我们的处长马上组织抢修人员冒着严寒赶到了现场,她发着高烧带领大家砸路面、排积水、找漏洞,冰冷的水打湿了大家的衣服,衣服上有的地方已经结了冰,可是大家浑然不觉!经过四个多小时的奋战,等自来水管道恢复正常的时候,同志们的手都冻僵了,可是大家没有一句怨言,等天渐渐亮起来的时候,我们才发现我们敬爱的处长居然为了节约一点时间连外套都没来得及穿!同志们!难道这不是一种无私,无怨,无悔的奉献精神吗?难道这不是一种拼搏的精神吗?回答是肯定的!
我们的工作虽然平凡而又渺小,但它是我们社会发展和进步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对于我们来说,又好又快发展其实意味着我们要结合实际,提高服务质量,提高服务水平和提高服务效益。让我们站在新的起点,实现新的跨越,远学全国劳模徐虎,近学全省劳模我们的齐处长,在后勤工作岗位上发挥自已的聪明才干,以爱岗敬业、扎实工作、团结奋进、争创一流的精神,用我们勤劳的双手去描绘临沂大而新,富而美的宏伟蓝图,为建设我们的大临沂、新临沂做出更大的贡献!
我的演讲结束了,谢谢大家!
第四篇:又好又快发展
正确理解经济结构调整
1.内容:主要是三大产业的结构调整,地区间经济布局和城乡结构发展、所有制结构调整和收入分配结构调整等。
2.原则:(1)市场为导向(2)效益为目标(3)企业为主体(4)科技为依托(5)技术密集型产业和劳动密集型产业要协调;传统产业与现代产业要协调;地区经济要协调。
3.主要任务:
(1)优化产业结构。因为三大产业发展不协调,农业基础薄弱,工业素质不高,第三产业发展滞后,所以要加强农业基础地位,提高工业素质,发展高新技术产业,积极发展第三产业,是三大产业协同发展。产业结构调整要以市场为导向,依靠科学技术,生产优质、高效产品,开发新产品,满足市场多种需求。
(2)“消费、投资、出口”结构的调整。要坚持扩大国内需求特别是消费需求的方针,促进经济增长由主要依靠投资、出口拉动向依靠消费、投资、出口协调拉动转变。
(3)资产结构调整。要对资产进行改组,改变低水平重复建设的状况,组建有竞争力的大企业集团。
(4)地区结构调整。要发挥区域比较优势,发展特色经济。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西部地区主要靠自己的发展,变资源优势为经济优势和产业优势,退耕还林还草,坚持可持续发展。东部地区支援技术、人才和市场,国家给予政策和资金帮助。
(5)城乡结构调整,实施小城镇战略。农村剩余劳动力问题严重,给农村经济发展带来了就业压力,不利于农村经济的发展,以至于农民收入增长缓慢,城乡差距拉大。为了增加农民收入,将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到城市,在城市化的过程中,促进农民收入增加。
全面把握统筹城乡经济发展,实现城乡经济良性互动
1.关注“三农”的重要性。农业、农村和农民(“三农”)问题,始终是一个关系国家全局的根本性问题。农业在我国经济和社会发展中具有基础地位。统筹城乡经济发展,建设现代农业,发展农村经济,增加农民收入,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大任务。
2.发展农业的措施。要推进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的战略性调整;引导农村劳动力合理流动;逐步提高城镇化水平,坚持党在农村的基本政策;推进农村改革,减轻农民负担,保护农民利益。
3.增加农民收入。以人为本是科学发展观的本质和核心,全面建设小康社会重点在农村,难点在农村。通过税收等政策的调整,促进农民增收和农村经济发展,是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的要求,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任务,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必要措施。
4.推动城镇化建设。
(1)城镇化是指人类生产和生活方式由乡村型向城市型转化的历史进程,表现为乡村人口向城市人口转化以及城市不断发展和完善的过程。
推进城镇化,是解决失业、农村、农民问题的根本出路,是增加农民收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必由之路。提高城镇化水平,转移农村人口,可以为经济发展提供广阔和持久的动力,是优化城乡结构,促进国民经济良性循环和社会协调发展的重要措施,(2)发展小城镇是推进城镇化的重要途径。
要逐步提高城镇化水平,坚持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协调发展,走中国特色的城镇化道路。我国人口基数大、农民多的国情,决定了我们不能走一些国家集中发展大城市和农村劳动力都涌进大城市的路子,必须要走多元化的城镇化道路,走出一条符合我国国情,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协调发展的城镇化道路。
发展小城镇,要以现有的县城和有条件的建制镇为基础,科学规划,合理布局,同发展乡镇企业和农村服务业结合起来。
第五篇:浅论推动劳务经济又好又快发展
文章标题:浅论推动劳务经济又好又快发展
近年来,我县紧紧围绕“大培训、大转移、大增收、大发展”的思路,把发展劳务经济作为富民强县和新农村建设的重要产业来抓,取得了一定的成绩。2006年4月,作为全国惟一的县级代表参加了全国实施阳光工程两周年座谈会。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我们将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增加农民收入为目标,努力
把劳务经济建设成郧西第一大资源型产业。
加大技能培训力度,在提高就业能力上实现新突破。我们将不断完善培训方式,建立健全培训机制,努力提高输出劳务的含金量,培训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农民。一是整合培训资源,提高培训水平。以国家实施的“技能就业计划”、“阳光工程”、“雨露计划”项目为依托,加大对县职业技术学校、县劳动就业局、农业推广学校等五大培训基地的整合力度,使其实现资源优势互补、走合作化之路。二是多措并举,着力提高师资力量。大力培养“双师型”、“兼职型”教师,壮大职业培训教师队伍,提高职业师资培训素质。三是创新培训方式,增强培训的针对性。不断完善和推广“学校+企业、学校+中介组织+企业”等订单定向培训模式,实现供需对接,培训、就业对接,增强培训的实效性。
加大网络建设力度,在提高输出数量上实现新突破。一是完善劳务信息网络建设。通过政府主导和市场运作方式,加快建立和形成劳务组织化输出格局,提高劳务经济规模效益。二是依托劳务基地定向输出。加强政府之间的合作与协作,主动与发达地区大型务工企业签订劳务订单,形成长期稳定的劳务合作关系,推动我县劳务人员成建制输出,保障劳务输出的及时性、有序性、稳定性、长期性。三是利用中介有组织地输出。积极引进发达地区有实力的劳务中介,引导郧西外出成功人士创办服务组织,发展劳务能人队伍,切实形成“三级联动、上下相通、内外相连”的劳务输出网络。四是采取多种形式有目的输出。积极组织不同层次、不同规模、不同工种的劳务输出、洽谈(招聘)会,开展形式多样的输出。
加大组织建设力度,在提高服务劳务经济力度上实现新突破。不断推广和完善建立流动党组织、工会组织、计生组织等,加强我县务工人员集中地区组织建设,巩固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成果,充分发挥流动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切实担负起做好服务,维护权益的职责。不断探索建立困难农民工救助机制和外出务工农户帮扶机制,继续推广“帮工队”、“保育居”、“红白理事会”等成功做法,着实解决外出务工家庭生产、生活中的困难,为外出务工农民解除后顾之忧。
加大依法维权力度,在维护农民工合法权益上实现新突破。以务工人员的权益保障为重点,依法实施有组织的劳动维权。不断加强工会组织等维权组织建设,进一步提升郧西县农民工维权中心的服务功能,建立一支稳定的维权队伍。切实畅通维权信息和渠道。组织司法、劳动、公安等部门积极推进在劳务输出基地,相对集中的行业和大型企业组建劳动维权组织,建立共同维权协作关系,强化与当地政府和劳动保障部门的协调,依靠当地政府及劳动保障部门依法开展维权工作,切实维护我县外出务工人员合法权益。
加大品牌打造力度,在提高核心竞争力上实现新突破。一是突出重点,培育品牌。面向市场,着眼就业,严格培训标准,严把培训质量关,把我县缝纫、电子电工、数控、建筑、汽驾等具有一定专业基础和优势的培训项目,优先培育成技能娴熟、诚实守信、特色鲜明、竞争有力、在省内外具有一定影响的郧西劳务品牌。二是加强管理,提升品牌。不断创新和完善我县培训效果评估制度,加大技能鉴定力度,加强鉴定管理,严格鉴定标准,增强职业资格证书的权威性和公信力,打造郧西技能培训的信用和技能品牌。三是广泛宣传,叫响品牌。充分利用县内外新闻媒体、有关部门和培训机构,采取多种形式,大力宣传我县具有优势的劳务品牌,特别是要有针对性的向劳务输出基地,大型企业广泛宣传,着力提高郧西劳务的社会知名度和影响力。
加大“回归经济”发展力度,在提高外出成功人士回乡率上实现新突破。把“回归经济”纳入经济工作的重点,不断加强“回归经济”的培植力度。建立健全县乡领导联系外出创业成功人士制度,完善优秀创业人才档案,加强与外出务工人员特别是成功人士的衔接沟通,定期邀请创业成功人士回乡座谈,定期外出走访慰问,召开外出创业成功人士座谈会,介绍家乡的变化,推介发展项目,大力宣传郧西优惠政策。积极鼓励和引导外出创业成功人士将资金、技术、信息和观念带回家乡,推动家乡经济社会的发展。
《浅论推动劳务经济又好又快发展》来源于xiexiebang.com,欢迎阅读浅论推动劳务经济又好又快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