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关于东田镇凤巢村鳗鱼养殖的调研报告
美丽乡村建设的长效机制探索
——东田镇凤巢村鳗鱼养殖业的发展
南安市在美丽乡村市(县)级示范村创建活动中,如何发展农村经济,创办具有村一级特色的村产业支柱,壮大村集体经济,增加群众的收入,以建立美丽乡村之长效机制,成为大家经常讨论和关注的焦点问题。2013年1月29日,市领导张瑞平副市长带领市农办一行到东田镇凤巢村调研美丽乡村建设配套产业支持项目运行情况。东田镇凤巢村利用山区生态环境优美的优点,以创新农村经营体制为突破口,大力发展养鳗业,破解山区乡村经济发展的瓶颈,有效地推动了美丽乡村建设。
一、基本情况
凤巢村地理位置偏僻,位于东田镇政府驻地南8.6公里处,聚落在铁峰山东麓、罗山西麓,二山对峙的山谷间,呈块状分布,海拔500多米。有寺口、罗山、乌石内等5个自然村,辖内6个村民小组,村民314户、1212人。该村耕地面积836亩,以种植水稻、甘薯为主。山地12827亩,以种植马尾松为主,兼种少量杉木、杂木、毛竹、杂果、茶叶等。土特产有茶叶、小金桔、蜂蜜。
由于地理区位比较恶劣,进村山路有5公里多,村经济几乎处于农耕时期的纯种植业,群众收入低,主要劳动力常年在外经商或务工,常住人口不足总人口的三分之一。
2011年,凤巢村村民张家庭获得信息,饲养鳗鱼对环境要求比较高,特别是养殖水体不能受到污染。他当时联想到家乡优美的生态环境,正好适合于发展这一项目,因此张家庭利用本地优势,2011-1-
年开始小面积试养鳗鱼,因为凤巢村的生态环境好,水体洁净,鳗的成活率高于其它地方常规养殖,幼鳗的生长速度快;2012年春季成品鳗出售,获得丰厚的回报。在他的带动下,村两委积极发动,在外经商人员张尚切携资金回乡投资,村民利用承包地投资、入股,大家拧成一股绳,一起发展非洲鳗鱼养殖业。目前,全村有鳗鱼养殖企业4家(福建省路鳗养殖有限公司、凤巢养殖有限公司、泉州万泉养殖有限公司,有一家正在注册中),占地总面积为386亩,水面总面积为179亩;投资总额为3800多万元,其中凤巢养殖有限公司为2011年投资建设,2012年产量12吨,成活率98%,收益150万,其余三家为2012年投资建设,已采购鳗苗正在科学饲养。
二、以养鳗业作为村支柱产业的启示
1、创新农村农民承包土地流转方式。以福建省路鳗养殖有限公司为例,该公司利用土地82亩,其中养殖水面面积42亩。其土地来源为本村村民的承包地入股,每亩折算1.5万元股金,该股金只作为参加分红的依据,不负责亏损,改变以往租赁或征用的方式,让群众得到更多的实惠。这样农民重新盘活土地资源,将原来抛荒的山垄田利用起来,又吃了一颗定心丸。预计2012年每亩土地入股可得分红7000元。
2、创新农村经营体制。以泉州万泉养殖有限公司为例,该公司为在北京经商的村民张尚切牵头创办,注册资金1000万元,总投资2000多万元。除去以140亩土地入股的210万元外,690万元由张姓村民自愿出资入股,股金大小不计,其它有9个大股东揽尾,同时,限制大股东的出资额不得超过100万元。既保证该村张姓村民每家每户都有股份,又让公司能按现代企业管理制度运行。既让
每户群众都能得到发展的好处,又避免一大二公弊病。
3、增强村领导班子的凝聚力和号召力。十八大后,村班子将加强基层党组织建设与发展村级经济结合起来,帮助制定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的规划,培育支柱产业,拓宽增收渠道。利用优势资源、发展现代农业、经营土地资产、培植经济实体、发展合作组织、盘活存量资产等,在协调以村民小组为单位创办养鳗场等经济实体的同时,村两委引领带动党员群众创富,不断探索发展村级集体经济的新思路、新模式、新途径。在吴姓村民和张姓村名小组创办2个养殖公司之后,村两委积极引导吕姓村民小组创办养殖公司。在村民小组和群众经济发展后,村经济状况得到明显的改善,干部的胆气壮了,班子得到空前的团结,工作的积极性和工作效率明显提升,建设美丽乡村示范的热情空前高涨。
4、保护生态环境的积极意义。自全市开展“美丽乡村”建设活动以来,东田镇高度重视,将凤巢村列为南安市2012-2013年度建设“美丽乡村”试点示范村,近段时间以来,村里一方面加大力度宣传,提高群众主动参与建设“美丽乡村”的积极性;另一方面投入14.5万元聘请规划部门编制村庄建设规划,重新组建三支共6人的专职保洁队伍,添置垃圾车3辆、垃圾箱30个,大力开展环境卫生整治行动,村容村貌焕然一新。同时优美的生态环境,将为凤巢村的支柱产业—养鳗业注入新的生机,为该产业的长期可持续发展提供保障。
5、为美丽乡村示范村建设提供经济支撑。建设“美丽乡村”需要建立长效机制,而长效机制需要产业支撑,产业发展是支撑“美丽乡村”建设的经济基础。凤巢村的鳗鱼养殖业正逐渐发展,慢慢
形成凤巢村的一个特色产业,该产业在土地流转、增加村民收入等方面独具特色,成为该村支撑“美丽乡村”建设支柱产业之一。
6、活跃乡村经济增加农民收入。鳗鱼养殖企业以“土地+资金”的形式让村民入股。一是积极探索建立农村土地非农升值收益共享机制,企业和村民签订协议,村民以土地形式入股共同参与,每亩土地入股分红每年为1.5万元;二是村民以资金形式入股,额度不等,在收成时按出资额进行分红。该做法不仅将农村闲置土地进行有效流转,创造经济效益,更进一步增加村民收入。四家鳗鱼养殖企业在常态化时期需要工人共90人,在收成时共需要工人200多人,在创造经济效益的同时又增加劳动力就业岗位。以前村农民收入主要依靠外出经商和务工,现在,在家门口既可以创业,又可以获得务工收入。
三、建议
1、建议适时组建专业合作社或者集团公司。已经成立的四家鳗鱼养殖企业分别属于不同姓氏村民小组组建,除了凤巢养殖有限公司以外,其余3家2012年新成立的养鳗企业,将于明年春季该村4家养鳗企业将成品鳗投放市场进行销售时,存在缺乏统一协调机制,可能出现压价竞卖的现象;在鳗苗采购、饲料采购和养殖技术经验方面很难共享。
4、合理调配季节性劳动力。四家养鳗企业在鳗鱼常态化养殖期间需要工人90人左右,在收获时需要工人200多人,但本村村民大部分在外务工、经商等,因此四家养鳗企业在鳗鱼收获季节招募捕捞工人存在很大困难,捕捞工人日工资将近400元。
3、合理利用养殖池和水资源。养殖鳗鱼对水质要求很高,该
村鳗鱼成活率高的主要原因之一就是因为当地企业利用无污染山泉进行养殖,但毕竟山泉资源有限,而当地又无其他无污染水来源渠道,因此在发展养鳗产业同时,也应该保护与合理利用水资源。在养殖池的使用上,可以探索采取与不同养殖品种的鱼类轮养,或者采取轮养空池消毒方式,保证养殖的长期可持续。
4、加强信息沟通,保证养鳗业健康发展。鳗鱼养殖业在当地尚为新产业,因其对环境、水质以及养殖技术要求极高的特点,因此建议企业通过走出去和引进来等方式,在政策层面上多获得政府相关部门的支持,在技术层面上获得专家的帮助。目前迫切需要电力部门的支持,鳗鱼苗在成长期需用电加热保温保证其健康成长,该村鳗鱼养殖企业已经配备250KVA变压器,但没有电力专线接入,只能靠柴油发动机发电保证鱼池加热,不仅使用柴油成本大,而且因该村地理位置偏僻,柴油在运输、保存过程中也存在安全隐患等。
5、应在壮大村集体经济方面下更大的功夫。目前,该村形成的鳗鱼养殖企业,主要利用村民小组与村民的承包地,村集体如何在盘活资产,创新经营机制上与企业对接,在做好服务的同时,从中获得部分收益,以壮大村集体经济。
第二篇:田州镇凤马村简介(2010.1.16)
田州镇凤马村简介
田州镇凤马村地处田阳县城西郊,位于隆平大道叉路口至田阳县南华纸厂公路间,距离县城1.5公里。全村共有5个自然屯23个村民小组,共1294户4826人,总耕地面积4790亩,其中水田3148亩。2005年成立村党委,村党委下设5个党支部,共有党员121名。
近年来,在上级党委的正确领导下,在县委组织部结对共建帮扶下,凤马村围绕“加强班子建设、建好制度规范、保持社会稳定、促进经济发展”的目标,村党委班子团结带领全村党员群众,切实转变工作作风,不断提高为群众办实事、办好事的能力,该村取得了较好较快的发展。一是基础设施建设进一步加强。通过组织部、文体局等部门的支持和“一事一议”财政补贴、村民集资、投工投劳等方式,凤马村村屯主干道90%已完成硬化建设。二是村民精神文化生活不断丰富,几年来,该村先后建成了凤凰屯篮球场、秣马文化广场,购买了两艘龙舟船,龙舟比赛多次获得区、市大奖。每年农历十月十五,在秣马文化广场举行的“秣马文化节”更是成为当地一个文化品牌。三是特色产业发展壮大,除番茄产业外,凤马村还依托本村传统酸菜加工技术优势,组织农户成立松园酸制泡菜合作社,打造酸菜精品,使之成为全村的一大支柱产业。2010年凤马酸菜加工户达400多户,户均收入超过5000元以上。2010年,全村农民人均收入6715元。全村95%的群众纷纷建起了蕃茄楼、酸菜楼、芒果楼,各种现代高档家用电器进入到寻常百姓家庭,人民的生活水平不断得到改善和提高。
近年来,凤马村先后被评为“百色市小康建设先进村”、“百色市30个首富村”、“田阳县小康文明示范村”。
第三篇:村发展畜禽养殖调研报告专题
一、坪地营村的现状
全村共45个村民小组,其中党员87人,村委成员9人,有一名大学生村官。
(一)经济状况
坪地营村是典型的农业村,农业收入为其主要来源,主要种植玉米、洋玉和烤烟,三产以种养殖增加部分收入,村内没有大中型企业,有数十个小型的酿酒作坊。近几年来,国家对贫困地区基础设施的投入加大,每个村民小组实现了通路,大部分村民小组修建自来水管,农民思想解放意识不断提高,但受生产条件和产业结构调整因素的制约还存在一些有待解决的问题。现有家庭养鸡、养猪、养牛规模小、产量低、产品结构单一,种植业技术落后、科技含量不高,人均收入偏低,医疗卫生设施不健全,严重制约着坪地营村的进一步发展。
(二)各行业发展情况
种植业仍是群众从事的主要行业,十七大之后,按照老店镇的发展思路,全村积极调整产业机构,由于林地面积较宽,畜牧业的重要地位逐步突显,其中以养猪、鸡、牛等几个传统的养殖业占有相当大的比重,但是,由于结构、布局不合理等因素制约,发展速度较为迟缓。政府应加强引导,使其成为农民增收的新亮点。
为了改变千家万户的畜禽散养、混养方式向专业场(户)规模化集中养殖转移,需加大养殖产业的建设力度,大力推广生态循环养殖模式,促进畜牧业健康发展,引导农民早日致富,加速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建设步伐。在进一步的工作中,更要引导农民群众建立“户增一头猪、户增二十只鸡”的养殖产业,形成一定的规模。
(三)基础设施建设情况
在党委、政府的领导和关怀下,全村广大群众齐心协力,基础设施建设取得了很大进步和发展,干净整洁的村室建成,远程教育设备逐渐完善,但距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总体目标还有相当大的差距。为此,基础设施建设仍是今后一个很大、很重要的工作。
二、目前存在的问题
(一)目前畜牧业发展存在的主要问题
1、养殖户信息闭塞
该村散养户没有拓展外销渠道,畜禽产品主要依赖于本地的屠户收购,其价格完全由屠户掌控,致使其产品卖不起价钱,严重影响养殖户的积极性,制约了生产的发展。
2、畜牧业生产结构单一
畜禽品质普遍退化,由于各养殖户长期高度分散经营,畜群近亲繁殖,种畜更替难,不能有效进行家畜品种改良。家畜品种单一,呈逐渐退化状态,直接影响着畜禽的个体生产性能、抗病能力和畜牧业生产效益。
3、畜禽疫病严重
由于缺乏科学的养殖知识,加之畜禽生长环境差,导致畜禽发病率高,有的农户甚至存在侥幸心理,认为自己的畜禽不会生病从不搞防疫,一旦疫病发生全村遭殃,而且发病后往往又不及时治疗,造成重大损失。据调查,每年都有相当部分畜禽死于高致病性禽流感、口蹄疫、高致病性猪蓝耳病、猪瘟等各类传染病。
4、加工业滞后,组织化程度低
畜牧业的大力发展,需要加工业做坚强的后盾,更需要龙头加工企业的带动。目前坪地营村的畜禽产品,基本上是屠宰后卖白条肉的初级加工企业,不仅产品档次低,附加值低,科技含量低,竞争力弱,而且产品不能外销,只能在当地销售,严重影响了畜禽产业的做大做强。畜禽的肉食加工也是一些小作坊,严重制约着畜牧业的发展。
在畜牧业生产经营中养殖户的组织化程度低,“龙头”企业少,不能有效带动养殖业的发展,主导产业、产品存在有势无优,有量无质,品牌效益差等问题,缺乏市场竞争力。
5、环境污染严重
随着养殖规模不断扩大,畜禽排泄物大量增加,大部分养殖户未经处理直接排放,走进坪地营村可以看到路边堆积的畜禽粪便,味道呛人难受,严重影响环境。
(二)饮水问题需进一步重视
水是生命的源泉,每个人每天都离不开水,但是目前农村农业化肥用药,畜禽养殖生活污水直接或间接进入河流等污染方式是当前现代环保问题,污水泛滥等渗入地表,使地表水受到了严重污染。为了从根本上改善村民饮水问题,使之远离污染水,喝上放心水,应从水源和地表水流通方式加强治理,使每家每户都能饮上健康水,放心水。
(三)村容村貌需要进一步整顿
经过多次进入村民小组,走访群众,和群众聊天,发现大部分家庭都是单层瓦房,村容村貌较差,村里的道路在下雨天却是泥泞不堪,坑坑洼洼,严重影响通行,实现社会主义新农村目标还需要一些项目的支持和政策的扶持。
xiexiebang.com范文网[CHAZIDIAN.COM]
第四篇:村发展畜禽养殖调研报告
以下提供一篇调研报告给大家参考!
一、坪地营村的现状
坪地营村座落在老店镇东部,全村国土面积54.28平方公里,距镇中心10公里左右,西北邻昭巧公路,交通条件便利,在村委所在地有一个供商品交易的集市。2009年,老店镇党委、政府提出户均增加1头猪,20只鸡的发展养殖增收思路。
全村共45个村民小组,其中党员87人,村委成员9人,有一名大学生村官。
(一)经济状况
全村有农村居民1614户人,总人口6870人,耕地面积6400亩,人均0.9亩左右,林地面积2.8万亩,人均4亩左右。2009年累计能繁母猪投保721例。农业收入是种养殖业是农民主要的经济来源,2009年全村人均年收入1778元左右,大多数青壮年劳动力农闲时以外出务工为增加收入方式。
坪地营村是典型的农业村,农业收入为其主要来源,主要种植玉米、洋玉和烤烟,三产以种养殖增加部分收入,村内没有大中型企业,有数十个小型的酿酒作坊。近几年来,国家对贫困地区基础设施的投入加大,每个村民小组实现了通路,大部分村民小组修建自来水管,农民思想解放意识不断提高,但受生产条件和产业结构调整因素的制约还存在一些有待解决的问题。现有家庭养鸡、养猪、养牛规模小、产量低、产品结构单一,种植业技术落后、科技含量不高,人均收入偏低,医疗卫生设施不健全,严重制约着坪地营村的进一步发展。
(二)各行业发展情况
种植业仍是群众从事的主要行业,十七大之后,按照老店镇的发展思路,全村积极调整产业机构,由于林地面积较宽,畜牧业的重要地位逐步突显,其中以养猪、鸡、牛等几个传统的养殖业占有相当大的比重,但是,由于结构、布局不合理等因素制约,发展速度较为迟缓。政府应加强引导,使其成为农民增收的新亮点。
为了改变千家万户的畜禽散养、混养方式向专业场(户)规模化集中养殖转移,需加大养殖产业的建设力度,大力推广生态循环养殖模式,促进畜牧业健康发展,引导农民早日致富,加速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建设步伐。在进一步的工作中,更要引导农民群众建立“户增一头猪、户增二十只鸡”的养殖产业,形成一定的规模。
(三)基础设施建设情况
在党委、政府的领导和关怀下,全村广大群众齐心协力,基础设施建设取得了很大进步和发展,干净整洁的村室建成,远程教育设备逐渐完善,但距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总体目标还有相当大的差距。为此,基础设施建设仍是今后一个很大、很重要的工作。
二、目前存在的问题
(一)目前畜牧业发展存在的主要问题
1、养殖户信息闭塞
该村散养户没有拓展外销渠道,畜禽产品主要依赖于本地的屠户收购,其价格完全由屠户掌控,致使其产品卖不起价钱,严重影响养殖户的积极性,制约了生产的发展。
2、畜牧业生产结构单一
畜禽品质普遍退化,由于各养殖户长期高度分散经营,畜群近亲繁殖,种畜更替难,不能有效进行家畜品种改良。家畜品种单一,呈逐渐退化状态,直接影响着畜禽的个体生产性能、抗病能力和畜牧业生产效益。
3、畜禽疫病严重
由于缺乏科学的养殖知识,加之畜禽生长环境差,导致畜禽发病率高,有的农户甚至存在侥幸心理,认为自己的畜禽不会生病从不搞防疫,一旦疫病发生全村遭殃,而且发病后往往又不及时治疗,造成重大损失。据调查,每年都有相当部分畜禽死于高致病性禽流感、口蹄疫、高致病性猪蓝耳病、猪瘟等各类传染病。
4、加工业滞后,组织化程度低
畜牧业的大力发展,需要加工业做坚强的后盾,更需要龙头加工企业的带动。目前坪地营村的畜禽产品,基本上是屠宰后卖白条肉的初级加工企业,不仅产品档次低,附加值低,科技含量低,竞争力弱,而且产品不能外销,只能在当地销售,严重影响了畜禽产业的做大做强。畜禽的肉食加工也是一些小作坊,严重制约着畜牧业的发展。
在畜牧业生产经营中养殖户的组织化程度低,“龙头”企业少,不能有效带动养殖业的发展,主导产业、产品存在有势无优,有量无质,品牌效益差等问题,缺乏市场竞争力。
5、环境污染严重
随着养殖规模不断扩大,畜禽排泄物大量增加,大部分养殖户未经处理直接排放,走进坪地营村可以看到路边堆积的畜禽粪便,味道呛人难受,严重影响环境。
(二)饮水问题需进一步重视
水是生命的源泉,每个人每天都离不开水,但是目前农村农业化肥用药,畜禽养殖生活污水直接或间接进入河流等污染方式是当前现代环保问题,污水泛滥等渗入地表,使地表水受到了严重污染。为了从根本上改善村民饮水问题,使之远离污染水,喝上放心水,应从水源和地表水流通方式加强治理,使每家每户都能饮上健康水,放心水。
(三)村容村貌需要进一步整顿
经过多次进入村民小组,走访群众,和群众聊天,发现大部分家庭都是单层瓦房,村容村貌较差,村里的道路在下雨天却是泥泞不堪,坑坑洼洼,严重影响通行,实现社会主义新农村目标还需要一些项目的支持和政策的扶持。
第五篇:xx村养殖产业调研报告
xx县xx乡xx村养殖产业调研报告
一、现有情况
xx村现有养鸡专业户25户,存栏达到25000只鸡,由于年前第四季度至今年第一季度,养鸡市场出现了饲料价格波动,鸡蛋卖价偏低的情况,养鸡户亏损较严重。根据产业扶贫的原则,驻村工作队和村双委班子研究,决定向扶贫办申请10万元的蛋鸡专项扶贫资金,(现已到位)帮助xx村的蛋鸡养殖户度过艰难期,我们召集养殖户和部分村民开会宣传扶贫产业政策,使村民吃了定心丸,又新发展了12户养殖蛋鸡。今年四月份,我们及时为这25户村民订购了25000只鸡,时逢近期鸡蛋价格上浮,根据现在的鸡蛋价格,预计在未来的几个月中,蛋鸡养殖户将有一笔较为可观的收入(按照当前鸡蛋价格,如能持续半年,一千只鸡可净获利润达到2万元)。
帮扶工作队进驻xx村后,进市场调研,分析比较,引导18户村民养殖肉鸽,肉鸽养殖已初具规模,存栏已达7000余对,14000余只。肉鸽养殖比蛋鸡养殖的市场稳定,利润也较高;缺点是前期投入大,肉鸽养殖周期较长,前6个月不产生经济效益,从购进肉鸽到开始回收资金需一年的时间,每对肉鸽需投入180元左右。(不含基础建设费用)一年可获利100元。
二、存在的问题和解决办法
养鸡方面存在的问题;我们经过对xx村养鸡产业进行认真调研,发现该产业风险性较大,受市场影响大。针对这一问题,我们计划采
用产业链的方式进行规避,具体做法就是村内成立蛋鸡养殖合作社,以合作社的形式与以鸡蛋为原料的食品加工公司签订产销合同,保证一个价格的稳定,维持相当的利润;鸡饲料实行团购,以降低养鸡成本,规避风险。
肉鸽养殖方面的问题,肉鸽养殖的前期投入较大。以养一千对肉鸽计算,前期投入需要26万元;现在我们采取的办法是小规模起家,滚动发展的模式,来解决暂时资金不足的问题。另外我们计划为肉鸽养殖专业户谋求贴息贷款和扶贫互助金,以这种方式解决资金短缺的问题。
养殖产业与村民生活环境矛盾的问题。养殖蛋鸡、肉鸽或者其他牲畜都会在气味、噪音等某方面对村民生活环境造成污染。为解决这个问题,我们驻村工作队与村双委班子,党员代表、群众代表、养殖户代表研究确定,在xx村村西规划80亩地的养殖小区。为吸引养殖户入驻养殖小区,对所规划80亩地采用有偿置换或承包地互换,现我们正在积极推动这项工作;同时我们现已申请到十万元扶贫资金为养殖小区硬化道路1000米(规格路面宽4m,厚18cm),下一步还需再申请资金为小区打机井一眼,安装输水管道、输电线路2000米。现在已经有9户养殖专业户入驻养殖小区。为净化环境,形成循环经济,计划在养殖小区内建至少5个养猪场,利用肉鸽产生的粪便,经过晾干、粉碎、发酵,用来喂猪,准备在小区内发展5户养猪专业户,形成产业链条,现在此项工作正在积极推动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