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9月读书笔记
《鲁滨逊漂流记》读后感
前段时间在网上看了一篇小说,名字叫《鲁滨逊漂流记》,《鲁滨逊漂流记》是一部长篇小说,是英国作家笛福所作,鲁滨逊是书中的主人公。出身于商人之家的鲁宾逊,不甘于像父辈那样,平庸的过一辈子,一心向往着充满冒险与挑战的海外生活,于是毅然舍弃安逸舒适的生活,私自离家出海航行,去实现遨游世界的梦想,但每次都历尽艰险。有一次风暴将船只打翻,鲁滨逊一个人被海浪抛到一座荒无人烟的海岛上,在那里度过了28年孤独的时光。小说的主要部分就是对他这段荒岛生活的生动记述。
鲁滨逊面对厄运的积极的人生态度,鲁滨逊在荒岛上独立生存的非凡经历……这一切都给了我极大的震撼。在竞争日益激烈的现代社会,人们应该如何“学会生存”,学会竞争。想想自己,有时遇到一点点困难就想停滞不前,还为自己找出种种借口,特别是鲁滨逊身处那样的环境,甚至可以说是绝境,但他并没有悲观失望,而是凭着自己勤劳的双手和坚韧的毅力顽强地生活下来,他这种积极面对生活的态度确实值得我们学习。我不断告诫自己:应该以良好的心态面对成长途中所犯下的错误,积极、正确地改正;有时工作忙、工作累,这不正好可以充实自己、锻炼自己吗?别人的批评、指责,不是正好可以鞭策自己吗?凡事不要苛刻,以积极、良好的心态去面对一切,迎接你的将是一个无比美好的艳阳天!
第二篇:Amy12月读书笔记
读《反对自由主义》有感
读完毛泽东同志关于《反对自由主义》的文章后,强烈地意识到:在集体组织中的自由主义是十分有害的。它是一种腐蚀剂,使团结涣散,关系松懈,工作消极,意见分歧。它使企业集团失掉严密的组织和纪律,政策不能贯彻到底,执行力极差。这是一种严重的恶劣倾向。自由主义的表现以个人利益放在第一位,集体利益放在第二位,因此产生思想上、政治上、组织上的自由主义。在一个企业中自由主义者以抽象的教条看待组织的原则。他们赞成组织原则,但是不准备实行之,或不准备完全实行之,这是一部分人的思想方法。
在一个企业中它是消极的东西,客观上起着援助“敌人”的作用,因此“敌人”是欢迎我们内部保存自由主义的。自由主义的性质如此,我们的队伍中不应该保留它的地位。
我们要用集体主义的积极精神,克服消极的自由主义。一名合格的社会人,应该是襟怀坦白,忠实,积极,以企业、集体利益为第一生命,以个人利益服从企业、集体利益;无论何时何地,坚持正确的原则,同一切不正确的思想和行为作不疲倦的斗争,用以巩固集体生活,巩固同事的联系;关心集体比关心个人为重,关心他人比关心自己为重。这样才算得一个合格的员工。一切忠诚、坦白、积极、正直的员工团结起来,反对一部分人的自由主义的倾向,使他们改变到正确的方面来。这是思想战线的任务之一。
《巴黎圣母院》读后感
读完了《巴黎圣母院》这部世界名著,文中的丑与美,善与恶,在我的脑海里留下了挥之不去的印象。《巴黎圣母院》是法国十九世纪著名作家维克多·雨果的浪漫主义长篇小说代表作,发表于1831年,小说描写了15世纪光怪陆离的巴黎生活,并透过这种描写深刻地剖析了丰富复杂的人性世界,表现了雨果的人道主义思想。
雨果在《巴黎圣母院》中用对比的手法刻画了群性格鲜明,极富有艺术感染力的人物形象,人物之间错综复杂的矛盾纠葛和悲剧命运扣人心弦,给我留下的印象最为深刻的是一组对比鲜明,令人触目惊心的人物形象吉卜赛少女爱斯梅拉达和敲钟人卡西莫多。16岁的爱斯梅拉达美貌绝伦,纯真善良,能歌善
舞,她和她那只聪明绝顶的小山羊是整部小说中给人以无限遐想的浪漫亮点,是美丽和自由的化身。但在禁欲的中世纪极端保守腐朽的教会势力的摧残下令人惋惜地陨灭了。20岁的卡西莫多外貌其丑无比,严重的残疾使他一来到这个世界上,便遭到无情的遗弃——先是亲人的遗弃,继而是整个社会的遗弃。然而外貌丑陋的卡西莫多却有着一顶纯洁美丽的心灵,他以纯真得不掺一丝杂质的爱情如同守护着珍宝一般守护着爱丝梅拉达,试图使他远离一切伤害。但在强大的社会偏见和恶势力面前,个人的力量实在是微不足道,致使强悍的卡西莫多,也只有选择殉情这一悲剧。这两个主人公存在着纠结在一起的不幸身世,外貌上的反差也无法掩盖他们共有的纯真善良的天性。
想想敲钟人卡西莫多悲惨的命运,美丽的心灵„„我就感到无地自容,想想自己平时总是以貌取人,就更加难过了。在我们的生活当中,大家总是瞧不起外貌丑陋,衣着寒酸,天生残疾„„的人,一味只知道去追求“外表美”,从而忽略了真正的“心灵美”。
人,真正的美在于心灵。倘若一个人心灵不美,即使穿上最美的衣服也不见得美,要知道心灵上的一道皱纹比眼角上千道鱼尾纹还要衰老,还要败事,还要可悲。
第三篇:赵月读书笔记
《创新学习》读书笔记
读书是一种享受生活的艺术。五柳先生说:“好读书,不求甚解,每有会意,便欣然忘食”。当你枯燥烦闷,读书能使你心情愉悦;当你迷茫惆怅时,读书能平静你的心,让你看清前路;当你心情愉快时,读书能让你发现身边更多美好的事物,让你更加享受生活。读书是一种最美丽的享受。“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颜如玉。”
最近我读了《创新学习》这本书,颇为感慨。作者从文化和管理视角,综合运用哲学、思维学、心理学、管理学、领导学等多学科知识,遵循“学会生存、学会学习、学会做人”的理念,把中国传统文化与党性教育、思维方式、审美观念、荣辱观、价值观有机结合,围绕创新学习的能力与创新学习的品质,从十个方面系统阐述如何学会学习、学会科学思维、学会创新、学会中层管理、学会人际沟通、学会包容、学会幽默、学会女性自强、学会自律、学会奉献。以其独特的文笔风格使得该本书体系完整,结构清晰;语言简洁,通俗易懂;观点新颖,表述自然;自身感悟,娓娓道来。
创新性学习是学习者与某种学习经验、知识、文化相互融通与消化,获得新颖、独特的解决问题答案的活动。有效的意义学习是将学习材料中的有意义的内容与学生的个人的意义结合起来。在我们的日常学习生活中,开展创新学习是很有必要的。大学生应如何创新学习?
首先自主是创新的前提,自主与创新两者不可分割。
其次学习不应停留在“表层式的学习方式”而忽略“深层式的学习
方式”
再次展开批判性思维,敢于和善于超越理解,关注认知性策略的积极运用,比如为了帮助记忆,提出了谐音法、表象法、缩句法等;为了便于理解,提出了图示法、符号转换法等。
创新性思维固然重要,关键是如何获得创新性思维呢?不管怎样,我觉得有一点很重要,那就是勇敢地尝试,勇往直前。当然,在前进的道路上,不能太盲目了,要注意思考,不断反思。使我们能将创造性思维真正运用到实际问题解决中。
第四篇:阅读月教师读书笔记摘抄
《给教师的36条建议》李镇西著
读完李镇西老师所著的《给教师的36条建议》,掩卷沉思,感慨万千。有惭愧与反思,有经验与教训,也有智慧与力量。
书中谈到了教师的智慧与技巧、新教育实验、教师成长的因素、如何阅读理论著作、如何处理与同事的关系、如何对待教育失误、如何做好班主任工作:如确立班委,安排座位,学生活动等等,对老师们遇到的一些教育难题有非常实际的参考作用,对老师的自身发展有了切实的指导意义。
一、巧妙化解教育难题
书中李老师对待特殊学生有“妙招”,恰当的善待“后进生”,有效地与孩子谈心,抓住每一个“意外”作为教育资源等等,巧妙地化解了一个个教育难题。如:在解决班里有了“小偷”怎么办?这一教育难题时,李老师举了他自己处理这一事件的事例,充分利用这一不期而遇的教育情景,对全班进行自然而又入耳入脑、震撼人心的教育让我深深感动,而对比自己曾经处理的一次类似的事件又让我深感惭愧。从中,我读出了李老师对孩子们的尊重和大爱,也将促使我以后在一些棘手的教育难题上沉着下来,用更尊重学生的巧妙方式来对待和处理。
二、坚守情操,廉洁从教
李老师说:“教育,这个特殊的职业,让我们不得不放弃许多必须放弃的,而坚守一些必须坚守的。坚守的防线,就是我们的良心。”非常赞成书中所说的当你收下学生家长礼物的那一刹那,你也把自己的尊严剥夺的干干净净,你的形象在家长心中也彻底坍塌。而李老师从教几十年,廉洁自律的高尚情操让我深感佩服,也让我更加坚定和坚守自己的防线。这道高尚的教育情操防线是老师们的尊严保障,相信大部分家长的“礼”并不是出于心甘情愿,可能是一份怕被忽视的担心和自我安慰。而我们要用自己的真诚和付出让学生和家长都心甘情愿的心服、口服、佩服,用自己的高尚教育情操,廉洁从教,构筑自己坚实的教师尊严。是啊!在这愈加浮躁、物欲横流的社会,满目的铜臭味是否早已腐化你那高尚的情操了呢?我们对那些抵不住诱惑,影响“教师”这一群体名誉的个别老师鄙视的同时,也该为自己的高尚情操加一把锁。
三、关注自身成长,追求进步
书中说到机遇、实践、阅读、写作、思考、个性、心态、童心,是教师成长的过程中不可或缺的八个重要因素。而李老师这一生的教育经历就是努力抓住机遇,积极实践、不断超越,坚持阅读和写作,永葆纯真做真教育的过程,给我们展示了一个普通教师关注自身成长不断进步成为一代名师的过程。
而对比我们自身,我们是不是越来越不主动了呢?我们抱怨忙碌没时间学习,我们不满日复一日的平庸度过,可是仔细回味一下是什么造就了我们许久以来都没有大的改变和收获呢?答案是我们自己,是我们自己将机遇错过,是我们自己没有统筹安排出时间学习,是我们自己心态不端庸人自扰„„
那么,从这一刻起,行动起来,牢记李老师的告诫,关注我们成长过程中的重要因素,追求进步,挤出时间阅读和思考,教学相长,反思个人的教学实践,永葆童心,做一名成长中的幸福教师。关注自身成长,可能我们还是一辈子成不了名师,可是不追求进步和成长,将注定成为平庸一生的教书匠。
品一本好书,如与智者交谈,让我们受益匪浅,《给教师的36条建议》一书就如智慧的明灯将指引我在教师的发展道路上勇往直前。
《教育的真谛》陶行知著
教师人文读本《教育的真谛》读书心得--------“生活即教育” 亮兵中学 孙 秀云 作为教师要有终生学习的理念,要及时更新自己的知识,要让知识与头脑具 有与时俱进的时代特征。只有通过不断地学习,用全新的知识和全新的理念来教 育富有时代精神的学生,你的教育才适应时代的发展的要求,千万不要井底之蛙、夜郎自大、故步自封。作为教师要学会学习和读书,在博览群书中思考、积累,丰富自己的知识和思想,拓宽文化的视野,提高思想的高度,加强思维的深度和 广度。教师尤其要阅读经典,与人类的思想家、教育家对话,学习他们的研究成 果,提高文化素养,尤其要提高人文素养,并在此基础上培养科学精神,这是教 师的教育思想和智慧形成、发展的基础,也是教师成长的必备条件。个人素质就 成为了能否胜其重任的关键因素,而在这其中“人文素养”又是其关键之关键。我在平时的教学中非常深刻的感受到教师的人格魅力和榜样示范作用对学生养 成良好学习习惯及道德标准的巨大影响力。我也尽量从各种方面提高自己的个人 素质。下面我就谈谈看了教师人文素养《教育的真谛》一书后,我对陶行知先生的 “生活即教育”的一些理解和感受。陶先生提出的“生活即教育”。就是指是什么样的生活就是什么样的教育。生活教育反对杀人的种种考试,教人读活书、活读书。生活教育也不教学生吃人,不教人升官发财,只教中国的民众起来做自己的主人,做生活的主人,做人中人。作为一名老师我们最终教育目的不是把学生培养成一个个“高分低能”的书呆子,而是要实施创造教育目的。教育是为了学生“手脑双挥”“手脑联盟”“手脑双 全”,这就是创造教育所达到的目标,又是创造教育目标得以实现的手段。陶先 生就提出了“在劳力上劳心”、“教学做合一”的主张。可以这样说,“手脑双 挥”是陶行知创造教育的精髓。他在《手脑相长歌》中写到:“人生两块宝,双 手和大脑。用脑不用手,快要被打倒。用手不用脑,饭也吃不饱。手脑都会用,才算是开天辟地的大好佬。”这是他创造教育的目的的集中体现。就教师而言,教师的创造,不像宗教家、恋爱至上主义者、美术家,不是造神,不是造石像,不是造爱人。教师“所要造的是真善美的活人”;教师的成功是“创造出值得自 己崇拜的人。”陶先生指出:“先生之最大的快乐,是创造出值得自己崇拜的学 生”。说得正确些,先生创造学生,学生也创造先生,先生、学生合作而创造出 值得彼此崇拜之活人。又说教师创造教育的目的,是要创造值得自己崇拜的学生 和创造的理论与技术。我想这是每一位教师最大的理想吧!美术课程标准中提出:要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让学生在主动 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因而,在教学过程中,就应该重视学生的生活体 验,美术教材中的图片大多来源于生活实际,而个体又是生活在自然中,生活在 社会中,与自然和社会构成一个有机的整体。学生在接受学校教育之前,在日常 生活中已经形成了一定的经验和知识,对于不少事物也有了自己初步的看法,因 而在教学过程中,应结合生活教育。教学与生活教育是双向互动的,让学生在学习活动中主动参与,采取合作学习、小组学习等方式。在教学中,教师要促使学生积累更多的生活体验,让学生 体验到生活的乐趣。生活是教育的海洋。陶行知先生认为到处是生活即到处是教 育,整个社会是生活的场所,即教育之场所。有生活就有教育,让我们的教育伸 张到大自然,伸张到我们的生活中去。最后我想以陶行知先生的话作为结束语: 要解放孩子的头脑、双手、脚、空间、时间,使他们充分得到自由的生活,从自由的生活中得到真正的教育。
零距离感受美国教育 韩忠玉 著
2009年元月,我作为山东省中小学骨干校长培训团的一员,赴美国近距离接触、考察了美国教育,受益良多,也思考了许多。我们此次主要进行了两方面的考察活动:
一是社会考察。通过参观考察美国国会、白宫、洛克菲勒教堂、联合国总部、林肯纪念堂、华盛顿纪念碑、二战纪念碑、国家艺术中心、航天科技馆、自然博物馆等地,了解了美国的国家政治体制、科技教育、历史文化、宗教信仰、民风习俗、价值观念、社会生活等。二是教育考察。共参观考察了8所学校:3所高中、1所初中、1所小学(含幼儿园)、3所大学。3所大学分别是哈佛大学、耶鲁大学、麻省理工学院。
在美国考察的这二十天里,我时刻以观察、疑问、比较、思考、寻求的思维去审视美国的教育,时刻把我们的教育教学放在心上,如饥似渴地获取更多的信息,寻求更多的思想碰撞。通过考察,我感受到了美国的风土人情、社会体制、风俗习惯,近距离、全方位、多层次地了解了美国的教育体制、教育方法、运行方式、学生管理等,更深层次地与我们的教育相比较,更深层次地思考我们教育的优势和不足之处,以固长补短。随着中国改革开放进程的深入,美国以及美国人的生活成为许多中国人热衷的话题之一。被昵称为“山姆大叔”的美国人,在国人的视野中,逐渐完成了由排斥到好奇、到接纳、到友好的嬗变过程。
《零距离感受美国教育》将为您解答如下问题:美国中小学教育如何实现“不让一个学生掉队”?美国的高中怎样设置课程并赋予教师行使课程自主权?美国教育如何评价教师和激励教师的专业发展?美国教育如何评价学校的办学质量和办学效益?比较中美基础教育,我们应如何借鉴美国的经验,以实现自身的快速发展?
中国的基础教育不仅把“基础”窄化为知识,而且在“打好基础”的名义下将知识基础“扎实”到了极致。如:一个字或词一次重复写十遍、数十遍甚至几百遍,同样题目的作文要间或性地写若干次直至成型和模式化,成排成行的口算题要无数次地反复练习直至能脱口而出。孩子们的大好时光几乎都消耗在了这种无休无止、索然无味的“基础”训练上。美国的教学强调基础教育的“创造性至上”,是用来自现实生活的研究课题方式让孩子们解决问题,其中的任何问题都没有设定“标准答案”,充分让孩子发挥创造力去寻求答案。如在一堂学习“水的蒸发”的科学课上,孩子们一个个都犹如小科学家,围绕杯子里的水位为什么降了的问题,展开想象,分工合作,详细记录不同情境下的实验数据,验证自己的假设是否正确,再给其他小朋友演示出来。教师们也会从孩子好奇的问题人手,鼓励孩子们大胆假设。美国孩子在学习中显得更加“自由”,他们的一切设想都是可以被接受的。
通过刘老师等的介绍和自己的多方观察,我还了解到,美国学生除了由于教师过分地迁就,造成了其自由散漫的不好习惯外,影响美国学生发展的另一个因素是美国学生的吃苦精神、求知欲不及我们中国学生。
美国的学校虽然没有在课堂上对孩子们进行大量的知识灌输,但是,他们想方设法把孩子的眼光引向校园外那个无边无际的知识海洋;他们没有让孩子们去死记硬背大量的公式和定理,但是,他们煞费苦心地告诉孩子们怎样去思考问题,教给孩子们面对陌生领域寻找答案的方法。这一点很值得学习。其实,孩子们每次的奇思妙想,都是一个很好的开端,他们都是小小爱因斯坦、小小牛顿,都有着无限的创造力,我们不应扼杀他们的思想。
中国基础教育的“童子功”是多学、多练、多记、多考。美国注重学生的批判性思维,独立思考、创造性、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学以致用的实践能力。美国基础教育的“童子功”是多看、多问、多想、多干。哪一种教育对人一生影响更大不言自明。我不是说我们重视基础知识不对,而是说不应只重视基础知识的积累。最为关键的问题其实是能力的培养,而这一点许多时候却被我们疏忽和遗漏了,结果造成中国学生基础知识扎实而创新较少,美国学生基础知识薄弱而多创新。这一点也值得我们深思。
说到吃苦精神,我深有感触。也许是吃苦精神、求知欲与生活条件存在着一定的反比关系,就是在国内,现在的孩子,也不及我们那时刻苦了。自觉、自律、刻苦、求知等品质对一个国家和民族的未来都是很重要的。因此,在学习借鉴美国教育好的方面的同时,决不能放弃了这些好的传统的东西。办教育必须遵循教育规律,要改变应该改变的,但不可全盘否定,一定不要走极端,在这方面不妨讲点“中庸之道”。
第五篇:《寻常一样窗前月》读书笔记
《寻常一样窗前月》读书笔记
当仔细品读一部作品后,大家一定对生活有了新的感悟和看法,不妨坐下来好好写写读书笔记吧。为了让您不再为写读书笔记头疼,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寻常一样窗前月》读书笔记,欢迎大家分享。
《寻常一样窗前月》读书笔记1拿到草的这一本《寻常一样窗前月》时,茶家中的春兰刚好绽放,沏上一壶铁观音,静坐在灯影下的兰花旁,翻阅开来,满怀清香,也满心欢喜。
我手写我心,以一颗素朴自然的心,抒写最本真的流年。是茶初读此书最深的感受。凡尘俗世,烟火人家,最寻常的生活,最普通的人事,如同你我每晚窗前行走的月亮,散淡自然,但在作者或优美灵动,或幽默风趣,或纯粹白描的文字下,却彰显出不同寻常的风骨韵致,似一树腊梅临风而立,赤金纯净,不加修饰;又似这一盆如约而至的春兰,香远静好,随意安然。
全书分为《行走篇》《尘事篇》《闲居篇》《乡土篇》《顽童篇》五个篇章,每个篇章都以自己创作的对联作为引子,如“野径听风一叶落,远山衔日满江红”描绘出“行走”的浪漫与诗意。“浊酒一杯渔父乐,清溪十里阮郎归”则书写了“尘事”沧桑和浮生感慨。更妙的是,每副对联的上下联最后三个字都使用词牌名,作者的古诗词底蕴丰厚,由此可见。而且书中还总能见到他的诗词,恰到好处点缀其间,升华了文章的内涵。全书通读之后,但觉情真,理达,境宽,悟善,又活色生香,包罗万象。
先说情真。在作者笔下,亲情,友情,爱情,无不真切自然。从不卖弄技巧,也不堆砌辞藻,率性而书,却能直达人心,有时会感觉似曾相识,因为或许这也是你曾经历过的真实情境或有过的心底感触。最感人的篇章是《外婆!外婆!》,读着读着,就不禁会为那份人间至亲至情,泪流满面。八十多岁的外婆,一生慈爱无私,勤劳善良,又那么热爱花草和生活。但生老病死的自然规律,谁也无法改变。外婆弥留之际,作者用一颗最本真的心,讲述了与外婆相处的点滴。
当我读到“病得快认不清人的外婆看到作者时说:“大眼,大眼,你怎么又黄又瘦了?!”(大眼是外婆对作者的呢称)随后作者用细节描写了外婆的手,“外婆颤巍巍地伸出手,我一把握住,手背手指筋骨凸起,似一株泥土流失的老树露出的一截枯根。”我的眼泪一下子奔涌而出,作者当时的悲痛心情可想而知。外婆走后,作者重阳节目睹外婆生前种的菊花,以一首词寄托哀思:“月牙斜照,秋意扑林表。四十年来梦好,人一去,都难找。空窗虫语闹,菊花争窈窕。呆伫花前一笑,有清泪,在眼角。”笑中含泪,其情之伤感至极矣。
再说理达。无论对事,对物,还是对人,作者善于汲取市井寻常现象,透过现象说本质,水到渠成,理性通达。如《中国的红灯没有尊严》,感叹在中国闯红灯现象很普遍,因为交警人情执法,红灯变成检验司机的背景和能力了。而在作者行走新西兰的系列文字中,通过对新西兰地域和人文环境的细致描写,对比国内的现状,从而表达了强烈的环保意识,说明了环保的重要性。在《这样的'朋友》文中,作者活灵活现刻画了一位以朋友自许,四处自吹自擂招摇撞骗的人物,得出“朋友相交只为利益,未免可怕,这样的朋友不要也罢!”
境宽与悟善的感觉,来自作者流淌在文字间的那份洒脱宽广,悲悯醇厚。作者笔下描写的人物和事件,不只限于个人的风花雪月,更多是对社会各个层面的分析,也有对古今中外人物的解读,还有对身边幸福的珍藏。在《如今护航有奇文》中,他写经年默默为青少年成长奉献的叶小平和萧芸老师,对他们一直从事的“成长110”公益援助的无私博爱,从心里感动敬佩!
他写捕鱼为生自食其力的《老家的瘫子》,也写情若连环恨如流水的《苏东坡的感情生活》,写活泼可爱吃苦耐劳的新西兰导游《郭妹妹》,还写《庙会上的乞讨者》,《拾荒者》,《残疾人的豪迈情》,甚至骗子,小偷,三教九流,无不信手拈来,尽收笔底。他用生动活泼的语言描述了《南太平洋观鲸记》惊险瞬间和《黄河滩头摄天鹅》人鸟和谐自然。
在《爱的放手》写了对一只乌龟的放生,他更用饱含爱意的篇章写夫人和儿子的家常点滴。这确实是适合慢读的一本书,因为当你随意翻开一页,不知不觉中会跟随作者的笔触漫步,然后觉得走进视野的人间生活是那么丰富多彩,活色生香。会让你很自然地想到这才是最真实的流年,市井万象,也是我们最原生态的生活。
此书语言风格丰富多变,时而深情灵动,让人感染而沉醉;时而幽默风趣,令你喷饭捧腹,忍俊不禁;时而纯粹白描,漫不经心,却引发读者强烈震撼而生共鸣。
《柳色如梦》里他写“她有一张美丽而白皙的脸庞,一条拖到腰下的长辫子。柳条轻垂,我看见比桃花更艳丽的衣角在水上轻轻飘动。棒槌打在衣服上震得水里的白云都晃动起来。一缕秀发从她额头悄然垂下,真想跑过去为她撩到耳后,于是心咚咚乱撞。”这一段青春的梦里对心上人的描写情深意切。
本来翻车是一件严肃而不幸的事,但作者却写得幽默风趣,文末他对一位胖哥说:“你一身都是肉,翻车时有你垫着,不硌人啊!“令人不禁在失笑同时,佩服作者的乐观和幽默。《顽童篇》中的童言系列,更是让你喷饭之际,觉得孩子如此纯真美好。
而白描手法是此书运用得最好语言表达方式。作者善于运用最自然素朴的句子来描写一件事的经过,或者刻画一个人物的形象与内心,看似随意讲述,平淡无奇,但你通篇读后,却深受感染。如《金胯子》作者平静地讲述了一位孤苦的残疾人含辛茹苦抚养大了一个孤儿并帮他成家立业,却在老年被儿子媳妇遗弃,双腿完全残废后凄凉地死在阴暗的小屋子里。文中作者未作过多的评说,只是纯粹描写他苦难凄惨的一生和他儿子在他死后大哭,热闹下葬。让你对老人无比同情,对他儿子无言讽刺。
絮絮叨叨,用了不少笔墨,还是未能尽言读此书的全部感受。因为此书内涵之丰厚,醇香如酒,又散淡如茶,字里行间真情满布,又洒脱不羁。作者驾驭文字的才情,令茶望尘莫及。这是一本非常耐读的书,且读且悟且藏。
《寻常一样窗前月》读书笔记2收到蓝月友人的赠书,我是喜不自禁的。在书中的扉页,我触摸到了友人的厚爱和作者朱军东的真诚。于是,我徜徉于《寻常一样窗前月》,一篇篇智心慧语的小品文,引领我穿越时空的栅栏,以虔诚的崇拜之心去谒见“月白风清”的山水、历史与人文,去聆听作者空灵飘逸的美学与历史的对话。
英国散文家密斯说过:“欲写成小品文者,只需有一伶俐的耳目,有一沉着的心思,而能自平凡的事物中找出无数的暗示。”从《爱的放手》中,我们感悟到了作者“沉着的心思和伶俐的耳目”。他观察与感悟并行,人与生灵的自然对话,同时父子对“爱”的理解和践行,也见证了爱的真谛和放手的意义。
为了让心底深处最深沉、最真切、最柔软的爱得到更好的延伸,我们学会了放手,让爱永恒。文章为读者呈现的是一个神奇而丰富的世界。作者在行文之中辅助以生活常识、情感交流,在叙述、描写的过程中,不时地穿插自己的感悟,不时地由日常现象展开联想,使得文章不仅内涵丰富,且生动活泼。深刻的哲理,在不知不觉中已被读者接受,毫无枯燥晦涩之感。
通过儿子的动情请求:“爸爸,我们把它带回去吧。”我也有泪要流出。既符合孩子的善良天性,也为“放手”做了最好的铺垫。同时,文章结尾的一个小细节,也将作者的人生感悟和盘托出。“一群游人围了过来,兴奋地喊道:水里有只乌龟哎。捞起来看看。我抬起头,噪音低沉地说:“是我放的。……游人一哄而散……心里念诵着对它的祝福。”我认为文章结尾最有力量。他告诉我们,“爱的放手”将获得无限生命力。
好的散文总是自成一格,别人无法模仿。也因此朱军东总是有深深的经典意识,思考与叙述的特点使得读者在欣赏他的文章时,不仅身心自然、轻松,又引人深思、共鸣。朱军东的多才多艺,使他得以神游于世界的山山水水,但他不止于山水,朱军东将对身边的小景和世界山水的关怀升华为一种文化意识,一种精神意向,以诗意思维和审美思维洞照自然、生命和历史,以才学识趣把读者引向一个经深心明眼提炼过的世界。他用心倾听生命的流转,例如《闲居篇》和《乡土篇》中,特别对外婆进行了多篇记叙和感恩,自然而然地流露出了深挚的亲情之暖,传递了绵长悠远的爱,使读者也随著作者的情感而热泪奔涌、掩卷而思绪不止。
我曾跟帖说《寻常一样窗前月》的著作名字起得好。好就好在“寻常”二字。因为,寻常最接近本质,最接近地气,最亲近我们的日常生活。而朱军东能够从《行走篇》《尘事篇》《闲居篇》《乡土篇》和《顽童篇》的平凡生活中触摸到自然生活的常态、常识、常情、常味、常道,以最朴实的风格呈现出来。而“窗前月”就是诗意地思考,诗意地言说,将寻常自然捕捉和生命存在密切关联,赋予了深刻的人文关怀和审美内涵,从而让读者与这些“寻常”和“窗前月”融神会心,则是大智慧、大境界、大手笔。
我们看到,作者虽以“寻常”为起因,但并不囿于单纯的寻常,也不落笔于个人情感的宣泄和抒发,而是以画龙点睛的方式,去追寻、挖掘和再现自然的真、精神的善、艺术的美。他的文章妙就妙在,他不做生活的旁观者,而是以闲适恬淡的心境去享受生活;他也不摆出儒者哲人的超然姿势去居高临下地指教别人生存,而是以自身的触摸真实地反映生活、融入生活、感恩生活。
《寻常一样窗前月》的文字中传递着博爱、仁慈、人性的力量。他写山水,一切景语皆情语;他写人物,平凡生命耀光辉。这是朱军东的风格,不着一字渲染,却泼出一幅隽永含蕴的山水人文画;不需华丽词澡,自有一股浪潮在读者的心胸间起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