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爱能使普通的灵魂伟大》的写作特色
分析《爱能使普通的灵魂伟大》的写作特色
本人物通讯富有生活味、人情味、文学味,描写形神兼备,选材精细。
工作是生活的一部分,生活因为工作才有意义。在描写“鱼片”的生活、工作中,语言充满了生活的气息。写“鱼片”在助学生涯中的事迹,语言,如实纪录了“鱼片”的生活,而不是工作,但“鱼片”的崇高形象顿时因此在读者的心底树立起来,而且矗立成一座永久的丰碑,让人敬仰。写事迹不能通篇罗列功劳,交待过程,还要对他的言行进行生动形象的画龙点睛的刻画和描述。这期间,对他的言行的描写,除了增加生活气息,使之更为可信,拉近了英雄与读者的距离之外,还从另一方面挖掘了“鱼片”的性格。“还有好多事,忙不赢哩。”这一句话,浓浓的生活气息扑面而来,使人物形象充满动感,使作品富有生命力,让人更为觉得“鱼片”的朴实无华“。
文中溢满的人情味让人物形象更为可信。这么一个令人佩服的人物,“酷爱运动的他何尝不想多看几场电视转播,欣赏运动员争金夺银的场面。但是他知道,小艳下学期的学习费用还没着落,贫困学生需要他!他临走时对妻子说:‘我早去早回,回来和你们看奥运。’”“每年大年初一都带领家人去炎帝陵祭拜的他,教导四岁的女儿8个字:炎黄子孙,血脉相连。”等。文中对他的事迹不是简单的罗列,而是用富有人情味的语言的描写,让人物更为贴近,让他的选择和人生目标追求更为感染。因为处处充满着人情、人性味。
而文学味则让人物形象更鲜活。人物通讯中,这种简洁明快自由散文化的写法,使人物通讯最有条件成为“艺术品”。用散文笔法来写新闻,从形式到结构上打破旧框框,旧模式,突破传统的写作规范使作品更为出色。认识和不认识的车友、网友纷纷在株洲、长沙等地举行悼念活动,在炎帝广场,在湘江边,点燃盏盏烛光,漂送河灯。中国的、外国的成千上万的人们在网上寄托哀思。一网友留言:“鱼片已超越生死界限。身躯倒下,灵魂却永远飘飞在我们心里,飘飞在山水之间,鱼片不朽!记者的痛感和祝愿,既写出了“鱼片”对大众的影响,一方面丰满了新闻人物形象;同时,也倾注记者悲天悯人的人文关怀。这些文字看似闲笔,却胜过一些未必有效的故事材料。它其实也是“写真”,写出了当时记者的真情实感。新闻作品不是冰,但也不是火。但文学笔调,往往如同画布上的一抹曙光,让人心生暖意。
同时本文的细节描写,选材引用,同样出色。对于关键性情节,精雕细刻,着意渲染,一般情节一笔带过,整个通讯有张有驰,详细得当。而选材和对“鱼片”和其他人的话语的引用,选择其当,使人物得到生动的再现。
总之,这是一篇不错的人物通讯。
第二篇:伟大的灵魂
这是一位教师饱蘸期望的病榻绝笔——
“亲爱的同学们,我虽被病魔暂且击倒,却时刻祝愿高考前的你们信心十足,欢快而勇猛地冲刺;我虽暂且如一株病树,却迫切守望生龙活虎的你们在这美好的春天灿烂盛开……”
这的确是全班学生一次勇猛而有力的冲刺——
在2012年高考中,环县一中高三理(1)班69名学生成绩全部高于二本分数线,其中64人高于重点线,2名同学分别以664分、662分的高分名列甘肃省高考理科第21名和第24名,位居庆阳市高考理科第一名和第二名。
这是一个振奋人心的消息!最想知道这个消息的,就是病榻卧笔鼓励学生的高三理(1)班班主任、语文老师孙扬;学生最想告诉的,也是孙扬老师。可是,这位让学生难以割舍的老师,在公布成绩前32天永远地离开了他们。
2012年5月20日15点30分,孙扬带着牵挂溘然长逝,他的生命定格在44岁。
同事、学生都知道,孙老师最大的遗憾是,他没能把自己最得意的一个毕业班带出来:高中3年,只剩下最后一学期,他病倒了;距高考只有17天,他却悄然走了。
亲人、朋友都知道,孙老师最感愧疚的是,他没能再给年迈的父母尽一次孝,没能再给妻子一次惬意的旅行,没能还女儿一个主动的拥抱。
一
2012年3月13日,孙扬因胃部多处溃疡,不得不请假前往兰州治疗,随后转至北京肿瘤医院。
这是他在环县一中工作的13年里,第三次、也是最后一次请假。
诊断结论异样残酷:胃癌晚期!双肾功能衰竭!无法化疗!
3月28日,孙扬回到环县人民医院治疗。
无情的病魔肆意吞噬着他的生命!
正在全力备战高考的学生牵挂着他们的老师。他们四处打听老师的病情,多次请求去医院看望老师,但都被拒绝了。孙老师的语气委婉而坚定,说自己的病不要紧,不要来看他,不要挂念他。他知道,高考在即,决不能因自己而影响学生。
在此之前,孙扬带病上课。
3月13日上午,孙扬强忍着腹部疼痛,坚持上完了最后一节课,学生却没从老师的脸上看出丝毫异样。
这是孙扬人生中的最后一节课,他再也没有走进他倾注满腔心血的课堂。
正在同病魔奋力抗争的老师时刻牵挂着自己的学生。
2012年4月16日,星期一。
早晨,病床上的孙扬把自己的牵挂凝聚笔端,写成一封信。中午时分,高三理(1)班班长杨刚应约来到病房。看着自己带了3年的学生,孙扬一把抓住杨刚的手,两行泪水从他枯瘦的脸庞滑下,说话气息微弱的他显得有些激动:“我对不起同学们,你们最需要我的时候,我却躺在这里……”
杨刚心里难过极了,他强忍住就要夺眶而出的泪水,接过老师的信。离开时,孙老师还把1260元钱塞给杨刚,说是给同学们春游的费用,并叮嘱说,高考前一定要搞一次春游。
当天下午,杨刚在班上读信。
“……大考月余前,老师希望大家谨记以下要点:一要坚定信念,乐观开朗;二要讲究方法,不能蛮干;三要劳逸结合,加强锻炼调适;四要抽空多睡觉,午休大于一切,渐渐适应于晚上十一点前进入睡眠状态;五要调节好饮食,保持充沛精力……”
……
全班沉默了许久,突然,一些学生禁不住失声痛哭了起来。
这是全班同学最后一次聆听孙老师的教诲。
二
孙扬老师病重!
消息在学生的QQ、微博、手机短信间迅速传开。以前带过的学生从四面八方赶来看望自己的恩师。
耿廷彦从拉萨赶来。在此之前,他已经委托父母看望了孙老师。正是孙老师当年的资助,让他鼓起勇气完成了学业。环县一中的老师和学生都知道,尽管家庭困难,父母年近古稀,妻子没有工作,自己每月的工资仅供全家人的衣食,但孙扬经常十元、百元、甚至千元地接济困难学生。多年来,他接济过的学生就有40多人。
复旦大学在读博士张佰隆从上海赶来。孙老师爱生如子的情怀让他铭记在心。那年篮球联赛,正是秋末冬初,天气很冷。别的班运动员喝的都是凉矿泉水,孙老师觉得运动员身体盐分流失严重,就给班上的运动员买有盐分和糖分的饮料。他怕运动员打球打热时喝凉饮料伤身体,就到家里把饮料温热,包在自己的棉大衣中,跑着送到篮球场。
孙扬对学生好,学生对孙扬亲。还有学生从深圳、从长沙、从兰州赶来看望。孙老师对他们的点滴之爱,都让他们刻骨铭心。
在北京治病期间,已经在北京开办公司的学生谢正宝,开着自己的车跑前跑后,照料自己的老师。谢正宝怎能忘记,他上初中时,一次感冒,孙老师给他买了感冒药,泡了红糖水,还让他住在自己的教师宿舍养病,自己则和别的老师挤着住。
学生纷纷捐款,他们要和老师共渡难关。孙扬知道后,马上给妻子发了一条短信:
“捐款立即停止!”
三
对于高三理(1)班的同学们来说,高考前的这个四月因一封信而倍加充实:学习、备考、查缺补漏,当然还有春游。
一切都在按孙老师的安排进行,除了学生对孙老师的牵挂。
进入5月,学生愈发思念自己的孙老师。他们继续打听着孙老师的病情,多次要求去看他。
孙扬这次请假后,学校让道粉兰老师接任这个班的班主任。道老师和学校总是按孙扬的意愿,告诉同学们:孙老师需要安心治病。
同学们多想去看看他们的孙扬老师!
5月20日15时30分,孙扬走了……
道粉兰老师的手机上收到几条短信:“老师,您不该骗我们……”一种莫名的悲痛涌上道老师心头,她无言以对,无法回复这些短信。
学生要求参加孙老师的追悼会。
校长张克裕再也不忍心阻拦了。他眼含热泪:“让孩子们见他们的孙老师最后一面吧!”
5月21日,孙扬的追悼会在环县一中举行。
这天,学校专门为学生准备了小白花,可老师们看见,140多名学生来时已经戴着洁白的小花,他们排着整齐的队伍,抬着花圈,眼里噙满泪水,陪着他们的孙老师走完了人生的最后一程。
2012年的高考如期而至。
考场上,高三理(1)班69名学生,完成了一次孙扬期待的勇猛的冲刺。
四
这是2011年10月30日。孙扬因胃出血请假。在环县一中工作的13年里,这是第二次。
病情稍微缓解后,孙扬就要求上班,学校没有同意。但他却在治疗间隙奔波于医院和学校,给学生批改作文,陪学生上早晚自习,找学生谈心。
对于陪学生上早晚自习,妹妹孙玉霞很有“意见”。
“班上的学生那么自觉,有必要时时都跟着吗?”
“我不是要去盯他们的梢,而是要注意每个学生学习、情绪、生活各方面的变化,这很重要。”孙扬的回答耐心而郑重其事。
早自习上学生的一个哈欠也能引起孙扬的注意。
何磊是高三理(1)班的学生,一天午饭时间,他走进学校食堂刚坐下,孙老师就在他的旁边坐了下来。何磊怎么也想不到,自己早自习上的几个哈欠,没能逃过老师的眼睛,还把班主任引到了食堂。师生俩边吃边聊,孙老师对他讲了许多熬夜的坏处,嘱咐他学习要注意身体。何磊从此很少熬夜。
学生都爱上孙扬老师的课。他课余时间积极搜集整理教学素材,上课生动有趣,学生往往在不知不觉中受到感染。他常常参与到学生的学习过程中去。他创办《摆渡》班刊,让学生当社长,自己当主编,并自掏腰包印刷。他同学生一起为刊物写稿,在实践中共同探究写作技巧,增强了学生的写作兴趣,提高了他们的写作水平。
在孙扬眼里,教育是一种理解,一种感化,一种师生间的同舟共济。他最大限度地理解、宽容、关爱学生;他尊重学生人格,欣赏学生亮点,激励学生进步;他用爱的眼睛发现学生,用爱的鼓励调动学生。他和学生关系融洽,学生在背地里亲切地称他“老孙”。每接到一个新班,他都会利用课间、晚自习前或周末同学生单独交流。学生进步了,他比学生还高兴;学生退步了,他比学生还着急。这时的他,不像严肃的班主任,更像个和蔼慈祥的父亲。
学生把能和孙老师单独交流视为难得的机遇。这样的交流,短则几分钟,也往往在不经意间便是几个小时。正是这样的交流,改变了许多学生的命运。曾经,班里的一个学生沾染上了赌博恶习,成绩下滑。为了帮助他,孙老师每天同他谈心,苦口婆心地引导。他顶着压力,硬是没让这位学生调出自己的班。他的真诚终于使这个学生回心转意,顺利考入了理想的大学。
作为一名党员,多年来,孙扬一直担任班主任并从事高中语文教学工作。2004年,他所带的理科毕业班本科升学率为85.6%;2005年,他所带的文科班有一名学生考入北京大学;2007年,他所带的文科毕业班有3名学生进入全省文科前100名;2009年,他所带的理科班高考语文成绩高于庆阳市平均分8.92分。1997年、2010年,他被环县县委、县政府授予先进教师、模范班主任称号。
2012年2月26日,新学期开学,请假治疗、休息3个多月的孙扬再也坐不住了,他再三要求上班。学校慎重考虑后,只安排他担任高三理(1)班的班主任和语文老师。之前,他还兼任另一班的语文老师。
这时候,高考备考进入关键阶段,孙老师没有把自己的病放在心上,一直坚持给学生上课。同事都劝他注意身体,他却说:
“看到学生信任的目光时,一切劳累和疲惫便烟消云散了,这是做一名教师的幸福。”
五
孙扬在环县一中第一次请假,是2010年8月28日,原因仍是胃出血。仅5天后,他便返校上班。
从两年前的第一次请假,直到他病逝,虽请假三次,但孙扬没有安安心心地治疗过一次。孙扬留恋三尺讲台,挚爱自己的学生,毅然把家庭的困难和疾病的折磨化解在工作之中。
2008年暑假,张佰隆专程看望孙老师,师生二人谈及幸福。
“孙老师,你觉得自己幸福不幸福?”
“幸福。因为我的努力,老人能有安稳舒适的晚年,孩子能快乐读书,老婆可以帮我料理家庭。因为我的努力,学生学习进步,考上大学。学生是我最大的幸福。”
孙扬认真地回答,像每次回答学生的提问一样。
在孙扬的幸福观里,有亲人、有学生,唯独没有他自己,哪怕只是身体健康。他最大的幸福体验,来自他的学生。他给自己的定位是一个幸福创造者,他因创造幸福而幸福,他要努力让他们生活得更好。
为此,孙扬苛求自己,甚至苛求自己的身体。
为此,孙扬燃烧自己,直至蜡炬成灰。
六
对家人幸福的“低门槛设置”,则成了孙扬今生难酬的未了情。
他一定还想再给父母尽一次孝!
洪德乡梁岔村孙家河组,自然条件极差,这里生活着孙扬年近七旬的父母。他家的十几亩地,几乎全部斜挂在家对面近60度的山洼上,是环县典型的“滚牛洼”。
作为家里唯一的经济来源、名符其实的“顶梁柱”,除了用微薄的工资,孙扬以自己的方式孝敬着父母。每次回家,他都要尽可能地多干家务活和地里的农活,然后又匆匆忙忙地赶回学校。
那年暑假,洪水冲毁了山路,地里刚收割的小麦无法运回。
不能把农活留给年迈的父母!孙扬心一横,一口气从地里背回400多捆小麦。
那一次,孙扬第一次出现了胃出血的症状,但他并没有在意,直到8月28日开学后第二次胃出血,他才第一次做出了请假的决定。
他一定想带妻子再做一次惬意的旅行!
妻子殷丽是个善良的农村妇女,没有多少文化,没有工作,多年来任劳任怨地操持家务,夫妻俩从未吵过嘴、红过脸。这个家虽清贫,却温馨。
在殷丽的记忆里,5年前孙扬带她一起游沙湖,是夫妻俩结婚多年来最惬意也是唯一的一次旅行。
她多想自己和丈夫再有那样一次旅行!
今年3月在北京被确诊为胃癌晚期后,病床上的孙扬对她说:“没想到以这种方式带你游北京……”
为这句话,殷丽不知偷偷抹过多少回眼泪。
孙扬曾私下对朋友说,他是最不合格的丈夫,也是最不合格的父亲。特别是女儿,连二本都没有考上,现在山东淄博私立医学院读书,这是他心中永远的痛。
他一定想还女儿一个主动的拥抱!
女儿孙辰筱讲起这一幕,口未开,泪先流。
寒假过完,孙扬决定送女儿上学。西安到淄博的火车,要30多个小时,父女俩买的是硬座。
那是今年二月份,天气还很冷。孙扬的病情已经开始加重,他面色腊黄,体质急剧下降。对他来说,硬座车厢里很冷。
夜里,他冷得实在难以忍受,就对女儿说:“抱着爸爸。”说着就依偎在女儿的怀里。
这是女儿第一次抱着自己的父亲,整整一夜……
孙辰筱几乎哭了一夜。
返回时,为了及时赶到学校开学,孙扬买的是站票。孙辰筱至今都不敢去想,30多小时的路程,自己托着病体的父亲是怎样站回去的。
今年4月,孙扬病情不断恶化,正在上学的女儿请假回来看望父亲。孙扬怕影响女儿的学业,发了脾气。
女儿要走了,妻子殷丽央求他:
“给娃说几句吧!”
“说什么!她都知道,做人、学习、求真、务实!”
孙扬的气息虽弱,但字字清晰。
此时,女儿多想父亲用一个拥抱来送自己!但这终成永久的遗憾。
今生的孙扬,还欠着女儿一个拥抱。
第三篇:《爱,最伟大》
爱,最伟大
——读《乌丢丢的奇遇》有感
《乌丢丢的奇遇》描写了一只走失的小脚丫乌丢丢,在历经种种生活历程后,逐步明白了人生的道理,懂得了用爱滋养的生命,才是鲜活、美丽和不朽的生命!透过晶莹的文字,优美感伤的故事,金老先生为我们揭示了生命的真谛,那就是爱,只有爱,才是生命的本真。《逆风的蝶》这章让我明白了:快乐是一种感觉,孤独不等于忧伤,那也是一种生活。真正的生活是百味的,生命是无常的也是有限的,所以做事要听从真诚的心来调遣,要乐观积极的用有限的生命去追寻永恒的爱。
《种鸡蛋的小姑娘》这章让我告诫大人们:让我们这一代拥有和保留想象的翅膀,保护我们这一代与生俱来的快乐天性,不要过早的将你们成人的思想强加给我们,即使我们的想法在你们看来多么不可思议,不可实现,也不要嘲笑,这是我们成长必经的过程。
故事最后乌丢丢找到珍儿,为了使珍儿拥有一双健康的脚,毫不犹豫贴近了珍儿,把自己的体温、生命和力量一点一点地融入珍儿生命之中的时候,终于给了我最温暖、最直接的一击。在夜里我怦然心动:有了这样一颗心的乌丢丢是多么美丽!生命就是爱。有爱滋养着生命,生命变得丰富多彩、有意义甚至不朽。
想起金波先生的话:“童话可以是热闹的、幽默的、奇诡的。它可以是抒情的、诗意的、哲思的。”那么这本童话是让人温暖的,像冬天把冰凉的脚伸进刚晒好的旧棉鞋里,暖乎乎的,那暖意能融化最坚硬的心灵。
深刻的寓意,感人的童话,再加上优美的十四行诗,就像潺潺的流水滑过心田,激起内心深处的某些情愫。让我们记住金老的话:
我们接受着别人的爱,更不应该忘记用爱来回报。
正像我们走上人生之路,你必须迈开左右脚。
第四篇:伟大的爱
伟大的爱
——《那个黑色的下午》读后感
六三班
张馨月
我特别喜欢杨红樱阿姨的《笑猫日记》,他们就像一个个“心灵鸡汤”,一次次地温暖我的心窝。让我感动、让我兴奋、让我流泪。。。其中,《那个黑色的下午》更是让我深受感悟,刻骨铭心。
书中的人物一次又一次的打动着我的心。2008年5月12日下午2点28分,发生了一场震撼世界的大地震,那一瞬间好像从未来过。笑猫、虎皮猫和它们的三个孩子走散了,笑猫不怕苦、不怕累寻找自己的家人。它总是默默地想:无论你们在哪里,我都要找到你们,生死不离!在这期间,同样也发生着一件又一件催人泪下的故事……
这是一个下午,漂亮善良的郑美丽老师在给学生们上课,活泼可爱的孩子们正听得津津有味,突然一场突如其来的地震打破了这里的宁静。郑老师用身上所有的力量顶着被压得破烂的门,有秩序的疏导孩子们撤离……还有两个孩子没有出去,精疲力尽的郑老师用尽仅有的一点力量,让孩子脱离了危险,当小非州再回去救老师的时候,她已经躺在血泊之中了。老师用自己的生命挽救了这么多小生命真是太伟大了!老师把生的希望留给学生,把死的危险让给自己!这种无私是多么伟大呀!其实,老师平时对我们很严厉,但是对我们的爱无处不在,老师每天点点滴滴的爱汇集在一起,像大海一样,让我们快乐无忧无虑的成长!
在一片废墟中,卫生人员找到了一对母女,他们发现母亲已经不在了,而孩子却安然无恙,当他们抱起孩子的那一瞬间,发现母亲手里拿着一个手机,手机上写道:“亲爱的孩子,如果你活着,一定要记住,我爱你!”
读到这里,我泪流满面,不禁想到:我的母亲也同样照顾我、爱护我,虽然她不会惊天动地,但是从一言一行中也显露出来。比如每天早上送我上学,给我洗衣服,做我爱吃的菜,辅导作业……这都是妈妈对我的爱,生活中处处显露着妈妈的关心。
这本书不仅让我爱不释手,而且受益匪浅,让我体会到无私伟大的师生情,血浓于水的亲情……让我们每个人心中充满爱,让爱化为力量,世界就变得更美好!
第五篇:爱—教育之灵魂
爱——教育之灵魂
二十一世纪呼唤着高素质、多层次的人才培养,高素质、多层次的人才培养呼唤着素质教育的全面有效提升,素质教育也呼唤着高尚的教师队伍师德修养。江总书记《关于教育问题的谈话》是高瞻远瞩、语重心长的。教师担当着教育下一代的重任。唯有高尚的师德修养,才能振兴教育,也才能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中国有句古话:“爱人者,兼其屋上之鸟。”老师对学生的爱,会被学生内化为对教师的爱,进而把这种爱迁移到教师所教的学科上,正所谓“亲其师,信其道”而“乐其道”,因此爱的教育是我们教学上的巨大推动力,也是教育成功的核心所在。
爱是教师美丽的语言,我们教师应有那颗与学生沟通的法宝——博爱之心,用爱去对待学生,影响学生,关心他们的成长,爱是责任的代名词,真诚地热爱学生已被视为当代教师的师德之魂。
教育的根本在于以人为本。在哈佛大学50周年校庆时,曾有人问学校最值得自豪的是什么,校长回答:哈佛最引以自豪的不是培养了6位总统36位诺贝尔奖获得者,最重要的是给予每个学生充分的选择机会和发展空间,让每一颗金子都闪闪发光。这句话充分体现了哈佛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也如德国教育家第斯多惠所说的,教育的艺术不在于传授知识,而在于激励、唤醒、鼓舞。
俄国教育家乌申斯基曾说过:“如果希望从一切方面去教育学生,那么就必须首先也从一切方面了解学生。”的确,作为教师要想使学生对你多一份亲近与信任,使每位学生都能得到你平等的关注,这就需要我们躬下身来主动去亲近每一位孩子的心灵,用耐心、爱心,照亮他们的精神世界。
教师的爱应该是公平的。处事公平合理,不抱偏见,对自己所有的学生一视同仁,树立较高的威信。学生表示:对有爱心的老师他们会自觉尊重教师的劳动,十分愿意接近老师,希望与教师合作,把教师看成是父母亲般的亲人。在物欲横流的今天,是不是所有的教师对学生的爱是公正无私的?因权势而爱,因门第而爱,因金钱而爱,因获得自己的私利而爱,相互利用的爱是不是在我们的教师当中存在着?对于那些差生、后进生,我们是不是给予了他们与优等生同样的爱?教师对学生的爱应是纯洁的、公正的,不能有半点的虚情假意和矫揉造作。能公正的爱每一个学生是教师心灵美的表现,是具有良好的师德修养的表现。作为一名教师,应该拥有博爱思想。创造一些表扬他们的机会,多给他们一些温暖,或许,一个鼓励的眼神,一句温暖的话语能激起他们的信心,成为他们前进的起点。
师生关系的建立必须是“民主型”的。因为在民主型的关系中,由于师生之间注意协商、沟通,关系比较和谐,学生的情绪就会轻松愉快,有个良好的学习心境。在他们所认同的目标或要求的指引下,主动积极地参与各种学习活动,学习的积极性和热情都高。反之,若师生关系是“专制型”、“放任型”的。则会带来学生情绪上的紧张或放任,造成内心烦躁、恐惧等,在这种情况下就不会有高效的学习,学习效果也不会好。这种情况,正如英国教育家洛克所揭示的:“儿童从导师方面受了无情的言语和鞭鞑,他的心里,就充满了恐怖,恐怖立刻占据了他的整个心理,使他再也没有容纳别种印象的空隙了。”因此说,热爱学生是建立民主、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的基础。
另外,一定要坚持“三不”。不挖苦学生。当学生做错事时,我耐心开导,经常用类比的方式让学生明白一些浅显的道理,不挖苦、不训斥,不拿大话威胁恐吓,不体罚与变相体罚,这本身就为健康的师生关系打下了一个良好的基础。
教师的管和学生的被管本身就是一对矛盾,是对立统一的。在教育过程中,教师与学生之间要进行多方面的互动,会产生种种矛盾。可能会产生学生对教师的“好心”的误解。但是教师只要走出这种爱的误区,注意以正确的方式去体现对学生的尊重、爱护和关心,就能为建立民主、和谐、平等的师生关系奠定良好的基础,进而很好地化解矛盾。本人对学生的爱是正直、公正、坦荡、无私的,不是偏狭、庸俗的。
教师的爱应该是饱含对学生的尊重。教师必须牢固树立素质教育的理念,在日常教育教学活动中,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切实尊重学生的人格,并给予他们更多的关爱,鼓励他们勇于实践,积极探索,开拓创新。善于在尊重关爱学生的基础上对学生提出严格要求。其次,要善于在严格要求的过程中去体现对学生的尊重友爱,努力创条件,使他们获得成功。并且做到爱得得体、严而有理、有度、有方与有恒。
良好有效的沟通是教师的爱的最大体现。能观察入微,及时地与学生谈心并帮助解决问题;当学生遭受挫折时,他能“扶”起学生,鼓励其树立坚定的意志和信心。学生只有得到班主任的爱,才会向班主任倾吐自己的真情,一个富于爱心的老师远比一个知识渊博的老师更具老师魅力。教师应该主动地、经常地与学生沟通交流,愿意与学生成为朋友,建立起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遇事冷静,不随便发怒,不以威压人,教师的爱应该是饱含对学生的宽容与谅解。实际上我们的教师很难做到对所有的学生一视同仁,因为有的学生似乎永远没有出息,无论你怎样批评教育都照样我行我素;有的学生的智商似乎真的偏低,不管你如何苦口婆心的辅导帮助,他们依然是成绩单上的最后几名;有些学生似乎永远是品质恶劣的学生,侮辱了学生的人格,摧残了学生的身心健康,这种爱,是一种无视人格尊严和人格平等的爱,是一种畸形的爱。教师应把握批评的“度”,变“忠言逆耳”为“忠言悦耳”。提高教育人的可信性;教师在行为、气质、素养甚至仪表上都应该提高文明程度,特别要培养对学生的爱心,树立以学生为主体的服务意识,创造出尊重、信任、宽容、友爱的新型的师生关系。
教育好一个“问题学生”肯定要比教育好其他学生付出更多的辛劳,而且大多“问题学生”的思想、心理、行为习惯已造成偏差定势,要转变并非易事。许多优秀的教育家,都是在改造“问题学生”上形成了自己的“一套”,为个体的发展和社会的稳定,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对待那些存在这样那样“问题”的学生,教师则要善于挖掘他们身上的闪光点,多给他们以肯定性的评价,少用并且最好不用否定性评价,帮助他们找到前进的方向和动力,这更是一种关爱。
教师的爱应该包含教师对学生特定年龄阶段的理解。在我的班主任工作中,我特别注重家庭教育,俗话说得好:“喊破嗓子,不如做出样子”。班主任则是这个单位的领导者、组织者和管理者,班主任工作是塑造学生灵魂的工作,班主任对创设良好的班集体,全面提高学生素质,陶冶学生情操,培养全面发展的人才,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和作用。自己的一言一行已经成了一种无声的教育,良好的氛围和环境可以造就人。
环境也可以对学生的心理产生不同的影响。如果一个学生生活在批评之中,他就学会了谴责;如果一个学生生活在鼓励之中,他就学会了自信;如果一个学生生活在讽刺之中,他就学会了自卑;如果一个学生生活在表扬之中,他就学会了感激。所以,在工作中,我非常注重赏识教育,并且教育学生对待他人要宽容,学会发掘他人的闪光点,学会与他人友好相处,营造和谐文明的班级氛围。作为班主任,我必须从各个方面去关心他们,理解他们,帮助他们解决成长过程中碰到的各种困难。这就要求我们去“热爱”每一个学生,去包容他们在成长过程中做的每一件事。无论是好的,还是坏的。当然,这种爱不是溺爱,更不能一味的纵容他们。这种宽容,不仅要体现在所谓的好的学生身上,也要体现在所谓的坏的学生身上。我是以博大的胸怀去包容班级的每一个学生,无论他们的优点,或所谓的缺点。我是从学习和生活的每件实实在在的小事上去理解、去关心,教师的爱应该能体会到这种付出的幸福感。教师的付出就如十年磨一剑,学生的成才是教师的最大安慰。教师用爱筑造出来的硕果背后常常饱含辛酸,但酸和有价值。爱是教育的灵魂,只有爱,才可以实现真正意义上的对学生一辈子受益匪浅的教育。
任何教育的结果,都是伴随着一定的师生关系产生的,其结果的好坏有时受师生关系好坏的影响,不同的师生关系往往导致不同的教育结果。
不心罚。
“老师的生命是一团火,老师的生活是一曲歌,老师的事业是一首诗。”„„有关对教师以及教师职业的赞美之词确实不胜枚举。但我们应常常进行一些反思,思考一下我们的行为是否与那些赞美之词相符。
我认为,学校教育要做到以人为本就必须以学生的成长成材为根本目的,始终把学生的发展作为学校全部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
政教主任主抓纪律,自然和学生容易产生矛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