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初二下册语文第六单元作文:游黄山1500字
初二下册语文第六单元作文:游黄山1500字
暑假,我有幸游览了天下第一山——黄山。
素闻那千峰隽秀、万壑藏云的黄山,不仅以奇松、怪石、云海、温泉着称于世,还以那七十二峰、二十四溪、十六泉、飞瀑、岩洞等胜景而吸引着游人。许多美妙动人的神话传说,又给黄山染上了一层神秘的色彩。
下了汽车,就见逍遥溪水清澈见底,两岸青松翠竹,树影婆娑。仰首望去,峰峦耸立云天。听人说倘遇宿雨初晴的日子,就能看到云雾像美丽的轻纱,时而填满千峰万壑,成为海天一色;时而推出万座峰峦,显得苍浑深远。可惜我们未能得见。穿过观鱼亭,登上桃花峰,一处飞瀑从峰上的洞口飞溅而下,好像珠帘垂挂在洞前,因而得名“水帘洞。我们拾级而上,享受着沿途如画的奇景。第一个小憩的地方是慈光阁,阁的四周群山环抱,茂林修竹掩映,环境幽静清凉。路过立马桥,绝壁上刻着几丈高的大字:“立马空东海,登高望太平,显得刚劲有力。在桥上可看到青鸾峰腰上的冰川擦痕,抬头还能遥望天都峰上的“鲫鱼背。
走了一路,又累又渴,就在天门坎小憩一会儿。这里山峦奇秀,怪石嶙峋,“金鸡叫天门、“天鹅孵蛋、“松鼠跳天都、“五老上天间等怪石,个个栩栩如生,惟妙惟肖。特别是天梯旁亭亭玉立的石人,像一古装仕女。她正面有块矮小的岩石,像一位跪地下拜的童子。啊!那是闻名于世的“童子拜观音’。还有那些在波澜壮阔的峰海中正争相崛起的怪石,好似无数明珠撒落其间,使黄山越发显得绮丽动人。这些奇石千姿百态,逼真有趣,似人,似海,似禽,似兽,简直是立体的画,无声的诗。有的气势磅礴如“鳌鱼戏海;有的小巧玲珑如“孔雀开屏。过了“天上玉屏,就见一巨石横架于两山间,白云浮腾,称之“天桥。过了天桥就是天都峰最惊险的一段——“鲫鱼背,长十几米,宽不到一米,两边悬崖绝壁,曾有:飞鸟难落脚,猿猴愁攀登的佳句作证。一上“鲫鱼背,虽有铁索保护,我们还是小心谨慎,惟恐一失足成千古恨。这时我们头顶蓝天,脚踏烟云,俯瞰群峰,有的矗立天际,有的沉入“海底,脚下云雾像潺潺的溪水,欢快的鹰雀在眼底飞翔。登上天都峰顶,看到“登峰造极的石刻。不错,极目远眺,云山相接,江河一线;俯视群山,千峰秀色,松涛呼啸,如惊涛拍岸,顿觉心旷神怡,其乐无穷。
游罢天都峰,经原路返回峰脚,穿“一线天,过“蓬莱三岛。在玉屏峰上有一棵破石而长、寿逾千年的古松,仿佛在向我们挥手致意,这就是驰名中外的迎客松,它是黄山的象征。松多是黄山的特点,素有“无峰非石,无石不松之美称。黄山松针叶短粗而稠密,顶如平削,干曲枝虬,常年苍翠。它们或立,或卧,或仰,或俯,百态千姿,引人入胜。那陪客松、送客松、望客松、探海松等都神奇而秀丽。特别是在北海散花坞中,有一石峰矗立于松涛中,像一枝粗壮的毛笔,其“笔端有一奇松从石缝中盘旋而出,宛如一簇盛开的鲜花,所以称为“梦笔生花。目睹此景,不少游人连声赞道:“妙!妙!妙!黄山松不仅有奇特的形态,壮观的气势,还有更令人叹服的坚忍不拔的性格:不怕风霜,不畏严寒,郁郁苍苍,四季常青,而且只需少量沙土,就能顽强生长,盘根错节,青春焕发,多姿多彩!这既颇具哲理,又那么富有诗情画意。
离开文殊院,告别迎客松,穿过百步云梯,来到“云海。一股山风吹来,云雾时而消失,时而聚拢,时而向左,时而向右,时而回旋,时而舒展,变幻无穷,绰约多姿,恰似身缠丝绢半遮面、婀娜多姿惹人爱的少女,而自己也仿佛置身于云雾缭绕的“仙境中。俯首望去,眼前却又是另一番景象:云铺深壑,絮掩危岩,汪洋无际,真是“妙在非海,而确又似海了。那远近大小的峰峦,隐现于云雾之中,似海中“岛屿。那虚无缥缈的云雾,随气流快慢缓急,忽儿平静,忽儿荡漾,拍打着无数暗礁岛屿,使人如置身于“祥云缥缈绕灵鹫,霞光喷射冲斗牛;奇花异草馨瑶池,龙吟凤舞度千秋的幻境之中。
难怪陈毅元帅在饱览黄山之后,赞不绝口,把黄山推为“天下第一山哩!
第二篇:初二语文第六单元测试题
同学们,初中频道为您整理了初二年级上册语文第六单元检测题,希望帮助您提供多想法。和小编一起期待学期的学习吧,加油哦!
一、基础知识(20分)
1、默写。(9分)
(1)《归园田居》中写诗人耕种辛勤的句子是“ ___,______”;抒发作者愿望的句子是“______,___”。
(2)《使至塞上》描绘西北高原黄昏日落景象的千古名句是“_________,_________”。
(3)《渡荆门送别》以一种独特方式抒发作者思乡惜别之情的句子是“_______ ”。
2、划分节奏有误的一项是()。(2分)
A.道狭/草木/长,夕露/沾我/衣。
B.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
C.从今/若许/闲乘/月,拄杖/无时/夜叩/门。
D.出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
3、指出下列句子运用的修辞手法。(3分)
(1)方其远出海门,仅如银线。()
(2)腾身百变,而旗尾略不沾湿。()
(3)海涌银为郭,江横玉系腰。()
4、以“我们”为主语,将下列句子改写成一个单句(文字可增减,语序可调整,但不能改变原意)(2分)
我们,从遥远的地方走来,身上背着昨天的故事,脚下踏着历史的尘埃。
改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阅读材料,完成问题。(4分)
近几天,电视台正在播放一部精彩的电视连续剧。该班的大多数学生每天晚上看到十一点多钟,第二天还利用课间时间来争论剧情,而课堂上却精神不振,听课效率较低,班主任了解这一情况后,十分恼火,对大家说:“同学们,听说你们这几天都很用功,每天到晚上十二点才睡觉。第二天来了还不放松课间休息时间。”班主任说到这里,大家都惭愧地低下了头,明白自己错了。
(1)王老师说话的言外之意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假如你是班长,这时代表全班同学站起来说话,你这样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尽快地掌握科学知识,迅速提高学习能力,由为您提供的初二年级语文上册第六单元测试卷,希望给您带来启发!
一、积累与运用
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阙()湍()涧()曦()
()啸()溯()漱()
嶂()襄()奔()属()
2.填空题。
①《三峡》选自《》,三峡是_____、_____和____的总称,在重庆市和湖北宜昌之间。作者___,字___,___(朝代)___学家。
②《三峡》一文中总写三峡地貌的句子是:___
③故渔者歌曰:“___,___。”
3.解释下列加点字的意思。
①清荣峻茂,良多趣味()
②两岸连山,略无阙处()
③绝多生怪柏()()
④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
⑤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⑥猿鸣三声泪沾裳()
⑦空谷传响,哀转久绝()
⑧自三峡七百里中()
4.区别下列加点字的古义和今义。
①自非亭午夜分古义:,今义:
②或王命急宣古义:,今义:
③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古义:,今义:
5.解释下列词句:
①重岩叠嶂:
②素湍绿潭:
③清荣峻茂:
④林寒涧肃:
⑤晴初霜旦:
⑥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⑦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二、阅读题。(共40分)
(一)(16分)
三峡
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重岩叠嶂,隐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阴绝。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幕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绝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清荣峻茂,良多趣味。
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涧肃,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故渔者歌曰:“。”
6.本文选自 ________,作者是北魏的。(2分)
7.补全文中的空缺处。(1分)
8.翻译句子:(2分)
虽乘奔御风,不以及也。
__________________
9.按要求填写有关语句:(4分)
(1)侧面衬托山势高峻的句子是 _________________
(2)表现水流急速的两个四字短语是 _________________
(3)表现山之秀丽的两个四字短语是 _________________
(4)表现秋境的凄清,令读者恍若身在在其境的两个四字短语是 _____________
10.文中画横线的句子使你联想到了哪个诗人的哪两句古诗?(1+2=3分)
诗人:___________________
诗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1.第三段文字写出了三峡怎样的景色特点?(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2.文中的哪个词表达了作者愉悦的心情?(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14分)
常祯五年十二月,余住西湖,大雪三日,湖中人鸟声俱绝。是日更定,余拿一小船,拥毳衣炉火,独往湖心亭看雪。雾凇沆砀,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湖上影子,惟长堤一痕、湖心亭一点、与余舟一芥、舟中人两三粒而已。
到亭上,有两人铺毡对坐,一童子烧酒炉正沸。见余,大喜曰:“湖中焉得更有此人!”拉余同饮。余强饮三大白而别。问其姓氏,是金陵人,客此。及下船,舟子喃喃曰:“莫说相公痴,更有痴似相公者!”
13、按要求填空。(4分)
(1)交代看雪的时间的词句是 _______________
(2)交代看雪地地点的词语是 _______________
(3)交代看雪时的天气的词语是 _______________
(4)交代看雪前准备的物质条件的词语是 _______________
14.解释下列句子的意思。(4分)
(1)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莫说相公痴,更有痴似相公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5.“独往湖心亭看雪”一句中的“独”字与上文哪句话相照应?(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6.亭中饮酒二人为何见作者“大喜”?(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7.由“大雪三日,湖中人鸟鸣声俱绝”,我们可以联想到哪首唐诗?你能把这首诗写下来吗?(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10分)
地震中的父与子
1989年发生在美国洛杉矶一带的大地震,在不到4分钟的时间里,使30万人受到伤害。
在混乱和废墟中,一个年轻的父亲安顿好受伤的妻子,便冲向他7岁的儿子上学的学校。他眼前,那个昔日充满孩子们欢声笑语的漂亮的二层教学楼,已变成一片废墟。
他顿时感到眼前一片漆黑,大喊:“阿曼达,我的儿子!”跪在地上大哭了一阵之后,他猛地想起自己常对儿子说的一句话:“不论发生什么,我总会跟你在一起!”他坚定地站起身,向那片废墟走去。
他知道儿子的教室在楼的一层左后角外,他疾步走到那里开始动手。
在他清理挖掘时,不断有孩子父母急匆匆地赶来,看到这片废墟,他们痛哭并大喊:“我的儿子!”“我的女儿!”哭喊过后,他们绝望地离开了。有些人上来拉住这位父亲说:“太晚了,他们已经死了。”这位父亲双眼直直地看着这些好心人,问道:“谁愿意帮助我?”没人给他肯定的回答,他便埋头挖着挖着。
救火队长挡住他:“太危险了,随时可能起火爆炸,请你离开。”
这位父亲问:“你是不是来帮助我?”
警察走过来:“你很难过,难以控制自己,可这样不但不利于你自己,对他人也有危险,马上回家去吧。”
“你是不是来帮助我?”
人们都摇头叹息着走开了,都认为这位父亲因失去孩子而精神失常了。
这位父亲心中只有一个念头:“儿子在等着我”。
他挖了8小时、12小时、24小时、36小时。他满脸灰尘、双眼布满血丝,浑身上下破烂不堪,到处是血迹。在第38小时,他忽然听见底下传出孩子的声音:“爸爸,是你吗?”
是儿子的声音!父亲大喊:“阿曼达!我的儿子!”
“爸爸,真的是你吗?”
“是我,是爸爸!我的儿子!”
“我告诉同学们不要害怕,说只要我爸爸活着就一定来救我,也就能救出大家,因为你说过不论发生什么,你总会跟我在一起!”
“你现在怎么样?有向个孩子活着?”
“我们这里有14个同学,都活着,我们都在教室的墙角,房顶塌下来架了个大三角形,我们没被砸着。”
父亲大声向四周呼喊:“这里有14个孩子,都活着!快来人!”
过路的几个人赶紧上前来帮忙。
50分钟后,一个安全的小出口开辟出来。
父亲声音颤抖地说:“出来吧,阿曼达”。
“不!爸爸,先让别的同学出去吧!我知道你会跟我在一起,我不怕。不论发生了什么,我知道你总会跟我在一起。”
这一对了不起的父子在经历了巨大灾难的磨难后,无比幸福地紧紧拥抱在一起。
18、父亲赶到学校时,“顿时感到眼前一片漆黑”的原因是什么?(2分)
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9、父亲请求帮助时,为什么人们都“摇头叹息”,没有帮他挖?(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0、填空(2分)
在地震灾难中,父子俩都想起“不论发生什么,我(你)总会跟你(我)在一起”,这句话除了体现父子间深挚的爱,还体现了父亲对儿子的 _____________,儿子对父亲的 ________。
21、文中画线句子对描写父亲有什么作用?(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2、文中除了表现父子之爱,还表现了哪些人之间的关爱?由此,你对人世间的爱有什么深切的认识?(用一两句话概括)(2分)
三、写作(共40分)作文Ⅰ(10分)
23、运用下列词语写一段关于雪景的话(语序可调整)
漫天飞舞 银装素裹 玉树琼枝 粉妆玉砌 冰雪世界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作文Ⅱ(30分)
24、亲爱的同学们,我们不仅要学会学习,更要学会做人。做人表现在生活的点滴之中,如朋友之间的交往,陌生人的偶遇……或表现出善良、正直、真诚、乐观……或表现出卑劣、狭隘、虚伪、颓废……
根据以上材料,请以“做人”为话题,自选角度,写一篇文章。可以写你的体验、见闻,也可以写你的见解和认识。
第三篇:初二下册语文第六单元作文:敦煌之行1000字
初二下册语文第六单元作文:敦煌之行1000字
今年暑假,我有幸到我国的西部做了一次旅游。
敦煌古城在今敦煌市城西的党河西侧,它曾是丝绸之路上的名城。公元前111年在此设郡,公元400年西凉国在此建都。
敦煌最有名的景点是莫高窟、鸣沙山和月牙泉。
在东起乌鞘岭、西至玉门关长达一千多千米的河西走廊的西端,在三危山和鸣沙山之间,有一片丰美的绿洲和一个布满石窟的悬崖,这个圣地就是敦煌莫高窟。我们去参观莫高窟时,只看了约十个窟。当地文物管理部门出于对珍贵文物保护的考虑,关闭了很多石窟。第96窟里的坐佛是世界上最大的一个室内佛,它由石胎泥塑法制成,是将大石头初步凿好后再在上面涂泥塑造。莫高窟的塑像中,除了四尊大佛是石胎泥塑外,其余的全部是木胎泥塑的。木胎泥塑法,是将树枝、稻草初步整成形后在外面涂泥制成的。
据唐代碑文记载,莫高窟始建于公元前336年,到唐朝武则天年代,已增加到一千余窟龛,以后经五代、宋、西夏、元不断重修、改造,现存石窟范围南北长约一千六百米,至今仍保存有从北魏到元代历时千年的各代洞窟492个,彩塑佛像2450座,壁画四万多平方米,被称为“壁画艺术的长城。特别是婀娜多姿的“飞天,在许多画面上都能找到她的倩影。有的手持莲花,有的合抱琵琶,身上的飘带在微风中飞舞,给人以飘飘欲仙的感觉。这些富有浪漫主义色彩的壁画艺术形象,广泛表现了劳动人民从事生产活动的各种场景以及各种类型的古代建筑和各阶层人们的生活习俗等内容,题材之广泛、内容之丰富、技艺之高超,均为其他石窟所罕见,堪称世界艺术史上的奇迹。
翻过莫高窟,就是沙漠奇迹——鸣沙山,山下就是沙漠中罕见的甘泉——月牙泉。凡至莫高窟参观者必爬上鸣沙山倾听“沙岭晴鸣,并观赏那月牙形的澄澈清潭。
鸣沙山东西长达四十多千米,南北宽二十多千米,山峰陡峭,梁锐如刃。涉足而上,一步一个深深的脚印,别有一番情趣。若从山顶滑下,沙粒随人滑落,会发出隆隆响声,鸣沙山因此而得名。鸣沙山是敦煌盛景中最好玩儿的地方。人们把鸣沙山也叫做神沙山、沙角山。在沙山上,我们经常看到一些细小的脚印,你猜这是怎么回事?我们逮住了它——原来是小蜥蜴。我同一只小蜥蜴互致问候之后,就各奔前程了。
另外,鸣沙山还有很多奇怪的现象:一是尽管白天游人满山,山顶岭坡“千疮百孔,可是,一夜过去,又是波平如水,脊似刀削,一切如旧;二是不管风怎么狂,沙子怎样漫天遍野地飞,月牙泉却从来不会被埋掉盖住;三是晴朗的日子,风停沙静,有丝竹管弦似的声音……
很遗憾,在鸣沙山,我们没有听到沙响声,不知道是什么原因。
第四篇:初二下册语文第六单元作文:再见苏州1500字
初二下册语文第六单元作文:再见苏州1500字
第一次相识苏州,带着强烈的震撼和深深的遗憾离开。
2004年11月,一次偶然的机缘,我有幸在苏州呆了整整4天。4天时间,呆在一个城市,按理,可以将这个城市的山山水水、人文景致,访个遍走个尽。可惜4天时间差不多就在两个地方呆着,一是宾馆,二是学校。我是带着“使命去的。学校老师到苏州赛课,我陪同服务。当天下午一到,就全身心的投入到赛课的准备之中。第二天观摩其他老师赛课,收集赛课信息。第三天下午赛课,与其他选手交流。第四天颁奖、闭幕结束已经接近中午12点。从学校到苏州之前就已经将往返机票定好,留给我们的时间就只有一个下午。
想去的地方很多。周庄、寒山寺、拙政园都是不错的选择。周庄太远,半天时间无异是对周庄的亵渎;体验张继“夜半钟声听客船的美妙意境须在晚上,时间不允;看看苏州园林倒是最好的选择。
对苏州的向往,最早源于叶圣陶的《苏州园林》。“苏州园林甲天下,到了苏州不看园林,等于没到苏州。吃罢午饭,我们就直奔拙政园,叶圣陶的《苏州园林》主要就是以拙政园为模本写成的,看苏州园林,拙政园是首选。拙政园,一个私家园林,实在太大了,太奢华了,太个性了。最妙,给我印象最深的,是整个园林建筑构思的精妙。在东园和西园之间,时时会见到中间镶嵌有雕花镂窗的长廊或回廊,将两园隔而未隔,界而未界。走在两园里,若想将整个园子纳入视野之中一网打尽而不得,但一个个镂窗却又有意无意地将园子里的美妙景致时不时送入你的眼中,真有点欲看不得,不看不能的诱人韵味。在园子的中轴线上,园外几里地建有一座塔,在园中游着游着,不经意抬头一看,哇!园中什么时候突然冒出一座塔来,令人惊喜不已。这样的借景手法在拙政园中时时可以鉴赏到。为了让园子一年四季季季有生气,天天有花香,西园在东南西北四个方向分别修建了春夏秋冬四个小园,春看牡丹,夏赏绿荷,秋采金菊,冬闻梅香,是别有一番风味。“见山楼更妙,它建造在假山旁,水中央,虽说是楼,却偏偏楼上楼下不相通。从下面平地进去,像上了船;从上面山路进去,像登了山。推开窗户,四面眺望,远山近水尽在眼底,心胸格外开阔。
两个小时倍觉短暂,带着一种深深的震撼离开拙政园,带着与苏州这座旅游城市真正只有两个小时的亲密接触的遗憾结束了第一次苏州之行。再见苏州,是在2008年的7月。
跟随“江南夏令营“跟着课本游江南,7月13日上午乘车感受了杭州湾跨海大桥的奇伟壮观,傍晚抵达苏州。14日,计划游览“枫桥夜泊景区和“狮子林,正和我意。
怀揣“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的亲切和诗意,14日上午9点,我们来到了枫桥景区。
对我而言,枫桥景区的一切喧嚣、铺张和虚张声势,枫桥、江村桥、寒山寺的钟声,都成了张继的背景。我只想亲临当年张继“月落乌啼时失眠的那条河,那只船,那束渔火,去体味他的落魄、失意、孤独、无奈,去感觉他是如何吟出脍炙人口的《枫桥夜泊》的。
脚下少有流连,跨过短短的听钟桥,一个平台旁看似码头却不是码头的水边,随意躺着一叶扁舟,那水似清似浊,不甚宽阔。如果不是平台上斜躺着的那幅雕塑明明白白用文字标着“张继二字,我根本不敢相信这个地方就是《枫桥夜泊》的出生之地;我完全不能接受,这就是我心中翘望的枫桥?
在我所理解的诗境里,寒山寺是建在一座很高很高的山上的一座很大很大的寺庙,而张继停泊的那个港湾,与寒山寺的大气相匹配,水面开阔,波光粼粼,像岳阳楼前浩浩汤汤,横无际涯的洞庭湖那样浩渺无边。每到半夜时分,寒山寺里特有的悠长钟声,穿过宽阔的水面,穿破袅绕的水汽,袅袅娜娜的飘荡而来。也许是看惯了重庆江水的雄阔,朝天门码头的浩渺,如此低矮的寒山寺,如此狭窄的运河水面,犹如酒杯大的那么一个港湾,完全颠覆了我心中那幅“枫桥夜泊的意境。心中油然而生丝丝的惆怅。
细细想来,江南本是小家碧玉。生活在巴渝大地的人,思维被定势在了巴渝的风光里了,怎能赋予“小桥流水的江南以巴渝的蓬勃气象。怪不得从鲁迅故居走出时,一个个学生撅起小嘴,把对“百草园的不满意一一写在脸上——鲁迅太吹牛了,那么小一个菜园子,吹得那么好,太捉弄人了吧。可是,就是这“小气的百草园却走出了鲁迅。
第五篇:六年级下册语文第六单元作文
难忘军训
军训是我们在学校生活的海洋中激起的第一朵浪花,美丽、晶莹、光芒四射
爱”的发型、“别致”的喇叭、“神级”的示范则是这朵浪花上最别致的装饰,让人过目不忘。
“ 可爱”发型
我们的教官长着一张大众脸,我们一度以为把他丢在人堆里肯定就找不到了。直阳公公发功把他一直戴着的帽子掀开的那一刻………我们都集体笑岔了气。
阳光下教官的头发像极了一个瓢盖在头上,前面一撮像被打了摩丝般根根直竖,形成个三角形状的把柄,后面的头发就是盛水的容器。一阵风吹过,再仔细一看,又成了一个天然的遮阳帽。前面那浓密的头发,就是遮住太阳的帽帘。怪不得教官理这个发来是为了大夏天不戴帽子哦!
别致”喇叭”
我们教官的发型很“可爱”,训练更是十分“别致”。军训第一天,因为下雨,学校临时决定让上我们16个班都在体育馆里训练,偌大的体育馆的回音效果实在是太强了。可我们教官偏偏训练时,喊口令的声音又特别响,简直就是一个移动的“大喇叭”,所以乐子就来了立——增(zeng),鸭——噢——依,鸭——噢——依”,那是怎样的一种“别致”的发音呀!嗓子既像公鸭一样尖锐,又像青蛙一样洪亮,一个字比一个字高亢,简直就和我家楼下老婆婆唱的海门山歌一样“特别”。半个体育馆的同学都忍不住笑了起来。结果我们的教官竟然跑到其他教官那里,指着他们的“弟子”说:“你们班同学笑我!”一边说还一边嘟着嘴巴,皱着眉头,像极了受了委屈的小宝宝
“神级”示范
别看我们的教官这么“童真”,说到训练他可是绝不含糊的。就说五分钟的站军姿吧前一分钟,我们站的还是挺像那么回事的,像一棵棵小树苗,挺得直直的,一动也不动可两分钟不到,有人就开始抓耳挠腮、左顾右盼起来。教官看不下去了,小跑步站到中间亲自给我们示范。瞧,他的中指紧贴着裤缝,五指并拢,并微微拱起,像被胶水粘在了一起似的,连一根头发丝都塞不进去。两脚自然分开,成60度角,后脚跟紧紧靠在一起,像对好兄弟,分也分不开。整个身体更是绷得跟西北平原的白杨树似的,伟岸、正直、质朴严肃、挺拔、不屈…,·,那一刻,敬意从我心底油然而生,同学们也全都闭上了嘴巴,一动也不动,全场安静了,只有他那特殊的“立——增(zeng)”一直在耳边回响,回响
吹牛高手
我们班有一个吹牛高手,叫黄豆豆,外号叫豆芽儿。可能因为他老是喝稀饭,所以长得像豆芽儿一样弱。
豆芽儿他爸爸是一名摄影记者,暑假的时候,他爸爸去沙漠豆芽也跟了去。开学那会儿,不起眼的豆芽儿,一下子成了班上的新闻人物大家一下课都围在豆芽儿的座位旁,听他讲“沙漠奇遇”。
那天黄昏,太阳一点一点落下山,我却像勇敢的小豹子登上了鸣沙山。”豆芽儿有声有色地说。他还站在桌子上,好像站上了真正的舞台。“你们知道吗?鸣沙山脊如刀刃。刀刃是什么?”米奇说:“像刀刃一样锋利!”“然也!”“那也没有伤着你?”“我坐上了降落伞。”“哇!”
过了一会,上课铃响了,我们回到各自的座位上。下课了,我们大家又围上豆芽儿。豆芽儿来精神了,眼睛里放着光芒,说:“我被风吹到一个地方—是鬼城!”几个胆小的女生尖叫起来,“我想奶奶说世上没有鬼,我就唱着《真心英雄》走到里面去。突然,我看见一个张牙舞爪的‘男鬼’,又看见一个拖着长发的女鬼……我还听见鬼叫:呜——呜——呜呜—”豆芽儿咽了口唾沫继续说,“我看到的原来不是鬼,是一头骆驼,它让我闭上眼睛,我一下子就到了一个像月牙儿一样的湖边。湖水清澈无比,像一面镜子,我还看到了我爸爸在湖心举着相机摄影呢!“吹牛!”不知谁说了一句。不过,这句话还真管用,只一会儿豆芽儿身边的人便呼地一下全散了。打那以后,“吹牛高手”的名字就永远种在了豆芽儿头上。
如今,就要上初中了,我们在一起的可能性小了很多。可是黄豆豆吹牛时煞有介事的样儿,将永远刻在我的记忆中。
难忘的母校
就要对您挥手告别了,我怎能舍得就这样离去!我要用我的笔、我的心记下这个家
我的母校
蓝蓝的天似乎哪儿都一样,只是校园里的天更蓝、更美;清清的水似乎哪儿都一样,只是校园的水更清、更亮。苍翠的松柏,婉转的鸟鸣,这就是我那美丽的母校
春天,红艳艳的杜鹃花、青青的小草,点缀着宽广的操场;清亮的哨声带来的是一种期望,一种向前的力量。迎着柔柔的轻雾、晨曦从睡梦中醒来,阳光洒向大地,犹如轻纱
披在肩上,早晨的读书声在耳边不断地回响
午休,是校园最静谧的时刻:窗外的树不再晃动,随着太阳的呵护而进入梦乡;花儿也拉上窗帘,把头埋在绿叶里享受温暖的阳光;垂下眼帘的鸟儿不再歌唱,在枝丫的环
下入眠。
校园的美景,最吸引我的还是角落里的那棵棵苍松。那几十棵松树想必也有些年头了葱郁的树冠形成了一把把大伞,他们傲雪迎风,一年四季都身姿挺拔。刚上学的时候,老师说:“松树四季常绿,我们要学习这种精神,好好学习,天天向上。”也许当时道理太深,年幼的我还未能理解,但大大激发了我的好奇心,于是,我每天都要观察这些松树,找它身上的黄叶,寻找它身下的枯枝!渐渐地,我懂了:松树的可贵不在于它四季常绿,而在于它不向风雪低头的性格。松树代表着一种坚韧不拔的精神
母校啊!今天我就要走了,要离开您的怀抱,展翅高飞,我不会忘记您的给予和付出!
难忘小学生活
时光飞逝,我们再过半年就要告别母校,去迎接崭新的初中生活。在小学这难以忘怀的几年里,我十分感谢那些诲人不倦的老师们,是他们让我们学会了宝贵的知识和做人的道理,让我们从懵懂的孩子变成了新时代的少年。回想起在小学发生的一件件趣事,现在依旧历历在目,难以忘怀,成为我脑海中最亮丽的风景!小学时我最爱做的事情莫过于帮学校送报刊了。捧在手上的大摞报刊有:《中国少年报》《智慧少年》《作文与考试》……发到每个班里对老师说:“老师好,你们班的刊物。”然后轻轻把刊物送给老师。每次发完我都会累得腰酸背痛、满头大汗,可是一想到同学们看到报刊时快乐的神情和老师们赞许的目光,我就为之振奋,也不觉得太累了。是啊,送报刊不但能帮学校省去发报刊的时间让同学们学到更多的知识,还能锻炼身体,这样一举三得的好事我们何乐而不为呢
记得以前,我经常看见电视里的大哥哥、大姐姐针锋相对地进行辩论,面向大众侃侃而谈、风度翩翩。没想到那天,我也能登上辩论场,像大哥哥、大姐姐那样参加辩论比赛。
那天下午,我早早地来到了学校,同学们都显得特别兴奋。这次辩论会会是怎样的?我默默地思索着。清脆的上课铃声在同学们的期待中响了起来。同学们像小鸟一样飞进教室。辩论会在同学们的掌声中开始了。我们正反双方端坐讲台两边。首先是陈述发言。双方一轮一换交替阐明自己的观点。只见正方一辩不慌不忙地站起来,清晰地交代了正方的观点。那压倒一切的气势,显出了老手的沉着,已令不少我方队员“望而生畏”。我倒吸一口凉气,第一个发言攻辩,发言过后,因为我的证据充足,理由明朗,同学们都为我鼓掌……经过一节课的辩论,还是正方技高一筹,拿下了冠军。虽然没有取得冠军。可是我们并不气馁,因为只要我们敢于站在这里就是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