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辛亥评论之黄埔军校
资产阶级革命的产物——黄埔军校
从辛亥革命以及后来二次革命失败的经验,让孙中山先生意识到,培养一支强大的,具有统一革命思想的军队对于挽救危亡的国家是多么重要。1924 年,在国共两党首度携手合作、国民革命风起云涌之际,孙中山先生高瞻远瞩,视“教育为神圣事业,人才为立国大本”,在广州亲手创办了黄埔军校。黄埔军校建校时的正式名称为“中国国民党陆军军官学校”,因其校址设在广州东南的黄埔岛,史称黄埔军校。由于建立军官学校的想法是共产国际代表马林早在1921年向孙中山先生提出的,又是孙中山先生在中国共产党和苏联的积极支持和帮助下创办的,所以它也是第一次国共合作的产物。在历史上一直都是这么评定的。基于辛亥革命以及后来的革命,都是通过在军队中发展革命党人再发动革命的,使得革命具有不彻底性,注定了的失败似乎无法避免。黄埔军校就是秉承救国思想而建立的。孙中山先生在建校时的致词就证明了这一点,“我们我们开办这个学校,要用里面的学生做根本,成立革命军,诸位就是将来革命军的骨干,创立了革命军。我们的革命才能成功。”在后来的国民政府北伐战争中,黄埔学生成了革命的主力军。正是因为黄埔军校的建立,为以后的革命培养了大批的军事人才。
第二篇:百年辛亥之感言
百年辛亥之感言
电子工程学院 通信工程3班 陈柏儒 201141302313 在辛亥革命迎来百年大庆之际,我们东莞理工学院全体大一新生参加了由学校组织有关于辛亥革命的座谈会。在专家教授风趣生动的语言下,我们仿佛走进了时光机器中,亲身经历了一回造益万代的大革命,并从中更深入地体会到孙中山先生的伟大之处,领会到辛亥革命对于新中国的重大意义。
辛亥革命是中国近代历史上的一次伟大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具有深远的历史意义。首先,辛亥革命给封建专制制度以致命的一击。它推翻了统治中国二百六十多年的清王朝,结束了中国两千多年的封建君主专制制度,建立起资产阶级共和国,推动了历史的前进。辛亥革命使人民获得了一些民主和共和的权利,从此,民主共和的观念深入人心。在以后的历史进程中,无论谁想做皇帝,无论谁想复辟帝制,都在人民的反对下迅速垮台。其次,辛亥革命推翻了“洋人的朝廷”也就沉重打击了帝国主义的侵略势力。辛亥革命以后,帝国主义不得不一再更换他们的在华代理人,但再也找不到能够控制全局的统治工具,再也无力在中国建立比较稳定的统治秩序。第三,辛亥革命为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创造了有利的条。民国建立以后,国内实业集团纷纷成立,开工厂、设银行成为风气。民族资本主义的经济力量在短短的几年内就有了显著的增长,无产阶级队伍也迅速壮大起来。第四,辛亥革命对近代亚洲各国被压迫民族的解放运动,产生了比较广泛的影响,特别是对越南、印度尼西亚等国的反对殖民主义的斗争起了推动作用。这一时期,亚洲出现了民族解放运动的高潮。在这里我先用我自己对辛亥革命历程的理解,介绍一下或许已经被很多人忘记的事情发展与经过:
从1895年至1911年间,兴中会以及后来的同盟会先后发动了十次的起义,而另一革命组织光复会亦发动多次起义。这十多次的起义虽仅昙花一现,但却在全中国种下了革命的种子。1895年春天,以香港为中心的兴中会策划第一次广州起义,由陆皓东绘制青天白日旗。10月26日,杨衢云、孙中山率领郑士良、陆皓东到广州,准备一举而袭取广州。但是事机泄漏,清政府展开大搜捕,陆皓东在这次的起义中被捕,不幸身亡。第一次广州起义因此宣告失败。孙中山及杨衢云则被清廷通缉。香港当局在清政府压力下亦下令禁止二人于五年内再次入境。孙中山开始流亡海外,在日本、美国、伦敦等地宣传革命及筹措经费。1910年11月13日,孙中山在马来半岛的槟榔屿,召集赵声、黄兴、胡汉民、邓泽如等同盟会重要骨干会议。以之前用会党为主力在边区的起义皆未能成功,革命正陷入低潮,议决集同盟会精英,在广州起义,和清政府决一死战。1911年4月,赵声、黄兴等人在广州领导起义,猛攻总督衙门。起义队伍与清军展开激烈巷战,但最终因力量不敌而失败。后收殓到72具烈士遗骸,合葬于黄花岗,由此建成黄花岗七十二烈士墓。而此次起义中牺牲的起义军则不止此数。牺牲者多为同盟会精英,当中包括有支持中国革命的日本人。黄花岗起义后,清朝统治基础更加动摇,革命党人的精神和视死如归的英雄气概,鼓舞了全国人们的革命斗志,加速了革命发展进程。1912年4月,袁世凯窃得政权后,利用同盟会的内部分化,拉拢部分革命党人与之合作,并凭借武力公然向资产阶级民主制度开刀,迫使唐绍仪辞职。1913年的“宋教仁案”和“善后大借款”,使资产阶级革命派从议会政治、和平建设、实业救国的幻想中惊醒。7月,李烈钧奉孙中山的命令,在江西湖口宣布独立,组织讨袁军,“二次革命”爆发。江苏、上海、安徽、湖南、广东、福建等地先后独立。由于国民党人仓促应战,缺乏统一领导,“二次革命” 被北洋军阀镇压。“二次革命”的失败标志着辛亥革命的彻底失败。当然,由于受历史和阶级的局限,辛亥革命的胜利果实被代表大地主阶级利益的旧军阀袁世凯所窃取,旧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性质没有改变。究其根源,一是缺乏一个正确的革命纲领。只推翻清朝政府和专制制度,而未提反对帝国主义侵略,不能不说是当时革命党人一个重大而根本的缺陷。二是缺少一个坚强有力、领导革命的政党。由于对革命纲领认识的局限,由于参加革命的动机不同,由于对党的建设的忽视,从同盟会到国民党,一直内部分歧重重,时而以骂街相向。对此,我们在剧中有比较充分的展示。三是缺乏可靠的革命力量和忠诚的革命武装。革命党人的革命武装大都是临时拼凑起来的,这样的武装不仅不能成为革命的有力支撑,有时甚至会断送革命。没有自己的军队,也不建设自己的军队,或者说,仅仅依靠出钱、去雇佣别人的军队,是孙中山一生革命而未能成功的重要原因。四是没有放手发动广大人民群众。虽然革命党人也进行了大规模的革命宣传,但却没有深入到最底层的民众中去,没有把蕴藏着巨大革命力量的人民群众发动起来。晚年孙中山先生认识到了这个问题,他在遗嘱中曾检讨了“唤起民众”之不足。从整个革命运动的进程看,斗争是异常复杂和曲折的,资产阶级革命派有过胜利的亢奋和喜悦,更有失败的悲愤和痛苦。胜利和失败都来得很迅速,说明当时中国革命与反革命,进步与反动,爱国与卖国两种势力、两条道路、两种前途的斗争极其尖锐和激烈。但是,由于资产阶级的不成熟,革命派的力量十分软弱,不能在极端复杂和困难的环境下战胜敌人,在推翻封建帝制之后未能把政权巩固起来。革命的果实被大地主大买办资产阶级的代表袁世凯篡夺,革命以失败告终。然而,辛亥革命推翻了腐朽的清王朝,结束了中国的封建君主制度,建立了共和国,这是中国近代史上一个划时代的伟大事件。作为一次资产阶级民主革命,辛亥革命虽然最后失败了,但它的历史功绩是永存的。再有,辛亥革命的仁人志士留给我们的是一种敢闯、敢干、敢试,敢为天下先的大无畏精神。这种精神具有爆发力、原创力,是一种宝贵的人文精神。参加辛亥革命的革命志士,是一群以近代知识分子和思想进步的资产阶级为主导的爱国进步群体,在民族危亡的紧急关头,怀着一心救国赤子情怀,投身到民主革命当中,发动了武昌起义,推翻了清王朝的封建专制统治。孙中山就任临时大总统后,表现出了高昂的革命精神和平易近人的民主作风,给人们留下了深刻难忘的印象。以孙中山为首的南京临时政府在短短的三个月内,颁布了三十几道革命法令,如改用阳历,限期剪辫子,废除跪拜,禁止缠足,禁止吸食鸦片,禁止刑讯,销毁刑具,颁布一些关于“振兴实业,改良商货”的通告等,无一不带有移风易俗,革故鼎新,发扬资产阶级的民主精神。用孙中山名义公布的《中华民国临时约法》,规定了国内各民族人民的民主权利,虽然主要是维护资产阶级的利益,但毫无疑义是带有革命和民主性的国家根本大法。它的公布,为人民的民主权利提供了法律的根据,大大有利于民主精神的发扬。辛亥革命已经过去了一个世纪,我们今天纪念辛亥革命,就是要牢记历史所给予我们的教育和启迪,就是要继承革命先辈们的优良传统,特别是要学习孙中山先生爱国、革命和不断进步的优秀品格。随着时代的发展,这股炽烈爱国精神日益成为我们民族永恒的感召力量。今天,我们要完成祖的统一大业,仍然要高举这面大旗,把中华儿女的智慧和力量凝聚起来。要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更是需要以爱国主义为力量源泉。弘扬辛亥革命精神,就是要大力弘扬敢闯、敢干、敢试的创新精神,同时也要弘扬“民主、自由、平等、博爱”的精神。特别是为人民服务的广大干部,更要学习和借鉴这种精神。勇敢地与腐败势力做斗争,廉洁自身,以人为本,情为老百姓系,利为老百姓谋,急群众之所急,想群众之所想,解群众之所困,这样种精神必将成为中华民族光耀千秋的精神财富。现在,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已是跃出东方地平线的一轮绚丽的红日,这轮红日是注定要高高升起来的。我们为我们正在进行的事业而自豪,更为即将到来的明天而意气风发。世界有一天会再次向中国寻求文化活力、创新思想,世界将在最古老的国家的帮助下获得新生。
作为一名大学生,作为社会上最激进的一部分,作为祖国建设美好未来的栋梁,我们更应该从辛亥大革命的成功经验中“取经”,而从辛亥革命失败环节中提取教训,为祖国努力完善社会主义体制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因为我们是所有辛亥革命者的后代,更因为我们赖以生存的祖国需要我们。
第三篇:思想汇报之百年辛亥
思想汇报之百年辛亥
敬爱的党组织:
今年是辛亥革命百年纪念。100年前,以孙中山先生为代表的革命党人发动了震惊世界的辛亥革命,开启了中国前所未有的社会变革。1911年的10月10日这一天,古城武昌城头的枪声震撼了全中国,全世界。它敲响了两千多年封建专制制度覆灭的丧钟,引发一场席卷中国大地的伟大变革。这枪炮声留给我们的不仅仅是光荣与骄傲,也不仅仅是丰厚的物质文化财富,更是一笔珍贵的精神财富。辛亥革命所产生的伟大而深远的影响,是永远不可磨灭的;它所留下来的宝贵的历史经验教训,也为后人提供了重要的借鉴。它推动历史前进的伟大意义,它对后世产生的深远影响,将永载史册,彪炳千秋。
“思想是行动的指南”,辛亥革命100年来的历史表明,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必须找到引领中国人民前进的正确道路和核心力量。中国人民付出艰辛努力、作出巨大牺牲,终于找到了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正确道路和核心力量。这条正确道路就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这个核心力量就是中国共产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深刻总结近代中国一切救亡图存、振兴中华的经验教训,深刻总结在中国推进社会主义建设的正反两方面经验,深刻总结世界各国实现发展进步的历史启示,符合我国实际和时代要求,符合中国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符合中华民族根本利益。
辛亥革命已经过去了一个世纪,我们纪念辛亥革命,弘扬辛亥革命精神,就是要大力弘扬敢闯、敢干、敢试的创新精神,同时也要弘扬“民主、自由、平等、博爱”的精神,就是要牢记历史所给予我们的教育和启迪,就是要继承革命先辈们的优良传统,特别是要学习孙中山先生爱国、革命和不断进步的优秀品格。随着时代的发展,这股炽烈爱国精神日益成为我们民族永恒的感召力量。今天,我们要完成祖的统一大业,仍然要高举这面大旗,把中华儿女的智慧和力量凝聚起来。要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更是需要以爱国主义为力量源泉。如今的我们作为一个伟大民族的继承人,必须坚定理想,坚定信念,将辛亥革命这段历史铭记于心,传承并发扬辛亥革命精神。以先进的思想为指导,用先进的理论武装自己,从点滴做起,从实际着手。坚持党的政策方针,继承党辈们的优良品质,放眼未来,好好学习,以掌握更多知识。为了将来,为了民族,为了人民,为了祖国,作出自己最大的贡献。以上是我的思想汇报,请党组织检验我。
此致
敬礼
汇报人:张艳2011-12-17
第四篇:新闻评论之社论
代表报纸对重大问题发表意见的最重要的评论形式,新闻评论之社论。党的机关报的重要社论,代表着同级党委说话,具有极大的权威性。各级党的机关报,经常借助社论的形式,对所属党委管辖范围内的重大问题,发表指导性的意见,宣传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社论是报纸的重型评论,还常用于表示欢迎、纪念、庆祝之类的场合。
《实例》
人民日报社论
一个中国原则是实现统一的基础和前提
去年1月30日,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江泽民发表了《为促进祖国统一大业的完成而继续奋斗》的重要讲话,就现阶段发展两岸关系、推动祖国和平统一进程提出了八项主张。一年来台湾局势和两岸关系发展的情况表明,江泽民主席的这一讲话,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
江主席重要讲话的核心是“坚持一个中国的原则,是实现和平统一的基础和前提。中国的主权和领土决不容许分割”。这个讲话完全是从维护海峡两岸中国人民的根本利益出发的,既考虑到全中国人民长远的根本利益,也照顾和维护了台湾同胞的切身利益;既体现了实现祖国统一不可动摇的明确原则和坚定信念,也有切实可行的具体建议和措施。因此,受到包括台湾同胞在内的海内外中国人民的高度重视和坚决拥护。一切支持和拥护中国统一的有识之士都热切期待以江主席的八项主张为基础,努力开创两岸关系的新局面。
是否坚持一个中国的原则,是我们同台湾当局在统一问题上斗争的焦点。事实证明,正是在这个根本原则问题上,台湾当局完全是背道而驰的。就在江主席讲话发表之后,李登辉不但不作应有的回应,反而跑到外国,充当外国反华势力的一张牌,大肆进行制造“两个中国”或“一中一台”的活动,破坏了两岸关系的发展,直接损害了海峡两岸人民的根本利益,特别是台湾同胞的切身利益。这些倒行逆施理所当然地遭到中国人民的坚决反对。现在,人们已经清楚地看到,去年两岸关系出现的紧张局面,是由台湾当局一手造成的。
在这个重要讲话发表一周年之际,李鹏总理重申了中国共产党和中国政府对祖国和平统一的一贯的原则立场,这表明了我们党和政府对解决台湾问题的高度重视和真诚愿望。
李鹏总理在讲话中强调:“世界上只有一个中国,台湾是中国不可分割的一部分,范文《新闻评论之社论》。无论台湾领导人产生方式如何改变,都改变不了台湾是中国领土一部分的事实,都改变不了台湾领导人只是中国一个地区领导人的事实”。这是中国共产党和中国政府的原则立场和郑重宣示,具有重要的现实针对性。虽然李登辉力图为其分裂祖国的图谋披上了一件“民主”的,但其实质仍是企图把台湾分裂出去成为一个独立于中国之外的“政治实体”,在国际上制造“两个中国”、“一中一台”。台湾作为中国一部分的地位从未改变,也绝不容许改变。任何改变这种事实的图谋都是徒劳的,中国政府和中国人民绝对不会答应。
祖国和平统一的历史进程不可抗拒,两岸关系不断向前发展是大势所趋,民心所向。尽管出现台湾当局的严重干扰,在过去的一年中,两岸民间交流交往和经济合作仍然得到较大发展。事实有力地说明,两岸关系的发展符合全中国人民包括台湾人民的根本利益。两岸人民都是中国人,同根同源,休戚与共,任何人想为一己之私而敢冒分裂祖国之大不韪,是同两岸人民的共同利益相违背的,是注定要失败的。
1996年是我国实施第9个国民经济与社会发展五年计划的第一年,经济在持续高速增长的基础上,今年将继续稳定地向前发展。把我们自己的事情办好,也就是为完成祖国统一大业打下了坚实基础。1997年和1999年,中国政府将先后恢复对香港、澳门行使主权,解决台湾问题、完成中国统一大业的历史使命将更加突出地摆在全体中国人民面前。我们将继续坚持“和平统一、一国两制”的基本方针,继续促进两岸的经济交流和合作,促进早日实现两岸直接“三通”,促进两岸人员往来与各项交流,进一步为祖国和平统一创造条件。同时,我们决不承诺放弃使用武力,这决不是针对台湾人民的,而针对外国势力干涉中国统一和那些搞“台湾独立”的势力的。统一不会一蹴可就,但也不能无限期拖延,更不能容许少数人从事分裂祖国的活动,不能容许制造“台湾独立”。台湾当局必须立即停止在国际上制造“两个中国”、“一中一台”的活动,不仅在口头上,更重要的是在行动上回到一个中国原则的立场上来,这样,两岸关系才能正常发展。
目前,海峡两岸中国人都面临当今世界的严峻挑战和历史机遇,应当不失时机地共同携手,振兴中华,建设一个统一和富强的中国,为人类的和平与进步事业作出更大贡献。
中国青年报
1996年1月31日
第五篇:新闻评论之社论
代表报纸对重大问题发表意见的最重要的评论形式。党的机关报的重要社论,代表着同级党委说话,具有极大的权威性。各级党的机关报,经常借助社论的形式,对所属党委管辖范围内的重大问题,发表指导性的意见,宣传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社论是报纸的重型评论,还常用于表示欢迎、纪念、庆祝之类的场合。《实例》人民日报社论一个中国原则是实现统一的基础和前提去年1月30日,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江泽民发表了《为促进祖国统一大业的完成而继续奋斗》的重要讲话,就现阶段发展两岸关系、推动祖国和平统一进程提出了八项主张。一年来台湾局势和两岸关系发展的情况表明,江泽民主席的这一讲话,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江主席重要讲话的核心是“坚持一个中国的原则,是实现和平统一的基础和前提。中国的主权和领土决不容许分割”。这个讲话完全是从维护海峡两岸中国人民的根本利益出发的,既考虑到全中国人民长远的根本利益,也照顾和维护了台湾同胞的切身利益;既体现了实现祖国统一不可动摇的明确原则和坚定信念,也有切实可行的具体建议和措施。因此,受到包括台湾同胞在内的海内外中国人民的高度重视和坚决拥护。一切支持和拥护中国统一的有识之士都热切期待以江主席的八项主张为基础,努力开创两岸关系的新局面。是否坚持一个中国的原则,是我们同台湾当局在统一问题上斗争的焦点。事实证明,正是在这个根本原则问题上,台湾当局完全是背道而驰的。就在江主席讲话发表之后,李登辉不但不作应有的回应,反而跑到外国,充当外国反华势力的一张牌,大肆进行制造“两个中国”或“一中一台”的活动,破坏了两岸关系的发展,直接损害了海峡两岸人民的根本利益,特别是台湾同胞的切身利益。这些倒行逆施理所当然地遭到中国人民的坚决反对。现在,人们已经清楚地看到,去年两岸关系出现的紧张局面,是由台湾当局一手造成的。在这个重要讲话发表一周年之际,李鹏总理重申了中国共产党和中国政府对祖国和平统一的一贯的原则立场,这表明了我们党和政府对解决台湾问题的高度重视和真诚愿望。李鹏总理在讲话中强调:“世界上只有一个中国,台湾是中国不可分割的一部分。无论台湾领导人产生方式如何改变,都改变不了台湾是中国领土一部分的事实,都改变不了台湾领导人只是中国一个地区领导人的事实”。这是中国共产党和中国政府的原则立场和郑重宣示,具有重要的现实针对性。虽然李登辉力图为其分裂祖国的图谋披上了一件“民主”的,但其实质仍是企图把台湾分裂出去成为一个独立于中国之外的“政治实体”,在国际上制造“两个中国”、“一中一台”。台湾作为中国一部分的地位从未改变,也绝不容许改变。任何改变这种事实的图谋都是徒劳的,中国政府和中国人民绝对不会答应。祖国和平统一的历史进程不可抗拒,两岸关系不断向前发展是大势所趋,民心所向。尽管出现台湾当局的严重干扰,在过去的一年中,两岸民间交流交往和经济合作仍然得到较大发展。事实有力地说明,两岸关系的发展符合全中国人民包括台湾人民的根本利益。两岸人民都是中国人,同根同源,休戚与共,任何人想为一己之私而敢冒分裂祖国之大不韪,是同两岸人民的共同利益相违背的,是注定要失败的。1996年是我国实施第9个国民经济与社会发展五年计划的第一年,经济在持续高速增长的基础上,今年将继续稳定地向前发展。把我们自己的事情办好,也就是为完成祖国统一大业打下了坚实基础。1997年和1999年,中国政府将先后恢复对香港、澳门行使主权,解决台湾问题、完成中国统一大业的历史使命将更加突出地摆在全体中国人民面前。我们将继续坚持“和平统一、一国两制”的基本方针,继续促进两岸的经济交流和合作,促进早日实现两岸直接“三通”,促进两岸人员往来与各项交流,进一步为祖国和平统一创造条件。同时,我们决不承诺放弃使用武力,这决不是针对台湾人民的,而针对外国势力干涉中国统一和那些搞“台湾独立”的势力的。统一不会一蹴可就,但也不能无限期拖延,更不能容许少数人从事分裂祖国的活动,不能容许制造“台湾独立”。台湾当局必须立即停止在国际上制造“两个中国”、“一中一台”的活动,不仅在口头上,更重要的是在行动上回到一个中国原则的立场上来,这样,两岸关系才能正常发展。目前,海峡两岸中国人都面临当今世界的严峻挑战和历史机遇,应当不失时机地共同携手,振兴中华,建设一个统一和富强的中国,为人类的和平与进步事业作出更大贡献。中国青年报 1996年1月31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