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现当代文学精品课程培训讨论会总结

时间:2019-05-14 05:16:19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中国现当代文学精品课程培训讨论会总结》,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中国现当代文学精品课程培训讨论会总结》。

第一篇:中国现当代文学精品课程培训讨论会总结

《中国现当代文学》精品课程培训讨论会总结

班长刘莉

2009年4月10日--12日,来自河北、安徽、湖北、广西、辽宁、四川、河南7省和北京、重庆两市的16名高校教师,在教育部全国高校教师网络培训中心,参加了由吉林大学张福贵教授、王学谦教授和沈阳师范大学的孟繁华教授主讲的《中国现当代文学》精品课程的培训。经过三天的紧张学习,大家感觉收获颇多。在课堂讨论环节,这些年轻的高校教师各抒己见、畅所欲言,就教学、科研、专业建设等问题与专家进行了广泛的交流,现总结如下。

一关于教学方面的问题

对于这些来自不同地域、不同高校的年轻教师来说,怎样做好一名现当代文学教师是自己的职业规划中的重要一环,也是自己人生的一个美好愿景,所以这个问题被首当其冲地提了出来。来自河北的赵蕾老师问:“以教授们的丰富教学经验,怎样才能成为好的现当代文学老师?有什么样的素质、标准,做一些什么样的准备?”

王学谦教授认为:首先应该养成一个好的学习习惯。教师自己具备的知识应该更多,把好的学习习惯变成常态的习惯。不要过于追求大的问题。先从广泛的阅读开始,阅读量大了以后,说得有理有据时,就是好的老师了。阅读有两方面:理论和作品的阅读都是非常重要的。例如,马未都在中央电视台讲文物,为什么讲得好,那是因为他见过那么多真文物。老师也是如此,最关键的是自己自觉养成好的阅读习惯。随着知识数量水平提高,这些还会升华成新的知识和见解。孟繁华教授认为研究是特别重要的。研究是基础,这听起来很简单,但是前期准备很多。如果老师在阅读的基础上能有自己的看法,给学生讲的时候就有自信。他说自己每年大约要写关于30部作品的评论,这就需要大量阅读。此外,还要看一些有价值的作品,这不仅仅指文学作品,如《旷野无人》是作者写自己的深度抑郁症的,它能把没有言说的东西说出来,是个心理释放,这对当今大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很有启发。孟老师要求自己的博士生必须阅读三类读物:西方经典理论、本专业经典、前沿性杂志。了解了这些之后,在这个领域做研究就游刃有余了。这时候教师再上课和解答问题,就自信一些了。老师是和学生一起长大的。老师的作用是点石成金。另外,孟教授认为学生间的影响比老师对学生的影响更大,学校应该开设一些社团、办刊物,这比他们自己读书的效果好得多。因为现在的教育面临着独生子女的问题,这一代人讲究自我、个性、没有中心、封闭,各种各样的问题都出来了。组织他们做一些学生间的活动,比我们备课要 1

学得多。

孟教授说:“学生经常问文学是干什么的?”他的回答是:文学是做梦的。现实中做不到的在文学中可以做到。现在面临的对象很复杂,做一个优秀老师非常困难,因为不仅仅是一个专业的问题。蔡元培先生办教育的精神还有吗?蔡元培先生不许高墙之外的东西进入校门,现在还可以吗?他认为,老师流露的应该是浪漫主义的,不应该像一个市民一样,是哀怨的东西。而这不仅仅是专业知识的问题了。

具体到怎样读书的问题,有教师反映时间有限,没空看。但为了和学生靠拢和交流,又需要对青年人喜欢的郭敬明、韩寒等人的作品有所了解。自己总觉得在积累,但是还没有达到一定的层面上,自身就限于这样的困境中,因此请问两位老师有什么经验?

孟繁华教授认为:这是一个让人看起来很忙的时代,这就涉及到如何处理“忙”。他的经验是前沿性的杂志每期必读。中国当代文学学术发展是靠这些杂志在推动,例如一些重要作家的发现、问题的发现,都是从这些杂志开始,不关注杂志就对前沿学术无从知道。面对源源不断生产出来的文学作品,想读完根本不可能,因此要确定一个有效的原则:一线作家的作品一定要看,其它作家的作品要量力而行。

王学谦教授说我们都读不完文学经典,一名高校教师可根据自己的研究和教学的需要,进行一定范围内的阅读。最后形成的是个性化阅读,不要追求面和量,感兴趣就读,不感兴趣可以不读。他反对非常强烈的历史主义,称宁可远点、慢点,也不要乱跟潮流。而在西方,反历史的倾向很明显。

与会教师提出:面对我们的高等教育从精英化到大众化的转变,中文教育如何面对这些学生?

王学谦教授认为,这是社会无可奈何制造出来的话语,是为了解决城市对青年人口的容纳问题。文革时有知青上山下乡,现在是原来的城市青年大多都到大学里来了。这里的矛盾是国家没有控制招生的数量。再加上学校办学方向也是问题,只要能招就招,形成商业化运作。所以,不能要求学生太高,要让他们慢慢学到一点东西。

二关于学科建立和专业建设的问题

有教师提出关于现当代文学的分期问题。有学者提出当代文学的称呼应该取消,并入现代文学,那么当代文学该如何发展?

孟教授直言这是个老问题。早在1981年唐弢等人提出“当代文学不宜写史”,否定写当代文学史的可能性。其实这经不起推敲:1950年-1951年,王瑶先生就写出了很好的《中国现代文学史》,那时现代文学史刚刚翻过去。现在当代文学史已经超过100部,这是个现实,此时还讨论可不可以写史,就很可笑了。公认比较好的教材之一是洪子诚的《中国当代文学史》,洪先生认为当代文学是存在的,但他从40年代的转折时期写起,讲述中国当代文学的发生。当代文学60年,为什么不可以写史?目前,当代文学还在生机勃勃地发展。中国现当代文学还是二级学科,我们学者要守成创新。

部分参会教师很关心少数民族文学问题,提出:已有文学史框架里有的谈到少数民族文学。例如,讲老舍,说他是满族,但作品中其实看不出满族性。少数民族文学是一个名目,而不是实实在在的东西。当代少数民族文学,甚至仅仅把风景当成进入表述的方式了。

孟繁华教授认为这是一个非常复杂的问题。张承志、阿来、扎西达瓦等少数民族作家,是被汉文化哺育的,这决定了他们书写的方式和情感的方式,他们其实是用汉族文化书写少数民族文化。

孟教授特别提到一部《新疆少数民族文学史》的书,该书在写作上并没有文学史的文化承传的关系,其实就是新疆26个民族的文学史罗列。我们可以让不同的文学史照亮中国当代文学,但要看到新的思路和有价值的贡献。我们深处当代的文学,还有一些重要的东西需要发现。

举例来说,孟教授发现在洪子诚、陈思和以及他自己编写的当代文学史中都没有写路遥这个重要的作家。为什么三个文学史都没有写路遥?在许多人那里,他无疑是重要作家。因为文学史基本上是按照思潮、流派写,但是路遥都不在这里面。所以,历史叙述的过程中,是不断淘洗的过程。

就参会教师提出的中国现当代文学史教材越来越多的问题,孟教授认为是一样的文学史太多了。真正有见解的、有独立看法的并不多,而且是太少。

三关于作家、作品的评价问题

讨论会涉及到了对具体作家、作品的评价问题。例如,如何评价“80后作家”。两位专家不约而同地对这种以代际命名一群作家的方式表示否定,认为这只是一种暂时的现象。

孟繁华教授认为,用“80后”的命名把这些年轻的作家都包括进去是不对的。其中,韩寒很有才、很有艺术气质,他的行为方式逐渐成为孩子们的偶像。而郭敬明越来越商业化,而且抄袭后拒不道谦,这让粉丝们非常失望,因此他的偶像因素正在消失。在这些明星般的作家身上,除了体现个性之外,更重要的是理想主义的情怀,让自己的行为方式超越现实。阅读对象是逐渐形成的。莫言,王安忆都有固定读者,这些年轻作家也有自己的阅读对象。

王学谦教授做过调查,大学生不喜欢郭敬明,大多喜欢韩寒。按照代际分类作家是不得已的,可以按作家本身的性情特征:一类是理性型的作家,一类是生命型的作家。如果把韩寒和郭敬明进行分类,那么韩是生命型的作家,他站在边缘对主流进行质疑。那些大众的、世俗的东西,都是韩寒所讨厌的。王教授认为卫慧不错,文学才华是比较高的,对内心的发掘达到很深的深度。而棉棉的文学性少些。

对获得过国家重要奖项茅盾文学奖的长篇小说《湖光山色》与会教师提出了自己的批评,认为该作品对主人公的塑造过于简单。

孟教授多次参与评奖,他认为任何一个评奖都是不断妥协的结果。例如,诺贝尔文学奖就是个意识形态,不颁给社会主义国家,所以其上有一层挥之不去的政治阴云,这把诺贝尔文学奖的面纱给撕掉了。既然是国家出钱评奖,当然要倾向于靠近主流意识形态。茅盾文学奖,大体还是公正的。《湖光山色》将乡村文学的破碎展示成一个完整的故事。塑造的人物是主流的,暖暖是个天使一样的人

物,该小说在艺术上不是特别优秀。原本《藏獒》是最被看好的作品,但因为有了一个规定,系列物必须出完才可评奖,所以落选。妥协的结果,是没有最好。其实,诺贝尔文学奖对我们的文学影响并不是太大。对于评奖,人们不要期望太高,最好的东西也不一定得奖。莫言、余华、刘震云,没得过奖,但并不妨碍他们成为优秀作家。总体上,周大新的《湖光山色》艺术上比较平。

参会教师提出关于诗人海子的绝望问题。孟教授认为伟大的作家作品里面都透露出一种悲剧,真正对人类有思考的作家都有悲凉感。20世纪中国文学最大的美学特征就是悲凉。海子,一方面是个天才,一方面他有思考的能力。他用自我毁灭的方式表达了绝望。他本人最喜欢《三国演义》,有思考能力的作家内心里是有悲剧感的。

参会教师针对王学谦教授关于鲁迅的专题讲座,提出了鲁迅在文学史上何以有如此重要的位置的问题。她提到当年念大学时,任课教师说“假如有一天我们每个人的胸前戴着鲁迅,而不是毛泽东的像,那我们的民族就有希望了。” 王教授的观点是:假如鲁迅还活着,就没有我们这个鲁迅。鲁迅是一种话语,历史是建构出来的,从来不是天然的。毛泽东称“鲁迅是新中国的圣人”,1937年《新民主主义论》的发表对鲁迅进一步定位。毛的评价,是个决定性的作用。那么多人热读鲁迅,这是一个政治影响的结果。我们现在有没有必要在中学课本中选那么多鲁迅的作品。其实,鲁迅的作品很多。散文可以选入中学语文教材。但是有些不适合中学生理解的作品,让他们去理解这些思想,是违背成长的规律的。我们不要把鲁迅的作品当成是为全民族写作的。

此外,参会教师和主讲教授们还就教材的选择、使用,精品课程的申报等问题进行了热烈持久的讨论。最后,讨论会圆满结束。

第二篇:中国现当代文学课程教学大纲

《中国现当代文学》课程教学大纲

一、课程名称

1.中文名称:中国现当代文学

2.英文名称:Chinese Modern and Contemporary Literature

二、学时学分

总学时:58学时 学 分:4学分

三、开课学期

第1、2学期

四、课程考核方式

考试

五、课程概述

本课程是高等院校播音与主持、广播电视编导、广告学、广播电视新闻学专业必修的基础课。它的任务是:通过教学,使学生了解中国现当代文学的发展过程和规律,掌握其基本知识;了解我国现代重要作家的生平、思想和创作道路,理解他们代表作品的思想内容和艺术特色;提高阅读、评析各类文学作品的能力,受到积极的思想熏陶。

六、适用专业

播音与主持艺术专业、广播电视编导专业、广告学专业、广播电视新闻学专业。

七、课程教学要求和学时分配

第一节 绪论 中国现代文学概述(2学时)(1)中国现代文学的源流。(2)中国现代文学的基本特征。

(3)中国现代文学的三大发展时期:五四文学(1917——1927)、30年代文学文学(1927——1937)、40年代文学(1937——1949)。

(4)五四文学发展概况。

(5)30年代文学发展概况。

(6)40年代文学发展概况。

本节教学重点:中国现代文学的基本特征;三大发展时期的文学发展概况。

第二节 鲁迅与《狂人日记》(2学时)(1)鲁迅生平及作品简介(2)鲁迅在文学史上的地位(3)解读《狂人日记》:创作背景、对“狂人”的几种不同的认识、“狂人”形象分析、《狂人日记》的主题、《狂人日记》艺术特色

本节教学重点:鲁迅在文学史上的地位;《狂人日记》中 “狂人”形象分析;《狂人日记》的主题。

第三节 《阿Q正传》解读(2学时)(1)改造民族灵魂的代表作(2)不同时代对阿Q形象的不同认识

辛亥革命时期落后农民的典型;国民性弱点的集中体现者;落后农民的典型;生存困境与“精神胜利法”等。

(3)艺术特点

以喜剧风格表现悲剧内容;出色的讽刺艺术;创新的传记体小说。本节教学重点:不同时代对阿Q形象的不同认识。第四节 郭沫若与《女神》(2学时)(1)郭沫若生平、思想概述

简介生活经历;受泛神论影响;文学成就。(2)《女神》的思想内容

强烈的爱国主义思想和反帝反封建精神;大胆叛逆,追求个性解放的自我抒情形象;破旧创新,追求光明;崇敬劳动人民,讴歌十月革命;赞美自然、科学文明。

(3)《女神》的重要意义和局限(4)《凤凰涅槃》解读 讲析诗歌内容。

艺术特色:革命浪漫主义之花;泛神论色彩;新颖的自由体诗。本节教学重点:《女神》的思想内容;《凤凰涅槃》的艺术特色 第五节 郁达夫与《沉沦》(2课时)(1)作家及创作概况

(2)自叙体小说:中国小说的现代形态(3)郁达夫小说创作的艺术特色

(4)《沉沦》解读:作品产生的背景、《沉沦》文本梗概、主人公形象分析、如何认识《沉沦》的意义与价值

本节教学重点:《沉沦》中主人公形象分析;《沉沦》的意义与价值。第六节 闻一多、徐志摩及新月派诗歌(2学时)(1)关于新月诗派(2)闻一多的诗 生平和诗歌创作概述 《死水》解析

讲析诗歌内容:以一沟死水象征旧中国社会,表现诗人不满现实又找不到正确出路的复杂思想感情。

“三美”论的全面体现。(3)徐志摩的诗 生平和诗歌创作概述 《再别康桥》解析

讲析诗歌:即景抒情,诗人抒发了对康桥的深情眷恋、赞美,也流露出理想不能实现的愁绪。

艺术特色:一首新格律诗,均齐而又有规律地变化的诗行;善于描绘动态美;想象丰富,比喻恰切,意境优美;富有音乐美。

本节教学重点:“三美”论;《再别康桥》的艺术特色。第七节 茅盾与《子夜》(2学时)(1)生平和创作

(2)《子夜》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的地位(3)《子夜》的思想内容

以吴荪甫与赵伯韬的矛盾斗争为主线,辅以吴荪甫与工人、农民、中小资本家等的矛盾冲突,反映了三十年代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全景式地再现了社会全貌。

吴荪甫的悲剧反映了中华民族资产阶级的悲剧命运,表明当时的中国还是半封建半殖民地社会。

(4)《子夜》中吴荪甫形象

吴荪甫是三十年代初中华民族工业资本家的典型,其二重性的复杂性格体现了中华民族资产阶级的本质。

(5)《子夜》的艺术特色

“社会剖析小说”的代表作,体现茅盾创作的理性色彩;多线索多层次的网状结构;人物的塑造;景物描写。

本节教学重点:《子夜》的文学史地位;“社会剖析小说”。第八节 巴金建国前的创作(2学时)(1)巴金的生平与创作概况(2)《灭亡》和《爱情三部曲》(3)《激流三部曲》 觉新、觉慧的形象分析 《激流三部曲》的艺术成就

本节教学重点:觉新、觉慧形象分析。第九节 老舍与《骆驼祥子》(2学时)(1)老舍生平和创作概述(2)《骆驼祥子》解读

主题:祥子三起三落的悲剧反映了旧中国城市贫民的悲惨命运,控诉了旧社会制度的罪恶,否定了个人奋斗的道路。

祥子形象分析:祥子是旧中国人力车夫的典型,他的悲剧是社会悲剧,又是性格悲剧。

虎妞形象分析:虎妞是一个矛盾性的悲剧人物。

艺术特色:结构单纯严谨;丰富生动的心理描写;富有浓郁的北京地方色彩;语言朴实、生动、俗而能雅。

本节教学重点:《骆驼祥子》的主题分析;虎妞形象分析。第十节 曹禺的话剧创作(2学时)(1)生平、创作及历史地位(2)《雷雨》解读

文学史地位、主题、内涵、人物关系、人物形象分析、艺术特色等。(3)《日出》解读

写作背景、故事梗概、主题思想、各色人物形象、《日出》的不足等。本节教学重点:《雷雨》的文学史地位;蘩漪形象认识。第十一讲 沈从文与《边城》(2学时)(1)沈从文生平和创作概述(2)《边城》思想内容

小说以川湘边境为背景,以翠翠与傩送的爱情为主线,描绘了湘西的社会人生风貌和自然风光。这不是20世纪初湘西生活的如实再现,也非作家心造的幻影。作家表现人性美、人情美,是想让民族美德在现实中发扬。

(3)艺术特色

写实与梦幻、象征结合,创造诗的意境;以抒情笔调描绘山光水色、风俗人情,富有浓郁的湘西地方色彩;语言简练、明净、古朴而活泼。

(4)翠翠形象讨论

本节教学重点:《边城》的艺术特色;翠翠形象分析。第十二节 赵树理、孙犁(2学时)赵树理:

(1)赵树理出现的文学史意义(2)变革中农民形象的塑造(3)评书体小说形式(4)赵树理小说的民俗学色彩 孙犁:

(1)孙犁的生活经历及文学创作

(2)孙犁作品的特点:清新而细腻的艺术风格。侧重于从人的心灵、情感和生活的诗意层面上表现人物性格的丰富与优美,善于写在艰难奋斗中寻找诗意、创造幸福的人性美,从劳动人民艰难困苦环境中乐观、健康、纯洁的人情美、人性美。

本节教学重点:赵树理的文学史意义;赵树理小说的民俗学色彩;孙犁作品中的人情美、人性美。

第十三节 张爱玲(2学时)(1)张爱玲生平和小说创作概述(2)关于“张爱玲热”的现象(3)张爱玲作品与影视剧(4)《传奇》评析(5)《金锁记》解读 文本梗概。

曹七巧形象:曹七巧是黄金枷锁囚禁的奴隶,也是封建家族制度的传人,一个被金钱腐蚀后丧失人性、心理严重变态的妇女。

艺术特色:细腻深刻的两性心理描写;融合中西小说技法,兼具情节小说、性格小说之长;蕴涵丰厚的新奇意象。

(6)张爱玲作品中对女性命运的描写:

本节教学重点:两次“张爱玲热”出现的原因;曹七巧形象认识;张爱玲作品中对女性命运的描写及其原因。

第十四讲 中国当代文学发展概况(3学时)

介绍中国当代文学发展的概况、主要成就和经验教训,注重整体把握,使学生正确认识中国当代文学的发展过程及其特点。

(1)中国当代文学的源流

(2)中国当代文学的时间概念和性质概念(3)中国当代文学的分期及其发展概况(4)中国当代文学的特征

本节教学重点:中国当代文学的特征。第十五节 茹志鹃的《百合花》(2学时)(1)茹志鹃简介

(2)文本人物分析:“我”、小通讯员、新媳妇(3)情节结构分析:护送、借被、献身、献被

(4)主题意蕴:军民鱼水情;人情美、人性美;没有爱情的爱情牧歌(5)艺术特色:细节描写(留馒头、步枪筒里的树枝和野菊花、小通讯员肩头撕破的布片等);侧面描写(回避的惊心动魄的战争场面);环境描写(意境美:竹林、诗情画意的描写)

本节教学重点:《百合花》的主题意蕴;《百合花》中的细节描写。第十六节 张洁——“爱情信仰的建立”到“爱情神话的解构”(2学时)(1)张洁简介 “用生命去创作的人” “视文字为生命的人”

(2)作品简介:《爱是不能忘记的》、《祖母绿》、《方舟》、《无字》(3)“爱情信仰的建立”到“爱情神话的解构”

本节教学重点:理解张洁作品从“爱情信仰的建立”到“爱情神话的解构”。第十七节 路遥的诗意(3学时)(1)路遥其人及创作概述

“用生命写作的人”

“从土里出生的人”

(2)《平凡的世界》:文本梗概、主要人物形象分析、《平凡的世界》中的两类爱情、女性形象分析

(3)《人生》:高加林的人生经历、高加林形象分析、《人生》中的爱情悲剧、高加林与孙少平比较分析、《人生》的主题意蕴

(4)路遥小说的特征:对人生的执着,对他所热爱故乡的钟情,以及对他现实主义写作手法的自信,这一切构成路遥小说的基本特征。

本节教学重点:《人生》中高加林形象分析;路遥小说的特征。第十八节 汪曾祺及其创作(2学时)(1)汪曾祺的文学史地位:承前启后(2)汪曾祺美好的童年记忆及其文学创作

(3)《受戒》解读:作品中的人物、主题意蕴、故事情节、环境 本节教学重点:汪曾祺的文学史地位;《受戒》的主题意蕴。第十九节 余华及其《许三观卖血记》(2学时)(1)先锋小说的发展概况(2)余华的人生经历(3)余华创作简介以创作内容(4)《许三观卖血记》解读:

文本梗概;情节线索(许三观的十一次卖血经历);许三观形象探讨(中国传统男人的代表);主题意蕴(人性的寓言、父爱的伟大、含泪的微笑);艺术特色(个性化的语言、重复叙事、非理性与荒诞幽默的喜剧模式)

本节教学重点:许三观形象探讨;《许三观卖血记》的主题意蕴。第二十节 莫言与《红高粱》(2学时)(1)回忆概述以往战争题材小说、新历史小说

(2)莫言其人:生不逢时、饥饿的童年和少年、求学的艰辛、大学梦的破灭、作家梦想、参军之路、进入军艺圆大学之梦。

(3)《红高粱家族》的创作动机(4)《红高粱》故事梗概

(5)《红高粱》在与以往战争题材小说的不同(6)人物形象分析:“我奶奶”与“我爷爷”形象分析(7)《红高粱》的创新之处

本节教学重点:“我奶奶”与“我爷爷”形象分析;《红高粱》的创新之处。第二十一节 寻根小说与《白鹿原》(2学时)(1)寻根小说发展概况

(2)陈忠实简介:艰苦的童年、错失上大学的遗憾(3)《白鹿原》问世的背景(4)《白鹿原》文本梗概

(5)《白鹿原》的文化因素:宗法观念、生殖繁衍、权势、谶兆预言(6)文本人物形象分析:白嘉轩(新样式的地主形象、儒家传统伦理文化的执行者和牺牲者);田小娥(宗法制度的牺牲者和反叛者形象);白灵(白鹿精魂的形象)。

(7)《白鹿原》的艺术成就:以虚构的话语来讲述历史,强调野史,主题多元;神话意识;语言特殊,大气磅礡。

(8)《白鹿原》对《百年孤独》创作手法的借鉴

本节教学重点:《白鹿原》的文化因素;白嘉轩形象分析;《白鹿原》对《百年孤独》创作手法的借鉴。

第二十二节 王安忆与《长恨歌》(2学时)(1)概述女性文学的发展(2)王安忆生平和小说创作概述(3)关于“三恋”的解读(4)《长恨歌》的故事梗概

(5)《长恨歌》中人物形象分析,着重分析上海女性形象(6)《长恨歌》的主题——怀旧情调(7)《长恨歌》的文化内涵

(8)张爱玲对王安忆的影响和王安忆对张爱玲的发展

本节教学重点:《长恨歌》的主题;《长恨歌》的文化内涵;张爱玲对王安忆的影响和王安忆对张爱玲的发展。

第二十三节 池莉、方方与新写实小说(2学时)(1)关于新写实小说(2)池莉生平简介

(3)池莉的创作特点:“汉味”都市书写——武汉;不凡的俗人、常人、原生态生活书写。

(4)方方简介及主要创作

(5)解读《风景》:文本梗概;对七哥生存哲学的认识;创作的特点等。本节教学重点:池莉的创作特点;《风景》中对七哥生存哲学的认识。第二十四节 史铁生《我与地坛》(2学时)(1)关于“文化散文”(2)史铁生生平和创作概述(3)解读《我与地坛》

《我与地坛》的主题意蕴:史铁生心路历程的展现,体会更深层次的母爱。本节教学重点:对“文化散文”的认识;《我与地坛》的主题意蕴。第二十五节 余秋雨《文化苦旅》(2学时)(1)生平及思想

(2)散文创作的特点:记游体、关于“文化良知”的探讨、强烈的理想主义色彩。

(3)《文化苦旅》散文集的整体认识与解读 本节教学重点:关于“文化良知”的探讨。

第二十六节 女性独立的爱情观念《致橡树》(2学时)(1)关于“朦胧诗”(2)舒婷生平和诗歌创作概述

生平简介、诗歌理论、诗歌思想内容和艺术成就(3)《致橡树》解读 讲析诗歌内容 女性独立的爱情观念 本节教学重点:舒婷诗歌的思想内容;《致橡树》中女性独立的爱情观念。第二十七节 觉醒的宣言《回答》(2学时)(1)北岛及其诗歌的风格

(2)解读《回答》:内容分析、写作特点。(3)延伸阅读:北岛诗歌《宣告》、《迷途》等。

本节教学重点:《回答》中意象的象征意义;《回答》中“卑鄙是卑鄙者的通行证,高尚是高尚者的墓志铭”的思想内涵。第二十八节 当代戏剧的发展(2学时)

(1)当代戏剧的发展概况:50年代受到重视、“革命样板戏”、新时期话剧。(2)高行健与话剧创作:创作发展概况、创作手法等。(3)解读《绝对信号》、《野人》、《车站》等话剧作品。本节教学重点:当代戏剧的发展概况;高行健话剧创作特点。

八、教材及主要参考资料

1.推荐教材

(1)《中国现代文学教程》,袁桂娥、秦方奇、张鸿声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2011年9月版。

2.主要学习参考资料

(1)《中国现代文学作品选》,袁桂娥、秦方奇、刘进才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2011年9月版。

(2)《中国现当代文学专题研究》,温儒敏、赵祖谟主编,北京大学出版社,2002年1月版。

(3)《中国现代文学三十年》(修订本),钱理群、温儒敏、吴福辉主编,北京大学出版社,1998年7月版。

(4)《中国当代文学史》,洪子诚主编,北京大学出版社,2010年1月版。

第三篇:现当代文学课程总结

简答题

1郭沫若女神诗集的浪漫主义特色表现在哪些方面?

答:“浪漫主义为主调,象征是精义”这是女神的独特诗风。这一点表现在两个方面:1以理想主义为精髓:一是在反抗黑暗现实时表示了对光明未来的向往,如凤凰的涅槃,女神的再生与创造;二是着力于对理想人物、理想境界的描绘和歌颂。与此相联,在手法上:一是通过巨人般的“自我”形象的塑造和强烈的抒情,表达对光明和理想的追求;二是以磅礴的气势向旧世界勇猛进击,向新世界热切呼唤;三是创造理想境界或改造历史传说、神话,以寄托其美学理想。2奇特的构思,丰富的想象,高度的夸张:如《天狗》中能吞下日月、星辰甚至宇宙的“天狗”,《凤凰涅槃》中的凤凰,《女神之再生》中的女神等。3自由体的形式:变化多端,不拘一格:其段落可有可无,音节可多可少,诗行可长可短;有狂呼怒吼,也有温柔抒情;有古风短章,也有叙事诗剧。

2以郁达夫为代表的自我抒情小说有何艺术特色?

答:郁达夫开创了现代抒情小说(自我小说)的新体式,是该流派代表性最大的作家。特征是:

1、自我的写真,其小说大多带有自叙传色彩。

2、感伤的抒情。以《茑萝行》最有代表性。

3、潜意识的袒露。甚至勇于袒露自己隐秘的内心,如《零余者》、《沉沦》等。

4、结构的散文化。不以情节为中心,而以情绪为中轴,依人物感情的波澜起伏结撰成篇。

5、流丽、清新的文笔。用笔与其主观色彩、抒情倾向相契合,富有色彩与节奏。其中尤以《迟桂花》最为圆熟。

3骆驼祥子的悲剧原因是什么? 答:首先,黑暗社会的阶级压迫与剥削,是祥子悲剧的根本原因。其次,爱情的纠缠,家庭的牵累,是祥子争取“自由”与“独立”的严重障碍。再次,自然界的风雨摧残,也增加了祥子的痛苦。最后,祥子所走的个人奋斗的道路,是其主观方面的原因。

4《子夜》的结构艺术有何特色?

答:《子夜》的结构艺术宏伟严谨。

1、受《安娜卡列尼娜》的影响,把农村与城市两条线索彼此对照。

2、以吴荪甫的“事业”由盛而衰为中心,以企业发展、公债投机与家庭生活为重点,主线发展与支线起伏相结合。

3、受《战争与和平》影响,以吴老太爷丧事开篇,一箭数雕,匠心独具。第一,突出了时代特征与特定社会环境。第二,突出了吴荪甫的显赫地位,介绍了全书主要人物。第三,初步揭示了吴荪甫的性格特征与困难处境。第四,揭露和批判了资产阶级的腐朽生活。5《子夜》有何杰出历史意义?

答:

1、提供了现代文学史上第一个民族资本家的独特典型。

2、标志着现代长篇小说创作进入了全面成熟的发展时期。

3、开创了现代小说的新流派——社会剖析派。

4、以典型形象和艺术画面,有力参与了反帝反封的政治革命。

6为什么说《边城》的主题是对理想人性的的追求对悲凉人生的感叹?

答:理想人性的追求:

1、老船夫与翠翠等人物中所体现出的理想人性:老船夫:善良纯朴、重义轻利、和谐诚信,对女儿和外孙女更不例外。翠翠:美的理想化身,恬静、温柔、纯净、忠贞。船总顺顺和儿子天保、傩送:大方洒脱、正直和平、乐善好施。

悲凉人生的感叹:作品融入了作者对湘西下层人民不能自主把握人生命运而代代相因地继续着悲凉人生的哀伤与感叹。因为,《边城》情节发展的主线是翠翠与傩送爱情的演变,构成作品情节冲突的,是人物主观精神上对爱情的自由追求,与这种追求在客观现实中难于实现的矛盾。通过这些,揭示出两种人的文化存在方式与两种价值观的对立。因此,《边城》悲剧归根到底是一种文化悲剧,其中表现出作者对中国文化命运的焦虑。

7《雷雨》的艺术结构有何特色?

答:首先,受“三一律”影响,时间、地点、人物等高度集中,回溯式结构。其次,运用正面描写与侧面追述的方法,将“现在时”与“过去时”有机融合,以“现在的戏剧”推动“过去的戏剧”。如通过侍萍,将周家30年前后的历史相联系。再次,设置激烈、紧张的戏剧冲突场面,使人物性格得以充分展现,并使情节完整紧凑。如周朴园逼蘩漪喝药。最后,虚构偶然事件构成高度集中的戏剧情节。这种“偶然”集中体现在血缘关系上。如第二幕中侍萍、周朴园、鲁大海、周萍等曾是具有血缘关系的一家人分散30年后不期而遇。但过分讲究巧合,偶然因素太多。同时剧本还充满唯心论的宿命论因素,这些是其局限。

8《蝴蝶》是如何表现出主人公张思远的两次迷惑?

答:1第一次是从张书记到囚犯,他不知自己是市委书记还是牛鬼蛇神,因而要去寻找自我,即寻找“人”的正确位置。说明“人”既不是“神”,也不是“鬼”,“人”就是“人”。这是对“人”的重新发现与思考,是对“普通人”、“正常人”的呼唤。2第二次是从老张头到副部长,他不知老张头和张副部长之间有什么必然联系,他怕失去人民,怕自己再恢复“张书记”的形象,因而要去寻找人民,寻找人民对党的理解和支持。实际上,是怕自己再异化为“神”,这也是对新时期恢复工作的老干部的忠告。这部小说小说以“庄生梦蝶”这一中国古典寓言精巧构思,表现出王蒙对当代中国“人”的思考。

9《李顺大造屋》与《创业史》有何异同?

答:《李顺大造屋》是“反思文学”在农村题材方面较早的、有代表性的作品之一。它与《创业史》一样,写的也是农民创业的故事,但《创业史》写的是如何创社会主义大业,歌颂的是走社会主义道路的正确,而高晓声写的则是农民在社会主义社会中如何创个人家业,具体来说,是造三间草屋,反思的是社会主义有哪些失误和曲折。在写法上,它不像《创业史》那样,正面表现两条道路的斗争。而是从平凡人物的事件中,真实、细腻、自然地展现农民的性格与心理。具体来说,通过李顺大这个普通农民“造屋”三起三落这一平凡生活事件,反省了中国从“土改”到“文革”后近50年的历史,深刻揭露和剖析了极左路线对中国农民的戕害。

10《红岩》的悲剧描写有何特色?

答:小说表现了作者鲜明的悲剧审美意识,在共和国文学中具有开拓意义。

首先,在表现具体环境的黑暗时,不忘整体环境的光明感。其次,在表现不义力量成为环境的绝对支配者时,又常常表现正义力量精神上的气势。如江姐见丈夫头胪时的克制与赴刑场时的从容、双枪老太婆的神勇传奇以及狱中的绝食、绣红旗与越狱等斗争。最后,在写出反动力量短暂胜利的同时,传达出正义力量最终胜利的信息。悲剧的处理方式,也鲜明体现出作者所持的悲剧观念和审美原则,即:悲剧的产生,在于反动势力的一时强大,但悲剧性的展现要有理性节制,不应导致人们的窒息和绝望,悲剧的美学效应需要的是壮烈、崇高、激越。这在共和国文学初期是有代表性的。

11《平凡的世界》如何表现人生主题?

答:在作品中,历史主题主要体现“史”,人生主题主要体现“诗”,二者构成“史诗”特色。人生主题主要是通过生活在底层的“小人物”——尤其是孙少安、孙少平等男女青年们对待爱情、生活与人生的态度来体现的。从他们身上,既有吃苦耐劳、积极进取的传统民族性格,又有追求知识、探寻真理的现代精神风貌。孙少安、孙少平兄弟的形象,概括了当代青年的共同特点。他们就承受了贫穷与愚昧的双重苦难,但并未消沉,而是积极与命运抗争,如孙少安。作品认为,只有将自我溶入社会并发光发热,这样的自我才是有价值的自我,这样的人生才是伟大的人生,如孙少平。

12与以往的军事小说相比,《高山下的花环》有何发展?

答:而新时期以来的军事小说,则不仅继承了其优良传统,而且克服了回避军内矛盾和弊端,未能揭示军人内心的复杂性的问题。第一,《花环》既歌颂了人民战士一往无前、不怕牺牲的崇高献身精神,也暴露了军队内部的矛盾与弊端。第二,既写了前线的战士,又写了后方的人民;既反映了现实,又批判了历史:将“军事文学”引向了复杂的“社会文学”。第三,《花环》中的主人公,既是赴汤蹈火的英雄,又是感情丰富的普通人;既能正视战场上淋漓的鲜血,又能正视自己隐秘内心的污秽。将“文学”还原“人学”。

论述题

1论阿Q的性格极其典型意义。

答:最突出的特点就是精神胜利法。

1、精神胜利法的主要表现:妄自尊大,自欺欺人:吹嘘“我们先前——比你阔的多”,“我的儿子会阔得多”,“儿子打老子”,把失败当胜利。不识字、画不圆圆、被冤杀,却硬充见多识广,自我安慰,说“只有孙子才画得圆”,人有时“未免要杀头”,要唱戏以显英雄气概。讳疾忌医,自轻自贱:因头上有癞疮疤,就忌讳别人说“癞”及一切近于“赖”的音,还推而广之;被人抢钱,为驱赶痛苦,就自打嘴巴,在心理上认为是自己打别人。麻木健忘,欺软怕硬:向吴妈求爱被秀才打骂后立即健忘,不知吴妈为何而哭,也不知赵太爷为何打他;被“假洋鬼子”打后转而欺负尼姑;去尼姑庵偷萝卜。

2、“精神胜利法”的典型意义:第一,是中华民族近代历史时期病态心理的集中反映。中国近代蒙受了诸多割地赔款的奇耻大辱,在统治阶级中形成了从失败中寻找“胜利”的自欺欺人的病态心理,它由上而下地传给了苦难民众。以阿Q透视民族更具普遍意义。第二,反映了人类的某种生存困境与人生无奈。即:精神胜利法实际上是弱者在被压迫、被欺负时的一种无奈选择和表现,是一种面对强敌被动退缩、自我保护的权宜之计与生存方式。

2为什么说《阿Q正传》是以喜剧形式表达悲剧内容?具体阐述。

形喜实悲:即鲁迅痛感中国国民的愚昧、落后和麻木、苟安,因而将其劣根性加以放大,进行讽刺、鞭挞,让读者在“含泪的笑”中进行否定、批判。喜剧形式的构成,主要是通过夸张与讽刺的手法,或者说,通过夸张而构成讽刺。就夸张而言,主要是数量的有意夸大与细节的夸张描写。前者如逮捕阿Q的场面,后者如阿Q与王胡比捉虱子和阿Q与小 D的“龙虎斗”。这些描写的确滑稽可笑,但冷静一想,打斗的双方都是可怜的被损害与被侮辱者,打斗的原因是争一份卖苦力的工作以糊口,战斗不能迅速结束的原因是两人都“又困又乏”,结果是让人看了一场无聊的滑稽戏,就不但笑不起来,而且深感悲哀和痛苦了。此即所谓 “形喜实悲”。

3论吴荪甫形象及其典型意义?

答:《子夜》通过吴荪甫塑造出了人物的多面性与复杂性。在人物塑造上,与鲁迅用“画眼睛”的白描手法、注重展示人物的精神状态不同,茅盾注重在典型环境中表现人物性格的多面性与复杂性。这一点,吴荪甫是其典型代表。首先,作品描写,吴荪甫不是一个一般的资本家,而是一个有魄力、有胆量、有知识和经验的民族资产阶级代表人物。他不但资本雄厚,而且富有开拓进取精神和改革精神。正是如此,他失败的悲剧才显出其典型意义。其次,作品真实地、多方面地刻画了吴荪甫的个性:第一,对待工农群众的极端凶狠与残酷。第二,在发展企业和公债买卖上的大胆与贪婪。第三,遭遇挫折与失败时的空虚与软弱。概括说来,吴荪甫性格的主要特点是:色厉内荏、外强中干、刚愎自用而又软弱动摇。

4有人认为《家》是20世纪的红楼梦,谈你的对此看法?具体阐述?

答:所受影响:

1、以家庭盛衰为题材反映中国封建社会必然崩溃的历史趋势。

2、通过描写妇女命运和爱情悲剧来表现创作主题,且人物和家族的命运都比较接近。

3、以作家本人经历为蓝本进行创作。不同之处:

1、《红楼梦》所写人物、家庭更多,艺术成就更高。

2、《家》在继承中有发展,打上了20世纪鲜明的时代烙印。具体阐述:《家》描写高氏官僚地主大家族在“五四”后的日趋没落。通过一个家族的分崩离析,深刻反映了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全面崩溃的现实和趋向。《红楼》通过对以贾府为代表的封建家族没落过程的生动描述,而深刻地揭露和批判了封建社会种种黑暗和腐朽,进一步指出了封建社会已经到了末世,并走向覆灭的历史趋势。在某种程度上,《家》是现代版本的《红楼梦》,因为两都都是记录封建阶级没落史的杰作。5《茶馆》的主题与人物形象?

答:《茶馆》是中国话剧历史。主题:它所表达的 “象征意蕴”是苦难民族对自由、解放的呼唤。且通过小人物生活上的变迁反映社会的变迁。在其中,老舍描绘了三个时代三个社会,通过茶馆中的各色人物反映出了社会上最黑暗的画面。让小茶馆成为一个大窗口,成为中国旧社会的缩影,旨在揭露黑暗的政治现实。人物形象:在作品中,人物众多而且性格鲜明。主要刻画了王利发、秦仲义、常四爷、刘麻子、庞太监、马五爷、唐铁嘴等一系列个性鲜活的人物,并在老舍的个性化语言下三言两语就能勾勒出一个人物轮廓。而且老舍也在冲突中塑造人物,并在棱角中简洁表现人物。并且通过人物的丑恶嘴脸来揭露时代的黑暗。例如:秦仲义一生是如何进行并没有完全介绍,老舍只选择了他一生的三个闪光点来刻画这个人物。6张洁小说的创作及其风格特色?

答:张洁的早期作品,如《森林里来的孩子》、《谁生活得更美好》等,着重表现人情、人性与人生理想,蕴藉着深邃的哲理诗情。而在《爱,是不能忘记的》和《祖母绿》等着重探讨婚姻、爱情与妇女问题的作品中,更表现出缠绵悱恻、柔婉忧伤的风格特色。同时,也表达了作家的爱情婚姻观念。张洁不仅探讨婚姻、爱情与人生命运,而且关心社会、时代与政治现实。如《条件尚未成熟》与《沉重的翅膀》就是从正面逼近政治,直接反映社会和干预生活之作。她的创作风格,着重表现人的精神世界和感情生活,充溢着浓郁的哲理诗情。

7《高山下的花环》从哪几方面发展了以往军事小说的传统?

答:建国后十七年的军事小说,风格昂扬向上,洋溢着革命英雄主义与乐观主义精神,教化功能很强。问题是回避军内矛盾和弊端,未能揭示军人内心的复杂性,也限于军队内部和战争本身。而新时期以来的军事小说,则不仅继承了其优良传统,而且克服了以上问题。

第一,《花环》既歌颂了人民战士一往无前、不怕牺牲的崇高献身精神,也暴露了军队内部的矛盾与弊端。(例如,作品通过吴爽为赵蒙生搞“曲线调动”,揭露了军队高级干部中也存在着以权谋私等不正之风。再例如,通过靳开来的牢骚和他牺牲后受到不公正待遇之事,揭露了部队中在对英雄评价的问题上存在着极“左”思潮的影响与教条主义的方法。)

第二,既写了前线的战士,又写了后方的人民;既反映了现实,又批判了历史:将“军事文学”引向了 “社会文学”。(例如:通过梁三喜的欠帐单,反映了当代军人的生活艰难和老根据地的贫困现实。通过梁大娘等家属来部队处理烈士善后,将部队与地方、现实与历史联系起来。)

第三,《花环》中的主人公,既是赴汤蹈火的英雄又是感情丰富的普通人;既能正视战场上淋漓的鲜血,又能正视自己隐秘和污秽,比以往作品更深刻、细致地描写了包括人的弱点与缺陷在内的人情、人性,体现了新时期军事文学将军人还原为“人”,将军事文学还原为“人学”的共同特点。(例如靳开来是有缺点、有争议的英雄,赵蒙生是由“少爷公子”而成长的英雄。)8《十五贯》代表了传统剧作的那些民族特色?

答:(1)情节完整生动,多用顺叙手法,结尾“大团圆”。《西厢记》《牡丹亭》等均如此。(2)矛盾冲突集中、具体,人物性格鲜明、突出,即在尖锐的矛盾冲突中凸现人物性格。《白蛇传》《窦娥冤》等均如此。(3)主题集中,结构严谨,前后呼应,体现“立主脑,密针线”(李渔)等民族特点。这些特点至新时期面临“探索戏剧”的挑战。

第四篇:中国现当代文学

中国现当代文学史(下)

第一章中国现代文学的转向

第一节现代文学新方向的确立

毛泽东《在延安文艺座谈会的讲话》发表,确认了现代文学的新方向

一、《讲话》发表的现实背景

40年代初期延安文学家源自五四新文学传统的批判现实主义和深厚的人道主义思想在文学实践中重现,引发了文艺整风。

丁玲《三八节有感》、《我们需要杂文》、《在医院中》、《我在霞村的时候》;

艾青 《了解作家、尊重作家》,王实味《野百合花》、《政治家·艺术家》

二、1942年5月,座谈会召开,讲话发表。

三、《讲话》的主要内容:文艺为群众,如何为的问题。

1、文艺与人民的关系:为工农兵服务

2、文艺与政治的关系:文学政治化

3、文艺批评的标准:政治标准第一,艺术标准第二。

批判了“人性论”和“暴露文学”。

四、《讲话》的地位与作用。

奠定了中国革命文艺的理论基础,确立了革命文艺的性质、任务与方向。

1、立场与态度。立场和态度问题,实际就是世界观问题。革命文艺要求作家放弃个人的立场,也就是放弃在资产阶级启蒙思潮中形成的那种以个体自由为本位的认知方式。由此也就表明革命文艺与五四的启蒙文学传统存在的深刻差异。

2、方向与性质。文艺的工农兵方向也就是世界观立场转变问题的具体化。“为什么人的问题,是一个根本的问题,原则的问题。”革命文艺的方向就是为工农兵的方向。毛泽东在这里提出文艺界的宗派问题。这些基于自由主义理念或个人主义形成的宗派团体,其实也就是一些自由组合的文学社团,这是扎根在五四启蒙主义思想基础上的小集体,他们无疑具有着维护个体的自由价值的顽强倾向,这是一些坚固的资产阶级“现代性”小堡垒。它们是革命文

艺建立统一规范与统一领导的障碍。

3、普及与提高。为工农兵服务重在普及,这包含了二个方面的含义:其一,知识分子的启蒙主体地位被改换了,他不再是教育民众的高高在上的历史的先知先觉者,而只是写作为工农大众服务的作品;其二,普及本身是为革命文艺的性质的决定的,革命文艺就是无产阶级事业的一个组成部分,文艺工作者的任务就是团结人民、教育人民、打击敌人。但这里的“团结、教育”决定不是知识分子随心所欲的个人主义的表达,而是在党的领导下,在无产阶级的名义底下进行的文艺传播活动与精神/审美动员运动。

毛泽东的《讲话》奠定了中国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的基础,成为中国革命文艺的精神指南,为革命文艺确立了方向和任务,规定了革命文艺属于无产阶级革命事业的一部分,为作家艺术家规定了文艺来源于生活的创作途径,明确了创作方法和艺术标准。从此,中国的革命文艺成为中国文学的主流方向,它既反映着革命的伟大进程与愿望,也创造着革命文艺自身的宏大而艰苦的历史。

五、《讲话》文艺思想形成的深层原因

1、中国传统“文以载道”的影响

2、由无产阶级世界观取代启蒙主义世界观的必然性,革命文艺形成的文艺理论基础体系。

3、苏区文艺实践的影响。

4、苏联文艺理论的影响。

第二节现代文学新方向的强化

现代文学新方向的强化是通过一系列的文学批判运动得以实现的。

一、四十年代批判王实味、丁玲与延安整风

王实味(1906—1947)河南潢川人,1925年考入北京大学文学系(胡风是他的同班同学),1926年入党。作家,翻译家,被捕前,为延安中央研究院文艺研究室特别研究员。在“抢救”运动中毛泽东亲自给他定性为“托派、反革命奸细”,抓捕入狱。1947年撤离延安时,在山西兴县,他未经审判被秘密砍头,尸体被推进一口枯井中。

二、驱逐沈从文

1948年,郭沫若在香港发表《斥反动文艺》,沈从文惨遭批判,从此封笔,告别文坛,转入

文物考古领域从事研究工作。

三、对电影《武训传》的批判

关于武训,导演孙瑜编导电影《武训传》

毛泽东在人民日报上发表社论,《应当重视电影<武训传>的讨论》,批判电影《武训传》的运动拉开序幕,由此开始了建国后没完没了的“文艺战线”上的批判运动。

四、《红楼梦》研究的批判

在批判电影武训传之后,紧接着毛泽东又亲自发动了对《红楼梦研究》的批判。李希凡、蓝翎显然是在学习了马克思主义历史唯物主义的基础上,运用现实主义的理论来阐述《红楼梦》,从而批判了俞平伯的主观唯心主义和实证主义的思想方法。李蓝用历史唯物主义的阶级斗争观念解释《红楼梦》,这正是建构社会主义文艺思想所急需的观念立场和思想方法。毛泽东在两个青年人的身上敏锐地看到清除资产阶级思想残余,建立社会主义理论思想的迫切性和可能性。当然,更直接的原因在于,毛泽东从李蓝揭示的问题看到胡适的阴影依然在社会主义时代潜移默化。

五、对胡风文艺思想的批判

毛泽东亲自定性的“胡风反革命集团”涉及2100人,92人被捕判刑

1954年7月,胡风给党中央写了一封关于文艺问题意见书,怎么也没有想到却把自己和众多亲友送上了政治断头台。

六、1957年反右派整肃文艺界

丁(玲)陈(企霞)反革命集团

七、批判小说《刘志丹》

60年代初,刘景范(刘志丹的胞第)之妻李建彤与何家栋根据刘志丹的事迹写了小说《刘志丹》,并未出版。

康生知道这一情况后,断定小说是为高岗翻案的,给毛泽东写了一个条子,就凭毛泽东的一句话:“利用小说进行反党是一大发明”,十六人被捕,李建彤等七人被迫害致死,另一作者何家栋被打瞎一只眼。

八、评《海瑞罢官》—拉开了文化大革命的序幕

957年反右运动后,毛泽东感到群众再也不敢推心置腹地讲心里话,他想通过明史专家吴晗打开万马齐喑的局面。

1948年,吴晗写完《朱元璋传》就呈送毛泽东审阅,他们之间早有交往。毛泽东通过胡乔木转达他的意见,希望吴晗写关于海瑞敢于讲真活,敢于给皇帝提意见的作品,宣扬海瑞精神,广开言路。吴晗奉命先后写了《论海瑞》,《海瑞骂皇帝》,《海瑞罢官》等作品。

1965年11月10日,姚文元的《评新编历史剧〈海瑞罢官〉》在上海发表。1965年12月21日,毛泽东说︰“《海瑞罢官》的要害是‘罢官’,嘉靖皇帝罢了海瑞的官,我们罢了彭德怀的官。”

1966年4月,毛泽东为了摧毁以彭真为首的北京市委,发动了万炮齐轰“三家村”的战役。邓拓、吴晗、廖沫沙被扣上反党、反社会主义、反毛泽东思想罪的帽子,罢官撤职,关押,隔离审查。

邓拓于1966年5月16日“文革”中第一个自杀而死。(这天《人民日报》发表关于文化大革命的檄文《5•16通知》)

不久之后是吴唅和他夫人袁震及他们小女儿的全家自尽。

再后是作家老舍、历史学家翦伯赞的自杀。

继之是毛泽东的秘书田家英,1966年5月23日,在中南海永富堂含冤自杀(?)而死。他的罪名是“篡改毛主席著作”,在整理毛泽东谈话纪要时,删去了毛泽东关于“海瑞罢官要害”部分。

第三节毛泽东文艺思想与当代文学审美特征的确立

一、毛泽东对历史、对社会主义文艺的基本立场。

其一,以阶级斗争为纲的历史唯物主义观点。

其二,文艺问题就是政治问题。

其三,清除资产阶级残余与改造小资产阶级思想构成文艺界的长期任务。

二、当代文学审美取向

1、思想内容上以表现社会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为主。启蒙主义的“爱”,在革命文艺中转化阶级仇恨,革命文艺的情感本质就是“恨”。宣泄革命暴力的快感。

2、文学作品中的主人公以工农兵形象为主体,阶级斗争的关系决定了小说的人物形象的典型性特征。

3、艺术形式上追求民族化和大众化。

4、创作方法上首先提倡“社会主义现实主义”方法,其次是强调革命的现实主义和革命的浪漫主义相结合的方法,文革期间还出现过“三突出”创作原则。

5、文学创作上还表现出理想主义、英雄主义、集体主义和乐观主义格调。

三、关于毛泽东文艺思想对当代文学发展负面影响的一些思考

1、阶级斗争扩大化。

2、毛泽东底层情结的弊病。由化大众到大众化过程中的反精英、反文化后果

3、强调歌颂导致的虚空、伪饰伤害了文学的魅力。

4、重集体、轻个体,否定个性,从根本上伤害了文学发展。

第五篇:中国现当代文学

中国现当代文学

专业简介:中国现当代文学专业注重学理研究与现实问题的紧密结合。它主要是对20世纪以来的文学理论与文学思潮予以重审,对现当代文学的历史发展、思潮流变、文学群体、作家作品进行深入研究,探讨文学与乡土文化、启蒙文化、政治意识形态之间的联系,以开阔的视野,结合新兴的研究方法,将传统的文学研究置于不断加剧的“现代化”和“全球化”进程中来思考,以此来认识和回应当代社会巨变所带来的新的文学、文化问题。北京大学、南京大学的中国现当代文学为国家重点学科。

研究方向:中国现代文学、中国当代文学、儿童文学、戏剧影视文学、科幻文学、民间文学、当代文化与文学研究、二十世纪中国文学思潮、中国现当代文学与乡土文化等。所学课程:20世纪中国文学史、中国近现代思想文化史、中国现代文学批评史、中国现代文学史料学、中国现代作家论、中国现代文学论争、现代台港文学史、现当代文学思潮史、文学经典导读、当代文学通论、当代各体文学专题等。

参考书目:《文学理论教程(修订版)》童庆炳,高等教育出版社;

《中国文学史》袁行霈,高等教育出版社;

《现代文学三十年》钱理群等编,北京大学出版社;

《新中国文学史略》刘锡庆主编,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中国当代文学史》洪子诚,北京大学出版社。

就业前景:一般就职于企业、高等院校、文化单位、新闻出版机构。

推荐院校: 北京大学、南京大学、华东师范大学、北京师范大学、兰州大学、吉林大学、南开大学、东北师范大学

国家重点学科:北京大学、南京大学

博士点:北京大学、北京师范大学、北京语言大学、东北师范大学、福建师范大学、复旦大学、河南大学、湖南师范大学、华东师范大学、华南师范大学、华中师范大学、吉林大学、兰州大学、辽宁师范大学、南京大学、南京师范大学、南开大学、清华大学、山东大学、山东师范大学、陕西师范大学、上海大学、上海师范大学、首都师范大学、四川大学、苏州大学、武汉大学、浙江大学、中国人民大学、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中山大学、中央民族大学

报考热度:★★★★

由于现当代文学招生人数多,时代感强,知识涵盖时间段较短,便于入门和复习,成为众多跨考生的首选。加之本专业继续深造的空间广阔,该专业的报考人数一直居高不下,近两年的情况尤为突出,2007年北京大学、南京大学、北京师范大学的录取比例分别为6%、9%和7%,其热门程度由此可见。

下载中国现当代文学精品课程培训讨论会总结word格式文档
下载中国现当代文学精品课程培训讨论会总结.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中国现当代文学

    中国现当代文学 一.当代文学的分期 (1949年第一次文代会为标志.第一段1949-1966『十七年文学』延安文艺方针影响文学创作政治性目的强,五四传统与之对抗。 第二段1966-1976『......

    中国现当代文学专题整理汇总

    中国现当代文学专题整理汇总 一、 填空题(每空1分,共20分)要求:书写规范,不得有错别字。 1、鲁迅原名周树人,与著名散文家周作人在新文化运动中并称“周氏兄弟”。 2、“五四”新......

    中国现当代文学专题

    中国现当代文学专题(2) 作业1一、填空题 要求:书写规范,不得有错别字。 1.1943年产生了两位重要作家,一是沦陷区的张爱玲,一是解放区的(赵树理)。 2.在《沙家浜》“智斗”一场中的三个......

    中国现当代文学专题课程教学实施方案

    《中国现当代文学专题》课程教学实施方案 一、基本情况 《中国现当代文学专题》是我校06秋班本学期的课程,由于该班只有13名学员很难组织长期的面授课,所以课程的导学和辅导就......

    中国现当代文学作品选课程纲目

    中国现当代文学作品选课程纲目 第一编 鲁迅《狂人日记》 郁达夫《沉沦》与丁玲《莎菲女士的日记》 茅盾《子夜》与王统照《山雨》 鲁迅《补天》与钱钟书《上帝的梦》 沈从文......

    中国现当代文学教学总结范文合集

    “中国现当代文学教学模式改革” 课题成果的总结 四川文理学院中文系范 藻 本教改课题在2002年12月被批准为校级重点课题后,经过课题组几位老师的认真实施,在取得阶段性成果......

    中国现当代文学 课程必读书目[五篇模版]

    中国现当代文学 课程必读书目 • 鲁迅《阿Q正传》 • 郁达夫《沉沦》 • 茅盾《子夜》 • 巴金《家》 • 老舍《骆驼祥子》 • 沈从文《边城》 • 曹禺《雷雨》 • 萧红《呼......

    中国现当代文学论文

    现代女性的爱情观 在中国,自古就有男尊女卑的观点。但有那么一小部分人不这么认为,她们认为男女是平等的,尤其是在爱情方面。不少的文人都有作品阐释了男女平等的爱情。舒婷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