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现当代文学讲义

时间:2019-05-14 22:48:08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中国现当代文学讲义》,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中国现当代文学讲义》。

第一篇:中国现当代文学讲义

绪论:中国现代文学的历史发展进程及本质特征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中国现代文学的发生背景。理解中国现代文学欲融入世界文学之林的历史诉求。掌握五四新文学对20世纪中国文学的意义。

讲授内容:概述中国现代文学各阶段的历史特征及发展进程

重点:中国现代文学三个十年的整体风貌

难点:各阶段文学的内在联系

一、中国现代文学的发生背景

晚清、民初的社会、文化与文学。

二、中国现代文学史的分期

(一)第一个十年(1917――1927)

生长期、尝试期、充满了生机。出现了鲁迅、郭沫若等一批举世闻名的作家

(二)第二个十年(1928――1937)

对“无产阶级革命文学”的倡导是这一时期文学发展的鲜明特点。但文坛并非单调,在左翼文学兴发的同时,自由主义作家的文学与其他多种倾向文学彼此竞争,共同丰富着30年代的文学。

长篇叙事文学取得突出成就。出现了巴金、老舍、曹禺、沈从文、艾青等一批文学大家。

(三)第三个十年(1937――1949)

抗日战争全面展开,文学与战争和救亡紧密联系。

一批老作家(巴金、老舍、茅盾等)继续贡献新作,同时钱钟书、沙汀、艾芜、张爱玲、赵树理等也成为颇富盛名的作家。

三、怎样学好《中国现代文学史》这门课程。

第一章 新文学第一个十年的文学思潮与运动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文学革命发生、发展的历史意义。理解五四新文学的文化立场。掌握“五四”文学革命最初的理论目标。

讲授内容:

1、文学革命的发生、发展及其历史意义。

2、新文学初期的理论建设。

3、外国文艺思潮的涌入和新文学社团的蜂起。

4、“五四”及二十年代文学创作的潮流与趋向。

重点:胡适的“历史的文学观念”论和周作人“人的文学”与“平民的文学”主张。

难点:五四新文学观念的确立。

一、文学革命的发生、发展及其历史意义。

1、文学革命的准备:

(1)晚清以来的思想及文化资源:

a、文学因时而变的信念

b、社会变革的使命感

c、向传统挑战的激进精神

d、“言文一致”的语言变革运动

e、域外小说翻译

(2)晚清以来的文学态势:

a、“诗界革命”、“小说界革命”、“文界革命”

b、文学市场的形成与职业作家的出现

第二章 鲁迅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鲁迅创作的价值及文学史意义。理解鲁迅改造国民性的情感焦虑。掌握鲁迅开创的现代小说传统与“独语体”散文和“闲话风”散文。

讲授内容:

1、鲁迅创作的价值及文学史意义。

2、小说创作:《呐喊》、《彷徨》及《故事新编》。

3、散文创作:《野草》、《朝花夕拾》。

4、社会众生相的艺术记录——浩瀚的杂文创作。

重点:作为文化先驱的鲁迅和作为文体家的鲁迅。

难点:鲁迅作品的文化品格。

一、鲁迅创作的价值及文学史意义。

1、从近些年来,对鲁迅的批评、对鲁迅的贬损说起。

余杰:对于英国人来说,在英国的文化中存在着一个永远也说不完的、也永远说不清的莎士比亚;对于中国人来说,或者对于现当代的中国来说,似乎存在着一个永远也说不完、永远也说不清楚的鲁迅。很多所谓“专家”对鲁迅的研究、对鲁迅的讨论,与其说是在研究鲁迅本人及其思想,不如说是在通过“鲁迅”这一旗帜来表达自己的文化观念和价值立场。每一次关于鲁迅的激烈争论,其实都是当下中国文化发展脉络的一个体现。也就是说,鲁迅的文章为当下的现实生活提供了许多刺激性的思路。

近些年来,对鲁迅的批评、对鲁迅的贬损大概有这样几种有代表性的看法:

第一种:作家王蒙这样说,世人都成了王朔不好,但都成了鲁迅也不好,“那会引发一场地震”。在他的文章中还说:“我们的作家都像鲁迅一样就好吗?完全不见得,文坛上有一个鲁迅是非常伟大的事情,如果有五十个鲁迅,我的天!”

第三章 二十年代的小说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五四”及二十年代小说的整体风貌。理解“五四”小说取得文学正宗地位的历史意义。掌握“自叙传”抒情小说的文体特点。

讲授内容:郁达夫浪漫抒情小说的文学史价值

1、“五四”小说取得文学的正宗地位。

2、从“问题小说”到人生派写实小说。

3、“自叙传”抒情小说及其它主观型叙述小说。

4、通俗小说。

重点:主观抒情小说的形式特征。

难点:“五四”小说取得文学正宗地位的历史意义。

一、“五四”小说取得文学的正宗地位

1、小说从传统的“小道”走出来,登上大雅之堂

2、小说肩负沉重的社会使命

现代白话小说的开山之作,是1918年5月鲁迅发表于《新青年》第4卷第5期的《狂人日记》,紧接着第二年,他的《孔乙己》,《药》等名著也相继问世.“五四”小说就此拉开了序幕.中国的小说历来被视为“小道”,不能与诗文同登文学大雅之堂。在清代,正统的士大夫文体中仍拒用小说的词汇和典故。但到了清末民初,小说从文学边缘地位向中心地位的移动已然开始。从知识读者的阅读情况分析,人们已发现经史不如八股,八股不如小说。1902年梁启超发起“小说界革命”,为把小说与维新革命相联系,竭力强调小说的启迪民智的社会功能,认为小说是“文学之最上乘”,“欲新一国之民,不可不先新一国之小说”,“今日欲改良群治,必自小说界革命始,欲新民,必自新小说始”(梁启超:《论小说与群治之关系》),由此发起的“新小说”创作,成绩虽然不大,却对进一步提高小说在民众心目中的位置,起到推波助澜的作用。

第四章 郭沫若的创作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郭沫若的创作。理解郭沫若《女神》所体现的“五四”时代精神。掌握《女神》开一代诗风的历史贡献及郭沫若历史剧“失事求似”的创作原则。

讲授内容:

1、《女神》的自我抒情主人公形象及艺术想象力、形象特征和形式。

2、从《星空》、《瓶》到《前茅》、《恢复》。

3、以《屈原》为代表的历史题材的剧作。

重点:郭沫若创作的历史开创性;《女神》自由体诗歌的形式特征。

难点:《女神》的自我抒情主人公形象及形式特征。

郭沫若(1892-1978),原名郭开贞,生于四川乐山沙湾,幼年入家塾读书,1906年入嘉定高等学堂学习,开始接受民主思想。1914年春赴日本留学,这个时期接触了泰戈尔、歌德、莎士比亚、惠特曼等外国作家的作品。1918年春写的《牧羊哀话》是他的第一篇小说。1918年初夏写的《死的诱惑》是他最早的新诗。郭沫若怀着改造社会和振兴民族的热情,从事文学活动,于1919年开始发表新诗和小说。1920年出版了与田汉、宗白华通信合集的《三叶集》。1921年出版的诗集《女神》,以强烈的革命精神,鲜明的时代色彩,浪漫主义的艺术风格,豪放的自由诗,开创了“一代诗风。1921年6月,他和成仿吾、郁达夫等人组织创造社,编辑《创造季刊》。1923年大学毕业后弃医回国到上海,编辑《创造周报》等刊物。

1924年到1927年间,他创作了历史剧《王昭君》、《聂莹》、《卓文君》。1928年流亡日本,1930年加入中国左翼作家联盟,参加“左联”东京支部活动。1938年任中华全国文艺界抗敌协会理事。这一时期创作了以《屈原》为代表的6个历史剧。他还写了《十批判书》、《青铜时代》等史论和大量杂文、随笔、诗歌等。第五章 二十年代的诗歌

教学目标:让学生让学生了解“五四”白话诗运动及其早期白话诗的诗体特征。理解“五四”诗人开一代诗风的新诗创作及“纯诗”概念对新诗形式建设的意义。掌握初期象征诗、新格律诗的诗体特征及前期新月派诗人针对新诗诗体建设所做的“规范化”努力。

讲授内容:

1、“五四”新诗运动与早期白话诗。

2、郭沫若之外,冯雪峰、潘莫华、应修人、汪静之、冰心、宗白华、冯至等人开一代诗风的新诗创作。

3、以闻一多、徐志摩为代表的前期新月派诗人针对新诗诗体建设所做的“规范化”努力。

4、“纯诗”概念的提出与早期象征派诗歌。

重点:前期新月派诗人的新格律理论及其艺术实践。

难点:由新诗格律化实验而引发的新诗诗体建设的方向问题。

一、“五四”新诗运动

(一)晚清“诗界革命”的局限

“五四”文学革命在创作实践上是以新诗的创作为突破口,而新诗运动则从诗形式上的解放人手。--这正是总结了晚清文学改良运动与诗界革命的历史经验,而做出的战略选择。

梁启超把“诗界革命”的目标定为“以旧风格含新意境”,“虽间杂一二新名词,亦不为病”,却拒绝引入“新语句”,对传统格律与语法进行任何变革,这样,晚清的“诗界革命”就始终限制在传统诗歌的范围内,从内容到形式都发生根本变化的新诗,在当时并未出现。而向“散文化”方向的努力,则又显示了背离占主流地位的“唐诗”传统,向“宋诗”靠拢的倾向。这也构成了“诗界革命”的一个极限:晚清诗界最终止步于宋诗派的摹仿风气中。

中国当代文学史部分

第一讲:文学进入“当代”

一、当代文学的前世

1、革命文学:1928年,由共产党员作家组成的太阳社创办了由蒋光慈、钱杏邨主持的《太阳》月刊,同时,刚从日本回国的创造社新成员李初梨、冯乃超、彭康等主持的《文化批判》创刊,这些刊物在上海共同倡导“革命文学”。新文学阵营出现“分裂”。为后来左联的成立埋下了伏笔。

2、左翼文学:1930年3月2日,在共产党领导下的中国左翼作家联盟在上海成立,鲁迅、冯雪峰出席了成立大会。郭沫若、茅盾、郁达夫、周扬等人都先后参加了左联。左联加强了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的翻译、介绍和研究。周扬还引进了苏联的“社会主义现实主义”的口号,这一创作方法影响深远,延续到当代。左联的组织形式也为当代作家的组织形式提供了借鉴。

3、抗日根据地文学:抗日战争时期,以毛泽东《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为指导思想的抗日根据地文学,出现了成为当代文学样板的赵树理的《小二黑结婚》、李季的《王贵与李香香》等作品。除了意识形态方面自觉配合中国共产党的思想之外,这些作品的最大特点就是对文学民族化大众化的自觉追求以及对民间文学资源的利用。

4、解放区文学:第三次国内战争时期,根据地发展成为解放区,孙犁的小说逐渐成熟,丁玲实现了其小说创作的转型,赵树理为首的山西作家群已经形成雏形,《新儿女英雄传》、《吕梁英雄传》奠定了革命传奇小说的基础,《太阳照在桑乾河上》、《暴风骤雨》成为当代农村题材长篇小说的范本。刘白羽的战争小说为当代史诗型战争小说提供了模范。1949年5月,由周扬主编、新华书店出版的《中国人民文艺丛书》就是由抗日根据地和解放区的文学作品构成。

第二讲:当代与现代的差异

一、多元的文学生态转型为一元的文学生态:

文学成为主流政治思想的文学表达,题材表现“工农兵”生活,审美趣味以“工农兵”为诉求对象,力求通俗。

个案举例:

民国旧派小说(鸳鸯蝴蝶派小说)被明令禁止,定位于市场、满足市民趣味的拥有最多读者的文学类型被迫消失。其中一个品种武侠小说只有转移到香港,以港台新派武侠小说的面目出现。

二、大批成名作家放弃写作:

钱钟书、沈从文放弃写作,穆旦、郑敏等明显受西方现代主义文学影响的作家诗人的作品难以发表,张爱玲转移香港,张恨水、还珠楼主因为被定位为旧文学,其文学创作无以为继。

取而代之的是来自解放区的作家成为主流作家。

三、当代作家的文化素养整体下落:

主流作家的学历普遍下落,文化与知识背景趋向乡村文化和本土知识,古代文化修养、西方文化修养和城市文化修养严重缺乏。

四、作家地域背景转移:

洪子诚指出:从作家出身的地域,以及生活经验、作品取材等的区域而言,出现了从东南沿海到西北、中原的转移。„„五六十年代的“中心作家”的出身,以及他们写作前后的主要活动区域,大都集中于山西、陕西、河北、山东一带,即在40年代被称为晋察冀、陕甘宁、晋冀鲁豫的地区。“地理”上的这一转移,与文学方向的选择有关。它表现了文学观念的从比较重视学识、才情、文人传统,到重视政治意识、社会政治生活经验的倾斜,从较多注意市民、知识分子到重视农民生活的表现的变化。(《中国当代文学史》31页)

简而言之,作家出身从长江三角洲向黄河流域转移。

前后对比:

现代文学受多种力量影响:不同政治理想、市场、不同的审美趣味。

当代文学转变为单一的政治理想、单一的审美趣味,市场因素基本不被考虑。

形成这种文学生态的原因:

作品出版渠道被严格控制,所有刊物和出版社完全国有,私营的出版机构不复存在,摧毁了多元文学作品发表的经济基础;

作家生存状态被高度组织化,作家协会成为行政性质的作家组织机构,犯错误的作家被取消发表作品的权力甚至开除作家协会,从而摧毁了不同文学观念的作家的社会基础;

严格的文学批评环境,用权力的方式介入文学批评,对越轨的文学创作倾向进行强制性的打击,形成对所谓正确的文学倾向的引导。

第三讲:文学批判运动

一、文坛三公案

(一)、对电影《武训传》的批判

1、武训其人:武训生于1838年,山东堂邑人。原名武七,七岁丧父,随母乞讨为生。因受人欺负,认识到不识字的不幸,从21岁开始以文盲加乞丐的身份行乞集资办学。至49岁时,已经积聚了230亩田,3000多吊钱,于1888年花钱4000余吊,在堂邑县柳林镇东门外建起第一所义学,取名“崇贤义塾”。学校建成后他亲自到当地有学问的进士、举人家跪请他们任教,并到贫寒人家跪求他们送子上学。之后又相继兴办两所义学。山东巡抚为其事迹感动,赐名武训。清廷授以“义学正”名号,赏穿黄马褂。从此武训声名大振。1896年4月23日,武训病逝于御史巷义塾。《清史稿》记载,“(武训)病革,闻诸生诵读声,犹张目而笑”。武训在众学童朗朗读书声中含笑离开了这个世界,享年五十九岁。

2、陶行知的评价:陶行知写有短诗《武训颂》:“朝朝暮暮,快快乐乐。一生到老,四处奔波。为了苦孩,甘为骆驼。与人有益,牛马也做。公无靠背,朋友无多。未受教育,状元盖过。当众跪求,顽石转舵。不置家产,不娶老婆。为著一件大事来,兴学,兴学,兴学。”

3、梁启超的评价:梁启超为武训撰写了《兴学节略》,说武训的义塾“行之数十年,弟子卒业而去者,不可胜数”,而武训始终“日以两钱粗馒终其身”。文中最后总结:“铢积寸累,惟以兴学为事。殆所谓奇节瑰行,得天独厚者欤!”

4、武训在民国时期的影响:辛亥革命以后,武训被誉为普及教育之先导,私人兴学之表率,中国教育事业的楷模。陶行知创办育才学校,张伯苓创办南开学校都与武训精神的影响有很大的关系。学者们认为当时的中国是个有着四万万人口的大国,而且是一个穷国,文盲比例非常高。教育能否普及兴盛是一件关乎国运的大事。武训办学的实质是让学堂的大门向所有人敞开,这是一次把精英教育转向平民教育的伟大尝试。

第四讲:十七年的诗歌(上)

一、成名诗人的创作转型

郭沫若

艾青、田间、臧克家

冯至、何其芳

二、两个诗歌流派

(一)九叶诗人:40年代,深受西方现代主义思潮影响的穆旦、郑敏、杜运燮、袁可嘉、辛笛、陈敬容、杭约赫、唐祈、唐湜九位青年诗人围绕《诗创造》、《中国新诗》等刊物“集结”,探索“现代主义”与中国现实的结合,试图用“现代白话”表达现代体验和现代意识,在中国诗坛产生了重要的影响。进入当代后,这个流派或者诗歌群体不复存在,穆旦因为参加中国远征军在1958年成为“历史反革命”,唐祈和唐湜成为“右派”。1981年,江苏人民出版社出版了上述九位诗人的诗歌合集《九叶集》,这九位诗人从此获得“九叶诗人”的命名。

(二)七月诗派:七月诗派是在艾青影响下,以胡风为中心,以《七月》、《希望》等刊物为阵地而形成的青年诗人群体。主要代表人物有鲁藜、绿原、冀汸、阿垅、曾卓、牛汉等。提倡革命现实主义与自由诗体为主要旗帜。在抗日战争和第三次内战中的国统区产生了巨大影响。胡风曾主编过系列《七月诗丛》,1981年,绿原、牛汉编的《白色花》收入20位七月诗人的诗歌作品,由人民文学出版社出版。由于七月诗人的领导者胡风的文艺思想进入当代以后受到排斥与批判,七月诗人也受到株连,失去了发表诗歌的机会。第五讲:十七年的诗歌(下)

叙事诗

长篇叙事诗在十七年异乎寻常的“兴盛”。众多名诗人加入了长篇叙事诗写作的行列。据统计这一时期的长篇叙事诗有近百部,其中不少还产生了较大的影响。长篇叙事诗的题材主要包括两方面:革命历史题材和少数民族题材。革命历史题材主要有李季的《杨高传》,它包括《五月端阳》、《当红军的哥哥回来了》和《玉门儿女出征记》三部,前两部以阶级与民族的解放斗争为背景,写出了主人公杨高和崔端阳的追求爱情与幸福的个人命运。第三部则描写主人公在建设时期的新生活。田间的《赶车传》,作者力图将这部长诗写成中国农民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寻找乐园的史诗。臧克家的《李大钊》,这是一部李大钊的“诗传”,作者想以此表现出主人公“伟大而平凡,严肃而又活泼,政治原则性很强但很容易使人亲近的形象”。艾青也力图改变自己,写出了表现浙东抗日游击队的《藏枪记》。闻捷的《复仇的火焰》讲述的是50年代初新疆东部巴里坤草原叛乱和平息的故事,这是十七年间受到较高评价的长篇叙事诗,其艺术结构气势恢宏、庞大,情节展开从容,人物性格刻划成功,被称为“诗体小说”。白桦写了他自称“诗体故事”的长诗《鹰群》,描写滇康边境一支藏族骑兵游击队的成长过程。郭小川在长篇叙事诗上也用力颇巨,写了包括《白雪的赞歌》、《深深的山谷》、《严厉的爱》的“爱情三部曲”,还写了《将军三部曲》与《一个和八个》。这些作品也都是写战争年代的生活,但与大多数同类题材作品不同的是,郭小川力图在作品中表现一些具有个人色彩的思考,其笔下的主人公通常是有比较丰富、复杂的内心世界和曲折情感经历的青年知识分子。其中《一个和八个》写的是一个被怀疑为敌人派遣的奸细而被投入随军监狱的八路军干部在复杂形势中所受到的严峻考验,表现了一定程度的人道意识。作品尚未发表就受到批判,直到1979年才得以公开发表,后来还被广西电影制片厂拍成了电影。

第六讲:十七年的小说

(一)概述

现代成名小说家的分化:

放弃小说写作的小说家:茅盾有过长篇小说的写作计划,但没有落实;沈从文无法适应新的文学规范,脱离了小说创作,从事文物研究;钱钟书放弃了小说《百合心》的写作,从事学术;张恨水为代表的旧小说无法继续,转向戏曲和民间传说改编。

离开大陆的小说家:张爱玲离开大陆去香港再到美国,徐訏也到了香港,继续小说创作但没有纳入大陆的文学构成。

继续小说创作的小说家:巴金、张天翼、艾芜、沙汀继续小说创作,但风格有很大变化,巴金出版了以朝鲜战争为题材的《英雄的故乡》、《李大海》两个短篇小说集。张天翼主要从事儿童文学创作,有《罗文应的故事》、《宝葫芦的秘密》,很爱欢迎。艾芜有长篇小说《百炼成钢》和短篇小说集《夜归》以及《南行记续篇》,变化很大。沙汀写了一些短篇小说,影响不大。

受批判的小说家:路翎

有解放区背景继续产生影响的小说家:赵树理、孙犁、周立波、欧阳山、周而复、马烽。

第七讲:十七年的散文

(一)、50年代初、中期的叙事散文

50年代初、中期叙事散文的繁荣具体表现为通讯特写和报告文学的繁荣。当时散文创作主要有两大题材。一是对社会主义建设的描述。刘白羽的《从富拉尔基到齐齐哈尔》展现了嫩江边岸上一个新型的大工业区建设起来的图景。杨朔的《石油城》写的是玉门油田的建设情景。二是对朝鲜战争的描述。巴金、魏巍、刘白羽、、菡子、黄钢的作品都有较大的影响。魏巍的《谁是最可爱的人》讴歌了志愿军崇高的国际主义和爱国主义精神。巴金的《我们会见了彭德怀司令员》、《生活在英雄们中间》,刘白羽的《朝鲜在战火中前进》都有较大的影响。

(二)、50年代末60年代初的抒情散文

50年代末60年代初,抒情散文逐渐成熟并取代叙事散文成为散文这一大家族的强势文体。1956年出现了老舍的《养花》、丰子恺的《庐山真面》、秦牧的《社稷坛抒情》、杨朔的《香山红叶》、魏巍的《我的老师》等作品。1961年,《人民日报》开辟了笔谈散文的专栏,大量报刊提供了发表散文作品的园地,一批当代散文名篇在这一年问世,如杨朔的《茶花赋》、《雪浪花》、《樱花雨》,刘白羽的《长江三日》、《樱花漫记》,秦牧的《花城》、《古战场春晓》,吴伯箫的《花》,巴金的《从镰仓带回的照片》,冰心的《樱花赞》,李健吾的《雨中登泰山》,翦伯赞的《内蒙访古》等等。

第八讲:十七年的杂文

十七年的杂文与“三家村” 一、三次理论探讨

1、杂文时代是否过去?

1950年4月4日,黄裳在《文汇报》上发表的《杂文复兴》一文提出问题:“解放以后,大家都在怀疑:是不是杂文的时代已经过去了?问题似乎并未得到结论,然而事实则是杂文的沉默。”

2、“苏式小品文”的引进

1954年2月,应《真理报》邀请,《人民日报》总编辑邓拓为团长的中国新闻代表团访问苏联。1954年4月18日,《人民日报》发表代表团成员、《中国青年报》负责人陈绪宗的文章《小品文——进行思想斗争最灵活的武器》,全面介绍了“苏式小品文”。

“苏式小品文”是“报纸进行思想斗争,展开批评和自我批评的重要武器”,其任务是在“已经消灭了对抗的阶级”的前提下,对“资产阶级的思想残余”、“懒汉、自私自利分子、官僚主义者”进行斗争。“小品文是一种讽刺的文章。„„它接近文学作品。它是用轻松的文学的语言来写的;它里面有情节,有艺术形象,有稳喻;它的最大的特点是有笑——种揭露性的笑。”“苏式小品文”的讨论恢复了杂文的批评与笑的功能。

3、“小品文的新危机”

1957年初,在“百花齐放”的气氛中,徐懋庸发表了《小品文的新危机》一文,文章指出了一个带有根本性的问题:杂文“是不民主的时代的产物。现在已经是社会主义民主的时代了;那么,这类小品文是否还有存在的理由呢?”

第九讲:十七年的戏剧

话剧:老舍的《茶馆》与郭沫若等人的历史剧

整个十七年成就最高、影响最大的剧作家是老舍。老舍是中国现代最重要的小说家之一,但在建国后却全身心投入到戏剧创作,目的就是“为人民服务”。他曾说:“以一部分劳动人民现有的文化水平来讲,阅读小说也许多少还有困难。可是看戏就不那么麻烦。这就是我近来,不大写小说,而爱写剧本的另一个原因。2老舍从1950年写鼓书艺人命运的《方珍珠》开始,到1965年为止,一共创作了23部剧作,其中《龙须沟》和《茶馆》堪称中国话剧史上的经典。

老舍的剧作大多以北京为背景,以胡同、茶馆、大杂院为具体场景,写北京和北京人的命运和变迁。《龙须沟》中的龙须沟是北京天桥附近的一条臭水沟,作者通过新政府拨款整修龙须沟这一行动为周围居民生活带来的巨大改善,对新旧两个时代作出了鲜明的对比。老舍也因此而获得了北京市人民政府授予的“人民艺术家”的荣誉称号。1951年,《龙须沟》还被改编成了电影。

《茶馆》的成就和影响更在《龙须沟》之上。北京人民艺术剧院曾于1958年、1963年、1979年三次将《茶馆》成功地搬上舞台,产生广泛影响。1980年和1983年,《茶馆》在联邦德国、法国、瑞士、日本等国演出,均引起轰动,为我国话剧艺术赢得了国际声誉。

《茶馆》在构思上独出心裁,老舍紧紧抓住“茶馆是三教九流会面之处,可以容纳各色人等,一个大茶馆就是一个小社会”这一特点,把北京一个叫裕泰的祖传老茶馆作为剧情展开的场所、人物活动的舞台、观察社会的窗口,借茶馆这一“社会”来反映社会生活,借茶馆的兴衰来反映时代的风云变幻。表面上看,作品没有一个贯穿全剧的情节冲突,也没有一个完整的扣人心弦的故事,但越过表面,人们可以发现,全剧始终存在一个深层的冲突,那就是人民与统治阶级的冲突。表现在第一幕戏中,是人民与晚清统治者的冲突;在第二幕戏中,是人民与军阀的冲突;在第三幕戏中,则是人民与国民党的冲突。因为,那些可以作为人民代表的人物,诸如希望实业救国的民族资本家秦仲义,希望自食其力的旗人常四爷,作了一辈子顺民不过是为活下去的王利发,竟然都活不下去了。显然,这样的社会时代确实是出了问题。

第十讲:文革文学

(一)文革文学的演变过程和特征

主流小说

文化大革命十年中,主要有这样几种类型的小说。一种是直接为极左政治服务并受到当时主流意识形态推崇和欣赏的主流小说,其代表有《虹南作战史》、《牛田洋》等,代表作家有浩然。一种是与当时主流意识形态不矛盾的非主流小说,它们受了当时主流意识形态的影响,但并没有直接为当时的政治服务的意识,代表性的作家作品有克非的《春潮急》、黎汝清的《万山红遍》、孟伟哉的《昨天的战争》、李心田的《闪闪的红星》、李云德的《沸腾的群山》、姚雪垠的《李自成》等。一种是与当时主流意识形态相冲突而无法公开出版处于地下状态以手抄本的形式流通的地下小说,代表作有毕汝协的《九级浪》、张扬的《第二次握手》、靳凡(金观涛)的《公开的情书》等。

《虹南作战史》作者署名上海县《虹南作战史》写作组,上海人民出版社1972年初版。这是最早出现的一部根据“领导出思想,群众出生活,作家出技巧”的“三结合”模式制作的长篇小说。小说以“路线斗争”为主线叙述虹南村农业合作化的历史,事事与路线斗争挂钩,从上到下层层设置“刘少奇修正主义路线”的代理人和推行者,从而显示出从中央到地方普遍存在的“走资派网”。小说的叙述语言和人物语言多由大段政治议论构成,由黑体字排印的伟人语录随处可见,真正变成了某种路线和政策的图解。作品中的第一号英雄人物洪雷生,是一个“高大完美”的无产阶级英雄典型,以他为中心,小说设计了他与党内右侧机会主义分子、富裕中农、贫下中农自发倾向、富农、反动宗教的斗争,以说明他是一个在斗争中成长起来的英雄。

第十一讲:归来的诗人与朦胧诗人

(一)十七年传统的恢复

新时期结束了文革时代“万马齐喑”的状态,诗坛的复兴最初表现为十七年诗歌传统特别是政治抒情诗传统的复活。雷抒雁、曲有源、熊召政、叶文福、张学梦、骆耕野、傅天琳、高伐林、叶延滨等一批年轻的诗人是这一传统的代表人物。他们的作品像《小草在歌唱》、《不满》、《现代化和我们自己》、《将军,不能这样做》都充分体现了当时的时代精神,这些诗歌的艺术营养主要来自十七年的诗歌传统,基本上可将其归入现实主义诗歌潮流。

(二)、归来的诗人

几乎与这些诗人同时,有两个诗歌群体显示了十七年诗歌所无法涵盖的诗歌艺术传统这就是新时期最有影响的两个诗人群体即“归来的诗人”和“朦胧诗人”。归来的诗人大致包括三个部分。一是在1957年反右斗争中成为右派的“右派诗人”,如艾青、公木、吕剑、公刘、白桦、邵燕祥、流沙河、昌耀、周良沛、孙静轩、梁南、林希等;二是在1955年的胡风反革命集团案中“全军覆没”的“七月诗人”,如牛汉、绿原、曾卓、彭燕郊、罗洛;三是因为艺术观念与时代不协调而从诗坛“消失”的“九叶诗人”,如辛笛、陈敬容、郑敏、唐

、唐祈、杜运燮、穆旦等人。称这些诗人为归来的诗人的一个原因是因为艾青复出后将他的一本诗集定名为《归来的歌》,与此同时,流沙河、梁南也写了题为《归来》、《归来的时刻》的诗。可以想见,“归来”的确已经成为当时这些诗人诗歌的一个重要主题,同时,也是这些诗人长期被剥夺写作的权力如今终于回到诗坛这一人生状况的真实写照。

七月诗人和九叶诗人都是40年代成名的诗人,他们的复出使中国当代诗歌与中国现代诗歌的联系得以重新联接。十七年诗歌设定的艺术限制得到突破。

艾青在归来的诗人群体中影响最大,自30年代开始诗歌创作,被认为是中国当代诗坛的泰斗。50年代,艾青曾写过《礁石》、《维也纳》、《一个黑人姑娘在歌唱》等形象生动、含义隽永的短诗。1958年成为右派后失去了发表作品的权力。1978年艾青复出诗坛,成为当时中国诗坛最有感召力的诗人。美国《时代》周刊曾誉之为诗坛王子。《鱼化石》、《盆景》等一批短诗表达了艾青长期受到压抑的人生体验。《光的赞歌》、《古罗马的大斗技场》等长诗则力求建立史诗或者诗体哲学的品格,显示了艾青试图从纵深的历史时间和开阔的宇宙空间来理解世界、人类、民族、生命、人生的努力。

第二篇:中国现当代文学

中国现当代文学史(下)

第一章中国现代文学的转向

第一节现代文学新方向的确立

毛泽东《在延安文艺座谈会的讲话》发表,确认了现代文学的新方向

一、《讲话》发表的现实背景

40年代初期延安文学家源自五四新文学传统的批判现实主义和深厚的人道主义思想在文学实践中重现,引发了文艺整风。

丁玲《三八节有感》、《我们需要杂文》、《在医院中》、《我在霞村的时候》;

艾青 《了解作家、尊重作家》,王实味《野百合花》、《政治家·艺术家》

二、1942年5月,座谈会召开,讲话发表。

三、《讲话》的主要内容:文艺为群众,如何为的问题。

1、文艺与人民的关系:为工农兵服务

2、文艺与政治的关系:文学政治化

3、文艺批评的标准:政治标准第一,艺术标准第二。

批判了“人性论”和“暴露文学”。

四、《讲话》的地位与作用。

奠定了中国革命文艺的理论基础,确立了革命文艺的性质、任务与方向。

1、立场与态度。立场和态度问题,实际就是世界观问题。革命文艺要求作家放弃个人的立场,也就是放弃在资产阶级启蒙思潮中形成的那种以个体自由为本位的认知方式。由此也就表明革命文艺与五四的启蒙文学传统存在的深刻差异。

2、方向与性质。文艺的工农兵方向也就是世界观立场转变问题的具体化。“为什么人的问题,是一个根本的问题,原则的问题。”革命文艺的方向就是为工农兵的方向。毛泽东在这里提出文艺界的宗派问题。这些基于自由主义理念或个人主义形成的宗派团体,其实也就是一些自由组合的文学社团,这是扎根在五四启蒙主义思想基础上的小集体,他们无疑具有着维护个体的自由价值的顽强倾向,这是一些坚固的资产阶级“现代性”小堡垒。它们是革命文

艺建立统一规范与统一领导的障碍。

3、普及与提高。为工农兵服务重在普及,这包含了二个方面的含义:其一,知识分子的启蒙主体地位被改换了,他不再是教育民众的高高在上的历史的先知先觉者,而只是写作为工农大众服务的作品;其二,普及本身是为革命文艺的性质的决定的,革命文艺就是无产阶级事业的一个组成部分,文艺工作者的任务就是团结人民、教育人民、打击敌人。但这里的“团结、教育”决定不是知识分子随心所欲的个人主义的表达,而是在党的领导下,在无产阶级的名义底下进行的文艺传播活动与精神/审美动员运动。

毛泽东的《讲话》奠定了中国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的基础,成为中国革命文艺的精神指南,为革命文艺确立了方向和任务,规定了革命文艺属于无产阶级革命事业的一部分,为作家艺术家规定了文艺来源于生活的创作途径,明确了创作方法和艺术标准。从此,中国的革命文艺成为中国文学的主流方向,它既反映着革命的伟大进程与愿望,也创造着革命文艺自身的宏大而艰苦的历史。

五、《讲话》文艺思想形成的深层原因

1、中国传统“文以载道”的影响

2、由无产阶级世界观取代启蒙主义世界观的必然性,革命文艺形成的文艺理论基础体系。

3、苏区文艺实践的影响。

4、苏联文艺理论的影响。

第二节现代文学新方向的强化

现代文学新方向的强化是通过一系列的文学批判运动得以实现的。

一、四十年代批判王实味、丁玲与延安整风

王实味(1906—1947)河南潢川人,1925年考入北京大学文学系(胡风是他的同班同学),1926年入党。作家,翻译家,被捕前,为延安中央研究院文艺研究室特别研究员。在“抢救”运动中毛泽东亲自给他定性为“托派、反革命奸细”,抓捕入狱。1947年撤离延安时,在山西兴县,他未经审判被秘密砍头,尸体被推进一口枯井中。

二、驱逐沈从文

1948年,郭沫若在香港发表《斥反动文艺》,沈从文惨遭批判,从此封笔,告别文坛,转入

文物考古领域从事研究工作。

三、对电影《武训传》的批判

关于武训,导演孙瑜编导电影《武训传》

毛泽东在人民日报上发表社论,《应当重视电影<武训传>的讨论》,批判电影《武训传》的运动拉开序幕,由此开始了建国后没完没了的“文艺战线”上的批判运动。

四、《红楼梦》研究的批判

在批判电影武训传之后,紧接着毛泽东又亲自发动了对《红楼梦研究》的批判。李希凡、蓝翎显然是在学习了马克思主义历史唯物主义的基础上,运用现实主义的理论来阐述《红楼梦》,从而批判了俞平伯的主观唯心主义和实证主义的思想方法。李蓝用历史唯物主义的阶级斗争观念解释《红楼梦》,这正是建构社会主义文艺思想所急需的观念立场和思想方法。毛泽东在两个青年人的身上敏锐地看到清除资产阶级思想残余,建立社会主义理论思想的迫切性和可能性。当然,更直接的原因在于,毛泽东从李蓝揭示的问题看到胡适的阴影依然在社会主义时代潜移默化。

五、对胡风文艺思想的批判

毛泽东亲自定性的“胡风反革命集团”涉及2100人,92人被捕判刑

1954年7月,胡风给党中央写了一封关于文艺问题意见书,怎么也没有想到却把自己和众多亲友送上了政治断头台。

六、1957年反右派整肃文艺界

丁(玲)陈(企霞)反革命集团

七、批判小说《刘志丹》

60年代初,刘景范(刘志丹的胞第)之妻李建彤与何家栋根据刘志丹的事迹写了小说《刘志丹》,并未出版。

康生知道这一情况后,断定小说是为高岗翻案的,给毛泽东写了一个条子,就凭毛泽东的一句话:“利用小说进行反党是一大发明”,十六人被捕,李建彤等七人被迫害致死,另一作者何家栋被打瞎一只眼。

八、评《海瑞罢官》—拉开了文化大革命的序幕

957年反右运动后,毛泽东感到群众再也不敢推心置腹地讲心里话,他想通过明史专家吴晗打开万马齐喑的局面。

1948年,吴晗写完《朱元璋传》就呈送毛泽东审阅,他们之间早有交往。毛泽东通过胡乔木转达他的意见,希望吴晗写关于海瑞敢于讲真活,敢于给皇帝提意见的作品,宣扬海瑞精神,广开言路。吴晗奉命先后写了《论海瑞》,《海瑞骂皇帝》,《海瑞罢官》等作品。

1965年11月10日,姚文元的《评新编历史剧〈海瑞罢官〉》在上海发表。1965年12月21日,毛泽东说︰“《海瑞罢官》的要害是‘罢官’,嘉靖皇帝罢了海瑞的官,我们罢了彭德怀的官。”

1966年4月,毛泽东为了摧毁以彭真为首的北京市委,发动了万炮齐轰“三家村”的战役。邓拓、吴晗、廖沫沙被扣上反党、反社会主义、反毛泽东思想罪的帽子,罢官撤职,关押,隔离审查。

邓拓于1966年5月16日“文革”中第一个自杀而死。(这天《人民日报》发表关于文化大革命的檄文《5•16通知》)

不久之后是吴唅和他夫人袁震及他们小女儿的全家自尽。

再后是作家老舍、历史学家翦伯赞的自杀。

继之是毛泽东的秘书田家英,1966年5月23日,在中南海永富堂含冤自杀(?)而死。他的罪名是“篡改毛主席著作”,在整理毛泽东谈话纪要时,删去了毛泽东关于“海瑞罢官要害”部分。

第三节毛泽东文艺思想与当代文学审美特征的确立

一、毛泽东对历史、对社会主义文艺的基本立场。

其一,以阶级斗争为纲的历史唯物主义观点。

其二,文艺问题就是政治问题。

其三,清除资产阶级残余与改造小资产阶级思想构成文艺界的长期任务。

二、当代文学审美取向

1、思想内容上以表现社会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为主。启蒙主义的“爱”,在革命文艺中转化阶级仇恨,革命文艺的情感本质就是“恨”。宣泄革命暴力的快感。

2、文学作品中的主人公以工农兵形象为主体,阶级斗争的关系决定了小说的人物形象的典型性特征。

3、艺术形式上追求民族化和大众化。

4、创作方法上首先提倡“社会主义现实主义”方法,其次是强调革命的现实主义和革命的浪漫主义相结合的方法,文革期间还出现过“三突出”创作原则。

5、文学创作上还表现出理想主义、英雄主义、集体主义和乐观主义格调。

三、关于毛泽东文艺思想对当代文学发展负面影响的一些思考

1、阶级斗争扩大化。

2、毛泽东底层情结的弊病。由化大众到大众化过程中的反精英、反文化后果

3、强调歌颂导致的虚空、伪饰伤害了文学的魅力。

4、重集体、轻个体,否定个性,从根本上伤害了文学发展。

第三篇:中国现当代文学

中国现当代文学

专业简介:中国现当代文学专业注重学理研究与现实问题的紧密结合。它主要是对20世纪以来的文学理论与文学思潮予以重审,对现当代文学的历史发展、思潮流变、文学群体、作家作品进行深入研究,探讨文学与乡土文化、启蒙文化、政治意识形态之间的联系,以开阔的视野,结合新兴的研究方法,将传统的文学研究置于不断加剧的“现代化”和“全球化”进程中来思考,以此来认识和回应当代社会巨变所带来的新的文学、文化问题。北京大学、南京大学的中国现当代文学为国家重点学科。

研究方向:中国现代文学、中国当代文学、儿童文学、戏剧影视文学、科幻文学、民间文学、当代文化与文学研究、二十世纪中国文学思潮、中国现当代文学与乡土文化等。所学课程:20世纪中国文学史、中国近现代思想文化史、中国现代文学批评史、中国现代文学史料学、中国现代作家论、中国现代文学论争、现代台港文学史、现当代文学思潮史、文学经典导读、当代文学通论、当代各体文学专题等。

参考书目:《文学理论教程(修订版)》童庆炳,高等教育出版社;

《中国文学史》袁行霈,高等教育出版社;

《现代文学三十年》钱理群等编,北京大学出版社;

《新中国文学史略》刘锡庆主编,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中国当代文学史》洪子诚,北京大学出版社。

就业前景:一般就职于企业、高等院校、文化单位、新闻出版机构。

推荐院校: 北京大学、南京大学、华东师范大学、北京师范大学、兰州大学、吉林大学、南开大学、东北师范大学

国家重点学科:北京大学、南京大学

博士点:北京大学、北京师范大学、北京语言大学、东北师范大学、福建师范大学、复旦大学、河南大学、湖南师范大学、华东师范大学、华南师范大学、华中师范大学、吉林大学、兰州大学、辽宁师范大学、南京大学、南京师范大学、南开大学、清华大学、山东大学、山东师范大学、陕西师范大学、上海大学、上海师范大学、首都师范大学、四川大学、苏州大学、武汉大学、浙江大学、中国人民大学、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中山大学、中央民族大学

报考热度:★★★★

由于现当代文学招生人数多,时代感强,知识涵盖时间段较短,便于入门和复习,成为众多跨考生的首选。加之本专业继续深造的空间广阔,该专业的报考人数一直居高不下,近两年的情况尤为突出,2007年北京大学、南京大学、北京师范大学的录取比例分别为6%、9%和7%,其热门程度由此可见。

第四篇:中国现当代文学

中国现当代文学

一.当代文学的分期(1949年第一次文代会为标志.第一段1949-1966『十七年文学』延安文艺方针影响文学创作政治性目的强,五四传统与之对抗。第二段1966-1976『文革文学』阴谋文化渗透 具有“极端政治化”的特征 第三段1976-1989『新时期文学』思想解放。(伤痕,反思,改革,先锋派,寻根,新写实,市井小说 人道主义 知青文学 朦胧诗)等个人文学话语初步确立 第四段90年至今 市场经济背景宏大叙事转向个人叙事 主旋律,消费型,纯文学三分天下)二。1949—1976年的文学思潮;1,1951年关于《武训传》的讨论。2,对萧也牧《我们夫妇之间》(“知识分子眼光看工农干部”)的讨论,3,1955年对胡风文艺思想的批判→1956双百方针的提出→1957年文艺界的反右斗争→1960年文艺政策的调整→1962年‘左倾’思潮点燃了文革文学的“导火线”三:十七年文学的成就「小说创作尤写革命历史题材多,长篇如《红旗谱》、《红日》、《红岩》、《保卫延安》等,短篇趋多样化。茹志鹃、峻青、王愿坚、马烽、王蒙等人的创作成就突出,诗歌—政治抒情诗、长篇叙事诗及具有民歌味的爱情诗等方面主要诗人有郭小川、贺敬之、李季、闻捷等。散文创作—在本时期出现了繁荣昌盛的局面。杨朔、秦牧、刘白羽等散文家已各自形成独特的艺术风格。戏剧创作也较繁荣。老舍的《龙须沟》、《茶馆》、郭沫若的《蔡文姬》、田汉的《关汉卿》、曹禺等的《胆剑篇》等均有独特贡献。贺敬之

抒情短章: 特点:多重大题材与主题的书写,宏大抒情模式,其诗具有高昂的格调,奔放的激情,磅礴的气势和壮阔的意境,如《南泥湾》,《雷锋之歌》。《回延安》赏析:真实抒发革命赤子对延安的感谢与赞美之情。从内容层次上分5层:1层:直抒胸臆,着重刻画刚踏上延安时的激动心情。2层:回忆在延安的成长经历。3层:延安亲人欢聚的动人场面。4层:参观延安,写延安城秀丽的风光5层:别延安,与在延安相结合 艺术特色:1.立意高构思精巧。2.抒情节奏快慢适中3.成功运用陕北民歌信天游的形式。长篇政治抒情:多取材于有重大意义的社会问题,气势粗犷豪放,洋溢着火热的政治激情,具有极强的宣传鼓动性,多采用楼梯式和交错式。《放声歌唱.》1956年歌颂党的的伟大与英明,艺术特色:1.从现实追溯历史,2.抒情方式迂回曲折3.歌颂祖国不仅流于空洞的口号,而是化抽象为具体《雷锋之歌》1963.3艺术特色:抒情方式独特,政论、形象与激情相结合,通过“我”来感受雷锋的英雄主义精神。郭小川

创作阶段:1.准备阶段《平原老人》2.爆发阶段:《投入火热的斗争》《向困难进军》爱情三部曲《白雪的赞歌》《深深的山谷》《严厉的爱》3.成熟阶段:《甘蔗林—青纱帐》《厦门风姿》《昆仑行》诗歌内容: 2抒情诗的新尝试A政治抒情诗.《甘蔗林—青纱帐》—继续革命,永葆青春。《团泊洼的秋天》—政治思考,思想觉醒。B.祖国人民的赞歌《厦门风姿》《秋歌》1.叙事诗a.讴歌纯真的革命爱情b.表现生活的复杂性。闻捷

《天山牧歌》内容:1.主要写新疆的美丽富饶以及神奇的自然风光,表现各民族丰富多彩的生活以及历史变迁,英雄人物等。2.描写青年男女的爱情,将爱情与劳动以及热爱祖国的情操相结合,如《果子沟山谣》《吐鲁番情歌》《葡萄熟了》《舞会结束以后》。

李瑛(在日常生活中发现诗意)严阵

」→→→→→→→→

二。文**流分析(简答题)伤痕小说的主要特点;三,余秋雨文化散文的艺术特点;四,伤痕小说的主要特点;

第五篇:中国现当代文学专题整理汇总

中国现当代文学专题整理汇总

一、填空题(每空1分,共20分)要求:书写规范,不得有错别字。

1、鲁迅原名周树人,与著名散文家周作人在新文化运动中并称“周氏兄弟”。

2、“五四”新文化运动中著名的“周氏兄弟”是指鲁迅(周树人)和周作人。

3、鲁迅在发表《狂人日记》前,曾创作过文言小说《怀旧》。

4、鲁迅的第一篇白话小说《狂人日记》发表于1918年4月的《新青年》杂志。

5、《狂人日记》是鲁迅的第一篇白话小说。

6、鲁迅小说《肥皂》用精神分析的方法写道学家四铭对一个乞丐女孩的非分之想,既是对封建道学家虚伪面目的揭露,也是对人性弱点的深入探讨。

7、鲁迅自己曾经用“忧愤深广”这四个字来概括《呐喊》等作品的基调。

8、鲁迅给他的朋友许寿裳的信中说,他因为偶读《资治通鉴》,才醒悟到中国人尚是一个食人民族。

9、“我总算被儿子打了,现在的世界真不像样„„”出自鲁迅笔下的人物“阿Q”之口。吕纬甫是鲁迅小说《在酒楼上》的主人公。

10、小说《**》以张勋复辟为背景,通过鲁镇七斤家里的一场小小**,写出了乡村社会的死水微澜。

11、鲁迅的名言“人必生活着,爱才有所附丽”出自他的小说《伤逝》。

12、鲁迅一生共出版了三部小说集,即《呐喊》、《彷徨》和《故事新编》。

13、在小说《祝福》中,祥林嫂原是决心守寡的,她逃到鲁家为仆,就是为了逃避婆婆令她再嫁的逼迫。

14、“凡事总须研究,才会明白。古来时常吃人,我也还记得,可是不甚清楚。我翻开历史一查,这历史没有年代,歪歪斜斜的每叶上都写道'仁义道德'几个字。我横竖睡不着,仔细看了半夜,才从字缝里看出字来,满本都写着两个字是'吃人'!”。

15、“赵司晨的妹子真丑。邹七嫂的女儿过几年再说,假洋鬼子的老婆会和没有辫子的男人睡觉,吓,不是好东西!秀才的老婆是眼胞上有疤的。„„吴妈长久不见了不知道在那里--可惜脚太大。”

16、鲁迅小说《阿Q正传》的故事发生在一个叫“未庄”的浙江农村。

17、鲁迅笔下的阿Q是未庄的雇农,上无片瓦,下无插针之地,全靠打短工维持生计。

18、“阿Q没有家,住在未庄的土谷祠里;也没有固定的职业,只给人家做短工,割麦便割麦,舂米便舂米,撑船便撑船。”。

19、“而且那是怎样的一个死囚呵,游了那么久的街,竟没有唱一句戏:他们白跟一趟了。”出自小说《阿Q正传》。20、单四嫂子是小说《明天》中的主人公。

21、爱姑是小说《离婚》中的主人公。

22、关于知识分子,鲁迅曾在小说《在酒楼上》中有一个著名的比喻: “蜂子或蝇子停在一个地方,给什么来一吓,即刻飞去了,但是飞了一个小圈子,便又回来停在原地点”。

23、赵贵翁、路上的人、小孩子“他们”代表旧文化的群体,这是鲁迅笔下最有价值的“庸众的群体”。

24、在鲁迅笔下的知识分子形象中,有一类属于在封建科举制度下一心求功名的旧文人,其中,陈士成的形象出自作品《白光》。

25、鲁迅在《无声的中国》一文中说:“中国人的性情是总喜欢调和、折衷的,譬如你说,这屋子太暗,须在这里开一个窗,大家一定不允许的。但如果你主张拆掉屋顶,他们就会来调和,愿意开窗了”。

26、鲁迅在小说集《彷徨》的扉页上引用了《离骚》中的两句诗:“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27、鲁迅多次在他的小说中写到群众蜂拥观看杀人场面的情景,早在他创作小说《示众》以前,就在他的第三部小说《药》有精彩的描写。

28、《呐喊》的最后一篇小说《故乡》是作者一段少年时代与农民朋友交往的美好回忆。

29、鲁迅在小说《铸剑》的开头,这样写道:“眉间尺刚和他的母亲睡下,老鼠便出来咬锅盖,使他听得发烦。”

30、鲁迅历史小说集《故事新编》中的作品几乎全以两个字命名,如《铸剑》、《奔月》、《出关》等,只有《不周山》是三个字,后来,这篇小说也改名为《补天》。

31、鲁迅曾受严复译述的赫胥黎的《天演论》的影响,接受了进化论的思想。

32、“我独自远行,不但没有你,并且再没有别的影在黑暗里。只有我被黑暗沉没,那世界全属于我自己。”出自鲁迅的散文诗《影的告别》。

33、郭沫若一生在文学、历史学和考古学三大领域都卓有成就。

34、郭沫若在《晨安》一诗里,以“晨安”问候的外国人士,除了诗人外,还有政治家林肯和华盛顿。

35、《〈女神〉之地方色彩》是20年代郭沫若研究中的名篇,其中,最有名的论断,就是指出《女神》缺少“地方色彩”的“欧化”现象。这篇论文的作者是闻一多。

36、所谓三步的阅读法,即:第一步直观感受,第二步设身处地,第三步名理分析。而“文学史读法”往往偏重于名理分析。

37、在“革命文学”论争中,郭沫若被鲁迅称为“流氓 + 才子”的作家。

38、“啊,我年青的女郎!你该知道了我的前身?你该不嫌我黑奴卤莽?要我这黑奴的胸中,才有火一样的心肠。”这段诗句出自郭沫若的名诗《炉中煤》。

39、郭沫若的名诗《炉中煤》以恋歌的形式表达对祖国的爱,愿意为她掏出“火一样的心肠”。40、《炉中煤》的副标题是“眷念祖国的情绪”。41、1959年上海文艺出版社出版的楼栖的《论郭沫若的诗》,是一部力图用马列主义观点作家作品分析的专著,其中,最为关注的是郭沫若的“创作道路”和《女神》的“时代精神”等问题。

42、对后来的郭沫若研究启发最大的是朱自清为《中国新文学大系》的诗集所作的导言。郭沫若曾说:“当我接近惠特曼的《草叶集》的时候,正是‘五四’运动发动的那一年”。

43、如果说《女神》的主导风格是暴躁凌厉,那么,它代表作就应该是《天狗》之类的作品。

44、在40年代初,郭沫若一口气创作了以“战国”时期和“南明”时期为题材的六部历史剧,其中,最有代表性是《屈原》。

45、郭沫若在新文学的第一个十年里,就写出了话剧《卓文君》、《王昭君》和《聂嫈》,即著名的《三个叛逆的女性》。

46、鲁迅与郭沫若赴日本留学的最初目的,都是为了学习医学。

47、“五四”时期发表郭沫若诗歌最多的报纸是《时事新报》的副刊《学灯》。

48、在“五四”之后,许多作家都产生过彷徨的情绪,郭沫若也写过题为《彷徨》的十首诗,这些诗后来收入他于《女神》后出版的诗文集《星空》中。

49、《凤凰涅槃》为6章,即《序曲》、《凤歌》、《凰歌》、《凤凰同歌》、《群鸟歌》、《凤凰更生歌》。50、郭沫若被称为“五四”启蒙时代诗歌方面的代表者,新中国的预言诗人。

51、曾以一部《女神》开中国现代诗歌浪漫主义先河的郭沫若,50年代以后也以惊世骇俗的新观点创作了两部历史剧《蔡文姬》和《武则天》。

52、《女神》共分三辑,第一辑由三部诗剧组成,它们是《女神之再生》、《棠棣之花》、《湘累》。

53、王光东的《关于浪漫的沉思——郭沫若前期文艺思想论》一书认为,前期郭沫若文艺思想虽然变化多,又偏激,不科学,但其价值就在于“深刻的片面”,即使不科学,也是合理的,满足了时代需求的。

54、在40年代的郭沫若研究中,最值得注意的是周扬发表于1941年11月16日延安《解放日报》上的文章《郭沫若和他的〈女神〉》。

55、朱自清在《中国新文学大系》的诗集导言中认为,郭沫若诗中有两样新东西是我们传统里没有的,一是泛神论,一是20世纪的动的和反抗的精神。

56、“五四”时期的“四大副刊” 是《晨报副刊》、《京报副刊》、《民国日报•觉悟》和《时事新报•学灯》。

57、以蒋光慈的《短裤党》等作品为标志的早期革命小说,往往把理性当教条,将活生生的生活简化为死板的公式。

58、在1940年“皖南事变”发生后三个月左右,茅盾就创作了反映这一事变的长篇小说《腐蚀》。

茅盾原名沈雁冰,早在他1928年发表第一篇小说《幻灭》之前,就已经是五四新文化运动著名的批评家和组织家了。

59、郭沫若与郁达夫等人创办的创造社,1921年成立于日本东京。

60、创造社在1928年后,文学主张发生了很大变化,成为无产阶级文学的主要倡导者,被称为“ 后期创造社”。61、《子夜》写于1931年10月至1932年12月,1933年1月由上海开明书店出版,是茅盾小说的代表作。62、茅盾的第二部“史诗性”的巨著《子夜》,也是直接记录和概括1930年春夏间在我国以生的经济和政治斗争。63、茅盾在创作《子夜》时,茅盾原计划采取双近景,对城市和农村都作直接描写,后来改为以城市为近景。

64、蓝棣之在《现代文学经典:症候式分析》一书中批评著名小说《子夜》是一部抽象观念加材料堆砌而成的社会文献。

65、茅盾曾在分析批判“革命文学”的概念化风气时一钱见血地指出“我们看了蒋光慈的作品,总觉得其来源不是'革命生活实感',而是想象”。

66、茅盾是使命感很强的作家,处身其中他无法不受“红色30年代”文艺思潮的浸染,其明显标志是对“五四”的重新思考和“检讨”。在无产阶级革命文学论争时期,他曾发出“没有'五四',未必会有'五卅'罢”的质疑。67、茅盾的《蚀》三部曲包括《幻灭》、《动摇》和《追求》三篇小说。

68、茅盾参加“左联”后,从建立无产阶级革命文学的高度对“都市文学”进行了新的阐释,第一次提出了“都市文学”的概念。

69、在对茅盾的以《子夜》为代表的“社会剖析小说”的评价上,20世纪80年代中期,出现了两种不同的态度,其中,严家炎、孙中田主要持肯定态度。

70、《幻灭》是茅盾的第一部小说,真实地表现了一部分知识分子在大革命前后的心理变化,它在《小说月报》上一发表,就引起普遍注意,既是茅盾小说创作的处女作,也是他的成名作。

71、《春蚕》的开头是:“老通宝坐在'塘路'边的一块石头上,长旱烟管斜摆在他身上”。72、《春蚕》与后来发表的《秋收》、《残冬》一起,合称《农村三部曲》。73、茅盾的《蚀》三部曲包括《幻灭》、《动摇》和《追求》三篇小说。74、创造社被称为”艺术派“,而文学研究会则被称为”人生派“。

75、《子夜》有五条重要线索,其中的第一条是以买办资本家赵伯韬、金融资本家杜竹斋、民族工业资本家吴荪甫等为代表的公债交易所中”多头“与”空头“的投机活动。76、《子夜》1933年1月由上海开明书店出版。全书共19章,其中,第2、4两章分别以《火山上》和《骚动》为题发表于《文学月报》第1卷第第1、2期。

77、在中国现代作家中,最早参加中国共产党的作家是1921年由上海共产主义小组成员转为正式党员的沈雁冰。

78、茅盾小说人物塑造的主要贡献是创造了两个“人物形象系列”,一是“民族资本家”形象系列,二是“时代新女性”形象系列。79、记录第一次国内革命战争经验教训的《蚀》的第一部《幻灭》,是在蒋介石发动反革命政变的四个月后动笔写成的。80、1945年,面对重庆轰动一时的”黄金泄密案“,茅盾经不住话剧演出”爆发性“效应的诱惑,跟风创作了话剧《清明前后》。

81、“老通宝坐在‘塘路’边的一块石头上,长旱烟管斜摆在他身边。‘清明’节后的太阳已经很有力量,老通宝背脊上热烘烘地,像背着一盆火”。这是小说《春蚕》的开头。

82、茅盾参加”左联“后,从建立无产阶级革命文学的高度对”都市文学“进行了新的阐释,第一次提出了”都市文学“的概念。

83、茅盾被誉为“20世纪的巴尔扎克”。巴尔扎克的代表作是《人间喜剧》,这部作品“用编年史的方式,几乎逐年把上升的资产阶级在1816年至1848年这一时期对贵族社会日甚一日的冲击描写出来。”

84、在茅盾的“时代新女性”形象系列中,主要有两类,一是以静女士为代表的传统东方女性,一是以慧女士为代表的现代女性,其中,慧女士、孙舞阳、章秋柳等现代女性都是《蚀》中的人物。

85、在茅盾的一生中,有许多未完成计划的小说,其中,第一部未完成的长篇小说就是1929年创作的《虹》。

86、林先生“摹仿上海大商店卖‘一元货’的方法,把脸盆毛巾牙刷牙粉配成一套卖一块钱,广告上就大书‘大廉价一元货’。”这个情节出自茅盾的小说《林家铺子》。

87、五四新文学作家大多受到一些外国作家的影响,对茅盾影响最大的外国作家是俄国作家托尔斯泰。88、老舍原名舒庆春,字“舍予”,故以“老舍”作为他的笔名。

89、老舍写于1932年的长篇小说《猫城记》在“文革”中曾受到严厉批判,并直接导致了老舍的噩运。

90、在老舍塑造的老派市民形象系列中,除了《二马》中的老马,《牛天赐传》中的牛老四,《四世同堂》中的祁老人和祁天佑之外,最引人注目的还是《离婚》中的张大哥。

91、在老舍早期作品中的老派市民形象中,最有代表性的人物是《离婚》中的张大哥。

92、《四世同堂》的创作历时五年,第一部《惶惑》和第二部《偷生》创作于抗战期间,第三部《饥荒》创作于赴美讲学期间。93、五六十年代以后,老舍是最具活力的现代作家,这时期他最成功的作品是话剧《茶馆》和未完成的长篇小说《正红旗下》。

94、《离婚》主要描写的是北平某财政所一群公务员的思想矛盾、生活纠葛的家庭**,主人公张大哥把做媒当作最大的快乐的享受。95、在老舍塑造的老派市民形象系列中,除了老派市民、新派市民、正派市民之外,还有一类市民形象,他们是以祥子为代表的城市贫民。96、在《骆驼祥子》中,车厂老板刘四爷的又老又丑的女儿,名叫虎妞。97、小说《骆驼祥子》的男女主人公是祥子和虎妞。

98、虎妞的变态情欲,二强子逼女卖淫的病态行为,以及小福子自杀的悲剧,对祥子来说,都是锁住他的“心狱”。99、在老舍嘲讽的”洋派青年“中,还有《四世同堂》中的祁瑞丰等。

100、牛天赐是老舍以中华民族商业为题材的长篇小说《牛天赐传》中的主人公。

101、在老舍的早期作品中,他的幽默有点类似北京”京油子“的”耍贫嘴“,老舍曾为此而苦恼。从《离婚》开始,老舍为得之于北京市民趣味的幽默找到了健康的发展方向。

102、《四世同堂》描写了“北京文化”的深刻影响,就连大字不识一二的车夫小崔也不例外:他敢于打一个不给车钱的日本兵,可是当女流氓大赤包打他一记耳光时,却不敢还手,因为他不能违反“好男不与女斗”的“礼”。

103、赵园的《北京:城与人》虽不是老舍的专论,但对于作为“京派”所依托的北京文化及其在创作中的表现,有非常独到的发现。104、《雷雨》等剧作的诞生,被看作是中国现代话剧艺术成熟的标志。105、曹禺的前三部话剧作品是《雷雨》、《日出》和《原野》。

106、曹禺的“五大杰作”是指《雷雨》、《日出》、《原野》、《北京人》和《家》。107、《雷雨》中的”命运观“问题是批评家李健吾在30年代首先发现的。

108、在《雷雨》中,周朴园曾与侍萍同居三年,生育了两个儿子,即周萍和鲁大海。

109、曹禺剧作在莎士比亚、易卜生等大师影响下,形成了宏伟明丽的基本风格,在此基础上又融入了契诃夫诗一样的幽远深沉的韵味。

110、人们一般称《雷雨》中的蘩漪是”娜拉“式的人物,娜拉是挪威著名剧作者易卜生笔下的女性。111、”一个女子,你记着,不能受两代的欺侮,你可以想一想。“这句话是周蘩漪对周萍说的。

112、蘩漪为了爱情,甚至不顾尊严,死搅蛮缠地跟踪周萍,下跪哀求周萍,在不得所爱后竟残忍地作出玉石俱焚的举动。

113、周朴园对侍萍的怀念是通过一系列生活细节“外化”出来的,比如,爱穿侍萍绣过后衬衣,每年四月十八都要为侍萍过生日等等。114、在《雷雨》和《原野》中有不少经不起推敲的细节,如周冲的年龄、仇虎的反常行为等。115、曹禺话剧《原野》的创作主要受到美国戏剧家奥尼尔的影响。116、仇虎和花金子是曹禺话剧《原野》中的男女主人公。117、《日出》的主要人物有交际花陈白露、潘月亭、李石清、顾八奶奶、面首胡四以及洋奴才张乔治等。118、《日出》主要选取了陈白露的客厅和一个叫”宝和下处“的三等妓院作主要场景。119、受契诃夫现实主义创作精神的震撼,曹禺创作了话剧《日出》。120、沈从文的第一部小说集是他于1926年出版的《鸭子》。

在短篇小说《柏子》中,作者讲述的是一个辰河水手与岸边一个做娼妇的女人之间男欢女爱的故事。

121、《柏子》是沈从文小说中较为精短的一篇,所写的也是极简单的一桩事,但标志着他的创作从习作阶段走向成熟。122、《边城》的故事主要是写茶峒小镇上船总的两个儿子天保和傩送同时爱上了翠翠。

123、沈从文把《边城》看成是一座供奉人性的”希腊小庙“,而翠翠便是这种自然人性的化身,是沈从文的理想人物。124、《边城》在结尾处写道:“这个人也许永远不回来了,也许‘明天’回来!”在这里,“这个人”是指傩送。125、30年代正当沈从文创作的高峰时期,就出现了许多不同的评论,其中,影响最大也最值得参考的是著名女评论家苏雪林的《沈从文论》。

126、在沈从文的作品中,神性是最高的人性,因此,“神”、“爱”与“美”是三位一体的。

与”京派“相对应的”海派“是一个复杂的概念,其中,包括有新感觉派之类的先锋前卫的文学,其主要作家有施蛰存、刘呐鸥、穆时英等,其代表性小说《梅雨之夕》的作者是新感觉派的著名作家施蛰存。

127、由四川过湖南去,靠东有一条官路。这官路将近湘西边境到了一个地方名为”茶峒“的小山城时,有一小溪,溪边有座白色小塔,塔下住了一户单独的人家。128、20世纪40年代,郭沫若曾在《斥反动文艺》一文中批判沈从文是“一直是有意识的作为反动派而活动着”的“粉红色”的文艺家。129、被看作是京派小说“鼻祖”的小说家不是沈从文,而是曾参加过语丝社的废名。

130、沈从文生长在湘西沅水流域,地处湖南、四川、贵州三省的交界处,他出生的凤凰县是土家族、苗族等少数民族的聚居地。131、表现童养媳人生的《萧萧》,一反二三十年代描写童养媳制度罪恶的小说的常见模式„„而是从独特的角度提示人物内部主观精神,与摆脱现存人生秩序,获得生命自由的历史需求不相适应。132、萧乾是”京派“的后起之秀,北京的蒙古族后裔。

133、张爱玲1943年开始作家生涯。1944年小说集《传奇》和散文集《流言》先后出版,名躁上海文学界。134、前些年出现的“张爱玲热”,在1995年张爱玲在美国孤独地去世后形成高潮。

135、张爱玲最钟爱的意象应该说是月亮和镜子,这是两个传统性较强的意象,包含着一些设定的象征意义。136、在小说《倾城之恋》中,印度女人萨黑夷妮公主是柳原精心为流苏安排的”情敌“。

137、葛薇龙是小说《沉香屑:第一炉香》中的主人公,她是一个普通的上海女孩子,为了能继续在香港求学,不得不向与葛家多年不相往来的姑妈梁太太求告。

138、《倾城之恋》是一个关于调情的故事,也是一个关于弃妇的故事,是一个弃妇在进行垂死挣扎和自我拯救之后终于修成正果的故事。因此,也有人认为,这是一个张爱玲版的“娜拉走后怎样”的故事,一个关于逃离的故事。

139、《红玫瑰与白玫瑰》中的烟鹂,对丈夫振保在外嫖妓“绝对不疑心到”,因为“她爱他,不为别的,就因为在许多人之中指定了这一个人是她的”。

140、《红玫瑰与白玫瑰》中的王娇蕊一直沉浸在爱情的游戏中,突然遇到她自以为“生命中的男人”,就收敛自己,一心一意要与他厮守,哪里知道她最多只能是婚姻外的一颗“朱砂痣”。

141、《鸿鸾禧》中的玉清,比较顺利地出了嫁,但在更年轻的女孩子眼中,她已经是“银幕上最后映出的雪白耀眼的‘完’字”。142、穆旦本名查良铮,是现代诗坛最为重要的诗人,也是一位著名的翻译家。

143、《赞美》最核心的情感和信念是:”一个民族已经起来“,这也是穆旦诗歌创作的基本主题之一。穆旦在清华时的同学王佐良说,穆旦写的是“雪莱式的浪漫派的诗,有着强烈的抒情气质,但也发泄着对现实的不满”。144、1946年,上海诗人杭约赫与臧克家等人创立星群出版社,出版了《诗创造》杂志。145、九叶诗派得名于1981年江苏人民出版社出版的九人诗合集《九叶集》。

146、九叶诗派基本上是由两群诗人合流而成,他们与两个诗刊有直接关系,一是《诗创造》,一是《中国新诗》,故九叶诗派又称“中国新诗”派。

147、施蛰存在《又关于本刊的诗》中说:“《现代》的诗是诗,而且是纯然的现代的诗。它们是现代人在现代生活中所感受的现代情绪,用现代的词藻排列成的现代的诗形。”

148、穆旦因抗战期间参加中国远征军,1958年被宣布为“历史反革命”。149、《黄昏之献》是风格与何其芳相近的散文家丽尼的散文集。

150、郁达夫是“自叙传”小说的代表作家,但他认为,比起小说,“现代的散文,却更带有自叙传的色彩了。”

151、“到‘五四’运动的时候,才又来了一个展开,散文小品的成功,几乎在小说戏曲和诗歌之上”是鲁迅在30年代对“五四”散文发达状况的评价。152、有的学者将现代散文分出两条不同的语体线索,一是”闲话体“,一是”独语体“。其中,鲁迅的散文诗集《野草》应归属于”独语体“。153、梁实秋在《新诗的格调及其他》一文中说:“新诗运动最早的几年,大家注重的是‘白话’,不是‘诗’。” 154、周作人在《苍蝇》中旁征博引,其中有希腊史诗、日本俳句、我国的《诗经》、法勃儿的《昆虫记》等。155、周作人的小品文字,多以”言志“散文为主,又可分为”浮躁凌厉“与”冲淡平和“两种。

156、有学者分析认为,何其芳《画梦录》里的意象可分为两类,一类是“时间意象”,如黄昏、黑夜等,一类是“空间意象”,如坟墓、古宅等。

二、单项选择题(每题1分,共10分)要求:将正确答案的序号填在括号内。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错选或多选均不得分。

1、鲁迅创作的第一篇白话小说是(C)

A.《阿Q正传》 B.《**》

C.《狂人日记》 D.《热风》

2、鲁迅小说的代表作是(A)。

A.《阿Q正传》 B.《**》

C.《狂人日记》 D.《祝福》

3、除《狂人日记》外,鲁迅在另一篇小说中也写了一个带象征意味的”狂人“,尖锐地抨击了封建制度文化的”吃人“本质,痛快地发抒了叛逆反抗之声。这篇小说是(A)。

A.《长明灯》 B.《在酒楼上》

C.《孔乙己》 D.《阿Q正传》

4、“蜂子或蝇子停在一个地方,给什么来一吓,即刻飞去了,但是飞了一个小圈子,便又回来停在原地点”。这个著名比喻出自小说(A)A.《在酒楼上》 B.《孔乙己》

C.《狂人日记》 D.《孤独者》

5、“凡是愚弱的国民,即使体格如何健全,如何茁壮,也只能做毫无意义的示众的材料和看客,病死多少是不必以为不幸的。”出自鲁迅的(B)

A.《示众》 B.《呐喊•自序》

C.《祝福》 D.《马上支日记》

6、鲁迅最后一部以现实生活为题材的小说是(D)。A.《故乡》 B.《明天》

C.《**》 D.《离婚》

7、《肥皂》中四铭向儿子讨教的”恶毒妇“一词的意思是(C)。A.伪君子 B.不正经的人

C.老傻瓜 D.很凶的女人

8、“你听我讲下去:她们面前围了一大群人,毫无敬意,只是打趣。还有两个光棍,那是更其肆无忌惮了,有一个简直说,„阿发,你去买两块肥皂来,咯支咯支遍身洗一洗,好得很哩。‟你想,这……”说这话的人是(C)。A.微翁 B.道统

C.四铭 D.学程

9、“可是永远记得那狼眼睛,又凶又怯,闪闪的像两颗鬼火,似乎远远的来穿透了他的皮肉。而这回他又看见从来没有见过的更可怕的眼睛了,又钝又锋利,不但已经咀嚼了他的话,并且还要咀嚼他皮肉以外的东西,永是不远不近的跟他走。”这段描写出自(A)。A.《狂人日记》 B.《肥皂》

C.《阿Q正传》 D.《示众》

10、阿Q认为,他一生“行状”上的惟一的一个污点在于(C)。

A.被革命党剪了辫子 B.死前没能唱戏文

C.画圈画不圆 D.被抓进又抓出

11、鲁迅的作品具有现实主义的特色,同时也注入了鲁迅的主观精神,他作品中有的人物的名字,就是根据他自己的笔名衍生而成的。比如(C)。

A.吕纬甫 B.魏连殳

C.宴之敖 D.眉间尺

12、鲁迅写作《论”费厄泼赖“应该缓行》,主要是因为有人在一家当时著名的散文刊物上提倡”费厄泼赖“(Fair play)。这家刊物是(C)。A.《论语》 B.《每周评论》

C.《语丝》 D.《现代评论》

13、鲁迅写作《论“费厄泼赖”应该缓行》,主要是因为有人在《语丝》上提倡“费厄泼赖”(Fair play)。这位提倡者是(C)。A.周作人 B.冯文炳 C.林语堂 D.梁实秋

14、温儒敏教授认为,有两篇作品是可以当作鲁迅小说的”纲“来读的,那就是《狂人日记》和(A)。A.《长明灯》 B.《示众》

C.《孔乙己》 D.《白光》

15、鲁迅在五四运动前完成的前三篇白话小说是(A、B、D)。A.《狂人日记》 B.《孔乙己》

C.《阿Q正传》 D.《药》

16、鲁迅知识分子题材的主要作品有(C)等。A.《祝福》 B.《**》

C.《肥皂》 D.《明天》

17、鲁迅笔下的魏连殳形象出自小说(B)。

A.《在酒楼上》 B.《孤独者》

C.《肥皂》 D.《伤逝》

18、在鲁迅笔下的知识分子形象中,有一类属于在封建科举制度下一心求功名的旧文人,其中,陈士成的形象出自作品(C)。A.《在酒楼上》 B.《白光》 C.《狂人日记》 D.《示众》

19、鲁迅最后一部以现实生活为题材的小说集是(B)。A.《呐喊》 B.《彷徨》 C.《热风》 D.《故事新编》 20、鲁迅的第一部杂文集是(C)。

A.《野草》 B.《随感录》 C.《热风》 D.《坟》

21、和“五四”前后的许多“前驱者”不同,鲁迅对现实对未来并不乐观,甚至有些消沉,他躲在S会馆里抄古碑,也以写小说来排遣“苦的寂寞”。这些小说后结集为(A)。

A.《呐喊》 B.《彷徨》

C.《热风》 D.《故事新编》

22、鲁迅小说《故事新编》中的人物,大多是历史上有脸有面的大人物。其中,墨子出自小说(C)。A.《理水》 B.《出关》

C.《非攻》 D.《铸剑》

23、在“革命文学”论争中,被鲁迅称为“流氓 + 才子”的作家是(A)。A.郭沫若 B.田汉 C.阳翰笙 D.夏衍

24、郭沫若的诗歌受到许多外国诗人的影响,其中主要有(B、D)。A.斯宾诺莎 B.海涅

C.海德格尔 D.歌德

25、对郭沫若诗歌风格形成影响最大的惠特曼是(C)。A.英国诗人 B.德国诗人

C.美国诗人 D.法国诗人

26、郭沫若《匪徒颂》的主题是(C)。

A.批判古往今来的革命者 B.讽刺一切偶像的破坏者 C.歌颂古往今来的革命者 D.批判一切偶像的破坏者

27、如果说《女神》的主导风格是暴躁凌厉,那么,它真正具有代表性作品就应该是(A)之类的作品。A.《天狗》 B.《凤凰涅槃》 C.《晨安》 D.《地球,我的母亲》

28、郭沫若《女神》中的作品大多发表于“五四”时期的“四大副刊”之一的(A)。A.《时事新报•学灯》 B.《晨报副刊》 C.《民国日报•觉悟》 D.《京报副刊》

29、在40年代初,郭沫若一口气创作了六部历史剧,其中,以“南明”时期为题材的两部作品是(A)。A.《孔雀胆》和《南冠草》 B.《屈原》和《虎符》

C.《蔡文姬》和《武则天》 D.《屈原》和《聂嫈》

30、郭沫若在40年代创作的第一部历史剧,是他根据早年的诗剧改编、扩写的(C)。A.《女神之再生》 B.《卓文君》

C.《棠棣之花》 D.《王昭君》

31、郭沫若的家乡有峨眉山、泯江、大渡河等名山大川,他的家乡是(A)。A.四川乐山 B.浙江绍兴

C.四川成都 D.浙江乌镇

32、在五四运动的高潮之后,新文学作家大多经历了一个从”呐喊“到”彷徨“的过程,如果说郭沫若的《女神》是他的”呐喊“,那么,他的”彷徨“就是诗文集(C)。

A.《恢复》 B.《瓶》

C.《星空》 D.《茅》

33、朱自清在《中国新文学大系》的一篇导言中认为,郭沫若诗中有两样新东西是我们传统里没有的,一是泛神论,一是20世纪的动的和反抗的精神。这篇导言是(A)。

A.《中国新文学大系》诗集导言 B.《中国新文学大系》理论集导言 C.《中国新文学大系》小说一集导言 D.《中国新文学大系》散文集导言

34、郭沫若的《三个叛逆的女性》,除了《卓文君》、《王昭君》外,还有(D)。A.《蔡文姬》 B.《屈原》

C.《武则天》 D.《聂嫈》

35、郭沫若最早发表的诗歌是(D)。

A.《凤凰涅槃》 B.《天狗》

C.《死的诱惑》 D.《鹭鹚》

36、继《尝试集》和《女神》之后,白话诗的又一成绩是另两部诗集的面世,这两部诗集是《冬夜》和(D)。A.《小河》 B.《星空》 C.《三弦》 D.《草儿》

37、创造社的小说创作主要有两种形式,即“自叙小说”和“寄托小说”。郭沫若“寄托小说”的代表性作品是(C)。A.《喀尔美萝姑娘》 B.《残春》 C.《牧羊哀话》 D.《漂流三部曲》

38、在茅盾的”时代新女性“形象系列中,主要有两类,一是以静女士为代表的传统东方女性,一是以慧女士为代表的现代女性,其中,慧女士、孙舞阳、章秋柳等现代女性都出自(D)。A.《腐蚀》 B.《虹》

C.《子夜》 D.《蚀》

39、被誉为“二十世纪的巴尔扎克”和“二十世纪的别林斯基”的小说大师和理论批评家是(B)。A.鲁迅 B.茅盾 C.老舍 D.胡风

40、茅盾认为,”像吴荪甫那样的资本家应当坐更高级的轿车“,而当时上海流行福特车,便让他改坐了雪铁龙。这里的”当时“,是指(B)。A.20年代 B.30年代

C.40年代 D.50年代

41、茅盾在构思《子夜》的过程中,亲自考察了上海的现代工业和现代交易市场,其中,主要有(A、B、D)。A.火柴厂 B.汽车制造厂

C.丝厂 D.工商证券交易所

42、茅盾在《子夜》中通过许多地主的形象描写了如火如荼的农村革命运动,有的地主苍皇出逃,有的地主暴死街头。其中,暴死街头的地主是(A)。

A.曾沧海 B.杜竹斋

C.冯云卿 D.吴老太爷

43、中国现代文学史上出现最早、塑造得最为成功的一个资本家形象是(B)。A.朱吟秋 B.吴荪甫 C.杜竹斋 D.赵伯韬

44、茅盾的第一部小说是在蒋介石发动反革命政变的四个月后动笔写成的记录第一次国内革命战争经验教训的(B)。A.《蚀》 B.《幻灭》

C.《虹》 D.《动摇》

45、在一部小说的结尾处,钱良材与张恂如对王伯申与赵守义经过一番斗争,终于牺牲农民利益而握手言欢,大发感慨。这部小说是(D)。A.《腐蚀》 B.《第一阶段的故事》

C.《子夜》 D.《霜叶红于二月花》

46、创造社的第一份刊物是1922年在国内创办的(A)。

A.《创造季刊》 B.《创造月刊》

C.《创造周报》 D. 《创造日》

47、创造社在文学革命倡导运动中新创办的刊物是(C)。

A.《创造日》 B.《创造周报》

C.《创造月刊》 D.《创造季刊》

48、创造社的小说创作主要有两种形式,即”自叙小说“和”寄托小说“。郁达夫”自叙小说“的作品主要有(A、B、C、D)。A.《沉沦》 B.《南迁》

C.《迷羊》 D.《秋柳》

49、创造社的小说创作主要有两种形式,即“自叙小说”和“寄托小说”。郁达夫“自叙小说”的代表性作品是(A)。A.《沉沦》 B.《南迁》 C.《迷羊》 D.《薄奠》

50、沈雁冰(茅盾)是文学研究会的发起人之一,文学研究会的第一份刊物就是在他主持下革新的(B)。A.《新青年》 B.《小说月报》

C.《新申报》 D.《少年中国》

51、在30年代的上海,流行的汽车是福特,茅盾认为,“像吴荪甫那样的资本家应当坐更高级的轿车”,便让他改坐了(B)。A.奔驰 B.雪铁龙

C.宝马 D.保时捷

52、在蒋介石发动第二次反共高潮的“皖南事变”后,茅盾在小说披露了这一事件的有关内幕。这部小说是(D)。A.《蚀》 B.《幻灭》

C.《虹》 D.《腐蚀》 53、1929年茅盾《读〈倪焕之〉》一文关于”时代性“的阐述已经开始接受”新写实主义“的概念。这部小说《倪焕之》的作者是。(D)A.鲁迅 B.郁达夫

C. 老舍 D.叶圣陶

54、对小说《倪焕之》评价最高的评论家是(C)。A.鲁迅 B.郁达夫

C.茅盾 D.郭沫若

55、在中国现代小说创作中,真正表现出马列主义指导作用的“第一人”是(C)。A.鲁迅 B.郭沫若

C.茅盾 D.叶圣陶

56、在1928年关于“文学革命”的论争中,茅盾受到批评最多的作品是(B)A.《腐蚀》 B.《蚀》

C.《春蚕》 D.《虹》

57、马达声音响了,一八八九号汽车开路,已经动了,忽然吴老太爷又锐声叫了起来:“《太上感应篇》!”这是裂帛似的一声怪叫。在这一声叫喊中,吴老太爷的残余生命力似乎又复旺炽了;他的老眼闪闪地放光,额角上的淡红色转为深朱,虽然他的嘴唇簌簌地抖着。这段文字出自(D)。

A.老舍的《骆驼祥子》 B.鲁迅的《铸剑》C.沈从文的《边城》D.茅盾的《子夜》

58、在新文学史上,第一部个人新诗集是(B)。

A、郭沫若《女神》 B.胡适《尝试集》 C.俞平伯《冬夜》 D.康白情《草儿》

59、“沙子龙的镖局已改成客栈。东方的大梦没法子不醒了。……„神枪沙子龙‟慢慢似乎被人们忘记了。”这个描写出自小说(B)。A.《骆驼祥子》 B.《断魂枪》

C.《四世同堂》 D.《离婚》

60、虎妞的变态情欲,二强子逼女卖淫的病态行为,以及小福子自杀的悲剧,对祥子来说,都是锁住他的“心狱”。其中,二强子的女儿是(D)。

A.小文 B.大赤包

C.虎妞 D.小福子

61、《骆驼祥子》展示了祥子从充满希望到走向堕落的悲剧一生,凝聚了作者对城市文明病和人性关系的艺术思考和批判性的审视,其作品基调是(A)。

A.写实 B.抒情

C.幽默 D.讽刺

62、《四世同堂》描写了”北京文化“的深刻影响,就连大字不识一二的车夫也不例外:他敢于打一个不给车钱的日本兵,可是当女流氓大赤包打他一记耳光时,却不敢还手,因为他不能违反”好男不与女斗“的”礼“。这个挨打的车夫是(B)。A.老马 B.小崔

C.小马 D.祥子

63、在老舍早期作品中的老派市民形象中,张大哥出自作品(C)。A.《二马》 B.《赵子曰》 C.《离婚》 D.《老张的哲学》 64、在老舍早期作品中的理想市民形象中,赵景纯出自作品(B)。A.《二马》

B.《赵子曰》

C.《离婚》

D.《老张的哲学》 65、老舍在英国完成的第一部小说是(A)。

A.《老张的哲学》 B.《二马》

C.《赵子曰》 D.《离婚》

66、《离婚》写20年代北平一个财政所里的各色人等和平庸的生活,是一部世态讽刺小说。作品中有三个主要角色,也是三种人物类型,三种人生信条:圆通人、老实人、无赖和恶棍。其中,圆通人是(A)。A.老张 B.小赵

C.老李 D.小马

67、老舍曾为自己的幽默流入”油滑“而苦恼,以致一度”故意的停止幽默“,经过反复思索、总结,终于为他得之于北京市民趣味的幽默找到了健康的发展方向,这种变化开始于小说(C)。

A.《二马》 B.《骆驼祥子》

C.《离婚》 D.《四世同堂》

68、老舍写于1932年(教材上的1939年有误)的一部长篇小说在“文革”中曾受到严厉批判,直接导致了老舍的噩运。这部小说是(B)。A.《二马》 B.《猫城记》 C.《离婚》 D.《牛天赐传》 69、在老舍的创作中,被看作是《骆驼祥子》的姊妹篇的作品是(C)。A.《月牙儿》 B.《柳家大院》

C.《我这一辈子》 D.《四世同堂》 70、在曹禺的戏剧经典《雷雨》中,也有许多经不起认真推敲的细节,比如(C)。A.仇虎的反常 B.周朴园与侍萍的关系 C.周冲的年龄 D.蘩漪与侍萍的关系 71、被称为《雷雨》中“最为炫目的一道闪电”和“剧本的灵魂”的人物是(A)。A.蘩漪 B.周萍

C.侍萍 D.四凤

72、曹禺在一部作品里写道,主人公曾在哈尔滨修江堤时,为了发财而故意让江堤出险,淹死了2000多工人。这部作品是(A)。A.《雷雨》 B.《日出》

C.《原野》 D.《北京人》

73、曹禺在创作中明显受美国现代主义戏剧家奥尼尔影响的作品是(C)。A.《雷雨》 B.《日出》

C.《原野》 D.《蜕变》

74、曹禺在创作中明显受古希腊命运悲剧影响的作品是(A)。A.《雷雨》 B.《日出》

C.《原野》 D.《蜕变》

75、从《雷雨》到《日出》,曹禺剧作风格的变化主要受到一个外国剧作家的影响,这个作家是(C)。A.奥尼尔 B.莎士比亚

C.契诃夫 D.布莱希特 76、在《北京人》中,最不想让愫芳出嫁的人是(A)。A.曾皓 B.曾文彩

C.江泰 D.曾思懿 77、小说《纺纸记》的作者是(A)。A.废名 B.萧乾

C.林庚 D.芦焚

78、《莫须有先生传》是著名作家(B)的作品。A. 沈从文 B.废名

C.周作人 D.鲁迅

79、所谓“京派”,是指30年代活跃在北京和天津等北方城市的自由主义群,其中,蒙古族出身的作家是(B)。A.废名 B.萧乾

C.林庚 D.芦焚 80、30年代正当沈从文创作的高潮期,刘西渭的《〈边城〉与〈八骏图〉》以印象主义批评对沈从文以热烈的赞美。刘西渭实际上就是“京派”作家(B)。

A.萧乾 B.李健吾

C.林庚 D.李广田 81、”京派“最有代表的美学家和评论家是(A)。A.朱光潜 B.周作人

C.凌叔华 D.沈从文

82、沈从文最初在文坛上崭露头角与一个文学刊物直接有关。这个刊物是(D)。A.《文学月刊》 B.《现代》

C.《文学杂志》 D.《现代评论》

83、“另外一处的吊脚楼上,又有了妇人唱小曲的声音,灯光摇摇不定,且有猜拳声音。我估计那些灯光同声音所在处,不是木筏上的簰头在取乐,就是水手们小商人在喝酒。妇人手指上说不定还戴了水手特别为从常德府捎带来的镀金戒指,一面唱曲一面把那只手理着鬓角,多动人的一幅画图!”这段描写出自作品(A)。

A.《鸭窠围的夜》 B.《边城》

C.《萧萧》 D.《柏子》 84、“由四川过湖南去,靠东有一条官路。这官路将近湘西边境,到了一个地方名为„茶峒‟的小山城,有一条小溪,西边有座白色小塔,塔下住了一户单纯的人家。”这段文字出自(D)。

A、郁达夫《感伤的旅行》B.沈从文《湘西》C.郁达夫《屯溪夜泊记》D.沈从文《边城》

85、翠翠的母亲,老船夫的独生女,十五年前同一个茶峒军人,很秘密的背着那忠厚爸爸发生了暧昧关系。她后来死于(D)。A.与屯戍军士的私奔 B.产后吃了许多毒药 C.与屯戍军士的搏斗 D.产后吃了许多冷水 86、《金锁记》是张爱玲小说的代表作,其主人公曹七巧是(B)。

A、曹公馆的二奶奶 B.姜公馆的二奶奶 C.曹公馆的七奶奶 D.姜公馆的七奶奶

87、曹七巧原是乡下的小户人家的女儿,她的哥嫂贪图荣华富贵想攀高枝,把她嫁到上海富室姜家,做了姜家的二奶奶。她到姜家之前曾被称为(B)。

A.”豆腐西施“ B.”麻油西施“

C.”豆浆西施“ D.”油条西施“ 88、张爱玲作品中随处可见《红楼梦》的影子,而被看作是“现代《葬花词》”的一篇作品则是(D)。A.《茉莉香片》 B.《心经》

C.《倾城之恋》 D.《花凋》

89、刚上小学的张爱玲曾跟着母亲读《小说月报》,并从此喜欢上老舍的小说。这篇对张爱玲产生影响的老舍小说是(D)A.《猫城记》 B.《离婚》

C.《断魂枪》 D.《二马》

90、苏童在”影响我的十部短篇小说“评选中,选中了一篇张爱玲的小说,称”这样的作品是标准的中国造的东西,比诗歌随意,比白话严谨,在靠近小说的过程中成为了小说“。被苏童选取中的这篇张爱玲小说是(D)。

A.《沉香屑:第一炉香》 B.《金锁记》

C.《茉莉香片》 D.《鸿鸾禧》 91、在小说《金锁记》后半部分才出现的世舫,是被姜二奶奶曹七巧吓跑了的(C)。A.儿子 B.丈夫

C.女婿 D.情人

92、张爱玲的第一部散文集,是具有十分个人化的(C)。A.《传奇》 B.《海上花》

C.《流言》 D.《华丽缘》 93、张爱玲最喜欢的新文学作家是(B)。A.鲁迅 B.老舍

C.冰心 D.茅盾

94、“我要以一切拥抱你,你,/我到处看见的人民呵,/在耻辱里生活的人民,佝偻的人民,我要以带血的手和你们一一拥抱。/因为一个民族已经起来。”此诗句出自穆旦的(A)。A.《赞美》 B.《出发》

C.《野兽》 D.《合唱》

95、”走不尽的山峦的起伏,河流和草原,/ 数不尽的密密的村庄,鸡鸣和狗吠,/ 接连在原是荒凉的亚洲的土地上,/ 在野草的茫茫中呼啸着干燥的风,/ 在低压的暗云下唱着单调的东流的水,/ 在忧郁的森林里有无数埋藏的年代。“此诗句出自穆旦的(A)。A.《赞美》 B.《出发》

C.《野兽》 D.《合唱》

96、“列车轧在中国的肋骨上 / 一节接着一节社会问题”将风景的描绘机智地加以变形,引入社会问题的关注,形成特殊的反讽效果。这句诗出自(C)。

A、杭约赫的《复活的土地》 B.唐祈的《时间与旗》

C.辛笛的《风景》 D.唐湜的《骚动的城》

97、在以下具有现代主义特色的诗人中,对穆旦影响最大的诗人是(B)。A.戴望舒 B.卞之琳

C.何其芳 D.李金发

98、穆旦在50年代回国后不久,就因他曾在抗战中参加过”中国远征军“而被列为审查对象,在艰难的日子里,他翻译了许多外国诗人的重要作品,其中,俄国诗人有(D)。A.拜伦 B.艾略特

C.雪莱 D.普希金

99、穆旦在50年代回国后不久,就因他曾在抗战中参加过“中国远征军”而被列为审查对象,在艰难的日子里,他翻译了许多外国诗人的诗集,其中,有俄国诗人普希金的(D)。

A.《茨冈》 B.《高加索的俘虏》 C.《唐璜》 D.《欧根•奥涅金》

100、“用身体思想”曾被穆旦研究者奉为圭臬,这个经典评价最早出自王佐良的(B)。

A.《新中国的穆旦》 B.《一个中国新诗人》

C.《一个民族已经起来》 D.《诗人穆旦的位置》 101、1977年2月26日,穆旦逝世于天津。他的绝笔之作是作于1976年12月的(D)。A.《死》 B.《电》

C.《夜》 D.《冬》 102、20年代象征主义诗歌的代表人物是(D)。A.戴望舒 B.卞之琳

C.何其芳 D.李金发

103、继《尝试集》和《女神》之后,白话诗的又一成绩是另两部诗集的面世,这两部诗集是《冬夜》和《草儿》,其中,《冬夜》的作者是(B)。A.郭沫若 B.俞平伯

C.胡适之 D.康白情

104、《钓台的春昼》“立在东台,可以看得出罗芷的人家”一句中的“罗芷”,是(D)。A.花名 B.人名

C.草名 D.地名

105、”我现在已是五个儿女的父亲了。想起圣陶喜欢用的'蜗牛背了壳'的比喻,便觉得不自在。新近一位亲戚嘲笑我说,'要剥层皮呢!'更有些悚然了。“根据文章的风格判断,这段文字出自朱自清的(C)。A.《父亲》 B.《给亡妇》

C.《儿女》 D.《背影》

106、朱自清曾将《谈新诗》一文称为”诗的创造和批评的金科玉律“。《谈新诗》一文的作者是(A)。A.胡适 B.郭沫若

C.穆旦 D.闻一多 107、散文集《燕知草》的作者是(D)。A.林语堂 B.周作人

C.梁实秋 D.俞平伯

三、多项选择题(每题2分,共10分)要求:将正确答案的序号填在括号内。每题有1-4个正确答案,多选、少选或错选均不得分。

1、鲁迅在五四运动前完成的前三篇白话小说是(A、B、D)。A.《狂人日记》 B.《孔乙己》

C.《阿Q正传》 D.《药》

2、《铸剑》的高潮是对于”三头相搏“的描写,这相搏的三个头分别是(A、C、D)。A.眉间尺 B.宴之敖者

C.黑色人 D.大王

3、鲁迅表现“看/被看”模式的小说主要有(A、B、C、D)。A.《狂人日记》 B.《示众》

C.《阿Q正传》 D.《药》

4、鲁迅知识分子题材的主要作品有(C)等。

A.《阿Q正传》 B.《**》

C.《狂人日记》 D.《明天》

5、鲁迅知识分子题材的主要作品有(C)等。

A.《祝福》 B.《**》

C.《肥皂》 D.《明天》

6、鲁迅知识分子题材的主要作品有(A)(B)(C)。

A.《孤独者》 B.《伤逝》

C.《在酒楼上》 D.《明天》

7、鲁迅笔下的知识分子形象主要有(A、B、C、D)。A.狂人 B.孔乙己

C.子君 D.魏连殳

8、鲁迅农民题材的主要作品有(A、B、D)。

A.《祝福》 B.《**》 C.《白光》 D.《明天》

9、鲁迅农民题材的主要作品有(B)(C)(D)。

A.《狂人日记》 B.《故乡》

C.《阿Q正传》 D.《明天》

10、鲁迅小说在艺术格局上有许多突破和创新,在以下作品中,采用“类散文体”的作品是(C)。A. 《伤逝》

B.《**》

C.《故乡》

D.《明天》

11、对于如何为传统的民族文化寻求新的出路,鲁迅在三点明确的主张,它们是(B)(C)(D)。A.分析

B.批判

C.继承

D.转化

12、郭沫若的诗集《女神》中有许多”诗剧“,其中主要有(A、B、C、D)。A.《女神之再生》 B.《棠棣之花》

C.《湘累》 D.《凤凰涅槃》

13、《女神》的艺术探索是多方面的,其中也有一些比较优美别致的诗,如(B)(C)(D)等。A.《凤凰涅槃》 B.《地球,我的母亲》 C.《密桑索罗普之歌》 D.《夜步十里松原》

14、郭沫若20世纪40年代创作的历史剧主要有(A、B、D)。A.《棠棣之花》 B.《虎符》

C.《女神之再生》 D.《屈原》

15、在郭沫若成名之前,就已经成名的白话诗人主要有(A、B、C、D)。A.胡适 B.沈尹默

C.刘半农 D.康白情

16、《三叶集》是三位诗人的通信集,这三位诗人是(A、B、C)。A.郭沫若 B.田汉

C.宗白华 D.胡适

17、郭沫若的诗歌受到许多外国诗人的影响,其中主要有(B、C、D)。A.海明威 B.海涅 C.泰戈尔 D.歌德

18、郭沫若的诗歌受到许多外国诗人的影响,其中主要有(A)(B)(D)。A.惠特曼

B.海涅

C.海明威

D.歌德

19、在新文学史上,前两部个人新诗集是(A)(B)。

A.郭沫若《女神》 B.胡适《尝试集》 C.俞平伯《冬夜》 D.康白情《草儿》 20、茅盾的早期文学主张,主要受到法国文艺理论家泰纳的影响。泰纳认为,影响文艺发展的”三要素“是(A、C、D)。A.种族 B.历史

C.环境 D.时代

21、在茅盾的《子夜》中,吴荪甫手下有两员大将,他们是(B、D)。A.杜竹斋 B.屠维岳

C.唐云山 D.莫干丞

22、在30年代初,出现了一大批表现“丰收成灾”的小说,其中,主要有(B、C、D)。

A.洪深的《香稻米》 B.茅盾的《春蚕》C.叶圣陶的《多收了三五斗》 D.叶紫的《丰收》

23、《子夜》描写了五条重要的线索,其中重点描写的“三大火线”是(A、B、D)。

A.资本家在公债交易所中“多头”和“空头”的投机活动

B.工人阶级的悲惨生活以及他们反抗资本家残酷剥削的怠工、罢工斗争 C.如火如荼的农村革命运动和吴荪甫“双桥王国”的美梦彻底破灭 D.民族工业的兴办、挣扎和最后的彻底破产

24、茅盾《子夜》中的主要人物有(A、B、C、D)。A.曾沧海 B.吴荪甫 C.李玉亭 D.赵伯韬

25、茅盾的”民族资本家“形象系列中主要有(A、C、D)等。A.何耀先 B.赵伯韬

C.严仲平D.林永清

26、茅盾的《农村三部曲》是(A、C、D)。

A.《春蚕》 B.《苦夏》

C.《秋收》 D.《残冬》

27、鲁迅、郭沫若、茅盾的家乡分别是(A、B、D)。

A.浙江绍兴 B.四川乐山

C.四川成都 D.浙江乌镇

28、老舍在英国完成的前三部小说中,有两部都表现出明显的”京味“特点,这两部小说是(B、C)。A.《老张的哲学》 B.《二马》

C.《赵子曰》 D.《离婚》

29、老舍的《四世同堂》是一部多卷本长篇小说,它们包括(A、B、D)。A.《惶惑》 B.《偷生》

C.《幻灭》 D.《饥荒》 30、老舍的前三部小说是在英国完成的(A、B、C)。A.《老张的哲学》 B.《二马》 C.《赵子曰》 D.《离婚》

31、曹禺在他的创作生涯中,曾受到许多国外戏剧大师的影响,其中,主要有(A、B、C、D)。A.契诃夫 B.易卜生

C.奥尼尔 D.莎士比亚

32、在《雷雨》出场的八个人物中,侍萍所生的孩子有(A、B、D)。A.周萍 B.鲁大海

C.周冲 D.鲁四凤

33、周朴园对侍萍的怀念是通过一系列生活细节“外化”出来的,比如,(B、D)。A、常给侍萍请德国医生 B.爱穿侍萍绣过后衬衣

C.常常给侍萍的坟墓烧香 D.每年四月十八都要为侍萍过生日

34、周朴园对侍萍的怀念是通过一系列生活细节“外化”出来的,并不完全像有人说的是虚伪的表现,比如(A、B、C、D)等。A.爱穿侍萍绣过的衬衣

B.经常独自一人长久地凝视侍萍的照片 C.无论家搬到哪里都要带上侍萍用过的家具 D.每年四月十八都要为侍萍过生日

35、曹禺的前三部话剧作品是《雷雨》、《日出》和《原野》,这些作品中的主要人物有(B、C、D)等。A.曾文清 B.仇虎 C.陈白露 D.侍萍

36、祁老太爷最喜欢长孙媳妇,是因为她(A、B、D)。A.已经给祁家生了儿女,教他老人家有了重孙子孙女 B.既会持家,又懂得规矩,不像二孙媳妇那样闹得荒 C.虽然识字不多,却很有学问,常常能猜到老太爷的心思

D.一家十口的衣食茶水,与亲友邻居的庆吊交际,都由她一手操持

37、李健吾认为,《边城》的主要特点是(A、B、C、D)。A、细致,然而绝不琐碎 B.真实,然而绝不教训 C.风韵,然而绝不弄姿 D.美丽,然而绝不做作

38、所谓“京派”,是指30年代活跃在北京和天津等北方城市的自由主义群,其中,主要作家有(B、D)。A.张恨水 B.萧乾

C.穆时英 D.芦焚

39、所谓”京派“,是指30年代活跃在北京和天津等北方城市的自由主义群,其中,主要作家有(A、B、C、D)。A.废名 B.萧乾

C.林庚 D.芦焚 40、“京派”活跃的主要园地有(A)(C)(D)。

A.《文学杂志》 B.《时事新报•学灯》 C.《文学月刊》 D.《大公报•文艺副刊》

41、萧乾的主要小说作品有(A)(B)(C)。

A.《篱下集》 B.《栗子》

C.《梦之谷》 D.《谷》

42、沈从文描写都市题材的小说主要有(A、C、D)。

A.《八骏图》 B.《月下小景》

C.《大小阮》 D.《绅士的太太》

43、沈从文描写湘西题材的作品主要有(A、B、C、D)。A.《丈夫》 B.《柏子》

C.《萧萧》 D.《边城》

44、张爱玲的“上海系列”都发生在上海的公馆、公寓,或者车厢社会里,这些作品主要有(A、B、C、D)。A.《花凋》 B.《金锁记》

C.《封锁》 D.《红玫瑰与白玫瑰》

45、《金锁记》中描写的女性人物主要有(C、D)等。A.流苏 B.长白

C.芝寿 D.长安

46、旧小说在张爱玲的作品中或多或少地留下了许多印迹,她有浓厚兴趣的旧小说除了《红楼梦》外,主要有(A、C)。A.《金瓶梅》 B.《三国志》

C.《海上花》 D.《水浒传》

47、在曹七巧身边的亲人中,遭到她报复的人物主要有(A、B、C、D)。A.季泽 B.长安

C.芝寿 D.长白

48、受张爱玲影响较大的当代作家主要有(B)(C)(D)等。A.余华 B.叶兆言

C.苏童 D.王安忆

49、在40年代,对穆旦诗歌创作影响最大的外国诗人主要有(A、B、D)等。A.艾略特 B.奥登

C.普希金 D.叶芝

50、穆旦在时代精神的感召下,写下了具有充满强烈民族意识,歌颂人民力量的诗作,其中主要有(A)(B)(C)等。A.《合唱》 B.《旗》

C.《赞美》 D.《我》

51、朱自清写景状物的优秀之作主要有(A)等。

A.《荷塘月色》 B.《背影》

C.《伦敦杂记》 D.《儿女》

四、简答题(共20分)要求:内容切题,文字通顺,语气流畅,逻辑清晰。

1、鲁迅在《狂人日记》的文言小序中说”狂人“"已早愈,赴某地候补矣。”其主要用意是什么?请结合作品内容作简要的说明。(8分)

2、鲁迅在白话小说《狂人日记》中,却用文言文写下了这个“序”,请简要说明鲁迅这样写的主要用意。(8分)

3、将下面这段文字用自己的语言复述一遍。“某君昆仲,今隐其名,皆余昔日在中学校时良友;分隔多年,消息渐阙。日前偶闻其一大病;适归故乡,迂道往访,则仅晤一人,言病者其弟也。劳君远道来视,然已早愈,赴某地候补矣。因大笑,出示日记二册,谓可见当日病状,不妨献诸旧友。持归阅一过,知所患盖'迫害狂'之类。语颇错杂无伦次,又多荒唐之言;亦不著月日,惟墨色字体不一,知非一时所书。间亦有略具联络者,今撮录一篇,以供医家研究。记中语误,一字不易;惟人名虽皆村人,不为世间所知,无关大体,然亦悉易去。至于书名,则本人愈后所题,不复改也。七年四月二日识。”(8分)

4、有人认为,“鲁迅的国民性批判来源于西方人的东方观”,对此,你怎么看?这种说法是否也有一定的道理?(8分)

5、鲁迅小说的创作基调是什么?《狂人日记》是怎样表现这种基调的?

6、鲁迅小说对传统小说的革命性的变革,首先是题材的变革。请举出具体作品加以说明。

7、近十年来,海内外都有人对鲁迅提出批评,甚至否定。这是为什么?

A、人们仍然很腻味把鲁迅作为宣传的工具,试图颠覆神化,让鲁迅回到人间本位。B、有人认为鲁迅毕生贬低民族传统文化,丑化中国人,附和了激进的思潮,使传统文化在“五四”断裂。C、也有人认为,鲁迅对传统的批判虽有理由,但破坏有余,建设不足。D、甚至还有人认为,鲁迅是“五四”以来全盘否定传统的代表。

参考:“一种原因是因为人们很腻味把鲁迅作为宣传的工具,试图颠覆神化,让鲁迅回到人间本位。从这一角度看,可以理解,也比较正常,但批评应实事求是,讲求理性。另一种原因是人们对鲁迅„全盘否定传统‟的误解。认为他对传统的批判割裂了传统,伤了元气,其实这种观点并不全面。在如何为民族文化寻求出路这一点上,鲁迅有其明确的主张,那就是对传统一要批判,二要继承,三要转化。鲁迅同时在做两方面的工作:一是批判、攻打、破坏,二是梳理、继承、创新。不能轻易断言,鲁迅和„五四‟一代割裂了传统,并指责他们是破坏者。”

8、鲁迅小说的创作基调是什么?《呐喊》和《彷徨》主要反映了哪些方面的内容?

参考关于鲁迅自己所作的“忧愤深广”的总结。对于《呐喊》和《彷徨》主要反映的三个方面的内容,即对封建制度和礼教的彻底揭露和批判;对辛亥革命经验教训的总结,以及对改造国民性问题的关注;关于变革时期几代知识分子道路和命运的探讨。

9、为什么说鲁迅“全盘否定传统”也是事实?

首先应说明鲁迅对传统的态度,然后,再例举鲁迅曾全盘否定传统的情况,最后再说明鲁迅“全盘否定传统”也是事实。

10、作为当代的读者读《女神》这样带有强烈的时代色彩的作品,应该怎么读?

A.时代感越强的经典作品,越容易“时过境迁”,因此,首先应破除“历史的隔膜”,在了解其时代背景的基础上唤起自己的阅读兴趣。B.经典作品都具有“不可重复之美”,应从“作品 / 读者”所构成的互动互涉关系中去寻找“历史现场感”,充分考虑到当时读者的“接受状况”。C.可以采用三步阅读法:非专业阅读的“直观感受”、还原历史氛围的“设身处地”、专业的文学史读法的“名理分析”。

11、请结合教材中的《天狗》原文,谈谈你读后的感受。(6分)

12、《天狗》为什么在“五四”时期能受到青年读者的普遍欢迎?(6分)

13、郭沫若曾说:“诗是写出来的,不是做出来的”。请结合教材中的《天狗》原文,谈谈你读后的感受。(6分)

14、朱自清在《中国新文学大系•诗集导言》中说,郭沫若的诗“有两样新东西,都是我们传统里没有的,——不但诗里没有——泛神论与二十世纪的动的和反抗的精神”。这个说法对不对?为什么?(8分)

15、郭沫若50年代以后以惊世骇俗的新观点创作的历史剧《武则天》,实际上是一篇为历史上的“白脸”形象曹操所作的“翻案文章”。请问,应怎样看待郭沫若这一时期的创作?(8分)

16、什么叫“两极阅读法”?你能否结合鲁迅或茅盾的作品阅读,加以简要说明。

17、以郭沫若的《女神》为例,简要说明在阅读一些具有时代特点的经典作品时,怎样才能防止陷入“两极阅读”的偏颇? 首先应解释什么是“两极阅读”,然后,再说明如何才能不陷入“两极阅读”的偏颇,比如教材中介绍的“三步阅读法”等。

18、郭沫若的创作生活道路是多变的,大致可以分为几个阶段?这对他的创作有什么影响?每个阶段的创作特点是什么?

第一,“五四”时期,是一个“异军突起”的天才诗人,其浪漫主义诗歌杰作《女神》震撼了一代青年,是他的黄金时期。第二,三四十年代,是一个诗人政治家(或“诗人-社会活动家”),虽也有诗集《恢复》和戏剧《屈原》等作品问世,但艺术创造力大减;第三,五十年代以后,虽也有《蔡文姬》、《武则天》和一些诗作,但多为应制之作,艺术上已不足为观。郭沫若是一位天才型的诗人,而非政治家,生活道路的多变,特别是政治生活的过多介入,影响了他的创作和声誉。

19、有人认为,茅盾从最初提倡“为人生”文学起,就怀抱着强烈的功利欲求。对此应怎样看?

这是一个没有标准答案的题目,可以首先说明茅盾的“为人生”的文学主张是否带有“强烈的功利欲求”,然后,再说明你对“有人”的看法的看法。

20、茅盾的创作在1933年前后发生了什么变化?请以具体的作品为例加以说明。(6分)

21、在1927年至1949年的二十余年间,茅盾所创作的小说几乎全是从一定的社会科学命题出发表现时代和人生,具有编年史的特征,让人们去探究现代中国社会发展的过程。试以《幻灭》或《春蚕》为例,加以简要说明。(6分)

22、茅盾的《子夜》并没有完成原先的创作计划,但为什么还说它具有“史诗性”的特征?(6分)

23、茅盾的《子夜》等“社会剖析小说”与概念化的“革命文学”主要有什么不同?

最好是先说明“革命文学”作品的特点(可以丁玲、胡也频、蒋光赤的作品为例,也可以茅盾自己早期的作品或别的初期左翼创作为例,然后再针对这些特点说明茅盾小说的发展和变化。有的同学虽然提到革命文学,但由于只是说茅盾的社会剖析小说与革命文学不同,对革命文学的特点并没有作出符合实际的说明。也有的同学虽然也说到了革命的特点,如“文学等于宣传”、“小说应当起唤醒民众的重大责任”等,他们所说这些特点只是一种推测或想象,除了有人说到“公式化”、“概念化”的特点外,并没有说出当时革命文学的一些十分典型特点,如“革命加恋爱”、“三人行模式”、“大革命失败后的幻灭与愤激情绪”等。

参考:概念化的“革命文学”主要是茅盾早期创作中表现出的创作手法,作者主要想为“革命”而写,想通过作品给人们指出一条正确的革命之路,而又缺乏生活体验,使作品显得生硬、牵强,使人感到概念化、说教。而茅盾意识到这一问题后创作的《子夜》等一批现代社会剖析小说,重视生活体验,最大限度地避免了概念化,同时也开创了现代社会剖析小说之先河。

24、茅盾小说是如何追求“史诗性”的,请以具体作品为例加以说明。

25、茅盾的创作计划为什么总是不能完成?试以《子夜》为例简要说明。(6分)

26、《子夜》是把主人公吴荪甫作为中华民族资产阶级的典型形象来塑造的。为突出吴荪甫的阶级特征,特意将他设计为“纱厂老板”。这是为什么?(6分)

27、老舍的小说创作主要集中在三四十年代,但并没有赢得普遍好评,而在五六十年代却名声大振,这是为什么?(6分)

28、老舍小说中的“市民世界”主要包括哪几类人物?他们各有什么特点?

在老舍的“市民形象”中,活跃着三种类型的市民:老派市民、新派市民以及正派市民(又称理想市民)。除此之外,还有一种属于城市底层的贫民形象系列,在老舍的“市民世界”中也占有显著的位置。

29、在小说《四世同堂》中,祁老太爷“破缸御敌”哲学的主要内容是什么?祁老太爷为什么会产生这样的想法?(6分)30、《四世同堂》中的祁瑞宣是祁老人的孙子,受过现代教育,为什么还说他也属于“老派市民”系列?

首先应解释什么是“老派市民”,说明所谓“老派市民”主要指他们的思想特征,而不是指的年龄,然后,再说明祁瑞宣的思想特征与“老派市民”的相同之处。

31、曹禺在《雷雨》中,一再礼赞“蛮性”的原始力量。这种原始的蛮力在蘩漪身上是如何表现的?(6分)

32、曹禺的前三部话剧有一个什么样的变化,请结合具体作品加以简要说明。(6分)

33、与曹禺以前的创作相比较,简要说明《明朗的天》失败的主要原因。(6分)

参考:他放弃了自己创作的个性与适合自己的创作方法,完全按照当时流行的主题先行的路子去深入生活,选择人物,设计情节,如履薄冰,惟恐歪曲了生活,违反了政策。作者本人的创作完成后,又经过多次审查和反复修改,结果成了思想的传声筒,作者所特有的诗意与美感荡然无存。

曹禺在创作谈中说,许多剧作家,包括自己在内,都在处理人物思想转变时感到困难,认为这是剧本创作中最难解决但又必须解决好的问题,因此,顾虑太多,不敢放手,结果削弱了人物的性格的鲜明性,降低了作品的思想深度。

新中国成立后,曹禺的名声大了,地位高了,十分在意别人特别是领导的看法和态度,创作上的自信心锐减,写作多是为了配合形势或完成领导布置的任务。1951年他主动提出要写一部描写知识分子思想改造的剧本,得到了领导的赞许,于是他写出了《明朗的天》……

34、周朴园与侍萍之间有无真正的爱情?

35、《日出》与《雷雨》相比较,主要有哪些变化?(6分)

36、什么叫“京派小说”?老舍是北京人,他的小说又以北京题材为主,为什么老舍小说不是“京派小说”?(6分)

37、“京派”和“海派”的主要区别在什么地方?沈从文为什么会对海派有那么大的意见?你自己的看法是什么?(8分)

38、沈从文是如何评价“海派”的?并以此说明沈从文和“京派”的创作主张。(8分)

39、鲁迅是如何评价“京派”和“海派”的?试以“京派”和“海派”的创作情况说明你自己的看法。(8分)

参考:鲁迅在他的一生中,不仅对传统文化一直采取彻底否定的态度,对当时的执政府和一切与执政府媾和的人也一直采取毫不妥协的态度,他与陈西滢的斗争就属于后者,他始终认为这是公仇不是私仇。由于京派作家跟陈西滢都属于资产阶级自由主义知识分子,京派中的著名女作家凌叔华也就是陈西滢的夫人,因此,在鲁迅看来,他们主要远离政治实际上也就是在政府的“帮闲”。虽然,在京派作家的眼里,上海的作家都属于海派,但在鲁迅看来,真正的海派是以新旧鸳鸯蝴蝶派为代表的“下海”捞钱的文人,他们已经堕落成出版商的工具和走狗。

40、请简要说明九叶诗派与20年代的象征派和30年代现代派诗歌的关系。

他们之间关系的总体特征是“继承与发展”。这种继承与发展的关系主要体现在艺术追求上。比如,20年代的象征派:唯美颓废、含蓄朦胧:晦涩。30年代的现代派:不再晦涩,惆怅忧郁,个人感受。40年代的九叶诗派:历史语境的变迁和诗艺的追求:历史意识、散文美、诗艺的现代化(个人与社会历史的统一,感性与知性的统一,戏剧化与哲理化的统一)。

41、为什么可以这样说,在沦陷区的上海,张爱玲几乎一夜间成了市民文化的“明星”?

既应说明其表面现象,诸如不同政治倾向、不同文学趣味的各个文学圈子的人都接纳了她,各种主张的刊物都对她表示推许等。也应说明其深层原因,如张爱玲的成就,雅俗共赏、新与旧的结合(古典小说的根基、市井小说的色彩)、洋化环境中的封建心灵和精神创伤。

42、“冰心体”散文的“新文艺腔”主要指什么?关于“冰心体”的特点,为什么有人说是“以行云流水似的文字,说自己心中要说的话,倾诉自己的真情,满蕴着温柔,微带着忧愁,显示出清丽的风致”?也有人说是“文字的典雅,思想的纯洁”?(6分)

43、什么是“新文艺腔”?以《寄小读者•十》为例,你认为冰心散文有“新文艺腔”吗?(6分)

44、“冰心体”散文的“新文艺腔”主要指什么?为什么冰心散文在当时会风靡一时?(6分)

45、“冰心体”散文的主要特征是什么?为什么在当时会风靡一时?(6分)

46、为什么“冰心体”散文在当时会风靡一时?

这可以从三个方面加以说明,一是冰心散文的内容:(爱与美)与表达方式(婉约的倾诉,温柔而感伤,含蓄细腻,女性的风致)。二是语体特征:文言文、西文、白话文的统一(以古文为基础),“新文艺腔”(做作的不自然的,与现实语言有距离的局面语言)。三是五四时期的阅读时尚,包括当时的主要读者是涉世未深(刚从封建思想中摆脱出来,处于过渡期中)的青年学生等。

47、以何其芳的散文《独语》为例,简要说明“独语体”散文的主要特点。

先说明其最大的特点,即:封闭性与自我指涉性。然后,再列举出以下主要特点:如,内敛(指向内心);不交流(冥想型);表现孤独感(孤芳自赏)与荒凉感(自我怜悯);生命体验;幻美色彩(词藻华丽)等等,再选择其中的一点,举例说明。

五、分析题(40分)要求:在以下两题中任选一题,立意新颖独特,论述正确深入,举例具体恰当,文字流畅,逻辑清楚。该题不得少于1000字。

1、鲁迅对中国国民性主要持一种什么态度,试以《阿Q正传》对阿Q革命的描写加以分析。

2、为什么可以说《呐喊》和《彷徨》在现代文学史上具有崇高的地位?

3、鲁迅小说反映了“五四”思想革命的要求,请以《阿Q正传》为例,说明鲁迅小说对辛亥革命经验教训的总结。

4、鲁迅对中国国民性主要持一种什么态度,是否有”偏激“?试以《阿Q正传》中阿Q精神的种种表现加以分析。

5、《狂人日记》的划时代意义主要表现在哪些方面?试举例说明。

6、《阿Q正传》是鲁迅小说在批判国民性方面的代表,试以阿Q的精神胜利法为例,分析鲁迅“丑化中国人”的主要用意。

7、鲁迅小说是中国现代小说的开端,也是中国现代小说成熟的标志。试以《狂人日记》为例,谈谈你对这一说法的感想。

8、鲁迅对中国国民性的批判往往表现得非常决绝,甚至偏激,应该如何看待鲁迅的这种态度?请结合《阿Q正传》加以分析。

9、鲁迅对所谓国粹家、道德家之流的批判从来不留情面,而《肥皂》的精彩之处则在于“无一贬词,而情伪毕露”。试结合作品内容说明作者是怎样描写四铭言行的。

10、为什么说”鲁迅既是对传统激烈的批判者,同时又是对传统最有见地的解释者“?

11、阿Q的革命是什么样的”革命“,鲁迅是怎样描写的?这样描写有什么作用和意义?试结合作品内容加以说明。

12、鲁迅对传统文化的批判往往表现得非常决绝,甚至偏激,应该如何看待鲁迅的这种态度?请结合《狂人日记》或鲁迅的其他作品加以分析。参考开头:

其一:“鲁迅是现代中国不可多得的伟大哲人和战士,他的思想不是书斋式的或体系式的,而是近代中国文化转型中痛苦而切实的摸索,带有对传统得失的深刻感悟,对国情民性的透彻理解,又渗透着独到的人生体验……”

其二:“鲁迅对传统文化的批判最为深刻,攻打最为猛烈,这恐怕是中国近百年来先进知识分子中的唯[惟]一。的确,鲁迅对封建制度下的旧文化到了深恶痛绝的地步,有时把话说得很绝,甚至偏激。比如在《狂人日记》中就有这样一描写,„我翻开历史一查……‟”

其三:“梁实秋在《关于鲁迅》的一篇文章中说:„鲁迅一生坎坷,到处碰壁,所以很自然有一股怨恨之气,横亘于胸,一吐为快……‟的确,与胡适、周作人、梁实秋相比,鲁迅对传统的确是严厉批判,是决绝的态度,甚至很偏激,他是对传统批判最深刻、攻打最猛烈的人之一。在他的作品中,直接表达了积压多年的对传统的愤闷,也最能体现他对传统文化的态度。例如鲁迅在《狂人日记》中,通过狂人之口……”

13、从新诗发展的角度,分析《天狗》在新诗史上的意义。14、20世纪80年代以来,茅盾研究呈现出一种什么样的状况?关于“《子夜》模式”,主要有一些什么样的分歧?你自己是怎么看待这些分歧的?

参考:20世纪80年代以来,随着宏观研究的展开,以前很少涉及的茅盾思想研究,包括世界观、文艺观、伦理观和美学思想的研究全面拉开,许多尚未清理的重要课题被提了出来,其中,关于革命家思想家的茅盾和文学家的茅盾的关系成为一个引人瞩目的话题。1986年,张光年……

“关于„《子夜》模式‟,主要有以下一些分歧:有人认为,茅盾具有„双重人格‟,其灵魂深处是政治家与文学家各半的结合……虽然茅盾的小说在当时受到了一些指责,但是大多数研究者仍然高度评价新文学以茅盾为代表的„社会剖析派‟的优良传统,反对轻易地否定茅盾小说创作的贡献与地位。如严家炎……”

“对于茅盾研究中的不同观点,我认为这是正常的,因为个人的观点不同,理解力不同,欣赏的角度不同,所以得出的结论也就不同。但我个人觉得茅盾的作品还是很有文学价值的,我很喜欢他写的《子夜》,处在当时那个时代,茅盾以他的眼睛看到社会的变化,而茅盾又是使命感很强的作家,因此,在那个时代,他肯定是会写出这种时代感很强的作品的,而且在《子夜》这部作品中,茅盾对小说中主要人物性格的刻画,我觉得很到位,把人物的性格变化、内心矛盾等刻画得很深刻。因此,我认为,茅盾的作品是很有价值的。”

15、曹禺在《雷雨》、《原野》和《北京人》中,是如何礼赞“蛮性”的原始力量的?他为什么要这样做?

参考例一,在以蘩漪、仇虎、愫方等人物形象为例,说明了曹禺是如何礼赞“蛮性”的原始力量后,这样写道:曹禺对生活中的悲剧性事件特别敏感,可以说是这位悲剧性剧作家的天赋,当然又跟他的人生阅历和体验相关。曹禺早年生活的经历是不幸的,他生下来三天,母亲就去世,父亲是一个日渐潦倒的封建官僚,脾气暴躁,在家里动辄发火骂人,整个家庭气氛极其沉闷压抑。在这种环境中成长的曹禺自小就充满恐惧心理,处处谨慎小心,非常孤独寂寞。成年以后的他依然如此,不爱讲话,善于幻想,对外界的议论特别敏感,自我保护意识很强。作为一个天性脆弱的知识分子,曹禺却在《雷雨》、《原野》、《北京人》中一再礼赞“蛮性”的原始力量。蘩漪、仇虎、金子等性情激烈、充满强大的心理能量的人物,都是他最花心力去塑造的。这也许就是文学创作中常见的所谓补偿心理。曹禺之所以特别向往“蛮力”,其实正是出于他自身的生存欠缺。

参考例二,从曹禺早期接受过基督教文化的角度出发:这段基督教文化的启蒙教育的潜移默化的影响,对于他的人生观、创作观的形成有相当作用。从曹禺话剧创作模式来看,表现正义与邪恶的较量,是典型的社会道德剧:《雷雨》是“迷惘人生的罪恶与罚”,《原野》是讲“人与人的极爱与极恨的感情”,《北京人》是“原始野性的呼唤”。从曹禺剧作的人物来看,他们都是上帝苦难的子民,可分为贪婪型(如周朴园)、淫乱型(如蘩漪)、仇恨型(如仇虎)等等,这里都渗透着基督教的人文意识。另外,对于前期曹禺来说,“家”是一个无法挣脱的梦魇,一个外在的心狱,而冲出“家”的桎梏,即出走,成为曹禺剧作一再重复的潜在主题。在这种心态下,曹禺创作了一系列人物,使他们在作品中具有一种原始的力量,这也反映了作者的内心世界,因此作者要在其作品中礼赞“蛮性”的原始力量。

16、沈从文的小说自觉地以“乡下人”的目光和评判尺度来看待中国的“常”与“变”。请以具体作品为例加以说明。

17、湘西生活对沈从文有什么影响?《边城》的牧歌田园诗风格主要体现在什么地方?

18、什么是”牧歌“和”田园诗“?《边城》的牧歌田园诗风格主要体现在什么地方?

参考例一,晋代大诗人陶渊明写过一篇有名的《桃花源记》,文章提到的世外桃源,就在沅水下游,与沈从文的家乡一水相连。一千五百年后,沈从文在他的《边城》里,又为我们创造了一个桃花源,这儿的风景和人物更加令人心醉!翠翠这个天真美丽的姑娘,就是山水的精灵吧!从她那水晶一般的大眼睛里,可以看透她那纯洁如水的心灵。她是无言的大自然滋养出来的,没有沾染一丝一毫尘世的污浊。一切出自天性,无论是爱,是天真,还是勤劳、自重……老船夫的身上,也洋溢着边地人民淳朴、豪爽的人性之美。大老、二老、船总顺顺,也都显示出各自的人性之美来。总之,这里没有一个坏人。而这些美的人物,又都活动在这样一个美丽而原始的、未受现代“文明”污染的世外桃源里,对沈从文来说,这一切都是他遥远的美好回忆,是可以用来对抗和回避喧嚣的都市生活烦扰的精神“自然保护区”。

参考例二,在对“牧歌”和“田园诗”进行简要说明后:沈从文的《边城》就构筑了一个理想世界,作者在对传统文化和现代文明均已失望的情况下,便在偏远的少数民族那里,在似乎不文明的生活中发现了人性的美。……地处边界有茶峒,生活是那么宁静安谧,然而又是停滞沉闷的,人们对生活的要求那么低微,知足常乐。作家编织了这样一个动情动人的故事……

参考例三,解释了“牧歌”和“田园诗”这两个概念后:沈从文的作品《边城》非常具有牧歌田园诗的风格,我在读过之后,从中体验了两种美的意境,一种是自然环境的美,一种是人性的美。然后再分开论述,最后总结说,作品之所以有牧歌田园诗的风格,是由于作者注重意境,善于“造境”,重在表现风格和人情,使优美与平庸交织,淳朴与健康并存,把自然景物、社会生活场景的描绘尽量融入简朴的生活情致之中,人和自然合一,或者自然环境成了人物的外化……

19、以《八骏图》和《边城》为例,说明沈从文小说城乡题材的异同主要体现在什么地方?

20、京派作家既有才情又有学识,在创作中既追求独特又讲究品味,既看重自己的作家身份又不忘自己的学者身份,不愿以传奇性的故事情节取胜,而宁可将力气花在形式的创造上,再加上他们几乎个个都学贯中西,既有深厚的古文底子,又经过西洋文化的熏陶,既有丰富的人生体验,又熟悉各种诗化、散文化的艺术手法,一旦认真追求起”文章之美“来,必然有所创新。《边城》是如何体现出诗化抒情特点的?

21、沈从文的小说为什么会受到废名的影响?

22、废名的小说有什么独特之处?为什么说”连沈从文都受他的影响“?

23、张爱玲作品在艺术的特征可以归纳为四个字:新旧雅俗。能否举例说明她作品中表现出来的“雅”和“俗”?

对于“雅”,主要是说明她的“古典小说的根底”,可以从传统小说(以《红楼梦》为代表)的影响(手法和韵味),意象的创造,人物的塑造等方面(选择一个作重点)加以说明。对于“俗”,主要是说明她小说的“市井色彩”,可以从鸳鸯蝴蝶派的影响,通俗化手法。对“新文艺腔”的有意识的反叛等方面加以说明。最好的例子是《金锁记》,此外,还可以举《第一炉香》、《倾城之恋》和《红玫瑰与白玫瑰》等。

24、张爱玲的小说都与女性和”女性与金钱“的关系有关,为了生存或为了不至于受穷,她们把婚姻看作是自己惟一的目标,以青春作婚姻的代价,又是以金钱为最终目的。《金锁记》中的曹七巧与《倾城之恋》中的白流苏有什么不同?

25、《金锁记》是张爱玲小说的代表作。这是一个关于“原欲”的故事,一个令惊心动魄的人性变态和人性异化的故事。但为什么可以说,这也是一个关于”报复“的故事,一个关于”禁锢“的故事,一个用物欲报复情欲,一个因情欲被长期禁锢而变异后演化为更为疯狂的物欲的故事?

26、张爱玲的生活经历对她的创作有什么影响?试结合《金锁记》中的曹七巧形象加以分析和说明。

27、“七巧就像一头困兽,一生都在欲望的牢狱中挣扎。”《金锁记》是如何表现七巧的欲望的?

28、张爱玲写的女性,与二三十年代作家塑造的”时代新女性“不同,她反而在写”旧女性“,尤其是”新女性“表象之下的旧女性。《沉香屑 第一炉香》中的葛薇龙是”旧女性“还是”新女性“?为什么?

29、张爱玲写的女性,与二三十年代作家塑造的”时代新女性“不同,她反而在写”旧女性“,尤其是”新女性“表象之下的旧女性。请以具体作品和人物为例,比较张爱玲的”旧女性“与茅盾或丁玲笔下的”时代新女性“有什么不同。

30、张爱玲为什么在沦陷区的上海会一夜间成了市民文化的”明星“?20世纪80年代出现的”张爱玲热"与当时有什么异同?

31、你怎样看穆旦在中国新诗史上的地位?

首先,可以说明现代主义诗歌(包括从20年代的象征派、30年代的现代派到40年代的九叶诗派,甚至再到80年代的朦胧诗、90年代的新生代等)在新诗的发展史上说明的地位变化,然后,再说明穆旦在九叶诗派中的

下载中国现当代文学讲义word格式文档
下载中国现当代文学讲义.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中国现当代文学专题

    中国现当代文学专题(2) 作业1一、填空题 要求:书写规范,不得有错别字。 1.1943年产生了两位重要作家,一是沦陷区的张爱玲,一是解放区的(赵树理)。 2.在《沙家浜》“智斗”一场中的三个......

    中国现当代文学论文

    现代女性的爱情观 在中国,自古就有男尊女卑的观点。但有那么一小部分人不这么认为,她们认为男女是平等的,尤其是在爱情方面。不少的文人都有作品阐释了男女平等的爱情。舒婷就......

    中国现当代文学推荐书单[合集]

    中国现当代文学推荐书单(以严肃文学为主)加粗字体为重点书目加下划线字体为必读书目红色为重磅力荐鲁迅 《狂人日记》《孔乙己》《药》《阿Q正传》《伤逝》《孤独者》《故乡》......

    中国现当代文学书目

    鲁迅阿Q正传伤逝 祝福 拿来主义 狂人日记 冰心 周作人 乌篷船 故乡的野菜 朱自清 背影 荷塘月色 春 桨声灯影的秦淮河给亡妇 记念刘和珍君 庐隐海滨故人 郁达夫沉沦春风沉醉......

    中国现当代文学教案格式

    曲靖师范学院人文学院 课程教案 王 炜2009年8月修订 3)中国现当代文学( 1中国现当代文学(3)课程基本信息 (一)课程名称 中国现当代文学(3) (二)学时学分 周2学时,2学分 (三)预修课程 1.......

    中国现当代文学习题

    中国现当代文学习题在汉语国际教育硕士考试当中,现当代文学考试比例及分数都不是很高,故不要在此花费大量时间,此部分试题作为了解,扩充知识,不要死记硬背。1、1915年9 月陈独秀......

    中国现当代文学参考书目

    中国现当代文学参考书目 参考书目: 1.《中国新文学大系》 2.《新文学运动史料》(1—5卷) 3.《中国现代文学三十年》 钱理群、温儒敏、吴福辉著,北京大学出版社1998年7月版。 4.《中......

    《中国现当代文学》复习题

    10—11学年第二学期 新闻学专业10 级《中国现当代文学》复习题注:选择题和填空题为测试样题,结合讲授情况系统复习;简答论述部分需要结合作品展开。一、选择题:(共20分) 1、下列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