积极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发展现代农业[最终版]

时间:2019-05-14 05:40:04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积极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发展现代农业[最终版]》,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积极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发展现代农业[最终版]》。

第一篇:积极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发展现代农业[最终版]

积极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发展现代农业

【摘 要】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首要任务是发展现代农业,现代农业建设的基本途径在于实现农业产业化经营。本文围绕新时期发展农业产业化的意义、存在的问题及发展的措施展开论述。

【关键词】现代农业 农业产业化

大力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是党中央、国务院解决三农问题的重要战略决策;是提高农民进入市场的组织化程度、增强农业竞争力、建设现代农业的重要措施;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重要举措。

一、农业产业化经营是我国建设现代农业的现实途径

党的十七大指出:坚持把发展现代农业、繁荣农村经济作为新农村建设的首要任务。发展现代农业就是要实现价值取向从自给型向市场型的转变;产业结构从分割型向联动型转变;经营方式从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变;劳动者技能从生产型向经营型转变。而推动上述转变基本的途径在于实现农业产化经营。

农业产业化经营是以市场为导向,以效益为中心,以利益为纽带,以科技为支撑,通过龙头企业的带动及合作经济组织的联动而形成的生产、加工、销售各个环节有机结合的一体化经营方式。总之,农业产业化经营能有效促进农业生产方式的变革,是实现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的重要载体,是全面建设农村小康社会的有效途径。

二、农业产业化经营在新阶段面临的问题

1.产业化经营组织整体竞争力弱

我国农业产业化竞争力弱,不仅体现在单项产品、单个市场主体上,而且体现在龙头企业规模和实力、科技和产品质量、品牌与价格以及经营方式在内的整个产业化体系的综合竞争力上。虽然目前我国农业产业化经营组织已达66000多个,但龙头企业没有摆脱“小、散、低、弱”状态。大部分组织的龙头企业还是小企业,经营规模小,经济实力弱,辐射面狭窄,带动能力不强,缺乏抵御市场风险和自然风险的能力。龙头企业的科技含量普遍较低,目前我国农业企业的技术装备水平80%处于20世纪70—80年代的世界平均水平,15%左右处于90年代水平,只有5%左右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农产品精加工、包装、营销、品牌管理等方面缺乏有力的技术支撑。龙头企业的弱小直接影响了农产品的加工转化率。发达国家的农产品加工率一般在90%以上,农产品加工业产值与农业产值的比重为3:1至4:1,而我国农产品加工转化率只有40%—50%,其中二次以上的深加工只占到20%,农产品加工业产值与农业产值的比重为0.8:1。总体来看,产品加工深度不够,加工转化和增值率低,缺乏有竞争力的名牌产品,品牌效应尚未形成。

2.利益连接机制不完善

完善的利益机制是农业产业化持续发展的内在动力。现在农户和企业还都缺乏制度约束和风险保障机制。一方面,龙头企业扶持生产的机制没有健全,加工、运销企业不能自觉地扶持生产,不能自觉地为生产环节提供资金、技术等各项服务,不能自觉地让利于农;另一方面,龙头企业与农户双方普遍没有结成风险共担、利益共享、互助协作、联动发展的关系,因而不能做到同甘共苦,不能形成长久的互惠互利的合作关系。

3.主导产业缺乏长远发展能力

主导产业是指能支撑区域经济状况和有鲜明特色的产业,是农业产业化的源头和基础。尽管各地在发展农业产业化经营时,都确定了一些主导产业,但多是小规模、不成批量的产业,规模较大、竞争力强的支柱性的主导产业较少。

4.农民组织化程度较低

强有力的中介组织的缺失是我国农业产业化经营链条中至关重要的瓶颈问题之一。中介组织是将松散的农户组织起来实现规模化经营不可缺少的重要力量。在农业产业化经营较为成功的国家,中介组织往往由专业合作组织和行业协会组织担当。目前,我国大多数专业合作组织规模较小,服务内容单一,主要限于技术、信息咨询和市场销售服务,而真正进行深加工、精加工,提高农产品附加值的则很少,缺乏适应和开拓市场的能力,在市场竞争中大部分合作组织生存较困难,因而很难做到积极有效的带动广大农户,服务农民。

三、进一步加快和推进新形势下的农业产业化经营

适应新阶段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的新形势,把加快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作为提高农业市场竞争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建设现代农业的总抓手。工作的重点放在优化区域布局、培植主导产业和扶持龙头企业上;把工作的着力点放在延伸农业产业链条、提高农业综合效益上;进一步加大力度,强化措施,完善配套政策,促进农业产业化经营快速健康发展。我认为农业产业化主要从以下几点入手:

1.以壮大规模和增强带动能力为重点,把龙头企业的发展提高到一个新的水平

龙头企业实力强弱和牵动力大小,决定着产业化经营的规模、水平和成效。发展龙头企业,一方面要树立质量意识、品牌意识和名牌意识,采用国际标准、国外先进标准以及出口目标国的标准组织生产、加工农产品,并在包装、储运方面狠下功夫,提高产品质量档次。企业要对农产品生产、加工、包装、运输、销售等环节进行严格的标准化管理,尽快推进标明农产品产地、质量、等级的标识。另一方面要加大对产业化龙头企业的扶持力度,正确发挥政府作用,从市场体系的建设,金融支持和法律支持等方面对龙头企业的发展给予政策和财政支持。同时在资金投入上,要引导各类资本向龙头企业集中,做大做强做优龙头企业,建立以政府投入为引导、其他社会投入为主体的多元化投入机制。要打破地域、行业和所有制界限,积极鼓励和引导各类资本兴办龙头企业。

2.培育农业主导产业,建立商品基地

选择农业主导产业是实行农业产业化经营的重要内容,选择合适的主导产业应该按照“充分利用资源优势、突出本地特色、符合市场需求、形成生产规模”的原则。这样可以达到调整农业产业结构和农产品结构的目的,还可以有效避免农业产业地区趋同的问题,防止某些农特产品生产能力过剩,有利于开发特色农业、开发特色农产品,创出名优特新产品,确立市场优势地位。

3.完善利益连接机制,促进产业化健康发展

建立稳定的利益联结机制是农业产业化经营发展的核心。要用市场经济的方式把龙头企业与农户联结起来,实现产加销一体化经营。大力推行“企业+农户”的经营模式,通过发展订单农业、股份合作和各类行业协会等多种方式,建立产业化各经营主体的利益共同体,真正形成“风险共担,利益均沾”的利益分配机制。

4.提高农民组织化程度

农民是自主选择经营方向、参与市场竞争的主体,但要改变农民抵抗自然和市场风险能力弱,法制观念淡薄,市场竞争意识、诚信理念缺乏的状况,必须把农民组织起来,成立农民自己信得过,对农民生产经营具有支持力、约束力的农民合作组织。一方面为农民生产经营、市场销售、科技服务、信息采集进行全程的社会化服务,办一些单个农户需要而又难以办到和办好的事情。另一方面又可以代表农民处理与企业的关系,提高农民的谈判地位,争

取更多的利益。

参考文献:

[1]王伟光.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理论与实践.[2]党的十七大报告.

第二篇:积极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向前发展

积极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向前发展

欧阳书文 尹 亮

2006年第10期 ——新农村建设

农业产业化经营是农业农村工作中一项带方向性、全局性的重要工作。我省从1997年开始,有组织地引导和推动此项工作,并取得了重大进展。但与我省自身条件和农业农村经济发展的客观要求相比,还有较大差距,与先进省市相比,差距呈进一步加大的趋势。这就要求我们在科学发展观的指导下,进一步提高认识,强化措施,全力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向前发展。

目前,我省农业产业化经营存在的突出问题是:

1、龙头实力不强。2005年我省22家国家重点龙头企业销售总收入80多亿元,而河南双汇一家企业销售收入就达200亿元,武汉、仙桃、宜昌等3市市以上龙头企业销售收入总和也不及双汇一家企业的收入水平。全国582家国家重点龙头企业平均销售收入近10亿元,湖北22家国家重点龙头企业平均销售收入只有3.6亿元,不足全国平均水平的一半。

2、产品品牌不响。我省有特色的农产品很多,但真正叫得响、有竞争力的产品不多。内蒙古的农产品有13个获得中国驰名商标,河南有19个是农业品牌,我省只有一个农业类中国名牌。在“2006年中国品牌500强”中,全国有24个食品品牌入选,其中河南有4家,内蒙古有3家,我省一家没有。

3、产业链条不长。我省进入到终端市场的农产品大多为粗(初级)加工产品,加工业的规模太小,与农业的规模不相称。2004年我省农产品加工业产值与农业产值之比仅为0.75∶ 1,全国平均水平为1∶ 1,沿海地区达到2∶ 1。

4、利益连接不紧。目前我省相当部分龙头企业没有与农民形成真正的利益共同体,企业缺乏稳定专用的原料供给,而农户则缺乏强有力的龙头带动。

5、发展速度不快。蒙牛集团6年前销售收入只有0.37亿元,2005年达到108亿元,6年年均增速达157%。河南思念公司成立于1997年,每年以135%的增长率飞速发展,2005年销售收入达到15亿元,出口1000万美元。我省和他们差不多同时起步的一些企业,目前有的在缓慢发展,有的仍然在原地打转,有的已经消失了。2005年我省周边六省,个个都有销售收入过10亿元的龙头企业,我省没有一家过10亿元的。“十五”期间我省加工业产值年均增长3.5%,全国年均增长14%,吉林、河南等省达到20%左右,农产品加工业成为各省的支柱产业。

我省农业产业化经营起步并不晚,存在以上问题的原因是多方面的,突出的有以下几个方面:

——思想解放不够的观念制约。一是认识上有偏差。有的人认为现在是市场经济时代,政府扶持农业是应该的,但不能扶持企业,尤其不应该扶持民营企业。有的认为农业龙头企业税收不多,不屑于扶持。这两种认识,导致对龙头企业的扶持虚的多,实的少。二是官本位意识浓厚,服务意识弱,龙头企业没有真正获得市场主体地位。对企业“管、卡、拿”的多,真心服务少。三是部门利益至上,导致政策资源分散,难以形成合力。有的部门假产业化之名,谋部门利益之实。四是对龙头企业保护意识不强,一旦企业出了问题,则墙倒众人推。我省也有过大的龙头企业,但只是昙花一现,似乎陷入了“小的做不大,大的做不长”的怪圈。

——调整起步晚的结构制约。在全国范围内,目前销售收入过100亿的大型龙头企业,如双汇、蒙牛、伊利等都是畜产品加工企业。全国排在前十位的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有6家从事畜产品加工。我省农业过去是“粮棉油”一统天下,现在仍然是以粮棉油为主导产品。粮油加工增值潜力不如畜产品大,且粮食和棉花是国家长期实行垄断专营、相对开放最晚的产品,我省真正放开经营今年才是第四年,一批民营粮棉油加工企业由于政策变化,至今仍没有享受到和国有企业(改制后)一样的待遇。近些年我省在粮食流通上占压了太多的财政、信贷资金和相关生产要素,其他产业和整个农产品加工业长期处于次要的位置,一些具有比较优势的产业获得支持相对较少。

——体制转换慢的阵痛制约。我省的农产品加工业曾经有辉煌的历史,但在体制转轨中落后了。比如武汉肉联厂曾是“亚洲之最”,那时双汇名不见经传,企业年销售收入不足1000万元。通过转轨改制,双汇成为全国之最。湖南的金健米业,是由收贮企业与加工企业先分离再以股份的形式合作发展起来的。我省粮食行业先是统得过死,后来又分得太彻底,有资金(银行贷款)能收购的不搞加工,搞加工的没有资金去收购粮食,所以没有一家粮食加工企业能够做大。

——资金欠缺的瓶颈制约。龙头企业发展最关键的因素是流动资金。我省农业龙头企业普遍缺乏应有的资金支持。据调查,很长一段时间内我省农业龙头企业只能获得所需资金的一半。以上这些问题是新旧体制转换过程中不可避免的,有些已经得到缓解,有些则还需下大力气加以解决。

近年来,省委、政府高度重视农业产业化工作,特别是近两年来,力度加大,措施加强,农业产业化发展步伐加快,呈现出良好的态势。今年预计,全省有5家重点龙头企业销售收入可以跨过10亿元的门槛。为了保持和发展这个良好态势,需要在以下几个方面进一步采取措施。

1、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目前,各地正在按照“十一五”农业产业化的总体规划,着力加强龙头企业建设,一些大的行业、大的龙头正在积极谋划重组,这个好的势头要加强引导,用科学发展观指导实践。在具体的工作措施上务求“三戒”:一戒急。企业的发展有着自身规律,必然要经历从无到有、从小到大的过程。目前我省龙头企业规模普遍偏小,这是客观存在的。现在有些地方为尽快壮大龙头,急功近利,搞“拉郎配”,这种违背市场规律的做法值得警惕。我们要超常规的推进,但不能不顾一切冒进,当前一定要妥善处理好整体推进与重点突破、稳定发展与开拓创新、扶大与壮小、竞争与扶持的关系,保持企业发展的持续稳定。二戒空。推进农业产业化靠空喊口号不行,要靠实实在在的投入来推动,中央连续几年在农业农村工作的文件中就财政支持农业产业化的环节、形式提出了具体要求,目前我省只有武汉、襄樊、黄石、鄂州、天门等市在财政预算中专项列支农业产业化专项,省、市各级财政支持农业产业化的投入机制亟待完善。三戒假。现在我省抓农业产业化总体氛围不错,但也存在“假产业化之名谋部门利益之实”的现象,一些部门最关心的是部门这一条线如何多一点“工作”手段和实惠,不能对重点龙头实现资源整合,集中支持。

2、进一步转变政府职能和服务方式。要把龙头企业作为重要的市场主体和服务对象。没有大龙头的带动,农业没有竞争力。市场经济条件下,我们的服务范围要拓宽,对象要调整,要真正把龙头企业作为重要的服务对象。目前产业化在有些地方仍然只在口头上重视。转变职能和方式,为龙头企业提供优质服务,关键要在以下几个方面有所作为:一是要加强宏观引导与调控,解决好“管理不力”的问题。要努力在宏观层次上构建“农工商一条龙”、“产供销一体化”的管理和调控机制,切实解决分工过细、资源过于分散、都管都不管的状况,加强部门协作,搞好统筹协调,力戒各自为政,搞低水平重复建设。二是切实采取措施,解决好“融资难”的问题。目前我省与中国农业发展银行签署了300亿元的政策性金融合作协议,组建了担保平台,为解决企业融资难问题打下了很好的基础。要很好地利用这个平台,把财政资金、信贷资金、担保资金整合起来,集中扶持一批大龙头。三是帮助企业建立风险防范机制。农业既面临着市场风险,也面临着自然灾害风险,包括各种流行性疫病的风险,而龙头企业更是首当其冲。很多企业本来有很好的发展势头,一场疫情就前功尽弃。这个问题单纯靠企业自身是很难解决的。四是帮助和支持企业建立原料基地。龙头企业在发展的初期阶段,对于原料的专用性要求不是很高,但发展到一定阶段,尤其是要创建品牌,没有相对稳定的原料基地,是很难创出有特色、有竞争力的名牌产品的。而原料基地的建设,也是单纯靠企业自身解决不了的。五是支持企业开展技术创新。这是企业核心竞争力之所在。

3、重点支持一批龙头企业实现跨越式发展。当前要突出五个方面的重点:一是抓重点产业,延长产业链,实现优势资源与产业相融互动,培育特色产业支柱。从全省的情况来看,粮食、棉花、油料、畜禽、水产、蔬菜、烟草、林果茶等产业,具有比较优势和发展基础,应该作为全省农业产业化的主导产业。要通过板块项目,逐项推进,分步实施。各地要根据市场、地域、资源、气候等条件,实行有所为有所不为,确立一个重点产业,运用市场机制和政策导向,促进生产要素向重点产业集中,形成区域明显、优势突出、各具特色的主导产业。二是抓重点项目,实施大项目拉动战略。我们要借鉴外省经验,采取超常规措施发展农产品精深加工,积极支持重大项目的实施。要完善农业产业化项目库建设,抓紧建成投产一批、准备开工一批、规划贮备一批,推动企业的持续发展。三是抓重点企业,推进产业整合。要提高农业产业化的发展水平,必须做大做强一批竞争力和带动力强的龙头企业。对在我省各优势产业领域中规模、效益、产品市场占有率、科技创新能力位居前列的企业,要进行政策倾斜,重点扶持。当前重点跟踪扶持年销售收入有望突破10亿元的加工型龙头企业,省里建立的重点企业联系制度要进一步强化,对大龙头的发展实行目标管理责任制,力争在较短的时间内能有突破性的发展。同时要引导重点产业合理布局,要针对部分行业加工能力过剩的问题,通过市场调控手段,把规模经营与提高企业的核心竞争力结合起来,以资本为纽带,整合上下游企业、整合产学研力量、整合行业优势,打造“联合舰队”、“行业航母”,形成企业群体,提高产品知名度。四是抓重点园区。龙头企业发展到目前阶段,已经由散兵游勇向集群式发展,要及时引导企业向园区集中,以提高产业集中度。全省要抓一批销售收入过100亿元的园区。五是抓重点县市。对于农产品加工业产值过50亿元的县市,要给予重点支持。

4、正确引导龙头企业带动农户。引导龙头企业带农户,要做好以下几点:一是要大力发展各类农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提高农民的组织化程度,带动更多的农户参与农业产业化经营。二是要完善“订单农业”,推进产销联合,规范产销合同,提高信用度和履约率。三是要鼓励、提倡龙头企业向农户提供多种服务,建立风险基金,实行保护价收购,按农户出售产品的数量适当返还利润,与农户建立比较紧密的利益联结机制。五是要积极探索用土地使用权、产品、技术和资金等生产要素入股,实行股份制、股份合作制,使龙头企业与农户形成利益共享、风险共担的利益共同体。

5、完善落实扶持政策。要进一步健全“市场主导、政府扶持、龙头带动、农民参与、社会服务”的农业产业化发展机制。各级政府要敢于决断,督促各项扶持政策的落实,防止政策部门化。当前要重点做好以下工作:一是要细化扶持农业产业化政策的实施办法,增强政策的可操作性,定期检查政策落实情况。二是要改革并完善扶持资金的使用办法。确立企业在市场中的主体地位,凡属政府支持发展农业产业化和龙头企业的基地建设补助、技术改造、贷款贴息,由省级龙头企业直接向省申报,经审查批准后直接拨付到项目,不搞层层划拨,提高资金使用效益,减少企业成本。加大财政参与式经营的力度,有计划地扶持一批大企业尽快成长。三是要把优化企业发展环境作为工作重点,一个部门一个部门地拿办法。需要省级审批的有关事项,企业可直接送省有关部门审批。四是要把招商引进外地企业和培植本土企业放在同等位置,保护他们的积极性。五是要坚持以人为本,高度重视和关心企业家及以企业家为核心的企业高素质人才队伍建设。在政治上给予他们地位和荣誉、经济上给予他们实惠和待遇、感情上给予他们自豪和情意、事业上给予他们平台和信誉,稳定人心、留住人才、壮大队伍,为农业产业化提供人才保障。■

(作者单位:湖北省农业厅)

第三篇:以农业产业化经营推进现代农业建设

以农业产业化经营推进现代农业建设

全南县发改委 钟泽灵

年初县委县政府提出了大力推进新农村建设,提升农业产业化水平重大战略举措.实践证明,农业产业化经营是提升农业生产水平、增强农业竞争力以及与国际接轨的有效措施,也是促进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增加农民收入、发展农村经济的必然选择。

一、我县农村产业化经营发展现状及特点

1、以骨干产业为重点的农业产业结构调整速度加快。形成了蔬菜、优质稻和生猪养殖为重点产业的生产格局。2009年6月底全县商品蔬菜种植面积达到28110亩,早中稻播种面积达到81790亩,生猪出栏59247头.据全县70户农村住户调查资料显示:今年2季度,我县农村居民人平期内现金收入733.65元,比去年681.17元增加了52.48元,同比增长7.70%,在期内现金收入中,其中:转移性收入中的家庭非常住人口寄回和带回的现金收入增长幅度最大,由去年的人平15.2元增长为今年的人平40.35元,增加了25.15元,增长了1倍多;在期内现金收入中家庭经营现金收入也有一定程度的增长,与去年同期相比增长1.8%;家庭经营收入中增幅较大的是农业现金收入和牧业现金收入。

2、农村新型经济合作组织得到大力发展,为农产品顺畅流通架金桥。近几年来,我县把培育农村经纪人,发展农村新型经济合作组织,搞活农产品流通作为促进新农村建设、农村经济发展的一项重要举措,按照“多予、少取、放活”的原则,制定了一系列优惠政策和帮扶措施,对申请从事个体和农业龙头企业,从事农产品经纪活动的组织简化办证手续,并免收部分的规费。为引导农村经纪人做强做大,全县各地鼓励扶持发展高山蔬菜、蚕桑、瓜果、药材等当地优质产业,注重在打造特色农业、壮大规模、提高质量上下功夫,积极支持农村经纪人依托优势产业,组建规范运作的农村经纪组织,并引导区域、行业经纪人按照“自愿组合、专业协作”的原则,组建经纪人协会、专业销售协会和产供销一体化协会,走规范化、集约化发展的路子,使农村经纪人队伍由松散型向紧密型、合作型方向发展。

农村经济组织为全县的农产品流通架起了产销金桥,到目前为止,全县共有各类农村经纪组织131个,执业经纪人员1000多人。今年1—8月,全县经纪活动成交额2.37亿元。经纪人队伍已经成为推动当地新农村建设的一支生力军。

3、农业项目建设作为农业发展的主要载体。今年来,以乡村为单位,着力推广“一乡一业”、“一村一品”,积极发展特色农业和农业项目建设,全县示范推广测土配方施肥,补贴资金项目3万亩,优质水稻推广项目8万亩,标准化高山蔬菜示范区项目10万亩,无公害绿色瓜果食品基地项目6万亩。这些农业项目的开工建设,有效改善了农业生产条件,提高了农业科技含量,增强了农业产业发展的后劲。与此同时,充分发挥区位和环境优势,以招商引资推进农业产业发展进入新领域。由广东客商投资300多万元在龙源坝镇的全南虹丰农业发展有限公司已发展蔬菜种植500多亩,辐射带动200多农户参与种植无公害蔬菜。

今年以来,共实施国家级农业投资项目4个,省市农业科技项目8个,农业招商引进项目20多个。一至七月份,全县新增农业增加值8000多万元,同比增长18%。

4、标准体系建设完备,树立了自有品牌。推广蔬菜标准化种植。示范效果明显,全面达标。

我县“国家级高山无公害蔬菜农业标准化示范项目”是2005年经国家标准化委员会批准的第五批国家级农业标准化示范区项目,目前示范区规模已由2005年的600多亩发展到11250亩,示范农户达到3800多户,单产由2004年的每亩2300公斤增加到2007年的每亩2619公斤,增长了13.9%。通过示范带动使全县蔬菜产业得到提升,85%的蔬菜销往珠江三角洲地区,蔬菜产业已成为全南农村经济优势产业、支柱产业。我县“全南高山蔬菜”国家级农业标准化示范区项目建设通过考核验收。

二、我县农业产业化经营与现代农业建设中存在的问题 尽管全南县农业经济发展很快,但农业经济运行中一些问题并未得到很好解决,如数量简单扩张问题、粗放生产问题、小农生产问题、综合产能问题等等,与现代农业发展的内在要求极不协调。

一是现代农业建设主体数量减少素质低下。我县普教极为发达,全县上下非常重视普教教育,加之计划生育政策落实好,家长往往全身心倾注于子女的教育上学。因此,我县初、高中毕业回乡青年很少,再者这些回乡青年基本都通过“阳光工程”培训后又被转移出去,也就是说,我县近年来,农林牧渔业基本没有新增劳动力。我县农业种植业劳动者目前不仅年龄大、素质低,而且将后继无人。可以说年龄较青、文化较高的能转移的基本都已转移,留下来的基本是年龄大、能力差、素质低,还有一部分“留守”妇女,根本不适应现代农业发展的需要。很难适应新技术的推广。

二是产业化有待加强。大部分农产品只重产量不重品质,重实用不重加工、销售与包装,加工技术落后、加工水平低,销售方法原始、销售人员缺乏等,致使农产品基本上以初级产品的形态进入消费领域,附加值低,经济效益差。

三是市场供求信息不灵。由于相应的集贸市场、专业批发市场和销售中介组织的缺乏,市场供求信息不灵、销售渠道不畅,使生产效益难以提高。一些地方创办的龙头企业大多属于生产型和示范型企业,只能向农户提供一些良种、农资、技术、管理等产前、产中方面的服务,提供不了或很少提供产后服务。产品基本是随行就市,即使已经形成订单,但由于政策支持不够、签约合同不规范、合同履约率不高等原因,吃亏的仍然是农产品生产者。一旦市场出现波动,他们就显得极为被动,缺乏抗风险能力,在一波又一波的涨跌大潮中,那些无市场分析能力的人也势必会被淘汰。

三、加快农业产业化经营的对策

现代农业建设,核心是借助现代手段和方式方法促进生产发展,根本是增加农民收入。农业产业化经营是生产发展的有效载体,也是现代农业建设的重要实现形式。在实施现代农业建设中,必须从改进、改善农业产业化要素形成的条件入手,加快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进程.突出农业资源优势,全力打造并做强做大蔬菜、生猪养殖等特色产业,以骨干产业的发展带动农业产业化经营的整体推进。按适度、适宜、相对集中的原则,抓好产业规划布局。促使产业布局合理,增效增值能力增强,产、加、销衔接完整,全面提高产业效益和水平。

加快农村经济合作组织的建设,降低农民风险。农民专业合作社成为经济主体,意味着农民专业合作社的社员们可以告别了过去一家一户的传统生产形式,成为合作社里的产业工人。这样能有效解决一家一户分散经营与集约化经营、标准化生产之间的矛盾,从而实现土地效益的最大化,实现农业增效、农民增收.要发展品牌农业。以农产品质量为中心,借鉴工业质量标准理念,进一步完善农产品质量标准体系,提高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推进品牌农业快速发展。推进农产品品牌战略,发展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和有机食品产业,培育若干国内外知名的农产品品牌。

着力培育现代农业新型农民。一要鼓励农民回乡创业。要制定各项优惠政策,鼓励有志青年立足农村扎根农村,在农村干一番事业,闯出一片天地。二要全面提升农民素质。深入开展科技、文化、卫生、法律、政策等进农村活动,努力提升农民群众的文明素养,激发农民群众发展现代农业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三要加强技能培训。充分利用农业教育资源,加强对专业农户、合作社成员、农业企业经营者的培训。加大对致富带头人、科技带头人、经营带头人等优秀农村实用人才的培养力度,重点培养一批长于经营、精于管理、勇于创业、能够带领群众致富的复合型人才。

着力强化现代农业科技支撑。一是加强科研及科技应用体系建设,加速科技成果转化。整合资源,创新机制,构建以公共科技机构、企业研发为主体、社会广泛参与的健全完善的科技体系。加强科技原始创新和集成创新,加快新品种、新技术、新工艺的研究、引进及示范、推广应用速度,使重点产业的科技覆盖面达到100%。二是建设高素质人才队伍。以公职人员服务农业产业化的能力和水平、企业管理人才和研发人才培养、营销企业国际国内贸易人才队伍建设为重点,加快各级各类人才的引进、选拔和培养。以农业产业化经营为载体推进现代农业建设,是涉及面广、工作量大的系统工程。推进该项工程的实施,必须按照党的十七大提出的总体要求和部署,认真研究解决产业化经营的长久机制问题。我们坚信,在党的十七大精神的正确路线、方针、政策指导下,农业产业化及现代化建设,一定会迈向新的征程,取得更大实效,造福全县广大农村百姓。

第四篇:农业产业化经营发展

古蔺县红军杯酒业有限责任公司

农业产业化经营发展现状

【企业发展情况】

古蔺县红军杯酒业有限责任公司位于红军四渡赤水河畔川南名镇二郎镇,与国酒茅台,中国名酒郎酒共享得天独厚的酿酒地理资源。公司成立于1980年,2007年按照现代企业制度改制组建为古蔺县红军杯酒业有限责任公司,现已建设成为一个集酱香、浓香、五粮兼香型白酒生产和销售于一体的非公有制企业,是古蔺县继郎酒、仙潭之后的第三大酱酒生产酒类企业。

公司(二郎)占地面积48000平方米,拥有资产1.96亿元,年产白酒4000余吨,其中酱香型白酒2000余吨,浓香型及五粮型白酒2000余吨;(永乐酱酒园区)为积极响应四川省“打造中国名酒金三角”的战略部署,助推中国美酒之乡古蔺县的开发进程,扩大红军杯酒业市场需求,充分利用目前良好的发展平台,在县委、县政府及相关部门的大力支持下,与2010年投资在永乐镇酱酒工业园区征地200余亩,分两期就本企业的产能、安全、技术、设备、环保等方面的需要分两期进行扩能改造,争取公司年产量达到10000余吨生产能力。

【原料生产基地情况】

为助推泸州酒业发展,加大力度提升企业产品质量,我公司已申报成功由县政府农业部门组织建立的被农业部绿色食品管理办公室

和中国绿色食品发展中心确认的全国绿色食品原料标准化生产基地为本企业原材料生产基地,拥有小麦生产基地6万亩,高粱生产基地3万亩,确保了我们企业的原材料质量,从而保证了我们的产品质量。

【农业产业化经营模式情况】

我们企业实行“企业+基地(专合社)+农户”的产业发展运作模式,形成市场牵龙头、龙头带基地、基地带农户的良性互动能力,引导农民调优粮食结构,种植市场适销的高粱产品,极大地提高了高粱的商品率,集中连片订单种植,实现规模效益,从而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

【与基地农户的利益联结方式、带动农户发展现代农业和带动农户就业增收情况】

我公司通过合约确定农户为原料生产户,速度建立生产基地,保障了加工原料供给,推进了企业的快速发展。企业在生产过程中采取统一供种、统一技术、统一培训、统一收购、统一服务的五统方式。对加工原料实行定价收购,通过定价保障农民利益,我们对加工原料实行保护价收购,在市场低迷时保护农民利益,从而实现加工原料的稳定供给,确保企业稳定发展。我们与基地农户的利益联结方式较好地保护了农民的利益,保障了生产加工原料的稳定供给。当订单价格高于市场价格时,按订单价格收购,当订单价格低于市场价格时,企业就按市场价格收购,使农民即有了最低保障又得到即得利益,大大

提高了粮食订单的履约率。我公司发展的9万亩原材料生产基地带动了农户约7万户,使得农户增收300多万元,大大提高了农户就业率。

【加强质量安全管理】

我公司一直坚持“强化管理、狠抓质量、打造品牌、服务客户”的方针,生产上紧紧围绕质量为中心工作。

建立考核机制,落实安全责任。公司加大了对安全方面的考核力度;加大了对违规违章的治理力度,严格执行现场开取“违规罚款单”制度;把安全生产目标责任落实到班组,做到了领导强化,任务细化,措施硬化,工作深化,促进了各级安全生产责任的落实,我们把安全工作切实摆在各项工作的首位,每个车间设臵安全生产第一责任人,安全奖惩与安全责任人的考核结果直接挂勾,凡是安全工作不到位的,一律不得参加年终个人评先,安全责任的落实保障了本年没有发生重大安全事故。

生产上我们坚持进行了每月三至四次的安全检查,对安全生产制度的贯彻落实情况、事故应急预案的建立、消防安全、安全保卫等方面进行监督指导,提出改进意见,督促整改,提高了各部门员工的安全意识,有效的预防风险,消除隐患,确保了安全形势稳定。

公司始终坚持清洁化生产、标准化和规范化管理体系,注重管理团队的优化培育,管理能力的训练。科学的管理体系,优秀的经营型人才、管理型人才、技术型人才,为红军杯酒业管理能力的提升、业态优化升级、可持续发展提供了人才和经营管理保障。努力营造有利于管理和技术人才成长的良好环境,使公司的整个制度体系得到进一

步健全完善,制度的可操作性和制约能力明显增强。2010年8月获得ISO9001:2008质量管理体系认证证书。通过制度的强力推行,员工按制度、按程序办事的自觉性明显提高,对提升企业综合管理水平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

【保护环境情况】

为保护环境,我公司永乐酱酒基地投资400万元建立了储存量1200立方米,处理量500吨/日的污水处理站,投资2000万元建设完成了新型高效、节能环保并且具有清洁燃煤技术的25吨循环流化床锅炉。

【社会公益】

红军杯酒业在发展的同时也不忘回报社会,为了回报社会各界及广大人民群众的厚爱,多年来先后解决当地剩余劳动力600余人就业,永乐建成以后将解决剩余劳动力1500余人,供应酒糟和曲草给当地养牛场,扶助了农民致富,带动了地方经济发展;在帮扶特殊教育学校、敬老院等各类弱势群体,支持贫困学生上学,捐助栋梁工程,救济冰雪、地震灾区等公益事业中共计捐款80余万元。

【存在和面临的突出问题及建议】

一、基地建设相对滞后,成为我们龙头企业发展的瓶颈制约因素。

二、产业的链条不长,两头发展不够,特别是连接农户的机制上,还没有解决好利益分配机制。

三、龙头企业资金,仍然紧张,对龙头企业的发展造成了一定的压力。

四、农民的组织化程度编低,各类专业合作组织有待进一步发展。

从上述分析可以看出,在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的发展过程中,需要建立起一种新的外部环境支持体系。为此我公司建议:

一、加强以龙头企业为主导的基地建设

加强以龙头企业为主导的紧密型,规模化,标准化农产品生产基地建设,是现阶段农业产业化经营发展的关键。要在继续落实对重点龙头企业扶持资金、贴息等政策的同时,尽快研究扶持龙头企业基地建设的政策,引导和帮助龙头企业增加对基地建设过程中基础设施、检测设备、人员培训等方面的投入。

二、探讨支持龙头企业的有效形式

目前,金融部门都制定了扶持龙头企业专门政策,并安排了专门的扶持资金,但是,由于多方面的原因,许多企业还没有享受到这些优惠政策,要积极探讨支持龙头企业的有效形式运作机制,形成支持产业化经营的合力。

三、引导龙头企业开展科技创新

加快科技创新步伐,是提高龙头企业核心竞争力的有效方式,要鼓励龙头企业与科研单位之间开展合作,创新研发的能力,加大技术改造力度,提高产品质量档次,增强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对龙头企业

在技术创新方面的投入,给予加大。

四、搭建形式的综合服务平台

龙头企业在产品开发、市场开拓、资金融通、基地建设等方面各有优势,要组织开展龙头企业之间的对接活动,促进龙头企业之间的横向联系,实现优势互补,共同发展。

五、深入探索龙头企业与农户利益联贯机制

现阶段龙头企业规模化基地建设与农户分散经营之间的矛盾日益突出。要在规范定单形式,稳定合同形式,鼓励合作与服从形式的同时,对那些同基地农户建立紧密型利益联结关系,真正带动农民增收的龙头企业予以扶持,引导龙头企业建立稳定的标准化生产基地,形成同农户的长效利益联结机制。

古蔺县红军杯酒业有限责任公司

2012年5月15日

第五篇:农业产业化经营发展情况

农业产业化经营发展情况

黄平县汇利丰茧丝绸有限公司

一、基本情况

黄平县汇利丰茧丝绸有限公司座落于黄平县新州西门口,占地面积20000平方米,在册职工119人,现有2400绪自动缫丝生产设备四套,复摇机四组,质检设备一套,剥、选、煮设备一套,年生产能力为:加工桑蚕干茧400吨,年生产4A级以上的生丝120吨。

企业前身为黄平县缫丝厂,黄平县飞利丝绸有限责任公司,2008年2月,通过招商引资引入广西省柳州汇利丰有限公司到黄平成黄平县汇利丰茧丝绸有限公司。公司租用原黄平飞利丝绸有限责任公司的生产、生活设备,通过注入投改资金和流动资金,改善生产经营理念,加强内部管理等措施,使企业逐年不断发展壮大,现已花80万元从浙江引进最新生产设备两套,自动制棉机的设备两套,它是全省唯一的大型缫丝生产企业,公司注册资金1200万元,属股份制民营企业,公司法人韦汇丰,总资产3500万元,固定资产规模1800万元,流动资产1700万元。2008年实现工业总产值6500多万元,销售收入6500万元,利润收入达280多万元。

二、生产经营现状

黄平县汇利丰茧丝绸有限公司总经理韦汇丰,具有较高的现代企业管理水平和先进的管理理念,他在贵州、广西仍至全国,茧丝行业中,都具有盛名。他对公司内部管理日趋完善,产品市场竞争力不断提高。加上企业利用当地水、电、煤人工较发达地区便宜,企业法人来源于丝绸大省,具有较广的销售渠道和丰富营销经验两大优势,企业竞争力不断增强,生产经营蒸蒸日上,一跃成为近年来全省第一的、唯一的缫丝生产企业。

三、农业产业化经营发展情况

公司自2008年5月份在黄平注资以来,积极配合黄平的蚕茧收购工作,特别是国际金额危机后茧丝绸行业一直走亏本道路,但是,汇利丰茧丝绸有限公司还按照蚕茧收购全同的保护价每公斤18元的统茧在进行收购。这样,没有影响我县蚕农养蚕的积极性,反而还增强了发展的信心。

(一)增加农民收入,促进产业发展

黄平县汇利茧丝绸有限公司主要生产原料为桑蚕茧,生产一吨生丝需鲜蚕茧8.75吨,按现行市场价算每生产一吨生丝要付给蚕农茧子收购款17.5万元。企业属于典型的促进农民增加经济收入,促进种桑养蚕产业发展的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2008年企业收购鲜蚕茧46吨,付收购款828万元。使农民从中受益,虽然黄平县及周边地区蚕茧原料严重不足,而

有大部分是从广西等地调进,但企业的带动使黄平的茧价从原来的4-5元/斤提高到9-12元/斤,使农民得到了实惠,黄平县的桑蚕生产开始走出低谷,焕发生机,截止2009年底全县现有桑园12300亩。2009年共计发放蚕种4500张,已收鲜茧64吨,付收购资金1280000元,带动9820户参与种桑养蚕,一些种桑养蚕专业户、专业村、寨正在掘起。如旧州的波洞村的波洞组有50户,50户全部都是种桑养蚕户,09年种桑养蚕户均收入达4400元,么罗组共有23户,有18户是种桑养蚕户,户均收入4800元,种桑养蚕收入最高的是杨再军,蚕收入是23000多元。

(二)积极探讨产业化经营模式

1、在县委、县政府的高度重视下,积极配合机关部门加大农业产业化经营的宣传力度,做好产业“龙头”。出台了一系列相关的优惠政策和服务措施。实行蚕农贷款政府贴息。每交售一公斤鲜茧给予6.00元补贴。共育户每共育1张财政补助 6.00 元。政府还安排50万元作为桑蚕产业发展风险基金。

2、企业通过以物放货形式促进种桑养蚕产业化发展。即:企业通过签合同的形式先偿为困难蚕农提供蚕种、蚕药、蚕具及桑园管护的肥料等生产物资,待蚕农交售茧子时再从蚕茧收购款中扣抵,解决部分蚕农没有生产投放的困难,从而促进种桑养蚕产业化的进一步发展。

3、企业为了蚕农的利益最大化。在2010年在广西聘请5名优秀的技术员来黄平做技术指导。通过引进优良的蚕种,推广“小蚕共育”、“加温饲养”、“消毒防病”等养蚕新技术,让蚕农得到实惠,尝到甜头,一是做给农民看,二是带着农民干,以促进黄平县种桑养蚕业的产业化发展。

(三)明析与农民的利益联结方式,农民增收大幅提高。公司在参与农业产业化经营中与农民的利益联结方式主要是合同制,即公司与农户签订《蚕茧生产收购合同》,承诺实行保护价收购和市场调节相结合,2010至2012年这三年的保底价均为20元/公斤。如市场价高于20元/公斤,就按市场价收购。如市场价低于20元/斤,就按保底价20元/公斤进行收购。并由县桑蚕忆作监督机关,从而打消了蚕农民生产的后顾之忧,生产积极性和学习新技术的积极性空前高涨,加快了我县的种桑养蚕业的产业化发展,农民收入也大幅度提高。

(四)专业村寨与示范点的幅射带动作用

公司在农业产业就经营的参与中得到各级党委、政府相关部门的大力支持和关心,主要体现在桑蚕产业村寨和示范点。

一是利用省农业产业化经营专项资金35万元,自筹20万元,分别在旧州的波洞、重安的黄金村、野洞河乡的桑场建立定点基地三个,新建桑园500亩,参与农户89户,在谷陇的岩门寺村,一碗水的董院村管护老桑园1000亩,公司派专

人汇同县桑蚕局对基地进行技术上、物资上的重点持,通过推广“小蚕共育”、“消毒防病”、“添食防病治病”等实用技术和免费提供方格簇,补助重点户修建养蚕大棚等措施,使基地建设已见成效,达到了预期目的,据统计,参与基地建设农户养蚕收入户均在5000左右户,均税收3000元以上,至少带动了1000多户周边群众参与到种桑养蚕业中来。

(五)公司通过示范点的技术帮扶,提高单产,和亩产值。公司从广西聘请了三名技术员来负责各个乡镇的示范点的技术指导,每个示范点参与户数是10户,这130个示范户中均张种收入达950元,亩产值均达2300元以上。户均收入在5000元以上。09年带动1113户来参与种桑养蚕,新种桑面积达3500多亩。公司还对优秀示范户实奖励,对亩收入达3000元以上的几个示范户,每户奖励1000元。

四、存在的问题

(一)黄平县是一个典型的山区县,农村经济相当薄弱,要培育一个产业还需要上级部门长期关心和支持。

(二)发展农业产业化经营光靠企业是不够的,需要有关业务部搞好中介服务,让企业和农拖得更近。

(三)蚕区建设规划区出现个别农户故意刁难时,当地政府或部门不能及时帮助处理。

五、下步打算

(一)提高对农民兄弟是本产业链一员的认识,在保证企业一定利润空间的同时,尽量让利给蚕农。

(二)继续加大对示范户、重点户的技术,物资上的帮扶,让示范户、重点户成为农民看得见、摸得着的“田间学校”,不断增强示范户的辐射带动作用。

(三)积极争取各级党委、政府及相关部门的大力支持,尽快促进我县种桑养蚕业的产业化发展。

下载积极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发展现代农业[最终版]word格式文档
下载积极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发展现代农业[最终版].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XX村积极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发展规划[定稿]

    XX 村积极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发展规划XX街道办XX 村于2008年由原大山村、锅底塘村整合而成,位于桔山街道办东面,距桔山街道办事处驻地5.2公里,紧邻马岭河XX 风景区,国土面积8.17......

    推进农业产业化发展

    推进农业产业化发展 促进农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一、农业产业化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必然产物 在我国农村中建立的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是党在农村的一项基本政策,应当长期坚持。......

    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情况汇报

    我县是一个农业大县,为实现向经济强县的跨越,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推进农业产业化工作,把工业的理念注入农业,抓龙头企业发展,抓农业生产基地建设,抓服务体系建立,抓农业专业协会组建......

    提升农业产业化经营水平加快现代农业发展步伐

    提升农业产业化经营水平加快现代农业发展步伐 在全市农村工作会议上的发言近几年,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和高度重视下,在市直涉农部门的大力支持和帮助下,我县以坚持科学发......

    关于与中国农业银行合作扶持农业产业化经营推进现代农业发展的意见

    关于与中国农业银行合作扶持农业产业化经营推进现代农业发展的意见 财政部关于与中国农业银行合作扶持农业产业化经营推进现代农业发展的意见 财发[2011]33号各省、自治区......

    农业产业化经营发展特点

    一、全省农业产业化经营发展特点近年来,各地加大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力度,大力发展效益农业,农民收入稳步增长,农业产业化经营呈现以下特点: 一)主导产业日趋明显。近几年来,在稳定......

    企业农业产业化经营发展情况专题材料

    寿光市吉润兔业有限公司情况介绍寿光市吉润兔业有限公司-恒益獭兔专业合作社位于寿光市南环路胡营西1800米,公司成立于2007年10月,占地面积30000平方米,注册资本500万,现有总资......

    调整农业产业结构积极发展现代农业

    调整农业产业结构积极发展现代农业近年来,平川区紧紧围绕新农村建设的总体要求,按照“发展抓经济,重点抓调整”的强农思路,把加快农业结构调整、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作为促进农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