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XX村积极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发展规划[定稿]
XX 村积极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发展规划
XX街道办XX 村于2008年由原大山村、锅底塘村整合而成,位于桔山街道办东面,距桔山街道办事处驻地5.2公里,紧邻马岭河XX 风景区,国土面积8.17平方公里,辖15个自然村民小组,现有农户1028户,总人口4503人。成立有关工委小组1个,有关工委成员19人,成立有村支部、村民委员会各1个,两委班子成员7人,有党员71名,预备党员14名,入党积极分子6个,有村活动室一间50平方米,办公室一间50平方米,有中学一所,有村民办小学两所。村境内土地肥沃,水资源丰富,气候温和,冬无严寒,夏无酷暑雨量充足,水资源丰富,农业生产条件得天独厚。
一、农业产业产业化经营的基本情况
近年以来,我村根据大种植、大养殖、大市场模式,以资源为依托、以市场为导向,狠抓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培植特色产业。按照‚区域化布局、规模化发展、规范化管理、标准化生产、市场化运作的原则和‚人无我有,人有我优,人优我特的目标,结合我村实际‚抓农业,固基础;抓调整,保增收;抓工业,促发展;抓事业,构和谐的工作思路,加快农业产业化步伐,促进农业产业结构调整,把我村建设成为兴义市近郊的菜篮子和旅游之乡。大力发展无公害蔬菜生产基地。充分利用我村资源优势,以交通便捷、区域集中、规划适度、专业种植、设施生产的要求,重点建成无公害蔬菜基地。
二、主要做法
(一)抓规划,确保科学发展。结合我村实际,将农业
产业结构调整进行了科学规划,邀请规划设计中心对我村旅游发展进行了全面规划,突出特色农业、观光农业,为全乡的农业产业化经营确定了方向。努力打造无公害农产品生产基地。
(二)抓基础,改善农业生产条件。积极争取上级项目
支持,大兴基础设施建设,改善农业生产条件。一是大力实施饮水配套工程机耕道项目已完成规划设计;二是努力争取城市综合开发项目,目前,城市综合开发项目一期工程已开工建设。三是大力实施通村公路建设和做好全村串户路建设的协调服务工作,全面改善全乡的道路条件和出行条件。
(三)抓培训,大力提高群众素质。近年来,多次举办
了科技示范户(含村干部)培训班,参加了市、县的农业、林业、畜牧、扶贫、计生、党建方面的培训班,大大提高了村干部和科技示范户的科技意识和综合素质,全村中学生和部分种植、养殖能手提高了知识,大大提高了群众的种植技术。
三、保障措施
(一)组织保障。加强对示范村工作的领导,强化村委
会班子建设,强化民主决策和民主管理,完善村规民约,提高基层党组织的凝聚力,发挥全村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
(二)政策保障。进一步落实党在农村的各项惠农政策,强化政策宣传,发挥政策的导向作用、促进作用和保护作用。
(三)投入保障。多方面、多渠道、多形式增加对新农村建设的投入,尤其是对生产发展的投入,加大对上争取力度,依托农业、农村各类项目加大生产和基础设施建设环节的投入;加大农业对外招商,依托外资加大加工和龙头企业培植环节的投入;加快民营企业的发展,依靠民间资本加大产前和产后服务环节的投入。
(四)科技支撑。强化农业科技信息服务、技术培训和技术指导,建立农业科技应用示范点、示范户;加大企业产品科技开发,提高产品科技含量;引进科技人才,培育乡土人材,发挥农村致富带头人的作用。充分发挥基层组织和农村创业带头人的作用;依靠当地政府、部门和企业,全方位、多层次为农业服务,为农民办实事。
(五)机制保障。实行村务公开,财务公开;完善“一事一议”规则,充分尊重农民意愿和村民代表意志;推行项目建设招标制、项目资金管理报帐制、公益事业决策公示制和村务管理责任追究制。
第二篇:积极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向前发展
积极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向前发展
欧阳书文 尹 亮
2006年第10期 ——新农村建设
农业产业化经营是农业农村工作中一项带方向性、全局性的重要工作。我省从1997年开始,有组织地引导和推动此项工作,并取得了重大进展。但与我省自身条件和农业农村经济发展的客观要求相比,还有较大差距,与先进省市相比,差距呈进一步加大的趋势。这就要求我们在科学发展观的指导下,进一步提高认识,强化措施,全力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向前发展。
一
目前,我省农业产业化经营存在的突出问题是:
1、龙头实力不强。2005年我省22家国家重点龙头企业销售总收入80多亿元,而河南双汇一家企业销售收入就达200亿元,武汉、仙桃、宜昌等3市市以上龙头企业销售收入总和也不及双汇一家企业的收入水平。全国582家国家重点龙头企业平均销售收入近10亿元,湖北22家国家重点龙头企业平均销售收入只有3.6亿元,不足全国平均水平的一半。
2、产品品牌不响。我省有特色的农产品很多,但真正叫得响、有竞争力的产品不多。内蒙古的农产品有13个获得中国驰名商标,河南有19个是农业品牌,我省只有一个农业类中国名牌。在“2006年中国品牌500强”中,全国有24个食品品牌入选,其中河南有4家,内蒙古有3家,我省一家没有。
3、产业链条不长。我省进入到终端市场的农产品大多为粗(初级)加工产品,加工业的规模太小,与农业的规模不相称。2004年我省农产品加工业产值与农业产值之比仅为0.75∶ 1,全国平均水平为1∶ 1,沿海地区达到2∶ 1。
4、利益连接不紧。目前我省相当部分龙头企业没有与农民形成真正的利益共同体,企业缺乏稳定专用的原料供给,而农户则缺乏强有力的龙头带动。
5、发展速度不快。蒙牛集团6年前销售收入只有0.37亿元,2005年达到108亿元,6年年均增速达157%。河南思念公司成立于1997年,每年以135%的增长率飞速发展,2005年销售收入达到15亿元,出口1000万美元。我省和他们差不多同时起步的一些企业,目前有的在缓慢发展,有的仍然在原地打转,有的已经消失了。2005年我省周边六省,个个都有销售收入过10亿元的龙头企业,我省没有一家过10亿元的。“十五”期间我省加工业产值年均增长3.5%,全国年均增长14%,吉林、河南等省达到20%左右,农产品加工业成为各省的支柱产业。
二
我省农业产业化经营起步并不晚,存在以上问题的原因是多方面的,突出的有以下几个方面:
——思想解放不够的观念制约。一是认识上有偏差。有的人认为现在是市场经济时代,政府扶持农业是应该的,但不能扶持企业,尤其不应该扶持民营企业。有的认为农业龙头企业税收不多,不屑于扶持。这两种认识,导致对龙头企业的扶持虚的多,实的少。二是官本位意识浓厚,服务意识弱,龙头企业没有真正获得市场主体地位。对企业“管、卡、拿”的多,真心服务少。三是部门利益至上,导致政策资源分散,难以形成合力。有的部门假产业化之名,谋部门利益之实。四是对龙头企业保护意识不强,一旦企业出了问题,则墙倒众人推。我省也有过大的龙头企业,但只是昙花一现,似乎陷入了“小的做不大,大的做不长”的怪圈。
——调整起步晚的结构制约。在全国范围内,目前销售收入过100亿的大型龙头企业,如双汇、蒙牛、伊利等都是畜产品加工企业。全国排在前十位的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有6家从事畜产品加工。我省农业过去是“粮棉油”一统天下,现在仍然是以粮棉油为主导产品。粮油加工增值潜力不如畜产品大,且粮食和棉花是国家长期实行垄断专营、相对开放最晚的产品,我省真正放开经营今年才是第四年,一批民营粮棉油加工企业由于政策变化,至今仍没有享受到和国有企业(改制后)一样的待遇。近些年我省在粮食流通上占压了太多的财政、信贷资金和相关生产要素,其他产业和整个农产品加工业长期处于次要的位置,一些具有比较优势的产业获得支持相对较少。
——体制转换慢的阵痛制约。我省的农产品加工业曾经有辉煌的历史,但在体制转轨中落后了。比如武汉肉联厂曾是“亚洲之最”,那时双汇名不见经传,企业年销售收入不足1000万元。通过转轨改制,双汇成为全国之最。湖南的金健米业,是由收贮企业与加工企业先分离再以股份的形式合作发展起来的。我省粮食行业先是统得过死,后来又分得太彻底,有资金(银行贷款)能收购的不搞加工,搞加工的没有资金去收购粮食,所以没有一家粮食加工企业能够做大。
——资金欠缺的瓶颈制约。龙头企业发展最关键的因素是流动资金。我省农业龙头企业普遍缺乏应有的资金支持。据调查,很长一段时间内我省农业龙头企业只能获得所需资金的一半。以上这些问题是新旧体制转换过程中不可避免的,有些已经得到缓解,有些则还需下大力气加以解决。
三
近年来,省委、政府高度重视农业产业化工作,特别是近两年来,力度加大,措施加强,农业产业化发展步伐加快,呈现出良好的态势。今年预计,全省有5家重点龙头企业销售收入可以跨过10亿元的门槛。为了保持和发展这个良好态势,需要在以下几个方面进一步采取措施。
1、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目前,各地正在按照“十一五”农业产业化的总体规划,着力加强龙头企业建设,一些大的行业、大的龙头正在积极谋划重组,这个好的势头要加强引导,用科学发展观指导实践。在具体的工作措施上务求“三戒”:一戒急。企业的发展有着自身规律,必然要经历从无到有、从小到大的过程。目前我省龙头企业规模普遍偏小,这是客观存在的。现在有些地方为尽快壮大龙头,急功近利,搞“拉郎配”,这种违背市场规律的做法值得警惕。我们要超常规的推进,但不能不顾一切冒进,当前一定要妥善处理好整体推进与重点突破、稳定发展与开拓创新、扶大与壮小、竞争与扶持的关系,保持企业发展的持续稳定。二戒空。推进农业产业化靠空喊口号不行,要靠实实在在的投入来推动,中央连续几年在农业农村工作的文件中就财政支持农业产业化的环节、形式提出了具体要求,目前我省只有武汉、襄樊、黄石、鄂州、天门等市在财政预算中专项列支农业产业化专项,省、市各级财政支持农业产业化的投入机制亟待完善。三戒假。现在我省抓农业产业化总体氛围不错,但也存在“假产业化之名谋部门利益之实”的现象,一些部门最关心的是部门这一条线如何多一点“工作”手段和实惠,不能对重点龙头实现资源整合,集中支持。
2、进一步转变政府职能和服务方式。要把龙头企业作为重要的市场主体和服务对象。没有大龙头的带动,农业没有竞争力。市场经济条件下,我们的服务范围要拓宽,对象要调整,要真正把龙头企业作为重要的服务对象。目前产业化在有些地方仍然只在口头上重视。转变职能和方式,为龙头企业提供优质服务,关键要在以下几个方面有所作为:一是要加强宏观引导与调控,解决好“管理不力”的问题。要努力在宏观层次上构建“农工商一条龙”、“产供销一体化”的管理和调控机制,切实解决分工过细、资源过于分散、都管都不管的状况,加强部门协作,搞好统筹协调,力戒各自为政,搞低水平重复建设。二是切实采取措施,解决好“融资难”的问题。目前我省与中国农业发展银行签署了300亿元的政策性金融合作协议,组建了担保平台,为解决企业融资难问题打下了很好的基础。要很好地利用这个平台,把财政资金、信贷资金、担保资金整合起来,集中扶持一批大龙头。三是帮助企业建立风险防范机制。农业既面临着市场风险,也面临着自然灾害风险,包括各种流行性疫病的风险,而龙头企业更是首当其冲。很多企业本来有很好的发展势头,一场疫情就前功尽弃。这个问题单纯靠企业自身是很难解决的。四是帮助和支持企业建立原料基地。龙头企业在发展的初期阶段,对于原料的专用性要求不是很高,但发展到一定阶段,尤其是要创建品牌,没有相对稳定的原料基地,是很难创出有特色、有竞争力的名牌产品的。而原料基地的建设,也是单纯靠企业自身解决不了的。五是支持企业开展技术创新。这是企业核心竞争力之所在。
3、重点支持一批龙头企业实现跨越式发展。当前要突出五个方面的重点:一是抓重点产业,延长产业链,实现优势资源与产业相融互动,培育特色产业支柱。从全省的情况来看,粮食、棉花、油料、畜禽、水产、蔬菜、烟草、林果茶等产业,具有比较优势和发展基础,应该作为全省农业产业化的主导产业。要通过板块项目,逐项推进,分步实施。各地要根据市场、地域、资源、气候等条件,实行有所为有所不为,确立一个重点产业,运用市场机制和政策导向,促进生产要素向重点产业集中,形成区域明显、优势突出、各具特色的主导产业。二是抓重点项目,实施大项目拉动战略。我们要借鉴外省经验,采取超常规措施发展农产品精深加工,积极支持重大项目的实施。要完善农业产业化项目库建设,抓紧建成投产一批、准备开工一批、规划贮备一批,推动企业的持续发展。三是抓重点企业,推进产业整合。要提高农业产业化的发展水平,必须做大做强一批竞争力和带动力强的龙头企业。对在我省各优势产业领域中规模、效益、产品市场占有率、科技创新能力位居前列的企业,要进行政策倾斜,重点扶持。当前重点跟踪扶持年销售收入有望突破10亿元的加工型龙头企业,省里建立的重点企业联系制度要进一步强化,对大龙头的发展实行目标管理责任制,力争在较短的时间内能有突破性的发展。同时要引导重点产业合理布局,要针对部分行业加工能力过剩的问题,通过市场调控手段,把规模经营与提高企业的核心竞争力结合起来,以资本为纽带,整合上下游企业、整合产学研力量、整合行业优势,打造“联合舰队”、“行业航母”,形成企业群体,提高产品知名度。四是抓重点园区。龙头企业发展到目前阶段,已经由散兵游勇向集群式发展,要及时引导企业向园区集中,以提高产业集中度。全省要抓一批销售收入过100亿元的园区。五是抓重点县市。对于农产品加工业产值过50亿元的县市,要给予重点支持。
4、正确引导龙头企业带动农户。引导龙头企业带农户,要做好以下几点:一是要大力发展各类农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提高农民的组织化程度,带动更多的农户参与农业产业化经营。二是要完善“订单农业”,推进产销联合,规范产销合同,提高信用度和履约率。三是要鼓励、提倡龙头企业向农户提供多种服务,建立风险基金,实行保护价收购,按农户出售产品的数量适当返还利润,与农户建立比较紧密的利益联结机制。五是要积极探索用土地使用权、产品、技术和资金等生产要素入股,实行股份制、股份合作制,使龙头企业与农户形成利益共享、风险共担的利益共同体。
5、完善落实扶持政策。要进一步健全“市场主导、政府扶持、龙头带动、农民参与、社会服务”的农业产业化发展机制。各级政府要敢于决断,督促各项扶持政策的落实,防止政策部门化。当前要重点做好以下工作:一是要细化扶持农业产业化政策的实施办法,增强政策的可操作性,定期检查政策落实情况。二是要改革并完善扶持资金的使用办法。确立企业在市场中的主体地位,凡属政府支持发展农业产业化和龙头企业的基地建设补助、技术改造、贷款贴息,由省级龙头企业直接向省申报,经审查批准后直接拨付到项目,不搞层层划拨,提高资金使用效益,减少企业成本。加大财政参与式经营的力度,有计划地扶持一批大企业尽快成长。三是要把优化企业发展环境作为工作重点,一个部门一个部门地拿办法。需要省级审批的有关事项,企业可直接送省有关部门审批。四是要把招商引进外地企业和培植本土企业放在同等位置,保护他们的积极性。五是要坚持以人为本,高度重视和关心企业家及以企业家为核心的企业高素质人才队伍建设。在政治上给予他们地位和荣誉、经济上给予他们实惠和待遇、感情上给予他们自豪和情意、事业上给予他们平台和信誉,稳定人心、留住人才、壮大队伍,为农业产业化提供人才保障。■
(作者单位:湖北省农业厅)
第三篇:积极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发展现代农业[最终版]
积极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发展现代农业
【摘 要】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首要任务是发展现代农业,现代农业建设的基本途径在于实现农业产业化经营。本文围绕新时期发展农业产业化的意义、存在的问题及发展的措施展开论述。
【关键词】现代农业 农业产业化
大力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是党中央、国务院解决三农问题的重要战略决策;是提高农民进入市场的组织化程度、增强农业竞争力、建设现代农业的重要措施;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重要举措。
一、农业产业化经营是我国建设现代农业的现实途径
党的十七大指出:坚持把发展现代农业、繁荣农村经济作为新农村建设的首要任务。发展现代农业就是要实现价值取向从自给型向市场型的转变;产业结构从分割型向联动型转变;经营方式从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变;劳动者技能从生产型向经营型转变。而推动上述转变基本的途径在于实现农业产化经营。
农业产业化经营是以市场为导向,以效益为中心,以利益为纽带,以科技为支撑,通过龙头企业的带动及合作经济组织的联动而形成的生产、加工、销售各个环节有机结合的一体化经营方式。总之,农业产业化经营能有效促进农业生产方式的变革,是实现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的重要载体,是全面建设农村小康社会的有效途径。
二、农业产业化经营在新阶段面临的问题
1.产业化经营组织整体竞争力弱
我国农业产业化竞争力弱,不仅体现在单项产品、单个市场主体上,而且体现在龙头企业规模和实力、科技和产品质量、品牌与价格以及经营方式在内的整个产业化体系的综合竞争力上。虽然目前我国农业产业化经营组织已达66000多个,但龙头企业没有摆脱“小、散、低、弱”状态。大部分组织的龙头企业还是小企业,经营规模小,经济实力弱,辐射面狭窄,带动能力不强,缺乏抵御市场风险和自然风险的能力。龙头企业的科技含量普遍较低,目前我国农业企业的技术装备水平80%处于20世纪70—80年代的世界平均水平,15%左右处于90年代水平,只有5%左右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农产品精加工、包装、营销、品牌管理等方面缺乏有力的技术支撑。龙头企业的弱小直接影响了农产品的加工转化率。发达国家的农产品加工率一般在90%以上,农产品加工业产值与农业产值的比重为3:1至4:1,而我国农产品加工转化率只有40%—50%,其中二次以上的深加工只占到20%,农产品加工业产值与农业产值的比重为0.8:1。总体来看,产品加工深度不够,加工转化和增值率低,缺乏有竞争力的名牌产品,品牌效应尚未形成。
2.利益连接机制不完善
完善的利益机制是农业产业化持续发展的内在动力。现在农户和企业还都缺乏制度约束和风险保障机制。一方面,龙头企业扶持生产的机制没有健全,加工、运销企业不能自觉地扶持生产,不能自觉地为生产环节提供资金、技术等各项服务,不能自觉地让利于农;另一方面,龙头企业与农户双方普遍没有结成风险共担、利益共享、互助协作、联动发展的关系,因而不能做到同甘共苦,不能形成长久的互惠互利的合作关系。
3.主导产业缺乏长远发展能力
主导产业是指能支撑区域经济状况和有鲜明特色的产业,是农业产业化的源头和基础。尽管各地在发展农业产业化经营时,都确定了一些主导产业,但多是小规模、不成批量的产业,规模较大、竞争力强的支柱性的主导产业较少。
4.农民组织化程度较低
强有力的中介组织的缺失是我国农业产业化经营链条中至关重要的瓶颈问题之一。中介组织是将松散的农户组织起来实现规模化经营不可缺少的重要力量。在农业产业化经营较为成功的国家,中介组织往往由专业合作组织和行业协会组织担当。目前,我国大多数专业合作组织规模较小,服务内容单一,主要限于技术、信息咨询和市场销售服务,而真正进行深加工、精加工,提高农产品附加值的则很少,缺乏适应和开拓市场的能力,在市场竞争中大部分合作组织生存较困难,因而很难做到积极有效的带动广大农户,服务农民。
三、进一步加快和推进新形势下的农业产业化经营
适应新阶段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的新形势,把加快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作为提高农业市场竞争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建设现代农业的总抓手。工作的重点放在优化区域布局、培植主导产业和扶持龙头企业上;把工作的着力点放在延伸农业产业链条、提高农业综合效益上;进一步加大力度,强化措施,完善配套政策,促进农业产业化经营快速健康发展。我认为农业产业化主要从以下几点入手:
1.以壮大规模和增强带动能力为重点,把龙头企业的发展提高到一个新的水平
龙头企业实力强弱和牵动力大小,决定着产业化经营的规模、水平和成效。发展龙头企业,一方面要树立质量意识、品牌意识和名牌意识,采用国际标准、国外先进标准以及出口目标国的标准组织生产、加工农产品,并在包装、储运方面狠下功夫,提高产品质量档次。企业要对农产品生产、加工、包装、运输、销售等环节进行严格的标准化管理,尽快推进标明农产品产地、质量、等级的标识。另一方面要加大对产业化龙头企业的扶持力度,正确发挥政府作用,从市场体系的建设,金融支持和法律支持等方面对龙头企业的发展给予政策和财政支持。同时在资金投入上,要引导各类资本向龙头企业集中,做大做强做优龙头企业,建立以政府投入为引导、其他社会投入为主体的多元化投入机制。要打破地域、行业和所有制界限,积极鼓励和引导各类资本兴办龙头企业。
2.培育农业主导产业,建立商品基地
选择农业主导产业是实行农业产业化经营的重要内容,选择合适的主导产业应该按照“充分利用资源优势、突出本地特色、符合市场需求、形成生产规模”的原则。这样可以达到调整农业产业结构和农产品结构的目的,还可以有效避免农业产业地区趋同的问题,防止某些农特产品生产能力过剩,有利于开发特色农业、开发特色农产品,创出名优特新产品,确立市场优势地位。
3.完善利益连接机制,促进产业化健康发展
建立稳定的利益联结机制是农业产业化经营发展的核心。要用市场经济的方式把龙头企业与农户联结起来,实现产加销一体化经营。大力推行“企业+农户”的经营模式,通过发展订单农业、股份合作和各类行业协会等多种方式,建立产业化各经营主体的利益共同体,真正形成“风险共担,利益均沾”的利益分配机制。
4.提高农民组织化程度
农民是自主选择经营方向、参与市场竞争的主体,但要改变农民抵抗自然和市场风险能力弱,法制观念淡薄,市场竞争意识、诚信理念缺乏的状况,必须把农民组织起来,成立农民自己信得过,对农民生产经营具有支持力、约束力的农民合作组织。一方面为农民生产经营、市场销售、科技服务、信息采集进行全程的社会化服务,办一些单个农户需要而又难以办到和办好的事情。另一方面又可以代表农民处理与企业的关系,提高农民的谈判地位,争
取更多的利益。
参考文献:
[1]王伟光.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理论与实践.[2]党的十七大报告.
第四篇: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情况汇报
我县是一个农业大县,为实现向经济强县的跨越,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推进农业产业化工作,把工业的理念注入农业,抓龙头企业发展,抓农业生产基地建设,抓服务体系建立,抓农业专业协会组建,将一家一户的小生产与千变万化的大市场对接起来,以农业产业化带动了农业结构的调整和优化,带动了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实现了农民的增收。我们主要抓了以下几方面工作:
1、培育壮大龙头企业。我县把发展龙头企业作为农业产业化的首要工程,精心打造,全力推进。目前,全县具有一定规模的农业龙头企业有**家,其中年销售收入***万元以上的龙头企业**家;现有省级农业龙头企业*家、市级农业龙头企业*家。2004年全县重点龙头企业年实现销售收入*.**亿元,创利税****万元.出口创汇***万美元,带动农户**.*万户,农民人均来自农业产业化经营收入***元。
2、规范建设产业化基地。坚持走以龙头带基地的路子,鼓励适度规模经营和特色经营,形成一乡一品或一乡多品。已建成了优质水稻、特色蔬菜、蛋鸭、肉鸡、肉鹅等**个优势农产品基地,其中种植业生产基地**个,养殖业生产基地*个。**、**等乡镇已成为全国双季稻良种繁育示范基地,**乡成为全国闻名的荸荠生产基地,**镇成为全省最大的芹芽生产基地,**镇、**乡分别成为全市重要的肉鹅生产加工基地和蛋鸭养殖基地。
3、建立健全服务体系。把握当前农村劳动力的现状和素质,我们从服务入手,加强农业服务体系建设,已初步形成了技术、供应销售和信息传递等三大服务体系,为基地农民提供大量有效的产前、产中、产后系列服务。特别注意农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的建设,组织农民互帮互助,相互服务,共同提高。现在全县以产业协会为主的农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已发展到**家,规模以上的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家。如**县蛋鸭协会拥有会员***人,蛋鸭养殖遍及**个乡镇,饲养规模近***万只,创产值*.*亿元,利润****万元。
4、加快农贸市场建设。我们坚持走产加销一条龙的产业化发展之路,加大农产品贸易市场建设力度,让农产品货畅其流,实现增值。近年来,已建成具有一定规模、档次的农副产品市场、专业市场和专业批发市场**个,年交易额**.**亿元。如**农产品批发中心成为周边半径**公里内的农副产品主要集散地;小乔水果批发市场的辐射面已延伸到周边县市。
5、合力创建农产品品牌。我们一手抓农业的外延扩张,一手抓内涵改造,提高产品质量档次,开展创品牌工程。牌大米、牌芹芽等*个产品被认证为“绿色食品”;葡萄、牌花香藕等*个产品获国家无公害农产品认定;牌黄酒、牌荸荠、牌面粉等*个产品先后荣获“安徽省名牌农产品”称号。安徽**黄酒有限公司的“**”牌商标和**芹芽公司的“**”牌商标被评为安徽省著名商标。这些品牌的创立,增强了龙头企业的辐射力和市场竞争力。
农业产业化是提升农村经济、发展农业生产、增加农民收入的主要举措。为进一步推进我县的农业产业化经营,我们将着力抓好以下几个方面工作:
第一,突出主攻重点,抓好龙头企业。继续把龙头企业建设作为农业产业化的重中之重来抓。鼓励支持多层次、多成份地发展,采取联产、联营、股份制等多种形式地推进。一是围绕基地建龙头,围绕已经形成的**个基地的主导产业,发展农副产品深加工企业,拉长产业链,提高附加值。二是调整结构当龙头,从调整产品结构、组织结构入手,增强企业功能,变成带动基地生产的“龙头”。三是扶优扶强壮龙头,选定若干个龙头企业作为县级龙头,实行县干包扶责任制,给予重点扶持,以期“强龙壮龙”,以此不断扩大企业规模,增强带动力。
第二,实行区域布局,建好生产基地。本着因地制宜、发挥优势、相对集中的原则,重点抓好圩区乡镇的水产、优质粮油、棉花,山区乡镇的茶叶、山菜,丘陵地区乡镇的畜禽,交通干线沿线乡镇的蔬菜等基地建设。通过示范引导、农业综合开发、招商引资、科技进步和“订单农业”等举措,不断推进农业生产基地的发展和壮大。
第三,完善运行机制,提高一体化经营程度。一是推行合同联结机制,依照市场经济运行法则,本着自愿、平等、互利的原则,规范经营主体行为,谋求共同发展。二是建立生产要素流转机制,制定和完善优惠政策措施,促进生产要素的合理流动和优化组合,形成生产要素的合理流转机制。三是实行考评奖惩机制,按照责任书目标,分级分段进行量化考核,对目标任务完成好的单位和个人予以表彰、奖励,对完成差的予以处罚。
第四,加强组织领导,健全服务体系。一是健全组织领导体系。按照主导产业的规划布局,成立连接县、乡(镇)和村的领导机构,形成纵横相联的组织领导体系。二是健全责任目标体系。建立近远期相结合的目标责任机制,融基地建设、龙头企业建设、优质名牌产品创建、为农服务和生产基地农民收益等指标为一体的目标体系。三是健全社会化服务体系。进一步健全和完善技术、供应销售和信息传递等三大服务体系,为基地农民提供了大量有效的产前、产中、产后系列服务。四是健全市场体系。加强调研,积极建设有形农副产品市场、开辟流动市场、鼓励参与期货交易、逐步健全农村市场体系,并探索建立农村土地、劳力、技术等生产要素市场,建立健全覆盖整个农村的市场体系。
第五篇:农业产业化经营
如何进行农业产业化经营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搞好农业科技创新,是发展现代农业、增加农产品需求、提升农产品国际竞争力、建设和谐社会的需要。,提出完善以政府为主导的多元化农业科技投入体系、注重农业技术创新人才培养、提高农业水平,实现农业产业化用现代科学技术改造农业,提高农业产业化、机械化和信息化水平,提高土地产出率、资源利用率和农业劳动生产率,提高农业素质、效益和竞争力,就必须不断增强农业科技自主创新能力,大力提高农业科技成果转化能力,鼓励农业技术人员在农村建立科技示范基地,承包农业产业化的技术服务,农业科技人员与种植大户、龙头企业、农业科技示范基地成为以技术服务连接农民群众的桥梁和纽带,提高农民群众科学种养水平、农业科技贡献率、生产效益和农民收入
我县农业产业发展取得了一定成效,在促农增收、推进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要“以实施农业产业化工程为重点,推进农业结构调整优化”,同时提出大力推进完善城乡服务网络,现结合云南省砚山县农业发展状况,继续为“辣椒之乡’做好辣椒产业,为进一步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加快产业化发展进程抓好农业产业化经营,重点应抓好以几方面工作:
1制定合理的主导产业发展规划。
搞好主导产业发展规划对引导农业产业化经营的合理布局、健康发展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制定规划时,首先就得抓住“主导”,即应当只抓几个重要产业,不要过多过滥地进行规划。抓好机构组建,加强基础建设提高体制与机制创新理念,促进农业科技研发与农业企业结合,着力培育市场主体,实行市场运作,大力推进农业产业化,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提供有力的科技支撑。另外,要充分发挥各地的资源和产品优势。由于全县各地自然条件不同,资源分布不同,必须考虑不同乡镇、不同产业、不同发展阶段的特点和实际,充分挖掘资源优势和产品基础优势。
农业部门在推进农业产业化发展中,以辣椒为重点,大力发展种植,抓好生产基地建设。一方面以市场为导向,加强宣传引导和技术服务,巩固、扩大辣椒种植面积;一方面利用烟水工程、以工代赈、土地综合治理等项目,兴建旱地小水窖、小水井,改善辣椒生产灌溉条件,建设相对稳定的辣椒生产基地,稳步发展辣椒生产。
a推广新种植规范,创新冬早辣椒培育壮苗技术,有效提高冬早辣椒越冬保苗率推出新规格专用薄膜:配套向“两椒”种植农户推广。b研制辣椒施肥配方,推出新配方辣椒专用肥:通过对本县辣椒主产区土壤进行化验分析,提出了适合本县辣椒种植用肥配方,通过与相关企业合作,向生产厂家订产氮、磷、钾15:10:15配比的辣椒,配套向种植户推广使用。2要以市场为导向。在市场经济体制不断完善的今天,包括农业产业化经营在内的任何生产经营活动都必须紧紧围绕市场需求来进行。如果不根据市场需求去发展生产,那么生产出来的产品卖给谁?因此制定规划必须紧紧围绕市场需求来进行,并根据市场变化进行调整和完善与充实。而所立足的市场需求不仅包括现实的市场需求,同时也包括潜在的市场需求。市场容量越大,产业发展就越有希望。要加强招商引资力度,充分抓住发达国家淘汰劳动密集型农业产业和西部开发的大好机遇,广泛招商引资,多引进些有实力的农副产品加工企业。3大力抓好龙头企业建设。这是推进我县农业产生化经营的核心。龙头企业决定着农业产业化的层次、水平,决定着区域农业经济乃至整个地区社会经济的层次和水平,是实施农业产业化的核心。真正的龙头企业,是以农副产品精深加工,储藏、运销为主的企业,围绕一项产业或产品,组织农民按需生产,并提供全程服务,通过契约关系或采取其他办法,与广大农民结成种养加、产供销、贸工农一体化的经济实体。龙头企业既可以是生产加工企业,也可以是中介组织和流通企业;既是生产加工或销售中心,又是信息中心、科研中心、服务中心、还是技术推广中心,它能上连市场,下连基地和农户,负有开拓市场、科技创新、带动农户和促进区域经济发展的作用。实践证明,靠一家一户,培育不出市场主体,建起一个龙头企业,就会收到兴一个产业、带一片区城、活一方经济、富一方人民的功效。在发展方
向上,要不断向“大、高、外、新、多”方向发展。“大”,就是规模不断扩大;“高”,就是追求高起点、高科技、高附加值;“外”,就是搞外向型,就是要将生产出来的产品销售到本区域以外的市场上去,努女使产品打出县外、市外甚至国外市场;“新”,就是不断开发新产品、新技术,不断将科技成果转化为生产成果,开拓新市场;“多”,就是多形式、多方位、多层次、多数量发展。在发展方式的选择上,抓好龙头企业扶持培育,建立产业化发展依托。农业产业化经营,龙头企业建设是中心环节,发展“种养加、产供销、农工贸”为一体的产业化经营体系是我县产业发展目标。为做大做强辣椒产业,我县十分重视对龙头企业的扶持培育,在辣椒加工方面,先后扶持建成了辣椒食品加工企业和公司;在辣椒营销方面,重点培育扶持。对龙头企业的扶持培育,主要体现在:争取项目投资,扶持企业发展壮大。加强服务,积极协助企业办理无公害农产品生产基地认证、绿色食品认证。
另外对现有企业进行改革、改组、改造,培育龙头企业。要出台系列优惠政策对龙头企业进行扶持。无论何种类型、何种所有制的龙头企业,只要有较强的带动和辐射功能、都要鼓励其发展,给予其扶持。对于龙头企业的扶持,既不能简单地理解为就是给优惠政策,也不能简单地理解为要向其投入多少资金,而最主要的是对企业做好引导和服务工作,帮助企业解决实际困难和问题。四是要打造重量级龙头企业。不要把任意一个企业都视为潜在的“龙头企业”而加以扶持发展,也不能将所有龙头企业都放在同一天平上。
4要突出特色和绿色。发展绿色经济、特色经济,走出一条具有砚山最大优势和最突出特色经济发展之路来是发展农业产业化的关键,应当把市场需求看好、效益较高的绿色产品,大力发展绿色种植业、绿色养殖业、绿色加工业,使绿色成为我县农业产业化的鲜明特征。围绕重点产品进行规划。制定规划要坚持有所为有所不为,紧紧围绕本地现有的市场前景看好的重点产品进行,坚决杜绝一哄而起现象发生。
5是抓好基地建设,建立科技示范。
加强基地建设,这是搞好我县农业产业化经营的基础。基地是龙头企业根据自身对原料产品的需求,与当地农村经济组织(如农业服务站、以及正在大力发展的专业合作社、专业协会、综合服务社等)和农户达成共识或签订合同,建立相对稳固的原料生产基地。这种基地可以是区域性的统一种植,也可以是专业化的规模养殖,其原料性产品统一供应给某个龙头企业,由龙头企业统一外销或加工增值后外销。农副产品基地建设是农业产业化发展的一个重要环节,是龙头企业的重要依托和赖以生存的基础。搞好产业化经营,必须抓好基地建设。在基地建设上,一要专业化;三要标准化,不注重标准化就影响产量、质量和产品销路;四要集约化,这与降低成本和提高效益密切相关;五要具有稳定性,如果今天发展这样产业明天发展那样产业,只是一种短期行为,最终导致基地无物可“基”,龙头无力舞“龙”。a正确引导,兴建企业生产基地。在积极为企业争取扶持资金的同时,配合企业积极建设原料农产品生产基地
b并积极组织各种专业营销协会为农民提供产前、产中、产后服务,引导农民跑市场,捕捉市场信息,特别要强化农产品流通环节的信息服务,疏通流通渠道,解决农产品买难、卖难问题,消除农民增产不增收的后顾之忧。
c重视技术创新,大力提高农业产业化经营的科技含量。产业化经营,不仅要求有一定的产业规模,更要求要有较高的产品质量,以提高市场竞争力。就我县辣椒、花生产业而言,首先是对农产品品质的要求。为提高辣椒、花生初产品品质,农业部门主要做了四方面工作:一是进行品种提纯复壮,二是引种优质品种,三是推广新技术,四是推广专用配方肥。在开展工作中,还与省大专院校、科研院所及本地龙头企业共同联合,在品种上、栽培技术上进行改进创新,保证产业作物产品品质。此外,加工企业在加工设备、加工手段上进行了更新,6是开展技术承包,实现利益共享。鼓励科技人员面向市场,以技术参股、资金入股、租赁经营和技术承包等多种形式与农民、专业技术协会、企业等结成利益共同体,结合平安
农业需要和农民需求,深入调查研究,积极引进一批先进适用的农业新技术、新品种、新模式,加大示范和推广力度,推动农业生产结构的调整,切实增强农产品的市场竞争力。在承包模式上,以“公司﹢基地﹢农户”、“协会﹢基地﹢农户”等多种形式参与农业生产,发展产供销一条龙服务的产业化模式,实现利益共享、风险共担,形成长效运行机制。
7建立完善利益机制。这是搞好我县农业产业化经营的保证。龙头企业与农户之间要形成利益共享、风险共担的利益机制,这是农业产业化经营的主要标志。
小打小闹的农副产品加工企业或作坊不等于是龙头企业,脆弱的产加销关系不等于产业链条,分散的、零星的种养殖不等于基地,产业不等于产业化。只有正确处理“龙”“农”双方的利益关系,使各个环节连接得更加紧密,才能为产业化顺利发展提供有力保证。在利益联结机制的选择上,应重点采取契约连接和股股份联结方式。龙头企业为保证自己原料供给的数量和质量,农民为保证自己所生产的产品能顺利卖出去从而有效避免风险,双方自愿、平等、互利的前提下,签订具有法律效力的产销合同,把供货时间、数量、质量、价格等以合同形式确定下来,规定双方权利义务,使产销行为由原来松散、随意的组合变为正规、紧密的对接。这种契约关系较为紧密,具有相对稳定性,是目前各地应用最广的方式。但这种连接的前提是双方必须按签订的合同行事,不得随意毁约,即强调合同的法律效力。尤其是要防止农产品市场价格低于合同约定价格时,企业不履行承诺,擅自压低价格收购或拒收;农产品市场价格高于合同约定价格时,农户违约,直接抬价或不卖给龙头企业,而出售给他人。因而各级党政和有关部门应当加强这方面的监管和约束。事实上,龙头企业为保证原料质量,还应主动向农户提供产前、产中、产后全过程服务,包括统一供应良种,提供生产资料,进行专业技术指导,防虫治病和科学管理等。在此基础上,龙头企业还应在利益再分配上,最大限度地让利给农户,如为农户提供生产周转资金等,使农户不仅在生产环节,而且在加工、销售环节也能得到收益,使龙头企业与农户的利益连接更加紧密、牢固。在建立连接关系时还可通过各类专业组织和专业合作社、综合服务社等,把龙头企业与农户联系得更加紧密。比如,各地可依托现有的各类合作社,与龙头企业签产销合同。合作社在各乡镇、各村社(尤其是交通不便的地方)设立若干个专业站点。各专业站点按照合作社与龙头企业签订的合同,与分散的农户再签订产销合同,定期收购农户手中的产品,统一、集中供应给龙头企业,架起龙头企业与农户之间的桥梁。这种连接方式,能有效解决分散农户直接与龙头企业对接难、保护自身利益难的问题,是产业化发展到一定阶段的较好形式
8积极发挥政府部门的引导和服务功能,继续探索农科企结合、订单农业等产业化经营模式。
为积极推进产业化经营,我县在上年发展订单生产的基础上,加强了科技部门与涉农企业的合作,充分发挥科技部门优势,抓好对农民的引导服务工作,为企业和农民牵线搭桥,继续探索农科企结合、订单生产的产业发展模式,加强引导,推进农村专业合作组织发展。从全国各地发展农业产业化经营的经验中我们可以看到,建立专业合作经济组织,通过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将农民与市场连接起来,对指导农民进行规模种植、保障生产效益,进而推动农业产业化发展都有着积极的意义。积极引导和帮助农村专业大户、农民经纪人、乡村干部牵头组建专业合作社,推广“龙头企业+专业合作社(协会)+农户”的产业化组织形式,是我县发展产业化经营的途径之一。在农业、科技及相关部门的引导和推动下,通过农业部门引导扶持成立辣椒协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