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中市南江县黄羊产业化发展的调查报告(模版)

时间:2019-05-14 05:30:42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巴中市南江县黄羊产业化发展的调查报告(模版)》,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巴中市南江县黄羊产业化发展的调查报告(模版)》。

第一篇:巴中市南江县黄羊产业化发展的调查报告(模版)

一、基本情况

2003年,全县南江黄羊饲养量达70.3万只,出栏36.7万只,实现产值9175万元,人均养羊收入173元;全县建成万羊乡26个、千羊村187个;发展年饲养南江黄羊50只以上的大户5296户,100只以上的526户,1000只以上的15户。今年1-8月,南江黄羊饲养量达79.8万只,预计年底将突破100万只,产值超过1亿元,人均养羊收入达200元以上。南江黄羊已逐渐发展成为南江县域农村经济的骨干产业及全国各地农民发家致富的优势项目。自“九五”以来,全县有1.52万户农户靠养羊实现脱贫致富。迄今为止,南江黄羊已发展到全国28个省(市、自治区)900多万农户累计推广近亿只,累创社会经济效益200多亿元。

1、理顺了发展思路。县委、政府明确了“创新一个机制,加快三个转变,推行五项改革,落实五项措施,达到三靠要求,实现第一目标”的“135531”南江黄羊产业化发展思路。“创新一个机制”,即政府引导、项目扶持、协会组织、龙头带动、大户促动、农户联动、市场拉动的新机制;“加快三个转变”,即传统饲养向科技饲养转变、黄羊数量型向黄羊质量型转变、黄羊市场流通向产品精深加工转变;“推行五项改革”,即改善羊群结构、改进饲养方法、改变经营机制、改良繁育体系、改革发展体制;“落实五抓措施”,即抓良繁提高品质、抓大户扩大规模、抓龙头连接市场、抓加工提高效益、抓品牌增强支撑力;达到“三靠要求”,即靠养羊跨越发展、靠养羊富民裕县、靠养羊全国扬名;“实现天下第一目标”,即把南江黄羊打造成天下第一羊。

2、明确了发展目标。县委、县政府结合南江实际,制发了《关于加快畜牧业发展的决定》、《关于加快南江黄羊发展的实施意见》、《关于印发2004年南江黄羊发展目标督查考核办法的通知》等一系列加快南江黄羊发展的文件,科学制定了建设畜牧大县的发展规划,进一步明确了南江黄羊产业化发展奋斗目标。一是近期目标:“打基础”,实施“22111”工程,即2004年培育2万户养羊大户,培训2万名养羊明白人,种植10万亩优质牧草,建设10个人工授精站,年饲养黄羊100万只,为南江黄羊产业化打好牢实的基础。二是中期目标:“上规模”,到2010年,南江黄羊饲养量达200万只,养羊产值达到3亿元,人均养羊收入达到600元,基本实现保种选育、扩繁防病、加工销售一体化。三是远期目标:“产业化”,到2020年,南江黄羊饲养量达300万只,养羊产值5亿元,人均羊业收入800元,全面实现南江黄羊产业化目标。

3、创新了发展机制。利用退耕还林政策实施粮草轮作、果(药)草间作、牧草套作等方式,解决饲草问题;实现了牧养向圈养转变;健全了“信贷投入、项目投入、招商引资、激活民资、试行保险、以奖代补”的多元化投入机制;采取超常举措,重奖养羊大户、业绩突出的党政干部和科技人员,对养羊工作无起色、工作不落实的乡镇主要负责人进行交流任职。

4、增加了综合效益。通过黄羊产业的规模发展,涌现出了一批黄羊专业大户、专业村、专业园场和黄羊“经纪人”,农业经济结构调整力度进一步加大;随着南江黄羊品牌知名度的进一步提高,南江黄羊的销售价格逐步上扬,养羊大户收入明显增加,上半年养羊带动全县农民人均增收52元;通过各级干部挂联帮扶和投资入投黄羊产业发展,进一步转变了工作作风,融洽了党群干群关系。

二、主要措施

1、转变观念,完善思路。理念决定发展,思路决定出路,决策决定方向。县委、县政府始终把南江黄羊发展作为农村经济的重要支柱,作为县域经济的骨干项目,作为财政增收的基础财源,作为开发农村资源的先导产业,一抓到底,抓出成效。全县进一步完善了“135531”思路,即创新一个机制、加快三个转变、推行五项改革、落实五抓措施、达到三靠要求、打造“天下第一羊”的南江黄羊产业化发展思路。“创新一个机制”,即政府引导、项目扶持、协会组织、龙头带动、大户促动、农户联办、市场拉动的新机制;“加快三个转变”,即传统饲养向科技饲养转变、黄羊数量型向黄羊质量型转变、黄羊市场流通向产品精深加工转变;“推行五项改革”,即改善羊群结构、改进饲养方法、改变经营机制、改良繁育体系、改革发展体制;“落实五抓措施”,即抓良繁提高品质、抓大户扩大规模、抓龙头连接市场、抓加工提高效益、抓品牌增强支撑力;“达到三靠要求”,即靠养羊跨越发展、靠养羊富民裕县、靠养羊全国扬名;“打造天下第一羊”,即南江黄羊打造成“天下第一羊”。

2、创新机制,加快发展。围绕建设“畜牧大县”目标,县委、县政府始终坚持用新机制和新举措促进南江黄羊产业化发展。一是创新养殖模式。利用退耕还林政策实施粮草轮作、果(药)草间作、优质牧草套作、秸秆综合利用工程等,解决扩量饲草问题,促进牧养向圈养转变、零星饲养向集中饲养转变、粗放饲养向专业饲养转变,做到散户饲养与规模饲养相结合、标准化生产与品牌创建相结合、初级加工与精深加工相结合,加快南江黄羊产业化发展进程。二是创新投入机制。建立健全“信贷投入、项目投入、招商引资、激活民资、探索保险、以奖代补”的多元化、多层次、多渠道的投入机制,切实解决南江黄羊产业化发展的投入问题.①利用国家“863”科研项目投入解决保种选育问题;②利用秸秆综合处理、退耕还林、农业综合开发、以工代赈北草项目等解决饲草问题;③利用优惠激励政策加速扩繁增加总量;④利用财政扶持项目健全疫病防治体系;⑤利用招商引资建设加工龙头企业。三是创新科研机制。加强与四川省农科院、西北农林大学、中国农业大学、中国农科院、西北农大、南京农业大学等大专院

校和科研院所合作,实施了国家“863”计划“南江黄羊新品系选育研究”课题,争取了国家“863”计划“中国传统及特色食品和畜牧产品生产技术与产品开发”项目。四是创新激励机制。采取超常举措,重奖养羊50只以上养殖大户,重奖对种草养羊做出突出贡献的乡、村、社干部和县级相关部门及挂联领导。目前,全县干部群众养羊积极性空前高涨。

3、搞好示范,重点突破。县委、县政府采取帮助投入、技术指导、抓点示范的办法,集中建设一批基地、培植一批典型,带动了黄羊产业的快速发展。一是建设基地。按照“政府引导、业主经营、项目扶持、科技支撑”的思路,坚持“园区+基地+农户”的运作模式,建好“863”科技示范园,涌现出字库、黄梁、灌坝、硝洞、水田坪、白岩、庙梁村等28个标准养殖示范小区,建成冉家坝、石矿坝、熊家坝等养殖黄羊1000只以上的“千羊场”15个。二是培育龙头。坚持“民办、民管、民受益”的原则,按照“放手发展、积极引导,提高素质、大力扶持”的思路,积极组织农民、鼓励畜牧大户、技术能人牵头创建南江黄羊发展专业协会、专业园场等黄羊产业发展带动主体,与四川省格瑞农业股份有限公司达成合作,组建四川格瑞南江黄羊有限公司,从事南江黄羊加工,着力培育龙头食品企业,增强抵御市场风险的能力。三是帮扶带动。组织动员副科级以上实职干部、下派驻村干部、畜牧系统干部职工,采取以羊还羊、入股养羊等方式,带头或带动发展南江黄羊。四是优化服务。建立健全“六大体系”,即黄羊繁育体系、饲草加工体系、羊产品精深加工体系、技术服务体系、信息服务体系、营销服务体系,提高服务水平,加快南江黄羊产业化发展进程。同时,县委、县政府拟定今年10月举办“中国·四川光雾山红叶节暨中国·南江黄羊美食节”,同时与省畜牧食品局联合在南江举办“四川省第二届山羊节”,以时尚消费为切入点,以节树形象,以节促增收,以节促发展。

4、加强领导,确保实效。县委、县政府成立了由县委书记任组长,县长和分管领导任副组长,相关部门主要负责人为成员的南江黄羊发展领导小组,切实加强对全县南江黄羊产业化发展的组织领导。坚持“四个逗硬落实”,确保南江黄羊产业化发展大见成效:一是逗硬落实县级领导包片、分管领导定线、部门领导定点、下派干部包村(社)、党委书记包乡镇、乡镇干部包村的领导责任体系,形成了主要领导亲自抓、分管领导具体抓、各级干部层层抓、驻村干部天天抓的黄羊产业化发展工作格局。二是逗硬落实了相关部门、人员在技术推广、品种培育、资金扶持、疫病防治、品牌保护等方面的职责,全面提高黄羊养殖、加工、流通等各个环节的服务水平。三是逗硬单项和综合考评内容,将目标任务分解到各乡镇、村社和农户,着力构建“重点突出、导向正确、指标量化、奖惩分明”的目标考评机制,在全县上下形成了奖惩分明、鼓励实干的良好局面。四是逗硬落实“六员”负责制,即总指挥员、总技术员、总推广员、总巡视员、总督查员、总宣传员,形成了南江黄羊发展组织领导、课题研究、工作巡视、督促检查、宣传发动于一体的责任体系,促进了南江黄羊产业发展的整体推进。

三、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建议

从总体上来讲,南江黄羊产业化发展形势喜人的强劲势头,但也还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一是思想认识不够到位。个别乡镇领导以环境不适宜、条件不具备等为借口,等待观望,宣传发动不深入,致使部份农户心存顾虑,行动迟缓,走村串户多、发动群众少,口号提得多、研究问题少,安排布置多、工作实效少。二是挂联帮扶不够到位。个别挂联部门工作不到位、帮扶不落实,未做具体工作,群众反映较差,基层有意见。个别下派驻村干部工作漂浮。三是投入机制不够健全。个别乡镇信用社对支持黄羊发展理解不透、贯彻较差。贷款额度小、投放条件高,难以适应发展需求;个别乡镇工作无计划,手头无措施,胸中无大志,大包大揽,包打包唱,未能充分调动农户自我投入积极性。四是发展速度不够均衡。少数地方以点带面,不同程度出现了有圈无羊、有羊无圈、有草无羊、有羊无草等现象。五是综合管理不够配套。个别地方黄羊专业协会运作不规范,功能不健全,工作不到位,难以发挥应有的作用;在信贷支持、饲草管护、技术服务、疫病防治、市场开拓等方面的服务还有待进一步提高;产品加工滞后,龙头企业带动乏力,市场发育缓慢,制约着黄羊产业的进一步发展壮大。

要解决这些问题必须进一步采取有力措施,做大黄羊产业,努力实现黄羊产业化发展目标。

1、认识再提高。实践证明,没有特色支柱产业,结构调整就难以纵深推进,农民收入就难以稳定增长,社会经济就难以跨越发展,我们要顺应市场潮流、立足长远发展、放眼全球竞争,进一步认清形势、深化认识、发挥优势、排难攻坚,奋力加快黄羊产业发展。一要看到产业化发展的优越性。我县发展南江黄羊基础好,农户养殖习惯普遍形成,养殖技术基本掌握,全县草场资源广阔,饲草资源丰富,发展南江黄羊是开发利用农村技术资源、牧草资源、劳动力资源的先导产业,是开发农村资源的“转化器”。二要看到产业发展的艰巨性。南江黄羊养殖规模不大,总量不足,农民人均饲养量还不到1.5只,要达到人均黄羊2只的目标,压力十分巨大。羊肉干、羊肉松、羊肉酱等系列制品生产成本高、规模上不去、包装品位低,没有拳头产品、没有知名品牌、没有主导市场,南江黄羊产业化发展任重而道远。三要看到产业发展的复杂性。产业化发展是一项系统工程,涉及到资金筹集、土地利用、宣传引导、示点示范、跟踪服务、精深加工、拓展市场等错综复杂的困难和问题,需要认真面对和切实解决。

2、发展步伐再加快。一要示范引导促发展。巩固提升关田、元潭、北极、元顶子等羊场的建设规模和质量,加快寨坡、桃园、石矿、大坝等规模羊场的建设进度,突出抓好适度规模、集中连片、标准优质的示范小区建设。切实抓好沙高线、元台线、双江线、野正

线等种草养羊示范线建设。迅速建好未完工羊场,上齐羊只,消除空圈。重点抓好赤溪庙梁、活水、空山、大垭万亩果药牧发展标准化示范圈建设,充分发挥示范带动作用,丰富扶贫新村建设内涵。二要粮草先行促发展。抓好牧草管护、青干草晒制、秸秆收贮和机具购置,青贮池建设工作,依托县草业开发公司搞好草料加工,确保全县以玉米秸秆为主的秸秆综合利用率达到90以上。抓好秋季种草.抓住秋播秋种关键时节,迅速落实土地、资源、技术和人力、物力,实现秋季种植优质牧草5万亩以上。抓好越冬管理。集中开展以草料供给、疫病防治、保温保育为重点的黄羊越冬饲养管理月活动,确保黄羊安全越冬。三要依靠科技促发展。依托南江黄羊国家863项目,建立基因库、培育新品系、保护核心群,积极建设南江黄羊扩繁场,进一步健全良种繁育和推广体系,提升黄羊品种质量。把技术人员培训作为日常重点工作常抓不懈,采取技术人员培训与养羊大户示范帮扶相结合,抽派专业技术人员对各乡镇基层干部、养羊大户进行专门培训,确保常用养羊技术和生产标准的普及和推广。全面落实各级政府负总责的动物防疫工作责任制,做到“头头注射、只只免疫”,羊痘、口蹄疫、羊传染性胸膜肺炎等重大疫病免疫率要达到100,为养羊户解除后顾之忧,为畜牧业健康发展。

3、发展机制再创新。按照“农户投入为主、信贷扶持为辅、政府以奖代补”的原则,建立多渠道、多层次、全方位的多元化投入机制。积极争取项目,重点争取南江黄羊产业发展、动物疫病防治体系建设及畜产品加工基地建设等项目;大力招商引资,积极促成与格瑞集团的合作项目开工建设,搞好南江黄羊食品加工;增大部门投入,捆绑涉农项目资金,坚持重点资金重点使用,集中搞好“百十”工程规划村建设;加大信贷扶持,简化承贷手续,增加信贷总额,积极支持养羊大户发展;激活民间资金,采取干部和群众联合、群众与群众联合等灵活多样的经营机制,充分调动干部群众养羊积极性。二要创新发展机制。建立健全“良种繁育体系、饲草加工体系、精深加工体系、技术服务体系、信息服务体系、市场营销体系”六大服务体系,大力发展“龙头食品企业、龙头药品企业、龙头服务企业、龙头出口企业、龙头餐饮企业、龙头科研场站”六大龙头企业,形成“公司+基地+农户”的产业发展格局。三要创新市场机制。建立健全畜牧产业交易市场;充分发挥南江黄羊专业协会职能,提升羊业发展组织化程度,规范生产、市场营销行为,降低市场风险,增加农户收入;切实办好“中国·四川南江黄羊养食节”,加大宣传力度,提升品牌知名度和美誉度,以节扬名,以节促收;整顿和规范黄羊生产发展要素市场,打击倒卖种羊等破坏南江黄羊发展不法行为,为南江黄羊发展营造良好的法制环境。

第二篇:关于农业产业化发展调查报告

农业产业化是通过实行区域布局,依靠龙头企业的带动,发展规模经营,实行市场牵龙头,以龙头带动基地,基地连农户的产业组织形式,使产、加、销一体化,农民不仅能获得生产环节的效益,而且能分享加工、流通环节的利润,享受“从田头到餐桌”的利益。发展农业产业化经营,有利于促进农村生产力水平的提高,推进农业向商品化、专业化、现代化转变。

上浦镇地处虞南地区,全镇约2.3万农业人口,耕地面积2.23万亩,山林面积6.73万亩。近年来,通过积极争取上级农业部门的项目,把发展农业产业化作为调整和优化农业、农村经济结构的重大举措,坚持以市场为导向,以农民自愿为原则,以农民增收为目标,积极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取得了一定成效,但也推进中也反映出一些问题。

一、上浦镇农业发展现状

1、农业开始走向产业化。以九连村为例,全村共有1861人口,600多户农户,有土地2400多亩。到2006年,全村有100多户农民种蔬菜,形成蔬菜基地652亩,除了一些不适合种蔬菜的土地外,基本上都种上了蔬菜,农民每亩田的收入从600多元增加到2000多元,蔬菜基地成为九连村的特色农业。

2、特色农业有不同程度的发展。经过几年的努力,到2006年,全镇蔬菜种植面积652亩,桑园2500亩,杨梅2110亩,竹林2400亩,茶业1430亩,板栗2000亩。

3、畜牧养殖结构进一步优化,培育出一批特色畜禽产品。目前全镇拥有5个养禽场,规模5500羽以上,6个养猪场,年出栏7500头以上。

4、农业企业及专业合作社有所发展,目前有金达茶厂、玉龙茶业有限公司、绿鼎茶业有限公司、谷贤粮油加工厂等四家农业龙头企业。有一家专业合作社(九连蔬菜专业合作社)。

5、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步伐加快,农民增收渠道有新的拓展。通过发展加工业,开展劳务输出,逐步把农民引导到二、三产业上来,改变了农民就业结构,出现部分离土农民。

二、农业产业化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上浦镇的农业产业化虽然有较大发展,但是由于受诸多因素制约,整体发展水平还不高,存在的主要问题有:

一是基础建设滞后及家庭承包经营模式的影响,制约了产业规模化的发展。受长期以来家庭为单位生产经营的传统模式影响,导致产业规模小而分散,村庄、农田的基础设施不能适应大规模产业发展的需要。近几年来,标准农田建设步伐加快,上浦镇村康庄公路都已建造好,但运送蔬菜的大型集装箱车仍然到不了田头,运输成本加大,成为制约产业化发展的硬件因素。

二是龙头企业少,带动能力弱。以农副产品加工为主的大型骨干企业缺乏,上浦镇虽有四家农业龙头企业,但除了金达茶厂年产值超千万元以外,其他三家企业规模小、设备差。且农业加工企业与原料生产者关系松散,与各类龙头企业签约从事市场化生产的农户少,本地龙头企业原料以外地采购为主,具有很大的随机性,对本地农产品的销售没有带动力。原料生产者的利益未得到有效保护,不能消除农民后顾之忧,生产积极性未充分调动起来。

三是农民专业合作社少且运作机制有待完善。目前许多农产品在销售上一个突出问题是农户单打独斗,未形成合力,进行集团销售,而是无序竞争,迫切需要农民专业合作社一类的组织,在农业生产、加工、仓储、销售等方面开展自我服务,创建品牌,开拓市场,增加成员收入,促进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目前上浦镇只有九连村成立了农民专业合作社,但社员基本上是村干部,在向加工企业购买种子,销售蔬菜的过程中,提供免费的义务劳动,取得了较好的效果。但是由于合作社没有向社员收取经费,运作缺乏资金来源,如果要充分发挥合作社的作用,运作机制仍有待完善。

四是财政等政策扶持力度不够。近年来,尽管各级财政不断增加资金扶持力度,扶持农业产业化重点项目,但实际上扶持重点产业资金制约因素很大。上浦镇由于产业化发展还处于起步阶段,发展规模小而散,所以极少能享受到市农业产业化发展的扶持政策,也影响了发展规模。

五是农产品加工与营销服务不足。一直以来,农业生产只重产量不重品质,重实用不重加工、销售与包装,加工技术落后、加工水平低,销售方法原始、销售人员缺乏等,致使农产品基本上以初级产品的状态进入消费领域,附加值低,经济效益差。如九连村的蔬菜,就都是在田头直接被收购,均属初级产品,农民获利少。同时,由于相应的集贸市场、专业批发市场和销售中介组织的缺乏,市场供求信息不灵、销售渠道不畅,使生产效益难以提高。

六是农民素质有待提高。农民的文化水平仍普遍较低,部分农民法律意识较弱,在农产品销售上,有的合作社尽管与农户签订了订购合同或契约,但在市场价格波动时,部分农户自律意识、法制意识较差,造成市场行情好时,单方面撕毁合同,自行销售;市场行情不好时,就找专业合作社,合同违约现象时有发生。农民还缺乏科学的经营管理知识和能力,缺乏市场意识、品牌意识、风险意识和开拓创新意识,从而制约了农业生产结构调整优化。

三、对策与建议

上浦镇农业产业化发展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其实也是全市普遍存在的问题,对此,笔者认为,下列措施是必要的:

1、加大农田基础设施投入

加强农田基础设施建设,对于巩固农业基础地位,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增加农民收入,具有特别重要意义。政府和村集体经济组织要加强对机耕道、田间道路、灌溉沟渠、水池等农田基础设施的建设,改善农户对机耕、灌溉、排水等的需要,满足农业产业化对基础设施的要求。

2、建立土地使用权流转机制,发展适度规模经营

发展农业产业化经营必须依靠科技进步,而规模经营的一个重要好处,就是能够为广泛应用现代科学技术创造条件。从这个意义上说,没有规模化就没有产业化。要利用我市二、三产业比较发达,农业剩余劳动力转移较多的有利条件,加速土地的相对集中,形成规模经营。在尊重农民意愿的基础上,通过一定的机制,使离土的农民转包、转让土地使用权,以便让农业经营者扩大经营面积。

3、大力发展农业龙头企业

龙头企业一头连着市场,一头连着农户和基地,其实力强弱和牵引力的大小,决定着农业产业化的规模和成效。因为龙头企业是农业产业化的“火车头”,抓好一个龙头企业,特别是加工能力大、科技含量高、出口创汇多、对农业生产带动力强的大型龙头企业,也就带动了一大片。所以,要加大对龙头企业的扶持力度,积极鼓励各龙头企业通过定单,扶持各签约村推进蔬菜无公害、标准化生产,为农户提供全程监督、服务,建立风险基金、实行最低收购保护价、返还一定利润,以及提供良种设备,资助周转金,进行技术培训等形式,使企业与农户建立比较紧密的利益连接机制。既可规避现阶段一家一户生产经营存在的资金、技术、信息及自身科技文化素质的不足,又能为涉农企业发展找到稳定可靠的货源,壮大参与市场竞争的实力,使农业产业化经营带动更多的农户和生产基地。

第三篇:井研县生猪产业化发展调查报告

井研县生猪产业化发展调查报告

来源:四川畜牧兽医杂志作者:四川省畜牧科学研究院饲料研究所 邓卉,刘进远发布时间:

2012-12-22

近期,由四川省畜牧科学研究院专家组成的“四川省安全高效生猪养殖技术与产业化示范”课题小组在四川省井研县调研了当地的生猪养殖行业,深入了解了当地生猪养殖业的发展现状以及亟待解决的问题,对未来的发展方向和目标提出了诸多建议。根据调研情况,在此谈谈井研县生猪养殖业的特点以及科技创新带给这个行业的影响力。

1引导农户实行规模化养殖,推行标准化生产

政府引导农户发展适度规模养殖,带动养猪大户实行标准化生产。选择当地的养猪大户作为带头人,积极为他们提供技术支持、生产服务,加大资金补贴力度,鼓励他们扩大猪场规模,运用现代化饲养管理模式发展猪场,推行标准化生产,提高出栏生猪质量。同时,以培养的新型养猪大户作为标杆树立模范典型,以点带面,鼓励散养户实行规模化养殖,严格饲养管理,提高预防和控制疾病的能力,加强自身与养猪大户以及专业合作社的合作,构建信息平台,建立和完善市场风险预警机制,共同致力于生猪养殖业的发展。2引进农业科技创新生猪产业模式

井研县近几年引进了“新希望”、“蓝雁”等农业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由企业出资兴建了新希望马踏种猪场,蓝雁养猪场等大型规模养殖场。政府主导“龙头企业+专业合作组织+农户”的产业模式,创新生猪产业化利益联结机制。企业不仅自产自销,还为周围养猪户提供技术指导和管理培训,签订收购合同,实行保护价收购,并充分体现优质优价,形成稳定的购销关系。另外,企业还鼓励农户入驻其创办的标准化猪场进行分户饲养,由企业提供仔猪、饲料资源以及防疫、技术等服务,并统一收购产品。农业科技创新型企业带动专合组织和农户的生猪产业发展模式,不仅壮大了生猪产业链,提高了农民养猪积极性,而且将

新的科学养猪技术和管理模式带给了农户,推广普及了近年来我国畜牧科技发展的成果,对“科技创新养猪模式”意义重大。

3推行种与养相结合的生产模式,倡导环保生态型养猪

猪场的粪污处理是养猪业至关重要的问题,如何将粪污变废为宝,应着眼于经济和环保的角度并行出发。首先,生猪的粪便包含农作物所必需的氮、磷、钾等多种营养成分,还含有75%的挥发性有机物,经处理后可作为肥料、饲料、燃料,具有很大的经济价值。其次,固体粪污经处理后可作为高效有机肥提高土壤肥力,促进农作物生长。利用这两个特点,无论当地的大型养殖企业还是小型猪场,都在猪舍周围栽种了多品种的经济作物,其中包含名贵的银杏树、价值可观的中药材,有效地体现了“废品”的经济价值,成功地推行了种与养相结合的生产方式。再次,污水经过适当的净化处理可以用于农田、绿地的灌溉,进入鱼塘养鱼或冲洗猪舍。从长远来看,猪舍粪污处理采用科学合理的方式既推进了环境卫生保护工作的开展,又带动了种植业发展,降低了养殖业风险,提高了经济收益。

4推进国家级畜牧高科技园区建设的对策

井研县畜牧产业紧紧围绕产学研相结合的发展方针,依托四川农业大学、四川省畜牧科学研究院等科研院所,将科技创新成果推广到企业和农户,加快了畜牧科技的发展脚步。2002年,井研县国家级畜牧高科技园区总体落成,通过了国家验收。通过畜牧高科技园区的建设,形成了一个科研、生产与人才培养相结合的平台,为学科发展、技术研发、标准研制、成果转化和推广应用创造了良好的条件。而对于生猪养殖业来说,它形成了以猪育种为特色、关键技术研发集成和优良种猪推广服务的科研创新基地,帮助企业或养猪生产者们解决生产实际中遇到的技术问题,率先推广普及科研成果,引领养猪业蓬勃发展。

井研县在推进畜牧产业由传统模式转向现代化模式发展的过程中,将科技创新摆在首要位置,有力促进了畜牧经济又好又快地发展。其发展政策和推广模式已辐射到全省多个农业

县,成为模范学习的标杆。但是,四川省利用科研成果推进畜牧产业发展仍处于初级阶段,还有很多问题值得思考和探索,现提出以下观点和建议。

4.1强化人才培养,提高科学服务水平人才建设是科技发展的必备条件,只有积极营造良好的用人环境,推出切实可行的引才政策才能为科技发展夯实基础、积蓄力量。政府应加强人才学术交流,促进内外合作,定期选派业务骨干到农业科研院所进修学习,参加全国专业技术培训班、国际研讨班以及各类交流会,并邀请专家学者到本地举办养猪技术培训班,不断提高干部职工的技术水平和科学服务能力。

4.2创立并完善养猪业协会,构建农户与企业之间的致富桥梁养猪业协会的建立促进了农户与企业之间的合作交流,两者互助互利,共同致富。

4.2.1建立咨询平台,为会员提供关于场区规划、猪舍设计、设备应用及排污治理等方面的咨询服务。

4.2.2专门成立技术服务组,向会员提供技术、信息服务,当业者遇到问题时及时提供技术支持。

4.2.3统一向会员提供符合国家标准及法规的投入品。保证饲料、兽药、猪精液、设备及时优质供应。

4.2.4统一向会员提供有质量保证、品种优良的种猪。

4.3完善科研创新机制,健全养殖体系建设科学技术对提高现代生猪产业生产水平和经济效益是至关重要的,必须将科技发展抓牢、抓实。首先,坚持科研与实践相结合,良种示范与技术推广服务齐头并进,以科技服务“三农”,提高养猪水平。通过建立科研园区,以园区作为示范点辐射周围,向专合组织和农户提供良品种猪以及养殖技术培训、咨询等服务。其次,根据不同地区的生猪品种、养殖水平、技术条件不一等情况,因地制宜开展科研调查,运用当地的品种资源培育杂交新品种,扩大种猪繁育体系,推进科研创新的步伐。再

次,应对市场需求,确定科研方向,采取与企业合作的方式,扩大养猪业的科研范围,包括应用优良猪种优化组合配套、育肥猪保健、标准化暖棚猪舍建设、商品猪育肥、饲料配合加工、饲养管理、疫病防治等技术,使整个科研体系融入到生猪养殖业的各个环节中,有力地促进养殖业的发展。

4.4强化环保理念,促进协调发展环境保护是养猪业持续健康发展的重要环节。要处理好生猪规模养殖与环境保护之间的关系,行业主管部门要落实排污治污措施,把环保治污纳入规模养猪场的统一规划,包括场地设计、粪污处理设备的选择都应从环保经济的角度考虑。同时,要增强业主与养殖户的环保意识,增加环保投入,大力推行“种-养”结合模式,利用养殖场粪便繁育经济林木,变废为宝,延伸产业链。

井研县养猪业产业化发展始终以科学技术作为第一生产力,将科研贯穿于产业化发展中,为行业提供技术支撑的模式既降低了养殖风险,又引领了整个行业向更宽阔的领域发展,推动了养殖业的跨越式发展,使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都得到了大幅提升。

第四篇:肉鸡产业化发展情况的调查报告

我市肉鸡产业化发展情况的调查报告

为推动我市肉鸡产业化健康发展,促进肉鸡养殖增收、加工增效,我们深入到丹江口市、张湾区、茅箭区养殖户、养殖企业、加工企业、合作社、运销大户采取听汇报、座谈了解、实地走访察看等形式,调查我市肉鸡产业发展现状,分析存在的问题,研究下步发展意见及对策。现将调查情况报告如下:

一、我市肉鸡产业发展现状

推进农业产业化是发展现代农业、统筹城乡经济,建立以工促农、以城带乡长效机制的最佳切入点,是加快农业农村经济发展的有效途径。2005年以来,我们在市委市政府的领导下采取多种措施,大力发展肉鸡生产和加工。从我们调查情况看,丹江口市、张湾区、茅箭区等地的肉鸡产业发展势头很好,已形成了一定规模,取得了明显成效。

3、生产基地受局限,加工规模难突破。福润企业年加工能力3000万只,今年只加工了400万只,其中三分之二来源于丹江口市。由此可见,仅在丹江口市建设肉鸡生产基地远远不能满足龙头企业加工需要。十堰城区及柳陂、茶店等地在原华雁禽业公司的带动下,肉鸡产业较为发达,有雄厚的技术力量和较好的基础设施。目前城区每年肉鸡出笼量达到400万只,若就现有条件满负荷饲养,年出笼可达800—1000万只。据对城区养殖户调查,只要有利可图,他们都非常希望向企业提供鸡源,但因运行机制不完善,货款结算不及时,加之缺乏优惠政策,使他们望而却步。

4、基础设施不达标,服务体系不健全。丹江口市肉鸡养殖小区建设因缺资金等原因,基础设施建设标准低,鸡舍建筑不达标,配套设施不完善。夏季不能有效降低温度,冬季保温和通风矛盾突出,极易出现季节性养殖失败。土台乡白蛇沟村陈光阳,由于鸡舍及设施简陋,降温设备差,在临近出售的前三天突遇高温,结果造成大批死亡。同时,肉鸡产业发展初期,养殖户技术水平低,管理水平差,特别是疾病防控、技术服务人员严重不足,目前,丹江口市肉鸡技术服务人员只有16人,服务体系建设严重滞后,加大了养殖风险。

5、发展政策不配套,养殖风险难规避。丹江口市在肉鸡产业建设之初,虽然出台了《关于加快肉鸡产业化发展的决定》,但不完善,有的落实也不到位:如在信贷支持、贴息贷款等方面的扶持政策落实不到位;在农户养殖风险规避方面缺乏政策扶持。同时,在十堰城区和其它县没有肉鸡产业发展扶持政策,农户养鸡存在较大风险,难以调动群众的养殖热情。

三、建议及对策

1、完善运行机制,实现利益共享。构建信誉和合作机制是产业化成功的关键。完善肉鸡产业运行机制要在建立信誉和合作机制上下功夫,让福润公司、合作社、运销大户、养殖户共同研究生产成本,共同确定合同条款,共同制定相关制度,确保养殖、运销、加工、种鸡、饲料等各方都有利可图,从而完善利益制衡、分配机制,推动产业化各环节良性运转。

2、打破资金瓶颈,开展多方融资。一是加大金融部门的信贷支持力度,通过抵押贷款、多户联保、企户联保、社户联保等形式,积极为龙头企业、养殖户解决发展资金问题。二是政府要对养殖户给予政策上的扶持,对贷款的养殖户给予贴息。三是种鸡场或有资金的企业、个人可通过垫付部分资金的方式扶持养殖户发展生产,待成鸡回收后还款。四是养殖户也要积极自筹资金或在不违背金融政策的前提下进行民间借贷,筹集生产发展资金。

3、加强体系建设,确保优质服务。一要建立稳定的技术服务队伍,挑选技术骨干组成服务专班,分派到养殖小区(场)、养殖户进行实地指导。二要抓好养殖户技术培训工作,提高其生产管理水平。鼓励养殖户到十堰市应用科技学校参加专业培训,系统学习肉鸡饲养

管理技术。合作社、相关企业定期派专家和技术人员对养殖户进行培训,建立培训基地,加强技能培训。三要加强经济合作组织建设,完善运行体制,增强经济实力,使其能更好地为企业组织充足货源,为农户提供优质服务,成为企业和农户连接的纽带和桥梁。

4、推动标准化发展,扩大基地规模。福润3000万只加工规模需要在全市特别是在丹江口市、十堰城区、郧县、郧西县、房县等建立肉鸡养殖基地,扩大生产规模,以满足加工需要。在建设生产基地时,根据发展目标,进行科学规划、合理布局。对现有生产基地加快标准化改造,提高生产能力;新建基地坚持高起点、高标准、区域化、规模化、标准化发展,确保四季养鸡,均衡供货。

5、优化发展环境,加快发展进程。建议我市要制定扶持政策,尽快出台《关于加快肉鸡产业化发展的意见》。一是用地政策:规模养殖场、养殖小区用地按照国土资源部、农业部《关于促进规模化畜禽养殖有关用地政策的通知》(国土资发

[2007]220号)执行。二是税费政策:对肉鸡饲料企业经报批后免征增值税,减征企业所得税;对从事肉鸡养殖的业主,其房产税、土地使用税、车船使用税、城市建设维护税、教育费附加、地方教育发展费、堤防维护费采取先征后奖,5年不变;对新建种鸡场、养殖小区(场)鸡舍等生产性用房免收各种行政事业性收费,永久性建筑(指办公、生活用房等)免交行政事业性收费、服务性收费按最低标准执行;对种鸡场、养殖场办理工商营业执照只收工本费,免收工商管理费;种鸡场、养殖小区及养殖农户的产地检疫费按国家标准的40%收取。三是金融政策:积极争取各商业银行加大对加工企业、种鸡场、饲料厂、养殖小区和养殖户的信贷支持力度,适当放宽贷款条件,灵活运用借贷形式,使每年用于龙头企业的信贷额度不少于3000万元, 用于饲料、养殖的信贷额度不少于6000万元,并按信用等级执行优惠利率。四是水电路政策:对养殖用水应按照农业灌溉水价收费,由经营性水厂供应的经物价部门核定后按成本价收费;种鸡场、养殖小区(场)用电按鄂政发[2007]67号规定统一执行农业生产电价;开通农产品绿色通道,对运输饲料、鸡苗及成鸡的车辆在十堰市辖区内免收过路费。五是建立风险基金:由政府扶持50%,养殖户自筹50%,建立肉鸡养殖风险基金,当养殖户由于不可抗拒原因导致养殖失败造成损失时,给予一定的补偿,促进其尽快恢复生产。六是扶持经济合作组织发展:合作社或运销大户的任务是服务养殖户和肉鸡加工企业,不以赢利为目的,因此,需要政府每年给予一定的资金支持,帮助其解决硬件建设,提高服务手段。

第五篇:##市农业产业化发展情况调查报告

##市农业产业化发展情况调查报告

##市农业产业化发展情况调查

##农业基础较好,发展较快。是国家优质专用粮生产基地、小麦良种重要繁育基地、河南省粮食生产基地县(市)和全国小麦高产、稳产、优质、低成本栽培技术的发源地,小麦常年总产量平均在1.8亿公斤左右,单产居全国领先水平。全市现有耕地面积80万亩,其中旱涝

保收田45.7万亩,水利条件较好,农业机械化程度较高,为全国农业机械化服务中心试点县(市)之一。国家“九五”科技攻关项目——“21世纪万亩小麦超高产样板田”、世行贷款加强灌溉农业项目和国家农业部保护性耕作等项目的相继实施,为##农业的进一步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近年来,##市以科技为依托,大力调整农业结构,不断加快农业产业化进程,初步形成了小麦良种和优质小麦、无公害蔬菜、鲜食葡萄、花卉苗木、奶牛养殖等五大优势产业,粮经饲之比达6∶3∶1。农业产业化进程不断加快,农业特产银条、春茄、葡萄等独具特色,养牛、养猪、养鸡远近闻名,是全省养殖大县;催生了豫良木业公司、盛隆公司、市种子公司、春秋园公司、肖氏香料公司、豫西农作物品展中心等一批农业龙头企业,初步形成了“公司 基地 农户”的农业产业化发展模式,有力地促进了农业增效和农民增收。

##发展农业产业化的主要做法

(一)加强扶持引导,创造农业产业化发展环境。一是出台政策。近年来,该市严格按照上级有关文件精神,紧密结合##实际,每年都出台《##市农业产业化工作意见》、《##市农业产业化经营考核奖励办法》等一系列加快农业产业化步伐的政策措施,从资金投放、授予荣誉等多方面,引导和支持全市各级各部门积极开展农业产业化工作。二是明确责任。该市采取签订《目标责任书》等形式,通过实施乡镇长农业工程、招商引资等措施,进一步明确了各乡镇、各部门的职责和任务。三是加强督查。该市成立了由市委办公室、市政府办公室和农业局组成的督查小组,逐月加强对各乡镇和部门农业产业化发展工作情况进行督促检查,并适时予以通报,推动工作开展。保证农业产业化各项任务按时、圆满完成。四是严格考核。每年年底,该市都严格按照《##市农业产业化经营考核奖励办法》,对各乡镇和有关部门发展农业产业化情况进行考核,并以此作为年底评先的依据。五是兑现奖惩。从2003年开始,该市每年都召开全市农村工作会议,下发《##市人民政府关于表彰奖励农业产业化经营先进单位和先进个人的决定》,由市财政拿出专项资金(每年在50万元左右),对上一年全市农业产业化生产中的先进典型进行表彰奖励,激励全市各级各部门高度重视并扎实搞好农业产业化工作。通过以上措施,在全市上下营造了重农、为农、兴农的浓厚氛围,有力促进了农业产业化各项工作的顺利开展。

(二)调整种养结构,夯实农业产业化发展基础。该市在稳定粮食生产的同时,大力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积极发展特色产业,深挖农业内部潜力,不断提高农业效益。近年来,该市重点发展了以奶牛、猪、鸡为重点的养殖业,以葡萄为重点的林果业,以绿化苗木为主的花卉业,以小麦良种、优质小麦和无公害蔬菜为主的种植业等优势产业,形成了支撑##特色农业的五大主导产业,建成了诸葛高科技示范园等3个农业高效园区和城关银条、翟镇小麦良种、邙岭黄杨、缑氏葡萄、佃庄春茄、李村花卉、首阳山奶牛、邙岭养猪、杨庄养鸡等18个在全省乃至全国都有影响的种植养殖基地;目前全市小麦良种繁育基地常年稳定在8万余亩,每年繁育小麦良种3500万公斤,可增加农民收入500万元;蔬菜种植面积达15万亩以上,其中日光温室大棚、中拱棚达7850多个;##特产银条种植面积达8000余亩,2005年4月通过国家质量技术监督检疫总局验收,成为“国家原产地域保护产品”;鲜食葡萄种植1.8万亩,其中缑氏葡萄被商户誉为“冰糖葡萄”,缑氏镇被国家林业局命名为“中国葡萄之乡”,2004年11月获农业部无公害农产品认证,是中原地区最大的鲜食葡萄集散市场;花卉苗木总面积达到2.76万亩,其中邙岭被誉为“中国黄杨之乡”,黄杨种植面积达1.3万亩,成为豫西地区最大的花卉苗木生产基地;无公害农(畜)产品基地达到6个,无公害农产品1个,2005年又申报无公害农(畜)产品生产基地8个、无公害农产品2个“好范文”版权所有。

(三)创新发展机制,增加农业产业化发展活力。一是壮大农业龙头企业。该市瞄准对发展农村经济有直接带动作用的农业龙头企业,积极通过政策、资金、技术等方面的支持,积极扩展其他产业,发展农业产业化经营,拉长产业链条,增加农业综合效益。目前,该市已形成初具产业化性质的农业生产、加工型企业和中介组织150多个,联系农户8万多户,实现年产值15亿元。二是探索农业发展新机制。在坚持农村土地承包关系30年不变的政策基础上,该市积极探索

农业发展新机制,坚持土地经营权流转“有偿、限期、自愿”的原则,用合同的形式把流转双方的权利与义务确定下来,从而使部分农民和龙头企业、种植大户之间实现共赢,进一步吸引更多的农户参与到土地流转中,为该市农业产业化发展需要集中连片使用土地发挥效益提供了有效的解决途径。目前,该市李村镇的花卉、邙岭乡的黄杨和牧草、缑氏镇的葡萄、大口乡的蔬菜,城关镇的银条,每一个品种和产业都有上万亩的种植面积。全市土地流转面积达到3万多亩,被适度土地流转改变的##农业正形成一个新的农业看点。同时,因土地流转而进入其他领域就业的农民既得到了一定利益,又进一步加快了由农民向非农身份的转变过程,迈上了最终解决农民问题的希望之路。三是加快发展农民经纪人和农村专业合作组织。目前,该市共有农村专业合作组织40多个、农民经纪人400余人。这些专业社和经纪人主要从事经营畜牧产品营销、水果蔬菜、花卉苗木、粮棉油等,对该市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起到了纽带和桥梁作用,是联系农民群众的小生产和大市场之间不可或缺的重要力量。如在邙岭、李村的花卉苗木、缑氏葡萄和全市养猪、养鸡等产业的发展中,都存在和活动着一大批农村专业合作组织和农民专业经纪人,涌现出了一批带动作用强、作出了重要贡献的优秀经纪人。

下载巴中市南江县黄羊产业化发展的调查报告(模版)word格式文档
下载巴中市南江县黄羊产业化发展的调查报告(模版).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眉县农业产业化发展情况调查报告

    眉县农业产业化发展情况调查报告 按照县政府《关于认真贯彻全省县域经济工作会议精神集中力量开展县情调研有关事项的通知》要求,农业产业化调研组及时召开了专题会议,安排部......

    市农业产业化发展情况调查报告

    农业基础较好,发展较快。是国家优质专用粮生产基地、小麦良种重要繁育基地、河南省粮食生产基地县(市)和全国小麦高产、稳产、优质、低成本栽培技术的发源地,小麦常年总产量平均......

    巴中市南江县核桃产业化发展的调查与思考

    近年来,南江县立足实际,狠抓核桃基地建设,大力推进核桃产业化发展,取得了明显成效。一、核桃产业化发展现状南江县被国家林业局命名为“中国核桃之乡”。现有核桃宜林地60余万亩......

    关于罗田县板栗产业化发展调查报告(精选5篇)

    关于罗田县板栗产业化发展调查报告一、罗田县概况及其板栗产业概况 罗田县位于湖北省东北部,是一个集山区、库区、穷区于一体的贫困县,1986年被列为国家级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

    对娄星区生猪产业化发展的调查报告

    对娄星区生猪产业化发展的调查报告 娄星区财政局 生猪是娄星区的传统支柱产业,在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2008年,娄星区成为中央财政支持现代农业生产项目县......

    浅谈农业产业化发展

    浅谈农业产业化发展 随着农业产业化经营的逐步推进,已呈现出前所未有的经济和效益,为农业整体素质的提高奠定了一定基础。但是不容忽视其中存在的一些问题和难题。从整体来看,......

    红色旅游产业化发展浅议

    红色旅游产业化发展浅议 □黄得意 实现红色旅游产业化是永葆红色旅游长盛不衰,推动红色旅游持续健康发展的重要途径。中办、国办印发的《2004—2010年全国红色旅游发展规划纲......

    农业产业化发展

    农业产业化,是目前社会各界比较关注的词藻。结合“新丝绸之路功能转型”的提出,中国——中亚地区经济带凹陷的现状,如何高效、科学、现代化的发展农业,是所有人值得深思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