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史读书笔记

时间:2019-05-14 05:17:50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文学史读书笔记》,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文学史读书笔记》。

第一篇:文学史读书笔记

大一下学期读书心得

在这里我想就我这一个学期所看的书做一个大概的总结。

这一个学期看过的书其实并不多,大部分是现代文学作品。其中有很多书都是因为老师上课要讲所以才在上课之前囫囵吞枣看完的。我得很诚实地承认,很多书看过了就被我扔在了一边,也有很多看完了合上书,感觉脑袋一片混沌,虽然隐约能感觉到作者想要表达的东西和思想,却没办法很清晰地表达出来。我把这归咎于我自己的思想还没有达到作者的高度,当然这也和我自己懒有一定的关系。现在我终于静下心来好好地整理一下对于现代文学的一些总体的印象和想法。

我曾经对鲁迅有很强烈的偏见,不知道老师还有没有印象,我甚至还在课上发表鲁迅之所以被认为是当代伟大的文学大师是时势造英雄的结果的张狂言论。而当时我在发表如此幼稚的言论时我是没有读过几篇鲁迅的文章的,对于鲁迅的印象也只仅限于中小学时代的几篇课文。鲁迅的文章对于小学生来说难度确实是大了点,正是因为以前我没办法看懂他的文章,所以对他的印象一直不太好。抱着这种先入为主的思想,我产生了对于鲁迅的抵触思想。但是既然现在已经学了中文,所以我还是抱了一本鲁迅文集来看,这一看就一发不可收拾。我不得不承认,鲁迅是一个很伟大的作家,他的思想很深刻,很多思想言论和观点至于今天还有很大的警示作用和吻合性。很多时候我一边看一会会懊悔自己怎么这么幼稚发表那么没水平的言论。不过那时候还是很感谢老师,因为老师不但没有打击我反而说允许不同观点的存在。而现在其实这个不同的观点已经不存在了。

鲁迅的小说不多,但是每一篇都很耐看。在看巴金的激流三部曲的时候发现书中觉慧三兄弟就常常讨论《新青年》及其中的思想,从这里可以看出鲁迅的创作对于当时青年的影响有多大。虽然他的很多文章在现在看来已经有时代的隔阂,但是其中思想却没有丝毫的过时。在读他的杂文时此感受尤其强烈。鲁迅的小说的另外一个特点就说敢说别人不敢说的话。他敢说,并且善于发现。很多现代的人也还没能像鲁迅先生那样勇于说出自己心底的话和一些别人的话,有人说韩寒是第二个鲁迅,段益民老师对此说法是嗤之以鼻的,不管这句话可不客观,但能够说明一个问题,就是鲁迅是一个无畏的人,从这一点上我深深的佩服鲁迅先生,因为我是一个胆小鬼。

另外一个对现代文学更为笼统印象就是那个时代的作品很多有带有小资情调和色彩。都说小说源于生活而高于生活,这可能是和作家的身份和生活状态有关。那个时代的作品大多描写上流社会的生活和思想状态。但是,当时的中国绝大部分人都是穷人,他们才是中国社会的主流。所以看着小说中描写的很多上流社会的生活片段,虽然当代文学有像《骆驼祥子》,《生死场》等的描写中国底层社会人物的小说,但是我始终难以得出对于当时中国社会的一个清晰轮廓。看着书中人物锦衣玉食的生活我会讶异于奶奶不停和我述说的她童年时候的贫困。我奶奶曾经在地主家当过丫鬟,虽然年月不长,但是其足以让奶奶在接下来的几十年里对地主的阶级恨之入骨。奶奶对于地主家庭的经济条件的描述和生活其实还远没有书中描写的这么奢靡。可是在看关于上层社会的大家庭人们的爱恨别离的时候,却淡化了于他们大宅外的底层社会人民的生活,甚至感到书中人物的可爱。就像我在看溥仪的《我的前半生》时,发现溥仪完全是一个值得可怜的人儿不是一个十恶不赦的坏蛋。我想这就是文字的力量。不同的人去书写同一件事情也可写成不同的感受和情况出来。

随着书越看越多,一种感觉越来越深:几十年前的小说中的很多描写和观点之于现在仍然十分契合。他们生活的那个年代和我们现在所生活的年代有着无法跨越的差距。可我读起小说来却总是有一种觉得在描述当代社会的感觉。当然,我指的是精神,不是物质。有某精神通过某些介质来流传至今。例如我上文提到的鲁迅的文章,萧红的关于农村的的两部小说,钱钟书《围城》中的婚姻观等等。我想,这些作家的的成名并不是因为偶然,而是他们都有一种超越他们世代的一种前瞻性。他们看到的和同时代的人不一样。

有一点不得不提的就是,在读鲁迅的小说的时候我欣喜地发现,原来鲁迅先生的观点和我是如此的契合。所以越看他的书就越觉得他嘴边的两撇胡子的可爱。其实不仅仅是鲁迅的小说,在阅读其他作家的作品时我也是有同样的发现,发现原来差不多一百年前的伟人和作家跟我有着同样的观点和想法。这可以说是我阅读的一份意外的收获和阅读小说的一种别致的快乐。

最后我得向老师承认,你布置的必读书目我其实还有很多没看,但是,暑假的时候我会努力滴!

读《伤逝》杂感

看《伤逝》的时候,可以说是深深地陷入到了情节中去,几乎是一口气把这篇小说看完了。看完之后,脑中只有一个想法:原来面包无论在那个年代都同样的重要。

钱无论在哪一个时代都如此重要,鲁迅先生在《娜拉》里说,梦是好的;否则,钱是要紧的。涓生和子君的结合就是一个美丽的梦。在那样的一个年代,涓生和子君做了他们时代一般人所不敢做的事情。他们是值得歌颂的。可是他们终究还是被现实所打败。别人的目光和议论,生活的贫困,没有一样东西没在逼迫着他们屈服。涓生说,现在忍受着生活压迫的苦痛,大半倒是为了她。他这样的生活到底是谁造成的呢?我觉得还是那个社会的悲哀,因为那样子的一个社会容不下他们。他们是那个时代的偶然性但他们爱情悲剧的发生却是必然的。

对于子君的悲剧,我深表同情,但是为什么女性结婚之后就会无可避免地变成黄脸婆?或者说为什么会子君在结婚后会变成一个只会和邻居怄气每天为了家务忙进忙出的黄脸婆?

我觉得那是情理之外,意料之中。在没有得到一样东西之前,你会使劲浑身解数去获取,一旦得到之后就不会珍惜。子君想要自由,她想要她是她自己的,所以她义无反顾地离开她的家。但到了另外一个家之后,她却又陷入了另外一个不自由中。很长一段时间她冲着获得自由这一个目标去努力,一如当年我们一心想要上大学,可是等到得到自己想要的东西之后便会茫然,不知道接下来的目标在哪里。于是,失去了目标的她整个世界只剩下自己的丈夫,让丈夫吃饱穿暖就是她的信念。她为了她的爱情牺牲了一切,她只想要自己的丈夫好。子君是所有时代女性的一个缩影。在现代,仍然有很多女性重复着子君走过的道路,不一定都像子君那么悲惨,但是,当一个女人没有了自己的事业,没有了思想,终究只会换来丈夫的厌恶和一句我已经不爱你了!就如鲁迅在《娜拉走后怎样》中所说的:自由不是钱所能够买到的,但能够为钱而卖掉。这句话在今天看来仍然有一定的意义。再者,任何爱情陷入柴米油盐中都不免会染上一些市侩之气。当生活只剩下一日三餐,并时时担心上餐不继下餐的时候,谁还会有心思去谈论什么风花雪月?三十年代的社会就已经是这样,钱无论与那个时代都是如此重要。所以我们也没必要对宁愿在宝马里哭也不愿在单车上笑的女人过于苛求,任何情感都必须要有物质作为支撑。

在《伤逝》中得到的启发不是单纯意义上的金钱至上,而是关于一段婚姻应该要怎样去

维系。现在社会涌现了大量的剩男剩女,还有很多所谓的经济适用男、拜金女,其实在我看来那些都源于对生活缺乏一种安全感。在这个离婚率高达20%的时代,未来存在着太多的不确定性,女性需要一些实质的东西来获得安全感。

读萧红小说后感

萧红的小说我看得并不多,只是看了她最著名的《生死场》和《呼兰河传》,连《马伯乐》都还没看。但是就是那么两本并不算厚的书,让我爱上了萧红的文字。

看《萧红文集》,编者说,萧红是从一个女性的角度,更是从一个穷人的角度来写小说。所以她的小说看起来才有那么多异于其他作家的感觉。看她的小说有一种很别致的感受,她的小说风格很特别,最初看的时候觉得很奇怪,怎么事情之间好像没有什么联系和衔接似的。可是等到最后合上书,我明白其实小说里的每一个人物,每一字都在表达着同一个主题,都在阐述着她的思想——对于旧社会人们愚昧思想的批判和揭露。虽然那个时代的小说有太多都是在表达这一个主题,但是她的小说却更能让人陷入其中,并引起人们的深思,这不能不说是萧红的伟大之处。

萧红的一生是悲剧的。但是在看她的《呼兰河传》里的回忆童年的那一部分文字时,嘴边总是会挂着浅浅的笑,那是怎样一个美好的童年呵。但据我所知,她的童年其实也没有她自己所描写的那么幸福。记得沈从文在《边城》里说,我的前半生活在湘西,后半生则活在对湘西风情的的美好回忆之中。因为回忆总是能给予我们某些力量,提醒着我们曾经也很幸福过。在1939年,她的生活如此潦倒的日子里她仍然能够写出如此温柔美好的文字,只能说她是一个充满了爱和感恩的人。又或许是童年的这段美好的回忆让她有在现实的悲惨生活中聊以自慰和暂时忘却现实的种种痛苦和不堪吧。

看着小团圆媳妇的悲惨遭遇,发现那个时代的农村人的精神么状态的愚昧远远超过自己的想象,读着让我觉得不寒而栗。萧红以一个旁观者的角色,用很冷静的语气来描写着关于小团圆媳妇治病的种种,那种冷静或许就是那些旁观者的心理状态。中国人都喜欢关起门来过日子,只扫自己的门前雪。村里人对于小团圆媳妇到底怀有几分同情几分爱怜我很怀疑,他们更多的是抱着一种看热闹的心态,跳大神给予他们饭后的娱乐和休闲,小团圆媳妇的病提供他们八卦和闲聊的题材。根据我自己的观察,在农村,迷信的现象虽说没有书中描绘得那么严重,但人们在碰到一些不顺心的事情也还是会去求神拜佛,初一十五也还是会敬神,我就曾经因为偷吃敬神的公平而被妈妈揍过。呼兰河的生活状态不过是全中国农村的一个缩影。就连今天,农村也仍然是这个样子,变的从来都只是物质,而不是精神。有些精神依赖着某些纽带一直流传至今。他们仍然像萧红在书中描述的那样:一天一天的也就糊涂地过去了,过着春夏秋冬,脱下单衣去,穿起棉衣来地过去了。生老病死都没有什么表示,长了就任其自然地长去,长大就长大,长不大也就算了。短短的几句话,把农村人的精神状态描述得淋漓尽致。现在的农村人又何尝不是这样,只是现在的农村人跟以前相比少了一份纯粹,多了几分市侩。

读《边城》后感

一本好的小说总是能让人不自觉地深陷其中并为之深深向往,《边城》就是这样的一部小说。

第一次看《边城》是在高中的语文课本上。那时候课本只节选了短短的一小段,可是那足以让我对湘西产生无限的好感,所以课后我就找来了《边城》的全文,细细地品读了一番。现在因为课程的原因,我再次翻开《边城》。再读《边城》,和三年前初看相比感受有太多的不不同,但有一点一直没变,就是仍然为书中人物的那份纯粹而感动。三年前看这本小说时,我仍然是一个懵懂的小姑娘,没有经历过爱情,对于书中的那份纯真的爱情只是有种淡淡的憧憬。现在再次翻阅,心中更多的是怀念。

书中描绘的是那样的一个让人向往的世外桃源,很宁静很无暇的一个小城,想要写些什么去歌颂她,可是感觉用任何一个华丽的词语去描绘她都不恰当,都会玷污她那份独特的纯洁,所以只好细心品读着书中的每一个字,用心感受湘西凤凰古城的美好。品读着凤凰城人们的生活时自己也会被那份宁静所感染,心也慢慢地柔和下来,跟随着沈从文的文字,细细地感受湘西人民的生活与喜怒哀乐。

翠翠是一个善良的小姑娘,她漂亮,有着湘西姑娘所有该有的特征,没有心机,也没有太多的欲望,跟着爷爷在江边摇着渡船一天一天慢慢长大。她妈妈的爱情让人读起来有一种淡淡的心痛,那样子忠烈的爱情,只属于那样纯粹的地方的人们。十四岁的年纪,开始滋生某些陌生的情愫,看着书中她对待自己情感的珍惜和小心翼翼,便会回忆起自己的曾经。

这是一本让人心境回归宁静的小说,就算是在如此喧嚣的今天。虽然故事的结局让人不忍,但是在翻阅的过程中嘴边总是会挂着淡淡的微笑,因为自己也曾经有过那样子的一个曾经,自己曾经也那样子的纯粹和单纯过,也有过自己暗恋的男生刚好也恋着自己的惊喜。我不知道为什么作者在小说的最后要以悲剧收场,作为一个读者,最希望看到的当然还是大团圆结局。或许那就是现实吧,美好的东西总是容易破碎。

末代皇帝的前半生

——悲剧人生

历史上有太多皇帝的传记,但从来没有一个皇帝会为自己写传。历史都是由成功者书写的,经由他人之手写自己的生活与思想无论怎么客观也还是会有差距与杜撰。

皇帝表面上看起来风光无比,但紫禁城其实就是一个牢笼,皇上就是被关在里面的金丝雀。他明知道自己没有自由却没有勇气抛弃那些旁人看起来很美好的东西。不知道作为一个皇帝到底是幸福还是悲哀,但之于溥仪却一定是悲哀的。作为大清国的末任皇帝,在那样一个混乱的时代,溥仪心中有太多的常人不能理解的辛酸与无奈。他光复大清而奔走努力,一生都活在复仇的痛苦中。后来又作为一个战犯被关押达十多年,最后成为一名普通的中国公民。他的一生充满传奇色彩,令人唏嘘不已。

关于皇室

从小在电视上看过不少关于皇家生活的电视剧,自认为对于皇室的奢靡和腐朽略知一

二。但看了《我的前半生》后,我还是感到震惊,为他们的浪费和排场。也感到悲哀,为那个末代皇帝的悲剧。

慈禧在清皇朝的最后一直都是权力的拥有者。她曾经说过一句话:谁让我一阵子不痛快,我就让他一辈子不痛快。从这句话就可以看出在皇族的勾心斗角与黑暗。其实作为一个皇族,真的没有旁人看起来那般光鲜,他们的生活更多的是一种悲剧。在慈禧的掌控下,他们常常骨肉分离,溥仪就是一个例子,他两岁被抱进宫里登基,家人不舍又如何,这就是王权,不可违。其实生活于那样的一个年代,本来就是一个悲剧。

从溥仪有记忆开始,他的脑海里就充满了明黄色,从衣服到建筑到日常生活的每一件用品。他没有自由,却拥有无限的权力。从太监到头发花白的前朝遗老会向他跪拜,以五体投地的形式。从小他就养成一种为我独尊的意识,感觉自己是不同于庶民的天子骄子。他拥有所有的一切,却好像什么都没有,他像人偶一样被各种各样的人操纵着,以达到他们心中各种各样的目的。

皇室是个大杂烩,里面充斥着形形式式的脸孔,但他们有一个共同点,就是自私。为了维护他们奢靡的生活。溥仪和后宫的太妃们,每天享用着几百道菜,除了前面的那几道菜,其他都是装饰,剩余的全部倒掉,整个皇宫几个人却被好几百人服侍着,而这一次只是为了显示他们的尊贵,天知道紫禁城那一道明黄色的墙外有多少人活活被饿死。其他皇宫大臣更是如此。整个中国每天兢兢业业地工作和劳动的结果就是被他们这样子来对待。看着他们的生活,突然发觉自己能理解“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是个什么样的景象了。

大清的灭亡太自然不过,从他们的生活就能预测到。正是因为他们的奢侈与不可一世让他们走向毁灭之路。

日本和溥仪

在书中,溥仪多次提到他对于日本的信任和尊敬。在他的眼里,日本的一切都是好的,日本尊重他给予他希望。中国的一切都是落后的,中国人都是愚蠢的,当然,除了他。书中有一个场景让我感觉深刻:日本请他去观看阅兵式,看中国的国土上看到日本的士兵在自己面前雄赳赳地走过,他感到很高兴,很光荣,因为他觉得日本邀请他观看阅兵式就是对他的重视和尊重,于是他和周围观看的日本人一起高呼“日本天皇万岁。

溥仪其实就是一个彻底的大汉奸。

其实在读他的传记时,我感觉自己能理解他的心情。从来我们都是看由战争胜利者撰写的历史,即是共产党人写的历史,从来没有从一个失败者的角度去看看,其实他们过得是怎样的一种生活,他们是怎样的一种心情。溥仪是一个皇帝,祖业被革命党毁坏,他怨恨和报复,其实无可厚非,换做我们每一个人或许都会是同样的一种心情。

溥仪一直作为一个傀儡被日本人操纵在手里,他结识各种各样的汉奸,各种各样的骗子,各种各样心怀鬼胎的人,抛掷大量金钱只为一个复辟的希望。来日本又给他建造一个满洲国,其实那都是一个幌子,他早就成为了别人手中的一只棋子,只是他不愿意醒来而已。

在成为战犯被囚禁的日子里,溥仪从零开始学习各种各样的的活,从针线到煮饭。对于一个从小就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皇帝来说,那是怎样的一个转变,他的心境又是怎样的悲凉。新中国成立后他也像别的普通公民一样,上班,用自己的双手去劳动,用自己的双手去养活自己。

第二篇:《欧洲文学史》读书笔记

绪言

古希腊文学,重点:荷马史诗,希腊悲剧,柏拉图《对话录》,亚里士多德《诗学》,他们是欧洲文学传统中最根本的理论和实践的基础。

中世纪欧洲文学,重点,法国。法兰西文学吸收了日耳曼民族文学和凯尔特民族文学的精华。《罗兰之歌》亚瑟王的故事《玫瑰传奇》《列那狐传奇》

中世纪过渡到文艺复兴,重点《神曲》

文艺复兴:英国代表,莎士比亚的戏剧和诗歌。法国拉伯雷《巨人传》反应文艺复兴时期人文主义精神和教育改革要求,西班牙《堂吉诃德》最早的一部欧洲现代小说

启蒙运动时期,法国文学,法:雨果,德:莱辛,歌德,席勒,英:华兹华斯,拜伦,雪莱,欧洲近代史的积极意义,斯本格勒(Oswald Spengler)《西方的衰落》西方历史分为三个时期:

一、古代,阿波罗精神(the Apollonian Soul),二、中世纪,“东方贤人精神”(the Magian Soul),三、近代,“浮士德精神”(the Faustain Soul)。歌德晚年将浪漫主义和古典主义融合在一起,是他以前欧洲文学传统的集大成者。

欧洲文学传统中最突出的特点就是作品的思想性和艺术性的统一。第一章,古希腊文学 第一节,概述

欧洲古代文学主要指公元前9世纪到前1世纪产生在欧洲本土上的文学,最具代表性的是希罗。

古希腊文学产生的历史文化背景:一是欧洲本土的上古文化,二是埃及、亚细亚文化。上古文化:克里特—迈锡尼文化(前30-12世纪),即爱琴文化

前30世纪后期,克里特岛进入青铜时代,前16世纪中叶全盛,线形文字A,前14世纪毁灭,火山地震

迈锡尼,前20世纪中叶,亚该亚人所创,他们与前20南迁,征服土著,线形文字B,前12-11世纪,北方多里安人(多利斯人)南下摧毁之。

前11-8世纪,荷马时代/英雄时代,欧洲上古文化从此让位于古希腊文化 第二节,希腊神话

两部分:神的故事,英雄传说

神的故事:关于开天辟地、神的产生、神的谱系、天上的改朝换代、人类的起源和神的日常活动。万物都是神的身影,万事取决于神的意志。古希腊人常在神话中嘲笑神的邪恶,指责神的不公正。荷马史诗:“神给可怜的人以恐惧和痛苦,神自己则幸福而无忧地生活着。”

英雄传说:对于远古的历史、社会生活和人与自然做斗争等事件的回忆。英雄传说以不同的家族为中心形成了许多系统:赫拉克勒斯的12件大功,忒修斯的为民除害,伊阿宋取金羊毛,特洛伊战争等。

神话中包括一部分关于生产知识的传说。

神话是古希腊文学的土壤,此后的诗歌、悲剧等都以神话和英雄传说为题材。第三节,荷马史诗

荷马年代无定论,约前10至前8、9之间。

荷马是盲人的说法相当流行,因为古希腊卖唱者“行吟诗人”多半是盲人。

两个时期:口头流传时期,文字流传时期。史诗最初形成在前12-9前后,前6世纪,僭主庇西特拉图命人用文字记录下来,前3-2世纪,由亚历山德里亚学者编订,每部各分为20卷。

产生过程:小歌说,核心说,统一说

小歌说:荷马史诗是由若干各自成篇的“小歌”连缀而成,并非荷马个人成果。[德]沃尔夫:荷马史诗中有若干前后矛盾、重复之处,很像是若干民间口头创作的短歌集合体。

核心说:承认荷马史诗的基础很可能由若干短诗构成,但又进一步指出荷马及其门徒并未停留在这一基础之上,而是由此将短篇有机地建构,加工成长篇巨制。集体创作+和人修改补充。

统一说:荷马的两部史诗具有统一的艺术结构,只可能出自一人手笔。因此作者就是荷马。

《伊利亚特》较早,24卷,15693行,背景:阿喀琉斯父母婚礼,不和女神厄里斯,特洛伊王子帕里斯,阿弗洛狄忒,斯巴达国王墨涅拉俄斯,海伦,迈锡尼王阿伽门农,十万大军战舰千艘,特洛伊王子赫克托耳,帕里斯之弟,战争第十年,阿喀琉斯拒绝参战,是为楔子,讲述51天。帕忒洛克罗斯,普里阿摩斯(老国王),葬礼。

《奥德赛》波塞冬,第十年,斯刻里亚岛,艾菲克斯人,阿尔喀诺俄斯,忘忧果之乡,独眼巨人库克罗普斯,爱奥里亚,风神之袋,变猪女巫岛,冥界,塞壬妖女岛,太阳神岛,神女卡吕浦索,奥吉吉亚岛,七年,宙斯雅典娜等天神,四天造小船,斯刻里亚岛,求婚者,佩涅洛佩。

荷马史诗的主题是歌颂希腊全民的光荣史迹,赞美勇敢正义无私勤劳等美德,讴歌乐观主义精神,肯定人与生活的价值。许多英雄人物同时是劳动能手,劳动不是卑贱之事。荷马史诗把人的命运归于神的意志,充满了浓厚的宿命论思想,人的斗争常常是神的斗争的缩影。荷马史诗极为生动丰富地展现了古希腊英雄们的战斗生活及种种历史场面。反映了政治军事制度,反映经济生活、社会生活,阶级、私有制和奴隶劳动制。为父系家长制社会提供了丰富例证。荷马史诗是古希腊人生活的百科全书,体现了古希腊人对天文、地理、历史、宗教、社会、哲学、艺术、神话一切知识。

荷马史诗不做价值判断,是一种对人本身的歌颂。人物形象主次分明,详略有度,褒贬客观,毁誉得当,栩栩如生。

阿喀琉斯,两次发怒。“阿喀琉斯的愤怒是我的主题” 赫克托耳,成熟的悲剧英雄:1.预知特洛伊及其整个民族、家庭的毁灭,依然肩负大任,抗争命运。2.富于正义感,却为了民族利益违心地义不容辞地战斗。强烈的责任感和刚柔相济的善良人性。

奥德修斯,荷马史诗及整个欧洲文学的中心形象。聪明的领导者,劳动能手,勇敢的战士,受人爱戴的奴隶主,好丈夫。

荷马史诗的结构:重点突出,繁简分明。开场颇具匠心(《伊利亚特》以矛盾开场,有戏剧性)。细节描写方面非常出色。语言艺术为人称道(善用比喻,不用连接词的排比,固定形容词绰号,现实主义浪漫主义交相辉映)。

缺点:失实描写,文风枝蔓,渲染过重,陈词滥调(古典作品难以避免的现象)。第四节:古希腊诗歌和伊索寓言

赫希俄德,前8末7初,祖籍小亚细亚,荷马之后第一为伟大的诗人。教谕诗《农作与时日》《神谱》。与其前辈大相异趣,但还是属于传统派。

《农作与时日》828行,六音步诗行。弟弟珀耳塞斯。具有史诗的体裁,可以看做道德格言集和农业历书。两种竞争:自食其力勤劳刻苦/奸诈或暴力。劝告弟弟做事要公正,不要从事充斥于市场和法庭的那种竞争。神话故事:普罗米修斯盗天火,潘多拉打开装满邪恶的罐子,诸神本和凡人同根。人类发展史是一部在道德上不断堕落的历史,黄金白银青铜黑铁。古希腊文学中第一个动物寓言:鹰教训夜莺不要愚蠢地和强者竞争。全诗以相当篇幅咏唱农夫的年历,较详细记载了种种宗教祭日和从事不同工作时的黄道吉日。《农作与时日》是古希腊流传下来的第一首以现实生活为题材的诗作,风格清新自然,平易简洁;后来成为古罗马诗人维吉尔《农事诗》范本。古希腊抒情诗:双行体诗,讽刺诗,琴歌,牧歌。琴歌分为独唱琴歌、合唱琴歌。双行体(芦管诗体)抒情诗中最早的诗体。最早的诗人,卡里诺斯(前7上半叶,以弗利所人)。最擅长者,西摩尼得斯(前6中叶-前5中叶)。前7下半叶的提耳泰俄斯(政治)、明涅尔摩斯(爱情)、梭伦(前640-558)

讽刺诗,源于民间的口头嘲讽。阿尔喀罗科斯,最著名,尖锐有力。前6世纪之后,讽刺诗一蹶不振,逐渐衰落。

琴歌,龟壳琴伴奏。独唱琴歌,各节音步节奏相同。合唱:首节次节末节。独唱琴歌著名诗人:萨福(女),阿尔凯奥斯,阿那克里翁

萨福(前612-?),莱斯博斯岛,古希腊最杰出的抒情女诗人,在民主派反对贵族的政治斗争中曾被迫流亡国外,后来在故乡办音乐学校,教授音乐、诗歌。九卷诗,两卷比较完整。大都描写爱情,词句艳丽无比,情调感伤,感情真挚。《致阿克纳托里亚》。同性恋。1703诗作于罗马、君士坦丁堡公开焚毁,罪名是有伤风化。诗国女荷马,柏拉图称之为“名列第十的缪斯”。因失恋而跳岩自杀。

阿尔凯奥斯(前620?-570?)莱斯博斯岛,米蒂利尼城贵族,萨福之友,卷入政治斗争,被放逐,戎马一生。作品多为应酬答和诗、政治诗、战争诗、饮酒诗、情诗。饮酒诗最具体色,最有名,称“轮唱体”,后成为一种固定的诗体。其诗总体上洋溢着乐观的战斗精神和年轻人的朝气,不时流露出忧国忧民,缅怀故土的情思。行文流畅,自然优雅,音调和谐,他和萨福使古希腊抒情诗达到登峰造极的地步。

阿那克里翁(前550?-465?)忒俄斯岛,声名不佳。传世六卷诗,歌唱醇酒、爱情,被后世模仿,称“阿那克里翁体”

合唱琴歌题材较为广泛:颂神歌、日神颂、酒神颂、酒歌、少女歌、婚歌、葬歌、赞美歌和胜利歌(颂扬竞技活动中胜利者)

品达罗斯(前518-前442/438),17卷,4卷胜利歌(共计45首诗)。早期成名作《皮托竞技胜利者颂》第10首(前498)。品达罗斯的诗富丽堂皇,辞藻华丽,形式完美,影响后世。17世纪古典主义时期被奉为“崇高的诗歌”的典范,影响弥尔顿、歌德等人。

牧歌主要兴盛于亚历山德里亚时期。史诗体、双行体。忒奥克里托斯,最有名。前3世纪上半期的比翁、中期的摩斯科斯曾模仿过。

《伊索寓言》前6上半叶伊索所作,现在的伊索寓言是前4-公元2世纪收集整理的,其中2世纪古希腊作家巴布里乌斯用格律诗改写120余则伊索寓言很有名。动物寓言,短小生动。狮子与老鼠,狐狸与仙鹤,兔子与乌龟,狐狸和葡萄,披着羊皮的狼,牧羊人和狼。

第五节古希腊戏剧

公元前5世纪初,希波战争胜利,战后雅典控制提洛海上同盟,古希腊文学迎来黄金时代。前5世纪登峰造极,前4世纪衰落。

古希腊悲剧,狄奥尼索斯,山羊之歌。

古希腊悲剧的变化:首先,在演出形式方面,古希腊悲剧脱胎于民间歌舞,因此最初的歌舞气氛特别浓厚,尤其是合唱歌队,在悲剧中占有重要地位。其次,演出者的角色作用变化。最初酒神颂歌队提问,作者口占作答。前534年,特斯庇斯首次采用一个演员与歌队对话,并使他轮流扮演几个角色。“戏剧之父”。

古希腊悲剧大都取材于神话、英雄传说和史诗,反映的事件和情调都很严肃。亚里士多德认为悲剧的目的是要引起观众对剧中人物的怜悯和对变幻无常的命运的恐惧,由此使感情得到净化(宣泄陶冶升华)。严格地说,希腊戏剧所产生的悲剧效果不是悲,二十一中具有人生哲理意义的困惑与恐惧之情,一种对戏剧中人物遭受苦难的深刻同情。命运变幻莫测、报应屡试不爽,神秘主义因素。布局简单、人物精炼、性格鲜明、语言质朴、风格雅致,诗人具有具足轻重的地位。埃斯库罗斯(前525-前456)古希腊最伟大的悲剧作家。第一个采用故事连贯的“三联剧”,有内在联系又独立成篇,唯一流传的三联剧《俄瑞斯忒斯》(血亲复仇代之以法律)。使用具有异域风格和恐怖的服装和面具,创造舞台效果。“悲剧之父”。七部传世之作:《俄瑞斯忒斯》三联剧《阿伽门农》《奠酒人》《复仇女神》,《乞援人》(血亲通婚制的瓦解),《波斯人》(反应希波战争,现存其唯一以现实为题材的悲剧),《七将攻忒拜》(内容与形式高度完美结合,第一演员第二演员合唱队的关系显出一种必然性的命运关系,古希腊悲剧中唯一做此种艺术处理的剧本),《(被缚的)普罗米修斯》(影响最大,主题崇高,风格雄伟庄严)。他是古希腊悲剧的真正创始者。增加了第二演员,戏剧性增强。歌队的重要地位:一推动情节发展,二自始至终保持浓厚的抒情气氛。诗句庄严、雄浑,夸张;语言优美,词汇丰富,比喻奇特,偶尔堆砌。直到19世纪才受到广泛重视。

索福克勒斯(前496-前406)雅典奴隶民主国家全盛时期。“生前完满,身后无憾。”肯定民主,反对僭主。120-130部剧作,仅流传7部。《埃阿斯》《安提涅戈》《俄狄浦斯王》《厄勒克特拉》《特刺喀斯少女》《菲罗克特忒斯》《俄狄浦斯在科罗诺斯》。《俄狄浦斯王》《安提涅戈》两部最有名,前者高超的结构技巧。“命运悲剧”继埃斯库罗斯之后,彻底把合唱颂歌变成戏剧,侧重写人而非写神,个性遭遇,对照手法,性格鲜明,安排情节,演员增至3人。结构复杂、严密、自然,布局紧凑、完美。前431年,伯罗奔尼撒战争,成为思想的社会背景。

欧里庇得斯(前485-前406)雅典奴隶主民主国家危机时期。三大悲剧作家中反映现实生活最真实最具体的一位。信奉民主,晚年反对战争,反对雅典对联邦的暴政。80-90部戏剧,18部流传下来:《伊翁》《海伦》《赫卡柏》《美狄亚》《圆目巨人》《阿尔刻提斯》《希波吕托斯》《俄瑞斯忒斯》《厄勒克特拉》《安德洛玛克》《酒神的伴侣》《请愿的妇女》《腓尼基妇女》《特洛伊妇女》《疯狂的赫拉克勒斯》《赫拉克勒斯的儿女》《伊菲格涅亚在陶里斯》《伊菲格涅亚在奥利斯》。对政治现实的怀疑否定。《特洛伊妇女》欧洲文学史上第一部反映侵略战争后果的作品。海神:“你们这凡间的人真是愚蠢,你们毁了别人的都城,神的庙宇和死者安眠的坟墓,你们种下了荒凉,日后收获的也就是毁灭啊!”欧里庇得斯另一主题是家庭问题,主要是妇女问题。18个剧本中,12个一妇女为主要人物,其中以《特洛伊妇女》《美狄亚》《希波吕托斯》妇女形象塑造最成功。美狄亚:“在一切有理智、有灵性的生物当中,我们女子算是最不幸的。”《美狄亚》动人的悲剧,情节集中,美狄亚具有典型化特征。接受了诡辩派的怀疑主义,攻击神,描写的不是英雄而是现实的人。他使悲剧接近了生活。创作手法两大贡献:写实手法和心理分析。歌队失去重要性。有的悲剧大团圆结局,有的甚至带有浪漫情调与闹剧气氛。不大注重戏剧结构,有两点遭到指责:1.“开场白”有一个剧中人先说明剧情2.往往用“解救天神”来解决临近剧终的矛盾。

第二章,古罗马文学 第一节,概述

王政时期,前753-前510。共和时期,前510-前27。屋大维执政,前27-14。罗马和平时期,前27-193。公元2世纪,早期基督教流传。395,罗马分裂。746,西罗马灭亡。

前3世纪,安德罗尼库斯(前280-前204)希腊俘虏奴隶,将《奥德赛》译成拉丁文,成为第一个罗马诗人,并编译了希腊悲、喜剧。恩尼乌斯(前239-前169),也改编希腊戏剧。

共和国中期,米南德式引人发笑的讽刺世俗的轻松戏剧发达起来。代表作家普劳图斯,泰伦斯,反映罗马现实,墨守希腊陈规。

共和国末期(西塞罗时期)。加图首开演说文创作先河,西塞罗把古代雄辩术推到高峰,凯撒散文。诗人有卢克莱修、卡图鲁斯。屋大维时期,“麦凯纳斯文学集团”,维吉尔、贺拉斯、奥维德。李维(前59-前17),大散文家。奥古斯都时期,缺乏前一时期的哲学探索精神和政治辩论热情,文学风格不及前一时期遒劲豪放,单技巧却更趋成熟。

共和国末期与屋大维时期合称古罗马文学黄金时代。屋大维死后二百年为白银时代。宫廷趣味日趋浓重,2世纪前半叶达到高潮。悲剧作家塞内加,寓言诗人菲德鲁斯,讽刺诗人马希尔、朱文纳尔,传记文学家塔西佗、普鲁塔克,希腊语散文家琉善。文艺理论作品《论崇高》作者相传为朗吉努斯。

帝国末期文学创作进一步衰落。著名宗教作家基洛尼姆斯(340-420)、奥古斯丁等。帝国东迁后,形成拜占庭文化,混合希腊传统、基督教和亚洲文化。教会排挤世俗文化,4世纪焚毁亚历山德里亚图书馆。

第二节古罗马戏剧

“黄金时代”成绩寥寥,“白银时代”有所发展。早期喜剧:普劳图斯、泰伦斯,晚期悲剧:塞内加。

普劳图斯(提图斯·玛丘斯·普劳图斯,前254-前184),语言俏皮,风格粗犷。用序幕、尾声解释题材来源、作者情况等,用对话表现手法代替了古希腊的歌队,接近近代喜剧。《吹牛的军人》《孪生兄弟》(莎士比亚《错误的喜剧》取材于此)《俘虏》《一坛金子》(莫里哀《悭吝人》取材于此)《商人》《驴》《蝗虫》。

泰伦斯(普布留斯·泰伦提乌斯·阿非尔,前190-前159)生于迦太基的奴隶六部喜剧《婆母》《两兄弟》《佛尔缪》《安德洛斯的妇女》《自责者》《阉奴》,前三部占有重要位置。站在贵族立场,认为穷人不干坏事是因为没钱,富人有钱,所以免不了要干荒唐事,应该原谅。

塞内加(鲁齐乌斯·安奈乌斯·塞内加,前4-65),罗马最重要的悲剧家。做过一任元老,公元41年因为同情共和理想被流放科西嘉岛八年,期间致力于斯多葛派哲学(劝导人们用内心的宁静克服生活中的痛苦)研究,表现了帝国时期罗马贵族的柔弱与悲观。其作品充满了悲怆的绝望情绪和令人畏惧的恐怖场面,作者注重表现人物内心的痛苦,常常采用鬼魂和巫术渲染悲剧气氛。塞内加的剧作不仅诗的格律严格,而且模仿一些希腊剧,把剧情的时间限制在24小时之内,把地点限制在一个地方。影响了后来英法古典戏剧家倡导的“三一律”。《变瓜记》《特洛伊妇女》(诗体写成,不分幕,宣扬斯多葛派哲学,女人们虽然命运悲惨,但却是精神上的胜利者)。

第三节古罗马散文

后三头:屋大维、安东尼、雷必达。

古罗马散文发源于加图(前234-前149)的演说文,繁荣于黄金时代。

西塞罗(马尔库斯·图留斯·西塞罗,前106-前43)主张元老派的“贤人政治”,恢复共和政体。哲学上的折中主义,综合希腊田园学派、斯多葛学派、伊壁鸠鲁学派,并加以通俗化,对希腊哲学在欧非亚的传播做出贡献。主要成就是演说词和书信。900封信,58篇演说词(法庭演说、政治演说)。其演说注重材料程式组织,句法考究,词汇丰富,段落对称,音调铿锵,称为“西塞罗句法”。善于通过设问、驳对等手段调动感情,增加说服力和鼓动力。演说主要是打动听众情绪而非诉诸理性判断。西塞罗使拉丁散文达到极高艺术水平,确立了拉丁文“准确、流畅、清新、雄浑”的原则,成为欧洲散文的楷模。凯撒:“你的功绩高于军事将领,扩大知识领域比之于扩大罗马帝国的版图,在意义上更为可贵。”

凯撒(盖尤斯·裘里斯·凯撒,前102?-前44)《高卢战记》七卷《内战记》三卷。凝练简洁朴实无华,是与西塞罗判然有别的另一种拉丁文散文典范。

琉善(鲁齐阿努斯,125-200)约80篇,希腊语,《诸神的对话》《死者的对话》《伯列格林努斯之死》《一个真实的故事》。讽刺宗教、哲学流派、希腊诸神。欧洲古代文学最后一位重要作家。风格轻快,机智,引用古希腊,雕琢。

第四节,古罗马史诗

古罗马文学成就最高的是诗歌。

卢克莱修(提图斯·卢克莱提乌斯·喀鲁斯,前99-前55)共和国末期。《物性论》六卷,每卷千余行,1473年出土。“无物能由无中生,无物能归于无”,宇宙一切皆由原子构成,基本的唯物论观点。史诗,哲理诗。词语新颖,比喻生动,规模宏大,风格崇高。

维吉尔(普布留斯·维吉留斯·马罗,前70-前19)“麦凯纳斯文学集团”。30多岁《牧歌》一举成名,打开了通往奥古斯都周围上层社会的大门。前26左右,受奥古斯都建议,为罗马创作史诗。《农事诗》。

《埃涅阿斯纪》最后杰作,12卷,近万行,成于诗人最后的11年。歌颂罗马祖先建国的功绩和罗马的光荣,埃涅阿斯的儿子尤鲁斯是凯撒和屋大维的祖先,确定新统治者出身“神统”,“遵命文学”。从《埃涅阿斯纪》开始,欧洲文学出现了所谓爱情与责任相冲突的主题。流露出哀伤的情绪,同情失败者。

模仿荷马史诗,但有不同:1.情调不同,前者乐观勇武蓬勃向上乃至凶狠,后者严肃哀婉悲天悯人乃至多愁善感;2.创作方式和形式特点,后者是世界文学史上第一部“文人史诗”,六步音英雄体,流畅简练,音节响亮;3.前者注重英雄毛冒险本身,后者重在写英雄的使命感、责任感,是“遵命文学”典范;4.前者人物形象生动鲜明,个性显著,后者缺乏个性和生气。5.语言特色,艺术手法,前者语言朴实,后者辞藻华丽,前者富戏剧性,有叙事技巧,后者平铺直叙,略显呆板,但首创运用梦幻、象征、暗示、讽刺等手法,重视心理刻画。

包罗万象,注重细节,修辞韵律,影响巨大。《神曲》中地狱和炼狱的向导。斯宾塞《仙后》弥尔顿《失乐园》模仿他。

伊泰利克斯(25-101)白银时代。《布匿战争》17卷12000行,第二次布匿战争,拉丁文学中最长的史诗。

第三篇:现代文学史读书笔记

现代文学史读书笔记

汉语言文学 邝云梅

第一章 文学革命与“五四”新文学

第一节 概述

1.中国现代文学以“五四”文学革命为开端。“五四”时期以陈独秀主编的《新青年》为主要阵地,反对旧道德、提倡新道德,兴起了“民主”与“科学”的新文化思想启蒙运动。《新青年》大力介绍自由平等学说、个性解放思想、社会进化论。给人们提供了思想武器。

2.1918年5月,鲁迅发表了第一篇白话短篇小说《狂人日记》。

3.“五四”文学大致经历了三个阶段。1917年至1920年是新文学的萌芽期,1921年新文学社团出现到1926年北伐战争前夕,是文体大解放的创作活跃期,1926年春到1927年冬,创作一度沉寂。

第二节

鲁迅

1.《狂人日记》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的第一篇白话小说,1918年5月发表在《新青年》第四卷第五号上,它标志着“五四”新文学创作的伟大开端。

2.《阿Q正传》独特而鲜明的艺术风格:一是外冷内热。作者将思想启蒙者的高度热情,在小说中转化为对阿Q的痛苦生活、愚昧无知和悲剧命运的深切同情,转化为对辛亥革命中途夭折的无比痛苦,转化为对赵大爷、假洋鬼子之流凶残暴虐、横行乡里的憎恶、鄙视。二是以讽抒情。作者以讽刺手法批判了阿Q的落后、麻木和精神胜利法,鞭挞了赵太爷、假洋鬼子等人的凶残、卑劣,谴责了知县大老爷、把总、“民政帮办”的反动实质,而其讽刺,又贵在旨微而语婉,虽无一贬词,而情伪毕露,同时在讽刺背后处处隐含着作者改革社会、重铸国魂的革命热情。三是形喜实悲。作品展示了阿Q种种可笑可鄙等一出出喜剧,但在这种喜剧性场面后面却都隐藏着深刻的悲剧,我们在被那些喜剧场面引得发笑的同时,又总是有一股无情的力量,把我们的笑变成一种含泪的笑,作品这种形喜实悲的悲喜剧色彩,正是作品产生巨大艺术魅力的重要因素之一。3.《呐喊》、《彷徨》的创作方法、艺术风格和主要表现手法。首先是《呐喊》、《彷徨》在创作方法上,开辟了多种创作方法的源头。《孔乙己》等有显示了清醒的现实主义的特点,《狂人日记》等有现实主义与象征主义相结合的优秀之作,《兄弟》等有对人物潜意识的描摹,在某些局部又带有心理剖析的色彩。在艺术风格上,《呐喊》、《彷徨》中的小说也显示出多样化的特点。鲁迅作品在整体上注重白描,但也有出色的抒情小说(如《伤逝》)和杰出的讽刺小说。在格式上,鲁迅的小说“几乎一篇有一篇新形式”。在表现手法上,在情节的提炼和设置方面,鲁迅强调选材要严,开掘要深,他并不追求情节的离奇与曲折,而是严格依据表达的主题和塑造的人物性格的需要来设置和锻炼情节,注意情节的深刻蕴涵。鲁迅强调写出人物的灵魂,要“显示灵魂的深”,在写人物时,注重用个性化的人物语言来揭示人物的内心世界。

4.鲁迅在20世纪20年代创作的《补天》、《奔月》、《铸剑》和字20世纪30年代创作的《非攻》、《理水》、《采薇》、《出关》、《起死》8篇历史小说,后来一并收入《故事新编》中。

5.《故事新编》的写作特点一是依据古籍和容纳现代,二是不是“将古人写的更死”,而是将古人写活,三是运用“油滑”的手段,在穿插件的喜剧人物身上,赋予现代化的细节,为“借古讽今”服务。

6.《朝花夕拾》的写作特点和艺术风格是《朝花夕拾》中所写的人和事,往往饱含着作家强烈的爱憎,闪烁着社会批判的锋芒,在平淡的叙述中寓有褒贬,在简洁的描述中分清是非,使回忆往事与批判现实融合在一起。作为“回忆文”,这组散文基本上是追怀往事,但鲁迅行文中善于“以插曲表现大的事件”,从而在每篇中可以发现,在叙事中往往掺有杂文笔法和对现实的批判,艺术风格是清新恬淡与讽刺幽默的统一。

7.鲁迅杂文的艺术成就是善于抓取类型,画出富有典型意义的形象,使议论和形象相结合,善于运用生动、幽默的语言,展开逻辑严密的论证,善于运用联想,将不同时空发生的现象联系起来分析,增强了作品的历史底蕴和深邃内涵,篇章短小精悍,笔墨凝练犀利,锐利如匕首投枪。

第三节

小说创作

1.追风的《她要往何处去》是台湾现代文学史上的第一篇小说。

2.叶绍钧创作出版的长篇小说《倪焕之》标志着叶绍钧不但在小说体裁的开拓上作出了新的贡献,而且,在表现生活内容的广度上也有所拓展,作品最大的特点是将知识分子个人的人生道路与对时代社会命运的探求结合起来,在个人命运的展示中寓含着丰富的社会历史内容,作品为人们奉献的颇为鲜明的主人公形象,具有一定的艺术感染力。

3.郁达夫小说的主要特点是:一是郁达夫的小说创作多取材于自身经历或个人真实的情感体验。二是不强调故事情节的曲折复杂,也不是凭依人物命运的复杂变迁而取胜,以作者真挚强烈的情感投射而感染读者,引起大众的共鸣。三是结构安排具有散文化的特点。四是文字清隽幽婉,感情色彩浓烈。

第四节

诗歌创作

1.“诗体大解放”就是不但打破五言七言的诗体,并且推翻词谱曲谱的种种束缚,不拘格律、不拘平仄,不拘长短,有什么题目,做什么诗,诗该怎样做,就怎样做。

2.湖畔诗人是指汪静之、应修人、潘漠华、冯雪峰等人。有作品是《湖畔》、《蕙的风》、《春的歌集》。

3.象征诗派是指以1925年出版的李金发的诗集《微雨》为起点,活跃在20世纪20年代中后期的诗派。

4.闻一多诗的主要思想意义是:一是歌颂祖国、思恋祖国,如《太阳吟》。二是反帝反种族歧视,如《洗衣歌》。三是对军阀统治下祖国黑暗现实的失望和对祖国新生的信念,如《死水》。艺术特色是其核心内容是讲究诗的“三美”,分别是音乐美、绘画美、建筑美。

第五节

散文创作

1.“五四”时期的散文的文学史意义:打破了用白话不能作美文的迷信,是对传统文学的一种示威,散文不仅完成了从古典形态向现代形态的转变,而且自此成为新文学的一个独立的门类,从而结束了文章与散文长期面目不分的历史。“五四”散文所张扬的“个性解放”、民主与科学、反封建等理念,从此构成了20世纪中国文学宝贵的精神资源与反复言说的主题。

2.周作人散文的内容是:一是批判死鬼的精神,二是抨击国民性的弱点,三是宣扬一种隐逸的、逸乐的士大夫情趣。艺术成就有一是旁征博引,与谈天说地中显示出深厚的学识、才情。二是舒展自如,娓娓而谈,三是平和冲淡,恬适淡远,四是语言简练而意蕴丰厚。五是机智幽默,情趣似盎然而是苦涩。

第六节

戏剧创作

1.民众戏剧社在文学主张上,与文学研究会的为人生的现实主义文艺思想基本一致,他们对堕落了的文明戏进行猛烈的抨击,强调戏剧反映时代、人生的功利主义,提倡“写实的社会剧”。他们还提倡“爱美剧”,即“非职业”的业余演剧,以摆脱商业化倾向,不受“座资底支配”,进行严肃的艺术创造。

第二章 30年代文学

第一节 概述

1.无产阶级革命文学运动首先由后期创造社和太阳社成员发起。

2.关于“文学基于普遍人性”的论争发生在左翼作家与新月派理论家梁实秋之间,梁实秋提出文学是没有阶级性的,主张“天才”创造文学,而鲁迅指出文学只有通过人,才能表现人性,指出文学与阶级的关系,是都带,而非“只有”。

关于“文艺自由”的论争发生在胡秋原、苏汶和左翼作家之间,焦点是文艺与政治的关系。关于“大众语”的论争是由汪懋祖、许梦因等发动“文言复兴运动”引起。

3.1928年,香港的第一个新文学杂志《伴侣》创刊,1929年春,香港的第一个文学社团“岛上社”成立。

第二节

茅盾

1.长篇小说《子夜》的思想意义是:民族工业在帝国主义经济侵略的压迫下,在世界惊慌的影响下,在农村破产的环境下,为了自保,使用更加残酷的手段加紧对工人阶级的剥削。作品整体上而言,表现了当时社会错综复杂的阶级关系和社会矛盾构成,同时,作品还真实全面地展示了中华民族资产阶级的衰败过程,揭示了中华民族资产阶级遭受帝国主义、买办资产阶级、统治阶级的几重压迫以及与工人阶级不可调和的矛盾所导致的必然悲剧命运,显示了作者对中国社会的现实本质和未来社会发展趋向作出的独到思考。2.分析《子夜》里吴荪甫的形象

吴荪甫是中华民族资产阶级的一个失败了的英雄形象:

吴荪甫具有两个方面的性格:果敢、自信。他的理想是发展民族工业,摆脱帝国主义及买办阶级的束缚,最终实现资本主义。因此,在与帝国主义经济侵略的斗争中,他表现出果敢、自信的性格。在与赵伯韬的斗法中,确实显示了他沉着干练、刚愎自用。动摇、悲观。公司的连连失败,沉重的一击之下,他那的动摇、悲观就暴露出来了。当吴荪甫与赵伯韬的斗争中惨败时,他的悲剧命运也达到了高潮。吴荪甫的性格充分显示出民族资产阶级的两重性: 一方面对帝国主义、买办资产阶级、封建主义的不满;另一方面对工农运动和革命武装极端恐惧与仇视。一方面对统治阶级的腐败制度与军阀混战的局面不满;另一方面又依靠反动势力镇压工人农民运动。

两重性使得他处在一个非常微妙的夹缝中,同时也决定了他命运的必然悲剧结局。民族资产阶级有反帝反封建反官僚军阀政治的可能性,然而由于当时政治和经济上的种种关系,其反革命的一面又随着革命的深入而暴露出来。

3.简析《子夜》里赵伯韬的性格特征和形象意义《子夜》里的赵伯韬是个买办资产阶级的形象: 他是美国垄断资产阶级走狗,并且与反动统治阶级有关系,后台的撑腰,他完全主宰着上海滩的金融市场。他的目的是消灭和吞并中国的民族工业。他是个心狠手辣的大魔王。在赵吴斗法中,他设下了个大陷阱,不遗余力地要把民族工业置于死地。作者还用他荒淫的生活方式来揭示他骄奢的性格特征,他玩弄各种女人,并以此为豪。在他带有兽行的表演中,我们可以看出他带有流氓习气的洋奴精神。

4.简析《子夜》的艺术特色:宏大严谨的结构。作品以吴荪甫为矛盾冲突的轴心,辐射出各种人物和事件。几条线索错落有致地进行铺叙,其中以吴赵斗法为整个作品的主线,以此带动其他几条线索的展开,使之融合为一个有机的整体。整个作品的情节发展十分紧凑,时间跨度小人物众多。径纬交汇地建成了《子夜》这部作品的“网状结构”采用传统的肖像描写、人物语言描写。对人物下意识和幻觉的描写增强了整个作品心理分析的色彩。运用象征主义的手法。吴老太爷的一切言行总是围绕着一个总体象征展开。

5.分析评价《子夜》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的地位。《子夜》在中国文学史上地位,主要有两点:一是成功地塑造了中华民族资本家的艺术典型吴荪甫形象。吴荪甫是中华民族资产阶级的一个失败了的英雄形象。吴荪甫具有两个方面的性格果敢、自信和动摇、悲观。吴荪甫的性格充分显示出民族资产阶级的两重性:一方面对帝国主义等不满;另一方面对工农运动和革命武装极端恐惧与仇视。一方面对统治阶级的腐败制度与军阀混战的局面不满;另一方面又依靠反动势力镇压工人农民运动。两重性使得他处在一个非常微妙的夹缝中,同时也决定了他命运的必然悲剧结局。民族资产阶级有反帝反封建反官僚军阀政治的可能性,然而由于当时政治和经济上的种种关系,其反革命的一面又随着革命的深入而暴露出来。《子夜》是一部规模宏大的对中国第一大都市上海作全方位描写的文学作品。《子夜》是现代都市生活的广阔画卷,它描写了工厂生活和工人运动,描写了民族资产阶级的奋斗,买办资产阶级的活动,金融、公债市场的**,都市各阶层人物的面貌。它为中国现代都市文学开拓了广阔的天地。

第三节

巴金

1.分析《寒夜》的思想:《寒夜》是巴金解放前最后一部长篇小说,标志着巴金在现实主义艺术探索中所达到的最高成就。他写这部小说是为了“控诉旧社会、控诉旧制度”,是为了“宣判旧社会、旧制度的死刑”。小说是通过三个小人物的感情纠葛和凄凉命运来展示这一主题的。小说描写一个走向崩溃的家,是一个新文化运动中的新型家庭模式:汪文宣和妻子都是新文化运动的产物,他们大学毕业,追求爱情与理想的统一,对生活充满着信心和勇气。由于贫困与疾病的折磨,特别是在长期仰人鼻息的社会环境中讨生活,他们的理想都发生了巨大扭曲。汪文宣成了一个可怜的小公务员,懦弱、多病。曾树生则凭着美色当了资本家银行的“花瓶”。这种贫困以及心理的沉重负担给家庭带严重危机。加之汪文宣的母亲的加入,婆媳不和使原有悲剧。最终,曾树生随人而去,汪文宣在吐血中身亡。2.简析《寒夜》的艺术特点:《寒夜》在艺术上达到了巴金所追求的无技巧的境界,风格朴素自然,是巴金最优秀、成熟的现实主义杰作。抗战时重庆的典型环境和这环境中产生的最普通的小人物悲剧性格和命运,揭示出人物命运的社会根源。情节发展在日常生活琐事中推进;结构布局,一切象现实生活本身一样流动。人物平凡,具有复杂性格和复杂感情。大量的客观生活细节和日常生活琐事的描写支撑了小说的框架,这使得作品逼近生活,表现出一种与现实生活浑然一 体的艺术境界。

第三节

老舍

1.老舍的作品有长篇小说《小坡的生日》、《骆驼祥子》、《火葬》、《四世同堂》等。

2.《骆驼祥子》的思想内容是写城市贫民悲惨命运的代表作,真实的反映了旧中国城市底层人民的苦难生活,揭示了一个破产了的农民如何市民化,又如何被社会抛入流氓无产者行列的过程,以及这一过程中所经历的精神毁灭的悲剧。3.分析祥子的形象:老舍的《骆驼祥子》的祥子是城市地层社会劳动者的形象。在他的不幸遭遇中,作者突出了对他性格的刻画,体现了强有力的悲剧意味,这是通过主人公“精进向上—不甘失败—自甘堕落”的命运三部曲展开的: 祥子初到北平,怀抱着寻求新的生路的希望,开始了他的个人奋斗史。他年轻力壮,善良正直,乐于帮助与他同命运的穷人。他坚韧顽强的咬着牙,用孤苦的挣扎编织着美丽的梦想。祥子连遭厄运,主要可以分为事业上的买车与个人生活上的娶妻两方面。命运的安排却是他追求不可得,躲避的被强加。所有这些,都表明祥子在命运的作弄面前不甘失败,竭力挣扎和抗争的生活姿态。当虎妞病亡、祥子为葬妻而不得不再一次卖掉车子,此生已不复再有希望买车,又得知自己的意中人小福子也已不在人世时,终于不堪这最后的沉重一击。长久以来潜藏在他人性下的野性、兽性恶性发作,他吃喝嫖赌,如行尸走肉。残酷的现实扭曲了他的性格,吞噬了这个一度有着强大生存能力的个人奋斗者。4.形象的意义: 祥子的悲剧在于他以血泪控诉旧社会对劳动者的无情压榨和摧残。小说真正地描写了祥子的要求、挣扎沦落的过程,从而真实的了旧社会把人变成鬼的罪恶。祥子的又一典型意义是:揭示了个人奋斗不是劳动人民摆脱贫困改变境遇的正确道路。个人奋斗顺利的时候,表现为要强上进;遇到挫折,会自私自利。

5.主要艺术成就是从结构上来看,主要采用老舍所谓的“栓桩法”。在人物性格的塑造上,小说善于用丰富、多变、细腻的手法描写人物的心理活动和心理变化。鲜明突出的“京味儿”。在小说的语言上,老舍采用经他加工提炼了的北京口语,生动鲜明地描绘北平的自然景观和社会风情,准确传神地刻画北平下层社会民众的言谈心理,简洁朴实、自然明快。

第五节 沈从文

1.沈从文的大量作品构成了一个表现人性之“常”的独立自足的艺术系统,《边城》是这方面的代表作。沈从文的小说中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天人合一的境界和人们对于欲望的淡然态度,在探索理想的人生形式时灌注了关于人的改造的思想,其作品题材偏离时代文艺主潮的同时,又保持它的现代品格。2.分析沈从文《边城》的艺术特色与风格:《边城》在艺术表现方面具有鲜明、独特的个性。作者擅长将人物的语言、行动描写与心理描写结合起来,以揭示人物的个性特征和丰富的内心世界。(如对翠翠的描写,作者静观、揣摩少女在青春发育期性心理所表现的各种情态,通过粗线条的外部刻画与细腻入微的心理描写,从而把羞涩、温柔的个性突现出来。)小说结构寓严谨于疏放。全篇围绕翠翠的爱情故事这一中心逐步展开,情节集中、单纯;作品以傩送、天保两人钟情与翠翠为纬线,以老船夫关心、撮合孙女的婚事为纬线,推动故事有节奏地向前发展。又以翠翠与傩送、天保的爱情纠葛为明线,以王团总想傩送当女婿为暗线。经纬交织,明暗结合,将情节的单纯性与复杂性完美结合。作者特意在故事的发展中穿插了对歌、提亲、赛龙舟等苗族风俗的描写。特别是关于端午节风俗的描写,来展示边城的自然环境、人文环境,既是“边城”乡土性的诗意揭示,又是扑朔迷离的诗意烘托。《边城》的艺术风格,是一首抒情的诗,一曲浪漫主义的牧歌。翠翠与傩送的爱情故事成为诗情的载体,抒情才是小说的“本事”与目的。作者叙事的笔端,倾泻着、流动着作者对“爱”与“美”的诗性的讴歌与咏叹。作者还在艺术上追求诗意化的表现。以关于动作、对话的白描与韵味发掘翠翠内心丰富的“潜台词”;情节结构方面,以经纬交织、明暗结合的手法,烘托内在的情绪节奏;在乡土风俗描写方面,将人物的活动置于一副副风俗风情画面上,形成了诗情画意的意境。《边城》的故事基本上建筑在梦幻的基础上。运用的是浪漫主义的创作方法,一半是“梦”,一半是理想的“现实”,并非对当时社会的写真。人物与故事是当时社会真实的超脱与超越。作者在“边城”世界里有意识地消解了种种对立因素。作品的结尾采用了比较平和、并非绝望结局,结尾更与余味袅袅的牧歌的情韵。

第六节

曹禺

1.曹禺在1933年完成他的第一部戏剧作品《雷雨》。2.他的其他作品有《日出》、《原野》、《北京人》等。

3.《雷雨》的主题思想是作者揭露了周朴园封建专制家庭的罪恶,鞭挞了封建赖以生存的黑暗社会。

4.分析《雷雨》中的周朴园形象。《雷雨》中的周朴园是带有封建性的资产阶级代表人物,是《雷雨》悲剧的罪魁元凶。一是他专横暴戾、冷酷无情地压制、摧毁家中一切人的个性、尊严和自由思想,使公馆成为能窒息人的黑暗王国,他就是黑暗王国中的专制魔王。这最突出的表现于他和蘩漪的关系中。蘩漪是有个性、有思想、追求幸福的女性,在周公馆这个黑暗牢笼十八年,形成她抑郁乖戾的个性。第一幕中的吃药一场,作者采用“大写特写”的戏剧手法,突出表现周朴园的专横暴戾、冷酷无情的性格特征。正是周朴园的这种性格造成了蘩漪与周萍的乱伦关系,摧毁了周冲向往自由平等的美丽幻想。蘩漪、周萍、周冲的悲剧,都是周朴园的封建专制造成的。二是第二条线索是周朴园和侍萍的关系,三十年前周朴园为了要和有钱小姐结婚,把刚生了孩子的侍萍赶出家门,造成了侍萍一生的不幸。在以为侍萍死后,又把侍萍作为他的第一夫人怀念,当侍萍真的出现在他面前时,他又想用金钱来封侍萍的口和赎自己的罪,他的这种态度是对他的怀念的虚伪性最本质的揭露。三是他和以鲁大海为代表的工人的关系上充分表现了他的冷酷的性格。他故意淹死民工发昧心财,指使警察打死罢工的工人,使用利诱收买手段破坏工人运动。

5.分析《雷雨》中蘩漪的形象。《雷雨》中的蘩漪是一个鲜明独特、复杂而富有深度的艺术形象。她的性格是抑郁乖戾、热情强悍、极端而尖锐的一种悲剧性格。这是由于封建性的家庭和环境造成的。蘩漪聪明美丽,而周朴园要的是“服从”,他冷酷无情地压制、摧毁蘩漪的个性尊严。她在周家被折磨了十八年,这是她性格形成的典型环境。三年前,周萍的出现,燃起了她被压抑的热情。她需要爱、能爱,她不顾一切的爱上了周萍且把一切都交给了周萍。日子一长,周萍悔恨和蘩漪的关系,想摆脱和蘩漪的关系。这使蘩漪不能忍受父子两代的欺负,她要做困兽的搏斗,她要破坏周萍四凤的关系,她要拉住周萍。她的反抗是极端的,在《雷雨》中她最具有“雷雨”的性格。她以尖锐的语言揭露和控诉周朴园和周家的罪恶,撕破他们道德家的伪善面目;她和专横的周朴园进行了一次又一次的正面交锋,是她推动剧情向高潮前进。

6.艺术特色:一是独特的结构艺术,采用了“回溯法”,即以“现在的戏”为开端,让“过去的戏”穿插在其间,采用的网状结构类型,即在全剧中设置一个主要情节线索,让次要情节线索和各种戏剧矛盾围绕这一主要情节的发展来展开。二是具有丰富潜台词和充分个性化的戏剧语言。三是追求戏剧的诗意。

第七节 小说创作

1.20世纪30年代的小说作家可以依据其思想艺术倾向划分以下几个主要的群落:左翼作家群、东北作家群、京派作家群、“新感觉派”作家群。2.张天翼小说创作的思想和艺术成就。思想: 张天翼的小说创作始终直面人生展现世态,贯穿着反暴虐、反虚伪、反庸俗的讽刺主题。揭示了绅士淑女们的“礼仪廉耻”,鞭挞了小官僚、小政客的自私、虚伪。《善女人》中的长生奶奶平时吃素拜佛。事实上,她却用高利贷压榨自己的儿子,对儿媳也施加虐待。鞭挞了小市民包括职员灰色人生哲学和畸零性格。《包氏父子》中老包当了一辈子的仆役是让儿子将来能做大官,而他的儿子却是个不读书的草包。作者抓住“望子成龙”以向上爬这种普遍于社会的文化心态,冷然审视对象,以含泪的讽刺刻画了老包的愚妄心理。

3.艺术特色: 作品善于抓住最能揭示人物性格的细节突现人物的灵魂。如《华威先生》中的华威先生除了“忙”外,还有一个特点:假。作品还善于通过人物自相矛盾的言行来让人物作自我暴露,从而达到讽刺的目的。以漫画式的夸张手法,去揭示华美外衣下的愚妄和可笑。

第八节

诗歌创作

1.1932年9月,在“左联”的领导下,穆木天、杨骚、任钧、蒲风等人发起成立了“中国诗歌会”。反对新月派和现代派的唯美主义,积极提倡和推动诗歌的大众化。

第九节

散文创作概况

1.20世纪30年代报告文学的兴盛的原因是:“左联”的提倡。是由报告文学的文体特点决定的。深刻的社会原因。

第十节

戏剧创作概况

1.1932年至1936年间熊佛西到河北定县从事长达五年的农民戏剧的研究和实验。为了配合农村演剧,熊佛西创作了反映农民生活的戏剧《屠户》、《牛》、《过渡》等。熊佛西还积极培养农民演员,建立适应农民戏剧要求的剧场,探索农民戏剧的演剧方式。

第三章 40年代文学

第一节 概述

1.抗战期间关于文艺与抗战关系以及抗战文艺公式化、概念化问题的论争。关于文艺的“民族形式”问题的讨论。关于现实主义与主观论的论争。

第二节 国统区文学创作

1.抗战初期戏剧运动异常活跃。为了适应戏剧服务对象的变化,出现了小型化、轻型化和通俗化的街头剧、活报剧、茶馆剧、朗诵剧、游行剧、灯剧等,被戏剧界称为“好一记鞭子”的三个短剧《三江好》、《最后一计》和《放下你的鞭子》,是小型街头剧的代表。

2.20世纪40年代的国统区先后出现了两个重要的诗歌流派:七月诗派和九叶诗派。七月诗派以胡风主编的《七月》和《希望》等刊物为主要阵地的现实主义抒情诗派。七月诗派在创作上坚持现实原则,主张发扬“主观战斗精神”。注重主观感情的直接宣泄和抒发。在诗形上有大体整齐押韵的小诗。在语言上重视运用灵活自然、充满生活气息的口语,简洁有力,色彩强烈。

3.九叶诗派是20世纪40年代中后期形成的一个追求现实主义与现代主义相结合的诗歌流派。以《诗创造》和《中国新诗》等刊物为主要阵地。九叶诗派一方面“扎根现实”,用诗歌形式传达了中国人民诅咒黑暗、渴望光明的时代情绪,同时也表达了他们厌倦现实政治纷争,渴望宁静与和平的自由主义思想。4.钱钟书《围城》的思想内容:《围城》的含义,用作者的话说,就是人生的婚姻好比一座被围的城,已婚的恰好是处于被围的城中,极力要冲出城出,而未婚的则如攻城的勇士,拼命想冲进城去。小说所反映的要远比它所命名的“围城”有更为深广的社会内容,它象征这当时的人生“一无可进的进口,一无可去的去处”的绝境。作品以留法回国的青年方鸿渐为中心,描绘了一群留学生与大学教授,在生活、工作、婚姻恋爱等问题上遇到的矛盾纠葛,以及由此表现出来的猥琐灵魂和灰色人生。艺术特色:杰出的讽刺艺术。丰富的想象和联想与哲理化、知识化的有机融合。丰富的表现手法。精湛的语言艺术。

5.艾青诗作的独特风格对多灾多难的祖国、民族、土地、人民尤其是农村劳动人民的爱,感情深沉;前期的诗带有“忧郁”的感情色彩。《大堰河——我的保姆》,诗篇抒发了对乳母大堰河的深厚真挚的爱,以铺陈手法,塑造和赞颂了这一农村妇女勤劳善良的动人形象,对造成她一家悲惨命运的“不公道世界”发出“咒语”。忧郁的色彩源于对灾难深重的祖国和人民的深情,增加了诗歌的动人力量。对光明的热烈向往、追求和火一般燃烧的热情。鲜明深刻的意象和浓郁的诗情,想象丰富,比喻新颖,有色调,有光彩,诗中有画,革命现实主义融进了象征主义、浪漫主义艺术技巧。《手推车》以手推车为中心意象;诗在色调、光彩、线条与音响的调配上十分成功。《我爱这土地》中,诗人运用了象征、暗示、移情等手法。以散文式的诗句自由抒写的自由体形式。不注重诗的外在节律,常用排比、反复等手法表达强烈的感情。

第三节 解放区文学创作

1.赵树理小说的思想特色: 对农村社会矛盾和阶级斗争复杂性的描绘。如短篇《小二黑结婚》中,小二黑和小芹的自然恋爱,遭到了把持村政权的恶霸流氓势力金旺、兴旺的迫害,也遭到了具有封建家长制和封建迷信思想的父母二诸葛和三仙姑的阻挠,敌我矛盾和人民内部矛盾交织,斗争呈现复杂性。对农村中出现的各种问题的暴露。赵树理称自己的小说为“问题小说”,他把农村工作中遇到的非解决不可而又不易解决的问题作为作品主题,如实地暴露这些问题。这表现出他作品的现实主义特色。如在《李有才板话》中,他如实地描绘了两个问题:一是解放区在初期,有些基层村政权还被坏人把持;二是农村干部中的官僚主义。对解放区新社会的热情歌颂。《小二黑结婚》中,小二黑和小芹自由恋爱婚姻自主得到胜利结局,表现和歌颂了人民政权为人民的思想,歌颂了解放区新社会,鼓舞了青年们为争取自由幸福生活进行斗争的勇气和信心。对解放区社会生活变革和农民思想心理变化的表现。小二黑和小芹的斗争胜利不仅是争取婚姻自主的胜利,而且是解放区农民反霸斗争和反对封建迷信思想的胜利,赋予恋爱婚姻题材以更深刻的主题意义。

2.孙梨小说的独特风格: 以谈笑从容的态度反映冀中人民抗日斗争、描摹时代风云变幻的艺术角度和特点。小说写了水生嫂等一群劳动妇女的群像,水生嫂识大体,顾大局,送夫参军打日寇的爱国情操和刚毅性格,也写了她对丈夫深情款款的柔美性情。散文美和浓郁的诗情画意。《荷花淀》中,白洋淀的自然风光美和水生嫂心灵手巧的劳动美,交织成一副似诗如画的月下编席图,是对和平劳动生活和祖国美丽河山的颂歌。夫妻月下话别、妇女寻夫、伏击战,都写人情美和自然美交织,情景交融,充满诗情画意。融诗、散文、小说于一体的散文诗式的小说。

第四章 50年代至70年代文学

第一节 概述

1.1949年至1966年“文革”爆发,一般称作“十七年文学”。它以革命现实主义为主导,取得了一定的创作成绩。

2.“十七年”和“文革”十年文学的历史教训:社会主义文艺事业遭到严重破坏乃至空前劫难,其根本原因便在于1949年以后“左”倾思潮愈演愈烈,终于发展到了登峰造极的地步。用政治方式乃至专政方式来解决文艺问题,是违反文艺规律的错误做法,其危害极大。

第二节

“十七年”的小说

1.吴强小说《红日》的题材内容和艺术特色:将历史纪实与艺术创造相结合,表现广阔的战争画面和生活图景,力图生活化、个性化地表现人物的复杂性格。2.罗广斌、杨益言小说《红岩》的艺术特点:小说通过尖锐复杂的矛盾冲突和惊心动魄的斗争场面刻画人物形象,《红岩》采用了多线索的网状结构方式。3.梁斌小说《红旗谱》的艺术成就:小说以锁井镇两户农民三代人与一家地主两代人之间的尖锐冲突组织故事情节,采用古典小说常见的通过人物的行动,特别是通过人物的对话,以粗线条勾勒人物的性格。在语言方面,小说从词汇到语法,都注意语言的个性化、口语化、生活化。此外,小说还注意描写中国北方农村的风俗画与风景画,使作品深深扎根于厚实的民族土壤中。

第三节 “十七年”的诗歌

1.20世纪50年代“颂歌”给诗坛带来的新诗风和存在的缺失:颂歌主潮无疑给诗坛带来了明朗的色调和昂扬的诗风,但与此同时,诗歌创作中若干不应忽视的缺失亦逐渐暴露了出来。其主要表现为:题材不够多样,形式比较单一,简单配合政治运动、中心工作的“传声筒”倾向已在部分诗作中初露端倪,以赞颂新时代、新生活为己任的诗人们,大抵致力于外部现实图景的描绘而回避“自我”形象的抒写,对人的精神、情感世界作深入揭示的诗篇更是凤毛麟角。

第四节 “十七年”的散文

1.杨朔散文思想内容:杨朔散文在思想内容方面带有强烈的时代特点。他常常“从生活的激流里抓取一个人物,一种思想,一个有意义的生活片段,迅速反映出这个时代的侧影。艺术风格:寻求诗意的艺术构思。缜密精巧的艺术结构。2.秦牧散文的思想主题:秦牧的散文取材广泛,立意高远,注重知识性、趣味性与思想性的结合。艺术成就:纵横联想,能放能收。文笔生动,声情并茂。秦牧散文的风格特征是多姿多彩的。

3.刘白羽散文的时代气息是擅长抒写激情,表现理想,政治色彩鲜明,时代气息浓郁。艺术特色:善于运用剪辑手法将历史和现实交织成形象的艺术画面,表达深刻的主题。擅长融情于景,营造情景交融的壮阔气象,现实出雄浑、豪放的风格特征。

第五节 “十七年”的戏剧

1.老舍的《茶馆》的艺术成就:匠心独运的艺术构思,借以展示三个时代的运命变迁,它为我们提供了极为成功的艺术典型。在语言方面也体现了老舍作为语言大师达到的那种炉火纯青的境界。

第六节 “文革”文学

1.“地下文学”不像主流文学那样通过常态的媒介运行被大众接受,而是躲避高压的政治专制,以尽可能隐蔽的手抄渠道自发地传播。

2.浩然的《金光大道》所表现出的“文革”时期主流文学的特征有:把文学作为阶级斗争的工具,只求作品的实用价值,放弃文学的审美功能。在艺术构思上,《金光大道》集中代表了“文革”文学的构思模式。

第五章

新时期文学

第一节 概述

1.新时期文学所呈现的主要发展态势:从现实主义的回归到现实主义的深化与超越,现代主义的“登陆”与繁荣,口头实录文学、纪实小说等的悄然兴起。

第二节 新时期小说

1.张贤亮的小说创作的思想:将自己苦苦思索的人生哲理融会到作品之中。艺术特色:作者在描写中揉进了风俗画的描写,人物心理世界的剖示具有多层次的立体效果。

2.高晓声小说创作的艺术成就:寓洋于土,土洋结合,采用中西合璧的艺术手法。以情节的自然发展为线索,善于运用多种手段,诗人物形象丰满而生动。3.汪曾祺的小说艺术风格:兼具散文化与诗化的特征,小说传达出一种清新隽永、淡泊高雅的风俗画效果。小说语言是别具一格的,简洁明快,流畅自然,生动传神,是一种“诗化的小说语言”。

4.林斤澜小说的艺术特征:以传统的艺术技巧为本,大量吸收和借鉴了西方现代派艺术的技巧,形成自己一套独特的艺术变形表现形式。奇特夸张的人物形象,平淡而富有变化的情节,客观、冷静、非严格写实的方法,浓缩精炼的结构,简洁冷隽的白描语言。

5.张承志小说洋溢着的理想主义的光彩,呈现出一种诗化小说的倾向。余华小说的先锋性在于他的“冷漠叙述”。惯常使用的文类性的颠覆。王安忆的小说创作分为三个主要阶段:以优美的抒情笔调,细腻地表现年轻人对理想和爱情的真挚追求,执著地表现生活中的美,较为广阔的现实世界,题材更加广泛,作品所反映的现实人生也更加广阔。

第三节

新时期诗歌

1.新时期诗歌在艺术上的多向探索:普遍追求个性化的表现方式。现实主义诗歌和抒情主体明显强化,诗人纷纷追求“表现自我”。

第四节 新时期散文

1.余秋雨散文的思想:深沉的文化忧患意识,厚重的历史感。在散文中所表现的理性精神。艺术特色:归功于他的行云流水、华丽雍容、时时在变化中可见思维的机智的散文语言。

第五节 新时期戏剧

1.“荒诞剧”《屋外有热流》的特点是放弃了传统的写实手法,而用荒诞、象征等现代戏剧技巧组织剧情。2.高行健是一个坚持时间最长,并且兼具了理论与创作实践双重能力的作家,《绝对信号》表现在它打破了传统戏剧的线性结构,将原来那种情节上的封闭进程改为一个过去、现在、未来交叉重叠、多维并举的演进过程。

第四篇:古代文学史

古代文学史(元明清)期末复习资料

一、名词解释

1.拟话本小说: 以“三言”和“二拍”为代表,“三言”之前的拟话本小说是明末文人模仿话本形式编写的白话短篇小说。2.神魔小说:

以神魔、怪异为主要描写对象,参照现实生活中的矛盾斗争,比附性的编织了神魔故事,其主要特征是非人间、超现实,尚“奇”贵“幻”,富有浪漫色彩。3.七十回本:

明末金圣叹砍掉七十一回以后的内容,伪造了卢俊义惊噩梦的结局,改第一回为楔子,世称“贯华堂本”,是清代最流行的本子。4.《聊斋志异》用传奇法,而以志怪:

《聊斋志异》用唐宋传奇的艺术手法(以离奇曲折的情节刻画人物言行心理,曲尽人情物态),来写鬼怪狐妖的故事,继承了六朝简约记叙奇闻异事的志怪小说传统。5.南戏:

是南曲戏文的简称,形成于北宋末年永嘉(今浙江温州)一带,故又称为“温州杂剧”、“永嘉戏曲”。因为主要用南方音乐来演唱的,故又称“南词”。后人为了与北曲杂剧区别,简称之为南戏。

二、重点篇目要点(注:作品选内容,重点句子会出选择,字词和赏析为上课讲的内容)

1《西厢记 长亭送别》P45 重点句子:A碧云天,黄花地,西风紧,北雁南飞。晓来谁染霜林醉?总是离人泪。

B蜗角虚名,蝇头微利,拆鸳鸯在两下里。重点字词:柳丝:代表人的感情 靥儿:贴的装饰品 2《牡丹亭 惊梦》P347—350 重点句子:A原来姹紫嫣红开遍,似这般都付与断井頽垣。良辰美景奈何天,赏心乐事谁家院!

B锦屏人忒看的这韶光贱

C牡丹虽好,他春归怎占的先!重点字词:梦回莺啭:倒装,应为莺啭梦回

烛尽沉烟:倒装,应为沉烟注尽

恁今春关情似去年:恁:怎么 似:比较,程度的加深

三春:孟春、仲春、季春

【皂罗袍】中的合:幕后合唱 重点段落赏析:【醉扶归】通过动作、神态、景语来刻画杜丽娘的游园前的心理 活动:虚度青春的惋惜,是顾影自怜,是欲行又止

【好姐姐】牡丹虽好,他春归怎占的先!牡丹是春尽的时候才开,叹息牡丹开得太迟,占不了先机,不能在春光烂漫开放。用牡丹自比,概叹自己美丽的青春耽误的幽怨和伤感。

3《琵琶记 糟糠自厌》P87—91 重点句子:A【孝顺歌】呕得我肝肠痛,珠泪垂,喉咙尚兀自牢嗄(音同啊)住。糠,遭砻(音同龙)被舂杵,篩你簸扬你,喫(音同吃)尽控持。悄似奴家身狼狈,千辛百苦皆经历。苦人喫着苦味,两苦相逢,可知道欲吞不去。

B【前腔】糠和米,本是两相依,谁人簸扬你作两处飞?一贱与一贵,好似奴家共夫婿,终无见期。丈夫,你便是米么,米在他方没寻处。奴便是糠么,怎的把糠救得人饥馁?好似儿夫出去,怎的叫奴供给公婆甘旨?

三、选择

1、元杂剧四大爱情剧:《西厢记》

《墙头马上》

《拜月亭》

《倩女幽魂》

2、元杂剧四大悲剧:《窦娥冤》

《梧桐雨》

《赵氏孤儿》

《汉宫秋》

3、元诗四大家:虞集、杨载、范梈(peng)、揭傒斯

4、北方戏剧圈:纪君祥《赵氏孤儿》

石君宝《秋胡戏妻》

康进之《李逵负荆》

尚忠贤《柳毅传书》

高文秀《双线功》

郑延玉《看钱奴》

5、南方戏剧圈:郑光祖《倩女幽魂》、《㑇梅香》、《玉粲登楼》

乔吉《两世姻缘》、《扬州梦》

官天挺《范张鸡黍》

秦简夫《玉溪馆》

6、水浒戏双壁:高文秀《黑旋风双线功》

康进之《李逵负荆》

7、四大南戏:《荆钗记》

《白兔记》

《拜月亭》

《杀狗记》

四、填空

1、元曲包括元杂剧和散曲;散曲包括小令、套数、带过曲。

2、元杂剧的体制结构一般为一本四折,加一个楔子。角色分类:末、旦、净、杂四类

3、《录鬼簿》是元人钟嗣成编写,记载白朴剧作15种,现存元曲《梧桐雨》、《汉宫秋》。

4、元曲四大家及绰号:关汉卿、郑光祖、白朴、马致远(曲状元)。

5、关汉卿杂剧创作的内容:公案剧、爱情剧、历史剧三类。

6、关汉卿的语言特色是本色,王实甫的语言特色是藻丽(花间美人)。

7、《窦娥冤》的题材来源:东海孝妇。其中窦娥的三桩誓言是:血溅白练、三伏飞雪、亢旱三年。

8、《西厢记》全剧围绕崔莺莺、张生的爱情故事,创造了长篇巨制的结构,共五本21折。在演唱方面,《西厢记》各自独唱,旦、末也可以交互对唱。

9、白朴的《梧桐雨》受白居易《长恨歌》影响,“春风桃李花开日,秋雨梧桐叶落时。”描写李隆基和杨玉环的爱情故事;

白朴的《墙头马上》受白居易诗《井底引银屏》的影响,描写裴少俊和李千金的爱情故事。

10、《梧桐雨》是末戏本,《墙头马上》是旦戏本。

11、南戏中兴之祖:《琵琶记》代表了南戏的最高成就。

12、《琵琶记》的题材来源:《赵贞女蔡二郎》

13、《牡丹亭》属于昆曲,其题材来源:《杜丽娘慕色还魂》 14.中国古典小说最早起源于上古时代的神话传说。15.刘义庆《世说新语》是志人小说的代表作;

干宝《搜神记》是志怪小说的代表作。16.宋元话本小说主要有小说和平话两类。

17.明代拟话本小说以“三言”和“二拍”为代表。冯梦龙的“三言”包括《喻世明言》、《警世通言》、《醒世恒言》(《杜十娘怒沉百宝箱》),凌濛初的“二拍”包括《初刻拍案惊奇》、《二刻拍案惊奇》(《叠居齐程客得助》)。18.元明清章回小说是我国古典长篇小说的唯一形式。19.清末四大谴责小说:《官场现形记》

《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

《老残游记》

《孽海龙》

20、明代四大奇书:(四部章回体长篇小说)《三国志演义》(中国第一部长篇

章回小说)

《水浒传》 《西游记》(世代累积型作品)

《金瓶梅》(第一部由文人独立

创作的长篇小说)

21、“会校会注会评”本是《聊斋志异》在新中国建立后最全的的刻本,近五百篇。

22.《聊斋志异》中用文言句式写的是《红言》,有诗话倾向的是《黄英》、《婴宁》。

23.《儒林外史》作者吴敬梓,字敏轩,自号秦淮寓客。鲁迅《中国小说史略》:“其文戚而能谐,婉而多讽。”(讽刺艺术)

23.《儒林外史》中市井四奇人:季遐年、王太、盖宽、荆元。24.历史演义小说《三国演义》

英雄传奇小说《水浒传》

神魔小说《西游记》

世情小说《金瓶梅》(兰陵笑笑生)【①第一部文人独立创作的长篇小说

②第一部世情小说】

历史小说《东周列国志》(冯梦龙)

《儒林外史》(吴敬梓)

《红楼梦》(曹雪芹)

《聊斋志异》(蒲松龄)

五、简答

1、《西厢记》故事流变

唐元稹《会真记》始乱终弃,宋秦观、毛滂作《调笑转路》,赵金时十组《蝶恋花》延长崔张故事,开始有同情崔莺莺的倾向,金代董解元所写的诸宫调《西厢记》将内容大为增加,加入许多人物和场景,最后结局改为张生和崔莹莹不顾老夫人之命,双双出走投奔白马将军,申其做主完婚。元代时王实甫基本根据这部诸宫调将《西厢记》改编成多人演出的戏剧剧本,使故事情节更加紧凑,融合了古典诗词,文学性大大提高,但将结尾变为老夫人妥协,答应其婚事,大团圆结局。

2、董解元《西厢记.诸宫调》和王实甫《西厢记》的不同

(1)题旨的改造:董解元《西厢记.诸宫调》强调“自古至今,自是佳人,合配才子”落入俗套。还把崔莺莺对张生的爱情和报恩联系在一起。王实甫《西厢记》笔下,才貌不是他们结合的唯一条件,他们在共同反对封建礼教的基础上加深了感情。所谓“天下有情人皆成了眷侣”认为真挚的感情纯洁无邪,不必涂上“合礼”“报恩”之类保护色。

(2)人物形象的改造:董解元《西厢记.诸宫调》表现张生在功名方面庸俗、在 封建家长面前怯懦对爱情有轻浮和游移,崔莺莺虽追求爱情,但又要遵礼,又要报恩,又要报德;王实甫《西厢记》中的张生是“至情种”,莹莹心中也唯有情。

3、北杂剧和南戏的区别

(1)北杂剧又叫元杂剧,是在直接继承金院本和诸宫调基础创造出的戏剧文学形式。

南戏是南曲戏文的简称,形成于北宋末年永嘉一带,故又称“温州杂剧”、“永嘉戏曲”。因为主要用南方音乐来演唱的,故又称“南词”后人为了与北曲杂剧区别,简称为南戏。(2)结构体制 北杂剧:

北杂剧结构一般为一本四折,加一个楔子,也有少数五折或六折; 北杂剧的曲词一般是有一个主要演员歌唱,同一折的各支曲押同一韵; 北杂剧的宾白以唱为主,以说为辅,一般故事情节是靠宾白串联;

④北杂剧的角色大致分为末旦净杂四类,正末主唱的一本戏称“末本”,正旦主唱的一本戏称“旦本”这种“一人主唱”可以极大的发挥歌唱艺术的特长,酣畅淋漓地塑造主要人物形象。南戏:

南戏结构称为“出”,一部戏一部戏一般有四五十出组成;剧本开头通常以“副末开场”;

南戏在音乐形式方面是用“宋人词调”和“里巷歌谣”相结合来演唱,比较轻柔婉转不像杂剧高亢;伴奏以管乐、鼓板为主,不像杂剧以弦乐为主;一曲用多宫调的曲子组成多套曲,一出中不限通押一韵;上场各种角色皆可演唱,除独唱外,还可以合唱、接唱、对唱,演唱形式多样,比杂剧更加灵活;多用南曲,也杂用北曲,称“南北合套”;

以生、旦为主,还有净、末、丑、外、贴,明代传奇戏曲大体上沿用了南戏戏文体制,科范叫做“介”。

4、《琵琶记》主要人物形象

蔡伯喈形象:1)软弱知识分子的典型;

2)忠孝两重的正面人物;

3)优柔寡断、委屈求全的软弱性格。(体现:三不从:辞试不从、辞婚不从、辞官不从

三不孝:生不能养、死不能葬、葬不能祭)

赵五娘形象:1)孝服贤妻的典型,赡养公婆,忍辱待夫;

2)忍辱负重,吃苦耐劳,敢于负责,自我牺牲的优秀传统女性形象。

5、《水浒传》主题、艺术成就

(一)主题思想

1、写出了“官逼民反”、“逼上梁山”的现实 全书以“众虎同心归水泊”为轴线 奔上梁山:李逵、鲁智深 逼上梁山:林冲、宋江、杨志 拖上梁山:卢俊义

2、揭露鞭挞了大小官吏的残暴(西门庆、蒋门神)

3、歌颂了建立在个人感情基础上的友谊和义气

(二)人物形象塑造的成就

1、面向生活,从生活中汲取创作养料

2、精心设计人物出场和绰号

(1)人物的出场多用韵语,介绍人物能抓住特点。

(2)人物的绰号惟妙惟肖,形神兼备,有助于人物性格的表现。取其性格:霹雳火、拼命三郎

(3)用丰富的细节描写和富于动作性的心理描写刻画人物的复杂性格和内心世界。

(4)在对比中凸现人物的个性差异和性格发展

6、《西游记》的原形精神

1、桀骜不驯的个性自由精神(大闹天宫的故事)

2、造福人类为目的的不畏艰险的追求探索精神(1)自然环境的险恶

(2)邪恶势力的侵扰(车迟国斗圣、比丘国救婴)(3)取经者自身的人性弱点(猪八戒好色)

7、“三言”的艺术特色

1.编织故事上具有较高的艺术水准

(1)较多的使用巧合和偶然的艺术手法,简化故事的漫长进程。

(2)善于运用具有细节特征的小道具来扭结、推动故事情节,增加戏剧性,如“珍珠衫”“出师表”等。

(3)善于设置伏笔和悬念,作品的多数故事不是直线展开,而是跌宕起伏,一波 6 三折,以其曲折多变而引人入胜。代表作如《蒋兴哥重会珍珠衫》、《十五贯戏言成巧言》、《钱秀才错赞凤凰俦》

2、人物塑造上的成就(1)将人物放在激烈的冲突中(2)富于个性的语言和动作(3)细致的心理描写(4)运用对比、映衬等手法

3、语言使用上典雅而不是通俗

改变了过去书面语和口头语分离的状况,完全采用通俗晓畅的白语,力避文白间杂、风格趋于统一。在口语基础上,大量采用谚语、俗语,使小说寓于浓厚的生活气息。

8、《儒林外史》的讽刺艺术

戚而能谐,婉而多讽,于是说部中乃始足有讽。

1、“讽刺的生命是真实”

2、讽刺的态度:秉持公心,把握分寸 针对不同人物采用不同的讽刺谋略

3、讽刺特征:寓戚于谐,悲喜交织

范进发疯,范母喜极一命呜呼;严监生因两根灯草不肯咽气。

4、讽刺策略:丰富多样性

(1)撕下文化面具,展示礼教与人性的矛盾

如王玉辉女儿早寡守洁(2)前后对比,暴露原形

范进中举后,银镶杯著不用,用朴素的筷子,最后还是吃了大虾元子。(3)冷静客观,不动声色与自我暴露(4)合理夸张

周进撞号板;范进中举发疯;严监生死前不肯咽气。(5)小说人物取名

王德、王仁即忘德、忘仁,也即亡德、亡仁。

腐朽的“二进”竟然名“进”,而姓周姓范,周有方正,范为范式之意,这就是鲁迅说的“婉而多讽”。

五、论述

1、罗贯中的《三国志小说》的主题

罗贯中的《三国演义》的主题有三个层面:(1)反对分裂,歌颂统一。

描写各路英雄在东汉帝国瓦解的废墟上问鼎逐鹿,致力于新的统一。

(2)拥护仁君,反对暴君。

在对三国历史的把握上,作者表现出明显的“拥刘反曹”倾向。

(3)赞美忠义,抨击奸伪。

《三国演义》主要是以忠义思想来臧否褒贬人物的。

2、罗贯中的《三国志小说》艺术成就

(一)虚实相间的艺术构思(“七实三虚”)

1.戏剧演绎,塑造历史 2.虚中有实,借题发挥 3.改头换面,本末倒置 4.移花接木,合类并举 5.采用传说,大胆虚构

(二)成功塑造了众多人物形象

1、艺术手法:

(1)对比(2)冲突(在尖锐的冲突中加重刻画人物性格)(3)虚写

2、“三绝”形象分析

(1)“智绝”诸葛亮:三顾茅庐,草船借箭,三气周瑜

(2)“奸绝”曹操:奸诈,自私,残暴嫉妒,雄才大略,权谋机变,才能出众

例:以怨报德杀害吕伯奢全家、屠戮徐州无辜百姓(3)“义绝”关羽:

①勇武:过五关斩六将,刮骨疗毒,温酒斩华雄 ②忠义:刘关张结义,千里寻主

③风度儒雅:举止豁达而不粗野,言语磊落而不莽撞

④性格弱点:重义而模糊敌我,如华容道义释曹操;傲气而不讲策略,如拒绝孙权攀亲;对“五虎上将”的不满,大意失荆州。

3、人物塑造上的缺点

(1)人物性格固定化,缺少发展变化

可能是受了民间传说人物定型化的影响和历史材料的局限。

(2)想象夸张有时不合情理

鲁迅:“写好的人,简直一点坏处都没有;而写不好的人,又是一点好处都没有。”

(三)网状的结构方式

他以蜀汉为中心,以三国的矛盾读者为主线,来网状组织全书的故事情节,既写的曲折多变,又前后连贯,既有主有从,又主从密切结合。

(四)杰出的战争描写艺术

1、丰富:全书共写大小战争四十多次展现了一幕幕惊心动魄的战争场面,其中尤以官渡之战、赤壁之战、彝陵之战最为出色。

2、深刻:描写关键性的大战,以人物为中心,把斗智斗勇和战斗过程结合起来,写出战争的各个方面,如双方战略战术,力量对比,地位转化。

3、生动:充分体现了战争的复杂性和多样性,既写出了战争的激烈、紧张、惊险,又表现的从容不迫、动中有静、有张有弛。

(五)文白相杂的语言

“文不甚深,言不甚俗,事纪其实,亦庶几乎史。”----蒋大器《三国志通俗演义序》

3、《金瓶梅》的社会意义

1、金钱的巨大能量

全书描写了西门庆从发迹到败落的兴衰史 西门庆赚钱的途径:

(1)经商所得,经商时偷税漏税(2)放高利贷(3)娶妻得财

2、女性世界的悲剧

潘金莲、李瓶儿、庞春梅:淡漠名节,崇尚情欲、物欲、肉欲

小说通过金、瓶、梅三大淫妇的毁灭,生动反映了晚明时期人欲放纵的悲剧。

3、世态炎凉的丑剧

小说通过西门一家的兴衰,深刻的暴露了当时的世情的虚伪、冷漠和整个社会的利己主义本质。西门生前身后围绕着他的那些人的举动,生动的为我们展示了末世的世态炎凉、人心险恶。

《金瓶梅》的艺术成就

1、题材的转变

它是第一部以家庭生活和世态人情为题材的长篇小说,主要通过普通人物的人生际遇来表现社会的变迁,具有强烈的现实性,标志着古代小说艺术成就的渐趋成熟和现实主义创作方法的重大发展为此后的世情小说开辟了广阔的道路。

2、审美趣味的转变

在创作主旨上,从立意歌颂理想变为着重暴露黑暗,从表现美变为表现丑。《金瓶梅》之前的长篇小说主要讴歌美好的理想,《金瓶梅》实现了古代小说审美观念的美转变。

3、性格化的人物形象塑造

(1)在人物塑造上从单色调变为多色调,从平面化转向立体化。(2)美丑并举,善恶并存的矛盾组合,人物性格具有丰富性和流动性。

4、网状结构的高度成熟(1)从线性发展转向网状交织

(2)全书围绕西门庆一家的盛衰史而开展,并以之为中心辐射到整个社会,使全书组成一个意脉相连、情节相通德尔生活之网,既千头万绪又浑然一体。

5、口语化的市井语言(口语化、俚语化)

在语言艺术上,妙在口语家常,从说书体语言发展为市井口语。

4、“三言”的主题思想

1.对“重农抑商”的传统观念的反动(1)对经商活动的正面赞扬(2)对经商活动艰辛的描述(3)商人以正面形象出现

代表作:《刘小官雌雄兄弟》、《吕大郎还金完骨肉》 ·鲜明的重商思想:

《赠芝麻识破原形》:“经商亦是善业,不是贱流。”

《叠居齐程客得助》:“徽州风俗,以商贾为第一等生业,科第及在次着。” ·“三言”商人往往“重义”,多为善良致富,辛劳发财。《吕大郎还金完骨肉》的布商吕玉拾金不昧,心地善良。《卖油郎独占花魁》的小贩秦重,“做生意甚是忠厚”。2.以个性自由为基础的情爱观念(1)肯定男女情欲的合理性与正当性

(2)将真情说贯穿到作品当中,将对美好爱情的认识上升到了情感上相互了解、人格上互相尊重的高度(3)鞭挞负心汉、薄情郎

代表作:《蒋兴哥重会珍珠衫》、《卖油郎独占花魁》、《杜十娘怒沉百宝箱》、《乔太守乱点鸳鸯谱》 3.市民眼中的社会黑暗面(1)官场黑暗

10(2)社会秩序混乱等

代表作:《十五贯戏言成巧祸》、《一分钱小隙成奇冤》、《沈小霞相会出师表》

5、《红楼梦》的人物塑造艺术

《红楼梦》中有名有姓的人物多达480多个。其人物塑造上把共性和个性,形似与神似很好地结合起来。同时把人物放在斗争中对比描写,以自身的言行和心理活动来揭示人物的思想与个性。其主要特点是:

1、塑造了形形色色、丰富多彩的人物群像。

2、人物没有类型化的缺点,而是个性鲜明,各具面目。写出了人物性格的丰富性和复杂性。

如贾宝玉、林黛玉、薛宝钗、王熙凤等成为千古不朽的典型形象。(1)贾宝玉

面若中秋之月,色如春晓之花,鬓若刀裁,眉如墨画,面如桃瓣,目若秋波。虽怒时而若笑,即瞋时而有情。1.思想叛逆

他 “潦倒不通世务,愚顽怕读文章”,他嘴里一时甜言蜜语,一时有天无 日,一时又疯疯傻傻“混世魔王”成为他性格的基本特征。2.民主意识 思想平等

人格意识----男女平等 嫡庶平等主奴平等 贫富平等

交友自由----贾宝玉无意仕途,对那些追名逐利如贾雨村之辈,也深恶痛绝,称他们为“须眉浊物”、“国贼禄蠹”,最不愿与之交往。3.带有民主色彩的爱情观念和恋爱方式

宝、黛爱情自始至终表现了爱情与家世利益的冲突,表现了封建正统观念与叛逆思想的激烈斗争,从而赋予了这个爱情悲剧以深刻的社会政治内容,有三个主要特点: 其一,他们是在长期生活过程中建立起来的以互爱为前提的爱情关系。

其二,双方的爱情是建立在共同的思想认识和生活理想的基础之上的,他们都是封建正统观念的叛逆者,都向往纯洁的爱情。

其三,他们的爱情带有民主性和平等性的色彩,没有一点“男尊女卑”的观念。

为了达到爱情的目的,他们不惜同家长、兄弟、姐妹乃至家族决裂,甚至不惜付出生命的代价。

(2)林黛玉

1.孤标傲世而又尊重他人(纯真)

心灵纯真,无视“温柔敦厚”的封建规范。蔑视权势,从不讨好封建家长,对周围的庸俗与虚伪常用“比刀子还利害”的语言予以反击,以致被周围的人认为“刻薄”、“专挑人的不好”。

其实也有谦和的一面---宽待姐妹,与人不存介蒂,对“下人”从来没有耍过威风,没有说过一句恶言恶语。2.多愁善感而又坚强不屈(叛逆)

蔑视权势,从不讨好封建家长,她向往自然,从不遵从“女子无才便是德”的封建说教。

博览群书,学识渊博。不但读《四书》,而且跟宝玉一样,喜读“移人心性”的“杂书”,如杂剧《西厢记》、《牡丹亭》、《桃花扇》等;对于李、杜、王、孟以及李商隐、陆游等人的作品,不仅熟读成诵,且有深有体会;她不仅善鼓琴,且亦识谱。小说即表现了她才学横溢和浓郁的诗人气质。(3)薛宝钗

肌骨莹润,举止娴雅。品格端方,容貌丰美,人多谓黛玉不及。1.娴雅动人的美女

2.知书达理,“冷”“热”兼备的书香小姐

3.谙于世故,善于揣摩,“尊上睦下”,明事达理,精于处事

3、善于通过细节描写来表现不同人物性格的细微区别。

例如:抄检大观园时,各房的丫鬟、姑娘她们的反应都不一样。其中晴雯反抗性最强。

4、处处从生活的整体出发去刻画人物,因而写一个人物,常常起到一种互相关联的映射作用。

例如:林黛玉与晴雯、薛宝钗与袭人等的关联、映射作用。“影子描写术”

5、善于对人物心灵及其矛盾冲突进行描写。中国古代小说在此方面相对薄弱,而《红楼梦》却取得了巨大进步。

例如:妙玉虽说是“槛外人”,应该对人世间的红尘往事不在理会,但是在宝玉生日的时候却发来贺卡,在贾母一行人去拢翠庵的时候将自己的杯子给宝玉用。

第五篇:中国当代文学史

《中国当代文学史》模拟试卷

(一)一、填空题(20 分,每空 1 分)、《红日》的作者是();《红旗谱》的作者是();《红岩》的 作者是()、;《青春之歌》的作者是()。、八大样板戏中的京剧有()、()、()、()、()。、《随想录》的作者是();《我与地坛》的作者是();《回答》的作者是();《祖国啊,我亲爱的祖国》的作者是()。、谢惠敏是小说《 》中的人物;丙崽是小说《 》中的人物;印家厚是小说《 》中的人物。、《山上的小屋》的作者是();《一地鸡毛》的作者是();《岗上的世纪》的作者是()。

二、单项选择题(10 分,每题 2 分)、《组织部来了个年轻人》中,刘世吾“就那么回事”的口头禅,主要说明他()。

A、自信

B、能力强 C、自以为看穿世事,不思进取

D、看不惯社会的许多现象、重知识,重趣味,喜欢旁征博引、涉古论今的散文作家是()。

A、杨朔

B、秦牧 C、刘白羽

D、周涛、1950 年以后,赵树理最具“问题小说”特征的作品是()。

A、《“锻炼锻炼”》

B、《小二黑结婚》 C、《三里湾》

D、《套不住的手》

4、对汪曾祺散文化小说创作产生过较大影响的作家主要是()。

A、鲁迅

B、沈从文 C、巴金

D、老舍、创作于“文革”时期,并曾以手抄本形式被秘密传诵的诗作是()。

A、绿原的《重读 < 圣经 > 》 B、公刘的《哎,大森林》 C、梁小斌的《中国,我的钥匙丢了》

D、郭路生的《相信未来》

三、名词解释(20 分,每小题 5 分)、“三突出”创作原则 2、伤痕文学 3、朦胧诗 4、先锋文学

四、简答题(28 分,每小题 7 分)

1、简析《茶馆》的思想和艺术成就。、简析《创业史》中粱三老汉这一人物形象。、简述新写实小说的审美特征。、以《文化苦旅》为例,简析余秋雨文化散文的思想内容和艺术特色。

五、论述题(22 分)

在当代文学史中,你最感兴趣的作品是哪部或哪些,谈谈感兴趣的理由。(请结合作家 作品来谈)

中国当代文学史模拟试卷

(一)参考答案

一、填空题(10 分,每空 1 分)、吴强;梁斌;罗广斌;杨益言;杨沫、《智取威虎山》、《沙家浜》、《奇袭白虎团》、《海港》、《红灯记》、巴金;史铁生;北岛;舒婷 4、班主任;爸爸爸;烦恼人生 5、残雪;刘震云; 王安忆

二、单项选择题(10 分,每题 2 分)、C 2、B 3、A 4、B 5、D

三、名词解释(20 分,每小题 5 分)、“三突出”是“文革”中被推崇为“无产阶级创作必须遵行”的创作原则。(1 分)这一原则的规范性说法经姚文元修改定为:“在所有人物中突出正面人物;(1 分)在正面人物中突出英雄人物(1 分);在英雄人物中突出主要英雄人物(1 分)

。” “三突出”创作原则是新中国文艺极左倾向走向极致的产物。(1 分)、“伤痕文学”是经历了文革十年浩劫后最先出现的文学现象。伤痕文学的内容主要是写社会伤痕和人们的心灵伤痕。十年**所造成的中国社会的悲剧,是一桩牵动亿万人心的巨大社会事件,不能不首先引起作家的深切关注;文革的切肤之痛,积郁十年的愤懑,人民所遭受的折磨和进行的痛苦挣扎,不能不要求文学优先表达。(2 分)代表作有刘心武的《班主任》,卢新华的《伤痕》。伤痕文学意义在于对文革的整体否定,但作为刚刚摆脱文革僵死的创作模式的文学先声,伤痕文学也就十分明显的局限,那就是作品内涵不深,表现技法也比较幼稚。(3 分)、朦胧诗兴起于 20 世纪 70 年代末到 80 年代初,是伴随着文学全面复苏而出现的一个新的诗歌艺术潮流。它以“叛逆”的精神,打破了当时现实主义创作原则一统诗坛的局面,为诗歌注入了新的生命力,同时也给新时期文学带来了一次意义深远的变革。(2 分)北岛、顾城、舒婷、梁晓斌、江河、杨炼是朦胧诗的代表诗人。(1 分)他们在诗作中以现实意识思考人的本质,肯定人的自我价值和尊严,注重创作主体内心情感的抒发,在艺术上大量运用隐喻、暗示、通感等手法,丰富了诗的内涵,增强了诗歌的想象空间。(2 分)、先锋文学是指在中国文坛 20 世纪 80 年代中后期出现的,在创作思想和形式技巧上都呈现出强烈的西方现代主义文学气息的创作流派,主要表现在小说创作中,也被称为新潮小说或实验小说。(2 分)先锋文学无论在题材范围、思想主题、形式技巧和创作理念上都借鉴和模仿了西方现代主义文学,表现出与传统文学迥然不同的特征。(1 分)先锋文学的代表作家及作品主要有马原的《冈底斯的诱惑》、残雪的《山上的小屋》、格非的《迷舟》等。(2 分)

三、简答题(28 分,每小题 7 分)、《茶馆》是老舍 1957 年创作的话剧杰作。作品借北京城里一名为裕泰的茶馆在三个时期(清末 1898 初秋;袁世凯死后军阀混战的民国初年; 45 年抗战结束,内战爆发前夕)的变化,来表现 19 世纪末以后半个世纪中国的历史变迁。(2 分)在剧本中老舍采用了富于对比色彩的“人像展览”,穿插了喜剧元素,以充分表现特定时代社会的黑暗残酷与荒谬丑恶,从而有效地拓展了戏剧内涵的历史容量。《茶馆》形神兼备的戏剧对白,也充分现实了老舍深厚的语言功力。(3 分)《茶馆》对中国后来的话剧创作产生了深远的影响。(2 分)、粱三老汉是《创业史》塑造得最精彩的中国老一代农民的典型。在旧社会他经历了发家成梦的辛酸史,解放后他凭直觉感激新社会给他带来新的希望,但这希望仅仅是做一个三合头瓦房院的长者。作为背负着几千年私有观念的小生产者,他倾向于个人发家致富。当粱生宝不愿听从他的安排而组织起互助组时,他便自发地反对集体事业,同妻子大吵,发泄对儿子地不满,暴露了自私、落后、狭隘、保守地小生产者意识。(2 分)同时,他又具有普通农民勤劳、善良、朴实地品质。土地的获得,痛苦的回忆,以及父子之情,使他在精神和感情上接近粱生宝及其所从事的事业。(2 分)其性格具有明显的两重性,是一位动摇于集体致富与个人发家两条道路中间的人物。从这个形象的塑造中,我们才能真正体验到一个真正的中国农民性格的本质内容。粱三老汉精神世界的复杂性,是老一代中国农民的艺术写照,具有典型意义。(3 分)、新写实小说的作者大多具有反英雄、反典型的意识,他们力图表现普通人物、下层人物的普遍卑微的生活,但拥有着原动的活泼的生命力。他们所表现的内容往往是普通人物都可能经历或遭遇的东西,柴米油盐酱醋茶、锅碗瓢盆、人情世故、喜怒哀乐、生老病死„„都在新写实小说中得到了充分的体现。(2 分)新写实小说与以往的写实小说的最大的一个区别是作家审美态度的客观化,追求生活的原色魅力。新写实在叙事时多以非典型的、无必然联系的“生活流”的写作方式为主,让人物、事件、场景按照生活的本来面貌自然而然的展现、于是,在新写实小说中,既无骇人听闻的事件,也无大义凛然的英雄,更无戏剧性的矛盾冲突,通常是用人物的心理体验来推动情节的发展和折射现实的存在。作家尽量将自己的倾向性和价值取向隐藏,力图避免创作主体的思想情感对生活原相的过度干预。于是,新写实小说往往不存在一个贯穿于故事始终的中心情节,而多半是由一些散落的琐碎故事拼合而成的。(5 分)、余秋雨散文的独特之处在于,其突破了传统游记散文移步换形、借游说理的简单套路,而是将游历过程退居为某种断续的、或隐或显的情节框架或开启情感闸门的触点,凭借山水风物以探求和透视民族文化底蕴、传统文化精神及人生真谛,反省民族文化和古代知识分子的人格构成。因此,他笔下的山水并不仅仅是自然山水,更是人文山水。比如《道士塔》、《阳关雪》。在其笔下,许多风景名胜或镌刻着历史名人

印迹的文化场所,作为一种文化象征符号,成为承载厚重的文化内涵的物象。(5 分)在艺术技法上,其散文的一个突出特点便是理性思考的深厚凝重与艺术想象的诗性激情的有机交融,体现出一种大散文的风范。(2 分)

五、论述题(22 分)

略。

【评分标准】 A、没有新颖独特的立意。(扣 5 - 10 分)B、论述不正确或不深入。(扣 2 - 5 分)C、举例不具体或不恰当。(扣 3 分)D、文字欠优美或不流畅。(扣 2 分)E、有错别字或病句。(扣 1 分,扣分最多不超过 2 分)

《中国当代文学史》模拟试卷

(二)一、填空题(20 分,每空 1 分)、“三红一青一创”指的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五部 小说,它们的作者分别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新时期报告文学崛起的标志是著名老作家 ____ 的科技报告文学作品 _______。、在 20 世纪 80 年代中期,出现了___ 的《你别无选择》、徐星的《无主题变奏曲》等带有“黑色幽默”特点的现代主义小说。、《双桅船》的作者是___ ;《一代人》的作者是___ ;《迷途》的作者是___。、《春之声》的作者是___ ;《山上的小屋》的作者是___ ;《一地鸡毛》的作者是___ ;《岗上的世纪》的作者是___。

二、单项选择题(10 分,每题 2 分)

1、在第一批的“八个样板戏”中,唯一的一个“交响音乐”是()。

A、《红灯记》

B、《白毛女》 C、《沙家浜》

D、《龙江颂》、1950 年以后,赵树理最具“问题小说”特征的作品是()。

A、《小二黑结婚》

B、《“锻炼锻炼”》 C、《三里湾》

D、《套 不住的手》

3、对汪曾祺散文化小说创作产生过较大影响的作家主要是()。

A、鲁迅

B、沈从文 C、巴金

D、老舍

4、创作于“文革”时期,并曾以手抄本形式被秘密传诵的诗作是()。

A、绿原的《重读 < 圣经 > 》 B、公刘的《哎,大森林》

C、梁小斌的《中国,我的钥匙丢了》 D、郭路生的《相信未来》、把散文当成诗来写的散文作家是()。

A、杨朔

B、秦牧 C、史铁生

D、周涛

三、名词解释(20 分,每小题 5 分)、《茶馆》 2、革命样板戏 3、新写实小说 4、先锋文学

三、简答题(28 分,每小题 7 分)

1、简析《创业史》中粱三老汉这一人物形象。、朦胧诗在诗学与诗美上与传统诗歌相比,有什么不同和创新?、简析巴金《随想录》的思想内容与艺术特色。

4、寻根小说的“根”指什么,这类小说的特点有哪些?

五、论述题(22 分)

在当代文学史中,你对哪位作家最有兴趣,谈谈感兴趣的理由。(要结合作家的具体作品来说明)

中国当代文学史模拟试卷

(二)参考答案

一、填空题(10 分,每空 1 分)、《红日》、《红岩》、《红旗谱》、《青春之歌》吴强、罗广斌、粱斌、杨沫、徐迟;《歌德巴赫猜想》 3、刘索拉; 4、食指;舒婷;顾城;北岛、王蒙;残雪;刘震云

二、单项选择题(10 分,每题 2 分)、C 2、B 3、B 4、D 5、A

三、名词解释(20 分,每题 5 分)、《茶馆》是老舍在新中国成立后戏剧创作的精品,它不仅是老舍戏剧代表作,也是中国当代戏剧的经典之作,同时是北京人艺剧院演剧艺术的卓越代表。(2 分)《茶馆》的艺术构思很独特,它的重要特征表现为使用了“反描法”、“侧面透露法”以及“人像展览式”方法。在艺术结构上则采用了纵横交错、虚实结合的“坐标式”结构。(3 分)、革命样板戏是建国后一体化文学体制下戏曲革命化的极端产物。(1 分)代表剧目有《沙家浜》、《智取威虎山》、《红灯记》、《奇袭白虎团》、《海港》等。(1 分)革命样板戏的创作理论集中体现了一元化的毛泽东革命文艺路线、革命的现实主义与革命的浪漫主义相结合的创作方法以及三突出等基本原则。(2 分)革命样板戏虽然在古为今用、洋为中用上进行了多方面的探索,但也直接导致了文革文艺千部一曲、千人一面的机械复制现象,从而基本上阉割了艺术创造的生命力,直接阻碍和破坏了新中国文学和文艺的 发展。(1 分)、新写实小说是 20 世纪 80 年代后期小说创作中出现的一股新的文学创作倾向。这些小说的创作方法仍然是以写实为主要特征,但特别注重现实生活原生态的还原,真诚直面现实、直面人生。(2 分)新写实小说在对现实生活的理解与认识上,把日常生活作为描写的主要对象,在对真实的理解上,追求一种色的体验真实,在对人物处理上,主要体现的是小人物的生存境况,在叙述态度与叙述方式,采取民间的叙事立场,中立化的叙述方式。(2 分)代表作家作品有池莉的《烦恼人生》、方方的《风景》、刘震云的《单位》等。(1 分)、先锋文学是指在中国文坛 20 世纪 80 年代中后期出现的,在创作思想和形式技巧上都呈现出强烈的西方现代主义文学气息的创作流派,主要表现在小说创作中,也被称为新潮小说或实验小说。(2 分)先锋文学无论在题材范围、思想主题、形式技巧和创作理念上都借鉴和模仿了西方现代主义文学,表现出与传统文学迥然不同的特征。(1 分)先锋文学的代表作家及作品主要有马原的《冈底斯的诱惑》、残雪的《山上的小屋》、格非的《迷舟》等。(2 分)

四、简答题(28 分,每题 7 分)、粱三老汉是《创业史》塑造得最精彩的中国老一代农民的典型。在旧社会他经历了发家成梦的辛酸史,解放后他凭直觉感激新社会给他带来新的希望,但这希望仅仅是做一个三合头瓦房院的长者。作为背负着几千年私有观念的小生产者,他倾向于个人发家致富。当粱生宝不愿听从他的安排而组织起互助组时,他便自发地反对集体事业,同妻子大吵,发泄对儿子地不满,暴露了自私、落后、狭隘、保守地小生产者意识。(2 分)同时,他又具有普通农民勤劳、善良、朴实地品质。土地的获得,痛苦的回忆,以及父子之情,使他在精神和感情上接近粱生宝及其所从事的事业。(2 分)其性格具有明显的两重性,是一位动摇于集体致富与个人发家两条道路中间的人物。从这个形象的塑造中,我们才能真正体验到一个真正的中国农民性格的本质内容。粱三老汉精神世界的复杂性,是老一代中国农民的艺术写照,具有典型意义。(3 分)、作为新思潮的朦胧诗,它以迥异于传统的现代诗歌艺术,打破了1949 年以后诗歌创作逐渐形成的自我封闭的艺术僵局,从内容到形式都呈现出一种新的审美特征。北岛、顾城、舒婷、梁晓斌等是朦胧诗的代表诗人,他们的作品尽管在个体风格上不尽相同,但在诗歌的思想内涵和艺术追求上都有着大致相同的特征。他们以现代意识思考人的本质,肯定人的自我价值和尊严,注重创作主体内心情感的抒发,在对现实的理性思索和自我心灵的反思寻觅中,塑造了一代人整体自我形象:觉醒、独立、思考、追求。他们呼唤人道主义和人性的复归,带有浓郁的英雄主义色彩和强烈的精英意识,在迷惘感伤的诗情中,建构起了属于自己的诗学主题。(4 分)在诗歌创作艺术上,朦胧诗人摒弃了当代诗歌的直白、滥情的统一模式。大量运用隐喻、暗示、通感等艺术手法,在意象的凝聚组合和时空转换中,将深挚而多层次的情感寓于象征的暗示之中,从而创造出繁复的意象群落和以象征为中心的表现模式,丰富了诗的内涵,增强了诗歌的

想象空间。同时注重对直觉印象的捕捉,以情感逻辑代替事物的客观逻辑,以主观真实代替客观现实,使诗歌深具现代主义的色彩。(3 分)、讲真话,抒真情,袒露赤子之心,勇敢探求真理,是贯穿于《随想录》整部书的总主题。(2 分)在《随想录》中,巴金对史无前例的文革进行了愤怒的揭露,痛彻的控诉和深沉的思考,提出应该给这场空前的历史大悲剧做总结。《随想录》正是从一个侧面对这场民族性灾难的残酷现实作了深刻再现,真实记录了中国一代知识分子在这场浩劫中的心灵轨迹。巴金的反思究其实际尚不止于文革,其思想的触角和批判的锋芒还伸向了文革之前的十七年。(2 分)《随想录》的独特与深入之处,是其中对文革的反省从一开始就与巴金向内心追问的忏悔意识结合在一起,而不是像很多文革受害者那样,简单的把一切责任都推向了四人帮,因而认为粉碎四人帮就解决了所有问题。(2 分)与坚持讲真话相适应,巴金在艺术上追求的是朴实无华,自然天成。(1 分)寻根文学的根一是指寻中国文化历史之源,如楚文化、吴越文化、秦文化、晋文化等;二是寻民族文化心理之源,如儒、释、道。(3 分)主要作家作品有韩少功的《爸爸爸》、阿城的《棋王》、王安忆的《小鲍庄》等。寻根小说最为显著的特点在于:以现代意识观照现实和历史,反思传统文化,重铸民族灵魂,探询中国文化重建的可能性;作品题材和文化反思对象呈鲜明的地域特点;在表现手段上既有中国传统文学的手法,又运用现代派的象征、暗示、抽象等方法,丰富和加深了作品的文化意蕴。(4 分)

五、论述题(22 分)

略。

【评分标准】

A、没有新颖独特的立意。(扣 5 - 10 分)

B、论述不正确或不深入。(扣 2 - 5 分)

C、举例不具体或不恰当。(扣 3 分)

D、文字欠优美或不流畅。(扣 2 分)

E、有错别字或病句。(扣 1 分,扣分最多不超过 2 分)

《中国当代文学史》模拟试卷

(三)一、填空题(20 分,每空 1 分)、8O 年代小说历经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等七个发展阶段。

2、《创业史》的作者是 ___ ;林道静是小说 ____ 里的主要人物,此书作者是()。、“三突出”原则是指___、___、___。、《随想录》的作者是___ ;《文化苦旅》的作者是___ ;《回答》的作者是 ___ ;《祖国啊,我亲爱的祖国》的作者是。、谢惠敏是小说《 》中的人物;丙崽是小说《 》中的人物;印家厚是小说《 》中的人物。

二、单项选择题(10 分,每题 2 分)、创作于“文革”时期,并曾以手抄本形式被秘密传诵的诗作是()。

A、绿原的《重读 < 圣经 > 》 B、郭路生的《相信未来》

C、梁小斌的《中国,我的钥匙丢了》 D、公刘的《哎,大森林》、重知识,重趣味,喜欢旁征博引、涉古论今的散文作家是()。

A、杨朔

B、秦牧 C、史铁生

D、周涛、《组织部来了个年轻人》中,刘世吾“就那么回事”的口头禅,主要说明他()。

A、自信

B、能力强 C、自以为看穿世事,不思进取

D、看不惯社会的许多现象、话剧《茶馆》的结构方式是()。

A、冰糖葫芦式

B、一人一事式 C、人像展览式

D、锁闭式、和王朔年龄相仿、写作又差不多同时起步的余华、苏童、格非、马原等,他们大多写作的是()。

A、新写实小说

B、寻根小说 C、新历史小说

D、先锋小说

三、名词解释(20 分,每题 5 分)、社会主义现实主义 2、三红一青 3、朦胧诗 4、文化散文

四、简答题(28 分,每题 7 分)

1、简述老舍《茶馆》的思想和艺术成就。

2、简述寻根小说的寻根指向和寻根意识。、简析新写实小说的审美特征。、简析《我与地坛》的主题意蕴。

五、论述题(22 分)

巴金《随想录》的思想特色。

国当代文学史模拟试卷

(三)参考答案

一、填空题(20 分,每空 1 分)、伤痕小说、反思小说、改革小说、寻根小说、通俗(或大众)小说、现代派(或先锋、新潮)小说、新写实小说。2、柳青;《青春之歌》;杨沫。3、在所有人物中突出正面人物;在正面人物中突出英雄人物;在英雄人物中突出主要英雄人物。4、巴金;余秋雨;北岛;舒婷。5、《班主任》;《爸爸爸》;《烦恼人生》。

二、选择题(10 分,每题 2 分)、B 2、B 3、C 4、C 5、D

三、名词解释(20 分,每题 5 分)、社会主义现实主义这一概念来源于苏联。1953 年 9 月第二次全国文代会将其确定为我国文艺创作和批评的最高准则。(2 分)社会主义现实主义的主要内容有三个方面:一是要求艺术家从现实的革命发展中真实地、历史地和具体地去描写现实;二是艺术描写地真实性;三是用社会主义精神从思想上改造和教育劳动人民。(3 分)、三红一青是指《红日》、《红岩》、《红旗谱》及《青春之歌》这四部作品。(2 分)这些文学作品都是以 1919 年新民主主义革命开始到 1949 年中华人民共和国这段历史生活为题材,并且在主流意识形态关于这段历史“本质规律”的规范性理论指导下,按照主流文学话语的创作规范叙述这段历史生活的。(2 分)这些小说具有鲜明的形态特征——革命史诗性,并呈现出高度同一性的审美形态。(1 分)、朦胧诗兴起于 20 世纪 70 年代末到 80 年代初,是伴随着文学全面复苏而出现的一个新的诗歌艺术潮流。它以“叛逆”的精神,打破了当时现实主义创作原则一统诗坛的局面,为诗歌注入了新的生命力,同时也给新时期文学带来了一次意义深远的变革。(2 分)北岛、顾城、舒婷、梁晓斌、江河、杨炼是朦胧诗的代表诗人。(1 分)他们在诗作中以现实意识思考人的本质,肯定人的自我价值和尊严,注重创作主体内心情感的抒发,在艺术上大量运用隐喻、暗示、通感等手法,丰富了诗的内涵,增强了诗歌的想象空间。(2 分)、文化散文作为一股文学思潮形成并逐渐成熟于 80 年代后期至 90 年代初期,是90 年代“散文热”中最重要的表现领域。(1 分)文化散文主要是指创作主体写作时采用一种文化视角,“以二十世纪人文科学和艺术哲学的最新成果为观察工具,避免先贤们的偏颇,文化批判鞭辟入里”,使散文写作“攀上了一个新的思想高度和深度”。(2 分)代表作家及作品有余秋雨的《文化苦旅》、史铁生的《我与地坛》等(2 分),四、简答题(28 分,每题 7 分)、《茶馆》是老舍 1957 年创作的话剧杰作。作品借北京城里一名为裕泰的茶馆在三个时期(清末 1898 初秋;袁世凯死后军阀混战的民国初年; 45 年抗战结束,内战爆发前夕)的变化,来表现 19 世纪末以后半个世纪中国的历史变迁。(3 分)在剧本中老舍采用了富于对比色彩的“人像展览”,穿插了喜剧元

素,以充分表现特定时代社会的黑暗残酷与荒谬丑恶,从而有效地拓展了戏剧内涵的历史容量。《茶馆》形神兼备的戏剧对白,也充分现实了老舍深厚的语言功力。(3 分)《茶馆》对中国后来的话剧创作产生了深远的影响。(1 分)、从寻根文学作品和理论中可以发现,文化寻根有两种指向:一是寻中国文化历史之源,如楚文化、吴越文化、秦文化、晋文化等;二是寻民族文化心理之源,如儒、释、道。(3 分)而寻根意识大致包括三方面:一是对民族文化的重新认识和阐释,发掘其肯定性的文化价值(如阿城的《棋王》);二是发掘当代社会心理中存在的传统文化积淀,批判其否定性的传统文化因素(如韩少功的《爸爸爸》);三是以现代人感受世界的方式去想象历史或古代文化遗风,寻找激发生命力的精神源泉如郑万隆的《老棒子酒馆》。(4 分)、新写实小说的作者大多具有反英雄、反典型的意识,他们力图表现普通人物、下层人物的普遍卑微的生活,但拥有着原动的活泼的生命力。他们所表现的内容往往是普通人物都可能经历或遭遇的东西,柴米油盐酱醋茶、锅碗瓢盆、人情世故、喜怒哀乐、生老病死„„都在新写实小说中得到了充分的体现。(2 分)新写实小说与以往的写实小说的最大的一个区别是作家审美态度的客观化,追求生活的原色魅力。新写实在叙事时多以非典型的、无必然联系的“生活流”的写作方式为主,让人物、事件、场景按照生活的本来面貌自然而然的展现、于是,在新写实小说中,既无骇人听闻的事件,也无大义凛然的英雄,更无戏剧性的矛盾冲突,通常是用人物的心理体验来推动情节的发展和折射现实的存在。作家尽量将自己的倾向性和价值取向隐藏,力图避免创作主体的思想情感对生活原相的过度干预。于是,新写实小说往往不存在一个贯穿于故事始终的中心情节,而多半是由一些散落的琐碎故事拼合而成的。(5 分)、《我与地坛》回顾了史铁生残疾后的心路历程,地坛以其生生不息的自然真意,使史铁生超越了生死,感悟了母亲的苦难与伟大,其流露出来的生命意识和超越意识净化着我们被尘世遮蔽的心灵。(需展开论述)(7 分)

五、论述题(22 分)

略。

下载文学史读书笔记word格式文档
下载文学史读书笔记.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英美文学史

    The division of the history of British literature 1,Early and medieval English Literature The Anglo-Saxon Period---Norman Conquest 449-1066 The Medieval Engli......

    文学史名词解释

    1.风":学习文学史。原指音乐。《诗经》中有十五国风,即是指各地不同的音乐;"雅":指雅正之声,指周王朝京畿地域的音乐;"颂":是一种宗庙祭奠用的舞曲。 2.《诗经》:中国第一部诗歌总集......

    文学史复习资料

    外国文学复习资料 ★欧内斯特·海明威(Ernest Hemingway,l899~1961),美国小说家。中学毕业后做新闻记者 工作。代表作有《太阳照样升起》The Sun Also Rises (1926),《永别......

    古代文学史

    古代文学史笔记 先秦文学 一、远古社会 -------公元前221年(秦建立 ) 1、 先秦时期的社会状况 原始群 群体生活-----------氏族公社(母系)传说有巢氏、神农氏、伏羲氏→(父系)......

    中国古代文学史

    中国古代文学史 第一部分 选择题 ·女娲补石的神话载于《淮南子》 · 《诗经》的收集和编定①采诗说—《汉书》(汉代学者) ②献诗说—《国语》(产生于先秦时期)③删诗说—《......

    中国古代文学史

    中国古代文学史(一) 知识点: 1、我国古代没有专门的神话集,神话材料散见于古书当中。保存材料较多的有《山海经》、《楚辞》、《淮南子》等。 2、《诗经》由风、雅、颂三部分......

    中国古代文学史

    中国古代文学史4 一、填空题(20分) 1.章回小说是在宋元讲史话本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红楼梦》最终确定了八言回目的完整体例。 2.元末明初,罗贯中排比陈寿《三国志》和裴松之......

    当代文学史[模版]

    当代文学史 一、填空题 1.1949年7月在北平召开的中华全国文学艺术工作者第一次代表大会至今的中国文学。 2.《相信未来》的作者是食指 3.《一代人》的作者是顾城 4."黑夜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