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安市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加快金融业发展的若干意见

时间:2019-05-14 05:45:53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西安市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加快金融业发展的若干意见》,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西安市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加快金融业发展的若干意见》。

第一篇:西安市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加快金融业发展的若干意见

西安市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加快金融业发展的若干意见

市政发„2009‟91号

各区、县人民政府,市人民政府各工作部门,各直属机构:

为了认真贯彻落实国务院、省政府加快金融业发展的战略部署,充分发挥金融在西安经济社会发展中的核心作用,进一步增强西安金融业竞争力,结合我市实际,现提出以下意见:

一、指导思想和主要目标

(一)指导思想: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以金融服务西安经济社会发展为宗旨,以深化金融改革、推动金融创新为动力,以改善金融生态环境和发挥金融核心作用为重点,完善与西安经济发展相适应的现代金融体系,为西安经济社会发展和关中—天水经济区建设提供强有力的金融支撑。

(二)主要目标:依托西安作为全省金融资源聚集地的优势,采取总体规划、政策引导、分步实施的发展战略,加快推进西安区域性金融中心建设,努力实现西安经济与金融的良性发展,全面增强西安金融产业竞争力。

到2012年末,力争实现金融机构数量显著增加,金融市场规模明显扩大,金融业增加值稳步增长,金融业贡献率显著

提高,金融运行质量和经营效益明显提高的目标,使金融业逐步成为西安的优势产业。

二、加强金融机构建设

(三)加大金融机构引进和培植力度。大力引进全国性主要商业银行来我市设立分支机构。积极引进国内外各类金融机构的后台服务机构。培植和组建新的地方法人金融机构,支持我市优质大型企业设立财务公司,鼓励组建新的保险公司,支持组建金融租赁公司和其他金融机构。

(四)壮大地方金融机构实力。大力扶持地方法人金融机构,支持地方保险公司、农村信用社等优化治理结构,逐步壮大。加快西安市商业银行的重组,鼓励其扩大经营规模,跨区域设立分支机构,积极创造条件推动其通过上市发展壮大。推动西安国际信托有限公司等非银行地方金融机构加快发展,扩大资本金和资产规模,增强实力,争取成为上市公司。

(五)加快金融中介机构建设。针对我市中介机构数量较多,但规模不大、运营能力不够强、资信度不够高的现状,引导和推动中介机构改制重组,做大做强。积极引进品牌优良,知名度高,在国内具有较大影响力的会计、律师、评估、评级等金融中介服务机构,来我市设立分支机构和开展中介服务。大力发展符合国家政策要求的企业贷款担保机构,鼓励和引导担保机构扩大规模、细化服务,全面提升融资担保

能力。鼓励市属担保机构积极与陕西省再担保有限公司对接与合作。支持有条件的区县成立信用担保公司,加快形成规范的企业贷款担保体系。

三、推动资本市场和保险市场发展

(六)进一步推进企业上市工作。市金融办会同有关部门加强对我市企业上市工作的组织协调,进一步贯彻落实《西安市加快企业上市工作指导意见》,充分发挥西安市鼓励企业上市发展专项资金的引导和激励作用。深入挖掘上市资源,充实完善“西安市拟上市企业备选库”,每年选择10家有上市潜力的企业,特别是对我市五大主导产业中的优质企业进行重点扶持。加强与上级主管部门的沟通联系,协助企业制定完备的上市方案,协调解决企业上市过程中的实际问题。鼓励已上市公司根据市场情况和自身经营发展需要进行多种方式的再融资。帮助有困难的上市公司通过并购重组、注入优质资产、引入新的战略投资者等方式,恢复再融资功能。鼓励我市拟上市企业突破地域,寻找和利用“壳”资源借“壳”上市,拓宽资金引入西安的渠道。按照属地化原则,积极支持注册地和纳税地在我市的中央和省属大型企业的上市工作。

(七)积极推动债券融资。充分利用国家加快企业债券市场发展的机遇,推动西安企业加快债券发行进程。进一步完善“西安市拟发行债券企业备选库”,分期分批做好扶持

培育工作,重点支持其通过剥离不良资产、注入优质资产做大资产规模,改善融资结构,降低融资成本。协助符合发行条件的企业通过申报发行企业债、短期融资券和中期票据等方式,增加直接融资规模。支持关中—天水经济区内大型市政、城建企业发行节能环保、城市建设企业债券。

(八)有效推动产权交易市场建设。建立健全产权交易市场,依托西安产权交易中心作为天津非上市公众公司股权交易市场(OTC)会员单位的优势,积极开发产权交易品种,推动未上市公司股权集中托管与交易,促进各类产权合理有序流动。支持西安高新区进入国家代办股份转让系统试点园区,搭建便捷的股权交易和融资平台。

(九)加快期货市场的培育和发展。顺应期货业发展的趋势,引导现有期货公司通过增资扩股发展壮大,进一步增强竞争实力。鼓励我市果汁、粮食和其它企业积极参与和利用国内期货市场进行价格发现、套期保值、规避风险。充分发挥期货业的牵动作用,带动仓储、运输、物流等行业加快发展。

(十)积极开展创业投资和产业投资。按照国务院《关于创业投资引导基金规范设立与运作的指导意见》,设立市级创业投资引导资金,通过参股、跟进投资等方式,吸引国内外创业投资资金和优秀管理团队来我市开展创业投资业务,为我市具有发展潜力的高新技术企业拓宽直接融资渠

道。抓住国家即将出台股权投资基金管理办法的机遇,加快我市产业基金创设步伐,积极推动和运作西安阎良国家航空产业基金,为我市航空产业和支柱产业提供直接股权融资支持。

(十一)切实推动保险业发展。支持辖区内保险公司开发与经济社会发展相配套的保险产品,重点发展养老保险、健康保险、农业保险和责任保险等险种。积极支持西安高新区开展科技保险创新试点工作,开发适合企业需要的科技保险新险种。建立与国内大型保险机构总公司的战略合作关系,开展保险资金与重大项目的投资对接活动,引导保险资金支持我市基础设施和重点项目建设,增加建设资金来源。

四、加强投融资体制建设

(十二)深化投融资体制改革。推动市级有关部门进一步树立经营城市的理念,促进我市城市资源、资产、资金、资本的有序转化和效益最大化。建立“政府主导、产业化发展、市场化运作、企业化经营、法制化管理”的新型城市建设投融资体制。实现多元化投融资主体、多元化融资渠道的发展战略。根据“谁投资谁受益”原则,吸引更多的外资和民间资本进入我市城市建设领域。积极学习和借鉴其他城市的成功经验,结合自身特点和优势资源,改革创新符合我市可持续发展的投融资体制。

(十三)加快投融资平台建设。通过政府注资、划拨资

产、增值收益返还等增信方式,推动市级投融资平台进一步优化资产结构,完善法人治理结构,加强现金流建设和信用建设。鼓励市级投融资平台开展多渠道融资,扩大直接融资规模,不断增强资金实力和创新融资能力。支持市级有关部门通过整合各类分散的政府资源,组建新的政府性投资集团,形成规模优势,发挥市级融资平台对产业引导、项目带动和社会资金引导的作用。充分发挥区县融资平台的作用,支持区县政府采取有效方式提高平台的信用规模和等级,增强市场化、多元化融资能力。区县政府在安排项目融资时,应通盘考虑和设计还款资金的来源,力求合理负债,实现发展需求和自身财力的有效匹配,促进区县融资工作可持续发展。市金融办要加快推动区县金融合作试点工作,在成功经验的基础上在全市有序推广。

五、实施西部重要金融中心战略

(十四)加快推动西部重要金融中心建设。依托西安的区位优势,通过政府主导推动,加快金融机构聚集,为西部重要金融中心建设奠定坚实基础。根据西安金融机构分布和聚集的现状,推动已具雏形的高新区金融创新试验区、中心城区金融机构聚集区和浐灞金融商务区共同形成定位合理、各具特色、有机补充、互为依托的西部重要金融中心格局。

(十五)加快编制西安金融业发展规划。市金融办牵头研究编制西安金融业发展中期规划,进一步明确我市金融业

发展的方向和战略定位,并将其纳入《西安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

(十六)设立西安市金融业发展专项资金。在整合现有支持金融业发展资金基础上,市政府每年安排一定资金,专项用于促进西安金融业加快发展。有条件的区县也要安排相应的配套资金。

(十七)着力推动金融商务区建设。根据发展定位,努力将浐灞金融商务区打造成为以金融后台服务和金融服务外包为基本特色的金融商务区。浐灞生态区管委会加快完善金融商务区战略规划,会同市金融办等市级有关部门加快制定完善吸引金融机构入驻的优惠政策,加快推进金融商务区配套的基础设施建设,积极完善金融机构聚集和发展的各项软硬件功能,构建有形载体,分阶段、有重点地引导金融机构入驻。充分发挥欧亚经济论坛的平台作用,组织开展国际、国内金融论坛、金融学术研讨会、金融业产品展示会等活动,提升金融商务区影响力。

六、进一步提高金融服务水平

(十八)支持开展金融服务创新。支持银行、证券、保险、信托等金融机构针对不同的服务对象,开展金融工具创新和服务方式创新,提供差别化的金融服务。鼓励商业银行加快金融电子化、网络化步伐,建设完成现代化支付系统,增强支付结算服务功能。根据《西安市银行卡产业发展实施

意见》,加快我市银行卡产业发展,扩大银行卡受理范围,优化银行卡使用环境,推动公务卡的广泛应用。支持有关部门有效整合我市各类发“卡”和受理资源,发展符合金融标准联网通用的“城市一卡通”。引导金融机构开展民生领域的信贷业务,有效扩大我市助学贷款、大学生自主创业贷款、下岗失业人员小额担保贷款的规模。

(十九)加大对重点项目的金融支持。鼓励金融机构与我市签署战略合作协议,加快落实已签署协议内的贷款投放,为我市的重点项目发展提供资金保障。引导金融机构统筹配置信贷资源,优先保证手续齐全、符合条件的重点项目建设资金及时到位。鼓励金融机构发挥各自优势,制定有倾斜、有区别的信贷措施,对投资大、建设期长的重点项目,适当延长贷款期限、降低贷款利率,扩大项目收益权或经营权质押贷款范围。市级有关部门认真做好重大项目的筛选论证和前期准备工作,协助金融机构提高贷款成功率,促进项目与资金的有效衔接。

(二十)加大对中小企业的金融支持。完善中小企业信用担保机构新增贷款担保补贴机制。鼓励银行业金融机构设立中小企业贷款经营中心或专业支行,开展以应收账款、仓单、订单、保单等多种形式为质押物的担保贷款。鼓励信托机构按照“统一冠名、分别负债、统一担保、集合发行”的模式,协助我市中小企业做好集合债券、集合融资券的申报

发行工作。积极落实银监会、科技部下发的《关于进一步加大对科技型中小企业信贷支持的指导意见》,鼓励和引导银行业金融机构在高新区的分支机构设立科技专家顾问委员会,开发适合科技型中小企业特点的金融服务产品,创新还款方式,提高增值服务,缓解科技型中小企业融资困难。

七、健全农村金融体系建设

(二十一)积极设立新型农村金融服务机构。充分利用国家调整放宽农村地区金融机构准入政策的机遇,加强和省银监局的沟通联系,推动村镇银行、贷款公司、农村资金互助社等新型农村金融机构的组建工作,提高农村地区金融机构覆盖率。市金融办牵头做好小额贷款公司的推广工作,引导支持有意愿、条件成熟的区县开展小额贷款公司试点工作。积极与省金融办加强协调沟通,配合试点区县尽快取得设立批复。加强对已设立的小额贷款公司进行规范化管理和服务。积极引导省内外充足活跃的民间资金到我市设立小额贷款公司。

(二十二)鼓励金融机构为新农村建设服务。鼓励农业发展银行、农业银行、农村信用社和邮政储蓄银行等涉农金融机构发挥支持“三农”的主渠道作用,加大对农业龙头企业的信贷投放力度,稳定信贷资金向农村的流动。建立适应农村金融发展的担保和信用体系,完善和推广农户小额信用贷款和农户联保贷款服务机制。大力拓展农村保险市场,鼓

励商业性保险机构增加参保险种和参保农户,逐步扩大政策性农业保险的覆盖面。

八、进一步优化金融生态环境

(二十三)大力推进“诚信西安”建设。深入开展诚信教育,大力培育社会诚信意识,综合运用政策、经济、舆论等多种手段,积极实施政府、企业、金融机构各方密切协作、共同参与的“诚信西安”工程。加快金融、国税、地税、质监、财政、工商、法院、公安等部门公共基础信息的共享机制建设。大力推进企业和个人征信体系建设,努力在全省率先建立完善的社会信用体系。

(二十四)加快金融生态环境建设。建立健全我市区县金融生态环境评估体系,定期对各区县金融生态建设情况进行综合评价,评价结果可作为对各区县政府年度目标责任考核的参考指标。人民银行西安分行营管部牵头完善金融风险预警指标和金融稳定监测指标体系,健全金融风险应急机制和防控预案,增强化解系统性金融风险和处理金融突发事件的能力。协助监管部门深入整顿规范金融秩序,做好金融机构风险处置工作。坚决遏制逃废银行债务的违法违规行为,切实维护金融债权的安全性。加大对金融违法犯罪案件的查处力度,有效打击非法集资、非法证券及洗钱活动。

九、加快金融人才队伍建设

(二十五)加大人才引进和培养力度。把金融人才队伍

建设作为提高我市金融业发展水平的重要内容,制定政策措施,鼓励和吸引海内外各类高层次金融人才到西安发展,重点引进和培养一批以优秀金融企业家为代表的金融领军人才。市金融办会同有关部门加强对区县金融办、区县融资平台干部的培训力度,培养和造就一批懂金融、会管理、能融资的基层金融人才队伍。

(二十六)建立干部交流和专家咨询机制。建立政府有关经济主管部门与金融机构工作人员定期学习交流和相互挂职锻炼制度,有效提高各方综合素质,更好地为我市经济金融协调发展服务。聘请国内有关金融机构、金融研究部门、高等院校金融专家建立西安市金融业发展专家咨询委员会,为我市金融业改革发展、制定政策措施等出谋划策、提供咨询。

十、加强政府对金融工作的组织领导

(二十七)提高认识,加强领导。各级政府要充分认识金融在市场经济中的重要地位,以及在市场资源配置中的核心作用,切实加强对金融工作的组织领导。市金融办认真做好全市金融协调服务工作,着力研究解决促进我市金融业发展的政策措施问题。各区县政府要确定相应的责任部门,做好辖区内金融工作的综合协调服务。

(二十八)建立工作协调机制。加快推进西部主要城市之间的金融合作,为西部大开发提供金融支持。加快关中—

天水经济区城市间的金融合作,推动经济区建设发展。加强与省级金融主管部门的沟通联系,积极落实省上金融工作精神,争取加大对我市金融业发展的支持力度。市政府定期组织召开全市金融工作联席会和金融形势分析会,加强政府与金融监管部门、金融机构之间的沟通与交流,协调解决经济金融运行中的问题,促进我市经济金融的良性互动与和谐发展。建立政、银、企沟通合作机制,由政府搭建平台,通过银企对接会、重点项目推介会等多种方式,促进信贷资金与企业项目的有效对接。建立市级经济管理部门与金融机构的交流协作机制,在制定我市经济发展规划、产业发展政策和确定重点扶持企业时,及时征询金融机构的意见和建议。

(二十九)确立考核评价激励机制。进一步落实《西安市银行类金融机构支持地方经济发展评价奖励办法》,加大市政府对支持我市经济发展成效突出的银行类金融机构的奖励力度,引导其加大信贷投放。进一步完善市政府对区县融资工作的考核评价机制,促进区县融资工作加快发展。充分发挥财政资金的杠杆作用,适当提高对经济建设支持力度大、贡献突出的银行类金融机构的财政资金存放比例,有效发挥财政存款对银行机构的激励作用。

(三十)提高全社会金融意识。采取多种有效方式和手段,加强开展金融法律、法规、政策的宣传和教育活动。通过市政府门户网站和市金融办网站平台,大力开展金融知识

宣传普及活动,向社会公众提供准确的金融信息,增强公众现代金融理念,提高金融风险防范意识,在全市营造促进金融业发展的良好社会舆论和氛围。

西安市人民政府

二○○九年八月三日

第二篇:中山市人民政府关于加快我市金融业发展的意见

中山市人民政府关于加快我市金融业发展的意见

(中府〔2008〕2号)

火炬区管委会,各镇政府、区办事处,市属有关单位:

为贯彻落实国家、省关于深化金融改革促进金融业发展的有关文件精神,充分发挥金融业在经济发展中的核心作用,现就进一步加快我市金融业发展提出以下意见:

一、切实增强加快金融业发展的责任感和紧迫感

金融是现代经济的核心,金融业的发展水平是衡量一个地区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的重要标志。近年来,我市金融业发展环境日趋完善,金融市场活跃,金融创新能力和服务水平明显提高,风险防控能力显著增强。但金融业发展仍存在服务体系不健全、集聚发展能力不强、城市基础设施建设融资方式单

一、中小企业融资难、资本市场发展相对滞后等问题,金融对经济发展的支持作用亟待加强。各部门、各镇区要认清形势,正视问题,切实增强加快我市金融业发展的责任感和紧迫感,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以市场为导向、以改革为动力,努力改善金融环境,维护金融安全与稳定,推动金融产品和服务创新,加快建设金融结构与产业结构相适应,满足城市金融需求,竞争适度有序、运行稳健规范的多层次金融服务体系,促进经济又好又快发展。

二、明确金融业发展的目标

到2010年,全市金融业增加值占地区生产总值和服务业增加值比重达到全省平均水平;银行业存贷比达到60%,不良贷款率降至6%以下;全市保费总收入达到50亿元,保险深度达到3%以上,保

险密度超过1850元/人;上市企业数量和直接融资规模不断增加,资本市场实现跨越式发展。

三、鼓励发展各类金融机构

大力吸引股份制银行、外资银行及国内外知名投资咨询、资产评估、产权交易、风险投资、会计、审计、法律、担保、保险等中介服务组织进驻中山。积极培育地方法人金融机构,鼓励社会资金探索兴办融资租赁公司、住宅金融公司、汽车金融公司、企业财务公司等非银行金融机构,力争国家和省批准在我市进行村镇银行试点;稳步推进农村信用社产权制度和管理体制改革,确保央行专项票据兑付,加快向农村合作银行过渡。

四、提升金融服务水平

积极推进东区、小榄、火炬区中心商务区建设,引导金融机构及各类中介服务组织向中心商务区集中,发挥金融产业的集聚效应。鼓励银行机构开展面向中小企业、外贸出口、现代服务业和城市基础设施建设的金融创新活动,进一步丰富金融产品;支持银行机构面向村镇和社区增设服务网点和服务窗口,大力推广自助银行、电话银行、网上银行等现代银行服务方式,切实提高银行业服务效率。支持担保机构与银行机构合作,以信用担保方式开展中小企业信贷业务;建立担保机构的风险补偿机制,探索建立再担保机制,分散担保机构风险,增强担保机构对中小企业的服务能力,缓解中小企业融资难问题。

五、推进政府投融资体制改革

在公路、桥梁、公交、供排水等领域引入bt(建设-移交)、bot

(建设-运营-移交)、boot(建设-拥有-运营-移交)、ppp(公私合作)等新型项目融资方式;积极探索发行地方建设债券、短期及中期融资券、项目债券及资产证券化等新型融资手段,筹集城市基础设施建设资金。加强对政府财政性资金建设项目立项、概算、预算和资金运作管理,提高资金使用效率;做好城市基础设施建设贷款管理工作,确保资金的有效使用。

六、大力利用和发展资本市场

贯彻落实《关于进一步发展资本市场推动企业上市的意见》(中府〔2007〕63号),加大对企业上市的扶持力度,不断充实上市后备企业资源库,确保企业上市绿色通道的畅通,加快优质企业改制上市的进程;支持已上市公司做大做强,增强其再融资能力。在市服务业发展专项资金中设立创业投资引导资金,吸引国内外创业投资资金和优秀管理团队来我市开展风险投资业务,为我市具有发展潜力的高新技术企业拓宽直接融资渠道。支持火炬开发区股权交易代办试点工作,整合社会资源,加快产权交易服务体系建设,为我市企业兼并重组和创业资本进入与退出提供平台。

七、充分发挥保险业社会“稳定器”作用

贯彻落实《关于加快保险业发展的意见》(中府〔2007〕116号),着力优化保险业发展环境,规范和培育保险市场。支持保险机构参与“平安中山”和新农村建设,重点扶持政策性农业保险和各类责任保险,将责任保险纳入政府公共安全建设范畴,提升安全生产和突

发事件应急管理水平。大力发展商业养老、企业年金、意外和健康保险,完善多层次社会保障体系。

八、进一步完善金融生态环境

支持人民银行建立健全企业和个人征信系统,完善社会信用体系。坚决打击各类金融违法犯罪活动,维护金融稳定和金融企业的合法权益;严厉打击各类逃废银行债务及保险诈骗犯罪行为;进一步加大金融案件执行力度和抵贷资产的变现力度,维护金融债权的严肃性和安全性。妥善解决我市金融业历史遗留问题,消除风险隐患。

九、加强对金融工作的组织协调

加强市金融稳定与发展联席会议的统筹协调力度,完善联席会议机制,密切部门、金融机构、企业之间的联系,妥善处理经济运行中与金融业相关的问题。建立健全金融突发事件应急、金融监管信息共享、金融重大事项报告、金融稳定工作评估等制度,有效防范和化解金融风险。加强金融系统廉政建设,深入开展治理商业贿赂工作;充分发挥行业协会自律、协调、维权、宣传和服务职能,促进金融各行业协会工作向专业化、法制化、规范化方向发展。

十、加大对金融业发展的政策支持力度

(一)在市服务业发展专项资金中统筹安排金融业发展资金,用于落实市委、市政府对金融业的各项支持政策。具体实施细则由市金融办会同有关部门制定。

(二)在工业发展专项资金中统筹安排担保业发展资金,用于信用担保机构风险准备金,支持担保机构对我市中小企业提供优质服

务。

(三)对新进驻我市的市级银行机构,给予最高不超过200万的一次性奖励。

(四)金融机构及各类金融中介机构在中心商务区新建或购置自用办公用房的,按不高于600元/平方米的标准给予一次性补贴(补贴额度最高不超过300万元);租赁自用办公用房的,连续三年给予年租金30%的补贴。

(五)对在村镇和社区新增设服务网点的银行机构,按《中山市服务业发展专项资金管理暂行办法》的规定给予贴息。

(六)加快建立金融业对地方经济贡献的评价制度,制定相应的评价指标,综合评价金融各机构对支持本市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的贡献,对有突出贡献的金融机构,运用财政杠杆给予支持,并通报表彰和奖励。

各镇区、各有关部门要结合本单位实际,制定具体的实施意见和方案,保证各项措施落实到位,全力支持金融业改革、创新和发展,为我市金融业发展创造良好的环境。本意见执行过程中遇到的问题,请向市金融办反映。

中山市人民政府

二○○八年一月十六日

发布部门:中山市政府 发布日期:2008年01月16日

第三篇:成都市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加快金融业发展的若干意见

成都市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加快金融业发展的若干意见

各区(市)县政府,市政府各部门:

金融是现代经济的核心。金融业是现代服务业的核心产业。加快发展金融业是加快西部金融中心建设的根本举措。按照市委、市政府《关于进一步加快西部金融中心建设的意见》(成委发〔2008〕28号)要求,现就进一步加快我市金融业发展提出如下意见。

一、加快金融业发展的主要任务

(一)总体目标。坚持市场化推进与政府引导相结合,以健全金融机构体系、完善金融市场功能、加快金融产品创新、优化金融生态环境为重点,大力发展银行业、证券期货业、保险业、信托业、产业投资基金及相关配套产业。到2012年,全市金融业增加值占服务业增加值的比重达到14%,占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达到7%;到2015年,金融业增加值占服务业增加值的比重达到18%,占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达到9%,金融业成为我市重要的支柱产业。

(二)构建西部金融机构集聚中心。大力引进金融机构总部和地区总部,到2012年,金融机构数量达到200家,其中新培育和引进国内外商业银行、保险公司、证券公司、信托投资公司、期货公司、基金管理公司、风险投资公司等各类金融机构50家以上,新增国内外知名的金融业配套中介服务机构20家以上,金融业集群发展态势初步形成。

(三)构建西部金融创新和市场交易中心。争取成都成为西部地区金融组织、金融产品、金融交易、金融服务和金融管理创新的试验区,重点把成都打造成为西部地区票据市场中心、银团贷款中心、产权交易中心、金融创意中心、金融中介服务中心和居民理财中心。

(四)构建全国一流的金融后台服务中心。全力引进国内外金融机构的各类数据中心、资金清算中心、银行卡中心、研发中心、呼叫中心、灾备中心等后台服务机构。到2012年,后台服务中心达到45家,其中新增后台服务中心30家,从业人员超过20万人,使成都成为全国金融后台服务机构最多、配套服务功能最完善的城市之一。

二、引导金融机构集聚发展

(五)加快金融集聚区规划建设。继续加快东大街“金融一条街”建设(始于锦江区东大街盐市口,止于东大街二环路口);着力打造南部新区金融总部商务区(北起高新区繁雄大道,南至民丰大道,东起天府大道,西至站华路);加快推进天府新城金融后台服务中心建设;抓紧规划第二金融后台服务中心。

(六)进入集聚区的金融机构总部、地区总部,购买自用办公用房给予一次

性购房补贴,补贴标准为1000元/平方米;租赁自用办公用房给予连续3年租房补贴,补贴标准为每月20元/平方米;自建自用办公用房所需土地,可按照土地拆迁整理成本挂牌出让。每家金融机构享受补贴总额最高不超过500万元,补贴资金按照市、区税收分享比例承担。相关金融机构申请补贴,须提供5年内不迁离集聚区的书面承诺。进驻天府新城金融后台服务中心的金融后台服务机构,享受成都高新区的相关扶持政策。

(七)进入集聚区的金融机构总部、地区总部以及金融后台服务中心的高级管理人员,自机构开业起3年内,按其当年实际缴纳的“工资、薪金所得项目”个人所得税市、区地方留成部分的50%予以补贴。

三、鼓励金融机构加大创新力度

(八)鼓励金融机构加大信贷投放。金融机构贷款余额每增加30亿元,给予5万元奖励。金融机构设立小企业贷款专营服务机构,该机构对小企业贷款余额每增加5亿元,给予10万元奖励。银行业金融机构各郊区(市)县支行新增存款的70%以上投放当地的,由所在地政府给予适当奖励。

(九)围绕我市主导产业和重大项目,鼓励金融机构推广信用证贸易融资、票据保贴融资、知识产权抵押融资、保单融资、仓单质押融资、股权质押融资、应收账款质押融资等业务;鼓励金融机构开展并购贷款、银团贷款、搭桥贷款、小企业联保贷款、小城镇建设贷款。支持银行设立小企业专营服务机构,支持保险机构设立专业信用保险业务部。规范发展民间借贷,建立多层次信贷供给市场。

(十)支持发行信托理财、资产证券化、中期票据等直接融资产品;加快推进企业债券、公司债券、短期融资券、中小企业集合债券发行工作;争取地方金融机构发行次级债补充资本金;探索发行用于市政基础设施建设的项目收益债券。

(十一)大力发展和引进各类投资基金,加快设立城乡统筹产业投资基金、西部旅游产业投资基金和房地产信托投资基金。

(十二)积极争取保险机构以债权、股权等方式投资我市交通、通信、物流等重大基础设施和灾后重建项目。单项融资额在10亿元以上且融资成本不高于同期贷款基准利率的,可按融资额的0.5‰奖励项目业主。

四、大力发展资本市场和保险市场

(十三)设立成都市企业上市工作领导小组,负责统筹协调全市企业上市和地方资本市场建设工作,市政府分管领导任组长,相关部门负责人为成员,领导小组办公室设在市政府金融办。

(十四)建立企业上市工作推进机制,力争到2012年新增上市公司20家。选择一批有上市潜力的优质企业进入我市企业上市资源后备库。入库企业完成上

市辅导并验收合格后,给予20万元补贴;发行上市申请被中国证监会正式受理的,再给予50万元补贴;发行完成后再按融资额中投入成都资金的1%给予补贴。在境外证券市场发行股票上市的,按融资额中投入成都资金的1%给予补贴。对单户企业的补贴累计不超过500万元。通过重组方式取得市外上市公司控股权且将上市公司注册地变更到我市,并承诺5年内不迁离的,给予300万元补贴。

(十五)已上市公司通过配股、增发、发行公司债、可转债等进行再融资,按照其融资额的1‰奖励企业高级管理人员,对单户企业奖励总额最高不超过50万元。

(十六)健全完善产权交易市场,努力把成都联合产权交易所建设成为服务全省、面向西部、辐射全国的区域性产权交易中心。积极争取成都高新区成为全国代办股份转让系统试点园区。积极争取建立区域性商品远期交易市场。

(十七)积极拓展保险市场。大力发展各类人身和财产保险业务,确保保险业务增长速度高于全市经济增长速度,保险深度和密度位居中西部地区前列;争取国家和省加大对成都保险业发展的支持力度,赋予成都保险改革和保险创新试点权,争取设立区域性保险创新发展试验区。

五、发展壮大地方金融机构

(十八)整合地方资源,努力使成都投资控股集团公司发展成为全国一流的金融控股集团公司;支持成都银行跨区域经营,力争3年内设立5家跨省分支机构,监管评级达到二级以上;深化农村信用社改革,完善法人治理结构,提高经营管理水平,尽快在统一法人社股份制改革的基础上组建农村商业银行;支持地方证券、期货、信托公司做大做强。

(十九)培育新的地方金融机构,加快组建地方法人保险公司,积极设立金融租赁公司、消费金融公司、信托投资公司、基金管理公司和货币经纪公司等非银行金融机构。

(二十)加快推进投融资平台的创新发展,着力推动各类政府投资公司的整合,增强投融资功能,实现可持续发展。

六、积极推进农村金融改革

(二十一)鼓励各类商业性、政策性、合作性金融组织向农村延伸网点和机构;鼓励社会资本参与设立村镇银行、贷款公司、农村资金互助社和小额贷款公司,到2012年,全市新增村镇银行9家,小额贷款公司20家以上,支持村镇银行、贷款公司到相邻区(市)县设立分支机构;发展壮大政策性农业担保公司和农村产权担保公司,鼓励商业性担保机构到农村开展业务。

(二十二)支持扩大农村动产和不动产有效担保物范围。鼓励开展大型农用生产设施(备)、林权、“四荒”地使用权抵押贷款和可转让股权、专利权、商标

使用权等权利质押贷款;探索开展土地承包经营权、集体建设用地使用权(含宅基地)和农村房屋产权抵押贷款;完善和推广农户小额信用贷款和农户联保贷款。

(二十三)扩大政策性农业保险覆盖面,支持将符合农业产业结构调整要求的种植业、养殖业项目纳入政策性农业保险,加快建立农业再保险体系和农业灾害风险分散机制;支持开展农村小额人身保险试点,推动农村养老和健康保险发展;探索开展农村信贷与农业保险相结合的银保互动融资机制。

七、完善金融配套服务体系

(二十四)加强对担保机构的规范管理,建立完善多层次担保体系。鼓励和引导担保机构整合资源、扩大规模、创新产品、深化服务,提升融资担保能力,到2012年,培育5家担保服务能力在20亿元以上的担保机构,全市担保机构担保余额突破500亿元。鼓励设立再担保机构。

(二十五)加快金融支付体系建设,有效整合银行卡发卡和受理资源,发展符合金融标准联网通用的“城市一卡通”;扩大银行卡在公用事业、公共交通、商业、旅游、餐饮等行业的使用范围,加速银行卡受理网络从城市向农村地区延伸;加快银行卡支付渠道创新。

(二十六)积极引进国内外知名会计、律师、评估、评级等与金融核心业务密切相关的各类中介服务机构,建成全国重要的区域性金融中介服务中心。

(二十七)加快发展金融设备制造、金融服务外包、金融人才培训等配套产业,延伸和完善金融产业链。

(二十八)加强征信体系建设,积极整合金融、工商、税务、劳动、国土、环保、质监、公安等部门的信息资源,加快建立覆盖全市所有农户和农村企业的信用档案,建立和完善全市企业与个人征信体系。

(二十九)支持金融机构开展个人理财业务,推出适合城乡居民需要的金融理财产品,增加城乡居民的财产性收入。完善理财从业人员监管体系,支持第三方理财机构加快发展。

八、加强金融人才的引进和培养

(三十)金融机构需要引进外国专家、留学人员或建立博士后科研工作站的,在立项申请、经费资助等方面给予支持;市外事、公安等部门在权限范围内,对金融机构高级管理人员出国及赴港澳申请予以优先办理;为金融机构聘用的外籍专家申请1至5年有效的多次往返签证或居留许可证提供便利。

(三十一)设立成都金融业发展专家咨询委员会,聘请一批国内外知名的金融专家,为我市金融业改革发展和金融中心建设提供咨询服务。

(三十二)构筑金融人才培训高地,依托我市各类金融培训资源,争取金融监管部门和金融机构支持,联合设立成都金融培训中心,为成都金融中心建设提供人才支撑。

九、加强金融业发展的协调服务

(三十三)加强组织领导。在成都市西部金融中心建设工作委员会领导下,建立市政府有关部门联席会议制度和日常工作机制;建立市政府与人行成都分行、四川银监局、四川证监局、四川保监局及金融机构联席会议制度。各区(市)县政府要设立专门的工作机构或明确具体承办部门,提高协调服务能力。

(三十四)设立成都市金融业发展专项资金。市财政从2009年开始每年安排不低于5000万元资金,专项用于扶持金融业加快发展。相关区(市)县也要安排相应配套资金。

(三十五)建立完善金融单位考评制度。对在推动金融创新、促进我市经济社会发展等方面做出突出贡献的先进单位和先进个人给予奖励。奖励每年评定一次,具体办法由市政府金融办会同相关部门制定和组织实施。

(三十六)加强政府资源统筹调控力度,建立财政性资金存放、行政事业单位和政府类公司银行开户、国有企业上市保荐以及重大基础设施项目承保等政府资源与金融机构支持地方经济发展挂钩机制。

(三十七)加强金融生态环境建设。建立金融维权“绿色通道”。加大打击逃废金融债务和保险诈骗的力度,切实减少贷款违约率,维护金融企业的合法权益。健全金融突发事件应急预案,坚决打击非法集资、银行卡犯罪等金融违法犯罪活动,维护金融稳定。做好地方金融企业重组改革、金融风险处置工作,改善金融生态环境。

(三十八)加强金融知识宣传,向社会公众提供准确的金融信息,增强公众现代金融意识,切实提高全民金融素质。加强新闻宣传,营造金融业发展的良好社会舆论氛围。

十、附则

本意见中所指的金融机构包括政策性银行、商业银行、保险公司、证券公司、期货公司、信托投资公司、财务公司、基金公司、金融租赁公司等。金融机构总部是指注册地和主要办公场所在成都的具有独立法人资格的金融机构。金融机构地区总部是指国内外法人金融机构在成都设立的省级及省级以上分行(分公司)。金融机构高级管理人员是指获得中国银监会、证监会、保监会等国家金融监管部门资格核准,并在上述金融机构总部或地区总部担任董事长、副董事长、总经理(行长)、副总经理(副行长)、监事长等职务的人员。

本意见由市政府金融办负责解释。本意见自印发之日起施行。

第四篇:市人民政府关于促进武汉金融业加快发展的意见

市人民政府关于促进武汉金融业加快发展的意见

武政〔2008〕42号

各区人民政府,市人民政府各部门:

金融是现代经济的核心。大力促进金融业加快发展,对于推动武汉“两型社会”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建设,实现武汉在中部地区率先崛起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为加速武汉金融业发展,把武汉建设成为金融机构聚集、金融市场完善、金融创新活跃、金融服务高效的区域金融中心,推进我市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经研究,现就促进武汉金融业加快发展提出如下意见。

一、对新设或迁入本市的金融机构按注册资本(或营运资金)的1%给予一次性资金奖励,最高奖励金额为1000万元人民币。

二、对新设或迁入本市的金融机构购买自用办公用房给予一次性购房补贴,补贴标准为每平方米1000元人民币,最高补贴为300万元人民币,未满3年不得转让出售;租赁自用办公用房的,连续3年按房租市场指导价格每年给予30%的补贴。

各区人民政府和市直各部门要为新设或迁入本市的金融机构购置、租赁适合的办公用房提供便利条件。

三、对新设或迁入本市的金融机构,自开业起3年内,由市级财政部门参照其实际缴纳营业税市级留成部分的50%给予补贴;自盈利起3年内,由市级财政部门参照其实际缴纳所得税市级留成部分的100%给予补贴。

四、在武汉任职的金融机构高级管理人员,由市级财政部门按其上一实际缴纳的“工资、薪金所得项目”个人所得税市级留成部分的50%予以补贴,补贴期为3年。

五、金融机构引进或聘用高级管理人员,需解决本市常住户口或本市居住证的,经市人事、公安部门审核批准,按政策解决其本人、配偶及未成年子女的常住户口或本市居住证。其子女需在义务教育学校入学的,市、区教育行政管理部门要主动负责协调安排。

六、市外事、公安等部门在权限范围内,对金融机构高级管理人员出国及赴港澳申请,在其上级人事主管部门出具同意意见后予以优先办理;为金融机构聘用的外籍专家申请1至5年有效的多次往返签证或居留许可证提供便利。

七、积极鼓励和支持金融改革创新。积极支持金融体制机制和发展模式创新,鼓励金融机构加大金融产品和服务创新力度,大力支持金融市场体系建设。对在全国先行先试、为本市经济社会发展作出突出贡献的单位和个人给予奖励和表彰。

八、市财政部门对上述奖励和补贴资金列入预算予以保障。具体办法另行制订。

九、工商、税务、规划、国土房产等各部门都要增强优质服务意识,进一步简化行政审批手续和程序,切实提高工作效率,为金融机构办理登记入驻等各种事项提供“一站式”服务。市人民政府金融管理领导小组办公室负责协调有关部门帮助解决金融机构的实际困难,为其加快发展创造良好环境。

十、本意见适用于金融机构总部或地区总部。金融机构总部,是指经金融监管部门批准的银行、证券公司、基金管理公司、保险公司、信托投资公司等具有法人性质的机构。金融机构地区总部,是指银行、证券公司、基金管理公司、保险公司、信托投资公司的区域性分公司(分行),以及直接隶属于金融机构总部单独设立的业务总部、营运总部、资金中心、研发中心等。

本意见所称的金融机构高级管理人员,是指获得金融监管部门资格认定,并在金融机构总部或地区总部担任董事长、副董事长、总经理(行长)、副总经理(副行长)、监事长等职务的高级管理人员。由金融机构总部正式任命的隶属于金融机构总部单独设立的业务总部、营运总部、资金中心、研发中心等机构的负责人,视同金融机构高级管理人员。

十一、本意见自印发之日起施行,由市人民政府金融管理领导小组办公室会同有关部门负责解释。本意见实施前我市制发的有关文件规定凡与本意见精神不一致的,按本意见执行。

二00八年七月二十二日

第五篇:延安市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支持金融业发展的实施意见

延安市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支持金融业发展的实施意见

延政发〔2010〕78号

延安市人民政府

关于进一步支持金融业发展的实施意见

各县区人民政府,市政府各工作部门、各直属机构:

为充分发挥金融在现代经济中的核心作用,引导社会资金合理配置,促进经济增长方式转变和经济结构调整,提高经济发展的质量和效益,推动我市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现就进一步支持金融业发展提出如下实施意见。

一、指导思想

(一)进一步支持我市金融业发展的指导思想: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立足延安实际,紧紧抓住金融业支持延安城乡统筹发展、服务地方经济建设这一中心不动摇,以建立全方位的政策支持体系、多层次的金融市场体系、立体化的金融服务体系为基础,加强各级政府对金融工作的领导和支持,为金融业发展创造良好的环境,提升金融在经济社会中的地位,把延安建成陕北区域性金融中心,实现我市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

二、主要目标

(二)我市金融业发展的主要目标:到2015年,金融机构总存贷比达到全省平均水平,力争部分全国性股份制商业银行在延安辖区设立分支机构,成立1家地方商业银行,5家村镇银行和15家小额贷款公司,辅以农村资金合作组织,实现农村金融空白网点全覆盖;力争实现3家企业上市融资,设立创业投资基金和产业发展基金;实现保费收入15亿元;担保机构资金实力增强,担保贷款实现年均3%的递增;金融业增加值占GDP比重达到全省平均水平,金融生态环境良好。

三、主要任务

(三)大力推进金融创新。顺应金融业务综合化、金融活动国际化、金融交易电子化、金融产品多样化和金融服务个性化的发展趋势,支持各金融机构进一步更新金融发展理念,增强金融创新意识。针对延安特色产业发展、重大项目建设及重要民生工程建设中存在的重要金融需求,积极推进金融体制和机制、金融组织体系和发展模式、金融产品和服务、金融工具和技术、金融调控和监管方式的创新。建立鼓励金融企业开拓业务和自主创新激励机制,实施支持金融创新的财政政策和金融监管措施。积极稳步推进金融创新的综合经营试点。

(四)进一步深化银行和非银行业改革。按照现代银行制度的要求,坚持高标准、高质量、高水平和严格、规范、诚信、创新的原则,配合搞好政策性银行、国有商业银行的改革,积极支持办好邮政储蓄银行。支持农村信用社改革,组建“地方性商业银行”。积极发展信托投资公司、融资租赁公司、企业财务公司等非银行金融企业。鼓励延安银行业法人金融机构加入全国同行业资本市场。

(五)加快建立健全农村金融体系。按照建立多层次、广覆盖、可持续农村金融体系的要求,发挥好农业发展银行、农业银行、农村信用社支持“三农”的主渠道作用,鼓励和引导村镇银行等各类金融机构为新农村建设服务。积极支持和引导境内外银行资本、产业资本和民间资本到农村地区投资、收购、新设适合农村需求的多种所有制金融组织。完善和推广政策性农业保险、农户小额信用贷款和农户联保贷款。引导农户发展资金互助组织。规范和引导民间借贷。

(六)大力培育小额信贷组织。加强对小额贷款公司的规范化管理和服务。在抓好小额贷款公司试点的基础上,支持和引导各类资本发展小额贷款公司,各县区至少设立1—2家小额贷款公司。

(七)规范和完善信用担保市场。进一步整合优化现有担保机构。发挥好行业协会的作用,鼓励市(境)内外各类资本进入担保市场,支持组建大型担保集团。县区至少设立1—2家由政府扶持,为中小企业和农村服务的信用担保机构。

(八)大力发展和利用资本市场。做好企业上市培育工作,支持市内企业充分利用多层次资本市场体系进行融资。积极吸引省内外证券机构到延安发展。引导和支持符合条件的企业发行企业债券。积极培育和发展期货市场,发挥期货市场在支持产业结构调整和新农村建设中的作用。

(九)加快保险业发展。支持保险机构拓展业务范围,做好煤炭开采等高危行业和公共聚集场所、旅游等行业强制责任保险试点。研究制定支持农业保险政策,逐步扩大农业保险范围。促进县域保险市场发展,满足群众日益增长的保险需求。规范承保和理赔服务,提高保险服务水平。

(十)扩大金融业对外合作。坚持互利共赢的方针,提高对外金融合作的质量和水平。积极争取各类金融资源向我市聚集。加强与政策性银行、国有商业银行的合作,积极引进市(境)外金融机构在延设立分支机构,鼓励其参股我市金融企业,不断提高金融业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实力和水平。到2015年,争取引进3家银行业金融机构入驻延安。

(十一)加强政府、金融机构、企业合作。各级政府要加强与各类银行业金融机构和非银行业金融机构的沟通和合作。通过举办大型银企洽谈会、项目推介会和组织银团贷款等多种形式,建立新型的企业与银行、保险机构对接机制,促进经济与金融互动双赢。

(十二)防范和化解金融风险,整顿规范金融秩序。健全各类金融公司监管机制,强化基础管理和内部控制。严禁非法金融活动,依法严厉打击逃废银行债务、金融诈骗等违法违规行为。坚决取缔非法集资、地下钱庄、地下保单和非法外汇交易。

建立金融债权维护协调机制,加强执法部门与金融机构的合作,严格金融执法,提高办案效率,建立和维护公开、公平、公正的金融市场秩序。

(十三)打造和谐的金融生态环境,宣传普及金融知识。全面推进社会信用体系建设,建立信用评级机构,健全信用征集、信用记录、信用评价、信息披露和奖惩机制,定期公布企业信用等级评定情况,引导企业诚信经营。

四、政策措施

(十四)切实加强对金融工作的领导。各级政府要从我市经济社会发展全局和战略高度,充分认识做好新形势下金融工作的重要性,切实加强和改进对金融工作的领导。要把金融工作作为事关经济社会发展全局的大事来抓,摆上重要议事日程,纳入经济社会发展规划,把金融产业作为我市的核心产业,给予重点扶持和发展。市政府成立金融工作领导小组,组长由主管金融工作的副市长担任,副组长由市政府主管秘书长、市金融办主任、人行延安市中心支行行长和延安银监分局局长担任,办公室设在市金融办,主任由市金融办主任兼任,负责日常工作的组织协调。各县区也要参照市上的模式,设立金融工作办公室及相应机构,并在人力、物力、财力上给予全力保障和支持。

(十五)设立“延安金融业发展专项资金”。市财政从2011年开始每年预算安排300万元或以上,用于扶持延安金融业发展。专项资金主要用于:市属金融机构的组建、面向市内中小企业提供担保的担保公司担保补贴、企业直接融资费用补贴、对金融机构支持地方经济发展的考核评价奖励、金融创新、市政府组织的重大金融课题调研和研讨、重要金融业务拓展、企业上市辅导、符合银监会认定和财政部发布的新型农村金融机构(网点)的定向费用补贴、重大金融招商引资、金融生态环境评价等费用支出。金融业发展专项资金的使用,由市金融办会同市财政局提出管理和使用办法,报市政府按有关规定和程序审定后执行。

(十六)鼓励金融机构进驻延安。鼓励市外银行业金融机构、信托公司、租赁公司、期货公司、投资公司、基金管理公司、担保公司、证券公司等非银行业金融机构来延安设立分支机构。对新设金融机构在立项审批、规划选址、建设用地、证照办理等相关手续的办理上优先予以保障并适当减免相关费用。

(十七)金融机构引进的金融高管或留学人员,在落户、子女入学、配偶就业方面享受优惠待遇,其子女入读延安市基础教育学校(包括托儿所、幼儿园、小学、初中、普通高中)可自由择校,给予优先照顾安排,并协助其配偶就业。

(十八)建立政、银、企三方协调沟通机制。各级政府要加强与人民银行、银监局等金融监管部门的协调沟通,实现信息共享,建立重大事项报告和定期联系制度。按季召开经济金融形势分析会、政银企对接会等,通过开展经济金融运行分析,及时把握经济和金融工作中的热点和难点问题,统筹经济和金融工作发展,提升金融对经济社会的综合服务能力。人行延安市中心支行、延安银监分局要加强与地方经济综合部门、政法部门以及地方金融管理部门的沟通与协调,支持政策性银行、国有商业银行结合本地区实际创造性地开展工作,支持新融资模式的探索,为我市经济金融发展创造良好的环境。

(十九)加大对重点项目的信贷支持。各级政府工作部门要结合市委、市政府确定的基础设施、交通道路、重点行业和重点项目建设等信贷资金需求,积极引导金融机构加大信贷投放力度,推动全市产业结构调整。要采取引导、互相激励以及将开户与发放贷款的支持力度挂钩等多种手段,争取各银行业金融机构更大的信贷支持。

(二十)加强金融创新能力建设。各金融机构要紧紧抓住省委、省政府支持延安城乡统筹发展的大好机遇,不断创新金融监管方式,提升服务水平,在完善金融市场层次和结构、推进金融工具和产品创新、完善投资者结构、加大金融对外开放、深化金融改革、创新金融监管方式等多个方面争取先行先试,为延安金融发展寻找新的机遇。要加快金融基础设施建设,加快整合各种资源,构建统一、高效、安全的交易结算清算平台,增强延安金融市场的承载能力和适应能力,提高金融创新的信息透明度,为延安创造更加良好的金融发展环境。

(二十一)提高农村金融服务质量和水平。建立健全适应“三农”特点的多层次、广覆盖、可持续的农村金融服务体系,完善县域内银行业金融机构新吸收存款主要用于当地发放贷款政策,加大政策性金融对农村改革发展重点领域和薄弱环节的支持力度,大力开展农业开发和农村基础设施建设中长期政策性信贷业务。积极推广农村小额信用贷款,加快培育村镇银行、贷款公司、农村资金互助社等,引导社会资金投资设立适应“三农”需要的各类新型金融组织。同时,根据农村市场的需求,合理配置ATM机、POS机等现代化支付机具,积极推动非现金支付工具的推广普及,拓展支付清算网络覆盖范围,满足农村多层次的需求。

(二十二)加大力度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难问题。各级政府要合理引导金融机构构建适合中小企业特点的信贷管理机制。针对延安市优质企业数量相对较少、行业集中度高、贷款投放竞争激烈的现状,引导金融机构通过业务创新,突破对中小企业信贷投放的瓶颈。加强中小企业贷款管理和流程跟踪,对重点企业加大政策支持力度并进行“一对一”金融帮扶,改善和加强金融机构对中小企业的金融服务。进一步简化中小企业信贷程序,在控制风险的前提下,合理下放对中小企业贷款审批权限,探索实行信贷关系建立、评级和授信“三合一”的中小企业信贷体制。在完善中小企业授信机制的基础上,构建专门的中小企业贷款业绩考核和奖惩机制。外汇管理部门要加强外汇管理,改进外汇服务,促进外向型企业贸易投资便利化。

(二十三)增加财政补贴资金支出。一是政府财政部门要加大对涉及政策性贷款的财政补贴力度,如下岗失业人员再就业贷款、妇女创业贷款、助学贷款、大学生创业贷款等的财政贴息。二是要加大对涉及“三农”贷款的补贴、对农业保险试点的保费补贴或奖励,建立健全大灾风险补偿机制。三是建立和完善中小企业贷款风险补偿机制。对科技创新型企业、创意型企业、转型中的旅游文化企业、新型企业及需要政府扶持的微小企业贷款,给予适当的风险补贴。

(二十四)健全融资担保体系。针对我市担保机构数量少、担保实力弱、中小企业及失业人员贷款难的现状,逐步完善政策性担保机构组织体系,支持中小企业发展,培育后续财源。市财政每年预算安排一定数额资金,用于逐步扩充市政府出资的“担保公司”、“投资公司”的资本金,增强担保融资实力,提升融资平台功能。鼓励发展商业性担保机构,支持有能力的大企业和中小企业组建担保公司,通过收取适当的担保手续费为中小企业进行担保。完善担保风险补偿机制,对符合条件的中小企业信用担保机构按贷款担保收费的一定比例给予补贴,建立和完善中小企业贷款风险补偿机制。

(二十五)促进金融中介服务机构规范发展。加强对会计师事务所、评级机构及评估机构的管理,实行招投标制度,确保企业审计报表的真实、可靠,真正发挥人民银行征信系统的作用,为金融机构降低风险,提高信贷资金使用效率提供强有力保障。制定和完善会计师事务所等中介服务机构管理制度,加大对违规和提供虚假审计报表的会计事务所的处罚力度,从而净化中介服务行业环境。

(二十六)推动信用体系建设。大力开展信用企业、信用单位、信用社区、信用村镇等创建活动;支持和推动人民银行企业和个人征信系统建设,形成全社会共享的企业信用档案系统、信用评级机制和个人信用信息数据库,实现信用征集、评估和使用的网络化;建立企业信息查询机制和信用信息共享交换机制,要制订失信惩戒机制和守信奖励机制,净化金融生态环境。各级人民法院要继续加大配合力度,切实为金融机构清收不良贷款保驾护航,坚决打击恶意逃废银行债务行为,保证金融业的健康发展。

(二十七)充分发挥保险的风险保障作用。各级政府及保险行业协会要加强对保险市场的管理,制定地方性规章,引导保险机构认真分析当地市场需求、消费群体的现状,合理引进和开发适合当地需求的低费率、高保障、广覆盖的保险产品。各保险企业要与劳动保障、教育、卫生等部门联合,采取多种方式发展商业性养老,医疗保险。大力开发企业年金保险市场,力争在补充医疗保险、企业年金以及养老保险的经营方式上有所创新和突破。扩大政策性农业保险试点,在全市范围内积极稳妥地扩大农业保险试点,积极扩大农业保险保费补贴的品种和区域覆盖范围,鼓励对特色农业、农房、农用机动车辆等保险进行保费补贴。发展农村小额保险,健全农业再保险体系,建立财政支持的巨灾风险分散机制。切实为农业发展、农民增收提供稳定保障。

(二十八)支持企业通过资本市场融资。积极推荐有条件的企业向主板和创业板上市融资,争取用三年时间,将1—2家优势企业推向主板、创业板等直接融资市场,实现延安市上市企业零的突破。充分利用延安城投公司、延安市鼎源投资公司、水务投资公司等融资平台,整合现有资源,通过发行企业债券、中期票据、短融券进行融资。支持其他类型企业发行债券融资。

(二十九)加强金融生态环境建设。各级政府及相关部门要制定考评办法,从法制环境、行政环境、中介服务环境、金融运行状况等方面进行综合评价,并将评价结果作为对各县区政府目标责任考核的重要内容,从而推动全市金融生态环境的改善,为经济发展创造良好的投融资环境。

(三十)建立完善的考核评价体系。结合我市经济金融发展实际,建立完善的金融支持地方经济发展考核评价体系,对金融机构支持地方经济发展所做的工作进行综合评价,并将评价结果反馈各金融机构上级部门,作为干部使用的参考。同时,依照评价结果,对支持地方经济发展做出贡献的金融机构和先进金融工作者给予表彰奖励。

二○一○年十一月十一日

下载西安市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加快金融业发展的若干意见word格式文档
下载西安市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加快金融业发展的若干意见.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