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教学案例用鼓励点燃希望
用鼓励点燃希望
俗话说得好:“良言一句三冬暖,恶言一声暑天寒。”无论是大人还是孩子都喜欢受到表扬和鼓励,学生也是一样,鼓励学生会使他们更加健康发展,而批评打击的一句话,会让他们变得畏缩犹疑.作为后进生就更需要得到老师的肯定和鼓励。
我班有这样一位学生,课堂上很安静,静静的坐在那里,目视前方却看不到希望,想努力进取却找不到自信。课堂上的任何活动都似乎与他无关,他只是在“听”.在“想”.每次与他对视,我心中总会有一种莫名的酸楚,甚至会为他感到“累”。是啊,一个没有目标没有动力的学生机械地坐在教室里仿佛是一个旁观者, 属于他的只是等待,等待着下课.等待着放学„„。但从他的眼神中我似乎也看到了渴望与期待,期待着有人能帮他一把,渴望能像其他学生一样积极自信的参与到课堂活动中,体会学习的乐趣。
面对这种眼神,作为班主任的我责无旁贷。于是我开始了思考„„有一天一篇文章映入我的眼帘《一位母亲与家长会》,文中写了一位母亲三次参加孩子家长会的经历,老师对她孩子的评价是否定的:幼儿园时是多动症,小学时是智力障碍,初中时是考重点高中有危险。当孩子问起时她并没有如实的告诉他,而是将老师的否定变成了欣赏和鼓励。就在这位母亲善意谎言的鼓励下他的儿子最终踏入了清华大学的校门。读完这个故事我恍然大悟,心中顿时有了思路„„
有一天我看到那位同学正在练字,便凑过去,从他近乎“东倒西歪”的字中找了一个相对工整的字,指着对他说“这个字写得不错,一笔一划很漂亮”。他冲我笑了笑,继续练习。我发现他在仿照刚才那个字练写,而且特用心。等作业交上来之后我发现他的写字态度端正了许多,接下来便是我给他的“好!”“只要用心你会做得更好”“态度很好”„„之类的评语。有一次我还在全班表扬了他的写字态度认真,当时他脸上露出了从未有过的喜悦和自信。从那以后,这位同学的作业再没有乱涂乱画现象,每次作业都很积极认真的完成,他的周记也从记“流水帐”到有重点的记叙一件事,从开始的语句不同通顺,叙事不完整到叙事完整语句通顺并能通过一件事思考其中的道理,现在我发现他正在努力的修饰自己文章的语言,如:试着引用名人警句,关注细节描写等。虽还不够优秀,但他正在满怀信心的稳步前进,看到他的转变和进步我感到无比欣慰。
俗话说“好孩子是夸出来的”而我们大多数老师对那些成绩差,经常不完成作业的学生给予的是批评和警告。这对他们这些本来就不自信的“后进生”来说无疑是一种打击,要知道打击一个人的自信是天下最残忍的事。让我们永远记住一句话:“凡是鼓励办不到的事,批评指责往往更办不到。”作为班主任的我们应用欣赏的眼光看待那些“后进生”用鼓励去点燃 他们心中的希望之火。
第二篇:用爱心点燃希望
第二十个“世界爱滋病日”怀化市演讲比赛演讲辞
用爱心点燃希望
辰溪县爱滋病综合防治示范区项目办公室彭本旺
各位领导、各位朋友、各位评委:
大家好!
作为一名艾滋病防治工作者,站在这神圣的演讲台上,我的心情是多么的沉重。此时,我仿佛感到无数双死亡般绝望的眼睛凝视着我,无数双求生的手向我伸来,恳求我的帮助和关爱。为了千万个身患绝症的艾滋病患者,为了无数个家破人亡的艾滋病家庭,我虔诚地献上我的演讲-----《用爱心点燃希望》。
面对艾滋病,我们在惶恐、社会在惶恐、世界在惶恐,而艾滋病患者更是惶恐,他们随时都可以听见一种声音、看见一种影像、嗅到一种气息,那就是死亡。他们在痛苦中呐喊,在无奈中挣扎,在绝望中期盼。面对艾滋病患者这一特殊人群,我们能无动于衷吗?能忍心弃之不管、置之不理吗?他们需要社会的帮助、人们的理解、家人的关爱,需要我们大家用爱心点燃他们心中的希望。
防治艾滋病,是一场没有硝烟的战争,是一场用爱心就能战胜的战争。
在辰溪县黄溪口镇某村,有一位米姓村民,因贫困而被逼卖血,不幸感染艾滋病毒,当他接到自己感染艾滋病确认 1
报告单时,悲痛欲绝,万念俱灭,似乎闻到了死亡的气息。同村的村民闻讯后,惊慌失措,视他为洪水猛兽,避而远之,满眼是鄙视、歧视的眼光;家人闻讯后,又怕又急,好象天要塌下来似的;我和我的同事闻讯后,及时进村入户,鼓励他面对残酷的现实,树立生活的信心,积极配合接受抗病毒治疗,并向他的家人和村民讲解艾滋病防治知识。在我们的宣传和教育后,他们“谈艾色变”的心理消失了......妻子深情地劝慰他:“你是为孩子挣学费才染上病的,眼看好日子就要来了,你不能和我们分开”,打消了他想与妻子离婚、离开村庄独自上山居住度日的念头。在治疗的日子里,妻子给予丈夫无微不至的关怀,生活上细心的照料,精神上反复的开导,与丈夫同吃一锅饭,同睡一张床。村民们也经常与他拉家常,再也没有鄙视和歧视的眼光了,还继续选他担任村民小组长,依旧把他当成大家的主心骨。由于政府的帮助、妻儿的关爱,村民的理解,他有了战胜病魔的勇气和决心,身体的免疫力一天天在增强,虚弱的体质一天天在恢复。他在绝望中看到了希望,毅然地与病魔作殊死的搏斗。他,现在的生活和谐如初,可以与家人共享天伦之乐,可以与亲朋好友饮酒叙旧。每当谈及此事,他总是饱含热泪地说“没有政府的热情帮助、没有妻儿的细心照料,没有左邻右舍的真诚理解,我早就垮掉了”。“人间自有真情在”。是政府部门、是爱妻贤子、是亲朋好友用爱心点燃了他心中的希望,帮助
他战胜病魔,重扬生命之帆。
“只要人人都献出一点爱,世界将变成美好的人间”。艾滋病患者需要我们去关爱,艾滋病患者的家庭同样需要我们去关爱。
在辰溪县柿溪乡某村,有这样一个悲剧家庭。“老年丧子、中年丧夫、少年丧父”的人间三大悲剧在这个家庭同时上演。村民张某不幸染上了艾滋病,怀着对亲人的无限牵挂和眷恋,含恨离开了人世。年迈的父母老泪纵横,年轻的妻子改嫁他乡,年幼的娇女沦为遗孤。当我走进这个不成家的家时,我被眼前穷困潦倒的情景惊呆了,我的心在颤抖,我的眼眶湿润了。特别是守在父亲坟头那面黄肌瘦的小女孩痴痴傻傻地望着我,我的眼泪夺眶而出,不由自主地把一百元钞票塞进了她的口袋。
亲爱的朋友,如果你看到七尺男儿被艾滋病折磨得奄奄一息,你能不为之心痛吗?如果你看到妙龄少女被艾滋病摧残得瘦比黄花,你能不为之惋惜吗?如果你看到美好的家庭被艾滋病逼得妻离子散、家破人亡,你能不为之心酸吗?艾滋病可怕可恨,但更可怕可恨的是我们的冷漠和敌视;艾滋病患者可悲可怜,他们害怕死神的降临,但更害怕的是社会的歧视。“没有心的沙漠,没有爱的荒原,死神也望而却步”。亲爱的朋友,请相信,你的一句质朴的话语,一道平视的目光,一个真诚的微笑,一次亲切的握手,都会给他们带来战
胜病魔的勇气。
最后,请允许我用濮存昕的一句广告语来结束我的演讲,那就是:“我希望有一天,我们能和所有的艾滋病人生活在一个没有歧视的世界里!”
第三篇:用青春点燃希望-演讲稿
用青春点燃希望,用奉献铸就人生
演讲稿:李淑红
小时候,“老师与学生”的游戏是我的最爱。上学后,能歌善舞的老师就是我心目中的偶像。中学毕业时,我在志愿栏填报栏里,毫不犹豫地写下了“师范”二字。于是,如歌中所唱:“长大后,我就成了你„„”,我成为了一名光荣而神圣的人民教师。
人的青春都是美丽的,很多人在青春年华里就谱写出了辉煌灿烂的人生。宋朝的辛弃疾21岁就领兵抗金,“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鲁迅先生21岁东渡日本,立下了“我以我血荐轩辕”的豪迈誓言;我们敬爱的周总理19岁就写下了气壮山河的诗句“大江歌罢掉头东”,决心把青春献给祖国的解放事业„„他们是华夏的铁骨精魂,是永远不落的星辰;他们是挺立潮头的英雄,是无数人心中的楷模!
弹指一挥间,我的青春在绘声绘色的讲课声中悄然度过,我的青春在埋头批改作业的笔尖下匆匆溜走,我的青春在上课铃与下课铃的频繁交替声中滑过。蓦然回首,在教坛中已度过了16个春秋的我,没有写下慷慨激昂的诗句,没有壮志豪情的举动,也没有辉煌的事业成就,但我的一腔教书育人、报效祖国的热血依然在胸中涌动。当我走上讲台,为学生传授知识时,我奉献了青春与热情;当我看到学生们因我的引导取得了优异的成绩时,我收获了成就;当我看见祖国一代又一代的花朵,在我们精心的培育下茁壮成长时,我的心中充斥着幸福。此刻,我觉得我也是英雄,因为我有一颗对党、对国家的赤诚之心,有着对学生宽厚无私的奉献之爱;有着对这份事业崇高的热爱之情。我们的奉献是一泓清泉,是长年的流淌,是不计名利的付出;我们
1的奉献是火把,是无怨无悔的燃烧,是至死不渝的真情;我们的奉献,更像一首经久不息的颂歌,永远回荡在广袤的神州大地。
杨柳枯了又青了,桃花开了又谢了,燕子去了又来了,学生们来了又走了,我们依然坚守在这儿,守着我们的乐士,守着我们的精神家园。山还是那座山,河还是那条河,一切都好像没有变,唯一变化的是我日益衰老的容颜。教师的生活是清苦的,然而在默默的耕耘中,我也体验到了人生的幸福。教师节那一张张饱含谢意的精致卡片,孩子们那一本本画着红勾的整齐作业,他们取得的一个个进步,那一张张会意的笑脸,让我们的心里缀满了骄傲与自豪。站在由知识、情感、理想、信念汇成的三尺讲台上,面对几十双渴求知识的纯洁双眼,我感到“老师”这两个字是多么神圣,因为我们的一举一动将会影响这些孩子们的一生。因此,我深深懂得:为人师表,其实,就是一份爱,对学生的疼爱,对事业的敬爱,对同事的亲爱,对社会和国家的关爱;为人师表,就是奉献,奉献我们的知识,奉献我们的热情,奉献我们的青春。为人师表,就是在工作中努力进取,不断学习,与时俱进,不断地创新。三尺讲台使我们照亮了别人,也升华人自己。”我们用智慧为别人铺平了成长道路的同时,也塑造了自己的伟大而崇高的灵魂。我们不敢自诩是春蚕,是蜡烛,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但我们可以这样自豪的说:“我无愧、我也无悔我的人生。”
“十年树木,百年树人”,我们既然选择了讲台,就选择了默默奉献。如若不能长成参天大树成为栋梁,不妨做一颗小草为春天献上一丝新绿;如若不能成为高山昭示一种雄壮,那就成为一块路碑,为迷途的游人拂去心头的阴云;如若不能像海洋用宽阔的胸怀拥纳百川,为何不成为一条小溪,为
久旱的土地捧上甘露?
朋友们,奉献是神圣的,伟大祖国的建设需要我们奉献;火热的生活需要我们奉献;孩子们热情而无知的笑脸企盼着我们的奉献。朋友们,伸出我们的双手,凭着我们坚强的臂膀和满腔热情,高擎起那一个个代表祖国未来与希望的火炬,带他们劈风斩浪,走向未来。让我们用青春点燃一个个希望,让我们用奉献铸就人生的辉煌!
第四篇:师德征文:用爱心点燃希望
师德征文:用爱心点燃希望
尊敬的各位评委、各位老师:
大家好!
我是来自xx小学的杨xx。我演讲的题目是《用爱心点燃希望》。
初为人师的我常常在想:怎样才能做一个合格的小学教师呢?可能有人会说,要有扎实的教学功底,要有高深的学历文凭。两年的教学实践使我深深地感到:真正合格的教师首先应具有爱心,正像我国教育家夏丐(mian)尊说过的:“教育之没有爱,如同池塘没有水一样。没有水,就不成其池塘,没有爱就没有教育。” 爱是一次没有尽头的旅行,教师的爱更是天地之间最无私、最纯真、最贴心的爱,这种爱,源自于对事业的忠诚,源自于对教育的执着,源自于对学生真心无私的付出。这不禁使我想起了我的小学老师,是他坚定了我从事教育的信心和勇气。他是一位从教30年的民办教师,由于种种原因却一直没有转正,妻子因病失去了劳动能力。仅靠他微薄的工资,支撑着一个五口之家,生活极端贫困。然而,就是这样一位乡村代课教师却让他的学生中考升学率每年稳居全县第一,城里条件好的学校高薪聘请他,他都婉言谢绝了。他操着浓厚的乡音说道:“咱穷地方的孩子也需要老师啊,我不能说走就走。人的价值,咋能用金钱来衡量呢?更何况我是为人师者”。一句简单而朴实的话语,我读出了这位乡村教师执着的信念和最后的坚守——做一名有爱心的教师,为自己热爱的事业奉献一切!
从教两年来,我有过艰辛的付出,有过无助的困惑,有过真心的感动,有过收获的欣慰,更有过教学的快乐!我问过自己:笼中的小鸟最盼望什么?在蓝天中自由地翱翔;圈中的骏马最盼望什么?在草原上自由地奔驰;自由的心灵最盼望什么?一片广阔的天空!我尝试着扣开通向孩子心灵的大门,原来孩子的幸福体验是被释放,而不是被禁锢!我常常进行换位思考,假如我是孩子,我不喜欢老师疏忽我,我喜欢老师能多给我一点关爱;假如我是孩子,我不喜欢老师说我:“‘不能这样’、‘不准那样’。”我喜欢老师说:“你去试一下。”;假如我是孩子,我不喜欢老师说我:“怎么这么笨,这都不会!”我喜欢老师说:“老师相信你能行,加油!”……面对天真烂漫的孩子,我试着用一颗童心去聆听、去感悟、去发现。我将真、善、美放入孩子手中,引领他们迈向多彩的人生舞台。
我决定用爱心去呵护每一个孩子,把最美好的微笑给孩子。在我工作的第二年里遇到了这样一个小男孩,父母离婚了,他便跟着爷爷奶奶生活。我发现这个最有音乐天赋的小男孩,每天都眼神呆呆的,尤其是放学时看到同学的爸爸、妈妈亲亲热热的来接孩子,就总是一个人坐在角落里偷偷的看着。我看到了孩子的无助与脆弱,看着孩子那双忧郁的眼睛,我的心颤抖着,这毕竟还是个七岁的孩子。我想,孩子们的童年应该充满欢笑与阳光,于是在课堂上我鼓励他大胆地唱歌,充分展示自己的才能,课后多次找他交流谈心,双休日还把他领回自己家,给他买了衣服,还送一把小口琴给他,慢慢的孩子变了,脸上有了笑容,歌声也更甜了,其他课程的学习也有了明显进步,期末被评为三好学生,当孩子把奖状拿给我的时候,他笑了,我哭了,可这泪水是甜的。那天的阳光很灿烂,孩子满脸阳光,我知道他的心里也会充满阳光的。
有人说过:“孩子的心灵是一块空地,种啥长啥。”我想,作为老师的我就是在这块空地上辛勤耕耘的快乐农人,在这块空地上,我付出了汗水、泪水,更付出了真心、爱心,以心换心,以爱报爱,待到秋天来到时,满山红叶也为我报以烂漫的微笑,同时,我也赢得了孩子们收获的回报。
朋友们,对我们每一个生活在这个世界上的人来说,都是紧张而忙碌的,人每天都在重复着昨天的节奏和故事,而唯有爱,特别是老师的爱像每天的的太阳一样都是新的,让我们用真诚的爱温暖孩子们幼小的心灵,点燃明天的希望吧!
谢谢大家
第五篇:用真情点燃希望,用汗水点亮梦想
用真情点燃希望,用汗水点亮梦想
——束馆中学校长级督学袁学增先进事迹材料
有这样一个人:他的心中有一个梦,一个“办一所名校、兴一方教育、育一批栋梁”的绚丽的追求者之梦。而他的人生轨迹也清晰的昭示着一个执著的寻梦者的奋斗历程,多年来,他坚定的实践着自己的人生诺言,创造了一个又一个兴校、兴教的奇迹,用自己的青春和生命,点亮了一个执著的教育者五彩缤纷的梦的天空。
——题记
袁学增,男,中共党员,专科学历,小学高级教师,于1974年12月参加工作,先后担任北峰乡前现城小学校长、从善楼乡中心校校长、束馆镇中心校第一副校长兼任束馆中学校长。这位在教育战线上奋斗了几十年的老校长,以其扎实的工作作风和出色的工作成绩,得到社会各界人士的一致好评,他以德育人的教育理念育导着一代又一代学生的成长。袁校长走过的是一条执著追求、辛勤耕耘之路。
从参加工作的第一天起,他的心中就编织着一个兴校、兴教的教育者之梦。多年来,他也为这个梦付出了自己的全部青春和爱。1978年,他开始任北峰乡前现城小学校长,袁学增校长深知教育教学质量是学校的生命,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是每个教育工作者的天职。关心学生,执爱学生,发展学生智力,培养学生创造能力也是每个教育工作者的责任。因此,袁校长每周组织教师进行业务学习,不断提高教学理论水平,确立科学的教育教学观念。深入研究教材教法,探索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最佳途径,形成最优的教学特色。在袁校长的带领下,全校教职工刻苦钻研业务,争做业务型的名师。他们团结协作,关系和谐,为前现城小学的教育默默耕耘,无私奉献,取得了前所未有的好成绩,在束馆区100个村办小学中,前现城小学的成绩一直位居第一名。同时他个人也因工作业绩突出获得了多项殊荣:1986年荣获省园丁荣誉称号,同时非常参加县教育局组织的园丁宣讲团,向全县同仁介绍经验;1987年荣获“邯郸市优秀知识分子”荣誉称号;1988年被县政府晋升一级工资;1989年9月荣获“省优秀教师”荣誉称号。
因工作成绩突出,1990年4月21日,袁校长升任从善楼中心校校长,他心系教育,不辞劳苦,仅在刚刚到任的三天时间里,便走访完了全乡1所中学和8所小学9个校点,与校负责人沟通、同教师座谈,全身心地投入,为开展教育教学工作迈出了坚实的起步!在全面提高全乡中小学各校硬件建设标准的基础上,以细化实化学校内部管理、提高教学质量为重点,通过强化常规教学管理,努力提高教学质量和整体办学效益。他认为:提高教学质量的关键在教师,而加强对教师的各类业务培训是提高教师素质和教学质量的重要手段。为此,自1990年上任从善楼乡中心校校长以后,他坚持不懈地作了大量工作,有计划有步骤地组织开展了各类培训及教研活动。功夫不负有心人,有付出就有回报。在全乡教职员工的共同努力下,从善楼乡小学多次荣获全区第一名的好成绩。
1996年4月1日,在精简政府机构,减轻农民负担的形势下,袁学增同志调任束馆镇中心校第一副校长兼任束馆中学校长,这一干就是12年。上任之初,面对中学混乱不堪的局面,杂乱无章的工作,袁校长保持了严谨认真的工作作风,深入群众,调查研究,全面了解了中学的师资状况和外帐情况找出病源,对症下药,然后发扬以人为本、科学管理的工作精神,经常开会,与教师们亲切座谈,向教师们宣传当前的教育形势、端正教师们的工作态度,使其从思想上产生一种危机感、紧迫感,增强教师的责任感和事业感,树立竞争意识,敬业精神,并和教师们共同研究、探讨提高教学质量的方式方法,在此基础上对所有教职工进行了科学细致的分工,做到人尽其才,各尽所能。鼓励教师们在学生基础差、优秀学生大部分外流的状况下,树立信心、勇于拼搏,努力开创一个崭新的局面在中等生和差生中培养出优生,提高教学质量,吸引生源回流,倡导无私奉献精神,并随之制订了严格的各项规章制度,严禁旷岗、迟到早退现象发生,并且向8小时、向40分钟要质量、要效率。经过教师们的共同努力,辛勤的汗水终于结出了丰硕的果实。束馆中学教学质量迅速提高,生源大量回流。从此后,束馆中学的中考的成绩一路攀升、不断取得优异成绩。不仅在社会上树立了良好的形象,也另众多乡镇中学刮目相看,并得到县教育局领导的积极认可,多次授予该校“明星学校”的光荣称号。袁校长本人也多次被评为先进的个人、师德标兵等荣誉称号;多次荣立三等功
多次被政府嘉奖,先后3次荣获“先进工作者”荣誉称号。
“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这是著名教育家陶行知一生献身于教育事业的真实写照,也是袁校长奋斗在教育战线上的座右铭。30多年风雨沧桑,将屆退休年龄的袁校长依然心性不变。他始终耕耘在边远农村中小学这片贫瘠的土地上,守望著自己的理想,守望著那个甜美的梦,用真情点燃希望,用汗水点亮梦想,谱写了一曲平凡而卓越的人生乐 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