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哈尔滨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哈尔滨市2007年深化经济体制改革的意见%9A
【发布单位】哈尔滨市
【发布文号】哈政发〔2007〕12号 【发布日期】2007-05-17 【生效日期】2007-05-17 【失效日期】 【所属类别】政策参考 【文件来源】哈尔滨市
哈尔滨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哈尔滨市2007年深化经济体制改革的意见的通知
(哈政发〔2007〕12号)
各区、县(市)人民政府,市政府各委、办、局:
《哈尔滨市2007年深化经济体制改革的意见》业经2007年4月19日市政府第5次常务会议研究同意,现予以印发,请认真贯彻执行。
??
哈尔滨市人民政府
二○○七年五月十七日?? ??
哈尔滨市2007年深化经济体制改革的意见
2007年是实施“十一五”规划的关键一年,也是落实科学发展观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一年。根据党的十六届五中、六中全会和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按照市委关于经济体制改革的总体部署,现就2007年经济体制改革工作提出如下意见:
?
一、指导思想和基本原则
?
(一)指导思想
?
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大战略思想,按照“十一五”规划关于经济体制改革的部署,以转变政府职能、深化国有企业改革和加快社会领域体制改革为重点,紧紧围绕经济社会发展中的突出矛盾和深层次问题,用更大力量推进经济体制改革,力争在一些重要领域和关键环节取得新突破,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强有力的体制和机制保障。
?
(二)基本原则 ?
――坚持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改革方向,加大改革攻坚力度,提高改革决策的科学性和改革措施的协调性。
?
――坚持以人为本,把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作为改革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把维护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放在重要位置,确保广大人民群众共享改革发展成果。
?
――坚持以改革促发展,将改革和发展紧密结合,用改革的办法解决发展中遇到的问题。
?
――坚持改革规范推进,切实把行之有效的改革措施用制度和法律确立下来。
?
――坚持正确处理改革、发展和稳定的关系,把改革的力度、发展的速度和社会可承受的程度结合起来,确保各项改革平稳和谐推进。
?
二、加快推进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切实转变政府职能
?
(三)加快转变政府职能,建设服务型政府。完善公共服务体制,改进公共服务方式(责任单位:市政府办公厅)。强化政府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职能,扎实推进文化、教育、医疗卫生、食品药品安全监管、环境监管、安全生产监管、公用事业管理等重点领域体制改革的研究,推动政府成为公共服务产品的提供者、组织者和维护者;继续推进政企分开、政资分开、政事分开,以及政府与行业组织和中介机构分开,切实把政府职能转变到经济调节、市场监管、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上来。进一步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减少和规范行政审批事项,简化办事程序,创新政府管理服务方式;健全新增(减)审批事项申报、会签、审批服务、审批责任监督“一体化”工作制度;积极探索信息化政府履行审批职能的实现方式,提高行政效率;研究建立行政许可项目动态评估机制、新设定行政许可项目审查论证机制及审批和许可事项监督管理机制(责任单位:市编委办)。?
(四)加快建设法治政府,全面推进依法行政。加强行政执法监督机构建设,完善行政执法监督机制,建立健全行政执法责任追究、行政执法依据公开和行政执法评议考核制度;完善行政复议制度和运行机制,调整并加强行政复议机构,开展行政复议委员会试点工作,健全解决行政争议化解矛盾的法定机制;开展政府绩效评估体系研究,通过政府立法,建立政府绩效管理制度(责任单位:市政府法制办、办公厅、人事局、财政局、监察局)。
?
(五)加快推行政务公开,实现公共服务信息化。加快编制政务公开目录,促进办事公开和行政权力公开透明运行;加强制度建设,建立健全政务公开预先审核、主动公开、依法申请公开、内部公开、新闻发布等制度;整合公开载体,探索建立“一网、一厅、一线、一信、一册”的“五个一”联动公开模式(责任单位:市政府办公厅)。制定电子政务统一规划和政策,加快电子政务建设(责任单位:市信息产业局)。
?
(六)依法理顺市区县(市)管理权限,实现行政管理重心下移。合理划分市、区、县(市)政府职责权限,按照合法、合理、权责一致和高效便民原则,在法律、法规、规章规定的范围内,将部分经济社会管理权限下放到区、县(市)(责任单位:市政府法制办)。
?
(七)分类推进事业单位改革。按照国家和省统一部署,制定分类推进事业单位改革具体实施办法,健全和完善相关配套政策;稳妥推进用人制度改革,规范和完善聘用制度,积极推行岗位设置和管理制度,健全新进人员公开招聘制度和在职人员竞聘上岗制度;扎实推进分配制度改革,建立符合事业单位特点的岗位绩效和分级分类管理收入分配制度;继续推进事业单位后勤服务社会化(责任单位:市人事局、编委办)。加快推进产权制度改革,重点推进文化、卫生等公共服务事业单位改革试点(责任单位:市发改委)。积极推进财政体制改革,按照“养事不养人”原则,取消卫生、城建等工作任务可以量化的单位人头费,按工作量或项目核定经费(责任单位:市财政局)。深入推进社会保障制度改革,加快养老保险制度改革步伐(责任单位:市劳动和社会保障局)。
?
三、进一步调整和完善所有制结构,探索公有制的有效实现形式
?
(八)加快国有经济布局和结构调整,提高带动力和影响力。研究制定国有经济布局和结构调整规划;建立国有资产合理流动机制,促进企业资源优化配置;加快劣势企业退出,将国有优良资产向基础产业、支柱产业、强势集团、关键领域集中;加快国有经济结构优化升级,把调整改造的重点集中到对未来产业发展具有支撑作用并能带动产业链发展或产业集聚的机械、医药、食品等优势产业;培育和发展具有活力和竞争力的大公司、大企业集团,加快形成一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知名品牌和国际竞争力较强的优势企业(责任单位:市经委、市政府国资委)。
?
(九)完善国有资产管理体制和监管方式。建立健全国有企业经营业绩考核体系和国有资产重大损失责任追究制度;建立重大事项报告制度;选择市工业资产经营公司、东轻公司等企业进行经营业绩和绩效考核制度试点;建立国有资产收益收缴制度,实施国有资本经营预算制度,对国有企业应上缴利润、国有股红利、国企产(股)权转让收入等收益进行收缴;进一步规范和完善国有企业经营者的收入分配办法,选择部分企业进行期权、股权试点;加强资产与财务管理制度建设;坚持和完善监事会制度,适时选择国有企业进行派驻监事会试点(责任单位:市政府国资委)。
?
(十)深化国有企业改革。按照建立现代企业制度要求,以理顺产权关系为核心,深化公共客运等公用事业以及房地产开发、建筑施工企业改革;进一步放开城市公用事业产权市场、经营市场和作业市场,引入竞争机制,打破垄断,加快市场化进程;积极推进有条件的国有企业在境内外上市;基本完成国有企业办社会及辅业分离改制;妥善调处改制企业遗留问题,切实保障职工利益(责任单位:市政府国资委、市交通局、市建委)。
?
(十一)加快推进集体企业改革。积极组织推进国家“厂办大集体改制试点”;根据《国务院关于同意东北地区厂办大集体改制试点工作指导意见的批复》(国函〔2005〕88号)要求,按照《哈尔滨市厂办大集体改革试点工作实施方案》,进一步明确和细化改制目标、责任分工及工作任务,把握好政策宣传、企业方案制定审批、职工安置、资产债务处置和产业发展等关键环节,采取多种形式加快推进厂办大集体改革(责任单位:市政府国资委、市财政局、市劳动和社会保障局)。进一步明晰企业产权归属,妥善处理改革、发展和稳定的关系,加快推进集体企业产权制度改革(责任单位:市发改委)。
?
(十二)大力发展个体、私营等非公有制经济。贯彻落实《中共哈尔滨市委哈尔滨市人民政府关于鼓励支持和引导个体私营等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的意见》(哈发〔2006〕5号),不断完善支持非公有制经济发展政策;继续清理和修订限制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的地方性法规、规章和政策性文件,依法保护私有财产和非公有制企业合法权益;实施中小企业创业成长工程,积极推进小企业创业基地建设;充分发挥“政、产、学、研、金、介”相结合作用,依托哈工大等大专院校及科研院所组建公共技术服务平台,为非公有制企业科技创新提供支撑和服务;继续发挥担保机构对非公有制企业在融资担保中的积极作用,适时成立“哈尔滨中小企业担保协会”;建立涵盖科技人才、管理人才和各类高级人才的非公有制人才库,为非公有制经济发展提供人才保障(责任单位:市中小企业局)。
?
四、深化农村经济体制改革,促进农村经济社会发展
?
(十三)全面深化农村综合改革。进一步优化乡镇机构,改革和整合乡镇事业站所;抓紧制定分流人员的社会保障、乡镇机构运转的经费保障等配套措施;转变乡镇政府职能,确保乡镇机构编制在“十一五”期间只减不增(责任单位:市编委办、市农委)。继续推进“乡财县管乡用”财政管理方式改革,明确界定县乡政府支出责任,合理调整政府间收入划分,着力解决县乡财政困难,实现县乡财力均等化,保证乡村正常运转(责任单位:市财政局、市农委)。推进农村义务教育综合改革(责任单位:市教育局、市农委)。建立健全农村义务教育经费投入保障机制,提高农村中小学公用经费保障水平,逐步将农村义务教育全面纳入财政保障范围(责任单位:市财政局、市农委)。?
(十四)完善农村土地经营制度。继续稳定土地承包关系,依法维护农民土地承包权益,按照依法、自愿、有偿原则,推进土地承包经营权有序流转;稳步推进农村土地适度规模经营;加快推进农村土地承包纠纷仲裁试点,不断完善纠纷调处机制;深入开展土地承包规范化管理,提高规范化管理水平(责任单位:市农委)。
?
(十五)进一步推进农村劳动力转移。围绕省内、省外、国外3个市场,大力拓展劳动力转移空间;利用与上海、大连、北京等市建立多种经贸合作的有利条件,积极推介输出劳动力资源;充分利用韩国、日本、俄罗斯亲缘、地缘优势,拓宽劳务输出渠道,积极向国外输出劳务;引导农民抓住农闲时节,开展季节性打工。全年争取培训农民工35万人,其中引导性培训30.5万人,技能性培训4.5万人;转移农村劳动力120万人;转移劳务收入实现62亿元,农民人均劳务收入1200元(责任单位:市农委)。
?
(十六)积极清理化解乡村债务。全面落实《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做好清理化解乡村债务工作的意见》(国办发〔2006〕86号);深入开展调查研究,摸清债务产生原因和债务底数,分析探索化债有效渠道,研究提出化解乡村债务的意见;制订切实可行的试点工作方案,适时开展化债试点(责任单位:市财政局、市农委)。
?
(十七)大力发展农村新型合作经济组织。落实《哈尔滨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哈尔滨市加快发展农村新型合作经济组织意见的通知》(哈政办发〔2005〕22号),市财政每年从农发基金中安排100万元作为专项资金,用于鼓励支持发展农村新型合作经济组织(责任单位:市财政局、市农委、市供销社)。认真贯彻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农民专业合作社法》,做好农村新型合作经济组织登记注册工作(责任单位:市工商局、市农委、市供销社)。对农村新型合作经济组织所需临时性、季节性资金,各金融机构要按照有关规定积极给予贷款支持,市商业银行要在信贷政策上给予倾斜,开通农业特色贷款业务绿色通道,推出小额农贷业务,提供“一揽子贷款套餐”服务(责任单位:市金融办、市商业银行)。
?
(十八)继续深化粮食流通体制改革。全面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完善粮食流通体制改革政策措施的意见》(国发〔2006〕16号);积极推进落实政策性粮食财务挂账从企业剥离工作;加快粮食购销企业产权制度改革,对保留的骨干粮食购销企业进行公司制改制,实行国有独资或国有控股经营,对非骨干国有粮食购销企业采取改组联合、股份制、资产重组和授权经营等多种形式全面放开搞活;鼓励非公有制企业参与粮食企业改制;提高粮食购销市场化程度,继续培育壮大多元粮食购销主体,构建粮食流通市场化新机制;加快现代粮食物流体系建设,完善提高市场载体功能;继续发展粮食订单收购,提高粮食产业化经营程度;发展购销企业联合经营,组建跨地区、跨行业的粮食购销集团(责任单位:市粮食局)。
?
(十九)进一步深化小城镇发展改革试点。组织推进报批全国第二批发展改革试点镇工作,争取团结镇、王岗镇、宾西镇、新发镇、兴隆镇进入全国第二批发展改革试点小城镇行列;积极组织申报国家城镇建设用地增加与农村建设用地减少相挂钩试点,按照国家发改委、国土资源部办公厅《关于在全国部分发展改革试点小城镇开展规范城镇建设用地增加与农村建设用地减少相挂钩试点工作的通知》(发改办规划〔2006〕60号)和国土资源部《关于印发〈关于规范城镇建设用地增加与农村建设用地减少相挂钩试点工作的意见〉的通知》(国土资发〔2005〕207号)要求,按申报程序做好报批的各项基础性工作,力争团结镇、王岗镇、兴隆镇被列入国土资源部“城镇建设用地增加与农村建设用地减少相挂钩试点”(责任单位:市发改委)。同时对团结镇、王岗镇、兴隆镇总体规划进行修编,将3个镇“城镇建设用地增加与农村建设用地减少相挂钩试点”内容纳入城镇总体规划中(责任单位:市国土资源局、市城市规划局)。?
五、加快推进资源要素市场化,完善现代市场体系
?
(二十)大力发展地方金融市场。进一步完善对农户和中小企业小额信贷体系,扩大小额信贷规模;充实民营企业担保基金、中小企业担保基金和“小巨人”企业担保基金,做大融资担保平台;吸引股份制商业银行和外资金融机构在我市设立机构、开展业务;依托市股权登记托管中心,开展股权质押贷款和股权流动等融资试点;鼓励企业利用海内外资本市场上市融资(责任单位:市金融办)。
?
(二十一)规范发展土地市场。健全市场化土地交易机制,进一步完善经营性土地出让制度,规范协议出让行为,限制和规范政策性优惠用地;制定土地有偿使用政策,公布实施更新的基准地价;贯彻落实新增建设用地使用费缴纳标准和工业用地出让最低标准;提倡净地出让,确保市场竞争公平;推进集体建设用地制度改革,规范集体建设用地使用权进入市场的政策措施;稳妥推进征地制度改革,提高补偿标准;进一步扩大土地使用权招、拍、挂出让范围,完善交易程序;健全“统一收购、统一储备、统一规划、统一整理、统一供应”制度,形成“一个渠道进水,一个池子蓄水,一个龙头放水”的土地供应格局(责任单位:市国土资源局)。
?
(二十二)加快建设城乡统一的劳动力市场。按照省户籍登记管理制度改革试点要求,制定出台关于进一步深化户籍登记管理制度改革意见,加快建立有利于改变城乡二元结构的户籍登记管理体制(责任单位:市公安局)。继续推进城乡统筹就业试点,改革城乡分割的就业管理体制;深化劳动就业与社会保障管理体制配套改革,促进劳动者自主择业、合理流动;完善劳动力市场工资指导价制度;健全劳动关系协调和劳动争议处理机制;继续清理对农民进城务工的不合理限制政策和乱收费,建立健全进城务工人员劳动权益保障制度;继续完善农民工工资保障金制度,确保农民工工资保障金存缴率达到90%以上;制定出台《哈尔滨市劳动合同规范化管理标准》,建立和完善劳动合同统计、监督管理和争议处理制度(责任单位:市劳动和社会保障局)。
?
(二十三)进一步加强人才市场建设。进一步健全和完善人才市场服务体系建设,大力发展社会中介服务机构,加强对人才服务中介机构的监管;推进人才服务机构改革试点;完善相关政策,大力引进各类专业人才。拓展大学生就业渠道,提高高校毕业生就业率(责任单位:市人事局)。
?
(二十四)大力发展产权市场。进一步健全产权市场功能,全面推行电子竞价交易方式,实现省、市产权交易信息网与国务院国资委“全国企业国有产权转让监督管理网”对接;加强产权市场监管,规范产权交易程序,加大对违规产权交易的查处力度(责任单位:市政府国资委)。
?
(二十五)逐步完善资源环境价格形成机制。推进水价改革,合理调整污水处理费标准和城市供水价格,合理确定各类用水水资源费标准,实行农业用水计量收费和面向农民的终端水价制度,实现水资源节约利用、合理配置。通过成本监审和测算,逐步调整燃气价格;推进垃圾处理收费和征收方式改革(责任单位:市物价局)。
?
(二十六)推进社会信用体系建设。加快制定信用体系建设整体规划,出台社会信用体系建设总体方案;完善公共服务政策体系,提高公共服务质量,增强政府公信力;加快推进企业、个人征信体系和信用体系建设。研究建立信用信息公开和保护制度、社会信用体系监督管理体制和行业自律机制;建设企业信用档案管理系统,建立健全全市统一的企业信用分类监管网络;建立健全失信约束和惩戒制度(责任单位:市信息产业局)。
?
(二十七)推进市场经济秩序和市场法制建设。建立全社会共同参与的整顿和规范市场经济秩序长效机制;进一步完善行政执法、行业自律、舆论监督和群众参与相结合的市场监管体系;打破行业垄断和地区封锁,清理和废止地方或部门制定的分割市场的地方性法规、规章和政策性文件;继续健全和完善保护、促进公平竞争的相关法规和规章,加强市场法制建设(责任单位:市工商局、市质量技术监督局、市食品药品监管局)。
?
六、深化财政和投资体制改革,完善宏观调控体系
?
(二十八)深化财政体制改革,完善公共财政制度。健全公共财政体制,调整财政支出结构,加大财政在公共服务领域投入;深化预算管理体制改革,细化预算编制,增强部门预算编制计划性,强化预算执行刚性,逐步完善财政预算绩效评价体系;积极推进市本级国库集中支付制度改革,建立健全财政资金运行全过程监控机制,改革覆盖率达100%;大力推进政府收支分类改革;推进政府采购制度改革,扩大政府采购范围和规模,进一步规范政府采购行为;扩大财政支出绩效评价改革试点和参与式预算试点;改革和完善财政支农资金管理体系(责任单位:市财政局)。?
(二十九)大力推进投资体制改革。进一步规范固定资产投资行为和项目审批、核准、备案程序,加强和完善政府投资项目管理,推行项目公示制度,扩大代建制试点;继续对全市固定资产投资采取“在地统计”管理模式,健全对各区、县(市)投资任务目标考核和奖惩机制;进一步扩大城市基础设施项目市场化规模;继续实施大项目牵动战略,完善大项目推进机制,筛选81个投资规模大、拉动力强的大项目集中力量重点推进(责任单位:市发改委)。
?
七、深化涉外经济体制改革,提高对外开放水平
?
(三十)深化外贸管理体制改革,转变外贸增长方式。继续完善口岸工作联络协调机制;大力推进区域通关改革,加快电子口岸建设和“大通关”建设;进一步减少外贸行政审批;制定出台外贸经营权放开后相关配套办法;转变外贸增长方式,加快推进进出口商品结构调整和优化升级;按照国家外贸“微调”政策要求,认真贯彻落实“宽”进“严”出等政策措施,努力达到进出口贸易平衡(责任单位:市商务局)。
?
(三十一)完善“走出去”管理体制。完善有利于企业“走出去”的体制、政策和服务环境,鼓励扶持龙头骨干企业到境外设立贸易公司、建立生产基地、创建境外研发中心和开办分支机构;建立与俄罗斯哈巴罗夫斯克市、符拉迪沃斯托克市、克拉斯诺亚尔斯克市经贸联系机制;发展美国、欧盟市场,加大对非洲、中东和拉美市场的开发,加快发展对日、塞班经合市场,重点开拓对韩国本土经合市场,逐步建立和完善稳定有效的国际营销渠道和网络;积极引导和推动有比较优势的企业参与国际经济技术合作与竞争;加强外派劳务培训管理,积极发展技术劳务输出(责任单位:市商务局)。?
(三十二)完善外商投资管理体制。继续完善相关法规和政策措施,加强对外商投资企业的监督管理,建立企业诉求机制和市领导联系重点外来投资企业制度;有效利用特许经营权、土地转让权、政府专项补偿和BOT、TOT等形式,引导和鼓励国内外资本进入城市供排水、垃圾处理、路桥建设、轨道交通、公共交通、燃气和供热等公共基础设施领域和金融、保险、物流、服务外包等现代服务领域;积极支持高新技术产业、先进制造业、现代服务业、现代农业和环保产业落户各园区;大力引进跨国公司和世界500强在哈建立总部、设立研发基地(责任单位:市经合促进局)。
?
八、加快推进社会事业体制改革,维护群众切身利益
?
(三十三)努力扩大就业再就业。多渠道、多方式开发就业岗位,统筹做好城镇新增劳动力就业、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就业、下岗失业人员再就业,重点做好国有和集体企业下岗失业人员、国有关闭破产需要安置人员再就业;健全再就业援助制度,着力帮助零就业家庭和就业困难人员就业;进一步完善和落实再就业政策,扩大扶持范围;鼓励自谋职业、自主创业和企业吸纳就业;大力开发公益性岗位,安排就业困难群体就业;进一步完善公共就业服务制度,加强街道社区劳动保障平台建设,安置城镇就业再就业人员11万人(责任单位:市劳动和社会保障局)。
?
(三十四)继续完善社会保障制度。继续完善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制度,搞好做实个人账户;扩大自由职业、灵活就业人员和个体私营企业员工参保人数,争取做到应保尽保;探索农民养老保险试点办法,建立以个人账户为主、保障水平适度、缴费方式灵活的农村养老保险制度;建立失业预警机制;制定灵活就业人员借助基金补贴参保办法,进一步降低参保门槛,吸纳灵活就业人员参加失业保险;逐步将未参保的破产、困难企业退休人员纳入医疗保险范围;加快制定城镇少年儿童参加医疗保险统筹的基本保障政策;调整待遇支付标准和统筹基金支付范围,降低参保人员个人医疗费用负担;调整工伤保险参保政策,将个体工商户纳入工伤保险范围;研究制定适合建筑企业等特殊行业农民工参加工伤保险办法,强力推进农民工参加工伤保险;进一步加大对农民工参加工伤保险监察力度;探索事业单位和民间非赢利组织参加工伤保险的办法和措施(责任单位:市劳动和社会保障局)。全面实施城乡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加快社会救助体系建设,逐步提高城乡低保标准(责任单位:市民政局)。
?
(三十五)加快供热体制改革。落实建设部等八部委《关于进一步推进城镇供热体制改革的意见》(建城〔2005〕220号)和《国务院关于加强节能工作的决定》(国发〔2006〕28号),出台热费“暗补”变“明补”供热收费制度改革和城市供热保障实施方案;研究制定建筑节能和供热计量改造相关配套政策和实施方案,加大政府资金投入,加快推进政府机关办公楼、公共建筑节能改造和供热计量改革试点(责任单位:市供热办、市财政局、市建委)。?
(三十六)推进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强化政府责任,严格监督管理,建立覆盖城乡居民的基本卫生保健制度;推进政事分开、管办分开、医药分开、营利性与非营利性分开;完善公共卫生和医疗服务体系;理顺医药卫生行政管理体制,完善医疗机构分类管理;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发展城市社区卫生服务的指导意见》(国发〔2006〕10号),构建以社区为基础的新型城市卫生服务体系(责任单位:市卫生局、市财政局)。在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开展“药品集中配送”和“药品零差价”试点(责任单位:市卫生局、市食品药品监管局、市物价局)。发展社会医疗救助,适度发展民营医疗机构(责任单位:市卫生局)。进一步扩大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试点范围,在抓好呼兰、双城、阿城、尚志4个区、县(市)试点的同时,将试点扩大到五常市、宾县、方正县、依兰县、延寿县、巴彦县、木兰县、通河县和松北区9个区、县(市);加快农村卫生服务体系建设,加强县(市)、乡(镇)、村三级卫生服务网络建设(责任单位:市卫生局、市财政局)。不断完善农村药品供应网络和监管体系建设,进一步整顿药品生产流通秩序(责任单位:市食品药品监管局)。建立新的医药价格形成机制(责任单位:市物价局)。
?
(三十七)深化教育体制改革。进一步推进教育体制机制改革创新,重点推进市重点高中配额生制度改革、高中新课改、职业教育学制改革试点;推进招生、考试、评价制度改革,完善校长、教师聘用交流管理机制;逐步缩小城乡、区域教育发展差距,推动公共教育协调发展;大力发展各类职业教育,中等职业教育在校生人数达到7.5万人,高等职业教育在校生人数达到1.5万人,职教毕业生一次就业率达到80%以上(责任单位:市教育局)。年均各类企业职工短期职业技能培训达到95万人次(责任单位:市劳动保障局)。进一步落实鼓励民办教育发展的支持政策;深化农村教育教学改革,进一步完善“以县为主”的农村义务教育体制;建立健全教育资助体系,免除农村义务教育阶段中小学生全部学杂费(责任单位:市教育局)。
?
(三十八)加快科技体制改革。完善自主创新体制机制,增强自主创新能力,加快建立以企业为主体,以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相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筛选一批重点企业进行创新型企业试点(责任单位:市科技局)。由市财政投入5亿元支持科技创新,其中市应用技术研究与开发资金由7500万元增加到1亿元,市发展高新技术专项资金继续按每年4000万元安排(责任单位:市财政局)。大力推进汽车电子、电子信息、装备制造、新材料、食品安和生物医药等6大产业联合体建设和发展,建立产学研结合新机制;加强技术研发、科技资源信息共享、科技企业孵化、技术交易和科技投融资等5大平台建设(责任单位:市科技局)。
?
(三十九)全面推进文化体制改革。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文化体制改革的若干意见》(中发〔2006〕14号),建立富有活力的文化管理体制和文化产品生产经营机制;分类推进公益性文化事业单位改革和经营性文化单位转企改制;完善文化产业政策,培育国有和国有控股骨干文化企业,鼓励非公有资本依法进入文化产业;加快建立覆盖全社会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加大对公共文化的投入,建立农村文化投入的稳定增长机制(责任单位:市文化局)。
本内容来源于政府官方网站,如需引用,请以正式文件为准。
第二篇:哈尔滨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哈尔滨市2006年深化经济体制改革的意见%9A
【发布单位】哈尔滨市
【发布文号】哈政综〔2006〕24号 【发布日期】2006-06-21 【生效日期】2006-06-21 【失效日期】 【所属类别】政策参考 【文件来源】哈尔滨市
哈尔滨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哈尔滨市2006年深化经济体制改革的意见的通知
(哈政综〔2006〕24号)
各区、县(市)人民政府,市政府各委、办、局:?
现将《哈尔滨市2006年深化经济体制改革的意见》予以印发,请认真贯彻执行。
??
哈尔滨市人民政府?
二○○六年六月二十一日 ??
哈尔滨市2006年深化经济体制改革的意见
2006年是实施“十一五”规划的开局之年,我市深化经济体制改革的任务十分艰巨。根据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和市委十一届四次全会关于经济体制改革的总体部署和要求,现就我市2006年深化经济体制改革工作提出以下意见。?
一、进一步明确深化经济体制改革的指导思想和基本原则?
(一)指导思想。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认真贯彻党的十六大、十六届五中全会和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大战略思想,把握经济保持平稳较快发展的有利时机,抓住影响和制约经济社会发展的突出矛盾和深层次体制问题,深入推进经济体制改革,力争在一些重要领域和关键环节取得新突破,为实施“十一五”规划开好局、起好步提供强大动力和体制保障。?
(二)基本原则。更加注重改革和发展的紧密结合,以改革促进经济社会全面发展;更加注重以人为本,着力解决涉及人民群众切身利益的体制机制问题;更加注重改革的规范化推进,及时将行之有效的改革措施用制度确立下来;更加注重处理好改革发展稳定的关系,确保各项改革措施平稳推进。?
二、积极推进行政管理体制改革?
(三)加快政府职能转变。推进市直部门行政管理体制改革,转变政府职能,优化组织结构,理顺职能分工,提高行政效能。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进一步清理、减少和规范行政审批事项,依法推进管理重心向区、县(市)下移。调整被取消或下放行政审批职能的机构及人员编制。继续推进政企分开、政资分开、政事分开、政府与中介组织分开,加强政府的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职能(此项工作由市编委办牵头)。全面推行依法行政,建立健全科学、民主和依法决策机制及行政监督机制,完善集体决策、专家咨询和评估、决策听证和公示、决策跟踪反馈和责任追究制度(此项工作由市政府办公厅、法制办、研究室和市监察局牵头)。建立健全应对紧急重大突发事件管理体制和机制(此项工作由市政府办公厅、法制办牵头)。?
(四)分类推进事业单位改革。按照国家关于分类推进事业单位改革的要求,完善改革措施,进一步做好与国家分类推进事业单位改革的衔接工作。深化财政补助事业单位分配制度和用人制度改革。研究制定推进事业单位后勤服务社会化的配套政策。加快市直成人教育和职业技术教育事业单位改革。进一步完善以市编委办、市委组织部、市人事局、市财政局、市劳动和社会保障局五部门为管理主体的“五联动”管理。落实转企改制事业单位在职职工缴纳基本养老保险工资基数和比例、离退休计发待遇、退休审批部门“四不变”的政策规定(此项工作由市人事局、编委办、劳动和社会保障局牵头)。?
三、坚持和完善基本经济制度?
(五)积极推进国有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围绕建设机械制造、医药、食品和高新技术产业基地的要求,抓紧研究提出全市国有经济布局和结构调整的指导意见,推动国有资本向龙头骨干企业、优势产业以及城市基础设施和公益事业等重要行业和关键领域集中,培育壮大一批品牌号召力强、技术创新能力强和市场应变能力强的大企业集团(此项工作由市政府国资委、市经委牵头)。?
(六)完善国有资产管理体制和监管方式。加快制定出台国有资产收益收缴管理办法、国有资产经营预算试行办法,建立国有资产经营预算制度。出台《哈尔滨市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投融资管理办法》,加强国有资产重大项目管理(此项工作由市政府国资委牵头)。?
(七)推进市属国有企业改制。初步完成哈轴集团、东轻公司等重点国有企业改制。强力推进哈建工集团、哈供排水集团、公交企业以及哈物业供热集团等企业改制。稳妥推进哈工程机械厂、变压器厂和电缆厂等企业渐进式改制。研究制定相关政策,妥善解决改制遗留问题(此项工作由市政府国资委牵头)。?
(八)加快股份制改革和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加快推进国有大中型企业股份制改革,实现投资主体和产权多元化。按照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要求,规范公司管理层行为,进一步健全和完善公司法人治理结构,在董事会建设方面迈出实质步伐(此项工作由市政府国资委牵头)。?
(九)扎实推进市属国有工业企业厂办大集体改制。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同意东北地区厂办大集体改革试点工作指导意见的批复》(国函〔2005〕88号)精神,进一步完善《哈尔滨市厂办大集体改革试点工作实施方案》,明确改制目标和责任分工,把握好企业改制方案制定、职工安置、资产债务处置和产业发展等关键环节,全面启动市属国有工业企业厂办大集体改制工作(此项工作由市政府国资委牵头)。继续深化集体企业产权制度改革,发展多种形式的集体经济(此项工作由市发改委牵头)。?
(十)建立健全国有企业经营效绩评价体系,完善企业经营者激励与约束机制。加快制定哈尔滨市市管企业负责人经营业绩考核办法、薪酬核准制度、任期经营业绩考核办法,初步建立起国有企业经营业绩考核体系。开展业绩考核和效绩评价试点工作,积极探索国有企业效绩评价的方法和途径,运用评价结果引导企业经营行为。深化企业经营者收入分配制度改革,加快建立个人收入与岗位责任、贡献和企业效益紧密挂钩、与劳动力市场价位相衔接、收入分配能增能减的分配调控机制(此项工作由市政府国资委牵头)。?
(十一)进一步改善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的体制环境。认真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鼓励支持和引导个体私营等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的若干意见》(国发〔2005〕3号)和《中共哈尔滨市委哈尔滨市人民政府关于鼓励支持和引导个体私营等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的意见》(哈发〔2005〕5号)(此项工作由市中小企业局牵头)。市财政每年安排5000万元用于提高对非公有制经济的担保能力;安排1000万元,用于设立市中小企业发展专项基金(此项工作由市财政局牵头)。选择一批发展前景好、带动作用强、吸纳劳动力能力突出的企业大户,建立与市级领导联系直通车制度。建立和完善非公有制经济社会服务体系、资金扶持担保体系、维权体系和信息服务网络体系。加强和改进对非公有制企业的服务和监管。将哈尔滨市个体私营经济工作领导小组更名为哈尔滨市发展非公有制经济工作领导小组,定期研究解决非公有制经济发展中的体制、政策、环境等重大问题(此项工作由市中小企业局牵头)。?
四、进一步深化农村经济体制改革?
(十二)深化农村综合改革。继续稳定并完善以家庭承包经营为基础、统分结合的双层经营体制。巩固农村税费改革成果,进一步深化乡镇机构改革,逐步改革现行县乡财政管理体制,适时开展乡村债务清理核实和化解乡村债务试点工作(此项工作由市农委牵头)。?
(十三)进一步推进农村劳动力转移。继续推进和扩大农村劳动力转移基地和外派劳务基地建设试点(此项工作由市发改委牵头)。强化对农民进城务工就业的管理和服务,引导农村劳动力向非农产业和城镇有序转移。大力拓展外向型劳务输出经济。抓好30万农民工就业技能培训,力争转移110万人,实现劳务总收入45亿元,农民年人均劳务收入900元(此项工作由市农委牵头)。?
(十四)大力加强农村新型合作经济组织建设。鼓励农民发展各类专业合作经济组织,积极引导农民以入股形式开展紧密型合作或松散、半松散型合作,提高农业组织化程度。组织好各级业务骨干和农村新型合作经济组织负责人培训,提高其经营管理水平和市场开拓能力(此项工作由市农委牵头)。?
(十五)推进粮食流通体制改革。深化国有粮食企业产权制度改革,全面推行公司制,加快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完善购销市场化机制,发展社会多元粮食收购主体,培育粮食收购大户,组建市、县(市)粮食购销集团。发展粮食订单收购和购销一体化经营。扩建和完善现有粮食批发市场,新建粮食物流中心(此项工作由市粮食局牵头)。?
(十六)继续深化小城镇发展改革试点。完善小城镇发展改革试点政策,加大资金支持力度,重点扶持康金、王岗、团结、西集、宾西、拉林、小岭、周家等试点镇加强基础设施和公用设施建设,发展各次产业和各类市场。推动呼兰区向康金镇下放部分经济管理权限试点(此项工作由市发改委牵头)。?
五、大力发展现代市场体系?
(十七)加快地方资本市场建设。积极推进外资银行和国内股份制银行在哈设立分支机构和开展金融业务。加快推进市证券登记公司向股权登记托管中心转变。依托股权登记托管中心和产权交易中心,建立地区性股权融资市场,探索建立非上市公司股权转让交易和机构投资者退出机制(此项工作由市金融办牵头)。?
(十八)进一步规范土地市场。继续推进征地制度改革,探索建立适应新形势的征地补偿办法,健全被征地农民的合理补偿机制,逐步建立被征地农民的就业安置和社会保障制度,研究建立征地补偿安置争议协调和裁决机制。进一步整顿和规范土地交易市场秩序,扩大土地使用权出让招、拍、挂范围,完善交易程序。加快培育矿业权市场,大力推进探矿权、采矿权有偿使用制度改革,提高探矿权、采矿权出让招、拍、挂比例(此项工作由市国土资源局牵头)。?
(十九)健全和完善劳动力市场。以“一站式”服务平台为重点,加快建设城乡统一的劳动力市场。加强下岗失业人员、无业人员和农民工的职业技术培训。大力发展各类劳务中介组织。继续清理对农民进城务工的不合理限制和各种阻碍劳动力流动的不合理制度。进一步完善劳动力争议协调机制。完善劳动力市场工资指导价位制度(此项工作由市劳动和社会保障局牵头)。?
(二十)进一步加强人才市场建设。加强人才网络建设,进一步完善人才市场体系。大力发展社会中介服务,加强对人才中介服务组织的监管。探索做好高校毕业生就业市场化服务(此项工作由市人事局牵头)。?
(二十一)大力发展产权市场。进一步健全产权市场功能,强化“一站式”服务。加强产权市场监管,规范产权交易程序,加大对场外交易的查处力度(此项工作由市政府国资委牵头)。?
(二十二)加快资源性产品价格改革。加快推进城市供水和污水处理费价格改革,将水资源费计入供水成本。改革农业供水价格形成机制和管理体制,完善农业水费计取办法,推行“终端水价制”,实行计量收费(此项工作由市物价局、水务局、环保局牵头)。稳步推进煤气出厂价格形成机制改革(此项工作由市物价局牵头)。推进工业供热出厂价格改革,研究制定《煤热价格联动实施办法》(此项工作由市物价局、供热办牵头)。?
(二十三)推进社会信用体系建设。抓好政府诚信建设,对涉及社会经济领域的重大事项,实行专家咨询论证、专业机构评估和依法审核制度。加强商业城信和企业诚信建设,建立健全企业和企业法定代表人信用数据库,推进企业信用分类监管,对企业信用实行等级评定。全面开展公民诚信建设,规范公民诚信行为。建立健全信用监督和失信惩戒制度(此项工作由市信息产业局、工商局牵头)。?
(二十四)继续整顿和规范市场经济秩序。进一步打破行业垄断和地区封锁,建立统一开放和竞争有序的市场。完善行政执法、行业自律、舆论监督和群众参与相结合的市场监管体系。健全产品质量监管机制,严厉打击制假售假、商业欺诈、偷逃骗税和侵犯知识产权等违法行为。进一步加强市场法规建设(此项工作由市工商局、质量技术监督局、食品药品监管局、科技局牵头)。?
六、深化财政和投融资体制改革?
(二十五)深化财政体制改革。加快建立和完善公共财政体制。继续推进部门预算改革,建立部门预算编制、执行制衡机制。扩大国库集中支付制度改革实施范围,启动286个市直单位第二批国库集中支付制度改革。进一步规范市对区财政转移支付制度。深化政府采购制度改革,进一步扩大政府采购范围和规模。推进财政支出绩效评价改革试点。制定稳步推进项目支出绩效考评实施方案(此项工作由市财政局牵头)。?
(二十六)继续深化投资体制改革。按照“谁投资、谁受益、谁承担风险”的原则,落实企业投资自主权,严格实行备案制、核准制和审批制。规范政府投资行为,建立并完善政府投资决策责任制度。推进城市基础设施项目市场化运作,实行建设和管理政企分开(此项工作由市发改委牵头)。?
(二十七)积极推进企业直接融资。有效利用境内外上市融资渠道,推进企业上市融资。积极引进国内外战略投资者参与上市公司资产重组(此项工作由市金融办牵头)。?
七、深化涉外经济体制改革?
(二十八)深化外贸管理体制改革。加快口岸管理体制改革,完善口岸工作协调机制。全面推进电子口岸和“大通关”建设。进一步减少外贸行政审批事项。大力培育对外贸易经营主体。实施对外贸易经营者备案登记制度(此项工作由市商务局牵头)。?
(二十九)完善外商投资管理体制。进一步贯彻落实《国务院办公厅关于促进东北老工业基地进一步扩大对外开放的实施意见》(国办发〔2005〕36号),加强对外资的产业和区域投向引导。制定出台关于鼓励外商建立研发中心的规定。继续完善相关政策措施,加强对外商投资企业的监督管理(此项工作由市经合促进局牵头)。?
(三十)完善“走出去”管理机制。制定出台实施“走出去”战略指导意见,建立推进“走出去”战略实施的工作机制。完善对外投资服务体系和协调机制,建立境外投资风险回避和投资安全保障机制。鼓励和支持企业从事境外工程承包和劳务输出(此项工作由市商务局牵头)。?
八、加快推进社会保障体系建设?
(三十一)努力扩大就业再就业。认真贯彻《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就业再就业工作的通知》(国发〔2005〕36号)精神,继续推进“促进再就业行动”,加强就业和创业技能培训、职业介绍等就业服务。强化就业再就业工作责任体系、政策支持体系和就业服务体系建设。建立促进就业再就业长效机制。城镇就业再就业力争安置10万人,其中下岗失业人员再就业5万人,“4050”人员再就业1万人(此项工作由市劳动和社会保障局牵头)。?
(三十二)完善城镇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继续做好未参保城镇集体企业职工参加基本养老保险、已经退休人员享受基本生活费资格认定、企业职工退休审批和养老金调整工作。基本养老保险新增5万人,企业覆盖率达到86%。确保当期基本养老金足额发放(此项工作由市劳动和社会保障局牵头)。?
(三十三)推进失业保险制度建设。贯彻落实《哈尔滨市市区企业并轨人员进入失业保险暂行办法》(哈劳社发〔2005〕121号),平稳推进3万名并轨人员进入失业保险并享受相关待遇。建立失业预警机制,有效实施失业调控。依法扩大失业保险覆盖面,失业保险参保人数新增5万人,覆盖面达到88%,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6%以内(此项工作由市劳动和社会保障局牵头)。?
(三十四)扩大医疗保险覆盖面。完善医疗保险政策,将市区自由职业人员纳入医疗保险范围。研究医改前关、停、破产且无存续企业退休人员参加医疗保险问题。探索、研究少年儿童住院和门诊大病医疗保险办法。修订《哈尔滨市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暂行办法》。建立离休干部医疗统筹财政支持机制,统一实行省离休干部医疗政策。新增参保人员7万人,覆盖面达到68%(此项工作由市劳动和社会保障局牵头)。?
(三十五)完善工伤保险制度。进一步完善和规范工伤保险相关政策,继续扩大工伤保险覆盖范围,积极吸收三资、民营等非公有制企业参保,有序推进个体工商户、农民工参保,加快推进事业单位参保,新增参保人员8万人(此项工作由市劳动和社会保障局牵头)。?
(三十六)加快推进供热体制改革。制定出台《哈尔滨市职工供热费补贴实施办法》,将采暖补贴由“暗补”变为“明补”。完善城市供热保障制度,制定出台《哈尔滨市城市供热保障实施办法》,明确保障政策、范围、标准、资金管理和核发办法(此项工作由市供热办、财政局牵头)。?
九、全面推进科技、教育、文化、卫生领域体制改革?
(三十七)深化科技体制改革。加快建立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相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大力推进汽车电子、信息产业、装备制造业、新材料、新医药和食品安全等技术创新联盟建设。加快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建设,建立健全产学研合作机制,促进科研成果转化。深化科研机构改革,推动开发类科研机构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公益类科研机构建立现代科研院所制度,不断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和科技支撑能力(此项工作由市科技局牵头)。?
(三十八)积极推进教育体制改革。调整、优化教育结构和布局。深化教育教学和办学体制改革,普及和巩固义务教育,大力发展职业教育,推进教育思想、体制、内容和方法创新。强化政府对义务教育的责任,建立有效的教育资助体系,促进城乡、区域教育等各类教育协调发展(此项工作由市教育局牵头)。?
(三十九)深化文化体制改革。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文化体制改革的若干意见》(中发〔2006〕14号)及相关政策规定,积极推进政企、政事和管办分开,加快电影公司系统转企改制步伐,建立健全国有文化资产监督管理体制。加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认真落实《国务院关于非公有资本进入文化产业的若干决定》(国发〔2005〕10号),放宽对申办文化经营项目的限制,完善审批备案制度,积极引进社会资本进入文化市场。继续整顿和规范文化市场秩序(此项工作由市文化局牵头)。?
(四十)深化医疗卫生体制改革。进一步加强公共卫生应急体系建设,建立市公共卫生应急指挥中心,提高公共卫生突发事件应急能力。在公立综合医院进行转换运行机制试点,探索建立“平价医院”和“平价病房”,缓解群众“看病贵、看病难”问题。扩大农村新型合作医疗试点,不断完善农村合作医疗管理体制、运行机制、筹资机制和监督机制,建立有效的农民医疗保障制度。进一步调整和优化卫生资源结构,大力发展社区医疗,加快建立新型社区卫生服务体系(此项工作由市卫生局牵头)。?
十、加快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和生产安全型社会建设?
(四十一)推进资源节约型社会建设。积极开发和推广清洁生产、资源节约、替代和循环利用技术。在利民经济技术开发区、双城经济技术开发区和宾西经济开发区进行循环经济试点。在哈药集团制药总厂、华尔化工有限公司、东轻公司等10家企业推进中水回用试点。完成50家企业清洁生产审核。确保哈尔滨利民固体废物综合利用处置中心投入使用。推进国环医疗垃圾处理场试运行。在哈发电厂、哈药集团等30家企业开展节能工程建设(此项工作由市环保局牵头)。建立消耗高、污染重、技术落后的工艺和产品强制性淘汰制度(此项工作由市经委牵头)。研究制定有利于资源节约的价格和财政补贴政策(此项工作由市物价局、财政局牵头)。?
(四十二)加快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加快推进水污染治理、大气污染治理、噪声治理、生态环境建设、农村环境综合治理和循环经济示范等“六项重点工程”。实行排放总量控制、排放许可和环境影响评价制度。完成《哈尔滨市防治机动车排气污染监督管理办法》、《哈尔滨市畜禽养殖污染防治办法》和《哈尔滨市水污染防治办法》的立法调研(此项工作由市环保局牵头)。?
(四十三)建立健全安全生产监管体制。坚持“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方针,强化安全生产责任体系建设。进一步完善安全监管机构,健全安全生产监管体制,严格执法,强化监管。实施安全生产市场准入制度、特种作业人员培训和考核及持证上岗制度,对危险性较大的特种设备实行安全认证和使用许可制度。建立健全应急救援体系、安全生产监控体系和预警体系。建立对重大危险源和事故隐患评估整改、对高危行业进行控制的宏观安全监控体系和对企业现场生产过程、设施设备运行进行控制的微观安全监控体系。建立政府安全生产专项资金和企业安全生产风险承担机制(此项工作由市安全办牵头)。
本内容来源于政府官方网站,如需引用,请以正式文件为准。
第三篇:哈尔滨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哈尔滨市2003年经济体制改革工作
【发布单位】哈尔滨市
【发布文号】哈政办综〔2003〕47号 【发布日期】2003-07-07 【生效日期】2003-07-07 【失效日期】 【所属类别】政策参考 【文件来源】哈尔滨市
哈尔滨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哈尔滨市2003年经济体制改革工作方案的通知
(哈政办综〔2003〕47号)
各区、县(市)人民政府,市政府各委、办、局:?
经市政府同意,现将《哈尔滨市2003年经济体制改革工作方案》印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执行。
二○○三年七月七日
哈尔滨市2003年经济体制改革工作方案
为深入贯彻党的十六大和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全面落实市第十一次党代会、市十二届人大一次会议和市政府全体会议关于我市2003年经济体制改革工作的部署,进一步加快我市经济体制改革步伐,特制定本方案。?
一、总体思路?
高举邓小平理论伟大旗帜,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十六大精神,按照市委“立足现有、挖掘潜能,追逐应有、创新发展”的总体要求,以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为目标,以深化国有企业改革为重点,积极推进国有企业产权制度改革和国有资产管理体制改革,健全和完善社会保障体系,深化农村经济体制改革,加强现代市场体系建设,深化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加快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微观基础和运行机制,促进我市经济持续快速发展和社会事业全面进步。?
二、主要任务?
(一)大力推进国有企业改革?
以产权制度改革为重点,采取公司制改制、产权和股权转让、减持国有股、实施企业破产和拍卖出售等多种改革方式,吸引战略投资者和非国有经济投资、参股,促进企业体制创新和实现投资主体多元化。力争用三年时间,在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加快老工业基地调整和改造、国有资本从中小企业退出和非国有经济参与国企改革方面有新突破。?
1、推进企业产权、股权向国内外招标转让。通过举办哈尔滨国有企业产权股权转让招标对接会等活动,推出一批企业产权、股权转让项目,邀请国内外各大集团、大企业及各类投资机构参加,采取整体出让、分块出让、整体购买、部分购买、先租后买、租一块买一块或上市公司转让国有股权等多种形式转让国有产权和股权,促进国有经济的调整和企业投资主体的多元化。?
2、放开民间资本投资领域,促进非国有经济参与国企改革。支持和鼓励民间投资进入国家明令禁止以外的所有行业,放宽对投资人资格和投资方式的限制。支持非国有经济以参股、控股、收购、兼并等方式参与国有企业的改革、改组和改造,在贷款贴息、职工安置、改制所涉及的行政事业性收费方面享受国有企业同等待遇。鼓励社会资本投资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兴办各类社会公益事业和科研事业。允许新设立的私营企业注册资本实行分期注入、分批到位。?
3、建立国有企业产权制度改革专项资金。为进一步解决因国有企业改制解除职工劳动关系安置补偿费用不足等问题,拟由市财政每年划拨一定额度的资金并制定严格的监管使用制度,实行专款专用,确保专项资金安全运作。
4、落实和完善有关政策,为企业改革搞好配套服务。认真贯彻落实哈发〔2001〕8号和29号等市委、市政府关于国有企业产权改革的各项规定,并在总结改革实践的基础上制定补充规定,对一些影响产权改革继续深入的问题提出具体解决办法。认真抓好《国有大中型企业主辅分离,辅业改制分流,安置富余人员的实施办法》(国企改〔2002〕859号)的落实,抓紧制定《实施细则》,选择企业,启动试点,积极推进国有大中型企业主辅分离、辅业改制。?
5、大力推进国有大中型企业规范的公司制改革。采取积极指导、政策扶持等多种措施,支持具备条件的国有大中型企业通过合资合作、购并转让、交叉持股、国内外各种成份的资本参股和控股、项目招商、存量资产入股等多种形式进行规范的公司制改革,力争在三年内全部完成国有大中型企业股份制改革。同时,建立规范的法人治理结构和科学的决策机制,逐步推进企业高级管理人员的市场化配置,建立健全高级管理人员的激励与约束机制。对通过改制、具有成长性好的公司制企业创造条件推荐上市,拓宽改制企业的融资渠道。?
6、建立劣势企业市场退出机制。进一步疏通和完善国有企业退出市场的通道,主动争取国家的支持,按照国家关于政策性破产的有关要求,选择具备政策性破产条件的企业,积极向国家有关部委申报,力争用三年左右的时间使一批濒临破产的劣势企业稳步退出市场。尽快完善我市劣势企业依法破产的相关政策和措施,拓宽劣势企业退出渠道。?
(二)深化国有资产管理体制改革?
根据国家“自上而下有序进行国有资产管理体制改革”的要求和我市的实际情况,搞好全市国有资产管理体制改革的调研,制定改革方案,同时要进一步理顺现有国有资产营运机构,改善运作状况。?
1、完善和深化商业国有资产管理体制改革。明确市商业国有资产管理机构职责、权利和义务,实行管人管事管资产相结合,主要组织实施市属国有商业企业的产权制度改革,两年内完成国有商业企业全部改制退出,国有商业企业职工全部退出国有身份。?
2、加快推进工业国有资产营运机构的优化。抓好重点企业集团(上市公司)的资产重组,按照“增资扩股、企业改制、结构重组”三位一体的方针,推进哈药集团的增资扩股工作,进一步发挥其对全市经济发展的拉动作用。加大对建材集团的支持力度,促进其尽快做强做大。对机械、轻工、电子等行业,要按照市政府的统一部署抓好组建企业集团和资产经营公司的各项筹备工作,尽快制定组建方案,构建精简高效的运营和监督管理机制。积极做好拟撤消的资产经营公司和企业集团的善后处理工作,合理分流资产,妥善安置人员。?
3、进一步完善市政建设系统集团公司的管理和运行机制。进一步规范供排水和物业供热集团公司的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要按照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要求,加快政企分开,建立健全公司法人治理结构,理顺母子公司间所有权和经营权的关系;通过吸收境外和国内法人资本参股、转让国有股权、发行企业债券、盘活存量资产、出让经营权等多种方式优化集团公司股本结构,实现投资主体多元化;完善内部各项经营制度,建立起有效的激励和约束机制。
4、推进其他行业国有资产管理体制的改革。对投资、城建、交通、农业、市政工程、粮食、物资等行业的国有资产结构和分布状况进行深入调研,按照产业相近和行业特点整合资产,分别提出组建资产经营公司或企业集团具体可行的方案,经进一步论证报批后组织实施。?
(三)努力增加就业岗位,不断完善社会保障体系
以维护改革发展稳定大局为中心,以促进下岗失业人员再就业和维护劳动者合法权益为重点,继续巩固“两个确保”,大力加强我市社会保障体系建设。?
1、千方百计扩大就业和再就业。坚持“劳动者自主择业、市场调节就业和政府促进就业”的方针,出台落实国家和省、市关于就业、再就业政策的配套措施,进一步拓宽就业和再就业渠道,全年安置下岗失业人员8万人,力争达到9万人。完善就业服务体系,搞好下岗人员的再就业培训,建立公共就业服务制度,实行“一站式”就业服务;建立基层劳动保障服务平台,加大劳动保障执法力度,维护劳动者合法权益。继续推进以安置下岗职工再就业为主要内容的中澳“中国城市社区服务与发展企业支持网”合作项目。?
2、全面加快社会保障体系建设。加大基金筹集力度,增强保障能力。继续扩大社会保险覆盖范围,养老保险力争基本实现全覆盖;失业保险要积极把非公有制企业纳入覆盖范围;医疗保险要在继续推进机关、事业、中直省属企业参保的同时,向个体私营和三资企业拓展。加大社会保险费的征缴和清欠力度,拓宽筹资渠道,争取国家财政支持,落实国家补充社保基金的有关政策,确保保险基金的保障能力。继续确保基本养老金的足额发放;调整养老金计发办法,尽快实现新老计发办法平稳过渡,逐步建立新的机制;解决好困难企业和特殊人群的参加养老、失业、医疗保险问题;积极推进市级统筹,完善社会化管理服务工作。探索适合我市农村经济发展的农村养老保险制度。?
3、深化劳动工资制度改革。依据劳动、资本、技术和管理等要素按贡献参与分配的原则,深化企业内部分配制度改革,完善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发挥市场调节作用,鼓励一部分人通过诚实劳动和合法经营先富起来。加强对工资收入分配的指导和调节,推进工资集体协商制度建设,扩大企业经营者年薪制试点。?
4、启动实施住房货币化分配制度改革。制定出台《住房补贴资金管理办法》,落实当年补贴资金,在部分机关事业单位启动实施住房分配货币化试点工作。鼓励有条件的单位利用可转化的住房资金和售房款的净归资金发放住房补贴。加大公积金个人贷款发放力度,支持职工贷款购房。?
(四)深化农村经济体制改革?
以农业产业化、农村工业化和城市化为目标,以解决“三农”问题和体制创新为重点,大力深化农村经济体制改革。?
1、推进农村土地经营权流转制度改革。在稳定家庭承包经营的基础上,按照依法、自愿、有偿的原则,积极稳妥地推进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逐步发展规模经营。把家庭承包经营和企业产业化经营结合起来,推进龙头企业与农户在生产经营上的协作和联合,促进农业走向规模化、市场化。支持和鼓励各种农村社区集体经济组织、专业合作组织的发展,提高农民进入市场的组织化程度。?
2、加大小城镇综合改革试点推进力度。重点解决重建设轻改革的问题。继续扩大镇级政府经济管理的职能,赋予试点城镇在计划、城建、工商、土地等方面相应的经济管理权限。加快建立多元化投资机制,扩大投融资渠道,进一步完善现有小城镇载体功能。大力发展二三产业,吸纳和转移农村剩余劳动力。加快户籍制度改革,搞好各项服务,为农村剩余劳动力向城镇和非农产业转移创造有利条件。?
3、继续推进农村税费改革,减轻农民负担。按照减轻、规范、稳定的原则,继续推进农村税费改革,建立有效的农民负担监督管理机制,加强村级财务监督管理,做好农村税费改革的检查验收工作。同时,推进相关的农村义务教育管理体制、乡镇机构、农村公共财政等方面的配套改革。?
4、搞好粮食流通体制改革。按照保护农民利益、保证粮食安全、减轻财政负担的要求,积极稳妥地实行粮食购销市场化,把补贴直接补给粮食生产者。加快粮食购销企业改革,转换经营机制;加强政府宏观调控,建立有效的调节机制;打破市场封锁,积极培育和发展粮食市场,搞活粮食流通。?
(五)加强现代市场体系建设?
以建立现代市场体制为目标,推进各类商品及产权、土地、劳动力、技术和资本市场的改革开放和稳定发展,创造各类市场主体平等使用生产要素的环境,深化流通体制改革,整顿和规范市场经济秩序,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作用。?
1、深化流通体制改革。加强物流基础设施的规划和物流信息平台建设,加快传统运输与仓储的资产重组,培育发展现代化大型物流中心。推进商品市场建设,加快建设国际汽车城、温州三马国际商贸城等大型专业批发市场,大力完善粮食、蔬菜、畜产品等农产品市场,不断增强区域性物流中心功能。培育新型商贸业态,推进代理制和连锁经营,促进商品的高效流动。大力发展产权、土地、劳动、技术等要素市场,逐步建立多层次、多产品的资本市场体系,满足投资者和筹资者收益多样化的需求,提高直接融资比例,更好地为各种市场主体提供服务。?
2、加强整顿和规范市场经济秩序,严把市场准入关。重点抓好涉及国家垄断、公共安全及人民生命财产安全的重点行业的审批把关,集中力量搞好药品、食品、化学危险品、小煤矿、成品油等生产经营企业的专项整治,严厉打击制假售假、走私贩私、非法传销等违法犯罪活动,坚决查处严重破坏市场经济秩序的大案要案。?
3、加快社会信用体系建设。建立企业、中介机构和个人的信用档案,逐步建立统一的企业信用等级评价体系。综合利用现代化技术建立信用信息网络,做到信息互通、资源共享。加强宣传教育和舆论监督,促进社会信用秩序的好转。?
(六)继续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
按照政企分开,精简、统一、效能和依法行政的原则,进一步转变政府职能,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重点清理与世贸规划不相符合及阻碍改善经济发展环境的行政审批事项,规范行政审批事项、审批权限、主体与程序,明确审批责任和义务。各有关部门和单位的审批事项要在上次改革的基础上再减少40%以上。继续推行政府行政机关的“一站式”服务。按照政事分开的原则,推进事业单位人事制度和综合配套改革试点以及机关后勤的市场化改革。进一步加快“电子政务”建设,提高政府依法行政的透明度,接受社会公众监督,提高行政效率。?
三、保证措施?
(一)进一步加强对全市改革工作的宏观指导? 市体改办作为市委、市政府主管全市改革工作的综合职能部门,负责组织全市重点改革方案和政策的制定、协调、论证,重点改革任务的实施。各地区、各部门主要领导要亲自抓改革,加强对改革工作的领导;负责体改工作的有关职能部门要充分发挥参谋和助手作用,对本地区、本部门所承担的改革工作,要认真研究,统筹规划,制定切实可行的改革推进措施和目标责任制,做到层层担任务、层层有措施、层层保落实。?
(二)建立推进落实工作机制?
根据市委、市政府关于推进重点工作落实的要求,对国有企业产权制度改革、国有商业的改革与调整、非国有企业参与国企改革、哈药集团资产重组、促进就业再就业、小城镇综合改革、行政审批制度改革等重点工作建立专项推进组,并由重点工作的牵头及相关部门组成办公室,具体负责各项改革的综合指导、协调服务、督促检查和情况反馈。建立工作目标责任制,把有关改革工作进行分解、细化,落实到位,明确责任和完成时限。?
(三)搞好协调配合,形成合力?
建立改革工作协调会制度,对重大改革方案及推进中的问题,由主管市长或市体改办召集有关方面共同研究解决,有的可采取市领导现场办公的方式加以解决。对涉及改革全局的重大问题及重大政策调整的问题,要在充分调查研究的基础上,提出切实可行的政策、方案,报市政府研究决定。组织企业加强同银行机构的沟通联系,尊重银行的权益,取得银行的理解和支持,对企业在改革改组中遇到的财务问题和融资工作给予指导。注重发挥好机构投资者、基金会在参与产权制度改革过程中的作用。
本内容来源于政府官方网站,如需引用,请以正式文件为准。
第四篇:哈尔滨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哈尔滨市城市
哈尔滨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哈尔滨市城市
居民购买经济适用住房的规定的通知
哈政发[20O5]6号
各区、县(市)人民政府,市政府各委、办、局,中直、省属在哈单位:
现将《哈尔滨市城市居民购买经济适用住房的规定》予以印发,请认真贯彻执行。
哈尔滨市人民政府
二○○五年六月九日
哈尔滨市城市居民购买经济适用住房的规定
第一条为进一步规范经济适用住房销售管理工作,保障中低收入住房困难家庭的合法权益,根据国家《经济适用住房管理办法》(建住房[2004]77号),结合我市实际,制定本规定。
第二条凡2004年5月13日国家《经济适用住房管理办法》颁布实施后,购买经市政府批准面向社会销售的经济适用住房,均实行申请、审批和公示制度。
第三条购买经济适用住房申请人(以下简称申请人)分为家庭申请人和单身申请人。家庭申请人是指夫妇双方组成的家庭以及离异(或丧偶)带子女的单亲家庭;单身申请人是指达到法定晚婚年龄以上的未婚人员以及离异(或丧偶)不带子女的人员。
第四条凡具有本市市区城镇常住户口,符合下列条件之一的,可以申请购买经济适用住房:
(一)年收入在4万元(含4万元)以下的无房户或住房困难户;
(二)企业退休的建国前入伍的老军人;
(三)市政府组织实施的重点工程或危棚房改造涉及的被拆迁居民家庭;
(四)现住房面积低于本市住房面积控制标准70%的国家机关、事业单位干部职工。
本市住房面积控制标准按《哈尔滨市住房制度改革领导小组关于贯彻<黑龙江省城镇居民住房面积控制标准的暂行规定)的通知》(哈房改组字[1994]第2号)有关规定执行。
第五条住房困难户是指人均住房建筑面积低于上一全市人均住房建筑面积70%或现住房建筑面积低于50平方米的申请人。上一全市人均住房建筑面积以市政府统计数据为准。
第六条单身及单亲家庭申请人的年收入按一人年收入计算,其他家庭申请人的年收入按夫妇双方的年收入之和计算。申请人的年收入是指下列所得:(一)工资、薪金所得;
(二)住房公积金的单位缴纳部分;
(三)劳务报酬等其它所得。
申请人年收入按本条前款所列项目上一年的实际发生数核定。
第七条符合条件的申请人只准购买一套经济适用住房。单身申请人、三口人(含三口人)以下的家庭申请人,可购买建筑面积70平方米的经济适用住房;三口人以上的家庭申请人,可购买建筑面积90平方米的经济适用住房。申请人购买经济适用住房面积最大不得超过建筑面积100平方米。
第八条申请人实际购房建筑面积在规定面积以内的,按市物价局批准的价格购买;超面积部分需按建筑面积销售价格的8%补交差价,由市房产住宅行政主管部门在办理房屋权属登记手续时代市政府收缴。超面积部分将在《房屋所有权证》中标注,房屋再上市交易时,该部分面积不再补交土地出让金。
第九条 购买经济适用住房需到哈尔滨市政府行政服务中心经济适用住房购买对象审批窗口,由申请人领取《哈尔滨市城市居民购买经济适用住房审批表》(以下简称《审批表》)。
第十条申请人应如实填写《审批表》,到所在工作单位核准盖章。没有工作单位的,由其所在街道办事处核准盖章。
对出具虚假证明的核准盖章单位,将追究相关人员的责任。
第十一条《审批表》经相关单位审核、盖章后,申请人应持以下证件到经济适用住房购买对象审批窗口办理审批手续:
(一)本市居民常住户口; 二)身份证;
(三)现住房的产权证明;
(四)审核盖章后的《审批表》;
(五)市政府组织实施的重点工程和危棚房改造涉及的被拆迁居民家庭,需提供《住宅房屋货币拆迁补偿协议书》;国家机关、事业单位干部职工需提供级别、职称证明;
(六)企业退休的建国前入伍的老军人需提供《企业退休建国前老军人荣誉证》或其他证明。
第十二条申报材料初审合格的,将对申请人及其配偶姓名、核准盖章单位及可购经济适用住房面积等情况,在市政府行政服务中心大厅公示栏和哈尔滨市房产住宅局信息网上公示,公示期为7天。公示期满后,对情况属实的予以批准。
对于申请人弄虚作假、虚报家庭人口数、隐瞒家庭收入和住房情况的,经查实,即取消其购房资格,并记入个人信用档案,两年内不准再次申请购买经济适用住房;对于骗购经济适用住房的,予以收回或由购房人按市场价补足购房款;对于伪造购房所需相关证件而触犯法律的,交由有关部门依法处理。
第十三条申请人持身份证和经核准的《审批表》到建设经济适用住房的开发企业购房,买卖双方在网上签订《哈尔滨市经济适用住房买卖合同书》,并按相关规定及时进行合同备案。申请人在办理房屋权属登记时,须提供《审批表》。
对于开发企业擅自向未取得审批资咨的购房人出售经济适用住房的,由市房产住宅行政主管部门责令开发企业限期收回;不能收回的,由开发企业补缴同地段经济适用住房与商品房价格差;将违规行为记入企业诚信档案,5年内不准从事经济适用住房的开发建设。
第十四条《审批表》从批准之日起,有效期为2年。超期的需重新申请办理经济适用住房购买资格审批手续。
第十五条已购经济适用住房在取得《房屋所有权证》后,已满5年(含5年)的,可按市场价格出售。购房人需按照出售时房屋座落宗地基准地价的10%缴纳差价,由市房产住宅行政主管部门代市政府收取。
已购经济适用住房在取得《房屋所有权证》后未满5年的,只可出售给符合经济适用住房购买条件的申请人,出售单价不得高于出售时同地段经济适用住房的单价,不得按市场价格出售。
以市场价格出售已购经济适用住房的家庭,不得再购买经济适用住房或其他政策性保障住房。
第十六条本规定由市房产住宅行政主管部门负责组织实施。
第十七条本规定自公布之日起施行,《哈尔滨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哈尔滨市城市居民购买经济适用住房的规定的通知》(哈政办综[2002]52号)同时废止。
第五篇:哈尔滨市人民政府关于2009年深化经济体制改革的意见(哈政发〔2009〕13号)
【发布单位】哈尔滨市
【发布文号】哈政发〔2009〕13号 【发布日期】2009-07-14 【生效日期】2009-07-14 【失效日期】 【所属类别】政策参考 【文件来源】哈尔滨市
哈尔滨市人民政府关于2009年深化经济体制改革的意见
(哈政发〔2009〕13号)
各区、县(市)人民政府,市政府各委、办、局,各有关单位:
为全面贯彻落实省政府关于2009年深化经济体制改革的意见,根据市委经济工作会议的总体部署,结合我市经济和社会发展实际,现就2009年深化经济体制改革工作提出如下意见。
一、总体要求
以党的十七大和十七届三中全会精神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进一步加大改革力度,继续解放思想,开拓思路,创新机制,着重解决我市经济发展中的突出矛盾和问题,充分发挥在全省经济社会发展中的龙头带动作用,深入贯彻落实省委、省政府建设“八大经济区”的战略部署,抓好我市“五区”建设,努力推动全市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为建设“三个适宜”现代文明城市提供体制机制保障。
二、加快推进行政管理体制改革
(一)积极稳妥推进政府机构改革。研究拟定、组织实施哈尔滨市政府机构改革方案、哈尔滨市政府机构改革方案实施意见和区、县(市)政府机构改革指导意见。适时在农业、工业、交通运输、城乡建设、人力资源、文化和食品药品安全等行业整合优化机构设置,组织实施大部门体制改革。进一步减少政府议事协调机构及其办事机构和部门管理机构,建立健全部门协调配合机制。切实转变政府职能,全面理顺政府部门权责关系,明确责任,规范行政审批事项和办事程序,建立审批监管长效工作机制(责任单位:市编委办)。
(二)继续推进政务公开。切实提高行政服务效能,进一步探索和创新政务公开的有效形式,建立政务公开长效机制。加强电子政务统筹规划,重点加强政务内网建设,争取年内实现政务内网中心平台建设,与市委、人大、政协、法院、检察院和8区、10县(市)政务内网平台互连互通(责任单位:市政府办公厅)。
(三)深入推进依法行政。推进行政执法体制改革,加强制度建设,拓宽公众参与立法途径,建立公众意见采纳情况反馈机制,进一步清理不适应社会和经济发展的规章和文件。加强对权力运行的监督,建立委托执法备案制度。建立行政复议案件集中受理制度,进一步完善行政复议体制机制(责任单位:市政府法制办)。
(四)全面深化事业单位人事制度改革。完善聘用制,公开招聘制,深入探索实施雇员制。研究制定岗位设置管理实施方案。探索事业单位特殊岗位、紧缺人才招聘办法。继续深化职称制度改革(责任单位:市人事局)。
(五)完善基层社会管理体制。进一步健全信访工作长效机制,解决关系人民群众切身利益的问题(责任单位:市信访办)。进一步完善突发事件应急管理体制和反应机制(责任单位:市政府办公厅)。依法合理划分市和区、县(市)政府管理权限,推动管理重心下移;进一步完善街道办事处服务功能(责任单位:市编委办)。
三、营造有利于经济发展的体制环境
(六)进一步深化财政体制改革。继续深化部门预算改革,实现部门预算与政府预算由市人代会审议,大力推进区、县(市)部门预算改革;扩大项目支出绩效评价试点范围;不断提高公共财政在农村民生项目投入的公开度、透明度。进一步完善市对区分税制财政体制,促进市、区两级财政收入协调增长;推进公务卡制度改革,扩大市直预算单位公务卡改革范围;深化政府采购制度改革,提高政府采购工作水平(责任单位:市财政局)。继续推进机关公务用车制度改革(责任单位:市政府办公厅)。
(七)深入推进投资体制改革。做大做强城投、哈投投融资平台,形成借、用、管、还一体化机制(责任单位:市城投公司、哈投集团)。通过优化资本资产结构,加快融资融债步伐;抓紧出台政府核准投资项目目录,进一步扩大企业投资决策权限;健全政府投资管理机制,完善对政府投资项目的管理和监督检查机制(责任单位:市发改委)。继续深化国有企业投融资管理,加大对企业投融资专项检查力度,探索建立投融资项目跟踪检查制度,形成科学有效的监管方式(责任单位:市政府国资委)。积极搭建融资服务平台;推进中小企业信用制度建设,制定中小企业信用等级评价工作方案,缓解中小企业融资难问题(责任部门:市中小企业局)。
(八)完善大项目建设机制。进一步改进行政审批流程,健全大项目绿色通道,继续做好优化发展环境各项工作(责任单位:市政府行政服务中心)。加强项目建设统筹管理,进一步加大项目建设推进力度,实行目标责任管理(责任单位:市发改委)。
(九)进一步发展地方金融市场。大力发展金融服务业,支持哈尔滨银行、江海证券公司加快发展,吸引国内外银行等金融机构在我市建立服务网点、开办各类业务、创新金融产品。组建村镇银行等农村新型金融组织。打造群力金融商务区,拓宽城市建设融资渠道。鼓励农村地区银行业机构与保险公司加强合作,有效防范和分散涉农信贷风险。加快小额贷款公司等农村新型金融组织建设,建立农村信贷担保机制,对符合条件的放贷人实行注册放贷,全面放开抵押范围(责任单位:市金融办)。
四、进一步提高企业竞争力
(十)促进国有经济布局和结构优化调整。建立健全国有资本结构优化和战略性调整机制,促进要素资源向优势产业、高端产业和新兴产业集中,为建设新型工业化示范区创造体制环境;围绕“南重、北轻、东化、西高、中兴”产业布局导向,推进新型工业化示范区建设,加快产业集群和产业链发展,优化工业园区布局,提升园区载体功能,壮大园区规模和实力(责任单位:市经委)。将国有资本战略调整与国有经济布局结构调整有机结合,促进优良资本向优势产业集聚;加快劣势企业退出步伐(责任单位:市政府国资委)。
(十一)继续深化国有企业改革。推动市属工业企业深化改革,提高国有经济核心竞争力;推动国有企业跨行业重组,构建起产业发展平台;建立全省统一的产权交易网络,为国有企业、行政事业资产以及公共资源交易提供全方位服务(责任单位:市政府国资委)。加快推进供热、供水、公交等公共公益领域企业改革(责任单位:市供热办、供排水集团、交通局、市政府国资委)。
(十二)完善国有资产管理体制和监管方式。进一步完善现代企业制度,加强法人治理结构建设,完成市政府国资委监管企业监事会组建工作,健全和完善董事长代表董事会向国资监管机构述职报告制度,形成出资人、董事会、监事会、经理层各负其责、协调运转、有效制衡的机制。深化国企业绩考核工作,制定中长期激励与约束机制管理办法。进一步完善出资人财务监督体系,强化国有资产收益收缴措施。继续做好国企债务处置工作,研究落实解决回购资金筹措问题(责任单位:市政府国资委、市财政局)。
(十三)深入推进集体企业改革。积极推进厂办大集体企业改革工作,具备条件的企业力争年内全面完成改革(责任单位:市政府国资委)。落实国家对我市集体企业产权制度改革的支持政策,加大推进集体企业产权制度改革力度(责任单位:市发改委)。
(十四)大力发展非公有制经济。深入落实《哈尔滨市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促进非公有制经济又好又快发展的意见》,在市场准入、投资融资、财税扶持、服务体系等方面给予倾斜,允许非公有资本进入垄断行业、公共事业和基础设施、社会事业、金融服务等领域,鼓励民营企业参与国有企业战略重组和大项目建设。整合信用担保资源,发挥现有担保机构作用,为中小企业提供融资担保。积极构建并完善为非公企业创业提供人才、科技和信息等服务的平台,进一步抓好中小企业创业成长工程(责任部门:市中小企业局)。
五、继续深化农村经济体制改革
(十五)进一步深化农村综合改革。着力增强乡(镇)政府管理和公共服务职能,完善乡(镇)人员编制“实名制”管理办法,确保“十一五”期间乡镇机构编制和财政供养人员只减不增(责任单位:市编委办)。进一步完善乡(镇)财政管理体制,合理调整县(市)乡政府间收入划分,保证乡村财政正常运转(责任单位:市财政局)。健全和完善以县(市)为主的农村义务教育管理体制(责任单位:市教育局)。建立健全农村义务教育经费投入保障机制,提高农村中小学公用经费保障水平(责任单位:市财政局)。继续化解乡村债务,制止发生新债务(责任单位:市财政局、农委)。
(十六)稳定和完善农村土地经营制度。进一步加快和规范农村土地确权工作,稳定和完善农村土地承包关系,建立健全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市场,着力开展土地股份合作制试点工作,完善和加强农村土地适度规模经营机制。完善农村土地纠纷调解处理机制(责任单位:市农委)。
(十七)深化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改革。积极为打造现代农业发展先行区创造体制环境。构建新型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推进农业产业化和农村专业合作组织发展。以股份合作为主要形式,努力建立“产权清晰、权责明确、利益共享、保护严格、流转规范、监管有力”的农村集体经济产权制度。培育多种形式农村新型合作经济组织,进一步提高农民组织化程度(责任单位:市农委)。
(十八)进一步推进农村劳动力转移战略升级。促进农村劳动力有序转移,实行内转外输相结合,搭建市、区县(市)、乡(镇)、村四级信息平台,建立信息快速反映机制,全力推进农村劳动力转移的战略升级(责任单位:市农委)。
(十九)稳妥推进全国小城镇试点和土地挂钩试点。制定全市支持国家发展改革试点镇加快发展的意见,各相关部门向试点镇下放经济管理权限,研究税费、投资各方面的支持和优惠政策。稳妥启动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项目区试点,研究制定试点配套政策(责任单位:市发改委)。
(二十)加快城乡一体化进程。建立健全统筹城乡发展的体制机制,研究制订促进城乡协调发展的政策意见;完善城市支援农村机制,统筹城乡经济、社会、文化资源和基础设施建设,促进城乡协调发展(责任单位:市发改委)。探索建立城乡规划建设一体化管理体制,编制全市城乡一体化规划、土地利用规划和产业布局规划;积极推进城乡基础设施建设一体化进程(责任单位:市发改委、建委、城乡规划局、国土资源局)。统筹城乡医疗救助,提高农村医疗卫生服务水平,加快农村三级医疗卫生服务网络建设,加大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补贴力度(责任单位:市卫生局)。探索建立统筹城乡就业服务和社会保障政策体系,进一步完善农民工工伤保险制度、工资保障制度和法律援助制度(责任单位:市劳动和社会保障局)。
(二十一)积极推进户籍制度改革。放宽城镇落户条件,允许符合条件的农村居民在城市落户;推动流动人口服务和管理体制创新,完成并组织实施《哈尔滨市加强流动人口服务和管理工作的意见》,对持有暂住证的暂住人口可享有就业、就学以及低保、医保等本市市民相关待遇政策。积极开展一元化户籍改革试点工作,及时调整和出台与改革相关的配套政策(责任单位:市公安局)。
(二十二)进一步深化粮食流通体制改革。继续深化国有粮食企业改革,组建区域性粮食产业集团。加快粮食流通市场体系建设,扶持和发展多元化粮食市场主体。加快粮食现代物流体系建设,强化市场调控保障体系,建立市级应急粮食储备,提高粮油盐市场监测预警和应急保障能力,确保粮食安全。加快我市盐业企业一体化经营改革步伐。全力推进我市军粮供应服务体系改革(责任单位:市粮食局)。
(二十三)稳步推进林权制度改革。继续推进国有林权制度改革,完成宾县国有林权制度改革试点工作。认真贯彻落实《中共哈尔滨市委哈尔滨市人民政府关于全面推进集体林权制度改革的实施意见》(哈发〔2009〕4号),稳步推进集体林权制度改革(责任单位:市林业局)。
六、建立健全资源节约和环境保护机制
(二十四)健全和完善资源环境价格形成机制。加快推进资源性产品价格改革,健全资源性产品价格形成机制。推进水价改革,合理确定水资源费征收标准,逐步理顺城市供水价格。推进气价改革,在理顺天然气置换价格的基础上,适时调整天然气价格。完善排污费、城市污水、垃圾处理费、机动车排气污染检测费及医疗废物集中处置费等与环境保护相关的收费政策(责任单位:市物价局)。
(二十五)健全节能减排体制机制。完善节能减排体制机制,促进资源节约和环境保护;探索建立环境保护长效机制;起草《哈尔滨市节约能源管理条例》;建立并实施固定资产投资项目节能评估和审查制度;突出抓好重点行业和重点企业节能增效,建立淘汰落后产能企业公告制度(责任单位:市发改委)。完善节能目标责任评价考核体系和多元化节能环保投入机制;健全高效节能环保产品推广激励制度(责任单位:市发改委、财政局)。健全和完善节能减排技术应用激励机制,大力推广重大节能减排技术(责任单位:市发改委、环保局)。
七、加快推进社会事业体制改革
(二十六)建立健全就业管理和服务机制。实施积极的就业政策,充分鼓励创业。做好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建立灵活多样的就业和创业促进机制,尽快出台以创业带动就业的具体政策措施。探索扩大失业保险基金使用范围,稳定就业岗位。实行企业集中裁员报告制度和用人单位就业、失业登记备案制度,对全市劳动力流动情况实行动态管理和全面监控。建立农民工就业援助服务中心,建立城乡统一的就业服务体系,开发农民工就业岗位、为返乡农民工提供创业指导和创业扶持(责任单位:市劳动和社会保障局)。
(二十七)进一步完善社会保障体系。加快建立覆盖城乡居民的社会保障体系。进一步扩大基本养老、失业、医疗、工伤和生育保险的覆盖范围。将非公有制经济组织、个体劳动者、农民工纳入城镇企业基本养老保险参保范围;进一步完善事业单位养老保险体系。将本市市区各类全日制普通高等学校(包括民办高校)、科研院所中接受普通高等学历教育的全日制本、专科生和全日制研究生,纳入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范畴。建立失业保险金正常调整机制,适时提出我市失业保险金标准调整意见(责任单位:市劳动和社会保障局)。
(二十八)积极探索城乡低保统筹发展新路子。探索建立城乡低保标准动态调整机制。适时提高城乡低保标准;完善城乡医疗救助制度,由按病种救助转变为按住院救助,扩大医疗救助受益面;提高城市低保大学生救助水平;把低收入困难家庭成员全部纳入救助范围,实行普惠型定期定量救助。继续实施《整合建设农村敬老院三年规划》(责任单位:市民政局、财政局)。
(二十九)积极探索收入分配制度改革。出台关于加强收入分配调节的指导意见;建立企业职工工资正常增长和支付保障机制,健全最低工资标准调整机制;全面建立工资支付重点监控制度和欠薪报告制度,建立完善工资保障金制度(责任单位:市劳动和社会保障局、发改委)。继续推进公务员、事业单位及义务教育学校收入分配制度改革(责任单位:市人事局)。
(三十)进一步完善住房保障机制。完善促进房地产市场稳定健康发展的政策措施,健全廉租房、经济适用住房财政投入保障机制,建立健全保障性住房规划建设和管理体制。积极推进廉租住房配建工作。完善经济适用住房相关制度,坚持政府组织经济适用住房建设和提供货币补贴相结合,不断增加经济适用住房供给量(责任单位:市房产住宅局)。
(三十一)积极推进供热体制改革。深化收费制度改革,建立健全用热计量收费制度,进一步培育和规范供热市场,加快建筑节能减排改造和供热资源整合(责任单位:市供热办、发改委、市政府国资委、市建委、民政局、财政局、人事局、劳动和社会保障局)。研究建立企业离退休人员热费补贴专项资金制度(责任单位:市劳动和社会保障局、供热办)。
(三十二)深入推进医药卫生体制改革。按照国家《关于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意见》,制定全市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实施方案,积极申报并参与试点工作(责任单位:市发改委、卫生局、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财政局、劳动和社会保障局)。加强公共卫生体系建设,改善医院服务条件与管理机制;推进社区卫生服务运行机制和考评机制改革;健全公共卫生应急机制,进一步向农村延伸院前急救网络,提高应对突发性公共卫生事件的能力;完善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提高筹资和保障水平(责任单位:市卫生局)。完善药品供应保障体系,整顿规范药品市场秩序,建立完善药品监管长效机制(责任单位:市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
(三十三)进一步深化教育体制改革。进一步完善城乡义务教育免费制度,推进义务教育资源配置均等化;适时开展农村中等职业教育免费制度试点。完善进城务工人员子女平等就学制度。坚持教育优先发展、均衡发展、内涵发展和特色发展,深化教育教学领域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完善保障困难家庭、进城务工家庭子女接受义务教育相关机制。采取积极措施大力发展中等职业教育。加速布局调整,优化资源配置,促进各级各类教育协调发展(责任单位:市教育局、财政局)。
(三十四)深入实施科教兴市战略。积极营造优良的创新环境,发挥科技对经济社会发展的支撑和引领作用,加快“创新型城市”建设。以现代农业科技支撑工程、重点高新技术产业提升工程、社会发展科技进步工程、新能源与节能技术创新工程为载体,强化企业技术创新主体地位,不断完善“产、学、研”合作机制,促进大学、大所和企业供需互动,重点突破一批关键核心技术。加快推进技术研发、科技资源信息共享、科技企业孵化、技术交易、科技投融资五大平台建设,不断提高创新服务水平。大力推进以对俄为重点的国际科技合作,促进国际高端技术的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加大科技创新人才研究专项资金支持力度,加强高层次科技创新人才培养和使用,创造更加良好的创新人才成长环境。启动大中型企业知识产权培育工程,着力加强知识产权制度建设、能力建设和环境建设(责任单位:市科技局)。
(三十五)稳步推进文化体制改革。整合挖掘地域文化和历史文化资源,打造具有地方特色和市场竞争力的文化产业项目和产品,发展新兴文化产业,支持在体制机制、人才储备和发展空间等方面具有先发优势的文化企业率先发展,通过并购扩张、品牌塑造和多元融资等方式培育优秀文化企业和产业集群。继续推进市图书馆、电影公司及市属文艺院团改革。完成文化、新闻出版和广电等文化市场行政执法的归并合一,组建新的文化市场综合执法机构。积极推进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大力推进文化创新,丰富公共文化服务内容,积极发展文化产业(责任单位:市文化局)。合理开发冰雪文化资源,努力形成“冰城夏都”特色旅游区(责任单位:市旅游局)。
八、加快推进资源要素市场化改革
(三十六)加快推进市政公用事业市场化改革。扩大城市供水、供热、供气和公共交通、污水处理、垃圾处理等市场化经营范围,推进行业公益性与市场化运行有机结合,创新城市建设和管理体制机制(责任单位:市建委、水务局、供热办、交通局、哈供排水集团、中庆燃气公司)。
(三十七)规范发展土地市场。加强土地有形市场建设,进一步营造公开、公平、公正的土地市场竞争氛围,充分发挥市场对土地资源的基础性配置作用;规范土地出让收入管理,深化土地有偿使用改革,积极探索经营性基础设施用地有偿使用;完善土地征收、储备和供应“三位一体”管控机制,建立财政收入、商业银行贷款、发行债券和企业参股等多渠道土地筹融资体系,形成土地资本的良性运行机制;改革征地制度,完善征地补偿机制,实施征地区片综合地价标准;进一步培育和完善矿业权有形市场,优化矿产资源配置,规范采矿权“招拍挂”出让,建立健全科学合理的矿产资源有偿使用制度(责任单位:市国土资源局)。
(三十八)进一步完善市场体系建设。继续加强人才市场建设,扩大人才市场承载和服务功能。加强市场监管,提高行政执法能力(责任单位:市人事局)。完善产权市场建设,适时启动哈尔滨产权交易中心改革,建立全省统一的产权交易网络(责任单位:市政府国资委)。建立健全城乡统一的劳动力市场,不断完善市场运行机制(责任单位:市劳动和社会保障局)。
(三十九)实施诚信建设提升工程。加强社会信用体系建设,进一步建立健全完善的诚信建设考核体系(责任单位:市诚信办、信息产业局)。
九、加强对经济体制改革工作的领导
各地区、各部门和单位要充分认识深化经济体制改革工作的重要性和迫切性,切实加强对改革工作的领导,做到主要领导亲自抓,结合实际推动改革工作向更深层次发展。发展改革部门要加强对经济体制改革的总体规划和统筹安排,建立部门间统筹协调推进机制,加强对各项改革方案制定和组织实施的指导与协调,不断推动经济体制改革健康发展。
哈尔滨市人民政府
二○○九年七月十四日
本内容来源于政府官方网站,如需引用,请以正式文件为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