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课题报告书
农村初中多媒体在语文课堂中的运用策略研究
课题报告书
课题名称:农村初中多媒体在语文课堂中的运用策略研究
一、课题研究背景 1、2012年宣汉县教育局提出“快乐课堂”构想,2013年进入了这一课题的研究之年。我们学校也积极投入到构建“和谐、积极、愉悦、高效”课堂的研讨工作之中。
2、学校教育质量提高的关键,在于课堂教学的质量的提高,而课堂教育质量的提高的关键在于生命教育是否成功。孟国泰教授用四个字为我们诠释了生命教育的内涵:多(信息量、训练量、知识的超市)、快(快乐、快速、快捷)、好(成绩好、质量高)、省(时间和效率成反比例,省了过程和时间也就提高了效率即高效),合起来就是:快乐、高效。鉴于此,我校不失时机地提出,要把现代教育技术当作我们教育教学改革的“制高点”和“突破口”。构建“快乐课堂”。
3、如今,我校语文老师用多媒体的老师不少,但怎么合理运用,时间如何分配、在时效性和实效性两方面取得成果,还相差太远。在多媒体课件制作和实际教学过程中,有相当一部分人走入了 :教学手段先进,教学成果一定显著;投影屏幕完全替代教师板书;实验都可以由多媒体模拟完成、多媒体的综合功能可以代替其他媒体等误区。还有不少人的眼里计算机就等于是多媒体的同义词,多媒体课就是用计算机上课,所以有的课例甚至见不到老师,只有计算机在从头到尾地唱独角戏。
4、通过对学生的问卷调查(发问卷调查100分,7年级30份,8年级35份,9年级35份),经过统计得知,学生渴望语文老师利用多媒体上课的占92.5℅,可用可不用的占3℅,无所谓的占4.5℅。由此得知,绝大部分学生都希望老师利用多媒体技术为他们上课。
鉴于此,我校试图通过对多媒体进课堂教学的实践,探索出在现代教育技术环境下初中语文学科课堂教学的新特点与新规律,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和教师的主导作用,激发学生主体精神,在“自主、合作、探究中”让学生学会学习,故确立了“农村初中多媒体在语文课堂中的运用策略研究”的研究课题。希望通过课题研究的方式引领教师教学方式的变革,促进学生学习方式的变革,从而不断提升学校的办学质量。
二、课题研究的技术支撑
目前,我校学校教学设施、设备比较齐全:建有8个一流的多媒体教室,手提电脑15台,计算机100余台,数码摄像机、数码投影仪、数码实物展台一应俱全,同时各班级均配置了校园闭路电视网。这些设施为本次课题研究提供了强有力的硬件保证,为多媒体进课堂教学提供了切实便利。在此基础上,我们提出本课题,并希望从理论、实践、应用、时效、实效等方面进行综合研究,借助我校相对丰富的教育资源,对教学过程进行优化,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拓宽学生知识面,把网络教育资源与传统教育资源有机结合起来。
三、课题研究的实践依据
1、本课题主要参研人员均为一线任课教师。平均年龄37岁。其中中学高级教师2名,中学一家教师7名,平均教龄15年。教学过程中,参研人员在教学模式、教学方法等方面进行了大胆的探索与实践,从而积累了丰富的教育教学经验。课题主要参与人员在教学之余,认真学习网络知识、课件制作及多媒体教学艺术,并大胆尝试运用到语文教学过程中,以调动学生学习主动性、积极性,激发学习兴趣,提高教育教学质量,适应现代化教育教学的需要。
2、学校高度重视该课题实验,成立了完善的课题研究机构,由于延康校长任课题负责人。李吉勇(副校长)、张国碧(副校长)、宋建锋(教务主任)任组长。同时,为了保质保量地完成课题实验,学校还拨专款,用于相关设备、设施的维修、添置等。
四、课题研究的目的、意义
多媒体进语文课堂,就是在语文课堂教学中,把网络教育资源与传统教育资源有机结合起来,以便于优势互补,形成合力,使多媒体技术教育与学科教学的整合,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促进学校教学方式的根本变革,培养和提高学生的素质和能力。该课题研究的目的和意义在于:通过优化教学方法、教学过程、教学模式,提高学生的学习的积极性与主动性,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促进学生整体学习水平的提高。
五、理论假设 1.课题界定
多媒体的英文单词 Multimedia,它由 media 和 multi 两部分组成,一般理解为多种媒体的综合。“多媒体进语文课堂”首先学校得提供充分的物质条件(如多媒体教室、校园闭路电视网和教育教学资源点播系统等),教师充分利用多媒体技术,即以计算机为核心的多种教育媒体与教学设计中的理论和方法的综合应用,从而克服传统课堂教学的不足,优化课堂教学过程,以多媒体的强大功能来丰富完善教师的教法,从而更好地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以及学生的主体地位,以此促进学生整体素质的提高,达到培养学生创新精神与认知能力、实践能力的目标。2.支撑理论
(1)教育部印发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指出:大力推进信息技术在教学过程中的普遍应用,促进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的整合,逐步实现教学内容的呈现方式、学生的学习方式、教师的教学方式和师生互动方式的变革,充分发挥信息技术的优势,为学生的学习和发展提供丰富多彩的教育环境和有力的学习工具。这为我校推进“农村初中多媒体在语文课堂中的运用策略研究”提供了行动指南。
(2)赤瑞特拉著名信息来源心理实验,指明人类获取的信息83%来自视觉,11%来自听觉,多媒体教育技术引入课堂,让学生既能看得见,又能听得见,还能用手操作,这是现代教学模式使用多媒体手段的理论依据之一。
(3)系统科学理论:“信息论、控制论、系统论”归纳总结出三大原理:反馈原理、有序原理、整体原理。计算机辅助教学(Computer Aided Instruction,简称CAI)是在计算机辅助下进行的各种教学活动,以对话方式与学生讨论教学内容、安排教学进程、进行教学训练的方法与技术。CAI为学生提供一个良好的个人化学习环境。综合应用多媒体、超文本、人工智能和知识库等计算机技术,克服了传统教学方式上单
一、片面的缺点。CAI是双向性的,既向学生传输知识,也从学生那里及时获取反馈信息,并进行强化、重复、控制与调整教学信息。它的使用能有效地缩短学习时间、提高教学质量和教学效率,实现最优化的教学目标。
六、本课题的研究目标
1、探索多媒体在语文课堂教学中应用的规律。
2、提高教师应用多媒体技术的能力。
3、把现代教育技术与传统教育有机结合起来,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与积极性,激发学习兴趣,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4、努力实现课堂教学的全面优化,从而最终为我校教育教学质量的全面提高奠定基础。
七、研究内容
(一)基本内容:
初步研究多媒体在语文课堂中的运用策略研究,现代教育技术对课堂教学的辅助作用;研究在现代教育技术条件下的课堂教学模式;
(二)具体内容
1、目前学校运用多媒体在语文教学的现状和前景的调查研究。
2、多媒体环境下的学校语文教学模式与传统教学模式的比较。
3、多媒体在课堂中的运用策略研究。多媒体环境下学生学习情况的调查及分析(学习意识、学习习惯、学习能力和学习方法等)。
4、多媒体如何辅助课堂教学。
八、研究方法
1、调查法。通过访问、问卷、开调查会、测验等方式去搜集有关多媒体进课堂方面的材料,通过整理材料包括分类、统计、分析、综合,写出多媒体环境下学生学习情况的调查研究报告。
2、个案研究法。选取具有典型性的课例、课堂教学设计等为研究对象,研究如何利用“多媒体进语文课堂”来优化教学过程,提高课堂教学质量的实效性;再作比较,找出规律性的东西,以指导工作。
3、文献法。通过互联网查阅国内外有关综合素质培养与现代教育技术在相关方面应用的文献资料,为课题的研究提供必要的理论基础及方法指导,并具体地研究如何全面地、正确地运用多媒体辅助课堂教学,确保本课题研究的创新性和实用性。
九、研究对象
七年级3个班,八年级3个班、九年级2个班为实验班,同年级其余为对比班,进行实验研究。实验教师既是研究对象,又是研究者。
十、研究步骤
本课题研究时间为2013年5月——2015年10月。
第一阶段,即论证准备阶段(2013年5月至2013年11月):
1、组建研究班子,统一思想认识,对本课题研究形成思路。
2、初步明确研究的基本任务
3、讨论、制定具体的研究方案。
4、进行必要的“多媒体教学”使用方法的学习及培训,进一步积累多媒体辅助教学的经验。
5、完成课题设计与申报,实施方案的落实、启动。第二阶段,即实验阶段(2013年12月至2015年10月):
1、落实第一线实验操作人员,选定重点实验班级;对实验班进行“实验前的检测”,建立实验班组档案。
2、讨论拟定具体的实验方案;
3、开展实验活动,积累实验资料;开始研究在多媒体教育技术的条件下,教师进行优化的课堂教学设计,改进自身的教法,促进学生学法的转变,通过选取不同类型的课,设计制作多媒体课件进行教学,并进行课后调查、测试。
4、进行操作、实践、研究,十一、本课题研究的基本途径、方法和具体步骤:
(一)分层组织学习,统一思想、形成合力
分层次组织课题组研究老师、全体学校干部、加强教育教学改革理论与实践的学习,充分认识课题研究的意义,认清多媒体教学在学生成长过程中的重要作用。
(二)开展针对性的前期调查,剖析原因,探寻方法,为制定课题研究计划打下基础。
调查采用问卷的形式,调查教师和学生对多媒体的喜好程度、使用率,使用中出现的问题等。(已落实)
(三)自选与分类推荐相结合,确定研读书目,为课题研究营造理论氛围。
(四)加强教学方法导引
学校定期组织参研人员进行多媒体教学经验交流。提倡多角度的,有创意的教学模式。概括地讲便是:激活参与——引发思考——倡导交流——注重总结
(五)开展丰富多彩的教学教研活动。
学校将每期、每周、每天安排固定的研究时间,并将逐步有序地开展各种形式研究的活动,以推动课题研究在实践中的意义。
(六)适时请专家来校辅导、走出去学习外地经验。
九、通过研究,将取得以下改革效益:
1、在学生方面,通过利用多媒体教学,培养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让学生乐学,巧学。
2、在教师方面,通过利用多媒体,一方面使自己改变传统教学模式,打造快乐的现代化课堂,提高教育质量;另一方面,提高教师队伍的素质,培养新秀群体,为教师逐渐成为研究性教师,打下坚实的基础。再一方面,促进学校教育环境现代化。
3、在开发课程资源,改变教育教学活动体制方面:充分利用学校现有的多媒体设备,开发新的网络资源,构建了一个靠多媒体支撑的课件网络,探索出农村中学适时,适度利用多媒体,有效提高课堂效益的可行性操作策略。
十、组织机构和人员分工
1、组织管理
领导小组:厂溪中学 教研室
专家顾问组:赵绪昌 唐峰 潘自力
2、人员分工
负责人:于延康(校长)
组长:李吉勇(副校长)张国碧(副校长)
宋建锋(教务主任)
主研人员: 宗 彪 敖泽莉 刘大云
邓 江
师中强
李鹏川 邹志鸿 邓达勇
第二篇:课题开题报告书
沧县教育科学研究“十二五”规划课题
开 题 报 告
立项编号
培养小学生文明礼仪习惯
课题名称 的研究有效途径
课题类别 心理健康
课题负责人 许键
沧县杜林乡代营小学
(盖章)所在单位
沧县教育科学规划领导小组办公室制 2012年 5月 篇二:课题研究开题报告
课题研究开题报告
一、课题名称
农村小学数学学习两极分化的成因与对策研究
二、课题研究的目的、意义
此课题研究的意义主要表现在:
1、通过研究可以让我们认识小学数学学习出现分化这一现象的本质和原因。
2、研究影响学生学习造成学生数学学习两极分化的各种因素产生作用的方式、途径、后果和整个过程,分析各种因素产生的根源和影响学生学习,造成学生学习分化的途径以及整个过程。
3、找出解决问题的方法和应对策略,从而缓解小学数学两极分化。
三、课题研究的目标
根据《数学课程标准》指出: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课程要使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人人都能获得必需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特制定本课题目标:
1、分析造成学生数学两极分化的客观原因,并在此基础上,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适当调整教学内容,使学生在数学课堂上处于主动参与,积极活动的状态。
2、探讨教学过程与方法,分析学生数学学习两极分化的主客观因素,并由此改进教学过程与方法,从而促进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而适应新课程的教学。从而也培养了学生的自主能力和创新能力。
3、关注学生学习的过程与方法,关注学生的态度和情感,使每一位学生身心和学习能力都有所发展。
四、课题研究的基本内容
本课题着重通过对我们小学数学学习两极分化现象的成因分析,找到突破口,提高数学的教学质量,进行针对性改革,以达到减缓学习的两极分化,实现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人人都能获得必需的数学,为学困生解“困”,使每一个孩子在知识技能上都能得到有效的发展,让我们每一位孩子爱上数学,走出两极分化的枷锁,让每个孩子都争当学习的主人。具体从以下几方面进行研究:
1、农村小学数学两极分化现状调查。
2、通过研究可以让我们认识小学数学学习出现分化这一现象的本质和原因。
3、研究影响学生学习造成学生数学学习两极分化的各
种因素产生作用的方式、途径、后果和整个过程,分析各种因素产生的根源和影响学生学习,造成学生学习分化的途径以及整个过程。
4、找出解决问题的方法和应对策略,从而缓解小学数学两极分化。
五、课题研究的方法 1.文献研究法:通过查阅、收集、分析、综合有关小学数学有效教学策略的科研文献材料,获取所需利用的信息。2.调查研究法:通过运用问卷、访谈、研究等科学方式,有目的、有计划、系统的收集有关问题或现状的资料,从而获得关于课题研究的相关事实,并形成关于课题研究的科学认识。
3.行动研究法:在一定的理论指导下,创造条件,对实验对象施加影响。有目的的观察记录实验对象的变化,从而深入开展课题研究。
本课题研究采取边研究、边实验、边总结的研究方式。<六>课题研究的步骤与计划
本课题的研究从总体上分为3个阶段:
1、准备阶段(2013.6月——2013.8月)
内容:确定具体的实验对象,联系相关的学科教师予以帮助,请教育骨干对实施方案进行可行性论证,制定出简单的实验构想。
2、实施阶段(2013.9月——2014.6月)
第一实施阶段
(1)组织教师对学生的学习态度、学习习惯等进行调查,形成基础研究数据,建立研究档案。
(2)阶段研究总结及下一阶段的研究计划。
3、总结阶段(2014.7月)
整理、收集课题研究的材料,撰写论文、案例及总结“理论与实践”成果,写好结题报告。并将成果推广。
七、课题预期的成果与表现形式
通过一年的课题研究,我们认为要力争达到如下预期成果:
撰写论文,组织公开教学,对学生实践能力培养方面进行评议,总结经验,根据研究的教育目标,对学生实践活动
进行测定评价,写好课题的研究报告。理论研究水平跃上新台阶,发表课题相关的教学论文和论文评比获奖。
八、课题研究的组织机构与人员分工
1、课题负责人:魏祥珍、吕维鼎,负责主持课题研究的全面工作,对课题组成员的分工和任务安排、经费统筹、并负责执笔撰写各种报告。
2、课题组成员:武海洋、陈坤,负责收集资料、问卷调查、整理、统计、写成报告。吕建军、金欽,负责联系实验学校的课堂观摩、送教下乡等。
九、课题研究的主要经费
课题研究经费我们采取因陋就简,就地解决:一是依靠中心校的支持。课题研究的下乡课堂实验的车费、住宿费、生活费、打字复印等均由主管中心校报销;二是各实验学校的支持帮助下乡的生活用餐,许多学校是主动承担的。篇三:课题开题报告书
河南省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课题
开题报告
——《打造高效课堂,减轻学生课业负担》
灵宝市第四初级中学 数学组
课题组主持人:段亚丽
课题组成员:常青 李晓菲 张建宏 杜慧萍
董耀伟 苏江卫 刘伟
2011.10.10 各位领导,各位专家,老师们:
我校课题《打造高效课堂,减轻学生课业负担》,是河南省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一般课题(课题批准号:[2011]jkghbd-0949)。经领导批准,今天开题,我代表课题研究组,将本课题的有关情况向各位领导、专家和老师们汇报:
一、本课题选题的背景
近日,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发布一项跨度十年的对比调查。调查显示:中国少年儿童睡眠时间在持续减少,近八成的中小学生存在睡眠不足问题,不论是学习日(周一至周五)还是周末,孩子们的睡眠时间都不足8小时,而国家规定的中小学生睡眠时间标准为9小时。有49.5%的学生认为睡眠不足的原因是“作业太多”;32.3%的学生认为睡眠不足是因为“写作业太慢”;24.4%的学生认为睡眠不足原因是“学校要求到校时间太早”;13.4%的学生认为是“校外补习太多”; 6.7%的学生认为是由于“家教补习”造成的。(哈尔滨新闻网-哈尔滨日报 2011年05月29日 10时4分 哈尔滨新闻记者慕海燕报道)国家明文规定中小学生每天睡眠最低时间9小时,与我们看到的这组数据相差甚远,这不由得使我们想起每天早上,天还没亮,就要爬起来,匆匆忙忙赶车去学校。晚上回到家写作业到夜深人静时的孩子们。我们是老师,同时也是家长看到这一切,我们能不反思吗?因此,从自身做起,提高课堂效率,确实减轻学生课业负担成为我们关注的焦点,也是我们这次选题的背景。
二、本课题研究的条件
开展本课题研究具有以下有利条件:
背景条件:2008年我校在赵明旺校长主持下研究的河南省教育厅“十一五”教育科学规划重点课题《“数学学案”在“三交流一反馈”课堂教学模式中的应用》,经过课题组教师的共同努力,该课题已取得成功,经过河南省教育科学规划领导小组办公室审核,统一结题。近几年来,我校数学教研组全体教师统一思想和认识,在数学课教学中积极运用该模式进行数学课教学,并对数学学案进行进一步完善和优化,英语组和理化组也积极尝试这种模式进行教学,使这一课题已经产生明显的教学收益。近三年我校中招数学考试中,数学人均分和高分率连年名列第一。再次提升了学校的知名度和社会影响力,已有全国十多个省市3500多人次来我校参观交流。
该课题的主要参考著作:
1、《数学课程标准》
2、苏霍姆林斯基《给教师的一百条建议》
3、《洋思现象反思》
4、赵明旺《三交流一反馈”课堂教学模式中的应用》、《分层教学模式在数学课堂教学中应用》
5、教育学心理学相关知识、网络相关信息。近几年来教体局党委审时度势,提出了“突出重点、加强教研、走出一条惜时增效、轻负高效的教学新路子”,“惜时增效,轻负高效”是一个大的课题,是教学改革的中心环节和突破点,市教近年来一直在全市倡导“惜时增效,轻负高效”。在教体局的倡导下我校高度重
视教育科研,把教育科研作为教育教学的有力抓手,全力打造以“自主学习、分层教学、绘制知识树”为特色的高效课堂,“三交流一反馈”课堂教学模式一成为我校课堂教学的一大特色。减轻学生课业负担,让学生在课余时间发展特长、参加社会实践,文学社、舞蹈队、篮球队、美术班、合唱团、田径队各种社团活动丰富多彩,满足不同学生的兴趣爱好。这为我们的课题研究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课题组教师有市教研室数学教研员×××老师,多年从事数学教育科研工作,对《惜时增效,轻负高效》课题有深入的研究,她的论文《对数学高效课堂教学的几点体会》、《打造初中数学和谐高效课堂的感悟》、《强化有效教学,打造高效课堂》均获得省级一等奖。课题组的所有成员均为一线数学教师,平均年龄30多岁,精力充沛,有一定的教育教学经验,有有充足的时间和实践阵地。学校的高度重视和大力支持,在人力和财力上给予倾斜,使课题组成员充满信心去完成这一课题的研究。课题研究的措施保证
1、在教育教学中牢牢抓紧课堂教学时间,创建和谐的课堂教学环境,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用“生生互动”的教学情景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来。
2、在教育教学中注意对学生进行学习方法的指导。数学教学中要为学生创造自主学习的空间就必须注重渗透让学生主动获取数学
知识的方法。必须把教学的起点放在学生最近的发展区。教学生学会形象联想感知的方法,即启发学生联想生活实际去感知抽象的数学知识。
4、构建高效课让学生在最短的时间内有最大的收获和提高,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一)教师课前准备要充分
(二)课堂设计要合理、巧妙,才能激发学生的思考欲望。
(三)受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现在提倡终身教育的理念,(四)采用适当的辅助手段,有利于提高课堂效率
(五)关注人文素养,创设宽松的学习氛围。
三、本课题研究要解决的问题
1、更新教育观念,提高课堂效率。
2、减轻学生过重的课业负担,是学生乐学、善学、会学、学会。
四、本课题研究的目标、价值和创新的地方
1、本课题研究的目标是:提高课堂效率,确实减轻学生过重的课业负担。篇四:立项课题开题报告的文本格式
一、标题
课题名称+“开题报告”
二、引言部分
交代课题的由来(谁主持的什么课题,什么时候由什么部门批准立项及文号、课题编号等);介绍参加课题论证的课题组成员;表达个人愿望(受课题组委托,作开题报告,敬请专家提出宝贵建议)。
三、课题界定
关键概念要揭示内涵,锁定外延;应对研究范围、对象、性质作出人为的设定。
四、选题缘由
介绍现实背景;文献综述(国内外研究动态);选题的价值、意义。
五、理论依据
要寻找理论之源
六、研究的目标和内容
先说目标,再说内容;目标应先讲直接目标,再讲终极目标;内容应对准直接目标(均用条文式)。
七、研究的方法和步骤
详细列举什么时段研究什么内容,用什么方法,怎么研究的(对应内容、目标)
八、研究成果预设
既要有隐性的成功(学生进步、教师成长、学校发展),也要有显性成果(可用表格列出)
九、研究措施
交代研究基础(前期成果、等);介绍研究力量(领导力量、人员分工、研究经历、学术背景等);研究条件(设施设备、经费保障等)
十、困难与疑惑
要分条具体陈述。
十一、结语
向与会专家提出要求;
表明态度。篇五:课题研究开题报告范文 课题研究开题报告范文
一、课题研究的背景和意义
1、农村语文教育问题一直是教育科研工作者关注的问题,他们对农村语文教育存在的问题与特色、今后改革方向等作了卓有成效的研究。目前研究站在语文教育与社会发展的高度,分析了发展中国家语文教育的现状,提出了如何使语文教育适应当地经济条件,促进学校教育与生产过程结合,增强学校教育对社会的贡献。指出要“把以学校教育为中心的语文教育活动与生产、健康、营养相关的教育活动结合起来,把以学校为中心的语文教育活动与科学技术的实际作用和生活发展,特别是农村的生活发展结合起来”。但是,这些实践与研究往往又是站在了农村经济不发达的,贫穷落后这一层面上进行的。作为21世纪逐步迈向小康社会的新农村,它的教育又将怎样更好地培养适应新农村发展需求的高素质的人才,使我们的教育更好地服务于新农村的建设,这也是一个很值得探索研究的新课题。
2、调查分析农村高中语文高效课堂的实施情况,总结农村中学语文教学改革存在的困惑和困难,探索出一条适合农村中学课堂改革的新路子。通过对农村中学语文高效课堂的探究,不断转变和升华农村教育教学理念,抬高教育目标,丰富教育内容,优化教育手段,完善有关学生和教师的评价体系,促进农村中学语文教师教育观念和教学行为的转变,建立新型的师生关系,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从而提升农村教育质量,发展农村教育。
通过对农村中学语文课堂教学的调查分析,树立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意识。
3、从2010年5月份起,我们学校着手进行课堂改革,从学习昌乐二中的“271高效课堂模式”起步,发展到现在有自己一套独特的课堂教学模式,并打算把这种模式推广到全县的各个中小学,进行农村学校高效课堂改革,期间也遇到了不小的阻力,同时积累了相当丰富的经验,怎样走出一条适合农村中学的高效课堂改革的路子,是农村学校教研的重要课题。
4、通过课题研究,进一步发挥学生在新的教学管理模式下,参与语文课堂教学的积极性,优化学生学习方法,养成良好的语文学习习惯。
5、通过课题研究,进一步探索语文高效课堂的途径与方法。
6、通过课题研究,促进教师课堂教学艺术的提高和完善,优化师生关系,促进语文课堂教学效率的提升。
二、课题名称的界定和解读
(一)课题界定
“语文”,《现代汉语词典》解释为“语言和文字”。我们这里谈的“语文”主要是指语文这门学科,“高中语文”即指高中语文这门课程,它包括课文的教与学、试题研究、写作实践、作家作品研究等等。
“高效”是在现有课堂时间和课堂资源的情况下,教师最大限度地追求课堂教学的高效。让学生在课堂上学有所得,学有所用。“农村中学语文高效课堂探索”是指农村中学语文教师在语文新课程改革的理念指引下,结合农村发展的要求和语文学科的特点,对语文课堂和课外教学进行的有价值的研究与探索。其核心就是转变教学理念,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用现代的对话式、交流式的教学组织课堂,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自主学习意识。进一步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使学生具有较强的语文应用能力和一定的审美能力、探究能力,形成良好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为终身学习和有个性的发展奠定基础。
(二)理论依据
(1)党的十五届三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农业和农村工作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指出:“农业、农村和农民问题是关系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全局的重大问题”,“农业的根本出路在科技、在教育”,要“把农业和农村的经济增长转到依靠科技进步和提高劳动者素质的轨道上来。”(2)新课程标准明确提出:“提倡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培养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交流合作的学习态度”。这就要求在语文课堂教学中树立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意识,充分发挥学生的参与热情和积极性,优化学生学习方法,养成良好的语文学习习惯。
(3)《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中明确指出:“教育工作者要转变教育观念,改革人才培养模式。??激发学生的独立思考和创新意识,切实提高教学质量。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和创新的思维习惯。”
(4)现代人本主义教育思潮的思想和改革主张。
(5)建构主义认为:人的认识本质是主体“构建”过程,即主体借助自己的认识结构去主动构建知识;人们的认识活动总是在一定的社会环境中完成的,因此建构活动是具有社会性,强调生生互动,学生从实践中获得知识,增长能力。
(6)美国著名心理学家杰罗姆·s·布鲁纳认为:发现法作为一种教学方式,无论是教学过程,还是教学目标,更多关注的是学生的学,这种意义下的“发现学习”,以学生的自主探索、合作学习为主要特征,学习过程中,学生在原有的认知基础上,其元认知、动机、行为都能得到积极有效的参与。
三、课题研究的步骤和举措
(一)课题研究的目标
以周至中学高效课堂模式——“三步五环”为窗口,通过对农村中学语文高效课堂的研究,调查分析农村高中语文高效课堂的实施情况,总结农村中学语文教学改革存在的困惑和困难,探索出一条适合农村中学课堂改革的新路子。
通过对农村中学语文高效课堂的探究,不断转变和升华教学理念,抬高教育目标,丰富教育内容,优化教育手段,完善有关学生和教师的评价体系,促进农村中学语文教师教育观念和教学行为的转变,形成互动的语文课堂,建立新型的师生关系,促进学生学习方式由被动接受向主动探究转变,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和终身学习,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从而提升农村教育质量,发展农村教育。
(二)课题研究的内容
1、调查、分析农村中学语文高效课堂的教学现状。
施行农村中学语文高效课堂的个案研究。对本校语文课堂教学现状进行研究,调查分析高效课堂开展以来的教学实效、学生评价、教师感想以及社会上的要求和建议。探索提高语文课堂教学效率的途径和方法。总结农村中学语文教学改革中存在的困惑和困难。
2、新教学管理模式下农村中学语文高效课堂的基本策略研究,探索高效课堂的基本课型及教学模式。
3、研究高效课堂语文教学方式对农村中学学生创新意识、健康心理、健全人格形成所起的作用。
(三)课题研究过程及方法
研究过程:
1、参与对象:陕西省周至中学高一年级全体学生。
2、研究步骤(2011.4-2011.12)(1)准备阶段:(2011.4-2011.5)深入学习新课改的理念,制定课题实施方案。召开课题组成员会议,布置落实课题实施细则。学习《关于基础教育改革和发展的决定》《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等教育改革文件,学习语文科的《课程标准》,学习建构主义理论、人本主义理论、心理学理论,学习合作教育、创新教育、研究性学习等现代教育专著。(2)实施阶段:(2011.5-2011.6)a、(2011.5-2011.6)调查研究,明确要求。通过对自身及教研组成员的教学行为研究、问卷调查、个案访谈、参观了解县内其它学校课堂教学等方法,分析周至县课堂教学现状,社会家长对学校教育的具体要求、学生学习现状、现行教材及教学方式存在的弊端、农村中学教育资源情况等等。b、(2011.9-2011.10)设计案例,具体实施。根据第一阶段的调查,开展相关的教育实践活动,并在研究实施过程中不断反思、整改和提高。c、(2011.11-2011.12)小结规律,进一步实施。小结一年来课题开展情况,总结并探索出有关规律及体系,根据这些规律、体系及模式进行进一步的尝试实践。完成高中语文高效课堂的初步探索和相关案例的搜索整理。(3)总结阶段:(2011.11-2011.12)汇总研究资料,统计相关数据,分析综合,撰写课题报告。邀请上级领导、专家进行结题评鉴。
研究方法:
1、行动研究法
本课题研究的对象是农村学生,研究者又是农村中学教师中的一员,我们学校作为我县农村中学的领头军,担负着把农村教育提升上去的神圣使命,因而我们自身的行动研究尤为重要。因此,本课题的研究以行动研究法为主,具体过程中结合文献资料法、调查分析法、个案研究法经验总结法等。
调查研究
研究方案 教学设计 文献资料 交流学习
教学反思
理论指导 教学实践 学生的反馈意见 研究论证 实践理论
反复 分析、评价
概括、调整
2、文献资料法。
对国内外有关语文教学的材料加以学习,提高教育教学理论水平。
3、调查分析法。
通过对我校高效课堂教学现状的分析及存在问题进行研究,为发展
农村教育提供依据。
4、个案研究法。
围绕典型个体案例开展研究,全面调查和剖析,寻求提高语文课堂教学的途径、方法。
5、经验总结法。
重视积累,及时总结,形成规律和方法。
四、课题成果的预期和呈现
1、刻制课堂教学实录光碟。
2、撰写课题研究心得,并形成研究论文。
第三篇:hao课题报告书
运城市中小学教育科学研究课题
报告书
课题名称:校本课程现状的研究与展望
课题批准号:110628
课题负责人:李元生
负责人所在的单位:山西省运城新绛中学
一 选题背景
教育部颁发的《学校课程管理与开发指南》中明确指出学校的职责:义务教育和普通高中阶段的学校在执行国家课程和地方课程的基础上,从实际出发结合本校的传统和优势,学校的兴趣和需要,开发和选用适合本校的课程。校本课程开发的初期,每个学校都曾如火如荼地搞过,但由于各种原因部分学校仅仅将校本课程流于形式,在课程改革进行的如火如荼的今天,各校的校本课程到底进行的如何,明天的校本课程又该如何进行,仍是一片茫然,很值得深入到各校进行研究。
二 课题研究的目的和意义目的:
本着“以人的发展为中心,为学生的可持续性发展奠定坚实的素质基础”理念,深入学校和学生当中调查,研究现有校本课程的情况以及存在的问题,为开发更适合当前教育及学生发展的校本课程指引方向,帮助我们的学生学会做简单的课题研究。意义
(1)可以弥补国家课程开发的不足
我国长期以来一直遵守自上而下的国家课程开发模式,只强调共性和统一性,忽视了地方性和个性。我们知道,我国地域如此辽阔,人口如此众多,各地在经济和地域上的差异又如此之大,只有一统的国家课程开发或“准一统”的地方课程开发,远远不能满足地方上的不同需要。校本课程开发,则可以更好地满足地方和学校的需要,更好地满足学生的有差异的学习需求。
(2)有助于推动我国素质教育改革的深化
首先,素质教育的一个重要特征就是全民教育。在基础教育阶段,素质教育就是要满足所有学生的学习需求,不管他们的性别、种族、智力水平和学习准备如何。我国过去的“升学教育”只注意到少数考分高的学生的发展,而忽视了那些低分和处于中间水平的大多数。当这些人毕业走向社会时,他们成了“失败者”。学校将大批“失败者”推向社会,而社会中的绝大多数工作又将由这些“失败者”来承担,这样必然会影响到整个国家的经济发展和全民的总体素质水平。校本课程开发强调课程要适应不同学生的不同需求,尤其要帮助那些学习困难的学生获得充分的发展。美国、英国的很多学校都有一种补救性课程,这类课程就是为满足学习尚未达标的学生的特殊需要而开设的。其次,素质教育的另一个重要特征就是全方位教育。这也就是说,要打破“应试教育”只重视学生智力的发展,忽视情感、态度、动作技能、社会交往等其它方面的发展的不良现象。校本课程开发大多数集中于体验型、表现型、实践型和操作型的课程领域,这十分有利于学生的多元智能的和谐发展。
(3)有利于教师的专业发展
前面已经提及,教师专业发展的一个重要条件就是享有专业的自主权。校本课程开发给教师松绑,让教师自主决策,这无疑为教师的专业发展提供了广阔的空间。另外,校本课
程开发是一个由各方面人士参加的合作和探究的过程,在这样的过程中,教师能够在课程专家及其他相关人员的指导和帮助下,反思他们自己在教学中所遇到的问题,并找到问题的答案。这样的探究和合作显得十分有利于培养教师的专业精神,提升教师的专业技能。国内外的许多校本课程开发实践表明,校本课程开发的最大受益者是教师。
(4)有利于促进教育的合作和交流
教育不仅仅是学校的责任,而是一个社会问题,校本课程开发就架起了学校与学校,学校与社会,学校与家长……之间的桥梁
三课题研究的内容
为了使课题研究工作更具有针对性、目的性,课题正式立项开题后,随即举行了几次讨论会,确定了课题研究的重点内容: 第一阶段:评估校本课程的现状
第二阶段:现在校本课程在实施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以及原因分析
第三阶段:重新评估现阶段学生的需求
第四阶段:整理出校本课程在现阶段实施情况的总结报告,展望校本课程 研究的方向
四 课题研究的技术路线
本课题的主要研究方法为文献索引法、行动研究法,以网络技术、多媒体技术为基础的信息技术作为研究手段,采用观察、文卷调查、经验总结、对比分析等方法和手段,进
行多个轮回的研究。在研究工作实施过程中,据课题设计方案,对活动采取专人负责的方法,计划开展了以下系列活动:
1.为了解兄弟学校校本课程的开发情况,我课题组成员从以下三个方面进行调查:
(1)亲自到兄弟学校拜访学习
(2)通过与大学从事教育的校友联系,了解外地其它学校校本课程的开发情况
(3)网上调查、查询更多学校一些校本课程开发情况
2.为摸清学生学习和生活的现状,学生的兴趣爱好以及学生对各方面知识得需 求,我课题组计划组织进行“中学生爱好兴趣”的问卷调查。
五 课题研究组成员
六课题研究阶段以及阶段成果形式
第四篇:课题中期报告书(小编推荐)
许昌县教育科研课题研究
中期报告书
学 科 分 类_____ ___数学____ __________ 课 题 名 称 在新教学模式下创建农村小学数学有效课堂的研究 立 项 编 号_ _L2014031_____ ________ 课 题 主 持 人______ _尤卫恒___ __________ 主持人所在单位__ 许昌县小召乡张庄小学_ ____ 填 表 日 期__ _2015年2月27日_ ____
许 昌 县 教 育 局
《在新教学模式下创建农村小学数学有效课堂的研究》
中期报告书
本课题组开展的“在新教学模式下创建农村小学数学有效课堂的研究”是在新教学模式下建构一种有效课堂教学的分析框架,探索出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的方法和途径,将教师教学行为与学生学习行为渗透到学科课程中去,从根本上改变教师的教学方式和学生的学习方式,切实提高教学质量,使学生获得全面、主动、和谐的发展。本课题于2014年3月份着手准备,并做了大量的准备工作,后申报县级课题,并于2014年9月被县教研室审批通过立项,至今已有多半年的研究过程。通过教育科研活动,提高了课题组教师科研素质,促进了教育教学质量的全面提高。现已经进入中期研究阶段,现将现阶段研究报告如下:
一、课题研究的背景及意义
1、课题研究的背景
随着我县新一轮课程的改革,“先学后教当堂训练”的教学模式已被广大教师所接受,并在教育实践中加以落实。这也将是今后一个阶段中,特别是我们农村小学教育教学活动中进行研究探索的一个重点。
通过课堂调查和教师的反映,我们发现实际教学中主要存在的问题包括:
1、学生不知道如何自学,发现不了问题。
2、老师讲得太多,给学生自主学习的时间和空间太少;
3、老师们大多关注自己的如何教,而较少关注到学生怎么学;
4、教学过程有其形而无其神等等。根据以上问题,立足农村小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和我校实际,在新课程标准背景下,我们把《在新教学模式下创建农村小学数学有效课堂的研究》作为今后研究的重点,让课堂在教与学的过程中成为学生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的平台,为学生创造一种自然、和谐、平等、参与、有效、体味成功的成长环境,让学生在快乐中学习,在学习中提高,在提高中成长,使他们会学、学会、乐学,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2、本课题的理论价值及实践意义
1、理论理论价值
(1)利于老师们对国家课改精神的深层次领会。《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中提出,要“改变课程实施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现状,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课堂是教学的主阵地,是提高数学教育质量的关键所在,要想使数学课堂教学真正有效,就必须优化、改进现有的课堂教学模式。
(2)利于数学课堂的教学效益、教学质量以及教师素质的提高。
通过组织、实施数学有效课堂教学的实践研究,可以切实提高学生的创新意识、合作探究、自主学习的能力,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可以使教师从教学思想、策略、方法等方面得到整体优化,提高自身的课堂教学素质。
(3)利于促进数学课堂教学理论研究与教学实践的结合。数学教学策略、教学方法的实验研究是联系数学教学理论与实践的桥梁和纽带,有助于改变教师在课堂教学中数学教学理论研究与实践相脱离的现状,有助于促进我们农村小学新课程改革的深入。
(4)有利于充分发挥小学数学课程教材作用。
新课程标准下,对教材实施的教学策略、教学方法的有效性实验研究,能够使老师更好地使用教材,使学生的数学学习活动更加主动、更加生动活泼、更富有个性,使每一位学生都能获得必需的数学,还能得到长足的发展。
2、实践意义
本课题《在新教学模式下创建农村小学数学有效课堂的研究》恰当的利用家庭、社会、学校环境,克服了以往仅靠学校课堂教学的现状,既有利于教师改进数学课堂教学,又有利于学生调整学习策略,促进学生数学综合素质的提高和发展,为研究培养我们农村小学学生综合素质能力提供了具体可行的参照性标准,也为同行们研究农村小学有效课堂提供了一种全新的思路,具有一定的创新性,实际应用性,值得研究和推广。
二、课题的理论建构
1、概念界定
有效课堂是当前新教学模式课程改革的核心追求。有效课堂是在具体教学过程中根据课前预设的教学方案而实施的兼顾预设教学目标的实现和动态有效生成的教学。正确而恰当的教学目标是有效课堂的前提、生动而有趣的学习情境是有效课堂的关键、丰富而开放的课堂活动是有效课堂的主线、课后的有效反思是有效课堂的助推剂。
2、理论依据
以《小学数学课程标准》、《洋思经验与新课程改革》、《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倡导的基本理念为指导,促进学生全面、持续、和谐的发展。不仅要考虑数学自身的特点,更应遵循学生学习数学的心理规律,强调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让学生亲身经历将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模型并进行解释与应用的过程,进而使学生获得对数学理解的同时,在思维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多方面得到进步和发展。
三、课题的研究内容、方法及研究实施步骤
1、研究内容
(1)认清“先学后教当堂训练”教学模式的实质,转变教育教学观念。
(2)体察学生已有的知识基础和生活经验,整体把握课堂教学的重难点、教学策略及方法。
(3)重视学生数学阅读能力的培养,提升学生解决数学问题的素养。
(4)仔细揣摩数学教材,准确把握编者意图,制定合适详尽的教学方案。
(5)关注课堂教学的过程与方法,研究课堂教学有效性的策略及方法。
2、研究方法
(1)文献法:收集国内外有关资料,借助他人经验,指导研究实践。(2)观察法:通过对实验教师备课、授课现状及实验学生已有的知识基础和生活经验进行多层面的进行全面调查,为课题研究提供依据,保证结果的客观性和代表性。
(3)调查研究法:为了更详实地了解教师备课、授课及学生自主学习现状,对实验教师和学生进行调查。主要从实验教师备课、授课,实验学生学习习惯,学生自主学习的方式方法等入手调查。(4)行动研究法:边学习、边研究、边总结、边改进、边提炼,及时修改完善研究方案。
(5)测试法:从实验教师学生实际出发,开展丰富多彩的研究活动,调动他们的兴趣,能直观的看到研究的成效。
(6)经验总结法:在研究过程中,坚持把在从事课题研究的过程中的经验、体会、改进措施等及时总结归纳,形成研究理论,为指导好下一步的研究工作做好铺垫。
3、研究实施步骤
第一阶段:准备阶段(2014年3月——2014年5月)(1)我们成立了课题小组,预选了课题组成员,确立了以尤卫恒为课题主持人,以付鑫、王晓磊为课题组员、确立了试验分别是二年级、四年级、六年级;
(2)课题组制订了研究方案与课题计划,同时学习了小学数学课程标准》、《洋思经验与新课程改革》、《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等有关理论,做好研究前准备工作;
(3)课题组调研了当前我校(农村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现状,分析利弊,并撰写了调查报告;
(4)课题组梳理了存在问题,研究改进措施,探讨提高策略,撰写课题研究报告。
第二阶段:实施阶段(2014年6月——2015年2月)(1)课题组围绕课题进行理论学习,深入研究,提高了课题小组理论水平和研究能力,撰写开题报告;
(2)课题组成员完成了课堂展示、研讨与课例分析,并进行了有关调查,写出调查报告;(3)课题组在调查研究的基础上,有针对性的进行跟踪调查、研究,资料汇总,撰写课题研究中期报告;
(4)逐步完善,解决课题中还存在的问题。第三阶段:总结阶段(2015年3月——2015年5月)(1)进行经验交流、成果展示活动,收集教学案例、教学设计、教学论文;
(2)汇编教学论文、课例、推荐论文上报参赛;(3)进行结题论证,撰写结题报告。
四、课题目前取得的研究成果:
1、发展了学生的综合素质
通过课题研究活动,学生在数学阅读理解、计算、分析解决问题方面的素质已养成,而且能真正达到从“不学” “不愿学” 到“乐学”“会学”的境界
2、提高了教师的综合素质
自从参加课题研究后,课题组的老师们通过学习实践,不仅提高了老师们理论水平及业务素质,而且使老师们在教学中积极开展教研教改,优化课堂教学结构,在实践中打破常规,摸索经验,提高了教学效率及教学质量。
3、获得了一些有效的教学经验。
课题进行至今,我们也获得了一些有效的教学经验:
一、要充分了解学生已有的知识基础和生活经验,因材施教;
二、充分利用早晚两读培养学生的数学阅读能力,提升学生解决数学问题的素养;
三、深挖教材,准确把握编者意图,整体把握课堂教学的重难点、教学策略及方法、制定有效的教学方案;
四、优化课堂教学策略与方法;
五、课后作业要少而精;
六、认真批改作业,查找不足;
七、及时课后分层辅导。
五、课题研究存在的问题及今后设想:
1、因为学校在农村,家长的教育思想与理念比较落后,整体素质不够高,给课题研究带来了一定的难度,加上课题成员都是一线老师,平日工作繁重,还要抓学生成绩,学生有厌学情绪,如何进一步提高课堂有效性,还须探索更加行之有效的途径。
2、课题研究的成果较难以体现,教师观念是否提升、学生数学阅读能力及水平是否提高,教学环节的安排是否得当有效,只能从课堂教学活动中看出,而且一旦哪个环节松懈,就会导致前功尽弃。所以课题研究的成果需要一套完整的评价体系来体现,而数学课堂有效性评价方案制定难度大,只能“摸着石头过河”,边实践边思考边总结,以提高研究效益。
3、小学数学有效课堂的研究具有长期性、艰巨性、反复性。由于各种因素的影响,学生认知的偏差,学生的解决问题能力很难有固定的模式,他们常常体现反复性,因此在新教学模式下创建农村小学数学有效课堂是任重道远的。
2015.2.25
第五篇:课题结题申请报告书
课题结题申请报告书
曾都区教研室教科所:
我校2005年8月向贵所申报区级语文课题《语文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并获准立项,2005年10月正式开题实施以来,已历经三年实验。在这近三年的时间里,课题组全体成员克难奋进,本着务实求真的研讨作风,以提升学生综合素养、提升教师专业素质为目标,锐意创新,摸索前进。取得了显著的成效。在学生层面,拓宽了学生的视野,丰富了语文积累,养成了良好的读写习惯,提高了学生的综合能力,形成了健康的情感态度、价值观,从根本上提升了学校的语文学科教学质量。在教师层面,也改变了教师的教育教学理念,提升了教师的语文专业素质,培养了一批科研骨干和教坛新秀,取得了丰硕的实验成果。在学校层面,丰富了校园文化生活,促进了校本课程开发,推进了校本教研的深化,改革了语文学科教学现状。现在本课题正在进行第三阶段的总结提升工作,预计2008年8月可以圆满结题。因此,特向区教研室教科所提出课题结题申请,以期获得更多的指导和支持。
此致
敬礼!
府河镇小“语文课程资源开发和利用”课题组
二OO八年二月二十九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