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永兴公司2011年劳动用工管理办法(试行)
永兴公司2011年劳动用工管理办法
为了进一步加强和完善劳动用工管理,规范用工程序,提高劳动效率。按照集团公司有关规定,结合公司实际,制定本办法。
一、人员招收和录用
(一)、劳务工招录
1、招录程序
①各项目部因生产需用劳务工时,先由项目部提出用工申请,并详细列出所需工种、人数及条件报人力资源部;
②人力资源部审核后报公司领导研究批复; ③人力资源部对内部人员优先调剂使用;
④仍不能满足要求时,同意由项目部自行招录劳务工; ⑤项目部对新招人员进行安全及岗前培训;
⑥人力资源部下达分配通知,并为录用人员办理工伤参保等有关手续。
2、招录条件
①、年龄在20至35周岁;②、身体健康,适合于井下工作; ③、初中以上文化程度,3、招录提供手续 ①、个人申请;
②、身份证原件及复印件二份;
③、所在地派出所或居委会出具的户籍(身份)证明;
④、未与其他单位存在劳动关系的保证书。
4、录用合格的劳务工由人力资源部下达分配通知。
5、招录合格的劳务工必须不低于 小时规定要求的岗前培训,考试合格体检合格方可录用。
6、所录用劳务工一律分配到井下生产一线,不得安排在地面工作。
7、在公司其它项目部工作过但因违反规定被解除劳动合同的人员,一律不得再次招收录用,如发现将严肃处理有关人员。
8、杜绝不按照规定私自招收和更换劳务工,发现私自招收和更换一人次,罚项目部10000元,并追究相关人员责任。造成严重后果者,将追究责任并严肃处理。
9、在招收劳务工时,人力资源部必须全程参与,负责对新招劳务工审核和录用。
(二)、集团公司分配人员的招录
1、集团公司分配或公司招收录用的大中专毕业生,按照其专业分配至相应的工作岗位。
2、集团公司分配的复员军人或其他人员,男工一律分配到各项目部,女工分配到地面缺员单位,不服从分配者,退回集团公司或不再安排工作。
(三)、各单位要严格杜绝招收录用和其它单位未解除劳动合同的人员,如有违反,将对有关责任人严肃处理。
二、劳动合同管理
集团公司分配的大中专生和复员军人按规定签订正式劳动合同。招收录用的劳务工根据项目部生产经营需要,签订劳动合同。
劳动合同到期,由职工本人提前三十日以书面形式申请,可以解除劳动合同并按公司有关规定给予结算。劳务工在试用期内不合格人员提前三日通知项目部,可以解除劳动合同。
三、流动管理。
1、员工调动原则
员工调动要按照“精干、高效、定岗、定员,有利于公司发展”的原则进行。严格控制项目部开掘一线工人到地面岗位。
2、调动范围
确系有以下情况及原因的方可调动: ①、因工作需要或专业技术人才需要调动的; ②、因工伤治疗终结,经鉴定不适应原岗位的人员;
③、因非因工负伤或因病不适应原岗位工作,经鉴定需要调整的人员;④、因其它原因需要调动的人员。
3、流动管理 ①、调入
对调入人员必须认真审核档案,对本人身份及其它相关证件进行确认,待“三金”全部转来后,方可按规定分配工作,杜绝冒名顶替现象发生。
未办理调动手续上班的人员,公司拒绝支付劳动报酬。②、调出
符合调出条件的必须由本人写出书面申请,公司领导签字同意后方可调出。
调出手续按公司规定程序办理。
③、内部调动
属于工作需要的由人力资源部直接下达通知。
属于其它原因的由本人填写内部调动审批表,经调入、调出单位签字同意后,送交人力资源部,人力资源部根据实际情况办理调动手续。
④、项目部解散后人员管理
因公司生产经营发生变化,需要撤销机构、核减人员,项目经理应及时书面通知人力资源部,将人员名单报人力资源部。
劳务工按有关规定解除劳动合同并给予结算;
公司正式员工在五个工作日内到人力资源部报到,管理人员原职务自动免除,人力资源部按工作需要另行安排工作,因故不能安排工作的暂时待岗,待岗期间每月发生活费215元,单位和个人负担的“三金”费用统一由公司负担。
四、人事档案管理
公司加强员工档案管理,严格档案传递制度,建立员工档案查阅审批制度。强化档案管理意识,严禁擅自涂改档案记录。查阅档案由公司人事档案管理人员查阅。
公司应及时为新分人员和劳务工建立人事档案和社保档案,对调入人员的档案和社保关系进行整理和核对并及时归档,保证员工档案的连续完整。
录用劳务工须在30日内建立文本档案和劳动合同数据库报人力资源部统一规范管理。
五、员工参保管理
1、集团公司分配的人员按集团公司要求及时办理各种社会保险手续。
2、招收录用的劳务工,公司为其办理工伤保险手续。各项目部须在其试用期结束一周内,将工伤参保数据库报人力资源部,人力资源部按要求上报集团公司参保。
如查出没有将招收录用的劳务工上报工伤数据库,每发现一人次,或晚报一天(节假日顺延)对项目部经理和经办人各罚款2000元,造成不良后果后,将追究有关责任。
公司对劳务工实行内部辞退补助金制度。辞退补助金由公司和劳务工共同承担,标准为:劳务工出勤每月达到14班以上者,本人交纳80元/月,公司补贴40元/月,计入个人专用帐号,待解除劳动合同时连同利息(按银行同期利率)一并结算。
劳务工井下实际出勤满14班/月以上者,用人单位每月可发给每人30元的医疗补助费,在解除劳动合同时按规定给予结算。
六、培训管理
1、公司每年向集团公司上报培训计划,并有计划地参加集团公司的各种培训。
2、根据公司发展需要,公司和项目部开展有针对性的员工培训工作,提高公司员工整体素质和操作技能,合理使用劳动力资源,逐步建立完善员工培训记录。
3、新招劳务工的培训:心须坚持“先培训、后上岗”的原则。
4、对集团公司安排的技能鉴定工作,各单位要按照规定,对参加鉴定人员进行认真审核,按员工所从事的岗位工种参加鉴定,并存档备查。
七、员工请销假制度
公司员工请事假三天以内,由基层领导批准;请事假三天以上,由分管领导批准。职工请假须到公司人力资源部登记,休假结束后及时办理销假手续。因突发事件不能事先办理请假手续的,可通过电话向分管领导和人力资源部报告,事后严格按照上述规定办理补假手续。各项目部及外出施工人员由项目部及其分管领导核批,并在项目部备案。中层干部请假执行公司的相关规定。
建立员工外出登记制度,特别加强机关人员外出登记的工作,注明外出时间、地点、原因和返回时间。
员工享受婚、丧、产、探亲、年休假期间,必须在符合条件的情况下,由基层单位批准,分管领导签署意见后方可休假并按规定享受待遇。
八、劳动纪律管理
各单位必须严格实行当日考勤制度。机关各部室须实行签到制度,其他部门实行点名扎工考勤管理。
各单位必须执行当日工作当日考勤的制度,严禁一次完成一个月的考勤,要实事求是,凡发现弄虚作假,视其情节给予处罚。公司纪委和人力资源部每月定期或不定期对各单位的出勤情况进行抽查,完善劳动纪律日常检查与抽查制度。
员工旷工五天以下者,由所在单位处理;五天以上者,由所在单位写出书面报告,附考勤表、加盖基层单位公章和主管领导签字报人力资源部,依照公司有关规定和劳动合同的有关规定,给予相应的处理。劳务工则给予解除劳动合同。
员工连续旷工15天或一年内累计旷工30天者或其他工作失误等影响公
司发展,造成重大经济损失,公司将依法解除劳动合同。
各单位对无正当理由长期离岗人员,应及时报人力资源部。如果不严格执行规定,对违规违纪人员、长期旷工及离岗等人员隐瞒不报或不按规定程序提供有关材料,每发现一人次扣罚主管领导1000元。
九、伤、病员工管理
1、经有关部门认定,员工因工受伤或者患职业病进行治疗,按照《工伤保险条例》的有关规定,享受工伤医疗待遇。停工留薪期一般不超过12个月。
因工负伤(包括职业病)已治疗终结,根据鉴定级别,确认部分丧失劳动能力的,能恢复原工作岗位的尽快恢复工作;不能从事原工作岗位的安排适当工作;确认全部丧失劳动能力的,按《工伤保险条例》有关规定,享受工伤保险待遇。
劳务工因工负伤或患职业病治疗终结,待劳动合同期满终止或者由本人提出提前解除劳动合同的,支付一次性工伤医疗补助金和伤残就业补助金,双方解除劳动合同。
2、凡是因病、因伤而离岗连续休假满三个月的,即属于因病、因伤长期休假人员。
3、经医疗机构认定员工确实因病或非因工负伤无法正常上班,医疗机构出示证明,本人写请假条、基层领导和分管领导批示后到公司人力资源部办理有关手续,方可享受病假工资。否则,公司不负担任何费用和待遇。
根据集团公司安排,对医疗期满或治疗终结人员进行鉴定,并执行相关政策规定。
4、员工因工负伤或者因病、非因工负伤在治疗和休假期间,严禁从事各
种劳务经营活动,若发现其从事劳务经营活动,立即停止其报销医疗费用和享受企业各种劳动保险福利待遇,凡是在从事劳务活动中遭受人身伤害或者患病及造成伤残的,其一切费用均由本人自行承担,企业概不负责。
5、劳务工在合同期内因病或非因工负伤,在规定的医疗期终结后仍不能工作的,公司以书面形式提前30日通知本人给予解除劳动合同,并按规定给予结算。
十、其它规定
1、员工离岗脱产学习,必须经公司批准同意,不经批准私自联系外出上学的以旷工论处。经批准外出进行学历学习的,不享受各种工资待遇,其学费和上学期间的各种费用全部自理,并全额缴纳养老保险金和医疗保险金。
2、严格执行集团公司的劳动用工制度,按照集团公司制定的劳动定员标准组织生产,加强计划外用工的管理,杜绝不合理用工。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组织机关管理人员义务劳动和承担相应的临时或突击性工作。
十一、本办法从2011年元月1日起执行,若与上级规定有抵触的,按上级有关规定执行。
第二篇:吉林省劳动用工备案管理办法(试行)
关于印发《吉林省劳动用工备案管理办法
(试行)》的通知
吉劳社薪字〔2007〕242号
各市州、县(市、区)劳动保障局,长白山管委会劳动人事局,中省直有关单位:
现将《吉林省劳动用工备案管理办法(试行)》印发给你们,并就有关问题通知如下,请一并贯彻执行。
一、充分认识建立劳动用工备案制度的重要意义。建立劳动用工备案制度,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政府劳动保障部门履行社会管理和市场监管职能,加强对用人单位劳动用工宏观管理的重要措施,是规范劳动用工秩序、全面实施劳动合同制度、维护劳动者和用人单位双方合法权益的重要手段。做好这项工作,对发展和谐劳动关系,构建和谐社会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各级劳动保障部门要从规范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秩序,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高度,充分认识建立劳动用工备案制度的重要意义,采取有力措施,切实推动这项制度的全面建立和实施。
二、搞好协调配合。各级劳动保障部门要高度重视建立劳动用工备案制度工作,加强统一领导,指定机构、配备人员牵头负责劳动用工备案工作。劳动工资、就业(职业介绍)、养老保险、监察、仲裁、行政审批、统计信息等相关机构要加强协调配合,共同做好劳动保障部门内部各项涉及劳动用工备案工作的相互衔接,实现资源共享,避免相同内容重复备案。
三、建立全省统一的劳动用工基础数据库。按照全省金保工程系统建设的整体规划和要求,统一编制劳动用工备案管理系统软件,建立全省统一的劳动用工基础数据库。各级劳动保障部门要按照省里统一制定的《用人单位劳动用工备案基础信息采集表》和《职工劳动用工备案基础信息采集表》,及时采集用人单位劳动用工存量信息,并录入到劳动用工基础数据库。同时,要按照省里的统一要求,建立《劳动合同签订情况管理台帐》、《终止(解除)劳动合同情况管理台帐》、《职工退休审批情况管理台账》,全面掌握用人单位劳动用工变动信息,并及时录入到劳动用工基础数据库,实现对用人单位劳动用工的动态管理。在此基础上,逐步搭建全省统一的劳动用工监督管理服务平台,实现全省劳动用工备案、个人信息查询、投诉举报受理和劳动保障监察四大功能。
四、做好劳动用工备案服务工作。各级劳动保障部门要健全劳动用工备案工作制度,完善工作流程和操作程序,充分利用互联网等现代化手段,提供有关劳动用工备案表格的下载服务,公布劳动用工备案工作流程,为用人单位办理劳动用工备案提供方便快捷的服务。劳动用工备案可以采取直接备案、邮寄备案和网络备案等方式办理,具备条件的地区要尽量实行网络备案方式。
五、加强对劳动用工备案情况的监督检查。各级劳动保障部门要采取提前通告、跟踪催办和监督检查等手段,督促用人单位及时办理劳动用工备案。要建立劳动者查询举报渠道,方便劳动者及时查询用人单位是否进行劳动用工备案、备案的内容是否真实等情况。对不履行备案义务、备案内容不真实、不依法签订劳动合同的用人单位,要责令其限期改正,对拒不改正的,依法给予相应处罚。要充分发挥媒体的宣传和监督作用,大力宣传劳动用工备案制度的重要意义,促使用人单位主动进行劳动用工备案。对不按规定进行劳动用工备案、侵害职工合法权益的案例要通过媒体予以曝光。
六、充分发挥劳动用工备案信息在政府宏观管理和市场监管中的作用。各级劳动保障部门要定期对劳动用工备案信息进行综合分析,全面掌握用人单位劳动用工的存量、变量以及劳动合同签订等情况,为制定劳动保障政策提供决策依据。特别是要通过劳动用工备案,动态掌握用人单位劳动合同签订情况,及时督促用人单位与职工签订劳动合同,维护职工与用人单位双方的合法权益。
二〇〇七年六月五日
主题词:劳动关系 用工备案 办法 通知
抄报:劳动保障部
抄送:省推进劳动关系协调工作进社区领导小组成员
吉林省劳动和社会保障厅办公室
2007年6月6日印发
(共印220份)
吉林省劳动用工备案管理办法(试行)
第一条 为加强劳动用工管理,规范用人单位用工行为,维护劳动者的合法权益,促进劳动关系和谐稳定,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吉林省劳动力市场管理条例》、《吉林省劳动保障监察条例》、劳动保障部《关于建立劳动用工备案制度的通知》(劳社部发〔2006〕46号)等有关法律法规和规章的规定,结合我省实际,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凡本省行政区域内依法成立的企业、民办非企业单位、个体经济组织(以下简称用人单位)和与之建立劳动关系的劳动者,均应按本办法进行劳动用工备案(以下简称用工备案)。
国家机关、事业组织、社会团体和与之建立劳动合同关系的劳动者,均应依照本办法进行用工备案。
第三条 本办法所称用工备案,是指用人单位按规定向劳动保障部门申报劳动用工情况,劳动保障部门对其主体资格、劳动用工情况进行核实并予以备案的行为。
第四条 县(市、区)以上劳动保障行政部门是用工备案管理的主管部门。劳动保障行政部门可以委托所属的经办机构或街镇乡、社区劳动保障机构办理用工备案。
第五条
用工备案实行分级管理的原则。中省直用人单位和在省工商行政管理部门注册登记的用人单位到省劳动保障部门办理用工备案;市州、县(市、区)所属用人单位及在其工商行政管理部门注册登记的用人单位到同级劳动保障部门办理用工备案;个体经济组织到所在街镇乡或社区劳动保障机构办理用工备案。
第六条 用工备案的内容包括:
(一)用人单位情况,包括用人单位名称、法定代表人、单位性质、经济类型、行业类别、用人单位地址、组织机构代码等;
(二)用人单位招用劳动者情况,包括劳动者姓名、性别、身份证号码、岗位工种、身份情况、参加工作时间等;
(三)劳动合同签订情况,包括劳动合同签订、续订、变更、终止或解除等情况;
(四)工资收入分配情况,包括用人单位工资总额、平均工资、工资支付等情况;
(五)参加社会保险情况,包括劳动者参加养老保险、失业保险、工伤保险、医疗保险、生育保险情况。
第七条 用工备案实行《劳动用工备案手册》(以下简称《手册》)制度,《手册》样本由省劳动保障厅统一制定。
《手册》由用人单位负责保管。《手册》是用人单位办理劳动保障事务的重要依据,《手册》记录的内容不得涂改。
《手册》实行年检制度。用人单位应当于每年三月份前将上用工情况如实填入《手册》,报所属用工备案管理部门年检。用工备案管理部门对《手册》内容核实无误后,加盖“已年检”章,注明经办人和日期,并将有关工资收入分配和参加社会保险情况信息录入到《劳动用工备案管理系统》。
第八条 用工备案分为初次备案、变动备案和注销备案。
第九条 新成立的用人单位应当在工商注册或批准成立之日起30日内,到所属用工备案管理部门进行初次备案。
现有用人单位应当于本办法公布之日起30日内到所属用工备案管理部门对用人单位及劳动者存量情况进行初次备案。
第十条 用人单位在办理初次备案时,应当向用工备案管理部门提供以下材料:
(一)企业营业执照副本(机关事业单位法人证、社会团体法人资格证、其他用人单位依法成立取得的许可证)原件及复印件;
(二)用人单位组织机构代码证原件及复印件;
(三)劳动合同鉴证名册、与劳动者签订的劳动合同书等;
(四)用人单位的用工备案数据导出文件或用工备案信息采集表;
(五)用人单位为劳动者缴纳各项社会保险费的相关证明。
第十一条 用工备案管理部门对用人单位提供的初次备案信息核实无误后导入或录入《劳动用工备案管理系统》,并核发《手册》,注明经办人和日期,加盖“劳动用工备案专用章”。
第十二条 用人单位发生下列情形时,应当进行变动备案:
(一)新招用人员或调入人员;
(二)劳动合同终止或解除:
1.劳动合同到期,不再续延;
2.劳动者辞职或调出;
3.劳动者被除名、辞退、开除等;
4.劳动者死亡;
5.用人单位依法进行经济性裁员等;
6.其他应当终止或解除劳动合同的情形。
(三)劳动者退休;
(四)其他应当进行变动备案的情形。
第十三条 用人单位招用人员后,应当与劳动者依法签订劳动合同,并自招用人员之日起30日内到所属用工备案管理部门办理录用备案手续。办理录用备案手续时,用人单位应当携带《手册》,并提供以下材料:
(一)录用人员名册;
(二)劳动合同书;
(三)录用备案审核单;
(四)录用(招聘)职工表。
第十四条 用人单位在为劳动者办理补签劳动合同手续时,应当自补签劳动合同之日起7日内到原用工备案管理部门办理变动备案。办理变动备案手续时,应当携带《手册》,并提供以下材料:
(一)劳动合同书;
(二)劳动合同鉴证名册。
第十五条 用人单位新调入人员,应当于调入之日起依法与劳动者签订劳动合同,并于30日内办理完毕用工变动备案手续。办理变动备案时,应当携带《手册》,并提供以下材料:
(一)职工调动手续;
(二)劳动合同书;
(三)劳动合同鉴证名册。
第十六条 用人单位与劳动者终止或解除劳动合同后,应当自终止或解除劳动合同之日起7日内办理完毕用工变动备案手续。办理变动备案时,应当携带《手册》,并提供以下材料:
(一)劳动者辞职申请或职工调动手续、用人单位对劳动者的处理决定和送达手续、依法进行经济性裁员的相关手续;
(二)劳动合同书;
(三)终止(解除)劳动合同证明书;
(四)终止(解除)劳动合同备案名册。
第十七条 劳动者退休时,劳动保障部门在为劳动者办理退休审批手续的同时,直接办理用工变动备案。办理变动备案时,用人单位应提供职工档案、《退休审批表》和《退休人员审批汇总表》。
第十八条 对已办理完毕初次备案的用人单位,用工备案管理部门对其提供的用工变动备案信息核实无误后录入《劳动用工备案管理系统》。
第十九条 用人单位发生下列情形时,应当进行注销备案:
(一)被依法宣告破产;
(二)用人单位章程规定的营业期限届满或者章程规定的其他解散事由出现;
(三)股东会决议解散;
(四)依法被吊销营业执照、责令关闭或者被撤销;
(五)因合并、分立解散或被人民法院依法予以解散;
(六)法律、行政法规规定的其他情形。
第二十条 用人单位发生注销情形时,应当自注销之日起7日内,到所属用工备案管理部门办理劳动用工注销备案手续。办理注销备案时,应当携带《手册》,并提供以下材料:
(一)工商行政管理部门出具的注销或吊销手续;
(二)劳动合同书;
(三)终止(解除)劳动合同证明书;
(四)终止(解除)劳动合同备案名册。
第二十一条 用工备案管理部门对用人单位提供的用工注销备案信息核实无误后,录入《劳动用工备案管理系统》,收回《手册》,并在《手册》上注明经办人和日期,加盖“已注销”章。
第二十二条 在本省行政区域内从事固定经营活动的外地用人单位,应当到与注册备案工商行政管理部门同级的劳动保障部门进行用工备案。具体办理用工备案,按照本办法第九条至第二十一条有关规定办理。
第二十三条 用人单位应当按照本办法的规定及时到用工备案管理部门办理用工备案手续,并提供真实的用工备案信息。
第二十四条
用工备案管理部门为用人单位办理用工备案应当即时受理,材料齐全的当日办结。
第二十五条 劳动保障行政部门及其监察人员应当依法对用人单位用工备案情况进行监督检查,用人单位和相关人员应当予以配合,并如实提供相关材料。任何部门、单位和个人不得阻挠和妨碍监督检查。
第二十六条 用人单位未按照本办法规定进行用工备案或提供虚假备案信息的,劳动保障行政部门要责令其限期改正,对拒不改正的,依照有关法律法规的规定予以查处。
第二十七条 本办法自发布之日起施行。
第二十八条 本办法由吉林省劳动和社会保障厅负责解释。
第三篇:吉林省劳动用工备案管理办法(试行)
吉林省劳动用工备案管理办法(试行)2007年07月20日 15时58分 607 主题分类: 劳动人事
“劳动用工”
吉林省劳动和社会保障厅办公室关于印发《吉林省劳动用工备案管理办法(试行)》的通知
吉劳社薪字[2007]242号
各市州、县(市、区)劳动保障局,长白山管委会劳动人事局,中省直有关单位:
现将《吉林省劳动用工备案管理办法(试行)》印发给你们,并就有关问题通知如下,请一并贯彻执行。
一、充分认识建立劳动用工备案制度的重要意义。建立劳动用工备案制度,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政府劳动保障部门履行社会管理和市场监管职能,加强对用人单位劳动用工宏观管理的重要措施,是规范劳动用工秩序、全面实施劳动合同制度、维护劳动者和用人单位双方合法权益的重要手段。做好这项工作,对发展和谐劳动关系,构建和谐社会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各级劳动保障部门要从规范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秩序,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高度,充分认识建立劳动用工备案制度的重要意义,采取有力措施,切实推动这项制度的全面建立和实施。
二、搞好协调配合。各级劳动保障部门要高度重视建立劳动用工备案制度工作,加强统一领导,指定机构、配备人员牵头负责劳动用工备案工作。劳动工资、就业(职业介绍)、养老保险、监察、仲裁、行政审批、统计信息等相关机构要加强协调配合,共同做好劳动保障部门内部各项涉及劳动用工备案工作的相互衔接,实现资源共享,避免相同内容重复备案。
三、建立全省统一的劳动用工基础数据库。按照全省金保工程系统建设的整体规划和要求,统一编制劳动用工备案管理系统软件,建立全省统一的劳动用工基础数据库。各级劳动保障部门要按照省里统一制定的《用人单位劳动用工备案基础信息采集表》和《职工劳动用工备案基础信息采集表》,及时采集用人单位劳动用工存量信息,并录入到劳动用工基础数据库。同时,要按照省里的统一要求,建立《劳动合同签订情况管理台帐》、《终止(解除)劳动合同情况管理台帐》、《职工退休审批情况管理台账》,全面掌握用人单位劳动用工变动信息,并及时录入到劳动用工基础数据库,实现对用人单位劳动用工的动态管理。在此基础上,逐步搭建全省统一的劳动用工监督管理服务平台,实现全省劳动用工备案、个人信息查询、投诉举报受理和劳动保障监察四大功能。
四、做好劳动用工备案服务工作。各级劳动保障部门要健全劳动用工备案工作制度,完善工作流程和操作程序,充分利用互联网等现代化手段,提供有关劳动用工备案表格的下载服务,公布劳动用工备案工作流程,为用人单位办理劳动用工备案提供方便快捷的服务。劳动用工备案可以采取直接备案、邮寄备案和网络备案等方式办理,具备条件的地区要尽量实行网络备案方式。
五、加强对劳动用工备案情况的监督检查。各级劳动保障部门要采取提前通告、跟踪催办和监督检查等手段,督促用人单位及时办理劳动用工备案。要建立劳动者查询举报渠道,方便劳动者及时查询用人单位是否进行劳动用工备案、备案的内容是否真实等情况。对不履行备案义务、备案内容不真实、不依法签订劳动合同的用人单位,要责令其限期改正,对拒不改正的,依法给予相应处罚。要充分发挥媒体的宣传和监督作用,大力宣传劳动用工备案制度的重要意义,促使用人单位主动进行劳动用工备案。对不按规定进行劳动用工备案、侵害职工合法权益的案例要通过媒体予以曝光。
六、充分发挥劳动用工备案信息在政府宏观管理和市场监管中的作用。各级劳动保障部门要定期对劳动用工备案信息进行综合分析,全面掌握用人单位劳动用工的存量、变量以及劳动合同签订等情况,为制定劳动保障政策提供决策依据。特别是要通过劳动用工备案,动态掌握用人单位劳动合同签订情况,及时督促用人单位与职工签订劳动合同,维护职工与用人单位双方的合法权益。
二〇〇七年六月五日
吉林省劳动用工备案管理办法(试行)
第一条 为加强劳动用工管理,规范用人单位用工行为,维护劳动者的合法权益,促进劳动关系和谐稳定,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吉林省劳动力市场管理条例》、《吉林省劳动保障监察条例》、劳动保障部《关于建立劳动用工备案制度的通知》(劳社部发[2006]46号)等有关法律法规和规章的规定,结合我省实际,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凡本省行政区域内依法成立的企业、民办非企业单位、个体经济组织(以下简称用人单位)和与之建立劳动关系的劳动者,均应按本办法进行劳动用工备案(以下简称用工备案)。
国家机关、事业组织、社会团体和与之建立劳动合同关系的劳动者,均应依照本办法进行用工备案。
第三条 本办法所称用工备案,是指用人单位按规定向劳动保障部门申报劳动用工情况,劳动保障部门对其主体资格、劳动用工情况进行核实并予以备案的行为。
第四条 县(市、区)以上劳动保障行政部门是用工备案管理的主管部门。劳动保障行政部门可以委托所属的经办机构或街镇乡、社区劳动保障机构办理用工备案。
第五条 用工备案实行分级管理的原则。中省直用人单位和在省工商行政管理部门注册登记的用人单位到省劳动保障部门办理用工备案;市州、县(市、区)所属用人单位及在其工商行政管理部门注册登记的用人单位到同级劳动保障部门办理用工备案;个体经济组织到所在街镇乡或社区劳动保障机构办理用工备案。
第六条 用工备案的内容包括:
(一)用人单位情况,包括用人单位名称、法定代表人、单位性质、经济类型、行业类别、用人单位地址、组织机构代码等;
(二)用人单位招用劳动者情况,包括劳动者姓名、性别、身份证号码、岗位工种、身份情况、参加工作时间等;
(三)劳动合同签订情况,包括劳动合同签订、续订、变更、终止或解除等情况;
(四)工资收入分配情况,包括用人单位工资总额、平均工资、工资支付等情况;
(五)参加社会保险情况,包括劳动者参加养老保险、失业保险、工伤保险、医疗保险、生育保险情况。
第七条 用工备案实行《劳动用工备案手册》(以下简称《手册》)制度,《手册》样本由省劳动保障厅统一制定。
《手册》由用人单位负责保管。《手册》是用人单位办理劳动保障事务的重要依据,《手册》记录的内容不得涂改。
《手册》实行年检制度。用人单位应当于每年三月份前将上用工情况如实填入《手册》,报所属用工备案管理部门年检。用工备案管理部门对《手册》内容核实无误后,加盖“已年检“章,注明经办人和日期,并将有关工资收入分配和参加社会保险情况信息录入到《劳动用工备案管理系统》。
第八条 用工备案分为初次备案、变动备案和注销备案。
第九条 新成立的用人单位应当在工商注册或批准成立之日起30日内,到所属用工备案管理部门进行初次备案。
现有用人单位应当于本办法公布之日起30日内到所属用工备案管理部门对用人单位及劳动者存量情况进行初次备案。
第十条 用人单位在办理初次备案时,应当向用工备案管理部门提供以下材料:
(一)企业营业执照副本(机关事业单位法人证、社会团体法人资格证、其他用人单位依法成立取得的许可证)原件及复印件;
(二)用人单位组织机构代码证原件及复印件;
(三)劳动合同鉴证名册、与劳动者签订的劳动合同书等;
(四)用人单位的用工备案数据导出文件或用工备案信息采集表;
(五)用人单位为劳动者缴纳各项社会保险费的相关证明。
第十一条 用工备案管理部门对用人单位提供的初次备案信息核实无误后导入或录入《劳动用工备案管理系统》,并核发《手册》,注明经办人和日期,加盖“劳动用工备案专用章“。
第十二条 用人单位发生下列情形时,应当进行变动备案:
(一)新招用人员或调入人员;
(二)劳动合同终止或解除:
1.劳动合同到期,不再续延;
2.劳动者辞职或调出;
3.劳动者被除名、辞退、开除等;
4.劳动者死亡;
5.用人单位依法进行经济性裁员等;
6.其他应当终止或解除劳动合同的情形。
(三)劳动者退休;
(四)其他应当进行变动备案的情形。
第十三条 用人单位招用人员后,应当与劳动者依法签订劳动合同,并自招用人员之日起30日内到所属用工备案管理部门办理录用备案手续。办理录用备案手续时,用人单位应当携带《手册》,并提供以下材料:
(一)录用人员名册;
(二)劳动合同书;
(三)录用备案审核单;
(四)录用(招聘)职工表。
第十四条 用人单位在为劳动者办理补签劳动合同手续时,应当自补签劳动合同之日起7日内到原用工备案管理部门办理变动备案。办理变动备案手续时,应当携带《手册》,并提供以下材料:
(一)劳动合同书;
(二)劳动合同鉴证名册。
第十五条 用人单位新调入人员,应当于调入之日起依法与劳动者签订劳动合同,并于30日内办理完毕用工变动备案手续。办理变动备案时,应当携带《手册》,并提供以下材料:
(一)职工调动手续;
(二)劳动合同书;
(三)劳动合同鉴证名册。
第十六条 用人单位与劳动者终止或解除劳动合同后,应当自终止或解除劳动合同之日起7日内办理完毕用工变动备案手续。办理变动备案时,应当携带《手册》,并提供以下材料:
(一)劳动者辞职申请或职工调动手续、用人单位对劳动者的处理决定和送达手续、依法进行经济性裁员的相关手续;
(二)劳动合同书;
(三)终止(解除)劳动合同证明书;
(四)终止(解除)劳动合同备案名册。
第十七条 劳动者退休时,劳动保障部门在为劳动者办理退休审批手续的同时,直接办理用工变动备案。办理变动备案时,用人单位应提供职工档案、《退休审批表》和《退休人员审批汇总表》。
第十八条 对已办理完毕初次备案的用人单位,用工备案管理部门对其提供的用工变动备案信息核实无误后录入《劳动用工备案管理系统》。
第十九条 用人单位发生下列情形时,应当进行注销备案:
(一)被依法宣告破产;
(二)用人单位章程规定的营业期限届满或者章程规定的其他解散事由出现;
(三)股东会决议解散;
(四)依法被吊销营业执照、责令关闭或者被撤销;
(五)因合并、分立解散或被人民法院依法予以解散;
(六)法律、行政法规规定的其他情形。
第二十条 用人单位发生注销情形时,应当自注销之日起7日内,到所属用工备案管理部门办理劳动用工注销备案手续。办理注销备案时,应当携带《手册》,并提供以下材料:
(一)工商行政管理部门出具的注销或吊销手续;
(二)劳动合同书;
(三)终止(解除)劳动合同证明书;
(四)终止(解除)劳动合同备案名册。
第二十一条 用工备案管理部门对用人单位提供的用工注销备案信息核实无误后,录入《劳动用工备案管理系统》,收回《手册》,并在《手册》上注明经办人和日期,加盖“已注销“章。
第二十二条 在本省行政区域内从事固定经营活动的外地用人单位,应当到与注册备案工商行政管理部门同级的劳动保障部门进行用工备案。具体办理用工备案,按照本办法第九条至第二十一条有关规定办理。
第二十三条 用人单位应当按照本办法的规定及时到用工备案管理部门办理用工备案手续,并提供真实的用工备案信息。
第二十四条 用工备案管理部门为用人单位办理用工备案应当即时受理,材料齐全的当日办结。
第二十五条 劳动保障行政部门及其监察人员应当依法对用人单位用工备案情况进行监督检查,用人单位和相关人员应当予以配合,并如实提供相关材料。任何部门、单位和个人不得阻挠和妨碍监督检查。
第二十六条 用人单位未按照本办法规定进行用工备案或提供虚假备案信息的,劳动保障行政部门要责令其限期改正,对拒不改正的,依照有关法律法规的规定予以查处。
第二十七条 本办法自发布之日起施行。
第二十八条 本办法由吉林省劳动和社会保障厅负责解释。
第四篇:劳务用工管理办法(试行)
劳务用工管理办法(试行)
为进一步规范公司劳务用工管理,理顺劳动关系,合理配置人力资源,特制定本办法。
本办法所称劳务工,指劳动者与劳务派遣组织(即事实上的“用人单位”)签订劳动合同的劳务派遣人员。劳务工与劳务派遣组织建立劳动合同关系;劳务派遣组织与公司(即事实上的“用工单位”)签订《劳务派遣协议》;公司与劳务派遣人员签订《岗位协议》,双方之间只有使用关系。
第一章总 则
第一条 权限归属
(一)劳务工使用部门负责劳务工的使用管理,主要履行以下职责:
1.负责劳务工需求计划的申报。
在定岗定编范围内,由于人力资源严重不足、岗位缺员、公司范围内不能调剂解决的,向综合管理部书面申请劳务用工需求计划。申请应明确需求岗位名称、数量及要求。
2.负责劳务工的管理和考核。
严格按照工作职责、岗位要求、职业道德、劳动纪律等相关规定、规范要求对所使用的劳务工进行管理,根据工作实际需要进行考试及考核,对需进行岗位调整和不适应工作发展要求的人员,及时上报综合管理部。
3.负责劳务工工作鉴定。
试用期满,根据其工作表现、任职能力进行书面鉴定,报综合管理部。
4.负责严格执行上岗考试制度。
劳务工上岗,必须经过严格的上岗考试,考试结果、岗位情况书面报综合管理部。
(二)综合管理部负责劳务工的非劳动关系管理,主要履行以下职责:
1.负责劳务用工申请的审核,并报请公司领导审批。
2.负责根据部门需求面向劳务派遣组织,做好劳务工招聘的组织、安排及具体操作。
3.负责与劳务派遣组织签订《劳务派遣协议》。协议约定以下内容:
① 派遣岗位和人员数量。
② 劳务派遣期限。
③ 劳动报酬和社会保险费的数额与支付方式。
④ 违反协议的责任。
4.负责与劳务工签订《岗位协议》,明确工作职责、岗位要求、职业道德、劳动纪律、奖惩、辞退等有关问题。
5.负责根据使用部门报告,确定劳务工的留用或退回;确定劳务工的相应劳动报酬,并支付给劳务派遣组织。
6.负责建立劳务工临时档案,按月统计劳务工的数量、劳动
报酬等情况。
第二条 未经批准,不得擅自和违规使用劳务工。
第二章招录及聘用
第三条 招聘基本原则:
1.符合国家相关用工标准。
2.符合招聘岗位条件要求。
3.全面考核、择优录用。
4.符合创新高效、团结拼搏、奋发图强、励精图治的企业精神。
5.专业技术岗位必须具备相应职业资格。
第四条 选聘方式将根据岗位特点采取面试、笔试和实际操作等多种形式。
第五条 聘用
1.综合管理部将符合录用条件的劳务工基本情况及相关资料报送公司领导审批,同意后由综合管理部负责办理相关劳务派遣手续。
3.劳务人员录用后,由综合管理部与其签订《岗位协议》并分配至用工部门。综合管理部将根据劳务用工的期限长短,确定劳务工的试用期,用工部门确定试岗期,两期相加不超过6个月,协议期限原则上不得超过2年。
第三章培 训
第六条 培训目标与理念
1.公司对劳务工的培训纳入公司整体培训计划。
2.培训旨在增强劳务工的专业知识与技能。
3.开展多层次、多形式的培训活动,满足不同岗位的需求。
4.建立劳务工岗前培训和安全教育制度。
第七条 培训主要内容
1.企业文化与管理模式。
主要包括:公司概况、企业精神、经营理念、组织机构、薪酬福利、本岗位职责、工作内容、工作流程、工作规程、公司各项规章制度等。
2.相关的行业政策、法规和标准。
3.专业技术知识和操作技能。
第八条 具体培训将根据工作实际分级进行。
第四章薪酬待遇
第九条 工资形式
公司将结合岗位性质、业务技能水平等具体要求,实行岗位工资制。
第十条 工资的支付
1.劳务工的工资报酬、结算标准和方式等,按《劳务派遣协议》、《岗位协议》执行。
2.劳务工的工资自报到之日起薪,退出工作岗位之日止薪,按实际工作天数核定。
第十一条 公司按《劳务派遣协议》、《岗位协议》的相关约定为劳务工缴纳社会保险费。
第十二条 工资中的扣项
1.个人收入所得税、个人应负担的社会保险费等。
2.劳务工迟到、早退、溜班、旷工等考核扣除额度参照公司相关规定执行。
第五章考 核
第十三条 劳务工的考核
1.考核目的:通过对劳务工的工作能力、工作表现、工作业绩、工作适应性等的考核,确定其岗位调配、培训教育、薪酬支付标准、留用或退回。
2.考核原则:用工部门自行确定考核办法。
第十四条 对工作业绩突出、对公司贡献较大的劳务工给予精神和物质奖励,额度将根据贡献大小确定。鼓励劳务工参与公司管理职务的竞争,竞争上岗的享受相应的待遇。
第六章辞 退
第十五条 劳务工有下列情形之一的,退回劳务派遣组织:
1.在试用期间被证明不符合录用条件的。
2.招聘中隐瞒身体健康状况被发现的。
3.严重违反公司规章制度的。
4.严重失职,营私舞弊,给公司造成重大损害的。
5.劳动者同时与其他用人单位建立用工关系,对完成本单位工作任务造成严重影响,或者经公司提出,拒不改正的。
6.被依法追究刑事责任的。
7.劳动者患病或者非因工负伤,不能从事原工作的。
8.劳动者不能胜任工作的。
第七章附则
第十六条 劳务用工协议期满或当事人约定的终止条件出现,劳务协议即行终止。
第十七条 在协议期内,劳务工辞职应至少提前1个月提出书面申请,经综合管理部审批后办理离职手续。
第十八条 劳务工离开公司时,应将工作及相关物品移交清楚,离职手续办理完毕后,即与公司脱离使用关系。
第十九条 当公司裁员时,将按工作能力、学历、年龄次序进行。
第二十条 劳务工在派遣期间的全部劳动争议,均由劳务派遣组织承担法律责任。
第二十一条 本办法与国家相关法律法规抵触的,依国家相关法律法规执行。
第二十二条 本办法自发布之日起执行,解释权归综合管理部。
第五篇:长治市劳动用工管理办法
煤矿企业劳动用工管理暂行规定
一、监管部门:市煤炭行业管理部门负责全市煤炭行业企业劳动的指导、监督和管理工作,县(市、区)煤炭行业管理部门负责本区域属地监管煤矿企业劳动用工的监督管理。
二、责任划分:市、县煤炭行业管理部门承担用工监督管理责任;煤矿主体企业负责日常煤矿用工管理责任,承担煤矿用工主体责任。
三、机构设置:煤矿企业必须设置煤矿用工管理部门,配置专职管理人员,健全和完善煤矿用工管理规章制度。
四、煤矿用工管理秩序:“五个统一”,即统一发布用工信息、组织报名和资格初审、统一培训、统一签订劳动合同和煤矿用工备案、统一参加社会保险和派遣、统一管理。
五、煤矿劳动用工程序
1、申请。根据企业用工需求和岗位定员情况,向煤炭行业管理部门煤矿用工管理机构提出劳动用工申请,标明招用人员范围、条件和数量;
2、审批。煤炭行业管理部门煤矿用工管理机构对煤矿企业劳动用工申请进行审查、批准,报上级煤炭行业管理部门煤矿用工管理机构备案,具体审查内容包括:
煤矿企业证照和手续是否齐全有效;
是否设置煤矿用工管理部门且配备专职煤矿用工管理人员;
是否完善档案管理制度、人员台账管理制度、人员招用和辞退管理制度、人员培训制度、人员考核管理制度和其它制度;
④申请数量是否超过设计的定员数;
⑤煤矿企业对各级政府和部门检查中发现的有关劳动用工方面问题是否已整改落实。
3、确定报名人数。煤炭行业管理部门煤矿用工管理机构结合煤矿企业劳动组织形式、出勤率等实际情况确定报名人数(报名人数=用工申请数量×调节系数);
4、发布用工信息。用工信息必须告知劳动者工作内容、工作条件、地点、职业危害、安全情况、劳动报酬、社会保险等情况,公布必须通过主流媒体;
5、组织报名。市、县煤炭行业管理部门煤矿用工管理机构按照管理权限统一组织报名;
6、资格初审。市、县煤炭行业管理部门煤矿用工管理机构按照管理权限统一对报名人员进行资格初审(从业人员应具备条件:合法证件、年龄18-
55、体检证明、学历要求、专业要求);
7、录取。按照从严从优的原则,采取笔试与面试相结合的方式确定录取人员;
8、培训。按照市、县市、县煤炭行业管理部门煤矿用工管理机构制定的培训计划,在具有相应资质的培训机构参加培训;
9、签订劳动合同。市、县煤炭行业管理部门煤矿用工管理机构组织煤矿企业与录用人员签订《山西省煤矿企业劳动合同书》,井下人员合同期一般不少于三年;
10、劳动合同备案。煤矿企业与录用人员签订劳动合同后,必须在十个工作日内将签订的劳动合同报煤炭行业管理部门煤矿用工管理机构;
11、办理录用手续。煤矿企业必须在十个工作日内为录取员工办理录用手续,填写并发放《山西省煤矿企业从业人
员劳动手册》和上岗合格证;
12、办理用工登记备案手续。煤矿企业用工登记备案表经煤炭行业管理部门煤矿用工管理机构审核同意后,报劳动保障行政部门办理用工登记备案手续;
13、出具派遣单。县级煤炭行业管理部门煤矿用工管理机构将有关手续报市煤炭行业管理部门煤矿用工管理机构备案,由市煤炭行业管理部门煤矿用工管理机构统一编号兵发放上岗合格证后,市、县煤炭行业管理部门煤矿用工管理机构按照管理权限及规定填写派遣单;
14、参加社会保险。市、县煤炭行业管理部门煤矿用工管理机构监督煤矿企业为录用人员缴纳相关社会保险;
15、定期向上级煤炭行业管理部门煤矿用工管理机构汇报本企业用工工作情况;
16、年检。培训、体检合格人员,有煤炭行业管理部门煤矿用工管理机构在《山西省煤矿企业从业人员劳动手册》上加盖“煤矿用工年检合格章”。
17、建档。煤矿企业要为从业人员建立详细完整的个人档案,一人一档、专柜存放。
六、其它事项
1、监督检查。各级煤炭行业管理部门采用突查、抽查方式,每年对各煤矿用工单位进行至少两次执法检查;
2、凡未按上述程序办理行为,认为为非法违法煤矿用工行为,一律不得复产验收。
2011年7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