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工院校德育课翻转课堂的实践与探索

时间:2019-05-14 06:07:54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技工院校德育课翻转课堂的实践与探索》,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技工院校德育课翻转课堂的实践与探索》。

第一篇:技工院校德育课翻转课堂的实践与探索

技工院校德育课翻转课堂的实践与探索

摘 要:风靡全球的翻转课堂成为当前课堂教学改革的研究热点。为了运用新的“教学黄金律”,以两节高技德育课为例,通过“三阶段、四步曲、八环节”实现了课堂翻转。进而探讨了技工院校德育课有效翻转课堂的四个关键点:①导学是前提;②网络平台是保障;③教学目标定位、教学流程、学习任务等有效教学设计是影响翻转课堂效果的要素;④教学关系的翻转是翻转教学理念的体现。以“学会学习、学会思考、学会表达”为能力培养目标的翻转课堂将成为今后德育课堂教学的一种“新常态”。

关键词:技工院校;德育课堂教学;翻转课堂;教学设计;对话

一、引言

起源于美国科罗拉多州落基山的林地公园高中的“翻转课堂”教学模式于2011年传入我国和日本,2012年在中小学出现一些实践的尝试。随着中国职业教育课程视频网-爱技能、广东省技工院校网络平台-云课堂的开发,免费微课视频为技校课堂实现翻转克服了重要障碍,大大降低教师进入翻转课堂的门槛。那么,实现有效翻转课堂的关键点在于哪?翻转课堂能否成为今后课堂教学的一种“新常态”?基于此背景,在技工院校德育课实施翻转课堂实践,进而探讨德育课实施翻转课堂的关键点,为技工院校德育课翻转课堂的有效开展提供参考。

二、翻转课堂的内涵

翻转课堂(The Flipped Classroom)是以信息技术为手段,以数字资料形式为载体,将传统课堂中的知识讲授环节前置于课外,给学生创造自主学习条件,而课内教师引导学生协同学习、汇报交流等实现知识的内化,真正实现师生、生生深度对话的一种教学模式。

我国学者何克抗(2014)认为,“翻转课堂”是使传统的“课堂上听教师讲解,课后回家做作业”的教学习惯、教学模式发生了“颠倒”或“翻转”――变成“课前在家里听看教师的视频讲解,课堂上在教师指导下做作业(或实验)”。[1]

我国学者钟启泉(2016)指出,“预习+讲解(观看教学视频)→课中的复习与运用”成为新的“教学黄金律”,在翻转课堂中通过运用教学视频,可以确凿地实现新的“教学黄金律”。翻转课堂实质上是教学理念、教学流程、教学关系与教学效果的翻转,而教学流程的翻转旨在知识建构,以学生是否学会了思考、是否直面真实问题的解决来衡量教学的有效性[2]。

三、技工院校德育课翻转课堂的实践

为了运用新的“教学黄金律”,探究技工院校德育课如何翻转课堂,笔者在教学实践中尝试翻转课堂这一教学模式。

以高技德育课为例,教师根据高技生的学习需求而整合教材,确定教学主题为“高技生就业心理分析与调适”,利用现有资源而搭建互动平台,进行教学设计,实施翻转课堂。通过课前(观看视频、浏览PPT或者阅读学习材料、完成预前任务)、课中(课前检测、分任务,分组讨论、小组展示与教师点评学习评价、拓展)、课后(巩固应用、教学反思)三个阶段实施翻转课堂。

(一)第一步:分析学习需求,确定教学主题

高技德育教材――《道德法律与经济常识》中虽有职业道德、职业素养和职业生涯规划篇,但高技生面临顶岗实习,就业前心理复杂多样,有必要让他们了解高技生常见的就业心理问题和掌握心理调适的方法,故需增加就业心理辅导的教学内容。通过教材整合,确定以“高技生就业心理分析与调适”为教学主题,引导学生应用与分析高技生就业心理的实例。

(二)第二步:利用现有资源,搭建互动平台

翻转课堂需要网络平台的支持,翻转课堂的网络平台形式多种多样。以现有的电脑、智能手机为工具,利用QQ群、微信公众号搭建个性化网络互动平台,选取了与主题密切相关的共享微课视频――《就业心态定位与心理调适》,上传教学视频、PPT以及学习任务单等学材至该平台,要求学生课前在线学习,线上师生互动释疑。

(三)第三步:针对学情,进行教学设计

设计教学目标,确定教学重难点。将翻转课堂的教学目标划分为基础目标、高级目标。以了解就业观、心理调适的概念、高技生就业观为基础目标,在课前在线学习中达成;以帮助学生运用所学的就业心理调适方法于实例分析中,在提高解决问题能力的同时培养学生合作竞争意识为高级目标,在课中知识内化过程中达成。

确定教学重点为高技生就业中常见的心理问题、就业心理调适的方法,教学难点为更新就业观念、把握就业机会和运用心理调适的方法分析实例。

设计两份任务单和一份评价表,选择教法学法。任务单指课前学习任务单、课中协作任务单,评价表指课中学习评价表。学习任务单针对基础目标而设计了七个简答题,协作任务单是就三个高技生的就业实例各设计了三个分析问题,学习评价则关注学习过程中各小组成员的课堂纪律、课堂参与度、合作精神及汇报展示四个方面表现。

选择行为导向法、案例分析法和讲授法为主要教学方法,在线学习与课堂学习相结合的翻转课堂以自主、合作、探究为学习方法。

设计拓展/巩固应用的内容。拓展/巩固应用的设计旨在进一步帮助学生正确对待就业中的心理问题、树立正确的就业观念和培养良好的就业心态。选取一则最新就业新闻报道作为时代背景,就第四个案例设计了三个问题展开自由式对话,就第五个案例设计了两个问题作为课后作业。

(四)第四步:实施翻转课堂

实施翻转课堂沿着以下教学流程:布置个人预前学习任务→课前检测或展示→导入与师生对话→布置协作任务后分组讨论、教师巡回指导→小组展示、教师点评→学习评价→拓展与师生深度对话→课后巩固应用、教学反思来组织。

提前一周上传学材至班级互动平台,线上师生互动释疑。将全班分为6个小组,每组6-8人,各组选组长和记录员各1名。采用抢答形式进行课前检测,师生共同归纳知识要点。以短视频《中国传媒大学女生找不到工作跳楼》导入课题,抛出两个思考问题,进行师生对话。通过协作研讨,直面真实问题的解决。学习评价则采用小组互评与师评相结合。播放关于2016年高校毕业生人才市场的新闻报道,呈现“校园招聘会遇冷”的案例及思考问题,再次展开师生对话。布置“频繁跳槽”的案例分析为课后作业,获得反馈后开展教学反思。

两节德育课以“三阶段、四步曲、八环节”实现了课堂翻转。课前自主学习基本完成知识传授,协作研讨的五个案例围绕着高技生就业心理问题,且源自学长的真实经历,引起关注与共鸣。在翻转课堂中,由浅入深、层层递进的若干问题引发学生思考,师生对话、生生对话促进学生表达。“学会学习、学会思考、学会表达”可视为翻转课堂的能力培养目标。

四、技工院校德育课有效翻转课堂的关键点

经过一学期的实践,德育课堂教学实施翻转不仅可行可操作,而且在能力目标的培养上更加清晰。德育课实施翻转课堂的关键点在于导学、平台建设、有效教学设计与教学关系的改变。

(一)导学是实施翻转课堂的前提

翻转课堂将传统课堂的知识讲授环节前置,课前学生自主学习,解放出来的课堂时间为学生协同学习提供了契机。不管是课前的个别学习还是线上师生互动,不管是课堂上的协作学习还是课后的巩固应用都离不开教师的有效导学。

翻转学习改变了单一的学习方式,是个别学习与协同学习的双向互动。从观察与座谈得知,性格活泼好动的学生对翻转课堂的热情明显高于不喜欢交流的学生,习惯于传统灌输式教学方式的学生甚至对翻转学习有抵触情绪。这就要求教师深入分析年级、班级的学情,了解不同层次学生的学习风格,制定出个性化分层导学方案,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和主动性。

(二)网络平台是实施翻转课堂的保障

翻转学习是用技术解决教育方面的问题。互联网的快速发展为翻转学习的技术问题提供解决环境。互联网+背景下的翻转课堂,是用微视频、云平台、学习分析等技术支撑的新型“先学后教,以学定教”的教学结构。课程视频取代了传统讲授,成为内容传递的重要方式。比其他媒体更直观、生动的微课,既能自定进度还能反复浏览,能让自学更加个性化和易学易懂,是翻转课堂的重要优化手段。在条件允许的前提下,鼓励学生微课学习。

以现有信息技术资源未能完全支撑技工院校翻转课堂教学的需要。虽有“爱技能”、“云课堂”、优酷等平台的微课视频可使用,但缺乏系统规划的课程资源仍显碎片化。对课前网络中自学的监控、电子档案的建设等功能也有待进一步开发。

(三)有效教学设计是影响翻转课堂效果的要素

翻转课堂要“优化课前课中设计,弱化课后环节”(胡小勇,2015)。翻转课堂的教学设计主要包括教学目标、教学流程、学习任务的设计。

1.正确的教学目标定位。根据美国学者布鲁姆的认知目标分类法,将认知目标分为:识记、理解、应用、分析、评价、创造六个层次。将教学目标分为基本目标和高级目标,基本目标指识记、理解、应用,在课前自主学习中达成;高级目标指分析、评价、创造,主要在课堂协同学习中实现。学生通过课前自学辅学掌握基础性内容,达成基础目标,通过课堂协作活动提升认知、直面实际问题加以解决,实现高级目标。如果教学目标定位模糊或本末倒置,注定课堂翻转必败。因此,翻转课堂的教学目标必须正确定位,还应合理分配各目标所占用的时间。翻转课堂的教学目标定位与各目标所占时间比重如图1所示。

图1 翻转课堂的教学目标分类及时间比重(Jonathan Bergmann,2015)

2.灵活的教学流程设计。翻转课堂中的“翻转”,指的是教学时序的翻转,教学环节并非无序叠加。翻转课堂“基本式”教学流程一般分课前、课中、课后三个阶段,沿着:布置课前学习任务→课前检测或展示→导入与师生对话→布置协作任务后分组讨论、教师巡回指导→小组展示、教师点评→学习评价→拓展与师生深度对话→课后巩固应用、教学反思的顺序来组织教学。根据教学课程的特点和学习者特征,教师可灵活对翻转课堂教学模式进行改变与创新。比如课堂拓展环节主要针对高技班翻转课堂,而课后的巩固应用主要针对15-17岁中技生的翻转学习。

3.层层递进的学习任务设计。翻转课堂三个阶段都涉及学习任务,包括课前学习任务、课堂协作任务和课后巩固任务。如何设计有效学习任务与问题,是翻转课堂开展实质性交流和提升学生能力的关键。如果教师设计浅层次的问题,那么就开展浅层次的对话。只有提深层次的问题才会引发学生思考与探索,展开深度对话才有可能。

针对学情而精心设计菜单式学习任务单。课前学习任务单给学生个别学习使用,通过课前自主学习掌握基础性内容,完成基础性目标。以小组为单位协作使用的课堂协作任务单,基于主题设计层层递进的问题,通过对话将学生的认知从低层次引向高层次。课后巩固任务是为查漏补缺或巩固拓展而设计。教师可根据实际情况,将学习任务单应用于相应环节。课后巩固任务单并非每堂翻转必用,可将其移至课堂作为拓展,还可增加课堂拓展任务。

因此,在实施翻转课堂中,贯穿始终的教学设计是达成翻转课堂教学目标的关键环节,设计层次分明的学习任务、科学设置问题、开展实质性交流是提高翻转效果的要素。

(四)教学关系的翻转是翻转教学理念的体现

翻转课堂中,师生的作用与关系发生了戏剧性变化。教师从“灌输者”变为“支援者”,教学的主导作用体现在导学、助学上,比如对学生的汇报进行质疑、质询、反问、批判、反驳、引导。学生的课堂主体地位体现在民主、平等的师生对话与生生对话中,提出质疑、解答问题、发表见解则是学生的责任。

在课前自主学习中,对问题的解释成为体验认知冲突的起点;在自由平等的课堂氛围中,教师引导学生不断深入思考,做出选择与决策,完成知识建构。翻转课堂增加了师生之间、生生之间的交互作用,师生不断碰撞出思维的火花,有利于促进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形成;教师给予的及时评价与鼓励,让学生大胆质疑,敢于提出自己独特的见解,使得学生的创造性人格得到发展(钟启泉,2016)。

五、结语

翻转课堂教学可以真正地实现优质教学,基于体验和理解的知识,为每一位学生进入积极的知识建构和深层次学习的境界提供了前提条件(钟启泉,2016)。为发挥德育课的主渠道教育功能,将“学会学习、学会思考、学会表达”视为翻转课堂的能力培养目标,在翻转中贯彻“做中学,学中做”的教学理念,以“三阶段、四步曲、八环节”为翻转课堂的“基本式”,创新应用中研究“变式”,翻转课堂将成为今后德育课堂教学的一种“新常态”。

参考文献:

[1]何克抗.从“翻转课堂”的本质,看“翻转课堂”在我国的未来[J].电化教育研究,2014(7):5-16

[2]钟启泉.翻转课堂新境[N].中国教育报,2016-05-05(6).[3]胡小勇,冯智慧.理解翻转课堂从十个问题说起[J].教育信息技术,2015(11).[4]彭耀峰.国内翻转课堂研究现状述评[J].亚太教育,2015(7):123-124.

第二篇:技工院校教学管理探索

适应人才市场需求 深化教育教学改革

WTO关于教育服务的条款对职业教育发展将产生直接影响,而经济结构调整与就业结构变化也将对职业教育发展产生更重大的影响。经济全球化趋势使我国技能型人才培养面临前所未有的紧迫感,科学技术的快速发展对劳动者综合素质提出了新的要求,产业结构与就业结构变化使劳动力跨行业流动性增加,对培训的要求越来越高,原有职业教育的专业设置在一定程度上形成了与就业岗位之间的结构错位,课程设置与教学内容明显落后于职业岗位的技能发展需要。国际竞争的日趋激烈,要求职业教育在层次上及其人才素质标准和培养目标上作出相应的调整,以适应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

一、人才市场需求的变化趋势

1.随着科学技术的迅速发展,21世纪中职人才的业务规格是面向基层、面向生产和服务第一线的既懂技术又能操作的高素质劳动者。毕业生综合素质的高低,将直接决定其能否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找到适合自己发展的岗位。因此,这就要求毕业生必须具备足以保证自己生存和发展的基本的知识结构和能力结构。在知识结构方面:①职业中专毕业生必须掌握一定的基础理论知识,包括语文、数学、英语、计算机应用基础。基础理论知识是胜任本职工作的文化科学基础,同时也是学生毕业后继续学习的基础;②专业技术知识,包括职业技能的基本知识和同类技术的安装、使用、维护、维修及管理知识,它是岗位群所必需的专业知识,既要有一技之长,又要做到能触类旁通。它是能完成、胜任本职工作的前提,同时也是向专业化专门人才发展的前提;③相关知识,包括法律知识、人文知识、管理知识、营销和公共礼仪知识等。相关知识是适应岗位变化、转岗和转业必备的知识储蓄。基础理论、专业技术知识、相关知识三位一体是职业中专毕业生知识结构的主要组成部分,其中基础知识是前提,专业技术知识是重心,相关知识为辅助,只要做到基础知识扎实,专业技术知识精通,相关知识宽厚,就能基本做到一专多能,触类旁通,使学生在复杂多变的市场竞争中游刃有余。在能力结构方面:主要包括从事本专业的岗位操作能力、计算机应用能力、实践动手能力、外语阅读能力、初步的管理能力、与人交往能力、团队合作能力、认知能力、学习能力和创新能力。

特别应该强调,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和良好的职业道德素质是21世纪人才规格中的首要内容。

2.人才市场需求情况的变化趋势表明职业中专毕业生就业状况1995年以后主要呈现出二种走势:一是就业单位类型趋于多元化。职业中专生就业单位的类型逐渐向乡镇企业和民营企业流动,少数毕业生走向了独立创业的道路,开办了自己的小企业。二是毕业生的就业岗位有明显转移。毕业生的就业岗位向一线技术工人或智能型工人岗位流动,目前这种流向还在不断加强。从人才规格的要求看,中小型企业、民营企业急需复合型的管理和专业人才。因为中小型企业的经济规模较小,人员精干,组织结构扁平化,职能部门也比较精简,这就要求管理人员一身数职,专业人员是一专多能的复合型人才。中小企业将为职业中专生就业提供更广阔的空间。另外,独自创办小企业。目前,中职毕业生独自创业的人数虽然不多,但却体现着一种新的就业趋向。

毕业生就业单位的类型和就业岗位的变化,一方面反映了社会经济技术水平的发展和用人规格的提高;另一方面,也反映了教育事业的发展,挤压了技术员类人才的市场;高等教育事业的发展,给用人单位提供了更大的人才选择余地。传统的由职业中专毕业生担任的职业岗位,现在用人单位大多选择了普通专科生或本科毕业生。这些变化进一步说明中职学校必须适应人才市场需求情况的变化,及时准确地调整培养目标,面向生产、建设、管理、服务一线培养懂技术会操作的高素质劳动者,淡化技术员类人才和技术工人类人才的界限。

二、职业教育教学改革

从21世纪对中职人才规格的要求和人才市场需求情况的变化趋势来看,在教育教学改革方面,急需加强和改进的工作主要有:

1.更新教育观念在管理上实行弹性学制和学分制

实行弹性学制和学分制,为学生提供一个更灵活的学习制度,学生可以根据自身个性差异选择更能适合自己发展的学习内容和方法。为优秀的学生提供超前发展的机会——提前毕业或继续到高一级学校深造;给经济困难的学生提供再次发展的机会——分阶段完成学业;给成绩较差的学生提供平等发展的机会——圆满完成学业。使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学有所成。

2.加强专业建设优化课程结构为人的生存与发展服务,是办教育的出发点和归宿点,当然也是专业建设和课程结构优化的落脚点。从毕业生应具备的知识和能力的反馈情况看,专业建设和课程体系的改革应以提高素质为主线,培养综合职业能力为重点。应进一步解放思想,打破学科体系,更新教学内容,扩大知识的科技含量,突出创新意识和创造能力的培养。

3、实行分层次教学。近年来受“普高热”的冲击,职业中专生源不足,招收的学生知识水平参差不齐,学校要根据学生个体素质的差异实行分层次教学。大体可分为:①升入高一层次学校继续深造的;②获得中等相关岗位群综合职业能力的;③学会、掌握一二种岗位操作技能的。教学活动分层次展开,使所有的学生,都能学到适合自己生存和发展的知识和技能。

4.着力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纵观我校毕业生岗位工作情况,值得我们欣慰的是,我校毕业生职业素质得到了社会的认可。这证明我们的公共文化课和专业课的教学是比较成功的。但面对21世纪所需的高素质劳动者的要求我们应进一步强化和突出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①外语和计算机应用能力。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外语、计算机已成为任何一门专业的工具学科,没有一定的外语基础和计算机基础将直接影响毕业生的就业和能力的发挥,它像一种必备的工具一样,没有它很难深入到现代社会中;学校应在各专业中加大英语和计算机教学力度,提高学生英语的听说写能力和使用各种新型计算机软件的能力。②实践能力。实践能力相对弱,直接影响了毕业生的岗位适应性。职业中专教育作为从业准备教育,必须把素质教育贯穿各个教学和实训环节,通过模拟操作、顶岗实习和强化实训、实验等实践性教学环节,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并把实践能力的考核作为毕业生考核的基本内容。③敬业精神、协作能力。敬业精神、协作能力已成为企业录用员工重要的考量点之一。事实证明,世界上成绩卓越的公司特别注重企业文化和心智模式的作用,敬业精神是一个企业的灵魂,没有积极进取、爱岗敬业的心智模式,这个企业就不可能取得惊人的业绩。西方著名管理学家迪尔认为:企业文化五要素的核心是企业的价值观,它决定着企业的兴衰。美国兰德公司对世界500强进行了20年的跟踪调查,结果发现,保持百年不衰的企业紧紧地抓住了企业核心价值观的三条。其中最重要的一条是:共同价值高于个体价值,共同协

作高于独立单干,集体高于个人。因此,我们要顺应市场需求,通过各种形式加强职业道德教育,培养学生的敬业精神和协作能力。

第三篇:技工院校校企文化共建探索实践

技工院校校企文化共建探索实践

随着社会对技能型人才要求的不断提高,技工院校的发展已经由规模扩张向内涵建设转变,而学校与企业的深度融合是提升技工院校发展内涵的核心力量,在校企合作过程中,校园文化和企业文化必然存在着碰撞和交融,技工院校要充分有效地利用校企合作的通道,一方面将企业文化融合到校园文化建设中,通过建设面向企业、特色鲜明的校园文化,为实现学生“零距离”上岗就业作好充分的职前文化储备,另一方面也要搭建平台实现校企文化互融共建,以校园文化提挈并丰富、活跃企业文化,互动共促,使企业文化得到优化和完善,增强企业核心竞争力,提高校企双方社会影响力,实现社会获益、校企共赢。

一、校企实现深层次合作必须以校企文化互渗为支撑

在校企合作的办学大背景下,技工院校与企业的结合度越来越高,校企合作不断走向纵深领域,校企文化在多方位、多层面展开融合自然就成为技工院校校园文化建设的必然趋势。

从校企合作的构成主体上看,企业和技工院校分别具有不同的文化特性,两个主体的思想交流和行为选择就必然内含着彼此文化因素的交流和判断,因此,校企合作的递进过程就是企业文化与技工院校校园文化相互融合、相互渗透的动态过程。从整体上推进校企合作,需要将技工院校校园文化置于校企合作战略的高度加以建设,将具有专业特色的主打专业以系部为单位将企业文化融入到校园文化的各

个层面,借鉴和吸纳企业优秀的价值观、经营理念,把各行业和企业的优秀文化理念和精髓融合到校园文化之中,使学校精神与企业精神有机结合,互相促进,并通过校企合作的动态平台丰富技工院校校园文化的内容体系。

作为一个动态复杂的过程,校企合作的形成和运行都需要基于一定的环境条件,而这些环境条件都渗透和表现为一定的技工院校校园文化特性,其有效运作也离不开技工教育校园文化的支撑。

二、技工院校课程教育企业化,开展企业通用职业素质培养 首先,技工院校管理和教师队伍校企文化理念的培养。管理者和教师队伍的观念和具体行为,是最好的和直接的环境,对技能人才培养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只有管理者和整个教师队伍重视校企文化建设,并付诸在具体行动中,才能使人才培养的整体规划落到实处,并通过适当的多层次的科学评价体系作为保障和促进手段,全方位推进技工院校的企业文化教育渗透到方方面面,真正培养出社会认可的、德才兼备的新型人才。

其次,技工院校的技能、素质培养要以企业对高技能人才的核心职业素质要求为出发点,从职业核心能力和职业理念两部分对学生通用职业素质进行培养,把企业文化贯穿校园文化教育全过程,技能与文化两手抓,两手都要硬。校企文化建设要注重行为文化建设和精神文化建设的协调发展。校企行为文化是学校、企业合作过程中为规范学生行为而设立的各项规章制度、行为规范,它所反映出来的是校企文化的底蕴;校企精神文化是校企文化的核心内容,是校企文化的内

核和灵魂。只有学校和企业共同营造整体和谐发展的校企文化氛围,才能成功建设和谐校企文化。与企业开展全方位、多层次的合作,努力实现校企共建专业、共同开发课程、共建共享实训基地、共享校企人才资源、共同培养高技能人才、共同开展应用研究和技术开发,形成校企合作共赢的长效机制。

在具体实施教学过程中,技工院校要充分分析企业员工的职业发展路径,把文化基础课教学与培养学生的综合职业素质结合起来,借鉴和吸纳优秀企业的价值观、企业精神、战略目标、经营理念等,把创新意识、诚信观念、竞争意识、质量意识、效率意识、服务理念以及敬业创业精神渗透到学校的校训、校风、学风、教风等核心理念中,使学校精神与企业精神有机结合,互相促进,培养和发展学生的自我管理、沟通与合作、创新能力、信息处理、职业理念等能力。

在培养过程中,要引入企业的人才评定标准,引导学生了解职业角色的内涵,并对比分析在校生预定的职业角色,规划相应的职业发展路径;组织专门教改团队按照企业对员工的要求,开展基础课、德育课的一体化教学改革,结合学生一日生活常规和企业员工职业活动,在基础教育、养成教育中体现企业工作生产特点,加强对学生行为习惯教育;通过企业调研、企业专家座谈会等形式,转变文化基础课教师的教育理念,使教师深入理解通用职业素质的内涵,掌握行动导向教学方法;建立通用职业素质的课题体系,并以工作任务为载体,做好学习任务设计、工作页编写等课程开发工作;改进学生评价模式,建设职业素质评估、能力训练为一体的综合训练系统,展开有针对性的心理能力训练,提高学生压力应对和情绪自控能力,维持较好的心理健康水平。

三、技工院校学生管理企业化,构建准员工教育体系

技工院校的学生管理文化要以校企合作为抓手,以培养学生综合职业能力为核心,以满足企业、社会对技能人才要求为根本,通过课堂内外教育活动,使学生在校期间完成从学生角色到职业员工角色的转换,实现零距离对接。

在技能教育管理方面,以企业用工需求改革高技能教学、行为规范教育、职业素养培养,建立和完善准员工教育课程体系,使学生技能水平适应企业需求,具有良好的综合职业能力;在约束和激励机制方面,在职业指导课程、校内模拟生产、顶岗实习中大幅加入企业管理文化,在保持班级特征的基础上借鉴和模仿企业管理模式,以行为训练为切入点,以企业的组织形式和动作方式为载体,将班级组织模拟企业化管理,探索推行企业“6S”管理模式,按照企业生产劳动制度制定班级纪律;在校园文化建设方面,将企业文化引入校园文化建设,以学生活动和系部、班级精神文明建设为主要阵地,将企业管理制度、生产管理规范、劳动纪律法规引入教室、宿舍,通过板报、网站、校刊、主题班会等形式将企业管理理念渗透至学生管理的各个方面,实现校园文化与企业文化的有机融合。

四、借助校园文化优势,搭建交流平台,有效实现校企文化共建 技工院校要借助自身的文化元素和文化建设的优势,不断扩展文化发展的基础链条和辐射能力,积极组建艺术团队、体育竞技队、技

能竞赛队,进入企业开展文化演出,企业冠名开展大型的校企联办体育赛事,校企开展技能对抗赛等,与企业联手打造文化建设平台和技能交流平台,增强与企业的紧密合作,活跃企业文化活动,营造双向和谐的文化氛围;紧密结合行业、企业,共同开展一些科技文化活动,推动行业、企业的技能学习氛围,提高从业人员的技能水平和参与高端技能培训热情。同时,与企业联手拓展社会服务功能,参与、承办各级各类文化经济传播活动,参与多种形式的社会公益活动,以企业和学校发展成果回馈社会,共同传达对社会文化事业的关注和对弱势群体的关爱,塑造良好的社会形象,扩大良好的社会影响力,增强企业的核心竞争力。

技工院校校园文化的鲜明个性和独特功能决定了技工院校校园文化建设的趋势和路径。校企文化互融共建是技工院校与企业合作办学并走向深度融合的体现,也是技工院校校园文化建设的必然趋势。

温家宝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指出:国家发展、民族振兴,不仅需要强大的经济力量,更需要强大的文化力量。技工院校要充分依靠经济社会中各种优质资源,如企业先进的经营管理模式、行业政策和行业特色文化等,并把这些优秀文化予以整合和提炼,促进技工院校校园文化建设可持续发展,为技工院校的未来发展奠定坚实的文化基础,促进招生就业等良性循环,从而实现更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参考文献:

[1]严俊杰,湖南电气职业技术学院,基于校企合作的高职院校

校园文化建设探析

[2] 潘春胜,高职校企文化融合路径的探索[J],教育探索,2008-10-24

第四篇:技工院校语文课堂教学的实践探索

技工院校语文教学改革的实践探索

摘要:PGRS教学模式是工学一体化课程开发理论指导下在一些技师学院进行课堂教学改革的一种形式,具有很强的操作性,它极大地提高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提高学生们自主学习的能力及综合素质。在运用PGRS教学模式进行语文教学改革时,教师需要研究教学内容和教学对象的实际情况,认真设计,精心指导学生进行深入细致的准备,鼓励学生分工合作,上台汇报展示小组学习成果,确保PGRS教学模式的实施效果。

关键词:PGRS模式,语文教学改革,实践探索,经验总结,改进措施

一、对PGRS模式的认识

PGRS模式是我校在2011年提出的一种新型的课堂教学模式,这种教学模式是我校经过长时间的课堂教学改革试验提炼出来的,实践证明这种教学模式比较合适技工院校各门课程课堂的教学改革,对于提高课堂教学效果非常有效。

1、PGRS模式的教学流程

PGRS模式的教学流程主要包括以下四个环节: 第一个环节是P(Pre-class work),即前置作业。前置作业是老师在上新课前根据新课的教学目标和内容预先布置给学生的作业。其目的是促进学生预习新课内容,要求学生必须在上新课前完成,老师在上新课开始时就进行检查学生完成前置作业的情况。

第二个环节是G(Group discuss),即小组讨论与练习。老师在课堂上针对教学内容精心设计好学习任务,让学生分组进行讨论、工作,其目的是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让学生在小组讨论和学习过程中相互质疑,共同提高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第三个环节是R(Report show),即汇报展示。由各小组派学生代表上台汇报展示本小组学习、讨论的成果,各小组之间互相交流,以达到迅速提高学生口头表达能力和演讲能力的目的。

第四个环节是S(Summary comments),即总结点评。由老师点评各小组学习情况,总结本次课关键知识点,使学生对本次课学习内容达到升华阶段,从而实现有效教学的目标。

2、PGRS模式的理论依据

我校提出的PGRS模式充分体现了职业教育工学结合一体化课程开发应遵循的4个基本原则:即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方式原则,行动导向的教学方法原则,整体化的学习过程原则,自我管理式的学习原则。在PGRS课堂教学模式中,必须要采用一体化课程教学经常用到的教学方法,例如,四阶段教学法、头脑风暴法、项目教学法、角色扮演法、引导文教学法、思维导图法,等等。PGRS模式实质上是工学一体化课程开发理论与我校各门课程课堂教学改革实践的交融汇 合和有机结合。我校创造性地将工学一体化课程开发理论程序化为课堂教学的P、G、R、S四个环节,提升为操作性极强的PGRS课堂教学模式。可见,我校PGRS模式的理论依据就是职业教育工学结合一体化课程改革理论。

3、PGRS模式的推广目的

我校推行PGRS模式的目的就是为了改变技工院校传统教学满堂灌带来的课堂沉闷、学生学习兴趣不高、课堂教学效率低下的现状,体现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将课堂交给学生,从而达到盘活课堂氛围、培养学生综合能力、提高课堂教学效果的目的,有效地实现教学目标。

二、技工院校语文教学现状分析与PGRS模式在语文课堂教学改革实践的必要性

1、生源质量较差。技工院校所招学生大部分是在普通高中和大学招生筛选之后的学业后进生,生源质量与高中生和大学生有着较大的差距,大部分学生在初、高中没有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感受力较弱,知识面窄,直接影响到学生语文素质的提高。

2、学习观念薄弱。大部分技校生片面地认为,只要专业技能好,语文学不学无所谓,很多学生进技校就是为了学得一门技术。因为他们很清楚扎实的专业知识和技能对他们的就业将直接产生影响,因而将大部分时间和精力花在专业课的学习上,对语文学习有畏难情绪和逃避思想。

3、教学改革滞后。近年来,技工院校专业课教学改革声势浩大,从理论到实践都取得了显著成绩,出现了百家争鸣、满园春色的喜人景象;而语文教学改革就显得冷冷清清,明显滞后于专业课教学改革。大部分语文教师的课堂教学还是满堂灌,教师写,学生抄,两节课下来,教师讲累了也写累了,学生听累了也抄累了,学生没有自己的活动时间,整个课堂显得沉闷,压抑。

如何才能改变技工院校语文教学这种沉闷的状况呢?广州市机电技师学院适时推陈出新,大胆推行全方位的PGRS课堂教学模式改革,在这种教学改革的大环境下,将PGRS课堂教学模式引入到语文课堂教学改革实践是十分必要的。PGRS模式进入语文课堂教学实践探索后,语文课堂教学迎来了改革的春天。

三、PGRS模式在语文课堂教学的实践探索

笔者于2011年下半年至2012年上半年在所任教班级的语文应用文写作课程的教学中大胆尝试PGRS课堂教学模式改革的实践探索,主要做法如下:

1、认真对待P环节,适量布置前置作业,促进学生养成良好的预习习惯。笔者在每次上新课前都要认真考虑良久,根据新课的内容布置适量的语文课前置作业。前置作业可以是思考题、讨论题,也可以是小品表演或案例分析,也可以是书面作业或写作练习,有时还可以是收集资料。例如,在讲“条据”之前,布置学生写一张请假条作为前置作业;在讲“请示”之前,布置的前置作业是按小组进行一个模拟请示场景的小品表演;在讲“手抄报制作”之前,布置的前置作业是各小组讨论确定手抄报的主题并收集手抄报所选主题的素材。

前置作业的完成有时是按小组进行有时是每个同学必须完成。每次课一上 课,老师就检查各小组或抽查部分同学的前置作业的完成情况,并给予评分。通过前置作业这一环节,促进学生认真预习,经过近一年的“P”环节的实践,大部分学生养成了良好的预习习惯,学习语文的自觉性和自主性大大提高了。

2、精心设计G环节,分配好小组学习任务,让学生全员参与课堂活动,充分体现学习主体精神。

笔者根据各班学生人数多少将全班分成4-8个学习小组,每个学习小组5-7人,并针对教学内容的需要合理设计好各小组在每堂课的学习任务,主要有提出问题、案例让学生分组进行讨论、分析,或者布置情景写作练习,或者安排角色扮演教学活动,等等;在学生分组讨论或练习的过程中,老师要精心的巡回指导,确保全体学生都能参与到整个教学过程中去。

例如,笔者在进行求职信的写作和模拟面试教学过程中,按照PGRS教学模式“G”环节的要求,给学生安排了一次角色扮演教学活动:给学生下达教学任务,请各学习小组准备,设计好场景,选择好模拟的“面试考官”。请这些“面试考官”到网络上下载与专业相关的招聘广告并向“求职者”进招聘宣传,请每一位“求职者”准备好求职信以及应聘信前来应聘。

3、精彩纷呈R环节,提供舞台大胆展示,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

PGRS教学模式的“R”环节是小组汇报、展示学习成果的活动环节,它为学生大胆展示自己的综合素质与才华提供了一个大舞台,充分显示出学生是课堂的主人。这是PGRS教学模式最精彩也最难把握的一个环节,PGRS教学模式成功与否就看这个环节了。如果各小组都有“能人”学生,口齿清楚、语言和肢体表达力都很强、又富有幽默感,踊跃出来代表小组向全班汇报、展示本小组学习成果,那就会呈现课堂气氛极度活跃的局面,这堂课就是成功的一课了。但如果遇到有的小组学生不肯配合,不愿派代表上台汇报展示,那课堂气氛就会陷入沉闷尴尬的局面。在实施“R”环节的教学活动时,教师要根据教学对象的实际情况,精心指导学生做好深入细致的准备,鼓励学生分工合作,确保每个小组代表汇报展示的效果。

例如,组织学生参与模拟的求职应聘会的汇报展示环节,有了上述“G”环节各小组的精心准备,经过选拔,“面试考官”在会场上显得比较专业,提出的问题也能够切合企业对人才的基本要求,招聘的职位符合大家的需求,“求职者”也很认真,对每个问题都不敢怠慢,都希望面试成功。上台扮演各个角色的学生都非常认真、投入,“面试考官”显得严肃、认真;“应聘者”显得睿智机警;“被录用者”显得开心、成功;“被淘汰者”则显得无奈、沮丧;台上表演很精彩,也很到位,台下听众热情高涨。

在这样的课堂上,学生们才是真正的主角,他们的情绪一直处于兴奋状态。在实际活动中,学生们比我想象的更大胆、更活泼,他们的设计和表演往往更能够受到同辈人的欢迎和喜爱。

4、点睛之作S环节,总结点评细指引,教学目标定完成。

PGRS教学模式的“S”环节是教师点评总结。在这一个环节里,教师简要点评各小组汇报展示情况,最好采用“2+2”方式进行评价,即指出各小组汇报展示的两个优点和两个缺点,让学生看到自己的长处,今后加以发扬,也明白自己的不足之处,今后加以改进。另处,教师总结本次课关键知识点时,要做到简明扼要,画龙点睛,让学生记忆深刻,从而圆满地完成课堂教学目标。

四、PGRS模式在语文课堂教学实践探索的经验总结

经过一年的PGRS教学模式实践探索,发现语文课教学活起来了,学生爱上语文课了,达到了叶圣陶先生所说的“教是为了不教”的境界。教学实践证明,PGRS教学模式具有很强的操作性,帮助笔者解决了许多教学难题,最重要的是,它极大地提高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提高学生们自主学习的能力以及他们的职业能力,可以说,PGRS教学模式令老师和学生都颇为受益。

笔者将PGRS模式在语文课堂教学应用中获得的经验总结如下:

1、PGRS模式把课堂的“舞台”让给学生,能充分调动学生课堂积极性,让学生处于主体地位。

学生是课堂教学活动中的主体。在课堂教学中,学生不是知识的“接收器”。语文课堂教学必须让学生参与学习活动。教师在课堂教学中仅起主导作用,其主要功能在于启发学生思维,训练学生能力。

在运用PGRS模式的语文课堂教学中,主要侧重于学生的活动,从中培养其分析理解能力以及语言的表达能力。其间,学生分析、讨论,各抒己见,老师只对其回答做简单的评析与适度的指导。让学生多活动、多说话,这样才有利于发现学生存在的问题,这样才能有的放矢地“精讲”,才能有效地启发学生的思维、扩展学生的能力。

2、PGRS模式在语文课堂教学实践中成功创设了一种宽松、和谐的课堂氛围。据有关专家研究分析,一个人成功与否,智力因素只起20%的作用,80%靠情商。可见,一个人的心理状态对工作质量的影响何其之大。现代课堂教学不仅是有目的的共同活动,更是一种独特的社会人际交往方式。PGRS模式的运用使我们在语文课堂教学中变传统教育的高压型为宽松型,使得语文课的课堂气氛在不失严肃、庄重的同时多了一些宽松与和谐。

3、PGRS模式要求教师在课堂上要充分利用激励性原则和赏识教育原则。

心理学家伯利纳通过实践证明:受到激励的学生学习劲头足,学习成绩不断提高;而缺乏激励的学生,学习没有劲头,学习成绩有下降趋势。教师在教学活动中,要舍得给学生用褒扬的词语,以保护学生的积极性,激发学生对学习的自信心,让学生体会到成功,享受到尊重。

在运用PGRS模式的语文课堂上,老师要真诚地尊重学生的意见,并尽可能地予以采纳,这样就会形成一种民主、平等的气氛,就会培养出学生的自信心与创新精神。语文是一门特殊的课程,很多情况下,往往答案并非唯一,即使答案是唯一的,也有不同的语言表达。因而,在语文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激励学生相信自己,勇于发言。对于出了错的学生,即使出了“不可思议”的错,也要赏识 学生而不能训斥,因为这正是他最需要你的时候,更何况出错是学生的权利。

五、PGRS模式在今后的语文课堂教学实践中需要改进的措施

1、PGRS模式的推广应用要求语文教师必须不断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

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起主导作用,因而提高教师的素质是课堂教学的关键。PGRS模式今后在语文课堂教学中的推广应用,要求语文教师要不断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

1)语文教师应不断完善自己的性格,以适应PGRS模式在语文课堂教学实践的需要。人的性格各有差异。作为一名语文教师,应力求克服自己性格中与语文教学不适宜的地方,尽量使自己的性格开朗、外向,从而能更好地表情达意,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使得PGRS模式在语文教学实践中得到更好地运用,使得语文课堂的教学气氛更加活跃。

2)语文教师应具有良好的个人品德、渊博的知识以及多方面的才能。语文教师具备较高的综合素质便能更好地发挥其主导作用。作为一名教师,首先要有自己的人格尊严,让学生在对你人格的认可中接受你的教育。其次,语文作为最重要的文化载体,其丰富的人文性和社会性使其对语文教师的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以其昏昏”怎能“使人昭昭”。

3)语文教师应具有全新的现代教育观念和育人的才能。教师的主要职能是授学生以“渔”,促进学生自身的发展。因而,教师应具有更多的育人才能,了解新的教育观念,掌握科学的教育规律,了解学生的心理特点,这样才能科学、有效地激活课堂教学,促进学生素质的全面发展。

2、学校要为PGRS模式进课堂的推广配备必要的硬件设施。在PGRS模式实践过程中,发现与这种教学改革配套的硬件设施有所欠缺,影响了教学效果,需要亟待完善。例如,为每件课室配备PGRS模式教学所需要的多媒体教学设备;为每件课室配置PGRS模式教学所需要的软木板,用于课堂展示学生学习成果;给老师配备必要的教具、大白纸、彩色卡纸、彩色水笔,用于学生小组讨论做练习;完善备课资源系统,自制或购买语文教学所需要的一些视频资料等等。

参考文献:

1、赵志群《职业教育工学结合一体化课程开发指南》

2、《叶圣陶语文教育书简》

3、语文天地网----中学教师

第五篇:技工院校德育课堂创新教学初探

技工院校德育课堂创新教学初探

摘?要:技工院校德育课堂的实效不尽如人意,因此,如何提高技工院校德育课堂的实效性,如何实现技工院校德育课堂的创新教学就成为摆在广大技工院校德育教师面前的一个重大课题。本文针对当前技工院校德育课堂面临的困难,探讨德育课堂创新教学的方法与策略。

关键词:德育课堂实效性?创新教学?职业道德教育?自主意识

技工院校的德育教学,是培养学生德育素养,提高学生思想政治素质的重要阶段,是学生步入社会、了解社会,实现与社会交往的重要环节。如何激发学生对德育这门课的学习热情,提高德育教学质量,与教师的教学方法和手段有着密切联系。笔者认为,在全面了解技工院校德育课堂所面临的困惑的基础上,应重点在德育课堂的创新教学上下工夫,采用一些创新教学的模式,优化教师的教学方法,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一、当前技工院校德育课堂所面临的困境

1.学生主体意识增强与教学模式单一之间的矛盾

技工院校的学生,以中考成绩不佳者居多,虽然知识储备不如普通高中学生多,但是,他们在其他方面的表现却丝毫不亚于普通高中的学生,最集中的表现就是这个群体的主体意识在此阶段的极大增强,他们不再是家长眼中的乖孩子、老师眼中的乖学生,他们的生活经历更丰富,对外部世界的探索欲望也显得更加强烈。这种欲望反应在德育课堂上就要求老师有相应的知识储备、丰富的生活阅历与创新的教学方法。然而,在现实的德育课堂中却是怎样的呢?目前我国技工院校的德育教学课堂中,仍存在着教学模式单

一、教学方法陈旧的问题。虽然近年来技工院校德育教学改革在如火如荼地进行着,广大技工院校的德育老师也纷纷响应德育课堂的教学改革,但是也有很多老师不排除有“作秀”的可能,甚至有些老师连“作秀”都懒得做,因此很多德育课堂又恢复成了“满堂灌”“一言堂”。在此种情况下,越来越多的学生产生了消极怠慢的情绪,失去了对德育教育学习的兴趣,学生应有的主体作用也湮没在枯燥乏味的单一知识传授的课堂中,新课改的目标仍是难以实现。

2.教师对德育教育地位认识不足与技工院校德育工作彰显出突出地位之间的矛盾

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关于适应新形势进一步加强和改进中小学德育工作的意见》中明确指出的:“世纪之交,中央确定了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战略任务,对中小学德育工作提出了新的要求。同时,当前我国正处在改革的攻坚阶段和发展的关键时期,社会情况发生了复杂而深刻的变化,影响着青少年学生的价值取向;国际国内意识形态领域的矛盾和斗争更加复杂,尤其是国际敌对形势加紧对我国青少年一代进行思想文化渗透;个人主义、拜金主义、享乐主义等消极腐朽思想给青少年学生带来了消极影响。新形势给学校德育工作带来了新的挑战,环境更复杂了,难度增加了。”而技工院校的学生几乎都是未通过中考这条合格线的,他们在价值取向上除了受到以上因素的影响外还无一例外地存在不同程度的心理问题。引起这些心理问题的都是一些非正常因素,如家庭极其贫困、单亲家庭、父母离异、孤儿、叛逆程度严重父母无法管教、身体有某方面的缺陷等等,这使得技工院校的德育工作尤其要放在首要位置。在教学活动中,教师发挥着毋庸置疑的主导作用,因此,教师的态度与责任心直接关系到德育教育的成败。目前在技工院校有部分德育课教师存在感差,认为技工院校的学生素质普遍偏低,学习态度又不认真,感觉在技工学校任教在社会上没有地位,因此就出现了怠慢、厌教的情绪。技工院校的德育课教师如果对当前的形势进行正确把握,无法正视现实,以消极怠慢的情绪对待德育课堂,那就无法真正让德育课堂发挥它应有的作用。

二、技工院校德育课堂创新教学方法探索

1.更新教学理念是创新教学的前提

要改变传统教学模式中教师为主、学生为客的状态。魏书生在讲学中曾提到,好的老师不是把知识嚼碎了喂给学生,而是给学生思考的机会,引导学生学会思考自己得出结论。创新教学中要进一步强调教师的主导作用与学生的主体作用。在教学中增强师生之间的教学互动,营造一种使学生感到宽松的、交互式的和谐氛围,减少学生的焦虑情绪,鼓励学生与教师一起交流,给每位学生一个展示自己才能和水平的舞台。教师在课堂上要做学生的良师益友,给学生改正错误的机会,同时还要引导学生在课堂上相互尊重、相互关心,互相帮助、共同进步,使学生融入课堂的和谐氛围,身心得到彻底放松,在潜移默化中能够积极主动去探索创造。

2.深化职业道德教育是创新教学的关键

技工院校的德育教师要根据所带班级的专业特色选择德育课的切入点。技工院校的学生在一入学校之时他们就选定了某一专业,而他们毕业之后所从事的职业一般都与他们所学专业关系密切,因此,在技工院校的德育教师要密切关注学生专业课的学习与操作,且要了解社会对该专业人才在职业道德方面的需求,从而对学生深化职业道德方面的教育,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使技工院校的德育课堂更具有针对性与实效性。

3.巧设问题激疑、激发自主意识是创新教学的手段

科学家爱因斯坦曾说过,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学生能够提出质疑,说明其已经对问题进行了思考,已经有了自己的思维创造。教师在课堂上应巧妙设置各种疑问,鼓励学生质疑问难,引发学生的思维火花,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从多方面多角度看待问题,进行发散性思维训练,解决并发现新的问题,激发学生自主意识和学习的积极性。

4.生活化教学方法是创新教学的保证

教育离不开生活,教育为生产生活服务。新课程标准明确要求中职德育课教学应遵循“贴近生活”的原则,因而技工院校德育课教学离不开我们的日常生活,需要实施生活化教学。如果我们围绕学生生活中存在的问题组织教学,就会让德育课脱离枯燥的道德说教,教学的有效性就会得到提升,课堂就会焕发光彩,课堂教学实践都证明了这一点。

三、小结

综上所述,在技工院校德育教育的课堂中,要想增强课堂教学的实效性,就必须树立新课改的教学理念,在德育课堂中深化职业道德教育,巧设问题激发学生自主思考能力,使德育课堂贴近学生的职业与生活。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形成有效的新型的德育课堂,促使学生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邹芬.中职德育课学生学业评价的探索[J].学园, 2014(9).[2]程逊.中职德育课教学理论联系实际的探讨[J].职业技术教育,2010(17).[3]王叙林.愉快教学法在中职德育课教学中的运用[J].职业教育研究,2010(6).[4]王芙蓉.让德育课焕发活力――对德育课教学方法的探索[J].科技信息(学术版),2008(36).[5]姚黎.中小学德育的实效问题研究[J].现代教育科学, 2009(4).[6]詹浩波.创新德育管理 提高德育实效[J].当代教育论坛(管理版),2010(1).(作者单位:山西省晋城技师学院)

下载技工院校德育课翻转课堂的实践与探索word格式文档
下载技工院校德育课翻转课堂的实践与探索.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德育课在技工院校素质教育中的作用研究

    德育课在技工院校素质教育中的作用研究 摘要:在技工院校素质教育中,德育课教育是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其对培养学生的思想道德品质、塑造健康人格、增强个人修养具有十分重要的......

    技工院校模具专业模块化教学探索

    技工院校模具专业模块化教学探索 机械工程教学部:马铭均 摘要:结合从事钳工技能指导教学的经验,以及产训结合的模块化教学模式,阐述了模具制作专业的钳工教学模块设计,并且探......

    翻转课堂在初中美术教学中的实践与探索[精选]

    翻转课堂在初中美术教学中的实践与探索 摘 要:随着新课改的不断推进与深入,传统教学模式已经不能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以及社会对人才的要求,改变单一、枯燥的教学模式迫在眉睫。......

    技工院校工业机器人应用与维护专业建设探索

    技工院校工业机器人应用与维护专业建设探索 摘 要:随着经济的发展,科学技术的进步,工业机器人的应用范围不断扩大,但是,安装、调试、维修与运行工业机器人的高技能人才出现巨大缺......

    高中数学翻转课堂的实践与反思

    高中数学翻转课堂的实践与反思 武红星2017.4.12 传统的教学过程通常包括知识传授和知识内化两个阶段。知识传授通过教师在课堂中的讲授来完成,知识内化则需要学生在课后通过......

    翻转课堂的实践和反思

    翻转课堂的实践研究和反思 教学的目的是培养学生自己学习,自己研究,用自己的头脑来想,用自己的眼睛来看,用自己的手来做。 ——郭沫若 课堂是学校教育教学的主阵地,课堂教学是促......

    高效课堂实践与探索实施方案

    高效课堂实践与探索实施方案 教育改革的核心是课程改革,课程改革的核心是课堂教学。为了进一步推进素质教育,深化课堂教学改革,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真正实施“高效课堂”,结合......

    微课程在翻转课堂中的实践模式探索

    微课程在翻转课堂中的实践模式探索 (一)微课程的概念梳理 关于微课有各种定义,我通过网络搜索后结合我的认识归纳整理如下。 “微课”的核心组成内容是课堂教学视频(课例片段),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