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兽用化学药品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SAVP)2016年产业发展大会笔记
兽用化学药品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SAVP)2016年产业
发展大会笔记
一、行业主管领导讲话
首先由中国兽医药品监察所杨劲松所长从“7个强化”方面对未来兽药行业发展做了简要介绍。1.强化兽药准入门槛。发布新版兽药质量管理规范(GMP)。目前农业部粉散预混剂生产线有4000多条,占全部生产线的40%,通过新版GMP要求解决产能过剩问题(按产品验收,不按生产线);2.强化产品准入门槛。1420家企业拥有氟苯尼考粉批文,氟苯尼考类产品总计4000余批文,产品同质化严重。未来通过现场核查、在线抽样、工艺审查(结合飞行检查)、比对试验等逐步提高产品质量;3.提升科学检验手段。目前2015版新兽药典收录2030个品种,农业部正在进行标准清理,未来只有药典、兽药国家标准和新兽药标准三个标准;4.强化信息化管理,加大二维码的推进;5.强化抽检力度,严厉打击非法添加。大部分抽检样品是含量和鉴别不合格,还有部分产品是性状不合格。另农业部已经组织各省所进行非法添加摸底排查,并公布非法添加检测方法;6.强化评审,鼓励企业创新。目前正在进行442公告的修订,重新定义新兽药和分类,细化申报资料要求,明确新兽药现场核查(有因核查);7.强化提升兽药协会纽带作用。随后,农业部兽医局药政处谷红处长做了关于《近期兽药管理政策及下一步重点工作》的报告,主要包括三个方面:
(一)兽药GLP和GCP;
(二)比对试验要求;
(三)中国兽药典(2015版)及说明书范本实施要求。对GLP和GCP部分,主要讲了针对GLP和GCP进行政策法规的修订,已经配套公布的相关公告。所有单位(高校、院所、企业)准备好材料后即可报中监所,由中监所组织专家进行评审,各省所作为日常监督机构。对于新兽药研制的,临床实验报告在2017年12月31日出具的,仍可以用于申报。对于2018年1月1日以后的临床报告,若委托单位最终也通过相应GLP和GCP认证,农业部对之前出具的报告也予以认可。在GLP和GCP部分,最重要的一点是《GLP和GCP监督检查办法》规定对于编造、修改、隐瞒数据或提供虚假研究试验结果的,该单位不得再从事兽药安全评价性活动,其负责人和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终身禁止兽药安全性评价活动。对于比对试验要求,因为曾振灵教授也要讲相关内容,所以谷处并未讲太多。主要是提到对于比对目录中划斜杠的不需做生物等效和休药期验证的药物,已经发布了相关药学研究征求意见稿,目前只收到3家回复。农业部会再组织专家研讨,应该会近期发布最终稿。对于中国兽药典(2015版)及说明书范本实施要求,主要提到的是从2016年11月15号开始申报的产品批文必须按照2015版药典来执行。具体执行是按申报日期开始算。
二、国内外专家学者报告
1、中国畜牧兽医学会马闯秘书长做了《中国畜牧业发展现状及展望》报告,他通过大量的数据信息分析了我国当前的养殖环境,特别是国家政策和环保的加强,对我国生猪,肉鸡,蛋鸡养殖业的影响。例如蛋鸡南下,生猪和黄鸡北上。总结起来主要内容有:消费泡沫破灭,畜产品消费量小幅增长,消费需求提升,健康、安全和美味是消费者的重点关注;环保新规对畜牧业生产存量和增量发展的门槛作用增强,低效和污染产能持续去除;生猪产业发展显现三足鼎立之势,多重制约条件下恢复性增长;蛋鸡产业2017年将重回供过于求,虽得益于成本降低,养殖收益仍将收窄;肉鸡产业:白羽肉鸡持续主动和被动去产能,2017年将出现供不应求,全行业盈利。黄羽肉鸡供应在传统消费区基本饱和,北上开拓市场动力增强,将主要针对家庭消费。肉杂鸡进入规范性生产阶段,产量将进一步增加。
2、天津瑞普生物技术股份有限公司的李守军董事长做了《面对新形势,兽药企业发展转型升级之路》其中提到农业部正在全面升级GMP和GSP,加上现在推广实施的GLP和GCP,未来新兽药的研制数量肯定会大量减少。另一点就是生物制品企业对于外资50%的限制已经取消,未来外资企业在生物制品领域对国内的冲击愈发严峻。未来的研发应该关注与预防保健类产品、清洁消毒类、新型生物制品、生物兽药、中兽药和微生态产品。制剂工艺、佐剂和辅料的研制将成为重要方向,常规药物的药效学改进和提升成为研发的重要内容。
3、欧盟的Walter JA博士和FDA的Fred Marsik博士主要讲了欧盟畜牧业饲料禁抗的历史、过程、现状和未来,以及抗微生物耐药性对动物保健产业的影响展望。其中提到欧盟在限制抗生素促生长用途时,同期的其治疗性抗生素的用量增加,通过近10年的统计数据来看,其总的抗生素使用量基本一样(促生长+治疗)。在荷兰,政府、农业生产、兽医和农场主联合开始减少抗生素使用总量(2011减少20%,2013减少50%,2015减少70%)。欧盟主要通过加强兽医处方权及监管(红黄牌),改善营养水平(发酵饲料)、加强管理及生物安全措施(清洗消毒)等途径来实现抗生素总量的减少。因此,无论国内外,对于抗生素的限抗和禁抗,主要讲的是抗生素促生长用途的限用或禁用,而治疗性抗生素使用是不可替代的。
4、华南农业大学曾振灵教授做了题为《兽药的仿制、生物等效与比对试验》的报告,主要讲了什么是新兽药(me-new ,me-better,me-too),以及生物等效和生物利用度的概念,评价生物等效的方法(药代动力学和药效等效)。重点解读了农办医[2016]32号(关于印发《兽药比对试验要求》和《兽药比对试验目录(第一批)》)此次公布的第一批目录共收录有137个品种,其中需要进行血药浓度法生物等效性试验的有30个,需进行临床疗效试验的有7个,需要进行休药期验证的有28个;另外有75个产品无需进行任何比对试验,只需要进行相关药学研究。
5、中国兽医药品监察所徐士新处长作了《国外新兽药研究趋势与新形势下国内企业的研究对策》的报告,其中讲到的几个关键点是人兽共用抗菌药物或易产生交叉耐药性的抗菌药物作为动物促生长应用逐步退出,禁止人用重要抗菌药物在养殖中的应用。另外对于麻醉药物国家管控,定点生产,虽然在宠物上有需求,但是政策不明确。未来的研发方向仍是以仿制为主,但可仿的产品已经不多了。可以加大宠物用外寄生虫药和解热镇痛药物的开发,做好制剂工艺研究,提高生物利用度,适度放开其他复方制剂的研制。
6、中国兽医药品监察所新兽药评审中心段文龙处长《新兽药注册政策解读及问题分析》。段处首先分析了近十年的新兽药申报情况,近十年总共批准新兽药507个,其中化药160个,中药86个。近十年化药以二类(62个,占比38.8%)和三类(48个,占比30%)为主,剂型以注射剂居多。中药主要为三类新兽药(56个,占比80%),剂型以合剂为主,颗粒剂和散剂其次。农业部每年递交的形式审查约180个左右,约有三分之一没有通过形式审查。随后段处介绍了新兽药评审原则是保证产品安全、有效、质量可控,评审依据是已公布的66个新兽药研发指导原则。新兽药申报注册流程及注册申报涉及研发单位、省级兽医行政管理部门、农业部兽医局综合处、药政处、农业部兽药评审中心、中国兽医药品监察所和兽药残留基准、检测实验室。随后段处对农业部一些相关政策进行解读,比如专利问题,可以将授权挂到中国兽药信息网上,若报批时,牵扯到专利问题,由专利局或法律部门审核,若真涉及侵权,可以撤销批准的文号。对于注册申报单位变更的问题,也解读了农医药便函[2014]586号,为鼓励兽药行业技术创新,在新兽药注册证书获批前,现有新兽药研制单位可以申请增加有证据证明参与新兽药研发工作的研制单位,但属于转瓶培养工艺或粉散预混剂的新兽药,新增研制单位需具备已通过GMP验收的转瓶培养工艺或粉散预混剂生产线。再有就是新兽药监测期问题,对于不同单位研制的新兽药如何计算监测期,评审中心还未达成一致。关于靶动物变更的问题,原研单位申请靶动物变更的,靶动物变更后可获得3年监测期。关于新兽药现场核查问题,主要进行有因核查和实名举报。最后,段处对新兽药注册评审进行了展望,主要包括(1)注册评审流程和措施上实现真实、完整和可追溯,同时要开展现场核查,适时启动第三方验证。(2)修改442号公告,重新对新兽药定义和分类,简化申报资料要求,提高新制剂类别。(3)加快宠物、蜂蚕鱼赛马产品诊断制品注册,以临床应用为导向,评审尺度应有差异。
三、心得收获
1、新兽药研制要求越来越高,特别是GLP和GCP的实施,对于新兽药的研发周期和研发费用都会增加。所以对于新兽药的研制,企业要慎重立项。
2、对于GLP和GCP的认证势在必行,目前农业部并未限制高校院所企业的资质,只要谁准备好了就可以提出申请。从未来新兽药研制和进口样品仿制来讲,作为有研发实力的企业可以考虑开展GLP和GCP认证。
3、新兽药的研制可能已经不是当前研究的重点,重点还是现有国标产品品质的提升和进口药品的仿制,特别是在制剂工艺,佐剂,辅料方面的研究需要进行深入研究。与其他同行交流,各企业治疗性的化药研发投入在减少,研发方向都在向中药、微生态制剂、饲料添加剂、生物类制剂转变。本听课笔记为个人记录,未经专家核实。
第二篇: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章程
贵州省辣椒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 章
程
贵州省辣椒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 章
程
随着市场范围的不断扩大,顾客需求偏好的日益多样化和产业边界的日趋模糊,企业间竞争的时空体系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创新者间的横向和纵向交流的重要性迅速提高,孤立的创新者和企业已经无法跟上技术创新的步伐,传统的企业之间的个体竞争模式逐渐被结盟企业之间的群体竞争模式所替代,形成了以合作竞争为基本特色的“新竞争”格局。作为一种新型的技术合作方式,技术联盟已经成为许多企业技术创新的一种新模式。尤其是技术密集型产业中形成的广泛的技术联盟,如联合研究和产品开发,不仅成为产业发展的必要途径,而且带来了高水平的知识交流和技术转移,促进了企业创新的快速发展。
辣椒产业作为技术相对薄弱的涉农业产业代表,企业间技术力量和创新能力存在较大差距,故企业急需从单纯的技术自给转变为技术相互合作和技术相互依赖,利用合作伙伴的产品开发设施或市场渠道是促使辣椒产业企业积极寻求战略联盟的重要因素。因此“贵州省辣椒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孕育而生。
为进一步明确“辣椒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以下简称“联盟”)各成员方的职责、权利和义务,确保联盟的有效运行,特制订本《章程》。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
为推进辣椒产业关键、共性及重大前沿技术的研发,加快成果转化,推广新技术、提高贵州省辣椒产业技术创新能力,延长产业链,支撑和引领产业技术进步,做强做大贵州辣椒产业,提高辣椒产品市场竞争能力的战略思路,加快建立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用相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引导和支持创新要素向企业集聚,保障科研与生产紧密衔接,实现创新成果的快速产业化,推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提升产业核心竞争力,促进贵州省辣椒产业发展,根据科技部等六部门联合发布的《关于推动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构建的指导意见》(国科发政〔2008〕770号)和省有关精神,特成立“贵州省辣椒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以下简称联盟)。
第二条
本章程所称的联盟是指由企业、大学、科研机构或其他组织机构,以企业为主体,以企业的发展为目标,以具有法律约束力的契约为保障,建立的一种共同投入、联合开发、优势互补、利益共享、风险共担的技术创新合作组织,为非盈利性组织机构。
第三条
联盟宗旨
立足缔约各方共同利益,以企业需求为导向,整合有关科技资源,深化产学研合作机制,集聚创新要素,持续解决辣椒产业共性、关键性、前沿性技术难题,形成技术创新链,为辣椒资源的高效利用和辣椒产业技术水平的整体提升搭建技术支撑平台,引领辣椒产业持续、快速、健康发展。
第四条
成立联盟的基本原则:
(一)遵循市场经济规则。立足于企业创新发展的内在要求和合作各方的共同利益,通过平等协商,建立有法律效力的联盟契约,对联盟成员形成有效的行为约束和利益保护。
(二)体现创新型城市建设目标。符合科技发展规划确定的重点领域,符合国家产业政策和节能减排等政策导向,符合建设创新型城市、提升核心竞争力的迫切要求。
(三)满足产业发展需求。有利于掌握核心技术和自主知识产权,有利于引导创新要素向企业集聚,有利于形成产业技术创新链,有利于促进贵州省辣椒产业的发展。
(四)坚持重点突破原则。立足自身产业特点,着力构建优势,按照有限目标、重点突破的思路,分类确定创新联盟的重点行业和企业。
第五条
技术创新联盟遵守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法律、法规和国家政策,贯彻执行国家和地方政府相关产业发展的方针、政策。第二章
联盟任务
第六条
聚合资源,建立公共技术平台,围绕产业技术创新的关键问题,开展技术合作,突破产业发展的核心技术,创造知识产权重要标准,保障知识产权共享。
第七条
实施技术转移,加速科技成果的商业化运用,实现创新成果的快速产业化,提升联盟整体竞争力。
第八条
联合培养人才,加强人员的交流互动,为联盟成员持续发展提供人才保障。
第九条
共同进行市场开拓,积极为联盟成员发展争取政府部门的政策、项目支持,争取在政府制定相关政策、组织实施重大项目过程中的话语权。
第十条
联盟主要工作内容
(一)加强科技投入,提高辣椒育种水平
加大投入力度,主攻辣椒育种,加强地方特色辣椒品种的提纯复壮工作;围绕辣椒深加工对专用型辣椒原料的需求,加大辣椒新品种选育、引进和推广力度,研究开发辣椒专用品种,提高辣椒单位面积产量和品质。
(二)大力发展深加工,提高辣椒产业发展效益
充分发挥贵州辣椒品质优良、深加工产品市场竞争潜力大、开发空间十分广阔的优势,开发如辣椒红色素、辣椒碱等深加工产品,加大培育和催生以辣椒深加工产品为主的产业化龙头企业。
(三)加强基地建设,强化基础与市场、企业的关系
搞好辣椒生产基地布局,着力改善辣椒种植区的交通条件、水利设施、市场网络等环境条件,同时按照规范化、标准化的要求,抓好辣椒生产技术培训和指导。按照产业化经营的思路,进一步加强基地建设与市场、企业的关系,切实改变目前大部分加工企业缺乏稳定的优质原料基地,或配套原料生产基地规模小、辣椒加工企业与基地之间联系松散、产业链衔接不好等问题,促进辣椒产业良性发展。
(四)加强市场建设,完善市场服务功能
加快辣椒市场的规模化、规范化、信息化、国际化建设,充分发挥批发市场的集散、价格信息、促销服务功能,把辣椒市场建成辣椒产品、技术与服务的集散中心,同时健全辣椒市场网络体系,从而加快辣椒产品的流通进程,拓展新的流通空间,解决辣椒生产中常常出现的区域过剩、品种过剩、时段过剩等问题。
(五)强化质量意识、提高产业质量安全水平
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食品安全的要求越来越高,对无公害、绿色食品的需求越来越大。在辣椒制品加工方面,切实加强质量监控体系建设,加强产品安全认证、绿色食品认证、原产地认证等工作。
(六)建立“产学研”合作的技术创新型合作机制
建立辣椒产业内重点企业、科研院所、大专院校有关科技资源的共享平台,建立基于辣椒产业技术创新链的新型合作机制,开展国内外的科技合作和交流,开展科技招商与技术合作,联合培养科研、技术工艺、实用技术推广及专业技术人才队伍,提高联盟成员的核心竞争力。
第三章
联盟组织机构及职责
第十一条
联盟组织机构设置为理事会、秘书处和专家委员会。
(一)理事会由联盟大会选举产生,理事成员数额在联盟成员总数的三分之一左右,每届任期三年,换届时由全体成员选举产生;
(二)秘书处负责联盟大会的日常工作;
(三)专家委员会成员由联盟成员(只限科研院所、院校和生产力促进中心)和联盟常务理事会聘请的在辣椒产业领域中的资深专家组成,每届任期三年。
第十二条
联盟理事会
理事会为技术创新战略联盟的决策机构,其职责是:
(一)维持联盟稳定运行,制订和修改联盟章程;
(二)批准和取消联盟成员资格;
(三)选举联盟理事长、技术委员会主任、秘书处秘书长;
(四)听取和审议技术委员会、秘书处的工作报告;
(五)根据技术委员会的建议,决定联盟技术发展方向与重点工作任务,协调资金筹措、使用、成果转化及收益分配方案等重大事项;
(六)审议、批准和修改联盟内部管理条例;
(七)决定联盟组织的变更和终止;
(八)决定秘书处内部机构的设立和撤销;
(九)审议财务预、决算报告;
(十)讨论和决定其他重大事项。
理事会以会议作为其决策方式。理事会每年定期召开,经四分之一理事提议可以召开临时会议。必要时可增加、提前或延迟,也可以根据实际情况召开通讯会议。理事会由理事长或受理事长委托的副理事长负责召集和主持,实行一人一票表决制,须有理事会成员2/3 以上代表出席方为有效会议。理事会形成的决议,应由出席理事会成员2/3 以上同意方能有效。但以下事项须经出席理事会的成员一致同意方能生效。
(一)修改联盟章程及有关专利许可的协议及相关约定;
(二)联盟的终止、解散、分立、合并;
(三)其他规定的需理事会成员一致通过的其它事项。
第十三条
秘书处
秘书处是联盟的常设办事机构,是联盟具体事宜的执行组织。秘书处设在遵义市生产力促进中心。
秘书处职责是:
(一)秘书处主要行使协调责任,遵循以较小的协调费用保持联盟高效运行的原则,负责《联盟项目管理办法》、《联盟经费使用与管理办法》、《联盟知识产权管理办法》等协议起草。协调联盟各方工作进度,协调各方的责、权、利以及工作方式,加快文化整合,寻找各方的最佳契合点,提高联盟经营效率;
(二)具体执行理事会的决定、决议,协助理事会管理各专业部门及成员在联盟内的活动;
(三)对成员单位承担的战略联盟各项工作的进度进行督促,协调各成员单位之间的合作;
(四)向成员单位提交工作报告,及时准确地披露联盟相关信息,提高各方信任度;
(五)负责收取会费及财务管理工作;
(六)负责联盟文件的收发、起草、存档等日常事务工作。
秘书处实行秘书长负责制,设秘书长一人,由遵义市生产力促进中心派出人员担任;副秘书长一人,由遵义县生产力促进中心派人担任。秘书处工作人员二人,由秘书长聘任,任期三年。秘书处办公地点设在遵义市生产力促进中心。秘书处所需公用办公经费由联盟理事会根据秘书处工作计划负责提供并给予切实保障。
第十四条
专家委员会
联盟专家委员会是为提高联盟开展创新项目研究的科学化水平而设立的。其主要任务是为创新联盟在辣椒领域开展的科技活动提供决策依据,并对科技活动实施的过程和结果进行监督。
专家委员会的工作职责:
(一)负责制定联盟的技术发展方向与重点项目,并积极争取国家立项和资金支持;
(二)对项目进行论证、监督、评审,根据辣椒产业技术发展趋势,制定联盟内项目滚动计划;
(三)指导项目负责人提出制订与该项目有关联的技术战略方针;
(四)审查各课题技术方案,检查和评定项目及课题的执行情况。
(五)技术委员会可定期或不定期召开会议,形成共识后向理事会提出建议;
(六)定期召开联盟成员单位之间的技术交流会,构建其交流、合作平台,协助联盟内的企业解决其发展中遇到的各种技术难题。
第四章
技术创新战略联盟成员
第十五条
联盟成员的组成和加入
联盟由辣椒加工生产、研究开发、技术服务和中介等企业、大学、科研机构和生产力促进中心等独立法人组成。企业(在贵州省工商部门注册)注重科技创新、具有一定发展规模、处于行业骨干地位;大学或科研机构在合作的技术领域具有前沿水平;其他组织机构也可成为联盟成员。
高新技术企业或承担过市级以上重大(重点)科技计划项目的单位可优先批准入会。
技术创新战略联盟成员加入程序:
(一)承认并遵守联盟章程,自愿向联盟秘书处提交申请表;
(二)联盟秘书处初审申请表并上报常务理事会;
(三)常务理事会审议通过;
(四)签署相关协议并缴纳年费;
(五)成为联盟会员。
第十六条
联盟成员的权利
(一)发起单位有直接成为理事会成员的资格
(二)可以使用联盟成员的标识;
(三)对联盟的各项事宜有质疑、监督、表决权;
(四)联盟成员有保守各自经营利润、核心技术、内部政策等商业秘密的权利;除此之外,对于有利于公共利益用途的信息应按照联盟要求提供;
(五)享受联盟提供的政策、技术等信息服务。
第十七条
联盟成员的义务
(一)遵守联盟章程,执行联盟决议,维护联盟合法权益;
(二)积极参加和支持联盟组织的各项活动,并严格遵守活动的有关规定;
(三)对联盟组织编发的有关信息资料,负有保密责任;
(四)承担联盟指派的科技项目;
(五)积极参与联盟的建设,为联盟发展献计献策;
(六)定期准确填报秘书处下发的各种报表;
(七)按本联盟章程规定,及时缴纳年费。
第十八条
技术创新战略联盟成员的退出
(一)联盟成员退出联盟时,应提前三十日向秘书处提出书面通知,并补齐应交的年费。秘书处在收到书面通知后于三个工作日内报常务理事会批准,取消其成员资格;
(二)联盟不返还已交纳的年费;
(三)联盟成员退出后,一年内不得申请重新加入联盟。
第十九条
联盟成员的除名
(一)联盟成员严重违反联盟章程,损害联盟利益或声誉,经常务理事会审议批准,予以相应的处罚或除名;
(二)经常务理事会审议批准,可以对不履行义务的联盟成员做出除名的决定;
(三)联盟成员连续3次拒绝承担联盟指定的科技项目或连续2次不能完成所承担的项目计划任务的予以联盟除名处理;
(四)联盟成员被除名,联盟不返还已交纳的年费和赞助费;
(五)联盟成员除名后,两年内不得申请重新加入联盟。第五章
课题任务、联盟经费和财务管理
第二十条
常务理事会接受企业委托,责成专家委员会组织开展项目研究,形成企业项目来源。
第二十一条
常务理事会讨论形成的科技项目,由常务理事会指定联盟成员单位承担项目申报工作,项目成本费用由联盟经费承担。
项目立项后,项目承担联盟成员单位的项目执行情况受联盟专家委员会监督。
第二十二条
联盟秘书处负责管理联盟经费,政府资助经费的使用要按照相关规定接受有关部门的监督。
第二十三条
联盟的经费主要由联盟成员交纳的年费以及项目经费等组成。
年费每年收缴一次,每年六月底前完成。联盟年费的收缴由秘书处负责联络办理,具体标准为: 联盟成员类型 年费标准 企业 10000元
第二十四条
联盟经费全部用于联盟专项工作及日常管理等有关开支。
第二十五条
联盟经费预决算由秘书处编制,经常务理事会审议批准,向联盟成员公布。经费的使用由秘书处负责财务核算,秘书长负责日常财务管理,由理事会进行监督。
第二十六条
联盟经费收入、使用情况应在工作报告中向常务理事会和联盟大会报告,秘书处每半年向联盟成员通报一次经费使用情况,并就经费使用情况接受联盟成员的质询
第六章
联盟知识产权管理
第二十七条
战略联盟全体成员单位将根据各自在项目合作研究中的贡献大小,合理分配项目所取得的知识产权,其比例在项目合作协议中另行约定。在实施和推广应用时,应遵循以下原则:
(一)在联盟科研项目启动前,由各承担单位与项目组织单位共同签署知识产权协议,事先约定所产生的知识产权归属问题及推广应用时的利益分配原则,参与国家项目的各承担单位须对知识产权的共享原则做出承诺,项目完成后形成的科研成果,联盟成员享有优先使用权。
(二)对于以国拨(省拨)经费为主做牵引开发的共性平台技术,无偿向联盟内成员单位辐射和推广,充分体现国家利益和成员利益。当联盟共同开发的技术向联盟外辐射和推广时,将采取有偿转移方式,所形成的利润归联盟所有,促进联盟持续创新开发的良性循环。
(三)对于利用联盟共性平台技术深度开发的有特色的产品技术及工艺技术,所形成的知识产权在向联盟外其他企业辐射和推广时,将采取有偿转移方式,所形成的利润归深度开发联盟成员单位所有,不能作为“排他”技术由承担单位所垄断。
(四)联盟成员在完成科研技术成果,经专家委员会审查及合作各方一致同意,才能申请专利。合作各方共同申请专利前,应签署共同申请专利和确认专利权益的协议,明确申请专利的费用以及专利年费的分担内容,申请人排名按约定的单位排名执行;一方书面确认放弃专利申请权的,其他成员才可申请专利,其中申请费及专利年费由申请方承担。
(五)联盟项目所产生的专利、技术标准、技术秘密、非专利技术成果以及与技术成果开发内容有关的著作权属于项目责任方和合作方共同所有,其排名顺序按责任方和合作方的实际投入及具体贡献程度商定。
(六)联盟项目产生的专利、技术标准、技术秘密以及非专利技术成果向联盟外许可或转让须经理事会审议,以书面形式执行。其所获收益,各方按实际投入及贡献大小商定分配比例。
(七)联合承担科研项目各方可以在本单位无偿地使用本项目产生的专利、技术标准、技术秘密以及非专利技术成果。合作开发方均有在本单位的使用权,该使用权指将本项目开发的技术成果或产品应用于本单位的生产、工艺和设备中使用。
第二十八条
联盟各方均有保护联盟知识产权及技术秘密的义务。联盟项目启动之前需签订技术保密协议,技术保密不得与联盟协议中相关规定矛盾。
第二十九条
关于知识产权管理相关条款的修改,由联盟成员提出并经联盟理事会讨论通过方可生效。
第七章
违约责任
第三十条
任何协议方违反本协议约定的义务,经联盟理事会决定,可从联盟中除名,由联盟理事长或联盟理事会指定的其他联盟成员代表联盟追回其承担联盟研发项目中政府资助资金和联盟配套资金,给其他联盟成员造成经济损失的,应承担赔偿责任。
第三十一条
当联盟内某一成员单位主动提出退出联盟或被除名时,专家委员会应对申请退出单位进行知识产权和技术档案进行审查,不得将共有技术据为已有,并经常务理事会批准后方可退出。申请退出单位将作为自动放弃与联盟的合约关系,也不再享受其在联盟内对归属联盟的知识产权及其它资源的共享权利,但仍应承担保守联盟及联盟成员技术秘密的义务;对已经许可联盟其他成员在联盟项目中使用的知识产权,相应联盟成员仍有权按原有条件继续使用,对于已投入联盟的各类资金不予退还 第八章
解决争议约定
第三十二条
争议解决:因履行本协议而引起的任何纠纷应通过相关各方友好协商解决,或通过联盟理事会调解解决;协商或调解不成的,向联盟常设机构所在地(如联盟秘书处所在地)的人民法院提起诉讼(也可约定向当地仲裁机构申请仲裁)。
法律适用:本协议及其解释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法律。
第三十四条
联盟的解散和清算
根据联盟理事会商定或发生重大事件时可解散联盟,解散程序和清算办法由理事会根据当时具体情况决定,并通告各联盟各成员。
第九章
附
则
第三十五条
本章程由贵州省辣椒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大会通过后生效。
第三十六条
本章程的解释权属于贵州省辣椒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常务理事会。
战略联盟成员单位签章
(签订协议日期:
2010年 09月18日)
贵州遵义县贵山红辣椒系列食品厂
法人代表(签字/盖章):
遵义县虾子辣椒专业合作社
法人代表(签字/盖章):
贵州省遵义县虾子朝天椒有限公司
法人代表(签字/盖章):
遵义县磊鑫辣椒食品有限公司
法人代表(签字/盖章):
遵义县康绿辣椒有限责任公司
法人代表(签字/盖章):
战略联盟成员单位签章页
贵州航天乌江机电设备有限责任公司
法人代表(签字/盖章):
贵州旭阳食品(集团)有限公司
法人代表(签字/盖章):
贵州省遵义县辣椒食品厂
法人代表(签字/盖章):
贵州茯莹食品开发有限公司
法人代表(签字/盖章):
贵州贵辣调味食品有限公司
法人代表(签字/盖章):
遵义春禾绿色食品厂
法人代表(签字/盖章):
遵义县永乐红辣椒专业合作社
法人代表(签字/盖章):
战略联盟成员单位签章页
陕西科技大学
企业法人代表(签字/盖章):
江南大学
企业法人代表(签字/盖章):
西南大学
企业法人代表(签字/盖章):
贵州大学
企业法人代表(签字/盖章):
遵义市农业科学研究所
企业法人代表(签字/盖章):
战略联盟成员单位签章页
贵州省农业科学院
法人代表(签字/盖章):
贵州省、中国科学院天然产物化学重点实验室
法人代表(签字/盖章):
遵义市生产力促进中心
法人代表(签字/盖章):
贵州航天生产力促进中心
法人代表(签字/盖章):
遵义县生产力促进中心
法人代表(签字/盖章):
第三篇:中国新材料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
中国新材料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 公共服务平台的建设构想与运营机制
宁波伟都投资顾问有限公司
二〇一四年十一月
/ 20
一、引 言
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以下简称联盟)是指由企业、大学、科研机构或其他组织机构,以企业的发展需求和各方的共同利益为基础,以提升产业技术创新能力为目标,以具有法律约束力的契约为保障,形成的联合开发、优势互补、利益共享、风险共担的技术创新合作组织。
中国新材料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于2014年4月21日经中国产学研合作促进会批复成立,联盟的成立宗旨是作为宁波市技术创新工程的重要载体,依托于宁波新材料科技城的建设,为实现宁波市打造四区一中心(国际一流、国内领先的新材料创新中心和宁波创新驱动先行区、新兴产业引领区、高端人才集聚区、生态智慧新城区)的战略目标保驾护航。
中国新材料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的主要任务是组织宁波当地企业、大学和科研机构等围绕新材料产业技术创新的关键问题,开展技术合作,突破新材料产业发展的核心技术,形成新材料产业技术标准;建立公共技术平台,实现创新资源的有效分工与合理衔接,实行知识产权共享;实施技术转移,加速科技成果的商业化运用,提升产业整体竞争力;联合培养人才,加强人才的交流互动,支撑宁波市城市核心竞争力的有效提升。
一、中国新材料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的构建遵循以下基本原则:
(一)遵循市场经济规则。要立足于企业创新发展的内在要求和合作各方的共同利益,通过平等协商,在一定时期内,建立有法律效力的联盟契约,对联盟成员形成有效的行为约束和利益保护。
/ 20
(二)充分体现国家战略目标。符合国家战略发展的重点领域,符合国家产业政策和节能减排等政策导向,符合提升国家核心竞争力的迫切要求。
(三)满足新材料产业的发展需求。有利于掌握核心技术和自主知识产权,有利于引导创新要素向企业集聚,有利于形成产业技术创新链,有利于促进区域支柱产业的发展。
(四)充分发挥政府引导作用。创新政府管理方式,发挥政府的协调引导作用,营造有利的政策和法制环境,围绕经济社会发展的迫切要求推动新材料产业领域的联盟构建。
二、中国新材料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的公共服务平台建设构想:
科技创新资源共享服务平台是产业联盟持续发展的重要基础,中国新材料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需要解决的现实问题是,如何创新现有的宁波新材料科技城的科技资源共享平台建设和社会化公共服务模式。
基于产业联盟的科技创新资源共享服务平台的建设是一项技术性和系统性很强的工作,“实用、多层次、系统化、市场化”是任何产业联盟平台建设和公共服务模式的核心。中国新材料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要打造完整、可持续运营的社会化公共服务平台体系,必须按照应用领域的不同,构建具有不同行业特征的新材料产业联盟创新资源共享服务平台,将不同的新材料科技创新资源主体合理地嵌入到联盟的公共服务平台中,形成集约效应,提炼出基础研究、技术开发、产业化等环节中公共技术要素的共性,提供专业性技术服务,提升联盟企业的科技竞争力和研发水平。
/ 20
科技创新资源共享服务平台的本质特征是“跨组织资源的共享与协同”。在社会化公共服务平台建设过程中,要以发挥市场主体的作用为主,保障平台健康发展和创新性适应能力,同时政府要大力支持引导,加快社会化公共服务平台建设的组织化进程,提升宁波市科技创新能力和创新绩效。
三、中国新材料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的公共服务平台运营机制:
1、平台服务内容和服务形式主要包括:
整合宁波新材料科技城的科技文献资源,提供文献查阅服务; 引进和建设新材料科学数据库,提供科学数据查询;
联合专业市场调查公司对行业科技信息和科技数据进行系统深度研究,为企业提供最新技术方案、产品动态、知识产权、市场趋势与行业竞争、重点企业运营情报、产业配套市场行情等行业深度资讯; 与科技开发公司、实验室、科研院校所等专业机构合作,以免费的行业技术信息和产品方案发布,结合灵活的技术方案移转、核心技术培训、研发问题悬赏、产品设计外包等多层次技术移转模式进行产权交易;
根据新材料产业发展需求,由联盟提供需求,联合相关培训机构、科研院所和开发公司等,广泛开展技术和方案培训,为技术提供方搭建推广交流平台;
通过聚合、购买和租赁相结合等办法,提供科学仪器和高端技术工具共享服务;
联合专业的人才招聘网站、猎头公司和人才培训机构,帮助企业构建研发人才梯队培养、招聘、调配、流动体系;
/ 20
整合专业服务机构,提供产品测试认证与管理咨询服务。
2、政策扶持和必备条件
大力扶持科技中介机构发展,培育公共服务平台服务机构。 在运营机制上大胆创新:公共服务平台立足于为中国新材料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在产品开发和技术开放等方面提供服务,并广泛整合国内外优质资源,突破区域限制;同时,公共服务平台遵循市场化运作机制,重点发挥人作为创新主体的能动性,使得资源聚合和运用可按照市场机制自发进行,而不是单纯依靠政府的支持;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手段,建立虚拟实验室和虚拟团队,充分挖掘现有存量资源,激活科技创新活力,促进技术流动和成果产业化。 设立专项资金,大力扶持共享公共服务平台建设。以财政资金引导企业树立共享意识,设立公共服务平台建设发展专项资金,以财政资金支持公共服务平台建设和前期运营。
以科技创新资源共享公共服务平台为基础,推动中国新材料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充分利用平台资源开展技术创新。
/ 20
二、产业联盟概述
由于全球性的经济结构变化导致产业共性问题日益突出,单个企业的发展越来越依赖整个产业的发展水平和产业的发展环境。产业共性问题对产业联盟产生了客观需求,由于单个企业缺乏解决产业共性问题的积极性或能力,产业共性问题只能由政府出面解决,或者由企业组成产业联盟来解决。
从上世纪中期开始,全球产业联盟呈快速发展趋势。进入21世纪,产业技术发展模式发生了巨大变化,引发了产业竞争格局的重新“洗牌”,当今世界知名企业,无不推崇产业技术联盟作为新时代的重要竞争手段。产业联盟是市场导向的组织,其效率比政府直接干预要高,政府政策与产业联盟相结合是重要发展趋势,即政府通过支持产业联盟的发展来促进产业创新。
在全球化背景下,许多国家政府对产业联盟产生了新的看法,一方面,经济全球化弱化了政府对市场垄断的担忧,由于全球产业竞争的加剧,政府开始重新认定市场垄断中“相关市场”的范围,政府政策的调整促进了基于产业联盟的科技创新资源共享服务平台的兴起。另一方面,经济全球化促使政府更加关注本国产业的国际竞争力,政府从提高本国产业竞争力的角度出发重视支持产业联盟,以解决产业发展的共性问题,特别是产业创新中的共性问题。
我国的产业联盟作为一种新型的产业组织形式,联盟对产业发展、企业成长特别是高新技术企业的快速成长具有重要意义。据统计,我国中小企业占企业总数的99%,其占全国工业产值和实现利税的比例分别为60%和40%左右,提供约75%的就业机会,近年来,国内各地也在积极探索通过中小企业联盟的模式来推进中小企业的技术创新,拓展生存空间、实现可持续发展。
我国产业联盟大部分集中在高新技术领域,尤以电子信息、新材料等产业最多,我国的产业联盟主要有以下五种形式。
/ 20
1、技术标准产业联盟
技术标准联盟的目标是制定产业技术标准,通过制定竞争性技术标准,有利于新技术应用,有利于整个产业的发展,有利于保护消费者利益。
2、产业链产业联盟
创新产品的产业链往往难以依靠市场机制快速形成,它的市场竞争力依赖于整个产业链的竞争力,产业链联盟通过企业间合作促进创新产品上下游的配套,尽快形成有竞争力的产业链。
3、研发合作产业联盟
竞争的全球化要求企业不断缩短技术研发的周期,通过产品先行获得市场先机,研发联盟的目标是解决产业共性技术问题,集中产业力量加快成员企业进入市场的速度。
4、市场合作产业联盟
市场合作联盟的目标是共同开发市场,通过联合开拓创新产品的用户市场、联合采购降低产品成本、共用基础设施降低创新成本和通过网络互联实现需求方规模经济。
5、中小企业产业联盟
中小企业联盟通过“动态联盟”的运作模式聚集社会各种资源,以解决现实问题为前提,通过分享合作者的资源,利用已有的社会资源,快速响应市场,分散风险,提升企业创造力和竞争力,完成超过其本身能力范围的工作,对中小企业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我国产业联盟起步较晚,由于由于运作时间短,缺少经验,大部分产业联盟层次不高,除了少数几个产业联盟致力于推动技术标准的产业化以外,大部分产业联盟还停留在共同开发市场阶段,其中存在的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一些方面:
1、技术创新能力不强,缺乏技术标准
由于运作时间短,缺少经验,因此目前除了TD-SCDMA、AVS等少数几个产业技术联盟致力于推动技术标准的产业化以外,许多产业联盟还停留在共同开发市场阶段,缺乏深层次的研发合作。
/ 20
2、产权明晰度不够,创新效率较低
产业联盟不是通过法律程序注册的经济实体,不具有法人资格,它有别于实体研究机构,原有《公司法》、《知识产权保护法》等法律在许多方面可能无法解决非实体组织产生的一些问题。由于在合作研发过程中形成的知识产权归属问题比较复杂,产权的模糊性大,极易产生纠纷,使得创业创新的效率低下。
3、内部联系松散,合作管理水平低
大多数产业联盟的内部联系过于松散,联盟内部的信息、知识资源缺乏整合,协同效应远未发挥。最突出的表现是产学研之间缺乏协调,合作效果不明显,产业联盟的发展需要企业、大学、科研院所通力合作。此外,产业联盟合作的管理水平低,在与国外高新技术企业建立的战略联盟中,我国企业也往往缺乏“战略学习”的意识。
4、忽视无形资产的利益分配
在产业联盟运营过程中,除了联盟的利润可以分配之外,无形资产也是重要的利益分配来源。可供分配的无形资产是指技术创新联盟在原有无形资产的基础上进行改造而形成的无形资产以及全新创造的无形资产,如专利权、技术诀窍、商誉等。联盟利益分配机制一般都不会着重考虑无形资产的量化分配,因而应及时地予以调整。联盟利益分配机制只有综合考虑了产业联盟各成员在创造无形资产过程中所做的贡献,合理地确定各成员的分配数额,才能确保联盟的持续发展。
5、跨国联盟数量少、效益低
国内现有产业联盟更多地停留在如何通过竞争,保护与发展民族工业上,这与当今国际通行的企业战略联盟理念相比有很大差距,而且跨国联盟总量仍然较少,合作层次较低。国外高新技术企业主要是以利润最大化和占领中国市场为战略目标,因此有意地控制了关键技术的扩散和转移,限制我国高新技术企业的学习。
/ 20
三、科技创新资源及共享公共服务平台的特征和功能
科技创新资源共享主要是指,运用现代技术手段,通过政策调控和法规体系以及有效的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实现科技创新资源的共建、开放及共用,最大限度地利用有限资源,提高资源的使用效率。
科技创新资源共享服务平台的本质特征是“跨组织资源的共享与协同”,是指多个组织跨越组织边界共享资源要素和能力要素,并应用这些资源协同地对外提供服务,主要体现为共享性、开放性、规模性和企业需求性。因此,科技创新资源的本质涉及到两个关键的子过程,一个是资源积聚过程,即如何把各个组织中的资源积聚起来,形成资源池;另一个是资源应用过程,如何应用这些资源,协调一致地对外提供服务。
科技创新资源共享服务平台,通过科学系统的平台架构和体系规划,充分发挥各主体的互补优势,其功能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将基础研究、技术研究与企业的产品开发有机地融合起来,将已被实证证明不成功的基础创新条件要素的简单共享,转换成产权明晰的研发过程的阶段性成果共享;
2.将企业的客观研发需求与产品和技术平台的建设、资源整合与协调一致的共享服务有效对接,以分层分级的方式来处理不同参与主体的价值诉求,由此实现打破组织边界、尽可能地减少重复开发、解决需求不对称和抑制联盟内部联而不盟等弊端的有效途径和问题;
3.将政府的资助、高校和科研院所的科研能力、创新资源以及企业的产业化能力紧密联合在一起,形成市场化机制条件下的平台创新资源有序整合,完成共性技术和关键技术研发,极大地提高技术重用率,为企业的 9 / 20
异步开发创造条件,提供公共技术服务,促进行业和地区创新水平的发展。
一切从需求出发是平台总体功能定位的原则。产品作为企业运营的重要载体,企业经营管理的方方面面也都是围绕着它来展开,产业联盟各类科技创新资源的整合、投入和共享的最终落脚点同样是支撑企业的产品和技术的创新,因此,建立与企业产品研发过程需求一一对应关系的科技创新资源共享服务平台,是确定平台总体功能定位的基础。
共享服务平台功能简图
根据科技创新资源的本质所涉及的两个关键子过程:科技创新资源共享服务平台的功能性质、服务需求(提供共性和个性需求服务),以及实现平台建设和提供服务的运营模式,可以整合得出四类不同的功能定位:
1.基于企业的产品和技术开发平台的共性需求而开展的关键技术、核心技术、共性技术以及公共构建模块的建设,从而形成技术平台和产品平台的技术要素;例如,通过政府资助与联盟企业成员自愿投资,委托科研院所、工程技术中心等机构或以技术悬赏、联合开发等方式进行关键技
/ 20
术、核心技术的研发;成员企业间以技术积分或市场化的技术交易手段(如技术银行)等,实现通用技术的共建和共享。
2.基于共性需求而提供的产业分析、人才培训、技术交易、设计外包、检测认证、仪器租赁、器件资讯、学术会议以及各类创新资源对接等联盟活动,以弥补科技创新资源服务平台的系统性和线上服务的不足;
3.基于个性需求开展的创新资源配对、技术悬赏、技术服务,为特定企业提供的技术咨询和研发管理咨询等服务;
4.基于个性需求开展的产品创意设计、满足市场个性化需求和竞争策略的独有技术和有特色的研发创新:企业委托研发,如横向科研项目、人才引进等。
其中共性需求服务和个性需求服务是根据企业的产品和技术创新需求,以市场化的操作手段,为企业的研发过程提供从平台到实体的服务。不仅体现了平台和企业、科研机构、工程技术中心与政府的多边“共赢”,以及平台的准公共品属性,同时打破了创新主体的组织边界,既提高了创新资源的利用效能,形成需求的有效对接,为企业解决一些关键的实际问题,提供技术服务促使整体创新水平提高,又是平台持续发展的资金来源。
/ 20
共享服务分类表
四、产业联盟发展与科技创新资源共享服务平台的关系
(一)、科技创新资源共享服务平台建设的必要性
中国企业经历了从计划经济到市场经济的转变。在转型的过程中,企业逐渐意识到产品开发的重要性。企业要在产品开发上取得持续的成功,光祈求先见之明是行不通的,偶然依靠好的构想领先于对手也只是暂时的。对企业来说,更为重要的是要建立一支实力雄厚的研发队伍、一个深厚的技术平台和一个科学、高效率的产品开发流程,有了这三个要素,企业才真正具有先于竞争对手推出领先产品的法宝。即使竞争对手暂时在技术或产品上领先,也可以很快赶上乃至超过。
行业技术和产品的发展趋势总是难以捉摸,在竞争激烈的3C(竞争、客户和变化)时代,要实现从“中国制造”走向“中国创造”的飞跃,进行产业结构的调整和支持新兴产业的发展,企业在技术和产品研发层面正面临严峻的挑战:
1、新兴产业和创新技术的不断涌现,基础研究、技术开发和产业化等环节中的共性、专业性技术问题,技术和产品创新非一朝一夕,单个企业无能为力;
2、基于平台的异步开发模式和重用策略是现代企业重要的研发理念,95%以上的企业规模小、研发实力弱,不可能短期内建立完善的研发体系,而企业的发展急需技术平台的支撑;
3、基础研究、技术开发、公共实验室与大学、与科学技术知识密不可分,企业需求与科技创新资源不能有效对接,绝大多数的产业联盟还存在核心技术缺失的软肋,科技资源得不到有效利用;
/ 20
4、随着行业技术的日新月异,即使是华为、迈瑞这样的企业集团,也难以垄断行业技术,研发协作已成为企业的必然选择,区域性的联盟、封闭性组织特征和联盟企业间的竞合关系,是现有科技创新资源共享服务模式难以破解的魔咒;
5、研发人员在获取技术培训和研发资讯方面信息严重不对称,缺乏“技术银行”、“问题研讨”等技术共享公共平台和机制,导致了大量低水平的重复研发,制约了技术的产业化发展和创新能力的持续提升。
调查显示,企业在产品创新过程中存在如下典型问题: 缺乏系统、正确的研发理念 缺乏前瞻性、有效的产品规划
A)没有产品规划,无法平台化、系列化地开发产品
B)缺乏产品线规划,被动响应市场和竞争,未考虑资源的平衡 在开发过程中缺乏业务决策评审
职能化特征明显的组织结构阻碍了跨部门的协作 不规范、不一致、接力式/串行的产品开发流程 项目管理薄弱(包括进度、质量、成本、风险等) 技术开发与产品开发未分离,缺乏技术规划与运作机制 缺乏CBB(共用模块)与经验教训的积累及共享机制 缺乏有效的培养机制,研发人员的职业化素质不足 缺乏有效的研发考评与激励机制
科技创新资源是科技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直接作用于创新过程的各类资源要素,包括资金、人才、技术、信息以及各类服务资源等,事实上,在各类资源要素的互动中,企业的产品与技术平台最终成为了科技创
/ 20
新资源投入的核心和重要产出物,是决定企业差距最关键的重要因素。随着产业结构调整、新兴产业和技术的快速发展,企业面临的市场和技术环境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产品竞争日益激烈,用户需求呈现出多样化的趋势;技术进步促使产品生命周期缩短,企业产品创新的时间也大大缩短,提高对市场变化的反应能力日益重要。
(二)科技创新资源共享服务平台是产业联盟持续发展的重要基础
随着产业联盟企业要开发的产品或产品线越来越多,如何利用已有的技术、模块、子系统乃至零部件,提高通用性和重用率,就变得越来越重要。比如过去开发新产品,70-80%都需要重新开发,现在由于有了产品平台,只有20-30%需要重新开发,新产品开发的速度自然大大加快,而质量也能够得到更好的保证,也就是说开发新产品时可以杠杆利用产品平台了。如果缺乏产品平台的积累和提升,企业的研发水平就只能在低水平上重复,无法实现高效开发。所以,杠杆利用产品平台是产业联盟帮助企业提升研发水平的必由之路。另一方面,产品平台不仅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产品开发的效率,而且它也决定了产品的主要差异性和成本结构,也就是说,它从根本上确定了产品的成败。
杠杆利用产业联盟的产品和技术平台能给企业带来如下具体收益: 联盟企业的技术员工迅速成长,通过平台培训能迅速掌握产品开发技术;
彻底根除产品开发中大量低水平重复工作;
平台的知识集成减少了联盟企业对个别员工的依附性; 平台最大限度的产品包容性大大缩短了产品开发周期;
平台的可靠性积累,保证基于平台开发的产品具有良好的可靠性;
/ 20
平台的标准化、系列化、规范化设计极大地有利于产品的生产、维修与更新;
因此,创新现有产业联盟科技资源共享平台建设和社会化公共服务的模式,将成为产业联盟需要解决的一个现实需求,杠杆利用产业联盟的产品和技术平台是帮助企业研发水平提升的必由之路和最有效的途径。基于产业联盟的基础上,创新科技创新资源共享服务平台的构建和运作模式,使其成为推动企业研发管理和技术水平,提高研发资讯传播的交互性和同步性,建立产学研结合,加速科技与产业的迅速融合,提高联盟企业的科技竞争力,是实现产业结构升级改造的必然选择。
/ 20
五、中国新材料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公共服务平台建设思路
(一)共享公共服务平台建设的核心思想
基于中国新材料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的公共服务平台建设是一项技术性和系统性很强的工作,“实用、多层次、系统化、市场化”是产业联盟平台建设和公共服务模式的核心,是建设面向企业研发、技术创新,提供基础研究、技术开发、产业化等环节中的共性、专业性技术服务的需要,是打破联盟“联而不盟”,推动产学研从分散、割裂、封闭走向开放式创新的关键。科技创新资源共享服务平台建设作为系统化的科技创新体系中的重要一环,其核心思想如下:
系统化:平台的建设需要系统的解决方案。
实用化:以需求为动力,与企业的实际研发需求形成映射关系,是平台建设是否有效的核心。
层次化:将基础研究、技术开发和产品开发相分离,形成解决方案层、技术平台层、技术要素层是平台建设的成功关键。
市场化:借助专业化和市场化的契约方式,面向市场需求进行平台的建设和共享服务,是激发各方主体积极性,充分发掘各种社会资源,减少壁垒的有效途径。
透彻理解联盟企业的研发需求,以市场的关注点作为平台价值的根基是平台建设的重要基础。
建立有利于从创新要素向成果构件化共享的分层主体平台架构,以及市场化互动的服务体系与利益机制,是产业联盟科技创新资源共享服务平台实现其建设愿景或初衷的重要前提。
/ 20
将复杂、敏感的技术与产品创新过程进行分层细化,实现真正意义上的技术重用(CBB)和多层异步开发模式,是平台提升企业技术能力,研发效率、产品质量、降低成本的重要手段。
引入专业化和市场化的社会化管理运行机制与开放式创新模式是推进平台建设的重要保障。
(二)共享公共服务平台建设的基本思路
1、规划思路
(1)、认真调研、分析需求,规划总体框架,规划流程如下: 行业应用分析 体系产品结构分析
行业产品发展路径和竞争分析 行业核心技术与技术趋势分析平台定义(平台定义模板)
评估平台性能并优化平台定义(平台性能评估的指标、方法)①平台对衍生产品开发效率的影响 ②平台对产品开发周期的影响 ③平台对竞争策略的贡献度 ④平台的商业效率 ⑤平台的利润潜力
(2)、设计平台架构
以解决联盟企业的研发需求为立足点和出发点,遵循产品和技术创新的规律,将基础研究、技术开发和产品开发相分离,设计平台的分层架构。
/ 20
平台由四层构成:技术要素层(核心技术、关键技术、通用技术等)、公共构建模块层、技术平台层、产品平台层(产品线平台)。
技术平台:泛指进行产品研发所需要的特定技术环境或条件,以实现快速开发、质量和成本控制为目的合适技术体系、技术架构和技术要素的集合。
产品平台:是整个系列产品所采用的共同要素的集合,包括共用的系统架构、子系统、模块/组件、关键技术。
技术要素层:是指成为技术基本结构中的一个独立成份的因素,包括经验形态的技术要素、实体形态的技术要素和知识形态的技术要素。如核心技术、关键技术、通用技术等。
公共构建模块:CBB(Common Building Block)是指由一个或多个核心技术、关键技术、通用技术等组成的一个独立功能系统,在不牺牲差异性的情况下尽可能重用,CBB是实现异步开发的基础和手段。当产品是基于许多成熟的共享的CBB和技术搭建或集成的话,无疑产品的质量、进度和成本会得到更好的控制和保证。
2、平台的技术解决方案
平台的技术解决方案是以分层分级的设计重用(共享)为基础,通过对已有技术、产品和零部件设计数据分析和对市场需求发展趋势的预测,来构建平台的公共技术模块CBB、产品族模型库、产品模块库、零件族模型库。合理化可重用设计资源是实现快速设计的基础和保障。资源规划的合理化程度和重用程度,将直接关系到平台对企业技术开发和产品开发的支撑程度。
/ 20
平台的IT应用系统由五层构成:数据层、合理化层、中间层、设计层、检索层。
(1)检索层:检索层是平台的入口,主要提供多层次可重用设计单元的检索。企业产品设计人员在获知客户需求以后,通过初步检索可重用设计单元,依据平台已有资源对客户需求的满足程度,确定所采用的设计方法。
(2)设计层:提供对产品配置、变型设计、新产品设计等的支持,通过已有模块有效配置可满足的客户需求,采用产品配置设计方法;通过产品族模型及零部件模型变型可满足的客户需求,则选用变型设计方法;以上方法都不能满足的客户需求,则进行企业项目预研或委托科研院校、重点实验室与工程技术中心立项研究。各种类型的设计不是孤立的,实际设计中根据需要进行综合运用。
(3)中间层:提供可重用的产品族、产品模块、零件、特征及各种设计规则。产品族等体现了个性化设计所追求的低产品内部多样性,良好的设计规则用来保证资源重用的合理性。
(4)合理化层:提供可重用设计信息的各种合理化工具,通过零部件关联性分析提供产品族、模块等的划分,并提供各种设计规则的规划和制定。
(5)数据层:通过与 PDM 系统的集成提供各种基础数据的存储、管理和维护功能。
/ 20
六、中国新材料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公共服务平台
服务内容和形式
中国新材料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公共服务平台提供的主要服务内容及形式为:
(1)整合区内科技文献资源,提供文献查阅服务;(2)引进和建设科学数据库,提供科学数据查询;
(3)联合专业市场调查公司,运用多视角体系对行业科技信息和科技数据进行系统深度研究,为企业提供最新技术方案、产品动态、知识产权、市场趋势与行业竞争、重点企业运营情报、产业配套市场行情等行业深度资讯;
(4)与Design House(开发公司)、实验室、科研院校所等专业机构合作,以免费的行业技术信息和产品方案发布,结合灵活的技术方案移转、核心技术培训、研发问题悬赏、产品设计外包等多层次技术移转模式进行产权交易;
(5)根据产业发展需求,由产业联盟提供需求,联合相关培训机构、科研院所和开发公司等,广泛开展技术和方案培训,为技术提供方搭建推广交流平台;
(6)通过聚合、购买添置和租赁等相结合的办法,提供科学仪器和高端技术工具共享服务;
(7)联合专业的人才招聘网站、猎头公司和人才培训机构,帮助企业构建研发人才梯队培养、招聘、调配、流动体系;
(8)整合专业服务机构,提供产品测试认证与管理咨询服务。
/ 20
第四篇:2012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试点名单
2012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试点名单(共39个)
1.抗体药物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
2.高效精密磨具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
3.淮河流域再生水利用与风险控制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
4.四方国件中间件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
5.抗肿瘤药物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
6.高档重型机床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
7.滚动轴承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
8.数控成形冲压装备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
9.数字音视频编解码(AVS)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
10.激光加工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
11.光刻设备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
12.电动汽车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
13.火力发电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
14.智能交通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
15.光纤材料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
16.生物医用材料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
17.非晶节能材料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
18.激光显示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
19.集成电路设计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
20.智能数字家电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
21.煤炭地下气化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
22.生物质能源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
23.玉米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
24.食用植物油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
25.有机(类)肥料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
26.食品装备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
27.冷链食品物流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
28.农作物种业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
29.南海区海水种苗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
30.果蔬加工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
31.通用名药物品种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
32.新型健身器材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
33.住宅科技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
34.干细胞与再生医学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
35.烟气脱硝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
36.肿瘤微创治疗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
37.有色金属短流程节能冶金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
38.节能降耗水处理装备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
39.国产科学仪器设备应用示范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
第五篇:“机床再制造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
“机床再制造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
成立大会 会议资料
(一)“机床再制造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
筹备工作总结报告
二○○九年十二月十一日 机床再制造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筹备工作
总结报告
机床再制造是一种利用现有废旧机床资源,再制造出比原机床功能更强、性能指标更优并且节能节材、绿色环保的新机床,实现资源循环利用和机床能力综合提升的机床制造新模式。“十一五”期间,国家科技支撑计划安排了“机床再制造关键技术与应用”项目,该项目根据我国制造企业装备落后的现状,重点围绕废旧机床综合测试与再制造方案设计、环境友好性改进、零部件绿色修复处理、节能化提升、信息化提升等关键技术进行研究,为我国机床再制造的深入开展提供关键技术支撑。近年来,国家对机床再制造越来越重视,如:2009年1月1日起实施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循环经济促进法第四十条明确规定:“国家支持企业开展机动车零部件、工程机械、机床等产品的再制造。”
“机床再制造关键技术研究与应用”属于“绿色制造关键技术与装备”重大项目的子项目,由重庆机床(集团)有限责任公司牵头联合重庆大学等单位共同承担,由机械工业联合会负责组织实施。2007年底,根据科技部高新司的统一部署,中国机械工业联合会组织召开了“中国绿色制造技术创新联盟”筹备工作讨论会,高新司自动化处和相关企业、研究院所、高等院校等的代表参加了讨论。会上,高新司领导就绿色制造技术创新联盟的建设提出了具体的要求,项目组织单位对联盟的建设做到了详细的布置,与会代表对组建绿色制造技术创新联盟相关事宜进行了热烈的讨论。会后,中国机械工业联合会与“绿色制造共性技术研究及应用”课题组共同组建了“绿色制造技术创新联盟筹备组”,并提出依托一些条件好的子项目,成立技术创新子联盟。
“机床再制造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属于“绿色制造技术创新联盟”的一个子联盟,为此,“机床再制造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在中国机械工业联合会的指导下,依托“机床再制造关键技术与应用”项目开展了筹备工作。筹备初期,由重庆机床(集团)有限责任公司牵头组建筹备组,筹备组根据“绿色制造技术创新联盟”的要求以及对国内外技术创新联盟的发展趋势、组织模式、运行机制等的研究,提出了机床再制造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的组织架构及运行模式,并先后在重庆、昆明等地进行了不同范围的座谈和研讨。在此基础上,筹备组起草了《机床再制造技术创新战略联盟组建方案(草案)》、《机床再制造技术创新战略联盟合作协议(讨论稿)》、《机床再制造技术创新战略联盟成员加入申请书》、《机床再制造技术创新战略联盟章程(草案)》等相关文件。
2008年,根据国内机床再制造产业的实际情况,并经中国机械工业联合会同意,筹备组改由中国机电设备维改协会牵头,继续进行相关成立筹备工作。2009年9月下旬,拟召开的筹备工作会议因国庆等原因后延,筹备组进一步修改完善相关会议文件,并将《机床再制造技术创新战略联盟合作协议(讨论稿)》发给相关单位征求意见。
截止到2009年10月28日,通过电话、回函等形式,35家单位同意联合发起“机床再制造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机床再制造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筹备组根据反馈意见对《机床再制造技术创新战略联盟协议(讨论稿)》的内容作了进一步的修改,并提出了理事会成员名单,理事长、副理事长和专家委员会建议名单,提交筹备工作会议审议。
2009年11月5日,在重庆第二机床厂有限责任公司召开了“机床再制造产业技术创新联盟筹备工作会”绿色制造技术创新联盟常务副秘书长邱城和中国机电装备维修与改造技术协会理事长魏连成、重庆机床(集团)有限责任公司董事长廖绍华、重庆大学教授刘飞等发起单位的46位代表出席了会议。会议就联盟筹备工作进展情况、联盟组建方案、联盟协议等向与会代表作了介绍。此外,会议还讨论了理事会候选人名单、专家委员会成员建议名单,并确定联盟成立大会时间。筹备工作会议后,中国机电装备维修与改造技术协会代表筹备组收集了各发起单位对“机床再制造联盟组建方案”及“协议书”的修改建议。由于时间关系,修改后的“机床再制造联盟组建方案” 及“协议书”做为首届联盟代表大会的正式文件发给与会代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