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医院队伍建设实施方案
江滨农场医院队伍建设实施方案
为了全面提升医院职工队伍的素质,提高医院的医卫生服务水平和公共卫生服务能力,扎实推进群众就医便捷、优质工作的有效落实,不断提高农场居民对卫生行业的满意度,根据管理局卫生局的具体要求,结合医院的实际情况制定本方案。
一、指导思想
以党的十八大和管理局党委(扩大)会议精神为指导,以农场职代会提出的医疗卫生工作要求为指针,以推进管理局“三大战略任务”和农场“十大民工程”为引领,以人民满意为出发点和落脚点,以提高整体医务卫生队伍整体素质为重点,以“平安医院创建”、“示范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创建”为活动载体,规范医疗服务行为,为加强医疗内部管理,提升整体卫生服务能力和水平,改善居民就医感受,提社会满意度,构建和谐医患关系。
二、任务目标
(一)提升学习能力,建设一支爱学习、肯钻研的卫生行业队伍。重点解决业水平不精、服务本领不强的问题。着重抓好三个方面的学习工作,一是积极组织本院人员参加上级卫生部门开展的业务知识和法律法规培训,提高专业技能和政治理论水平。同时,加大院内的业务培训等相关培训,实现业务学习的近中远三期计划,强化传帮带作用,实现老有所教、青有所学的工作目标。二是积极制定新政策,促进个人学习的热情提高。个人通过在职学历教育、各种执业资格学习考试、继续教育知识更新培训,提高专业水平。三是利用职工书屋、青年学习小组、新技术推广等方式激发职工读书积极性,形成良好的读书氛围,“打造书香卫生”行业品牌,提升卫生队全的学历层次、知识水平和文化素质。年内要开展一次“书香江滨,技术强院”的读书比赛。
(二)提升服务能力,建设一支敬业为民、热情服务的卫生行业队伍。通过服务形式创新,实现“惠民、利民、便民、为民”的服务理念的有效落实,真正解决群众就医难题,提升居民对健康服务的满意度。一是要落实导诊服务、即时结算服务,开展优质护理服务务,创建“群众满意窗口”单位,为患者提供人性化服务和人文关怀。本年度,内科要全面开展优质护理示范病工作,并实现优质护理的常态化管理机制。二是通过与中心医院开展双向转诊和定期出诊工作,让疑难重症患者得到及时救治;开展大病统筹、医疗救助工作,充分利用好民政及农场政策,解决特困职工就医难的问题,实现医疗环境的稳定。三是扎实开展“三进”、“三落实”、“四到位”工作,通过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落实,真正让医务人员成为居民健康的守门人。
(三)提升敬业能力,建设一支作风廉洁、情操高尚的卫生行业队伍。通过廉洁清风伴医行活动的开展,解决部分职工精神涣散、不思进取、追逐名利、缺乏激情等问题。一是认真做好制度建设、机构制度建设、院务公开的实施、民主评议行风建设,使行业内在制度执行上有据可依,在工作分工上有据可依,工作分工上有人可管,在责任追究上不推诿扯皮。班子分工为杜为民对全院行政工作负责;张建军对精神文明工作全面负责;池春对医疗质量医疗安全全面负责。二是开展医疗安全、治安安全、消防安全、医院稳定隐患排查工作,各科室负责人为科室第一责任人;院长、书记为医院的第一责任人;配齐安全管理人员,确保防出效果,杜绝事故的工作目标实现。
三、具体措施
(一)做好学习培训工作。一是凡是管理局以上的培训学习,严格按照要求选派人员学习,并签订学习后工作目标要求。二是医院根据个人资历和职称,每年选送1-2名人员到国家、省级知名医院进修;凡是新取得医师资格的医生到总局执业医师岗位培训不少于3个月;全院医务人员参加继续教育比率不少于90%。三是严格按规定开展好“书香卫生”活动,做到“四个一”;读一本好书,推荐全院职工阅读《医者仁心》小说;做一次老师,在每周业务学习日上谈体会、谈心得、谈奉献等;参加一次讲座,各单位根据实际,组织一次队伍建设方面的讲座,由院党支部书记张建军主讲;写一篇高质量的心得体会,内容学习好医生事迹的心得体会。通过多方面学习,使卫生技术人员个人素质不断提高,带动全院人员素质提高。
(二)做好服务措施的落实。一是将前两年的优质护理的经验在全院进行推广,实现优质护理示范无死角。继续开民“群众满意窗口”的创建工作,通过创建使用医院的群众满意度提升,顺利通过管理局“群众满意窗口”的验收。二是开展好与中心医院专家出诊工作,重点做好相关专家的出诊宣传工作。三是开展全科医生签约、定期免费体检、入户随访,为老年人、残疾人、慢性病患者、孕产妇、儿童提供及时的免费健康体检、全程健康管理、个体化的健康指导、开设临终关怀、家庭护理病床。突出要抓好公共卫生“三进”工作。通过“三进”活动载体提升公共卫生服务的能力与内涵。
(三)做好自检自查工作。医院要对各科室开展此项工作的情况进行每月自查,对未按要求落实此项工作的要对相关责任人进行问责和绩效考核,实现制度的有效约束。二是充分利用社会监督员、医德医风考核对全院人员进行全面考核,将发现的问题及时进行反馈和整改,确保制度的落实常态化。真正实现边查找、边整改、边提高,把解决实际问题摆到首要位置,切实增强活动实效。
四、工作要求
(一)提高认识,落实责任。科室要认真落实“一把手”负责制,要把行业队伍建设工作与业务管理工作有机结合起来,做到同部署、同落实、同检查、同考核。将队伍建设工作的每一项任务分解、细化,做到任务到岗,责任到人,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
(二)建立机制,强化激励。要建立健全“评学、考学、奖学”相结合的学习考核激励机制,做到“三个结合”,即:结合年度考核评议和医德医风考核,开展评学工作;结合卫生技术人员业务考试,完善考学工作;结合年度考核,落实奖学措施。把医务人员的学习培训、进修学习情况做为评先评优、培养使用的依据,不断激发医务人员提高自身素质和能力的自觉性。年终根据个人学习成果的实用情况、科技项目申报情况及学习表现表彰5名“卫生行业学习标兵”。
(三)医院将积极探索此项工作的创新模式,精心设计和安排好每一项活动。重点是做好“书香卫生”工作的开展。此项工作由党群工作部负责材料收集,基础医疗部负责教育培训和个人心得体会及当一次好老师的具体操作,要形成齐抓共管的活动机制。各科室也可参照执行相关的制度。
第二篇:骨干教师队伍建设实施方案
骨干教师队伍建设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
为贯彻全国和省、市教育工作会议精神,实施国家教育部《面向二十一世纪教育振兴行动计划》,尽快建设一支全面推进我校素质教育的高质量的教师队伍,必须培养一大批高水平的骨干教师作为中坚力量,通过发挥骨干教师的榜样和示范作用,带动教师队伍整体素质的提高。
二、具体目标
1、骨干教师队伍以45岁以下中青年教师为主,有较合理的年龄结构:学科分布均衡,各学科都逐步做到有一定数量和层次的骨干教师。
2、骨干教师队伍实行动态管理,被评定的各等级的骨干教师满五年后须重新参加评定。未被重新评定的不再保留原等级的骨干教师资格。
三、实施办法
(一)制订骨干教师的评定标准
根据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培养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人才的需要,骨干教师应具有高尚的职业道德、正确的教育思想、扎实的专业基础知识与较好的认知结构、深厚的教育教学功底、独特的教育教学风格、很强的教研科研能力和组织管理学生的能力。
(二)制订骨干教师的评定办法
学校成立由主要负责同志和人事、教育、教学、教研等职能部门负责人及有关专家组成的“骨干教师资格评定委员会”,负责考核和评定本级骨干教师和学科带头人。被评定的骨干教师和学科带头人、教坛名师发给相应的证书,证书有效期五年。
(三)制订骨干教师的管理办法
为推进骨干教师队伍建设的制度化和规范化,充分发挥骨干教师的作用,必须对骨干教师的评定、使用、考核、培训和奖励等工作进行统一管理,现制订《咸阳中学骨干教师管理暂行办法》(见附件二),学校按此“暂行办法”加强对骨干教师的管理。
(四)建立和健全骨干教师的培养体系
建立一支有较大数量和较高质量的骨干教师队伍,关键在培养。培养是基础,评选是手段,不能以评选代替培养。培养工作不到位,选拔就没有质量也没有数量。因此,要把建设骨干教师队伍的工作重点放在培养上。要制订一系列培养措施,并逐步建立和健全骨干教师的培养工作体系。
根据骨干教师成长的一般规律,要使培养工作取得较好的成效,应当抓好以下几个基本环节:
1、“选苗子”。各学校根据教师现有的水平、能力和进取精神,按三分之一左右的比例选择骨干教师培养对象,制订培养计划和措施,落实培养工作负责人。各级教委在学校和下级教委推荐的基础上,分学科按一定的比例确定骨干教师培养对象,并制订培养计划和措施,建立骨干教师培养档案(档案内容参见附件二)。
2、“压担子”。骨干教师的成长主要靠实践。要给培养对象适时下达与其教学工作密切相关的教研科研和改革实验任务,充分发挥其主观能动作用,督促他们通过教育教学岗位上的刻苦研究和改革探索来提高自己。
3、“引路子”。学校要确定专人对培养对象给予系统的、经常性的指导和帮助,指明努力的方向和途
径。
4、“架梯子”。学校要对骨干教师的成长发展积极给予扶植,努力为他们的逐步提高创造必要的条件,要根据其自身发展的情况,尽可能提供学习观摩和高层次培训进修机会。
5、“搭台子”。学校要经常开展各种形式的教育教学改革和实验的交流、研讨和评比活动,为骨干教师提供展示水平和成果的“舞台”。
6、“树牌子”。要通过各种评选活动、总结表彰活动、交流观摩活动、以及运用专业书刊和新闻媒体,积极宣传和推广骨干教师的教育教学教研成果和经验,扩大影响,树立榜样。对评定的骨干教师要授予相应的称号,树立“名牌”,组织广大教师观摩学习。
第三篇:师资队伍建设实施方案
常德职业技术学院师资队伍建设实施方案
师资是学校的第一资源,是加快我院发展,提升学院核心竞争力和综合实力的动力之源。为进一步调动教师教育教学和科研工作的积极性,培养和建立一支规模适当、结构合理、素质优良、爱岗敬业,教学改革意识强,科研应用能力强,与学院发展相适应相对稳定的高水平师资队伍;打造学院的办学特色和优势,促进学院的可持续发展,特制定本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
根据《国家中长期教育政策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和《教育部关于加强高职高专教育人才培养工作的意见》精神。学院将贯彻创特色、创品牌的战略思想,遵循“壮大队伍、优化结构、突出重点、强化实践、注重师德、提升水平”的原则,通过培养、引进、外聘高层次人才等途径,紧紧围绕人才培养目标,以学科、专业团队建设为核心,为学院的逐步建立促进教师资源合理配置以及优秀人才健康成长的有效机制,真正建立一支德才兼备、素质优良的师资队伍,为实现我院成为特色鲜明,质量过硬的省内一流职院的发展目标创造条件。
二、建设目标
以专业建设为中心,建立高效灵活的高层次人才培养和引进机制,优化师资队伍结构,建设一支师德高尚、学风严谨、富有创新精神的高素质、高水平的教师队伍。到2015年,争取实现以下目标:
学历提升目标:进一步要求45岁以下的青年教师参加研究生学历学位学习。除医卫类等紧缺专业公开招聘部分重点院校本科生外,引进教师的学历门槛设为硕士研究生,引进的本科生要求其继续参加研究生学历学位学习,使获得研究生学历或硕士以上学位的占45岁以下教师总数的40%以上,并覆盖到所有专业。
职称结构目标:5年内,使学院具备教授、副教授的教师比例占专任教师总数的35%以上。努力提高中青年教师正高职称所占比例,逐步使高级职称的年龄结构、专业结构合理化。
“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目标:5年内,使“双师型”教师达到专业课教师总数的70%以上,省级以上精品课程、省级教改试点专业、学院重点建设专业达到80%左右。初步建立一支师德优良,专业知识深厚,有一定行业背景,实践工作经验较丰富,专业技术应用能力较强的高素质“双师型”教师队伍。
师德建设目标:“十二五”期间,学院师德建设的基本目标是“爱岗敬业、为人师表”。通过开展师德教育活动,树立一批师德模范,以榜样的力量带动全院教师师德建设的发展;通过建立和完善相应的管理制度,形成包含师德评价在内的评价机制和奖惩机制。
制度建设目标:通过合理的制度约束和制度引领,充分发挥制度的规范作用和导向作用。根据《教师法》、《高等教育法》、《湖南省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纲要(2010年-2020年)》等文件要求,从学院实际出发,制定一系列涉及学院发展和教师切身利益的人事改革制度,修订一些已不符合社会发展现实和学院实际办学情况的规章制度,特
别是各级人才的管理和激励措施,探索管理的新模式,完成新一轮的人事管理和分配制度改革。
三、实施方案
(一)积极引进高层次、高技能专业人才,优化教师队伍结构。拓展人才引进渠道,充实教师队伍力量。针对我院教师现状,切实加大人才引进工作力度。根据专业建设与发展和教学、科研、社会服务的需要,通过向社会公开招聘、引进等方式,从大学、科研院所、大型企业逐年引进具有硕士研究生以上学历、副高以上专业技术职务、高水平、高技能的专业教师和“双师型”教师或科研人员,重点充实省级以上精品专业、省级改革试点专业和学院重点建设专业教师队伍。5年内计划引进相关学科研究生70人。
(二)大力推进教师培养培训工作,提升教师队伍业务水平。1.注重专业带头人、课程负责人和青年骨干教师培养。争取每年通过选拔至少推荐1名省级青年骨干教师;争取在五年内,通过引进、培养、提高等措施,造就一批专业带头人和课程负责人,组建一支锐意创新的青年骨干教师队伍。按条件和有关规定遴选出来的专业带头人、课程负责人和青年骨干教师,给予相关岗位的津贴,在出国进修、国内培训、学术交流和申报职称时给予优先考虑。
2.鼓励教师积极参与教研教改活动。从高职教育的特点出发,学院要求教师承担相应的科研课题、教研教改任务,要求教师积极发表论文、撰写专著、编写教材等;支持有研究能力的教师参加社会的学术研讨、论文交流活动,广开培养教师具备与高职教育相适应的能力 的培训途径。通过这些措施,提升教师的教学能力与科研水平。组织教师定期开展教学比武和优质课竞赛活动,推广优秀教学方法,提倡教师采用新的教学方法,鼓励教师大胆创新。教师之间开展相互听课、相互学习、共同提高;加强教学改革研究,提倡集体攻关;充分发挥老教师的传、帮、带作用,实行新进青年教师迅速成长。使我院教师的教学水平和科研水平得到整体提高。促进学院教育教学改革进一步深化。
3.建立内部培训制度。对教师的培训主要采取在职学习为主,脱产学习为辅,专业对口的原则。每年安排新进教师进行不少于60学时的岗前培训,试用期满必须取得高校教师资格证,落实教师持证上岗制度。对新进教师要及时帮助确立专业发展方向,安排其学习学院教学管理及学生管理方面的规定、各教学环节的总体要求等。定期聘请职业教育专家来校讲学研讨,强化教师职业教育理念教育。在技能培训方面,帮助教师提高计算机应用技术和外语水平;在业务培训方面,通过举办各类教育教学方法和专业技术讲座,开展论文写作规范、科研项目申请、国内外学术交流等方面的培训,帮助教师全面提高学习能力、教育教学能力和科研能力。
4.进一步加大校外培训力度。根据专业建设和发展的需要,充分利用教育部高职高专教师培训基地的培训计划和安排,有计划地开展专业骨干教师轮训,有针对性地提高教师高等职业教育理论水平、实践能力和专业技能。建立规范地国内外进修制度,引导教师追踪国际学术前沿,掌握本专业前沿的研究动态和先进的研究方法,专业教师
从教两年内,至少取得一项职业技能证书。
5.广开“双师型”培训渠道。一是采取从企业中选聘工程师、技师、管理人员到学校经过教学业务培训后担任实习实训教师;二是从社会上聘用既有专业理论水平又有实践经验的工程技术人员到学校任专、兼职教师;三是鼓励教师参加职业技能培训并取得相关职业资格等级证书;四是落实教师定期实践轮训制度,强化校企合作办学,将企业的先进设备引进学院,充实校内实习实训基地,使专业课教师更好地了解和掌握企业生产过程和劳动的组织过程,同时,各系要有计划地安排专业教师到对口企业进行专业实践锻炼,全院每年不少于110人,在职务晋升、岗位津贴、课时补贴、考核等方面,向具备“双师”素质并定期下企业实践的教师倾斜。
(三)切实加强师德建设,形成良好的师德师风
1.加强制度建设,严格教师管理。制订或修订有关教师行为规章制度,规范教师的职业言行;发挥校内宣传媒体的作用,营造师德建设舆论氛围;开辟师德师风建设专题讲座或师德楷模报告会,灌输爱岗敬业、无私奉献理念。进一步完善教师资格认定、遴选任用、职务聘用、培养培训、考核奖惩等方面的管理办法,使教师队伍的建设更加科学、规范;建立师德师风培训制度,对新教师、辅导员与班主任等德育工作人员进行师德师风专题培训;建立师德师风信箱,鼓励学生和家长对教师师德进行评价,形成督促师德师风建设的良好校园环境和社会环境。
2.加强师德教育,严守职业道德。引导教师认真学习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自觉履行《教师法》规定的义务。多渠道、分层次地开展形式多样的师德教育,在加强和改进教师思想政治教育、职业理想教育、职业道德教育的同时,重视学术道德教育。要不断加强学术规范、学术自律教育。引导教师树立正确的教育观、人才观,增强实施素质教育的自觉性、主动性,把教师职业道德作为教师考核与职务聘用的重要依据。
3.强化育人意识,严肃奖惩机制。教书育人是学校的中心工作,是教师的神圣职责。教师不仅要学问高深,还应具备良好的政治素质和职业道德修养,教书育人的成效,直接关系到学院的办学方向,关系到人才培养的质量。因此,必须继续发扬我院各级党组织思想政治工作的优势,加强对教师的思想政治、师德、师风教育,使教师树立从事教育工作的荣誉感、责任感和使命感,树立正确的教育观、质量观和人才观,使其更好地教书育人。同时,强化教书育人的激励导向机制,建立健全具有针对性、实效性和可操作性的教育、师德、考核以及奖惩、监督等各项制度,实行教师“师德一票否决”;树立师德建立楷模,发挥师德标兵的榜样作用,努力营造以德从教、治学的良好氛围。
(四)健全制度、强化管理
1.落实聘用制度,严格岗位责任。根据国家和省对事业单位实行全员聘用的规定,依法实施教师资格制度,完善教师职务聘用制度,实行竞聘上岗,择优聘用,优胜劣汰。按照专业建设和发展的需要以及学院教师队伍实际情况,科学合理地设置教师职务岗位,明确岗位
职责,公开聘用条件、程序,加强业绩考核与聘后管理,促进教师合理流动,改善教师待遇,在分配上向教师倾斜,打破完全按职称定岗定酬的做法,按照实际能力和工作表现实行评聘分开,教师实行低职高聘或高职低聘,充分调动教师的积极性。
2.严把引进关口,搞好选拔聘用。完善招聘条件,严格选拔程序,坚持公正、公平、公开选拔机制;重视同行专家和社会舆论的评价,注重应聘教师的能力,特别要全面考察其学术水平、职业道德和实践动手能力。
3.完善考核体系。主要考核教师专业建设实绩、教学工作业绩、工作表现和师德等。制定和完善学院的各系列的考核方案及分配改革办法,加强教学工作检查与督导,对教师的教学、科研、教学管理和服务社会等方面进行综合考核。
4.改革人才收入分配制度。深化人事分配制度改革,完善院内津贴分配和竞争激励机制,分配制度更加注重能力、业绩,提高绩效工资比例,实现优劳优酬,鼓励教师敬业、勤业、精业;经费分配采用切块包干的方式,加大二次分配的力度。根据绩效优先、兼顾公平的原则,分配向教学一线倾斜,向专任教师倾斜,向专业带头人、课程负责人倾斜,拉开收入差距,同时制定奖励政策,大力表彰、奖励优秀教师及在专业教研教改上取得显著成绩和突出贡献的教师。
5.加强师资队伍建设的领导和管理。学院成立师资队伍建设领导工作小组,负责全院的师资队伍建设工作,学院要把师资队伍建设作为学院教育教学工作的首要任务,不断增加投入,加强领导,健全机
构,完善制度,落实人才引进和培养的经费保障,确保实行规划的各项目标。
(五)经费保障
学院设立师资队伍建设专项资金,并将其纳入每年的经费预算,保证师资队伍建设计划的实施。首先是保障引进教授和博士等高层次人才的经费投入。学校将制订相关的人才引进办法,每年投入约25.0万用于吸引教授、博士、企业等高层次人才来我院工作以及引进人才的继续培训;其次是保障师资队伍建设的其它各项经费投入。学院每年投入30.0万元用于中青年教师职业教育能力提升; 50.0万元用于“双师型”教师培养;30.0万元用于专业带头人队伍建设;60.0万元用于课程负责人培养;每年投入16.0万元用于兼职队伍管理机制、教学能力等建设;此外,学院每年投入1.0万元用于教师管理机制建设,完善管理考核制度等。
第四篇:应急队伍建设实施方案
应急队伍建设方案
为充分发挥基层应急队伍在防范和应对突发事件中的重要作用,根据《**县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加强应急队伍建设的意见》(*政办发〔2010〕15号)精神,结合我镇实际,特制定本方案。
一、基本原则
坚持专业化与社会化相结合,着力提高应急队伍的应急能力和社会参与程度;坚持立足实际、按需发展,充分依托现有资源,避免重复建设;坚持统筹规划、突出重点,逐步加强和完善应急队伍建设,形成规模适度、素质优良、结构优化、布局合理、管理规范的应急队伍体系;坚持以人为本,加大经费投入,开展培训教育,改善技术装备,落实政策措施,建立长效机制,着力打造与经济社会发展相适应的应急队伍。
二、建设目标
力争通过两到三年的努力,组建并加强镇级综合性应急救援队伍,重点领域专业应急救援队伍基本建成;各村、各企(事)业单位应急救援队伍普遍建立,应急志愿服务进一步规范,基本形成统一领导、协调有序、专兼并存、优势互补、保障有力的应急队伍体系,应急救援能力基本满足本区域和重点领域突发事件应对工作需要,为最大程度地减少突发事件引起的社会危害、维护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和社会稳定提供有力保障。
三、建设任务
(一)加强综合性应急救援队伍建设
镇政府要充分发挥民兵、预备役人员、基层警务人员、医
2及时组织开展抢险救援,平时开展或协助开展风险隐患排查工作。镇安监站加强对非煤矿山、危险化学品应急救援队伍建设的指导和督促落实。
6.加强地震应急救援队伍建设。各村、各单位组建地震应急救援队伍,主要任务是在突发地震灾害事件发生后,加强地震灾害的先期处置,采取必要措施,防止发生次生、衍生事故,避免造成更大的人员伤亡、财产损失和环境污染;在应急指挥部的统一指导下,做好现场道路引导、后勤保障、秩序维护和受灾群众疏散转移、安置安抚及自救互救等处置工作;建立完善军地联络和区域联动机制,逐步形成社会基础广泛、协调统一的地震灾害救助力量。
7.推进公用事业保障应急队伍建设。各村、各单位要组建公用事业保障应急队伍,承担相关领域突发事件应急抢险救援任务,配备应急抢修的必要机具、运输车辆和抢险救灾物资,加强人员培训,提高安全防护、应急抢修和交通运输保障能力。镇安监站、水管所和派出所要加强对基层公用事业保障应急队伍的指导和督促落实。
8.强化卫生应急队伍建设。卫生院要根据本行政区域突发事件的类型和特点,依托现有医疗卫生机构,组建卫生应急队伍,配备必要的医疗救治和现场处置设备,承担传染病、食物中毒和急性职业中毒、核与辐射事故、群体性不明原因疾病等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置和其他突发事件受伤人员的医疗救治及卫生学处理,以及相应的培训、演练任务。
9.加强重大动物疫情应急队伍建设。畜牧兽医站、卫生院、派出所等有关站所要建立动物疫情应急队伍,具体承担家畜、家禽和野生动物疫情的监测、控制和扑灭任务。要定期进行技术培训和应急演练,加强疫情监测和应急处置所需的设施设备建设及疫苗、药品、试剂和防护用品等物资储备,提高队伍的应急能力。
四、有关要求
(一)加强组织领导,明确工作职责。各村、各单位要高度重视、加强领导、明确责任,把加强应急队伍建设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结合实际,制定细化方案,对本辖区综合性和专业应急救援队伍建设进行详细规划,确定数量和规模,分阶段组织实施,建立人员队伍档案,加强日常管理,确保按时、按质完成工作任务。镇上研究制定专业应急救援队伍建设方案和具体推进措施,不断加强对应急队伍建设的督促指导,确保专业应急队伍建设工作顺利进行。
(二)健全运行机制,发挥整体作用。各应急队伍组成人员平时在各自单位工作,发生突发事件后,要立即集结到位,在镇突发公共事件应急委员会和应急指挥部的统一领导下,按应急管理机构安排开展应急处置工作。各村、各单位要健全修订相关应急预案,完善工作制度,切实加强综合性和专业应急救援队伍及志愿者队伍之间的协调配合,实现信息共享和应急联动。同时,要探索建立各类应急队伍及装备统一调度、快速运送、合理调配、密切协作的工作机制,经常性地组织开展联合培训和演练,形成有效处置突发事件的合力,发挥应急队伍的整体作用。
第五篇:人才队伍建设实施方案
xxx医院人才队伍建设实施方案
为推进我院综合改革,加强人才队伍建设,全面提升医务人员的业务素质和技术水平,积极培养或引进学科带头人,为医院可持续发展提供人力资源保障。根据《公立医院改革实施方案》要求,结合我院实际,制定本方案。
一、指导思想
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大力推行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提高人力资源管理水平,建立健全继续教育制度,积极培养或引进县域学科带头人,吸引和鼓励优秀人才到我院执业,建立层次分明的人才建设体系,提高我院综合服务能力,更好地服务广大患者。
二、人才培养的主要任务和目标
(一)提高学历层次,改善人才结构
根据医院临床的学历结构本、专科层次人员居多,医技科室中专学历人员较多等现状,以促进专科学历人员攻读本科为重点,鼓励医技人员攻读专科,缩短临床、医技科室人员学历差距。在此基础上,培养专业学科带头人、业务技术骨干,同时加大投入,鼓励、支持本科层次医务人员考研、读研,每年计划选送2-3名临床医师攻读研究生,以提高医院的科研工作能力,更好地开展新技术、新项目研究。
(二)建立层次分明的人才建设体系
1.抓好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认真落实总住院医师制度、三级查房制度等各项有利于青年医生成长的制度;成立专门的继续教育和住院医师培训考核小组,制订住院医师评分、轮转、考核、奖惩、专科培训制等完善的培养体系。在住院医师培训阶段便牢固确立临床与科研并重的观念。要定期为青年医务人员开展包括疑难病例讨论会、临床思维和学科新进展讲座、国际核心期刊论文写作培训等各类业务学习,以培养其科研能力。
2.开展全员培训,提高整体素质。充分利用远程教育、聘请外院专家以及医院的人才技术优势,以继续教育形式,开展全员培训,使医务人员掌握国内外的新理论、新知识和医学动态,提高全员业务知识和诊疗技术水平。充分发挥院内专家的传、帮、带作用,定期举办院内专家全院性讲课,并要求主治以上医师听课率90%以上,住院医师听课率达100%。积极鼓励科室内的小讲课,各科室每月都要组织3-4次科内小讲课,坚持进行疑难病例讨论、技术交流讲座等多种形式的学习。定期聘请国内知名专家来院进行讲学和技术指导。
3.加强科室专业建设,提高技术水平。
(1)扩大服务范围,拓展服务领域。在开展现有科目的基础上,不断开展新技术、新项目,扩大医疗服务范围,开拓新的医疗服务领域。进一步加强技术人员培训,选送各岗位的中青年尖子到外地进修。学习内容以拟在本院开展的新技术、新项目为主。每位外出学习人员回院后要开展一项新技术、一个新项目或应用其先进的管理经验。医院要对外出人员开展新技术情况进行评估。同时,鼓励各临床科室人员参加各种短期培训班、学术交流等活动。
(2)不拘一格使用人才。一是为现有技术骨干提供必要的科研和临床工作条件,为其发挥聪明才智、施展才华创造条件;二是突破传统框架,大胆培养和启用年青技术人员,有效解决人才断层、学科骨干趋于老龄化的问题。
(3)征引高层次的专业技术人才。继续采取请进来的方式,聘请一批院外知名专家作为医院特聘专家,帮助和指导医院学科建设、人才培养和新技术、新项目的开展,不断更新知识,拓宽视野,强化专业技术人员的业务能力和提高人才队伍整体素质,提升新技术应用能力以及学术创新和科研水平。
4.从基础抓起,做好新进人才培养。
对新职工实行先轮训再定科制度。对新参加工作人员,医院首先要对其进行轮训。实行内科、外科分开轮训,每个专科轮训6个月不等;同时要求外科医生轮转相关的内科,如:呼吸内科、心血管内科、神经内科、肿瘤科等。住院医师轮训完毕后,进行专业定科。
三、保证措施
(一)加强经费保障。根据卫生人才队伍建设的需要,设立卫生人才队伍建设专项资金,纳入预算,提取人才
培养经费,与财政拨付的卫生人才队伍建设专项经费一并用于卫生人才队伍建设和高层次卫生人才的培养、选拔、奖励和引进。
(二)加强组织保障。建立卫生人才工作协调机制,加强宏观指导和统筹协调。积极与发展改革、财政、人力资源社会保障(人事)、教育、机构编制等部门协调配合,研究制定加强县医院各类卫生人才队伍建设的政策和措施。县医院要把卫生人才队伍建设作为卫生事业发展的重点,制定卫生人才队伍建设规划,建立卫生人才工作责任制,明确目标任务,整合资源,落实措施,坚持不懈地抓出成效。
(三)加强舆论保障。充分利用各类宣传媒体,大力宣传卫生人才政策,努力形成尊重劳动、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创造的良好风气。不断优化医务人员执业环境和条件,保护医务人员的合法权益,进一步调动医务人员工作积极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