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乡一体化金融现状及金融机制的创新

时间:2019-05-14 06:11:52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城乡一体化金融现状及金融机制的创新》,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城乡一体化金融现状及金融机制的创新》。

第一篇:城乡一体化金融现状及金融机制的创新

城乡一体化金融现状及金融机制的创新

【摘要】目前我国城乡一体化过程中的资金主要来源于农民自身收入或集体经济收入、国家财政投入、社会资金和金融机构贷款四部分。然而,由于农村地区生产力水平较低、生产要素缺乏、基础设施不健全等因素限制农民和农村集体收入水平低,难以依靠自身收入满足城镇化所需资金。国家财政收入虽然已从财政补贴、税收优惠等方面做出支持,出于政府自身财政赤字、政府债务负担等考虑也难以完全覆盖所需资金。社会资金对利润的追逐性导致资本要素难以聚集到资金回报率低下的农村地区。金融机构也因担保不足、担保风险较大导致贷款数额较小。

苏州城乡一体化已升格为国家级试点,由于苏州城乡一体化建设速度加快,对金融发展提出了新要求和新高度。只有通过金融制度创新、金融产品创新、金融发展理念创新,进一步推进金融市场化,完善相关制度体系的建设,才能实现金融深化,推动我国城乡一体化的快速发展。本文从商业银行、小贷公司等间接金融机构角度推动创新,解决城乡一体化中资金不足的问题。

【关键词】城乡一体化 间接融资 金融创新

一、引言

国家发改委已正式批复,同意将苏州市列为“国家发展改革委城乡发展一体化综合改革试点”,这意味着。按照试点总体方案,苏州城乡一体化综合改革试点主要任务是着力打个示范区;到2015年,城镇化率要超过75%。

近期目标为:到2015年,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取得重大进展包括实现城镇化率超过75%,农村新型集体经济总资产达到1800亿元,农民人均纯收入力争达到2.8万元,现代农业发展水平达到90%等。

远期目标为:到2020年,苏州城乡发展一体化体制机制更加完善,各项改革全面深化,实现城镇化率超过85%,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4万元,现代农业发展水平达到95%,城乡发展一体化基本实现。

二、文献综述

目前,关于城乡一体化背景下,对于农村发展的金融支持与金融创新的研究已有了一定的积累:

《我国农村商业银行金融创新的理论与实践――以阜宁农商行为例》一文就农村商业银行的金融创新进行了探讨,但并未就农村建设需求进行结合探讨。

《我国农村城镇化建设中的金融支持研究――基于金融发展与城镇化关系的实证分析》(2012年)中,作者对于农村发展过程中的不同金融需求与目前的金融供给进行了完整地分析与定位,并从全国整体的视角对于目前的现状进行了分析。但考虑到我国目前各地区差异巨大(特别是在农村建设上,东西部差距更为明显),该文中仅就全国数据进行分析,在实用性难免有所折扣。

《城乡一体化金融支持缺失问题研究――以新乡市为例》一文则较为有针对性地分析了当地的金融现状,但其对于金融需求的分析不够详尽,且缺乏对于问题解决的创新性解决尝试。

《新农村建设中金融创新研究》一文则较为详尽地分析了现有的金融困境,以及国内外几种解决方案与创新尝试。

类似地此类文章,也大多有以下几类不足:

一是缺乏详尽的当地调查:由于农村发展中金融需求的主体不同(根据《我国农村城镇化建设中的金融支持研究――基于金融发展与城镇化关系的实证分析》一文包括农户,乡镇企业或合作社,当地政府),而作者未将相应的金融需求的调查根据主体进行分别区分,而仅是笼统调查,导致研究实效性不高,如《城乡一体化金融支持缺失问题研究――以新乡市为例》。

二是研究特例不具有代表性,可推广性不高,且事实上,目前各地农村的建设方向存在差异,也不可能仅以一种方式解决金融缺失问题,如《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的开发性金融支持研究》一文中曾以苏州工业园区为例,可事实上苏州园区属于完全城镇化,行政上取消乡镇设立街道,这一方向不具备广泛推广的可能性。

三、现状分析

(一)基础设施建设的金融配套资金短缺,金融支持主体单一

目前,城乡基础设施建设较为薄弱,基础设施建设项目通常投资成本高、建设周期长、投资回收期长,且普遍存在正外部效应,公共产品特征强,主要依靠政府财政支持和国家及省市项目扶持,但建设资金全部依赖财政投资是不现实的,仍旧存在缺口,且资金效率低透明度低,这就需要大量的配套金融资金的支持。但金融机构贷款支持较少且发展缓慢,民营私人资本有限,直接投资、外商投资不足,不能满足“三农”发展的要求。中国农业银行的商业化运作战略,从农村大量撤走了分支部门,使得无法满足农村发展的融资需求,农村政策性金融功能不全;中国农业发展银行资金主要来源于财政无偿和有偿贷款,资金来源的渠道单一,业务范围比较狭窄,机构设置不到位,难以担起政策性金融支持“三农”的重任。

(二)涉农企业生产及中小企业融资难

在苏州农村地区,涉农企业和中小企业占主体地位。这些企业对于支持城乡一体化建设、带动农村经济增长有重要作用,也是推动城乡一体化建设目标实现的根本环节。而这些企业由于行业特点,自身资金实例欠缺,迫切需要金融机构的信贷支持,但其抵押担保能力差、资信等级低等原因导致其融资难度加大。渠道不畅通,企业发展由于资金受限而受到制约。

(三)农村金融中介机构严重缺位,金融工具供给单一

随着城乡一体化的推动发展,农村对金融中介机构需求增大,但目前我国农村信用担保机构、农业金融信托机构、农村信贷保险公司、农业金融租赁公司以及农村土地产权交易机构等金融中介机构严重缺位,极大的阻碍了农村经济的发展。农村地区金融网点少,交通相较城市不便,农民的金融需求难以及时得到满足;农村金融工具供给单一,大部分农村金融产品仅限于存款、取款和贷款。信用卡交易在农村并不普遍,通常以现金方式进行交易,而票据业务在农村也难以开展,投资理财、网上银行等服务在农村并不具备,证券市场在农村也是发展缓慢。在城市中极为普遍的保险在农村的覆盖率也极低,农业保险和信贷的保险严重短缺使得农村和农民的生产生活以及贷款风险缺乏有效化解的途径。

四、对策及建议

(一)创建良好的金融生态环境,加强产品创新

一方面增加现有的金融机构数量及功能,大力扶持地方农村商业银行,增加金融机构网点,延伸金融供给,联接城乡金融业务,降低城乡居民办理金融业务所消耗的时间、财力,发挥它们吸纳资金的功能,引导它们将吸引的城市资金、工商业沉淀资金向农村流动,改善农村资金外流的趋势,改善金融共生环境,实现金融机构与城乡一体化事业同步有序发展。另一方面加强金融产品创新,在积极推广已有的农利丰、农贷通、农捷通等产品的同时,创造新的金融产品载体,在城乡一体化项目实践中进一步探索农村集体产权融资、未来租金融资、应收账款融资等能加强农村资金流动性的融资产品。

(二)拓宽各类融资渠道,允许民间资本进入

扩大村镇银行和贷款公司的试点,重点引导民间资金、海外资金开设村镇银行和贷款公司,使其存贷款业务以城镇为中心、向周边乡村辐射,确保村镇银行贷款业务重点倾斜于农业、农村和农民。也可借鉴其他地方的经验,如四川的“土地银行”,将农村零星的建设用地、宅基地向土地银行集中,实现城乡建设用地指标交换平衡,将土地资源蕴藏着的潜在价值转换成现实价值,未来价值变成当前价值,探索一条能进一步盘活农村土地资本、赋予土地强大融资功能的道路,使土地资源流动起来,实现资源优化配置,为农村经济主体的融资活动创造条件。除此之外,还可通过政策优惠等措施吸引私人创业风险投资资本对“三农”的支持。

(三)进一步扩大贷款抵押物的范围,建立和完善农村担保及保险体系

2014年中央一号文件在深化农村土地制度改革上,多次提出“推动修订相关法律法规”。在农村土地承包关系方面,《宪法》、《物权法》、《土地管理法》、《农村土地承包法》《担保法》等法律都将面临修改。我国现行的《土地管理法》第六十三条规定,农民集体所有土地的使用权不得出让、转让或者出租用于非农业建设。但是,按十八届三中全会《决定》精神,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可进入市场,和国有土地享受同等权利和同等价格。1995年实行的《担保法》第三十七条规定“耕地、宅基地、自留地、自留山等集体所有的土地使用权”不得抵押。但是,今年的中央一号文件则提出,允许承包土地的经营权向金融机构抵押融资。在此基础上可出台相关政策,允许林权、宅基地、农房、农作物等都可以充当贷款抵押物,扩大贷款抵押物的范围。

允许、鼓励各类中介担保公司以及各类农村行业协会等提供有效担保,逐步解决农业贷款担保难的问题。大力培植更多的贷款公司、村镇银行等各种金融机构,满足城乡一体化进程中不同层次资金的需求;扩大小额信用贷款的授信额度,通过出台奖励优惠政策等鼓励本市金融机构扩大小额农户信用贷款、农户联保贷款额度,切实扩大贷款抵押、担保的种类,开办小额农业保险,从而更好地满足农户生产生活的金融需求。

(四)将城乡一体化建设项目打包,申请银团贷款

城乡一体化建设项目工程规模浩大,项目种类多,资产流动性差可抵押财产种类不多,因此可由政府相关部门可帮助主办银行牵头组团,采取对一体化建设任务进行长期规划,分步实施,将一定时段内相对较为集中、有一定关联度的项目统筹组合,分组打包,以项目包为单位统一向银行申请贷款,发放银团贷款。银团贷款作为银行分散风险的传统手段,有助于减少银行对支持城乡一体化融资风险顾虑,利于贷款审批通过。这样既可以充分利用土地等大额资产的抵质押功能,避免由于抵押品重复抵押造成的抵押价值的大幅减损,又可以利用统一贷款协议,向多家银行融资,减少谈判环节,提高工作效率。银团贷款还可以充分发挥金融整体功能,争取较长贷款期限,更好地为城乡一体化项目提供大额融资服务。

五、总结

通过上述分析,我们可以得出以下措施建议:

一是完善城镇化基础设施建设融资体系。

二是加强金融机构对城镇化信贷资金支持作用,发展城乡一体化建设专门项目和重点项目专项贷款,积极开发资产证券化、特色信用卡业务等融资模式。

三是提高金融机构对城镇化支持广度和深度。

四是实现银行网点城镇全覆盖、重点地区广泛设置办事机构和人员;开发服务“三农”新型金融产品;遵循政策精神指导开展有针对性的特色金融支持服务。

参考文献

[1]常戈.关于商业银行加强城镇化建设金融支持的思考.《农村金融研究》2013年第02期.[2]中国人民银行和银监会联合印发《关于加快推进农村.金融产品和服务方式创新的意见》.2008年10月(银发2008295号).[3]郭晓鸣,廖祖君,王娟.统筹城乡背景下的农村金融创新研究―基于成都市统筹城乡改革试验区的视角.《西南金融》.2013年第03期.[4]《苏南农村商业银行股份制改革研究》康旗.[5]孙访华.《我国农村商业银行金融创新的理论与实践――以阜宁农商行为例》.2010年.[6]巩治伶《我国农村城镇化建设中的金融支持研究――.基于金融发展与城镇化关系的实证分析》(2012年).《西南财经》2012年.[7]和毅《城乡一体化金融支持缺失问题研究――以新乡.市为例》.《金融理论与实践》,2012年05期.[8]李宝凤.《城镇化建设中金融支持效应现状研究》.《财经界(学术版)》,2014年10期.作者简介:李一丹(1995-),女,汉族,安徽省黄山市人,就读于苏州大学,研究方向:金融学。

第二篇:金融扶贫机制

新时期我国金融扶贫的机制与模式创新研究

1.关于金融扶贫机制设计问题

金融扶贫与财政扶贫是两种不同方式的扶贫方式,在国家的整个扶贫失业中而这缺一不可。金融扶贫机制的设计需要考量财政扶贫,发挥金融业的作用,处理好盈利性金融业和政策性扶贫二者的关系,且金融扶贫需发挥主体作用。无论是财政扶贫还是金融扶贫,存在的问题大体相同,主要原因就是政府扶贫制度不合理。扶贫机制的设计需要明确政策制定者与政策实施者之间的关系和贫困人口与政策实施者之间的关系。在此基础上,继续沿用“财政扶贫+金融扶贫+社会扶货”的战略体系,运行机制转变为政府机制和市场机制相结合(唐绍祥,2006)。有学者曾对环首都贫困县扶贫机制存在的问题提出创新扶贫项目选择和扶贫资源整合机制,确保扶贫机制的长效性以及通过机制创新,变“扶贫”为“防贫”等建议。广东省梅州市拾荷村创建了地区性的拾荷模式金融扶贫机制,实现了由传统的资金扶贫、项目扶贫向制度扶贫、机制扶贫转变,走出了一条运用金融机制扶助贫困山村发展农村经济、增加农民收入、维护农村社会稳定、和谐的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新路子(王敬力,2011)。为更好的扶贫,需要通过发挥商业性金融、政策性金融与合作性金融的作用,加强金融支农力度,不断完善金融扶贫机制。大型金融机构在金融扶贫中的作用很大,但近年来支农力度开始下降,这就需要运用信息不对称理论、激励相容理论和博弈论等机制设计理论有效引导大型金融机构,并结合我国国情和当地实际情况设计具有适用性和执行性的机制,以提供农村金融服务(王庆国,2009)。并且各种金融机构在机制设计理论指导下通过整合各反贫困力量,建设横向传递机制(赵曦,2009)。刘娟(2010)对消除绝对贫困、减少相对贫困和实现城乡共同目标这三层次目标在不同扶贫任务和地区差异上提出“开发扶贫与救助扶贫”两轮驱动扶贫机制,并提出健全扶贫对象识别、扶贫资金投入管理、扶贫项目瞄准、产业扶贫等机制。而韩伟等(2013)则认为其存在一定缺陷,为更好实现目标,在此基础上进行完善和创新。他们提出企业、政府和个人多主体参与的扶贫系统机制构建,此系统拥有启动、培育和发展三层联动扶贫机制、实施保障机制和绩效评估与反馈机制,分别对三层次目标有针对性的进行扶贫,各个主体积极参与以实现脱贫。湖北省通过实践建立集中连片特困地区可持续金融扶贫机制,制定了60余项本土的扶贫措施和5类扶贫开发举措。贫困地区的脱贫得到一定改善,但距离形成金融扶贫投入———扶贫地区经济增长———金融资产保值增值———金融资源再投入的良性循环机制还有一定距离。可持续发展金融扶贫机制能让金融扶贫在效率与公平之间实现平衡,我国需要积极践行(胡德,2013)。

2.关于金融扶贫模式问题

成立初期中国实行主要依靠政府自上而下的小规模的救济式扶贫到现在的以农村小康社会为目标的综合型扶贫阶段,国内的金融扶贫模式也在不断改变。我国最初是具有明显政府干预色彩的国家扶贫贴息贷款模式。改革开放到2000年间,金融扶贫以注重社会效益的福利性贫困为主要模式,政府意志主导。但这种模式最终给农村地区带来很大的危害,导致金融机构几乎不涉足金融扶贫工作。在严重的寻租行为和低下的资金使用效率下,国家开始对扶贫贴息贷款体质进行改革,对扶贫贴息贷款实施政府引导、市场运作,下放管理权限,引入竞争机制。曾有人提出在农信社和互助资金结合上探索扶贫开发的新模式,如扶贫贷款风险保证金模式、扶贫担保公司模式、委托贷款模式等,充分发挥农村金融的作用(黄承伟等,2009)。扶贫贴息贷款深入推进,从奖补资金模式、担保基金模式、民间金融中介模式、国际援助模式发展到至今的政府积极引导和扶持的模式,扶贫工作取得一定成效(杨谊,鲁志新)。甘肃省贴息资金为贫困农户发展生产提供了强有力的资金保证,农户贷款渠道拓宽,贷款难问题得到有效缓解(李文瑞,2012)。但国有商业银行、小额信贷机构、农村信用社和政策性金融机构等在商业化趋势下金融扶贫工作存在一定问题。在拥有政策和体制机遇条

件下,政府部门不断推进金融扶贫模式,从农村金融体系建设、改革、创新以及政府扶持等多渠道强化。徐荟竹等(2012)认为我国可以依据具体情况吸收国外政策性金融、商业性金融、多元小额信贷和农业保险各方面模式的经验教训,建立合适的政府积引导支持的金融扶贫模式。农业银行作为农村金融机构之一,一直以来积极参与金融扶贫,推进集中连片特困地区金融服务、扶持国家级扶贫龙头企业、培育贫困地区优势特色产业、发放贴息贷款、支持农村小额信贷扶贫机构、强化农村地区基础金融服务。但存在很多制约因素,需不断完善,且探寻与商业化经营的结合点(农村产业金融部课题组,2013)。商业银行具有政策性金融机构和新型农村金融机构无法比拟的优势,能有效关键性的资金问题,扩大扶贫贴息贷款规模。美国、印度、泰国和巴西等国的商业银行在金融扶贫中发挥很大作用,通过其可行性分析,杜晓山(2013)提出了商业银行参与金融扶贫的举措。不同类型的金融要采取不同的金融扶贫模式,现在的金融扶贫开启了新的发展阶段,金融扶贫要充分发挥商业性金融、政策性金融和合作制金融的作用,坚持体制上与商业性金融融合、目标上与政策性金融一致。且强调其不同于财政支农和资源的完全市场化自由配置,强化其主体地位,处理好政府与金融机构、政策性金融与商业性金融之间的关系。

第三篇:河南城乡一体化发展推动机制创新

河南城乡一体化发展推动机制创新

【内容摘要】推进城乡一体化是缩小直至消灭城乡差异,全面实现小康、构建和谐社会的根本途径。本文基于对河南省城乡差异突出表现的认识和对制约城乡一体化因素的判断,认为必须从建立健全的城乡一体化发展推动机制入手,推进城乡一体化,以实现城乡在政策上的平等、产业发展上的互补、国民待遇上的一致、公平享受文明与进步成果的目标。

【关键词】城乡一体化 河南省 推动机制

改革开放以来,河南省经济和社会发展取得了巨大成就,但还存在不和谐的因素,其中农业经济落后工业经济,农村发展滞后城市发展,城乡存在社会事业发展不协调、基础设施建设不平衡、社会保障不同步、居民收入差距拉大等问题仍然制约着河南省全面、协调、和谐发展,成为困扰河南省实现城乡和谐发展的障碍。因此,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推进城乡一体化是新形势下河南省解决“三农”问题的根本途径,是河南省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进一步深化和提高,是涵盖农村和城市整体发展高层次的目标。

河南城乡一体化发展的重要性

城乡一体化发展是实现河南省全面发展的必然要求。全面发展是科学发展观的一个基本内涵。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是全面发展的一个重要内容,在推动城市社会加快发展的同时,通过充分发挥政府的主导作用和建立健全以城带乡机制,优化各种社会资源在城乡间的配置,带动农村社会全面进步,把城乡一体化发展作为全面发展的有效载体着力点,以城乡一体化水平的不断提高来促进经济社会全面发展。

城乡一体化发展是实现协调发展的必然要求。农业经济的发展、农村的繁荣、农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是河南省经济社会发展的重中之重,是推进河南省现代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所在。城乡一体化发展,推进城乡一体化,就是要把城市与农村作为一个有机整体,统筹城乡的产业发展、劳动就业、社会保障、规划建设,促进城乡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的协调发展。

城乡一体化发展是坚持以人为本、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必然要求。改革开放以来,河南省城乡居民的收入水平明显提高,生活质量显著改善,各种权益也越来越有保障。但从总体

上看,与城镇居民相比,农民收入增长不快、合法权益保障不力的问题仍十分突出。因此,必须把城乡一体化发展作为坚持以人为本、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重大战略和根本途径,从而促进所有社会成员的全面发展。

河南城乡一体化发展推动机制的创新

(一)强化对农业的补贴机制

对主要农产品实行保护价格制度。对关系国计民生的主要农产品如粮棉油等要执行保护价格制度。从当前我国的实际情况看,国家虽然对粮食、棉花和油料等产品制定了一个最低保护价格,但这种价格脱离农产品的生产成本和市场供求状况,制定得偏低,难以从根本上起到保护农民利益的作用。要从根本上保护农业生产者的利益,目前最紧迫的任务是要将保护价格提高到一个合理水平。

(二)完善土地征用机制

目前工业化、城市化严重地侵蚀了农民的土地利益。这是城市出现“失地农民”和“城中村”问题的根源。因此要借鉴国际经验,制定符合市场经济要求的《土地公平交易法》,从法律上支持农民集体所有的土地按照市场效益原则自由流动,保障农民从工业化、城市化中得到合理的经济利益,绝不允许各部门在国家法律规定之外随意侵犯农民的土地。

(三)健全城乡居民户籍管理机制

未来一个时期河南省要实现中原崛起,就必须顺应人口流动趋势,尽快修订有关法律,赋予农民自由迁徙权,建立城乡统一的户籍制度。要对依附在户籍制度上的各种不合理制度规定进行清理,让农民享有自由进城和自由迁徙的权利。具体措施包括:建立城乡统一的户口登记管理制度;取消进城人口计划指标管理;实行有利于吸引资金和人才的城市户口迁移政策;改革省内大、中专院校学生户口迁移办法;进一步下放户口审批权限。通过采取上述措施使城市户口与农村户口所承载的权益一致起来。

(四)加快改革农村管理机制

按照“转变乡镇行政职能,精简乡镇行政机构,减轻乡镇财政负担”的思路,顺应城市化趋势,撤并乡镇,建设中心镇,并把行政管理的职能集中到中心镇,把服务延伸到办事处,强化对下服务的功能。要深化农业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建立集产加销、内外贸管理于一体的集中高效协调的农业管理体制;要转变政府职能,强化综合协调、宏观管理和信息服务的职能,为各类农业市场主体和生产者提供公正、公平、公开的市场竞争环境,以及良好的投资发展环境和必要的政策支持与服务。要以建立公共财政体制为目标,加快农村财政与税收制度改革,建立规范的转移支付制度或基本需求返还制度,使财权和事权、权利与义务相对称,杜绝“只给政策不给钱”的做法,将财政支出主要用于满足社会公共需要,从根本上解决农民负担问题。

河南城乡一体化发展推动机制的实现途径

(一)要树立城乡一体化发展的理念

要做到“四破四立”:破“二元结构”的旧思想,立城乡一体化的新观念;破“城堡经济”的旧思想,立城乡市场化的新观念;破“厚城薄乡”的旧思想,立“工农并举”的新观念;破“行政推动”的旧思想,立“市场机制运作”的新观念。

(二)加快制定和实施城乡一体化发展战略及目标

要从河南省实际出发,立足于经济、社会、生态以及城乡空间发展的整体性,从城乡联动、以人为本等方面考虑,正确处理城市化与农村现代化的关系,促进人口、经济、社会、环境和资源关系的协调。在制定城乡一体化战略时,特别要充分发挥省会城市、城市带、城市圈和中心镇的带动作用,做到规划一体化、基础设施一体化、经济社会发展一体化和科教文化事业一体化。

(三)深化农村体制改革

要进一步深化农村改革,推进农业结构调整,把转变农业增长方式,发展优质、高产、高效、生态、安全农业作为核心,把增加农民收入、推进农业现代化作为基本目标,坚持按经济规律和自然规律办事。要加快推进农村税费改革,积极探索对农业和农民实行补贴的各种有效办法。要加快农村产权制度改革,从法律上赋予农户物权性质的农用土地承包权,给农民50年以上稳定的和有保障的土地使用权,允许其自由转让、出租、抵押、入股、继承,使“失地农民”能够获得到第二、第三产业就业和到城镇居住的必要资本;要给农民私有和集体所有的房产颁发房地产证,并允许上市交易和抵押;要积极推进社区股份合作制,把农村集体经济组织的资产量化为其成员的股份,明晰集体资产的产权,促进集体资产保值和增值。

(四)构建有利于农村发展的政策支持体系

建立和完善农产品市场法规体系。以确保农产品市场运行有序、公平和透明。例如,政府可以制定综合性和专业性的农产品批发市场管理条例和集市贸易管理条例,明确并规范农产品市场的一般交易规则,同时,还可制定更为具体的规则,如反封锁反垄断法、价格管理法和农产品购销合同法等;建立和完善农业投资政策体系。今后要从政策上保证农业能有效地增加资金投入;建立健全农业技术服务政策体系。近年由于工作上的失误和改革中的误导作用,使许多地区农业技术服务体系未能有效发挥作用。这种状况严重影响了农业的发展。为此,要加大对农业科学技术研究机构的政策支持力度,强化县级农业技术推广中心的建设,贯彻落实国家有关政策,对乡镇农业技术推广站重新定编定员。以此为核心,尽快组织一套从上到下能适应现阶段农业发展需要的技术开发研究项目。对支持农业技术进步应该实行“两优先”政策,具体来说“两优先”政策即优先支持能尽快提高土地生产率和农产品商品率的技术开发;优先支持“两高一优”农业技术的开发。

参考文献:

1.张伟宏.科学编制城市规划,统筹城乡一体化发展[J].科技信息(科学教研),2007

2.徐承红.促进城乡一体化发展,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J].科技促进发展,2007

3.沈娟群.对编制城乡一体化规划的研究与探索[J].科技创业月刊,2006

第四篇:产业与金融创新一体化

《中国产业与金融创新一体化发展之路》

概要

一、产业与金融创新发展背景

产业为本,金融为用,产业与金融的创新融合是中国建设创新型国

家战略的必然选择。从2014年开始,中国投资协会、国家发展改革委投资研究所、财政部财政科学研究所、北京大学金融与产业研究中心共同联合,将在全国范围内开展系列“产业与金融创新发展活动”,为国家政策的实施提供强大支撑。

产业与金融创新发展的商业模式包括以下三个组成部分:

1、产业与金融创新是一个产业发展的金融整体解决创新方案。

2、产业与金融创新的基本原理为六个资本化:智力资本化、资源资本化、资产资本化、资产证券化、知识产权资本化、未来价值资本化。

3、产业与金融创新的实现路径有三个阶段,即:在智力设计(包

括产业规划设计和投融资规划设计)的基础上,通过前期的资金融通、中期的资源整合、后期的价值增值过程,实现产业与金融的融合发展、创新发展。

二、中国产业与金融创新联盟

1、联盟介绍

中国产业与金融创新联盟是一个由政府、企业、各行业协会、商会、研究机构、学术机构、科研院所、金融、商界、媒体、策划、文化、专家学者等资源自愿联合组成的为国家产业和金融创新发展服务的联盟组织。依托国家发改委和中国投资协会的政策解读、商业规划、专业团队、渠道资源,在国家政策允许的范围内,拓展和配置产业与金融创新发展所需各方合作伙伴。同时,以融智、融商、融资三融服务助力地方、城市和企业的发展,打造地方、城市及企业转型和升级的创新发动机。

2、联盟定位

(1)聚焦国家政策、寻找投资机会、孵化高新科技、服务产业升

级、推进金融创新。

(2)服务产业金融社群,打造共同成长联盟。

(3)打造地方、园区、企业产业升级转型的发动机。

(4)构建国家科技、产业与金融资本对接的桥梁,提供发展各类产业园及地方经济的产业与金融的综合服务。

3、联盟服务

(1)在中国投资协会的框架内发展产业与金融创新联盟会员。

(2)建设产业与金融投资数据库以及国际性的投资、融资、产业、项目等案例库。编制产业与投融资专业服务软件,为成员单位提供数据服务和专业软件支持。

(3)建设中投产业与金融创新网站。

(4)会议策划组织:举办现场会、论坛、展会、年会等。

(5)举办“企业家、投资家特训营”、高端研修班、“中国投融资峰会”等演讲培训。在全国开展“产业与金融创新”巡礼活动。

(6)建立实体企业与金融的对接管道,为成员提供基金增值服务。

(7)与各城市、新城、开发区对接。

(8)建立与主要行业协会、商会的联系制度,开展政策调研,开展联盟合作。

(9)建立联盟与各地证券金融办、各大证券交易所的作业通道。

(10)创建“全国产业与金融创新基地”。

4、联盟架构

“中国产业与金融创新联盟”成员由政府部门、各行业协会、各类联盟体、各类国际商会和民间商会、各类研究机构、各类企业以及各类金融投资机构7部分组成。

三、创建“全国产业与金融创新基地”

“全国产业与金融创新基地”由中国投资协会投资咨询委产业与金融创新平台、中国投资论坛、北大汇丰产业与金融研究中心主办,华代(北京)投管机构负责组织和管理。“基地”的创建分为两种类型:一

是针对产业基础相对薄弱的园区,按照产业链需要进行招商引资,导入有效资源,培育基地建设;二是针对已具备一定产业基础的园区,通过提升规划、补充资源、金融驱动等手段,快速实现模式价值,建设规模集中的示范基地。

1、基地基本构成“基地”采取“6+1”板块组合模式,引入上市公司培育中心(企业成长中心)、产业中心、科技孵化中心、创业中心、资本中心、信息数据情报中心以及综合公共服务中心,同时提供战略层面的智库支持,形成产业金融创新互动的良好环境,完善地方产业金融体系。

2、基地服务功能

“基地”的六大中心和智库为地方、园区和企业提供产业研究规划、技术筛选、投融资规划、创业辅导、上市培育、政府管理培训、资源整合、企业诊断、信息交流、决策支持等42项服务。

3、基地建设及合作模式

“基地”建设分为申报考察、洽谈合作协议、挂牌建设、基地运营以及推广五大步骤。根据各地实际情况不同,共建基地有七种主要合作模式,即:地或赠送产权、3-5年免租、产业收益税收减免、高管税收减免、现金奖、上市奖励以及政府引导基金。

4、基地建设意义

(1)引入资金,吸引企业入驻,为当地经济发展注入活力。

(2)引领产业发展方向,实现资产保值增值。

(3)塑造地方产业链,实现产业及金融群体规模化聚集。

(4)以较低政策资本,引入企业、人才与技术集聚,带动当地人才、技术的升级。

(5)利用金融杠杆撬动产业和金融聚集,为区域经济贡献产值和税收。

(6)通过提升发展战略,注入创新发展模式,盘活地方原有产业及人才发展。

第五篇:城乡金融调查心得

关于城乡金融调查报告的心得

第一次做调查问卷,不知道如何跟人交流,因为涉及金钱财产,有些人在填的时候就会有些犹豫。为了客观、合理,使调查结果更具研究价值,因此在请调查对象接受调查时,总要先进行一番解释,使他们放下顾忌。

本以为做份问卷很方便,但由于题量太多,很多问题具有专业性,字体又太小,所以一些受调查者经常觉得做晕了,看花了,做到一半就产生厌倦情绪,到后面的题目就开始有点随意,在他们出现厌倦情绪的时候,我经常需要安抚他们的情绪,或者跟他们聊会儿天,让他们缓和放松一下。

所以建议,出题者在出问卷时考虑下受调查者的年龄,一般受调查者多少有点视力的衰退,字体太小,题目太多都会影响受调查者做出情绪化的选择,从而导致调查的准确性、可参考价值降低。

当然通过这次调查,与更多的人进行了接触,了解了不同身份、收入的人不同的生活心态,从他们的生活信念中让我觉得自己对于父母和家庭背负了多大的责任。

下载城乡一体化金融现状及金融机制的创新word格式文档
下载城乡一体化金融现状及金融机制的创新.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金融创新能力

    金融创新能力 不足是制约新兴产业发展的瓶颈,主要表现为以下三个方面:首先,金融机构体系多由大型金融机构主导,难以对新兴产业灵活的、多样化、不断变化的金融服务需求作出全面......

    金融创新产品

    金融创新产品——中小公司债 随着国家一系列政策的开展和推行,温州作为“金融创新”试点区的建设进程也提到了日程表上。我认为,作为试点区,温州的金融产品和金融制度设计应走......

    金融创新心得体会

    金融创新心得体会 篇一:金融培训学习心得体会 新型金融机构培训班学习心得体会----XXXXXXX 由自治区党委组织部与自治区新型金融机构党委联合安排,我有幸于今年XX月XX日至XX......

    金融创新.ppt.Convertor

    第五章 金融监管与创新 第一节 金融监管 一、金融监管理论 ——政府及政府授权机构,抑或是依法成立的其他组织,对金融活动以及金融活动的参与者实施监督和管理的统称。 狭义......

    金融创新支持弱势群体的现状及对策分析

    金融创新支持弱势群体的现状及对策分析一、弱势群体的现状(一)弱势群体的定义在经济学上,弱势群体被定义为指在社会生产生活中由于生产资料的缺乏,因而在分配、获取社会财富时较......

    中国汽车金融现状及策略思考

    本文由zs594720895贡献 pdf文档可能在WAP端浏览体验不佳。建议您优先选择TXT,或下载源文件到本机查看。行 业 研 究 中国汽车金融现状及策略思考 " 赵玉峰 汽车金融的定义与......

    中国汽车金融现状及策略思考

    中国汽车金融现状及策略思考.txt我们用一只眼睛看见现实的灰墙,却用另一只眼睛勇敢飞翔,接近梦想。男人喜欢听话的女人,但男人若是喜欢一个女人,就会不知不觉听她的话。 本文由z......

    浦东新区金融创新经验总结

    浦东新区金融创新经验总结支持要素市场机制体制创新,促进金融辅助产业、金融衍生产业健康发展,推进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步伐 发展现代要素市场是浦东新区的优势,也是其服务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