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广西陆川2018高一历史9月月考
广西陆川县2017年秋季期高一9月月考试卷
历史试题
本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满分100分。
第Ⅰ卷 选择题(共60分)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3分,共60分)
1、《礼记》中记述了这样一段文字:“今大道既隐,天下为家,各亲其亲,各子其子,货力为己,大人世及以为礼。”这段文字中的“大道”是指()①禅让制 ②世袭制 ③公有制 ④私有制
A.①④ B.②④ C.①③ D.②③
2、假设甲、乙、丙、丁四位同学穿越回到商周时代,请判断哪位同学被封为诸侯王的可能性最小()A.甲同学成为商朝末年的贵族,抵抗周部落进攻 B.乙同学成了西周王族成员,整日无所事 C.丙同学带兵攻打商纣王,立下汗马功劳 D.丁同学做了商朝末年的平民,才能、人品俱佳事 3.西周宗法制与分封制、礼乐制的共同本质是
A.都以血缘关系为纽带 B.都体现了大宗和小宗的关系 C.都规定了地方服从中央 D.都是为了维护西周的统治
4.有学者把文字的发明作为文明出现的标志之一,作为史料,下列所选取的一组甲骨文主要反映了中国古代的
A.宗法制 B.分封制 C.郡县制 D.皇帝制
5.据《史记》载,周武王灭商后“封弟周公旦于曲阜,曰鲁”。周与鲁的关系是 A.父子关系 B.兄弟关系 C.平等关系 D.大宗与小宗的关系
6.《诗经.商颂玄鸟》说:“天命玄鸟,降而生商”。《史记.殷本纪》也说,商的祖先“契”,是其母吞食了神鸟的卵而降生的,所以是天神之子。这实质上反映了 A.商王朝统治者愚昧无知 B.商代的王权具有神秘色彩
A.促进了封建经济的发展 B.提高了政令执行的效率 C.便于加强中央对地方的直接管辖 D.消除了地方割据势力的形成
16.秦朝确立三公九卿制,隋唐建立三省六部制,下图是秦朝与隋唐中央官制示意图,比较两图最能说明的是
A.唐代中央机构增多
B.唐代以分散相权而保障君权独尊 C.唐代中央官吏日渐增多
D.太尉与御史大夫的权力分别下放到兵部与吏部
17.《元史·地理志》中“自封建变为郡县,有天下者,汉、隋、唐、宋为盛,然幅员之广,咸不逮元”。下列关于元朝地方行政区划设置表述错误的是
A.现河北省地域是由中央直接管理的“腹里”
B.地方设中书省,简称行省 C.行省之下,分别设路、府、州、县
D.西藏归宣政院管辖
18.唐太宗时期,假设国家要在关中一带修建一项大型水利工程,这项工程的实施涉及众多机构,按制度规定其运作程序是
A.尚书省→中书省→门下省→工部 B.中书省→门下省→尚书省→工部 C.门下省→中书省→尚书省→工部 D.尚书省→门下省→中书省→工部 19.“昔秦皇汉武,略输文采;唐宗宋祖,稍逊风骚”。诗词中提到的四位皇帝都 A.开创了统一的多民族的封建国家 B.不同程度地加强了专制主义中央集权 C.吸取农民起义教训,休养生息 D.大力抑制土地兼并,戒奢从俭
20.余秋雨在《十万进士》中指出:科举制度选拔的“十万进士”“其中包括着一大批极为出色的、有着高度文化素养的政治家和行政管理专家”。这说明科举制度 A.是中央集权制度建立和存在的基础 B.是十分完美的人才选拔制度 C.不利于政局稳定 D.提高了官员的素质
第Ⅱ卷 非选择题(共40分)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3小题,每题10分,共40分)21.(14分)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公门有公,卿门有卿,贱有常辱,贵有常荣,赏不能劝其努力,罚亦不能戒其怠惰。——《礼记》
材料二 汉代察举制“四科取士”为:“一曰德行高妙,志节清白;二曰学通行修,经中博士;三曰明达法令……四曰刚毅多略……皆有孝悌廉公之行。”
——《后汉书·百官志注》
材料三 九品访人,唯问中正。故据上品者,非公侯之子孙,则当涂之昆弟也。二者苟然,则荜门蓬户之俊,安得不有陆沉者哉!
——《晋书·段灼传》
材料四 唐人沈既济说:“故太平君子,唯门调户选,征文射策,以取禄位,此行己立身之美者也。父教其子,兄教其弟,无所易业,大者登台阁,小者任郡县,资身奉家,各得其足。是以五尺童子,耻不言文墨焉。是以进士为士林华选,四方观听,希其风采。每岁得第之人,不浃旬而周闻天下,故忠贤隽彦韫才毓行者,咸出于是。”
——韩国磐《隋唐五代史论集》
请回答:
(1)材料一表明先秦时期人才选拔的标准是什么?(2)(2)材料二与材料一的选官制度相比,有何进步性?(4)(3)材料三中说的是哪一种选官制度?其主要弊端是什么?(4)(4)据材料四,概括说明科举制的影响。(4)
22.(16分)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王者之制禄爵,公、侯、伯、子、男凡五等……天子之田方千里,公、侯田方百里,伯七十里,子、男五十里……天子之县内诸侯,禄也;外诸侯,嗣也。
——《礼记·王制篇》
材料二 天子适诸侯,曰巡狩;巡狩者,巡所守也。诸侯朝于天子,曰述职;述职者,述所职也。无非事者……一不朝则贬其爵,再不朝则削其地,三不朝则六师移之。
你叔叔4岁,鬼子打南京时,人们四处逃难。你叔叔尚小,就和保姆留在家里看房子。日军砸开咱家大门,保姆被杀,你叔叔右腿被打了一枪,昏死过去,侥幸捡了一条命。” 材料三 田中正明在《南京大屠杀的虚构》中说:“记述历史有一大禁忌,就是绝对不能以传闻(口述)为证据撰写论文或记事。”此书出版后,日本右翼分子给予了高度评价。渡部升一在护封广告词中写道:“读了此书,如果今后有人仍然再提南京大屠杀,那就只能说他是煽动反日。”
材料四 在(南京)马群镇警戒的时候,我们听说俘虏们被分配给各个中队,每一中队两三百人,已自行处死……七千人的生命(俘虏),转眼之间就从地球上消失,这是个不争的事实。
——日本《东史郎日记》
请完成:
(1)依据所学知识,将上述材料分为实物证据、文献证据、口传证据三类。(2)材料三中田中正明的言论是否正确?你认为应当怎样评价这一言论?
(3)依据材料三、四指出,东史郎和渡部升一的基本立场有哪些不同?这说明了什么问题?
历史答案
1.C2.D
3.D 4.B 5.D 6.B 7.B 8.B 9.C 10.B11.D 12.C 13.D 14.A 15.C 16.B 17.B 18.B 19.B 20.D 21.答案:(1)血缘、门第、等级。(2)注重品行、才学,打破血缘、世袭。
(3)九品中正制;弊端:世家大族把持人才选拔,任人唯亲,压制人才。
(4)张扬了“学而优则仕”;科举及第成为读书人最高最迫切的追求,推动社会向学(读书)风气的形成;科举及第成为当时人们走向官场的重要途径;有助于提高个人政治影响力。(考生答案只要言之有理即可)22.答案:(1)制度:分封制度。原因:周王按爵位高低赏赐诸侯土地,受封的诸侯应向周王尽一定的义务,定期朝见周王;否则,将会被治罪或遭到周王率领的天下诸侯的讨伐。(2)制度:宗法制度。最大特点:以嫡长子继承制为核心,按照血缘宗族关系分配政治权力。
(3)关系:分封制与宗法制是互为表里的关系,分封制是宗法制在政治上的表现。共同作用:维护了周王“天下共主”的地位,对巩固西周的统治发挥了积极作用。
23.答案:(1)实物证据:材料一。文献证据:材料
三、材料四。口传证据:材料二。(2)观点:不正确。评价:传闻(口述)是考证历史的有效证据之一,尽管其真实性低于实物证据,但绝不可否认其价值的有效性;田中正明的目的在于否定日本侵华的历史,旨在为南京大屠杀翻案,必将伤害中日两国人民的感情。
(3)不同:渡部升一是日本右翼分子,极力为侵略行径辩护,歪曲历史的真相;东史郎敢于承担历史责任,如实描述历史,有着强烈的正义感。说明的问题:不同政治态度的人有不同的历史观;当今日本右翼势力的侵略野心不死等。
第二篇:广西陆川2018高二政治9月月考.
广西陆川县2017年秋季期高二9月月考试卷
政治试题
本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满分100分。考试时间90分钟。
第Ⅰ卷 选择题(共60分)
一、单项选择题(下列各题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最符合题意。30小题,每小题2分共60分)
中国社会科学院网站载文指出:近年来国家对哲学社会科学研究越来越重视,明显加大了经费投入的力度,2016年,国家社科基金达到了3.06亿元,2017年将增加到3.9亿元,增幅同比超过27%。据此回答1—4题。
1.从哲学与生活的关系来看,国家越来越重视哲学研究是因为()A.哲学是理论化系统化的世界观 B.哲学源于人们对实践的追问和思考 C.哲学研究的目的是为了满足人们的好奇心 D.哲学是指导人们生活得更好的艺术
2.从哲学与具体科学的关系来看,国家越来越重视哲学研究是因为()A.具体科学是哲学的基础,具体科学的进步推动着哲学的发展 B.哲学为具体科学提供世界观和方法论的指导
C.哲学是对自然、社会和思维知识等具体知识的概括和总结 D.哲学对具体科学的研究起决定作用
3.从哲学与社会变革的关系来看,国家越来越重视哲学研究是因为()A.哲学一种巨大的物质力量 B.哲学是时代精神的精华
C.反映时代进步和客观要求的哲学,能指导和推动社会变革 D.哲学是一定时代的文化的反映
4.哲学要研究的问题有许多,其中有一个贯穿哲学发展始终的基本的问题。即()A.物质和意识何者为本原的问题 B.思维和存在有没有同一性的问题 C.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
9.由深圳创世纪公司和深圳市杰出人才冯树英联合攻关的F型杂交小麦技术,实现了小麦三系配套,突破了世界性的技术难题,每亩可增产15%。这充分说明
①人们能够根据事物固有的联系建立新的联系 ②人们能够突破规律的限制能动地建立新联系
③建立新联系的实践是有意识有目的的认识和改造世界的活动 ④人们能够通过实践能动地认识和改造客观世界 A.①④
B.②④
C.①②
D.③④
10.由许多院士、科学家和科普作家共同参编的第六版《十万个为什么》获得2016年上海科普成果一等奖。第六版改变了以往每个为什么只有一个答案的问答方式,把科学界的不同说法同时展现,引导孩子在获得多种答案的同时,激发对世界、自然的好奇,培养探究兴趣。该丛书获奖的理由是
①编写者的深厚素养提升了该丛书内容的品质 ②注重了知识呈现与思维培养有机融合与传播 ③为读者提供了对同一对象的多种真理性认识 ④实现了客观现实与编写者的主观意图的统一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11.有些孩子在学习过程中注意力不集中,容易走神,很多家长会认为是孩子学习不认真、态度不端正而去批评孩子。但有关研究指出,这些孩子30%患有注意力缺陷(前庭觉失调引起的注意力障碍),还有些可能是由于缺乏学习兴趣造成。导致孩子注意力不集中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我们应该带孩子做相关测评,有针对性地采取办法来帮助孩子。由此可知
①不同的认识决定着人们教育孩子的方式 ②意识活动具有主动创造性和自觉选择性 ③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是正确解决问题的关键 ④只有从普遍的共性问题中才能找到个性特点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12.西方经济学家发现,技术创新的周期与经济繁荣周期成“逆相关”,重大基础性科技创新的高峰均接近于经济萧条期。这种现象表明
A.实践是认识的来源 C.实践是认识的目的
B.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 D.实践是检验真理的标准
13.2017年3月,由中、日、德等国科学家组成的国际研究小组,利用重离子直线加速器(RILAC),18.2017年5月10日,“月官一号”举行志愿者入舱仪式,8名志愿者分成两组将轮流进入“月宫一号”,进行为期365天的多人次高闭合度的生物再生生命保障系统综合实验。该实验对保障中国载人登月、月球基地及火星探测等航天计划的顺利进行、保障航天员生命安全和生活质量等具有重大意义。可见,“月官一号”的研究成果
①具有客观实在性,是检验人们对太空认识的正确性的根本标准 ②深化了人们对太空的认识,对人类未来的太空生活具有参考价值 ③揭示了太空生活的一般规律,蕴含着人类适应太空环境的“密码” ④寓于太空生活的共性之中,为人类的太空活动提供可借鉴的方法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19.第五代移动通信技术(5G),与4G相比具有更高的速率、更宽的带宽、更高的可靠性、更低的时延等特征,能够满足未来虚拟现实、超高清视频、智能制造、自动驾驶等用户和行业的应用需求。《十三五规划纲要》提出,要积极推进5G技术与产业化的前沿布局。这表明
①在满足未来的应用需求上5G比4G更有直接现实性 ②5G技术与产业布局决定着中国5G产业发展的方向 ③移动通信技术的发展与未来的应用需求具有同一性 ④未来的应用需求将推动第五代移动通信技术的发展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20.距今已有5300多年历史的木乃伊——奥茨,是欧洲发现最古老,保存最完整的人类木乃伊。意大利科学家近日利用电脑断层扫瞄,在不碰触干尸的情况下,重建其声带、喉咙和嘴巴,再利用电脑科技模拟,搜集相关咽喉组织密度和声带张力等数据,让奥茨发出母音。材料表明
①人实践方式的变化,归根结底是由思维方式的决定的 ②科学实验活动凝聚了人类的创造性劳动,具有直接现实性 ③意识是劳动的产物,劳动促进了意识的表达手段一语言的产生 ④实践是认识的基础,实践是认识发展的根本动力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21.近年来,M镇充分发挥好人效应,发动全镇群众推选身边典型。通过挖掘这些身边看得见、摸得着、信得过、学得到的好人,向全社会传递道德正能量。该镇的做法表明
①把握矛盾的普遍性与特殊性,是正确认识事物的基础
④显示技术的发展是一个不断继承和超越已有成果的过程 A.①②
B.①④
C.③④
D.②③
25.李克强总理在2017年《政府工作报告》中指出,我国发展面临国内外诸多矛盾叠加、风险隐患交汇的严峻挑战,经济发展正在经历一个艰难的时期,但我国经济的基本面不会改变,将继续保持持续增长势头。从哲学上看其依据是
①整体和部分辩证统一 ②矛盾的普遍性与特殊性相统一
③事物发展的前进性与曲折性相统一 ④矛盾主要方面决定事物的性质
A.①②
B.③④
C.②③
D.①④
26.央视文化情感类节目《朗读者》自播出以来,备受关注,各方好评不断。其中有几期内容尤为令人动容,麦家几次哽咽朗读完写给处在叛逆期的儿子的信;柳传志深情朗读儿子结婚仪式上的致辞;郑洪升郑渊洁父子携手朗读《父与子》,这些朗读之所以感动众人,是因为
①共性寓于个性之中,其中蕴含无数寻常父子的感情 ②个性寓于共性之中,其中透着天下父亲的无私爱心 ③斗争性寓于同一性,父子间的冲突是一种爱的冲突 ④同一性寓于斗争性,每个慈父必须面对儿子的叛逆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27.“一个人如果只去过北京上海,就断言中国发达,鼓吹中国责任论,肯定会招来质疑:同样,只沉述迷于经济总量、发展速度,或者只盯着拆迁纠纷、食品安全,也很难了解一个真实而复杂的中国。”这说明正确认识客观事物
①要坚持全面、辩证的观点 ③要坚持两点与重点论的统一 A.①②
B.③④
②要集中力量解决主要矛盾 ④要准确把握矛盾的普遍性 C.②④
D.①③
28.国家发改委正会同国资委等部门推进部分重要领域混合所有制改革试点工作,在电力、石油、天然气、铁路、民航、电信、军工等领域选择了7家企业或项目,开展第一批混合所有制改革试点。未来几年,将在总结试点经验的基础上做好进一步推广工作。该做法蕴含的哲理
①经济发展的根本动力就是要不断探索和实施改革 ②矛盾普遍性寓于特殊性之中并通过特殊性表现 ③矛盾的特殊性在一定的条件下可以转化为普遍性
B.①② C.②④ D.③④ 被写入联合国有关决议。
中国是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先行者。在联合国维和行动中,中国派出维和人员最多,维和摊款出资位居前列。在应对气候变化上,中国率先批准《巴黎协定》。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增长对世界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年均在30%以上,中国对全球减贫的贡献率超过70%。中国积极推进国际合作。“一带一路”倡议提出以来,已经有100多个国家和国际组织积极响应支持,68个国家和国际组织同中国签署合作协议。
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需要世界各国共商共建共享,运用整体与部分的知识并结合材料加以阐述。(10分)
33、中国女排从逆境中奋起,杀透重围,最终夺取奥运金牌,靠的不只是一流的技能,更是历久弥新的女排精神。场上场下、教练队员,在国旗下集结,为祖国而战;团结如一人,配合似双手;无论对手如何强大,都毫不畏惧,敢于亮剑;不管比分落后多少,都每球必拼,决不放弃。在这种精神激励下,教练组审时度势,合理调配阵容和战术,通过精妙的指挥贯彻自己的意图;队员们始终保持高昂的斗志,如虹的气势,将体能和技战术水平发挥到极致,将教练组的意图变成精彩的比赛过程,使不可能成为可能。
结合材料,说明意识在改造世界过程中的能动作用。(10分)
34.蓝蓝的天上白云飘,白云下面鸡儿跑。这是内蒙古某地半农半牧草原上恢复生态、建设“美丽中国”的新鲜场景。在草原上散养鸡,鸡吃草籽、昆虫等,提高了肉蛋品质,增加了牧民收益,又能有效控制草原虫害。以后,可以让牛羊改吃农田秸秆,这样既可让过度放牧的草场得到休息,又能把大量秸秆变废为宝,避免秸秆在田间焚烧带来空气污染,而粪便或沼渣还田又增加了农田地力。这一新模式能取得良好的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
运用把握规律的知识,分析说明材料中草原养鸡、农田秸秆喂牛羊这一新模式所体现的哲学道理。(10分)
政治答案
1-4DB C C 5.C 【解析】我们党要不断授受马克思主义哲学智慧的滋养,这是因为马克思主义哲学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基础,①正确;马克思主义哲学不是终极真理,②错误;马克思主义哲学并不提供解决问题的具体方法,③不选;马克思主义哲学能提高我党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能力,所以要不断授受马克思主义哲学智慧的滋养,④正确,故本题答案选择C。
6.A 【解析】“这20年来,香港愈加繁荣”这体现了事物的绝对运动,“原有的资本主义制度 没有发生变化”这体现了事物的相对静止,故材料体现了绝对运动和相对静止的统一,A项正确;物质的唯一特征是客观实在性,B项错误;事物的运动是有规律的,静止是运动的特殊状态均不是材料要体现的,C、D项不选,故本题答案应为A。
7.D 【解析】①选项表述错误,排除。②选项表述错误,事物的本质随着人们的认识深化而逐渐暴露。题目中,显微镜下的“一沙一世界”表明人们能够透过对个别事物的认识而达到对世界整体的把握,人们可以通过制造和使用工具日益深化对客观世界的认识。故③④选项入选。选D。
8.D 【解析】本题考查实践和认识的关系。我国关于处理政府和市场的关系的相关政策“一步步完善,实践一步步推进,确保改革有序进行”体现了认识与实践的统一是具体的历史的统一,说明了我国政府坚持与时俱进,在实践中追求和发展真理,选D;①不选,因为矛盾是推动事物变化发展的根本动力;④强调了认识的反复性,但是材料强调了认识的无限性和上升性,不选。
9.A 【解析】F型杂交小麦技术实现了小麦三系配套,这充分说明了人们能够根据事物固有的联系建立新的联系,①正确;人们不能突破规律的限制,②不选;实践是改造客观世界的物质性活动,不是认识世界的活动,③不选;材料表明人们能够通过实践能动地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④正确,故本题答案应为A。
10.A 【解析】本题考查树立创新意识。由于人们的立场、观点和方法不同,每个人的知识结构、认识能力和认识水平不同,对同一确定对象会产生多种不同的认识,但其中只有一种正确的认识,即真理性认识只有一个,③说法错误;应是实现了编写者的主观意图与客观现实的统一,④说法错误;①②正确且符合题意;故本题答案选A。
11.C 【解析】①选项表述错误,认识不能起决定作用,排除。④选项表述错误,只有从个性中才能找到共性的特点。题目中,导致孩子注意力不集中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我们应该带孩子做相关测评,有针对性地采取办法来帮助孩子。由此可知意识活动具有主动创造性和自觉选择性,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是正确解决问题的关键。故②③入选。选C。
12.B 【解析】材料表明认识产生于实践的需要,正是由于经济萧条期出现的各种问题,才促使人们进行新的探索和研究,从而推动科技创新的发展。说明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B项符合题意;ACD项均与题意所述要求不符;正确选项为B。
13.D 【解析】自然界产生后,自然物不以人的意识为转移,人可以认识和利用自然物,不能制造自然物,A项不选;人的意识依赖于物质在材料中没有体现,B项不选;实践具有客观物质性在材料中没有体现,C项不选;人们对元素的探索又迈出了重要一步,这说明人们对
022.C 【解析】“牵引光束”移动物体证明了事物联系是有条件的,而联系是客观的,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②③项符合题意;①项与题意不符;人为事物的联系也是客观的,④项错误;正确选项为C。
23.B 【解析】企业的生命指数与税率存在某种函数关系。这说明事物之间是普遍联系的,①适合题意;当税率由0向W移动时,企业的生命指数逐渐下降;当顺利突破W时,企业将大面积倒闭。这体现了量变是质变的基础,质变是量变的结果,④适合题意;②材料没有体现,排除;人为事物的联系和自在事物的联系的都是客观的,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③是错误的;故本题答案选B。
24.C 【解析】显示屏不同制作材料的特性是由事物自身的属于决定的,具有客观性,而不是根据实践发展需要确定的,①项错误;主客观条件(包括具体实践水平、知识水平和能力等)制约着显示技术的研究结果,②项不准确;③④项与题意相符;正确选项为C。25.B 【解析】题目中,虽然我国经济发展面临着诸多的风险、矛盾,但是将继续保持持续增长势头,说明了事物发展的前进性与曲折性相统一。题目中,我国经济的基本面不会改变,说明了矛盾主要方面决定事物的性质。故③④入选。①选项强调整体与部分关系,与题意无关。②选项与题意无关。选B。
26.A 【解析】本题考查矛盾普遍性与特殊性的关系、矛盾的斗争性与同一性的关系。①符合题意,②说法错误,普遍性寓于特殊性之中,并通过特殊性表现出来,材料中的这些朗读之所以感动众人,是因为共性寓于个性之中,其中蕴含无数寻常父子的感情;③符合题意,④说法错误,矛盾的斗争性寓于同一性之中并为同一性所制约,材料中的这些朗读之所以感动众人,还因为父子间的冲突是一种爱的冲突。故本题选A。
27.D 【解析】此题考查矛盾的观点及坚持两点论与重点论的统一。本题是正确认识客观事物是对客观事物的分析评价,应用矛盾的主次方面原理,而不是干某事,干某事是要集中力量解决主要矛盾。题中“一个人如果只去过北京上海,就断言中国发达,鼓吹中国责任论,肯定会招来质疑;”说明要坚持全面、辩证的观点,要坚持两点论与重点论的统一,故①③符合题意;②④项本身正确但不符合题意,故排除②④。故选D。
28.B 【解析】①选项错误,改革不是经济发展的根本动力。④选项错误,人们认识事物总是遵循从个性到共性的认识过程。题目中该地方的做法体现了矛盾普遍性寓于特殊性之中并通过特殊性表现,矛盾的特殊性在一定的条件下可以转化为普遍性,故②③入选。选B。29.C 【解析】“独辟蹊径才能创造出伟大的业绩”这启示我们要树立创新思维,敢于破除落后观念束缚,也启示我们要有批判精神,研究新情况开拓新境界,①③正确;我们要用辩证否定的观点看问题,辩证否定是事物自身的否定,②错误;事物发展是前进性与曲折性的统一在材料中没有体现,④不选,故本题答案应为C。
30.A 【解析】“超越GDP,而不是抛弃GDP”这是一种辩证否定的观点,经过这种辩证否定,中国经济社会能获得发展,这表明辩证的否定包括联系的环节和发展的环节,①正确;
第三篇:高一历史第二次月考总结
历史学科第二次月考总结
高一第二次月考已经结束,现对于本次月考情况作如下总结: 1.命题思路方面:
历史必修一政治文明历程的内容已学过半,通过前两次的考试情况不难看出,学生们对于已经学过知识的掌握与运用并不理想,尤其是对于基础知识的掌握,学生们也是似是而非模棱两可的状态。所以本次月考针对以上情况并结合学生具体实际,本着夯实基础,提升素质,难易结合的思路,对本次考试进行命题。
2.学生答题情况:
此次试题题量并不大,16个选择题每题3分,1个材料题12分,共60分。学生们在答题过程中审题不够认真,每题均是从已经学过的单元出题,其中还有平时讲过的练习题。可是同学们在答题过程中仍是犯以前犯过的错误,历史事件的时间断限模糊不清,各朝代政治制度史实混淆、理解掌握不够透彻,就连平时做过的练习也能做错。材料题是刚刚讲过的辛亥革命,问题非常基础,没想到学生们在这道题上丢分最多!可见学生们平时学习历史这科的学习态度。3.下一步措施:
针对以上情况我们组通过讨论,在接下来的教学过程中根据学生实际情况改善教学方法,狠抓基础;充分调动学生积极性,提高课堂效率;加强解题能力的训练,在落实基础的前提下,提升能力,拓展视野;培养答题技巧和规范答题、教会学生审题,如单项选择题教会学生抓材料和问题的关键词,关注肯定项和否定项,非选择题,教会学生提炼材料,找要点结论,注意时间断限。在完成余下的教学任务同时,边讲边巩固。指导学生制定详尽的期末复习计划。做好差生提质工作,同学间进行互助,教师及时检查督促,课堂多提问。只有在教学过程中发现问题,反思总结,不断调整,才能达到和学生共同发展,进而达到教学相长的目的。
第四篇:2013---2014学年高一历史月考试题
2013—2014学年高一第二学期第一次月考
历 史 试 题
总分:100分时间:90分钟
8、有人这样评价当今世界:“当今世界,巨人林立,美国是萎缩的巨人,日本是独脚巨人,俄罗斯是生病的巨人,欧洲是缺乏凝聚力的巨人,中国是潜在的巨人。”如果这一评论具有一定的针对性和概括性,说明当今世界的政治格局的基本特点是A.美、日、欧、俄、中共同主导的多极世界B.世界多极化格局的最终形成C.两极格局结束后,世界开始呈现多极化趋势
D.世界格局的多极化趋势正在发展之中,而且是一个漫长而复杂的过程
9、邓小平在1989年曾说过:“可能一个‘冷战’结束了,另外两个‘冷战’又已开始,一个是针对整个南方、第三世界的,另一个是针对社会主义的,这说明,西方国家正在进行一场没有硝烟的战争。”这反映出邓小平对“冷战”结束后世界局势的判断是
A.乐观面对,世界和平与发展是主流B.充满担忧,不平等的世界政治和经济秩序是隐患 C.充满自信,中国有能力应对任何局势
D.充满担忧,不平等的世界经济秩序和西方“和平演变”战略是隐患
10、哈佛大学的专家史迪文大胆猜测,我们或许正生活在“自我们这个物种存在以来最和平的时期”。但过去的20年,我们每时每刻都在感受着来自于世界各地的“突发新闻”、“9.11”、“巴以冲突”等等,使我们总觉得自己生活在一个恐怖时代。对此段材料最全面的理解是A.“最和平”是指“冷战”的结束,世界局势趋于缓和B.全球趋势总体缓和,但仍存在诸多不稳定因素C.信息时代、网络时代使各种信息传播更快捷D.经济全球化和政治多极化的趋势是和平的主要因素
11、《礼记•月令》载,每年正月周天子亲率臣下耕作,称为“疏田”;三月王后亲率嫔妃举行采桑养蚕仪式,称为“亲蚕”。后来,历代皇帝、皇后不断举行这样的仪式。这反映了 A.周代制度在后代被严格执行B.古代政治制度变迁异常缓慢 C.重农抑商从周代始一直推行D.农桑是古代社会经济的主体
12、右图是某地乡村的土地庙,其上所刻对联曰:“保此方风调雨顺,佑斯地物阜民康”。土地庙在古代称“社”,土地神又称“社神”,祭祀社神的日子称为“社日”。在我国古代,“社稷”是国家的代称。其中,“社”指土地之神,“稷”指主管五谷之神。关于国家的这种理解,反映了我国古代A.非常重视祭祀B.以农业为立国之本
C.农业与土地的关系D.小农经济的突出特点土地庙
13、“翻倒,翻倒,喝得醉来吐掉。转来转去自行,千匝万匝未停。停未,停未,禾苗待我灌醉。”唐代诗人徐来军的这首《调笑令》描写的是
A.都江堰B.郑国渠C.大运河D.赵州桥
15、春秋战国时期,我国社会生产力显著提高的标志是
A.曲辕犁的推广B.手工业的发展C.商业和城市的发展D.铁器时代的到来
16、孔子的学生冉耕,字伯牛;司马牛,名犁,由此得出的历史结论确切的是
A、孔子有教无类,学生多是贫家子弟B、孔子非常重视教育学生参加农业劳动 C、春秋人物多取贱名D、孔子生活的春秋时代可能已有牛耕
17、黄梅戏《天仙配》中有这样一段唱词:“你耕田来我织布,我挑水来你浇园。寒窑虽破能避风雨,夫妻恩爱苦也甜。”这段唱词反映了我国古代
①自耕农富裕祥和的生活状况②自耕农以家庭为生产、生活的基本单位 ③“男耕女织”的经营方式是我国古代农业经济的特点之一④以农业与家庭手工业相结合的基本经营模式
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③④D、①②④
18、有人说:孟姜女的传说反映了政治压迫,白蛇传的故事反映了宗教冲突。小王认为:牛郎织女的传说典型地反映了中国古代社会经济的特点,他的理解主要是指
A.农民深受以王母娘娘为代表的统治者的剥削B.小农户个体经营为主的农业经营方式C.纺织业是最重要的手工业部门D.自给自足的田庄经济占主导地位
19、右图是浙江绍兴会稽山下有一座祭祀中国古代历史人物的陵墓和庙宇,内有歌颂这位历史人物的对联:“三过其门,虚度辛壬癸甲;八年于外,平成河汉江淮。”结合右图分析这副对联歌颂的的是 A、神农教民农耕B、王景治黄河C、李冰负责都江堰工程D、大禹治水 20、中国古代农业耕作方式演变的趋势是A、刀耕火种——石器锄耕——铁犁牛耕 B、石器锄耕——刀耕火种——铁犁牛耕 C、铁犁牛耕——刀耕火种——石器锄耕 D、石器锄耕——铁犁牛耕——刀耕火种
21、史料记载:“所种之地,惟以伐木,纵火焚烧,用竹锥地成眼,点种苞谷。”这反映的耕作方式是 A.铁犁牛耕B.个体农耕C.刀耕火种D.石器锄耕
22、西周时“一人跖(踏)耒而耕,不过十亩”;战国时“一夫挟五口,治田百亩”。引起这一变化的根本原因是
A.公田变为私田B.铁犁牛耕的使用C.国家走向统一D.封建制度的确立
23、“昼出耘田夜绩麻,村庄儿女各当家。童孙未解供耕织,也傍桑阴学种瓜。”反映出了古代中国经济的生产方式是
A.简单协作B.小农经济C.庄园经济D.商品经济
24、唐诗“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此诗是对我国封建社会劳动人民生活的真实写照。它所反映的当时社会最基本的一种耕作方式是
A、火耕B、刀耕C、石器耕种D、铁犁牛耕
25、“有力者无田可耕,有田者无力可耕”的情形带来的影响有
①使得无数小农破产②是导致古代农民暴动的主要原因
③导致生产秩序的严重破坏④是封建土地所有制导致的必然结果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①②③④
26、农耕文明催生了较为完善的土地制度。“这是按照人口分配土地的制度,但是仅分配国家掌握的土地,不触动地主的原有土地”。这段材料描述的土地制度是
A.井田制B.地主土地私有制C.均田制D.自耕农土地私有制
27、宋人诗云:“东家打麦声彭魄,西家缫丝雪能白。„„东家麦饭香扑扑,西家卖丝籴新谷。”其中反映了宋代
A.产品商品化程度提高B.手工业仅在乡村发展 C.开始出现独立的手工业家庭D.手工业者脱离农业生产
28、唐代诗人李绅的诗“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子。四海无闲田,农夫犹饿死。”反映了造成我国古代农夫面临这种状况的直接原因是
A、自然灾害严重B、赋税沉重C、农业技术落后D、徭役繁重
29、唐代著名诗人杜甫的名作《石壕吏》中“三男邺城戍。一男附书至,二男新战死„„老妪力 虽衰,请从吏夜归。急应河阳役,犹得备晨炊。”反映了
A.徭役征调频繁B.赋税沉重C.土地兼并严重D.田地荒芜
30、汉乐府 《 孔雀东南飞》 中焦仲卿妻:“十三能织素,鸡鸣入机织,夜夜不得息。”她身上打 扮是“妾有绣腰襦,葳蕤自生光。”她床上装饰是“红罗复斗帐,四角垂香囊。香帘六七寸,碧绿青 丝绳。”这些描述主要反映了我国古代手工业的哪种特征 A.中国古代男尊女卑思想严重,女子倍受压迫,日夜劳作
B.汉代吏治腐败,焦仲卿为普通少吏,家里竟可以布置得如此富丽堂皇
C.汉代丝织业生产的普及和发达程度
D.汉代家庭手工业在手工业生产中占据主导地位
31、宋代的商业活动与唐代相比有了很大的发展变化。有一位学者专门为 此写了一本书。其中,有一段引文“御街一直南去,过州桥,两边皆居民。街东王家木炭、张家酒店,次则李家包子、刘家香铺、曹婆婆肉饼、田老
六绿茶„„,店铺与住户混杂。”请你为这本专著选择一个合适的书名A.《北宋东京城的辉煌》B.《汴河两岸》C.《坊墙倒塌之后》D.《长安城的落日》
32、如右图热播的电视剧《乔家大院》从一个侧面反映了古代中国商业的繁盛,也反映了当时我国著名商帮的实力。明清时期,社会上有“富室之称雄者,江南则推新安,江 北则推山右”之说,“新安”和“山右”所指的商帮分别是
A.苏商和晋商B.浙商和晋商C.徽商和晋商D.苏商和徽商
33、下列三张图所揭示出的我国古代商业活动中心发展的趋势是
A.由黄河中下游地区逐渐向长江三角洲地区发展 B.政治中心南移推动商业活动中心向南方地区发展 C.经济重心南移推动商业活动中心向南方地区发展 D.由主要在北方地区逐渐向南方和沿海地区发展
34、下列是古代某收藏家的几件典型藏品,请判断这位收藏家可能生活的时代最早处于
39、传统文化是现代流行文化的重要灵感源泉。《青花瓷》这首歌在同学们中间广为传唱,“素坯勾勒出青花笔锋浓转淡”、“色白花青的锦鲤跃然于碗底”,传神地表达了青花瓷的特点。以下错误的 A.青花瓷的出现要早于青瓷、白瓷B.青花瓷的烧制成功,使瓷器与书画的结合更为紧密C.青花瓷是一种彩瓷,景德镇是其重要产地
D.元代以后,包括青花瓷在内的瓷器大量销往海外
40、陆游《杂赋》诗“今朝半醉归草市,指点青帘上酒楼”,说明宋代A.“草市”逐渐演进为相对集中的地方商业中心 B.“草市”已经具备比较完备的饮食服务设施C.政府对“草市”的行政管理加强 D.“草市”发展为乡村集市
第Ⅱ卷(情景探究题,共40分)
舞蹈纹彩陶盆定窑白瓷孩儿枕福寿双全粉彩花瓶青花瓷瓶 A.唐朝B.宋朝C.明朝D.清朝
35、史籍记载,东汉南阳樊氏“能治田,殖至三百顷。广起庐舍,高楼连阁,波陂灌注,竹木成林,六畜放牧,鱼蠃梨果,檀棘桑麻,闭门成市,兵弩器械,资至百万。”下列关于樊氏庄园的说法,错 误的是
A.庄园经济力量强大B.自给自足程度很高 C.草市交易十分发达D.生产经营活动广泛
36、下图是西汉、唐和北宋的都城布局图。结合所学知识可以得出
①对市的管理逐渐加强②体现了以皇权为中心的思想 ③都城的经济成分在增加 ④坊与市的界限日益明显
A.①②B.②③C. ②④D.③④
37、白居易《琵琶行》中的诗句“商人重利轻别离,前月浮梁买茶去。去来江口守空船,绕船月 明江水寒。”反映了古代商人
A.商业萧条的状况B.追逐利润往来奔波的状况 C.民间贸易繁荣的景象D.生离死别的凄惨生活
38、唐代诗人陆龟蒙“九秋风露越窑开,夺得千峰翠色来”的诗句赞美的瓷器是 A.黑陶B.唐三彩C.白瓷D.青瓷
二、材料解析题(本大题共两小题,其中第41题11分、第42题13分、第43题16分,共计40分。
请将答案填在答卷纸上指定位置)
41、阅读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11分)
材料一恩格斯说,马克思主义“和任何新的学说一样,它必须首先从已有的思想材料出发,虽然它 的根源深藏在物质的经济的事实中”。----《马克思恩格斯全集》 材料二马克思在1872年德文版《共产党宣言》的序言中说,《共产党宣言》所阐述的一般原理“随 时随地要以当时的历史条件为转移”。----《马克思画传》 材料三俄国当前形势的特点是从革命的第一阶段向革命的第二阶段过渡。
----《四月提纲》 材料四因此,中央委员会认为,武装起义是不可避免的,并且业已成熟。中央委员会建议各级党组 织以此为指针,并从这一观点出发讨论和解决一切实际问题。
----1917年《俄国社会民主工党(布)中央委员会关于武装起义》(1)材料一中的“思想材料”指的是什么?(1分)“物质的经济的事实”又是指什么?(2分)
(2)材料二说明了什么道理?(2分)
(3)材料三中的“革命的第一阶段”和“革命的第二阶段”分别是什么性质的革命?(2分)它们各自 的主要任务是什么?(2分)
(4)材料四中“武装起义是不可避免的”结论是怎样得出的?(1分)它和《四月提纲》的主张有什么 不同?(1分)
42、阅读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13分)材料一据北大西洋公约
第二条:缔约国应加强其自由制度,„„ 第五条:各缔约国同意对于欧洲或北美之一个或数个缔约国之武装攻击,应视为对缔约国全体之攻击。因此,缔约国采取视为必要的行动,包括武力之使用„„ 材料二据华沙友好合作互助条约
第三条:考虑到由巴黎协定的批准而在欧洲形成的局势„„该协定„„把西德拖入北大西洋集团,这 样就加深新战争的危险,并且对友好和平的国家的安全造成威胁„„
第四条:如果在欧洲发生了任何国家或国家集团对一个或几个缔约国的武装进攻,每一个缔约国 应„„以一切它认为必要的方式,包括使用武装部队,立即对遭受这种进攻的某一个国家或几个国家 给予援助。
材料三不结盟国家的国家或政府首脑注意到,在从以霸权为基础的旧秩序向以各国合作为基础以及 建立在自由、平等和促进繁荣的社会正义之上的新秩序的过渡中,存在着导向世界冲突的危机。要根 本消除冲突的根源,就要消除一切表现形式的殖民主义并且在世界上实行和平共处的政策。„„现有 的军事集团正在发展成为越来越强大的军事、经济和政治集团,根据逻辑和它们的相互关系的性质来 看,必然不时引起国际关系的恶化,“冷战”和它变成真正的战争的经常性的严重危险,已成为国际 关系中存在的局势的一部分。„„与会国家认为,在这样情况下,和平共处的原则,是代替“冷战” 和可能发生的全面核灾祸的惟一的办法。因此,这些原则----包括人民享有自决、独立和自由决定经 济、社会和文化发展的方式和方法的权利----必须成为一切国家关系的惟一基础。
-----不结盟国家或政府首脑会议宣言(1961年9月)材料四现在旧的世界格局已经打破,新的格局尚未形成,世界处于新旧格局交替的动荡时期。------江泽民《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七十周年大会上的讲话》 材料五世界新秩序之所以不同于旧秩序,就是因为它不由超级大国主宰,而是由很多权力中心,每 一个都独立活动。美国既是超级大国,也不是超级大国。美国是惟一的军事超级大国,但靠军事力量 有解决的问题越来越少。至于其它问题,如经济力量,美国仅仅是一个大国,还有可以美国抗衡的其 他国家。------基辛格1993年的说话(1)材料一中“自由制度”指什么?(1分)该组织的性质是什么?(1分)假设“武装攻击”来自 何方?(1分)
(2)根据材料二指出华沙条约组织建立的原因和影响。(2分)
(3)材料四中不结盟运动形成的原因及发起人有哪些?(2分)奉行的政策是什么?(1分)
(4)材料四中旧的格局被打破的标志性事件是什么?(1分)“冷战”结束后,世界格局呈现的基本 特点是什么?(1分)新的世界格局确立,将取决于何种因素?(1分)
(5)你是否赞同材料五中基辛格对当今世界政治的基本看法?(1分)为什么?(1分)
43.阅读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16分)材料一 古代中国农耕
材料二 徐州古丰县,有村曰朱陈。去县百余里,桑麻青芬氲。机梭声札札,牛驴走纷纭。女汲涧中 水,男采山上薪。县远官事少,山深人俗淳。有财不行商,有丁不入军。家家守村业,头白不出门。
——白居易《朱陈村》
材料三 春耕夏耘,秋获冬藏,伐薪樵,治官府,给徭役。春不得避风尘,夏不得避暑热,秋不得避 阴雨,冬不得避寒冻。四时之间,亡日休息,又私自送往迎来,吊死问疾,养孤长幼在其中。勤苦 如此,尚复被水旱之灾,急政暴赋,赋敛不时,朝令而暮当具。有者半贾而卖,亡者取倍称之息。于 是有卖田宅、鬻子孙以偿责者。——晁错《论贵粟疏》 材料四西方人对中国瓷器的向往和迷惑,已历经了几个世纪,相传200年前,欧洲有个地位显赫的 贵族,因酷爱中国陶瓷,不惜重金派遣专人来华订制。为了显示自己高贵的地位,他严格地按照贵族 等级的标准预先绘制了成套的图案,要求中国工匠必须依照他的图案进行烧制。那时的航运并不发达,历经几个月的海上漂泊,专员们抵达中国,不料身上携带的制瓷图案也被海水浸湿,周围渗出一圈淡 淡的水痕。中国工匠接到图案后,由于无法核实水痕是否出于作者的本意,只好忠实原作,把水痕也 当作图案的组成部分烧制在瓷器上。瓷器运回瑞典后,贵族起初很不高兴,但是,在认真拿成品跟原 稿进行核对后,他不得不震惊于中国工匠高超的技艺。——《剑桥中国史》
材料五古代徽州地处皖南崇山峻岭之中,没有成片的耕地,粮食产量普遍较低,粮食供应的矛盾长期存在,人们寻求“以商代耕”的出路。徽州虽“粮不足”,可物产丰富。万山丛中盛产竹木、茶叶、陶土。手工业更具特色,纸、笔、墨、砚、漆器闻名全国。不少人最初就是以贩运土特产品起步发家的。大山挡住了徽州人的道路,但这里的水路可称便捷:“上接闽广,下接苏杭”。便捷的水陆,大大刺激了徽州人经商的积极性。徽商以左儒右贾的特色而区别于其他商帮,对联“读书好,营商好,效好便好”、“创业难,守成难,知难不难”是其写照。徽商讲究商业道德,提倡以诚待人,以信接物,义利兼顾。.徽商以勤奋和吃苦耐劳而著称,在外经营,三年一归,新婚离别,习以故常。徽商贾而
好儒,与封建官僚混为一体,或相互接托。徽商以其独特的生存理念在众多商帮中异军突起。
——《徽商网•徽商历史》
(1)材料一中,图一反映的耕作方式盛行于何时?(1分)图二的耕作工具出现于何时?(1分)
(2)材料二反映了我国古代哪种经济形式?(1分)这种经济形式最早出现在什么时候?(1分)出 现的原因是什么?(1分)根据材料二、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这种经济形式有何特点?(2分)
(3)根据材料一、二、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我国古代农业经济的基本特点。(3分)
(4)根据材料四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中国古代制瓷业具有怎样的世界地位?(2分)
(5)根据材料五说明徽商诞生的原因。(2分)你从中受到哪些启发?(2分)
第五篇:山东青州市2018高一历史10月月考
山东省青州市2017-2018学年高一历史10月月考试题
注意事项:
1.答题前填写好自己的姓名、班级、考号等信息。请将答案正确填写在答题卡上
第I卷(选择题)
一、选择题(本题共30道小题,每小题2分,共60分)
1.《明太祖实录》记载明初中央“设五府、六部、都察院……等衙门,分理天下庶务,彼此颉顽(不相上下),不敢相压,事皆朝廷总之,所以稳当。“这一做法的根本目的是()A.不设丞相,缓和君臣矛盾 B.各机构平等,避免权力集中 C.各部权限分明、效率提高 D.加强君主专制中央集权
2.伏尔泰认为中国的竞争性考试,使管理地位人人皆可争取,并非生而有之,欧洲不能与之相比,应加以采用。下列发源于中国,推行于全世界,成为今日全球公务员考试制度滥觞的是()
A.秦朝军功爵制度 B.明清时期八股取士制度 C.隋唐时期科举制度 D.汉朝时期察举制度
3.谈到明朝内阁的作用时,有学者指出:“内阁成员犯不着为了皇帝去得罪其他文官,事实上他们也没有这个权力。没有宰相的权力和地位,却要承担宰相的罪责,去充当皇帝的挡箭牌、替罪羊,这是任何明智的人都不会去做的事情。”这意在说明内阁的设立()A.不利于政府机构间的协调与督察 B.加强了对百官的监察 C.弥补了明太祖废丞相带来的弊端 D.直接导致了皇权削弱
4.西周宗法制度是国家权力继承和分配的重要基础,强调“亲亲”、“尊祖”与“敬宗”,希望凝聚宗族力量。但宗法制度发展到一定程度,也可能无法继续维持这一秩序。下列哪一现象可以说明这种变化?()
A.宗庙祭祀活动频繁,规模日大,导致民穷财困 B.邦国各自发展,亲戚关系日远,甚至相互兼并
C.王室衰微,礼崩乐坏 D.公卿大夫世袭,握有政权,促使官僚体制发展
5.中国古代政治制度自秦汉以来就采取了集权于上而分权于下的方式,以内侍、贵戚监督和逐渐代替重臣,以近臣演变为重臣,以辅佐皇帝办事的部门发展为正式的国家机关,取消或削减原来国家机关的实权并逐渐架空之。以下机构的设置体现这种趋势的是()A.中朝
内阁
军机处
B.御史府
内阁
军机处 C.中朝
御史府
军机处
D.尚书台
都察院
内阁
6.在中国古代,“中央政府的组织,皇权相权是划分的,期间比重纵有不同,但总不能说一切由皇帝专制”。这一状况被彻底改变始于()A.秦朝 B.唐朝 C.明朝 D.清朝
7.光绪《大清会典》载:“谕军机大臣行者,既述,则封寄焉. 凡有旨存记者,皆书于册而藏之,届时则提奏. 议大政,谳(审)大狱,得旨则与.材料说明军机处()A.地处内廷,专管军务 B.参与政务,秉旨办事 C.设有官衙,机构完备 D.专理刑狱,职能单一
8.唐代中枢机构中书省、尚书省和门下省的精细分工体现了()A.行政运作程序的有效制衡 B.剥夺相权的创新设计 C.施政观念上的民主追求 D.弱化君权的重要进步
9.假如有一名秦朝高官,他每天工作非常繁忙,除了整理大臣奏章外,还对一些违法乱纪的官员进行暗访、调查。这位高官应是()
A.太尉 B.廷尉 C.丞相 D.御史大夫
10.如图反映了我国古代不同封建王朝官员上朝的礼仪,实际上代表了君臣关系的变化。其反映的实质问题是()
拥而至勤王的故事。这个典故所反映的政治制度是()A.分封制 B.宗法制 C.郡县制 D.礼乐制度 21.古罗马《民法大全》:“父亲的罪名或所受的惩罚不能玷污儿子的名声,因为每一方的命运均取决于自己的行为,而任何一方都不得被指定为另一方所犯罪行的继承人。”材料体现的原则是()
A.保护弱者 B.人人平等 C.公正合理 D.注重证据
22.罗马帝国瓦解了,但罗马人却把他们的文明留给了欧洲人。这主要是指罗马法()A.给予自由民和奴隶以公民权利 B.是近现代西方法律的先声 C.揭露和批判了私有制的罪恶 D.维护和巩固了罗马帝国的统治
23.伯利克理说:“我可断言,我们每个公民,在许多生活方面,能够独立自主;并且在表现独立自主的时候,能够特别地表现温文尔雅和多才多艺”其中的“公民”是()A.全体国民 B.全体成年国民
C.所有的成年男子 D.祖籍本邦,拥有数量不等财产的成年男性
24.“这些城邦显得具有某种个性,这种个性愈是高度发展,愈是强烈地被意识到,就愈不愿意哪怕是部分地牺牲它……每个城邦向它的邻邦要求它的自由和自治,要求有权按照它自己的意愿处理它自己的事务。”据此可以看出希腊城邦的特点是()A.小国寡民 B.轮番而治 C.人民主权 D.独立自治
25.“如果在夜里行窃的人被人当场杀死,则这种杀人的行为被认为是合法的。”(《十二铜表法》第八表,第十二条)以上规定反映的实质是()A.《十二铜表法》十分严酷野蛮 B.极力维护私有财产 C.此法典保护了雅典人民的利益 D.重视良好道德的培养 26.《十二铜表法》的颁布是平民的胜利,主要是因为它()A.标志着罗马成文法的诞生 B.内容广泛且条文清晰
C.规定了严酷的债务奴役制 D.限制了贵族对法律的随意解释
27.公元前5世纪,雅典军队统帅尼斯阿斯曾言:“男人就是城邦。”这里“城邦”的含义是指()
A.城墙、军队等物质因素 B.少数贵族的寡头政治 C.成年男性公民构成的政治联合体 D.雅典的所有男子
28.“在希腊,山岭纵横,河流交错,几乎没有一个大面积的整块。这种自然环境形成以‘个体异向’为倾向的文化渊源,在某种程度上有利于民主制度的发展。”对此材料的理解正确的是()
A.强调了自然地理环境对文明的影响 B.希腊的地理环境只能导致个人主义 C.希腊的地理环境只能导致民主制度 D.政治文明完全由自然地理环境左右
29.伯利克里说:“不关心城邦事务的人,有人称其为心情平和的人,我们雅典人称其为废物。它毋需公民多少政治才能,关键是每个公民都应本着一切从城邦出发……”反映了()A.雅典公民的政治才能普遍较低 B.高尚道德是雅典民主建立的基础 C.民主发展程度与公民政治才能无关 D.不关心城邦事务的人无法成为公民 30.下列关于古代希腊民主政治的叙述,正确的是()
A.雅典民主是小国寡民的产物 B.五百人议事会是最高权力机关
C.城邦内所有的成年人都享有公民资格 D.雅典民主对欧美的立法和司法产生重要影响
第II卷(非选择题)
二、主观题(本题共2道小题,第1题16分,第2题24分,共40分)31.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材料二:与分封制相适应,商周的官员选拔采用“世卿世禄制”。三代(夏商周)时期治理国家的统治者是贵族……从诸侯到士,根据出身的高低贵贱来兼任政府职务,世代为官……春秋时期,随着兼并战争的进行,秦、楚等国都在新占领的地方上设立县和郡,作为新的行政建制。一般县在中心区域,郡在边远地区。郡县的长官,不再是世袭领主,而是由君主委派官员直接管理。郡县长官由君主任免,对君主负责,成为中国历史上最早的取代贵族领主的职业官僚。
﹣﹣﹣﹣﹣摘编自张岂之《中国历史十五讲》 材料三:
20世纪90年代,陕西出土了一些秦代封泥(密封信件文书时加盖了印张的泥块),上面有上郡、代郡、邯郸等郡名和蓝田等县名 请回答:
(1)材料一中A、B、C三幅地图分别体现的中国古代地方行政管理体制是?(6分)
(2)依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从任用管理人员的依据和方式上比较分封制与郡县制区别?(8分)
(3)以上地方行政体制的变化体现了自秦汉以来中央和地方关系演变趋势如何?(2分)
32.材料一
材料
二、债权人可将无力偿还的债务人,交付法庭判决,直到将其戴上足枷、手铐,甚至杀死或卖之为奴。﹣﹣以上条文选自《十二铜表法》。
材料三:罗马法为后世提供了宝贵的参考经验。罗马共和国特设一种审理公职人员贪赃枉法、以权谋私等重大刑事案件的法院,实质上就是陪审法院。罗马实行一种“保护人制度”。保护人可以替被告发言,反驳控告人提出指控。罗马法中有句名言,即“没有告诉人就没有法官”。
(1)古希腊雅典的民主政治在发展过程中出现三个重要的人物,请你写出这三个人的名字并写出他们对民主的贡献。结合所学知识指出雅典民主政治的特点(答出两点即可)(8分)
(2)依据材料二分析《十二铜表法》的局限性。有人据此分析《十二铜表法》没有太多积极意义,结合所学知识说明你的看法。(6分)
(3)材料三所述内容演变为今天的哪些法律制度和原则? 请你谈谈在社会生活中法律有何作用?(10分)
试卷答案
1.考点:明太祖废除丞相制度.
分析:本题考查明太祖废除丞相制度的措施,明清时期,君主专制不断强化,除了废丞相外,还设内阁、设军机处,使古代专制制度发展到顶峰.
解答:由材料可知,明初废除了宰相制度,以六部分理全国政务,直接对皇帝负责.这一做法的根本目的是为了加强君主专制中央集权.所以答案选D.其他选项都不是根本目的,排除. 故选D.
2.考点:科举制.
分析:本题考查科举制.考查科举制的特点和影响.
解答:根据题干中的内容可知伏尔泰是在赞扬中国的考试制度,此制度“使管理地位人人皆可争取”是指通过考试人人都可参政,这是科举制度的特点,故C项正确,其余三项不符合题意,应排除.故选C. 3.考点::明朝的内阁.
分析:本题考查明朝的内阁制度,旨在考查阅读材料,理解分析的能力,了解内阁设立和理
分析:本题解答的关键是从“陛”的两侧有近臣执兵刃站列,以防不测和显示威风.群臣一般不能和皇帝直接对话,而要有站在“陛”下的侍卫转达.切入,结合皇帝制度进行思考. 解答:材料“陛”的两侧有近臣执兵刃站列,以防不测和显示威风.群臣一般不能和皇帝直接对话,而要有站在“陛”下的侍卫转达.说明皇权的至高无上.故选C. 13.考点:秦朝的中央集权制度.
分析:本题解答的关键是从“嬴政大帝给中国历代王朝奠定了权威性的规范”切入,结合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进行思考.
解答:秦朝“在政府组织上,嬴政大帝给中国历代王朝奠定了权威性的规范…”,主要阐明的是秦始皇创立的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是中国古代基本的政治制度.这一制度,在以后历朝历代虽有修改但始终没有突破其基本框架.故选C. 14.考点:隋唐三省六部制.
分析:本题考查唐朝三省六部制.
解答:根据材料,给事中的职权为封驳审议,加上当时有“宰相”一职,可知给事中隶属于唐朝门下省,故A项正确.宋朝的枢密院执掌军权,与材料无关,故B项错误.明太祖废丞相,明成祖设内阁,当时不可能有“宰相”一职,故C项错误.军机大臣只能跪奏笔录而无权否决皇帝的诏书,军机处之下也未设置下属机构,故D项错误.故选A. 15.考点:西周的宗法制.
分析:本题考查宗法制.需要掌握宗法制的核心内容﹣嫡长子继承制.解题的关键是抓住关键信息“嫡庶无别,则宗族乱”,结合嫡长子继承制解答即可.
解答:从材料内容“嫡庶无别,则宗族乱”分析,结合所学可知,为解决这一问题,规定的制度是嫡长子继承制,故A项正确.中国历史上王位继承有一定的制度,并非依据个人的意愿和年龄或者军工来决定,故BCD三项错误.故选A. 16.考点:郡县制.
分析:本题解答的关键是从“相对于分封制”切入,结合郡县制进行思考.
解答:郡县制下的郡守和县令都是有皇帝直接任免,形成了中央对地方的垂直管理.有利于加强中央集权.郡县制从根本上否定了分封制,打破了西周以来分封割据的状况,加强了中央对地方的管理,有利于防止地方割据分裂,有力地维护了国家的统一.故选D. 17.考点:西周的分封制.
分析:本题解答的关键是从“与西周分封制没有内在联系”切入,结合中国古代的政治制度进行思考.
解答:选项A郡邑是指设置郡县制.郡县制是官僚政治,而分封制是贵族政治.所以A与分封制没有内在联系.故选A. 18.考点::夏商的政治制度.
分析:本题解答的关键是从“负责通神事务的是商王”“在商代,王是人,也是神”切入,结合中国古代早期的政治制度进行思考.
解答:从材料“负责通神事务的是商王”“在商代,王是人,也是神”结合中国古代早期政治制度的特点可知,商王垄断神权来强化王权.故选C. 19.考点:西周的宗法制.
分析:本题考查西周的宗法制,巩固分封制形成的统治秩序,解决贵族之间在权力、财产和土地继承上的矛盾.
解答:“义门陈氏的族谱”体现了以血缘关系为纽带的宗法制,故D正确; ABC均不符合题意,排除.故选D. 20.考点:12:西周的分封制.
分析:本题旨在考查西周的分封制,考查分封制下诸侯国的权利与义务,学生要牢记分封制有关的考点.
解答:西周政治上实行分封制,分封的诸王享有治理诸侯国的权力,但是也应该有出兵勤王的义务.周幽王昏庸,为博得褒姒一笑,居然乱用此制度,最终导致亡国,故A正确; 宗法制是和分封制相连的西周时期实行的另一制度,嫡长子继承制是核心,强调血缘关系,与材料不符,B排除;郡县制是秦朝以后在国家范围内实行的制度,C排除;礼乐制度是借助礼和乐维护分封制和宗法制,D排除;故选A. 21.考点:从公民法到万民法.
分析:本题考查从公民法到万民法.本题以古代罗马法中的一个法律规定来考查学生对罗马法知识的理解和掌握情况.了解罗马法的主要内容和影响,区别公民法与万民法、习惯法与
可知说明雅典的民主政治重视公民的积极参与,强调雅典的集体主义精神.反映了道德在对雅典民主政治建设的重要性,故B正确.ACD材料均不能体现,故排除.故选B. 30.考点:雅典民主政治的评价.
解析:本题考查对雅典民主政治的评价.对雅典民主政治的情况的准确理解是解决本题的关键.
解答:结合所学知识可知,雅典国小民小,是雅典民主政治出现的主要因素,故A准确.公民大会是雅典最高的权力机关,故排除B.雅典只有成年男子“奴隶除外”才有公民资格,故排除C.对欧美的立法和司法产生重要影响的罗马法.故排除D.故选A. 31.考点: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演进. 解答:
(1)依据材料一图片的关键信息可得出结论是:分封制、郡县制、行省制度.
(2)依据材料“三代(夏商周)时期治理国家的统治者是贵族…从诸侯到士,根据出身的高低贵贱来兼任政府职务,世代为官”、“郡县的长官,不再是世袭领主,而是由君主委派官员直接管理.郡县长官由君主任免,对君主负责,成为中国历史上最早的取代贵族领主的职业官僚.”从依据和方式两方面归纳如下:依据:分封制﹣﹣﹣出身、血缘、身份;郡县制﹣﹣﹣选贤任能、军功.方式:分封制﹣﹣﹣世袭;郡县制﹣﹣﹣皇帝任命.
(3)依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趋势归纳如下:中央对地方的控制日益加强,地方听命于中央. 答案:
(1)分封制,郡县制,行省制.(6分)
(2)依据:分封制﹣﹣﹣出身、血缘、身份;郡县制﹣﹣﹣选贤任能、军功.方式:分封制﹣﹣﹣世袭;郡县制﹣﹣﹣皇帝任命.(8分)
(3)中央对地方的控制日益加强,地方听命于中央.(2分)
32.考点:雅典民主政治的发展过程;48:雅典民主政治的特征和实质;4E:《十二铜表法》. 分析:本题考查雅典民主政治和罗马法.考查雅典的民主政治在发展过程中人名及其贡献;雅典民主政治的特点;《十二铜表法》的局限性;对《十二铜表法》没有太多积极意义的看法;罗马法演变为今天的法律制度和原则;在社会生活中法律的作用.需要掌握雅典民主政治发展的历程和特点;《十二铜表法》的影响;罗马法的深远影响. 解答:(1)第一小问的人名及其贡献,结合雅典民主政治的发展历程可知,人名及其贡献是梭伦﹣﹣将雅典引上民主的轨道;克里斯提尼﹣﹣确定雅典的民主制;伯利克里﹣﹣使雅典民主达到繁荣.第二小问的特点,结合所学可知,特点是人民主权、轮番而治、法律至上、公民意识、权力制约.
(2)第一小问的局限性,依据材料二的描述可知,《十二铜表法》的局限性是极力维护债务奴隶制.第二小问的看法,结合所学可知,这种说法不正确,《十二铜表法》作为第一个成文法,限制了贵族任意解释法律的特权,在﹣定程度上保护了平民的利益.(3)第一小问的法律制度和原则,依据材料三“罗马共和国特设一种审理公职人员贪赃枉法、以权谋私等重大刑事案件的法院,实质上就是陪审法院.罗马实行一种保护人制度.保护人可以替被告发言,反驳控告人提出指控.罗马法中有句名言,即没有告诉人就没有法官”可以得出法律制度和原则是陪审制度;律师制度;“不告不理”审判原则.第二小问的作用,结合所学可知,法律能够调节人与人之间关系,缓和社会矛盾,维护社会秩序的稳定. 答案:
(1)人名及其贡献:梭伦﹣﹣将雅典引上民主的轨道;克里斯提尼﹣﹣确定雅典的民主制;伯利克里﹣﹣使雅典民主达到繁荣.(6分)
特点:人民主权、轮番而治、法律至上、公民意识、权力制约.(2分)(2)局限性:极力维护债务奴隶制.(2分)看法:这种说法不正确:《十二铜表法》作为第一个成文法,限制了贵族任意解释法律的特权,在﹣定程度上保护了平民的利益.(4分)
(3)法律制度和原则:陪审制度;律师制度;“不告不理”审判原则.(6分)作用:法律能够调节人与人之间关系,缓和社会矛盾,维护社会秩序的稳定.(4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