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广西历史(大全)
广西社会经济发展的现状和特点
从商务高技能人才与广西社会经济发展的角度来谈7月8日 09:44 2005年,全区各族人民在自治区党委的正确领导下,坚持科学发展观,积极应对各种矛盾和困难,努力克服严重自然灾害的影响,较好地完成自治区第十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三次会议批准的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目标,全区经济继续保持近年来增长加快、效益较好、稳定性和协调性增强的良好势头。全区生产总值4016亿元,增长12.5%;财政收入475.4亿元,增长17.7%。经济发展“双过千”目标胜利实现。农业生产稳定增长,工业经济持续快速增长,工业增加值占生产总值的比重继续提高,服务业发展势头良好,区域特色经济和县域经济加快发展;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1700亿元,增长35%,投资结构继续优化,重大项目建设实现突破;各项改革继续深化,开放合作不断扩大;就业和社会保障取得新成绩,人民生活继续改善,居民消费价格涨幅回落;科技、教育、文化、卫生等各项社会事业全面发展,生态环保建设得到加强。
在充分肯定成绩的同时,也要看到,当前我区经济社会发展中仍然存在一些矛盾和问题。主要是:农业生产资料价格持续上涨,部分农产品价格下降,使农民增收难度加大;工业原材料燃料动力购进价格上涨,企业生产成本增加,盈利空间受到挤压;煤电油运供求仍然偏紧,尤其是电力短缺的约束较大;经济社会发展中的一些长期性和深层次矛盾仍然存在。对这些矛盾和问题,要采取有效措施,切实加以解决。
2006年是实施“十一五”规划的第一年,为了加快推进富裕广西、文化广西、生态广西和平安广西建设,全面实现2006年发展目标,建议:
(一)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要按照“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要求,协调推进农村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和党的建设。以发展农村经济为中心,坚持和完善农村基本经营制度;制定新农村建设总体规划,重点抓好新农村建设试点示范工程,加大农村基础设施和公共设施投入力度,增强农业综合生产能力,促进农民持续增收;尊重农民的主体地位,着力解决农民生产生活中最迫切的实际问题,切实让农民得到更多实惠;着力抓好农业优势产业发展,大力推进农业产业化,加快发展农产品加工业;抓好农业支撑体系建设,突出抓好动植物防疫体系,农业标准化体系建设,加快农业技术创新和推广应用步伐,提高农业服务保障能力;进一步强化各项支农惠农措施,继续落实粮食最低收购保护价政策,启动水稻良种补贴试点,扩大农机具购置补贴范围;整合各渠道支农资金,提高资金使用效益;大力发展劳务经济,加强农民工就业培训工作。
(二)积极促进工业快速增长。坚持走新型工业化道路,着力增强企业自主创新能力,加大企业技术改造力度,提高产品市场竞争力,积极培育新的工业增长点;加快企业联合重组步伐,大力培育强优企业和实施品牌战略,提高重点行业生产集中度和整体技术水平;加大重大工业项目建设力度,集中力量开工一批重大工业项目,着力培育支柱产业和特色优势产业;进一步加快工业园区、开发区基础设施和配套设施建设,加快招商引资工业项目入园进区;加快发展交通运输、金融、保险、现代物流、会展、信息咨询等生产型服务业,为促进工业经济快速发展提供有力支持。加强工业经济运行调节,统筹抓好煤电油运供求衔接。
(三)促进区域协调发展。抓紧编制北部湾(广西)经济区开发规划和南北钦防城市群发展规划,启动沿海基础设施建设大会战二期工程,加快一批重大工业项目前期工作,促进沿海工业布局,加快北部湾(广西)经济区开放开发。加强中心城市和新设地级市基础和公共设施建设,以及环境综合整治,大力发展城市产业经济,不断增强城市综合竞争力和辐射带动能力。加快发展县域特色经济和非公有制经济,加强重点镇建设,扩大产业和人口规模,增强县域经济实力。
(四)积极扩大投资和推进项目建设。更多地运用市场和开放的办法筹措建设资金,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增进政银企合作,扩大直接融资,促进社会投资,积极争取国家资金支持,进一步拓展筹融资渠道。进一步整合统筹政府各类专项资金,集中力量办大事,向重点领域、重要产业、重大项目、关键环节倾斜。把扩大投资和推进项目建设更好地结合起来,继续抓好自治区层面和各市层面统筹推进一批重大项目新开工,加快在建项目建设进度,确保一批重大项目按计划竣工投产,切实抓好自治区成立50周年大庆重大项目建设,突出抓好项目前期工作,做好成熟的项目储备,保持重大项目建设的连续性。
(五)切实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加快推进科技创新,大力节约能源资源,加强环境保护和生态建设,加快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加快建立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相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和科技中介服务体系建设。加大发展循环经济工作力度,下大力气抓好企业节能降耗,在重点行业和重点企业大力推广资源节约和循环利用技术。继续加强生态保护工程建设,加强环境保护和综合整治工作。
(六)积极推进改革开放。扎实推进乡镇机构、农村义务教育和县乡财政体制改革为主要内容的综合配套改革,巩固农村税费改革成果。加快以国有企业产权改革为重点的企业改革步伐,完善国有资产监督管理体制。进一步优化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的体制和政策环境。继续深化投资、价格、财税、粮食流通、科教文卫、行政管理体制等经济和社会领域的各项改革。努力提高对外开放水平。继续举全区之力办好第三届中国-东盟博览会。深化国内外区域合作,加大招商引资力度,扩大利用国内外资金规模。加快调整优化出口商品结构,扩大对外贸易规模。加快实施“走出去”战略,鼓励和支持优势企业开展国际化开发经营活动,积极推进利用境外资源性项目工作。
(七)统筹发展各项社会事业。要切实关注民生,关心群众切身利益,不断提高人民生活水平。加强就业和再就业工作,重点解决下岗失业人员尤其是大龄失业人员再就业,把发展服务业与扩大就业结合起来,大力发展旅游、商贸餐饮、社区服务、养老、物业管理、文化、健身、休闲娱乐等生活服务业,千方百计增加就业岗位。建立健全社会保障体系,完善城镇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城镇职工基本医疗和失业保险制度,建立健全城乡低收入困难群众社会救助体系。认真落实鼓励消费的各项政策措施,大力开拓城乡市场尤其是农村市场,扩大城乡居民消费,保持价格基本稳定。加快“两基”攻坚进程,促进各级各类教育协调发展。加快创新文化发展机制,促进文化产业发展,大力推进重大文化工程建设。加强城乡公共卫生设施建设,做好重大疾病防治工作。加快实施“整村推进”扶贫开发工程,高度重视和加强库区移民安置工作。抓好安全生产的监督管理,加强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建设。继续集中财力为民办好一批实事。
第二篇:广西历史概况
广西历史概况
广西壮族自治区简称桂,南临北部湾,毗邻经济发达的珠江三角洲和港澳地区,西连大西南,是中国与东盟之间唯一既有陆地接壤又有海上通道的省区,是中国西南最便捷的出海通道,是华南通向西南的枢纽,是全国唯一的具有沿海、沿江、沿边优势的少数民族自治区。广西,美丽的八桂之地。十万大山的壮美,蕴藏了丰富的矿产资源;千百条河流的秀美,形成了无尽的海洋资源;亚热带雨林气候,孕育了大量珍贵的动植物资源;尤其盛产水果,被誉为“水果之乡”更具特色的是,奇特的喀斯特地貌,灿烂的文物古迹,浓郁的民族风情,使广西的旅游资源独具魅力!广西现有人口四千九百多万人,壮族人口占三分之一,是一个多民族的地方,又是全国重要侨乡。
广西壮族自治区地处我国大陆最南部,南临南海北部湾,西南与越南社会主义共和国接壤。从考古发现的百色古人类遗址可知,早在70万年前广西就有原始人类生息了。距今5万年左右的“柳江人”,属新石器时代晚期。距今2~1万年前的“麒麟山人”已学会和使用钻孔与磨尖的石器。桂林甑皮岩人遗址则说明距今约1万至6000年前,广西古人类已开始从事原始的农业、畜牧业和制陶业。
秦始皇统一岭南后,今广西地域主要分属于桂林郡和象郡,这是广西最早纳入统一的中央王朝版图。为了解决秦军的粮饷运输,在今兴安县境内开凿了人工运河??灵渠;灵渠沟通了珠江和长江两大水系,对岭南地区的开发具有重要的意义。汉初,代行南海尉赵佗击并桂林郡、象郡,建立南越国,今岭南地区包括广西大部分隶属于南越国。元鼎六年(公元前111)汉武帝平定南越,苍梧广信(今梧州)成为交趾刺史部9郡的行政中心。西汉时,合浦是我国“海上丝绸之路”的始发港之一,瓯骆越人从战国时开始绘制的左江崖壁画约完成于此时。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广西先属吴,其后归于晋及不断更替的南朝宋、齐、梁、陈各政权。唐咸通三年(862),分岭南道为岭南东道和岭南西道,升邕管经略使为岭南西道节度使,这是广西最早成为一级独立政区。唐代广西经济、文化得到了较大的发展,“桂布”名闻遐迩;桂、邕、柳、容等重要市镇兴起;修筑了沟通桂江和柳江的著名水利工程相思埭;广西出现了第一个状元赵观文和颇负盛名的诗人曹邺、曹唐。五代十国时期,楚与南汉长期争夺广西,社会经济遭受破坏。宋分广南路为广南东路和广南西路,广南西路简称为广西,广西之名始于此;宋代,先后发生了区希范起义、侬智高起兵反宋、李接起义等反抗宋王朝的事件;而交趾上层统治者则于熙宁八年(1075)大规模入侵广西,仅邕州(在今南宁)屠城被害人数就达5万多人;宋代邕州横山寨(今田东县平马镇)、永平寨(在今宁明县)及钦州3大博易场成为西南民族集市或与交趾等地贸易的国际市镇;有色金属锡、铅的产量居于全国前列;梧州元丰监成为江南六大铸钱监之一;纺织品尤其是苎麻织品质量上乘,左右江出产的?布色彩丰富,是最早的壮锦及当时的上品衣料。元朝统治广西基本上着重于军事控制,在各主要隘口附近派驻屯兵,实行军事性质的屯田;至正二十三年(1363),设置广西行中书省,为广西建省之始。
明初改广西行省为广西承宣布政使司,是当时全国13个布政使司之一。朱元璋分封其侄孙朱守谦为靖江王,于洪武五年(1372)开始在桂林独秀峰下修建了靖江王府和王城。嘉靖三十二年(1553)倭寇进犯我国东南沿海,田州土官妻瓦氏夫人率一支由壮族子弟组成的?兵赴前线抗倭,屡败敌寇,战绩显赫。明朝是封建社会广西经济开发最有成效的时期,大量移民涌入,耕地面积显著增加;已开始种植双季稻,耕作技术由粗放转向细致;建筑艺术达到了相当高的水平,代表性建筑有容县真武阁、合浦大士阁等。文化教育与中原地区的差距日渐缩小,各州县包括土州土县都办起了学校,人才辈出,出现了一批著名的学者、教育家、军事家和政治家,如“兄弟尚书”蒋冕、蒋?,军事家袁崇焕等。然而终明之世,土官对朝廷的叛乱和土官之间的纷争不断爆发,土地和食盐成为严重社会问题,赋税徭役苛重,致使阶级矛盾和民族矛盾激化,规模较大的各族农民起义有大藤峡瑶民起义、八寨起义、古田起义等,其中大藤峡起义绵延不断达200年。清初,广西兵祸连年,先是桂林成为南明永历政权驻地和瞿式耜、大西军李定国抗清斗争的中心;不久又爆发了平西王吴三桂等叛乱的“三藩之乱”,主持广西军务的孙延龄起兵从乱;直至康熙十八年(1679)广西才真正归入清王朝的版图。清代广西的农田水利灌溉技术日臻成熟,各种陂、堰、塘、渠的修建和水翻筒车普遍使用,许多山区亦开辟出梯田、冲田等等,例如令人叹为观止的龙胜龙脊梯田,始造于元代,历明至清才完成;出现了星罗棋布的农村圩市,城镇商业的繁荣以梧州为冠。全省各地皆设书院和义学;方志的编纂取得了巨大的成就,如谢启昆主修的嘉庆《广西通志》被誉为“省志楷模”;具有地方性、民族性的桂剧、彩调剧等民间戏剧已十分流行。清中期以后,天地会势力在广西发展迅速,频频起义,标志着一场大风暴的即将来临。
先秦以前,广西为百越民族聚居地。秦汉以降,汉族人民和苗、瑶、回等少数民族因军事、经济、避乱、仕宦、谪迁等原因源源不断地迁入广西。移民不仅是古代中原文化向岭南传播的有效途径,也构成秦汉以后历代中央政权对广西进行统治的社会基础。移民带来先进的生产技术和经验、农作物的新品种等,将汉族的封建政治和文化传播到广西。例如隋桂州总管令狐熙、唐柳州刺史柳宗元、容州刺史韦丹、宋广西转运使陈尧叟等一批杰出人物来桂任职,就实行过不少发展生产、缓和民族矛盾的改革措施,对促进广西经济、文化和社会发展作出了特殊贡献。
唐代开始在广西少数民族聚居区设置羁縻州县,任用当地民族首领世袭管理;宋代沿袭;元以后称为土州土县;明代广西土司制度发展到了最鼎盛的时期,实行土司制度的地区占到了一半以上,土官在辖境内拥有统兵治民的大权,无异于土皇帝;清代,广西土司制度已趋腐朽,于雍正年间进行了大刀阔斧的改流;土司制度最后于民国17年(1928)才在广西完全终结。
鸦片战争后,我国沦为半封建半殖民地社会。两广是受鸦片走私危害最严重的地区,同时随着封建统治的没落腐朽,阶级矛盾和民族矛盾的激化,把广西人民推向了反帝反封建斗争的最前沿。1840~1842年中英鸦片战争爆发,广西梧州防兵首先奉调赶往广州前线支援,广西前后共调集兵力数千名,还调集大炮、火炮及铸炮工匠赴粤增援,珠江口海面防御工事“排链”所用的参天大木也选材自广西。广西成为太平天国起义的策源地:1851年1月11日,洪秀全、杨秀清等领导两万多广西各族儿女汇集桂平金田,誓师起义,震撼中外的太平天国农民起义拉开了序幕;9月,太平军占领永安,封王建政,颁行各种制度;继而挥师北上,东下江南,建都天京(今南京),迅速形成了近代中国人民反帝反封建的第一次革命高潮。与此同时,以天地会组织为核心的人民反清起义也在广西勃然兴起;其中尤以1854年在灌阳建立的升平天国、1855年在浔州(今桂平)建立的大成国、1860年在新宁州(今属扶绥)建立的延陵国3个农民政权最为引人注目。随着外国洋教势力在广西的发展,近代广西民教冲突不断,其中1856年的“西林教案”引发了中法两国的外事交涉,法国以此为借口,与英国联合发动了第二次鸦片战争。19世纪70年代,中国边疆危机日益加深,广西各族儿女奋起抗击法国的觊觎和侵略,民族英雄刘永福率领由广西子弟组成的黑旗军在越南屡创法军,取得著名的纸桥等大捷;在1885年的中法战争陆路战场,老将冯子才率部痛歼进犯的法军,取得了号称我国近代“中西战争第一大捷”的镇南关大捷;法军惨败的消息传至巴黎,直接导致了法国茹费里内阁的倒台。中国近代的一系列不平等条约先后使北海、龙州、梧州成为被迫开放的通商口岸,帝国主义列强向广西倾销商品,掠夺原材料,攫取开矿、航运和修筑铁路等特权,把持海关,操纵金融;随着自然经济被破坏,广西的近代化伴随着半殖民地化进程在血与火中生长。在世纪末变法维新的呼声中,康有为曾两次到广西进行变法维新宣传,创办“圣学会”和《广仁报》,开风气之先;1895年康有为领导“公车上书”,反对签定对日割地赔款的《马关条约》,广西有99名举人参加了这次近代中国知识分子爱国忧时的政治大请愿。1905年同盟会成立后至辛亥革命前,革命党人在桂西南边境地区先后发动了钦廉防城起义、镇南关起义和钦廉上思起义等3次武装起义,而云南河口起义、辛亥广州黄花岗之役也有不少广西籍同盟会员参加,广西革命党人前仆后继,为辛亥武昌起义发挥了重要的催生作用。1911年辛亥革命爆发,其时在武昌陆军第三中学堂学习的广西籍学生160多人直接参加了首义;在广西的革命党人则组织了柳州、浔州(府治今桂平)起义,广西随之宣布独立。然而,广西的军政大权却被陆荣廷所篡夺,形成了独踞一方的旧桂系军事集团;旧桂系贪婪残暴,屠杀革命党人,镇压“二次革命”,勾结北洋军阀,破坏“护法运动”,终于在孙中山发动的“援桂讨陆”战争中宣告崩溃。广西平定后,孙中山曾出巡广西,督师整军,计划经桂林出师北伐,但因陈炯明的掣肘而夭折。
1919年“五四”运动爆发,广西各城镇的学生、工人和各界群众积极声援北京学生的爱国斗争,广西的革命运动进入了新的历史时期。随着马克思主义在广西的传播,促进了广西人民的新觉醒,1925年10月,中国共产党在广西最早的地方组织首先在梧州建立。与此同时,曾为旧桂系下级军官的李宗仁、黄绍?、白崇禧借助广东革命阵营的力量,统一广西,建立了新桂系的统治。随后,新桂系与国民政府达成两广统一方案,广西归属国民政府领导。在声援五卅运动、省港大罢工的斗争风暴中,国共合作的局面在广西正式形成,工人运动、农民运动、青年运动、妇女运动在全省范围内蓬勃开展起来;新桂系军队也改编为国民革命军第七军参加北伐,且屡挫强敌,成为北伐军中最有战斗力的部队之一。然而,“四一二”政变中,新桂系追随蒋介石“清党”反共,使广西轰轰烈烈的大革命和工农运动转入低潮。
由于北伐战争中新桂系势力的迅速扩张,同蒋介石集团发生了尖锐矛盾,1929~1930年,蒋桂连年混战,给社会经济和人民生活带来极大破坏,但客观上也为广西革命造成了有利时机。中共中央派邓小平到广西,通过对其时主政广西的俞作柏、李明瑞进行卓有成效的统战工作,成功发动领导了百色起义和龙州起义,创建了红七军、红八军和左右江革命根据地。左右江革命根据地是土地革命时期中国共产党在少数民族地区实行“工农武装割据”的一次光辉实践。
“九一八”事变后,随着中日民族矛盾的上升,中共中央注意到新桂系与蒋介石集团对日态度的分歧,从1934年就开始了对其上层的统战工作。中共广西地方组织也在城乡发动人民群众开展普遍的抗日救亡运动。1936年6月1日,新桂系联合广东发动了抗日反蒋的两广事变,中共中央在对事变表示支持和肯定的同时,向李宗仁等表明“停止内战、逼蒋抗日”的方针,推动了事变的和平解决。全面抗战爆发后,广西各地掀起抗日救国的热潮,各族青年纷纷应征入伍;广西当局两个月内就装备了4个军、48个团开赴前线,动员之迅速为全国少有。在淞沪会战、徐州会战、武汉保卫战、桂南会战与昆仑关战役、桂柳会战与守卫桂林城等全国和广西各抗日战场,到处都有广西子弟兵浴血沙场。1938年10月后,广州、武汉相继失陷,沦陷区大批文化团体和文化工作者汇集桂林,桂林成为抗战大后方的文化中心,被誉为“文化城”,名扬海内外;同时,八路军桂林办事处建立,“八办”又是中共在广西的公开机关和南方局驻桂林办事处,它的建立对争取广西当局开放民主、宣传动员国统区人民坚持持久抗战,巩固和发展西南、南洋等地区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筹集抗日物资,起过重要作用;南方局书记周恩来曾3次到桂林开展抗日宣传和统战工作。1939年和1944年,广西曾两度沦陷,日军所到之处,烧杀淫掠,广西人民遭受空前灾难;第一次沦陷期间,以共产党员为骨干的广西学生军和战时工作团深入桂南各县发动群众,掀起民众支前参战的热潮;第二次沦陷期间,中共广西地方组织动员和组织群众建立抗日武装,开展保卫家乡的敌后抗日游击战争。广西人民为抗日战争的胜利作出了重要贡献。
如实地说,新桂系统治广西时期,在推动广西近代工矿业、经济、文化教育事业的发展等方面都有所建树。随着内战的发展,国民党政权陷入了军事、政治、经济的全面危机当中。中共广西地方组织以反“三征”为口号,相继在桂东、桂北、左江、桂西、桂中、桂中南等农村地区发动和领导了一系列武装起义;在城市,则开展了反内战、反饥饿、反迫害和反对美国侵华政策的斗争。1949年1月蒋介石一度引退,为挽救国民党的失败,美国支持的副总统李宗仁出任代总统,与中共谈判,企图实现“划江而治”;但随着人民解放军4月渡过长江,新桂系“划江而治”的幻想破灭。在中共广西地方组织的领导下,广西各地游击队开始向盘踞城镇、交通要隘、据点的国民党军发起进攻,解放广大农村,配合南下解放大军作战;桂、柳、邕、梧的中共组织则在白色恐怖下巧妙地开展统战策反工作,领导各界群众开展护厂、护校、护路斗争,迎接解放。10月,新桂系白崇禧集团以3万6000人在湖南衡阳地区被四野和外围其他红军近45万军队合围击溃,只有7000多人突围成功。
第三篇:广西事业单位考试——人文历史
人文历史
广西境内有历史文化名城柳州、贵港与桂林,另外还有多家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而境内也出现了太平天国起义、镇南关大捷、百色起义等历史事件,出现了石达开、刘永福,冯子材等为代表的历史名人。
饮食
广西境内日常饮食主要以清淡为主,但境内南北亦有些许变化,在南部的南宁、北海、钦州等主要以清淡,在北部的柳州、桂林等部分地区有吃辣习惯。据旅行家徐霞客所记载,广西境内由于地理环境的关系,其早期的饮食已有种食稻谷和蔬菜、腌菜、饮茶、行酒礼等习惯。其中以南宁老友粉、柳州螺蛳粉、钦州猪脚粉、桂林米粉、梧州龟苓膏、巴马香猪、玉林牛巴、玉林馄饨、贵港酸料以及各地的米粉、切粉、滤粉、猪脚粉等为代表。
语言
世居广西的12个民族,除回族使用居住地的汉语方言外,均有自己的语言,分别是汉语、壮语、越南语[5]、瑶语、苗语、侗语、仫佬语、毛南语、京语、彝语、水语、仡佬语。使用水语、仡佬语的人口呈下降趋势,水语、仡佬语已属濒危语言。
壮语
壮语是壮族的民族语言,在广西其分布极广,主要分为南北两大部分,使用者也不仅仅是壮族人,世居农村的汉族人和其他少数民族也使用这种民族语言。
桂柳官话
桂柳官话主要使用地域为桂中平原及桂东北的桂林地区一带,桂南和桂东南也有部分语言区分布。为广西使用人口第二大的语言。桂林,柳州为其最明显的两个使用城市,是明清时进入广西的西南官话。
粤语
广西粤语的分布范围为贺州至凭祥连线的东南部,占广西三分之一的地域,以及人口的相对多数(桂东南为广西人口稠密地区),在此线以外还有百色市区等方言岛。
客家语
客家语在广西又被称为涯话(桂南地区)、新民话(玉林博白等地)、脉介话(柳州等地)、长乐声(贺州)等,主要分布在桂东地区的贺州市区(原贺县)、桂南地区的玉林、北海、防城港、钦州等,在柳州等广西地区也有零星分布。客家语是继粤语、壮语、桂柳官话之后第四大广西本土语言(或方言)。
普通话
普通话是基于北京官话的官方标准语,不是广西历史上的通用语言,而是随着近年国家强力“推普”,才开始在广西政府机关、教育场所中日渐流行。经过几十年的推广,普通话在广西的普及率已经有了很大提高,城市居民基本可用普通话交谈。但广西人所说的普通话口音较重,因此形成南普、柳普等语调怪异的变种普通话。
越南语
越南语的主要者为京族人。广西东兴市,位于中国大陆海岸线最西南端,东南濒临北部湾,西面于越南接壤,是广西乃至中国通往越南以及东南亚最便捷的通道,也是中国与东盟唯一海陆相连的口岸城市。随着双方经贸往来的日益密切,东兴市兴起了一股学习越南语的热潮[5]。
戏曲
汉族:粤剧、桂剧
少数民族戏剧和地方戏种:壮剧、彩调剧、邕剧、苗剧、毛南剧
民族音乐舞蹈
广西少数民族众多,其中以壮族为主,其中比较出名的有扁担舞、铜鼓舞、绣球舞、芦笙舞
民族传统文化节日活动
作
绿城南宁国际民歌节
为广西传统文化的一部分,境内的少数民族有着各样的民族传统文化节日活动,比如壮族三月三歌节、瑶族盘王节、苗族芦笙节、侗族花炮节、彝族跳弓节、京族唱哈节等。其中其表达的内容各异,但其表现出来的名族内部特有的文化内涵和民族特色,更多的是一个民族在其历史发展过程的一个缩影。1985年,自治区人民政府把“三月三”歌节定为文化艺术节,后演化为广西国际民歌节,1999年改为南宁国际民歌节,每年11月在南宁市举行。
编辑本段教育 概况
2010年,全区有幼儿园53
广西大学(20张)49所,在园幼儿118.53万人,全区有小学1.39万所,教学点9587个,在校学生430.06万人,专任教师22.02万人,适龄儿童入学率99.37%。
全区有普通初中1974所,在校学生200.39万人,专任教师11.87万人,毛入学率106.65%。
全区有普通高中463所,在校学生75.40万人,专任教师4.21万人。中等职业学校(不含技工学校)357所,在校学生80.95万人,其中全日制在校生50.12万人,专任教师2.05万人。
高等学校76所,其中普通本科院校29所(含独立学院9所),高等专科学校8所,高等职业学院33所,独立设置的成人高校6所;各类高等教育在校学生74.32万人,其中研究生在校学生2.08万人,普通高等教育本专科在校学生56.75万人,成人高等教育本专科在校学生15.48万人;高校专任教师3.26万人。
全区各级各类学校在校少数民族学生数及其所占比重分别为:学前教育38.85万人,占32.77%;小学153.58万人,占35.71%;普通初中70.12万人,占34.99%;高中阶段教育(不含技工学校)52.03万人,占33.28%,其中普通高中28.24万人,占37.45%,中等职业教育23.79万人,占29.39%;高等教育23.11万人,占31.10%,其中普通高等教育17.90万人,占31.54%,研究生2957人,占14.20%。少数民族专任教师数及其所占比重分别为:小学9.07万人,占41.19%;普通中学6.01万人,占37.37%;中等职业学校0.50万人,占24.54%;普通高等院校0.67万人,占21.13%。
本科高校
第四篇:广西历史(2012年最新必备整理)—公务员
广西壮族自治区地处我国大陆最南部,南临南海北部湾,西南与越南社会主义共和国接壤。从考古发现的百色古人类遗址可知,早在70万年前广西就有原始人类生息了。距今5万年左右的“柳江人”,属新石器时代晚期。距今2~1万年前的“麒麟山人”已学会和使用钻孔与磨尖的石器。桂林甑皮岩人遗址则说明距今约1万至6000年前,广西古人类已开始从事原始的农业、畜牧业和制陶业。
秦始皇统一岭南后,今广西地域主要分属于桂林郡和象郡,这是广西最早纳入统一的中央王朝版图。为了解决秦军的粮饷运输,在今兴安县境内开凿了人工运河——灵渠;灵渠沟通了珠江和长江两大水系,对岭南地区的开发具有重要的意义。汉初,代行南海尉赵佗击并桂林郡、象郡,建立南越国,今岭南地区包括广西大部分隶属于南越国。元鼎六年(公元前111)汉武帝平定南越,苍梧广信(今梧州)成为交趾刺史部9郡的行政中心。西汉时,合浦是我国“海上丝绸之路”的始发港之一,瓯骆越人从战国时开始绘制的左江崖壁画约完成于此时。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广西先属吴,其后归于晋及不断更替的南朝宋、齐、梁、陈各政权。唐咸通三年(862),分岭南道为岭南东道和岭南西道,升邕管经略使为岭南西道节度使,这是广西最早成为一级独立政区。唐代广西经济、文化得到了较大的发展,“桂布”名闻遐迩;桂、邕、柳、容等重要市镇兴起;修筑了沟通桂江和柳江的著名水利工程相思埭;广西出现了第一个状元赵观文和颇负盛名的诗人曹邺、曹唐。五代十国时期,楚与南汉长期争夺广西,社会经济遭受破坏。宋分广南路为广南东路和广南西路,广南西路简称为广西,广西之名始于此;宋代,先后发生了区希范起义、侬智高起兵反宋、李接起义等反抗宋王朝的事件;而交趾上层统治者则于熙宁八年(1075)大规模入侵广西,仅邕州(在今南宁)屠城被害人数就达5万多人;宋代邕州横山寨(今田东县平马镇)、永平寨(在今宁明县)及钦州3大博易场成为西南民族集市或与交趾等地贸易的国际市镇;有色金属锡、铅的产量居于全国前列;梧州元丰监成为江南六大铸钱监之一;纺织品尤其是苎麻织品质量上乘,左右江出产的緂布色彩丰富,是最早的壮锦及当时的上品衣料。元朝统治广西基本上着重于军事控制,在各主要隘口附近派驻屯兵,实行军事性质的屯田;至正二十三年(1363),设置广西行中书省,为广西建省之始。
明初改广西行省为广西承宣布政使司,是当时全国13个布政使司之一。朱元璋分封其侄孙朱守谦为靖江王,于洪武五年(1372)开始在桂林独秀峰下修建了靖江王府和王城。嘉靖三十二年(1553)倭寇进犯我国东南沿海,田州土官妻瓦氏夫人率一支由壮族子弟组成的俍兵赴前线抗倭,屡败敌寇,战绩显赫。明朝是封建社会广西经济开发最有成效的时期,大量移民涌入,耕地面积显著增加;已开始种植双季稻,耕作技术由粗放转向细致;建筑艺术达到了相当高的水平,代表性建筑有容县真武阁、合浦大士阁等。文化教育与中原地区的差距日渐缩小,各州县包括土州土县都办起了学校,人才辈出,出现了一批著名的学者、教育家、军事家和政治家,如“兄弟尚书”蒋冕、蒋昇,军事家袁崇焕等。然而终明之世,土官对朝廷的叛乱和土官之间的纷争不断爆发,土地和食盐成为严重社会问题,赋税徭役苛重,致使阶级矛盾和民族矛盾激化,规模较大的各族农民起义有大藤峡瑶民起义、八寨起义、古田起义等,其中大藤峡起义绵延不断达200年。清初,广西兵祸连年,先是桂林成为南明永历政权驻地和瞿式耜、大西军李定国抗清斗争的中心;不久又爆发了平西王吴三桂等叛乱的“三藩之乱”,主持广西军务的孙延龄起兵从乱;直至康熙十八年(1679)广西才真正归入清王朝的版图。清代广西的农田水利灌溉技术日臻成熟,各种陂、堰、塘、渠的修建和水翻筒车普遍使用,许多山区亦开辟出梯田、冲田等等,例如令人叹为观止的龙胜龙脊梯田,始造于元代,历明至清才完成;出现了星罗棋布的农村圩市,城镇商业的繁荣以梧州为冠。全省各地皆设书院和义学;方志的编纂取得了巨大的成就,如谢启昆主修的嘉庆《广西通志》被誉为“省志楷模”;具有地方性、民族性的桂剧、彩调剧等民间戏剧已十分流行。清中期以后,天地会势力在广西发展迅速,频频起义,标志着一场大风暴的即将来临。
先秦以前,广西为百越民族聚居地。秦汉以降,汉族人民和苗、瑶、回等少数民族因军事、经济、避乱、仕宦、谪迁等原因源源不断地迁入广西。移民不仅是古代中原文化向岭南传播的有效途径,也构成秦汉以后历代中央政权对广西进行统治的社会基础。移民带来先进的生产技术和经验、农作物的新品种等,将汉族的封建政治和文化传播到广西。例如隋桂州总管令狐熙、唐柳州刺史柳宗元、容州刺史韦丹、宋广西转运使陈尧叟等一批杰出人物来桂任职,就实行过不少发展生产、缓和民族矛盾的改革措施,对促进广西经济、文化和社会发展作出了特殊贡献。
唐代开始在广西少数民族聚居区设置羁縻州县,任用当地民族首领世袭管理;宋代沿袭;元以后称为土州土县;明代广西土司制度发展到了最鼎盛的时期,实行土司制度的地区占到了一半以上,土官在辖境内拥有统兵治民的大权,无异于土皇帝;清代,广西土司制度已趋腐朽,于雍正年间进行了大刀阔斧的改流;土司制度最后于民国17年(1928)才在广西完全终结。
鸦片战争后,我国沦为半封建半殖民地社会。两广是受鸦片走私危害最严重的地区,同时随着封建统治的没落腐朽,阶级矛盾和民族矛盾的激化,把广西人民推向了反帝反封建斗争的最前沿。1840~1842年中英鸦片战争爆发,广西梧州防兵首先奉调赶往广州前线支援,广西前后共调集兵力数千名,还调集大炮、火炮及铸炮工匠赴粤增援,珠江口海面防御工事“排链”所用的参天大木也选材自广西。广西成为太平天国起义的策源地:1851年1月11日,洪秀全、杨秀清等领导两万多广西各族儿女汇集桂平金田,誓师起义,震撼中外的太平天国农民起义拉开了序幕;9月,太平军占领永安,封王建政,颁行各种制度;继而挥师北上,东下江南,建都天京(今南京),迅速形成了近代中国人民反帝反封建的第一次革命高潮。与此同时,以天地会组织为核心的人民反清起义也在广西勃然兴起;其中尤以1854年在灌阳建立的升平天国、1855年在浔州(今桂平)建立的大成国、1860年在新宁州(今属扶绥)建立的延陵国3个农民政权最为引人注目。随着外国洋教势力在广西的发展,近代广西民教冲突不断,其中1856年的“西林教案”引发了中法两国的外事交涉,法国以此为借口,与英国联合发动了第二次鸦片战争。19世纪70年代,中国边疆危机日益加深,广西各族儿女奋起抗击法国的觊觎和侵略,民族英雄刘永福率领由广西子弟组成的黑旗军在越南屡创法军,取得著名的纸桥等大捷;在1885年的中法战争陆路战场,老将冯子才率部痛歼进犯的法军,取得了号称我国近代“中西战争第一大捷”的镇南关大捷;法军惨败的消息传至巴黎,直接导致了法国茹费里内阁的倒台。中国近代的一系列不平等条约先后使北海、龙州、梧州成为被迫开放的通商口岸,帝国主义列强向广西倾销商品,掠夺原材料,攫取开矿、航运和修筑铁路等特权,把持海关,操纵金融;随着自然经济被破坏,广西的近代化伴随着半殖民地化进程在血与火中生长。在世纪末变法维新的呼声中,康有为曾两次到广西进行变法维新宣传,创办“圣学会”和《广仁报》,开风气之先;1895年康有为领导“公车上书”,反对签定对日割地赔款的《马关条约》,广西有99名举人参加了这次近代中国知识分子爱国忧时的政治大请愿。1905年同盟会成立后至辛亥革命前,革命党人在桂西南边境地区先后发动了钦廉防城起义、镇南关起义和钦廉上思起义等3次武装起义,而云南河口起义、辛亥广州黄花岗之役也有不少广西籍同盟会员参加,广西革命党人前仆后继,为辛亥武昌起义发挥了重要的催生作用。1911年辛亥革命爆发,其时在武昌陆军第三中学堂学习的广西籍学生160多人直接参加了首义;在广西的革命党人则组织了柳州、浔州(府治今桂平)起义,广西随之宣布独立。然而,广西的军政大权却被陆荣廷所篡夺,形成了独踞一方的旧桂系军事集团;旧桂系贪婪残暴,屠杀革命党人,镇压“二次革命”,勾结北洋军阀,破坏“护法运动”,终于在孙中山发动的“援桂讨陆”战争中宣告崩溃。广西平定后,孙中山曾出巡广西,督师整军,计划经桂林出师北伐,但因陈炯明的掣肘而夭折。
1919年“五四”运动爆发,广西各城镇的学生、工人和各界群众积极声援北京学生的爱国斗争,广西的革命运动进入了新的历史时期。随着马克思主义在广西的传播,促进了广西人民的新觉醒,1925年10月,中国共产党在广西最早的地方组织首先在梧州建立。与此同时,曾为旧桂系下级军官的李宗仁、黄绍竑、白崇禧借助广东革命阵营的力量,统一广西,建立了新桂系的统治。随后,新桂系与国民政府达成两广统一方案,广西归属国民政府领导。在声援五卅运动、省港大罢工的斗争风暴中,国共合作的局面在广西正式形成,工人运动、农民运动、青年运动、妇女运动在全省范围内蓬勃开展起来;新桂系军队也改编为国民革命军第七军参加北伐,且屡挫强敌,成为北伐军中最有战斗力的部队之一。然而,“四一二”政变中,新桂系追随蒋介石“清党”反共,使广西轰轰烈烈的大革命和工农运动转入低潮。
由于北伐战争中新桂系势力的迅速扩张,同蒋介石集团发生了尖锐矛盾,1929~1930年,蒋桂连年混战,给社会经济和人民生活带来极大破坏,但客观上也为广西革命造成了有利时机。中共中央派邓小平到广西,通过对其时主政广西的俞作柏、李明瑞进行卓有成效的统战工作,成功发动领导了百色起义和龙州起义,创建了红七军、红八军和左右江革命根据地。左右江革命根据地是土地革命时期中国共产党在少数民族地区实行“工农武装割据”的一次光辉实践。
“九一八”事变后,随着中日民族矛盾的上升,中共中央注意到新桂系与蒋介石集团对日态度的分歧,从1934年就开始了对其上层的统战工作。中共广西地方组织也在城乡发动人民群众开展普遍的抗日救亡运动。1936年6月1日,新桂系联合广东发动了抗日反蒋的两广事变,中共中央在对事变表示支持和肯定的同时,向李宗仁等表明“停止内战、逼蒋抗日”的方针,推动了事变的和平解决。全面抗战爆发后,广西各地掀起抗日救国的热潮,各族青年纷纷应征入伍;广西当局两个月内就装备了4个军、48个团开赴前线,动员之迅速为全国少有。在淞沪会战、徐州会战、武汉保卫战、桂南会战与昆仑关战役、桂柳会战与守卫桂林城等全国和广西各抗日战场,到处都有广西子弟兵浴血沙场。1938年10月后,广州、武汉相继失陷,沦陷区大批文化团体和文化工作者汇集桂林,桂林成为抗战大后方的文化中心,被誉为“文化城”,名扬海内外;同时,八路军桂林办事处建立,“八办”又是中共在广西的公开机关和南方局驻桂林办事处,它的建立对争取广西当局开放民主、宣传动员国统区人民坚持持久抗战,巩固和发展西南、南洋等地区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筹集抗日物资,起过重要作用;南方局书记周恩来曾3次到桂林开展抗日宣传和统战工作。1939年和1944年,广西曾两度沦陷,日军所到之处,烧杀淫掠,广西人民遭受空前灾难;第一次沦陷期间,以共产党员为骨干的广西学生军和战时工作团深入桂南各县发动群众,掀起民众支前参战的热潮;第二次沦陷期间,中共广西地方组织动员和组织群众建立抗日武装,开展保卫家乡的敌后抗日游击战争。广西人民为抗日战争的胜利作出了重要贡献。
如实地说,新桂系统治广西时期,在推动广西近代工矿业、经济、文化教育事业的发展等方面都有所建树。然而抗战胜利后,新桂系积极追随蒋介石,全力转入了反共内战,在广西实行“三征”(征兵、征粮、征税)暴政,镇压中国共产党、民主进步势力和人民民主运动。随着内战的发展,国民党政权陷入了军事、政治、经济的全面危机当中。中共广西地方组织以反“三征”为口号,相继在桂东、桂北、左江、桂西、桂中、桂中南等农村地区发动和领导了一系列武装起义;在城市,则开展了反内战、反饥饿、反迫害和反对美国侵华政策的斗争。1949年1月蒋介石一度引退,为挽救国民党的失败,美国支持的副总统李宗仁出任代总统,与中共谈判,企图实现“划江而治”;但随着人民解放军4月渡过长江,新桂系“划江而治”的幻想破灭。在中共广西地方组织的领导下,广西各地游击队开始向盘踞城镇、交通要隘、据点的国民党军发起进攻,解放广大农村,配合南下解放大军作战;桂、柳、邕、梧的中共组织则在白色恐怖下巧妙地开展统战策反工作,领导各界群众开展护厂、护校、护路斗争,迎接解放。10月,新桂系白崇禧集团在湖南衡阳地区被解放军击溃,5个兵团17万余人狼狈逃回广西,企图长期经营广西老巢,负隅顽抗。11月7日,人民解放军集中二、四野战军45万人的兵力,兵分三路,在广西人民群众和各路游击队的配合下,发起解放广西战役。12月11日,人民解放军将红旗插上了中越边境要塞镇南关(今友谊关),宣告广西全境解放,广西的历史从此翻开了新的一页。
广西地理
广西壮族自治区简称桂,地处祖国南疆,位于东经104°26'—112°04',北纬20°54'—26°24'之间,北回归线横贯全区中部。广西区位优越,南临北部湾,面向东南亚,西南与越南毗邻,东邻粤、港、澳,北连华中,背靠大西南。是西南地区最便捷的出海通道,也是中国西部资源型经济与东南开放型经济的结合部,在中国与东南亚的经济交往中占有重要地位。广西周边与广东、湖南、贵州、云南等省接壤。东南与广东省省界线长约931公里,东北与湖南省省界长约970公里,北面与贵州省省界长约1177公里,西面与云南省省界长约632公里。西南与越南社会主义共和国边界线长约637公里。大陆海岸线长约1500公里。全区土地总面积23.67万平方公里,占全国总面积2.47%。东西最大跨距约771公里,南北最大跨距(南至斜阳岛)约634公里。全自治区聚居壮、汉、瑶、苗、侗、仫佬、毛南、回、京、彝、水、仡佬等民族。2001年总人口4788万人,其中壮族人口占32.79%。
位置与面积 广西壮族自治区地处中国南部,位于北纬20°54′~26°24′,东经104°26′~112°04′之间。东邻广东省,西连云南省,西北靠贵州省,东北接湖南省,南临北部湾与海南省隔海相望,西南与越南社会主义共和国毗邻。行政区域总面积23.67万平方公里。
地 形 地势由西北向东南倾斜。四周多被山地、高原环绕,呈盆地状。盆地边缘多缺口,桂东北、桂东、桂南沿江一带有大片谷地。
地 貌 属山地丘陵盆地地貌,分中山、低山、丘陵、台地、平原、石山6类。中山为海拔800米以上山地,面积约5.6万平方公里,占总面积的23.7%;低山为海拔400~800米山地,面积约3.9万平方公里,占16.5%;丘陵为海拔200~400米山地,面积约2.5万平方公里,占10.6%;台地为介于平原与丘陵之间、海拔200米以下地区,面积约1.5万平方公里,占6.3%;平原为谷底宽5公里以上、坡度小于5度的山谷平地,面积约4.9万平方公里,占20.7%;石山地区约4.7万平方公里,占19.9%。中山、低山、丘陵和石山面积约占广西陆地面积的70.8%。石灰岩地层分布广,岩层厚,褶纹断裂发育,为典型的岩溶地貌地区。
山 系 主要分盆地边缘山脉和盆地内部山脉两类。边缘山脉:桂北有凤凰山、九万大山、大苗山、大南山和天平山;桂东北有猫儿山、越城岭、海洋山、都庞岭和萌渚岭,其中猫儿山主峰海拔2141米,为南岭及广西的最高峰;桂东南有云开大山;桂南有大容山、六万大山和十万大山等;桂西多为岩溶山地;桂西北为云贵高原边缘山地,有金钟山、岑王老山等。内部山脉在东翼有东北—西南走向的驾桥岭和大瑶山,西翼有西北—东南走向的都阳山和大明山,两列山脉在镇龙山会合,构成完整的弧形。弧形山脉内缘,构成以柳州为中心的桂中盆地;弧形山脉外缘,构成沿右江、郁江和浔江分布的百色盆地、南宁盆地、郁江平原和浔江平原。
水 系 河流众多,总长约3.4万公里;水域面积约8026平方公里,占陆地总面积的3.4%。河流的总体特征是:山地型多,平原型少;流向大多与地质构造一致;水量丰富,季节性变化大;水流湍急,落差大;河岸高,河道多弯曲、多峡谷和险滩;河流含沙量少;岩溶地区地下伏流普遍发育。河流分属珠江、长江、红河、滨海四大流域的五大水系。属珠江流域的有西江、北江两水系,其中西江水系以红水河、柳江、黔江、郁江、浔江和桂江为主,流域面积占全自治区陆地面积的85.2%;属长江流域的有洞庭湖水系,主要为湘江上游;属红河流域的有百都河,经越南流入北部湾;属滨海流域的是独流入海的桂南沿海诸河,流域面积占全自治区陆地面积的10.7%。
海岸和岛屿 大陆海岸东起广东、广西交界的洗米河口,西至中越交界的北仑河口,全长1500多公里。海岸类型为冲积平原海岸和台地海岸。海岸迂回曲折,多溺谷、港湾。海岸沿线形成防城港、钦州港、北海港、铁山港、珍珠港、龙门港、企沙港等天然良港。沿海有岛屿697个,总面积66.9平方公里。涠洲岛是广西沿海最大的岛屿,面积约24.7平方公里。
滩涂和浅海 广西沿海滩涂面积1000多平方公里,其中软质沙滩约占90%;浅海面积6000多平方公里。海洋生态环境良好。
广西行政划分
2008年广西壮族自治区行政区划为14个地级市,7个县级市,56个县,12个民族自治县,34个市辖区,702个镇,424个乡(含58个民族乡)。首府为南宁市。
8月17日,自治区人民政府同意南宁市调整良庆区良庆镇行政区划。调整后,良庆镇辖良庆社区和新村、新兰、渌晓、那黄、坛泽、新团6个村。良庆镇人民政府驻地不变。原良庆镇前进、金象、银海、银沙、五象、玉龙、坡洋7个社区和玉洞、平乐、那平3个村由良庆区管理。
广西少数民族分布
广西是多民族聚居的自治区,世居民族有壮、汉、瑶、苗、侗、仫佬、毛南、回、京、彝、水、仡佬等12个,另有满、蒙古、朝鲜、白、藏、黎、土家等40多个其他民族成分。少数民族人口1794万(2006年1%人口抽样调查数据),其中壮族人口1518万,分别占自治区总人口的38.5%和30.8%。
壮族是广西人数最多的少数民族,主要聚居在桂西、桂中地区的南宁、柳州、崇左、百色、河池、来宾6市。靖西县是壮族人口比重最高的县,达99.7%。汉族在各地均有分布,在南部沿海及东部地区较为集中。瑶族散居在各地山区,相对集中在柳州、桂林、贺州、百色、河池、来宾6市,设有恭城、金秀、富川、巴马、都安、大化等6个自治县。苗族主要居住在融水、隆林、三江、资源、龙胜、环江、西林、南丹等县(自治县),其中融水苗族自治县苗族人口最多,约占全自治区苗族人口的40%。侗族主要分布在三江、龙胜、融水等自治县,其中三江侗族自治县侗族人口最多。仫佬族主要分布在罗城、宜州、柳城等县(自治县、市),其中罗城仫佬族自治县仫佬族人口最多。毛南族主要聚居在环江毛南族自治县。回族主要居住在桂林、柳州、南宁、百色等市及临桂、灵川、鹿寨、永福等县。京族主要聚居在东兴市江平镇。彝族主要居住在隆林、那坡等县(自治县)。水族散居在南丹、宜州、融水、环江、都安、兴安、河池市金城江区等县(自治县、市、区)。仡佬族主要居住在隆林各族自治县。
广西是以壮族为主体民族实行民族区域自治的省份。1958年3月5日,国务院批准成立广西壮族自治区。此外,从1951年起,先后批准在各少数民族聚居地建立多个自治县:1951年建立龙胜各族(侗、瑶、苗等)自治县,1952年建立金秀瑶族自治县、融水苗族自治县和三江侗族自治县,1953年建立隆林各族(苗、彝、仡佬)自治县,1955年建立都安瑶族自治县,1956年建立巴马瑶族自治县,1958年建立防城各族(京、瑶、苗)自治县(1993年撤县设区,继续享受民族自治县经济政策待遇),1984年建立富川瑶族自治县和罗城仫佬族自治县,1987年建立环江毛南族自治县,1988年建立大化瑶族自治县,1990年建立恭城瑶族自治县。至2007年,全自治区有民族自治县12个。自治区人民政府还先后批准苗族、瑶族人口较为集中的西林县和凌云县从1992年起,资源县从1995年起享受自治县政策待遇。1984~1999年,自治区先后在乡镇一级行政区域中建立民族乡63个,批准(1996年)平南县大鹏镇享受民族乡政策待遇。2001年,自治区人民政府批准撤销东兰县民族乡2个。2005年,批准田林县弄瓦瑶族乡并入八桂瑶族乡、福达瑶族乡并入八渡瑶族乡,凌云县力洪瑶族乡并入玉洪瑶族乡。2007年,全自治区设有民族乡58个,其中瑶族乡46个,苗族乡8个,瑶族苗族乡、回族乡、侗族乡、仫佬族乡各1个。
广西语言
世居广西的12个民族,除回族使用居住地的汉语方言外,均有自己的语言,分别是壮语、汉语、瑶语、苗语、侗语、仫佬语、毛南语、京语、彝语、水语、仡佬语。其中,壮语、汉语、瑶语、苗语还各有自己的方言土语。
壮语分南部方言和北部方言,南部方言有邕南、左江、德靖等土语,北部方言有桂北、柳江、红水河、邕北、右江、桂边等土语。汉语有6种方言,分别是粤语、西南官话、平话、客家话、湘语和闽语。瑶语分为勉语、布努语、拉珈语3种语言,其中勉语属于汉藏语系苗瑶语族瑶语支,布努语属于汉藏语系苗瑶语族苗语支,拉珈语属于汉藏语系壮侗语族侗水语支。苗语分黔东方言、湘西方言和川黔滇方言,同属汉藏语系苗瑶语族苗语支。侗语、仫佬语、毛南语、水语属汉藏语系壮侗语族侗水语支。京语、仡佬语语属尚未定论。
全自治区约有1200万人使用壮语。使用水语、仡佬语的人口呈下降趋势,水语、仡佬语已属濒危语言。使用粤语的人口呈上升趋势。西南官话在桂西北少数民族地区广泛使用。普通话得到较好普及。
广西之最
第五篇:广西陆川2018高一历史9月月考
广西陆川县2017年秋季期高一9月月考试卷
历史试题
本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满分100分。
第Ⅰ卷 选择题(共60分)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3分,共60分)
1、《礼记》中记述了这样一段文字:“今大道既隐,天下为家,各亲其亲,各子其子,货力为己,大人世及以为礼。”这段文字中的“大道”是指()①禅让制 ②世袭制 ③公有制 ④私有制
A.①④ B.②④ C.①③ D.②③
2、假设甲、乙、丙、丁四位同学穿越回到商周时代,请判断哪位同学被封为诸侯王的可能性最小()A.甲同学成为商朝末年的贵族,抵抗周部落进攻 B.乙同学成了西周王族成员,整日无所事 C.丙同学带兵攻打商纣王,立下汗马功劳 D.丁同学做了商朝末年的平民,才能、人品俱佳事 3.西周宗法制与分封制、礼乐制的共同本质是
A.都以血缘关系为纽带 B.都体现了大宗和小宗的关系 C.都规定了地方服从中央 D.都是为了维护西周的统治
4.有学者把文字的发明作为文明出现的标志之一,作为史料,下列所选取的一组甲骨文主要反映了中国古代的
A.宗法制 B.分封制 C.郡县制 D.皇帝制
5.据《史记》载,周武王灭商后“封弟周公旦于曲阜,曰鲁”。周与鲁的关系是 A.父子关系 B.兄弟关系 C.平等关系 D.大宗与小宗的关系
6.《诗经.商颂玄鸟》说:“天命玄鸟,降而生商”。《史记.殷本纪》也说,商的祖先“契”,是其母吞食了神鸟的卵而降生的,所以是天神之子。这实质上反映了 A.商王朝统治者愚昧无知 B.商代的王权具有神秘色彩
A.促进了封建经济的发展 B.提高了政令执行的效率 C.便于加强中央对地方的直接管辖 D.消除了地方割据势力的形成
16.秦朝确立三公九卿制,隋唐建立三省六部制,下图是秦朝与隋唐中央官制示意图,比较两图最能说明的是
A.唐代中央机构增多
B.唐代以分散相权而保障君权独尊 C.唐代中央官吏日渐增多
D.太尉与御史大夫的权力分别下放到兵部与吏部
17.《元史·地理志》中“自封建变为郡县,有天下者,汉、隋、唐、宋为盛,然幅员之广,咸不逮元”。下列关于元朝地方行政区划设置表述错误的是
A.现河北省地域是由中央直接管理的“腹里”
B.地方设中书省,简称行省 C.行省之下,分别设路、府、州、县
D.西藏归宣政院管辖
18.唐太宗时期,假设国家要在关中一带修建一项大型水利工程,这项工程的实施涉及众多机构,按制度规定其运作程序是
A.尚书省→中书省→门下省→工部 B.中书省→门下省→尚书省→工部 C.门下省→中书省→尚书省→工部 D.尚书省→门下省→中书省→工部 19.“昔秦皇汉武,略输文采;唐宗宋祖,稍逊风骚”。诗词中提到的四位皇帝都 A.开创了统一的多民族的封建国家 B.不同程度地加强了专制主义中央集权 C.吸取农民起义教训,休养生息 D.大力抑制土地兼并,戒奢从俭
20.余秋雨在《十万进士》中指出:科举制度选拔的“十万进士”“其中包括着一大批极为出色的、有着高度文化素养的政治家和行政管理专家”。这说明科举制度 A.是中央集权制度建立和存在的基础 B.是十分完美的人才选拔制度 C.不利于政局稳定 D.提高了官员的素质
第Ⅱ卷 非选择题(共40分)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3小题,每题10分,共40分)21.(14分)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公门有公,卿门有卿,贱有常辱,贵有常荣,赏不能劝其努力,罚亦不能戒其怠惰。——《礼记》
材料二 汉代察举制“四科取士”为:“一曰德行高妙,志节清白;二曰学通行修,经中博士;三曰明达法令……四曰刚毅多略……皆有孝悌廉公之行。”
——《后汉书·百官志注》
材料三 九品访人,唯问中正。故据上品者,非公侯之子孙,则当涂之昆弟也。二者苟然,则荜门蓬户之俊,安得不有陆沉者哉!
——《晋书·段灼传》
材料四 唐人沈既济说:“故太平君子,唯门调户选,征文射策,以取禄位,此行己立身之美者也。父教其子,兄教其弟,无所易业,大者登台阁,小者任郡县,资身奉家,各得其足。是以五尺童子,耻不言文墨焉。是以进士为士林华选,四方观听,希其风采。每岁得第之人,不浃旬而周闻天下,故忠贤隽彦韫才毓行者,咸出于是。”
——韩国磐《隋唐五代史论集》
请回答:
(1)材料一表明先秦时期人才选拔的标准是什么?(2)(2)材料二与材料一的选官制度相比,有何进步性?(4)(3)材料三中说的是哪一种选官制度?其主要弊端是什么?(4)(4)据材料四,概括说明科举制的影响。(4)
22.(16分)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王者之制禄爵,公、侯、伯、子、男凡五等……天子之田方千里,公、侯田方百里,伯七十里,子、男五十里……天子之县内诸侯,禄也;外诸侯,嗣也。
——《礼记·王制篇》
材料二 天子适诸侯,曰巡狩;巡狩者,巡所守也。诸侯朝于天子,曰述职;述职者,述所职也。无非事者……一不朝则贬其爵,再不朝则削其地,三不朝则六师移之。
你叔叔4岁,鬼子打南京时,人们四处逃难。你叔叔尚小,就和保姆留在家里看房子。日军砸开咱家大门,保姆被杀,你叔叔右腿被打了一枪,昏死过去,侥幸捡了一条命。” 材料三 田中正明在《南京大屠杀的虚构》中说:“记述历史有一大禁忌,就是绝对不能以传闻(口述)为证据撰写论文或记事。”此书出版后,日本右翼分子给予了高度评价。渡部升一在护封广告词中写道:“读了此书,如果今后有人仍然再提南京大屠杀,那就只能说他是煽动反日。”
材料四 在(南京)马群镇警戒的时候,我们听说俘虏们被分配给各个中队,每一中队两三百人,已自行处死……七千人的生命(俘虏),转眼之间就从地球上消失,这是个不争的事实。
——日本《东史郎日记》
请完成:
(1)依据所学知识,将上述材料分为实物证据、文献证据、口传证据三类。(2)材料三中田中正明的言论是否正确?你认为应当怎样评价这一言论?
(3)依据材料三、四指出,东史郎和渡部升一的基本立场有哪些不同?这说明了什么问题?
历史答案
1.C2.D
3.D 4.B 5.D 6.B 7.B 8.B 9.C 10.B11.D 12.C 13.D 14.A 15.C 16.B 17.B 18.B 19.B 20.D 21.答案:(1)血缘、门第、等级。(2)注重品行、才学,打破血缘、世袭。
(3)九品中正制;弊端:世家大族把持人才选拔,任人唯亲,压制人才。
(4)张扬了“学而优则仕”;科举及第成为读书人最高最迫切的追求,推动社会向学(读书)风气的形成;科举及第成为当时人们走向官场的重要途径;有助于提高个人政治影响力。(考生答案只要言之有理即可)22.答案:(1)制度:分封制度。原因:周王按爵位高低赏赐诸侯土地,受封的诸侯应向周王尽一定的义务,定期朝见周王;否则,将会被治罪或遭到周王率领的天下诸侯的讨伐。(2)制度:宗法制度。最大特点:以嫡长子继承制为核心,按照血缘宗族关系分配政治权力。
(3)关系:分封制与宗法制是互为表里的关系,分封制是宗法制在政治上的表现。共同作用:维护了周王“天下共主”的地位,对巩固西周的统治发挥了积极作用。
23.答案:(1)实物证据:材料一。文献证据:材料
三、材料四。口传证据:材料二。(2)观点:不正确。评价:传闻(口述)是考证历史的有效证据之一,尽管其真实性低于实物证据,但绝不可否认其价值的有效性;田中正明的目的在于否定日本侵华的历史,旨在为南京大屠杀翻案,必将伤害中日两国人民的感情。
(3)不同:渡部升一是日本右翼分子,极力为侵略行径辩护,歪曲历史的真相;东史郎敢于承担历史责任,如实描述历史,有着强烈的正义感。说明的问题:不同政治态度的人有不同的历史观;当今日本右翼势力的侵略野心不死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