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创建全国文明城市规划2006年—2008年(精选)
全国文明城市称号是反映城市整体文明水平的综合性荣誉称号,是最有价值的无形资产和最重要的城市品牌。争创全国文明城市,是濮阳践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落实科学发展观、统筹三个文明协调发展、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体现,是实施品牌城市战略,提高全体市民思想道德素质和树立城市形象,全面增强城市核心竞争力,加速推进全市经济社会全面发展的重大举措。按照中央及省委、省政府创建全国文明城市工作的整体部署,为统筹做好创建全国文明城市工作,根据《全国文明城市测评体系(试行)》,结合我市实际,借鉴外地经验,特编制本规划。
一、创建全国文明城市的基础条件和形势要求
(一)工作基础
从上个世纪90年代开始,我市历届市委、市政府始终高度重视文明城市建设,紧紧围绕中央及省委、省政府的工作部署,坚持“一张蓝图绘到底”,在加强城市建设和管理、维护社会稳定、加强理论宣传教育、提高公民道德水平、促进廉洁高效机关建设、发展科教文化事业等方面做了大量的工作,取得了显著成效,文明城市创建工作在巩固中提高,在继承中创新,在探索中前进,保持了继续发展,实现了良性循环,极大的提高了市民文明素质和城市文明程度,促进了全市经济社会全面发展。国民经济保持平稳快速增长,2005年城市人均gdp达1.07万元,gdp年增长率达15%,均高于全省同类城市平均水平。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2005年预计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8155元,城市人口平均预期寿命达73.25岁,城市恩格尔系数达35.59%。城市面貌发生显著变化,人均拥有道路面积9.45平方米,万人拥有公共汽车数8.42标台,每百人互联网用户数达9.27户,城市电话主线普及率54.9线/百人。环境保护工作进一步加强,空气污染指数85.8%,烟尘控制区覆盖率100%,建成区绿化覆盖率42.28%,绿地率36.71%,人均公共绿地面积14.61平方米。市民整体素质和城市文明程度不断提高,涌现出“老李热线”、出租车司机文明学校、河南省“教子有方”十佳家长安克慧等一批在全国、全省有较大影响的先进典型;相继荣获了国家卫生城市、国家园林城市、全国创建文明城市工作先进城市、中国优秀旅游城市、首届中国人居环境范例奖、迪拜国际改善人居环境良好范例奖、国际花园城市、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六城二奖”;2005年在中央评选首批全国文明城市中再次荣膺“全国创建文明城市工作先进城市”称号;成功入选全国魅力城市200强,在全国200个城市综合竞争力排名中濮阳位居全国第77位,全省第3位。全市呈现出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改善人居环境,挖掘文化底蕴,彰显地域特色,提升城市品位,促进协调发展,努力把濮阳建设成为经济科教发达、城市功能完善、生态环境良好、人文素质一流、人民安居乐业的现代文明城市。
(二)总体目标
按照市委、市政府的统一部署,对照《全国文明城市测评体系(试行)》,结合濮阳实际,进一步巩固创建成果,完善创建机制,丰富创建内涵,拓展创建领域,促进创建文明城市工作制度化、规范化、经常化。2007年创建成为全省文明城市,2008年在确保全国创建文明城市工作先进城市的基础上,争创全国文明城市。
(三)基本原则
1、坚持把促进发展作为创建的第一要务。把发展作为创建工作的首要任务,把发展水平作为检验创建成效的首要标准,坚持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一起抓,把创建全国文明城市作为促进发展的龙头工程,纳入经济社会发展规划,走全面发展之路、文明发展之路、可持续发展之路。
2、坚持把打造“和谐濮阳”作为创建的根本任务。加快推进民主法治进程,妥善协调社会各方面的利益关系,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和其他社会矛盾,切实维护和实现社会公平和正义。加强全民思想道德建设,建设学习型城市,倡导诚信友爱,提倡文明、健康、科学的生活方式,提高全体公民的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和民主法制素质,促进人的全面进步。
3、坚持把服务群众作为创建的根本宗旨。一切从群众出发,一切为群众着想,多为群众办实事、办好事。通过创建文明城市,促进经济发展,加快城市建设,加强城市管理,优化城市环境,完善城市功能,提高人民生活质量,让人民群众尽享文明创建的成果。
4、坚持把求真务实作为创建的重要方针。坚持求真务实的态度,牢固树立抓创建就是抓发展的理念,以平和的心态和对市民负责到底的精神,努力把测评指标变为城市管理目标、把测评方法转化为城市常态管理办法、把测评体系转化为长效机制,建立起市民整体受益、长远受益、真正受益的长效管理体系。
5、坚持把改革创新作为创建的强大动力。把创建工作与深化改革、扩大开放、促进发展紧密结合起来,瞄准国内外先进城市,学习借鉴各种成功经验和做法,创新自身工作,不断改进完善创建工作的领导决策、组织运作和保障机制,不断改革创新城市经营、社会管理、社区建设和精神文明建设管理体制。
6、坚持把齐抓共管作为创建的工作机制。充分发挥社会各方面参与创建文明城市的积极性、创造性,既分工负责、各司其职,又协调一致、相互支持,形成配合密切、各展所长、齐抓共管、整体推进的工作机制和工作格局。
三、创建全国文明城市的主要任务
(一)加快经济发展,夯实城市文明的物质基础
加快经济发展,是创建文明城市工作的重要基础,也是创建文明城市的内容和主要目的。
1、坚持科学发展观,保持经济既快又好的发展态势。把既快又好作为发展的基本要求,充分调动和利用一切积极因素加快发展,通过发展来解决经济社会生活中存在的各种矛盾和问题,实现濮阳经济再上新台阶。
2、注重优化经济结构,促进经济增长方式转变。巩固一产,壮大二产,提升三产,把结构调整和产业创新放到突出位置,坚持新型工业强市战略,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走科技含量高、经济效益好、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人力资源得到充分发挥的新型工业化道路;强力扶持八大优势产业发展壮大,培育具有特色的产业集群、产业聚集区和产业带,发展一批自主创新能力强的大型企业集团,促进全市工业竞争力得到全面提升。完善经济引导机制,推进经济增长与持续发展的和谐,把提高经济增长的质量和效益作为中心环节,大力发展循环经济,高效利用资源,强化生态环境保护,推进经济增长方式从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变,推进节约发展、清洁发展、安全发展,实现经济可持续发展。
3、注重体制创新和对外开放,增强经济发展活力。坚持市场化的改革方向,全面推进和深化各个领域的改革,着力解决制约经济和社会发展的体制性、机制性矛盾,增强经济发展的活力。树立全球视野,继续加大开放力度,优化发展环境,更好地利用国际国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着力抓好利用外资、扩大出口和对外合作三大关键环节,形成全方位、宽领域、多层次的对外开放格局。
4、注重改善人民群众生活质量。实现全市国民生产总值年均增长13%以上,2007年底人均gdp达到1.41万元,gdp年增长率13%,高于全国同类城市平均水平,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年均增长9%以上,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年均增长13%以上,城市居民贫困率控制在3%以下,恩格尔系数保持在34%以下,平均预期寿命超过74岁,人均住房建筑面积大于25平方米,城市登记失业人口再就业率保持在73%左右,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金随经济发展逐步提高,切实保障困难群体基本生活,改善人民群众生活质量。
(二)建设廉洁高效的政务环境
党委和政府是城市的政治核心,是文明城市建设的关键。按照建设廉洁、勤政、务实、高效政府的要求,切实加强党风、政风建设,认真解决党政机关在思想、组织、作风等方面存在的突出问题,是创建文明城市的一项重要内容。
1、加强各级党委中心组理论学习。以市、区两级领导班子中心组学习为重点,健全干部理论学习制度和考核制度,深入开展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精神以及精神文明建设理论的学习教育,不断提高各级党委中心组成员的综合素质。经常举办全市领导干部理论学习报告会和党委中心组学习交流会,切实提高各级领导干部运用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方法分析问题、指导实践的本领,提高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落实科学发展观的能力。
2、建设高素质的党员干部队伍。切实加强对党员干部的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理想信念和从政道德教育、党的优良传统和思想作风教育、党纪条规和法律法规教育。开展权力观和政绩观教育,把思想教育与制度建设、制约监督结合起来,实现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教育工作经常化、制度化,构筑反腐败的思想道德防线。充分发挥各级党校的作用,定期对党员干部进行经济、法制、文化、科技、道德等方面知识的综合培训,尤其要抓好公务员队伍、专业技术人才队伍和企业经营管理人才队伍的学习培训,培养出一支德才兼备的干部队伍,造就一大批高素质的专业技术人才。
3、推进国家机关依法行政。加强规范性文件管理工作,提高制度建设质量。进一步规范行政执法主体并严格行政执法人员资格认证;认真理顺行政执法体制,规范行政执法行为,完善行政监督机制,实现行政管理的法制化和规范化。加快行政审批制度改革,规范和制约行政权力,推动党政机关勤政高效,不断优化发展环境。建设符合文明城市要求的市级行政审批服务大厅,各县(区)全部建立综合性行政审批服务办公场所,完善全市行政审批网络,促进各级政府部门办事程序公开、规范、高效。
4、切实解决损害群众利益的突出问题。建立和完善党政领导接待群众来访制度,以普通话和规范汉字为公务用语、用字,保证市长热线的畅通,依法及时合理地处理解决好群众反映的问题,在全市形成分级负责、上下协调、规范有序的党政领导公开接访工作格局,既依法维护群众正当利益,又依法维护社会安定团结。深入开展纠风工作,及时处理对违法行政的投诉;进一步加大反腐倡廉工作力度,坚决查处违反党纪的案件,纠正损害群众利益的不正之风,通过查办案件,使人民群众看到实实在在的反腐倡廉效果,确保群众对党政机关工作的满意度、群众对反腐倡廉工作的满意度均达到90%以上。
5、加快电子政务建设。加快市政府门户网站建设进度,制定出台《濮阳市政府网站管理办法》,和《政府网站市长信箱管理办法》。加强政府网站资源整合,提升网站服务功能,有效开展公共服务,实现政务信息互通、资源共享。积极推进网上互联审批,降低行政成本,提高行政效率。
6、扎实推进办实事工程。强化“以人为本”意识,倾听群众呼声,关心群众疾苦,把“为群众解难、让群众方便、使群众收益”作为基本准则,努力贴近群众生活需求,每年为群众办10多件群众普遍欢迎的实事,解决群众最现实、最直接、最具体的问题,实现文明创建从党政的“行政推动”变为群众的“内需拉动”,使人民群众既成为创建活动的积极参与者,又成为创建活动的最大受益者。
(三)建设公正公平的法治环境
一座文明之城,一定是一个平安之地。依法治市,法制健全,法治有力,营造公正公平的法制环境,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文明城市发展的内在要求,是城市文明进步的重要标志。
1、大力推进“平安濮阳”建设。
第二篇:xx市创建全国文明城市规划
根据中央文明委第十次全体会议提出的要求,现结合吉林市实际,特制定吉林市创建全国文明城市规划如下:
一、指导思想及工作原则
高举邓小平理论伟大旗帜,以江泽民“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为指导,以“评选万名文明市民活动”、“万家企业争创文明单位活动”、“万户家庭争做学习型家庭活动”为载体,坚持服务经济、服务大局、服务人民,坚持群众满意、群众参与、群众受益,坚持求真、务实、创新的工作原则,创造性地开展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全面提高公民素质,树立良好城市形象,促进经济和社会的全面发展。
二、创建目标
继续保持1999年获得的创建全国文明城市工作先进城市荣誉称号,争取首批跨入全省文明城市和全国文明城市行列。不断提高市民素质和城市文明程度,使吉林市成为思想解放、道德进步、市容整洁、环境优美、交通有序、文明礼貌、治安良好、政治稳定、经济繁荣、社会进步的城市。
三、主要任务
1、加强理论建设。
坚持不懈地开展党的基本理论、基本纲领教育,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教育,马克思主义唯物论、无神论教育,形势任务教育。到2005年,全市理论学习水平普遍有显著提高,干部群众理想信念坚定,政治头脑敏锐,爱党、爱国、爱集体的社会主义觉悟明显提高;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观念明显增强。到2010年,全市理论学习要更进一步深化,有新突破,能不断用理论解决城市发展遇到的深层次问题。干部群众践行市场经济理论、掌握市场技能、驾驭市场能力不断提高,一批创业型、老板型的人才脱颖而出。
2、加强道德建设。
按照江总书记“以德治国”的要求,大力推进道德建设。要逐步建立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道德体系。制定吉林市公民道德教育实施纲要,开展多种形式的道德教育活动。通过道德教育、道德实践,全面提高市民的道德水平。到2005年,市民道德纲要受教育面要达到90%以上。文明礼貌、助人为乐、爱护公物、保护环境、遵纪守法的社会公德之风,爱岗敬业、诚实守信、办事公道、服务群众、奉献社会的职业道德之风,尊老爱幼、男女平等、夫妻和睦、勤俭持家、邻里团结的家庭美德之风,清正廉洁、求真务实、公道正派、办事高效的官德之风初步形成。到2010年,市民的道德风尚进一步提高,形成了求知、求善、求真、求美,共同前进的新型人际关系。
3、深入开展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促进城乡文明程度的提高。
①开展文明社区创建活动。到2005年,全市要建成5个国家级文明社区、10个省级文明社区、100个地级文明社区、100个县级文明社区。到2010年,全市各级文明社区数量在原有基础上增加一倍。
②开展文明街路创建。以景观路、样板路建设为主,带动辐射其他街路创建。到2005年,逐步使全市所有主要街路都达到净化、美化、绿化、亮化、优化的“五化”标准。到2010年,使全市80%以上街路达到上述标准。
③开展文明村镇创建活动。按文明示范型(十有)、文明达标型(六有)、基本达标型(四有)标准,全面开展文明村镇创建。到2005年,力争使全市40%以上的村社实现四有以上的标准。到2010年,达到80%。
④开展创建文明单位、文明行业活动。到2005年,建成5个国家级示范点、10个国家级文明单位、300个省级文明单位。到2010年,在此基础上再相应增加一倍。
⑤开展军民、警民、街企、城乡等多种形式共建活动。到2005年,创建国家级军民共建先进单位4对,到2010年,再翻一番。继续保持全国双拥模范城荣誉称号。
4、经济持续稳定发展。到2005年,全市GDp比2000年翻一番,五年平均增长15%。到2010年GDp再翻一番。
5、加强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和环境建设。以增强城市服务功能为目标,全面加强城市基础设施建设,逐步实现道路交通快速化、供热供气管道化、污水处理集中化、垃圾处理无害化、生活小区园林化和城市管理现代化。到2005年,市区人均道路面积达到8.6平方米;万人拥有公交车9标准台;城区集中供热率提高到55%;城区绿化覆盖率达到35%;人均公共绿地达到8.5平方米;城区环境大气质量基本达到国家功能区标准,松花江出境断面水质达到国家Ⅲ类水体标准,全市森林覆盖率提高到58%。
6、加强科技、教育、卫生、体育事业建设。全面推进科技兴市战略,提高全市经济的科技含量,全市科技成果和专利申请量要保持5%以上的递增速度;深化教育改革,力争用10年的时间,使小学和初中专任教师的学历分别提升到专科和本科层次。到2005年,大专以上文化程度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提高到3%;深化卫生体制改革,优化卫生资源配置,到2005年,城市社区全部建立卫生服务站,农村以乡为单位的社区卫生覆盖面达到60%以上,搞好计划生育,全市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在5%左右;加强体育基础设施建设,广泛开展群众性体育活动。到2005年,建成万人体育馆、万人体育场、万人体育园,体育人口达到43%。
7、加强文化建设。
全面发展社区文化、农村文化、企业文化、校园文化、民族文化、老年文化等群众文化。发展地方特色文化,加强文化阵地建设。建设好20个特色文化基地,建成文化中心、会展中心、满族影视城。
8、加强法制建设。
坚持以法治市,社会治安状况逐年好转,保持社会稳定。
四、保证措施
1、要加强文明城创建工作的组织领导。要建立党政主要领导亲自抓,各方面分工负责的领导体制。要完善文明城创建工作机制,实行目标管理责任制,规范管理机制,完善督查机制,严格考评机制,建立奖惩机制。
(本文权属文秘之音所有,更多文章请登陆www.xiexiebang.com查看)
2、发动群众,广泛参与。各新闻媒体要广泛宣传文明城创建工作的目的、意义,充分调动广大群众积极投身到文明城创建工作中来,形成人人参与的良好氛围。
3、加大精神文明建设的投入。
要把精神文明建设纳入各级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总体规划,逐年增加财政投入,要拓宽筹资渠道,逐步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筹资机制,加大精神文明建设投入。
4、加强精神文明建设工作队伍建设。要稳定各级精神文明建设办事机构,选准配强工作人员。各行业、部门、单位、大中型企业都要设立文明办,配备专兼职工作人员。保证文明城各项创建任务的落实。
第三篇:创建全国文明县城
文明县城的“幸福清单”
富蕴县创建全国文明县城纪实
从清澈明朗的天空,到洁净整齐的街路;从畅通民意的渠道,到文明和谐的社区;从居民素质的提升,到文明习惯的养成„„5年来,富蕴县的文明指数正在不断提升。
“在富蕴生活,我感到很幸福!”富蕴居民普通的一句话,道出了富蕴县创建文明县城的最终目标。惠民靠民,共建共享,让每位居民都有幸福感,是文明创建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在这一“幸福工程”中,一张张“民生指数”、“环境指数”、“魅力指数”,组成了富蕴人的幸福笑脸。
“民生指数”:奠定幸福基础
仓禀实而知礼节,衣食足而知荣辱。一张社会保障网覆盖到富蕴城乡每一个角落,为幸福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人人有学上、人人有医疗、人人有饭吃、人人有房住、人人有工作”,这是富蕴县委、政府对群众的承诺。从2007年起,富蕴县启动实施涵盖城乡就业、社会保障、医疗卫生、科技、教育、文化、体育等方面的40多项民生工程,5年累计投入资金27.22亿元用于改善民生,占财政总支出的75%。
在富蕴,人人享有医疗保障,不再是一个梦。富蕴在全疆率先建立起的农村新型合作医疗保险制度,参加新型农牧区合作医疗农牧民,在县、乡医疗机构看病的报销比例分别提高到75%和80%,看病最高报销额度是5万元。
城镇居民医疗保险参保率达到*%,并覆盖到城镇“三无”人群。贫困家庭还能再享受到特别医疗补助和医疗救助。全县新婚夫妇婚检、育龄妇女孕检和分娩“三免费”。富蕴县的医疗保障救助体系走在了全疆县市的前列,基本实现全民医保。
富蕴在全地区率先实施的新型城乡社会养老保险制度,颠覆了“养儿防老”的传统。家住库额尔齐斯镇的***老人没有想到,一辈子没领过工资的他,如今竟像退休职工一样每月有了固定的养老金。作为全县60岁以上的老人,***不用交一分钱,每年都能领到900元的养老金。
走进富蕴县社会福利中心,传来老人们阵阵欢乐的笑声。这个社会福利中心集五保户、孤儿供养和残疾人康复等功能为一体,总投资1184万元,占地面积11340平方米,设有活动室,阅览室,医务保健服务室。有果园、菜地、健身场地。
教育关乎每个人的幸福和命运。富蕴率先实现十二年免费义务教育,从幼儿到大学的教育保障体系初步建立。新建学前“双语”幼儿园55所,政府为在园幼儿每人每月补助30元伙食费。全县实现普通高中学生学费全免除。政府为普通高中生每人每学年补助500元生活费,为职业高中贫困生每人每年补助生活费1500元。全县形成了多级助学体系,包括县财政“专项助学资金”,三级文明单位“爱心助学”,企业“光彩事业助学”等,几年来全县募集社会资金支持教育事业近800万元。先后有近800名贫困大学生获得每学期3000到5000元的助学金,没有一个因贫失学。投资2000余万元建成全地区唯一的县级矿业职业技能培训教学综合实训场所,集信息、招生、培训、鉴定、发证、就业为一体,形成了学历教育、职业技能培训、职业技能鉴定的职业教育体系。
“早日学到一技之长,成为企业白领。”在富蕴县职业技能培训中心参加培训的哈萨克族青年赛里克憧憬着未来的生活。
由政府买单,富蕴县3000农牧民和城镇青年正在家门口免费学习重型卡车驾驶技术。他们每人每月还能领到50元的生活补贴。培训合格后,他们将在县内各企业上岗,成为富蕴工业大军中的一员。
为让群众充分享受县域经济发展的成果,把更多的人培养成产业工人,县财政每年投入2300元万开展“万名农牧民劳动力转移”和“万名产业工人培育”两大工程。与中国地质
大学、山东蓝翔技校、石河子技术学院等15所疆内外技术院校进行联合办学,建立4个疆内外培训基地。
现在富蕴县有近万名城乡劳动力成为企业的正式工人,全县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和农牧民人均收入分别达到16400元和5576元。富蕴县计划三年内再培育1万名产业工人,到“十二五”末达到2万人,实现城乡劳动力充分就业。
50平方米的房间里,客厅到厨房布置得井井有条、干净整洁。说起住房的变化,热合买提汗•乔乃感慨万千:他们一家人原来租住别人的平房,又潮湿又阴暗,有时还漏风漏雨。现在每个月花不到50块钱就住进了新楼房。
为切实解决低收入贫困家庭住房困难问题,富蕴县从2008年开始启动住房保障工程,县财政已投入2000多万元,建成廉租住房378套。2011年继续新建200套廉租房,逐步满足贫困住房户的需要。
随着廉租住房、经济适用住房、限价商品房建设和棚户区改造,富蕴县居民的住房条件得到逐步得到改善。自2006年以来,全县3073户城镇低收入家庭和“夹心层”收入家庭的住房困难问题得到解决。
“我们在创建文明县城过程中,始终把解决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放在首位,做到创建为了群众、创建依靠群众、创建成果由群众共享,只有这样才能真正激发各族干部群众的创建热情。”富蕴县的决策者这样说。
“环境指数”提升幸福感受
干净整洁的街道,明亮美观的路灯,繁花似锦的绿化带,满目苍翠的行道树,错落有致的居民住宅,鳞次栉比的高楼大厦,井然有序的集贸市场,快捷便利的交通,漫步富蕴街头,人们会惊喜地发现,富蕴每天都有新变化。
沿喀尔齐斯河岸徐徐而行,美丽景色犹如一幅漂亮的山水画徐徐呈现在人们面前,数公里长的水景长廊,波光粼粼,水光潋滟;岸边垂杨婆娑,护栏边键身、散步的人们尽情享受着“不出城廓而获山水之怡,身居闹市而有林泉之致”的生活。
“山魂水骨”,建设靓丽新城。在县城品味提升中,富蕴注重突出山水特色。沿河两岸打造“山、水、园、林”,布局秀美多姿的河滨水景观带和城区水景观带。依托青山绿水,继续实施“增绿”工程,城区周围山体自然景观“借绿”、水系治理“扩绿”、实施拆建“还绿”、发展附属绿地“补绿”等工程,增加绿化面积,城区绿化覆盖率达到*%,成为自治区级园林城市。
灯光工程是富蕴城市建设的“点睛之笔”。暮色四合,华灯初上,一座璀璨绚丽的七彩之城恍若“天上的街市”,飘然降落在阿勒泰山下、额尔齐斯河畔。生活在其中的居民,尽情享受着发展带来的灿烂光鲜,无不心生惬意。
这些日新月异的变化,得益于文明县城的创建工作。近年来,富蕴县不断加快县城基础设施建设,加强县城管理,完善县城综合服务功能,努力建设一个环境优美、功能齐全、安定有序的文明县城。
走进社区,总会有一幢新颖别致、风格统一的建筑映入眼帘,这就是富蕴县建设的标准化社区办公楼。标准化社区建设是富蕴完善县城功能的一个缩影。现在的县城居民在社区就能得到养老、青少年教育、残疾人、便民利民、再就业、医疗卫生、职业介绍、法律咨询、离退休人员管理、市民学校、妇女儿童维权等内容的服务,在这里 “24小时便民服务热线”、居家养老 “一键通”、“一站式”社区服务等便民项目一应俱全。居民只要进一个门,就可把所有事情办完,形成了“十分钟生活圈”。不仅如此,社区还承担了健身房、计生站、活动室、图书室、警务室等多重功能,极大方便了群众生活。
近5年,全县刑事案件发案率逐年下降,群众对社会治安状况的满意率达到98%。居民收入、生活环境和社会治安是群众“幸福感”的重要指标,在这些指标上,富蕴县都赢得群众给出的高分。
“魅力指数”绽放幸福笑脸
“您好”。
“请您这边走”。
“谢谢,您一路顺风!”
…………
一个微笑,一句简单的话语,便足以在人们心中产生魅力,感到美好,这个县城值得回味,这就是人文县城的魅力。温馨美好的魅力会让更多的游人、商客驻足停留,从而加速推进文明县城、矿业县城、旅游县城的建设进程。
5年来,富蕴开展的道德实践系统工程,让富蕴爱意融融。富蕴以群众文明礼仪养成教育为突破口,坚持一年一个主题,持之以恒大力实施一脉相承的“德育工程”,把普及文明礼仪规范、升华市民思想境界、优化人文道德环境,作为涵养城市精神、培育城市品格、提升城市形象的重要载体。
润物无声,潜移默化,从“文明礼貌教育”,到“礼仪富蕴、诚信富蕴、魅力富蕴”,再到“道德规范进万家、诚实守信万人行”,由浅入深、由点及面、逐年提高,一系列道德主题教育实践,构建了富蕴公民素质教育的主体链条。
道德实践从娃娃抓起。富蕴县突出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并将其提升到一个新的人文高度,拓宽了未成年人教育的天地。“中华魂”主题教育、小手拉大手活动、青少年心理咨询„„全县通过开展形式多样的未成年人思想道德教育活动,引导他们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培养他们高尚的道德情操。
道德楷模,星光熠熠。“十佳道德模范评选”,“十星级文明户评选”„„在道德实践中,道德模范如雨后春笋般涌现,他们点亮了一盏盏明灯,引领富蕴人民昂扬向上、奋勇前进。
“富蕴精神”,凝聚人心。一个人要有精、气、神,一座县城也要有精、气、神。“包容开放,创业创新,实干争先,负重奋进”。新时期的“富蕴精神” 凝聚了全县人民的智慧,是全县人民的精神认同。体现了富蕴人民勤勉务实的工作作风和昂扬向上的精神状态,体现了富蕴人的志向和追求。
来过富蕴的人们不禁赞美:“富蕴是一座充满活力、不断创新的绿色之城,是微笑之城、美丽之城。”确实,富蕴,这座不断追赶文明阳光的县城,人们因她的美丽而微笑,富蕴因人们的微笑而更加美丽。于是,为着追享文明阳光更加诱人的和煦清辉,富蕴又昼夜兼程,大步前行!
第四篇:街道创建全国文明城工作总结
街道创建全国文明城工作总结
年初以来,团结街党工委认真贯彻区委、区政府创建全国文明城市的工作要求,动员和组织街社干部和辖区居民积极参与文明创建,以服务经济建设和促进社会发展为目标,努力提高市民文明素质和社会文明程度,现将我街文明城创建工作总结如下:
一、强化领导,夯实责任,确保创建工作的开展
团结街党工委高度重视全国文明城市创建工作,切实做到强化领导,夯实责任,确保全国文明城市创建工作顺利开展。成立了由街道党工委书记、主管领导、相关科室及社区单位共同参与的全国文明城市创建委员会和文明创建督导组,对辖区实行包保责任制,定期检查、指导和督促,全面形成以“党工委为核心,各职能部门为基础,居民群众为主体,社区单位共同参与”的文明创建新格局。
二、开展活动,营造氛围,促进市民素质提高。
团结街党工委通过广泛开展文明创建活动,调动辖区居民参与全国文明城创建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营造全民参与创建的良好氛围。一是抓规范养成,积极开展“创建文明城市,争当文明市民”、“告别陋习树新风、走向文明见行动”活动,引导广大市民树立文明、健康、科学的生活方式,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二是抓文化熏陶,积极开展群众喜闻乐见的文体活动,大力推进社区文化、广场文化建设,不断提高群众的文化修养和审美情趣,努力营造欢乐祥和、健康向上的城市文化氛围。三是抓示范引导,通过开展“四个文明”评选和科技、文化、体育、卫生、法律“五进社区”活动,不断扩大创建工作覆盖面,在全社会形成崇尚先进、学习先进、争当先进的风尚,形成关爱他人、扶贫济困、诚信友爱的风尚,形成自强不息、爱岗敬业、开拓创新的风尚,真正使全国文明城创建工作成为教育人、引导人、塑造人的过程。
三、加强环境建设,创造优美的投资环境和人居环境。
团结街道党工委立足于创建整洁、文明的工作生活环境,坚持不懈地抓好环境卫生综合整治。一是坚持做好城市保洁和管理工作。继续加大街路清扫力度,实施全天候保洁,实行生活垃圾日产日清,实施经常性管理和突击整治相结合,定期组织干部群众对重点路段集中整治,清理卫生死角。强化责任意识和属地管理,加强对居民、商户、建筑企业的教育、管理,与相关人员签定责任书,杜绝乱泼乱倒、乱贴乱画、随意倾倒建筑垃圾的现象。二是抓好巷路的绿化美化工作。实施“见缝插绿”工程,组织街道社区干部和居民在巷路和门前植花种草,美化绿化环境。三是与相关部门密切配合,进一步完善环境卫生基础设施建设与管理,积极配合相关部门做好公厕、垃圾台等环卫设施的选址、维修和群众思想工作。
四、健全法律援助服务体系,强化社会治安综合治理,营造和谐稳定环境。
一是健全法律援助服务体系。成立了人民调解委员会和妇女儿童维权站,弘扬尊老、助残、爱幼的传统美德,维护老人、妇女、未成年人和残疾人的合法权益。二是强化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工作机制。我街建立了“四联工作机制”(联防、联动、联建、联调),实现“人防、物防、技防”有机结合,形成居民互防,邻里共防、群众协防、全民联防、自防、自控网络。同时认真做好矛盾纠纷排查工作,把苗头性、突发性问题解决在基层,控制在萌芽状态,做到发现得早、控制得了、解决得好,确保无一例集体上访、越级上访和恶性事件发生,为维护辖区稳定打牢基础。三是加强防范网络建设。在治安巡逻队、治安联防组的基础上,不断吸纳“4050”人员,发展状大治安巡逻队伍,实现辖区治安规范管理。做到街面上有巡逻民警,小巷里有治安委员,社区内有联防队伍,户户有防范网络,达到专业防控和群防群治互补,警力和民力形成合力,构筑一支坚不可摧的综合治理工作队伍。
五、强化服务,繁荣街区文化,促进精神文明建设。
团结街党工委从满足居民生活需求和提高居民生活质量入手,把开展街区服务作为为居民办实事的一个重要项目,作为提高街区文明程度的一个重要内容认真抓好落实。
一是广泛开辟就业渠道,帮助下岗、失业居民再就业。我街成立了家政服务台中心,开展职业技能培训和创业培训,解决558名下岗、失业居民实现再就业问题,得到下岗、失业居民的好评。
二是扎实开展扶贫济困工作,积极开展结对帮扶活动,帮助贫困居民解决具体困难;几年来,共为1740名居民申请了最低生活保障,为293户无房户申请了廉租房补贴,解决了他们的生活困难,促进 年初以来,团结街党工委认真贯彻区委、区政府创建全国文明城市的工作要求,动员和组织街社干部和辖区居民积极参与文明创建,以服务经济建设和促进社会发展为目标,努力提高市民文明素质和社会文明程度,现将我街文明城创建工作总结如下:
一、强化领导,夯实责任,确保创建工作的开展
团结街党工委高度重视全国文明城市创建工作,切实做到强化领导,夯实责任,确保全国文明城市创建工作顺利开展。成立了由街道党工委书记、主管领导、相关科室及社区单位共同参与的全国文明城市创建委员会和文明创建督导组,对辖区实行包保责任制,定期检查、指导和督促,全面形成以“党工委为核心,各职能部门为基础,居民群众为主体,社区单位共同参与”的文明创建新格局。
二、开展活动,营造氛围,促进市民素质提高。
团结街党工委通过广泛开展文明创建活动,调动辖区居民参与全国文明城创建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营造全民参与创建的良好氛围。一是抓规范养成,积极开展“创建文明城市,争当文明市民”、“告别陋习树新风、走向文明见行动”活动,引导广大市民树立文明、健康、科学的生活方式,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二是抓文化熏陶,积极开展群众喜闻乐见的文体活动,大力推进社区文化、广场文化建设,不断提高群众的文化修养和审美情趣,努力营造欢乐祥和、健康向上的城市文化氛围。三是抓示范引导,通过开展“四个文明”评选和科技、文化、体育、卫生、法律“五进社区”活动,不断扩大创建工作覆盖面,在全社会形成崇尚先进、学习先进、争当先进的风尚,形成关爱他人、扶贫济困、诚信友爱的风尚,形成自强不息、爱岗敬业、开拓创新的风尚,真正使全国文明城创建工作成为教育人、引导人、塑造人的过程。
三、加强环境建设,创造优美的投资环境和人居环境。
团结街道党工委立足于创建整洁、文明的工作生活环境,坚持不懈地抓好环境卫生综合整治。一是坚持做好城市保洁和管理工作。继续加大街路清扫力度,实施全天候保洁,实行生活垃圾日产日清,实施经常性管理和突击整治相结合,定期组织干部群众对重点路段集中整治,清理卫生死角。强化责任意识和属地管理,加强对居民、商户、建筑企业的教育、管理,与相关人员签定责任书,杜绝乱泼乱倒、乱贴乱画、随意倾倒建筑垃圾的现象。二是抓好巷路的绿化美化工作。实施“见缝插绿”工程,组织街道社区干部和居民在巷路和门前植花种草,美化绿化环境。三是与相关部门密切配合,进一步完善环境卫生基础设施建设与管理,积极配合相关部门做好公厕、垃圾台等环卫设施的选址、维修和群众思想工作。
四、健全法律援助服务体系,强化社会治安综合治理,营造和谐稳定环境。
一是健全法律援助服务体系。成立了人民调解委员会和妇女儿童维权站,弘扬尊老、助残、爱幼的传统美德,维护老人、妇女、未成年人和残疾人的合法权益。
二是强化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工作机制。我街建立了“四联工作机制”(联防、联动、联建、联调),实现“人防、物防、技防”有机结合,形成居民互防,邻里共防、群众协防、全民联防、自防、自控网络。同时认真做好矛盾纠纷排查工作,把苗头性、突发性问题解决在基层,控制在萌芽状态,做到发现得早、控制得了、解决得好,确保无一例集体上访、越级上访和恶性事件发生,为维护辖区稳定打牢基础。三是加强防范网络建设。在治安巡逻队、治安联防组的基础上,不断吸纳“4050”人员,发展状大治安巡逻队伍,实现辖区治安规范管理。做到街面上有巡逻民警,小巷里有治安委员,社区内有联防队伍,户户有防范网络,达到专业防控和群防群治互补,警力和民力形成合力,构筑一支坚不可摧的综合治理工作队伍。
五、强化服务,繁荣街区文化,促进精神文明建设。
团结街党工委从满足居民生活需求和提高居民生活质量入手,把开展街区服务作为为居民办实事的一个重要项目,作为提高街区文明程度的一个重要内容认真抓好落实。
一是广泛开辟就业渠道,帮助下岗、失业居民再就业。我街成立了家政服务台中心,开展职业技能培训和创业培训,解决558名下岗、失业居民实现再就业问题,得到下岗、失业居民的好评。
二是扎实开展扶贫济困工作,积极开展结对帮扶活动,帮助贫困居民解决具体困难;几年来,共为1740名居民申请了最低生活保障,为293户无房户申请了廉租房补贴,解决了他们的生活困难,促进 了辖区的和谐稳定。
第五篇:朝阳区创建全国文明城区
朝阳区创建全国文明城区
简
报
第63期
区创建全国文明城区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
2010年5月5日
5月5日,区委常委、宣传部长、区创建办主任谢莹专题调研文明城区创建工作。听取了区创建办关于学习贯彻区委十届十二次全会精神,研究推进文明城区创建,服务“新四区”建设相关工作的汇报。谢莹部长强调,创建办要认真学习贯彻区委全会精神,深刻领会区委“新四区”战略部署,用创建全国文明城区统揽全区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和党建等各项工作,进一步发挥好对创建工作的领导、指导、引导和督导作用,进一步加大对重点、难点、热点工作的研究和解决力度,进一步加强社会动员,树典型,出亮点,真正为民办实事,形成文明朝阳、共建共享的良好氛围。
(本刊)
工 作 动 态
区工商局结合创建明确2010年食品安全整顿重点工作。①继续开展违法添加非食用物质和滥用食品添加剂的专项整顿工作,深入开展农产品质量安全专项整顿、流通环节食品安全专 项整顿,加大对餐饮消费食品安全、保健食品、食品包装材料的整顿力度,继续加强对学校、建筑工地食堂、城乡结合部食品安全的整顿力度。②重点做好蔬菜、猪肉、熟肉制品、粮食、水(发)产品、乳制品、现场加工制售食品的检验和检查。③根据整顿主要内容、重点品种、重点对象、重点区域,结合文明城区创建工作测评指标,大力推进食品安全监管,维护辖区百姓利益,保障民生安全。
(区工商局)
双井街道 “四个工程”推动创建工作。①实施净化工程。清理校园周边堆物堆料,取缔校园周边无照经营、店外经营等违法行为,取缔市场外延伸摊点和进出口占道经营,要求建筑工地硬化进出口路面,建造洗车台,配备车辆冲洗设施,确保车辆净车上路。②实施优化工程。加大对辖区重点地带的巡查力度和巡查密度,对无照游商、黑摩的、黑三轮以及夜间施工扰民等违法行为,进行重点整治。③实施绿化工程。加大对侵占绿地、非法砍伐树木、破坏绿化行为的查处力度,维护辖区内的城市绿化成果。④实施美化工程。对城市“牛皮癣”小广告等有损城市形象的违法行为采取“巡、抓、停、清”四大措施开展整治。
(双井街道)
太阳宫地区借力创建为民办实事。①解决芍药居育慧南路垃圾中转站垃圾暴露问题,经地区多方协调,新建的位于太阳宫大街阳光汽修东侧的密闭式垃圾清洁于2010年4月26日零时起正式启用。②修缮夏家园小区道路,年底前地区将铺装1.29 万平米小区出行路,进一步改善地区基础环境。③启动地区养老(助残)餐桌,承办养老餐桌的餐厅根据社区老年人、残疾人的需求,随时调整食谱,并在餐厅指定区域为老年人、残疾人提供优质服务。④组织居民进行健康运动活动,在太阳宫公园修缮“有氧运动健走大道”,定期聘请专家为居民普及健康知识。
(太阳宫地区)
一句 话 信 息
▲区药监局通过分局的“目标管理系统”和ISO9001质量管理体系,借助网络平台,将9项创建测评内容和测评标准的责任,层层分解落实,建立天天有记录、周周有总结、月月有考核的创建工作考评体系。
(区药监局)
▲区教委以“建设绿色生态学校,创建全国文明城区”为主题召开“朝阳区小学绿色生态学校建设工作现场会”,以小手拉大手的形式带动家庭,以家庭带动社区,带动更多的人参与到保护环境的文明行动中来。
(区教委)
▲区国税局召开税企座谈会,强化诚信经营理念,建立诚信纳税氛围。
(区国税局)
▲区民防局举办首次民防志愿者急救互救知识和技能培训会,90余名民防志愿者和特种救援队队员参加培训。(区民防 局)
▲南磨房地区举办 “绿色牵手、拥抱地球”低碳环保活动,号召辖区居民以朝阳区创建文明城区为契机,倡导“文明向上、低碳生活”的生活方式。
(南磨房地区)
▲高碑店地区与区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共同举办以“携手共建促发展,文明共建促和谐”为主题的创建全国文明城区知识竞赛,全民学习宣传创建知识。
(高碑店地区)
报:首都文明办、区创建工作领导小组领导 送:区文明委成员单位、区创建工作各指挥部 发:全区各部、委、办、局,各街、乡,创建办各组
(编辑:张宏艳 王海玲 校核:王贤乐 签发:吕 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