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市法律援助中心建立“三张卡”
第10期(7月20日)
市法律援助中心建立“三张卡” 方便服务对象 规范管理机制
今年,法律援助继续被市政府列入为民办实事项目。黄冈市法律援助中心不断健全工作机制,落实工作措施,创新工作理念,改变工作方法,提高法律服务质量,通过多种方法,强化对法律服务工作的管理,进一步提高法律援助中心工作人员的业务素质、服务能力和职业道德水平,通过发放《法律援助告知卡》、《法律援助联系卡》和《法律援助回访卡》,大大方便了服务对象,强化了监督管理,有效预防了违反工作纪律,违犯职业道德问题的发生。
《法律援助告知卡》是法律援助中心为方便服务对象,将法律援助机构办公地址、电话号码、法律援助的条件和范围、申请法律援助的程序等内容,采用宣传册的方式,向群众公开。法律服务工作人员通过为社会弱势群体发放《法律援助告知卡》,及时、快捷、有效的为当事人提供法律服务,极大的方便了群众,提高服务效率。
《法律援助联系卡》是法律援助中心将联系方式、受理范围等内容向服务对象公开的一种便民方式,旨在办案过程中,让受案群众及时了解办案过程与程序,及时向办案律师进行案件的沟通,及时了解案件进展情况。让受案群众心中有数,从而提高办案效率。
《法律援助回访卡》是法律援助中心对提供重大法律服务事项的当事人,进行回访,跟踪服务对象,检查服务效果的纪录资料。法律援助案件办理结束后,对一些重大事项,采取由法律援助中心统一组织,司法局内业务人员参与,半年或一年回访的方式,向当事人了解服务情况和提供服务后取得的效果进行跟踪回访,并通过《法律援助回访卡》将回访情况纪录下来,作为市局考核法律工作人员业绩的一项重要举措。
“三张卡”制度建立以来,极大的方便了受援群众。同时,强化了监督、规范了服务,深受广大受援群众欢迎。
第二篇:市法律援助中心先进事迹
市法律援助中心先进事迹
哈尔滨市法律援助中心成立于1997年,是我省首家法律援助机构。该中心现有工作人员12人,具有律师资格的4人。多年来,哈尔滨市法律援助中心始终把解决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放在首位,秉公尽责,积极探索,勇于创新,在服务民生、促进发展、保障和谐、维护稳定方面发挥了积极的作用。他们为维护受援人合法权益、维护公平与正义、维护社会和谐稳定做出了突出贡献。
该中心连续9年在全省目标评比中名列第一名,先后获得“全国法律援助先进集体”、“全国人民满意政法单位”、全国“青少年维权岗”、“全省老年维权示范岗”、“全国学雷锋活动示范点”,被团省委授予“青年文明号”、“哈尔滨市维护农民工权益“关爱杯”先进集体等荣誉称号、2017年获得第九届“哈尔滨市青年五四奖章”。
前不久,该中心通过法律援助指导取证,当事人在哈尔滨市检察院成功申诉。上访人王先生,系哈尔滨市某木材加工厂退休职工,因与单位债务纠纷,经省、市、区三级法院审理终结,败诉。老人不服判决四处上访。2018年6月25日他来到哈市检察院控申中心申诉。由于没有新证据,很难申诉成功。老人又向法律援助中心求助,援助律师通过认真审阅判决书,了解案情,指出其败诉的原因是缺少相关的账目和凭证等证据材料。鉴于单位不给出证,导致其举证不能的实际问题,援助律师指导其依法向检察机关提出调取证据的书面申请。2018年7月26日其申诉得到受理,11月12日正式立案。老人接到哈市检察院的决定提起抗诉通知书后激动不已,为法律援助律师的认真和辛苦付出点赞。
哈尔滨市法律援助中心用一份责任,一份爱心,一份全心全意为民服务的理念,用真诚灌溉法律援助,积极开展面向农民工、军人军属、老年人、未成年人等特殊人群法律援助,确保完成哈尔滨市政府制定的惠民目标,保障民生。多年来共办理法律援助案件5万余件,接待群众法律咨询和电话咨询年均20余万人次,年均办理法律援助案件800余件。
第三篇:市法律援助中心工作总结
促进XX法律援助事业发展努力为维护社会和谐稳定做出贡献
XX市法律援助中心自2000年7月1日成立以来,在各级司法行政机关的重视和正确领导下,建立健全各项工作机制,取得了较好的成绩,得到各级党委、政府的肯定,获得XX省法律援助工作先进集体,XX市关心下一代工作先进集体和XX市扶残助残先进集体等多项荣誉,为打造和谐稳定的社会环境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市法律援助中心工作总结。下面,就近年工作和有关情况向大家作一下汇报:
一、近年工作回顾和主要做法
(一)建立机构,进一步加强队伍和网络建设。积极发挥律师、基层法律服务工作者、公证员的社会作用,今年4月,成立XX市法律援助志愿团,形成了以法律援助中心为主导,法律服务队伍为主体,社会志愿者为补充的工作网络和格局。鼓励和支持社会组织参与法律援助工作,先后成立了维护国防利益法律援助站、民营企业维权中心、消费者协会法律援助站以及残疾人、老年人、妇女法律援助站等,共6个法律援助工作站,形成法律援助机构与有关部门协作、配合的工作机制。实行挂钩联系工作制度,有关律师所设立咨询接待日,定期到残联、妇联援助站实行咨询服务,由专职律师值班,促进援助站工作有序开展。
(二)狠抓办案,切实维护党委政府工作大局和社会弱势群体合法权益。XX市法律援助中心自成立以来,共为困难群众提供法律援助677起,且每年援助案件呈增长趋势;“12348”协调中心解答咨询电话10022个,接待群众来访2604人次,分流解决纠纷125起。先后参与了“3·25”XX段高速公路特大交通事故、白石“10·29”重大火灾事故等突发性、群体性事件的处理,为维护社会稳定和弱势群体合法权益做出积极努力,备受媒体和社会的关注。
(三)注重宣传,努力扩大法律援助的社会影响。在《法律援助条例》颁布后,积极开展“为了正义和公平——法律援助在XX”系列活动,利用群众喜闻乐见的方式,如开展法律援助宣传咨询活动、发放宣传资料、设立网上宣传栏、在《XX日报》设立专栏等形式,加强了法律援助制度的宣传。并对法律援助的范围、条件和程序进行公示,为弱势群体维权指明方向和途径。另外,加强横向协调配合,与《XX日报》进行互动,对群众向该报投诉的重大疑难纠纷,凡可通过法律途径解决而当事人确有经济困难无力聘请律师的,市法律援助中心无偿提供服务,扩大了法律援助的社会影响,增强了广大公民的维权意识,得到了社会各界的关注和支持,使法律援助这一“民心工程”深入人心。
(四)开辟“绿色通道”,积极拓宽法律援助途径。根据低保对象的具体情况,于2005年4月向XX镇的近400户低保对象发放了首批法律援助卡,工作总结《市法律援助中心工作总结》。今后,执卡者无需经济状况证明,可直接到法律援助中心申请法律援助,切实解决困难群众请律师难、打官司难的问题。开辟外来民工法律援助的“绿色通道”,积极为民工解决工资拖欠、工伤赔偿补助、交通事故人身损害赔偿等纠纷,最大可能地保证符合法律援助条件的民工得到援助。在2004年受理的50件民事援助案件中,涉及外来民工的民事法律援助案件就有25起,其中已办结外来民工援助案21件,挽回各种经济损失60多万元。
(五)探索进取,不断推出便民利民新举措。一是扩大案件受理范围,由过去的刑事辩护、工伤事故代理发展到劳资纠纷、交通事故赔偿、抚养纠纷等全方位的服务。二是不断完善办案质量监控体系,建立听庭、办案质量检查、重大疑难案件讨论等多种制度。三是采用“以奖代补”的方法,激励法律服务工作者多办案、办好案,使群众满意,让政府放心。四是为市政府提供法律服务,2名援助律师被聘为市政府法律顾问,另外,援助律师积极参与市信访接待日活动和担任社区法律顾问,“148”中心还在市信访联合接待中心设立法律咨询窗口,切实发挥法律援助维护社会稳定的职能作用。五是实行民事诉讼风险告知制度,XX市法律援助中心专门制作了《民事诉讼风险提示书》,使当事人知晓民事诉讼风险,以利于维护其自身的合法利益。
二、2005年工作重点与近期规划
1、抓好网络和队伍建设,继续扩大法律援助社会覆盖面。准备在现有6个法律援助站的基础上,在XX4个镇建立法律援助站,更好地拓展法律援助渠道,为群众提供更方便、快捷的法律援助。继续在全市律师、法律服务工作者、已取得律师资格的社会人员中招募法律援助志愿者,增强法律援助志愿团力量(现有39人)。
2、继续发放法律援助卡,方便弱势群体上门求助。在XX二个贫困镇和四大集镇继续发放法律援助卡,为弱势群体的法律援助提供方便。
3、突出重点,及时提供优质服务。关注社会热点、难点,主动为房屋拆迁补偿、拖欠农民工工资等问题提供法律援助服务。
4、加强监督管理,进一步提高办案质量。继续建立和完善法律援助工作制度,规范办案规程、经费使用等,采取结案材料审查、重大疑难案件集体讨论、案件服务跟踪反愧开庭旁听、案件抽查等办法,保证办案质量。
做好法律援助工作,事关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事关社会和谐稳定的大局,责任重大,使命神圣。XX市法律援助中心一定继续深入贯彻《法律援助条例》,进一步规范法律援助工作,推进XX市法律援助事业向更高的水平发展。
二○○五年五月十日
第四篇:市法律援助中心开展荣辱观教育
市法律援助中心开展荣辱观教育
近日,市法律援助中心开展了以“知荣辱、树新风”为主题的教育实践活动,引导全中心人员从小事做起,从自身做起,把“八荣八耻”转化为自觉行动。
市法律援助中心全体人员认真学习了胡锦涛总书记关于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的重要讲话和《人民日报》关于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的重要论述,引导全体人员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
中心全体人员紧密结合思想实际,抓住这一有利时机,用“践行基本的社会公德”、“树立高尚的职业道德”来规范中心全体人员的言行举止,提高全体人员的道德素质,促进中心不断提高职业道德水平,用“八荣八耻”的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全体人员牢记法律援助的神圣职责,做“八荣八耻”的积极实践者,以崭新的风貌投入到法律援助工作中去,为维护弱者的合法权益,为维护社会稳定,为构建和谐日照做出贡献。
二○○六年四月十二日
第五篇:建立清华大学法律援助中心初步构想
建立清华大学法律援助中心初步构想
目前已经做了的准备工作主要有:核心成员开了第一次筹备工作探讨会;建立了公共邮箱;招募了第一批志愿者;跟兄弟院校的法律援助中心取得了联系以及进行了初步的沟通;和陈建民老师进行过深入的交流,陈老师表示很高兴看到有这样的组织,也愿意尽全力给我们提供帮助。经过这段时间的筹备,梳理出以下主要内容:
1、职能定位
第一,以法学院为依托建立一个学生志愿服务组织,服务清华大学广大师生; 第二,经过比较研究,作为清华大学,我们应该承担更多的社会责任,在专业老师的指导下为社会弱势群体代理部分简单案件(如劳动权益保护、妇女儿童的权益保护、侵权赔偿类等)。
2、法律服务专题(1)劳动争议(2)人身损害(3)交通事故(4)消费权益(5)合同债务(6)婚姻继承(7)房产物业(8)行政问题
3、管理及部门设置
(1)管理:经过比较研究,综合性大学都是设立在法学院下面;由于中国政法大学学校的专业性特征,是由校团委管理。因此,建议清华大学法律援助中心设立在法学院下面更加适宜。(2)部门设置
办公室:办公室主要处理中心内部的日常行政事务,如资金管理、档案管理、以及成员的招募、调配、考核和奖惩等。
宣传部:负责整个中心的对外宣传工作和形象维护,包括法援简报,内部优秀志愿者采访,参与网站维护,对外联络工作以及举办各活动时的宣传等工作。
诉讼代理部:对于符合代理条件的案件,以志愿者身份负责为当事人无偿代理民事诉讼。(司法考试通过或有法律实务经验者优先)
法律咨询部:负责法律援助网站答疑(我们法学院在2006年已经建立了网站,只是一直被闲置着),以及现场接受当事人的咨询,统计相关数据报办公室备案。
理论研究部:进行案例研究,法律援助相关项目调研,针对不适合代理的案件出具法律意见书,理论材料汇编。
实践部:开展普法宣传,组织实践活动和社会调研。
4、需要学院和学校提供的支持
(1)解决旗号的问题,授权以什么样的名义对外开展工作?(2)管理权的归属,是学院还是学校?
(3)帮助联系相关专业老师来给我们做指导工作,跟陈建民老师“法律诊所”课程相结合
(4)设立专门的法律咨询服务室,开通法律咨询服务热线,建立微信公众号(5)取得一定的物资支持,或者允许我们跟外面一些律所或者基金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