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市司法局法律援助中心品牌实例申报材料
市司法局法律援助中心品牌实例申报材料
市法律援助中心是由市委市政府设立的法律援助机构,隶属于市司法局。自1998年10月成立以来,紧密围绕党和政府中心工作,坚持科学发展、服务为民,以满足人民群众法律援助需求为目标,以维护困难群众合法权益为主线,以方便群众、服务群众为重点,立足“应援尽援、应援优援”,不断强化服务意识、完善服务设施、创新服务举措,得到受援群众的一致好评。
一、实施“半小时法律援助圈”工程,服务困难群众
法律援助制度是政府为经济困难的公民提供法律帮助,保障社会公平正义的一项重要法律制度。为了进一步维护困难群众合法权益,促进社会公平正义,我们在全省率先提出了“半小时法律援助圈”工程,以“全方位、多渠道、反应快”的法律援助社会服务体系为着力点,积极发挥组织优势,整合系统资源,凝聚社会力量。在全市100个乡镇(街道)建立了法律援助工作站,在村(居)委会设立法律援助联络员,在市总工会、市妇联、连云港监狱、淮海工学院、市侨办等单位建立法律援助工作站(中心)。通过积极构建“半小时法律援助圈”工程,全市建成了以市法律援助中心为核心,覆盖城乡、企业、学校、工地的立体式法律援助社会服务体系。
二、开展“阳光便民服务行”活动,贴近基层群众
法律援助是“一头牵着百姓疾苦,一头系着政府关爱”的阳光事业。为了进一步提高基层群众法律意识,帮助基层群众维护自身合法权益,我们组织报社记者、大学生志愿者、社会律师、基层法律工作者开展法律援助“阳光便民服务行”活动,先后走进乡村社区、企业工地、学校监区,发放维权手册、解答法律难题、受理援助申请、开展纠纷调解,共发放宣传资料3000余份,解答法律咨询200人次,现场受理申请11件。同时,针对比较突出的劳动争议、婚姻继承、人身损害等热点问题,安排律师解答咨询,发放法律援助联系卡、公布法律咨询热线,使基层群众在家门口就能享受到优质的法律服务。
三、切实履行法律援助职责,促进社会公平正义
良好的法治环境是保障经济社会又快又好发展的根本。为了进一步发挥法律援助在改善民生、服务民生中的重要作用,我们深入推进法律援助窗口规范化建设,力争以良好的服务环境、优质的服务质量为受援群众提供高效的法律服务。同时,积极履行管理职能,开展案件质量检查、受援群众满意度测评等活动,通过电话回访、召开座谈、实地走访等形式,广泛听取受援人意见或建议,切实更新服务理念、改进工作作风、提高办案质量,让更多的受援群众满意。中心全年共承办各类法律援助案件57件,其中民事28件,刑事28件,国家赔偿1件,受援群众满意率为100%。
第二篇:司法局法律援助中心的工作方案
司法局法律援助中心的工作方案
为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和自治区党委十届四次全会的决策部署和司法部关于推进公共法律服务工作建设要求,围绕建设“平安广西”“法制广西”的目标任务和要求,根据司法厅统一部署,强化乡镇“温馨之家·贴心服务”法律服务中心。具体实施方案如下:
一、指导思想和工作目标
开展“一枢纽七中心”法律服务援助中心,是司法行政系统深入开展强化乡镇“温馨之家·贴心服务”法律服务中心建设的重要内容,是对司法部“法律援助便民服务”主题活动的进一步深化。活动的指导思想是: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以困难群众满意为根本标准,以深化法律援助便民服务为着力点,进一步拓宽服务领域,创新服务方式,完善基础设施,推进机构队伍建设,努力提供优质、便捷、高效的法律援助服务,切实维护困难群众合法权益,为党的十八大胜利召开营造和谐稳定的社会环境,更为平安广西,法制广西建设和富民强桂新跨越提供法律服务和保障
工作目标:法律援助领域进一步拓展,城乡广泛覆盖,案件数量进一步增加,便民服务措施进一步完善,服务能力、服务质量和服务效果进一步提升,法律援助机构、法律服务机构和法律援助人员的为民服务意识进一步增强,在维护困难群众权益过程中创先进、争优秀,取得新的成效。
工作原则:
1、统一规划,分步实施。各地根据司法厅的实施方案,结合当地实际,既要对法律援助工作站建设做出规划,又要采取分步建设的方式,对面积较大、居住分散的乡镇制定下设若干个法律援助工作点的工作计划,围绕规划和计划有成效地开展工作。
2、统一标准,分步规范。按照法律援助工作站统一挂牌设计、统一制度上墙、统一文书格式、统一案卷归档的“四统一”标准,根据司法所的实际情况,对开展的法律援助工作逐步规范。
3、便民利民,注重实效。从着眼于司法所职能作用的充分发挥,着眼于贫弱群体能够得到及时、方便、有效的法律服务为目的,对法律援助工作站实行动态管理,逐步进行法律援助工作站规范化建设。
二、活动内容和工作措施
法律援助中心开展的内容主要包括:扩大法律援助覆盖面,完善便民服务措施,创新服务方式,营造创先争优良好氛围。具体工作措施有:
(一)拓展援助范围,加大办案力度
1.突出重点服务对象,做好农民工、下岗失业人员、低收入人群、残疾人、老年人、未成年人等困难群体法律援助,开展专项行动。积极参与党委政府主导的维护群众权益机制建设,引导当事人理性表达诉求,依法维护自身权益。主动为接访中涉及的相关案件和其他涉法涉诉上访案件中的困难群众提供法律援助。
(二)强化窗口建设,落实便民措施
1.按照省司法厅制定的《全区公共法律服务体系建设实施方案》,从硬件设施、人员配备和服务规范等方面,推进法律援助便民服务窗口建设。
2.贯彻执行《全区公共法律服务体系建设实施方案(讨论稿)》,从人员、职责、制度等方面规范工作站、联系点建设,推动示范工作站、联系点创建工作。推行工作站转交申请、联系点联系申请、有关部门引导申请等申请形式,使困难群众获得更加简便高效的法律援助。
3.推行柜台式服务,发挥便民窗口的服务指引、法律咨询、申请受理、查询答疑等功能。
4.推行服务承诺制、首问负责制、限时办结制、援务公开制,实行标准化审批流程。指导监督法律援助人员严格遵守法定程序和执业规范,对重大疑难案件实行集体讨论,确保提供符合标准的法律援助。完善与劳务输入地区法律援助机构的协作机制,方便受援人异地维权。
5..综合运用重点案件评查、庭审旁听、案卷检查、受援人回访等措施,提高法律援助质量。
(三)创新服务方式,完善援助方法
1.全面提升网络服务水平。在政法专网系统,推进全案全员全流程应用,法律援助中心及乡镇法律援助工作站实现案件即办即录、谁办谁录、全流程应用。2.根据案情实际和当事人的意愿,为当事人提供形式适当的法律援助,引导当事人采取非诉讼方式解决纷争,减少讼累,促进和谐。规范完善援调对接工作,探索建立援访对接工作机制。引进心理咨询等社会工作者参与法律援助工作,关注受援人的心理疏导,实现最佳援助效果。
(四)丰富活动形式,营造良好氛围
1.推行阳光服务、微笑服务、高效服务、廉洁服务,做到着装整洁、举止文明、态度热情,树立法律援助工作人员和便民服务窗口良好的公共形象。
2.拓宽民意沟通渠道,开展向法律援助受援人、司法机关工作人员、人大代表、政协委员等社会各界征询对法律援助工作意见等活动,引入社会监督和公共评议,引导法律援助工作者在争优中提高业务技能,在创先中改进工作作风。
三、实施步骤
(一)法律援助工作站的人员与管理:全县乡镇(街道)法律援助机构统称为法律援助工作站,设在司法所,是司法所的工作职能之一。法律援助工作站的全称为:××(司法所机构所在地地名)法律援助工作站。法律援助工作由司法所的司法助理员和基层法律服务工作者担任,也可以根据当地工作实际,聘用符合条件的工作人员或接纳法律援助志愿者。乡镇(街道)法律援助工作站在县司法局的领导下开展工作。县法律援助中心进行业务指导。
(二)法律援助工作站的业务范围
1、按照《法律援助条例》的规定,根据县法律援助中心的授权,受理、审查本辖区的法律援助申请。对审查符合申请法律援助的条件,属于工作站所在地法院、派出法庭审理的简单民事诉讼案件、非诉讼案件,可自行决定提供法律援助。对审查符合申请法律援助的条件,应当由县以上法律援助中心办理的案件, 法律援助工作站应出具初审意见,并指导申请人按照有关规定提交材料。
2、代拟法律文书、解答法律咨询。
3、开展法律援助宣传工作和案件信息、工作动态报送工作。
(三)法律援助工作站的业务建设结合法律援助业务范围,建立健全各项规章制度、工作纪律。建立法律援助工作站职责,法律援助办案规程,法律援助受理范围、条件及法律援助一次性告知等规章制度;建立有利于提高队伍素质和业务水平的政治业务学习、重要工作情况请示报告、案件集体讨论、奖优罚劣等工作纪律和服务承诺。要有法律援助工作站印章;有各种法律援助专用格式文书、表格、案卷用纸等必需的办公用品;有必要的业务学习书籍资料;各项工作制度、职责、工作流程图表装裱上墙明示。
(四)加强培训,注重宣传。要加强对法律援助工作站人员的思想教育和业务培训,不断提高法律援助工作者队伍的政治业务素质,以合格的法律服务完成各项工作任务;要注重培养基层法律援助工作者的宣传意识,以生动、典型的事实与案例开展宣传,让广大群众能够清楚地了解法律援助的作用和意义,树立司法行政机关的良好形象,推进全区司法行政工作的改革创新。
四、组织领导和工作保障
(一)加强组织领导。开展“温馨之家·贴心服务”法律服务中心建设是今年司法行政工作的一项重要任务。各县、区司法行政机关要高度重视,加强组织领导。本县成立活动领导小组,由县局主要领导担任组长,副组长,办公室、处、科、基层科等科室负责人及市法律援助中心全体人员任领导小组成员,领导小组办公室设在法律援助中心。各中心要按照活动方案要求,明确目标任务,落实领导责任,扎实推进活动开展。
(二)加强基础保障。要充分利用开展活动的契机,争取各级党委政府重视和有关部门支持,帮助解决法律援助工作中的困难和问题,为活动的顺利开展创造良好外部条件。要积极争取各级政府建立与财政收入和办案量增幅相适应的法律援助经费保障机制,相应提高办案补贴标准,提高经费保障水平。要积极争取推进便民窗口基础设施建设,统一规范标识。提高法律援助机构业务装备水平,为开展活动提供必要保障。
(三)加强舆论宣传。要加大活动宣传力度,充分利用报刊、电视、网络等媒体,广泛宣传司法行政机关推进活动的措施和成效,形成声势,为开展活动营造良好氛围。要对活动中涌现的先进典型和经验,通过多种形式进行宣传推广,进一步巩固活动成果。
第三篇:市法律援助中心先进事迹
市法律援助中心先进事迹
哈尔滨市法律援助中心成立于1997年,是我省首家法律援助机构。该中心现有工作人员12人,具有律师资格的4人。多年来,哈尔滨市法律援助中心始终把解决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放在首位,秉公尽责,积极探索,勇于创新,在服务民生、促进发展、保障和谐、维护稳定方面发挥了积极的作用。他们为维护受援人合法权益、维护公平与正义、维护社会和谐稳定做出了突出贡献。
该中心连续9年在全省目标评比中名列第一名,先后获得“全国法律援助先进集体”、“全国人民满意政法单位”、全国“青少年维权岗”、“全省老年维权示范岗”、“全国学雷锋活动示范点”,被团省委授予“青年文明号”、“哈尔滨市维护农民工权益“关爱杯”先进集体等荣誉称号、2017年获得第九届“哈尔滨市青年五四奖章”。
前不久,该中心通过法律援助指导取证,当事人在哈尔滨市检察院成功申诉。上访人王先生,系哈尔滨市某木材加工厂退休职工,因与单位债务纠纷,经省、市、区三级法院审理终结,败诉。老人不服判决四处上访。2018年6月25日他来到哈市检察院控申中心申诉。由于没有新证据,很难申诉成功。老人又向法律援助中心求助,援助律师通过认真审阅判决书,了解案情,指出其败诉的原因是缺少相关的账目和凭证等证据材料。鉴于单位不给出证,导致其举证不能的实际问题,援助律师指导其依法向检察机关提出调取证据的书面申请。2018年7月26日其申诉得到受理,11月12日正式立案。老人接到哈市检察院的决定提起抗诉通知书后激动不已,为法律援助律师的认真和辛苦付出点赞。
哈尔滨市法律援助中心用一份责任,一份爱心,一份全心全意为民服务的理念,用真诚灌溉法律援助,积极开展面向农民工、军人军属、老年人、未成年人等特殊人群法律援助,确保完成哈尔滨市政府制定的惠民目标,保障民生。多年来共办理法律援助案件5万余件,接待群众法律咨询和电话咨询年均20余万人次,年均办理法律援助案件800余件。
第四篇:北京市司法局关于印发《关于市法律援助中心开展对服刑人员法律援助
北京市司法局关于印发《关于市法律援助中心开展对服刑人员法律援助.txt我不奢望什么,只希望你以后的女人一个不如一个。真怀念小时候啊,天热的时候我也可以像男人一样光膀子!北京市司法局关于印发《关于市法律援助中心开展对服刑人员法律援助工作暂行办法》的通知
市监狱管理局,市法律援助中心,各区县司法局:
为进一步维护服刑人员的合法权益,加强对服刑人员的人性化管理,提高服刑人员的改造质量,北京市司法局决定在市法律援助中心开展对服刑人员法律援助的试点工作,并制定了《关于市法律援助中心开展对服刑人员法律援助工作暂行办法》。请市监狱管理局、市法律援助中心按照该办法,切实做好对服刑人员的法律援助工作。各区县法律援助机构根据各自实际,有条件的可与监狱合作,参照该办法开展对服刑人员的法律援助工作,切实维护服刑人员的合法权益。
二○○五年一月十一日
北京市司法局关于市法律援助中心
开展对服刑人员法律援助工作暂行办法
第一条 为了维护服刑人员的合法权益,保障经济困难或其他特殊困难的服刑人员获得必要的法律服务,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中华人民共和国监狱法》和《法律援助条例》,结合我市法律援助和监狱工作的实际,制定本规定。
第二条 市监狱管理局在刑罚执行处设立服刑人员法律援助工作站作为市法律援助中心的定点联系机构,各监狱(含未成年犯管教所)狱政科设立法律援助工作点、分监区设立法律援助工作员,负责对本区域内服刑人员法律咨询问题的收集、整理以及对服刑人员法律援助个案申请的初步审查和转递。市法律援助中心对服刑人员的法律援助申请事项进行审查,决定是否受理,针对服刑人员法律援助工作站的信息汇总情况组织各法律援助机构开展相关咨询活动。
第三条 经济困难的服刑人员可就以下事项提出法律援助申请:
(一)不服生效的刑事判决而提出申诉且在检察院、法院已经立案的案件;
(二)符合《法律援助条例》和北京市规定的有关法律援助事项;
(三)市法律援助中心、市监狱局法律援助工作站认为确有必要提供援助的其他事项。
服刑人员申请法律援助的经济困难标准,以服刑人员家庭为单位,参照本市城镇居民最低生活保障线执行。
第四条 服刑人员提出法律援助申请,应提交以下材料:
(一)所在监狱出具的服刑人员身份证明;
(二)所在监狱提供的服刑人员所在街道、乡镇出具的家庭经济困难证明;
(三)与所申请的法律援助事项有关的诉讼文书;
(四)法律援助机构认为需要提供的其他证明材料。
服刑人员提出法律援助申请应当采用书面形式,填写申请表;以书面形式提出申请确有困难的,可以口头申请,由各监狱(所)法律援助工作站(点)工作人员作书面记录,并由申请人签字。申请材料通过市监狱局法律援助工作站附函转交市法律援助中心。
第五条 市法律援助中心在收到法律援助申请后,应当及时进行审查并作出决定。对申请人提交的证明材料不齐全或有异议的,应当及时通知市监狱局法律援助工作站要求申请人补充有关材料或作出必要说明。申请人未按要求补充或说明的,视为撤销申请。
市法律援助中心对符合法律援助条件的,作出同意提供法律援助的决定,通知市监狱局法律援助工作站告知申请人,并于三日内指派承担法律援助义务的律师提供援助;对不符合法律援助条件的,作出不予援助的书面决定,由市监狱局法律援助工作站送达法律援助申请人。
第六条 申请人对市法律援助中心不予援助的决定有异议的,可以通过市监狱局法律援助工作站向市司法局提出重新审查,市司法局经审查认为申请人符合法律援助条件的,应责令法律援助机构及时对该申请人提供援助。
第七条 承办律师到服刑人员所在监狱与在押罪犯会见,应持市法律援助中心函件和律师执业证,监狱应提供便利条件。
第八条 各区县法律援助中心可结合工作实际,参照本办法与监狱自行签订工作协议,积极开展对服刑人员的法律援助工作。
第九条 在服刑人员法律援助案件承办过程中,市司法局要加强协调,各法律援助机构应相互支持、配合,保证工作顺利开展。
第十条 本规定自发布之日起执行。
第五篇:北京市司法局关于印发《关于市法律援助中心开展对服刑人员法律援助
北京市司法局关于印发《关于市法律援助中心开展对服刑人员法律援助工作暂行办法》的通知
市监狱管理局,市法律援助中心,各区县司法局:
为进一步维护服刑人员的合法权益,加强对服刑人员的人性化管理,提高服刑人员的改造质量,北京市司法局决定在市法律援助中心开展对服刑人员法律援助的试点工作,并制定了《关于市法律援助中心开展对服刑人员法律援助工作暂行办法》。请市监狱管理局、市法律援助中心按照该办法,切实做好对服刑人员的法律援助工作。各区县法律援助机构根据各自实际,有条件的可与监狱合作,参照该办法开展对服刑人员的法律援助工作,切实维护服刑人员的合法权益。
二○○五年一月十一日
北京市司法局关于市法律援助中心
开展对服刑人员法律援助工作暂行办法
第一条 为了维护服刑人员的合法权益,保障经济困难或其他特殊困难的服刑人员获得必要的法律服务,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中华人民共和国监狱法》和《法律援助条例》,结合我市法律援助和监狱工作的实际,制定本规定。
第二条 市监狱管理局在刑罚执行处设立服刑人员法律援助工作站作为市法律援助中心的定点联系机构,各监狱(含未成年犯管教所)狱政科设立法律援助工作点、分监区设立法律援助工作员,负责对本区域内服刑人员法律咨询问题的收集、整理以及对服刑人员法律援助个案申请的初步审查和转递。市法律援助中心对服刑人员的法律援助申请事项进行审查,决定是否受理,针对服刑人员法律援助工作站的信息汇总情况组织各法律援助机构开展相关咨询活动。
第三条 经济困难的服刑人员可就以下事项提出法律援助申请:
(一)不服生效的刑事判决而提出申诉且在检察院、法院已经立案的案件;
(二)符合《法律援助条例》和北京市规定的有关法律援助事项;
(三)市法律援助中心、市监狱局法律援助工作站认为确有必要提供援助的其他事项。
服刑人员申请法律援助的经济困难标准,以服刑人员家庭为单位,参照本市城镇居民最低生活保障线执行。
第四条 服刑人员提出法律援助申请,应提交以下材料:
(一)所在监狱出具的服刑人员身份证明;
(二)所在监狱提供的服刑人员所在街道、乡镇出具的家庭经济困难证明;
(三)与所申请的法律援助事项有关的诉讼文书;
(四)法律援助机构认为需要提供的其他证明材料。
服刑人员提出法律援助申请应当采用书面形式,填写申请表;以书面形式提出申请确有困难的,可以口头申请,由各监狱(所)法律援助工作站(点)工作人员作书面记录,并由申请人签字。申请材料通过市监狱局法律援助工作站附函转交市法律援助中心。
第五条 市法律援助中心在收到法律援助申请后,应当及时进行审查并作出决定。对申请人提交的证明材料不齐全或有异议的,应当及时通知市监狱局法律援助工作站要求申请人补充有关材料或作出必要说明。申请人未按要求补充或说明的,视为撤销申请。
市法律援助中心对符合法律援助条件的,作出同意提供法律援助的决定,通知市监狱局法律援助工作站告知申请人,并于三日内指派承担法律援助义务的律师提供援助;对不符合法律援助条件的,作出不予援助的书面决定,由市监狱局法律援助工作站送达法律援助申请人。
第六条 申请人对市法律援助中心不予援助的决定有异议的,可以通过市监狱局法律援助工作站向市司法局提出重新审查,市司法局经审查认为申请人符合法律援助条件的,应责令法律援助机构及时对该申请人提供援助。
第七条 承办律师到服刑人员所在监狱与在押罪犯会见,应持市法律援助中心函件和律师执业证,监狱应提供便利条件。
第八条 各区县法律援助中心可结合工作实际,参照本办法与监狱自行签订工作协议,积极开展对服刑人员的法律援助工作。
第九条 在服刑人员法律援助案件承办过程中,市司法局要加强协调,各法律援助机构应相互支持、配合,保证工作顺利开展。
第十条 本规定自发布之日起执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