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关于加快推进“科技杨凌、人才杨凌、园林杨凌、富裕杨凌”建设的意见
关于加快推进“科技杨凌、人才杨凌、园林杨凌、富裕杨凌”建设的意见 为深入贯彻国务院《关于支持继续办好杨凌农业高新技术产业示范区若干政策的批复》和我省贯彻落实《意见》精神,整合全省相关资源,支持杨凌示范区加快建设科技杨凌、人才杨凌、园林杨凌、富裕杨凌(以下简称“四个杨凌”),进一步推动杨凌示范区又好又快发展,经省委、省政府同意,省委办公厅、省政府办公厅近日出台《关于加快推进“科技杨凌、人才杨凌、园林杨凌、富裕杨凌”建设的意见》。《意见》分为四个大的方面:
一是加快建设科技杨凌,其中包括7方面内容:
(一)提升科技创新能力。加大支持力度,通过省科学技术研究与发展计划、重大科技创新专项、科技统筹创新工程等各类科技计划,每年安排3000万元资金支持杨凌实施重点科研项目。充分发挥部省会商工作机制作用,指导和支持杨凌申报国家科技项目。省科技厅与杨凌示范区定期召开联席会议,协调解决科技发展中的重大问题。指导制定农业知识产权战略推进计划,做好知识产权示范园区创建工作,发挥省级知识产权专项工作经费的引导作用,加快推进知识产权托管工程试点工作,提高示范区知识产权创造、运用、保护能力。
(二)加强育种和种质资源保护工作。依托杨凌科技优势,开展主要农作物生物育种技术研发、种质资源创制,鼓励科研人员开展商业化育种,提升种业科技创新研发能力。支持建设种子产业园,引导省内有发展潜力的育繁推种子企业向杨凌集聚,建设省种业研发中心,促进农作物种业技术在杨凌转化。支持开展畜牧良种的选育及示范基地建设,开展主要果树新品种选育与示范推广,强化科技创新和示范推广能力。
(三)加强科研创新平台建设。支持建设国家和省(部)级重点实验室,进一步完善现有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推动陕西省杂交油菜中心搬迁建设。围绕干旱半干旱地区农业发展,在旱区农业与生态修复、小麦育种、动植物重大疾病防治等领域,建设一批国家和省级工程研究中心、工程实验室、企业技术中心等科技创新平台,进一步增强示范区原始创新、集成创新和成果转化能力。推动全省农业科技领域机构向杨凌转移。
(四)开展农业关键技术研究与示范。支持开展节水和主要粮油作物高产高效生产技术研究与示范,重点开展小麦、玉米高产技术、旱地春玉米雨水周年调蓄减灾稳产技术研究,在稻茬油菜免耕栽培、小杂粮抗逆丰产栽培、马铃薯优质高产栽培和高效设施农业节能增效等技术方面取得新进展,尽快建设成为农业科技研发推广示范的重要基地。
(五)开展战略性新兴产业重点新产品研发。支持在生物、食品、现代农机装备制造等产业领域进行新技术研发,发展一批由企业主导,科研机构和高校积极参与的产业技术创新联盟。支持加快农机产业园、生物产业园和农产品深加工新型工业化产业示范基地建设,促进园区和基地的中小企业创新发展。支持实施省级重大产业创新发展工程,推动要素整合和技术集成,努力实现产品研发的重大突破。
(六)开展现代农业科技示范推广和培训工作。加快现代农业示范园区建设,开展农作物新品种、新技术的引进与示范,探索形成现代农业发展的“杨凌模式”。支持杨凌基层农技推广体系改革工作,强化科技服务功能。支持农田水利建设和农业节水灌溉技术推广应用,积极争取建立水利部科技推广中心陕西科技推广示范基地。支持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杨凌职业技术学院、省杂交油菜中心等科研机构和杨凌有关企业新建一批试验示范基地和省级农业科技专家大院。全面实施科技特派员农村创业行动,建设省级科技特派员创业链和示范区。支持以杨凌为主体办好农林卫视,使其成为现代农业科技示范、推广、服务的重要平台。依托我省农业科技专家大院、试验示范站、实训基地、示范基地、远程培训基地,组建一批农业科技培训分中心,利用3年时间培训农村种养大户、致富能手、科技特派员和涉农企业家3万人(次)。
(七)开展科技金融结合和技术转移工作。将杨凌纳入全省科技金融试点区域,支持建立科技金融服务平台。发挥杨凌农村产权流转中心的作用,扩大农村产权抵押融资试点,有效激活农村土地经营权、农村房屋等农业生产要素进入融资市场,鼓励和支持优势企业上市融资。通过省重大科技成果转化引导专项支持杨凌开展技术转移工作。支持中国技术交易所杨凌分所创建省级技术转移示范机构,争取金融机构在杨凌新建或通过网点转型等方式设立科技支行。建立杨凌农村金融改革试验示范区,支持现代农业发展融资平台和大宗农产品中远期交易市场建设,探索农村金融发展新模式。突出全省农业保险创新实验区建设,深化政策性农业保险试点工作,加快建立农业保险体系。设立杨凌现代农业创业投资基金,积极开展银保合作创新试点。支持和推动杨凌现代农业生物产业基金进行实质性运作,带动现代农业生物产业发展壮大。二是推进建设人才杨凌,其中包括6方面内容:
(八)加大人才队伍建设资金投入。加强西北农林科技大学“985工程”建设和学科建设、人才培养与引进工作,造就学术领军人物和创新团队,提升自主创新能力。省人才专项资金向杨凌倾斜,支持创新型人才队伍建设。支持杨凌制定外国专家政府奖励办法,对拥有自主知识产权和参与重要创新成果项目的外国专家给予奖励。
(九)支持实施创新人才聚集工程。利用国家千人计划的实施,支持加快建设国家“海外高层次人才创新创业基地”。对引进的各类高层次创新创业人才,优先给予创业扶持和创新启动资金资助。对引进的博士研究人员,在五年内参照省政府对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引进国内外博士研究人员资助政策给予补助。支持培养行业领军人才、优秀创新团队和优秀中青年学术带头人。探索建立人才、智力、项目相结合的引进机制,对省内高校、科研机构携带科技成果到杨凌创办企业的科技人员,五年内保留其编制,创办企业期间要求返回的,由原单位按原职级待遇安排。
(十)积极搭建创新型人才工作平台。支持杨凌企业设立博士后科研工作站和创新实践基地,对设立的每个博士后工作站或基地给予一次性补助,并对招收的博士后研究人员按照国家标准给予资助。争取中组部等有关部委支持,在杨凌培训乡镇干部、大学生村官。
(十一)创新人才管理机制。加强人才公共服务体系建设,办好陕西省农业中高级人才市场。支持探索建立有利于留住人才、吸引人才,兼顾公平、自主灵活的收入分配激励机制,提高创新型人才的工资待遇水平。允许各类专业技术人员以股权奖励、期权分配、技术入股等方式,按管理要素和科技要素参与分配。加强干部交流工作,将杨凌干部交流纳入全省范围统筹考虑,每年有计划地选派干部到省级机关和其他市县区交流任职或挂职,全面提高干部队伍的综合素质。
(十二)支持杨凌创建创业型城市。建立风险补偿机制,推动农业创业人才集聚。放宽政策,提高培训补贴标准,支持和吸引区外人员创业就业。增加创业促就业小额担保贷款基金额度,放宽贴息政策,允许农民专业合作社按劳动密集型企业享受小额担保贷款。对劳动密集型企业实施贷款贴息。
(十三)深化农业国际科技交流与合作。充分发挥杨凌现代农业国际研究院作用,深化国际农业交流与合作。支持建设国际农业科技硅谷(国家现代农业国际创新园)。支持引进外国优秀专家,在干旱半干旱地区农业关键技术领域开展国际科技交流与合作。
三是全面建设园林杨凌,其中包括3方面内容:
(十四)加大基础设施建设力度。支持建设公路、铁路联动的现代物流中心项目。进一步完善“六横五纵”公路网,支持扶杨眉一级公路工程等项目建设,形成以杨凌为中心向周边辐射的区域性交通中心路网格局。加快现有主干公路升级工作,尽快将西宝中线、杨扶公路、杨临公路等主干公路纳入省道管理。按照机动车净增数量逐年增加车辆燃油费改税返还资金额度,提高公路养护水平。加快现代农业示范园区产业路项目建设,进一步完善园区基础设施。加快杨凌供水工程进度。利用省级保障性住房融资平台,为杨凌保障性安居工程建设提供充足的启动资金。加快住房保障信息系统建设,与房地产市场信息系统、个人住房信息系统实现“三网合一”。支持加快重点镇建设,指导镇区标准化模块和镇域居民区规划的编制与实施。支持数字化城市管理系统建设,推进数字化城管平台建设,进一步提高城市精细化管理水平。加快旧城区改造和新城区一体化建设,加大污水管网、农村危房改造等资金补助力度,安排2000万元支持城市供水管网建设。落实基础设施建设贷款贴息和城镇污水处理设施配套污水管网以奖代补等建设资金。
(十五)推进渭河、漆水河、韦河综合整治工作。加大对渭河杨凌段综合整治工程建设投入力度。支持实施漆水河、韦河中小河流综合治理和渭惠渠、高干渠城区段改造工作,打造“灌渠水利景观示范工程”。
(十六)开展森林城市创建工作。支持杨凌创建国家级园林城市和生态小城镇,在重点镇基础设施和保障性住房建设方面给予支持。在重点区域绿化、千里绿色长廊建设和“三化一片林”示范区建设等方面给予扶持。支持杨凌建设3000亩省珍稀濒危植物引种展示园。支持省宝鸡峡引渭灌溉管理局实施“杨凌示范区水景观供水工程”。加大对环保产业、农村环保、环境监察执法能力建设及节能减排工程的支持力度。“十二五”期间,每年在减排、环保专项和农村环保专项资金中列支800万元,对杨凌农牧废弃物综合处理、农村环境综合整治项目给予倾斜支持。
四是支持建设富裕杨凌,其中包括3方面内容:(十七)壮大涉农工业。加快西安——杨凌国家生物产业基地建设步伐,在生物育种、生物医药、生物农资等重点领域支持一批重大科技成果转化项目。支持杨凌和西安在生物产业方面深化合作,通过优势互补,延伸产业链,形成全省的生物高技术产业集群。支持杨凌加快省级台商产业园建设步伐,积极推荐和协调央企、省属国企的大项目在杨凌布局建设。支持杨凌农机产业园建设,打造在全国具有一定影响力的现代农业机械产业集群。对杨凌技术含量高、产品质量优、辐射带动能力强的项目,在技术改造专项资金和装备制造业专项资金中给予重点支持。支持杨凌标准化厂房建设和承接产业转移等项目,建设杨凌新型工业化产业示范基地。
(十八)支持杨凌破解资金和土地制约。“十二五”期间每年安排2亿元区域发展专项资金,专项资金的使用与化解示范区债务紧密挂钩,并作为城市基础设施的引导资金,吸引更多的社会资本参与示范区建设。优先支持城市供水、供热、供气、供电以及城市污水和垃圾处理等设施建设,改善杨凌城市基础设施条件,提升城市承载服务功能。支持杨凌通过异地补充耕地,实现占补平衡,切实提高土地经营效益。在下达年度建设用地指标时给予杨凌倾斜支持,并参照西咸新区不分用途的办法,由杨凌示范区管委会统筹安排。
(十九)加快推进城乡一体化。支持杨凌按照先行先试、率先突破的要求,加快建设城乡统筹省级试点区。深化土地流转、户籍等制度改革,健全土地银行运行机制,扩大流转规模,探索建立农民进城落户的具体政策体系,为推动有条件的农民进城落户提供政策保障。支持杨凌加快教育、卫生、文化、社会保障等方面的城乡一体化建设,促进公共管理和公共服务向农村倾斜,切实提高基础教育质量,不断完善卫生服务体系,繁荣文化事业,力争在全省率先实现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
第二篇:关于加快推进“科技杨凌、人才杨凌、园林杨凌、富裕杨凌”建设的意见
关于加快推进“科技杨凌、人才杨凌、园林杨凌、富裕杨凌”建设的意见 为深入贯彻国务院《关于支持继续办好杨凌农业高新技术产业示范区若干政策的批复》和我省贯彻落实《意见》精神,整合全省相关资源,支持杨凌示范区加快建设科技杨凌、人才杨凌、园林杨凌、富裕杨凌(以下简称“四个杨凌”),进一步推动杨凌示范区又好又快发展,经省委、省政府同意,省委办公厅、省政府办公厅近日出台《关于加快推进“科技杨凌、人才杨凌、园林杨凌、富裕杨凌”建设的意见》。《意见》分为四个大的方面:
一是加快建设科技杨凌,其中包括7方面内容:
(一)提升科技创新能力。加大支持力度,通过省科学技术研究与发展计划、重大科技创新专项、科技统筹创新工程等各类科技计划,每年安排3000万元资金支持杨凌实施重点科研项目。充分发挥部省会商工作机制作用,指导和支持杨凌申报国家科技项目。省科技厅与杨凌示范区定期召开联席会议,协调解决科技发展中的重大问题。指导制定农业知识产权战略推进计划,做好知识产权示范园区创建工作,发挥省级知识产权专项工作经费的引导作用,加快推进知识产权托管工程试点工作,提高示范区知识产权创造、运用、保护能力。
(二)加强育种和种质资源保护工作。依托杨凌科技优势,开展主要农作物生物育种技术研发、种质资源创制,鼓励科研人员开展商业化育种,提升种业科技创新研发能力。支持建设种子产业园,引导省内有发展潜力的育繁推种子企业向杨凌集聚,建设省种业研发中心,促进农作物种业技术在杨凌转化。支持开展畜牧良种的选育及示范基地建设,开展主要果树新品种选育与示范推广,强化科技创新和示范推广能力。
(三)加强科研创新平台建设。支持建设国家和省(部)级重点实验室,进一步完善现有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推动陕西省杂交油菜中心搬迁建设。围绕干旱半干旱地区农业发展,在旱区农业与生态修复、小麦育种、动植物重大疾病防治等领域,建设一批国家和省级工程研究中心、工程实验室、企业技术中心等科技创新平台,进一步增强示范区原始创新、集成创新和成果转化能力。推动全省农业科技领域机构向杨凌转移。
(四)开展农业关键技术研究与示范。支持开展节水和主要粮油作物高产高效生产技术研究与示范,重点开展小麦、玉米高产技术、旱地春玉米雨水周年调蓄减灾稳产技术研究,在稻茬油菜免耕栽培、小杂粮抗逆丰产栽培、马铃薯优质
高产栽培和高效设施农业节能增效等技术方面取得新进展,尽快建设成为农业科技研发推广示范的重要基地。
(五)开展战略性新兴产业重点新产品研发。支持在生物、食品、现代农机装备制造等产业领域进行新技术研发,发展一批由企业主导,科研机构和高校积极参与的产业技术创新联盟。支持加快农机产业园、生物产业园和农产品深加工新型工业化产业示范基地建设,促进园区和基地的中小企业创新发展。支持实施省级重大产业创新发展工程,推动要素整合和技术集成,努力实现产品研发的重大突破。
(六)开展现代农业科技示范推广和培训工作。加快现代农业示范园区建设,开展农作物新品种、新技术的引进与示范,探索形成现代农业发展的“杨凌模式”。支持杨凌基层农技推广体系改革工作,强化科技服务功能。支持农田水利建设和农业节水灌溉技术推广应用,积极争取建立水利部科技推广中心陕西科技推广示范基地。支持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杨凌职业技术学院、省杂交油菜中心等科研机构和杨凌有关企业新建一批试验示范基地和省级农业科技专家大院。全面实施科技特派员农村创业行动,建设省级科技特派员创业链和示范区。支持以杨凌为主体办好农林卫视,使其成为现代农业科技示范、推广、服务的重要平台。依托我省农业科技专家大院、试验示范站、实训基地、示范基地、远程培训基地,组建一批农业科技培训分中心,利用3年时间培训农村种养大户、致富能手、科技特派员和涉农企业家3万人(次)。
(七)开展科技金融结合和技术转移工作。将杨凌纳入全省科技金融试点区域,支持建立科技金融服务平台。发挥杨凌农村产权流转中心的作用,扩大农村产权抵押融资试点,有效激活农村土地经营权、农村房屋等农业生产要素进入融资市场,鼓励和支持优势企业上市融资。通过省重大科技成果转化引导专项支持杨凌开展技术转移工作。支持中国技术交易所杨凌分所创建省级技术转移示范机构,争取金融机构在杨凌新建或通过网点转型等方式设立科技支行。建立杨凌农村金融改革试验示范区,支持现代农业发展融资平台和大宗农产品中远期交易市场建设,探索农村金融发展新模式。突出全省农业保险创新实验区建设,深化政策性农业保险试点工作,加快建立农业保险体系。设立杨凌现代农业创业投资基金,积极开展银保合作创新试点。支持和推动杨凌现代农业生物产业基金进行实质性运作,带动现代农业生物产业发展壮大。
二是推进建设人才杨凌,其中包括6方面内容:
(八)加大人才队伍建设资金投入。加强西北农林科技大学“985工程”建设和学科建设、人才培养与引进工作,造就学术领军人物和创新团队,提升自主创新能力。省人才专项资金向杨凌倾斜,支持创新型人才队伍建设。支持杨凌制定外国专家政府奖励办法,对拥有自主知识产权和参与重要创新成果项目的外国专家给予奖励。
(九)支持实施创新人才聚集工程。利用国家千人计划的实施,支持加快建设国家“海外高层次人才创新创业基地”。对引进的各类高层次创新创业人才,优先给予创业扶持和创新启动资金资助。对引进的博士研究人员,在五年内参照省政府对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引进国内外博士研究人员资助政策给予补助。支持培养行业领军人才、优秀创新团队和优秀中青年学术带头人。探索建立人才、智力、项目相结合的引进机制,对省内高校、科研机构携带科技成果到杨凌创办企业的科技人员,五年内保留其编制,创办企业期间要求返回的,由原单位按原职级待遇安排。
(十)积极搭建创新型人才工作平台。支持杨凌企业设立博士后科研工作站和创新实践基地,对设立的每个博士后工作站或基地给予一次性补助,并对招收的博士后研究人员按照国家标准给予资助。争取中组部等有关部委支持,在杨凌培训乡镇干部、大学生村官。
(十一)创新人才管理机制。加强人才公共服务体系建设,办好陕西省农业中高级人才市场。支持探索建立有利于留住人才、吸引人才,兼顾公平、自主灵活的收入分配激励机制,提高创新型人才的工资待遇水平。允许各类专业技术人员以股权奖励、期权分配、技术入股等方式,按管理要素和科技要素参与分配。加强干部交流工作,将杨凌干部交流纳入全省范围统筹考虑,每年有计划地选派干部到省级机关和其他市县区交流任职或挂职,全面提高干部队伍的综合素质。
(十二)支持杨凌创建创业型城市。建立风险补偿机制,推动农业创业人才集聚。放宽政策,提高培训补贴标准,支持和吸引区外人员创业就业。增加创业促就业小额担保贷款基金额度,放宽贴息政策,允许农民专业合作社按劳动密集型企业享受小额担保贷款。对劳动密集型企业实施贷款贴息。
(十三)深化农业国际科技交流与合作。充分发挥杨凌现代农业国际研究院作用,深化国际农业交流与合作。支持建设国际农业科技硅谷(国家现代农业国
际创新园)。支持引进外国优秀专家,在干旱半干旱地区农业关键技术领域开展国际科技交流与合作。
三是全面建设园林杨凌,其中包括3方面内容:
(十四)加大基础设施建设力度。支持建设公路、铁路联动的现代物流中心项目。进一步完善“六横五纵”公路网,支持扶杨眉一级公路工程等项目建设,形成以杨凌为中心向周边辐射的区域性交通中心路网格局。加快现有主干公路升级工作,尽快将西宝中线、杨扶公路、杨临公路等主干公路纳入省道管理。按照机动车净增数量逐年增加车辆燃油费改税返还资金额度,提高公路养护水平。加快现代农业示范园区产业路项目建设,进一步完善园区基础设施。加快杨凌供水工程进度。利用省级保障性住房融资平台,为杨凌保障性安居工程建设提供充足的启动资金。加快住房保障信息系统建设,与房地产市场信息系统、个人住房信息系统实现“三网合一”。支持加快重点镇建设,指导镇区标准化模块和镇域居民区规划的编制与实施。支持数字化城市管理系统建设,推进数字化城管平台建设,进一步提高城市精细化管理水平。加快旧城区改造和新城区一体化建设,加大污水管网、农村危房改造等资金补助力度,安排2000万元支持城市供水管网建设。落实基础设施建设贷款贴息和城镇污水处理设施配套污水管网以奖代补等建设资金。
(十五)推进渭河、漆水河、韦河综合整治工作。加大对渭河杨凌段综合整治工程建设投入力度。支持实施漆水河、韦河中小河流综合治理和渭惠渠、高干渠城区段改造工作,打造“灌渠水利景观示范工程”。
(十六)开展森林城市创建工作。支持杨凌创建国家级园林城市和生态小城镇,在重点镇基础设施和保障性住房建设方面给予支持。在重点区域绿化、千里绿色长廊建设和“三化一片林”示范区建设等方面给予扶持。支持杨凌建设3000亩省珍稀濒危植物引种展示园。支持省宝鸡峡引渭灌溉管理局实施“杨凌示范区水景观供水工程”。加大对环保产业、农村环保、环境监察执法能力建设及节能减排工程的支持力度。“十二五”期间,每年在减排、环保专项和农村环保专项资金中列支800万元,对杨凌农牧废弃物综合处理、农村环境综合整治项目给予倾斜支持。
四是支持建设富裕杨凌,其中包括3方面内容:
(十七)壮大涉农工业。加快西安——杨凌国家生物产业基地建设步伐,在生物育种、生物医药、生物农资等重点领域支持一批重大科技成果转化项目。支持杨凌和西安在生物产业方面深化合作,通过优势互补,延伸产业链,形成全省的生物高技术产业集群。支持杨凌加快省级台商产业园建设步伐,积极推荐和协调央企、省属国企的大项目在杨凌布局建设。支持杨凌农机产业园建设,打造在全国具有一定影响力的现代农业机械产业集群。对杨凌技术含量高、产品质量优、辐射带动能力强的项目,在技术改造专项资金和装备制造业专项资金中给予重点支持。支持杨凌标准化厂房建设和承接产业转移等项目,建设杨凌新型工业化产业示范基地。
(十八)支持杨凌破解资金和土地制约。“十二五”期间每年安排2亿元区域发展专项资金,专项资金的使用与化解示范区债务紧密挂钩,并作为城市基础设施的引导资金,吸引更多的社会资本参与示范区建设。优先支持城市供水、供热、供气、供电以及城市污水和垃圾处理等设施建设,改善杨凌城市基础设施条件,提升城市承载服务功能。支持杨凌通过异地补充耕地,实现占补平衡,切实提高土地经营效益。在下达建设用地指标时给予杨凌倾斜支持,并参照西咸新区不分用途的办法,由杨凌示范区管委会统筹安排。
(十九)加快推进城乡一体化。支持杨凌按照先行先试、率先突破的要求,加快建设城乡统筹省级试点区。深化土地流转、户籍等制度改革,健全土地银行运行机制,扩大流转规模,探索建立农民进城落户的具体政策体系,为推动有条件的农民进城落户提供政策保障。支持杨凌加快教育、卫生、文化、社会保障等方面的城乡一体化建设,促进公共管理和公共服务向农村倾斜,切实提高基础教育质量,不断完善卫生服务体系,繁荣文化事业,力争在全省率先实现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
第三篇:杨凌 导游词
杨凌 导游词
杨凌大家都知道是中华农耕文明的发祥地。早在4000多年前,我国历史上最早的农官——后稷,就在这西北农林科技大学一带“教民稼穑,树艺五谷”,开创了我国农耕文明的先河。这个后稷呢,大家肯定有点陌生,那么我就给大家说一说
1、武功是古有邰之地,相传距现在约四千多年前,炎帝后裔有邰氏的女儿名叫姜螈,因心里不舒服经常外出散步。有一天,她偶然发现地面上有一个巨人足迹,觉得好奇,有意踏上去,后来就怀孕生子。人们认为这个无父亲的孩子是个“不祥之物”,就把他抛弃了三次,先后扔在小巷、冰河和森林里,奇怪的是每次都有牛羊、飞鸟和人相救。姜螈认为他是个神孩,就又抱回养育,起名叫“弃”。
弃是个有志气的孩子,从小就喜欢农艺,在母亲姜螈的教诲下很快掌握了农业知识。他看到人们仅仅靠打猎维持生活,食物太单调,常常吃了上顿没下顿,心里非常难过,就决心想个办法来保证人类能生存下去。他想着想着上了山坡,看到满山遍野的树木和花草,突然灵机一动,人们为什么总要渔猎吃肉呢?这些树木的果实、茎叶能不能吃呢?于是,他便决定亲口尝一尝各种野生植物的滋味,以确定哪些能吃、好吃,哪些不能吃或不好吃?遍尝百草,经历了九九八十一难,为人类找到了大量的食物,后被尊称为“农业始祖后稷”。民间流传着一首歌谣:“神农后稷尝百草,不怕蛇咬狼挡道,死而复生不动摇,只为民众能吃饱……”
可是,后稷并不满足于这些发现,他看到人们为了找到可口好吃的植物,往往要走很远的路,累得满头大汗。能不能在家门口自己种植呢?他反复思考、观察,惊奇地发现,飞鸟嘴里衔的种子掉在地里,人们吃完的瓜子、果核扔在地上,到第二年又发出新芽,长出新的瓜果树。后来他又发现植物的生长与天气、土壤有关系,就决定利用天气的变化和不同类型的土地,指导人们选育良种,有计划的进行农耕。相传后稷的精神感动了天帝,派神仙下凡送来百谷种子,让他为民造福,人类结束了茹毛饮血的生活。
“后稷讲学了,教咱种庄稼了!”周民一传十,十传百,教稼台前,农夫们或坐或立,黑压压一大片,静听着后稷讲解农业知识。他挥着手,又是比画,又是示范,每到兴奋处,还下台手把手给人们教农耕新法。“噢好!噢好……”人群发出阵阵赞扬声。后来,后稷还在教稼台上号召并领导人们改进农具,开渠修堰,排水、灌溉,使田野一片绿油油。人们都夸后稷教民种的庄稼穗儿大、颗粒饱、产量高。
后稷教民农耕,是远古时一位大农艺师。舜帝为了表彰他的功德,把广阔的有邰地赐予他。《史记·周本纪》和《诗经·生民》都详细记载和颂扬了后稷的功绩,教稼台从此名扬天下。它记载着炎黄民族农业生产远在各国之先的历史,反映了原始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几千年来,有关后稷的故事广为流传。
那么我们知道了后稷。知道他是教会人们农耕技术的人。那么杨凌这个小镇为什么会发展至今已经成了一个中国特区呢?那么就是从1934年,辛亥革命元老于右任先生,在这里建立了中国西北地区第一所农业高等专科学校——国立西北农林专科学校,即现西北农林科技大学的前身。此后的几十年间,特别是新中国成立后,国家和陕西省在这里又陆续布局建设了一批农林水方面的科教单位,到1997年示范区成立时,这里共有10家农业科教单位,包括两所大学,5个研究院所,3所中专学校。在不足4平方公里的地方,聚集了农林水等70个学科近5000名科教人员,被誉为中国“农科城”。但是,当时这里的基础设施条件十分落后,只是一个落后的北方小镇,缺乏基本的城市功能。
示范区成立的前几年,平均每年要流失近百名科教骨干。为了稳定这里的人才,发挥这里的农科教优势,推进我国干旱、半干旱地区农业发展,国务院于1997年7月13日决定设立杨凌农业高新技术产业示范区,并实行“省部共建”的领导和管理体制,由国家19个部委与陕西省共同领导和建设。
今日杨凌,秉承古代农耕文明。从国民政府进步人士创办的西北农林专科学校到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创办的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吸引大批农业、动植物、园林等专业的专家。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已经成为全国重点一流大学。一大批专家教授已经成为杨凌农业高新技术产业示范区的技术指导负责人。示范区通过乡村合作社,以专家教授带农户的模式进行农业高新技术产业示范试验。主要是设施大棚种植。试验目的是要解决北方缺水情况下的旱地种植问题。等等解决一系列的农业难题,是杨凌真正的成为了中国农业硅谷。
介绍完了杨凌,导游小李再次欢迎大家到杨凌游览,因为我们杨凌历年历届的领导人都回来杨凌视察,那么各位朋友,您来到杨凌就好比领导来到了杨凌视察,您们就是我们杨凌最尊贵的客人,我们也将奉上我们最热情最周到最贴心的的服务。那么让我们一起愉快的度过,各位的杨凌之行。
第四篇:杨凌发展史
杨凌发展史
杨凌位于陕西关中平原中部,东距省会西安市82公里,西距宝鸡市86公里。陇海铁路、连霍高速、西宝高铁、西宝中线,穿城而过;渭河、韦河、漆水河流经境内。交通方便,土地肥沃,地势平坦。
杨凌又称杨陵,因隋文帝杨坚的陵墓——隋泰陵在其境内而得名。
杨陵原属于武功县管辖,是武功县西边的的一个小镇,它和武功一起,古称“邰”,是周朝祖先后稷的封地,4000多年前,这位周朝祖先后稷就在这里教民稼穑,使这里成为中国农业的发祥地,至今保存着不少农业文明的遗迹。
这是位于武功县境内武功镇的教稼台,是人们为纪念后稷而建的,并且每年农历十一月份都会在这里举行农资交流会,至今已有几千年历史。
1979年陕西省委关于成立武功县杨陵特区的文件
1982年关于成立宝鸡市杨陵区的文件(至1982年杨陵同武功县正式分离)
(以上以上3幅图片由武功网友李之林提供,特此感谢)
1983年——1997年的杨陵区与武功地图
1997年——2008年的杨凌地图
杨凌因西农而兴。1934年,辛亥**元老于右任先生等人,在这里建立了中国西北地区第一所农业高等专科学校——国立西北农林专科学校,即现在西北农林科技大学的前身。此后的几十年间,特别是新中国成立后,国家和陕西省在这里又陆续布局建设了一批农林水方面的科教单位,到1997年示范区成立时,这里共有10家农业科教单位,包括两所大学,5个研究院所,3所中专学校。在不足4平方公里的地方,聚集了农林水等70个学科近5000名科教人员,被誉为中国“农科城”。
1933年初,于右任先生(前)率建校筹备人员勘察校址.1936年8月落成的西农(即国立西北农林专科学校)第一座教学楼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老校门
原武功水利学校,后改名为陕西省水利学校。
1983——1997年,杨陵区作为国务院批准建立的县级建制区,隶属咸阳市,面积94平方公里,人口11.03万,城区面积13平方公里,城镇人口3.1万。这里人才和智力密集、学科齐全、专业和实验基地配套的被誉为我国唯一的农业科学城。
1、农业科研、教育实力雄厚,贡献突出。区内有中央部属和省属的农业类大学2所,中等专业学校3所.农业类科研单位5个,协调管理机构1个。科研、教学、推广人员4100多人,其中具有中高级专业技术职称的2700多人,在校学生11000多人。有农学、畜牧、兽医、林学、农业工程、林业工程、水土水利等7个一级学科,64个二级学科,硕士学位授予点45个,博士学样授予点14个.大农学博士后流动站1个。相继建成黄土高原土壤侵蚀与早地农业国家开放实验室、中国干旱半干旱农业研究中心、黄土高原森林培育开放实验室等5座大型中心实验室,270多个常规现实验室,保存植物、昆虫、土壤标本80多万份,图书190万册,主办学术刊物18种,大型精密仪器设备500多台(件),固定资产总值2 7亿元。有科研试验用地4万多亩。
建国以后至1997年,杨陵为国家培养、输送农业科技人才6万多人,取得农业科研成果5000多项,获省部级奖励900多项。在小麦育种、旱作与节水农业、家畜生殖内分泌与胚胎工程、黄土高原水土流失水区域综合治理等方面,研究水平处于全国领先地位,一些项目已达到国际先进水平。一大批科研成果转化为现实生产力,对我国农业生产的发展产生了重要影响,转化后直接经济效盐达数百亿元。黄河流域麦区种植面积最大的小麦换代品种有6个,由杨陵育成的品种有4个,碧蚂一号、丰产三号、小偃6号、7859等数十个小麦良种累计推广面积达数14亿亩.增产小麦700多亿公斤。秦冠苹果、西农奶山单翔黄土高原综合治理享誉全国。
李振声与小偃6号
小麦远缘杂交遗传育种专家李璋
陆帼一1985年夏在“西农72-4”番茄新品种试验田中观察记载
陕单9号玉米
赵洪章培育的小麦品种,受到毛主席的高度评价
西农八号西瓜新品种
陕蚕3号
秦薯四号
黄土高原综合治理研究
黑松林水库泥沙处理
油菜品种
2006年春节期间杨陵区杨村乡南庄村大棚草莓喜获丰收
著名的留法葡萄与葡萄酒专家、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教授李华
昆虫分类学家周尧
中国科学院院士、物理化学家虞宏正
科技知识成为农民手中的抢手货
杨凌职业技术学院水利实训
生物工程专家、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教授张涌
中国科学院资深院士朱显谟
优良白菜品种
在1997年之前,虽说杨陵是个农科城,但是太落后了!在杨陵这个偏僻、落后的西北小镇,缺乏基本的城镇功能,没有一条像样的街道,路上连红绿灯都没有,街道凹凸不平,一幅衰
败的景象。科教人员工作和学习环境相当艰苦,有人总结这里有“五大难”,“住房难、看病难、子女上学难、就业难、男青年择偶难”,导致了严重的人才流失。
1996年,时任国务院副总理的李岚qing来这里考察,他对当地同志们说,看来这个“城”完全名不符实,若把“城”改为“乡”,倒更贴切一些。
当时杨凌人心浮动,人才大量流失。新华社记者还写了一篇内参,说杨凌五年流失了八百多人。北美洲当时就有西农一千多人,大部分是九十年代初流失出去的。
康乐路旧貌
西农路旧貌
老杨凌城
后稷路旧貌
原示范区医院十字
常乐路
原示范区医院
杨陵火车站
新桥路
1997-3月7日,陕西省政府向国务院呈报了《关于设立国家杨陵农业高新技术产业示范区的请示》。12日,李鹏总理主持召开国务院第141次总理办公会议,原则同意建立杨陵农业高新技术产业示范区,明确杨陵示范区由陕西省政府直接领导。
1997-3月25日,国务院发出《研究陕西杨陵农科教基地建设有关问题的会议纪要》(国阅〔1997〕43号),同意设立“杨陵农业高新技术产业示范区”,确定示范区的面积为20平
方公里左右。同日,陕西省副省长范肖梅、省政府副秘书长张光强同志商量提出,经省政府会议研究,为便于招商引资,扩大国际合作,决定将示范区名称中的“陵”字更改为“凌”字,赋予示范区名称“壮志凌云”、“奋发腾飞”之意。在1997年4月3日陕西省委、省政府举行的“国家杨凌农业高新技术产业示范区建设新闻发布会”及其后的相关宣传材料、宣传活动中,示范区名称一律按此规范。由于同音,口语中也没有变化。书面用字和意义变得更为积极进取,后终得国务院有关部门批准,“杨陵区”正式改为“杨凌区”。
1997-6-18,陕西省委、省政府决定,成立杨凌农业高新技术产业示范区管委会,为正厅级事业单位,省政府直属派出机构,具有地市级行政管理权和省级经济管理权,全面领导示范区的工作。
1997-7-13,国务院发出(国函〔1997〕66号)《关于建立杨凌农业高新技术产业示范区及其实施方案的批复》(简称'''杨凌示范区'''),同意陕西省政府提出的杨凌示范区建设目的、指导思想、功能区划及主要任务目标,将杨凌示范区纳入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序列。杨凌示范区建设坚持省部共建、以省为主的原则。7月25日,杨凌农业高新技术产业示范区建设领导小组成立。
(注:上面3幅图转自网友李之林的博客,特此感谢!)
1997年7月29日,杨凌农业高新技术产业示范区成立大会在杨凌原农业科研中心科学会堂隆重举行。杨凌示范区的成立,给杨凌带来了生机和希望,从此,杨凌的发展翻开了新的一页,步入了建设发展的快车道。
李岚qing副总理带领国家共建部委领导参加了成立大会
1998-2-9日,陕西省政府正式批复,原则同意杨凌示范区总体规划。示范区规划面积22.12平方公里,由农业科学园区、农业高新技术产业园区、农业中试园区、农业综合园区、现代农业及乡村建设示范园区、农业观光及休闲带、生活服务园区等功能区组成。
1998-2-9陕政发〔1998〕1号文件《关于扶持杨凌农业高新技术产业示范区的若干规定》,给予示范区特殊的扶持政策,主要有:赋于杨凌示范区管委会省级经济管理权、地市级行政管理权和部分省级管理权;
1998-2-26省委、省政府批准《中共陕西省杨凌农业高新技术产业示范区工作委员会、杨凌农业高新技术产业示范区管理委员会“三定”方案》确定:杨凌示范区党工委和管委会分别为陕西省委、省政府派出机构,正厅级建制,两者合署办公。示范区党工委根据省委授权,领导示范区党的工作和中共杨凌区委工作;示范区管委会根据省政府授权,具有地市级行政管理权和省级经济管理权,领导示范区和杨凌区人民政府的工作。
杨凌农高示范区作为中国唯一的农业高新技术产业示范区,与作为行政区划的杨凌区既有区别又有密切联系。杨凌示范区是杨凌区的主体和支柱。杨凌区因为有全中国唯一的农科城--杨凌示范区才独立于陕西其他区县而显得特殊:
1998-8-1,杨凌区电话网并入西安本地网,长途区号由原0910改为029,移动电话也同时并网(当然,咸阳市其他区县于后来的2006-9-16也与西安市的长途区号并网为029);机动车照排采用与咸阳市或陕西其他城市都不同的“陕V”打头。
但是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政部的行政区划体系中,杨凌区则仍然列为咸阳市的市辖区。
幸运石
1997年杨凌的建设规划图
杨凌示范区成立初期的建设者们
陕西省政府2007年8月20日第15次常务会议审议并原则同意将宝鸡市扶风县揉谷乡划归杨陵区管辖,并报请民政部、国务院审批。2008年8月14日,国务院《关于同意陕西省调整咸阳市与宝鸡市部分行政区划的批复》(国函【2008】77号)文件,同意将宝鸡市扶风县揉谷乡划归杨陵区管辖。
2011年7月撤乡并镇后,杨凌现辖三镇(五泉镇、大寨镇、揉谷镇)两街道办(杨陵街道办事处、李台街道办事处)。目前辖区面积135平方公里,人口20万。
2010年的杨凌地图
2010年经省政府批准的杨凌城乡总体规划图
自1997年7月杨凌示范区成立至2007年的十年,是杨凌一期创业高潮期,这十年突出的任务就是围绕改变杨凌落后面貌,改善科教人员居住生活工作条件,遏制人才大量外流现象,大搞基础设施建设,解决杨凌科教人员和居民的“五难”问题。同时,探索促进农业科技成果转化难问题的路子。
北片起步区(现安居小区和田园居、会展中心所处位置)
建设中的国际会展中心
道路和排水管网建设
安居小区
初建成的杨凌渭河大桥
新桥路与陇海铁路交汇处
建设中的邰城广场
2000年9月建成的高新小学
建成的杨凌高新中学
一期建成的杨凌示范区医院
1999年前,由于原西北农业大学、西北林学院、中国科学院水利部水土保持研究所、水利部西北水利科学研究所、陕西省农业科学院、陕西省林业科学院、陕西省中国科学院西北植物研究所、陕西省水利学校、陕西省农业学校、陕西省林业学校等10所科教单位分属部、省近十家单位多头管理,导致资源分散、重复建设,不能形成合力。1999年,经国务院批准,将原隶属于农业部、水利部、国家林业局、中科院和陕西省的在杨凌的10多家科研教学单位进行实质性合并,组建了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和杨凌职业技术学院。两所学校的合并组建,实现了科研资源和教育资源的实质性整合,使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成为我国第一所产学研紧密结合的新型大学。这两所高校,学科涵盖理、工、经、管、文、法等门类。拥有博士授予点58个,硕士授予点78个,农业科教人员4000多名,在新中国成立后产生了6位院士,每年可培养博、硕士研究生2000多人,本专科毕业生10000多人,累计培养出7万多名农业科教人才。拥有国家和省部级实验室、研究中心26个,每年可取得农业科研成果50多项,累计培育5000多项科技成果,产生的经济效益超过2500亿元。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中心校区
杨凌职业技术学院南校区
我深深的爱着这片土地———我的杨凌
第五篇:杨凌工作要求
工作要求
2013-08-22 11:
42(一)加强领导,夯实责任。示范区教育实践活动在党工委的统一领导下开展。党工委成立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领导小组,党工委书记任组长,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负责日常工作。党工委、管委会领导班子同志要建立教育实践活动联系点,对联系点和分管领域的教育实践活动进行指导,示范带动和推进全区的教育实践活动。党工委和管委会各工作部门、各直属机构是本部门、本单位教育实践活动的责任主体。纪工委认真抓好正风肃纪各项措施的制定和落实;组织部做好沟通和协调;宣传部做好舆论引导工作。领导小组成员单位要认真履行职责,积极配合、形成合力。要选配好督导组,坚持严格要求,督导到位。要把主要精力放在重点对象、重点要求、重点环节的督导上,做到尽责不越位、督导不包办。
(二)贯彻要求,改进作风。要把“照镜子、正衣冠、洗洗澡、治治病”的总要求落实到教育实践活动的每个环节、各个方面。要以整风精神开展批评和自我批评,开展积极健康的思想斗争。要把解决“四风”问题作为着力点,联系实际,找准突出问题,深刻剖析根源,拿出可行办法,真正解决问题。
(三)领导带头,强化表率。党工委、管委会领导班子要制定开展教育实践活动工作方案,发挥好带头作用。领导干部要以普通党员身份把自己摆进去,各部门、各单位主要负责同志要当好表率,带头学习、带头听取意见、带头谈心、带头开展批评和自我批评、带头进行整改,切实把教育实践活动各项工作落到实处。
(四)把握节奏,确保质量。对集中教育三个阶段的安排和时间节点,要从总体上来把握,根据实际情况掌握节奏,坚持时间服从质量,在解决问题上见成效。党工委和管委会各工作部门、各直属机构开展教育实践活动随党工委、管委会领导班子同安排、同部署、同进行。
(五)统筹兼顾,促进工作。党工委、管委会领导班子及各工作部门、各直属机构要把开展集中教育和做好业务工作结合起来,与完成本部门、本单位各项目标任务紧密结合起来,统筹兼顾,合理安排,确保省委、省政府下达目标任务的完成,做到“两不误”、“两促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