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教兴村计划 解决“三农”问题的学者实践.

时间:2019-05-14 06:14:29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科教兴村计划 解决“三农”问题的学者实践.》,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科教兴村计划 解决“三农”问题的学者实践.》。

第一篇:科教兴村计划 解决“三农”问题的学者实践.

中国的“三农”问题事关全局发展,如何使农业产业化,农村加速工业化,农民生活城市化,靠的是教育和科技不断发展壮大。科教兴村计划的目标是建设经济实力强、精神文明高、生态环境好三个方面村域小康社区。中国农学会副会长、研究员 孙翔 科教兴村计划的倡导、内涵和特色 科教兴村计划是于1995年由中国农学会率先倡导的。中国农学会是党和政府联系科技工作者的桥梁和纽带,其宗旨是为农业农村农民(下称“三农”)服务。江泽民总书记为中国农学会题词:“发挥桥梁纽带作用,为科教兴农作出更大贡献。”中国的“三农”问题,是中国革命和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根本问题,农业如何加速产业化,农村如何加速工业化、城镇化,农民如何加快奔小康(生活城市化),这些重大问题是党和国家十分关心的问题,是近九亿农民期盼的大事,也是全国人民,各行各业迫切需要通过艰苦奋斗,尽快解决的全局性问题。早在1994年,中国农学会为了回答这个问题,便组织了调研工作,组织专家论坛,并于1995年在江苏华西村召开了首届科教兴村计划研讨会。这次会议有来自全国40多位理论和实践兼而有之的专家学者,通过热烈的交流和研讨,一致认为在中国有必要和有可能实施科教兴村这一宏伟计划。会上还总结了国内外科教兴村的经验:如华西村从一个江南贫困小村发展为在国内外享有声誉的富裕文明的现代化村镇,他们的发展靠的是艰苦奋斗、自力更生精神,靠的是教育和科技;如韩国农村在70年代,农村与城市比还很落后,他们靠国家支持,专家指导,靠科教力量武装农民,发扬勤勉、自助、协同的精神,走农工贸一体化农业发展道路,在全国从农村到城市,从农业到各行各业广泛开展了“新村运动”,仅用了10年时间,使全国3.6万个村,村村改变了贫困落后的面貌,农民走上了小康和富裕之路。科教兴村计划就是在改革开放的新形势下,从我国的国情出发,针对“三农”问题,在总结国内外成功经验的基础上,由中国农学会率先倡导的。科教兴村计划的倡导是针对“三农”的突出问题,即难点、重点和热点而策划的。———难点:教育为本。大力提高农民素质和培养农业初等、中等人才; ———重点:科技是第一生产力。加快科技成果转化,加速发展生产力; ———热点:推进农业产业化。实行农工贸、产加销一体化经营,努力增加农民收入。科教兴村计划的丰富内涵可概括为“一个目标,两个转变,五个思路”: 一个目标:明确了科教兴村计划的目标,推进经济

实力强、精神文明高、生态环境好三个方面村域小康社区的整体协调发展。两个转变:明确了科教兴村的导向,即科教兴村的发展过程,由计划经济———市场体制;由传统农业———现代农业的两个根本性转变。五条工作思路: 1.组织指导者:组织发动大中专院校、科研院所的科技教育人员、专家教授和科技人员到村进行指导,帮助村制订经济和社区发展规划,并帮助进行实施。2.依靠教育:实施三个层次的培训和教育,一是对农民进行普遍的实用技术培训,全面提高技术文化素质;二是通过“绿色证书”岗位培训教育,培养大批骨干示范户;三是千方百计培养能发挥作用的高、中等人才。3.依靠科技:科技到村实际是推广运用和转化成果的问题,要充分发挥国家、协会和企业等多元推广服务组织,促进先进成果和高新技术转化为现实的生产力。4.推进农业产业化:发展现代农业,必须实行农工贸一体化、产加销一条龙的农业产业化经营,加快发展二、三产业,促进农民收入增加。5.实施者:弘扬拼搏、奉献、互助、创新的科教兴村精神,县、乡、村为一体,依靠县政府统筹农、科、教等诸方力量,依靠乡(镇)政府直接领导,依靠村党支部带领全体村民实施科教兴村计划。加快发展农业生产力,农村文化、农民生活步入现代 在科教兴村中,运用现代的农业产业化经营方式,提高农产品的质量和效益,通过专家指导和帮助,运用先进的科技、文化和邓小平理论提高农民的素质,培养当代农民的科技、文化、思想素质,通过体制创新、科技创新、教育创新,促进和加快农业先进的生产力发展。如全国科教兴村计划的第一个试点村———河北易县柴厂村,该村以果树生产为主导产业,其中“磨盘柿”是主要特色果品,试点工作开展前6000棵柿树的产量仅1.5万公斤,其果品质量较差。通过1996年科教兴村试点工作后,在河北农大果树专家的直接指导下,柿子产量从1997年的5万公斤提高到1998年的15万公斤、1999年的30万公斤,产量增产20倍,质量也有显著提高。1998年该村人均收入增加了1000元。柴厂村的试点经验证明,高水平专家、先进科技和高素质农民相结合,必将极大地促进先进生产力的发展。我国目前城乡差别还较大,农村相对落后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经济基础还较薄弱;二是文化基础较差,传统观念难以改变,封建思想影响还较深。科教兴村计划的实施,将发扬社会主义的精神风貌和改变村域的社区面貌概括为8个字:拼搏、奉献、互助、创新。拼搏———发扬艰苦奋斗,自力更生精神

;奉献———为“三农”多作贡献,发挥高尚的献身精神;互助———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既要发挥互助精神,也要坚持互利的原则;创新———要不断更新旧观念,树立创造精神,要在体制、科技、教育、管理、经营等方面勇敢创新。科教兴村试点是村级组织通过各种先进文化教育活动,振奋农民的精神,加强精神文明建设,促进物质文明建设的有益尝试。如北京市平谷县关上村,在开展科教兴村试点工作的第二年就建起了全村的文化科技大院,设有200个座位的村民文化、技术培训的大教室,有图书室、有阅览室,有专家教授的办公室和卧室,在大院内搭起了村民自演自娱的舞台,还组织了100多村民参加的秧歌队。该村利用这个精神文明建设的阵地,大力弘扬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有力地促进“四有”农民素质的提高。科教兴村的根本目的是为了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新农村,使农民生活达到小康。小康的概念是处在温饱到现代化之间较为富裕的生活,其辐度较大,各地的情况差异较大,标准也不可能一致。我们制订的科教兴村计划小康目标是根据国家农村小康指标体系和科教兴村的特点要求,通过专家论证制订出来的,是一个现阶段较为实际的目标。科教兴村计划的小康目标及25个指标体系,体现了农民生活水平及其生活质量的三个方面:一是物质生活,反映农民收入、吃、住、行等方面;二是精神生活,提高农民的教育、科技、文化等方面的素质;三是村域社区的环境和生态建设。总之,是要建设生活富裕,精神文明,环境优美的社会主义新农村。科教兴村计划试点工作的宝贵经验 全国科教兴村计划倡导和实施6年来,取得可喜的进展,各地创造了不少宝贵的经验。科教兴村计划试点工作由1996年的首批33个试点村、一个试点县推进至今已有20多个省、市、区开展试点工作,其中以河北、山西、安徽、河南、浙江、辽宁、四川、陕西等为重点推进的省份,全国已有阜阳、邯郸两个地级市,方城、临漳、颖州区、易县、平谷、怀来等20多个县,王庄镇、黄集镇等20多个乡镇和3000多个村庄整体推进试点工作。主要经验是:认识到位、工作到位、专家到位、措施到位。科教兴村计划中的一个重要内容就是专家或科技人员驻村,围绕科教兴村小康目标制订规划,进行技术指导和培训农民等工作。山西农科院从全院24个专业研究所抽调有丰富经验的老专家和科技人员100多人,以村为家,以农为业,与当地领导、群众、生产三结合,在蹲点指导的20多个试点的乡、村中取得了突出成绩,受到当地政府和农科院的嘉奖,成为当地农民最欢迎的人。河北农大是科教兴村计划的最早参与者,也是河北省开展科教兴村工作办公室的所在地,不仅每年派出数百名专家下乡作为科教兴村的指导者,而且以该校为核心,联合了全省10多所高、中等农业学校,组成指导全省科教兴村的集团军,他们活跃在基层生产第一线,深受广大农民的欢迎。科教兴村计划意义重大。要把各项有力措施,如教育、科技、政策、项目等落到村、落到农户,是一件十分艰难的事。但只要领导者的认识到位,任何困难都可以克服。例如河北易县,通过全国第一试点村———柴厂村突出的成绩和经验,辐射到全县,开展了“百村千户”活动。即在全县筛选出100个科技示范村、1000个科技示范户,抽调百名科技人员包村入户进行技术指导。汇集县、乡、村、户四方力量,调动农业、林业、畜牧、科技等各部门的积极性,把全县人民的智慧和干劲引导到科教兴村的伟大实践中,加快全县50万人民奔小康的步伐。在取得辉煌成绩的“九五”期间,在中国农村的大地上,科教兴村计划的实施5年来取得了十分可喜的成绩,开展试点工作的省、市、县、乡、村各个层次都有一大批好的典型,创造了可供各地学习的宝贵经验。我们要从科教兴国的高度去认识科教兴农兴村计划,中国只有解决好农业农村农民问题,加速改变其落后的面貌,才能实现中国的现代化,这是时代发展的必然要求。《人民论坛》(2001年第二期

第二篇:浅议如何解决”三农”问题

天津理工大学管理学院宏微观经济学关于如何解决“三农”问题论文

浅议如何解决”三农”问题

(物流管理09级1班 王珊璐20093319 王腾飞20093316)

摘要:我们今天所面临的农民问题,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的农民问题,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进程中的农民问题,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进程中的农民问题,具有新的内容、新的特点和新的复杂性,因此,需要广大农村工作者积极探索和建立适应农村市场经济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所需要的领导体制、管理机制和工作方式,一切从保护农民的切身利益出发,营建良好的党群干群关系,切实把农民的积极性调动起来。关键词:农民问题;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农民问题是我国革命和建设的基本问题,是关系党和国家前途命运的重大问题。当前,随着新旧体制的转换和经济结构的调整,我国的“三农”进入了新的发展阶段。虽然农民在思想观念、生产和生活方式上都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一部分农民也迅速转变成为民营企业家,但多数农民仍肩负着如何推进农业现代化,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实现小康目标的重任。这充分说明,不管社会如何发展变化,“三农”的基础地位始终不会变,农民的主体地位和作用也会愈加明显。因此,认真研究新时期的农民问题,加强和改善党在农村的工作,对于保持农村稳定,推进农村改革,加快农村经济社会发展,引领农民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具有特殊而重要的意义。

1、把握好新时期农民问题的切入点

农民问题错综复杂,解决的切入点就是搞好权利和经济利益:在政治上,充分尊重民主权利;在经济上,充分尊重市场规律。为此,在工作中应着重把握和解决好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一)农业政策问题。一是土地政策。土地是农民赖以生存的根基,土地问题是“三农”的核心,事关农民的根本利益。侵害农民土地权益,将直接损害农民的切身利益,直接影响农民的就业和生产生活保障,直接影响农村的稳定和农业的发展。因此,必须认真贯彻落实党在农村的各项政策,按照《农村土地承包法》之规定,依法保障农民在土地流转中的主体地位和自主决策权,切实维护农民土地承包权益,解决失地农民的生存问题。二是集体财务管理政策。农村财务问题既是农民关注的焦点问题,也是引起农民集体上访的主要导火索。搞好农村集体财务管理,对于密切干群关系,保持农村稳定,促进农村经济稳步发展,将产

第1页(共6页)天津理工大学管理学院宏微观经济学关于如何解决“三农”问题论文

生十分重要的积极作用。三是扶农政策。农民是农业生产经营活动的主体,是农村生产力中最活跃的因素.中央出台了I号文件,农民对此欢欣鼓舞,一致认为“1号文件”贴近“三农”,政策性强,增收的措施比往年更积极、实在。

(二)农民负担问题。要提高农民的物质利益,就要促进农民增收、减轻农民负担,要加大扶持力度,调整投入结构,建立对农业产业的支持和保护体系,即是在政策上保护,物质上投入,生产上服务。清理和规范涉农事业性收费,取消不应由农民负担的税费项目;要继续加大配套改革力度,切实精简机构,进一步减少财政供养人员,把有限的财力用在刀刃上。

(三)农民自主权问题。对农民来说,自主权是最大、最切实的民主权利。从我国农村改革的成功实践来看,最基本的经验就是充分尊重了农民的自主权,放活了农民的生产经营权。我们要始终坚信,农民有能力办好自己的事情,应让农民自主决策。政府的责任是为农民提供政策指导、市场信息和技术服务,政府的引导和服务要尊重农民意愿、尊重农民生产经营自主权。

(四)农民民主权利问题。保障农民的民主权利,必须坚持和完善“村民自治”,按照《村民委员会组织法》的规定,充分发挥村民委员会在管理社会事务、开展精神文明建设和民主法制建设等方面的作用,依靠农民的力量形成良好的农村社会风气和社会秩序。同时,要坚持“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工作路线,尊重农民的创造精神.中国的许多成功经验都是尊重农民创造精神的结果,比如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和乡镇企业等.我们要允许和鼓励农民,大胆试验和探索新形势下的农业经营机制和农村管理办法,各级干部帮助加工、总结,逐步提高和规范。

2、解决好新时期农民问题的着力点

新时期解决“三农”问题必须站在统筹城乡发展的高度,跳出“三农”抓“三农”,同时要立足“三农”抓“三农”,其根本路径就是农业产业化、乡村城镇化和工业园区化。

第一,要把农业产业化、乡村城镇化和工业园区化作为统筹城乡发展的一个有机整体置于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全局中予以通盘考虑、协同推进。

第二,要把改革、完善农村土地制度作为推进“三化”、解决“三农”问题的核心举措。

第三,要把政策创新和机制创新作为推进“三化”、解决 “三农”问题的主要措施。

“三农”问题是我国城乡二元经济社会结构长期束缚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深层次问题在新阶段的集中反映。解决“三农”问题要靠“三化”,而推进“三化”进程需要国家在政策上给予扶持,需要在发展实践中逐步探索一条适应市场经济发展的运作机制。当前重点应抓好以下几个方面:

第2页(共6页)天津理工大学管理学院宏微观经济学关于如何解决“三农”问题论文

1、进一步完善政府支农政策体系。今年中央一号文件出台后,国家采取了一系列旨在调动农民生产积极性、减轻农民负担的政策措施,如粮食直补、减免农业税等,收到了明显效果。应该说政府建立粮食直补制度是非常积极的举措,也符合加入WTO以后的国际惯例。但中国毕竟是一个拥有9亿农民的农业大国,单纯的粮食直补不仅难以从根本上解决农民的增收问题,对国家财政也是一个极大的负担。国家对农业的政策补贴除了直接面对种粮农民个体外,更应探索建立一种能够促进形成农业和农村内在发展机制的政策体系,使之不但具有补贴功能,更具有引导生产要素向涉农领域集中的资源配置功能,发挥政策“四两拨千斤”的作用。我认为:首先,政策的基本取向应立足于统筹城乡发展的基本目标,支持方向从对农民的直接补贴进一步延伸到“三化”领域,其次,要在优化区域布局调整的基础上,进一步加大对农村水利、道路、信息化建设等基础设施建设投入力度,逐步改善农村落后的经济基础条件,为“三化”的顺利推进创造外部条件。再次,加大对农村生态环境建设的投入力度,不断改善农村相对脆弱的生态现状,为农业的可持续发展创造条件。

2、创新投入机制,让更多的资金投向“三化”。首先要创新农村金融支持体系。金融系统对农业农村的支持功能弱化是当前普遍存在的一个问题。解决这一问题可以发挥产业化龙头企业的作用,试行产业化龙头企业专项贷款制度,放宽和规范龙头企业贷款条件,扩大借贷规模,采取专项放贷,封闭运行的办法,在保证龙头企业生产经营所需资金的同时,也可通过龙头企业与农户之间的契约关系支持农民调整结构。同时,继续发挥农户小额信贷或多户联保等优势,多方面解决农业发展的融资问题。其次,积极引导民间资金投向“三化”。民间资本具有存量大、市场活跃、投资欲强烈等诸多特点。事实上,近年来民间投资已呈现出向农产品加工、城镇基础设施建设以及各类服务业等多领域、多层次进军的趋势。

3、统筹城乡就业环境,促进农村劳动力战略转移。促进农村人口向城镇化聚集,农业劳动力向二、三产业转移是推进农业产业化,乡村城镇化和工业园区化的必要条件,也是从根本上解决“三农”问题,实现城乡统筹发展的必由之路。一是发展壮大城镇经济,创造更多的就业机会。要以发展园区工业和服务业为重点,增强城镇的经济集聚功能,吸纳更多的劳动力就业。要以县城和中心镇为载体,推进农村人口城镇化,让农民真正成为城镇建设的投资者,城镇发展的创业者和城镇化的受益者。二是要进一步加快户籍管理制度改革,取消农民进城就业的各种不合理限制。要用住地登记制度和身份管理制度逐步取代户籍管理制度;要进一步完善和规范对劳动力市场的管理,清理对农民进城务工的不合理限制政策和乱收费,为农民进城务工提供多方面服务。三是要加强对农民的职业技能培训,提高其就业竞争力和整体素质。四是要逐步建立覆盖城乡居民的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失地农民基本生活保障

第3页(共6页)天津理工大学管理学院宏微观经济学关于如何解决“三农”问题论文

制度,农村新型合作医疗制度,有条件的地方建立农民基本养老保险制度,解除农民离开土地的后顾之忧。如广东佛山地区通过建立与农村最低生活保障成相衔接的农村基本养老保险制度,以个人帐户为主,通过个人缴费,村组集体给予补贴,政府扶助等途径筹集资金,有效地解决了农民的社会保障问题。

解决“三农”问题、统筹城乡发展是时代赋予我们的历史使命,也是对党的执政能力的重要经验。我们要以邓小平理论和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树立“五统筹”的科学发展,扎扎实实推进“三化”,切切实实抓好“三农”,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奠定坚实的基础。

3、解决好新时期农民问题的五个突破点

把握了关节点,就基本掌握了解决新时期农民问题的主要内容;抓住了着力点,就基本掌握了解决新时期农民问题的主要方法.但千言万语,贵在求真;千头万绪,重在落实。因此,抓落实是解决新时期农民问题的要害和关键,是必须牢牢把握突破点.“发展是硬道理,落实更是硬道理”,要解决好当前的农民问题,必须咬定发展不放松,求真务实抓落实,从五个方面在“落实”二字上狠下功夫、寻求突破。一要从思想认识上抓落实、求突破.思想是行为的先导,思路决定出路。解决新时期农民问题,只有在思想认识上率先到位,深刻领会科学发展观“以人为本”的精神实质,充分认识农民问题在“三农”问题中的核心地位和在整体工作中的基础地位,才能有清晰的工作思路,才能树立强烈的紧迫感和责任心,迅速启动好各项工作,实现突破。二要从职责履行上抓落实、求突破.要有效解决新时期农民问题,政府的主要职责是创造条件、搞好服务.只有政府搭好了台,农民才能唱好戏。因此,农村基层党员干部和广大农村工作者,必须时时刻刻把正确履行好自己的岗位职责作为工作的重点,作为贯彻落实“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具体实践,为农民精心搭台、细心服务、费心引导,促其发展,实现突破。三要从为民谋利上抓落实,求突破.“立党为公、执政为民”是“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根本宗旨,解决农民问题必额坚持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深入农村,服务农业,关心农民,积极为农民群众办好事、办实事,尤其是要妥善、及时、深入解决好农民群众所关心的焦点、热点、难点问题,排解他们遇到的各种矛盾,进一步密切党群、干群关系,营造聚精会神抓建设,同心协力谋发展的格局,促进农业农村工作的全面突破和快速发展。四要从工作方法上抓落实、求突破.工作方法对路,有“四两拨千斤”的效果,不同的工作,其方法不尽相同。调查研究、综合分析、归纳总结等,是工作中通用的方法。解决新时期的农民问题,必须把各种行之有效的方法引入到自己所从事的工作中,创造性地开展工作,始终要把工作方法落实到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三个贴近”上,以提高工作实效,促进工作突破.五要从开拓创新上抓落实。

第4页(共6页)天津理工大学管理学院宏微观经济学关于如何解决“三农”问题论文

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政党永葆生机和活力的源泉,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形势下,农村各项工作都要在改革中向前推进。在此过程中,必特遇到各种新情况、新问题、新要求,必然要求我们以新的思路、新的方法。新的措施去认真对待和加以解决。因此,搞好新形势下的农民工作,只有解放思想、与时俱进,不断在体制上、机制上、制度上创新,才能突破新局面,创造新业绩。

第5页(共6页)天津理工大学管理学院宏微观经济学关于如何解决“三农”问题论文

参考文献:

[1]李树基,朱智文.“三农”问题研究综述.甘肃社会科学出版社.[2]罗晓东.农民问题不仅仅是增收问题.人民出版社.第6页(共6页)

第三篇:浅议如何解决”三农”问题

天津理工大学管理学院宏微观经济学关于如何解决“三农”问题论文

浅议如何解决”三农”问题

(物流管理09级1班 王珊璐20093319 王腾飞20093316)

摘要:我们今天所面临的农民问题,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的农民问题,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进程中的农民问题,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进程中的农民问题,具有新的内容、新的特点和新的复杂性,因此,需要广大农村工作者积极探索和建立适应农村市场经济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所需要的领导体制、管理机制和工作方式,一切从保护农民的切身利益出发,营建良好的党群干群关系,切实把农民的积极性调动起来。

关键词:农民问题;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农民问题是我国革命和建设的基本问题,是关系党和国家前途命运的重大问题。当前,随着新旧体制的转换和经济结构的调整,我国的“三农”进入了新的发展阶段。虽然农民在思想观念、生产和生活方式上都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一部分农民也迅速转变成为民营企业家,但多数农民仍肩负着如何推进农业现代化,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实现小康目标的重任。这充分说明,不管社会如何发展变化,“三农”的基础地位始终不会变,农民的主体地位和作用也会愈加明显。因此,认真研究新时期的农民问题,加强和改善党在农村的工作,对于保持农村稳定,推进农村改革,加快农村经济社会发展,引领农民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具有特殊而重要的意义。

1、把握好新时期农民问题的切入点

农民问题错综复杂,解决的切入点就是搞好权利和经济利益:在政治上,充分尊重民主权利;在经济上,充分尊重市场规律。为此,在工作中应着重把握和解决好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一)农业政策问题。一是土地政策。土地是农民赖以生存的根基,土地问题是“三农”的核心,事关农民的根本利益。侵害农民土地权益,将直接损害农民的切身利益,直接影响农民的就业和生产生活保障,直接影响农村的稳定和农业的发展。因此,必须认真贯彻落实党在农村的各项政策,按照《农村土地承包法》之规定,依法保障农民在土地流转中的主体地位和自主决策权,切实维护农民土地承包权益,解决失地农民的生存问题。二是集体财务管理政策。农村财务问题既是农民关注的焦点问题,也是引起农民集体上访的主要导火索。搞好农村集体财务管理,对于密切干群关系,保持农村稳定,促进农村经济稳步发展,将产

第1页(共6页)

生十分重要的积极作用。三是扶农政策。农民是农业生产经营活动的主体,是农村生产力中最活跃的因素.中央出台了I号文件,农民对此欢欣鼓舞,一致认为“1号文件”贴近“三农”,政策性强,增收的措施比往年更积极、实在。

(二)农民负担问题。要提高农民的物质利益,就要促进农民增收、减轻农民负担,要加大扶持力度,调整投入结构,建立对农业产业的支持和保护体系,即是在政策上保护,物质上投入,生产上服务。清理和规范涉农事业性收费,取消不应由农民负担的税费项目;要继续加大配套改革力度,切实精简机构,进一步减少财政供养人员,把有限的财力用在刀刃上。

(三)农民自主权问题。对农民来说,自主权是最大、最切实的民主权利。从我国农村改革的成功实践来看,最基本的经验就是充分尊重了农民的自主权,放活了农民的生产经营权。我们要始终坚信,农民有能力办好自己的事情,应让农民自主决策。政府的责任是为农民提供政策指导、市场信息和技术服务,政府的引导和服务要尊重农民意愿、尊重农民生产经营自主权。

(四)农民民主权利问题。保障农民的民主权利,必须坚持和完善“村民自治”,按照《村民委员会组织法》的规定,充分发挥村民委员会在管理社会事务、开展精神文明建设和民主法制建设等方面的作用,依靠农民的力量形成良好的农村社会风气和社会秩序。同时,要坚持“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工作路线,尊重农民的创造精神.中国的许多成功经验都是尊重农民创造精神的结果,比如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和乡镇企业等.我们要允许和鼓励农民,大胆试验和探索新形势下的农业经营机制和农村管理办法,各级干部帮助加工、总结,逐步提高和规范。

2、解决好新时期农民问题的着力点

新时期解决“三农”问题必须站在统筹城乡发展的高度,跳出“三农”抓“三农”,同时要立足“三农”抓“三农”,其根本路径就是农业产业化、乡村城镇化和工业园区化。

第一,要把农业产业化、乡村城镇化和工业园区化作为统筹城乡发展的一个有机整体置于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全局中予以通盘考虑、协同推进。

第二,要把改革、完善农村土地制度作为推进“三化”、解决“三农”问题的核心举措。第三,要把政策创新和机制创新作为推进“三化”、解决 “三农”问题的主要措施。“三农”问题是我国城乡二元经济社会结构长期束缚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深层次问题在新阶段的集中反映。解决“三农”问题要靠“三化”,而推进“三化”进程需要国家在政策上给予扶持,需要在发展实践中逐步探索一条适应市场经济发展的运作机制。当前重点应抓好以下几个方面:

1、进一步完善政府支农政策体系。今年中央一号文件出台后,国家采取了一系列旨在调动农民生产积极性、减轻农民负担的政策措施,如粮食直补、减免农业税等,收到了明显效果。应该说政府建立粮食直补制度是非常积极的举措,也符合加入WTO以后的国际惯例。但中国毕竟是一个拥有9亿农民的农业大国,单纯的粮食直补不仅难以从根本上解决农民的增收问题,对国家财政也是一个极大的负担。国家对农业的政策补贴除了直接面对种粮农民个体外,更应探索建立一种能够促进形成农业和农村内在发展机制的政策体系,使之不但具有补贴功能,更具有引导生产要素向涉农领域集中的资源配置功能,发挥政策“四两拨千斤”的作用。我认为:首先,政策的基本取向应立足于统筹城乡发展的基本目标,支持方向从对农民的直接补贴进一步延伸到“三化”领域,其次,要在优化区域布局调整的基础上,进一步加大对农村水利、道路、信息化建设等基础设施建设投入力度,逐步改善农村落后的经济基础条件,为“三化”的顺利推进创造外部条件。再次,加大对农村生态环境建设的投入力度,不断改善农村相对脆弱的生态现状,为农业的可持续发展创造条件。

2、创新投入机制,让更多的资金投向“三化”。首先要创新农村金融支持体系。金融系统对农业农村的支持功能弱化是当前普遍存在的一个问题。解决这一问题可以发挥产业化龙头企业的作用,试行产业化龙头企业专项贷款制度,放宽和规范龙头企业贷款条件,扩大借贷规模,采取专项放贷,封闭运行的办法,在保证龙头企业生产经营所需资金的同时,也可通过龙头企业与农户之间的契约关系支持农民调整结构。同时,继续发挥农户小额信贷或多户联保等优势,多方面解决农业发展的融资问题。其次,积极引导民间资金投向“三化”。民间资本具有存量大、市场活跃、投资欲强烈等诸多特点。事实上,近年来民间投资已呈现出向农产品加工、城镇基础设施建设以及各类服务业等多领域、多层次进军的趋势。

3、统筹城乡就业环境,促进农村劳动力战略转移。促进农村人口向城镇化聚集,农业劳动力向二、三产业转移是推进农业产业化,乡村城镇化和工业园区化的必要条件,也是从根本上解决“三农”问题,实现城乡统筹发展的必由之路。一是发展壮大城镇经济,创造更多的就业机会。要以发展园区工业和服务业为重点,增强城镇的经济集聚功能,吸纳更多的劳动力就业。要以县城和中心镇为载体,推进农村人口城镇化,让农民真正成为城镇建设的投资者,城镇发展的创业者和城镇化的受益者。二是要进一步加快户籍管理制度改革,取消农民进城就业的各种不合理限制。要用住地登记制度和身份管理制度逐步取代户籍管理制度;要进一步完善和规范对劳动力市场的管理,清理对农民进城务工的不合理限制政策和乱收费,为农民进城务工提供多方面服务。三是要加强对农民的职业技能培训,提高其就业竞争力和整体素质。四是要逐步建立覆盖城乡居民的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失地农民基本生活保障

制度,农村新型合作医疗制度,有条件的地方建立农民基本养老保险制度,解除农民离开土地的后顾之忧。如广东佛山地区通过建立与农村最低生活保障成相衔接的农村基本养老保险制度,以个人帐户为主,通过个人缴费,村组集体给予补贴,政府扶助等途径筹集资金,有效地解决了农民的社会保障问题。

解决“三农”问题、统筹城乡发展是时代赋予我们的历史使命,也是对党的执政能力的重要经验。我们要以邓小平理论和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树立“五统筹”的科学发展,扎扎实实推进“三化”,切切实实抓好“三农”,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奠定坚实的基础。

3、解决好新时期农民问题的五个突破点

把握了关节点,就基本掌握了解决新时期农民问题的主要内容;抓住了着力点,就基本掌握了解决新时期农民问题的主要方法.但千言万语,贵在求真;千头万绪,重在落实。因此,抓落实是解决新时期农民问题的要害和关键,是必须牢牢把握突破点.“发展是硬道理,落实更是硬道理”,要解决好当前的农民问题,必须咬定发展不放松,求真务实抓落实,从五个方面在“落实”二字上狠下功夫、寻求突破。一要从思想认识上抓落实、求突破.思想是行为的先导,思路决定出路。解决新时期农民问题,只有在思想认识上率先到位,深刻领会科学发展观“以人为本”的精神实质,充分认识农民问题在“三农”问题中的核心地位和在整体工作中的基础地位,才能有清晰的工作思路,才能树立强烈的紧迫感和责任心,迅速启动好各项工作,实现突破。二要从职责履行上抓落实、求突破.要有效解决新时期农民问题,政府的主要职责是创造条件、搞好服务.只有政府搭好了台,农民才能唱好戏。因此,农村基层党员干部和广大农村工作者,必须时时刻刻把正确履行好自己的岗位职责作为工作的重点,作为贯彻落实“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具体实践,为农民精心搭台、细心服务、费心引导,促其发展,实现突破。三要从为民谋利上抓落实,求突破.“立党为公、执政为民”是“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根本宗旨,解决农民问题必额坚持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深入农村,服务农业,关心农民,积极为农民群众办好事、办实事,尤其是要妥善、及时、深入解决好农民群众所关心的焦点、热点、难点问题,排解他们遇到的各种矛盾,进一步密切党群、干群关系,营造聚精会神抓建设,同心协力谋发展的格局,促进农业农村工作的全面突破和快速发展。四要从工作方法上抓落实、求突破.工作方法对路,有“四两拨千斤”的效果,不同的工作,其方法不尽相同。调查研究、综合分析、归纳总结等,是工作中通用的方法。解决新时期的农民问题,必须把各种行之有效的方法引入到自己所从事的工作中,创造性地开展工作,始终要把工作方法落实到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三个贴近”上,以提高工作实效,促进工作突破.五要从开拓创新上抓落实。

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政党永葆生机和活力的源泉,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形势下,农村各项工作都要在改革中向前推进。在此过程中,必特遇到各种新情况、新问题、新要求,必然要求我们以新的思路、新的方法。新的措施去认真对待和加以解决。因此,搞好新形势下的农民工作,只有解放思想、与时俱进,不断在体制上、机制上、制度上创新,才能突破新局面,创造新业绩。

参考文献:

[1]李树基,朱智文.“三农”问题研究综述.甘肃社会科学出版社.[2]罗晓东.农民问题不仅仅是增收问题.人民出版社.

第四篇:科教兴村富民计划实施方案

xx县xx镇xx村“科教兴村富民计划”实施方案

根据xx农业厅湘农业科字[2001]185号文件精神,我县的xx镇xx村被列为全省“科教兴村富民计划”示范村。为了全面落实示范村建设的各项目标任务,促进示范村村级经济快速、持续、健康发展,结合长胜村实际情况,制定本方案。

一、指导思想

实施“科教兴村富民计划”,以农业部《关于推进科教兴村的意见》为依据,以省农业厅《科教兴村富民计划实施方案》为指导,以提高农民科技文化素质为基础,以先进实用技术推广、科技典型示范和技术培训为手段,以创办区域特色产业为支撑,以优化品种为先导,以农业增效、农民增收为目的,合理规划,科学地进行农业生产结构的战略性调整,发展效益型农业,带动富裕、文明的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建设和发展,逐步实现农业现代化战略目标。

二、现状分析

xx县是全国粮食主产区,2003、2004年被国务院评为“全国粮食生产先进县”。xx镇长胜村位于镇北,条件优越,现有耕地1889亩,其中水田1470亩,山地面积6626亩,辖16个村民小组,农户508亩,总人口1913人,将其作为全省“科教兴村富民计划”示范村建设,具有较好的基础条件。

1、地理位区优越。该村是xx镇的大村,镇政府、综合农贸市场等座落其中,209国道、枝柳铁路穿村而过,北与怀化市相距40公里,南与xx市xxx镇相距仅4公里。受城市经济、文化辐射带动较大,是我市“一线一圈”现代生态农业科技园区建设的重点示范区。对周边地区和209国道沿线的农业及农村经济发展具有重要的示范作用。

2、基础设施较好。村级公路全长3公里,贯通各组;已于1996年完成农村电网改造,220千伏大型电站在该村征地57亩,已开工兴建;水利设施配套齐全,一座库容4.9万方的小一型水库提供充足的生产灌溉和生活用水,灌渠纵横交错,总长达8000多米;通讯比较发达,已安装程控电话62门,移动电话18台;有线电视网较健全,入户率已达85。

3、农业生产结构趋向合理,种养技术比较先进。该村目前已发展高效经济作物1700余亩,其中葡萄1000余亩,草莓400多亩,柑桔300亩。葡萄栽培水平较高,形成了以巨峰葡萄为主,早、中、晚熟品种合理搭配的格局,采用标准棚架、篱架、无公害套袋、病虫害综合防治等先进技术进行精细管理,品质优良,1988年该村生产的葡萄被评为xx省名优水果优质奖;草莓广泛采用了塑料大棚配套栽培技术,果品上市早,质量好,价格高。在畜牧水产方面,推广了三元杂交猪、雪峰乌鸡、工程鲤等优良品种。

4、农民科技文化基础较好。该村实有劳力1109人,其中具有高中以上文化的224人,占18.8,初中文化617人,占55.6,小学文化247人,占22.3。通过了扫盲、脱盲达标验收,消除了文盲。全村80以上的劳动力掌握了1-2名实用技术。村里每年还请农业、畜牧等专业技术部门的专家,开展种养实用技术培训6期以上,培训农民300-500人次。由于从学习农村实用技术,调整农业产业结构中尝到了甜头,农民学文化、钻科技的热情空前高涨。

5、产业化多种经营已有基础。随着小城镇建设步伐加快,全村在种、养等传统产业的基础上,形成了农产品加工、运输、商贸等多种产业。目前,该村有植物油加工厂一家,面粉、面条、米粉加工机械四台,家庭打米厂6家,藕煤厂2家,加工业平产值30多万元。另外,全村拥有手扶拖拉机8台,大中型翻斗工程车4辆,双排座农用车4辆,中巴车2台,三轮栽人摩托车5辆。全村脱产或利用农闲时节从事餐饮业、副食批发零售业、农产品销售等的农民达40多人,年收入200多万元。

总之,xx村有明显的区位、交通优势,有较为雄厚的物质基础和较为先进的技术基础,有一定的产业化经营经验,为建设“科教兴村富民计划”示范村打下了较为坚实的基础。但是,与发达地区相比,该村整体经济实力还不强,尤其是农业的发展速度和科技水平还有较大差距。主要表现在人口整体素质有待进一步提高,农业产业化水平不高,不成规模,农业生产装备现代化水平低,科技含量有待提高,可持续发展的生态环境尚未形成。这些都将通过实施“科教兴村富民计划”加以解决。

三、发展目标

通过实施该计划,力争到2005年分别完成如下经济目标:

1、农业结构进一步优化高效。大力发展优质高效经济作物,粮经面积比由现在的3:7进一步调整到2:8。加大养殖业发展力度,使其产值在现有的基础上提高20以上。

2、主要农产品产量和品质明显提高。根据市场取向大力发展优质品种,粮食作物五年内更换一次品种,以后3-5年更新一次。畜、禽、水产殖业良种覆盖率达到90以上。

3、发展贮藏加工业,增加农产品附加值。使农产品贮藏、加工能力在现有的基础上提高20以上。

4、劳动者素质有较大提高

第五篇:解决“三农”问题心得

用5年时间取消农业税,这对解决三农问题无疑将起到重要作用。我以为,当前解决三农问题除了降税减费外,还需要解决以下三个问题:

一是要夯实农民生存的基础。农民生存的基础是土地,对于这一点,有些地方已经淡忘了。中国的国情就是人多地少,是农民多,耕地少。但这几年的所谓发展,把农民世世代代赖以生存的土地无偿地剥夺了,农民失地就是失去生存的基础。据有关资料显示,我国现有耕地总面积为13.4亿亩,人均仅1亩,仅为世界平均水平的1/4,人均占有耕地居世界第67位。全国2800多个县中,人均耕地低于联合国提出的警戒线0.8亩的有666个,其中低于0.5亩的有463个。在不再减少耕地的条件下,我国土地的自然承载力为14—15亿人口,现在已经接近极限。

一方面土地供给形势相当严峻,另一方面耕地流失十分严重。近年来,在“广招天下商,共建开发区”的热潮中,城镇建设用地大扩张,各地大量圈地,加上修建高等级公路、超标准建房,大搞游乐场等原因,耕地流失十分严重。短短几年的所谓“开发”,全国减少耕地1亿多亩。你如果有机会到目前发展最快的苏南地区走一走,可以看到到处是开发区,以前的农田都变成了宽马路和大广场,有的是大片片地撂荒,肥沃的庄稼地或变成了水泥地,或杂草丛生。难怪前总理看到此等景象雷庭震怒,但怒则怒,奈之何?这几年更是一发而不可收。古人讲“江南熟,天下足”,真的只能在历史书上能看到了。在这块土地上的农民,自己吃的粮食也要从外地购买。土地是农民的命根子,也是繁衍生存的基础。农民一旦失去土地,其生存就是大问题,遑论致富发展了。

二是还农民以劳动的基本权利。如果说,第一个问题是解决“耕者有其田”,这第二个问题是要解决“农者耕其田”。现在的农民在干什么?谁在种地?现在在田地干活的人被人们称为“3860”部队。“38”说的是女同志,“60”讲的是老年人,是这些年老体弱的以及一些妇女在农田里干活。到农村去走一走,你会发现,青壮年农民无所事事。除了一部分人外出打工了,其余的呆在家里休闲。有的只在农忙时才到田头走走,余下的时间就是晒太阳,或者打牌搓麻将赌博。什么兴修水利、搞农田基本建设等等,根本谈不上。而且,越是年轻人还越是想得开,拢着双手东家窜到西家,一天一天就这么过去了。在农村还听到过这样的怪论,说“大小伙子在田地干活没有面子”,因此,他们再有力气也不下田,而要靠父辈来养活他们。

以前集体经济时,人们一有空就到田头,把庄稼莳弄得好好的,每年土地的回报都是不错的。现在倒好,只要把种子撒下去就万事大吉了,坐等收获。须知,一分耕耘一分收获,不付出那来的收成。农民要想改变生活状况,除了外出打打工,更要在农桑上做文章。而外出打工并不容易。现在城市下岗职工越来越多,在城市,劳动力并不缺乏,农民进城后就很难找到合适的工作。有的到城里转了一圈,空着手又回来了。农民经不起来回折腾啊!因此,对于大多数农民来说,种好田(是广义的种田,包括农村多种经营)是最好的出路,也是最基本的权利和义务。农民的出路还是在农村!

三是要强化基层组织的作用。中国历来是一个小农经济国家,新中国成立后,农村发生的最大变化就是走上了集体化的道路,一盘散沙的农民被组织起来了,一个时期以来,农民的积极性得到了极大的激发。回过头来看,尽管在发展集体经济的过程中有过失误,但农民只有组织起来才有力量,只有集体经济才能真正挽救农业,这却是千真万确的事实。包产到户、个体经营必定是短期行为,谁来修水利?谁来搞农田基本建设?谁愿意对土地进行投资?农业科技怎么搞?如何引进先进的种类和种植技术等等?这都需要强有力的农村基层组织来发挥作用。而原来的“集体经济,队为基础”早就不复存在。现如今,农村村级组织基本不

发挥什么作用,一些村干部的职责恐怕就是收费了。在这种情况下,要发展农业、壮大农村经济也只是一个良好的愿望了。

因此,我认为,首先,还是要把农民组织起来,走集体化(现在也叫规模经营)的道路,以集体的力量来抗衡自然的和人为的不确定因素。其二,要把吃皇粮的干部数量降下来。村一级干部要恢复自食其力的传统,要靠自己的劳动来养活自己,不能当专吃农民税费的寄生虫。县乡一级干部要大大压缩编制,就目前而言,压缩一半人马绝对不会影响正常工作。其三,建立农民自己信得过的基层组织,可以通过选举的方式,让一些公道正派的能人来领导这个组织,由上级来指派农村基层负责人的做法当休矣。

总之,三农问题复杂而严峻,需要各级组织和领导多用心思考,而不要光空喊口号。

这次“两会”,温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用5年时间取消农业税,这对解决三农问题无疑将起到重要作用。温总理讲话一出,与会代表纷纷表态,有的说不用5年,准备3年就取消,也有些地方领导说,准备明年就取消农业税。与会代表有个态度,当然是好事情,但要解决三农问题,绝非如此简单。不征农业税对于三农问题的解决还是一个表层问题,说到底还是一个节支的问题,关键是要让农民增收,就是要多开源。我以为,当前解决三农问题除了降税减费外,还需要解决以下三个问题:

一是要夯实农民生存的基础。农民生存的基础是土地,对于这一点,有些地方已经淡忘了。中国的国情就是人多地少,是农民多,耕地少。但这几年的所谓发展,把农民世世代代赖以生存的土地无偿地剥夺了,农民失地就是失去生存的基础。据有关资料显示,我国现有耕地总面积为13.4亿亩,人均仅1亩,仅为世界平均水平的1/4,人均占有耕地居世界第67位。全国2800多个县中,人均耕地低于联合国提出的警戒线0.8亩的有666个,其中低于0.5亩的有463个。在不再减少耕地的条件下,我国土地的自然承载力为14—15亿人口,现在已经接近极限。

一方面土地供给形势相当严峻,另一方面耕地流失十分严重。近年来,在“广招天下商,共建开发区”的热潮中,城镇建设用地大扩张,各地大量圈地,加上修建高等级公路、超标准建房,大搞游乐场等原因,耕地流失十分严重。短短几年的所谓“开发”,全国减少耕地1亿多亩。你如果有机会到目前发展最快的苏南地区走一走,可以看到到处是开发区,以前的农田都变成了宽马路和大广场,有的是大片片地撂荒,肥沃的庄稼地或变成了水泥地,或杂草丛生。难怪前总理看到此等景象雷庭震怒,但怒则怒,奈之何?这几年更是一发而不可收。古人讲“江南熟,天下足”,真的只能在历史书上能看到了。在这块土地上的农民,自己吃的粮食也要从外地购买。土地是农民的命根子,也是繁衍生存的基础。农民一旦失去土地,其生存就是大问题,遑论致富发展了。

二是还农民以劳动的基本权利。如果说,第一个问题是解决“耕者有其田”,这第二个问题是要解决“农者耕其田”。现在的农民在干什么?谁在种地?现在在田地干活的人被人们称为“3860”部队。“38”说的是女同志,“60”讲的是老年人,是这些年老体弱的以及一些妇女在农田里干活。到农村去走一走,你会发现,青壮年农民无所事事。除了一部分人外出打工了,其余的呆在家里休闲。有的只在农忙时才到田头走走,余下的时间就是晒太阳,或者打牌搓麻将赌博。什么兴修水利、搞农田基本建设等等,根本谈不上。而且,越是年轻人还越是想得开,拢着双手东家窜到西家,一天一天就这么过去了。在农村还听到过这样的怪论,说“大小伙子在田地干活没有面子”,因此,他们再有力气也不下田,而要靠父辈来养活他们。

以前集体经济时,人们一有空就到田头,把庄稼莳弄得好好的,每年土地的回报都是不错的。现在倒好,只要把种子撒下去就万事大吉了,坐等收获。须知,一分耕耘一分收获,不付出那来的收成。农民要想改变生活状况,除了外出打打工,更要在农桑上做文章。而外出打工并不容易。现在城市下岗职工越来越多,在城市,劳动力并不缺乏,农民进城后就很难找到合适的工作。有的到城里转了一圈,空着手又回来了。农民经不起来回折腾啊!因此,对于大多数农民来说,种好田(是广义的种田,包括农村多种经营)是最好的出路,也是最基本的权利和义务。农民的出路还是在农村!

三是要强化基层组织的作用。中国历来是一个小农经济国家,新中国成立后,农村发生的最大变化就是走上了集体化的道路,一盘散沙的农民被组织起来了,一个时期以来,农民的积极性得到了极大的激发。回过头来看,尽管在发展集体经济的过程中有过失误,但农民只有组织起来才有力量,只有集体经济才能真正挽救农业,这却是千真万确的事实。包产到户、个体经营必定是短期行为,谁来修水利?谁来搞农田基本建设?谁愿意对土地进行投资?农业科技怎么搞?如何引进先进的种类和种植技术等等?这都需要强有力的农村基层组织来发挥作用。而原来的“集体经济,队为基础”早就不复存在。现如今,农村村级组织基本不发挥什么作用,一些村干部的职责恐怕就是收费了。在这种情况下,要发展农业、壮大农村经济也只是一个良好的愿望了。

因此,我认为,首先,还是要把农民组织起来,走集体化(现在也叫规模经营)的道路,以集体的力量来抗衡自然的和人为的不确定因素。其二,要把吃皇粮的干部数量降下来。村一级干部要恢复自食其力的传统,要靠自己的劳动来养活自己,不能当专吃农民税费的寄生虫。县乡一级干部要大大压缩编制,就目前而言,压缩一半人马绝对不会影响正常工作。其三,建立农民自己信得过的基层组织,可以通过选举的方式,让一些公道正派的能人来领导这个组织,由上级来指派农村基层负责人的做法当休矣。

总之,三农问题复杂而严峻,需要各级组织和领导多用心思考,而不要光空喊口号。

下载科教兴村计划 解决“三农”问题的学者实践.word格式文档
下载科教兴村计划 解决“三农”问题的学者实践..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解决“三农”问题路在何方

    解决“三农”问题路在何方农业、农村、农民问题作为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问题之一,近年来受到决策层和百姓的广泛关注。要想从根本上找到解决我国农业、农村、农民问题的办法,就......

    解决“三农”问题要有长效机制

    解决“三农”问题要有长效机制当前,我国“三农”问题得到高度重视,出现可喜变化。但由于农民基数庞大,人均拥有土地资源和其他农业资源很少,加上城乡分割的二元体制障碍,农村基础......

    解决“三农”问题[优秀范文五篇]

    解决“三农”问题,最终要落实到统筹城乡发展上来,关键是统筹推进工业化、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形成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一体化新格局。要以县域突破为主战略,大力推进工业化。突出工......

    解决“三农”问题要有长效机制

    当前,我国“三农”问题得到高度重视,出现可喜变化。但由于农民基数庞大,人均拥有土地资源和其他农业资源很少,加上城乡分割的二元体制障碍,农村基础设施和社会事业发展滞后,农民......

    农商一体化解决”三农”问题

    农商一体化是指身为农民亦农亦商。近来对农产品价格上扬的议论多从农产品价格上扬有利于农民收入增加的角度来阐述,然而农民是否能从中得到多少实惠还不该过早下结论。直接从......

    解决“三农”问题的根本途径和方法

    解决“三农”问题的根本途径和方法 解决“三农”问题的根本途径和方法 党的十六大提出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结合我国国情,要实现这一宏伟目标,必须确立“没有农民的......

    如何解决好“三农”问题的几点思考

    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制定了《中共中央关于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若干问题的决定》,对深化农村改革,抓好“三农”问题提出了明确要求。这不仅给我们从事农村工作的同志进一步明确......

    解决好“三农”问题的几点思考

    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制定了《中共中央关于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若干问题的决定》,对深化农村改革,抓好“三农”问题提出了明确要求。这不仅给我们从事农村研究工作的同志进一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