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陕西省旬阳县关口镇宋坪村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规划
陕西省旬阳县关口镇宋坪村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规划
2016——2020
根据中、省、市、县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总体要求,结合本村实际,在广泛征求群众意见的基础上,经村支部扩大会议研究,制定本规划。
一、宋坪村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现状
(一)基本情况
宋坪村位于关口镇西面,距政府驻地12公里,毗邻316国道,与本镇蒿塔、铺沟村接壤。境内有丰富的铅锌矿藏,现有采矿企业2家,选矿企业1家。
全村辖7个村民小组448户1445人,耕地面积2338亩,无水田,林地面积16576亩,其中退耕还林面积1200亩。2005年末人均占有粮食350公斤,农民人均纯收入1858元。
(二)主要特点
一是因有矿产资源,加之土地条件差,劳务经济是农户收入的主要来源;二是有线电视、移动通讯开通较早,村民思想解放,市场意识强,易接受新事物新技术;三是民营企业年为村集体提供一定经济收入,相对本镇其它村而言集体有一定积累;四是群众邻里团结、社会风气好,两委班子年富力强,作风硬,带领村 民奔小康的作用发挥的好。
(三)现状分析
1、特色产业品种多,但无规模、无支柱。2005年栽植烤烟200亩,养蚕50张,花椒实有面积700亩均为老劣园,家禽存栏2000只,养猪600头,产业品种杂而不专、多而不精,缺乏支撑农民增收的长效支柱产业。
2、户户通电,但用电质量不高。1993年农户投资投劳拉通了电,但因资金短缺,使用的是木杆细线,年久失修,急盼农网改造。
3、仅有30%农户通路,且路况很差。现有村组道路12.7公里,路面窄,坡度大,弯道急,均未实施硬化。
二、规划编制指导思想、原则和目标
(一)指导思想
按照“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要求,认真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充分调动广大村民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以发展农村经济为中心,以加快农村全面建设小康步伐和构建和谐社会为目标,以环境治理、基础设施建设和文明村创建为切入点,以村庄建设、农村产业发展和基层民主建设为重点,以农业和农民经济结构优化调整为主线,以生态文明村建设为载体,全面提高农村生产力水平和农民生活水平,建设社 会主义新农村。
(二)规划原则
1、坚持产业发展和农民增收的原则。新农村建设必须强化产业发展基础,围绕区域资源特色,突出发展生态产业,形成新农村可持续发展的产业支撑体系,推进农民持续增收。
2、坚持实事求是、量力而行的原则。根据本村实际,结合资源状况和经济基础,既要突出高标准、低成本、可承受、可操作和可持续的特点,不搞形式主义,又要尽力而为,打好基础,分步实施。
3、坚持全民参与,因地制宜原则。开展新农村建设,应在上级政府的指导下,创造条件,搞好服务,组织和引导农民群众积极参与;要充分尊重农民意愿,从解决农民最关心的具体问题入手,调动农民积极性,以农民自愿、村民自治为主,发挥农民的主体作用。
4、坚持整体推进和突出重点原则。要以增加农民收入、提高农民素质、改善农民生活质量为重点,协调农村各项事业发展,坚持有重点、有突出,确保农民各项事业全面发展。
(三)目标任务
1、总体目标:通过15年的艰苦努力,至2020年全村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6000元,农户住房砖瓦舒适化、道路通行畅通网 络化,用电质量优良化,致富产业体系化,社会服务公共化,有线电视入户率、自来水入户率、移动通讯拥有率均达到100%,实现“经济社会发展,群众生活安康,环境整洁优美,思想道德良好,公共服务配套,人与自然和谐”的社会主义新农村。
2、主要任务:一是改善农民的生产生活条件,完善村内各项基础设施,彻底消除脏、乱、差现象,以村庄规划、环境治理为抓手,加快农户三改一建(改厨、改厕、改圈、建沼气)进程,改善农民生活环境,全面提升生活质量。二是构建具有较强竞争力的农业产业化体系,形成科学合理的农业生产发展格局,提高农业的整体水平和效益,实现农民收入的持续快速增长。三是加强农民素质教育和技能培训,建立制度化、规范化的农民培训体系,提高农民的科学致富能力和市场竞争能力,造就一批有较高的科技素质和思想道德素质的新型农民。四是完善村民自治工作组织,大力发展与农业主导产业相结合的合作经济组织,强化农民的互助合作、自我管理、自主发展意识,全面提高农民生产经营的组织化程度。五是引导农民实行健康、科学、文明的生活方式,加强完善农村公共管理服务体系,转变农民的思维方式和价值观念,树立农村新风尚。
三、工作重点
(一)着力构建农业支撑体系和农民增收长效机制
1、大力发展优势主导产业。紧紧围绕烤烟、蚕桑、畜牧和林果四大特色产业做大做强,至2020年村民人均实现1亩园,户均喂养5头猪,其中烤烟700亩、蚕桑500亩,以拐枣、核桃为主的林果业700 亩,40%的农户成为种植大户,20%农户成为养殖大户。
2、大力发展农村劳务经济。充分利用本村矿产企业优势和劳动力富余优势,大力发展劳务经济型的非农产业。要积极为务工村民提供就业技能、权益保护等方面知识的培训,主动同劳动力需求量大的企业和地区,建立劳务输出协作关系;要确定专人负责劳务信息的搜集、传递、以及输出劳动人员的管理、维权事务,积极引导剩余劳动力就近、就地有序转移,力争到2020年全村40%农户成为劳务经济大户。
3、大力发展农村专业合作组织。要创造条件,积极引导,围绕特色产业组建各专业协会,提高农民的组织化程度,充分发挥专业协会在信息引导、技术服务、纠纷处理、组织发动等方面的作用。
(二)着力改善村民生产生活条件
1、加强基础设施建设。一是科学规划,多方筹措资金全面提升村组道路通行等级。7公里村主干线全部实施水泥硬化,改造砂石硬化组级道路57公里,新修标准通组路
公里。二是积极 争取电力部门大力支持,全面实施农网改造。共计改造高压7公里,低压25杆公里。三是加强水利基础设施建设,着力发展高效农业。继续抓好烟水配套工程,新修水窖300口,实现户均一口窖;采取统一规划,分步实施的办法,加快安全引水工程建设,15年共计引水41公里,彻底解决人畜饮水困难问题。四是加强农村能源建设。抓住国家大力扶持农村沼气池建设的机遇,按照“统筹规划,坚持标准,圈厕沼三位一体”的原则,积极引导、帮助农民兴建沼气,以沼气池建设带动畜牧产业发展,实施改厨、改厕、改圈“三改”工程。力争5年内完成圈、厕、沼三位一体示范户400户,100%农户人畜粪便、生活污水得到无公害环保处理,庭院达到净化标准。五是按照“规划科学、布局合理、功能齐全、环境优美”的目标,着力改善村民的居住环境。根据宋坪村地理地形,不具备建新型村庄条件,农户居住只能采取适度集中,拆旧建新、旧房改造、美化绿化、依湾就院的方法星罗棋布的建成生态园林式的农家院落。
2、推进公益事业发展。一是倾力教育事业。要创造条件,积极发展学前教育,公开公正落实“两免一补”政策,实现义务教育阶段“零辍学”目标,确保义务教育完成率达到100%。二是大力发展医疗卫生事业。进一步加强村医疗室的建设和监督管理,提升医疗服务水平和质量,充分调动农民参与农村合作医疗 的积极性,力争5年内实现参合率100%。三是大力发展农村文化事业。新建移动通讯发射塔1个,开通互联网和无线数控电视信号传输,使有线(无线)电视覆盖率、移动通讯覆盖率、拥有率均达到100%。村新建广播室1个,分3片建成3处小型文化室、图书室、村民健身场等文化娱乐场所,充分利用农闲和农村传统节日,广泛开展文化体育活动。
(三)着力推进农村精神文明建设
1、努力提高村民整体素质。按照“乡风文明”的总体要求,加快培育“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守纪律”的新型村民,大力推进精神文明建设。以本村特色农业产业为依托,有针对性的对村民进行实用技术培训,提高村民的科技素质。大力开展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的宣传教育,提高村民的思想素质;以普法宣传教育为契机,采取多种形式普及重点法律法规,提高村民的法律素质。
2、扎实开展各类创建活动。围绕建设和谐农村的要求,扎实开展各类精神文明创建活动。以开展“文明户”、“信用户”、“信用村”、“平安村”、“卫生庭院”等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评比活动为载体,不断革除农村的各种生活陋习,抵制迷信、赌博等不良文化侵蚀,激励先进、鞭策后进,大力倡导科学、文明、健康的生活方式,塑造宋坪良好的社会风气。
(四)着力加强村级民主政治建设,提高“两委”班子的战斗力和凝聚力
1、强化基层组织建设。一是加强“两委”班子建设。采取“两推一选”的方法,把政治立场坚定,有求真务实精神,具备一定经济头脑的人员充实到“两委”班子队伍中来。不断加强班子成员的培训教育,逐步建立充满生机和活力的“两委”班子。强化干部监督,完善考核奖惩制度,最大限度调动干部工作积极性。二是加强基层组织阵地建设。按照省、县建议样式,计划2006年建成标准化“两委”活动室200平方米。三是加强党员队伍建设。着力改善党员队伍结构,开展无职党员岗位定责活动,大力实施“流动党员”之家工程和新发展党员素质工程,充分发挥党员先锋模范带头作用。
2、全面推进民主管理。一是强力推行村务公开,着力构建民主公开长效机制。二是强力推行“一事一议”制度。凡涉及群众切身利益的事项都要通过村民代表大会采取“一事一议”的形式进行民主决策,努力提高“一事一议”的执行效果。三是强力推行民主理财制度。切实规范理财程序,着力提高理财水平,确保民主理财制度取得实效。四是强力推行民主评议制度。每年对村支两委班子成员开展一次民主评议,并将评议结果作为村组干部工资待遇兑现的重要依据。
四、实施进度与安排(一)2006年建设内容
1、成立新农村建设工作领导小组和实施小组;
2、编制宋坪村新农村建设规划;
3、编制项目建设可行性报告,积极争取政府支持;
4、组建农民专业技术协会(烟草、畜牧);
5、力争建村委活动室1所。
(二)2007年建设内容
1、改造村级公路7公里,水泥硬化;
2、新修道路10公里,砂石硬化;
3、新修水窖40口;
4、种植烤烟500亩;
5、有线电视入户60户;
6、改造房屋60户180间。
(三)2008年建设内容
1、完成新建道路22.7公里,水泥硬化;
2、有线电视入户80户;
3、新修水窖60口;
4、庭院房屋改造70户210间
5、种植优质地膜烟300亩;
6、人畜饮水15公里。
(四)2009年建设内容
1、有线电视入户80户;
2、新修水窖60口;
3、房屋庭院改造80户240间;
4、新修沼气100口。
5、人畜饮水10公里。
6、农网改造32公里。
7、新建移动基站一个。
8、建村级卫生室一个。
9、建新型农民培训室1座。
(五)2010年建设内容
1、新建联通基站1座。
2、人畜饮水41公里;
3、新修水窖300口;
4、房屋庭院改造100户300间;
5、完成沼气100口;
6、新建村办小学1座;
7、移民搬迁50户。
(六)2011-2015年建设内容
1、新修沼气300口;
2、完成有线电视入户400户;
3、完成房屋庭院改造450户;
4、建文化活动室1座;
5、新建农民体育场1个;
6、移民搬迁90户。
(七)2016-2020年建设内容
1、宋坪村容村貌建设基本完成;
2、各项公共事业全面完成;
3、产业建设达规范化;
4、对建设项目进行全面验收。
五、规划实施保障措施
1、深入发动,形成合力。开展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必须紧紧依靠广大村民的积极参与。村党支部、村委会要在思想发动、组织动员上下功夫,充分发挥兵、青、妇等群团组织的作用,积极引导群众正确认识新农村建设的重大意义,调动村民自觉投身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2、强化标准,保证进度。按照新农村建设的标准,制定详细的目标规划、规章制度、文明规范、村规民约、创建指标等内容。排出各项建设进度表,并抓紧落实,尽快组织实施。确保三年大 变化,六年大发展,十年见成效。
3、多元融资,保证投入。一是大力发展特色产业经济,增加农民收入,确保农户自投的主渠道。二是上下联系,多方呼吁,积极争取国家各个部门的无偿扶持和信贷投入,规划中需争取国家部门捆绑资金642.4万元,信贷扶持资金133.5万元。三是进一步优化投资环境,依托矿产优势资源,增加村内民营企业数量,提升企业经济效益,通过企业壮大强盛,反哺农民,在基础设施方面开展村企共建活动。同时,积极号召宋坪在外工作人员、企业能人为家乡发展捐资引项,回报家乡,留名后世。
4、明确责任,加强领导。为加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工作的领导,村上成立创建工作领导小组,组长由支部书记易有朝同志担任,村主任任副组长,村副主任、文书、各组组长及村民代表共13人为成员。
第二篇:陕西省旬阳县关口镇铺沟村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规划
陕西省旬阳县关口镇铺沟村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规划
2016——2020
根据中、省、市、县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总体要求,结合本村实际,在广泛征求群众意见的基础上,经村支部扩大会议研究,制定本规划。
一、铺沟村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现状
(一)基本情况
铺沟村位于关口镇西面,距政府驻地2公里,毗邻316国道,与本镇宋坪、关坪村接壤。
全村辖4个村民小组454户1450人,耕地面积1947亩,无水田,林地面积1134亩,其中退耕还林面积987亩。2005年末人均占有粮食350公斤,农民人均纯收入2020元。
(二)主要特点
一是该村有丰富的铅锌矿藏;二是土地条件差,劳务经济是农户收入的主要来源;三是该村属中高山,地理条件差,农户居住较分散。
(三)现状分析
1、特色产业品种多,但无规模、无支柱。2005年栽植烤烟210亩,养蚕60张,花椒实有面积500亩均为老劣园,家禽存栏4200只,养猪1100头,产业品种杂而不专、多而不精,缺
2、坚持实事求是、量力而行的原则。根据本村实际,结合资源状况和经济基础,既要突出高标准、低成本、可承受、可操作和可持续的特点,不搞形式主义,又要尽力而为,打好基础,分步实施。
3、坚持全民参与,因地制宜原则。开展新农村建设,应在上级政府的指导下,创造条件,搞好服务,组织和引导农民群众积极参与;要充分尊重农民意愿,从解决农民最关心的具体问题入手,调动农民积极性,以农民自愿、村民自治为主,发挥农民的主体作用。
4、坚持整体推进和突出重点原则。要以增加农民收入、提高农民素质、改善农民生活质量为重点,协调农村各项事业发展,坚持有重点、有突出,确保农村各项事业全面发展。
(三)目标任务
——生产发展。经过15年的努力,把我村的农村经济结构调优,农业自然资源得到综合开发和充分利用,构建高效生态型农业发展格局。
——生活宽裕。农民生活水平显著提高,到2020年,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5800元,年均递增8%。农民负担轻,生活质量高,居住条件好,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全面建立,做到应保尽保。
——乡风文明。村道路主干线实现水泥硬化,组组通路并达到砂石化;人畜饮水安全卫生,自来水普及率达到100%。农
业2000亩,其中烤烟400亩,密植桑园1000亩,拐枣、花椒、核桃等林果面积900亩。
3、畜牧养殖。一是从推广科学养殖技术入手,改变传统饲养方式,解决村民自身生活需要;二是突出大组、大户,实施规模化、科技化、专业化养殖,提高畜禽商品率,做大做强畜牧产业。力争到2020年,全村养殖大户达到10户。
(二)两扩大:即扩大有线电视或无限数控电视覆盖率,扩大移动通讯网、互联网“两网”覆盖率。
在全村现有1 座移动通讯基站的基础上,再新建 1 座,使移动通讯覆盖率达到100%;开通有线电视传输信号或无线数控电视发射系统,提高地方台收视率,达到100%。开通互联网,实现信息化。
(三)三清理:即清理粪土乱堆、杂草乱垛、乱建乱占。环境卫生状况好坏是新农村建设的第一印象。全村要从四个方面高标准、全方位、深层次地开展环境卫生大清理、大整治工作。一是实施“教”。多形式、多途径加大宣传教育力度,不断提高群众环保意识和良好卫生习惯;二是突破“点”。重点清理整治粪土乱堆、杂草乱垛、畜禽乱跑这些不良卫生习惯。三是理顺“线”。村上成立环境卫生工作组,解决环境卫生长期有人抓、有人管;四是形成“体”。在组织制度,考核奖励等方面建立一整套科学的环境卫生管理体系。
积极向上的文化生活,根除封建迷信;四是深入开展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以“五好家庭”、“好公婆”、“好儿媳”、“计生示范户”、“十星级文明户”等评比活动为手段,树立农村尊老爱幼、邻里融洽、婆媳和睦的良好风貌;五是加大社会综合治理力度,深入开展平安创建活动,创建“平安和谐铺沟”,为经济发展营造良好的社会环境。
4、加强基层民主建设。实现民主评议村干部工作制度和村干部激励约束制度。结合年终考评或总结工作对村干部至少进行一次民主评议,评议结果与其补贴和奖励挂钩。发挥村务监督小组作用,检查、督促村民委员会落实村民会议或村民代表会议决定的事项;反映村民合理的意见、建议,督促村民委员会及时办理、落实;检查督促村务公开以及财务活动情况,协助开展村集体财务审计。
(五)五大建设:即建沼、建窖、建园、建生态农家院落、建文化体育活动场所。
1、建沼。全村计划新建沼气400 口,户均拥有一口沼。
2、建窖。全村计划新建水窖350口,累计达到400口,恢复修建堰塘3个,解决“雨养农业”,改善农田水利基本条件。
3、建园。实施“建、造、护、封、改”综合治理措施,管好1135亩天然林,完成300亩荒山造林,使全村林木覆盖率提高到70%。
率达到70%以上。
6、改圈。实施圈、厕、沼三位一体,建设砖混、卫生、科学的标准圈舍,实现畜禽粪便无公害处理。
四、实施进度与安排(一)2006年建设内容
1、成立新农村建设工作领导小组和实施小组;
2、编制铺沟村新农村建设规划;
3、编制项目建设可行性报告,积极争取政府支持;
4、组建农民专业技术协会(烟草、蚕桑、畜牧);
5、新建沼气20口。
(二)2007年建设内容
1、力争农网改造8公里;
2、新修水窖40口;
3、改造房屋20户60间;
4、种植烤烟500亩;
5、新建密植桑园240亩;
6、栽植林果100亩。
(三)2008年建设内容
1、改造村组公路14公里,水泥硬化;
2、新修堰塘1口2500m3;
3、农网改造9公里;
8、完成林果建园400亩。
(六)2011-2015年建设内容
1、新修入组路 6公里砂石硬化;
2、完成有线电视入户300户;
3、完成房屋庭院改造200户;
4、建文化活动室1座;
5、新建农民体育场1个;
6、建新型农民培训室1座。
(七)2016-2020年建设内容
1、新建村级卫生室1座;
2、新建村两委活动室1座;
3、铺沟村村容村貌建设基本完成;
4、各项公共事业全面完成;
5、产业建设达规范化;
6、对建设项目进行全面验收。
五、规划实施保障措施
1、深入发动,形成合力。开展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必须紧紧依靠广大村民的积极参与。村党支部、村委会要在思想发动、组织动员上下功夫,充分发挥兵、青、妇等群团组织的作用,积极引导群众正确认识新农村建设的重大意义,调动村民自觉投身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第三篇:××村社会主义新农村规划建设情况
*村社会主义新农村规划建设情况
一、村情概况
玉龙县黄山镇五台村委会**村,位于玉龙新县城规划区内,西邻县城中央核心区,南接丽江景观绿化带,北靠丽江人家居住小区,是玉龙县典型的“城中村”之一,区位优势十分显著。全村共有135户(其中村民126户),总人口574人(其中农业人口532人)。全村原有土地总面积2645.47亩(不含林地面积)a2003年,县城建设征地2038亩,现仅剩752.22亩土地,其中:仅有护城河以北的农用地111.“亩(耕地79.67亩),人均耕地仅有0.15亩。全村征地补偿安置费总计2266.63万元,其中村集体提留304.56万元,兑现给农户1962.71万元(人均3.2万元)。2005年全村经济总收入177.54万元,人均收入为3300元。
二、规划建设思路
区县分设以来,市委、市政府,县委、县政府对**村的规划和建设始终给予了高度的重视和大力的支持,将**村确定为玉龙县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示范点,力求在“城中村”的规划和建设方面取得突破,从而为少地农民探索一条行之有效的可持续发展道路。在规划和建设方面遵循的指导思想是:服从城市总体规划的要求,与周边区域相依托,优势互补,唇齿相依;因地制宜,盘活土地资源;发挥优势,建设具有现代化居住功能和典型纳西族特色村落并存的村庄,谋求长久的生存之路。
**村的建设按照“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环境美化、家庭和睦、安居乐业”的要求,坚持新农村建设与县城建设相配套、相适应、相发展、相稳定的原则,将545亩土地的规划和县城建设总体规划协调统一,与县城建设同步实施,力争用5-10年的时间把**村建设成为集纳西民间民俗饮食文化村、商贸区、休闲娱乐区以及安居住宅区为一体的小康型社会主义新农村。
三、规划建设情况
针对**村显要的地理位置和周边的城市规划状况,**村的规划采取分块布局的方法,有目的的对各个功能分区进行安排部署,以期达到最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项目建设从以下几个方面分步实施:
(一)总体规划
总体规划按实施步骤分为一期建设项目和拟建项目两大部分,投资总规模达1.5亿元。
1,一期建设项目。包括村民安居住宅区和民俗饮食文化村两个项目。
①村民安居住宅区。安排在整个规划区中央,总用地133.93亩,共安排住宅160幢,每户占地面积为210平方米,结构形式为砖混结构。村民安居住宅项目一次性签定建设合同,每幢造价21.8万元,总投资3400万元。项目一期工程建设80幢,拨付资金600万元,现已完成近三分之二的工程量。
②民俗饮食文化村。总用地260亩,共安排民居庭院160院,每户占地面积435平方米,院落形式为典型的纳西民居三坊一照壁,正房统一建设,总投资2400万元,另外两坊利用现有房屋优化整合。项目一期工程拨付资金500万元,已完成68幢民俗院主楼建设。
2,拟建建设项目。包括农贸市场和小商品市场、购物中心、美食城、娱乐城、休闲步行街、活动中心和零星开发地的开发建设。
①农贸市场和小商品市场。位于村子北部,与城市规划的居民区相配套。总用地27.15亩,建筑面积12000平方米,总投资250万元,现已完成土方回填,预计9月份可完成市场建设。
②购物中心。规划中的购物中心占地面积13.邸亩,建筑面积7800平方米,配套停车场和广场,将是一个方便快捷的购物场所。
③美食城。位于**村西端,紧邻县城中心区,总用地30.87亩,建筑面积28000平方米,足以形成一定的规模效应。
④娱乐城。与美食城一街之隔,总用地21.83亩,建筑面积18400平方米,为人们提供了一个休闲娱乐的场所。
⑤休闲步行街。位于娱乐城与滨江绿化带之间,以经营酒吧、茶室为主。总用地13亩,建筑面积7000平方米,将会营造一个亲切宜人的环境。
⑥活动中心。位于**村的中心部位,总用地12.16亩,建筑面积4800平方米,是一个集办公、集会、活动、学习等功能为一体的场所。
(二)道路规划。道路规划以城市道路为依托,各个区域按功能需要规划内部道路系统,并与城市道路相衔接。
1,纳西民居村落:主道设计宽12米,其中车道为8米,人行道各2米,巷道3米和4米,道路四通八达,通达能力强;路面相对较窄,与村落形态相协调;道路线型曲折多变、自由灵活,力求达到曲径通幽、柳暗花明的效果。
2,村民住宅小区:主道设计宽8米,并有不同宽度的绿化和停车空间,宅前小路控制在4.5米以内。
(三)电力电信工程规划。村民住宅区、民居村落和商业设施三大部分各设一个变压器,电力、电信线全部采用埋地方式敷设。
(四)给排水规划。给水采用自来水,与城市供水管网接口,污水采取分片收集预处理后再集中排放的方式。
(五)市政设施规划。整个区域设置完善的路灯照明系统和夜景照明系统。为使规划区范围内有一个干净优美的环境,村民住宅区和民俗饮食文化村共安排8个卫生达标厕所,垃圾采取每天早晚定时清运的方式处理。
(六)防洪规划。县城规划中的两条水系穿过村子,雨水经排水沟收集后集中排放到这两个水系中。
(七)绿化规划。民居院落绿化主要在房前屋后,绿化树种以当地高大乔木为主,辅以特有的月季、蔷薇、金银花等,尽量营造一个绿树掩映的原汁原味的纳西族村落。村民住宅小区以梅树河为主,两岸种植揪木、杨柳等高大乔木,形成一个贯穿全村的绿色走廊。商业设施主要考虑临街绿化和局部内院绿化,以乔木和灌木相结合,树种根据规划要求以本地树种为主。
我们相信,经过努力,在不久的将来,我们一定能够把五台村委会**村建设成为“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社会主义新农村。
第四篇:*村社会主义新农村规划建设情况
文章标题:*村社会主义新农村规划建设情况
一、村情概况
玉龙县黄山镇五台村委会**村,位于玉龙新县城规划区内,西邻县城中央核心区,南接丽江景观绿化带,北靠丽江人家居住小区,是玉龙县典型的“城中村”之一,区位优势十分显著。全村共有135户(其中村民126户),总人口574人(其中农业人口532人)。全村原
有土地总面积2645.47亩(不含林地面积)a2003年,县城建设征地2038亩,现仅剩752.22亩土地,其中:仅有护城河以北的农用地111.“亩(耕地79.67亩),人均耕地仅有0.15亩。全村征地补偿安置费总计2266.63万元,其中村集体提留304.56万元,兑现给农户1962.71万元(人均3.2万元)。2005年全村经济总收入177.54万元,人均收入为3300元。
二、规划建设思路
区县分设以来,市委、市政府,县委、县政府对**村的规划和建设始终给予了高度的重视和大力的支持,将**村确定为玉龙县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示范点,力求在“城中村”的规划和建设方面取得突破,从而为少地农民探索一条行之有效的可持续发展道路。在规划和建设方面遵循的指导思想是:服从城市总
体规划的要求,与周边区域相依托,优势互补,唇齿相依;因地制宜,盘活土地资源;发挥优势,建设具有现代化居住功能和典型纳西族特色村落并存的村庄,谋求长久的生存之路。
**村的建设按照“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环境美化、家庭和睦、安居乐业”的要求,坚持新农村建设与县城建设相配套、相适应、相发展、相稳定的原则,将545亩土地的规划和县城建设总体规划协调统一,与县城建设同步实施,力争用5-10年的时间把**村建设成为集纳西民间民俗饮食文化村、商贸区、休闲娱乐区以及安居住宅区为一体的小康型社会主义新农村。
三、规划建设情况
针对**村显要的地理位置和周边的城市规划状况,**村的规划采取分块布局的方法,有目的的对各个功能分区进行安排部署,以期达到最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项目建设从以下几个方面分步实施:
(一)总体规划
总体规划按实施步骤分为一期建设项目和拟建项目两大部分,投资总规模达1.5亿元。
1,一期建设项目。包括村民安居住宅区和民俗饮食文化村两个项目。
①村民安居住宅区。安排在整个规划区中央,总用地133.93亩,共安排住宅160幢,每户占地面积为210平方米,结构形式为砖混结构。村民安居住宅项目一次性签定建设合同,每幢造价21.8万元,总投资3400万元。项目一期工程建设80幢,拨付资金600万元,现已完成近三分之二的工程量。
②民俗饮食文化村。总用地260亩,共安排民居庭院160院,每户占地面积435平方米,院落形式为典型的纳西民居三坊一照壁,正房统一建设,总投资2400万元,另外两坊利用现有房屋优化整合。项目一期工程拨付资金500万元,已完成68幢民俗院主楼建设。
2,拟建建设项目。包括农贸市场和小商品市场、购物中心、美食城、娱乐城、休闲步行街、活动中心和零星开发地的开发建设。
①农贸市场和小商品市场。位于村子北部,与城市规划的居民区相配套。总用地27.15亩,建筑面积12000平方米,总投资250万元,现已完成土方回填,预计9月份可完成市场建设。
②购物中心。规划中的购物中心占地面积13.邸亩,建筑面积7800平方米,配套停车场和广场,将是一个方便快捷的购物场所。
③美食城。位于**村西端,紧邻县城中心区,总用地30.87亩,建筑面积28000平方米,足以形成一定的规模效应。
④娱乐城。与美食城一街之隔,总用地21.83亩,建筑面积18400平方米,为人们提供了一个休闲娱乐的场所。
⑤休闲步行街。位于娱乐城与滨江绿化带之间,以经营酒吧、茶室为主。总用地13亩,建筑面积7000平方米,将会营造一个亲切宜人的环境。
⑥活动中心。位于**村的中心部位,总用地12.16亩,建筑面积4800平方米,是一个集办公、集会、活动、学习等功能为一体的场所。
(二)道路规划。道路规划以城市道路为依托,各个区域按功能需要规划内部道路系统,并与城市道路相衔接。
1,纳西民居村落:主道设计宽12米,其中车道为8米,人行道各2米,巷道3米和4米,道路四通八达,通达能力强;路面相对较窄,与村落形态相协调;道路线型曲折多变、自由灵活,力求达到曲径通幽、柳暗花明的效果。
2,村民住宅小区:主道设计宽8米,并有不同宽度的绿化和停车空间,宅前小路控制在4.5米以内。
(三)电力电信工程规划。村民住宅区、民居村落和商业设施三大部分各设一个变压器,电力、电信线全部采用埋地方式敷设。
(四)给排水规划。给
水采用自来水,与城市供水管网接口,污水采取分片收集预处理后再集中排放的方式。
(五)市政设施规划。整个区域设置完善的路灯照明系统和夜景照明系统。为使规划区范围内有一个干净优美的环境,村民住宅区和民俗饮食文化村共安排8个卫生达标厕所,垃圾采取每天早晚定时清运的方式处理。
(六)防洪规划。县城规划中的两条水系穿过村
子,雨水经排水沟收集后集中排放到这两个水系中。
(七)绿化规划。民居院落绿化主要在房前屋后,绿化树种以当地高大乔木为主,辅以特有的月季、蔷薇、金银花等,尽量营造一个绿树掩映的原汁原味的纳西族村落。村民住宅小区以梅树河为主,两岸种植揪木、杨柳等高大乔木,形成一个贯穿全村的绿色走廊。商业设施主要考虑临街绿化和局部内院绿化,以乔木和灌木相结合,树种根据规划要求以本地树种为主。
我们相信,经过努力,在不久的将来,我们一定能够把五台村委会**村建设成为“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社会主义新农村。
《*村社会主义新农村规划建设情况》来源于xiexiebang.com,欢迎阅读*村社会主义新农村规划建设情况。
第五篇:村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规划
文章标题:村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规划
__地处大石桥市市区东段,属于城乡结合部,“三横二纵”的交通网覆盖全村,大街、工业大街、大街贯穿东西,建材路、刚永路贯通南北,全村辖区面积3.5平方公里,有6个村民小组,总人口14730人,5400户,其中非农业人口5600人、农业人口8830人,现有党员227名,1994年
成立村级党委。
__现有耕地面积58亩(为山坡地),2005年末村级集体资产5300万元,村级集体经济总收入200万元,农民家庭人均纯收入5610元。落户于88辖区企业达40多家,其中集体企业2家,外方独资企业2家,个体及私营企业37家。白云石矿区两处、锡石矿区一处、建筑石矿两处,钢材市场一座。
500万元以上企业9家如下:
2005年末,和平村社会总产值7.5亿元,其中工业产值6亿元,__9,2005年实现产值5000万元,销售总额4400万元,出口交货值3080万元,是000二星级文章版权归xiexiebang.com作者所有!企业,资产570万元,2005年完成产值1080万元,实现利税120万元,是000企业,被__侨办推荐为全国明星侨资企业(00地区仅推荐两家)。村办集体合资企业的耐火材料制品可分定性与不定型两大类30多个品种,产品不仅销往国内各大钢厂,而且远销韩国、日本、台湾、俄罗斯、澳大利亚、美国、东南亚等20多个国家和地区。
000曾先后被营口市人民政府评为“经济强村”、“文明村”等光荣称号,000党委连续多年被中共大石桥市委员会、中共000委员会,授予“先进党委”等光荣称号。导思想以科学发展为指导,按照“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20字方针,紧密结合本村现有基础和条件,紧紧围绕促进农村经济发展和农民持续增收这个中心任务,进一步解放思想、更新理念,创新机制,以人为本、富民强村,切实加强农村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和党的建设,坚持在工业规划区和商贸居住区,加快推进工业化和城镇化,努力把和平村建设成为三次产业协调发展的经济强村,人与自然和谐友好的生态村,富民强村、环境优美的社会主义新农村。
基本原则
1、坚持发展生产力,促进农民增收的原则。坚持以发展农村经济为中心,进一步解放和发展农村生产力,促进农民持续增收,促进农村经济持续发展;
2、坚持从实际出发,尊重群众意愿的原则。坚持实事求是,从实际出发,尊重农民意愿,尊重农民群众的首创精神,引导农民自力更生,艰苦奋斗,不强迫命令,不搞形式主义;
3、坚持以人为本、务求实效的原则。坚持以人为本,着力解决农民生产生活中最迫切的实际问题,切实让农民得到实惠;
4、坚持科学发展的原则,坚持因地制宜,有步骤,有计划、有重点地逐步推进,不按部就班,突出特色,加快和平村综合实力建设进程中,要坚持立足人力优势、科技优势、资源优势,以国、内外市场为导向,以促进形成若干新兴支柱产业为目标,实施重点突破,形成具有特色的高新耐火材料产品群、高技术含量的企业群、以点带面,全面推进耐火事业及相关产业的经济协调发展,形成链条式的发展态势;
5、坚持全面参与,各方配合的原则。要坚持发挥全体村民的积极性,动员社会力量广泛参与,形成村党委、村委会带动投入,农民参与相结合的动作机制,使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成为全社会的共同行动。发展目标及工作重点
和平村整体发展的目标是,建立起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新体制,和平村的新农村建设应该是充分利用城市现代化发展的辐射,达到农村与城市之间的良性互动,从而体现出一种城乡之间的和谐。以各类型企业为主体其它行业相结合的新体系,耐火材料生产产业,继续成为和平村经济发展的支柱,企业技术水平、竞争力和经济运行的质量显著提高,经济、社会协调发展,村民生活水平全面达到小康标准。最终实现农村城市化。
一、大力发展村经济,增强对新农村建设的反哺能力
重点抓好项目、企业、基地三个环节。
十一五期间,村集体每年选择1—3个市场前景好,经济效益大的项目。集中资源,重点组织实施有技术含量的项目。
在现有的三华矿产和益洋公司做为骨干企业的带动下,打造过硬的产品,培育知名品牌,发展好互补型的企业,达到管理区22361工程的要求,逐步实现企业规模的集团化。
加快一个工业园区的建设与发展步伐,到2010年全面完成和平村峪子沟170多户居民的整体动迁,对动迁居民采取重新安置居住地点或者合理价格补偿的方式,动迁后峪子沟内将有近100万平方米的可利用空间,动迁后对园区进行合理的规划,在园区内形成产业特色和优势,投资建设一批可以生产各种酸性、碱性的定型和不定型耐火材料企业。形成以发展耐火材料企业为主体其它辅助型企业并存发展的产业群。
解决好发展中的资金问题,加大招商引资的力度,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