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为我镇经济社会稳定发展做总结
为我镇经济社会稳定发展做总结
为我镇经济社会稳定发展做总结
为我镇经济社会稳定发展做总结
镇的稳定工作,在处理好发展、改革与稳定的关系基础上,认真落实维护社会稳定四级责任,一手抓发展经济,一手抓“平安”创建,一手抓综合治理及维护稳定,采取各种有效措施,创造性地开展工作,阶段性工作取得实效,有力地维护好了我镇社会政治稳定,增强了我镇人民群众的安全感,为我镇经济发展创造了
更加良好的社会治安环境。
一、强化综治、维稳组织体系建设 调整了以党委书记任综合治理委员会主任、分管副副书记任副主任兼任综治
办主任、司法所所长和派出所所长任副主任,其它副职和相关部门负责人任工作成员的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委员会和平安创建工作领导小组等常设性机构,配备了1名在编机关干部从事综治及维稳等具体工作;进一步加强了司法、调解等基层政法组织机构建设,各村均设立了调解委员会、确定了治安信息员,制定相关制度措施,使综治工作运行制度化、规范化,经常化,夯实了维护社会稳定的基础。
二、加大宣传教育,提高群众参与自觉性
充分利用村二级广播站、各种会议、标语、板报等形式大力宣传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及维护社会稳定、“平安”创建的目的意义。今年3月进行了政府各部门及镇属单位参加的以“共建平安、共享平安”为主题的综治宣传日活动;政府组织镇司法所干警分别到学校和10个行政村进行了年度相关法律法规的宣传,大大提高了人民群众的法制意识和自我保护
意识,为深化平安创建、落实综合治理工作打下了坚实的群众思想基础。
三、完善和落实目标管理责任制,逗硬落实奖惩
镇党委政府把平安创建、综合治理和维稳工作列入日常工作日程,做到每季度至少专题研究一次;与各村委会、镇级各单位签订了综治和维稳责任书共15份;把领导干部抓综合治理工作的实绩作为干部考核的重要内容;建立健全了综治及稳定“一票否决”制度;实行了干部一岗双责,建立领导干部年终维稳述职制度;完善了“处法”、“人防”工作机制和“平安”创建机制、矛盾纠纷排查调处机制、信息报送制度、领导包案调处责任制、应急处置工作预案、综治维稳干部培训等制度,促进了预防和排查化解矛盾纠纷工作的经常化、制度化、规范化。坚持与时俱进扎实推进综合治理和维护稳定工作,努力创造长期和谐稳定的社会环境,确保了我镇长治久安和人民安居乐业。
四、齐抓共管,落实综治、维稳的部门责任制和单位责任制 综治、维稳是全党的共同责任,重申各单位主要领导是本单位维护稳定的第一责任人,建立了协调督办机制和竞争激励机制,要求他们按照“谁主管、谁负责”的原则,严格执行维护稳定的部门责任制和单位责任制,对影响稳定的总是进行排查分类并进行及时处理,保持了社会稳定。同时,严格落实责任追究制度和快速反应机制,凡由于不落实上级政策措施或工作失职、渎职,发生群体性事件,造成影响社会稳定后果的,不及时上报情况的,致使矛盾激化造成严重后果的,依照有关规定追究各单位主要领导及直接责任人的责任。通过以上措施的实施,真正形成了单位领导亲自挂帅、有关部门各司其职,全社会齐抓共管的局面。
五、稳步实施“平安”创建活动,继续做好综治、维稳工作,进一步深化整体联动防范工程建设 镇党委政府把创
建“平安”活动纳入重要工作日程,作为增强党的执政能力和践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具体措施,作为落实社会治安综合治理措施的主要载体,“平安创建”活动领导小组严格按照上级平安创建指导意见,在全镇开展创建“平安”活动,加强平安创建软硬件建设,全面推进我镇平安创建活动,各项工作开展顺利,整个社会状况良好,平安创建成效明显。
强化维稳第一责任,进一步完善矛盾纠纷排查调处网络,健全基层矛盾联动调处机制。完善了群体性突发性事件处置预案,严格执行月查月报规定,使矛盾纠纷化解在基层,解决在萌芽状态。
深化整体联动建设,结合平安创建活动,进一步完善和实施重点部位、单位内部、农村和行政边际等防范体系建设,有效提高防控能力,增强防控实效。认真组织落实“四车两员”参与治安防范、城镇低保人员参与治安巡逻,扩大了整个治安防范层面,为全面深化综治防范提供了强大的人员与组织保障。
六、坚持高压严打“黑恶势力”,确保社会治安稳定,坚持分门别类区分各种矛盾态式,高压打击黑恶势力,强化社会正义与公平,突出重点,讲求实效,始终保持对各种刑事犯罪分子及破坏电信、电力和广播电视设施违法犯罪行为的高压态势,进一步落实治安防范措施,加大对破坏电信、电力和广播电视设施违法犯罪的打击力度,保障电信、电力和广播电视网络的正常运行;着力抓好重点部门防范体系建设和落实重点部门、单位、重点物质人防技防及农村群防
群治和守楼护院工作。落实中采取“谁主管,谁负责”的原则,开展经常性的治安巡逻和防控,确保重点部门的安全,严防重大治安灾害事故发生。加大了预防性案件和治安案件查处;对治安混乱地区和突出治安问题坚持流动的排查;加大校园及周边治安秩序整治,净化校园教育环境;切实做好刑释解教人员衔接管理工作,控制和减少刑释解教人员
重新犯罪;继续实施“为了明天--预防青少年违法犯罪工程”,学生法制教育做到计划、师资、教材、课时“四落实”,着力加强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和青少年法制教育,开展创建“未成年人零犯罪村”和“青少年维权岗”活动,预防和减少青少年违法犯罪。定期对学校周边地区治安问题进行整治;认真解决好群众关心的热点难点问题;国家安全、人民防线工作措施落实到位。各类工作效果明显。
七、加大普法宣传力度,营造遵纪守法的良好氛围
今年是“五五”普法推进年,是为建设小康社会营造良好法治环境的一年。镇党委、政府组织利用广播、标语、板报等形式,大力加强法律法规的宣传执行和监督,认真组织好“法律五进”活动,在全镇农村广泛进行法制宣传教育,广大群众的民主法制意识和参与意识有了明显的增强。
通过全镇广大干部群众、各级各部
门的积极参与、通力协作,我镇平安创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和维护稳定工作取得了较好的成绩。未发生危害严重的恶性案件和不安全事故,确保了“5个不发生”,保持了社会稳定,为构建和谐社会、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为我镇经济社会健康持续快速发展和人民安居乐业创造了一个宽松稳定的生存和发展环境。
第二篇:以服务经济社会稳定发展
围绕中心 服务大局 全方位地开展法律服务工作
我县法律服务工作以促进经济发展和社会和谐稳定为工作大局,在抓管理上求规范,在拓展领域上求全面,在抓服务上求优质,在抓数量上求实效,不断创新服务工作思路,不断拓展服务领域,不断加大工作力度,努力做到了办案数量,服务质量,社会效果的同步提升。同时,法律服务工作坚持以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促进经济发展为指导思想,紧紧围绕党委、政府的中心工作,坚持面向社会、面向基层,及时开展了全方位的高效优质的法律服务,为我县法律服务工作打开了新的局面。我县现有法律服务工作者56名,其中:律师5名,公证员2名。全年共担当法律顾问13家;办理法律援助案件146件,其中:刑事案件14件,民事案件80件,非诉讼案件64件,代理刑事诉讼案件22件,民事诉讼代理190件,非诉讼调解72件,办理各类公证147件,其中为移民搬迁户办理公证49件。同时参与县里组织的招投标工作和企业体制改革。通过法律服务工作,为单位、集体和个人挽回经济损失2000余万元。其主要工作和做法主要体现在:
(一)加强队伍建设,规范执业行为。一是认真组织全县法律服务工作者参加了一年一度的注册培训学习,针对法律服务工作人手少,满足不了社会需求的情况,我县招录了政治素质好,热心此项工作并具备条年的优秀人才充实法律服务队伍,从原有的41人增至56人,壮大了法律服务队伍;二是制定并坚持周五学习计划,利用每周星期五的集中学习时间,组织学习新颁发的 法律法规及司法解释,共同对个别疑难案件进行探讨,从而共同提高法律工作者的法律知识水平和办案水平;三是对法律服务队伍进行了教育整顿,对全体法律服务工作者进行了社会主义法制理念教育和树立行业新风的“窗口”形象教育,激发了全体法律服务工作者的政治热情和敬业精神;四是加强了制度建设,实现了统一收案收费,重大疑难案件必须集体讨论研究,对法律服务工作者执业执纪实行民意测评,实行制度管理和群众监督,在日常工作中,我们采取个案跟踪调查,发现问题及时纠正。为了净化法律服务市场,我县政法部门联合下发了“整顿法律服务市场的通知”,及时整治了“黑律师”或以亲属名誉代理而变相收费的问题,从而纯洁了法律服务队伍,做到了取信于民,推动了法律服务工作的健康发展。
(二)启动维权工程,努力为外出务工人员和弱势群体提供法律服务。针对我县外出务工作人员和弱势群众维权意识淡薄,权利得不到充分保障的情况,为了认真落实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我局积极开展调查研究,借鉴外地的一些先进经验和好的做法,向县委、政府递交了《关于实施维权工程的意见》,县委、政府十分重视,认为这是一项民心工程,要认真开展,并以两办(县委办、政府办)的文件转发实施,同时成立了县维权工程领导小组和维权服中心,从而为维权工程的实施提供了政策依据,组织保证和服务保障。为了大造实施维权工程的舆论声势,县维权服务中心印发相关资料4万余份,采取各种形式开展宣传发动,全体司法行政干警和法律服务工作者深入到机关单位、村、组开展宣传活动。各乡(镇)专题组织召开村、组干部会,宣传贯彻《关于实施维权工程的意见》,堰塘乡组织政法系统的干部进行了为期 3个月的宣传活动,使广大人民群众对维权工程有了透明的了解。并涌跃与县维权服务中心签订《维权工程合同》,合兴乡政府出资6000元为20户计生模范户聘请法律顾问,与县维权工程服务中心签订了合同。到目前为止,农户与县维权工程服务中心签订服务合同3000余份,维权服务中心受理服务对象的申请,办理维权案件50余件。枫香溪镇枫溪村村民周彩头一天签订了维权工程合同,第二天便接到爱人在广东打工因工死亡的噩耗,县维权服务中心接到申请后,立即委派法律服务工作者与其前往广东索赔,无偿为其提供法律服务,最后获得17.6万元的赔偿金,使法制维权合同书的签订起到了立竿见影的效果。
(三)起前介入,法律服务为移民搬迁工作保驾护航。沿河县沙坨电站的即将动工修建和务川县洪度电站的修建,涉及到我县6个乡镇7613人的搬迁,由于世代生养繁殖的地缘观念,有部份不愿离开自己的老巢,加之安臵、补偿等一系列问题,如果处理不当,将会出现闹事、集体上访等问题,社会稳定将会受到影响,移民搬迁工作将会陷入疆局,直接影响到电站的修建进度。从而影响到经济社会的发展。为了做好该项工作,县委书记直接指令司法局要做好移民搬迁的法制宣传和法律服务工作,确保移民工作顺利进行。为此,我局成立了领导小组,从公证处、律师事务所,基层法律服务所抽人组成了三个分队,分别进驻涉及到的村寨,同时与涉及到的乡镇签订了法律顾问合同,积极配合移民办、、当地党委、政府开展工作。我们将国家涉及到移民搬迁的安臵、补偿政策、法规打印成资料分发到户进行宣传讲解,增强移民搬迁工作的透明度。并积极为搬迁户提供法律援助,为其办理产权公证。洪度电站库区涉及到我县楠杆乡五龙村的49户257 人的搬迁,法律服务小分队驻半个月开展宣传,为搬迁户办理公证等法律援助服务。目前,该49户257人已全部得到妥善安臵,已全部顺利搬迁。沙坨电站库区移民搬迁工作正在进行之中。在为移民搬迁提供法律服务过程中,印发宣传资料1万余份,派出宣传车18台(次),派出法律服务工作人员15人。办理公证49件。
(四)以法律服务进社区,创建“平安村寨”为重点,大力开展法律服务工作。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其中要解决的问题是要群众懂法、守法、依法办事。年初,我们选定了20个村作为创“平安村寨”示范点,派出司法行政工作人员和法律服务工作者24人。一是指导和帮助村委建立和完善各类规章制度;二是指导村委会与村民组、村民组与农户签订好治安责任状,计划生育责任状,禁毒责任状;三是制定和落实好学习计划,村、组干部每半月集中一次学习,每月一次向全体村民宣传法律、法规和国家对“三农”的政策,开辟宣传栏,电视宣传阵地。印发宣传资料等;三是加强对纠纷的排查调处力度,20个“平安村寨”共排查遗留纠纷47件,调解成功率达100%,为群众提供法律援助8次8件,挽回经济损失60余万元,为构建和谐社会主义新农村奠定了基础。
借鉴外地经验,我们大胆探索和偿试法律服务进社会工作。首先是县局成立了领导小组,组建了以副职为组长,法律服务工作者、律师、公证员为成员的进社区服务工作组3个,每周星期四分组到城南、城北、城中三个社区坐台办公。其次是挂牌成立了社区法律服务工作站,建立健全了安臵帮教工作、人民调解工作,法制宣传工作、法律服务工作等方面的制度11个上墙明示,专门落实了办公场地,县局出资购臵文柜、桌椅等办公设施,使法律服务进社区扎下了根。为了大力营造法律服务进社区的氛围,我们开展了法律服务千人调查活动,制作了涉及法制宣传教育,矛盾纠纷调解、安臵帮教、法律服务、公证服务等内容的调查问卷3000份,把法律服务进社区工作推向了新的高潮。法律服务工作组进社区后开展了大量的工作,接待法律咨询320人次,举办法制培训课9次,受理并调处矛盾纠纷53起,走访安臵帮教对象36人次,办理各类公证23件,法律服务代理7件,法律援助3件。为构建和谐社区,文明社区,卫生社区充分发挥法律服务工作积极作用。
(五)认真做好非诉讼调解工作,努力减轻当事人的诉讼成本。非诉讼调解以其减轻当事人的诉讼成本,以快捷和谐的方式解决双方当事人的纷争,使其在解决矛盾纷争的同时,使双方当事人放弃前嫌,重新构建和谐关系,这一做法越来越来被大多数当事人所接收。而法院的审判,既浪费时间,又增加了当事人的诉讼成本,而且通过判决,还会使双方当事人形成长期的敌对关系,甚至还会诱发新的纷争,以致影响社会的和谐。我们在抓各类法律服务中,把非诉讼调解作为一项主要内容抓好抓落实。法律服务工作者、律师在接受当事人委托代理时,首先了解双方当事人产生纠纷的焦点,用法律对双方所争执的焦点问题进行解释,与双方当事人分析审理判决的大概结果,使双方当事人放弃诉讼程序,在和谐、自愿、平等的前提下达成调解共识,在律师的主持下,达成调解协议,使双方当事人握手言和。据统计,全年援助和有偿服务共代理的民事案474件,其中非诉讼调解达204件,占诉讼代理270件的74.3%。此外,我县的法律服务工作介入了各 类招投标活动4次,并抽派律师和法律服务工作者参加了德江县水泥厂、天麻酒厂、汽车运输公司企业改制等重大活动,为县域经济的发展创造了良好的法制环境。
通过法律服务工作全方位的开展,促进了基层的民主与法制建设,为经济社会的发展建立了有效的服务平台,为社会的的谐稳定奠定了法治基础。为审判机关减轻了工作负担,为公安机关缓解了压力。据统计,2006年治安案件的立案率与去年同期相比下降26%,法院民事案件立案率与去年同期相比下降13.4%,政法委接待来信来访案件与去年同期相比下降50%。全县社会稳定,经济持续稳定发展,人民安居乐业,政令畅通。
第三篇:为全市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做贡献
为全市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做贡献
1月8日上午,参加市七届人大四次会议的人大代表分组审议市人大常委会工作报告、市中级人民法院工作报告和市人民检察院工作报告。代表们认为,三个报告思路清晰,重点突出,回顾成绩实事求是、客观全面,工作部署简洁明确、清晰具体,对我市经济社会发展将起到积极作用。
代表们认为,过去一年,市人大常委会紧紧围绕全市工作大局,把坚持党的领导作为做好人大工作的根本保证,全面贯彻落实中央和省委、市委重大决策部署,紧扣回应人民群众重大关切,开拓创新、依法履职,为推动全市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作出了积极贡献。代表们建议,人大工作不断改革创新,在立法、监督等领域不断取得新进展、新成效;对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影响大、企业发展前景好的民营企业,建立跟踪督办制度和长效办理机制,加快民营企业健康快速发展。
在讨论法检两院工作报告时,代表们认为,两个报告篇幅不长,但内容务实,作风扎实,体现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体现了依法治国的理念,体现了为民服务的理念,特别是扫黑除恶这个群众关注的热点问题,工作力度比较大,办案效率非常高,打造了安全稳定的社会环境。代表们建议,法检两院在业务指导、服务中心大局上进一步向基层延伸,对基层案子给予更多支持,积极化解社会矛盾,提升基层群众的获得感;继续深化司法体制改革,锻造过硬司法干部队伍,为推动全市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提供更有力的法治力量。
第四篇:深入推进农村合同监管工作促进农村经济社会稳定发展
深入推进农村合同监管工作促进农村经济社会稳定发展
区委政研室区司法局
近年来,随着农业和农村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各种利益格局的不断调整,合同逐步进入农村各个领域,成为社会经济生活领域越来越普遍的契约形式,由于合同签订不规范引发的矛盾纠纷,成为影响农村社会稳定的重要因素。今年以来,我区在搞好试点的基础上,普遍推行了农村合同监管工作,取得了较好成效。目前,全区各乡镇、街道清理清查农村合同3000余份,修订完善不规范甚至不合法的合同200余份,审查、起草、签订各类合同90份,调解合同纠纷60起,因合同不规范引发的上访事件下降了10%。
一、基本情况
当前,农村稳定面临着许多新问题,特别是因经济纠纷造成的一些集体上访,呈上升趋势。我们在对全区三年来农村矛盾纠纷的现状进行深入分析了解到,在全区已经发生的矛盾纠纷中有30%是因为没有签订合同或合同签订和管理不规范而引起的。农村合同在管理上存在一些突出的问题,主要表现是“四个缺乏”。一是农村合同签订缺乏公信性。一些村干部在发包项目时搞暗箱操作,缺乏透明度,引起群众的猜疑和不满。二是缺乏公正性。一些合同条款不全面、权力义务不对等,甚至个别条款与法律相
抵触。合同内容缺乏公正性,极易引发合同纠纷和群体性上访。三是农村合同的管理缺乏规范性。大部门合同都存放在村委会,经常发生因村级班子的更迭而导致合同丢失,造成一些纠纷因为找不到依据而无法得到解决。四是合同履行缺乏监督性。合同出现纠纷后,各个方面相互推诿,缺乏合同履行的“裁判”。合同纠纷越来越突出,已不单纯影响经济发展,而且影响农村的稳定。只有把农村合同管好了,合同纠纷减少了,才能把大量的矛盾纠纷化解在基层。
二、主要做法
(一)建立健全机构。各乡镇以司法所为依托,组建了农村合同监管中心,主要履行提供法律咨询、帮助起草合同、主持签订合同、办理法律见证、协助办理公证、监督合同履行、调解矛盾纠纷等职责。新户乡还在每个行政村选配了一名农村合同协助监督管理员,建立起了覆盖全乡的农村合同监管网络体系,为农村合同监管工作的顺利开展奠定了坚实基础。为尽快开展好这项工作,各乡镇、街道通过多种形式,广泛宣传合同监管的意义、目的和好处,进一步消除了广大农民的顾虑,有效推进了农村合同监管的顺利进行。
(二)完善监管机制。区司法局在深入调研的基础上,拟定了《农村合同监管实施方案》和农村合同监管中心工作流程,对监管范围、监管形式、监管程序、监管职责等方面作出了明确规定,确保合同监管工作有章可循。各乡镇从实际出发,分别制定
了合同监管中心职责、工作制度、工作纪律和协管员管理规定等一些列规章制度,要求合同监管人员严格按章办事,提供高标准的法律服务。
(三)规范合同签订程序。农村合同监管中心对合同签订实行“一条龙”服务。一是由村集体和需要签订合同的村民或企业法人、经济组织提出申请,由所在村协管员以书面形式把合同意向告知合同监管中心。二是合同监管中心受理后,召集有关单位依法讨论当事人提出的合同意向,并告知当事人签订合同必须具备的条件。三是指派监管员全程参与合同签订活动,解答当事人咨询,起草合同内容,审议合同事项,主持签订仪式,办理见证或公正手续,确保签订程序合法、文本形式完整、内容规范有效。为把各村原来自行签订的合同也纳入乡镇监管,合同监管中心对原有合同进行了收集整理,对不规范的合同特别是存在明显问题的合同,在双方当事人自愿的情况下,按照程序进行了修订和完善。
(四)加强合同管理。一是对合同监管中心的合同,实行统一合同文本、统一合同编号、统一分类建档,并按照谁接手、谁管理、谁负责的要求,实行专人管理。二是对村集体或村民要求调阅归档合同的,合同监管中心随时为他们提供调阅服务,让他们及时了解合同的使用情况。三是对合同履行实行跟踪回访,通过电话询问、入户走访等形式,即督促双方当事人按约履行义务,又了解双方当事人对合同监管工作的意见。通过跟踪回访,对引
发矛盾纠纷的倾向,积极分析预测,提前做好防范;对出现的矛盾纠纷,及时组织力量依法调节;对调解不成的,引导双方当事人通过诉讼等法律程序解决。
三、取得的成效
农村合同乡镇监管的实行,为增强农民法律意识、保障农民合法权益、维护农村社会稳定、促进农村经济发展发挥了重要作用,收到了明显成效。
(一)增强了农民法律意识。农村合同乡镇监管,要求合同监管员全程参与合同签订活动,他们在指导双方当事人签订合同、办理见证或公证手续的同时,也解答了农民提出的法律咨询,使广大农民掌握了许多与自己生产生活密切相关的法律法规,农民维护自身利益的意识和能力进一步增强。目前,农民在法律方面有不明白的问题、不好处理的事情,都到合同监管中心进行咨询和解决,今年以来各乡镇合同监管中心已接受农民法律咨询370人次。
(二)保障了农民合法权益。通过加强对农村合同的监管,进一步推动了村务公开、民主管理,杜绝了“暗箱操作”,农民的知情权、决策权、参与权和监督权得到落实;进一步清理了个别村干部与村民签订的权利义务失衡的“霸王条款”,使合同双方当事人享有平等的权利义务。
(三)维护了农村社会稳定。通过严格规范的程序,实现了对合同签订活动的有效监管,进一步规范了农村经济活动,解决
了许多热点、难点问题,特别是消除了农村合同中易于产生干群矛盾、引发群众上访的隐患,化解了因合同不规范引发的矛盾纠纷,切实维护了农民利益。
四、几点思考
做好新形势下农村合同乡镇监管工作,对于新形势下维护群众利益、保持社会稳定、促进农村经济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当前,我区农村合同监管工作虽然取得一定的成效,积累了一定经验,但仍处于探索阶段,总体上仍存在工作进展不平衡、工作不到位、合同监管中心力量薄弱、工作人员业务知识能力不强等各方面的问题。要深入推进农村合同监管工作,必须在不断清理整顿中加强规范,在加强规范中建章立制,不断总结经验,创新工作方式方法,以适应不断发展变化的农村经济社会发展新形势。
(一)必须加强对工作人员的业务培训。从掌握的情况看,多数乡镇农村合同监管中心工作人员没有经过系统培训,对司法知识、农村合同监管知识掌握的不深不透,在处理一些比较复杂的农村合同时,明显感到力不从心。建议由司法局牵头,区农业局配合,采取外出学习考察或聘请专家讲课等形式,对全区各乡镇、街道农村合同监管中心工作人员进行一次集中培训,不断增强业务能力,为农村合同监管提供人才保障。各乡镇、街道也要对所管辖村的农村合同监管协管员开展专门培训,从监管制度、监管程序、合同管理等方面进行详细的讲解,提高他们做好合同监管工作的能力。
(二)必须不断创新工作方式方法。当前农村合同监管工作,老办法不适用、新办法又不多的问题非常突出,只有创新工作方式方法,工作才能取得突破性进展,收到事半功倍之效。一是抓好典型带动。每个乡镇(街道)要根据所管辖村综合条件,选择一到两个村做为农村合同监管的典型,发挥典型的带动作用,推动整体工作的开展。二是不断延伸农村合同监管的范围。要在现有工作基础上,把农村合同监管的服务范围逐步向农村的热点、难点问题延伸,对宅基地使用权、劳务管理、赡养老人、运输、银行信贷等社会事务合同签订纳入监管范围。
(三)必须进一步加大抓落实的力度。从全区目前农村合同清理整顿的情况看,全区各乡镇、街道共清理收存农村监管合同3000余份,而仅新户乡就清理清查农村合同1467份,占相当于一半的比例,可见各乡镇农村合同清查工作相当不平衡。区司法局、区农业局等单位要结合各自工作职能,经常深入乡镇、街道和村庄对农村合同监管工作进行指导。各乡镇、街道要专门拿出时间,组织专门力量对农村合同进行清理整顿。
第五篇:论创新社会矛盾调处机制 助推经济社会稳定发展
论创新社会矛盾调处机制 助推经济社会稳定发展
来源:中国论文下载中心作者:陈召强编辑:studa121
1论文摘要 在复杂的社会形势下,既要充分发挥人民调解工作的优势,又要根据新时期社会矛盾的特点和人民调解中存在的新问题,不断更新工作理念,开拓工作方法,整合系统资源,做好信息研判,强化矛盾调解,规范调解工作程序,深化舆论宣传,全面推进“矛盾纠纷调解网格化建设”,加强人民调解员队伍建设,达到有理有据,以理服人的效果,不断拓展人民调解的领域和空间,为经济社会稳定发展大局服务。
论文关键词 创新 矛盾调处 助推 经济社会
一、引言
近年来,全国各地都面临着群体事件高发的态势,恶性突发事件层出不穷。长期以来社会矛盾的累积、国内通货及受世界经济危机影响的严峻经济形势、加之国际政治动荡不安局势,如南海问题、中东战乱问题、钓鱼岛问题等等,这一切都对我国的社会和谐稳定带来不可预知的变数。大范围的动荡不会发生,但局部、小规模突发性影响社会和谐稳定的事件定会发生,如2012年7月“启东群体事件”。
目前,我市(徐州市)社会矛盾形势也不例外。2011年5月13日下午,徐州市委书记曹新平在社会管理创新工作座谈会上强调“发展是第一要务稳定是第一责任、要健全社会矛盾排查调处机制,做到“预防在先、发现在早、处置在小”。在复杂的社会形势下,要使经济社会在稳定中发展,就要做好社会管理创新,而要做好社会管理创新就必须处理好各类社会矛盾纠纷。据此,不断深入创新社会矛盾调解机制,便是稳步推进经济社会稳定发展有力保障。人民调解又称诉讼外调解,是我国法制建设中一项独特的制度,是现行调解制度的一个组成部分。实践证明,人民调解是人民群众自我管理、自我教育的好形式,它对增进人民团结,维护社会安定,减少纠纷,预防犯罪,促进社会主义“三个文明”建设发挥了积极作用,在构建大调解机制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二、新时期社会矛盾的特点
随着民主法治建设的不断深入,人民群众对社会公平正义的要求越来越高,各类利益群体的利益诉求趋于多样化,致使一些社会矛盾日益凸显,矛盾的复杂性,使得维护社会和谐稳定的难度不断加大,社会管理面临着极大地考验。影响社会稳定的民间纠纷也在不断发展、变化。民间纠纷呈现很多新的特点,如突发性事件、群体性事件纠纷增多,调解难度大,反复性强等。
1.常见社会矛盾。以徐州为例,2010、2011,全市各级法院每年受理一审案件均达10万件之多,110报警平台年接听报警电话达1000万件之多,这些数字即说明维护社会稳定的压力巨大。各类型社会矛盾纠纷逐渐凸显,如2011年四季度的各类型社会矛盾纠纷有如下特点:(1)物业纠纷出现异常增长。同比增长10倍多,环比增长5倍有余:(2)农村婚姻家庭纠纷情况突出;(3)交通赔偿纠纷表现较为集中,2011年第四季度比第三季
度增长了79.92%:(4)合同类纠纷凸显,合同纠纷与生产经营纠纷(以生产销售合同纠纷为主要表现形式)已占据纠纷总量的7.31%,成为继婚姻家庭、邻里和房屋宅基地纠纷之后的第四大类纠纷;(5)劳动争议、农民工纠纷和土地承包纠纷出现季节性增长:(6)征地拆迁纠纷有所抬头,环比上升了140.24%。这些问题都会给社会稳定带来长久的不利影响。
2.重点、热点社会矛盾。当前,呈爆发趋势的“挤兑”、“跑路”、“倒闭”等等崩盘现象,引发了大量的民事、刑事案件及上访事件,削弱了国家的金融宏观调控能力,不利于经济结构的调整和产业结构的升级,增加了社会不稳定因素,社会危害性较大。除民间借贷案件剧增外,非法集资案件也频频发生。以江苏某市为例,就民间借贷纠纷案件而言,全市两级法院受理的民间借贷案件,2008年为4435件,2011年增至8807件,3年间增长了约98.6%;就非法集资案件而言,全市检察系统2007年至2011年共受理涉及256人的非法吸收公众存款和集资诈骗案件177件,其中非法吸收公众存款案件2007年为3件6人,2010年为61件82件,4年间分别增加了19.3倍和12.6倍。
总体而言,非法集资呈现出以下新动向:
一是专业化。集资行为由过去的以“个人名义”进行,发展为以“公司名义”专业化运作,这些集资公司专业化程度越来越高,往往在工商局以担保、典当等业务形式进行登记注册,在繁华地段租用办公地点,有些甚至还获得“诚信企业”等称号,使得这些集资公司看起来极具专业性和可靠性。而越来越多的投资人抱着确保资金安全的希望,选择将资金投入这些看起来更专业更可靠的集资公司。
二是许诺以高息、欺骗性大。以江苏某市为例,自2011年以来,全市各级公安机关经侦部门立案侦查数十起非法吸收公众存款或集资诈骗的非法集资案件,集资者全部对外许以高息,许诺的年息低者16%-18%,高者达到30%、40%甚至更高。而中国人民银行一年期存款利率为6.84%。两者利息相比,差距悬殊。在这种情况下,投资者很容易受到诱惑。三是集资行为公开化。很多担保公司公然在电视、报纸、互联网等媒体上打出“年收益XX”的广告,宣传范围大,投资者由过去的“亲朋好友”的范围扩大至“社会公众”,使得集资向“银行”类型发展,投资者“送钱上门”,集资者“坐地收银”,用款者“主动求贷”。四是集资范围更大、人员更广。公开化带来的直接就是更多人知悉和参与。在地域范围上表现为,民间借贷已从两年前的江浙沿海扩展到陕西、内蒙等内陆地区,甚至是很多欠发达乃至贫困地区。在产业范围上表现为,从制造领域扩展到商贸领域甚至普通家庭。在人员范围上表现为,参与者众多,从公务员到普通老百姓,在高息和资金需求饥渴等作用下,甚至一些银行资金也充当了民间借贷的“二传手”。
三、社会矛盾调处机制创新——以“徐州人民调解样本”为视角
面对新的形势,让经济社会稳定发展,应不断更新工作理念,开拓工作方法,努力拓展化解矛盾的领域和空间。
2011年,徐州市司法局组织精干力量,成立“徐州市司法局矛盾调解中心”,已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果。
1.整合系统资源,完善12348热线基础设施。已将12348热线由“法律援助中心”整转进入“社会矛盾纠纷12348调处指挥中心”,设立接线大厅,升级接线系统,将接线坐席增加至6个,聘请10名资深律师24小时轮值接线,解答群众咨询和分流调处矛盾纠纷。各县市区“12348热线”同步转入“社会矛盾纠纷调处服务中心”,安排专业人员值班接线。市与各县市区12348专线联网,已建立成“两级解答、三级服务、内外联动、协调解决”的规范网络体系。
2.做了信息研判,强化矛盾纠纷的预警功能。坚持“调防结合、以防为主”的理念,加强了隐患登记梳理和处置,徐州市与各县市区12348热线接处的案件,实时录入系统平台,连同调处中心定期排查的社会矛盾纠纷隐患,逐一进行登记建档,建立矛盾纠纷数据库,对矛盾纠纷隐患按照事态缓急和对社会稳定的危害程度分为黄、橙、红三级管理。针对重点领域、多发矛盾、敏感问题、突发案件、重大隐患等问题,及时向党委政府或责任部门发出预警建议书。
3.强化矛盾调解,落实12348热线下调解服务。(1)健全了电话接报分流交办制度。发现矛盾纠纷快速作出反应,即时分流、现场调处,变事后调处为事前疏导预防、事中上门调处和事后回访落实,极大提高了矛盾纠纷调处的时效性。(2)完善了矛盾纠纷排查调解网络。以12348平台建设为主线,推行网格化排查模式,加强调解员和调解信息员队伍建设,按照辖区人口万分之一点五标准配备专职调解员,按照千分之三标准配备调解信息员。(3)加强了专业调解组织建设。实现矛盾纠纷多发行业调解组织建设率100%。(4)提高了矛盾纠纷调解质量。加强调解员业务培训,着力提升调解实战能力。选聘组建矛盾纠纷调解“专家组”,有效化解重大疑难矛盾和群体性事件。(5)建立了考核奖惩机制。加强调解员、信息员工作考核,创新实施招标调解、以案定补等方式,提高调解员工作积极性,严格落实责任倒查,切实做到社会矛盾纠纷预防在先、发现在早、处置在小、消除在好。
4.开通12348官方微博,在线接受公民咨询求助。社会矛盾调解中心以“徐州12348”为用户名在新浪、腾讯、网易、搜狐、凤凰、人民六大网站上分别开通了官方微博并且通过官方认证。全市11个县(市)区社会矛盾纠纷调处服务中心12348热线全部在新浪网和腾讯网上建立起了自己的微博门户。使用统一的头像、统一格式的用户名、统一的一句话简介,构建起了以市12348热线微博为龙头、以各县市区12348热线微博为主干的特色微博群。社会矛盾调解中心成立以来,社会矛盾调解工作成绩突出,社会效果非常明显。以2011案件为例,2011,市各调解组织接待群众19535批次41753人,受理纠纷17044件,调解成功16930件,调处成功率99.33%,为徐州市社会和谐稳定作出了巨大的贡献。
四、调处机制的不足之处
(一)对人民调解机制的重要性认识不足
在实际运作中,一些街镇、职能单位的领导对其重要性认识不足,看法上存在偏差,有的只是按要求发个文,挂个牌,只图一个表面,没有实实在在地按照《实施意见》的精神和要求,结合实际健全组织机构、完善工作制度、落实工作责任。
(二)人民调解协作领域有待加强
未有形成人民调解、司法调解、行政调解相互配合长效的大调解机制。例如实践中,人民调解和公安行政调解的整合度不高。现阶段大量的治安、轻伤害案件还是由公安部门独立调解为主,人民调解参与程度低。人民调解和公安行政调解还没有建立有效的衔接工作制度。
(三)基层调解组织网络体系需进一步健全
“人民调解工作室”仅有化解重大疑难矛盾纠纷的能力还是不够的,要从根本上维护社会稳定,促进社会和谐,必须在矛盾纠纷的预防上下功夫。目前,还没有建立起有效的矛盾纠纷的预测、预警、预防、排查、调处调解组织体系。
(四)人民调解队伍整体素质还有待进一步提高
当前,人民调解队伍整体素质还有待进一步提高,主要表现为少数调解员法律素质不高,在调解中往往是凭经验、讲威信,调解方法简单、陈旧,调解技巧不足。面对复杂的民间纠纷,如果无法做到依法调解,必然影响人民调解协议的效力和人民调解的威信。
五、创新调处机制的建议
新时期社会矛盾调处工作,应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认真贯彻落实《人民调解法》,以提高调解质效为核心,围绕党委、政府中心工作,有效预防和化解矛盾纠纷。
1.规范调解工作程序,深化舆论宣传。一是规范制度,坚持“调防结合,以防为主”的方针,进一步完善学习、定期排查、重大讨论、回访等工作制度。二是规范调解,严格按照调解程序进行调解,受理纠纷时,要做好纠纷登记。三是规范调解文书,调解文书是依法、公平、公正调解的证据,合法的调解协议书得到司法保护的基础。四是强化舆论宣传,营造浓厚氛围,采取发放公开信,悬挂横幅,调频广播等多种形式,广泛开展宣传。
2.不断拓宽调解协作领域。一是完善调解对接机制。完善公调对接和诉调对接机制,重点加强与公安部门、法院部门的资源整合,实现人民调解12348热线与110的技术联接与工作对接,深入开展基层司法所与基层法庭的“庭所共建”活动,推动人民调解与司法调解、行政调解的良好对接。不断探索以“涉检信访息诉和解”、轻微刑事案件“检察环节和解”、“民事申诉执行和解”为主要内容的检调对接工作。另外需,加强与其他民生类服务热线的技术及工作流程对接,有效整合民生服务和社会维稳资源,如政府12345热线、市妇联12338热线。
3.全面推进“矛盾纠纷调解网格化建设”。要按照“科学建置、责任落实、优势互补、信息共享”的原则,制定工作意见,建立矛盾纠纷网格化排查调解机制,确保调解组织全面覆盖城乡每一个角落,不留死角,划网有人,明确责任,快速反应,要至少做到“可能引发群体性的矛盾纠纷”被发现在初起之时、努力化解在苗头阶段。
4.加强人民调解员队伍建设。一是加强人民调解员队伍管理,建立专职人民调解员准入退出机制,对专职调解员的聘用要进行入门考核、统一发证,持证上岗,明确考核奖惩标准,提高人民调解员的工作积极性和职业责任感。二是加强人民调解员业务培训,制定人民调解员培训工作意见,对人民调解员业务培训的、内容、对象、时间、形式以及组织、指导、考核等方面的工作进行规范,固定培训程式。
5.加强重点热点领域矛盾纠纷调处。如前文所述,要有针对性的加强物业、农村婚姻家庭、交通赔偿、劳动争议、征地拆迁等类矛盾纠纷的调处。特别是因民间借贷,甚至是非法集资案件引发的各类矛盾。积极争取党委政府支持,建立金融机构组织调解、人民调解、行政调解、仲裁调解、司法调解“五位一体”专项调处机制,运用多种调解手段解决当前呈爆发趋势民间借贷纠纷。
【参考文献】
[1] 朱燕:浅议建造合同准则实践及建议[J].会计师http:///2012(8).[2] 杨庆中:浅议完工百分比法在施工企业核算中的利弊[J].山西财税,2011http://(1).[3] 马彦坤、甘玉江、谢晖:谈建造合同准则在会计实务中的运用[J].财会http://月刊,2008(12).[4] 周海霞:建造合同准则的应用现状及改进措施[J].财经界http://201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