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教多学”》课题研究报告

时间:2019-05-14 06:21:18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少教多学”》课题研究报告》,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少教多学”》课题研究报告》。

第一篇:《“少教多学”》课题研究报告

《“少教多学”在中学古诗文教学中的策略与方法研究》

课题研究报告

陕西省咸阳市兴平市田阜中学课题组

2014年7月,我校承担了全国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教育部规划课题“‘少教多学’在中小学语文教学中的策略与方法研究”子课题《“少教多学”在中学语文古诗文课堂教学中的策略与方法研究》课题研究工作,在各级领导的正确组织、指导下,学校按照教育科研的规律、规范要求,积极开展课题研究工作,努力做到理论领先,通过“先理论,后实践”的形式,实施了“在教学中研究,在研究中提升”的基本策略,对少教多学高效课堂教学进行了较为深入的探索。研究工作历时三年,取得了可喜的成效,有力地促进了我校高校课堂的跨越式发展,现将课题研究的情况报告如下:

一、课题提出的背景及研究意义。

1、课题提出的背景。

在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今天,新的课程理念、新的教材、新的课程评价观强烈地冲击着原有的教育体系,课程目标、学习方法、教师角色地位等一系列的改变给广大教师和教育工作者提出了更新更高的要求。课堂教学活动中,教师不再是发号施令的权威,而是学生的“好参谋”,学生不再是知识储备的容器,而是在“自由、民主、平等、和谐”的氛围中,在教师的科学引导、自己的独立思考及同伴的精诚协作中积极探索并努力建构新知的学习主体。

强调师生交往,构建互动的师生关系、教学关系,是课堂教学改革的首要任务。教学是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的统一,这种统一的实质是交往。《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明确指出,教学过程是师生交往、共同发展的互动过程。在教学过程中,要处理好传授知识与培养能力的关系,注重培养学生的独立性和自主性,引导学生置疑、调查、探究,在实践中学习,使学习成为在教师指导下主动的、富有个性的过程。教师应尊重学生的人格,关注个体差异,创设能引导学生主动参与的教育环境,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培养学生掌握和运用知识的态度和能力,使每个学生都得 到充分的发展。把教学本质定位为交往,是对教学过程的正本清源。教师与学生都是教学过程的主体,在教学过程中,强调师生间、学生间的动态信息交流,这种信息包括知识、情感、态度、需要、兴趣、价值观等方面以及生活经验、行为规范等,通过这种广泛的信息交流,实现师生互动,相互沟通,相互影响,相互补充。传统意义上的教师教和学生学,将不断让位于师生互教互学,彼此将形成一个真正的“学习共同体”。

顺应教育改革潮流,韩立福教授率先提出FFS教学模式理论,并强调其核心主题是优化教学模式,构建高效课堂。在高效课堂教改实验中,“效”尤为重要。这个“效”有两层含义:一是单位时间的效率,二是一节课学生的收获大小。所以,高效课堂教学活动的开展,要在教学时间的科学利用上下工夫,在提高教学有效性上寻找突破口,在提升课堂效率上探寻途径,在新课改实施中作好研究。本课题《“少教多学”与高效课堂研究》作为全国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教育部规划课题“‘少教多学’在中小学语文教学中的策略与方法研究”的子课题,其研究就是旨在以语文阅读教学为着力点,通过调查学生在课堂上的学习状况,从中分析出影响学生在课堂上高效率学习的因素,并有针对性地去寻求对策,探索出促进学生在课堂上进行高效率学习的教学策略。

我们学校在学习外校先进教学经验的基础上,创造出“1234”教学模式(即:一节课分成两块阵地:课前预习和课堂教学;三个设计:预习设计、教学设计、当堂检测设计;四个环节:展示交流、释疑解惑、拓展提升和当堂检测),其精神实质源于“少教多学”的教学思想。在这几年的课改实践中,我们体验到了该模式的优势,在看到师生不断发展的同时,也发现该模式还存在不少弊端:

(1)、大部分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但缺乏长久的内驱力。按照此模式,我们由领着学生学到放手让学生学,让学生变“追赶式”学习为“主动式”学习,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体验到探索、参与、分享、合作的快乐,具有了成就感,增强学习的趣味性和参与能力。但是少部分学生的自学能力较差,逐渐与优等生差距更大,中途掉队,兴趣消失。(2)、学生围坐利于合作学习,不利于课堂管理。在“少教多学”实施过程中,我们把学生按性别、学习程度,6人一组围坐,有利于合作学习,同伴互助,但是客观上相互影响较大。比如:一个同学在做小动作,就会直接影响其他学生注意力的集中。

(3)、学生学习的内容如何科学分配。在“少教多学”实施中,我们根据学生的程度分层给出任务,但是常常忽视了任务和时间的关系,导致学习低效。更困惑的是:什么样的内容适合学生学?什么样的内容适合教师教?对此问题的认识程度直接影响着课堂教学的效率高低。

(4)、“少教教什么,怎么教”?“少教”是该模式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在教学中,我们发现“教”的度,很难把握。有的教师把学生学习的内容在课堂上重讲一遍,似乎上了复习课;有的教师将学生展示出来的疑惑,让学生尝试解答,旨在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教师却退居幕后,无事可干,加之学生的认识程度有限,学生教学生的过程中会消耗了大量的课堂时间,导致教学目标不能顺利落实,形成低效教学;有的教师为了提升学生能力,教得却太广、太深,加重学生负担。

(5)、学生评价机制如何建立。在教学中为了激发学生责任意识、合作意识、竞争意识,我们都渴望建立长效的小组评价机制,健全制度内容,加强考评和奖励。但是最大的困惑是:谁来记录数据。如果指定某个学生在课堂中记录教师的评价、记录学生回答的情况,影响学生全身心地学习,但是不评价又不利于学生保持积极的学习状态。

以上弊端要纠正,必须进行课堂教学的观察与深入研究。如何在课堂教学实践中将“少教多学”教学思想与课堂教学高效完美融合,创造出适合本地实际的本土化高效课堂教学模式,解决本校教学中的实际问题,是我们应该重点研究并着力解决的问题。

2、课题研究的意义。

“少教多学”作为一种教学思想,它的出现反映了人们对教与学的关系的深层次思考和对以往教学实践的反思,并且准确地概括出了当代教学改革与发展的基本 趋势。“少教多学”触摸到了教育的核心——为什么教,教什么和怎样教。“少教多学”呼吁教育工作者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为学生提供更具弹性的发挥空间,让学生投入到学习当中去,并强化学生的自学能力,培养积极主动的学习精神,为学生的未来发展做好准备。“少教多学”的教学策略和方法,在学生自主学习能力与思考能力以及创新能力培养上具有明显优势,其重要性越来越被人们所认识。在课程改革的背景下,加强对“少教多学”的研究,探索语文教学“少教多学”的策略和方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本课题研究的意义主要表现在以下五个方面:(1)“少教多学”可以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

(2)“少教多学”的过程需要强化而不是弱化教师的主导作用。

(3)“少教多学”有利于实现教学重心的三个转变:一是从以“教师的教为中心”转变到以学生的学为中心的轨道上来;二是从以“课堂教学为中心”转变到课堂教学与学生课内外自学相结合的轨道上来;三是从以“传授知识为中心”转变到传授知识与培养智能、提高素质并重的轨道上来。

(4)针对教学中普遍存在的教师讲得过多,搞“满堂灌”、“填鸭式”这一弊端,“少教多学”能科学地处理好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在时间和空间上的比例关系。

(5)开展“少教多学”理论和实践的研究,有利于开阔教师的视野,在更高的层次上开展教学研究,使教师在专业发展方面有更加广阔的天地,有利于促进教师向专家型和学者型教师转化。

二、课题研究的可行性分析。

(一)课题研究的组织机构、主要参加者的学术背景及研究工作分工。

1、组织机构:

主持人:吴智锋(行政主持人)、巩阳(学术主持人)

主要参研人员:闫洁、严辉、胡鹏、张军明、贾丽霞、谭红涛、李红涛、张丽丽。

2、研究者学术背景:

课题组主要成员由10人组成,参与者都是专业对口,教学基本功过硬,教学经验丰富的教师,他们勤奋好学,善于钻研,有着严谨求实的治学态度。10位成员都有国家级、省级等方面的学术交流和学术获奖经历,而且他们均有市县级课题研究的丰富的实践经验,其中有5人还有过市级优秀课题的研究经历。

3、研究工作分工:

吴智锋:行政主持人,参与课题研究的全程。主要负责课题研究全方位协调工作、经费保障、研究进展督查督促,并着力撰写教育决策建议及负责研究成果的推广工作。

巩阳:学术主持人,参与课题研究的全程。主要负责课题研究的全过程开展工作、阶段性进展情况分析与决策、阶段性研究会议的召集、研究性总结及汇报的督促检查、研究方向的主导和研究方法的及时调整、研究成果的反馈与推广等工作。

闫洁:主要负责课题研究的理论学习培训、研究过程的技术指导工作。严辉、张军明:参与课题研究的全程。主要负责课例资料的搜集、整理,研究成果的收集及研究案例的分析、主体研究相关报告的构思与撰写等。

贾丽霞、张丽丽:参与课题研究的全程。主要负责研究会议的记录,师生问卷的分发、收集、分析、汇报,阶段性成果的试行反馈及不同学科中开展研究的差异性分析汇报等。

谭红涛、李红涛:参与课题研究的全程。主要负责研究所需资源的供给与服务,研究资金的利用、核算,研究所需资源的上报情况等。

胡鹏:主要负责研究成果汇总、编辑以及研究成果的推广、验证等的协调工作。

(二)课题研究的保障条件。

我们开展这一课题研究的有利条件是:

1、校领导高度重视学校教育科研工作,学校确立了以教育科研为先导,以校本研修为基础的教学工作思想和“在教学中研究,在研究中提升”的课题研究基本策略,教师年龄结构合理,学历层次较高(各位科研教师均达到本科以上学历),具有较高的教研热情和研究能力。

2、课题研究以课题组10位成员为主,其他学科教师密切配合,精诚团结,鼎力相助,课题研究的实验班与非实验班教师的工作热情都很高,这为研究活动的顺利开展和对比提供了先决条件。

3、我校能为该课题的研究提供足够的资金,满足课题研究所需设备的更新、维护和其他研究经费的开支。该课题研究工作所需添置的相关书籍、设备(如:摄像机、照相机、电脑等)及相关资源(软件资源、网络资源等)等,学校都排除一切困难,尽最大努力及时增添,保证了课题研究工作的顺利开展。

4、课题组的10位主要成员中有9位成员常住学校,有着充足的学习研究和交流时间,而且,学校将每周四的晚自习时间专门单列出来,供他们集体研讨,研究时间上有了极强的保障。

5、我校已经拥有模式三农村中小学远程教育系统、多媒体教室、计算机教室,教师备课做到了两人一台微机。大部分教师家里配备了电脑,学校建立了校内局域网,并依托中国现代教育网创建了新华中学网校,能够通过宽带网接收国内外各种先进的网络教育资源,物质条件的充沛为课题的研究提供了可靠的保障;加之学校图书室图书资料丰富,档案齐全,开展研究的硬件设施条件基本能够满足课题研究工作的需求。

6、我们制定有《教育教学科研成果奖惩制度》,将教学科研与教师年度考核、评优树模、职称晋级相挂勾。在课题研究方面,我们有严格的措施保障:(1)课题组所有成员共同制定研究方案,分工明确、密切配合,共同进行实验的研究工作。(2)定期召开课题研究成员专题会议,讨论并确定阶段性的研究重点,确立具体可行的实验实施方案。(3)每两周一次课堂观察研究分析会,要求课题组成员与其他学科教师积极联手,共同探寻少教多学的高效策略。每月召开一次实验班教师座谈会,了解实验进程情况,交流实验心得,总结实验的阶段性成果。(4)指导教师及时总结实验成果,定期和不定期组织实验教师相互观课、评课、磨课,共同研讨,及时提出意见和建议。学校对课题研究工作进行阶段性评估、检查、指导、经费支持,管理上强化保障。

这些都成为顺利开展课题研究工作的有力保障,使得本课题的研究具有极强的可行性。

三、课题研究的指导思想、理论依据和研究目标。

(一)本课题研究的指导思想是:

1、坚持以人为本,面向全体学生。课堂上关注每个学生的表现和发展,特别留意为基础较差的学生提供机会和帮助,切实让每个学生都能学有所得。

2、坚持以学论教、因学定教,切实落实教学的针对性,解决“最近发展区”的问题,真正实现“少教多学”。

3、相信学生自主学习的潜能,把学习的主动权交还给学生,把教学建立在学生自主学习的基础上,使教学成为推进学生自主学习活动和巩固、深化自主学习效果的一种学习活动。从课内和课外创设学生自主学习的时间和空间。采取各种形式,鼓励学生进行合作学习,让学生在相互帮助、相互沟通、相互质疑中共同成长、共同进步。

4、教学生学会学习的核心是学会阅读、质疑、思考和探究。这是教的着力点,是实现少教多学的关键和前提。教师都应当根据学科性质、教材特点和学生基础切实有效地对学生进行学习方法指导,少讲、精讲,让学生学会学习。

(二)理论依据。

1、符合现在认知心理学发展观。

随着现代认知心理学的发展,人们对认知过程的认识发生了根本的变化。人们了解到人的认知活动是极其复杂的思考和问题解决过程。学习知识和掌握技能不仅需要学习者感知、理解、领会外界事物,而且需要学习者有效地运用思维、记忆、识别、选择、分类等心理过程。因此,学习者不只是被动的“受刺激者”和“反应者”,而应该是积极主动的“思考者”和“问题解决者”。所以,研究学习者内隐的思维过程和学习过程成为学习研究的重点。这为开展《‘少教多学’与高效课堂研究》课题研究奠定了理论基础。

2、顺应课程改革的需要。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明确指出:改变课程过于注重知识传授的倾向,强调形成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使其获得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的过程,同时成为学生学习和形成正确价值观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学生既要获得必要的知识、技能,形成良好的情感与态度,同时还要掌握一些有效的学习方法和策略,为今后的进一步学习和终身可持续发展奠定基础。这就让《‘少教多学’与高效课堂研究》成为新课程改革过程中必须着力研究的课题研究。

3、符合现代教学理论观。

我国现代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说:“我认为好的先生不是教书,不是教学生,乃是教学生学”。叶圣陶先生也曾多次指出 “凡为教者必期于达到不须教。”教会学生学习,是现代教学理论发展的必然结果,并且已成为当今世界教育工作者的共识。因此,作为新型的教师,务必将改变教学策略,改变传统的“填鸭式”的教学方式,让学生尽可能地“多学”,让“教师”尽可能地“少教”。

4、人本主义理论:人本主义理论认为,学习是个人潜能的充分发展,是人格的发展、是自我的发展。人本主义学习观的代表人物罗杰斯认为,学习不是刺激与反应间的机械联结,而是一个有意义的心理过程。学习的实质在于意义学习,这种意义学习强调学习内容与个人之间的关系。“少教多学”在一定程度上有力地促成了学习内容与学习者之间的这种关系日益密切。

(三)研究目标。

全面分析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中学生的学习状况,从中找出影响学生课堂高效率学习的因素,并有针对性地从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节奏、教学程序、教学情感、教学评价等方面着手寻求对策,探索出在课堂上促进学生高效率学习的教学策略,使初中语文课堂阅读教学呈现出高效率。

1、通过研究,使学生明白自主学习的重要性,培养初步的语文自主学习能力和习惯。

2、通过研究,增强课堂自主预习、合作学习、课外主动阅读的有效性,逐步 积淀学生的语文素养。

3、通过研究,形成教师指导学生有效自主学习语文的方法和策略,提高教师的专业化发展水平。

四、研究对象、内容、方法、具体措施及研究的主要进程。

(一)研究对象。

以我校七八年级8个班语文教师的课堂教学和学生的课堂学习为主要研究对象。

(二)研究内容。

1、调查与分析我校课堂教学改革中存在的问题和弊端。

2、全面深入调查我校现阶段教师的角色状况及学生的学习状况,研究分析影响学生高效率学习的因素。

3、由影响学生高效率学习的因素着手,从优化教者的课堂教学行为为突破口,积极寻求课改对策,探索和研究我校“少教多学”与高效课堂的教学模式以及策略方法。让教师对新课程理念有更加深刻的认识与理解,在教学中重新确立教师自己独特的角色定位。

4、研究与构建我校“少教多学”与高效课堂的教学模式。优化教学方法,使课堂教学、训练检测、训练检测呈现高效性,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三)研究方法。

课题组由专家、教研人员和实验人员组成。在研究的过程中,有计划地聘请专家和教研人员对实验教师进行培训和指导,对课题边研究边反思,不断地修正和完善课题研究方案,使课题研究日趋科学、规范、合理、有序。

主要方法如下:

1、调查研究法:调查、了解、分析当前学生学习困惑,为课题研究提供有效的依据。

2、对比研究法。将研究前的学习状态和学习效率与研究后进行对比,分析学生的突出变化,研究“少教多学”和“高效课堂教学”的关系,探索高效课堂教学 的策略与方法。

3、观察研究法:观察学生学习积极性、能力、情感态度和参与度。

4、案例研究法:在研究过程中将特殊群体的学生发展和教学突出的案例进行研究、分析成因。

5、文献研究法。参考大量的文献资料、教学视频、音频等解决实际问题,寻找新的研究思路。

6、经验总结法。及时总结“少教多学"的先进经验,修改、补充和完善操作措施,力争使研究水平上升到一定理论高度,优化”少教多学”模式,使其服务于教学,提高课堂教学高效率。

(四)研究的具体措施。

1、健全研究制度。为了确保我们的研究工作能有条不紊的开展,每学期初以备课组为单位,确定研究计划、研究主题、安排了课题组成员的交流活动时间,为深入开展课题研究提供了保障。做到期初有研究计划,期中有步骤地开展研究,期末有阶段课题小结。建立健全的课题研究制度,坚持每周星期三一次的集中教研活动,落实课题研究活动,切实提高教师的理论水平和实践能力。

2、加强理论学习。定时组织课题组成员认真学习,领会《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与发展纲要》精神,把握课程标准中全新的教学理念,学习有关少教多学的基础理论,用以指导课题的研究实验。

3、及时总结经验。立足课堂,把课题研究和课堂教学紧密结合起来,多形式、多渠道开展课题研究,规范课题研究的过程管理。及时召集课题组成员汇报实验情况,交流方法、心得,总结经验,互学互进,共同提高发展。提供课题组的老师出去学习、培训的机会,同时也经常邀请课题专家来校指导,确保课题研究健康发展。三年来课题组主要成员及所有参与研究的教师被学校派出参加全国、省、市各级学习共60人次,多次请进省、市各级专家到校指导讲座。

4、建立校园网络及研修教师博客平台。为加强课题研究者之间的密切联系,一年来我校依托中国现代教育网站,成立了新华中学网校,要求参与课题研究的教 师均大网络上注册自己的博客,并经常在博客圈里留下丰富的日志,参与各备课组之间的交流。同时,在博客圈里,我们和来自全国各地的专家、学科科带头人、一线教师交流互动,使我们的课题开展得到专家引领和同行的指导。对于 “少教多学与高效课堂研究”,我们也专门在博客上尝试网络教研,围绕一个话题由各位教师自由发表自己的看法,上传阶段小结,取得很好的效果。博客还将教师们在教学实践研究中的教学设计教学反思教学随笔上传,并分门别类进行整理。网络教研的尝试,激发了教师们科研的积极性,促使他们以高昂的兴趣与热情投入到教科研当中,加大了课题研究的力度。

(四)研究的主要进程。

第一阶段:准备阶段(2012年7月——2012年12月)。

(1)建立健全课题组织管理体系。成立课题组,确定课题实验班级。(2)做好课题的选题、申报及论证工作,做好课题研究方案的制定工作,全面了解本课题的实际意义,明确研究任务,明确各自的职责及相应的研究方法。

(3)将研究方案上报上级教研部门,从高校请进专家给予指导。(4)完善课题管理制度,重视研究过程。

(5)加强课题研究资金预算、投入及相关硬软件建设,确保研究顺利进行。(6)深化理论和业务学习,明确本课题研究的目的、意义、内容、研究方向和基本方法步骤。

第二阶段:实施阶段(2013年1月——2015年8月)。

(1)确定并发放师生课堂教学活动中有关“教师少教”与“学生多学”的调查问卷,深入调查研究目前课堂教学方式的现状,了解师生教学活动中的困惑。

(2)课题组相关成员分成三个阶段进行不同层次的研究。探索“少教多学”与高效课堂的教学模式的策略与方法,形成大量的感性材料。

(3)积极进行各年级的课例研究研讨课,研究并揣摩具体的操作方法,通过教学实践活动体现“少教多学”与高效课堂教学思想。

(4)做好阶段性的检测、评价与分析,形成阶段性成果。包括课堂实录,课 改体会,课改反思,教学案例,总结论文。小结课题研究经验,进行阶段性总结与中期汇报。

(5)在课题实施阶段,研究成员要不断加强学习与理论积累,多研讨多实践,多观察,多积累,并收集好相关的研究材料,整理好研究档案。

第三阶段:总结与成果推广阶段(2015年9月——2015年12月)。(1)课题组整理相关的典型课堂教学实录,整理相关数据与资料,将有关活动教学的教学案例整理成册,并积极撰写教学体会与反思。

(2)举办“少教多学”与高效课堂研究的课堂教学研究研讨交流活动,进行经验交流。

(3)把反思结果进行分析、整理、总结。结形成研究报告,形成结题报告。(4)进行科学评估、推广,并进一步分析研究、总结归纳,撰写研究报告与结题报告。

(5)申请结题并迎接上级领导和专家组对研究成果的评审与鉴定。

五、课题研究的基本思路和具体实施步骤。

《“少教多学”与高效课堂研究》课题研究的基本思路是:(1)查阅文献及教学评价的相关案例,尤其是搜集运用少教多学进行教学的课堂教学活动案例,并进行深入的分析研究;(2)开展师生问卷调查,掌握该课题的教学现状,了解师生教学活动中的困惑,并通过“学习——实践——反思——再实践——总结推广”的行动研究方法深入研究;(3)打造典型课例,以同课异构进行对比分析研究,并开展课堂观察,以名课观察研讨引领教学实践,及时反思,不断总结,形成核心研究成果。

该课题拟用三年时间完成,具体实施步骤分为三个阶段: 1.准备阶段(2012年7月——2012年12月)。

这一阶段的主要工作是制定研究计划、确定研究人员,对课题组成员及相关学科教师进行系统培训学习,包括研究方法论学习、教学评价体系及策略、课堂教学实践方法、科研方法等方面的学习,制定并完善课题研究相关制度,加强研究的资金预算与投入。(1)建立健全课题组织管理体系。成立课题组,确定课题实验班级。学校成立了以吴智锋、巩阳为课题组负责人,严辉、胡鹏、张军明、贾丽霞、谭红涛、李红涛、张丽丽为主要参研人员的课题研究组织,在七八年级中分别确定两个班级作为课题研究实验班级。

(2)做好课题的选题、申报及论证工作,做好课题研究方案的制定工作,全面了解本课题的实际意义,明确研究任务,明确各自的职责及相应的研究方法。

(3)将研究方案上报上级教研部门,从高校请进专家给予指导。(4)完善课题管理制度,重视研究过程。

建立课题管理制度、理论学习制度、教学观摩制度、研究人员职责、研究人员的奖励制度,使研究人员在研究过程中任务明确,分工合作,主动参与到课题研究中来,并在实践过程中,勇于探索,开拓创新,乐于思考,寻求突破。制定课题研究具体实施方案,课题研究者务必严格按照其方案定期开展课题研究活动,保证课题研究的时间和质量。课题研究成员必须及时写出研究计划和总结,有了阶段性成果应及时实验并及时鉴定和推广。课题组成员每人每季度达到“三个一”要求(提供一堂研究课、一个课例设计、一篇专题论文)。

(5)加强课题研究资金预算、投入及相关硬软件建设,确保研究顺利进行。为了确保研究顺利进行,学校共投资十多万元,进行硬软件建设。先后建成计算机室网络教室,五个多媒体电教室,新建可供十二人同时办公的教师电子备课室一个,新建校园网及Internet互联网,构建信息化交流平台。将所有与课题研究相关的课件、音像、图片等资源统一整理,编制目录,人手一册,便于学习与实验。

(6)深化理论和业务学习,明确本课题研究的目的、意义、内容、研究方向和基本方法步骤。

为了让课题研究工作能够顺利开展,我们利用周日例会及教研组活动时间,组织实验教师采取多角度、全方位的培训方式对教师进行培训学习。课题研究组的成员经过了四个阶段的培训,即现代教育思想的理论学习、少教多学模式解读培训学习、科研方法的培训、课堂教学实验方法的培训。具体表现为: 我们曾先后派多名教师外出进行学习,学习的内容包括少教多学教学模式解析、现代教育理论、新课标解读与研究等等,教师们学习后对所学内容进行加工整理,及时与其他教师进行交流,通过交流共同提高相关的理论水平。除了理论培训外,我们还对教师进行了科研方法、课堂观察理论、课堂教学实践等方面的培训,使他们能够过科研关和技术关。

一是充分挖掘校本资源,由校内熟悉少教多学教学模式的教师集中进行培训,并将集中培训与个人自学相结合。课题研究小组的成员,都参加理论培训,从教育技术与教育改革、课件制作、学与教的相关理论、课程评价等方面进行比较系统的学习,使研究人员的研究能力得到提高。

二是课题组注意对相关资料的收集整理,有专人负责对相关课题、论文、教学案例的收集,有好的文章或材料立即分发给教师,使研究尽可能的少走弯路。

三是以外出脱产研修、到兄弟学校参观学习和聘请相关专家到学校讲学和指导工作的方式加强学习,并要求课题研究者积极撰写“‘少教多学’与高效课堂研究之我见”的学习心得,不断提高研究水平。先后聘请商洛学院的教授专家们到校讲学和指导课题研究工作,并请商洛教研室闫洁老师经常来校指导课题研究工作。先后派出吴智锋、严辉、巩阳、张军明、谭红涛、贾丽侠、李红涛、张丽丽等十多人次外出接受相关专业培训学习。通过外出人员的学习、实践辐射带动其他研究成员的学习,将“请进来”与“走出去”相结合。同时,我们以“五校教学联谊”活动为契机,深入兄弟学校学习“少教多学”的教学理论及教学实践观摩活动,既充分学习了外校先进的教学经验,加强了与兄弟学校共同发展,又使自己得到充分锻炼。

四是通过各种学习渠道更新教师的教育观念,进一步研究教师“少教多学”教学培训的方法途径,我们积极尝试用“教师自学--集中辅导--操作考核--制作比赛”等培训策略,加快提高教师的对“少教多学”教学模式的熟练掌握与运用。在具体操作层面上,一方面,我们利用单周周三晚上固定学习时间,组织实验教师进行少教多学理念培训,认真辅导、严格考核,强化教师对教学理论的掌握,另一方面,重点加强对骨干教师运用“少教多学”教学模式的能力培训。学校共完成四轮“少 教多学”理论与技术培训,主要研究成员及主要实验教师的考核过关率达100%。开展课题研究以来,我们先后培养出34名学科骨干教师,15名县级教师名师,6名市级教学名师,1名省级教学骨干。极大地激发了全体教师工作的积极性,提高了教育教学效益。

2.实施阶段(2013年1月——2015年8月)。

主要工作是开展师生问卷调查,掌握该课题的教学现状,了解师生教学活动中的困惑,并通过“学习——实践——反思——再实践——总结推广”的行动研究方法深入研究。具体为:

(1)确定并发放师生课堂教学活动中有关“少教多学”与高效课堂教学的调查问卷,深入调查研究目前课堂教学方式的现状,了解师生教学活动中的困惑。先后下发学生及教师调查问卷,实事求是地调查研究分析,查找问题,寻找课堂教学优化整合的突破口。这一阶段共进行了三次问卷调查,针对调查发现的问题及时调整研究策略。

(2)以课堂教学为主阵地,扎实开展课堂教学中“少教多学”与高效课堂研究的优质课、示范课、观摩课教学研讨活动及课堂观察研究活动。

课题组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脚踏实地进行“少教多学”与高效课堂的研究与实践。在此期间,我们集中开展青年教师“少教多学”同课异构活动,以教师专题讲座、例课评析、典型课赛教等形式充分研讨少教多学在高效课堂教学改革中如何灵活运用。课题组所有教师积极投身于课题研究实践活动中,普遍将“少教多学”理念应用于教学之中,与同伴密切研讨,寻求教学优化的最佳渠道,创造了语文阅读教学“一二三四”教学模式,极富地方特色。同时特聘四浩中学语文组成员来到我校就“少教多学”如何让语文教学高效进行联手研讨活动,通过典型课例观摩、研讨、打造、交流等形式明确了语文学科教学中实施少教多学的突破口。我们还特意聘请商洛学院黄元英教授对语文阅读课教学中如何有效实施少教多学进行了实践指导,通过观课、议课、座谈等形式给我们具体指出研究中的问题及研究方向„„这些活动的开展,极大促进了教师队伍的整体提高,教学质量有了一次较大的飞跃。(3)阶段性课题研究工作效果反思、总结、交流。

先后开展八次课题研讨活动。实验教师与非实验教师就实验班级与非实验班级的教学实践进行深刻地反思、总结、比较、分析,就不同班级学情、教情进行研讨。老师们积极发言,阐述自己的独到见解,课题研究得到全体教师的帮助和支持,研究进展取得了极佳效果。

(4)对阶段性研究工作及研究效果进行科学评估、评价与考核。学校依据课题研究考核评估方案及时评估考核,并将研究效果纳入教师个人专业成长评价机制中,对于创造性开展研究工作的教师及时表彰,并在全校树立典型,号召全体教师学习。研究者看到了自己成长的足迹,更增强了研究的自信心,加大了深入研究的力度。

(5)逐步构建以学生主动探究、自主学习、合作交流为主体地位的新型课堂教学模式。大力推进课程改革,大幅提高课堂教学效益,并在全校“少教多学”教学实践中起到一定的示范和指导作用。

课题组主要成员积极开展了一系列的研究工作,他们先后开展研究课评比活动18次,专题课件交流活动6次,研究方法研讨活动8次„„这些活动的开展使得课题研究工作的质量得到了大幅度的提高。

(6)研究材料、研究成果的收集整理。

3.总结与成果推广阶段(2015年9月——2015年12月)。

主要工作是整理课题研究的资料、形成少教多学的高效策略(即课题研究的物化成果)、撰写结题工作报告和结题研究报告等。

总结阶段也是研究成果推广运用阶段,课题组将研究成果在全校所有班级及其他学科中进行推广,实验教师在学校上示范课,展示不同课型中“少教多学”教学模式的高效性,得到了全校师生的认可。“少教多学”真正在课堂教学实践中变成了现实,学校的教学发生了前所未有的变化:高效教学理念真正深入人心,开拓了师生的知识视野,丰富了师生的文化生活,创新了学生的思维,师生的学习能力得到增强,课堂教学真正实现了高效,传统教学的“少、慢、费、差”完全被“愉悦、充实、丰富、活泼、高效”的教学效应所替代。具体做法是:

(1)将优秀的“少教多学”教学设计应用于教学中,检验设计的科学性、合理性,而后由各教师共同进行进一步优化。

(2)按年级分备课组进行培训应用推广,这主要由课题组成员引领、指导成果的应用。我们对成功的“少教多学”的有效途径和方法,在非课题研究教师的教学中进行运用,对方法和途径作进一步总结反思。

(3)撰写《“少教多学”与高效课堂研究》课题研究报告、结题工作报告和相关论文,出版研究论文、论著。

(4)进一步完善和修改所开发的“‘少教多学’与高效课堂”校本教材,并将课题研究的最终研制成果在我校校园网、网校上发布,并用多媒体教学光盘的形式向全体师生推广。

(5)展示研究成果,申请结题并迎接上级领导和专家的评审与鉴定。

六、研究结论与分析。

(一)研究成果。

通过近三年的课题研究,教师的教学观念发生了很大变化,教学素养有了很大的提高,教学设计能力明显增强。教师们关注新课改,关注学生的发展,也关注自己的专业发展与提升,教育科研能力和终身学习的意识与能力都有很大提高,同时学生的学习方式也在逐步发生变革,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高涨,创新精神和创新意识得到加强,教学质量也有了很大的提高。具体有两大特色:

特色一:实践操作层面上实现了突破性发展。1.探索总结了“少教多学”的有效途径和方法。

在课题研究中,我们探索出了“少教多学”的四个原则:①教育理念先行原则(以建构主义的学习理论与教学理论为指导,按科学的教学设计理念精心设计教学方案);②教学系统四要素(教师、学生、教学内容、教学手段)全面关注原则;③教学资源和课程资源广泛开发原则(要重视课程资源的开发、校本资源的开发、网络多媒体资源的开发),打破传统的教材一统局面,实现教材的多元化和教学内 容的丰富性;④终身学习原则。教师要真正提高课堂效益,熟练掌握少教多学,就必须终身学习,不断更新自己的学科知识与教学理念知识,努力将最新的科研成果运用于自己的教学实践中。

2.形成了极具特色的“一二三四”高效课堂教学基本模式。我们在研究中创设了富于地方特色的高效课堂教学的基本模式。即一节课,两阵地(预习、展示)、三设计(预习设计、教学设计、检测设计)、四环节(展示交流——释疑解惑——拓展提升——当堂检测)。在每节课的四步学习流程中,课堂教学活动不再是以往单一的教师独尊的局面,如今,师生都可借助有效的教学资源与其他教学对象(学习者)实现互动。课堂教学活动的对话理论有了很大发展,出现了多元对话局面:教材、教师、学生、文本编者之间实现了平等科学的对话。在“‘少教多学’与高效课堂研究”课题研究工作带动下,“一二三四”高效课堂教学模式获得“2013年陕西省课堂改革优秀成果奖”,课题组成员迅速成长,严辉、张军明被评为洛南县教学名师,谭红涛、严辉被评为洛南县课改先进个人,巩阳、贾丽霞被授予“洛南县教学名师”称号,胡鹏、张丽丽、李红涛发展成为县级青年教学新秀。

3.师生教学活动中的动口、动脑、动手能力强化了。课题研究工作的开展,让师生、生生之间的交流沟通得到了提高。教师在课堂中少了精心的讲析,多了耐心的期待和振奋人心的激励。课堂不再是教师的“问堂”,而是学生快乐的“学堂”:学生们自己提出问题、自己探索问题,自己动手解决问题并总结得失;教师在这一过程中搭建自由平等民主的交流平台,适时设疑激趣,把学生的思维引向积极状态。小孩子灵动好学,机智灵活,想象丰富,他们在学习过程中勤于动脑、动口、动手,他们对文本的独特认识常常令人耳目一新,这又迫使老师进一步加强对文本的思考研读,从而实现了教学相长。

4.创新思维训练不再形同虚设,而成为铁板钉钉的事实。开展课题研究以来,我校师生们的思维非常活跃,无论是老师办公室内的集体备课,还是师生课堂上的多方互动,都表现出了极强的思维火花。他们的思维不再受古板的定势思维的束缚,而是在民主宽松的情境氛围中自由驰骋:丰富奇特的想象,敏捷活跃的思维,严谨 缜密的推理,科学求是的探索,机智巧妙的反驳„„无数闪光的火花不时在课堂教学活动中迸射出来,师生学习的积极性、能动性极其高涨,这一切均源于“少教多学”所创设的宽松自由平等的学习的平台。

5.师生学习素养得到有效的发展提高。学生学习方式发生了重要的变化。学习者的学习主要不再是依赖教师的讲授与课本的学习,而是利用有效的教学资源,师生之间开展协商讨论、合作学习,并通过对资源的收集利用,以探究、发掘、创造、展示进而重新建构知识的方式进行学习的。师生的学习素养、学习能力均有了明显的提高。

6.贫困山区搞课堂改革变为现实。长期以来,许多教师总以为自己身处信息困乏的山区,课改涉足不到也无法变为现实。而开展“‘少教多学’与高效课堂研究”课题研究以来,我校成功举办了两次县级“少教多学与高效课堂问题探究”研讨会议,获得与会专家教师的高度好评,有力地推动了全县高效课堂教学的深入推进。三年来我校老师执教的县级以上公开课累计18节。其中国家级获奖2节,省级优秀课例22节,为进一步推进少教多学高效课堂教学积累了宝贵的经验。“少教多学”让我们成为商洛教育改革的一面旗帜,各个县区的城里教师都相继来校观摩学习。

特色二:理论认识层面上出现了飞跃性改观。

1.师生认识观念上发生了巨大的变革。通过研究活动,我们认为“少教多学”有六大优势:一是充分激发学习者的积极性、发挥其主动性及主体作用;二是打破传统教材单一局面,实现教学资源、课程资源开发的多元化。三是改变传统教学教师“满堂灌”的一统课堂局面,形成生生互动、师生互动、师生与教材互动与编者互动的格局;四是让教学对话有了更为广阔的平台,实现了教学的民主化、科学化、平等化,呈现教学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宽松氛围;五是有利于师生的质疑精神和探索钻研能力,少教多学理念下,师生均有机会提出质疑,有机会深入钻研,有平台展示交流。学习过程中的多种认识互相碰撞,为知识重新建构创造了有利条件;六是能够激活师生创新思维的火花,让课堂活力四射,思维驰骋飞扬。

2.教师在“‘少教多学’与高效课堂研究”中学会分享与研究,团队精神和凝 聚力大大增强。课题组每一位成员从教学实践出发,以“学生发展”为根本出发点,以改变教学中面临问题为目标,在研究中学习,在学习中前进。三年来,老师们撰写了多篇论文、案例、教后记,录制了具有一定示范作用的研讨课光盘,制作了优化教学过程的多媒体课件,教师的教育教学观念、教育科研水平逐步提升。各位研究老师在研究中看到了同伴的长项,更发现了自身的不足,认真学习,努力改进,学会了与同伴的分享交流与合作,无论是学业上,观念上,人际交往上,还是自身修养上都有长足发展。他们不再是独立的枭雄,而是强有力的战斗团队。

3.中青年教师在课题研究中迅速成长,教育教学能力及教研理论水平上台阶。开展课题研究以来,学校先后培养出30名学科骨干教师,15名县级教师名师,6名市级教学名师,1名省级教学骨干。在他们的辐射带动下,全校已形成了浓厚的教学研究氛围,争做名师、争做学科念领头人成为教师们最乐意的追求。开展课题研究以来,我校共承接县区公开课、观摩课、教学观摩现场会十余次,教师共撰写100多篇教学论文、案例、反思,其中54篇获国家级奖励,六篇获省级奖励,十多篇获市县级奖励。课题组成员严辉、巩阳、张军明、贾丽霞、谭红涛、李红涛等连续两年教学成绩名列前茅。严辉老师的《天上的街市》、《珍珠鸟》教学课件在中语会组织的全国多媒体课件大赛中分别获得二等奖、三等奖,他撰写的有关“少教多学”的教学论文、教学设计有九次获国家级奖,三次获省市级奖,多次获县级奖。巩阳老师的课例获省级获。全体老师积极撰写教研论文,争相尝试“少教多学”,全校出现了科研兴校,科研立人的良好局面,我校因此而被评为山区教育改革优秀示范校。

4.课堂教学结构不断优化,师生沟通学习能力日益增强。学科教学要取得高效,就得优化教学结构。开展研究工作以来,在一节课的学习中,计算机教室、电子备课室、多媒体教室、IP卫星资源收视室、校园网校、局域网、图书资料室等部室全部向师生开放,便于他们发挥各自优势,利用各种资源为知识的重新建构创造有利条件。师生还可以通过自己家里的电脑设备,依托互联网、QQ群、校园网学习园地、班级群等信息技术条件进行学习交流互动。这一方面拓宽了知识视野,优化了课堂 教学结构,另一方面又激发了学习热情,学生学习活动中的成就感、自信心、积极性都有极大增强,学习于师生来说不再是苦差事,而是生活之必需。师生们对于科学知识的搜集、处理、加工和重新建构的能力都得到极大程度的增强,他们学有所乐,教有所进,共同成长。

(二)研究结论。通过研究分析,我们得出:

1.“少教多学”作为一种教学思想,带给教学的不仅仅是“教”与“学”的量的多少变化和学习成绩的提高,更重要的是为教学带来一种以学生自主学习、师生共同进行意义建构为主要方式的教学思想,促使教学过程各要素的重组,形成独特的教学模式,这可以改变教学过程并产生深远影响。

2.以主体性、活动性、开放性为主要特征,以情境创新、自主探究、科学实验、意义建构为“整合”平台的“少教多学”课题研究,促使了教学中师生角色的准确定位和学习方式的全新改观,对提高学生综合学习能力有积极作用。这种“整合”必然是有效的,这样的教学定然是高效的。

3.“少教多学”与高效课堂课题研究,增强了师生的科研意识和探索能力,激活了创新思维,这为现代社会所需尖端人才培养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为国民综合素养的提高探出了一条新路子。

六、存在问题与反思。

《“少教多学”与高效课堂研究》课题研究取得了可喜的成果,令人鼓舞,但我们依然看到:由于自身的研究能力、理念水平、条件局限等影响,研究过程也存在不容忽视的问题。

1.部分老师对少教多学的教学理念依然缺乏科学认识,存在简单化、片面化错误。有人总以为,“少教多学”不就是让学生自己学习时间多一些,教师讲解时间少一些吗。这种简单化、片面化的认识极容易导致课堂教学的低效。

2.部分教师在“少教多学”教学实践中出现了教学不作为现象。一些老师,由于自身专业素养欠缺,理论认识又不高,在教学实践中出现了“放羊式”倾向,课 堂教学全成了“学生”的独舞,知识重新建构成为空中楼阁,教师的引导组织激发功能完全消失。这种变课堂由“教师独霸”到“学生独战”的倾向更不容忽视。

3.研究中教学方法论、课堂教学发展性评价理论等理论基础不够扎实,研究进展较小。课堂教学中如何才能更科学的开展少教多学,如何更科学的检测学习效果,这方面的研究还不够深入,需要在以后的教学实践中作进一步强化。

综上所述,我们做了深刻反思,认为:

1、“少教多学”不是简单地分清“教”与“学”的多少问题,也不能片面看作一种教学模式,而应该是一种教学理念,一种教学思想,一种以生为本的教育观。它凸显了学生在教学活动中的核心地位,同时也强调了教师在教学活动中的主导地位。

2、少教多学作为一项校本研修的课题,需要有意识、长期的学习研究实践,我们需做好打硬仗的准备。师生高效课堂学习策略的形成也不是一蹴而就的,掌握和运用高效的课堂教学策略更需要一个长期的过程。如何运用适当的教学方法帮助师生熟练掌握少教多学的教学策略是我们需要面对和继续研究的问题。

3、少教多学与高效课堂研究需要严谨的治学态度和科学的求知精神,不可因社会上一时的不合理现象和历史的不良遗留思想所束缚,而应奋勇向前,阔步前行。

总之,自开展课题研究以来,无论是课题组成员,还是全校教师,都获益匪浅,尽管前面的路还很长很远,但我们会毫无畏惧,勇敢前行,努力开创新华中学教育教学的全新天地。

第二篇:“少教多学”课题研究计划 2

2013——2014学年“少教多学”课题研究计划

教研室 2013年9月

一 课题研究的意义

“少教多学”作为一种教学思想,它的出现反映了人们对教与学的关系的深层次思考和对以往教学实践的反思,并且准确地概括出了当代教学改革与发展的基本趋势。“少教多学”触摸到了教育的核心——为什么教,教什么和怎样教。“少教多学”呼吁教育工作者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为学生提供更具弹性的发挥空间,让学生投入到学习当中去,并强化学生的自学能力,培养积极主动的学习精神,为学生的未来发展做好准备。“少教多学”的教学策略和方法,在学生自主学习能力与思考能力以及创新能力培养上具有明显优势,其重要性越来越被人们所认识。在课程改革的背景下,加强对“少教多学”的研究,探索语文教学“少教多学”的策略和方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本课题研究的意义主要表现在以下五个方面: 1.“少教多学”可以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

2.“少教多学”的过程需要强化而不是弱化教师的主导作用。3.“少教多学”有利于实现教学重心的三个转变:一是从以“教师的教为中心”转变到以学生的学为中心的轨道上来;二是从以“课堂教学为中心”转变到课堂教学与学生课内外自学相结合的轨道上来;三是从以“传授知识为中心”转变到传授知识与培养智能、提高素质并重的轨道上来。

4.针对教学中普遍存在的教师讲得过多,搞“满堂灌”、“填鸭式”这一弊端,“少教多学”能科学地处理好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在时间和空间上的比例关系。

5.开展“少教多学”理论和实践的研究,有利于开阔教师的视野,在更高的层次上开展教学研究,使教师在专业发展方面有更加广阔的天地,有利于促进教师向专家型和学者型教师转化。

二 课题研究的指导思想和目标

本课题研究的指导思想是: 坚持以人为本,面向全体学生。课堂上关注每个学生的表现和发展,特别留意为基础较差的学生提供机会和帮助,切实让每个学生都能学有所得。

坚持以学论教、因学定教,切实落实教学的针对性,解决“最近发展区”的问题,真正实现“少教多学”。

相信学生自主学习的潜能,把学习的主动权交还给学生,把教学建立在学生自主学习的基础上,使教学成为推进学生自主学习活动和巩固、深化自主学习效果的一种学习活动。从课内和课外创设学生自主学习的时间和空间。采取各种形式,鼓励学生进行合作学习,让学生在相互帮助、相互沟通、相互质疑中共同成长、共同进步。

教学生学会学习的核心是学会阅读、质疑、思考和探究。这是教的着力点,是实现少教多学的关键和前提。教师都必须根据学科性质、教材特点和学生基础切实有效地对学生进行学习方法指导,少讲、精讲,让学生学会学习。

本课题研究预期达到以下目标:

1.与自身教学联系相对紧密的研究成果,通过教学实践进行检验,丰富本课题的研究内容,提升本课题研究的理论水平。2.通过对“少教多学”理论的阐述,构建“少教多学”的原则,从中发现教学的行为策略,以及学生的学习方式,从而提练出更适合学生需要的“少教多学”的教学策略、方法和课堂教学范式。3.在理论研究与教学实践的基础上,开展“少教多学”教学思想的培训、指导及学术研讨、交流活动,探索并提出具有普遍意义的“少教多学”策略与方法。

4.总结有关“少教多学”教学思想的研究结论,为中小学语文教学改革提供理论支撑和实践指导。

三 课题研究的基本内容

“少教多学”注重学生可持续发展能力的培养。它意味着更少地依赖于死记硬背的学习、反复的考试和“以不变应万变”的教学方式,更多地关注经验式的发展、自主学习、差异化教学和发展能力的培养。它重视学生思维、态度、性格和价值观的形成,力图通过有效的教学策略和方法来塑造学生的精神品格,促进学生的健康成长。

借鉴新加坡“少教多学”的研究成果和实践经验,比照新加坡所开发的投入型学习框架“PETALS”,从五个维度分别开展研究和实验: 1.教学法(Pedagogy)。教师在选择教学法时,必须考虑学习者的学习状态、学习需求、学习风格,设计适合学生需要的学习活动,追求最佳学习成效。如:探索性学习,问题导向学习,合作学习,差异教学等。

2.学习体验(Experience of Learning)。学习体验在于让学生的思维更加积极、活跃,主动建构知识而不是被动的接受或吸收。因此,教师设计的学习活动所提供的体验必须能激发学生深入及有意义的思考,提升学生对事物相互联系的认识,以培养独立学习、独立思考的能力。

3.学习环境的氛围(Tone of Environment)。教师营造使学生感到安全、宽松的学习氛围,鼓励学生大胆尝试,不怕出错;激发学生对知识的好奇心,调动学习情绪,以达到理想的学习成效。4.评价(Assessment)。教学评价必须是教与学一致的,并且是持续性的。因此进行促进性的学习评价,提供定期的建设性的反馈,将有效支持学生的学习。真实性评价、多元化评价活动走入课堂之后,让学生有选择不同评价任务的机会。

5.教学内容(Learning Content)。当课程内容与学生生活产生相关联性时,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励他们更深入地探索。因此,强调教学内容的真实性,让学生在有意义的情景中学习知识与内容,并用来解决现实的问题。

四 课题研究的原则

本课题在研究过程中除遵循科学性、系统性、针对性的教育科学研究的基本原则外,特别要注意符合课题本身特征的几个研究原则: 1.明确发展性。“少教多学”教学强调以学生的发展为中心,从人的发展的广阔角度来看待语文教学所面临的问题及语文教学改革的方向。在具体的教学活动中,体现由浅入深、由易到难、由表及里的层次性,充分反映学生主动学习的动态的发展过程。

2.突出创造性。“少教多学”的先进理念容纳了创新意识的培养和发展,并依据语文教学原理和学生认知心理规律,科学而又有情味地组织课堂教学,开辟课外实践活动,使学生的创造思维能力得到最大限度地锤炼和开发。

3.讲究自主性。必须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把学习自主权交给学生,使每一个学生的个性得到充分的发展、主动的发展、健康的发展。

4.注重实践性。引导学生乐于观察、善于分析,灵活运用看、听、说、读、问、析、写等多种方法进行语文学习,发展观察、记忆、想象、联想、表达等基本的语言运用能力和思维能力。

5.强调结合性。“少教多学”教学本身就是一个开放的读写训练体系。它要求教师在实验的过程中把课内和课外、教法和学法、阅读和写作有机的结合在一起。

6.体现兴趣性。必须及时地进行激励,营造愉悦、和谐的学习氛围;精心诱导学生以持久、稳定的学习兴趣参与整个学习过程。

五 课题研究的方法

本课题所采用的研究方法主要有:

1.文献研究法。有关”少教多学”的研究资料主要见于各种相关的谈话与学术文章中,可通过查阅相关文献进行梳理,并通过知网等论文专业检索手段,查询、收集、分析、整理和归纳有关的研究成果,为本课题的研究提供理论指导。

2.调查研究法。研究新课程背景下语文课堂教学的现状,找出存在的主要问题,为课题研究提供充分的事实依据,明确研究的主攻方向,提出解决问题的对策。

3.案例研究法。本课题研究属于应用性研究,来自于教学实践,又服务于教学实践。教学案例是研究的基础和样本。在国内外研究成果的启发和指导下,对中小学语文学科各种类型的“少教多学”课堂教学案例进行分析研究,反思成败得失,并提出改进意见,通过实践检验,进一步提高研究结论的普遍意义和可借鉴性。

4.行动研究法。行动研究指的是实践者在行动中为解决自身问题而参与进行的研究,其目的在于提高对自己所从事的实践活动的理性认识,用科学的方法来研究自己所遇到的问题,以期引导、改进和评价自己的决定与行动。参与课题研究与实验的教师,不仅是一个行动者,而且是一个研究者。要通过行动研究理性地分析和评价自己的教学活动,认识制约课堂教学效益的各种因素,探索新课程背景下高效教学,不断改进“少教多学”的策略与方法。

5.比较研究法。有比较才有鉴别,才可以取长补短,获得可靠的研究成果。本课题的比较研究包括:比较、借鉴新加坡“少教多学”教育改革的经验,对我国语文教学的过去和现状进行比较研究;对不同地域、不同类型学校的“少教多学”进行比较研究。

6.实践经验总结法。收集分析和归纳整理出新课程背景下优化课堂教学的成功做法和有益经验,并揭示经验的实质,使之上升到理论高度,归纳出可资利用和借鉴的规律性东西,为优化课堂教学提供指导和帮助。

六 课题研究的成果形式

本课题主要成果形式是论文、案例、论著、研究报告等。如:“少教多学”教学思想的理论研究系列论文;中小学语文教学“少教多学”的策略与方法研究报告;阅读教学中“少教多学”的策略与方法研究报告;写作教学中“少教多学”的策略与方法研究报告,“少教多学”在古诗文教学中的实施研究报告;研究性学习中“少教多学”的策略与方法研究报告;“少教多学”与语文学习方式的相关性研究报告等。七 课题研究的步骤

计划分三个阶段:

1、准备阶段(2013年9月——2013年10月)

(1)设计课题方案

在理论学习、集体讨论的基础上,确立课题内容,明确研究思路,成立总课题组。按照全国教育科学规划领导小组办公室立项通知书的要求,在专家的指导下,完成课题研究方案的设计和论证。

(2)组建课题队伍

确定实验教师;召开开题论证会;制定子课题实施方案;开展培训活动。

2.实施研究阶段(2013年10月——2013年11月)

按既定方案组织实施,开展专项研究活动,并分阶段对课题实施情况进行检察、评估;不断完善实施方案,改进研究与实验工作。

(1)首先要做好问卷调查,问卷的设计从两个方面入手,一是“学生的学”问题设计,二是“教师的教”的问题设计。做好原始资料的积累工作。

(2)按照确定的子课题方案进行富有成效的深入研究。

(3)进行中期检察、评估。

3.总结阶段(2013年11月——2013年12月)(1)逐级进行成果梳理及子课题结题工作。(2)完成结题报告,申请结题鉴定。4.相关活动

课题实施过程中,课题组将适时组织各种类型的研讨活动,如:

(1)教育理论讲座、科研方法培训;举办专题研修班。

(2)召开课题交流会,进行阶段性检查、评估,汇报、展示研究实验成果。

(3)邀请专家、课题组研究员及优秀实验教师赴实验校进行交流、指导。

(4)开展成果评审活动,对优秀论文、案例、著作予以奖励。

(5)与相关报刊、杂志合作,为实验教师及学生搭建展示平台。

八、课题研究团队组织

组 长:白雪峰

副组长:王永胜 赵卓 王军霞

实验教师:中小学全体语文教师

第三篇:少教多学课题结题报告

“少教多学"教学模式研究结题报告

湟源职业技术学校

课题组

一、课题的提出

在新课改的大潮中,很多特级教师和优秀教师精彩的课堂教学展示,曾一度让众多一线教师看到了高效课堂教学的春天。那充满智慧充满诗意充满精彩的课堂成了我们追求的理想境界。然而,几年过去了,当我们冷静地审视现实中的课堂教学,却发现许多教师是“新瓶装旧水”,在应试教育的指挥棒下,课堂教学还如从前一样——单调、枯燥、繁琐与压抑,学生素养却没有得到真正有效的提高。因此,如何使我们的教师拥有新课程背景下的课堂教学有效性的理念,掌握课堂教学有效性的策略,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个难题。特别是在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今天,在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进行之时,讨论新课程背景下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就显得十分迫切与必要了。

随着我市课程改革工作的不断深入和对课堂教学中存在问题的不断查找,我们发现目前的课堂教学仍然普遍存在着一些突出的共性问题:

1、平铺直叙多,创设情境少。

2、教师讲得多,学生活动少。

3、随意提问多,激发思维少。

4、低效互动多,当堂落实少。

5、重复作业多,分层布置少。

6、课型研究少,课堂效率低。

7、题海战术多,有效延伸少。

8、继续传统多,自主创新少。

上述种种现象表明,新课程的理念还只是在教师的口头上,并 没有落实到日常课堂教学中。当前,新课程改革倡导新的学习方式,要求积极引导学生主动学习,提高学生自主学习、合作交流以及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要求教师转化角色,建立新型的师生关系,要以学生为中心,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教师扮演支持者、辅助者、合作者的角色;重视有意义的教学,强调以学习为中心,强调学的核心地位,教师的教是为了促进学生的学习,教服务于学。为了更好的实施新课程改革,改变当前新课程实施的肤浅状态,促进新课程的实施由“边缘”到“核心”,我们必须加强对课堂的研究和探索,努力改变现行课堂存在的问题和不足,着力构建自主高效优质的课堂,实现课堂教学的“真正革命”。

二、研究价值

本课题的研究,可以从理论层面上深入研究学科特色的含义,便于一线教师准确把握学科本位特征,以更有利于用好教材,发挥自己的优势,积极探索高效课堂的策略。同时,转变教师的思考角度。在给教师减轻教学压力、给学生减轻课业负担的情况下,提高教师的教学效率,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在实践方面,本课题的研究,能够极大的调动教师研究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把常态教学研究统一并规范到课堂效率研究上来,是教学方式方法的一次有较大意义的变革,充分挖掘体现学科本质特点的教学资源,充分发挥师生的互动作用,变革教学模式。促进师生和谐发展,最终达到课堂教学效率的最大化。

三、理论依据

1、建构主义理论。该理论对发展和完善我国的课程和教学理论、指导和促进我国的课堂教学改革具有重要的意义。建构主义教学理论的灵魂就是认为,人的知识不是被动地接受的,而是通过自己的经验主动地建构的,指出教学应当力求使学生自己进行知识的建构,而不是要求他们复制知识、叠加知识。强调以学生为中心,强调学生是学习活动不可替代的主体,在学习活动中,学生具有主动选择、发现、思考、探究、应答、质疑的需要与可能。

2、教学最优化理论。巴班斯基认为:要达到教学最优化的目的,就必须分析学生状况和教学任务,明确教学内容,选择教学方法、方式,拟定教学进度,对教学结果加以测定和分析等等。要达到最优化的关键:一是分析教材中主要的和本质的东西,确保学生能掌握这些内容;二是选择能有效地掌握所学内容、完成学习任务的教学方法、方式,进行有区别的教学。

3、有效教学理论。该理论源于20世纪上半叶西方的教学科学化运动。有效教学理论的核心是教学的效益。①“有效教学”关注学生的进步或发展;②“有效教学”关注教学效益,要求教师有时间与效益的观念;③“有效教学”需要教师具备一种反思的意识,要求每一个教师不断反思自己的日常教学行为;④“有效教学”也是一套策略,有效教学需要教师掌握有关的策略性知识,以便于自己面对具体的情景作出决策。

4、有意义学习理论。迈耶认为,教学必须满足三个条件:帮 助学习者选择有关信息、组织信息及整合信息才能促进有意义学习。因此,有意义的学习依赖于学习过程中知识的主动建构。促进有意义学习的三种外部条件有:

(1)学习材料具有实质的意义。(2)学习者需要帮助。

(3)测验所评估的是有意义的学习。

四、课题研究内容

有效教学策略按教学活动的进程分为教学准备策略,教学实施策略和教学评价策略三个阶段,每个阶段都具有一定的策略。

教学准备策略。

主要涉及形成教学方案所要解决的问题,必须解决下列问题:教学目标的确定与叙写、教学材料的处理与准备,主要教学行为的选择、教学组织形式的编制以及教学方案的形成等。

教师教案书写应注意三个“要素”:学习者、学科内容,结构、教学目标及其教学方法。有效教学关键是能够了解学生的“需要”以及不同学生之间的差异,教师要考虑“我应该如何传授知识”,更要考虑“我应如何让他对这些有热情”,教师的责任在对教材进行“再度开发”,要处理好某个课时内容的安排,要考虑各个课时之间的联系等。教学目标应该具体,应能够激励学生热情学习为标准,目标设定之后,不仅要考虑具体的教学方法,更要考虑方法组合模式的灵活运用,使方法成为一个连贯的整体,为实现课堂教学目标服务。教学实施策略。

内容主要包括有效讲授、有效提问、有效倾听、有效运用教学手段、有效控制课堂纪律、有效布置作业

有效讲授。(1)讲授要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引入话题要新颖有趣,把目标告诉学生,让学生知道学习的重点难点。(2)讲授要保持一定的节奏。(3)要提供鼓励性的即时反馈。

有效提问。要使问题具有开放性,使问题保持一定难度,避免“满堂问”。

有效倾听。要让所有学生都参与提问和对提问的“回应”,让学生感到老师在倾听。教师要容忍不同,给予知识上和情感上的鼓励,必要时教师需要追问、补充和赏识学生的回答。

有效运用教学手段。要运用多种教学手段拓展课堂教学容量,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但这种教学手段应该是真实有效的,是为学生思维服务的。

有效控制课堂纪律。要有控制课堂纪律的能力,要有控制课堂纪律的策略。

有效布置作业。布置作业要科学、合理,作业批改要及时,个别辅导要落到实处;要布置预习作业,课外作业要有趣,作业要呈多元性;作业要体现层次性,更要符合学科特点。

教学评价策略。

教师对学生的评价要客观公正全面,坚决摒弃唯分数评价的方法;坚持评价的全面性,评价学生的情感、态度;在一定时间 内以发展的眼光评价学生;评价以促进学生发展为原则。教学评价中,支持学生对教师的评价;学生对教师评价采用调查问卷形式,设计与教学关系密切的问题进行。

五、课题研究的方法

本课题研究主要采用行动研究法、调查法、案例分析法、教学叙事法、归纳法。

1.行动研究法。教师作为研究者,着重在自然状态下对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作现场研究,不以事前想好的理论或强加的结构来限制研究者,从事实本身寻找其意义。通过行动研究法不断发现问题,改进教学方法和策略。

2.调查法。每学期由课题组负责人以调查问卷的方式进行二次课堂教学效果调查。主要调查教师教学和学生学习的态度、策略与效果,掌握教学活动的基本状况,以不断调整教学与管理行。调查后,由课题组成员一起分析探讨存在问题,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其结果与任课教师见面,并有整改措施。课题组将组织教师开课、评课,检查作业、辅导及考试,取得研究的第一手资料。

3.案例分析法。教师对自己教学设计、课堂教学、课后作业、辅导等反思并进行有效改进,比较反思前后的不同点,发扬优点,克服缺点;课题组组织教师开展教学研讨,研讨中指出对方的优点,道出对方的缺点,提高教学设计水平,增长处理课堂、作业、辅导的能力。4.教学叙事法。教师把自己在教学过程中成功或者失败的事记录下来,汲取成功经验和失败教训,记录教师关爱学生成长,关注学生发展的思想历程,再现师生沟通的画面。

5.归纳总结法。一个阶段对研究情况进行小结,将研究引向深入。

六、课题研究的过程 专业引领,分类培训。

1.确定目标,精选内容。我们认为首先应该提高教师对新课程的理解和正确的把握,其次是提高教师对有效教与学的理解和研究能力,再次是提高教师基本的科研能力。因此,我们根据教师的实际情况及课题研究的要求进行选择:一方面是科研方法的学习,另一方面是新课程理念及各科有效教学策略的理论学习。我们开出了有关书目,让教师阅读,让教师写心得体会,并进行读书交流活动;还外请专家到校讲座,在校内开设科研论坛。

2.明确定位,分层培训。形成了三级培训机制:第一级为课题领导小组的培训。就课题的管理、相关理论及实施策略等方面进行交流探讨,领导和推进各子课题的研究。定期组织学习,主要学习课题研究的方法和有效教学基本理论。第二级为面向全体教师的培训。主要学习新课程理念及有效教学课堂实施策略,更多地利用实例研究开展培训。

3.多种培训方式结合,提高实效

在培训的形式上,既有以校为单位的教育理论专题学习,还 有教研组和个人的分散学习;既有自主学习,讲座式的理论学习,又有课题观摩式的实例学习;安排专题培训,选派骨干教师出外考察学习;征订教学研究报刊,以提升课题研究理念和操作技能。

同伴合作,相互促进。我们采取以下合作方式:一是寻找课题研究合作伙伴,随时进行交流对话。每人都有1—2名伙伴协作。二是研究团体结伴,以学科教研组为单位的课题研究合作小组,集中突破研究重、难点。三是师徒结伴,开展校内拜师学艺活动,新老结合,攻克研究难题。四是定期开展教学研究交流和研讨,每学期开展二次。五是提倡集体备课、集体评课活动,一人主备,同伴合作,反复实践,举一反三;评课畅所欲言,谈问题,谈修改意见,开展“假如我上这一课”活动。

跟踪指导,及时诊断。

有效教学的核心就是教学的效益,体现教学效益好坏的有效部位就是课堂教学。我们坚持每学期对教师实行听课,突出“三个到位”,教师的理念和认识到位;课堂教学中的亮点和问题点评到位;改进的措施到位。落实“三项检查”,三个常规检查,每学期分二次对全体老师的备、讲、批、辅、改、听、思进行统一检查,并进行记录。教育教学理论学习笔记检查。教研组活动记录和听课记录检查。通过教学流程的跟踪指导和监测调控,使各项教学研究工作扎扎实实、有条不紊的健康发展。

自我反思,有效实践。

为了提高教学实践反思的针对性和有效性,对教师的教学反 思提出具体明确的要求:第一,职业反思,是否热爱教师工作和自己的学生?自己平时是否把精力用在了研究教学上?自己的教育教学能力和功底是否适应课程改革和课题研究的需求?第二,整体反思,这堂课是否达到了预期的教学目标?成功与失败在哪些方面,我的教学有效吗?有没有比我更有效的教学?第三,专题反思,突出四个问题思考,即特点是什么,精彩在哪里?偶得有哪些?缺失在何处?第四,细节反思,抓住一节课某一个教学细节,加以深刻反思,抓住一节课多个教学细节,加以全面反思,抓住多节课的多个教学细节,以专题形式进行反思。

先破后立,整体推进。

首先教师在收集了解学生提出的问题后再制定有效解决问题的教学方案和指导计划,使教学有的放矢。其二,改“先讲后学”为“先学后教”,突出学生在课堂上的主体地位,让学生在动手操作,合作学习,自主探究中获取知识。其三,变“知识教学”为“目标教学”,以三维目标为准则,确立准确、简明、可操作的课时目标,使每节课教师清清楚楚的教,学生明明白白的学。

我们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研究:

1、抓好教师教学观念的转变和教学方式的转变。

2、开展以学课标、研课本、研方法、课后反思等为主要形式的校本研究。

3、通过“备、教、批、辅、考”等常规教学研究,提高课堂效 率。

4、研究和设计好课堂提问。

5、加强对课堂节奏的把握和管理。

6、积极实施小组互助学习。

7、实行“因材施教、因材施学、因材施练”。

七、课题研究成果

1.课题研究体现了全面性。24名专任教师,选题立项,人人承担了教学有效性策略研究的课题研究任务,特别是学校领导人员带头担任研究和指导任务,增强了广大教师的坚定信心。

2.课题研究体现了规范性。教研组开展磨课研究活动,教师听课呈现鲜明特点,有记录课堂教师的提问,有记录学生提出的问题,有记录时间的分配,有记录教学中有效成份的比例……这种听课形式是有效教学研究的有效方法。

3.“少教多学”理念得到落实。教师精心设计每堂课,使学生对所学内容产生浓厚的兴趣,于是产生“愤”与“悱”之情,从而津津有味地探索、研究,学会了知识,掌握了技能。

4.教学环节得到优化。教师教学目标用不同形式展现给学习者,使学生人人明确学习方向和学习任务。教师的提问具有艺术性,提问对象与提问内容有机结合,注意问题的层次和价值;教师善于倾听学生回答,并给予必要的指导,使学生具有核心价值观;教师能有效调控课堂气氛,课堂纪律维持良好;教师着力于作业的改革,注重作业量的控制和质的提高。5.教研气氛浓厚。坚持开展专题研讨活动,促进教研水平上台阶。几年来先后举行了教学能手和骨干教师的示范教学活动,课堂教学有效性的展示活动。通过大规模、小课题、一次一得的教研活动,有力推进校本教研和课题研究的健康发展。

6.教师研究水平再上新台阶,教学质量稳步提高。在城区综合考评中居良好前列。

八、成效分析

(一)变“填鸭式”教学为“引导式”教学

传统的数学教学过程中,教师通常采用“填鸭式”的方式进行教学,没有充分了解学生的接受能力和学习状态。一堂课下来通常是教师在台上拼命讲、学生在台下拼命记,整体的课堂效果并不好。“少教多学”的教学模式中,强调的是教师的引导作用,促使学生自主学习。教师要树立全新的教学理念,引导学生进行探究性学习,充分开发学生的学习潜能,把学习的权利真正还给学生。

(二)变“教师为主体”的课堂为以“学生为主体”的课堂 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中,教师往往把自己作为课堂教学的主体,而把学生作为知识传授的客体,或者说是接受对象,没有真正认识到这种角色的错位。在以教师为主体的课堂上,学生的学习通常是被动的,而且教师没有给学生留出充足的时间进行发问和质疑,疑难问题得不到及时的解决,久而久之,学生的学习热情和积极性就受到影响。现代教学理念注重学生自我学习能力的培养,鼓励培养学生质疑和进行发问的能力。因此,数学课堂上,教师要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引导学生进行课前预学,课堂上预留出20-25分钟的时间由学生进行提问,相互之间进行讨论,争取学生自己进行疑难问题的解决,对于学生们质疑较多的知识点,教师再给予综合性的指导,这样就增强了教学的目的性,能够提高教学效果。

(三)变“单一的教学模式”为“多样化的教学模式”

在数学教学过程中要进行教学模式的改革,把传统的单一教学模式转变为多样化的教学模式。首先,教师做好角色定位,把自己定位成一个引导者。对于易于接受的公式、概念等,为了节约学生时间,教师要做好引导,避免学生耗时费力的探究。例如,对于约定俗成的概念、规律,让学生自行探索效果不一定好,这时教师只要适当引导就可解决。其次,给予学生提供充足的时间进行实践操作。因为中学生的思维很大程度上依赖于间接经验或直观感受,利用简单的实践操作能够帮助学生理解较为抽象的数学知识。学生通过体验,对自己的行为进行分步,从而更加清晰的掌握知识之间的关系以及运算步骤。再次,鼓励学生进行自主探究。数学学习是对外界知识的内化过程,因此发挥学生的探究式学习欲望是很重要的,并且在探究过程中进行合作式学习也能够提高学习效果,同时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

九、问题与困惑

课堂教学行为是一种非常复杂的综合体,我们不可能也不必 要求每一个教师都熟练掌握每一种教学策略,有些能力并非依靠培训能获得,它取决于教师本人的课堂经验与人格素养。教师是一个群体,在共性与个性上如何体现课堂有效教学策略,设计自己个性化的教学,创造独特的教学风格将是我们下一部要研究的问题。

1、在教学中,应当遵循学生是学习的主体,也就是主体性原则,给学生最大可能的自学机会,展示机会,勤加鼓励,善于指导,巧加点拨。而在课堂上,因为经常性的遇到未在预设中的问题,或学生讲解的时间较长,节奏缓慢,这一节课的教学任务往往难以进行完。一节课拉成一节半,或两节,或三节。也就是一个预计5分钟就可完成的任务,有时要用10分钟或更多。课堂进程不能很好控制。

2、如果有了导学案,是不是可以废除教案?

3、在大班额情况下,如何开展此种教学?比如班额在65人以上。

4、班容量大,优秀生少,学困生数量多,如何开展此种教学?

在研究过程中,我们发现教师更关注教学的实施策略。选择教学行为的依据主要有教学的目标、教学内容、学生的准备程度等。那么怎样从学生的角度来进行教学的准备呢?那是我们正在思考的问题。

第四篇:“少教多学”课题研究阶段性小结

“少教多学”课题研究阶段性小结

新的教育教学理念赋予了语文课堂教学新的活力,学生作为语文学习的主人,其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成为教师关注的重点。在语文课堂上,教师作为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和引导者,需要极力去创设有利于学生自主学习的空间,让学生在主动地实践中得到发展。“少教”即启发性地教、针对性地教、创造性地教和发展性地教;“多学”,指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走向深度学习、积极学习、独立学习。教师在教学实践中秉持“少教多学”的理念,可节约学习时间,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独立学习能力,这能从根本上减轻教学负担,提高教学效益。新课程把“教师即研究者”这一理念摆上了议事日程,促进了这一理念向现实的转化。教师自己就是一个研究者。先学后教、少教多学使课堂教学活起来了,只有课堂活起来了,学生才有可能主动、生动、活泼地发展。在此过程中,要鼓励学生自主学习、主动发现并提出问题、尝试解决问题,教师为学生的学习提供必要而适当的帮助。在传统的教学中,“闷课”是较为普遍的现象,闷课的主要特征是,课堂气氛沉闷,教师照本宣科满堂灌,学生昏昏欲睡,课堂无欢声笑语,无思想交锋,思维呆滞,闷课的结果是摧毁学生的学习兴趣,扼杀学生的学习热情,抑制学生思维的发展。在“培养学生预习习惯的养成”专题开展之后,它与传统的课堂的一个重要区别就是“活”起来了,课堂充满了生命活力,呈现出了生气勃勃的精神状态,思维空气浓厚,情理交融,师生互动,兴趣盎然且对本堂课的目标是否达成进行了较为具体的量化。为学生的学习搭建“支架”,通过支架的支撑作用把学生的智力、情感水平提高到另一个新的发展水平。

我在教学中发现,差生中的绝大多数智力并不差,可见决定差生的因素往往是非智力因素。所谓非智力因素,是指学生学习积极性方面的因素,例如动机、兴趣、情感、性格、意志、习惯等。因此在教学中,在启迪学生的思维,开发学生的智力,培养能力的同时,还必须把非智力因素的培养融于教学之中,把培养学生非智力因素作为学科教学的目标之一。下面谈谈我在教学中结合教材内容、培养学生的非智力因素和培养学生预习习惯的一些做法。

一、加强学法指导,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

学生获得知识和能力是在学习行为过程中实现的,一定的学习行为,重复多次就会形成一定的学习习惯,养成好的习惯会使人终生受益。而不良习惯会严重影响学生的学习,阻碍学生素质的全面提高。因此,只要学生想学是不够的,还必须“会学”。要讲究学习方法,提高学习效率,变被动为主动。在教学中,重视加强数学学法指导,主要采取以下做法:

1.预习方法的指导。

预习是学生自己摸索、自己动手、动脑、自己阅读课文的过程,可以培养学生的阅读和自学能力。课前要布置预习提纲,让学生先通读课文,然后细读理解大致内容,自定一些“划”和批的记号,在课本上把关键句、重点词划出来,使他们养成边读边划的习惯。

2.培养学生在预习时知识“互联”的能力。

学生在预习之前对所学过的每个知识点、每章节的内容加以综合归纳,注意知识的新旧联系、知识的前后联系、知识的横向联系,以提高预习的效果。

教学的生命在课堂。一堂课上得好不好,最终看学生的接受率高不高,学生的各方面能力有没有得到增强。因此,智慧的课堂并不是单一的“你讲我听”,而是要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让学生开动脑筋,主动思考,这样才能真正将知识内化为能力。总之,在搞好教学改革的同时,也要注意学生的非智力因素和预习习惯的培养,调动学生的数学学习积极性,使学生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养成独立获取数学知识的本领,全面提高学生的数学能力和素质。

第五篇:“少教多学”课题研究阶段性总结

“少教多学”课题研究阶段性总结 _打造高效课堂 实现教学双赢

学校:东胜区伊克昭中学

时间:二O一三年三月

“少教多学”实验课题阶段性汇报总结

—“少教多学”打造高效课堂,实现教学双赢

时光荏苒,转瞬即逝。从课题立项到今,八个多月已过去了,回顾我们学校实验的历程,特将实验的阶段性工作总结如下:

一、承办开题

确立子题

2012年10月,由鄂尔多斯市教育局主办,东胜区教育局、教研中心承办的“全国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教育部重点课题‘少教多学’在中小学语文教学中的策略与方法研究”的开题活动,在我校隆重开幕。

同时,我校加入了“全国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教育部规划课题‘少教多学’在中小学语文教学中的策略与方法研究”课题组的实验研究行列。

在校领导高屋建瓴地指导下,我们确定研究实验的子课题是“‘少教多学’打造高效课堂,实现教学双赢”,又将子课题细化,每个年级组各侧重负责一个版块,初一年级语文组负责研究实验:“少教多学”在阅读教学中的策略与方法;初二年级语文组负责研究实验:“少教多学”在作文教学中的策略与方法;初三年级语文组负责研究实验:“少教多学”在文言文教学中的策略与方法。

经过周密的准备与安排,“‘少教多学’打造高效课堂,实现教学双赢”实验课题于10月20日正式开题,从11月10日开始,全校15名实验教师全部承担了公开课教学研究工作,伊克昭中学实践“少教多学”课题研究实验正式启程,并很快步入科学的愉悦而神奇的旅程。

二、统一思想

达成共识

根据开题仪式赵明先生及其他专家、领导的指导和深入我们学校15位教师的“少教多学”公开课的课堂,我们深切的认识到:

(一)教是为了达到不需要教

叶圣陶先生指出:“教任何功课,最终的目的都在于达到不需要教。假如学生进入这种境界:能够自己去探索,自己去辨析,自己去历练,从而获得正确的知识和熟练的能力,岂不是就不需要教了吗?”这种“教是为了达到不需要教”的境界的达成是学生“自己去探索,自己去辨析、自己去历练”的结果,其实质则是学生的多学,自主地、主动地学。

叶圣陶先生还指出:语文教学的最终目的和最大之成功在于学生“自能读书,不待老师讲;自能作文,不待老师改。”而这种“自能”式的学习能力的获得是建立在“多学”的基础之上的。这种教学状态的下的教师,自然不能“多教”,不能霸占课堂,不能包办代替,不能无视学生的自主学习和主动学习。

《语文课程标准》强调“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语文课程必须„„爱护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从本质上讲,《语文课程标准》所倡导的正是“少教多学”所追求的。或者说,《语文课程标准》所追求的。

(二)要想让学生学会学习,首先得让学生学,并且要多学。要想让学生学会学习,首先得让学生学,并且要多学。要给学生创设更多的学习条件,给学生更多的尊重与关怀,给学生充分的发现和质疑的时间和空间,给学生更广阔的实践和展示的舞台,减少对学生的束缚和限制,真正实行“以学生为主体”,解放学生的学习“生产力”。

做到这一点,其实并不难,最简单、最朴素、最实用的做法就是从“少教多学”做起,让学生行动起来,去建构自己的知识体系,去完善自己的能力结构,去实现自己的美丽梦想。

倘若教师以教为主,只顾自己多教,势必挤占学生的学习时间,销蚀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学生被动学习,且学习方式不科学,那就不仅学不到有用的知识,而且会对学生的思维品质和创造精神造成不可弥补的伤害。

(三)确立“三讲”“三不讲”原则

一堂课要从“学”字开头,这个“学” 是自学的意思,“学”是学生带着教师布置的任务、有既定目标的自学,学生的自学成为课堂的起点,是这种课堂教学模式的最大特色和亮点。

每堂课教师都不要先讲,而是先让学生自学。学生不是盲目地自学,而是在教师指导下自学,教师的指导必须符合“四明确”要求:明确时间、明确内容、明确方法、明确要求。

在全体实验教师达到思想认识一致的前提下,我们确立了课堂上教师的“三讲”“三不讲”原则:

1.三讲:

(1)讲根据学生的心智发展水平和现阶段的能力所理解不了问题;

(2)讲知识缺陷和易混易错的问题;

(3)讲本节课教学重点中的难点问题。

2.三不讲:

(1)学生根本不感兴趣的知识不讲;

(2)只有极个别学生听懂的知识不讲;

(3)学生通过自学能理解的知识,老师不讲。

(三)评价:

“三看”:自主程度、合作效度和探究深度。

一是学生在课堂上参与的人数,回答问题的人数。

二是学生参与的质量,语言表达是否通顺,态度是否积极认真,情感是否投入,板演书写是否整齐工整,词、句、符号、公式是否正确等等。让学生学会的课才叫好课。让学生学会的老师才叫好老师。

三看学生的学习效果和课堂氛围,探究的问题是否激发了学生的思维。

三、确立目标

付诸实施

在确立“三讲、三不讲”的教学原则之后,苏校长、马校长又指导我们确立了研究要达到的目标,即:通过少教多学,打造高校课堂,实现教学双赢。把老师和学生都从题海和加课中解放出来,让教师快乐地教,让学生快乐地学。这方面,我们侧重研究和探索以下几方面的课题 :

1.改善课堂教学模式,简化教学流程。即:(研究和设计好课堂提问)——学生自学——合学质疑——难点点拨。通过预习、自学理解教材,通过展示实现交流,通过纠错实现落实,通过点拨实现提升,通过开放实现拓展。

2.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提升教师的课堂教学水平。为此,学校领导为我们请进全国语文教育专家余映潮、合学教育领军人物张素兰、李景隆老师,深入课堂,实地指导。

3.教会学生主动学习,激发学生的内在学习动力。以学案或问题为导向引导学生自学,致力于学生学法的指导和“学习能力”的培养。

4.减轻学生的学习负担,少留或不留作业。

四、研究思路

以课题组为单位,由各备课组具体实施,营造浓厚的研究氛围,加强理论学习,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结合各学科的教学实际,紧密结合当前教改的前沿理论,在平时教学研究的基础之上,结合“开放式课堂教学模式”开展研究;设信息库,利用学校信息组、计算机房、广泛收集有关资料和信息,重视横向、纵向比较研究,充实课堂模式研究的理论依据。

制订相关措施和计划,下达任务,明确责任;在具体的课堂教学中进行实践,通过举行研讨课,发现问题,完善操作思路。开展教研组内研究,组织听课小组观课、议课;围绕“开放式课堂教学模式”开展校内备课组赛课活动和研讨会。

五、研究方法

1.观察法

研究课堂必须观察课堂。本课题将采用两种方式实地观察课堂:一是日常课堂观察,即教师在日常课堂教学中有意识地观察学生的学、审视自己的教;二是局外结构观察,即课题组组织参与研究的教师深入某位教师的课堂,带着研究的问题,按照一定的程序,采用明确的观察提纲或观察记录表格,对课堂教学现象进行观察、记录。

2.案例研究法

本课题将经常选取典型的教学案例进行深入剖析和研究,最终形成一批体现课题研究特色、具有参考价值的案例。

3.经验总结法

本课题的研究,将注重实际、注重实践、注重实效。在大量的实践探索的基础上,总结成功的经验,并适当进行理论上的提升。

六、初步研究

初出成果

历经八个月的探索和研究,我们的实验活动强度高、活动节奏紧、投入的精力大,参与人数多,反响效果好,实验收获丰,个人提高快。我们真真正正的从心底认可了“少教多学”的理念和模式。

通过小结实验教师展示每一节不同体裁、不同内容的公开课,我校基本确定了各种不同教学内容的板块和 可操作、简单易行的课题模式。

(一)“少教多学”在阅读教学中的策略与方法 1.诗歌欣赏阅读 第一板块:资料助读

了解常识 第二板块:朗读训练

落实基础 第三版块:反复朗读

艺术穿插 ①感知意象——描绘意境——感悟主旨 ②品味语言美——建筑美——图画美 ③拓展延伸——类文积累——美文背诵 2.说明文阅读教学

第一板块:资料助读

了解常识 第二板块:理清思路

把握内容 第三版块:精段细读

落实知识

①说明对象——说明对象的特征(几方面)

②品味语言(准确、生动)——说明方法——作用——仿写 ③说明顺序——空间、时间、逻辑 3.议论文阅读教学

第一板块:资料助读

了解常识 第二板块:理清思路

把握文脉 第三版块:精段精读

落实知识

①论点——是什么——怎样提出的(开头的作用)② 论据——类型——概括——作用——补充 ③论证过程——论证方法——作用 ④品味语言(准确、严密)————仿写 4.作文教学 第一板块:细读资料

精细审题 第二板块:精心选材

确立主旨 第三板块:技巧点拨

构思谋篇 第四板块:锤炼语言

精心修改

5.文言文教学

第一板块:反复朗读

明确句读 第二板块:理解文意

把握主旨 第三板块:落眼细处

链接虚实 第四板块:把握句型

正确翻译

(二)需要改进的问题:

1.吸引学生的情景创设较少,平铺直叙多。

2.教师课改的步伐小,放手学生学习的机会少。

3.互动活动的质量低,解决问题的难度小。

4.课堂重复内容多、环节僵硬不生动。

5.课型研究少,传统课堂多。

6.个性化课堂呈现不足,老方法运用多。

7.创新型课堂少,拓展延伸体现不够。

总论:

总之,“少教多学”是一种新型的教学模式,许多学校都在尝试使用并且初见成效。通过实践表明,“少教多学”教学模式的使用,使得学生主动学习的积极性得到大幅的提高,学生自身树立起一种学习的责任感。学习不再是被动的,而是“教”与“学”两方面的积极互动,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找到了乐趣。这对于提高教学质量和学生自身的学习效率有很大的帮助。我们将再接再厉,在课改的路上唱响伊克昭中学的旋律,为学校争光,为教育添彩!

东胜区伊克昭中学

2013年2月24日

下载《“少教多学”》课题研究报告word格式文档
下载《“少教多学”》课题研究报告.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申报“少教多学”子课题(优秀范文5篇)

    全国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教育部规划课题 “少教多学”在中小学语文教学中的策略与方法研究 推荐子课题目录 1. 理论研究 1.1语文学科“少教多学”的内涵、实质研究 1.2语......

    少教多学论文

    如何正确地看待“少教多学” 著名的教育学家夸美纽斯在他的《大教学论》中有这样的表述:“找出一种教育方法,使教师因此可以少教,而学生却可以多学;使学校因此少些喧嚣,厌恶和无......

    少教多学总结

    《“少教多学”的课堂教学范式的研究》阶段性总结 一、课题研究意义 课堂教学改革一直是教育改革中备受关注的主题。一方面,课堂教学是我国中小学教育活动的最基本的构成部......

    少教多学心得体会

    “少教多学”的几点体会 伊宁二中 吴俊芳 一直以来,我都在思考如何达成有效教学?“少教多学”给了我启发,如果能让学生先学和自学,培养学生独立自学的能力,那么老师课堂就会很......

    少教多学心得体会

    少教多学心得体会 少教多学心得体会一:少教多学心得体会 一、课堂中“少教多学”,让学生有机会参与教学活动。“少教多学”的课堂教学应当是富于思考的,学生应当有更多思考的......

    少教多学心得体会

    少教多学心得体会 严贵军 一、课堂中“少教多学”,让学生有机会参与教学活动。 “少教多学”的课堂教学应当是富于思考的,学生应当有更多思考的余地。学习归根结底是学生自己......

    少教多学心得体会

    初中语文教学中少教多学的心得体会 初三语文 王丽萍 在传统的语文教学中,一直采用的是“老师教,学生学”的单一模式,使得语文课程的学习既单调又枯燥,教学效果不强。新课标实施......

    少教多学心得

    少教多学心得体会 官亭小学 马宁 “少教多学”突出了教学中学生的主体地位,而老师扮演的是一个指导者与组织者的角色。 在这段时间以来,我深体会到在课堂上要依靠学生的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