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涪陵城区食品安全监管难度思考

时间:2019-05-14 06:36:26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对涪陵城区食品安全监管难度思考》,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对涪陵城区食品安全监管难度思考》。

第一篇:对涪陵城区食品安全监管难度思考

对涪陵城区食品安全监管难的思考

时下城区各个工商所均将食品安全纳入了该所工作的重中之重,随着食品安全工作的不断深入,食品制假售假事件仍频频发生,特别是涪陵城区食品安全问题已经成为了政府和消费者所普遍关注的焦点热点问题。笔者在此谈一谈对城区食品安全监管工作的几点看法:

一、城区食品安全存在的突出问题

从城区食品安全巡查监管工作的现状来看,主要存在以下方面的问题:

一是城区制售假劣毒食品案件屡禁不止,呈明显上升趋势,危害性也从城区逐渐漫延至农村。例如我局近年来查获的毒笋子、毒劂苔、食品添加济超标等系列食品案件,其涉案食品数量和涉案金额前所未有,对消费者的危害性也与日俱增,让消费者谈食色变,触目惊心,不知道究竟应该吃什么食物才安全、放心。

二是超保过质期、发霉变质食品行为屡屡出现、情况日益加剧。光2011年1-11月,仅敦仁工商所辖区范围内没收超过保质期食品的数量就达数百盒(合计约200千克),食品种类包罗万象,多达20余种。例如今年上半年敦仁所利用错时监管工作日在兴华花园几处食品经营户查获的食品外包装上未标注出厂日期,或未标注生产日期的食品多达数十袋,然而在查获时,食品经营户对以上情况却概然不知,这充分说明了经营者对所销售食品不了解等现象。

三是食品加工销售现场卫生状况令人担忧。从城区工商所巡查监管执法人员在日常巡查监管时段里发现的情况来看,就拿敦仁所辖区来说,经营户摆在货柜上的食品,由于没有防尘罩,四周苍蝇到处乱飞,各种有害物质纷纷而至,致使食品表面满是灰尘,消费者眼都看不下去,更不用说吃了。个别食品经营企业或经营户(现场加工销售)现场加工生产条件很不理想,因为一味地只追求经济利益,而对执能部门的警告或提示当作“耳边风”。

四是经营者对落实食品制度没有自觉性。从该所巡查监管执法人员反映的情况分析,城区工商所在监督检查城区食品经营户落实食品制度方面,存在极大难度,经营户往往是把执法人员的话当作“口头禅”。在推行落实食品“一单通”的工作中,该所严格按照市局、分局的相关规章制度要求辖区食品经营户所销售的食品都必须向供应商索要“一单通”,但在实际工作中有很多食品经营户对推行落实食品“一单通”只是出于表面应付,没有强制加以约束。

二、造成城区食品安全隐患凸显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主要归纳有以下几点:

(一)城区人流量相对集中,而制假、售假的不法份子为了一味地谋求经济利益而不惜铤而走险。加之城区各个消费点人流量大,交易量活跃,交通方便,城区内交通四通八达,这也给城区食品安全巡查监管带来了极大阻力。

(二)消费者对购买食品过程中对食品安全知识的了解还较为欠缺,许多消费者对食品安全知识了解甚少(尤其是六、七十岁以上的消费者),其中不少消费者由于没有文化,对假冒伪劣食品听辨别能力差等,在城区,尽管加大了食品安全法制宣传的力度,但是对食品安全法律法规方面的知识的了解只是徘徊在表面上,消费者在购买食品时,在自身权益受到侵害时,往往显得束手无策;城区消费者的文化程度相对于农村而言有好过之不及,由于文化程度的不同,对食品缺乏基本的食品安全常识。在食品选购过程中,更多的看重的只是食品价格便宜,而对购买的食品的质量却不闻不问,比如说是否是正规企业生产、食品中是否含有国家明令禁止使用的食品添加济,是否符合《食品安全法》的相关强制性标准等,由于城区、尤其是闹市区,消费量大,消费集中,处于闹市区的各个商场、超市、农贸市场消费者众多,极少数消费者缺乏常规的科学常识,从而导致食品消费纠纷频发,食品类消费投诉居多等现象屡禁不止,值得一提的是,经营者受经济利益的驱使,不惜铤而走险,变着各种花样,采取各种方式方法制造、加工、销售不合格食品,这也成为了当前食品安全监管的一大公害,经营者不管食品质量的好坏,变本加厉地销售不合格食品、更有甚者还利用各种隐弊场所加工、销售假冒伪劣食品,坑害消费者,消费者深受其害。介于城区食品经营户户数多,经营规范大小不一,经营者文化水平参差不齐等特点,要认真做好城区食品安全巡查监管工作对城区的每一位巡查监管执法人员而言是任重而道远。

(三)城区工商所巡查监管执法力量参差不齐。就笔者所在的敦仁工商所而言,现所内有巡查监管执法人员十二人,如遇一项整治工作则罢,据笔者获悉,自今年以来在同一天网上连续发出的各类专项整治多达四、五起的天数频频皆是,试问这对于工商所的食品安全行政执法工作到底是利还是弊?不说大家也很清楚,分局各个业务科室在发布各类专项整治工作的同时是否应当考虑到基层工商所巡查监管执法人员的数量问题?如不考虑执法人员的人员数量问题,那么笔者敢于断言,对各类整治工作只能是走走过场,做做形式,起不到任何效果,也达不到任何目的。

(四)食品“一单通”推行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对流通环节食品监管状况来看,总体情况呈现出好的趋势,但是也有不足之处:一味地要求经营户认真仔细填写)食品“一单通”,但是不要忘记了,在经营户中文化程度高的是极少数,打个比喻,初中毕业的为例,其所占比例可能是百分之几,甚至于几百分之几的比例,而在城区从事食品经营的不乏相当一部分是农民,也含农转非,对于文化程度太低的这部分人,执法人员即使是当面引导,又能够起到多大的作用,归根到底食品“一单通”还必须由经营者本人填写。

三、对做好涪陵城区食品安全监管工作的几点建议:

(一)强化宣传引导、增强食品经营户和消费者的食品安全意识。加大对党和国家食品安全方针、政策和法律法规知识,宣传好食品卫生基础知识的宣传力度,采取多种形式宣传食品安全知识,力争得到辖区党委、政府的支持。

(二)建立健全食品安全奖惩制度、增强巡查监管执法人员的综合执行力。通过举办各种培训和业务学习,增强执法人员的责任意识。科学引导执法人员树立良好的人生观和世界观及良好的敬业精神。

(三)创新巡查监管模式,提高工作效率。通过制定科学的工作方案和思路,通过分析、归纳、总结,并不断完善。

(四)执法人员应该具备良好的心态,只有具备了良好的心态才能投身于本职工作岗位之中。

(五)多深入经营户之中,倾听经营户的心声,了解经营户的所需,多为经营户排忧解难。(敦仁所 余刚)

第二篇:食品安全监管调研思考

食品安全监管调研思考免费文秘网

免费公文网

“>食品安全监管调研思考2010-06-29 18:51:30免费文秘网免费公文网食品安全监管调研思考食品安全监管调研思考(2)2009年2月28日,第十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七次会议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以下简称《食品安全法》),并从2009年6月1日起实施。目前,我市正在全力打造“六大环境”、推进“一建双创”,而我局正在开展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本人长期在卫生监督机构工作,在《食品安全法实施》之前,就食品安全监管特别谈谈自已的看法。

一、我市食品监管体制机制现状近年来,我市大力推进监管体制机制改

革,全面加强食品安全监管,积极探索统筹城乡食品监管的新路子,创造了一些好的经验和做法。目前,我市食品监管主要实行“4+x”分段式食品监管体制。“4+x”分段式食品监管体制,即“分段监管为主、品种监管为辅”,将“从农田到餐桌”的食品链分为4段,由农业部门负责初级农产品生产环节的监管,质监部门负责食品生产加工环节的监管,工商部门负责食品流通环节的监管,卫生部门负责餐饮业和食堂等消费环节的监管,同时由若干部门参与综合监管或品种监管。

食品监管运行机制方面,各环节的监管职能部门探索建立了一套行之有效的长效监管机制。如食品源头治理上,农业部门全面推进“无公害食品行动计划”,实施了农产品质量安全例行监测制度;在食品生产加工环节上,质监部门实施了食品质量安全星认证制度、食品召回制度;在餐饮在综合监管方面,卫生监督部门全面开展食品量化分级管理,提

高食品企业的自律水平;食品药品监管部门实施食品放心工程综合评价,开展多部门联合执法和食品安全专项整治,完善食品安全应急体系建设等。为广大群众的食品安全尽职尽责。

二、存在的主要问题 ㈠ 食品监管体制不顺 一方面,“多龙治水”的模式造成监管责任难以落实。“从农田到餐桌”实行分段管理体制,有监管职能的部门多达10余个,这种执法主体多元化、职能交叉的体制,使得监管责任难以厘清和有效落实,往往造成监管“真空”,造成“十个大盖帽管不好一桌饭”的尴尬局面。另一方面,监管链条长造成监管效率低、协调难度大。“从农田到餐桌”链条长、环节多,标准不一,国标、地标、行标、企标并存,形成的衔接点多,监管整体效率不高,尽管设置了综合监管部门,但协调力度弱,实际上处于“综合协调无依据,综合监督无手段,查处案件无处罚权”的状况。

㈡ 食品监管责任机制不到位

食品安全“各级政府负总责,监管部门各负其责,企业是第一责任人”的责任体系没有真正落实。由于监管体制不顺等原因,部分地方政府对食品安全工作的组织领导重视不够,责任落实不够到位,缺乏有效的问责机制。各个监管部门履职情况如何,没有形成一套有效的考核和问责机制。由于追偿机制不够健全,对食品制假售假行为处罚较轻,企业违法成本低,致使部分企业铤而走险,甚至有时政府为了社会稳定还得替企业“买单”。

㈢ 农村食品药品监管体系不健全 我市城乡二元结构明显,全市14个县(区、市)以农村为主,但广大农村地区食品监管体系尚未真正健全,目前除工商部门在农村设置片区工商所,卫生部门在乡镇卫生院派驻检查员(兼职监督员)外,其他的部门在乡镇一级都没有延伸机构。乡镇既无食品安全执法监管权限、又无专门机构和监管人员,只

能靠县(区、市)一级有限的监管力量辐射广大农村,农村食品安全监管频次较低、监管力度较弱。㈣ 食品技术支撑不完善

由于监管职责交叉和利益驱动等因素,各部门独立搞重复建设和重复检测,技术监督资源共享机制不健全,造成检测计划不统一、检测资源分散和检测结果难以共享。如在食品检测方面,两城区有市、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质监局有检测中心,但由于基础条件、人员状况、设备设施、经费保障等制约,食品抽验比重小、批次少,对行政监督、安全预警和风险管控的技术支撑能力明显不足。

三、建议

1.树立社会化监管理念。加强食品卫生监管工作需要政府高度重视,部门通力合作,企业诚信自律,媒体正确引导,公众成熟消费,树立社会化监管理念。政府在推进食品安全建设进程中,要从宏观着眼,微观入手,全局考虑,整体

协调,有效地行使公共管理职能;监管部门要变单一的行政监管为多元化监管,提高监管的科学性、及时性、合理性、有效性,以防为主、防治结合,及时发布监测结果和预警信息;要广泛招募食品安全监督志愿者,延伸食品安全监管的触角,还可通过制订“市民有奖举报”等措施,形成全民关心、社会监督的食品卫生监管长效机制;建立政府主导、企业自律、媒体关注、公众参与等多层次、多渠道的监管体 2.提高协调层次,成立市级食品安全委员会。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第五条规定: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统一负责、领导、组织、协调本行政区域的食品安全监督管理工作,建立健全食品安全全程监督管理的工作机制;统一领导、指挥食品安全突发事件应对工作;完善、落实食品安全监督管理责任制,对食品安全监督管理部

第三篇:对我国食品安全监管现状的思考

文章标题:对我国食品安全监管现状的思考

由于社会的发展和技术的进步,使人们的生活质量提高的同时,食品消费也从注重数量向注重质量和安全转变。而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加速,食品安全问题也超越了国界,变成了全球性的问题。提高食品质量安全水平成为我国迫切需要解决的重大问题,已经引起各级政府和全社会的高度重视。深圳市2004年成立深圳市食品

安全委员会负责全市的食品安全工作,进一步划清了各监管部门的职责,并制定了深圳市食品放心工程三年规划(2005~2007年),着手构建食品安全综合保障体系,开展食品安全信用体系建设试点工作,建立食品安全统一发布制度,多家知名食品企业联合发起行业自律行动,为市民营造了健康和谐的生活环境。

1中国食品安全监管体系

1.1监管机构

中国食品安全管理权限分属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农业、卫生、质检、工商、科技、环保、法制等部门,形成了多部门管理格局,不同部门仅负责食品链的不同环节,分段监管为主、品种监管为辅的监管体制。国务院2004年出台的《关于进一步加强食品安全工作的决定》(国发[2004]23号),对具体监管体制做出了进一步的改革,自2005年1月1日起由农业部门负责初级农产品生产环节的监管;质检部门负责食品生产加工环节的监管,将现由卫生部门承担的食品生产加工环节的卫生监管职责划归质检部门;工商部门负责食品流通环节的监管;卫生部门负责餐饮业和食堂等消费环节的监管;食品药品监管部门负责对食品安全的综合监督、组织协调和依法组织查处重大事故;农业、发展改革和商务等部门按照各自职责,做了种植养殖、食品加工、流通、消费环节的行业管理工作。

1.2监管法规与政策

1.2.1法律法规体系健全的法律法规体系是开展食品安全管理工作的基础和依据,我国非常重视法律法规、标准的建设,目前逐步形成了较为完善的法律法规体系。中国目前形成了以《食品卫生法》(1995年颁布并实施)、《产品质量法》(1993年颁布并施行)、《标准化法》(1988年颁布1989年实施)、《进出口商品检验法》(1989年颁布并实施)等法律为基础,以《食品生产加工企业质量安全监督管理办法》(2003年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令第52号发布施行、《进出口食品标签管理办法》(国家出入境检验检疫局2000年发布实施)、《食品添加剂卫生管理办法》(卫生部1993年发布,2001年修订)以及涉及食品安全要求的大量技术标准等法规为主体,以地方政府关于食品安全的规章为补充的食品安全法规体系,从食品本身、包装标识、安全标准与控制体系、责任追究等各个环节做出规定,为提高中国食品安全水平奠定了基础。

1.2.2措施与行动食品安全监管各部门非常重视食品安全工作,纷纷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和行动计划。国家质监总局2002年8月开始启动食品安全市场准入制度,并用3到5年时间扩展到全部28类生产加工食品;加大对生产、制造、销售假冒伪劣食品的违法犯罪活动的打击力度;为确保进口食品的安全,实施进出口食品卫生注册登记,对涉外检验检疫、鉴定和认证机构技术能力进行审核和监督管理。此外还负责食品安全的HACCP认证及其咨询机构的认可、审批、监督、管理。农业部从2000年开始在全国建立了农产品质量安全定点跟踪监测制度,启动了农药残留、兽药残留监控计划;在2001年4月开始启动“无公害食品行动计划”,为全面启动无公害农产品认证工作,2003年成立了农产品质量安全中心,专门从事无公害农产品认证工作。卫生部2000年开始建设全国食品污染物监测网和食源性疾病监测网,目前已建成了我国最大规模、与国际接轨的监测网络,并初步掌握了我国食品中主要污染物的动态变化趋势;2003年开始对全国食品卫生监督工作量化分级管理制度,促进食品生产经营者加强自身食品卫生管理,大力推行食品企业良好卫生规范(GMP)和危害分析关键控制点系统(HACCP)。还在2003年制定了《食品安全行动计划》,进一步加强了对食品安全的监管。

此外工商部门还实行了食品市场主体准入制度、食品市场巡查制度、不合格食品退市制度、食品安全信息公示制度及食品企业信用分类监管制度来促进食品安全监管职能到位;2003在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的基础上组建的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SFDA),组织协调食品安全监督、重大安全事故的查处、应急救援工作及食品安全信息发布方面的工作。

2中国食品安全存在问题及深层原因分析尽管中国政府一贯重视食品安全问题,也做出了许多努力,但由于食品安全受社会经济发展、科学技术进步和人们生活水平等多种因素制约,目前我国的食品安全还存在着种种问题。

2.1我国食品安全存在的主要问题

种植、养

殖环节食品安全问题较为突出,农牧生产者违规使用农药、兽药的现象以及非法使用违禁药物现象较常见;食品生产加工领域问题比较严重,食品加工企业绝大多数规模比较小,全国现有的700多万家小型食品加工作坊、摊点中80上为10人以下的手工作坊,工艺落后,卫生条件极差,20~30没有达到行业标准,超量使用食品添加剂的现象比较严重,食品营养指标达

不到要求等;食品流通秩序比较混乱,全国食品经营企业多达300余万家,大多为个体工商户,缺乏必要的食品储运设施,经营管理落后,一些食品批发市场缺乏有效的安全检测手段和质量控制措施;餐饮消费环节食品卫生条件较差,一些餐饮业经营者不具备经营资格,几乎所有的餐饮部门都不会对食品原料进行科学检查,缺乏对疾病预防的控制措施。

2.2中国食品安全问题深层原因分析

我国食品安全问题的深层原因归结在一起实质上就是市场失灵和政府规制失灵同时并存所导致。

2.2.1不完全信息的存在导致败德行为的出现和市场混乱造成市场失灵的主要原因是市场信息的不对称、不完全性。在市场经济中,生产经营者追求利益最大化,消费者追求效用最大化,相互对立的两者之间只有在获得足够的有关食品特性的共同信息时,才能实现社会资源的有效配置。然而,由于食品安全质量特性,食品市场买卖双方同样面临着对食品安全信息了解的不完全性,但相比之下,食品生产者、加工者、销售者比消费者对食品的农药残留、微生物污染等相关食品安全性的信息了解更多。在个人利益最大化原则的驱动下,拥有信息优势的食品生产经营者会自觉不自觉地利用自身的信息优势,提供虚假、遗漏、过时或误导的信息,甚至采取不道德的手段生产和将那些假冒伪劣产品销售给顾客。消费者在知情权和选择权等信息占有上总是处于劣势,对于所选食品的安全性难以做出正确判断,有可能导致市场经济的“优胜劣汰”机制失灵,以致出现低质量的劣质食品驱逐高质量的优质食品的现象,最终导致食品市场秩序混乱。

2.2.2食品安全问题的外部性导致市场失灵食品安全问题中存在的外部性问题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方面是食品市场上的正规(生产优质产品的)厂商对消费者和非正规厂商产生的正的外部性,另一方面是非正规厂商对于消费者和正规厂商产生的负的外部性。外部性是非排他的,因而不能通过市场机制自动设置价格来管理,从而导致了市场失灵。具体来说,由于正规厂商没有因为产生外部利益而得到补偿,而非正规厂商没有因为产生外部危害而付出代价,其结果是如果仅仅依靠市场的价格机制,不法食品供应商的行为可以损害他方,而无须考虑招致损害的机会成本,同时还可以得到正规厂商带来的边际收益。正规厂商的情形则相反。价格机制的失灵也即市场的失灵,在这种情况下,政府干预就成为必要条件。

2.2.3消费者在与生产经营者的利益冲突中处于弱势市场经济规律作用条件下的企业与消费者之间,存在利益冲突,必然会有一些企业要不择手段地损害消费者利益。相比较之下,食品生产经营者为拥有强大经济力的组织体,单个分散的经济力薄弱的消费者难以与之抗衡,再加上法律知识缺乏,当其利益受到损害后,往往选择忍气吞声,或者大多数消费者心存“免费搭车”的念头,都想让别人先来提起诉讼,自己免费享受,最终结果是可能谁也不去反映食品安全问题,保护自身权益。因此需要由国家承担保护消费者的职责,通过立法、行政等给消费者特殊保护,补救其弱者地位,维持企业与消费者之间的利益平衡,建立和维护健康有序的市场经济秩序。

2.2.4政府规制失灵造成食品市场秩序混乱的另一深层动因就是政府在市场经济中的规制、职能出现空缺,也就是说政府规制失灵。目前我国市场发育很不充分,表现为市场主体发育不良、现代企业组织不发达、市场体系不健全、价格和竞争机制不完善,政府退出后,市场机制不能正常发挥作用。与此同时,由于政府功能定位不当,对于市场不能有效调节本应通过政府规制来调节的领域,政府规制没能及时跟进,如法律法规体系的建设滞后、食品安全标准的协调机制和食品安全信用体系不完善、监管机制缺乏协调性和连续性、食品安全的执行过程中缺乏规范化、执法处罚力度不够、社会监督和问题处理机制缺位以及有关引导食品工业发展特别是食品科技创新能力方面的产业政策欠缺等,食品市场秩序的管理出现真空状态,食品安全质量普遍偏低,无法从根本上解决食品安全问题。

3加强我国食品安全监管的思考

国际上代表食品安全先进水平的国家主要有美国、欧盟、日本等发达国家和地区,他们拥有高效协调的监管体系,完善和操作性强的法律法规标准体系,掌握最先进、完整的检测技术体系,实行了过程控制、动物疾病的控制、食品中农兽药物残留的控制、环境和污染物的控制、致病微生物的控制、第三国食品准入的管理和管制,强调农场到餐桌全过程管理,强调食品生产经营者对保证食品安全的责任,企业实施HACCP,加强自我管理措施,如自愿产品召回,政府减少过细的法律约束(Deregulation),强调协调一致。我国在加强食品安全管理方面需要借鉴这些先进经验和成熟做法。

3.1完善食品安全的法律法规

完善的法律法规是提高食品安全水平的基础,为此,应加快食品安全管理方面法律法规建设,通过法律手段约束政府、企业、消费者和中介组织等所有市场参与者的行为,达到有效防止食品市场的失灵而带来的问题,及时清理和修订过时的法律法规;各地也可根据实际情况,制定符合本地工作需要的地方性法规。建议在四个方面加以改进:一是实施“从田头到餐桌”的全过程质量安全控制;二是完善食品安全标准体系,科学确定食品标准制定原则和依据,增强标准的可操作性,逐步实现我国标准体系与国际惯例接轨;三是明确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有机食品认证等各类认证的法律地位,理顺相互之间的关系,逐步建立统一的食品认证认可体系,培育一批运作规范、社会信誉高、符合国际通行规则的食品认证机构,并加强对境外相关认证机构和有关代理机构的管理;四是建立劣质产品召回制度,为查处和销毁不安全食品提供法律依据。

3.2进一步理顺食品安全监管体系,加强监管力度

安全食品的生产和销售是一项综合性强的系统工程,涉及农业、环保、市场管理、质量监督等多方面,必须多部门、多学科的共同配合。首先,要理顺管理体制。对目前分散在农业、卫生、环保、质检、工商等部门的监管职能进行全面的梳理,将监管和生产经营各环节的责权利理顺,消除责任空白区,形成更加合理、明确的分工。深圳和上海等地的做法值得推广借鉴。深圳市2004年成立深圳市食品安全委员会负责统一组织领导全市的食品安全工作,进一步划清各部门的职责,各部门监管侧重点有所不同,如:农林渔业局负责农副产品的质量监管,质监局则负责食品生产领域的质量监督,流通领域的食品安全监管主力在工商部门,卫生部门重点在一般餐饮、学校、集体食堂的食品安全监督,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行使食品安全管理的综合监督协调职责等。上海市2004年底出台的改革方案,对食品安全监管体制进行了改革探索,将原由卫生部门负责的食品流通和消费环节的监管职责划归食品药品监管部门,卫生部门不再承担包括发放《卫生许可证》、行政检查、行政处罚和行政强制等食品安全方面的监管职责,在食品的生产加工环节、流通和消费环节、逐步实现以一个部门为主的综合性、专业化、成体系的监管模式。其次,通过实施以科学为基础的立法、检测、监控、执法、科研、教育计划,对食品的各个环节进行严格监管,推行HACCP、GMP等食品安全生产体系,最大限度地减少由食品引起的危害和风险,以保护消费者的健康,促进我国食品产业的发展。

3.3建立顺畅的食品安全信息网络

建立良好的质量信号传递机制,有助于解决食品质量的市场失灵。我国食品生产者大多文化素质低,生产规模小,而食品产业链较长,致使信息标签管理等难发挥作用。政府要提供公共信息和教育培训,使公众拥有完全充分的信息来权衡利益风险进行选择。及时发布食品安全信息,定期公布质量抽检结果,发布疫情和有毒有害物污染警报,提醒公众采取必要的防范措施,对具有良好声誉的企业进行宣传报道,并接受新闻媒体和公众监督。建立各类食品营养信息数据库,对消费者、生产者和食品系统从业人员进行食品安全方面的培训与教育。

3.4多种手段综合运用来提高食品安全水平

提高食品安全水平除了法律和行政监管外,还要注重从经济和技术等层面上共同推进。

3.4.1经济手段提高生产的组织化程度,充分发挥产业化龙头企业和农村经济合作组织引导和带动作用,将分散经营的主体组织起来加强质量控制,实行标准化生产,实现规模效应和品牌效应;按照市场价格和市场需求调节农产品加工,靠加工企业对原料的需求和对原料的检验监督来带动分散生产的农户组成有一定规模的标准化的商品生产基地,使生产、加工、销售一脉相承,形成良性循环,从而保证食品加工的每一阶段都是安全的;提高质量认证的可信度和权威性,提高优质产品的知名度,使生产经营者强化诚信意识,规范生产经营行为,提升技术装备,改进工艺操作和检验手段,加强原料生产、制造加工、储运和流通过程的食品安全控制,从而实现从农田到餐桌的全过程控制;增强对食品安全事件的经济处罚力度,从而增加不法厂商的风险成本,从根本上遏制假冒伪劣食品的生产。

3.4.2技术手段加强基础研究和食品安全管理前沿问题研究,探索研究食品中病原体、农药、兽药、化学污染物等有害物质的快速、高效检测技术和方法,确定有害物最大残留限量,提高食品安全检测机构的实验室条件和人员水平、标准物质的质量和参照标准水平;开展先进的食品安全控制技术的基础研究和应用研究,促进科研成果转化为生产力。

《对我国食品安全监管现状的思考》来源于xiexiebang.com,欢迎阅读对我国食品安全监管现状的思考。

第四篇:食品安全监管调研思考

2009年2月28日,第十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七次会议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以下简称《食品安全法》),并从2009年6月1日起实施。目前,我市正在全力打造“六大环境”、推进“一建双创”,而我局正在开展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本人长期在卫生监督机构工作,在《食品安全法实施》之前,就食品安全监管特别谈谈自已的看

法。

一、我市食品监管体制机制现状

近年来,我市大力推进监管体制机制改革,全面加强食品安全监管,积极探索统筹城乡食品监管的新路子,创造了一些好的经验和做法。目前,我市食品监管主要实行“4+x”分段式食品监管体制。“4+x”分段式食品监管体制,即“分段监管为主、品种监管为辅”,将“从农田到餐桌”的食品链分为4段,由农业部门负责初级农产品生产环节的监管,质监部门负责食品生产加工环节的监管,工商部门负责食品流通环节的监管,卫生部门负责餐饮业和食堂等消费环节的监管,同时由若干部门参与综合监管或品种监管。

食品监管运行机制方面,各环节的监管职能部门探索建立了一套行之有效的长效监管机制。如食品源头治理上,农业部门全面推进“无公害食品行动计划”,实施了农产品质量安全例行监测制度;在食品生产加工环节上,质监部门实施了食品质量安全星认证制度、食品召回制度;在餐饮在综合监管方面,卫生监督部门全面开展食品量化分级管理,提高食品企业的自律水平;食品药品监管部门实施食品放心工程综合评价,开展多部门联合执法和食品安全专项整治,完善食品安全应急体系建设等。为广大群众的食品安全尽职尽责。

二、存在的主要问题

㈠ 食品监管体制不顺

一方面,“多龙治水”的模式造成监管责任难以落实。“从农田到餐桌”实行分段管理体制,有监管职能的部门多达10余个,这种执法主体多元化、职能交叉的体制,使得监管责任难以厘清和有效落实,往往造成监管“真空”,造成“十个大盖帽管不好一桌饭”的尴尬局面。另一方面,监管链条长造成监管效率低、协调难度大。“从农田到餐桌”链条长、环节多,标准不一,国标、地标、行标、企标并存,形成的衔接点多,监管整体效率不高,尽管设置了综合监管部门,但协调力度弱,实际上处于“综合协调无依据,综合监督无手段,查处案件无处罚权”的状况。

㈡ 食品监管责任机制不到位

食品安全“各级政府负总责,监管部门各负其责,企业是第一责任人”的责任体系没有真正落实。由于监管体制不顺等原因,部分地方政府对食品安全工作的组织领导重视不够,责任落实不够到位,缺乏有效的问责机制。各个监管部门履职情况如何,没有形成一套有效的考核和问责机制。由于追偿机制不够健全,对食品制假售假行为处罚较轻,企业违法成本低,致使部分企业铤而走险,甚至有时政府为了社会稳定还得替企业“买单”。

㈢ 农村食品药品监管体系不健全

我市城乡二元结构明显,全市14个县(区、市)以农村为主,但广大农村地区食品监管体系尚未真正健全,目前除工商部门在农村设置片区工商所,卫生部门在乡镇卫生院派驻检查员(兼职监督员)外,其他的部门在乡镇一级都没有延伸机构。乡镇既无食品安全执法监管权限、又无专门机构和监管人员,只能靠县(区、市)一级有限的监管力量辐射广大农村,农村食品安全监管频次较低、监管力度较弱。

㈣ 食品技术支撑不完善

由于监管职责交叉和利益驱动等因素,各部门独立搞重复建设和重复检测,技术监督资源共享机制不健全,造成检测计划不统一、检测资源分散和检测结果难以共享。如在食品检测方面,两城区有市、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质监局有检测中心,但由于基础条件、人员状况、设备设施、经费保障等制约,食品抽验比重小、批次少,对行政监督、安全预警和风险管控的技术支撑能力明显不足。

三、建议

1.树立社会化监管理念。加强食品卫生监管工作需要政府高度重视,部门通力合作,企业诚信自律,媒体正确引导,公众成熟消费,树立社会化监管理念。政府在推进食品安全建设进程中,要从宏观着眼,微观入手,全局考虑,整体协调,有效地行使公共管理职能;监管部门要变单一的行政监管为多元化监管,提高监管的科学性、及时性、合理性、有效性,以防为主、防治结合,及时发布监测结果和预警信息;要广泛招募食品安全监督志愿者,延伸食品安全监管的触角,还可通过制订“市民有奖举报”等措施,形成全民关心、社会监督的食品卫生监管长效机制;建立政府主导、企业自律、媒体关注、公众参与等多层次、多渠道的监管体

2.提高协调层次,成立市级食品安全委员会。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第五条规定: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统一负责、领导、组织、协调本行政区域的食品安全监督管理工作,建立健全食品安全全程监督管理的工作机制;统一领导、指挥食品安全突发事件应对工作;完善、落实食品安全监督管理责任制,对食品安全监督管理部

门进行评议、考核。

建议成立市食品安全领导小组,分管市长任组长,由市卫生局承担综合协调职责,负责食品安全风险评估、食品安全信息公布、食品检验机构的资质认定,组织查处食品安全重大事故。市工商局、市质监局、市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根据《食品安全法》的规定分别对食品生产、食品流通、餐饮服务活动实施监督管理。

3.建立健全市无缝隙、全覆盖监管网络。整合监管力量,建立“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食品药品监管体系,下移监管重心,实现监管无缝隙、全覆盖,真正解决农村监管体系不健全问题。为使食品委托工作法定化、机构化,建议按照公安、工商部门在乡镇设置片区派出机构的模式,在乡镇按地域和人口因素分别设置片区“食品药品监督所”,使食品药品监督常态化,从根本上解决无缝隙、全覆盖的问题。

4.建立完善食品安全监管责任制。进一步健全“各级政府负总责,监管部门各负其责,企业是第一责任人”的责任体系。市、区县政府对本行政区域内的食品安全负总责,统一领导本辖区内的食品安全监督管理工作,并将食品安全纳入政府工作目标考核内容,评价、考核下级政府和同级职能部门。完善责任追究制,将食品安全纳入行政首长问责范围。各食品监管执法部门各司其职、各负其责,通过考核、问责、群众评议等方式,把监管责任落到实处。企业作为独立的市场主体,是食品安全的第一责任人,发生食品质量问题和安全事故,由企业承担一切后果和法律责任,依法追究企业法人、管理者和相关人员的责任。

5.建立健全食品安全监管机制。一是完善食品安全举报投诉工作机制。探索建立食品安全举报投诉统一平台,实行“一门受理、即时转办、分门处置、按时回复”的工作运行机制,提高举报投诉处置工作效率。二是建立完善食品来源追溯机制。把食品从原料供应、生产加工到市场消费的各个环节纳入监控范围,建立包括产地、种植、加工、包装、检测等相关信息的质量安全追溯系统,发现问题可追根溯源,查清原因,分清责任。三是建立缺陷产品召回机制。加强缺陷产品召回组织管理体系建设,对可能具有安全隐患的食品药品及时召回和处置。四是构建信息共享的监测网络平台。建立覆盖食品药品生产企业的质量动态监管系统,同时整合各部门的食品药品安全监管相关信息,对食品药品安全事件做出准确的预警预报和及时有效的反应。

6.加快推进政府检测向第三方检测发展。在我市食品安全监管体系中迅速建立第三方检测机制,引入更多独立测试机构,逐步加大第三方检测比例,实现食品安全检测网络化和监管社会化,提高全市食品安全监管技术保障水平。现阶段主要发挥大专院校、科研单位在食品检测方面的作用,利用这些单位先进的检测设备和手段为食品监管提供准确、公正的第三方技术支撑,条件成熟时由政府批准、个人出资、市场运作,建立独立的第三方食品检测机构。

第五篇:关于“网购食品”安全监管的思考

文秘热线--资深的文秘专业网 www.xiexiebang.com

关于“网购食品”安全监管的思考

当前网络销售假冒伪劣食品的行为时有发生,既侵害了消费者的合法权益,也不利于网络经济快速、健康、持续发展。如何加强网售食品安全监管,是广大群众关注的热点问题之一,同时也是摆在食品药品监管部门面前的一个重大课题。

一、网售食品安全隐患凸显令人担忧

外包装标识不规范,“三无”食品混迹其中。不少网上销售的预包装食品没有任何标签,很多进口食品则没有中文标识。一些食品的外包装上虽然有部分标识,但却只是简单的经营者的网店名称和QQ号码,对于品牌、厂家、生产日期、保质期、QS认证标志等信息,消费者都只能得到卖家的口头承诺。

(一)自制食品销售红火,卫生质量堪忧。自制食品卖家一般既无健康证件,也无专门的生产经营场所,而往往在自己的家中,用简单的工具自己制作并自行包装食品,其中大多不具备消毒、检疫等卫生检测手段,无论是生产场所还是经营条件都难以达到卫生、环保部门的许可条件。

(二)进口食品来源不明,成为“高危一族”。网上销售的进口食品中很大一部分都不是来自正规的进口食品代理商等规范的渠道,海外代购甚至是走私而来的“水货”不在少数。这些“洋食品”是否经过合格的检验检疫手续则不得而知,至于国家要求的进口食品发现问题后“同步召回”、“监管联动”等就更是无从谈起了。

文秘热线--资深的文秘专业网 www.xiexiebang.com

(三)储存运输条件无法保证,二次分装造成污染隐患。网售的食品对储存和运输的条件有着较高的要求,一旦因受到挤压、遭遇高温等情况而破包、胀气,便会彻底变质。此外,一些经营者将整箱、整瓶、整包的食品拆开后再分装,致使直接入口的食品很容易受到肉眼看不到的二次污染,严重地威胁着消费者的健康和生命。

(四)虚假宣传、欺诈售假情况时有发生。不少卖家通过盗用他人的实拍图或者虚构官方授权等信息,在网上发布虚假的产品介绍及宣传广告。有的则利用消费者对商品信息的不了解,交付假冒伪劣、“三无”产品、有瑕疵、质价不相符的商品,甚至出现订购此物而交付彼物的情形。

恶评、发帖曝光,舆论维权力度微弱。网售食品的消费者在维权方面处于绝对的弱势。发生食品质量纠纷,不少消费者会因畏难情绪而选择放弃追讨赔偿。即使有的消费者会采取留言、恶评、发帖曝光等舆论监督的方式,但对于网购而言,这样简单薄弱的监督办法显然是远远不够的。

二、对网售食品安全监管工作的思考及建议

(一)严格准入,推行网售食品经营者实名制管理机制。应明确市场准入的门槛,通过法律给网络食品销售模式下一个明确的定义,要求网络食品经营者均应先办理执照,再上网经营,从准入源头环节引导经营者自律。同时,建立以现代信息技术手段为支撑的网上注册平台,针对网络经营的开放性、特殊性,在登记信息中增加网站网址、网站服务器地址等重要监管信息。并要求经营者在网络店铺主页公布经营

文秘热线--资深的文秘专业网 www.xiexiebang.com

主体信息、许可证证明、服务规则流程等信息,在每个食品链节页面详细标注生产日期、生产厂家、所含成份等信息,使购买者能透明化消费。

(二)健全行政指导与处罚相结合的监管机制。一是加强行政指导,引导网络食品经营者办理营业执照,赋予其经营主体资格,并利用掌握的经营范围和地址,开展日常巡查,在监管方式上变被动为主动。二是利用网络技术手段引导经营者建立网络食品进销台账、索证索票制度,规范商品信息发布内容,明示商品的生产厂家、地址、电话、保质期、许可证号等必要信息。三是严格制度,引导经营者做好网上备案工作,要求经营者将许可证件或检验检疫合格证明、质检合格证明等扫描上传至网站备案,并提供给食品药品监管部门备查。四是参照对传统门店食品销售中违法违规行为的处罚,建立健全网售食品的处罚制度,严肃查处网上销售“三无”预包装食品、没有中文标签的进口食品、过期食品以及虚假宣传、制假售假等违法违规行为,并在网上进行公布,促进经营者自律。

(三)加强对经营性网站的监管,增强行业自律。网售食品都是通过第三方网络平台完成交易的,加强对交易平台的监管能有效防范网购食品安全隐患的发生。在监管过程中,首先要明确网络食品销售平台为第一责任人,对于网络平台疏于监管而引发的食品安全事故,由网络平台提供者承担连带赔偿责任。同时,明确网站一是要保留网上经营者档案和交易历史数据、配合职能部门开展调查;二是要对网上

文秘热线--资深的文秘专业网 www.xiexiebang.com

交易的商品信息、销售信息进行审查和监督管理,发现问题应及时采取措施并向监管部门报告;三是要保障网络交易安全,包括技术安全、支付安全等;四是要建立先行赔偿制度,在网络消费纠纷发生时,可使用卖家预存在网站的保证金对买家进行赔偿;五是要大力打击信用炒作,打击通过虚构交易行为提升网店信用级别、增加交易机会的不诚信现象。

(四)拓展监管渠道,全方位提升巡查监管效能。当前,网上巡查往往局限于通过搜索引擎逐个搜索排查,效能低,且对有限的执法人员和监管时间耗费颇多。加强培训,提升基层执法人员的网络巡查监管能力,建立一支具备良好的计算机操作水平和敏锐的巡查洞悉能力的网络巡查队伍是当务之急。同时,可建立网络食品监管平台,增加网络巡查的频率,从广告监测、企业管理、消费者投诉三个方面加强对网络食品安全的监管。设立广告监测中心,主要监测各大网站页面上的食品广告,着重纠察夸大、虚假的食品广告。针对有实体店的网络经营者,采取严格的管理办法,除办理食品流通许可证外,还要开展经常性的抽样检查,保证食品安全。加强举报投诉处理工作,对于消费者投诉的商家,严格按照消法和食品安全法重点监察,予以处罚或取缔。

(五)加强12331建设,做好网售食品消费维权工作。一是健全完善各级维权网络,拓宽投诉举报渠道,使消费者在受到侵害后,能够立即通过12331平台、辖区食药所等多种渠道将违法线索反馈到食品药品监管部门。二是做好消费警示和提示工作。指导消费者选择实力雄厚、重视买家利益

文秘热线--资深的文秘专业网 www.xiexiebang.com

和具有良好经验的网络交易平台,选择货到付款的支付方式,注意索取购物凭证或保存交易协议(包括电子版)等相关证据,善用网聊工具获取厂家和产地、许可证号、生产日期、保质期等商品信息,并将聊天记录妥善保存以备维权时有据可循,并可通过厂家所在地的质监网站查询食品卫生许可证号是否真实有效等等,从而减少网购的风险。三是加强维权知识的宣传工作,提高消费者的自我保护能力。通过设臵维权宣传专栏或维权信息链接,及时传递消保法律法规、政策动态,开展案例警示和网络维权知识培训。提醒消费者留意食品包装标识是否齐全,是否标有食品安全认证“QS”标记、绿色食品认证标识等,并注意查看生产日期和保质期。四是有效启动食品投诉、群体性投诉应急预案工程,做到快速反应,讲求实效。

(六)加强合作,建立健全各职能部门之间的协调机制。网络食品交易涉及多个方面,单靠一个部门的力量来进行监管是远远不够的。由于《食品安全法》对网络食品交易监管没有作出明确细致的规定,因此在监管过程中,建议由地方政府出面,建立一个网络食品监管平台,加强工商、卫生、食药监、税务、电子信息管理等职能部门之间的协调配合,明确适用的法律法规,依托各部门的技术力量,形成多部门齐抓共管的局面,从而完善网络食品安全监管工作。在各部门内部也必须建立健全合作协调机制,实现信息的共享,制定网络办案流程,同时解决异地协助取证、封存、拍卖、销

文秘热线--资深的文秘专业网 www.xiexiebang.com

毁和移送等诸多案件查处中的具体问题,对网络违法经营行为实现更便捷、更有效的打击。

下载对涪陵城区食品安全监管难度思考word格式文档
下载对涪陵城区食品安全监管难度思考.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关于如何加强食品安全监管能力的思考

    关于如何加强食品安全监管能力的几点思考食品安全是关系群众切身利益的重要民生问题。最近,我市工商局开展了全市工商系统流通环节食品安全监管能力培训班。我所人员通过培训......

    食品安全监管

    按语:在申论考试中,特别强调多角度分析问题,其中,“主体的思想、主体的利益、主体的素质、制度(体制机制)、技术”这五个方面是分析问题的基本角度。从“瘦肉精”事件看食品安全监......

    食品安全监管

    以效能建设为契机全力提升食品安全综合监管工作水平——在全市系统深入推进机关效能建设工作会议上的交流材料 去年以来,我们按照市委、市政府和省局、市局党组的总体部署......

    食品安全监管材料[定稿]

    关于加强基层食品安全监管的几点思考 食品安全长效监管是一个很复杂的课题。全国都在探索,没有现成的经验可借鉴。应当说,通过2009年全市食品安全专项整治解决了部分突出问题,......

    加强农村食品安全监管的几点思考1

    加强农村食品安全监管的几点思考随着人民群众生活水平的提高,对食品消费观念也逐步由“吃得饱”向“吃得健康、吃得安全”转变。近年来,由于政府对食品安全监管力度的不断加大......

    关于加强校园周边食品安全监管的思考

    关于加强校园周边食品安全监管的思考校园周边食品安全问题是直接关系青少年身心健康的重点问题,是食品安全监管中的难点问题,是广大人民群众普遍关注的热点问题,近年来,XXX加大......

    借鉴多市食品安全监管工作经验思考

    笔者对陕西、宁夏、甘肃、浙江、上海、广东、福建、江苏、安徽、新疆、湖南(以下简称“十一省市”)流通环节食品安全进行了调研,从调查情况看,这些省市工商机关一直把开展流通环......

    加强农村食品安全监管(合集)

    农村食品安全不是游戏 最近,电视上总是出现这样的一个广告,广告里一个漂亮的小女孩把玩着手中的布娃娃,给她梳洗、穿衣,最后把它放在一个小餐桌前,餐桌上摆满了各种餐具和食物,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