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播种绿色种子 塑造合格公民----学校申报绿色学校材料
播种绿色种子,塑造合格公民
一、百年老校,砥砺同行
盘龙区桃源小学是一所曾培养出无数优秀学子的百年老校,创建于1913年,有着百年的悠久历史。学校1990年搬迁到穿金路席子营二区的新校址,占地7304平方米,有19个教学班,43名教职员工,900多名学生。走进桃源小学,仿佛走进了一座清幽怡人的园林,2340平方的绿地,从春到冬四季常绿、鲜花不断;那数十米的文化长廊,彰显着丰厚的文化底蕴;齐全的教学设施,提供了良好的就学环境。学校是盘龙区外来务工人员子女接收点,近85%的学生是外来务工人员子女。
长期以来,学校以“校容美,质量高,有特色,声誉佳”及“德智双全、身心两健、全面发展”为办学目标和育人目标。立足学生的发展,把教育科研作为提高办学质量的突破口,大力推动校本研训,并与周边学校加强联合,共研互促,不断增强学校发展实力。
几年来,我校在市环保局、市教育局、区环保局、区教育局的大力支持和具体指导下,实施了以环境意识渗透教育为突破口,全面提高学生素质的特色教育,把环保教育纳入学校教育,从教学入手,从小事入手,抓环境、转理念、导行为,使全校师生更加关注自然、关注环保,形成充满绿色氛围、充满生命气息的校园文化,收到了良好的教育效果。现将我校创建“绿色学校”的自评报告如下:
(一)领导重视,精心规划
1、成立领导小组抓重点。学校领导以“教育应对未来负责”的理念,明确环境教育在学校教育教学与发展中的位臵。成立了创建“绿色学校”领导小组,由邓磊校长任组长,大队辅导员蒋丽任副组长,负责日常工作,由德育处、教导处、总务处等参与。领导小组定期召开会议,专题进行学习讨论,组织师生参加环保培训。学校成立了环保教育领导机构,明确各职能组织任务,学校总务处全面负责校园绿化和日常的管理,教导处把环保知识教育纳入学校学计划,排入课程表,学校大队部、各教研组、班科任老师负责在日常对学生进行教育,教学中有针对性地通过各学科向学生渗透环保知识,把环保计划纳入日常教育活动。
2、实行统筹兼顾抓规划。学校多渠道集资,以“保证重点,统筹兼顾”原则,按照“绿色学校”需要及时配臵,不断改善办学条件,建设规范、整洁、优美的校园。
3、列出专项经费抓落实。学校有效利用办学资金,对环保教育所需的经费做到落实,近年来我们投入入不少资金,从人力、物力、财力几方面给予环境建设与环境教育以保障。修缮了校园花圃,制作了环保牌匾,办起绿色环保走廊,购进了绿色植物装点办公室。现学校绿树成荫,整个校园是因地设景,因景植树、栽草、种花,乔灌草结合,高中低错落,四季常青,鲜花不败。
4、培育生态系统抓和谐。培育礼仪教育、环境教育、心理教育等三大生态德育系统。通过礼仪教育,让学生自律、慎行,关注“人和人”的和谐;通过环境教育,让学生学会对后代、其他生命和自然界承担责任,关注“人和自然”的和谐;通过心理教育,让学生懂得欣赏自我、尊重他人、感恩生活、理解社会,关注“人和自我、人和社会”的和谐。
(二)落实措施,完善制度
要对学生进行环境教育,关键是提高教师的环保意识。我们购买了多种环境保护方面的书籍,利用假期组织教师到市、区环保局环境教育基地学习;聘请市、区环保局的业务骨干为我校环境教育校外辅导员,定期来我校开讲座、作辅导;组织教师看录像、观摩、研讨会等。这些活动促使教师的教育观念不断更新,环境意识不断提高,环境知识不断丰富,责任感、紧迫感不断增强,为深入持久地开展环保教育奠定了基础。
为了保证校园的绿化、美化环境,我校建立了一套较完善的规章制度,如环保检查评比制度、值周班检查制度、“五星班级”班级量化考核制度等,对学生进行“爱我校园、美我校园”的教育。在养成教育的持续开展和严格的制度约束下,全校师生保护环境的自觉性已初步形成。校园洁净,无乱摆放现象;课室整洁,窗明几净;卫生间经常保持清洁,无大的异味;对教室、厕所等公共场所进行消毒杀菌,有效地防止了传染病的发生;营养午餐的饭菜符合卫生标准,未发生任何食物中毒事故。学校做到了四季常青、墙面洁白、地面干净、玻璃光洁明亮、无一损坏。在潜移默化的过程中,学生受到了熏陶,养成了自觉爱护花草树木、自觉爱护校园环境的文明习惯;培养了学生热爱集体、珍惜荣誉的品质和团结协作的精神。优美环境的隐性教育功能已充分体现,整洁的校园,良好的文明习惯,积极进取的学风,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活动,为学校的发展注入了生机和活力。
二、学科渗透 学科教育是塑造学生文明行为的主渠道,我们把环境教育渗透到各门学科。学校要求每一名教师积极撰写环保教育论文,争做环境保护知识教育的带头人。教导处要求每位老师,在自己任教的学科中,联系实际,有的放矢地渗透环保的内容。2011年11月,我校承担了“盘龙区小学学科渗透环境教育教学研讨会”,黄玲、张蕾执教的《水乡歌》《除数是两位数的除法》为活动提供了现场展示课;赵婧老师执教的《天鹅的故事》荣获盘龙区课堂竞赛特等奖,张蕾、蒋丽两位老师获比赛一等奖;李燕老师在参加云南省心理健康教育说课竞赛中荣获一等奖;陶丽娜等老师的论文分获云南省第四届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论文一、二、三等奖,蒋丽老师的论文荣获云南省环保论文一等奖。
另外,每周三的班队活动,都渗透三生教育,在生命、生存、生活方面,班主任开展环保主题班会活动。主题队会激环保。主题队会是学生十分喜爱的活动形式,我们广泛深入地开展“春城是我家,环境保护靠大家”为主题的体验教育活动,“红领巾—国旗下展风采”、“我是校园小主人”、“环保小卫士”、“雏鹰”活动等一系列大队、中队主题系列。肖芙老师设计的主题班会《校园里的发现》收到观摩教师的好评。
三、多方教育,开展活动
1、垃圾分类进校园
我校2011年被昆明市教育局评为“垃圾分类示范学校”,我们的口号是:不分离是垃圾,分类后是资源,我校一直以来倡导学生垃圾分类,不但进校园,还进班级。每周四下午各班按秩序,把各班的可回收垃圾汇总到学校垃圾分类处,并由大队长对各班回收数量进行登记,学校再把回收的资金用于购买劳动工具和学生奖品发到各班。形成了一个良好的垃圾回收循环系统。
2、利用各种节日开展环保小制作与比赛
手工作品呼环保。我们围绕学校特色,以“绿色与生命”为主题,开展手工贴画比赛。小朋友各显身手,剪剪贴贴,拼拼画画,有树叶贴画、布艺贴画、废物利用等,对美好生活发出深切呼唤。
学校在世界环境日开展变废为宝小制作比赛,学生们制作车载垃圾箱,并走进街道,送给开车的叔叔阿姨。地球日孩子们自己制作手抄报、绘画黑板报,在校内宣传低碳节能、绿色出行,校园内掀起高涨的绿色意识。
六一儿童节,“雏鹰大练兵”,学校开展环保时装秀,孩子们集思广益,利用各种废旧纸张物品,展开了一场精彩的时装秀。
每年“学雷锋日”我校师生都会到社区去打扫卫生,这一活动从建校起就一直延续至今,从未间断,对美化社区起到了积极作用。
3、环保宣教进桃源
我校邀请了“中国绿色宣言倡导人”、“地球之子”丁兆瑞老师,为全校师生开展了一场“低碳生活关联你我”的讲座,这也是他的第1099场环保讲座。
丁兆瑞在讲演中表示,人人都应该从自己做起,从小事做起,从点滴做起,从节约一个纸杯、一双一次性筷子做起,养成良好科学的生活习惯也是对环境保护的贡献。应该在不消耗资源的情况下创造资源,也就是多利用再生性资源。生活中,环保问题无处不在,从垃圾的产生到日常生活中日用品的利用。多名教师与学生就自己在日常教学中遇到的问题与丁兆瑞进行了探讨。举办这样的活动让全校的教师提高了自身的环保意识,进而在教育学生的过程中更好地把环保意识传授给学生,真正做到言传身教。使学生从小就在心中种下环境意识的种子。
为了让全校师生真正走进低碳生活,我校还举办节能减排,绿色生活——“创模”暨环保宣教进桃源小学系列讲座,盘龙区环保局宣教科孙科长为全校师生进行了全方面的环保知识讲座,讲座涉及节能、低碳、辐射、污染、吸烟的危害、有毒物质等等,讲座中生生互动,学生各抒己见,学生学习到许多环保知识。讲座还为学生发放了环保袋,希望以“小手拉大手”的方式,影响一个家庭,带动社会大众加入绿色生活的行列。
四、环境建设与管理
⑴开辟绿色环保教育走廊:美术组陈燕老师为主,辅导学生办起的绿色环保教育走廊,编辑了精美的环保教育宣传画,既对师生进行了环保教
育,又美化了校园。在全国中小学生书画比赛中,我校选送的18幅作品分获金、银、铜奖,陈艳老师荣获优秀辅导奖,在全省少儿才艺大赛中,我校共有225名同学获奖,在2012“呈贡杯”昆明市中小学“绿色新能源”航模比赛中学校荣获优秀组织奖……
⑵我校外来务工人员子女居多,这些孩子的家长忙于生计,导致他们缺乏父母的关爱,在成长过程中形成的心理疑问无人解答,最终容易形成心理问题,为此,我校还精心构建心理辅导室“心智屋”,组建由师生共同组成的“知心团”,为学生排忧解难,营造健康的心灵家园。积极创建多功能的“阳光俱乐部” 活动室,给学生提供训练心理素质、调节心理压力的场所。进一步完善和利用“健康同行”宣传专栏、心语信箱,“心情大舞台”广播、校报、班会课等途径和阵地,形成立体心理健康教育模式。
(3)中队认养花圃管理:绿是生命的象征。少先队大队部把花圃“认养”给各班级,由“认养”班级负责日常管理,让学生参与为“小树苗拔草”、“为花草浇水”、“为花圃除垃圾”等实践活动,用学生自己的行为为校园增添绿意。
(4)开辟专栏讲环保。宣传窗是学校一道靓丽的风景,也是一位永不下班的“老师”。我们在宣传窗里开辟环保专栏,举办了“节能减排”“环保图片宣传”等展览,普及环保知识。同时,充分发挥广播站的效用,同学们的环保征文、环保活动,都在广播站中得到宣传。
(5)结合节日抓环保。结合“6〃5”世界环境日、“4〃22”地球日、“3〃22”世界水日、“3〃12”国际植树节、爱鸟周等纪念日开展全校性主题宣传活动,我们制作环保标语,放臵于绿化带中,以班级为单位开展爱绿护绿活动。
(6)家校联动,形成合力
我校通过家长调查问卷,家长座谈会多形式、多渠道的把绿色意识和理念传达到位,并给家委会代表发放环保袋,希望通过家校互动的形式来带动社会绿色意识的提高。
3、校外延伸抓绿色行为
晓之以理,导之以行。我们通过绿色实践活动,把绿色行为真正落实到实处。我校经常组织师生参加城区开展的环境保护活动,开展“我是雏鹰小卫士”、“做一周绿色卫士”、“我是社区小主人”、“社区是我家,清洁靠大家” 同时积极开展“小手拉大手”等活动,通过不同方式,向群众宣传环保知识,节约水电,节约用纸,美化、绿化、净化校园,踊跃参加清洁龙辋溪、打扫街道、清洁公园和广场等公益活动。
创建全国卫生城市、全国环境保护模范城市是昆明市近年来创建活动的新形式,它对于提高全民精神文明水平,深化创建活动,无疑是十分重要的。我校能自觉地融入创建活动之中,积极参与,在优化环境的同时加大创建文明学校力度,丰富创建内容,更新增强创建方式。学校组建了雏鹰假日创卫小分队、红领巾创卫先锋队、文明劝导队、环保小卫士以及建立交通安全文明岗,积极参与创建活动,同时在活动中巩固学校创建成果,传播校外精神文明。
五、成效显著,彰显特色
目前,“做环保卫士,创绿色学校”这一活动正在我校蓬勃开展。环保活动已渗透到学校的各项工作当中,美化了校园、净化了学校的育人环境,增强了全校师生环保意识,促进学校的各方面工作的开展。道路、运动场、教室地面洁净,无纸屑杂物;宣传栏、牌匾设计新颖,内容生动、醒目;花草树木郁郁葱葱,公共场所摆放鲜花、盆景;学生不乱扔杂物,不随地吐痰;大家爱护花草,不乱折乱踏;做到了“地面无纸屑,门窗无乱画,墙壁无鞋印,桌面无乱摆,走廊无高声,人人衣冠整,个个讲卫生”的要求。全校每一位老师和学生都以保护环境为己任,从自身实际出发,力所能及地为环保工作做出自己的努力。很多师生家长都说:现在的校园,美起来了,亮起来了,师生的文明行为也美起来了,亮起来了。“高起点带来高素质”。师生整体文明行为有了较大提高,取得了十分骄人的成绩。我们欣喜地看到了学校的育人环境、领导班子的工作作风、教师的敬业精神、学生的精神面貌、学校的教育科研、办学的社会效益都出现了崭新景观,学校各项工作教育教学工作取得一定的成绩,学校先后获得昆明市“绿色学校”“园林单位”“文明学校”,盘龙区“雏鹰大队”的称号,被评为昆明市“先进教研组”,盘龙区“校本培训实验学校”“课堂教学团体优秀奖”“ 校本教研先进学校”“绿化工作先进学校”“昆明市绿色新能源航模比赛优秀组织奖”等。师生参加区级以上各类竞赛,共有200人次获奖;100多篇教育教学论文分别在CN期刊、区级以上刊物发表或论文评奖活动中获奖;学校成功举办了 “校园读书节”、校级“春季运动会”,成立“校园文明监督岗”“环保小卫士” “知心团”,精心培植办学特色,受到上级教育主管部门和家长的赞誉。
四、存在问题与努力方向
我校在环境建设和教育方面取得了一定成绩,但许多地方还需我们去努力,去思考:
(一)由于受资金等因素的影响,尚未能按原计划进行校园的整体建设项目。
(二)我校大部分学生师外来务工人员子女,家长的环保意识直接影响着学生,一些学生的环境意识还不强,使有些学生还未养成文明的卫生习惯。
(三)师生自觉向群众宣传环保知识,自觉调查和监测社区污染等方面仍做得不够。
今后,我校要认真总结,改进不足,将绿色学校的创建当做一个新的起点。
(一)筹措资金,加大校园绿化、美化的资金投入,加快校园建设步伐,提高绿化美化档次。
(二)开发校本课程、科学、思品、研究性学习等课程的作用,积极开展环境教育研究性学习。
(三)进一步开展丰富多彩的校内外环境教育活动,不断提高学生的环保意识和环保能力,带动和影响家庭、社区环保行动,将我校的环保活动深入持久地开展下去。
“时不我待兴骏业,只争朝夕展宏图。”我们将以此次创建省级“绿色学校”为新的起点,在实现学校“一年强质量、三年显特色、五年创示范”目标进程中,发扬创业精神,务真求实,继续盘活校内外教育资源,开拓创新,深入推进素质教育,实现学校事业的可持续发展!
第二篇:申报绿色学校电视解说词
申报“绿色学校”电视专题片解说词:绿色的希望
在岭南古邑,美丽的珠江三角洲之畔——东莞,座落着一所因教学质量高而引起社会、家长广泛瞩目的花园式现代化的国际学校,她就是全国中小学中,首家通过国际ISO9000质量体系认证的,现已被评为全国科普实验示范学校,广东省资源与国防教育基地,并有着“美丽学校”、“绿色学校”、“园林式”单位之称的——东明珠学校。
东方明珠学校创建于1994年,校园占地面积达184400㎡,错落有致的楼宇建筑约11万㎡,科技宫、艺术宫、天文台、理化实验室、现代信息技术中心、图书馆、气象站、生物园等一大批现代化的教学设施配套齐全,横贯学校的小河边种有地被菊,学校西南角的香蕉园,东北边的生物园。校园内栽种有高大树木4800余棵,花草树木150多种,垂直绿化和草坪绿化面积达99022.8㎡,绿化覆盖率达53.7%。校园绿树成荫,鸟语花香,小桥流水,荷湖喷泉,一派田园风光。走进东方明珠学校,处处都感觉到绿色的存在。从班级的黑板报、手抄报,到学部的宣传栏、橱窗、广播站、部办简报,再到总校的校报《东方明珠报》、校刊《小溪流》、广播台、电视台、电影俱乐部;从校园随处可见的标示、标牌到图书馆书库阅览室的书刊、报纸、艺术中心的书画作品等等,都体现着绿色理念的熏陶。食堂卫生洁净,公共区域干净整洁,道路走廊无泥土,阴沟渠道无污浊物,垃圾分类处理、及时拖运销毁;校园内无噪音、无烟尘、无污染,达到了高标准的绿化、美化、净化的要求。
办学伊始,学校就提出了让学生“在世界的概念下熏陶,沐浴在大自然的怀抱”的办学理念,把对学生进行生态环境教育,创建生态学校,增强师生的环境意识,提高师生的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作为办学宗旨,在生态环境建设和环境教育方面,确定“三优先”原则,经费优先投入,活动优先安排,设备优先保证,从学校创办至今,总计用于绿化环境建设的总投入就达500万元。
1999年,为配合创建绿色学校活动,董事会依据《全国环境宣传教育行动纲要》和学校特点,成立了以校长为组长、由有关科室学科教师、学生代表组成的“绿色学校”创建活动领导小组和办事小组,同年11月份三次召开了有全体教职工和学生参与的创建绿色学校动员大会,制订了1999年至2002年长远而具体的活动实施方案《东方明珠学校生态环境建设规划》,一条可持续发展的绿色道路开始了。
为全面实施绿色工程,增强学生的环境意识,提高学生的环境保护能力东方明珠学校把各门学科、各种活动与环境教育有机结合起来,成功地创立了环境教育与课堂、科技、艺术、英语、德育相结合的“五结合”环境教育特色。
教师们千方百计通过多种渠道向学生传授环境科学知识:语文课上,老师在讲写景散文时引导学生领略优美环境,陶冶性情;科技课上,组织学生认识研究各种植物和动物,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的美好情操;课外活动课时,给学生讲全球十大环境污染、酸雨的形成及危害;手工课上,如何将废品再利用,制作成精美的手工作品,成了最主要的课题。课余时间,学校组织学生收看“动物世界”、“人与自然”等专题片,还请生物学教授和环保专家来学校进行环保科普知识讲座。
为了让学生了解保护生物多样性的重要意义,学校于2000年11月至2001年3月,在全体小学生中开展了“呼唤绿色”主题教育系列活动。开展保护生物多样性为主题的科学报告会;召开以“呼唤绿色,热爱自然”为主题的班会;开展“我们都做环保小卫士”为主题的图片宣传活动;开展以保护环境为题的征文活动,小学二至六年级学生积极撰写观察日记与环保作文,好文章和好的学生环保习作刊登在了《东方明珠报》和《小溪流》上,经常保持着环保思想的渗透。学校还组织全体师生到东莞“绿色世界”进行了生物考察与生态旅游活动;在学生中发出倡议,以 “我为校园添绿色”为题的捐树、植树活动,学校领导和全体师生一起参加义务植树活动,并要求每个班创建一个班级绿色角。
通过这些活动的开展,使全体师生知道了周围的环境与我们的生活悉悉相关,了解了地球上的资源与人类生活的关系,于是一件件小发明从他们手中脱颖而出,一篇篇小论文从笔下诞生,师生们的环保知识丰富了,大家的环境意识增强了,环境保护能力提高了。
2002年10月,学校又开展了以“拒食野生动物,倡导饮食文明”为题的国际爱护动物行动周活动,向全体师生发出倡议,拒食野生动物,倡导饮食文明,组织全体师生观看“我们共有的家园,为后世子孙保护鲸类”和“拒食野生动物”光盘,并利用一节科技课时间向学生讲解野生动物的危害。还在全校范围内,动员师生员工开展“拒食野生动物,倡导饮食文明”签名、捐款活动,支持国际爱护动物基金会的科学考察工作,动员社会、家长、孩子都来关心和保护野生动物,美术课上,美术老师还辅导学生做好以鲸类为主题画面的小台历设计大赛。十月底将向国际爱护动物基金会推荐“保护动物杰出青少年”参加评选。
自2001年4月始,学校每年举办一届科技艺术节,把科技艺术活动与环境教育很好地结合起来,使全校教职工都受到了深刻的环境教育,激发师生的绿化环保意识,同时也使师生积极来参加美化校园、教室、宿舍的活动。
学校还多次开展绿色志愿者冬令营活动和远赴澳大利亚参加英语环保夏令营;组织师生多次到社区参加公益劳动和环保宣传活动,用实际行动履行着绿色的使命。
一分耕耘,一分收获。在这里,我们发现了现代民房建筑对家燕筑巢的影响,我们还发现了地被菊能驱除害虫,蜥蜴也会吃蔬菜害虫,社会也给了我们丰厚的回报和极大的认可:《回声实验中的一个意外发现》、《民房建筑方式对家燕筑巢的影响》、“`呼唤绿色`主题教育”等37个项目的活动获得全国、省、市“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和“全国生物与环境科学实践探索活动”、“明天小小科学家”活动大奖;学校也连续两年荣获省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和生物与环境科学探索活动优秀组织奖,在参加东莞市资源与国防教育知识竞赛中,荣获二等奖。师生的绘画、书法作品和环保习作在各级各类比赛中已获得了808项奖励;高敏同学的英语环保演讲获得东莞市第一名,并被送往英国考察学习。
中央电视台、中国教育电视台、广东卫视、《中国教育报》、《科技日报》、《羊城晚报》、《东莞日报》、等二十多家电视台和报社主动报道了我校开展素质教育与环境教育的情况。《中国基础教育网》、《青少年科技网》、《东莞教育网》等著名网站也登载了我校的素质教育与环境教育成果。其中东莞电视台《人在东莞》栏目专门拍摄播出了一期反映我校学生在环保活动与科技艺术教育获得成果的专题片。
一年一度的植树节,我们播下绿色的种子;
一年一度的“爱鸟周”,我们创造人与鸟类的和谐;
一年一度的世界“水日”,我们珍惜着生命之源;
一年一度的科技艺术节,我们收获绿色的硕果。这里,是绿色的环境;
这里,是绿色的生活。
这里,实施的是绿色的工程!
这里的一草一木,孕育的是绿色的希望;
绿色是生命,绿色是我们永恒的主题!
镜头配字幕:中国声学研究所老所长关定华研究员、中国科学院微生物研究所研究员、中国基因工程学会会长莽克强教授等著名科学家来校作科普报告,著名语文特级教师靳家彦来学校做环保示范课。
字幕:第一届科技艺术节以“让人类赖以生存的地球变得更加美好”为主题,历时近两个月,共收到各类作品2787件,700多名学生参加了科技艺术知识竞赛,竞赛包含了生态环保、天文地理、文学艺术、物理化学以及计算机和新兴科学知识等广泛内容,绿色角评比中小学部各班共培育盆景678个,栽培组培植物663株,人均1.8株,大大激发了学生的参与意识和绿化环保意识,同时也美化了教室环境,扩展了学校绿化面积。第二届科技艺术节以“丰富多彩的校园生活、人类文明与环保意识”为主题,从4月8日至5月28日,历时50余天,收到各级各类作品2070件,参加人数达2878人次。
第三篇:绿色学校
各中小学、幼儿园、中心校:
为了贯彻落实《西安市精神文明建设指导委员会关于组织开展全民绿色行动的通知》(市文明发〔2018〕3号)文件要求,充分发挥教育系统在开展全民绿色行动工作中的工作职能,进一步提升校园绿化美化水平,改善各校(园)及周边生态环境,现将有关事宜通知如下:
一、指导思想
以党的十九大精神为指导,坚持“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发展理念,按照园林科学艺术规律,根据学校特色,合理布局和配置校园内的绿化,将校园建设成为景观丰富、生态良好的园林绿地。形成“校在园中、园在校中、情景相融”的校园景观,努力为广大师生创造适宜的校园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优化学校育人环境,为建设绿色港务做出积极贡献。
二、目标任务
1.创建绿色校园活动。各学校要广泛发动师生积极投身创建绿色校园活动,依据校园景观建设实际,精心规划,制定绿化、美化实施方案,力求实用性与艺术性的完美结合,打造绿化特色。广泛动员各方面力量参与校园绿化建设和养护,做好树木的标识和花圃、苗圃、绿地的冠名。以见缝插绿、立体挂绿等方式,拓展绿化面积,增加校园的绿量,保证四季常绿,三季有花,月季、樱花进校园。倡导师生人人养花爱花护花,达到教室、办公室、宿舍推门见绿,出门见树,窗窗有绿。坚持绿化、美化相结合,乔、灌、花、草相结合,植绿与造景相结合,多栽常绿树种,广栽乔木,栽大树、留全冠。为学生创造一个环境优美,绿树茵茵的生态校园。
2.开展植树造林活动。利用3月12日植树节,各学校组织师生深入开展植树造林活动,以“一人一棵树、校园一片绿”为目标,确保在造林黄金时节全面启动造林绿化,按照时间节点完成目标任务。
3.开展生态环保主题活动。各学校要将环境教育纳入教学计划并认真落实,保证每学年环境教育两课时以上。以课堂为主渠道实施环境教育,培养广大青少年、幼儿的环境意识和良好的环保行为习惯。通过课外实践活动,各种环境教育专题活动等形式,激发学生对环境知识的学习兴趣,确保学生环境教育普及率达到80%以上。4.强化宣传,增强宣传力度。各学校在师生中形成较大的宣传攻势,利用新闻媒体、教育微信微博、学校网站、校园广播、宣传栏等为绿化活动做好充分的宣传准备,同时给学生和教职员工发放绿化倡议书,开展“小手拉大手”活动,达到“开展一项活动教育一个学生,带动一个家庭,影响一片社区”的良好效果,使学生通过自己的宣传和行动影响带动身边人也加入绿化活动中来。提高广大师生及家长对创建国家级森林城市的知晓度和满意度,努力营造创建的良好氛围。
三、工作措施
1.加强组织领导。学校要成立绿化工作机构,校长对创建工作负总责,明确分管领导和责任人。要结合实际制定具体的工作方案,细化工作责任,建立工作台账,明确工作任务,认真抓好落实,教育局在五月份对绿化工作进行检查。
2.抢抓时间,立即行动。各学校务必要抓住春季造林的黄金时机,尽早行动,根据各自的绿化任务,提前做好规划设计,细化任务,安排工期,增添措施,确保造林时节全面启动造林绿化,按照时间节点完成目标任务。3.加大资金投入。绿化工作是利国利民的大事,是港务特色旅游建设,助推绿化发展工作的重大举措。各学校要积极行动,确保校园绿化工作的经费保障。
4.规范档案管理。各学校要高度重视全民绿色行动的创建工作,落实专人负责,及时总结活动开展情况,并归档整理,形成创建工作专档。
西安国际港务区管委会社会事业局
2018年5月5日
第四篇:绿色学校
博奥学校多举措打造“绿色”校园
博奥学校加强节俭教育,打造绿色低碳校园,共迎中国梦。
一、加强教师节约意识,从每一张纸、每一度点开始做起,杜绝长明灯、长流水等浪费现象。学期初,总务处对各办公室用电、办公耗材等物品进行统一核算,每月统计。
二、加强学生节约教育,引导学生节约每一粒粮食,从“光盘”行动开始,餐厅实行少份多次管饱的方式,减少浪费;“小手牵大手”,在家庭中做一个节约小使者,从节约每一滴水开始做起;每班成立废品回收小组,将废弃的纸张、奶箱、奶盒统一回收,将买废品的钱充作班费;通过少先队组织,积极参加社会实践,走进农田干农活,进行劳动锻炼,体验粮食来之不易。
三、设立节约小标兵,鼓励积极参和节约宣传的小同学。有浪费行为和不爱劳动的同学,期末评优中不能获得“优秀小学生”和“十佳小学生”。
第五篇:申报第三批全国绿色学校有感
创建绿色学校,推进环境教育深入发展----申报第三批全国绿色学校有感 福建永安一中
学校实施环境教育,是贯彻科教兴国和可持续发展战略,也是推进青少年素质教育和学校精神文明建设的一项重要措施。在可持续发展理论指导下,教育如何抓住知识经济时代所带来的历史性发展机遇,形成具有鲜明个性特征的办学思想和办学理念,是每一所学校必须面对的重大课题。我校的“绿色学校”创建活动,正是这样一种从实践到理论涉及办学思想和办学理念的大胆探索。为使学校办出特色,办出水平,根据《全国环境宣传教育行动纲要》和福建省环保局、福建省教委《关于在全省开展创建“绿色学校”通知》的要求,我校继2003年5月被评为三明市“绿色学校”后,又把创建福建省及国家级“绿色学校”确立为下一的工作重点,并取得了可喜的成绩,2004年4月被评为“省级绿色学校”,同年,2004年12月被国家环境保护总局、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授予“全国绿色学校创建活动先进学校”。创“绿”的过程是一个学习奋进的过程,也是一个从理论到实践的过程。下面简要谈谈我校创“绿”过程的一些感想:
一、学校简介
福建永安一中,前身为“省立永安中学”,创办于1938年秋,1962年被确认为省首批47所重点中学之一。学校占地面积106亩,校园绿化覆盖面积达28575平方米,校园美丽,布局合理。近年来,投资1965万元,建成艺体馆、地理园,扩建300米标准跑道的新操场,建立了双向交互式校园网,实现了行政办公自动化,按“省一级达标校”标准配齐了电教设施,使现代教育技术装备跻身全省先进行列。现有学生2546人,教职工203人,特级教师1人,高级教师55人,中高级教师占专任教师的71.3%以上,12人为青年教师获省优秀青年教师称号,6人为被评为省学科带头人,1位被评为省优秀青年校长。学校以“人格健全,基础扎实,学有特长”为培养目标,确立“以人为本,面向全体,为学生终身发展奠基”的办学理念。教学质量高,连年高考成绩名列三明市前茅。
学校十分重视环境教育。我校自1996年以来,认真贯彻执行《全国环境宣传教育行动纲要》,创建绿色学校、开展环境教育,从可持续发展的战略高度凸显办学特色,取得了可喜的成绩。由于我校绿色教育成果显著,2002年11月福建电视台4套“环保时刻”栏目作了专题报道,2003年1月《三明环保》“小荷才露尖尖角”一文,介绍了我校环境教育工作的特色与成果。我校连续10年保持省绿化红旗单位,1999年被评为永安市唯一的一所“绿美园林示范校”,2002年7月被评为“永安市绿色学校”、“省级花园式单位”,2003年5月我校被评为“三明市绿色学校”。2004年4月被评为“省级绿色学校”。
二、创建过程和成果
我校十分重视“绿色学校”创建工作,环境教育,环境的绿化、美化、净化,一直列入学校规划和工作日程,常年把这项工作同常规教学及相关活动紧密结合起来,同争创“八闽名校”结合起来。近年来,通过“绿色班子”的建立、“绿色队伍”的建设、“绿色课程”的创设、“绿色校园”的创建,全校师生的环境意识明显增强,可持续发展的理念深入人心。
1、领导重视,目的明确,措施落实
我校各任领导对环境教育,环境的绿化、美化、净化十分重视,拥有一个环保意识强的“绿色班子”。2000年校长张启生作为学校创“绿”工作的倡导者,几年来,他前瞻性地、创造性地以自己绿色的理念和言行去号召、带领全校师生投入到绿色学校的各项教育教学与管理工作中,建立机构,制定制度,使我校环保工作规范化,曾多次在校行政会和教工大会上强调环境教育的重要意义,适时渗透我校所实施的绿色管理、绿色教育等可持续发展理念,要求全体教师转变单纯进行知识教学的观念,努力把四大板块(知识、科技、环保、道德)内容结合起来,形成立体的现代教育理念。2003年5月,张校长向全校教职工做了一次题为“澳大利亚之行--教育、环保、文化考察巡礼”的别开生面的多媒体讲座。张校长把“环保”作为讲座的一块重要内容,足见我校领导对环境教育的高度重视。胡鹰展副校长将环境教育渗透到地理学科的教育教学工作中,全身心关注环境教育,以身作则做出榜样;范纯正副校长作为永安市环境学会理事,我校环保学组组长,在语文教学中,润物细无声地传播绿色的理念。为了更有效地实施环境教育,2001年4月20日,学校设立了以张启生校长为组长的“绿色学校”领导小组,并明确要求学校各处室、各教研组、各年段在每学期的教育教学工作计划和总结中都要把环境教育工作列为一项重要的内容,努力把环境教育与学科教学活动和德育工作紧密地结合起来。教务处把“教案能体现环境教育”作为一条基本要求来检查教师教案,政教处每学期都制定了以环境教育为主题的活动计划,同时把这项工作作为班级、班主任评先评优的重要条件。
2、组织培训,建设一支业务精、能力强、素质高的“绿色队伍” 为提高环保教育工作的质量和水平,我校十分重视“绿色队伍”的建设。2000年以来,我校每年都有环境教育骨干教师参加市一级环境教育培训,张启生校长带头参加了学习和培训。培训结束后,请骨干教师对全校教师进行环境教育理论讲座,开设环境教育示范课、观摩课等。为加强交流、扩大视野,学校多次邀请有关专家来校举办环境教育的专题讲座或做普及环保知识的学术报告。为总结经验、推广成果,2003年9月,我们开展了永安一中环境教育优秀教案、优秀论文、优秀课件、优秀学生环保作品的评选活动,并整理汇编。为了更好地普及环境教育、普及环境科学知识,学校拨出专项资金,购买了有关书籍和音像资料,并设立了环境教育图书专柜,以便师生借阅和查找资料,现在图书馆有环境教育图书二千三百多册。此外,学校还常年征订了《中国环境报》、《福建环境报》、《环境与健康》、《大自然》等报刊杂志,有效地提高了老师们积极渗透环境教育的能力。
3、构建各类课程板块相辅相成、相得益彰的“绿色课程”(1)以必修课渗透为主渠道,奠定环境教育的坚实基础。我校多数教师在备课时都十分注重挖掘与整合,并在教学中坚持紧密性、适度性、适时性的教育原则,从而使必修课的教学活动与环境渗透式教育浑然一体、水乳交融。此外,我校在学科教学中渗透环境教育还特别注意了协同性原则,即各学科协同一致开展环境教育。除了要求地理、生物、化学、物理学科的教师从学中导思,责无旁贷地承担起环境教育的重任外,也要求其他学科的教师在其教学活动中有机渗透环境教育。如今,发挥必修课主渠道作用、积极有效地渗透环境教育的课题研究已经在全校教师中展开,全体教师已经有了比较强的环境意识,并且能够自觉地、自然地在学科教学中渗透环境教育,取得了较好的成效。
(2)在选修课中提升环境教育的深度和广度。为适应全国课程改革的需要,深化环境教育目标,我校特设环境教育选修课,有专任教师任教。在教学内容上,我们以拓展现代化知识视野为重点,加大现代科学技术及现代科学应用基础知识的比重,精心选择知识性、科学性、实用性强的内容进行讲授;在教学组织形式上,运用现代教育技术,采取互动式、探究式等先进的教学模式,将环境知识的传授、环境意识的熏陶、环境技能的培养有机地融合在一起,不断深化环境教育的知识目标、意识目标和技能目标。
(3)在活动课中开创环境教育的新局面。①形式多样的宣传教育活动。我校在学生活动场所设有许多醒目的环保标语,形成了处处会说法的大课堂;充分利用国旗下的讲话、黑板报、宣传栏等文化阵地进行环保宣传教育;“科技走廊”广泛地宣传环保知识,图书馆管理人员利用图书馆橱窗不定期地刊出最新研究成果、张贴图片展示我国环境建设的巨大成就;政教处、团委以及环保小组在“爱鸟周”、“地球日”、“环境日”等环保宣传日,开展寓教于乐、形式多样的环境教育宣传活动;校学生会《小记者快报》有专门的环保栏目。此外,还不定期地举办大型环保图片展和环保“三小”作品展评活动,收到了良好的教育效果。②内容丰富的兴趣小组活动。几年来,我校坚持开展各种形式的以环境教育为主的兴趣小组活动,学校常年组织青年志愿者服务队参加社区环保行动,到风景区清理白色污染物;组织学生参加市环保夏令营活动,参观环境教育基地,增强环保意识和责任感。③成果喜人的研究性学习活动。我校近三年来在这方面进行了实践与探索,近三年高一年级共有四十多个研究性学习小组以研究环境问题为课题,不少研究成果喜人。生物小组学生在教师指导下,对校园树种进行了普查,撰写的论文《永安林业资源的考察和标本的制作》获三明市第五届青少年生物和环境科学探索活动优秀奖;2002年,生物组吴兰英、赖忠诚老师指导张德星同学参加福建省“大手拉小手”科研课题的调查研究,论文《永安市河流鱼类资源调查与开发利用》在第十七届福建省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中获二等奖;劳技组林胜贵、郑志亮两位教师利用“创思”课,融科技教育与环境教育于一体,引导学生大胆创新,取得了骄人的成绩:2003年罗春和等三位学生考察并撰写的论文《揭开安贞堡无蜘蛛、蚊子之谜》在第十八届福建省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中获金奖,为此而设计的展板也获得了一等奖;柯洁平同学制作的《定时叫醒按摩枕头》在第十八届福建省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中获得三等奖;王祖威同学设计的“双层环保包装袋”已申请了专利,所撰写的论文《双层环保包装袋的设计及应用价值》参加第十八届三明市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获优秀项目二等奖;廖景明同学设计的《生态防盗报警器》获第十八届三明市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优秀项目二等奖。文学社和环保小组的学生用笔墨来歌颂美好的江山,表达保护环境的美好愿望。如张淑媚老师指导陈雯雯同学撰写的《熠熠明珠耀燕江》一文,在“全国中学生地理小论文征文竞赛”活动中获一等奖;江晓帆同学撰写的《万年文化发祥地,千里枯滩断流河--黄河断流的思考》一文获“全国首届学生地理论文竞赛”优秀论文奖;薛卫平老师指导郑洁同学在福建省“保护我们共有的家园”的演讲比赛中获得一等奖;此外还有大量的环保小论文和书画作品获得市级以上奖励。
4、优化校园物质文化建设,营造环境优美的“绿色校园” 绿化、美化、净化学校环境,是潜移默化的环境教育。自2000年我校创建“绿色学校”以来,我校领导班子就坚持高品位、高质量、精品化原则建设校园物质文化环境。为此,我校多次邀请有关专家对校园进行规划,并多方筹集资金,力使校园环境建设合理。目前,学校绿地面积多达28575M2,生均11.7M2,投入资金60多万元。2001年10月,我校投资27万元人民币建成了一座融教学、观赏为一体的“地理园”。它既是我校校园靓丽的绿色景点,更是我校乃至整个永安市,具体实施环境教育的优良场所。2002年下半年,学校重点整理了“艺体馆”周边环境,种上草、篱、树,配上花盆和石桌石凳,校园又出现了新的绿色景点。今天,走进永安一中,校园环境整洁优美,绿树成荫、花香鸟语、草坪绿篱、花木景点、地理园、教室文化、“美室杯”宿舍风景、环保宣传栏等校园文化环境,都为我们实施环境教育创造了富有人文气息的绿色空间。
江泽民同志指出:“环境意识和环境质量如何,是衡量一个国家和民族文明程度的一个重要标志。”中学生是未来的主人,使他们掌握科学文化的基本知识和技能,积极主动地参与保护环境的行动,我们任重道远。我们决心在原有的基础上,进一步加强组织领导,用可持续发展理念组织老师深入细致地开展环境教育,使之继续向科学化、规范化、制度化方向迈进,共创美好的未来。
2006年.11月.28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