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省永善一中2018学年上学期期中考试 高一历史[5篇范例]

时间:2019-05-14 06:48:16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云南省永善一中2018学年上学期期中考试 高一历史》,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云南省永善一中2018学年上学期期中考试 高一历史》。

第一篇:云南省永善一中2018学年上学期期中考试 高一历史

云南省永善一中2018学年上学期期中考试

高一 历史

命题教师:李茹 审题教师:张菲

本试卷分第Ⅰ卷和第Ⅱ卷两部分,共100分,考试时间120分钟。

分卷I

一、选择题(共30小题,每小题1.5分,共45分)

1.“我们国民……应该有两种彻底的觉悟:公民不能单纯依赖公理的觉悟,不能让少数人垄断政权的觉悟……由这彻底的觉悟,而应该抱定两大宗旨,即以强力拥护公理,平民征服政府。”20世纪初,陈独秀写下这篇战斗檄文,意在()A. 号召民众武力推翻清政府 B. 宣传俄国式无产阶级革命 C. 唤起群众性反帝爱国运动 D. 促成国共合作推进民主革命

2.下列条约中,割地、赔款、开放通商口岸三项内容都有的是()①《南京条约》②《辛丑条约》③《马关条约》 A. ②③ B. ①② C. ①③ D. ①②③

3.历史学家指出:西周王朝虽然显示出一定的统一性、集权性,但国家结构上的分散性、松散性仍是最本质的特点。造成上述“分散性、松散性”的原因是()A. 贵族拥有土地所有权 B. 分散的自然经济 C. 贵族拥有世袭特权 D. 王室日益腐败

4.英国主题为“你是否赞成保留英王”的民意调查结果显示,70%民众赞成保留国王。英国的国庆节就是英王的生日,英王生日不一样,国庆节也就不一样。对上述现象的理解,不正确的是()A. 英国人重视历史传统 B. 英国国王是国家的象征 C. 政治传统影响社会生活 D. 英王大权在握地位重要

5.1927年7月24日,宋庆龄在声明中指出:“我对于革命并没有灰心。使我失望的,只是有些领导过革命的人已走上歧途。”宋庆龄所指的人是()A. 蒋介石、陈独秀 B. 汪精卫、陈独秀 C. 蒋介石、汪精卫 D. 蒋介石、董必武

6.一位政治家在演讲中提到:“一个公民只要有任何长处,他就会受到提拔,担任公职;贫穷也不再是障碍物,不管他的境况有多黯淡。”这一现象最早出现于()A. 梭伦改革时期 B. 伯利克里担任首席将军时期 C. 查士丁尼统治时期 D. 克利斯提尼时期

7.按唐代有关兵役法规定,男子二十一岁成丁,开始服兵役,六十岁免兵役。有一次简点使右仆射封德彝等人要把当年征兵范围扩大到十八岁,虽然唐太宗已同意,诏敕也已草成,但受到魏征的坚决抵制。“敕三、四出”魏征还是拒不署敕,严辞反驳唐太宗说:“竭泽而渔,非不得鱼,明年无鱼。”最终此提议没有通过。由此可以看出()A. 唐朝时相权高于皇权 B. 当时魏征供职于门下省 C. 唐朝时已经出现君主立宪制 D. 中书省草拟的诏敕超越其部门权限

8.关于英国《权利法案》和美国1787年宪法共同点的叙述,正确的是()A. 为国家的统一奠定了政治基础 B. 都赋予了议会至高无上的权力 C. 是资产阶级革命成果的法律总结

D. 以法律形式确立了近代资本主义共和政体

9.19世纪30年代,工业资产阶级运动领袖托马斯·阿特伍德说:“……大贵族在下院有充分的代表权……工业和商业却几乎全无代表!它们是国家最重要的利益所在,是国家财富与力量的源泉……因此,改革这种状况对国家的昌盛极为重要。”为此()A. 进行了“光荣革命” B. 颁布《权利法案》 C. 进行了1832年议会改革 D. 设立责任内阁制

10.孔子死后,弟子们为其服丧3年。与这一行为密切相关的是()A. 分封制 B. 礼乐制度 C. 九品中正制 D. 科举制

11.丞相、御史大夫和太尉是秦朝中央的三个官职。下列评述正确的是()①丞相帮助皇帝处理全国政事

②御史大夫执掌群臣奏章、下达皇帝诏令,兼理国家监察事务 ③太尉负责全国军事事务,是秦始皇统治时期的常设官职 ④三个官职在地位、职责和权力方面相互牵制 A. ①③④ B. ①②④ C. ②③④ D. ①②③

12.1793年,英国马戛尔尼使团初访中国,有些清朝地方官员将其称为“钦差”,乾隆闻此,甚为不满,下谕旨将使臣称为贡使,“以符体制”。乾隆这一做法()A. 固守了传统的朝贡体制 B. 维护了主权与领土完整 C. 有利于实现外交近代化 D. 表明乾隆开始关注世界

13.法兰西第三共和国宪法规定,经选民直接选举的是()A. 众议院议员 B. 参议院议员 C. 共和国总统 D. 内阁总理

14.《十二铜表法》第五表规定:“凡以遗嘱处分自己的财产……具有法律上的效力。”这反映出罗马法()

A. 保障司法独立 B. 体现民主原则 C. 体现公共意志 D. 保护私有财产

15.有学者这样描述:“这个帝国既不发展英国式的强有力的立宪政体,也不借鉴作为法国特征的民主与平等。俾斯麦为了争取公众支持他的计划,利用当时存在的民主政治和社会主义者的思想感情,许诺……”俾斯麦的“许诺”最有可能是()A. 帝国国会由普选产生 B. 宰相在内阁中拥有绝对权力 C. 皇帝是帝国的元首

D. 联邦议会是帝国的最高机构

16.1875年,法国议会以353对352票通过宪法修正案。由于共和国不是明确被宣布的,而是含蓄地通过其总统的身份和职衔被议会间接地承认的,因此,有人戏称它是“从窗缝潜入的共和国”。这一现象能够说明当时法国()A. 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缓慢 B. 不同政治派别斗争激烈 C. 启蒙运动思想动员充分 D. 共和制度并不适于法国

17.朱元璋在洪武十三年(1380年)精心设置了一套四辅官制度,以春夏秋冬四季分命其官,春官在春季任事,夏官在夏季任事。同时每季官又设立两到三人分别在上旬、中旬和下旬视事,以此类推。四辅官制度出现的背景最有可能是()A. 撤销中书省,永废丞相职任 B. 胡惟庸“内外诸司封事人奏,惟庸先视之” C. 票拟制度化

D. 司礼太监成为事实上的宰相

18.国王的权力特别是在立法方面的权力受到了某些限制,法案的提出与通过不再是国王的特权,但国王仍享有统治国家的“神圣的权力”,他是军队、教会和文官的首脑,他有否决议会立法的绝对权力。据此判断,该“国王”指的是()A. 英国女王 B. 德国皇帝 C. 法国总统 D. 美国总统

19.安妮女王没有子嗣,她去世后王位就要复归詹姆士二世及其世系,“光荣革命”的成果将要功亏一篑。因此,1701年英国通过法律规定,安妮去世后王位将转入詹姆士二世的德意志表亲索菲亚手中。此举体现了英国政体的本质特点是()A. 以和平方式过渡政权 B. 完善王位继承制度 C. 深受欧洲大陆王室影响 D. 议会权力高于王权

20.甲午中日战争后,李鸿章曾希望英王劝止日本割台。但英政府称:“君主接见外国使节,不符合一般外交惯例,也不符合英国宫廷习惯。”据此你认为这次外交失败的实际原因是()A. 英国女王“统而不治” B. 英国默许日本对华侵略 C. 不符合国际惯例

D. 李鸿章缺乏国际外交常识

21.近代英国崛起的动力在哪里?一位学者比较研究近代英法两国时发现:“英国正在走向自由主义、国会统治和进步;而法国则不断加强贵族政治,‘封建主义’以及浪费――简言之,加强旧制度”“英国是宪法国家而且相对自由一些,而法国却是专制主义和独裁主义的国家。”这位学者进而得出的结论是()

A. 自由主义是英国崛起的前提

B. 国会统治和进步是英国崛起的主要原因 C. 宪法为英国崛起奠定了基础 D. 制度变革是崛起的主要动力之一

22.“奏章票拟,主之内阁;军国机要,主之议政处。”这种情况产生的影响是()A. 强化了皇权 B. 限制了皇权 C. 被历代沿用 D. 提高了行政效率 23.太平天国领导人曾对在华的外国使节说:“尔等如帮助满人,真是大错,但即令助之,亦是无用的。”“平定时不惟英国通商,万国皆通商……(但)害人之物为禁。”这说明太平天国在外交上()A. 对外国资本主义的侵略本质有了正确认识 B. 主张自由贸易,无论何种商品都不限制 C. 奉行独立自主、反对侵略的外交政策 D. 已经形成了成熟的外交方针

24.在当今美国,有权统管所有地区并指挥全部军事力量的是()

25.“皇帝倒了,辫子剪了,这是1912年给中国人最大的感受”,这直接说明了辛亥革命()A. 彻底动摇了封建统治的基础 B. 使民主共和的观念深入人心 C. 创立了资产阶级共和国

D. 推翻了中国两千多年以来的君主专制制度

26.1912年2月15日,孙中山亲率文武百官拜谒明孝陵,在《祭明太祖文》《谒明太祖陵文》中说:“……国家外患……代于蒙古,神州陆沉,几及百年。我高皇帝应时崛起……河山再造,光复大义,昭示来兹……”“奉兹大柄,还我汉人,皇汉民族,既寿永昌。呜呼休哉!非我太祖在天之灵,何以及此?”就此分析,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 革命派美化了明太祖 B. 革命派存在着一定的皇权思想

C. 革命派借明太祖表明反对民族压迫的立场 D. 革命派有难以割舍的反满情结

27.20世纪初期,张聿光常在上海《民呼画报》《民吁日报》《民主画报》上发表抨击时弊、为新时代呐喊的漫画。下面漫画《饭桶》作于1911年,作者旨在讽喻()

A. 清政府的腐败无能 B. 革命军的软弱妥协 C. 武昌起义影响甚微 D. 满清王朝灭亡在即

28.2012年12月英国女王伊丽莎白二世打破了231年的惯例,首次以国家元首身份参加内阁会议但并没有发言。女王没有发言的主要原因是()A. 君主立宪制名存实亡 B. 宪法规定国家元首不能干政 C. 女王对政治不感兴趣 D. 英国女王不懂政治事务

29.“在共和国晚期,特别是在罗马帝国时期,司法者……建立起一项原则,即被告在被确认犯罪之前是无罪的,被告有权利在法庭的法官面前同原告对质。”这项“原则”()A. 推动了罗马法由习惯法向成文法转变 B. 确保了罗马境内居民权利的平等 C. 反映出民主是罗马法精神的本质内涵 D. 体现出古罗马法追求公平公正

30.克利斯提尼时期的“五百人会议”由梭伦时期的“四百人会议”发展而来,两者都是雅典公民大会的常设机构。它们之间明显的区别是()A. 前者基于部落选出,后者基于等级选出 B. 前者基于财产多寡,后者更注重家庭出身 C. 前者基于等级选出,后者对所有公民开放 D. 前者基于行政选区选出,后者基于部落选出

分卷II

二、非选择题(共4小题, 共55分)

31.古希腊罗马是古代民主思想与实践的摇篮,雅典的民主制和罗马的法律更是影响深远。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国家的最高权力机关,负责审议并决定一切国家大事。所有合法的公民均有参与权、知情权、发言权、选举权和被选举权。”“所有公职人员从30岁以上的公民中选举产生,各机构内部实行集体负责和少数服从多数的原则。” 材料二 “……是通过抽签从整个部落中各选数十人组成的。每数十人为一组,轮流执政,处理一些日常事务。”

材料三 死者的财产需按其遗嘱进行处理……一家之主有权将他的财产遗留给任何他所喜爱的人。——罗马法

材料四 “私有财产是神圣不可侵犯的权利,除非由于合法认定的公共需要的明显要求,并且在事先公平补偿的条件下,任何人的财产不能被剥夺。”——《人权宣言》 请回答:

(1)指出材料一与材料二各反映了雅典民主制的什么特点?

(2)假如你生活在雅典民主制全盛时期,作为一名合法公民,你能享受到哪些权利?(3)依据材料一、二,结合所学知识,试对雅典民主制进行评价。

(4)恩格斯曾评价道:“罗马法……包含着资本主义时期的大多数法权关系。”请结合材料三、四及所学知识论证该观点。

32.中国抗日战争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重要组成部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太平洋战争的结束开创了东亚的一个新时代。中国通过长期的反侵略斗争,取代了日本的主导国家地位,从战前的半殖民地状态一跃而为五大国之一及联合国的创始国,拥有了安理会常任理事国席位和一票否决权。

——徐中约《中国近代史:1600~2000中国的奋斗》

材料二从1937年到1941年,中国独力抗战,抗击了在中国本土的50万到70万敌军——大约是日本总军力的一半——此外还有20万到70万的驻东北关东军。在1945年战争结束时,230万日本的海外派遣军中有120万被钉在了中国。

——徐中约《中国近代史:1600~2000中国的奋斗》

材料三据不完全统计,抗战期间,中国向苏联提供了4.5亿美元的矿石,向美国提供了价值7.48亿美元的桐油和锡、钨等矿产品,向英国提供了价值1.48亿英镑的农、矿产品,有力地支援了盟国的反法西斯战争。

——步平、荣维木主编《中华民族抗日战争全史》

材料四现代化的发展自有其内在的规律,但在战争状态下,现代化的走向便不可能完全按照通常的经济规律运行。由于中国大部分在战前较为发达的地区多处于日军的占领之下,被纳入了日本占领当局“以战养战”的战时轨道。

——步平、荣维木主编《中华民族抗日战争全史》 请回答:(1)据材料一,概括抗日战争胜利对中国的影响。

(2)据材料二、三,说明中国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做出怎样的贡献?这与材料一之间构成了什么关系?

(3)材料四认为日本发动侵华战争对中国的影响是什么?

(4)综合以上材料,谈谈你对“中国的抗日战争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重要组成部分”这句话的理解。

33.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著名希腊史学家汉森认为:“雅典的民主政治和现代民主政治一样,具有民主、自由和平等三个基石。”这一结论是很难让人信服的。……雅典的民主带有相当强烈的不宽容性。中国学者对此进行的剖析可谓是入木三分:“这种专政渗透到社会生活的每一个角度,可以调动一切能够调动的力量,在需要的时候,它以绝对真理的面目向少数派和少数意见呼啸着压过去,轰然一声,连呻吟都一并埋在尘土之中。”

——倪学勇《雅典民主的多元解读》

材料二 我们只需把它们与任何其他古代政体比较一下,便会毫不踌躇地宣称它们具有无可怀疑的优点。——19世纪上半期英国希腊史专家格罗特 请回答:

(1)材料一中,作者对汉森的说法持怎样的态度?说明理由。

(2)两则材料对雅典的民主制度的看法有何不同?为何会形成这种差异?

34.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大约在1660—1789 年,西欧专制主义盛行,欧洲智力和文化的历史也经历了中世纪以来最重大的变化。

——摘自[美]罗伯特·E·勒纳等著《西方文明史》

(1)举例说明推动这一时期“欧洲智力和文化的历史”发生重大变化的政治、经济因素。(3)这一时期,中国专制主义盛行有哪些主要表现?由此产生了什么后果?

材料二英国的大炮破坏了中国皇帝的权威,迫使天朝帝国与地上的世界接触。与外界完全隔绝曾是保存旧中国的首要条件,而当这种隔绝状态在英国的努力之下被暴力所打破的时候,接踵而至的必然是解体的过程,正如小心保存在密闭棺木里的木乃伊——接触新鲜空气便必然要解体一样。—— 马克思《中国革命和欧洲革命》

(4)过马克思的这段话,我们可以看出,鸦片战争客观上对中国传统社会产生了重大的影响。由此有人就说:“鸦片战争是在执行一种历史使命,它是用侵略手段来达到使中国向世界开放的目的;从某种意义上说,是鸦片战争一声炮响,给中国送来了近代文明。”请结合史实评述这种观点。

答案解析

1.【答案】C

【解析】材料“以强力拥护公理,平民征服政府”是陈独秀为了唤起在五四运动中广大群众的反帝觉悟。所以答案选C。2.【答案】C

【解析】中国近代以来与西方签订的不平等条约中割地、赔款、开放通商口岸几乎是所有条约中的共同点,每一个不平等条约中也都有自己的不同内容。《辛丑条约》中没有割地、开放通商口岸的内容,但却允许外国列强在中国内地驻军,因此②《辛丑条约》不符合题意,C项符合题意要求和史实。3.【答案】C

【解析】依据所学可知,西周时期,为加强对辽阔疆域的统治,实行分封制,分封诸侯,以藩屏周,而诸侯在封地内享有大权,具有很大的独立性,造成“国家结构上的分散性、松散性”。所以应选C。4.【答案】D

【解析】本题考查英国国王在现代生活中的作用和地位。D项说法有误,英王是英国象征性的国家元首,没有实权。5.【答案】C

【解析】根据题干中时间可知发生在大革命失败后,据“走上歧途”等信息和所学信息可知应选C项。6.【答案】B

【解析】通过梳理题干材料信息,可以得出“人尽其才”和“穷人参政”两种民主政治特征。结合所学知识,这个历史阶段最早应该出现在古代雅典民主政治的“黄金时代”,也就是伯利克里执政时期,因为当时雅典除了“十将军”外的所有官职向全体公民开放,同时向任公职和参政公民发放津贴,故选B。7.【答案】B

【解析】对皇帝和丞相的政令进行审批的只有门下省。由此可以看出魏征供职于门下省。故选B。A项错误,唐朝时通过分割相权,皇权加强了。C项错误,唐朝以分权得以集权,还是君主专制统治。D项错误,三种权力是相互牵制和监督的,中书省草拟的诏敕并未超越其部门权限。8.【答案】C

【解析】两者都以法律的形式巩固了资产阶级革命的成果,都在一定程度上赋予人民一定的民主权利,体现了一定程度的民主性与进步性,选C。A和题干无关;B是英国;D是美国。9.【答案】C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再认再现能力。根据材料信息“19世纪30年代”“工业资产阶级”“下院”“改革”等关键信息,可以判断是1832年议会改革,故选C项。从时间上排除A、B、D三项。10.【答案】B

【解析】根据题干中“孔子死后,弟子们为其服丧3年”这一关键信息可知,这一行为符合礼制的要求,故答案选择B项。其他三个选项的表述均与题意无关。11.【答案】B

【解析】秦始皇统治时期太尉是虚设的,而非常设官职,故③错误,排除含③的选项,故答案为B。12.【答案】A

【解析】由材料可知乾隆皇帝把使臣改为“贡使”,反映了清政府“天朝上国”的传统“朝贡”体系,A符合题意;当时中国主权和领土很完整,排除B;材料中对英国使臣称呼改,说明当时中国外交思维落后,而不利于实现外交近代化,排除C;D与材料主旨不符。故答案选A。13.【答案】A

【解析】根据所学可知,法国《1875年宪法》规定,参议院由间接选举产生,众议院由普选产生(妇女、军人无投票权);总统由参众两院选出;内阁由总统任命。故A正确,B、C、D错误。答案选A。14.【答案】D

【解析】解题时要抓住关键词“财产”、“具有法律上的效力”,结合已学知识,综合分析可知材料所叙述的是为了保护私有财产而采取的种种措施具有法律效力,从而体现了私有财产神圣不可侵犯的原则,故选D。15.【答案】A

【解析】由题干中的“利用当时存在的民主政治和社会主义者的思想感情,许诺……”就应该知道,他所许诺的一定体现这些,根据所学知识,A就符合题意,既能体现民主,又能体现广大工农群众的意愿和要求,故选A;其它选项与题意不符,故排除。16.【答案】B

【解析】本题材料提到,由于共和国不是明确被宣布的,而是含蓄地通过其总统的身份和职衔被议会间接地承认的,因此,有人戏称它是“从窗缝潜入的共和国”。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一现象能够说明当时法国不同政治派别斗争激烈,因此选B。A、C、D都不符合材料信息,排除。17.【答案】A

【解析】朱元璋设置了四辅官制度,目的在于帮助皇帝处理全国政事,其背景是在明朝初年,废除了丞相,原来丞相分担的行政事务急需要解决。B项说的是明初丞相权力过大;C项说的票拟权是在内阁成立之后;D项材料中未涉及。故选A。18.【答案】B 【解析】从材料来看,在近代资产阶级政体确立的过程中,该国国王依然具有很大的权力,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此国王应当指的是德国皇帝。故选B项。英国女王“统而不治”,排除A;法国和美国的总统受到其它部门的制约,排除C、D。19.【答案】D

【解析】通过阅读本题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议会掌握国家的立法权,它通过制定法律来干涉王位的继承,这就从本质上说明了议会的权力高于王权。这是英国政体的本质特点。故本题正确答案应选D项。20.【答案】B

【解析】在做此题时一定要注意这次外交失败是有独特的背景的,即“甲午中日战争后,李鸿章曾希望英王劝止日本割台”,英国之所以这样做是为了不得罪日本,也就体现了英国是默许、支持日本对华的侵略,所以本题这次外交失败的实际原因只能是B,其它均非实际原因。21.【答案】D

【解析】近代英国崛起的动力在材料中的学者看来是英国的自由主义,国会地位的上升,是宪法国家,而法国加强贵族统治,是专制主义的独裁国家,通过英法的对比,说明英国的崛起是因为其实行资本主义统治,而法国则是封建专制统治,即英国崛起的原因之一是制度的创新,D项正确。自由主义是英国工业革命时期出现的思想,当时英国已经崛起,排除A项;B项属于表面现象,其实质说明的是制度创新;为英国崛起奠定基础的是资本主义统治的确立,C项错误。故选D项。22.【答案】B

【解析】清初议政王大臣会议的权力凌驾于内阁之上,议政王大臣会议决定的事,连皇帝也难以更改,皇权受到很大限制。23.【答案】C

【解析】“如帮助满人,真是大错,但即令助之,亦是无用”体现出了太平天国反对侵略的外交政策。“平定时不惟英国通商,万国皆通商……(但)害人之物为禁”,体现出了太平天国奉行独立自主的对外政策。24.【答案】A

【解析】结合美国1787年宪法,联邦中央权力机构实行“三权分立”,总统掌握最高行政权,统管所有地区、指挥全部军事力量,故选A项。25.【答案】D

【解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材料直接说明了辛亥革命推翻了中国两千多年以来的君主专制制度,皇帝代表君主专制制度,故选D。26.【答案】B

【解析】孙中山借拜谒明孝陵表明自己反对满清贵族统治的立场,故C、D正确,“河山再造,光复大义”实际是对明太祖的美化,故A也正确。结合当时孙中山主张民主共和,可以看出B项不符合史实,故选B项。27.【答案】A

【解析】由题干漫画反映的服饰上来看,作者将清朝统治者比作“饭桶”,意在讥讽清政府的腐败无能。故选A项。28.【答案】B

【解析】1689年《权利法案》颁布后,英国逐渐确立了君主立宪制,国王先后失去立法权、行政权等,“统而不治”,仅成为名义上的国家元首、国家象征。故材料中现象的出现是由英国政体决定的。29.【答案】D

【解析】解答本题时要注意对材料的理解,被告与原告在判决宣判之前是平等的,这体现了古罗马法的公平与公正。分析选项,D项符合题意。30.【答案】D

【解析】选D。克利斯提尼以地域为基础划定十个行政选区,以抽签的方式从十个选区各选出50人组成五百人会议,在公民大会闭会期间,负责处理大部分政务;梭伦在原有四个部落中各选出100人组成四百人会议,作为公民大会的常设机构。选举中不涉及财产、等级出身等。31.【答案】(1)材料一反映了人民主权的特点;材料二反映了轮番而治的特点。

(2)享有公民大会的参与权、知情权、发言权、选举权和被选举权;有权进入五百人议事会、陪审法庭和规模不大的行政和军事机关。

(3)积极性:雅典民主为人类提供了一种集体管理国家的形式,多数人的决策往往更全面、正确;公职人员由多数人选举产生,减少了以权谋私的可能性;民主权利保证了公民的自由,造就了大量的思想家、艺术家,促进了雅典政治、经济、文化的繁荣,为后世提供了值得参照的民主政体形式和运行机制。局限性:雅典民主仅限本邦成年男性公民,妇女、儿童、奴隶、外邦人不享有民主权利,这造成了社会的不公平现象。

(4)罗马法承认私有财产权神圣不可侵犯,《人权宣言》中也有这样的规定,这说明罗马法奠定了近代资本主义国家立法的基础。

【解析】 本题主要考查雅典民主政治的特点和评价。第(1)问需要仔细阅读材料,根据材料一“所有合法的公民均有参与权、知情权、发言权、选举权和被选举权”和材料二中“抽签”“轮流执政”等关键信息,概括出雅典民主政治的特点。第(2)问据材料一中“所有合法的公民均有参与权、知情权、发言权、选举权和被选举权。”“所有公职人员从30岁以上的公民中选举产生”,再联系教材有关伯利克里时期雅典民主政治的内容进行回答。第(3)问从罗马民主制的积极性和局限性两方面回答。第(4)问依据材料中有效信息进行分析论证。32.【答案】(1)影响:极大地提高了中国的国际地位。

(2)贡献:中国战场牵制了日本大量兵力;中国为同盟国提供大量战略资源。关系:因果关系。

(3)影响:日本侵华打断了中国现代化进程。

(4)理解:中国战场有力地支援了盟国的反法西斯战争,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作出重要贡献,但中华民族为此付出了巨大民族牺牲和代价。

【解析】(1)根据材料一“中国通过长期的反侵略斗争,取代了日本的主导国家地位,从战前的半殖民地状态一跃而为五大国之一及联合国的创始国,拥有了安理会常任理事国席位和一票否决权”,可以概括为国际地位的提高。

(2)第一小问贡献,根据材料二“中国独立抗战,抗击了……大约是日本总军力的一半“,可以归纳为帮助盟国牵制了日军主力,根据材料三“向苏联提供了4.5亿美元的矿石,向美国提供了价值7.48亿美元的桐油和锡、钨等矿产品,向英国提供了价值1.48亿英镑的农、矿产品”,可以归纳为向盟国提供战略资源;第二小问关系,结合第一问提高地位和本题第一小问贡献,可以归纳为因果关系。

(3)根据材料四“在战争状态下,现代化的走向便不可能完全按照通常的经济规律运行”,可以从打断中国现代化角度思考。

(4)综合“地位提高”“牵制兵力”“提供资源”“打断现代化”等主要信息,可以从付出代价与贡献的关系角度来组织答案。

33.【答案】(1)作者认为汉森的说法是错误的。理由:汉森认为雅典的民主政治和现代民主政治一样,两者都是建立在民主、自由和平等的基础上的。实际上,雅典的民主制并不具备现代民主包含的民主、自由、平等。①雅典民主仅限于占城邦人口小部分的男性公民,妇女、外邦人和广大奴隶是没有民主权利的。②雅典民主容易造成集体暴政。③雅典的民主是一种直接民主,而现代民主主要实行间接民主。

(2)材料一认为雅典的民主带有强烈的不宽容性,容易形成集体暴政,着眼于其局限性。材料二认为雅典的民主具有不可怀疑的优点。

形成差异的原因:评价的立足点不一样。材料一把雅典民主制度与现代民主制度相比较,前者的局限性是显而易见的;19世纪上半期,英国人需要推进议会改革,扩大资产阶级统治的基础。这使得英国的古典史研究打上了为雅典民主辩护的烙印。格罗特将雅典民主制度与古代其他地区政体横向比较,得出肯定的评价。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雅典民主制的评价分析能力。第(1)问,作者认为汉森的说法是错误的;“理由”实际要求回答雅典民主制的局限性;第(2)问,两者看法的不同较易回答,“原因”要注意从两者的出发点分析,特别要注意格罗特所处的时代英国民主政治的特点。34.【答案】⑴因素:英国和法国的资产阶级革命;西欧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英国工业革命的开始。

⑵政治:专制集权达顶峰,推行闭关锁国政策,抑制了人民的创新力,导致社会的封闭。经济:采取重农抑商政策,保护自然经济,阻碍新经济的成长。

思想文化:文化专制、科举考试,鄙视科技、盲目自大,阻碍了科技的发展。结果:没有实现从农耕文明向工业文明的转型,中国逐渐由领先转为落后。⑶整体看这种观点是错误的,但也有合理性。

因为:①英国发动战争的根本目的是打开中国市场,其性质是一场侵略中国的战争;②战争的结果,使中国领土和主权开始遭到破坏,中国被迫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战争加重了中国人民的苦难;③但鸦片战争的客观后果的确推动了中国的进步:一是使中国由闭关逐步走向开放,走向近代化;二是加速了中国社会内部变革,如封建自然经济解体,刺激了中华民族资本主义产生;思想上先进知识分子兴起了向西方学习的新思潮,西学东渐局面逐步形成。

【解析】本题考查16-19世纪中西情况的对比。第⑴问要注意从政治、经济等方面回答;第⑵问的表现也应该从政治、经济、思想文化来作答,结果应围绕文明转型来考虑;第⑶问要全面分析这种观点,指出其合理性与不合理性。

第二篇:云南省永善一中2017—2018学年上学期十一月份考试 高一历史

云南省永善一中2017—2018学年上学期十一月份考试

高一年级 历史

本试卷分第Ⅰ卷和第Ⅱ卷两部分,共100分,考试时间120分钟。

分卷I

一、选择题(共25小题,每小题2.0分,共50分)

1.某事件被称作以反满的汉民族主义为主要号召的“传统民变的特殊标本,中西碰撞的旁生枝节”,该事件是()

A. 洋务运动 B. 太平天国运动 C. 义和团运动 D. 戊戌变法

2.北宋政府规定,各州郡的财赋,除自留一小部分外,其余运往京师开封或其它指定地点,由中央掌管。这一措施的政治作用是()A. 保证京师的财政供应 B. 消除地方割据的物质基础 C. 防止农民起义 D. 抵抗少数民族的进攻

3.光荣革命使英国成为世界上第一个摆脱了专制统治的国家。它这样做的时候采用了不流血的方法。此后,英国就是在议会制度的框架之内,一步一步地进行了制度改革。可见英国政治体制创新的显著特点是()A. 内容的继承与创新 B. 方式的和平与渐进 C. 君权的保留与限制 D. 地位的首创与示范 4.周初实行分封制是为了()A. 建立军事屏障,防止外族入侵 B. 削弱功臣、贵族的权力 C. 排斥异姓诸侯、团结同姓诸侯 D. 巩固奴隶制国家政权

5.1926年11月,国民党在广东举行中央政治会议,正式决定把国民党中央和国民政府迁到武汉;1927年元旦,国民政府在武汉正式办公。上述史事发生的历史背景是()A. 北伐战争胜利进军 B. 北洋军阀统治被推翻 C. 国民政府统一全国 D. 国共第一次合作破裂

6.王国维说:“兄弟之亲本不如父子,而兄之尊又不如父,故兄弟间常不免有争位之事”,“夫舍弟而传子者,所以息争也”。请判断他是在论述下列哪一制度的由来()A. 以举荐贤能为核心的禅让制 B. 以嫡长子继承为核心的宗法制 C. “兄终弟及”的王位继承制 D. 以同姓亲族为主体的分封制

7.明朝在中央机构中废中书省和丞相,权分六部,其目的是()A. 提高办事效率 B. 增强六部权力 C. 扩大统治基础 D. 加强专制统治

8.“它创立了一种以中央集权为主,辅以部分地方分权的新体制;它具有双重性,长期代表中央分驭地方,主要为中央收权兼替地方分留部分权力,所握权力大而不专。”“它”应该是指()A. 分封制 B. 郡县制 C. 行省制 D. 内阁制

9.到1832年,英国大约有16%的成年男子得到选举权,新兴工业城市得到65个席位。导致这一情况出现的根源是()

A. 工业革命的发展 B. 国王权力受限 C. 责任制内阁的形成 D. 无产阶级力量的壮大

10.在俄国十月革命的过程中,下面哪个事件标志着两个政权并存局面的结束()A. 二月革命 B. “四月提纲”

C. 七月流血事件 D. 彼得格勒武装起义

11.1912年2月15日,孙中山亲率文武百官拜谒明孝陵,在《祭明太祖文》《谒明太祖陵文》中说:“……国家外患……代于蒙古,神州陆沉,几及百年。我高皇帝应时崛起……河山再造,光复大义,昭示来兹……”“奉兹大柄,还我汉人,皇汉民族,既寿永昌。呜呼休哉!非我太祖在天之灵,何以及此?”就此分析,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 革命派美化了明太祖 B. 革命派存在着一定的皇权思想

C. 革命派借明太祖表明反对民族压迫的立场 D. 革命派有难以割舍的反满情结

12.学校开展研究性学习,某同学在研究《雅典民主政治》中写道:“我心目中的伯利克里是一个改革家。他活跃于政治舞台,在他努力下,债务奴隶因而得以解放,雅典国家得以形成。”这段文字()

A. 结论和史实都有错误 B. 史论结合,论证严密 C. 结论正确,史实有误 D. 结论有误,史实正确

13.1875年,国民议会仅以一票之多通过了总统选举方式的宪法条文:“共和国总统应由参众两院选出。”这说明()①君主派势力较为强大 ②议会中各派分歧较大③以法律形式确立了共和制④君主派与共和派斗争激烈 A. ①② B. ①②④ C. ①③④ D. ①②③④

14.1912年10月,孙中山在上海社会党的演说中指出:“循进化之理,由天演而至人为,社会主义实为之关键。”孙中山这里所说的“社会主义”的内涵指的是()A. 消灭私有制,实行公有制 B.平均地权,土地国有 C. 节制资本,耕者有其田 D. 推翻清朝统治,建立民国

15.美国历史学家平森认为,德国在短短的30年间,“从一个‘诗人和思想家’的民族转变为以工艺技术、金融和工业组织以及用物质进步为公共生活的显著特征的民族”。促成这一巨变的主要原因是()

A. 垄断组织大量出现 B. 从殖民地攫取巨额利润 C. 自法国获得割地赔款 D. 德意志统一的完成

16.18世纪末19世纪初,欧洲封建势力与拿破仑统治下的法国进行了旷日持久的战争,最后拿破仑遭到了失败。这从根本上反映了()A. 拿破仑的个人力量有限 B. 在俄国的惨败使其元气大损

C. 资本主义尚不具备战胜欧洲封建主义的力量 D. 拿破仑遭到了法国人民的反对

17.“公元前5世纪,经过平民的长期斗争,罗马颁布了一些新的法案,其中规定贵族与平民之间缔结的婚约应是合法的。”这些新法案的制定,其目的在于()A. 健全法律体系,维护贵族特权 B. 缓和民族矛盾,巩固罗马帝国统治 C. 缓解阶级矛盾,稳定社会秩序 D. 强调平等,废除罗马法律的阶级性

18.黑人奥巴马竞选总统时一再强调:“没有黑美国,也没有白美国,更没有红美国和蓝美国之分,只有美利坚合众国。”对这句话理解最准确的是()A. 美国种族歧视制度已彻底消失 B. 美国1787年宪法的局限性已不存在 C. 美国政治制度的民主性 D. 总统竞选是两党之争

19.雅典民主制中,国家最高权力机关是()A. 元老院 B. 公民大会 C. 陪审法庭 D. 五百人议事会

20.“这场战争虽然持续的时间不长,但中国为此付出的成本却十分昂贵,其不仅阻碍了中国向近代化国家的缓慢转型,而且也暴露了……遏制中国发展的险恶用心。这就是索要战争赔款,切断中国进行工业化建设所需要的资本供给。”这段文字评价的应是()A. 鸦片战争 B. 第二次鸦片战争 C. 甲午中日战争 D. 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21.史学家修昔底德在《伯罗奔尼撒战争史》中写下了“男人就是城邦”之句,根据希腊民主政治的特点,以下解释最确切的是()

A. 妇女地位低下,隶属于家庭,无权参政

B. 公民皆为男性,他们是城邦生存与发展的决定力量 C. 男人参军,保家卫国,确保城邦的安全 D. 全体男性共同分享城邦权力,承担社会义务

22.史学家费正清在《中国和日本》一章中曾这样写道:“在广东,小规模的革命党人起义虽遭镇压,可是在汉口,1911年10月10日,革命者的一家炸弹制造厂的意外爆炸,导致了附近帝国军队的兵变。”这场“兵变”带来的结果不包括()A. 清政府垮台 B. 皇帝制度结束 C. 中华民国成立 D. 中国实现了近代化 23.下图所示宪法内容示意图反映出的政治特征是()

A. 民主与专制斗争激烈 B. 民主力量相对弱小 C. 首相掌握国家实权 D. 典型的封建君主专制

24.第二次鸦片战争是第一次鸦片战争的继续,主要是因为()A. 都是因鸦片输入问题而引起 B. 对中国主权利益损坏更大 C. 英国仍为主要的侵略国家 D. 都是为打开中国市场而发动

25.“决战鲁西南,直插鄂豫皖,突破包围圈,逐鹿我中原。狭路相逢勇者胜,刘邓大军威名传!”这首歌曲歌颂的历史事件发生于()A. 国民革命时期 B. 红军长征时期 C. 解放战争时期 D. 抗日战争时期

分卷II

二、非选择题(共5小题,共50分)

26.古今中外,世界各国根据自己的国情,创造出适合自己需求的政治发展模式。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周人制度之大异于商者,一曰“立子立嫡”之制,由是而生宗法及丧服之制,并由是而有封建子弟之制,君天子臣诸侯之制。——《王国维遗书》

(1)材料一反映了西周的哪两种政治制度?据材料概括两者之间的关系。

材料二 当我们把视线从华夏大地移向地中海世界,去寻找西方文明之源时,雅典卫城赫然映入我们的眼帘。……在它静谧而沉寂的遗址深处,记叙着一种与古代中国迥然不同的政治制度。(2)据材料二,指出古代雅典与古代中国政治制度的不同。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古代雅典政治制度产生的条件。

材料三 《法兰西第三共和国宪法》节选(1875年)

第一条 立法权由众议院和参议院行使。众议院用普选方式选出。参议院由间接选举产生。

第二条 共和国总统由参议院与众议院组成的国民议会依绝对多数票选出,任期七年,连选得连任。(3)材料三体现了近代法国民主政治的哪些特征?

27.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美国联邦党人当年设计政治制度的基本精神是什么呢?简单地说,就是两个字——“制衡”。政治制度的“制衡”包括两层含义:其一,不同权力之间的相互制衡;其二,不同利益之间的相互均衡。——《论政治文明的内在灵魂》

材料二 “美国实行联邦制……中央政府只从州政府的权力中拿走了若干明确列举的权力,州政府则保留着中央政府拿走的权力之外的所有权力。” 材料三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美国是如何实现政治制度“制衡”的,这种“制衡”的目的是什么?(2)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材料二观点的理解。

(3)材料三图片中的人物,如果穿越时光隧道,能否出现在美国第一届联邦政府中?为什么?

28.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日军入侵缅甸,驻缅甸英军节节败退。1942年2月,由精锐力量组成的中国远征军入缅,与日军作战,在仁安羌作战中,中国远征军与敌浴血奋战,解救出被围英军,轰动英伦三岛,英军在战局不利的情况下,放弃缅甸,向印度撤退,中国远征军掩护英军,并分别撤至印度和国内。中国大后方重要的对外陆路通道分别被切断,滇西一度被日军占领。

1943年10月,中国远征军与盟军配合,反攻缅北和滇西,在密支那战役中,中国军人组成敢死队,绕到敌军背后,与正面部队同时发动进攻,使敌人腹背受敌,溃败逃跑,日军指挥官绝望自杀。中国远征军兵力总计达40余万人,伤亡接近20万人,以巨大的牺牲换取了最后的胜利。——摘编自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科学院《中国抗日战争史》 请回答:(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中国远征军入缅作战的军事意义和政治意义。

29.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和平未到最绝望期时,决不放弃和平,牺牲未到最后关头,绝不轻言牺牲……最后关头一刻,我们只有牺牲到底,抵抗到底,唯有牺牲的决心,才能博得最后的胜利;若是彷徨不定,妄想苟安,便会陷民族于万劫不复之地……所以卢沟桥事变的推演,是关系中国国家整个的问题……但我们的态度,只是应战而不是求战,应战是应付最后关头必不得以的办法……卢沟桥事件能否不扩大为中日战争,全系日本军队之行动。在和平根本绝望之前一秒钟,我们还是希望由和平的外交方法,求得卢事(卢沟桥事变)的解决。——蒋介石庐山谈话(1937年7月17日)

材料二日本在1945年完全被摧毁了。尼米兹海军上将始终认为,美国海军的绝对优势使胜利得以实现,而且只要有海军的优势就足以获胜。苏联的观点认为红军参战是决定性的因素,即使没有原子弹也会是这样。看来是所有这些因素综合在一起,才把日本一步步引向失败,然后又使失败突然来到。——H·米歇尔在《第二次世界大战》

材料三恩格斯1893年10月10日给俄国友人尼·丹尼尔逊复信中说:“……没有哪一次巨大的历史灾难,不是以历史的进步为补偿的。”——《马克思恩格斯全集》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蒋介石对卢沟桥事变的中日局势持什么态度?

(2)据材料二,作者提及的日本战败原因有哪些?你认为这样的分析全面吗?试作说明。(3)通过19世纪末和20世纪30年代日本发动的两次侵华战争对中国革命进程的影响,说明材料三观点的合理性。

30.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俄历)10月24-25日的革命所建立的、依靠工兵代表苏维埃的工农政府,向一切交战国的人民及其政府建议,立即就公正的民主的和约开始谈判。

本政府认为,一切交战国中被战争弄得精疲力竭、困苦不堪、痛苦万状的工人和劳动阶级的绝大多数所渴望的公正或民主的和平,即俄国工农在推翻沙皇君主制以后用最明确的、最坚决的方式要求的和平,就是立即实现的不割地(即不侵占别国领土,不强迫合并别的民族)不赔款的和平。——《和平法令》 请回答:(1)上述材料中提到的“10月24~25日的革命”是指什么政党领导的哪一革命?

(2)上述材料反映了新成立的苏维埃工农政府对帝国主义战争的什么态度?这反映了哪个阶级的意愿?

(3)结合有关政治的内容思考,我们应该怎样认识“维护和平”与“反对战争”的关系?

答案解析

1.【答案】B

【解析】从题干中“反满”“传统民变”“中西碰撞”等信息可以看出此运动是太平天国运动,故B项正确;洋务运动和义和团运动并不反对清朝的统治,故A、C项不正确;戊戌变法是通过自上而下的改革建立君主立宪政体,故D项不正确。2.【答案】B

【解析】从题意可以看出通过这一措施改变了唐末五代以来藩镇割据的分裂局面,消除了地方割据的物质基础,加强了中央集权。3.【答案】B

【解析】根据材料“用了不流血的方法”“英国就是在议会制度的框架之内,一步一步地进行了制度改革”可知英国政治体制的变化体现了和平与渐进的方式,B项正确;A、C、D三项与材料不符。4.【答案】D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西周的分封制。周初实行分封制的目的是巩固奴隶制国家政权,所以D项正确,A项内容从属于D项,B、C项表述错误。5.【答案】A

【解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随着北伐战争的胜利进军,国民政府迁都武汉。所以答案选A。6.【答案】B

【解析】从材料信息看,王国维认为,兄弟之间的血缘没有父子近,兄长也不及父亲尊崇。所以,兄弟之间不免有“争位之事”,为了避免这种情况,人们多把位置传给儿子,而不是兄弟。由此判断,这是关于宗法制的描述,故选B项。7.【答案】D

【解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明太祖废丞相,权分六部的目的是为了削弱相权,加强皇权,所以答案选D。8.【答案】C

【解析】由“以中央集权为主”可排除A项,因为分封制不利于中央集权的加强。由“地方分权的新体制”可排除D项,因为内阁制是中央政治体制,和地方分权无关。由“长期代表中央分驭地方”可知该制度为行省制,在中央设立中书省,在地方设置行中书省进行管辖,简称行省。所以答案选C。9.【答案】A

【解析】1832 年议会改革,新兴工业城市得到 65 个席位。出现这一现象的原因是工业革命的开展,工业资产阶级发展壮大,要求获得相应的政治权利。B、C、D项都是从政治上进行的分析,因而是错误的,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所以答案选A。10.【答案】C 【解析】1917年2月,俄国爆发二月革命推翻了罗曼诺夫王朝,开始形成两个政权并存的局面,1917年7月份的七月流血事件标志着两个政权并存局面的结束。所以本题正确答案为C项。11.【答案】B

【解析】孙中山借拜谒明孝陵表明自己反对满清贵族统治的立场,故C、D正确,“河山再造,光复大义”实际是对明太祖的美化,故A也正确。结合当时孙中山主张民主共和,可以看出B项不符合史实,故选B项。12.【答案】C

【解析】根据材料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债务奴隶因而得以解放”是梭伦改革时期的内容,史实错误。“雅典国家得以形成”结论正确,是伯利克里改革的影响。据此,排除A、B、D三项,本题正确答案选C。13.【答案】D

【解析】由题干给出的现象,我们可以得出赞成“共和国总统应由参众两院选出”的派别只占了非常微弱的优势,所以将近一半的人不赞成共和制以及各派的分歧也是较大的,所以①②④都对。这是通过的宪法条文,既然通过了,那就说明“以法律形式确立了共和制”,③对。答案为D。14.【答案】B

【解析】孙中山是资产阶级代表人物,不会主张消灭私有制,所以A项错误;C项为新三民主义的内容,时间错误,所以C项错误;中华民国成立于1912年1月1日,所以D项错误。孙中山这里强调的“社会主义”内涵指的是民生主义,即平均地权,土地国有,所以选B项。15.【答案】D

【解析】分析题干,实际上阐述了德国从思想领域的进步到实体经济的发展过程,注意题眼要求选择促成这一过程的主要原因,联系所学可知,四个选项所阐述的情况都是德国经济发展的原因,但通过比较,德国本身政治领域的巨大变化是导致题干现象的主要原因,即德意志的统一,这体现了上层建筑对经济基础的反作用,答案为 D。16.【答案】C

【解析】拿破仑建立的资产阶级军事帝国,遭到反法联军的进攻,最后失败。本题考查拿破仑帝国失败的根本原因。要从深层次分析,A不能成为根本原因。B属于表面原因,拿破仑对外战争失败,是因为他用战争侵犯欧洲各国的独立,奴役各国人民,激起了全欧洲的不满和敌意,不是遭到法国人民反对,而是被奴役各国人民反对。所以D不正确。17.【答案】C

【解析】公元前5世纪颁布的《十二铜表法》是贵族和平民斗争的结果,故有利于缓和社会矛盾,稳定社会秩序,因此选C。公元前5世纪是罗马共和国时期,与帝国无关,故B项错误;A项不符合材料中“规定贵族与平民之间缔结的婚约应是合法”的表述;在阶级社会中,法律是维护统治阶级利益的工具,故D项“废除罗马法律的阶级性”的说法错误。18.【答案】C

【解析】选C。本题属于最佳选择题。美国是当今世界上种族歧视最显著的国家之一,因此A、B两项都不对。材料中的“黑白红蓝”与政党之争无关,故选C。19.【答案】B

【解析】雅典民主制的最高权力机关是公民大会,陪审法庭掌管监察权和司法权,五百人议事会是常设性的机构——掌管行政,而元老院是罗马的机构,所以选B。20.【答案】C

【解析】注意材料中的关键信息“阻碍了中国向近代化国家的缓慢转型”“索要战争赔款”结合所学知识可知,“阻碍了中国向近代化国家的缓慢转型”实际上指的是使洋务运动失败,而且还有大量的赔款,实际上指的是甲午中日战争。因此答案为C。21.【答案】B

【解析】本题考查古希腊政治。引文的意思是:公民皆为男性,他们是城邦生存和发展 的决定力量。希腊属于奴隶社会时期,妇女、儿童、奴隶、外邦人没有公民权,不属 于公民范畴,因此选择B项。A、C两项在材料中没有体现。D项没有体现雅典公民的权力。22.【答案】D

【解析】辛亥革命推翻了封建君主专制制度,建立了中华民国,在中国政治民主化的进程中迈出了关键的一步,但并未在中国实现近代化。23.【答案】B

【解析】根据题干图片信息,本题考查的是德意志君主立宪政体相关内容。据此,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判断选项,可知:A项属于无关项,排除;C项表述错误,不符合史实;D项表述错误,此时德国已经建立起君主立宪制政体。进一步可知,B项表述客观,符合题干图片信息和史实,正确。故本题正确答案选B。24.【答案】D

【解析】不管是第一次鸦片战争还是第二次鸦片战争,他们的目的都是为了打开中国的市场,所以答案选D。第二次鸦片战争是因为修约不成而爆发的,排除A;B是影响,排除B;第一次是英国,第二次是英法联军,排除C。25.【答案】C

【解析】根据题目中的“逐鹿我中原”和“刘邓大军威名传”判断这是刘邓大军挺进大别山,揭开解放军战略反攻序幕的历史事件,题选C。

26.【答案】(1)制度:宗法制和分封制。关系:宗法制是分封制的基础(或是分封制是宗法制在政治上的表现;二者相辅相成;血缘与政治相结合)(2)不同:中国君主专制;雅典民主制度

条件:三面环水;多港湾;商品经济发达;小国寡民的城邦;人文主义盛行。(3分,答出三点即可)

(3)特征:分权制衡;选举制;任期制;共和制;代议制(间接民主)。(4分,答出四点即可)【解析】(1)由材料可知“立子立嫡之制”“封建子弟之制” 分别指宗法制和分封制。二者的关系:宗法制与分封制互为表里,分封制是宗法制在政治上的表现,宗法制是分封制实施的主要依据。(2)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是君主专制政体,具有终身制、世袭制、君王主权、个人独裁的特点;古代雅典的政治制度是民主政体,具有选举制、任期制、人民主权、集体领导的特点。古代雅典政治制度产生的条件:三面环海,山多地少;海岸曲折,港湾众多,商品经济发达;小国寡民的城邦;人文主义盛行;便利的经济文化交往条件,宽松的社会环境,平等互利的观念。

(3)由材料中的“立法权由众议院和参议院行使。众议院用普选方式选出。参议院由间接选举产生。共和国总统由参议院与众议院组成的国民议会依绝对多数票选出,任期七年,连选得连任”可得出分权制衡;选举制;任期制;共和制;代议制(间接民主)等特征。

27.【答案】(1)实行三权分立,立法权、行政权、司法权分立,又相互制约;实行两党制。目的:保障民主(防止专制)。

(2)中央政府与州政府实行分权,国家主权属于联邦。

(3)不能。因为1787年宪法制定之初不承认妇女、黑人享有同白人男子相同的权利。

【解析】(1)结合所学知识,美国实行三权分立:1787年宪法把国家权力分为立法、司法和行政三部分,三者独立平等,但相互制约,防止专制和独裁,维护了美国长期的政治稳定,充分体现了三权分立的原则。(2)结合所学知识,1787年宪法规定美国是一个联邦制国家,联邦权力高于各州权力,各州有一定的自治权。中央集权和地方分权相结合,有利于资本主义发展。(3)联系1787年宪法,允许奴隶制和黑奴贸易的存在,不承认黑人和印第安人具有与白人同等的权利,打上了种族歧视的烙印;最初没有规定人民应有的基本权利。

28.【答案】(1)军事意义:消灭了日军有生力量;保存了盟军反攻的实力;打通了中外国际交通线。

政治意义:表现出中国军队的英勇善战;增强了民族自信心,提升了中国的国际地位。

【解析】(1)军事方面,从材料中看出,中国远征军入缅作战,解救出被围英军,成功掩护了英军的撤退,这保存了盟军的实力;敢死队的浴血奋战使敌人腹背受敌,溃败逃跑,日军指挥官绝望自杀,消灭了日军的有生力量;被切断的中国大后方重要的对外陆路通道重新被夺回,打通了中外国际交通线。分析政治意义,材料中明显体现了在战争中我国军人体现出的英勇善战,不畏牺牲,并且解救英军的行动也轰动了英伦三岛,这使我们的民族自信心大有提升,我国的国际地位也因此得到提高。29.【答案】(1)中国只应战而不求战,希望和平解决中日问题;和平若没有希望,中国将坚决抗战。

(2)美国海军的绝对优势;苏联红军出兵中国东北;美国投放原子弹;综合因素作用的结果。不全面。忽视了中华民族全民族抗战的作用。

(3)甲午战争战败促进了中华民族的觉醒,客观上促进了中华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民族资产阶级力量壮大,加速了中国民主革命的进程。抗日战争胜利增强了中国人民的自尊心和自信心,为民主革命在全国的胜利奠定了基础。

【解析】第(1)问,“和平未到最绝望期时,决不放弃和平”“我们还是希望由和平的外交方法,求得卢事的解决。”说明蒋介石仍然希望和平解决中日冲突;“最后关头一到,我们只有牺牲到底,抵抗到底”说明若和平破灭,中国将坚决抗战。

第(2)问,第一小问原因,从材料我们可以归纳出美国因素(海军、原子弹)、苏联因素、综合因素等。第二、三小问材料显然忽略了一个最重要的因素,即中华民族全民族抗战的关键作用,这是中国抗战胜利的根本原因。

第(3)问,主要理解日本两次侵华战争对于中国历史进程客观上的推动作用,这两次战争分别是中日甲午战争和抗日战争。甲午战争战败促进了中华民族的觉醒,客观上促进了中华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抗日战争胜利增强了中国人民的自尊心和自信心,为民主革命在全国的胜利奠定了基础。

30.【答案】(1)布尔什维克党领导的十月革命。(2)反对并退出帝国主义战争。无产阶级。

(3)维护和平,并不是反对一切战争,正义的战争能够维护和平;反对战争,并不是所有的战争一概反对,有时,战争是维护和平的重要手段。

【解析】解答时,首先要明确每个问题的求答项;其次,阅读材料并提取有效信息,关键是明确材料中的“革命”是指十月革命,并以此为切入点进行分析;关于“维护和平”与“反对战争”的关系,应该注意从“正义战争能够维护和平”这一角度思考。

第三篇:云南省昭通市永善一中2017—2018学年上学期十月份考 高一历史

云南省昭通市永善一中2017—2018学年上学期十月份考

试 高一年级 历史

本试卷分第Ⅰ卷和第Ⅱ卷两部分,共100分,考试时间120分钟。

分卷I

一、选择题(共25小题,每小题2.0分,共50分)

1.有人指出:我们的老祖宗早就创造出了处理帝与相之间关系的模式或准则,那就是“君待臣以礼,臣事君以忠”。按照这种模式或准则来处理,一般情况下就不会发生帝与相之间的矛盾,其实例比比皆是……。这些“实例”不包括()A. 秦朝皇帝和三公坐而论政 B. 汉代向臣下问策 C. 唐代三省长官各司其职 D. 明初沿袭元朝中书省制度

2.2008年10月28日,孔子家族最后一代“衍圣公”──孔子第77代长孙孔德成在台北慈济医院病逝。“衍圣公”是孔子嫡派后裔的世袭封号,各朝皆置,孔子家族从宋仁宗至和二年(1055年)第46代起,由嫡长孙世袭“衍圣公”爵位。这种爵位世袭制源于我国的()A. 宗法制 B. 分封制 C. 君主专制 D. 禅让制

3.1687年4月和1688年4月詹姆士二世先后发布两个“宽容宣言”,残酷迫害清教徒。还向英国工商业主要竞争者——法国靠拢,严重危害了英国利益。面对此问题,英国资产阶级()A. 发动光荣革命,与新贵族阶层妥协 B. 颁布《权利法案》,确立了议会主权 C. 建立内阁机构,限制国王的行政权 D. 改革议会制度,中等阶级更多参政

4.1840~1842年的鸦片战争中国战败,以一个《南京条约》的签署告终。而战争的那些当事人是怎样看待这场战争的结果的呢?据史料记载:清政府极力地把鸦片战争定性为“地方性事件”,从历史的角度看,对此理解最准确的是()

A. 清政府对鸦片战争影响的实际反思有限 B. 清政府理性分析了鸦片战争的影响 C. 清政府逐渐放弃天朝上国的思维 D. 清政府想尽量保持自己的颜面

5.美国国务卿希拉里曾对希腊总理开玩笑说:“世界任何地方进行民主选举的时候,希腊都应该收取版税。”其中能支撑“希腊都应该收取版税”的有力论据是()A. 雅典民主为人类提供了一种集体管理的新形式 B. 希腊颁布了近代世界史上第一部成文宪法 C. 雅典民主突破了公民群体,与现代民主无异 D. 希腊开创了代议制的民主运作方式

6.“清政府推翻后,人们就无所适从了,不久就开始滥杀人了,谁军权在握,想杀人就杀人……辛亥革命开启了以后的几十年革命”。该观点旨在说明()A. 北洋政府政治分权以及军阀割据混战 B. 辛亥革命后重建统一权威体制的艰难 C. 新文化运动极大地解放了人们的思想 D. 辛亥革命的胜利果实被袁世凯所窃取

7.2010年5月,英国工党领袖布朗辞去首相职务,改由保守党领袖卡梅伦接任首相,这说明()

A. 英国国王对布朗不信任 B. 布朗失去了工党的信任 C. 工党在议会选举中失败 D. 卡梅伦在首相选举中胜出

8.下列对下图反映的历史信息表述正确的是()

A. 袁世凯复辟帝制失败

B. 日本发动的全面侵华战争以失败而告终 C. 国民党在大陆的统治被推翻 D. 美国发动的侵略朝鲜战争以失败而告终

9.美国历史学家J·卢姆说:“全世界都说过,像美国规模这么大的国家要建立共和制是不可能的。但是这里居然兴起了一个新型的共和国,一个虽然疆域和人口扩大10倍,但依旧对人民负责的政府……”美国能建立共和的原因有()

①北美殖民地有自由、自治的传统 ②教育普及,自由思想的传播 ③北美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 ④北美的封建统治根深蒂固 A. ①②③④ B. ①②③ C. ②③④ D. ①②④

10.翻开美国历史,共有九位总统曾在众议院被提案弹劾,他们是泰勒、强森、克里夫兰、胡佛、杜鲁门、尼克松、里根、老布什和克林顿,民主党和共和党领袖都未能幸免。这充分体现了()A. 法律至上 B. 分权制衡的原则 C. 两党政治 D. 联邦制

11.下图为美国特种部队游奇兵75团的徽章,徽章下方有国民革命军“青天白日”图案和“缅甸之星”标志,这一设计最能体现的史实是()

A. 美国支持国民党军队打内战 B. 美国多次发动侵略战争 C. 二战期间中美合作抗日 D. 美国远征军入缅作战

12.有学者认为:“德意志帝国设有一个普遍的、直接选举产生的国会。虽然总理与政府都由皇帝任命,但他们如果得不到国会多数的支持,几乎就无法执政。”这反映出当时德国()A. 帝国政府向帝国议会负责 B. 议会是国家的权力中心 C. 确立了联邦民主共和政体 D. 民主政治并非形同虚设

13.下列对林则徐禁烟活动的评述,正确的是()①没有虎门销烟就没有鸦片战争②维护了中华民族的利益 ③使英国再也不敢贩运鸦片④林则徐的禁毒精神值得我们学习A. ①③ B. ②④ C. ②③④ D. ①②④

14.1860年《北京条约》签订后,咸丰皇帝一不痛心割让九龙,二不吝惜巨额赔款,却认为外国派员驻京“为中国之害”。对咸丰皇帝这一认识分析正确的是()A. 把维护国家的尊严放在第一位 B. 认识到列强侵华的本质 C. 极力维护封建专制统治

D. 认识到列强派员驻京给中国带来的危害最大

15.邵龙宝先生在他的《超越政治权威的罗马法》中写道:(罗马法)“准许半岛约四分之一的居民享有充分的公民权,其余的人享有拉丁公民权……所有的人都享有人身自由,由此造成的唯一不足仅在于不能控制外交事务,不能强制人们服兵役。”他所说的“罗马法”应该属于()A.习惯法 B. 公民法 C. 万民法 D. 自然法

16.共产党在国统区公开出版的《新华日报》于1940年发表社论:“军民合作是取得这次战役胜利的重要条件,华北广大土地,简直无分前线与后方。”该社论评论的是()A. 百团大战 B. 远征缅甸 C. 太原会战 D. 武汉会战

17.如果请你担任历史纪实片《1911年的北京东交民巷》的导演,在反映当时北京划定给列强的使馆区东交民巷时,不应该出现的画面是()A. 各国使馆林立 B. 某国使馆举办舞会 C. 居住着大量北京居民 D. 驻扎有外国军队

18.阅读下列描绘雅典民主政治状况的图片,判断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①公民大会是司法机关 ②古代希腊是以男性为中心的父权和夫权社会 ③雅典民主不是全社会所有成年人的民主

A. ①②③ B. ②③ C. ①③ D. ①② 19.北宋初期,行使监察职能的御史弹劾官员时很少涉及宰相。至北宋中期,御史则与宰相“分为敌垒,以交战于廷”。这种现象反映了()A. 官僚内部斗争集中于相位之争 B. 宰相位尊权重的传统开始改变 C. 专制权力得到进一步强化 D. 监察官员与宰相权力基本对等

20.下列反映我国原始社会最终被夏朝取代的史料是()A. 《国语》中记载的“防风后尘,禹杀而戮之” B. 《越绝书》中记载的“禹穴之时,以铜为兵” C. 《左传》中记载的“茫茫禹迹,划为九州” D. 《礼记》中记载的“天下为家……大人世及以为礼

21.中国同盟会的成立标志着中国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进入了一个新阶段,这主要是指()A. 资产阶级革命派开始形成 B. 积极发动人民参加革命 C. 与保皇派展开了激烈论战 D. 革命有了统一的领导和纲领

22.有学者认为:“元朝行省实际上是封建中央集权分寄于地方……它负责处理境内政治、军事、经济等各类事务。此外行省还有一个重要职能是聚集境内财富,以供中央需要。行省治所往往就是完成这种职能的‘中转站’。”该学者的观点强调了()A. 行省制容易导致地方势力膨胀 B. 行省制下地方权力相当大 C. 行省制体现了分权与制衡原则 D. 行省是元朝最高行政机构

23.近代美、德、法三国曾先后于1787年、1871年、1875年制定和颁布了本国宪法。三国宪法所确立政体的相同点主要有()①政权组织实行责任制内阁 ②标志着资产阶级代议制不断完善 ③议会一般实行两院制 ④促进了本国资本主义的发展

A. ①②③④ B. ①②④ C. ③④ D. ①③④

24.梁漱溟在评价某一历史事件时说:“纵然曹、张罪大恶极,在罪名未成立时,他仍有他的自由。我们纵然是爱国急公的行为,也不能侵犯他,加暴行于他。……绝不能说我们所做得都对,就犯法也可以使得;我们民众的举动,就犯法也可以使得。”这一历史事件()A. 开辟了农村包围城市的革命道路 B. 揭开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序幕 C. 标志着中国工人阶级政党的诞生 D. 打响了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第一枪

25.“岛寇荼毒,痛及滇西。谁无血气,忍弃边陲。桓桓将士,不顾艰危。十荡十决,甘死如饴。瘗忠有圹,名勒丰碑。懔懔大义,昭示来兹。”这段碑文纪念的是()A. 国民革命军第八路军 B. 中国远征军 C. 中国人民解放军 D. 中国人民志愿军

分卷II

二、非选择题(共5小题, 共50分)26.(节选)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921年7月中共一大时,党员50余人;1922年7月二大时,党员195人;1923年6月三大时,党员432人。此后至1924年5月中央扩大执行委员会召开,即国民党改组前后一年时间,党员基本上没有增加,一些地方还明显减少。——王健英编《中国共产党组织史料汇编》

材料二

1927年初,中共中央通过决议声称:我们过去有一个根本错误,就是在国民革命和无产阶级革命之间划了一道不可逾越的鸿沟,以为今天只能做国民革命,仿佛多做了一点便违反了革命铁律。现在知道,革命就必须超越这个限制,不仅要努力争取无产阶级的实际领导权,而且要“做到工人农民及其他被压迫阶级的民主独裁制,集中铁路、航业、矿山、大工业于国家机关支配之下,以行向社会主义”。

——《中共中央政治局对于共产国际执行委员会第七次扩大全体会议 关于中国问题决议案的解释》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概括1921到1924年中共党员人数的变化情况,并结合所学分析其原因。(2)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材料二中共决议产生的原因以及影响。

27.老照片凝固了历史的瞬间,再现了历史的真实,是我们探究历史的珍贵资料。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一组老照片

材料二 中国共产党为工人和贫民的目前利益为计,……在这个联合战线里奋斗的目标是:

(一)消除内乱,打倒军阀,建设国内和平;

(二)推翻国际帝国主义压迫,达到中华民族完全独立;

(三)统一中国为真正的民主共和国。

(1)材料一中图一与哪次侵略战争有关?给中国带来的根本影响是什么?

(2)材料一中图二所涉及的战争,因为毛泽东与蒋介石“欢笑言和”而取得了胜利。“欢笑言和”指什么?为什么说这场战争的胜利奠定了中华民族复兴的起点?

(3)根据材料二,分析中共一大,中共二大的革命目标发生的变化。有何进步意义?

(4)材料一中图三所示人物开创了一条什么样的革命道路?指出这条道路的中心问题及其依据。

28.著名画家米谷绘制了蒋介石在1947年、1948年和1949年的不同形象,高度概括了蒋家王朝在中国人民解放军的打击下迅速土崩瓦解的史实。完成下列问题:

(1)图中蒋介石三个时期不同的形象分别说明了怎样的内战形势?(2)造成蒋介石1948年形象的原因是什么?(3)读此图,你得到了什么认识?

29.孙中山先生和辛亥革命先驱为中华民族建立的历史功绩彪炳史册!在辛亥革命中英勇奋斗和壮烈牺牲的志士们永远值得中国人民尊敬和纪念!辛亥革命永远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征程上一座巍然屹立的里程碑!

材料一下图是辛亥革命中的某一组织颁给成员的一种凭证,它是中国近代第一个资产阶级革命政党。它成立后,发动了一系列武装起义,鼓舞了全国人民的斗志,加速了辛亥革命发生。

材料二纪念辛亥革命100周年诗:

“中山奋起卫炎黄,叱咤风云革命张。首义武昌摧末帝,共和民主屹东方。”(1)材料一描写的是什么组织?

(2)材料二诗中提到的两个重大历史事件是什么?

材料三中华民国之主权属于国民全体。中华民国人民一律平等,无种族、阶级、宗教之区别……中华民国之立法权,以参议院行之;临时大总统代表临时政府,总揽政务,公布法律;国务员辅佐临时大总统,负其责任,实行责任内阁制;国务员于临时大总统提出法律案、公布法律及发布命令时,须副署之。法官独立审判,不受上级官厅之干涉。——《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3)材料三体现了该约法明显的特点是什么?它的颁布有何重大意义?(4)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概括辛亥革命的意义。

30.近代以来,面对列强的侵略,中国军民坚决维护国家主权,谱写了抗击入侵者的光辉篇章。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1840~1900年列强发动侵华战争简表

材料二邓世昌殉国后,光绪皇帝撰挽联:“此日漫挥天下泪,有公足壮海军威。”

材料三1937年日本开始全面侵华,中国开始全民族抗战。1945年8月15日,日本政府宣布无条件投降,9月2日正式签署投降书。1945年10月25日台湾光复。

材料四罗斯福说:“假如没有中国,假如中国被打垮了,你想一想有多少师团的日本兵可以因此调到其他方面来作战。他们可以马上打下澳洲,打下印度……” 请回答:

(1)填写材料一中的表格。材料二中的邓世昌壮烈殉国于中日甲午战争中的哪一次海战?(2)材料三中的“中国开始全民族抗战”是在什么事变爆发之后?根据材料三和材料四,结合所学知识,概述中国抗日战争的重大意义。

答案解析

1.【答案】D

【解析】“和三公坐而论政”“向臣下问策”“各司其职”均体现了“君待臣以礼”,所以A、B、C项属于符合该模式的实例。明初朱元璋废丞相、设殿阁大学士,加强了君主专制,同时随着宰相制度的废除,彻底消除了帝与相之间的矛盾,因此不符合该模式,所以D项符合题意。2.【答案】A

【解析】在宗法制度之下,实行嫡长子继承制,“衍圣公”爵位由嫡长孙世袭,源于我国的宗法制,故选A项。3.【答案】A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调动和运用知识的能力。从材料描述的信息可以看出,英国詹姆士二世的两个“宽容宣言”导致资产阶级与封建地主阶级之间的矛盾尖锐,面对这样的矛盾,资产阶级与新贵族之间相互妥协,发动了一场不流血的政变,赶走了詹姆士二世,史称“光荣革命”。所以答案选A。4.【答案】A

【解析】清政府把鸦片战争定性为“地方性事件”说明清政府尽量保持自己的颜面,这是问题的表面现象,从本质上说明清政府缺乏对鸦片战争的深度反思。5.【答案】A

【解析】雅典创造出法治基础上的差额选举制、任期制、议会制、比例代表制等民主运作方式,为人类提供了一种集体管理的新形式,A正确。近代世界上第一部成文宪法是美国1787年宪法;雅典民主与现代民主不同,仅仅是针对雅典公民群体而言的民主;代议制是资本主义国家的一种政治制度,是间接民主的形式,B、C、D三项错误。6.【答案】B

【解析】由材料关键信息“人们就无所适从了,不久就开始滥杀人了”“谁军权在握,想杀人就杀人”,材料主旨即在强调“辛亥革命后,中央集权制度受到影响”,B项表述准确,符合题意。材料没有提及政治分权和新文化运动,排除A、C两项。D项表述本身符合史实,但与材料不相关,排除。故选B。7.【答案】C

【解析】在英国,国王的态度不能决定首相人选,A项错误;布朗失去工党信任,继任者应该是工党的新领袖,而不是保守党领袖,B项错误;英国没有首相选举,议会选举的结果决定首相人选,D项错误,C项正确。8.【答案】B

【解析】由图片中“七七”,知道是日本发动的七七事变,七七事变是日本全面侵华开始的标志;由图片中“切切”和两个人切腹自杀,可以知道,日本的侵华战争最后是失败的。因此答案为B。9.【答案】B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的理解分析能力。北美未经历封建统治阶段,排除原因④,含有④的选项都可以排除。10.【答案】B

【解析】美国总统之所以被弹劾,原因是总统的权力受到各方面的制约。在美国的政治结构中,总统可以受到最高法院的起诉和议会的弹劾,体现出“三权分立”原则。这一思想是孟德斯鸠分权制衡原则的具体体现,因此本题选择B选项。11.【答案】C

【解析】美国特种部队徽章上的国民革命军“青天白日”和“缅甸之星”的标志,再根据徽章上面的时间1942年,可以判断出这是二战期间中美合作击败日军的历史事件。所以本题正确答案为C项。12.【答案】D

【解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帝国政府向皇帝负责,故A项错误;德意志君主立宪制下皇帝是国家权力的中心,故B项错误;德意志帝国确立的是君主立宪制政体,故C项错误;题干中“虽然总理与政府都由皇帝任命,但他们如果得不到国会多数的支持,几乎就无法执政”说明民主政治并非形同虚设,故D项正确。13.【答案】B

【解析】通过仔细阅读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不难发现,没有虎门销烟仍然会有鸦片战争,英国仍然敢贩运鸦片,林则徐禁烟活动的确维护了中华民族的利益,林则徐的不达目的誓不罢休的禁毒精神的确值得我们学习,所以综上所述本题答案只能是B。14.【答案】C

【解析】咸丰皇帝代表封建统治阶级的利益,他要维护专制封建统治。15.【答案】C

【解析】选C。题干材料规定罗马境内不同民族居民都享有公民权,这体现了万民法对帝国境内的各民族居民一视同仁的特点,故选C。16.【答案】A

【解析】依据题干中的“1940年”“华北”可知这是百团大战,故A正确;远征缅甸发生在1942年之后,故B错误;1940年,抗日战争已经进入相持阶段,太原会战和武汉会战发生在抗日战争防御阶段,故C、D错误。故选A。17.【答案】C

【解析】历史纪实片《1911年的北京东交民巷》在反映当时的北京东交民巷时,不应该出现的画面是居住着大量北京居民,因为《辛丑条约》规定划定北京东交民巷为使馆界,允许各国派兵驻扎,不允许中国人居住,故选C。18.【答案】B

【解析】陪审法庭是司法机关,所以①错误;雅典民主不是全社会所有成年人的民主,而是成年男性公民的民主,所以B项正确。19.【答案】C

【解析】材料中“北宋初期,行使监察职能的御史弹劾官员时很少涉及宰相。至北宋中期,御史则与宰相‘分为敌垒,以交战于廷’”说明君主借助御史来加强君主的权力,故本题选择C。A错误,这是皇帝采取的措施。B错在“开始”。D错在“基本对等”,材料中无法体现。20.【答案】D

【解析】夏朝是我国第一个奴隶制政权,形成政权的标志:一是出现了公共权力,二是出现了家天下的局面,王位世袭制取代禅让制。故选D。A项说的是大禹已经有了残杀的特权;B项说的是制造兵器;C项说的是大禹的踪迹。21.【答案】D

【解析】资产阶级革命派开始形成,早于1905年中国同盟会的成立,A项错误。B项不符合题干要求。C项不符合材料主旨,排除。1905年成立的中国同盟会,是第一个资产阶级革命政党,推动了中国民主革命进程,D项符合史实和题意,本题正确答案选D。22.【答案】B

【解析】“元朝行省实际上是封建中央集权分寄于地方”说明行省制加强了中央集权,故A、C说法不正确。材料显示行省有处理境内政治、军事、经济等各类事务、聚集境内财富的权力,说明行省制下地方权力相当大,B正确。行省是元朝最高地方行政机构,故D说法不正确。23.【答案】C

【解析】本题属于比较型选择题,①不对,如德国不是责任制内阁,君主掌握大权;②不对,德国资产阶级代议制不彻底不完善,带有专制色彩;③④正确,美法议会分参议院和众议院,德国议会分帝国议会和联邦议会;三国宪法都确立资产阶级代议制,促进了本国资本主义的发展。故选C项。24.【答案】B

【解析】材料中曹、张根据所学知识指的就是曹汝霖和章宗祥。因此此事件就是五四爱国运动,它提示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序幕,因此本题选择B选项。A选项说的是秋收起义,C选项说的是中共成立,D选项说的是南昌起义。25.【答案】B

【解析】由“岛寇荼毒,痛及滇西。谁无血气,忍弃边陲。”得知这主要反映了抗日战争时期中国远征军赴缅甸同日军作战的事件。所以选B。26.【答案】(1)情况:1921年7月到1923年6月,中共从无到有,逐渐发展壮大;1923年6月到1924年5月,中共党员没有增加。

发展壮大的原因:中共是无产阶级政党,代表更广大人民的利益,具有吸引力; 停止增加的原因:国共合作实现,中共忽视了组织和革命的独立性。

(2)原因:北伐战争的胜利进展;工农运动发展的推动;急于求成心理的作用;共产国际的影响。影响:“左”倾思想抬头;对第一次国共合作产生不良影响。

【解析】(1)第一小问情况,从材料一中“1921年7月中共一大时,党员50余人;1922年7月二大时,党员195人;1923年6月三大时,党员432人”,可知情况是1921年7月到1923年6月,中共从无到有,逐渐发展壮大,从“此后至1924年5月中央扩大执行委员会召开,即国民党改组前后一年时间,党员基本上没有增加,一些地方还明显减少”,可知情况是1923年6月到1924年5月,中共党员没有增加;第二小问原因,结合中国共产党代表广大工人阶级利益的性质可知发展壮大的原因,结合国共第一次合作中共采取党内合作的措施,可知中共党员停止增加的原因。(2)第一小问原因,从材料二中“1927年初”的时间背景,可知原因是北伐战争的胜利进展,工农运动发展的推动,从“做到工人农民及其他被压迫阶级的民主独裁制,集中铁路、航业、矿山、大工业于国家机关支配之下,以行向社会主义”,可知原因是急于求成心理的作用,从《中共中央政治局对于共产国际执行委员会第七次扩大全体会议关于中国问题决议案的解释》,可知原因是共产国际的影响;第二小问影响,从“做到工人农民及其他被压迫阶级的民主独裁制,集中铁路、航业、矿山、大工业于国家机关支配之下,以行向社会主义”,可知会产生急于求成的冒进的左倾错误思想,从“现在知道,革命就必须超越这个限制,不仅要努力争取无产阶级的实际领导权”,可知影响是会对第一次国共合作产生不良影响。

27.【答案】(1)八国联军侵华。清政府完全成为帝国主义统治中国的工具,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2)国共第二次合作

原因:人民民主力量发展壮大;民族民主意识进一步增强;民族革命取得局部胜利;收回一系列国家主权;国际地位得到提高。

(3)变化:明确提出反帝反封建,实现民族独立。进步意义:正确认识了中国国情,为中国革命指明了方向。

(4)道路: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或工农武装割据亦可)中心问题:土地问题;依据是:民主革命的性质与任务

【解析】(1)根据《辛丑条约》这一提示可知这次的侵华战争是八国联军侵华战争,结合所学知识,造成的影响是清政府完全沦为帝国主义统治中国的工具,中国彻底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2)分析“日本向中国政府投降的签字仪式”可知,七七事变发生后,民族矛盾上升为主要矛盾,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蒋介石答应了停止内战一致对外的主张,国共两党十年对峙局面基本结束了,第二次国共合作初步形成,两党携手并肩,共抗外敌,取得了抗击日本帝国主义的胜利。第二小问回答抗日战争的意义即可。

(3)结合所学知识和材料中

(一)(二)的信息,可知变化是明确提出反帝反封建,实现民族独立。其中的进步意义是正确认识了中国国情,为中国革命指明了方向。

(4)图中的人物毛主席可知他开创的道路是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或工农武装割据亦可)。结合所学知识即可知道,中心问题和依据分别是土地问题和民主革命的性质与任务。28.【答案】(1)1946~1947年,蒋介石发动全面内战,军事上处于优势地位。1948年,解放军转入战略反攻阶段,收复失地,扭转了战局。1949年,国共进行战略决战,国民党主力基本被消灭,解放战争即将胜利。

(2)人民解放军粉碎了国民党的全面进攻,重点进攻,转入战略反攻;国民党统治的腐败,政治孤立,军队厌战,士气低落;中共进行土改,获得广泛支持。(3)独裁、内战不得人心;一切反动派都是纸老虎。

【解析】本题需将漫画中的蒋介石的形象与时间对应起来,结合所学知识,第(1)、(2)问就容易回答了;第(3)问要联系第(1)、(2)问,从蒋介石的失败原因及教训等方面来归纳总结。29.【答案】(1)中国同盟会。

(2)武昌起义;中华民国成立;清朝宣告统治结束。(3)特点:三权分立。

意义:从法律上宣告了君主专制制度的灭亡;民主共和政体的确立;成为近代中国民主化进程的一座丰碑。

(4)中国近代史上第一次完全意义的反帝反封建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推翻了清朝的封建统治,结束了两千多年的君主专制制度;建立了资产阶级共和国,使民主共和的观念深入人心;是中国社会近代化进程中的里程碑。

【解析】(1)据材料“上图是辛亥革命中的某一组织颁给成员的一种凭证,它是中国近代第一个资产阶级革命政党。它成立后,发动了一系列武装起义,鼓舞了全国人民的斗志,加速了辛亥革命发生”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中国近代第一个资产阶级革命政党为中国同盟会。

(2)据材料“首义武昌摧末帝,共和民主屹东方”可知,材料所述的历史事件为辛亥革命爆发的标志武昌起义,辛亥革命后推翻了清王朝的统治,建立了中华民国临时政府,建立了资产阶级的民主共和国,结束了两千多年的封建君主专制制度。

(3)材料“中华民国之立法权,以参议院行之;临时大总统代表临时政府,总揽政务,公布法律;国务员辅佐临时大总统,负其责任,实行责任内阁制;国务员于临时大总统提出法律案、公布法律及发布命令时,须副署之。法官独立审判,不受上级官厅之干涉”显示,议会掌握立法权,临时大总统掌握行政权,司法独立,体现了三权分立的原则。结合所学知识即可得出其意义。(4)本题考查学生再现知识的能力,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辛亥革命的意义在于,中国近代史上第一次完全意义的反帝反封建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推翻了清朝的封建统治,结束了两千多年的君主专制制度;建立了资产阶级共和国,使民主共和的观念深入人心;是中国社会近代化进程中的里程碑。30.【答案】(1)①英国 ②签订《马关条约》,中国半殖民地化程度大大加深 ③八国联军侵华战争黄海海战。(2)卢沟桥事变(或七七事变)

意义:①中国近代以来反侵略战争第一次取得完全胜利; ②为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在全国的胜利奠定了基础;

③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做出了巨大贡献(或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重要组成部分); ④维护了国家主权(或捍卫了民族尊严);

【解析】(1)题中主要涉及到的都是一些课内的基础知识,考查的是基本史实。涉及到了鸦片战争、甲午中日战争和八国联军侵华战争三场战争的内容以及对应的条约和影响。邓世昌殉国的海战就是黄海海战,课本上已经明确给出。

(2)抗日战争开始于1931年九一八事变,但是全面的抗日战争起源于卢沟桥事变。对于抗日战争的主要意义我们要分条去概括,要涉及到国内影响以及国际影响,通过具体的事实来说明,做到言之有理,有理有据。

第四篇:云南省永善一中2017—2018学年上学期期末统一考试 高一历史

绝密★启用前2017年1月23日

云南省永善一中2017—2018学年上学期期末统一考试

高一年级 历史 命题教师:张燕南

本试卷分第Ⅰ卷和第Ⅱ卷两部分,共100分,考试时间120分钟。

分卷I

一、选择题(共30小题,每小题1.5分,共45分)

1.20世纪50年代是中国外交走向国际舞台的重要阶段,对于“50年代中国外交走向国际舞台”叙述不正确的是()

A. 发挥大国应有的影响力 B. 体现中国独立自主的外交原则 C. 推动不结盟运动的发展 D. 试图打破西方对中国外交封锁

2.狄摩西尼指出:“植根于每个人(雅典公民)心底的原则是:人生来不仅属于父母,而且属于国家……倘若他视自己为国家的儿女,便会自愿赴死,而不愿看到国家沦为附庸。如果国家处于被奴役的地位,他会感到蒙受的耻辱比死亡更可怕。”下列各项中,最能解释上述现象出现的原因的是()

A. 雅典盛行人文主义

B. 民主政治激发了公民的爱国热情 C. 雅典文化中的尚武精神 D. 雅典的爱国主义教育成效显著

3.国际公认的战争罪大致分为三种:一是反和平罪,即计划、准备、发动、实施侵略战争;二是常规战争罪,即违反战争法规、惯例,杀害、虐待被占领地的平民和战俘;三是反人道罪,即在战争中杀害、灭绝、奴役平民与其他对平民的非人道行为。日本在1931~1945年期间犯下的“反人道罪”是()

A. 建立伪满洲国 B. 制造卢沟桥事变 C. 推行奴化教育 D. 实施细菌战和毒气战

4.巴黎公社是无产阶级专政的一次伟大尝试,十月革命后“布尔什维克掌权后准备实施的措施大部分来自巴黎公社的经验”。巴黎公社与十月革命爆发的相似背景是()A. 都因为国际战争而引发 B. 无产阶级革命胜利的条件都已经成熟 C. 均有成熟的无产阶级政党领导

D. 都发生在资本主义链条中最薄弱的环节

5.1689年英国《权利法案》开启了近代代议制民主的先河,该法案旨在限制()A.平民的权利 B. 商人的权利 C. 教会的权利 D. 国王的权利

6.《布尔塞维克》是1927年10月创刊(1932年7月停刊),由瞿秋白在国统区主编的第一份秘密机关报。它宣传的内容可能有()

①抨击国民党叛变革命、屠杀人民的罪行②呼吁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③建立工农民主政权的理论④公布共产国际的重要决议与指示

A. ①②④ B. ②③④ C. ①②③ D. ①③④

7.观察下面的1934年10月江西部分地区农户土地占有状况调查表(%),表中农户的土地占有状况反映了江西()

A. 土地革命具有良好的群众基础 B. 地主依旧占有绝大部分的土地 C. 无地群众对社会稳定不具威胁 D. 中共土地政策取得了一定效果

8.1950年,法国提出欧洲应该超越国家的藩篱联合起来。这一建议得到联邦德国等国家的支持,但英国等一些国家反对成立超国家的机构,只有法、德、意等六国实现了联合。六国率先实现联合的直接原因是这些国家()

A. 发展水平相近B. 社会制度相同 C. 屡遭战争重创 D. 历史上关系紧密

9.英法两国前领导人曾说,离开中国、印度和巴西这样的发展中大国,重大国际问题一个也解决不了。美国资深外交官乔治·凯南生前也告诫说:“这个星球绝不会由任何一个单独的政治中心来统治……不论是美元还是刺刀,都不能保证成功。”这说明()A. 美国的霸权地位已经基本终结 B. 未来世界将成大国政治角逐的舞台 C. 多极化的发展趋势已不可逆转 D. 世界政治中心已向发展中国家偏移

10.公元前1世纪,古罗马大将凯撒进军埃及,与美丽的埃及女王克丽奥佩特拉相爱,并且两人有了一个儿子,取名托勒密•凯撒。当凯撒归国执政后,克丽奥佩特拉携儿子赴罗马与凯撒相会,并向罗马法庭为自己和儿子申请罗马籍,请问法官会判给克丽奥佩特拉和她的儿子享有罗马籍吗()A. 会,因为是皇帝的妻、子 B. 会,因为此时万民法已经产生

C. 会,因为被征服者如果无法享受罗马公民权,会引起社会动荡 D. 不会,因为此时万民法与公民法的界限还未消失

11.据新华网报道,受金融危机影响,马克思的著作《资本论》在德国重新畅销(见下图)。目前该书的销量已经比2005年增加两倍。这一现象说明()

《资本论》“热”了,马克思“火”了 A. 资本主义制度已经走到尽头 B. 只有《资本论》才可以拯救金融危机 C. 社会主义制度呼之欲出

D. 马克思主义理论是人类文明的优秀成果

12.新华网快讯:英国首相布莱尔2007年6月27 日正式向英国女王递交辞呈。英国执政党工党新任领袖布朗27日下午应英国女王伊丽莎白二世的邀请前往白金汉宫,接受女王授权组建新一届内阁,并从女王手中接受御玺,正式就任英国首相。下列对英国女王、首相、内阁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 英王是国家的象征,处于统而不治的地位 B. 内阁名义上对国王负责,实际上是对议会负责 C. 首相是下院多数党的领袖,实际掌握着国家大权 D. 首相是国家元首和政府首脑,在对外交往中代表英国 13.改革开放初期,中国外交政策进行重大调整的基本背景是()A. 不结盟运动兴起 B. 美苏放弃霸权主义 C. 和平与发展成为时代主题 D. 社会主义阵营日益强大

14.1851年和1911年都是中国农历辛亥年,在中国都发生了大规模的革命化运动,这两场革命运动的相似之处有()A. 都是从中国南方开始

B. 发动者都希望按照西方模式改造中国 C. 都推动了中国政治民主化进程

D. 发动者都尝试用暴力推翻清朝,最后被其绞杀

15.近代一位法国特使在他的《撕裂北京的那一年》中写道:“北直隶海湾(渤海湾)……挤满了各式小船,都在忙着搬运士兵……他们有的是哥萨克骑兵,有的是奥国兵,有的是德国兵,有的是英国的海军……他们是奉命来打仗的……”该材料记述的是()A. 鸦片战争 B. 第二次鸦片战争 C. 甲午中日战争 D. 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16.今年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中国全民族抗日战争开端的标志是()A. 甲午中日战争 B. 九一八事变 C. 卢沟桥事变 D. 中国远征军入缅作战

17.根据1871年开始生效的德意志帝国宪法文本,这个新的民族国家称为“德意志联邦”,其最高首脑为“联邦主席”。直到威廉一世加冕时,人们才从发布的皇帝宣言中得知,“联邦主席”改成了“德意志皇帝”。原来,威廉一世希望自己被称为“德国皇帝”,这一要求遭到巴伐利亚国王和符滕堡国王的反对,最后威廉一世接受了“德意志皇帝”称号。上述材料表明()A. 德意志帝国不适合建立联邦制 B. 德意志帝国仍是封建专制政体 C. 德意志帝国分裂割据局面仍没有消除 D. 德意志帝国存在集权与分权主义之争

18.长征期间,中共代表在莫斯科发表宣言,提出“有钱出钱、有粮出粮、有力出力、有专门技能出专门技能”的口号,要把地主、资产阶级、一切军队都包括在统一战线之中。该宣言的发表表明()A. 国共关系发生重大转变 B. 中共的革命策略发生改变 C. 中共放弃八七会议决策 D. 中共欲建立革命统一战线

19.总的说来,经过改革,旧日的氏族贵族奴隶主不再成为一支政治力量,贵族特权也烟消云散,这就是雅典执政官伯利克里津津乐道的“任职优先不属于某一特殊阶级”。这意味着()A. 奴隶主贵族被赶出政治舞台 B. 雅典国家性质发生变化 C. 官职向全体国民开放

D. 公民享有参与政治的均等机会

20.1986年,广西电影制片厂拍摄的一部电影轰动海内外。台湾领导人蒋经国在看过这部电影后不久,调整了对大陆的政策,同意开放国民党部队老兵回大陆探亲。这部电影表现了()

A. 中国全面抗战开始的七七事变 B. 国民党在正面战场浴血奋战 C. 中共在敌后战场的英勇抗战 D. 中国军队取得抗战的首次大捷

21.1859年,洪仁玕提出由私人集资筹建“书信馆”,并用火车运送邮件,“以通各色家信”。这反映了()

A. 太平天国大力发展近代事业 B. 洋务派致力于“自强”“求富” C.近代中华民族危机日益加深 D. 太平天国提出进步的改革方案

22.1949年1月,超载的中联轮船公司客轮“太平轮”因未开夜航灯而被货船“建元轮”撞沉,导致船上近千名绅士、名流罹难。同时损失大量货物、重要国民党档案等。该事件被称为“中国的泰坦尼克号”。这一悲剧的时代背景是()A. “国民经济建设运动”的推进 B. 民族资本主义经济恶性竞争 C. 中国近代重工业基础的脆弱 D. 解放战争的走势已渐趋明朗

23.下图漫画创作于20世纪前期中国社会急剧动荡的环境里。从当时的社会背景看,这幅作品主要反映作者的政治立场是()

A. 对中国国力弱小的漠然 B. 对日本行为的客观支持 C. 对袁世凯就任临时大总统的不满 D. 对巴黎和会中国外交失败的愤慨

24.“文革”结束后,巴金第一个提出建立“文革”博物馆的构想,目的是牢记十年惨痛的教训。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党和政府吸取“文革”教训所采取的重大措施有()①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②改进政治协商制度 ③提出“依法治国”理念④加强基层民主建设

A. ①②③④ B. ①②③ C. ②③④ D. ①③④

25.伯利克里说:“我们的城市,对全世界的人都是开放的。”这主要是由于()A. 雅典在希腊诸城邦中势力最大 B. 雅典拥有较强大的海军 C. 雅典公民视城邦为自己的生命 D. 海洋环境与经济的影响

26.元朝在郡县制度的基础上实行行省制度。关于这个制度的表述正确的有()①是中国省制的开端

②是古代中央行政制度的重大变革 ③使中央集权进一步加强 ④巩固了多民族国家的统一

A. ①②③④ B. ①②③ C. ①③④ D. ③④

27.某西方学者提出:“巴黎公社的重要性不在于它取得了什么成就,而在于它预示的信息:作为一个象征它十分可怕,但作为事实则不然。”该学者认为巴黎公社()A. 标志着马克思主义的诞生 B. 将引发欧洲无产阶级潮流 C. 将社会主义从理论变为现实 D. 打破了资本主义一统天下的局面

28.我国古代选官制度的演进大致可以表现出三个阶段()A. 世官制——察举制——科举制 B. 察举制——世官制——科举制 C. 世官制——科举制——察举制 D. 察举制——科举制——世官制

29.有学者认为,中国政治现代化的第一个飞跃是从铲除君主专制政体到奠定现代民主政治构架,第二个飞跃是从社会主义民主政治框架基本建立到迈入社会主义法治社会基本轨道。下列与“铲除君主专制政体”“社会主义民主政治框架基本建立”“迈入社会主义法治社会基本轨道”直接相关的历史事件依次是()

A. 辛亥革命、1954年宪法颁布、“依法治国”载入宪法 B. 辛亥革命、《共同纲领》制定、十五大提出“依法治国” C. 辛亥革命、新中国成立、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

D. 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1954年宪法颁布、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

30.二战结束后初期,美国《芝加哥太阳报》指出:“紧接着这位伟大而盲目的贵族所高举的大旗,就会使我们投入这个世界最恐怖的战争中去。”同时,斯大林在《真理报》上指出:他的演讲是“危险的行动”,是“站在战争挑拨的立场上”,是“号召同苏联战争”。上述材料所指的事件是()A. 北大西洋公约组织成立 B. 马歇尔计划 C. 丘吉尔“铁幕演说” D. 杜鲁门主义

分卷II

二、非选择题(共4小题,共55分)31.阅读下图:

请回答:

(1)写出漫画“通途”中交通禁行标志的具体含义。

(2)有人说:“雅典民主政治是世界上最狭隘,也是最充实的民主政治。”结合材料,你是如何理解这句话的含义的?

32.阅读下列图片。

请回答:

(1)假如你是生活在雅典民主制全盛时期的公民,经常在图一所示公民大会会场上进行演说和辩论。从中你所体会到雅典民主政治的基本特点是什么?在当时你所亲身感受到的雅典民主政治的基本运作方式是什么?

(2)从图二到图三罗马政治体制变化的特点是什么?假如你生活在公元前20年的罗马,你认为当时政治体制的实质是什么?

33.根据材料与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 我们认为,挽救目前抗战危机,准备反攻的急救办法,必须对政府的机构人事政策迅速来一个改弦更张……因此我坦白的提出,希望国民党立即结束一党统治的局面,由国民政府召集各党各派、各抗日部队、各地方政府、各人民团体的代表,开国是会议,组织各抗日党派联合政府,一新天下耳目,振奋全国人心,鼓舞前方士气……

——中共代表林伯渠《在国民参政会上关于国共谈判的报告》(1944年9月)

材料二 政协代表人数如此之多,质量又相当整齐,而革命发展,人民需要它担负的任务更大,所以“新政协”这一名词已不能包括其全部意义,筹备会的常委会已决定改称为“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这意思就是说他代表中国人民作政治协商的工作,实际是一个全国各界人民代表会议,同时也是一个全国革命统一战线的组织形式。

——董必武《关于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及团结民主人士问题》(1949年8月)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中国共产党提出组织联合政府的目的,说明抗战胜利前后中国共产党为此而进行的努力。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新政协”改名为“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的目的和背景。

34.阅读材料,结合所学回答。

材料一第5表死者的遗产需按其遗嘱进行处理。

第3、8表债权人可将无力偿还的债务人,交付法庭判决,直到将其戴上足枷、手铐,甚至杀死或卖之为奴。

第8表凡故意伤人肢体而又未能取得调解时,则伤人者也需受同样的伤害。不过,如果有人打断自由人的骨头,他须偿还300阿司罚金;如果被打折骨头的是奴隶,罚金可以减半。第11表禁止贵族与平民通婚。——摘编自《十二铜表法》

材料二万民法保护除奴隶以外的自由民的权利,自由民在“法律面前人人平等”……它规定奴隶制和私有财产神圣不可侵犯。请回答:

(1)材料一《十二铜表法》的出现在当时有何进步作用?你认为这些法律规定体现了“法律面前人人平等”吗?请举例说明。

(2)综合上述材料,分析罗马法为近代欧美资产阶级革命及各国的立法产生了怎样的影响?

答案解析

1.【答案】C

【解析】根据题干材料可知50年代的外交成就有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提出、参加日内瓦会议和万隆会议等。A、B、D正确,皆符合新中国成立初期的外交特点。因为新中国成立初期实行一边倒,实际上是与苏联结盟的,所以C不正确,本题选C。2.【答案】B

【解析】本题主要是在B、D之间进行选择,是民主政治激发了公民的爱国热情还是对公民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导致了公民的爱国热情。从材料信息看,应该是前者,公民政治给予公民充分的民主权利,使他们发自内心的爱这个国家。可知B项符合题意,强调公民的爱国热情和公民意识。3.【答案】D

【解析】根据题中材料可知,反人道罪是指在战争中杀害、灭绝、奴役平民与其他对平民的非人道行为。备选项中只有D项实施细菌战和毒气战符合反人道罪的涵义。所以本题选D。4.【答案】A

【解析】巴黎公社革命的爆发具有偶然性,没有无产阶级政党领导,当时法国资本主义处于上升时期,故B、C、D说法不符合巴黎公社革命。巴黎公社革命爆发与普法战争有关,十月革命爆发与一战有关。5.【答案】D

【解析】《权利法案》确立了英国“议会至上”原则,使国王的权力受到法律的制约,议会逐渐成为国家的最高权力机关。英国君主立宪制政体确立起来。因此选D。6.【答案】D

【解析】②项明显错误,呼吁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是在20世纪30年代中期以后,和题目时间不符,可用排除法排除A、B、C三项。故选D。7.【答案】D

【解析】由上表的数据可以看出农户中无田和占有大量土地的都是少数,大多数农民都分得了土地,这是中国开展土地革命、执行土地政策的结果,所以A项和B项错误。C项无地群众对社会稳定的影响无法反映,故选D项。8.【答案】C

【解析】在二战后西欧国家在经济发展中联系日益紧密,西欧国家加强经济联合的要求产生,但影响西欧经济联合的首要因素是历史上的多次战争导致宿怨较深尤其是法德两国,因此法德两国和解是推动西欧走向联合的重要因素,故选C。9.【答案】C

【解析】从材料“离开中国、印度和巴西这样的发展中大国”“这个星球绝不会由任何一个单独的政治中心来统治”中可以看出,多极化的发展趋势已不可逆转,故C项正确;A项错误,美国霸权地位被削弱,但没有终结;从材料“不论是美元还是刺刀,都不能保证成功”中看出B项错误;D项错误。所以答案选C。10.【答案】D

【解析】在公元前1世纪,公民法的适用范围仅限于罗马公民,而克丽奥佩特拉是埃及女王,她的儿子也是在埃及出生的,他们无法享受罗马公民权,所以法庭不会判给克丽奥佩特拉和她的儿子享有罗马籍。11.【答案】D

【解析】根据所学,当西方面临金融危机冲击时,资本主义制度的发展进入迟缓阶段,群众对该制度产生信任危机,而作为对资本主义批判的《资本论》则受到了欢迎,所以符合题意的是D项,A、B、C项不符合题意。12.【答案】D

【解析】尽管英国国王处于“统而不治”的地位,但其依然是国家元首,拥有行使国家元首职责的权力,象征着英国历史文化传统的延续,对英国国家和国民而言依然具有重要意义,所以首相不是国家元首,其他的三个选项均是对英国政治体制的正确描述,不正确的是D。13.【答案】C

【解析】改革开放时期,我国面临的国际形势是走向缓和的,所以邓小平同志分析了当时的国际形势,提出“和平与发展成为当今世界的两大主题”的科学论断,所以本题选C选项。A、B、D均不符合史实,所以排除。14.【答案】A

【解析】1851年和1911年发生的革命运动分别是太平天国运动和辛亥革命,前者是农民阶级的反封建反侵略的革命运动,开始于广西省桂平县金田村;后者是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爆发于湖北武昌。故A正确。BC不符合太平天国运动;D不符合辛亥革命。15.【答案】D

【解析】依据材料中“撕裂北京”“哥萨克骑兵”“奥国兵”“德国兵”“英国的海军”“打仗”等信息可知,材料反映了八国联军侵华战争,故选D项。16.【答案】C

【解析】1937年7月7日夜,日军借口一个士兵失踪,要求进入宛平城搜查,遭到中国守军拒绝,日军随即进攻宛平城和卢沟桥,中国军队奋起抵抗。卢沟桥事变成为全国抗日战争的开端。故本题C项符合题意;其余三项均不符。17.【答案】D

【解析】题干中威廉一世从“联邦主席”到“德国皇帝”再到“德意志皇帝”称谓的变化,反映了企图建立中央高度集权的愿望,但遭到巴伐利亚国王和符滕堡国王的反对,反映了中央集权与地方分权的争夺,故D项符合题意;A、B、C三项表述错误,故排除。18.【答案】B

【解析】1935年华北事变爆发后,中日民族矛盾上升为主要矛盾,中共代表在莫斯科发表宣言,“要把地主、资产阶级、一切军队都包括在统一战线之中,这直接表明中共的革命策略发生改变,”故选B。19.【答案】D

【解析】根据材料“任职优先不属于某一特殊阶级”可知,公民享有均等地参与政治的机会;公民不等于全体国民。所以答案选D。20.【答案】B

【解析】依据所学知识,台儿庄战役是1938年国民党正面战场开展的徐州会战中的一场战役,取得了抗战以来的最大胜利。故选B。A、C两项与台儿庄战役无关;D项是太原会战中的平型关大捷。21.【答案】D

【解析】仅仅从洪仁玕提出的建议,还不能得出“大力推行近代化”的结论,只能反映出太平天国试图发展近代邮政,故A错误。B、C与题意不符。筹建“书信馆”,并用火车运送邮件,反映了先进中国人主张学习西方,变革近代交通和通讯方式的思想,因此选择D。22.【答案】D

【解析】依据材料所给时间信息可知,该事件发生于解放战争时期,再依据材料中船上包含大量重要国民党档案等信息可知,此事发生于国民党败走台湾时,所以选D。23.【答案】D

【解析】根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作者明显是对西方列强的行为加以斥责。因此A错误;B明显错误;C错误,因为袁世凯此时已经称帝失败而逝世。根据漫画,可知它反映了巴黎和会上列强对中国主权的无视及中国外交的失败,这正是五四运动爆发的原因,因此D符合题意。24.【答案】A

【解析】材料中针对巴金的观点提出建立“文革”博物馆,意在说明要铭记历史教训。“文革”中民主政治肆意践踏,法律成为一纸空文。以史为鉴,要加强依法治国建设,民主制度进一步完善。因此本题选择A项。25.【答案】D

【解析】依据对雅典城邦国家的海洋经济和地理环境的分析可知,D符合题目要求。26.【答案】C

【解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①是中国省制的开端,③使中央集权进一步加强,④巩固了多民族国家的统一,都正确,因此选C。②是古代中央行政制度的重大变革,错误,行省制度为地方制度。27.【答案】B

【解析】从题干中“不在于它取得了什么成就,而在于它预示的信息”“作为一个象征它十分可怕”等信息可知,该学者认为巴黎公社会给无产阶级做出榜样和示范,故B项正确。28.【答案】C

【解析】我国古代选官制度最早是西周开始时的“世卿世禄”制即世官制,到汉武帝时实行察举制,由于魏晋时期的九品中正制存在很大弊端,隋朝创立了科举制来选拔官吏,科举制到清末沿用了一千多年。29.【答案】A

【解析】根据所学,辛亥革命推翻了封建君主专制制度。1954年宪法规定了我国是社会主义国家。“依法治国”被载入宪法,使中国进入社会主义法制政治的基本轨道。所以应选A。30.【答案】C

【解析】材料中指出,二战结束后初期这个“演讲”,会导致美国和苏联之间的对抗,据此可判断该演讲为丘吉尔的“铁幕演说”。A、B两项都是在C项的影响下发生的。故选C。

31.【答案】(1)交通禁行标志的含义——奴隶、外邦人、妇女、未成年的男子,这些人都被排除在雅典民主政治殿堂之外。

(2)最狭隘——指雅典的民主政治不是现代意义上的民主,仅是占居民比例9%的公民群体的民主,是少数人的民主。最充实——雅典民主政治重视和强调公民的民主权利和责任感,体现人民主权,公民参政的积极性和热情被充分调动。

【解析】第(1)问涉及雅典民主政治的特点和缺陷,一方面并非所有雅典人都是公民、真正享有民主的人非常少;另一方面直接民主保证了所有公民都有机会参与政治。(2)材料中的缺陷主要表现在直接民主、权力没有制约,而其根本在于雅典的小国寡民状态,但雅典民主政治重视和强调公民的民主权利和责任感。

32.【答案】(1)特点:人民主权与轮番而治。在法治基础上的差额选举制、任期制、比例代表制等运作方式。

(2)特点:从贵族共和制走向帝制。实质是披着共和外衣的君主专制。

【解析】(1)第一小问的基本特点,可以结合图一及图三中的信息看出人民主权与轮番而治,第二小问的运作方式则可以结合所学知识归纳出雅典的民主政治体现出差额选举制、任期制、比例代表制等运作方式。

(2)第一小问的特点可以从图中的“四帝共治”中看出罗马的统治者称谓在发生变化,即可概括为贵族共和制走向帝制;第二小问的罗马的政治实质可以从公元前20年的时间上看出,当时属于奴隶制时期,共和只是其外表的形式而已,本质上还是君主专制。33.【答案】(1)目的:结束国民党***,实行民主政治,争取抗战胜利。

努力:中国共产党七大提出建立民主联合政府的目标;毛泽东赴重庆谈判;推动召开政治协商会议。

(2)目的:为区别于1946年的“政治协商会议”;更名后具有更加广泛的代表性;代行全国人民代表大会职权;筹建新中国。

背景:人民解放战争取得基本胜利;新中国成立在即。

【解析】回答第(1)问,要结合1944年中国国内的基本形势进行思考,说明中共的努力时,列举相关的重大事件即可,不必面面俱到地进行阐述。回答第(2)问,既要从材料二中提取相关信息,也要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新、老政协的区别,说明更名为“新政协”的必要性。关于“背景”,要结合解放战争形势的发展进行分析。

34.【答案】(1)《十二铜表法》的颁布,标志着罗马成文法的诞生,法律条文比较明晰,审判、量刑都有法可依,它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贵族的特权,保护了平民的利益。

不能完全体现“法律面前人人平等”原则。如“禁止贵族与平民通婚”就是明显的不平等。(也可以举其它例证)

(2)对人类历史发展的意义:罗马法为欧美资产阶级革命准备了思想理论武器;是各国立法所遵循的范本(为立法提供了依据),奠定了近代欧洲法律体系的基础(罗马法成为近代资产阶级法学的渊源和近现代法律的先驱);自然法的法律观念所蕴涵的人人平等原则已经成为全人类的共同追求。【解析】(1)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十二铜表法》的作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贵族特权,保护了平民的利益,但仍保留了一些野蛮的习惯法。它是平民反对贵族斗争的结果,是平民的胜利,但它的目的是为维护奴隶主贵族的根本利益。

(2)本题实际考查罗马法对后世的影响:①罗马法是欧洲历史上第一部比较系统完备的法典,对近代欧美国家的立法和司法产生了重要影响。当代很多法律制度中的原则和做法,都可在罗马法中找到源头。②近代资产阶级利用和发展了罗马法中的思想和制度,作为反对封建制度、推进资本主义发展的有力武器;③对中国等亚洲国家也产生了影响。

第五篇:云南省昭通市永善一中2018学年上学期期中考试 高二历史

云南省昭通市永善一中2018学年上学期期中考试

高二 历史 命题教师: 审题教师:

本试卷分第Ⅰ卷和第Ⅱ卷两部分,共100分,考试时间120分钟。

分卷I

一、选择题(共25小题,每小题2.0分,共50分)

1.1850年,雨果在追悼某一位文学家时说:“他的所有作品仅仅形成了一部书……我们在这里看见,我们的整个现代文明的走向,带着我们说不清楚的、同现实打成一片的惊惶与恐怖。一部了不起的书,他题作‘喜剧’,其实就是题作‘历史’也没有什么。”该文学家()A. 是列夫·托尔斯泰 B. 代表作是《唐璜》 C. 属于现实主义流派作家 D. 对理性王国失望

2.一位传教士将他描述为“一个彻头彻尾的中国人”。对他来说,虽然创办了许多现代化事业,但他从不提倡改变中国的政治制度和道德教化。这位传教士所描述的“他”应该是()A. 林则徐 B. 张之洞 C. 郑观应 D. 康有为

3.清代钱大昕《十架斋养新录》记载,“古有儒释道三教。自明以来又多一教,曰:小说。小说演义之书未尝自以为教,而士大夫、农、工、商、贾无不习闻之。以至儿童妇女不识字者亦皆闻而如见之。是其教较之儒释道而更广也。”下列选项不能从材料中反映出的是()A. 小说被社会更多阶层所接受 B. 小说的影响力十分广泛 C. 儒学不再居于统治地位 D. 小说适应了市民阶层需要

4.“爱因斯坦是一个造物者!”这是著名华裔物理学家诺贝尔奖得主杨振宁对爱因斯坦的评价。杨振宁在这里高度评价爱因斯坦,主要依据是爱因斯坦()A. 否定牛顿力学体系 B. 创立现代物理学 C. 改变了人们的思维模式 D. 发现和创造了相对论

5.孙中山说:“伦敦脱险后,则暂留欧洲……两年之中,所见所闻,殊多心得。始知徒致国家富强,民权发达如欧洲列强者,犹未能登斯民于极乐之乡也;是以欧洲志士,犹有社会革命之运动也。予欲为一劳永逸之计……”以下言论能够体现孙中山“一劳永逸之计”思想主旨的是()A. “敢有垄断以制国民之生命者,与众弃之” B. “要去这政体,不是专靠民族革命可以成功 C. “就算汉人为君主,也不能不革命” D. “涤二百六十年之腥膻,复四千年之祖国”

6.恩格斯说:“和启蒙学者的华美语言比起来,‘理性的胜利’建立起来的社会制度和政治制度竟是一幅令人极度失望的讽刺画”。因此,18世纪末至19世纪中叶,欧洲文坛出现()A. 古典主义、浪漫主义 B. 浪漫主义、印象主义 C. 浪漫主义、现实主义 D. 古典主义、解冻文学

7.德国画家门采尔的《轧钢工厂》真实地反映了统一后德国无产阶级的劳动与生活,被誉为“欧洲艺术中最早描绘无产阶级劳动的画幅之一”。其画作的风格属于()A. 新古典主义 B. 浪漫主义 C. 现实主义 D. 现代主义

8.《东方杂志》某年2月发表文章说:“一年以来,社会主义的思潮在中国可以算得起风起云涌了。报章杂志的上面,东也是研究马克斯(思)主义,西也是讨论布尔希(什)维克主义;这里是阐明社会主义的理论,那里是叙述劳动运动的历史;蓬蓬勃勃,一唱百和,社会主义在今日的中国,仿佛有‘雄鸡一鸣天下晓’的情景。”文中所说的“一年”是指()A. 1915年 B. 1917年 C. 1920年 D. 1924年 9.观察下列图片,它们折射的主题是()

A. 美苏展开激烈的空间争夺 B. “冷战”推动了中国航天技术的发展 C. 苏联在“冷战”中占有优势

D. 20世纪60年代美苏以空间对抗为主

10.郭守敬认为“历之本在于测验,而测验之器莫先仪表”。反映其思想的行动是()A. 编著《石氏星表》 B. 发明浑仪 C. 研制简仪 D. 记录日、月食

11.孙中山说:“譬如坐汽车的与开汽车的,坐汽车的是主人,他有的是权,不必有能……开汽车的是雇员,他有的是能……但是他并没有开到哪里的权……人民是民国的主人,他只要能指出一个目标来,就像坐汽车的一般。”此话反映了孙中山()A. 主张发展本国的汽车工业 B. 宣扬推翻封建专制统治 C. 主张国家的主权属于民众 D. 主张发展经济改善民生

12.“仁政”是儒家思想的重要内容,董仲舒提倡的“天人感应”继承了这一思想的表现是()A. 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B. 天子受命于天,天下受命于天子 C. 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共之 D. 与天同者大治,与天异者大乱

13.《东方杂志》某年2月发表文章说:“一年以来,社会主义的思潮在中国可以算得上风起云涌了。报章杂志的上面,东也是研究马克思主义,西也是讨论布尔什维主义。”在当时,能够佐证这种说法的是()

A. 《新青年》出版了《马克思研究专号》 B. 《共产党宣言》的发表 C. 《青年杂志》更名为《新青年》 D. 《变法通议》被广泛传阅

14.以下是一份不完整的某历史人物表,据信息判定此人是()

A. 朱熹 B. 李贽 C. 陆九渊 D. 董仲舒 15.达尔文被称为“生物学领域的牛顿”,主要是因为()A. 达尔文和牛顿在各自的研究领域取得了巨大成就 B. 达尔文和牛顿对科学发展的贡献是巨大的 C. 达尔文和牛顿的学说是一脉相承的

D. 达尔文和牛顿的学说都否定了基督教神学的权威

16.孙中山曾在演讲中把“民生主义”等同于“社会主义”,关于这两者的相同之处说法正确的是()①都能体现对资本主义的反思 ②都体现对广大人民利益的维护 ③都提倡革命后实行土地公有 ④都解决了夺取政权和建立政权的问题 A. ①②③ B. ①②④ C. ①② D. ③④

17.一位“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获得者,一位“感动中国”当选人物,人们形容他“一个人干了两亿人的活”。这是因为他()A. 研制原子弹成功

B. 对我国工业发展作出了突出贡献 C. 培育出杂交水稻新品种 D. 推动载人航天事业的发展

18.王夫之说:“静者静动,非不动也。静者含动,动不舍静。”下列观点与之相符的是(A. 运动和静止都是绝对的 B. 运动和静止都是相对的 C. 静止是绝对的,运动是相对的 D. 运动是绝对的,静止是相对的

19.下列有关我国计算机方面的成就,表述正确的是()①20世纪50年代,中国开始了计算机研制工作

②1983年,中国成功研制出“银河—Ⅰ号”计算机

③1993年,中国成功研制出“银河—Ⅱ号”巨型计算机 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③ D. ①②③

20.鲁哀公十四年夏,齐国陈恒弑其君,孔子斋戒沐浴三天,向哀公恳请伐齐,哀公 让他“告季孙”,孔子又向季孙(鲁国的卿家贵族,掌握鲁国实权)请求出兵,结果遭到拒绝。对材料理解正确的是()A. 分封制已经走向全面崩溃 B. 季孙拒绝出兵是为维护宗法制 C. 孔子伐齐是因为反对暴政 D. 孔子克己复礼的理想难以实现

21.下列两幅图片所反映的都是中外历史上的著名作品,它们共同的主要特点是()

A. 在社会上起了思想解放的作用 B. 反映资产阶级的人生观)C. 深刻揭露了现实生活

D. 推动近代自然科学的产生和发展

22.康德这样定义启蒙:“启蒙就是人类摆脱自我招致的不成熟。不成熟就是不经过别人引导就不能运用自己的理智。如果不成熟的原因不是在于缺乏理智,而在于不经别人的引导就缺乏运用理智的决心与勇气,那么这种不成熟就是自我招致的。”这说明康德认为启蒙运动就是()A. 政治民主 B. 主权在民 C. 思想自由 D. 社会契约 23.古希腊哲学产生的标志是()A. 用宗教解释自然现象 B. 开始用人的观点解释自然现象 C. 开始用人的观点解释社会人生 D. 强调人的价值、作用

24.毛泽东《论人民民主专政》《论十大关系》《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等重要文章,主要论证了()

A. 农民问题和农民斗争的极端重要性以及中国社会各阶级的革命态度 B. 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道路 C.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道路和前途问题 D. 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

25.“在文艺复兴时期的文人中间,完全世俗的、完全清醒的世界观,相对来说是很少见的……神圣的东西仍然是文艺复兴时期雕塑家、建筑师、文学家和画家的中心主题。”下列文学艺术作品以“神圣的东西”为主题的是()

分卷II

二、非选择题(共5小题, 共50分)26.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天行有常,不为尧存,不为桀亡。” “从天而颂之,孰与制天命而用之!” ——《荀子》 材料二 国家将有失道之政,而天乃出灾害以谴告之;不知自省,又出怪异以警惧之;尚不知变,而伤败乃至。以此见天心之仁爱人君而欲止其乱也。——董仲舒《天人三策》

材料三 盖天理者,此心之本然,循之则其心公而且正;人欲者,此心之疾疢(疾病毒瘤),循之则其心私且邪。——朱熹《朱子文集》

(1)材料一中的“天”指什么?据材料一,概括荀子的观点。

(2)据材料三,归纳朱熹的核心主张。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董仲舒和朱熹提出上述思想主张的共同目的。

27.电视的发明是20世纪世界科技领域一场划时代的革命,电视发明后迅速发展成为主要的大众传媒。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贝尔德在沿袭电影理论的基础上,经过了上百次试验,1925年10月2日清晨,他多年的梦想——发明“电视”实现了。贝尔德说服富有的公司老板塞尔弗里奇为他提供赞助,更加专心地研究起“电视”来。很快,贝尔德就向英国政府申请了专利,赞助商也很快意识到了这项发明市场前景广阔,于是纷纷投资,成立了几家公司。——李稚田《第三类接触——电视艺术欣赏》(1)据材料一,归纳推动电视研发的主要因素。

材料二 当地时间2012年10月30日,飓风“桑迪”裹挟着狂风骤雨重创了美国东海岸。当天,世界上数以亿计的人通过卫星电视了解到这一灾难的实况,电视画面中显现的风后惨状惨不忍睹。(2)材料二体现了电视的什么功能和其作为大众传媒的哪些特点?

材料三 20世纪70年代,黑白电视机等耐用消费品开始进入少数收入水平较高的中国居民家庭。材料四 中国城镇居民每百户拥有彩电数量统计表(台/百户)

(3)材料四与材料三相比有何变化?分析出现这种变化的原因。

28.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蒸汽机的发明和使用,使欧洲出现了一大批相对集中的工业城市,有的人说蒸汽机是工业城市之母。

蒸汽机是在什么背景下发明的?你是如何理解“蒸汽机是工业城市之母”的?

29.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凡是不能促进我们达到目标的一切东西,我们都应一概斥为无用。——斯宾诺莎

材料二 当立法者们图谋夺取和破坏人民的财产或贬低他们的地位使其处于专断权力下的奴役状态时,立法者们就使自己与人民处于战争状态,人民因此就无须再予服从……人民享有恢复他们原来的自由的权利,并通过建立他们认为合适的新立法机关以谋求他们的安全和保证。当人民发现立法行为与他们的委托相抵触时,人民仍然享有最高的权利来罢免或更换立法机关。

——洛克《政府论》

材料三 社会秩序乃是为其他一切权利提供了基础的一项神圣权利。然而这项权利决不是出于自然,而是建立在约定之上的……因而,如果我们撇开社会公约中一切非本质的东西,我们就会发现社会契约可以简化为如下的词句:我们每个人都以其自身及其全部的力量共同置于公意的最高指导之下,并且我们在共同体中接纳每一个成员作为全体之不可分割的一 部分。——卢梭《社会契约论》 请回答:

(1)材料一中,斯宾诺莎所说的目标是什么?“一切无用的东西”又是指什么?

(2)材料二中,立法者与人民的关系是什么?结合所学知识,除了上述立法权外,还有什么权力?(3)材料三反映了作者怎样的思想观点?实质是什么?

(4)以上材料反映了近代民主思想中三位杰出的思想家的思想,结合所学知识,总结三大思想家思想的共同之处。

30.阅读下列材料,回答相关问题。材料 “君者,舟也;庶人者,水也。水则载舟,水则覆舟。”此之谓也。故君人者,欲安,则莫若平政爱民矣。——《荀子·王制》

据材料概括荀子的思想主张。

答案解析

1.【答案】C

【解析】扣住关键词“同现实打成一片”“喜剧”“历史”,可判断出应该是巴尔扎克,属于现实主义流派作家。2.【答案】B

【解析】关键信息:虽然创办了许多现代化事业,但他从不提倡改变中国的政治制度和道德教化。关键信息反映的是中体西用的思想观念,而张之洞是洋务派代表人物,故B项正确;林则徐也主张向西方学习,但没有创办许多现代化事业,故A项错误;C、D项是维新思想代表人物,故排除。3.【答案】C

【解析】材料表明因为小说经过说书等艺术形式表达出来浅显易懂从而广为传播,为老百姓喜闻乐见,所以A,B,D都能反映;结合所学可知儒学在明清时期依然占据着统治地位,何况小说很大程度上不过是儒学思想的表达形式之一,两者并不相悖。抓住题干限定词“不能”,故答案选C。4.【答案】D

【解析】相对论并没有否定牛顿力学体系,而发展了牛顿力学,将其概括在相对论力学之中,排除A项;现代物理学有两大支柱,一是相对论,二是普朗克提出的量子论,排除B项;人们的思维模式改变不只是因为相对论,排除C项。爱因斯坦的贡献在于发现和创造了相对论,D项正确。5.【答案】A

【解析】题干材料信息“暂留欧洲”、欧洲国家“国家富强……犹未能登斯民于极乐之乡……犹有社会革命之运动”表明孙中山在暂留欧洲期间,看到欧美国家因私有制导致贫富悬殊,劳资对立,工人运动、社会主义革命运动不断。鉴于此孙中山要政治革命与社会革命毕其功于一役,一劳永逸,故提出民生主义。B、C、D涉及到民族主义、民权主义,与题目要求不符。6.【答案】C

【解析】解冻文学是在20世纪出现的,古典主义文学出现在是17世纪西欧。浪漫主义文学出现在19世纪上半叶,现实主义文学出现在19世纪中叶。7.【答案】C

【解析】新古典主义强调的是语言的优美,与题目描述的特点不符,故A项错误;浪漫主义注重描写感情色彩,与题意不符,故B项错误;根据题目中描述的是“德国无产阶级的劳动与生活,被誉为“欧洲艺术中最早描绘无产阶级劳动的画幅之一”可见注重反映资本主义社会下无产阶级的生活场景,因此属于现实主义,故C项正确;现代主义是20世纪五六十年代兴起的,主要体现现代文明下人们的苦闷和彷徨,与题意不符,故D项错误。8.【答案】C

【解析】从时间上判断,马克思主义学说是在新文化运动后期,俄国十月革命爆发后开始传入中国,所以与题意较符合的是C。9.【答案】A

【解析】上述图片反映出美苏冷战在空间领域的争夺,故A项正确;图片未体现美苏冷战对中国航天技术发展的影响,故B项错误;上述图片仅仅反映出苏联在冷战空间领域的争夺中占有优势,故C项错误;空间对抗也仅仅是20世纪60年代美苏冷战的一部分,而非主要形式,故D项错误。10.【答案】C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的理解能力。题干强调的是“仪表”,A项是战国石申的作品;B项汉武帝时期就已有;C项是郭守敬对天文仪器的贡献;D项与“仪表”无关,故选C项。11.【答案】A

【解析】材料中的“人民是民国的主人”反映了孙中山主张国家的主权属于民众,故选C。12.【答案】D

【解析】本题可以用排除法。A是思想文化专制,B是君权神授,C不是董仲舒的主张,故选D。13.【答案】A

【解析】题目考查的是社会主义思潮在中国的兴盛,只有A项符合题意。14.【答案】B

【解析】“务反宋儒道学之说”、“狂悖乖谬,非圣无法”说明该思想家挑战儒家权威,否定孔子是天生圣人,反对以孔子的是非为是非标准,此思想正是李贽的思想,故正确答案选B项。15.【答案】D

【解析】牛顿的经典力学体系的建立,改变了人们对宏观世界的认识,解放了人们的思想。达尔文的生物进化理论否定了基督教的“神创说”,对神学权威提出了挑战,D项符合题意。16.【答案】C

【解析】民生主义的提出,是孙中山针对资本主义社会贫富不均的问题提出的,旧民生主义主张“现有地价归原主所有,涨价归公”,新民生主义中主张“节制资本、实行耕者有其田”的措施,故①正确;中共的“社会主义”与孙的“民生主义”均关注人民的利益,故②正确;孙中山的三民主义实质是资产阶级民主,故革命后会是私有制,故③错误;解决夺取政权和建立政权的是孙中山的民权主义,与民生主义无关,故④错误,选择C项符合题意。17.【答案】C

【解析】 袁隆平选育出的杂交水稻大大提高了中国粮食产量,同时有助于解决世界性饥饿问题,因此说他“一个人干了两亿人的活”。

18.【答案】D

【解析】 王夫之说明了运动和静止的关系,运动是绝对的,静止是相对的,D项符合题意。19.【答案】D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基础知识的再认再现能力。①②③表述都符合史实。20.【答案】D

【解析】依据材料关键语句如“陈恒弑其君”“告季孙”“鲁国的卿家贵族,掌握鲁国的实权”“遭拒绝”等,表明孔子生活的春秋时代,分封制已经逐渐瓦解,但还不是全面崩溃,故A项错误;季孙本身就是宗法制的破坏者,拒绝出兵不是维护宗法制,故B项错误;礼乐制度遭到严重破坏,孔子要求出兵伐齐,是因为弑君时间破坏宗法礼乐制度,而不是暴政,故C项错误;孔子出兵请求遭到拒绝,说明其克己复礼的理想难以实现,故D项正确。21.【答案】C

【解析】 《红楼梦》没有起到思想解放的作用,更没有推动近代自然科学的产生和发展,排除A、D两项;中国在当时虽然有了资本主义萌芽,但资产阶级尚未产生,排除B项。22.【答案】C

【解析】由材料信息可以看出,康德认为“启蒙就是人类摆脱自我招致的不成熟”,“不成熟的原因”“在于不经别人的引导就缺乏运用理智的决心与勇气”,“不成熟就是自我招致的”。由此可知,康德强调个人运用理智的决心与勇气,即要放开自己的思想。答案为C项。23.【答案】B

【解析】 古希腊自然哲学家用人的头脑去探索自然的奥秘,而不是依赖传统宗教解释,标志着古希腊哲学的产生。24.【答案】D

【解析】《论人民民主专政》提出人民民主专政思想,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的国家学说,为人民政协制定共同纲领提供了指导,为即将成立的新中国作了政治理论准备。社会主义建设时期,著有《论十大关系》《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等重要报告,丰富了马克思主义关于社会主义发展的理论。25.【答案】A

【解析】《神曲》作者但丁想像与地狱、炼狱及天国中各种著名人物、神的对话,反映出中古文化领域的成就和一些重大的问题,刻画出文艺复兴时期人文主义思想的曙光。而薄伽丘《十日谈》、达芬奇《蒙娜丽莎》、莎士比亚《哈姆雷特》都通过现实的人、事物,倡导个性解决、重视人的价值、崇尚人性。以“神圣的东西”为主题的是应指《神曲》。26.【答案】(1)“天”:自然(界)。

观点:在遵循自然规律的基础上,发挥人的作用。(若答“天行有常,制天命而用之”亦可)(2)主张:存天理,灭人欲。目的:维护封建社会统治秩序。

【解析】(1)第一小问,材料一中“天行有常”意为大自然的运行有其自身规律,故天是指自然界;第二小问,从材料一的引文中进行归纳可知荀子的观点是在遵循自然规律的基础上,发挥人的作用。

(2)第一小问,从材料三对天理和人欲的不同态度可知体现出朱熹的观点是存天理,灭人欲;第二小问,董仲舒改造新儒学是为了适应统治需要,朱熹把儒学发展为理学也是为了维护封建统治秩序,故其共同目的是维护社会统治秩序。

27.【答案】(1)电影理论的发展;贝尔德的科学探索精神;政府的政策保护;商人的资金赞助。(2)功能:传播资讯。

特点:覆盖面广、时效性和现场感强。

(3)变化:由黑白电视为百姓家庭高档消费品变为彩电的普及。

原因:改革开放后,人民生活水平提高;电视能开阔视野、丰富精神生活,加快信息传递。【解析】第(1)问从理论基础、科学家的努力、政治和经济因素上归纳;第(2)问据所述概括即可;第(3)问“变化”:围绕黑白到彩色,由收入水平较高的居民家庭→城镇居民等方面归纳即可,“原因”:结合时代背景和电视功能发展方面归纳。

28.【答案】 背景:英国工业革命中,原有的动力(畜力、风力、水力等)无法满足工业发展的需要,为解决这一问题,瓦特研制成了改良蒸汽机。理解:以蒸汽为动力的机器,不再受自然条件的约束,可以使工厂集中在城市中进行生产,加快了工业化和城市化的进程,所以说蒸汽机是工业城市之母。【解析】

29.【答案】(1)目标是伸张和捍卫资产阶级的自由与民主权利。“一切无用的东西”是指封建君主专制和个人独裁及基督教神学。

(2)关系:如果立法者违背了人民意愿,人民就没有必要再服从它,有权使用武力推翻其统治,重新建立新的立法机构。权力:行政权和对外权,都属于国王。(3)观点:社会契约论。实质:建立资本主义法制社会。(4)天赋人权和社会契约的思想。

【解析】第(1)问从斯宾诺莎的思想主张来分析。斯宾诺莎猛烈抨击封建专制理论,批判神学经典,他用自己的思想理论为荷兰资产阶级争取政治自由和民主权利。第(2)问第一小问根据材料“当立法者们图谋夺取和破坏人民的财产或贬低他们的地位使其处于专断权力下的奴役状态时,立法者们就使自己与人民处于战争状态,人民因此就无须再予服从”来回答;第二小问根据洛克分权思想来回答。第(3)问根据卢梭的思想主张来回答。第(4)问三大思想家对近代民主理论发展做出了重大贡献,主要回答近代西方民主理论的重要内容。30.【答案】民本(或君舟民水);君主要施“仁爱”。

【解析】依据材料分析概括即可,荀子利用君舟民水的比喻,主张统治者要实行“仁爱”。

下载云南省永善一中2018学年上学期期中考试 高一历史[5篇范例]word格式文档
下载云南省永善一中2018学年上学期期中考试 高一历史[5篇范例].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云南省曲靖市陆良县一中2018年下学期期中考试 高一 历史

    绝密★启用前 云南省曲靖市陆良县一中2018年下学期期中考试 命题教师:张波 高一历史 一、选择题(共30小题,每小题1.5分,共45分) 1.面对几年来被大萧条折磨得精疲力竭的前总统......

    福建大田一中上学期高一语文月考

    福建大田一中上学期高一语文月考 (命题范围:高一语文教材及读本中的先秦历史散文) 完卷时间:150分钟满分:150分 命题人;郑仁水 一、(30分,每小题3分) 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读音有错......

    云南省龙陵一中2017-2018学年下学期期中考试 高一历史

    云南省龙陵一中2017-2018学年下学期期中考试 高一 历史 本试卷分第Ⅰ卷和第Ⅱ卷两部分,共100分,考试时间120分钟。 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

    云南省昭通市鲁甸县一中2018学年下学期期中考试 高一历史

    绝密★启用前 云南省昭通市鲁甸县一中2018学年下学期期中考试 高一 历史 本试卷分第Ⅰ卷和第Ⅱ卷两部分,共100分,考试时间120分钟。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

    云南省楚雄实验中学2018学年下学期期中考试 高一历史

    云南省楚雄实验中学2018学年下学期期中考试 高一历史 本试卷分第Ⅰ卷和第Ⅱ卷两部分,共100分,考试时间120分钟。 一、选择题(共28小题,每小题1.5分,共42分) 1.有学者认为顾......

    高一下半学期期中考试

    艺体部高一期中考试语文试卷一选择题(每题3分,共9小题)1.下列加点的“于”字与“青于蓝”中的“于”字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6.下列各句加点词的古今义基本相同的一项是 A.巫......

    高一历史期中考试总结

    高一历史期中考试总结 一、 本学期按照学校教学工作计划,制定了学科组工作计划,根据工作计划完成了预定的教学任务。现从以下方面进行总结: 1、 很抓基础知识的落实。 在课堂教......

    高一历史期中考试总结

    高一历史期中考试成绩分析 一、考试成绩分析及经验小结: 成绩均分约为50分。试卷难度一般,有一定的区分度,主要侧重于基础题和学案错题的再现与变式。总体学生考试成绩一般,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