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假按揭的法律责任及风险防范
假按揭的法律责任及风险防范
[内容摘要]按揭作为一种住房消费信贷已深入民心但在实践中由于按揭贷款相关的法律法规又很不健全,按揭之外又出现了一种“假按揭”严重扰乱了我国的金融市场秩序和房地产业的发展。本文将结合当前假按揭案件及我院办理的几起案件讨论假按揭的危害、表现形式、法律责任及风险防范等。
一、按揭、假按揭的涵义
(一)按揭的涵义及条件
按揭方式最早由香港传入大陆又称为“供楼”它是由三方当事人参加的债权债务关系即按揭人(购房人)、房地产开发商、按揭权人(一般指银行)三方共同参加的买卖房屋的融资业务活动。一般由购房人先与房地产开发商签订房屋买卖合同并预付部分购房款;然后购房人凭该合同与按揭权人(即银行)签订按揭合同由按揭权人将余下的购房款付给房地产开发商;而由购房人演变而成的按揭人必须保证定期在按揭银行还款直到贷款全部还清给银行后按揭关系结束。按揭权一经设定房屋产权在房款由按揭权人(银行)付清给开发商后由开发商转给银行其产权证先为银行所持有按揭人归还本息后银行再将房屋产权转移给购房者。在这之前购房者只取得了该房屋的居住使用权。
依据现行的个人住房贷款的相关政策一般来说按揭人只有同时具备下列条件才有可能得到按揭贷款:(1)具有居住地合法的身份证 明;(2)首期购房付款通常情况下至少要交付商品房价总额的20%;(3)信誉良好确有偿还贷款本息的能力一般以收入证明为依据。
(二)假按揭的涵义及表现形式
假按揭通常是指开发商为资金套现不以真实的购买住房为目的借用内部职工或开发商亲属的名义购买住房通过虚假销售或虚高价格购买的方式从银行套取购房贷款的行为。其程序一般如下:开发商通过给身份证持有人一定数额的报酬有偿使用对方身份证并由身份证持有人在按揭贷款合同上签字签字完成银行即根据合同向开发商放款开发商提前收回投资。开发商和身份证持有人之间还会有一个协议包含开发商承诺不需要身份证持有人承担任何债务以及保密条款等内容。
“假按揭”从行为目的上看通常有三大类:一是解决资金不足难题;二是转移风险抽逃资金;三是特殊的营销策略以达到规避“零首付”的目的。前两类“假按揭”一般是开发商故意组织非真实的购房自然人利用虚假的资料向银行申请个人住房贷款。第三类“假按揭”是开发商为了促进销售而采取的行为主要是提高售价以达到规避“零首付”的目的。
“假按揭”由于购房借款人的购房意愿不真实因此一旦房地产开发商的资金周转出现问题购房借款人就会立即停止偿还银行贷款致使银行面临着不能足额收回按揭贷款及处置抵押物等系列风险极容易形成银行不良资产给银行造成极大的损失;同时还会对提供相关真实资料的虚假购房人的个人信用产生影响;另外“假按揭”大量发生 也可能造成房地产市场的“虚假繁荣”假象引诱社会大量资金进入房地产市场形成市场“虚市”从而可能引发新一轮的房屋开发热甚至会产生房地产泡沫十分不利于房地产业的持续健康发展;而对于付诸真金白银的购房者来说最大的风险是买了房后房产已被抵押不但无法办理房产证甚至还将失去所购住房损失极大。
二、假按揭产生的原因
造成假按揭产生的原因涉及多方面既有当前法律法规不健全相关又房地产开发商和银行的原因。
(一)房地产开发商方面的原因
从房地产开发商的角度之所以采用假按揭从银行套取资金一般并不完全是为了进行诈骗而是为了取得继续建设的资金。通常这些“假按揭”中的“假购房者”不负责还款供楼还贷由开发商提供。在以后的时间里如果这些房屋有真正的买家时开发商则提前向银行还贷到房管局注销抵押登记后将该房转让给真正的购房者。但一旦资金链出现问题银行将面临巨大的风险。
如我院受理的谢某等三人因与中国工商银行某支行借款合同纠纷不服法院判决申诉案。该案中谢某等三人系某房地产开发公司的职工。受单位的强行指令提供身份证与中国工商银行某支行签订《个人住房借款合同》、《个人住房借款抵押合同》(但未办理房屋抵押登记手续)同时该房地产公司、谢某等三人、与中国工商银行签订《个人住房借款保证合同》由房地产公司作为担保人。此后银行如约发放贷款由房地产公司实际使用该笔贷款。初期房地产公司按期向银行还款 后开始欠款引发纠纷。从本案合同的实际履行来看实为房地产公司借职工的名义实施虚假购房行为以取得银行贷款由自己作为担保人贷款由本公司使用。本案在一审中法院依据合同直接判决谢某承担还款义务房地产公司作为担保人承担连带还款责任。判决下发后谢某未提起上诉判决生效。判决生效二年后谢某又以对法院判决不服为由到检察机关申诉。我院经审理后认为房地产公司及谢某均认可谢某等三人与银行签订合同的行为系受公司胁迫故签订合同非其真实意思表示且取得的银行贷款实际由公司使用故谢某不应承担还款责任。我院就该问题向法院发再审检察建议后目前法院已予以再审改判由房地产公司承担还款责任。但目前该房地产公司已申请破产银行作为债权人的损失已难以挽回。
(二)银行方面的原因
银行贷款业务操作不规范、审查不严以及内部不当激励机制不当亦是造成假按揭的重要原因而且实践中还存在许多银行内部操作人员明知假按揭但为占据个人贷款业务市场以及存有侥幸心理仍予以办理。
如前段时间刚刚经过二审判决的森豪公寓假按揭贷款近16亿案。该案中开发商采用指使、发动公司职工以个人名义购房公司提供首付款和假收入证据的形式从中国银行等三家银行骗取贷款。职工个人多出于法律意识淡薄或迫于公司压力提供身份证明、签订相关合同。银行内部职员或出于收受贿赂或为完成业绩明知假按揭而予以放贷。一旦房地产开发公司某一资金链出现问题银行贷款的收回便巨大 风险。目前该案银行收回的贷款不到2亿损失巨大。目前该案中房地产开发公司构成合同诈骗罪其单位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直接责任人员已受到刑法的追究国有银行的职员亦因失职受到法律的严惩。
三、假按揭法律责任分析:
从上述案例来看假按揭的法律责任主要体现在以下方面:
(一)在民事责任方面
关于假按揭各主体应承担的法律责任需要考察银行是否明知系假按揭及相关合同中签名的真实性。
如果是开发商通过伪造借款人签名“假按揭”的,由于根本不存在借款人,借款合同无效,应由开发商承担全部的还款责任。
如果是开发商和借款人串通进行“假按揭”的,借款人签名真实合同的形式要件完备,合同当事人均具备签订合同的民事行为能力;合同的内容为借贷,不违反法律和行政法规的强制性规定;但是由于开发商和借款人签订借款合同的真实意图不在于购买住房,而是帮助开发商套取银行信贷资金,因此,开发商和借款人在签订借款合同中的意思表示并不真实,根据我国《合同法》第54条第二款的规定,“一方以欺诈、胁迫的手段或者乘人之危,使对方在违背真实意思的情况下订立的合同,受损害方有权请求人民法院或者仲裁机构变更或者撤销”。因此在银行对开发商和借款人串通“假按揭”毫不知情的情况下,由于开发商和借款人在签订借款合同中存在欺诈,银行作为受损害方有权请求人民法院或仲裁机构变更或者撤销,借款合同在效力上属于效力待定的合同。在银行行使变更或者撤销的请求权之前,借款合同应属有效,借款人应按照合同的约定清偿贷款,并由开发商承担连带保证责任。当然,借款人履行义务后,可以以其并未真正购房,也未使用贷款为由要求开发商返还贷款。银行在与开发商签订某按揭合作协议时往往会约定由开发商承担连带保证责任或其他责任。
如果开发商胁迫借款人进行假按揭的,由于借款合同中借款人的意思表示不真实,故借款合同应属无效,由真实借款人即开发商依法承担还款责任,前文我院受理的谢某等三人申诉案即属此种典型。
(二)在刑事责任方面
对于开发商,在假按揭中,对于开发商十分明显地以非法占有为目的利用签订、履行借款合同诈骗银行或其他金融机构贷款应当以合同诈骗罪定罪处罚,前文“森豪公寓”案即为此类案件之典型。另一方面,如果所谓开发商只是少数犯罪分子借以诈骗银行贷款的工具,则可以认定为贷款诈骗罪。
对于银行工作人员,如属国有商业银行在发放个人按揭贷款时,在所有借款人资料和购房合同均系伪造的“假按揭”中, 因未对借款人的主体资格和履约能力进行严格审查,导致开发商得逞的,如果开发商到期无法还款,也无财产可供执行,造成大量银行贷款无法收回的,贷款银行的主管人员应构成国有企业人员失职罪。如银行职员的行为尚不构成犯罪但符合《金融违法行为处罚办法》第16条所列情形的,贷款银行和有关责任人员亦应受到相应的行政处罚。
四、假按揭的风险防范
如前文所述假按揭的社会危害极大必须采取多种措施加以规范 以维护健康的金融秩序和房地产经营秩序。
(一)从银行方面
“假按揭”给银行信贷资产带来了极大的风险金融部门必须加强对“假按揭”的防范。如前文所述“假按揭”行为的发生其本质因素只有两个一是开发商的主动行为另一个便是银行部门的无视甚至怂恿。因此防范“假按揭”要从银行本身的制度、机制、及法律规范上进一步健全完善严格执行并相应的加大打击力度这样就会极大地减少按揭中的“假按揭”行为。
首先银行应加强按揭业务管理强化风险意识。
“假按揭”的大量出现与银行把关不严有直接关系。因此防范“假按揭”的发生首先便是银行自身要积极主动地强化按揭风险意识。银行部门加强按揭业务的市场竞争应当通过优质高效的服务来赢取而不是通过不规范的手续制度来获得。银行部门要强化并坚决实施按揭环节中的各项标准按规定操作;要加强机构的专业化建设及银行工作人员的素质和道德建设对故意忽视“假按揭”职业道德素质低下者应严厉追究其责任。
其次银行应充分重视贷前审查、把好贷款审批关、严格贷后管理。如加强对购房者的审查力度如摒除代理购房要求购房者本人前往银行办理按揭严格审查按揭人的收入水平看其收入是否与其年龄、学历、职位及单位相符。审查购房者首期付款是否真正由借款人缴付是否是由开发商代缴。仔细审查购房人的预留的联系电话和地址一般“假按揭”会出现虽借款人不一样但是预留的联系电话和地址相同; 此外还要注意其约定的还款日期是否相同一般“假按揭”的还款日期相近或同一天(由开发商统一还款)上述措施对有效防范“假按揭”会起到一定的积极作用。
(二)从房地产开发企业和假按揭人方面
社会应提倡树立诚信企业形象注重保护个人的信用观念对于从事假按揭的企业或个人将列入银行黑名单使其贷款信用受到巨大影响。对于从事假按揭行为的房地产开发企业和假按揭人应依法承担相应民事责任或刑事责任。而对于个人假购房者而言不要贪图一时小利个人身份证不能随便外借合同不能轻易签名否则必将承担相应的法律后果且有可能永久性地损害个人信用到时后悔莫及。
此外应完善现行按揭贷款的法律法规明确假按揭各行为主体的法律责任防范按揭风险维护我国的金融市场秩序和房地产业的健康发展。
第二篇:法律责任风险的种类及其防范专题心得体会
法律责任风险的种类及其防范专题心得体会
今天培训老师为大家讲了涉及我们经营幼儿园的法律法规以及管理条例,上完课后,心里还一直在打鼓,用现时髦点的话说,我就是法盲,经过这次学习,我不得不再对这些法律法规和管理条例进行课后再学习,这样可以尽可能知道自己该怎么样做,才不至于触犯法律法规的威严。
很显然,在过去几年里,虽然我在镇上的教委办备了案,但归根到底我是无证经营,而我也意识到这是一个错误,也不是长久之计,于是决定来参加了幼儿园园长培训班,让自己不断充电,不断学习,争取早日完成幼儿园的注册。以前我只是简单的认为,只要每天把小朋友用校车安全无恙送回给家长就不会有什么事。见到培训课上老师举出的血腥的案例,我不由得对“如何确保小朋友在托管期间的各种安全”这个问题引起了重视,同时我明白了为什么那么多公办幼儿园都是建在高高的围墙内,加上近年来伤害幼儿事件的巨增,幼儿园大门的入园管理也变得十分严格。通过这一专题的学习,我突然意识到,原来我每天都过得那么惊险,而我却绝然不知;通过这个专题的学习《未成年人保护法》、《幼儿园管理条例》、《中小学幼儿园安全管理办法》、《幼儿园工作规程》、《学生伤害事故处理办法》、《侵权责任赔偿法》、《教育法》、《教师法》、《教师资格条例》、《教师资格证书管理规定》 等有了初步了解。这对我今后加强幼儿园的安全管理提供了方向和依据,同时也为我从不规范经营走向规范、科学、合理的经营幼儿园指明了道路。
第三篇:房地产市场中假按揭的防范与管理
房地产市场中假按揭的防范与管理
【摘要】近年来,住房按揭贷款已成为房地产市场信贷的一种重要形式;它刺激了房地产市场的蓬勃发展,但同时也存在着巨大的风险,而最突出的风险就是假按揭。假按揭严重损害了银行和消费者的利益,也严重制约着房地产市场的健康、稳定的发展。
【关键调】房地产;按揭贷款;假按揭;防范与管理
随着房地产市场的日益繁荣,房价的不断飙高,住房按揭贷款已成为一种不可或缺的商业行为,与此同时,假按揭也应运而生。假按揭指的是开发商或个人捏造虚假的房屋买卖关系来获得银行的按揭贷款,以套取银行资金为主要目的的商业欺诈行为。本文就假按揭产生的原因及危害性进行深入的剖析,并提出相应的防范措施。1 假按揭产生的原因
1.1开发商资金不足
房地产行业是一个投资周期较长的行业,在建设初期投入的资金较多,而要回笼资金的时间又较长,这对于一些资金实力不够雄厚的中小型房地产开发商而言,就容易出现资金链断开、资金短缺的现象。而当资金紧张时,开发商就抓住个人住房按揭贷款利率低这一“救命稻草”,钻银行政策的空子,大胆地通过假按揭这种变通的方法来骗取银行的贷款,达到“融资”的目的。”
1.2开发商转移经营风险的手段
一个楼盘往往总会有一些户型、结构不理想的房屋出现,而这些尾盘一般情况下很难卖掉,就算勉强卖出,价钱也不高。而开发商要回笼资金,就会将这些尾盘的价格标高,以假按竭的方式“打包”给银行,从而降低自己的风险,将经营风险转移给了银行,以套取更多的信贷资金。
1.3增加房屋的卖点来规避政策的限制
在房屋销售期间,开发商会不吝成本地向购房者做广告,而“零首付”无疑大大地吸引了购房者的眼球。首付对年轻的购房者来说是一个较大的难题,而为了“零首付”的优惠,不少购房者就与开发商串通进行假按揭,而实际上,购房者并未向开发商支付任何的首付。却从银行得到了100%的贷款。
1.4部分银行对假按竭的纵容
事实上,部分银行为了发展业务,降低了贷款的要求,疏忽了对贷款资质、还贷能力等的调查与核实,在一定程度上纵容了假按揭的产生。而有些银行工作人员为了完成或超额完成自己的业务量,对开发商、个人的假按揭行为漠视不管,甚至给开发商出点子、恶意串通任由假按揭的发生。2假按揭产生的危害
2.l假按揭严重损害了消费者的利益
假按揭被查处后导致消费者个人信用降低,出现负面评价;而假按揭所带来的房地产市场的虚假繁荣、房产成交量的大幅上涨,会使消费者产生错觉,从而盲目投资、盲目入市;而假按揭被查处的房地产楼盘在多家银行多次按揭贷款,将来就会多个业主争夺一套房产,而真正的业主却无法办理产权证,也无法取得房产证,真正的业生成了最大的受害者,而假按揭的房产最后也都成了烂尾楼,2.2假按揭危害整个房地产市场的健康发展
假按揭使房产成交量泡沫式放大,住房贷款大幅增加,造成了房地产市场的表面的虚假繁荣,这使得投资者容易跟风,将引诱大量的资金投入房地产市场,影响了广大人民、政府对房地产市场的正确判断,从而使得政府的决策出现偏差。从而严重影响严重危害房地产市场的健康、良性发展。
2.3假按揭影响贷款资产质量的下降
假按揭势必会严重影响银行的盈利,影响银行的正常经营。从银行自身出发分析,因为资产质量的下降将会出现资金流动性问题,而资金流动出现问题将会使银行面临声誉的风险。如果情形相对比较严重,还会引发各银行间的相互排挤打压,而银行挤兑的后果就是银行破产,那必将损害广大储户的利益。
2.4假按揭一旦被查处后,将会对企业的声誉产生不可估量的恶劣影响,势必会对企业的未来发展产生不利的影响;因为假按揭能给开发商、房产销售人员、银行贷款经办人员等带来直接的经济利益,这势必会使部分意志不坚定的人犯行贿、受贿、滥用职权等罪行。假按揭的防范和管理的具体措施
住房按揭贷款的最突出风险就是假按揭,假按揭有存在严重影响着贷款的良性循环,扰乱了房地产市场和金融市场的健康发展,大大加大了银行的贷款风险,因而,对假按揭进行防范和管理是当前迫在眉睫的任务。防范和管理假按揭的具体措施有:
3.1政府机构——完善法规、宏观调控
作为政府机构,要逐步完善法律法规对房地产市场的监控,同时要充分发挥宏观调控的协调职能。政府要对房地产项目进行总体监管,严禁不合规定的项目开工。造成假按揭的最根本原因在于开发商在房屋未峻工验收前就开始预售,而购房者就可以避开房地产开发贷款的种种限制,开发商就抓住这一空子进行假按揭来实现融资的目的。其实现在我国的开发商已经积累了一定的资金实力,政府可将期房的预售改为现房销售,取消房屋预售制度。
3.2金融机构——完善制度,严格审批
有些银行为了提高业务量;刻意降低贷款的门槛,对贷款人的资质审查不严格或是根本没有进行贷款调查审查资质就予以贷款。防范假按揭是迫在眉睫的一项重要任务,各银行就严格执行信贷条例或相关规定,有效地防范假按揭行为的发生。加大对贷款资质的审查,我们可以从以下几方面着手:(1)对开发商的开发资质进行审查。如要求开发商提供合法正式的企业法人营业执照、开发经营资质证书、企业财务状况报表等,而银行应派专业人员对按揭的房地产项目进行考察,对资料进行核实与调查,对开发商的信用进行评估等,如不符合贷款的相关规定或有可能存在假按揭的项目,将不予以发放贷款。(2)对个人的贷款资质进行严格的审查。银行要有专业人员与贷款人进行面谈,当面签订合约,贷款人还应出示税收证明,因为税单可以完整真实地体现货款人的实际收入情况和还贷能力,银行应加强对贷款人的身份与资金情况等相关的资质进行严格的审查。(3)加大处罚力度。要秉公处理玩忽职守的银行工作人员,对于触犯刑法的人要坚决移交司法部门惩处。而如果处罚稍有怠慢,通常会使得同样的错误一犯再犯。
3.3投资企业——准确定位、诚信经营
作为企业,守法是开发商最根本的经营理念,而开发商还应眼光独到地对自己的项目进行准确的市场定位,为房地产市场提供畅销的楼盘。诚信是企业的生命线,开发商一定要讲诚信。而一些中小型开发商因资金短缺,为了一些卖不出去的烂尾楼而搞假按揭。而资金雄厚的开发商绝对不会为了一些蝇头小利而损害企业的声誉。在假按揭过程中,通过虚拟的贷款人以虚假的销售方式来骗取银行的贷款,已经触犯了刑法,构成贷款诈骗罪,应接受法律的制裁。
3.4投资个人——加强防范、谨慎入市
作为投资购房的个人,应加强自己的防范意识。假按揭虽然折射出开发商的诚信问题,但是同时,也反映了购房者防范意识薄弱,才会让开发商有机可趁。在购房过程中,有些业主在签约多年后仍没有拿到合同原件,但对此事业主却疏于过问。所以,要防范假按揭的发生,还应提高购房者的法律观念、风险意识、防范心理。购房者在购房时一定要仔细验证购买房产的预售许可证,若是二手房,还应到房管部门核查,该房产是否已被转让、抵押或是查封等。要从观念上提高对假按揭的防范意识。
总之,随着经济的高速发展,住房按揭贷款已成为一种深人民心的经济行为,但同时,假按揭也屡禁不止,而且对房地产市场造成了严重的破坏和影响。我们要从根本上加强对按揭制度的防范和科学管理,只有这样,才能有效地打击假按揭的产生,才能促进房地产市场的真正繁荣和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冯宗荣.“假按揭”产生的原因及其识别与防范探析[J].福建论坛.2005.4
[2]鲁晓明.论住房假按揭[J].房地产与法律.2005.2
[3]刘梓.房地产信贷风险与防范对策[J].中国金融.2007.5
第四篇:防范企业风险
1建立财务评价体系
财务支付能力是衡量企业财务状况的一项重要指标,建立一个以现金支付能力为标准的建筑企业评价体系十分必要。该体系可以包括付现能力分析、变现能力分析、现金流量预测分析等关键指标。付现能力分析通过对建筑企业现金流动负债比、现金债务总额比的分析,结合企业的实际确定现金支付比率范围,以现金支付率来动态控制企业现金持有决策。变现能力分析对速动资产真正能在一年内变现的资产进行分析,分析应收账款的账龄,对其中拖欠时间长,回收无望的账款作特别处理。在编制近期现金流量预测表的基础上,现金流量预测分析以列表的方式对近期应支付债务进行排队,以进一步确定支付的缓急程度。
2建立资金管理体系
资金是企业的血液。提高建筑企业资金运行效益,保证建筑资金合理、安全使用是增强建筑企业抵御财务风险能力必要措施。对于跨度大、层次较多、流动分散的建筑企业,从传统的分散型资金管理模式向现代的集中型资金管理模式转变更有意义。建筑企业需要成立内部资金结算中心,改变目前资金结算和收付分散的局面,变零星的资金沉淀为整体积集。通过规模运作,加强资金调度,降低建筑企业整体资金成本。在资金管理上,建筑企业必须明确总会计师、委派的财会主管的职责权限,保障其能有效地发挥作用,同时建立资金预算管理、资金划拨管理、借还款管理和资金管理评价制度,规范资金业务流程,实现资金的预算控制、日常业务管理控制和资金支付风险控制。
3盘活现有存量资产
建筑企业的大量的资金积压和沉淀是以存量资产的形态存在的。因此合理利用现有资源,是实现建筑企业资产经营,防范财务风险的关键。建筑企业需要定时进行大规模的清产核资工作,切实摸清现有存量资产的真实状况和了解各种资产的变现性能和变现价值。同时根据建筑企业生产情况,对企业施工设备进行清理,报废陈旧无使用价值的设备,变卖技术落后、无修复价值的设备,以集中资金投入急需的关键设备,减少对流动资金的占用。此外,建筑企业要充分行使企业法人财产权利,对效益低下且资金支出时间较长的项目进行清理,该作损失的作损失处理,能变现的按变现处理,以求盘活积压沉淀资金。最后,建筑企业内部可以成立存量资产管理小组,负责领导和加强监管盘活行为,防止盘活过程中发生不当行为。
4加强成本控制管理
企业应建立有效的内部成本控制管理体系,制定科学的目标利润管理指标,生产过程实行严格的成本核算和监控制度。在项目施工过程中,首先要根据设计图纸和技术资料,考虑合同工期、施工现场条件、目标责任成本等因素,制订出科学先进、经济合理的施工方案,达到缩短工期、提高质量、降低成本的目的。同时要拟定经济可行的技术组织措施计划,列入施工组织设计。其次,企业要大力推行责任成本管理,加强对施工项目成本中材料费、人工费、机械费、等重点项目的监控,及时开展调价索赔工作,把成本费用控制在责任成本范围内。再次,施工过程中要尽可能采用新设备新技术,以降低工程成本,缩短工期
第五篇:风险防范基本知识
第一部分基础篇
一、基本概念
1、权力概念有广义和狭义之分,狭义的权力概念仅指国家权力,广义的权力概念是指特定
主体将其意志强加于他物即其他个体群体,国家机构或社会,使之产生压力继而服从的能力。
2、腐败在现代社会中,腐败一般是指权力腐败,也即指权力职能的蜕变。在这个意义上,腐败就是指行为主体为其特殊利益而滥而滥砍滥伐用权力或偏离公共职责的权力变异现象。行为主体既包括国家公职人员又包括非国家公职人员,一般指的是国家公职人员。
3、廉政现代意义上的廉政就是指国家政务活动洁净,国家公职人员公务活动规范端正,不
被污染的政治状况。
4、廉政建设是塑造国家机关活动及其公职人员公务行为清廉的制度建设。廉政建设的内容
主要包括廉政教育,廉政立法,廉政制度建设和廉政监督。
5、风险是指在某一个特定的时期和条件下,某一事件其预期结果断与实际结果的不一致或
偏离,及其可能引起的损失。
6、风险管理是对风险进行识别,衡量和控制,以最小的成本使风险损失达到最低的管理活
动。在税务系统,风险管理的实质是要以现代同志管理理念来处理税收业务,管理,廉政建设等各方面问题,实现税务系统资源最优配置的理念,方法,工具的总和,是一个有机的体系。
7、廉政风险防范就是运用现代管理学中的风险管理理念,最大限度地控制政府及其部门行
政管理中各个环节中的廉政风险,消除潜在隐患,减少腐败机会的管理过程。
8、税收风险是指在征税过程中,由于制度方面的缺陷,政策,管理方面的失误,以及种种
不可预知和控制的因素所引起的税源状况恶化,税收调节功能减弱,税收增长乏力,最终导致税收入不能满足政府实现职能需要的一种可能性。
9、税收行政风险就是税收行政部门及行政人员在行政管理工作过程中,未按照或未完全按
照国家法律,行政法规和管理制度要求的行为执法或履行职责,侵犯,损害国家和人民群众的利益,给国家和人民群众造成损失所应当承担的责任。
10、执法风险是指具有执法资格的国家公务人员在执行法律,法规所赋予的权力或履行
职责贩过程中,存在有未按照或未完全按照法律,行政法规,规章要求的行为执法或履行职责侵犯,损害了国家和人民群众的利益。经国家或人民群众造成一定的物质或精神上的损失,以及应履行而未履行职现,所应承担的责任的潜在危险。
11、税收执法风险就是具备执法资格的税收执法人员在执行国家法律,法规所赋予的权
力,或履行工作职责过程中,未按照或未完全按照国家法律,行政法规要求的行为执法或履阡职责,侵犯,损害国家和人民群众的利益,给国家和人民群众造成损失所应当承担的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