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某县红十字事业11年实施意见(最终版)
某县红十字事业2011年实施意见
某县红十字事业2011年实施意见
世界正在发生广泛而深刻的变化,当代中国正在发生广泛而深刻的变革。机遇和挑战前所未有,机遇大于挑战。县红十字作为公益组织和政府在人道领域的助手,要抓住机遇,迎接挑战,发展中国特色红十字事业,推动和谐社会建设,促进人类和平进步,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红十字会法》和《四川省红十字事业2010-2014发展规划》以及《县政府工作报告》,特制定县红十字会2011年工作规划。
一、指导思想
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开拓创新,紧紧围绕县委、县政府中心工作,做好政府人道领域助手,弘
扬人道主义精神,保护人的生命和健康,帮助最易受损害群体,将县红十字会建设成为组织建设规范化、宣传筹资长效化、公益项目品牌化、志愿服务专业化的人道救助团体,为推动和谐社会建设、促进人类和平进步作出更大贡献。
二、工作任务
加强灾后恢复重建工作。加强灾后恢复重建工作,重点开展红十字卫生院、红十字学校以及红十字备灾救灾项目等灾后恢复重建工作。灾后恢复重建要坚持与防灾减灾相结合,与新农村建设相结合,与发展红十字基层组织相结合,与传播红十字精神相结合。进一步加强项目监督和管理,严格项目资金拨付程序,保证项目高质量安全运行。
深化应急救护培训。将应急救护培训纳入应急反应体系建设整体规划,成立红十字救护培训工作指导中心,落实统一教学计划、统一教材、统一标准、统一考核发证等“四统一”,建立救护培训运行长效机制,打造红十字救护培训
品牌。
帮扶最易受损害群体。为贫困家庭送去党和政府及红十字会的关爱。积极筹措资金,加大配套力度,把“红十字博爱送万家”活动继续深入持久地开展下去。积极争取对0-14周岁先心病、白血病、唇裂等贫困患者及时得到救助。做到组织到位、宣传到位、落实到位,把党和政府的温暖送到困难群众家中。
逐步建立基层红十字组织。根据《中国红十字会法》和四川省红十字会工作规划,在所有援建项目单位、项目乡镇建立红十字会基层组织;力争在部分企业建立红十字会分会。
积极争取项目、引进资金,促进各项工作持续发展。继续通过争取和开展合作项目,促进救灾备灾、组织能力建设、筹资、艾滋病预防等工作的开展, 积极向上级红会争取援建项目建设,进一步提高群众的生产生活能力。在与国内外红十字组织交往与合作过程中,学习和引进先进理念、技术和经验,促进和
谐发展。
三、保障措施
切实加强领导,为红十字事业发展提供政治保障。争取党委、政府的重视支持,要多宣传、勤沟通,通过各种方式积极在党政领导层中宣传红十字会法、人道理念和红十字会工作,让党委、政府领导加深对红十字会的了解,理解和认同红十字会的积极作用,帮助解决红十字会工作中面临的困难和问题。
构建宣传格局,为红十字事业发展提供舆论保障。
树立宣传思路,争取党委政府的重视支持,将红十字宣传工作纳入党委政府的大宣传格局。创新宣传载体,充分发挥广播电视、报纸报刊、新闻媒体在红十字宣传中的作用。
提高项目管理水平,为红十字事业发展提供科学保障。努力提高项目策划能力,善于开发项目资源,精心搞好项目规划。将本地救助意愿互动结合,策划包装既符合援助方要求又具有显著社
会效益的好项目,是赢得红十字会援助项目的关键。努力提高项目实施能力,建立严格的项目管理机制,制定科学合理的督导评估和激励机制,落实资金管理、质量管理、进度管理,搞好项目终期评估和总结。努力提高项目成果利用能力,通过总结项目成果谋求获得新的项目,通过展示和宣传项目成果不断扩大红十字会社会影响。
加强组织机构建设,为红十字事业发展提供组织保障。坚持抓好理顺管理体制工作,积极争取党委政府重视,进一步落实基层红十字会的机构、编制和人员。加强县红十字会机关建设,进一步调整完善工作职能和内设机构。加强红十字队伍建设,通过开展业务技能学习和工作交流等有效方式,不断提升红十字会干部敏锐的政治鉴别能力、危机应对能力、组织协调能力、宣传动员能力、国际交往能力。
二0一一年一月二日
第二篇:某县红十字事业2011年实施意见
世界正在发生广泛而深刻的变化,当代中国正在发生广泛而深刻的变革。机遇和挑战前所未有,机遇大于挑战。县红十字作为公益组织和政府在人道领域的助手,要抓住机遇,迎接挑战,发展中国特色红十字事业,推动和谐社会建设,促进人类和平进步,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红十字会法》和《四川省红十字事业-2014发展规划》以及《县政府工作报告(征求意
见稿)》,特制定县红十字会2011年工作规划。
一、指导思想
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开拓创新,紧紧围绕县委、县政府中心工作,做好政府人道领域助手,弘扬人道主义精神,保护人的生命和健康,帮助最易受损害群体,将县红十字会建设成为组织建设规范化、宣传筹资长效化、公益项目品牌化、志愿服务专业化的人道救助团体,为推动和谐社会建设、促进人类和平进步作出更大贡献。
二、工作任务
(一)加强灾后恢复重建工作。加强灾后恢复重建工作,重点开展红十字卫生院(站)、红十字学校以及红十字备灾救灾项目等灾后恢复重建工作。灾后恢复重建要坚持与防灾减灾相结合,与新农村建设相结合,与发展红十字基层组织相结合,与传播红十字精神相结合。进一步加强项目监督和管理,严格项目资金拨付程序,保证项目高质量安全运行。
(二)深化应急救护培训。将应急救护培训纳入应急反应体系建设整体规划,成立红十字救护培训工作指导中心,落实统一教学计划、统一教材、统一标准、统一考核发证等“四统一”,建立救护培训运行长效机制,打造红十字救护培训品牌。
(三)帮扶最易受损害群体。为贫困家庭送去党和政府及红十字会的关爱。积极筹措资金,加大配套力度,把“红十字博爱送万家”活动继续深入持久地开展下去。积极争取对0-14周岁先心病、白血病、唇裂等贫困患者及时得到救助。做到组织到位、宣传到位、落实到位,把党和政府的温暖送到困难群众家中。
(四)逐步建立基层红十字组织。根据《中国红十字会法》和四川省红十字会工作规划,在所有援建项目单位、项目乡镇建立红十字会基层组织;力争在部分企业建立红十字会分会。
(五)积极争取项目、引进资金,促进各项工作持续发展。继续通过争取和开展合作项目,促进救灾备灾、组织能力建设、筹资、艾滋病预防等工作的开展, 积极向上级红会争取援建项目建设,进一步提高群众的生产生活能力。在与国内外红十字组织交往与合作过程中,学习和引进先进理念、技术和经验,促进和谐发展。
三、保障措施
(一)切实加强领导,为红十字事业发展提供政治保障。争取党委、政府的重视支持,要多宣传、勤沟通,通过各种方式积极在党政领导层中宣传红十字会法、人道理念和红十字会工作,让党委、政府领导加深对红十字会的了解,理解和认同红十字会的积极作用,帮助解决红十字会工作中面临的困难和问题。
(二)构建宣传格局,为红十字事业发展提供舆论保障。
树立宣传思路,争取党委政府的重视支持,将红十字宣传工作纳入党委政府的大宣传格局。创新宣传载体,充分发挥广播电视、报纸报刊、新闻媒体在红十字宣传中的作用。
(三)提高项目管理水平,为红十字事业发展提供科学保障。努力提高项目策划能力,善于开发项目资源,精心搞好项目规划。将本地救助意愿互动结合,策划包装既符合援助方要求又具有显著社会效益的好项目,是赢得红十字会援助项目的关键。努力提高项目实施能力,建立严格的项目管理机制,制定科学合理的督导评估和激励机制,落实资金管理、质量管理、进度管理,搞好项目终期评估和总结。努力提高项目成果利用能力,通过总结项目成果谋求获得新的项目,通过展示和宣传项目成果不断扩大红十字会社会影响。
(四)加强组织机构建设,为红十字事业发展提供组织保障。坚持抓好理顺管理体制工作,积极争取党委政府重视,进一步落实基层红十字会的机构、编制和人员。加强县红十字会机关建设,进一步调整完善工作职能和内设机构。加强红十字队伍建设,通过开展业务技能学习和工作交流等有效方式,不断提升红十字会干部敏锐的政治鉴别能力、危机应对能力、组织协调能力、宣传动员能力、国际交往能力。
二0一一年一月二日
第三篇:落实《中国红十字事业2010-2014年发展规划》
落实《中国红十字事业2010-2014年发展规划》
主要任务指标摸底统计表
填报单位(盖章):市红十字会
一、突发公共事件应急工作
二、红十字博爱送万家活动
三、红十字会关爱进社区、进乡村
四、遗体、器官和组织捐献工作
五、红十字医疗救助项目
六、红十字青少年工作
七、新闻发言人制度建设(设区市红十字会填报)
请各设区市红十字会尽快将以上数据认真汇总填写,并于2009年12月9日11时前传真至省红十字会赈济救护处。联系人:傅思益,电话0571-86456827,传真:0571-86976252。
省红十字会赈济救护处 二〇〇九年十二月七日
第四篇:关于促进红十字事业发展的意见(国发[2012]25号)
国 务 院
关于促进红十字事业发展的意见
国发〔2012〕25 号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国务院各部委、各直属机构:
党和政府历来高度重视红十字事业。改革开放特别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红十字会法》公布施行以来,我国红十字事业取得了长足发展。中国红十字会作为中华人民共和国统一的红十字组织和国际红十字运动的重要成员,遵守宪法和法律,遵循国际红十字运动基本原则,依照中国参加的日内瓦公约及其附加议定书,认真履行法定职责,充分发挥其在人道领域的政府助手作用,为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成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的重要力量、精神文明建设的生力军和民间外交的重要渠道。为促进我国红十字事业健康可持续发展,现提出以下意见。
一、充分认识发展红十字事业的重要意义
(一)红十字事业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国红十字会秉承“人道、博爱、奉献”的红十字精神,致力于动员社会力量,改善最易受损害群体境况,协助政府履行人道领域的国际承诺,做了大量卓有成效的工作。特别是近年来,中国红十字会积极服务经济社会发展大局,在参与应急救援、应急救护、人道救助、无偿献血、造血干细胞捐献、遗体和人体器官捐献、国际人道援助以及开展民间外交等方面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对于保护人民群众生命与健康、促进社会和谐文明进步,具有十分重要的促进作用。
(二)发展红十字事业是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保障和改善民生的现实需要。当前,我国正处于发展的重要战略机遇期,同时也处于社会矛盾凸显期,发展中不平衡、不协调、不可持续问题依然突出,迫切需要进一步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发挥红十字会等社会组织的积极作用。红十字会作为从事人道主义工作的社会救助团体,在开展人道救助、反映民生诉求、化解社会矛盾等方面具有独特优势。发展红十字事业,有利于加强以保障和改善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有利于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社会管理体系。
(三)弘扬红十字精神是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的重要内容。“人道、博爱、奉献”的红十字精神,与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一脉相承,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高度契合,是人类社会文明进步的重要体现。弘扬红十字精神,传播红十字文化,是繁荣和发展社会主义文化、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的重要内容,是提高中华民族思想道德素质、推动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必然要求。
二、着力推进红十字事业改革创新
(四)积极推进红十字会体制机制创新。建立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和国际人道主义原则相适应的体制机制,理顺政府与红十字会的关系,使红十字会在人道救助工作中发挥更大作用。改革和完善红十字会内部治理结构,创新管理模式,强化民主决策机制,提高组织执行能力。加大上级红十字会对下级红十字会的财务监督、业务指导、工作督查力度,下级红十字会主要专职负责人的任免提名要听取上一级红十字会的意见。在有条件的地方红十字会开展社会组织改革试点,探索建立“高效、透明、规范”的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
(五)着力打造公开透明的红十字会。公开透明是提升红十字会社会公信力的重要保证,信息化建设是推进公开透明的重要手段。各级红十字会要按照规定严格执行信息公开制度,做到资金募集、财务管理、招标采购、分配使用等捐赠信息公开透明,切实保障捐赠人和社会公众的知情权、监督权。要建立健全新闻发言人制度,及时、全面、真实、准确地向社会发布相关信息,及时回应社会关切。各地要将红十字会的信息化建设纳入当地信息化建设总体规划,提升红十字会的科学管理和信息公开水平。
(六)全面建立综合性监督体系。有效的监督是红十字事业健康发展的重要保证。要建立和完善法律监督、政府监督、社会监督、自我监督相结合的综合性监督体系。要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红十字会法》的有关规定,建立健全红十字会经费审查监督制度。监察、审计部门要加强对红十字会的监察、审计。红十字会要建立社会监督委员会,对捐赠款物的管理、使用情况进行监督;建立绩效考评和问责机制,严格实行责任追究。
三、积极支持红十字会依法履行职责
(七)建立健全红十字应急救援体系。红十字应急救援体系是国家应急救援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要把红十字应急救援工作纳入政府灾害应急响应体系,各地可根据实际需要,把红十字备灾救灾中心或物资库建设列入当地防灾减灾规划统筹考虑。支持红十字会依托志愿人员建立各类救援队伍,提高民间救援的专业化水平。依法保障红十字会组织社会力量执行国内国际应急救援任务,为依法使用红十字标志并执行应急救援任务的人员、物资和交通工具等提供便捷通道,保证优先通行并减免相关费用。
(八)建立红十字应急救护培训长效机制。要充分发挥红十字会在公众参与的应急救护培训中的主体作用。支持红十字会在易发生意外伤害的教育、公共安全等领域以及交通运输、矿山、建筑、电力等行业中开展应急救护培训。积极推动红十字救护培训进社区、进农村、进学校、进企业、进机关,不断提高应急救护知识在人民群众中的普及率。
(九)提高红十字会人道救助能力。支持红十字会面向困难群体开展符合其宗旨的人道救助工作。重点对贫困人口集中的地区加大救助力度,推动实施“红十字博爱送万家”、“红十字博爱家园”、“红十字天使计划”等品牌项目和活动。在农村和社区大力开展以健康服务、大病医疗救助、扶贫帮困等为内容的社会救助活动,完善城乡红十字人道服务体系。支持红十字会结合实际,兴办医疗、康复、养老等与其宗旨相符的社会公益事业,并给予政策扶持。大力支持中西部尤其是西部欠发达地区的人道救助工作。
(十)加强无偿献血、造血干细胞捐献、遗体和人体器官捐献工作。红十字会依法参与无偿献血的宣传推动和表彰奖励工作。积极推进中华骨髓库和地方分库建设,不断扩大库容量,提高管理的信息化和规范化水平。支持红十字会依法开展遗体、人体器官捐献工作,探索在省级以上红十字会设立人体器官捐献救助基金,为捐受双方提供必要的人道救助。要充分尊重捐献人的意愿,按照公平、公正、科学的要求,建立严格的管理制度,确保捐献人及法定受益人的合法权益。
(十一)积极开展国际人道援助和港澳台交流合作。支持和指导红十字会积极参与国际红十字运动和国家对外人道援助工作,将红十字会的对外人道援助工作纳入国家对外援助整体部署。支持和指导红十字会依照有关规定设立民间国际人道援助基金,建立以专职工作人员为骨干、志愿人员为主体的民间救援队伍,提高红十字会参与国际人道救援的能力。
加强与香港、澳门红十字会之间的联系,在人道救援、志愿服务、红十字青少年等方面加强交流与合作。加强与台湾红十字组织的交流与合作,增进包括青少年在内的两岸民众之间的沟通和互助,发挥红十字组织在推进祖国统一大业中的独特作用。
四、大力加强红十字会的组织和队伍建设
(十二)加强红十字会组织建设。继续推进红十字会理顺管理体制,加强市、县级红十字会的组织机构建设,为红十字事业发展提供组织保障。在乡村、街道、社区、学校等积极发展红十字志愿服务组织,发挥其在新农村建设、和谐社区建设、文明校园建设中的作用。支持红十字会加强会员服务,保障会员权利。将红十字青少年工作纳入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和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整体规划。加强对冠名红十字(会)机构的规范化管理。
(十三)完善红十字会法人治理结构。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红十字会法》和《中国红十字会章程》,优化理事会、常务理事会人员构成,提高执行委员会的执行力,完善专家咨询论证制度,健全民主决策程序,强化决策和监督职能。
(十四)加强红十字会人才队伍建设。支持红十字会创新选人用人机制,通过公开选拔、竞争上岗等多种方式充实红十字会管理队伍,通过招聘项目人员等方式充实专业人才队伍,促进工作人员的轮岗交流和合理流动。加强教育培训,提高红十字工作人员的职业化水平,建设一支具有国际视野、专业素质和敬业奉献、清正廉洁的红十字工作人员队伍。
(十五)加强红十字志愿者队伍建设。将红十字志愿服务工作纳入当地志愿服务工作整体规划和公共文明指数测评体系。支持红十字会建立和完善按专业、分领域的红十字志愿服务体系,拓展红十字志愿服务范围,为社会各界参与志愿服务提供平台和渠道。红十字志愿服务组织符合条件的,按照规定履行登记手续。红十字会要加强对志愿者骨干的培训,发挥其在志愿服务工作中的组织引领作用。积极推行志愿服务积分和评比制度,对优秀的红十字志愿者给予宣传和表彰。
五、不断优化红十字事业发展的社会环境
(十六)营造有利于红十字事业发展的法制环境。加强《中华人民共和国红十字会法》、《中华人民共和国红十字标志使用办法》等法律法规的宣传教育,加强执法监督检查,保障红十字会依法办会,依法履责,独立自主开展工作。推动修订和完善相关法律法规。加大对红十字标志的保护力度,依法查处擅自使用或滥用、篡改红十字标志的违法行为。
(十七)营造有利于红十字事业发展的政策环境。在政府行政管理体制改革中,有计划、有步骤地委托红十字会承担与人道救助有关的工作,实施与其核心业务有关的项目。支持红十字会依法独立开展募捐、接受和使用捐赠款物。红十字会使用捐赠资金开展人道救助工作所产生的实际成本,可从捐赠资金中据实列支,并向社会公开,捐赠资金不得用于在编人员及机构的经费支出。从捐赠资金中列支实际成本,应在接受捐赠时向捐赠者事前明示,严格限制列支额度和使用范围。企业、个人等社会力量向红十字事业的捐赠,按规定享受所得税税前扣除政策。红十字会应将财政拨款资金和社会捐赠资金分开管理。
(十八)营造有利于红十字事业发展的舆论环境。新闻宣传部门要加大对红十字事业的宣传力度,支持红十字会建立人道传播平台。大力宣传红十字事业发展进程中涌现出的先进人物和感人事迹。表彰为人道主义事业作出突出贡献的单位和个人。深入开展红十字理论研究,大力宣传红十字文化在引领社会道德风尚、提升精神文明程度和推动文化大发展大繁荣中的积极作用。充分发挥中国国际人道法国家委员会的协调和咨询作用,积极开展国际人道法领域的国际交流合作,促进国际人道法在中国的传播和实施。
六、切实加强对红十字事业的领导和支持
(十九)加强对红十字事业的组织领导。各级政府要把红十字工作列入重要议事日程,在编制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时,同步编制红十字事业发展专项规划。政府分管联系领导要定期听取红十字会工作汇报,专题研究和指导红十字会工作,帮助解决红十字事业发展过程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
(二十)加大对红十字事业的财政投入。各级政府要依法对红十字会开展工作给予支持和资助,保障红十字会依法履行职责。根据红十字会的法定职能,逐步增加对红十字事业的经费投入。建立并完善政府向包括红十字会在内的社会组织购买服务制度,推动红十字事业可持续发展。加大中央集中专项彩票公益金对红十字会的支持力度,对资金使用情况进行绩效考评,严格资金管理,提高使用效益。
(二十一)形成促进红十字事业发展的合力。红十字事业需要社会各方面力量广泛参与和支持。红十字会要切实增强责任感和使命感,动员社会组织、企事业单位、人民群众等各界力量,形成促进红十字事业发展的合力,不断开创我国红十字事业发展的新局面。
国 务 院 2012年7月10日
第五篇:红十字事业科学发展之我见
红十字事业科学发展之我见
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的体会
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重在联系实际。只有和具体工作实际相结合,学习实践活动才有真正的价值和意义。紧密联系红十字工作的实际,研究怎样解决红十字事业科学发展的方法和途径,是我们红十字工作者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时应该重点研究的问题。
通过对红十字会多年来实践的探究,我认为,红十字事业科学发展,首先要解决的是对红十字事业的认识问题。红十字事业要想实现科学发展,必须要树立正确的事业观、工作观、筹资购和政绩观。这是我们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给予我们的启示。
坚持正确的事业观,是红十字事业科学发展的前提。
所谓正确的事业观,就是用发展的宏观的眼光看红十字事业。红十字事业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只有把红十字事业放在国家经济社会发展的大背景下,客观地找准自身在国家经济社会发展中的位置,找准自身工作在经济社会建设中的切入点,跳出红十字会这个圈子看问题想方法谋发展,并以开放的心态和社会化的工作方式来推进,才能保证红十字事业不偏离科学发展的轨道。同时,中国红十字事业是国际红十字运动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对中国红十字事业的准确定位不能脱离这个重要的国际背景,不能脱离国际红十字运动的实际。
那种因为拥有百年历史便妄自尊大、自以为是的观点,那种小家子气地关起门来“自得其乐”的做法,都不是科学的发展观。同时,那种因为能力和实力暂时都不很强或者暂不如别人便妄自菲薄、自觉低人一等的想法也不符合科学发展观的要求。
坚持正确的工作观,是红十字事业科学发展的关键。
所谓正确的工作观,就是科学、合理地谋划红十字事业的具体工作,解决红十字会“做什么”的问题。红十字会是从事人道主义工作的社会求助团体,这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红十字会法》和《中国红十字会章程》所规定的。红十字会不是政府,也不是游离于政府之外的草根组织,而是政府在人道领域的助手。这就要求我们要根据红十字会的性质和宗旨,结合政府工作的布局,找准工作方向,确定工作重点,同时也要根据自身的优势和不足,量力而行,有所为有所不为。从作为政府人道领域助手的角度来说,政府做得好的,我们不必去做;政府做得不足需要我们参与的,我们补充去做;政府暂时顾及不到的同时希望我们做的,我们努力去做。从作为一个社会团体的角度来说,别人做得很好的,我们不必做;别人做得不够好的,我们争取做强;别人没有做的,同时社会很需要的,我们努力争取做。这是符合科学发展观的红十字工作观。
谋划红十字事业,既要考虑国际大环境,又要考虑我国的国情;既要考虑红十字会的历史,更要结合红十字会的现状。要比较全面地认识红十字事业的优势是什么、短处是哪些,了解红十字事业的生命力在何处、死穴在哪里,探索红十字事业的增长点在哪里,才有可能实现红十字事业的科学发展。那种以为自己什么都可以做,什么都可以做好的包打天下的想法是十分幼稚的,那种什么都参与的四面出击的做法是十分盲目的,那种缺乏规划、缺少目的性的“打一枪换一个地方”的做法不是一个成熟的组织的表现。这些都不符合科学发展观的要求。要想让我们的组织拥有强大的生命力,保持特色是非常重要的。失去特色跟在别人后面跑,亦步亦趋,肯定会被众多的团体所淹没而不知去向。
坚持正确的筹资观,是红十字事业科学发展的保证。
所谓正确的筹资观,就是用前瞻性的眼光、战略性的眼光、长期合作的眼光开展可持续的筹资活动。中国红十字事业救助能力的提高,除了政府的捐助。没有社会各界人士的慷慨捐助,中国红十字会就无法更大规模地开展救灾、救护和救助工作,就无法帮助更多的困难群众改善生活境况。可以说,争取社会各界的支持,筹措款物,是中国红十字会最为重要的工作之一。要保证我们的筹资工作可持续地开展下去,就要求我们在接受捐款的时候,不论捐赠者是企业还是个人,也不论捐款者是企业家还是普通劳动者,论捐款额是多还是少,我们都要一视同仁,给予同样的敬重;对于捐款者提出的合理要求和需要,我们都要尽最大努力给予满足;对于所捐款项的使用情况,我们要做好向捐款者反馈信息的服务。在与企业具体项目的合作中,我们要争取双赢或多赢;对于愿意与我们建立长期战略合作伙伴关系的企业,我们要与之共同研究符合双方利益的合作方式。这是符合科学发展观要求的正确的筹资观。
今年的中国,政府在公益慈善领域起了积极的主导作用,公益慈善事业在中华大地已经具备相当规模。特别是我们刚刚经历过的汶川地震这一中华民族的灾难面前,中华大地上出现的前所未有的慷慨救援的热潮,向全世界彰显了蕴藏在中国人民中间的公益慈善的巨大力量。公益慈善已经成为一种理念,一种潮流,一种时尚。作为人道的公益的慈善的社会团体,我们只有服务这一理念,顺应这一潮流,加入这一时尚,才能把他们变成红十字自身的力量。
坚持正确的政绩观,是红十字事业科学发展的原则。
所谓正确的政绩观,就是不带任何功利心、不存任何私欲地布局工作,有一说
一、有二说二地总结工作,客观如实地看待成绩。也就是在谋划和开展工作的时候,不图虚名,不摆花架子,一步一个脚印,坚持扎扎实实的工作作风。在总结工作考量业绩的时候,看重实绩,不唯数字论英雄,不唯形象论英雄,以平和的心态看待成绩,坚持实事求事的原则。这是符合科学发展观的政绩观。
那种急功近利、好大喜功、专搞形象工程的工作方式,以及虚报浮夸的工作作风是不符合科学发展观要求的。我们所开展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就是让更多的目前暂时困难的群众改善他们的生活境况。与此相悖的观点和作法,都是我们所应该唾弃的。
同时,以正确态度面对社会舆论和媒体,是红十字事业科学发展不可忽视的重要问题。所谓正确的态度,就是在积极宣传红十字事业的同时,坦诚面对社会各界和媒体,正视红十字工作中存在的困难、问题和不足,配合主流媒体,自觉接受舆论和媒体的监督。那种“报喜不报忧”的做法,那种回避问题、讳疾忌医的做法不是科学发展观,无益于中国红十字事业的健康发展。
在科学发展观的指导下,中国红十字事业在过去的几年里取得了长足的发展。通过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我们在认识上又得以提高和深化。以上几点体会,说不上深刻,却是笔者在学习中的真切感受。我们真诚地希望,在科学发展观的统领下,中国红十字事业继续获得又好又快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