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江西上饶:执行联动破解执行难
江西上饶:执行联动破解“执行难”
被执行人为逃避执行到底躲在什么地方? 被执行人隐匿的财产究竟藏在什么地方? 被执行人拒不履行义务甘当老赖怎么办?
一度,以上这些难题,成了困扰各级法院依法执行的症结所在。克服“执行难”顽疾作为一项系统工程,必须借助全社会力量,然而,合力的形成不仅需要积极性的调动,更需要制度、机制的保障。近年来,江西省上饶县法院在破解“执行难”,最大限度地整合各种社会力量,积极构建执行联动机制等方面进行了有意义的探索。
争取支持 吹响“破难”集结号
要破解执行难,不能仅靠法院一家单打独斗,各部门必须联手,而党委、人大、政府等部门的牵头、协调作用尤为重要。
近年来,上饶县委、县人大、县政府和县政协对执行工作高度重视。2008年4月,上饶县政法委下发了《上饶县人民法院执行工作联动协调机制工作办法》,该《办法》建立了执行工作联席会议制度,明确了纪委、宣传部、政法委、公安、金融机构等22个单位的职责和要求。各联动单位应相互配合,加强沟通,从维护改革、发展、稳定的大局出发,积极协助、支持法院的执行工作。
2006年12月18日下午,张某因即将分娩在上饶县某卫生院就诊,中途因休克而不幸死亡,死者丈夫杨某将卫生院诉至上饶县法院,后该院判决卫生院赔偿杨某各项损失共计等十四万三千余元。判决生效后,卫生院不履行赔偿义务。2007年12月,杨某向法院申请强制执行,该案受理后,执行法官马上赶到卫生院,卫生院负责人刘某只支付了8000元执行款,并表示卫生院经济状况很差,无力履行。因执行款未执行到位, 杨某一直没去殡仪馆取回张某的骨灰,还多次到卫生院闹事,并到处上访。为维护稳定,该院遂将该案的执行情况向县政法委汇报,县委政法委非常重视,立即主持召开执行联席会议,召集县法院、卫生局、民政局、卫生院及其所在地的镇政府等相关单位参加,详细研究并制定了该案的执行措施和办法,由上述相关单位先行垫付赔偿款,杨某也取回存放在殡仪馆一年多的骨灰,最终这起“老大难”案件圆满地划上了句号。
联动机制虽初步建立,但其带来的效果却是“立竿见影”的。按照中央政法委和最高法院的部署,2008年8月至今开展了集中清理执行积案活动,该院列入集中清理范围的重点案件79件,已执结71件,其中有财产可供执行的案件30件,现已全部执结。2009年与2010年春节前,该院还开展为期一个月的专项集中执行,共执结各类案件86件,执结标的额约275万余元。
创新不止 编织恢恢“执行网”
在上饶县构筑的执行联动网中,既可以充分感觉到上饶县委、人大、政府的高度支持,也可以充分感觉到上饶县法院破解“执行难”的决心与创造性。
构筑执行网络,首先要将网络的触角延伸到基层。2009年,该院在全县22个乡镇(街道)的236个村委会(居委会)共聘请了340名司法协理员,他们来自当地乡村、社区中的人大代表,政协委员,人民调解员,社区、乡村干部以及在当地德高望重、热心服务、能力较强的群众,主要协助法院开展审判、执行工作。该院充分运用司法协理员的地缘和人缘优势,与他们保持密切联系,及时向他们了解被执行人的去向与下落,掌握被执行人的财产状况、履行能力以及相关的执行信息,邀请或委托他们参与、主持执行和解,依靠他们做好被执行人的思想疏导教育工作,说服被执行人主动履行判决义务。
2003年,姚某由于做五金生意资金不足,向朋友陈某借了一万一千元,后因经营不善,姚某已无力还款。于是,陈某一纸诉状把姚某告上了法庭,可法院宣判后,姚某为逃避债务外出,长年不回。于是,执行法官与姚某所在村的司法协理员何某取得联系,要求何某一旦发现姚某的下落,及时向法院反馈。2009年11月10日中午,刘某发现姚某从外地打工回家准备建房,立即告知执行法官。当执行法官赶到姚某家,欲对姚某进行司法拘留时,遭到姚某家属及当地村民的阻挠。为避免不必要的人身伤害,执行法官决定暂缓采取强制措施,并与刘某共同做姚某及其家属的思想工作,说明拒不执行法院裁判文书的法律后果。在司法协理员苦口婆心的劝说下,姚某向法院承认了错误,并交纳执行款。
今年以来,该院司法协理员参与案件执行103件,占全院执结案件数的84.2%,其中提供执行线索49件,参与执行和解47件。
公安机关有强大的社会管控平台,依托此平台,可以进一步化解被执行人难找、财产难查控等困扰执行工作的问题。2008年10月,我院与该县公安局联合出台了《关于依法规范人民法院执行和公安机关协助执行若干问题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对公安机关协助法院查找和控制被执行人、查扣被执行人财产等相关问题进行了规范。法院通过借助公安机关的协助对有能力履行而拒不履行判决的被执行人布下了“天罗地网”,从而最大限度地保护申请执行人的合法权益。
1996年12月5日,董某驾驶中巴车搭载汪某等人,因超载该车在途中翻入五米余深的铁路路基上,导致汪某等二十余人受伤的严重后果。1997年10月,该院以交通肇事罪判处董某有期徒刑三年,并由董某赔偿汪某医疗费等损失共计45696元。1999年12月,汪某向该院申请强制执行,由于董某出狱后举家外逃,无财产可供执行。因汪某有三级伤残,生活非常艰难。今年1月21日,该院以董某涉嫌拒不执行判决裁定罪将该案移送县公安局立案侦查,对董某进行网上追逃。4月3日,董某在浙江省金华市被抓获,其家属立即到法院交纳赔偿款。
今年以来,该院将17件涉嫌拒不执行判决裁定的案件移送公安机关立案侦查,现已有11人被抓获,其中10人已全部履行判决确定的义务。该举措有力震慑了那些老赖们,迫使他们自动履行义务,营造了该院执行工作良好的外部环境。
重拳立“信” 探寻除病之良药
如果说执行网络的建设是“硬件”建设,那么,社会诚信体系建设则是“软件”建设,为此,上饶县法院开展与金融机构的合作,探索和尝试利用银行的征信系统督促被执行人尽快履行法律文书确定的义务。
2009年9月,上饶县法院与中国人民银行上饶县支行协商,正式建立起法院执行信息与人民银行征信系统对接机制,该机制的具体做法是:一是法院在向被执行人送达的执行通知书注明,如被执行人接到通知书后拒不履行的,法院会将被执行人的不良诚信记录在银行征信系统上;二是由法院每月5日前向人民银行提供一份拒不履行判决的被执行人名单,并详细说明该被执行人身份信息及未执行案件的情况;三是人民银行将被执行人的相关情况录入其征信系统,被录入系统的被执行人在申请贷款时,会被各商业银行拒绝;四是法院与人民银行之间建立起沟通与信息反馈通道,人民银行定期将录入其征信系统的被执行人金融活动情况通报给法院。该 机制的建立既方便法院查找被执行人的财产线索,也进一步保证银行的金融安全,降低金融风险。
2007年,毛某因投资果园项目向其朋友叶某借款4万元,到期后一直未还款,经法院判决后仍拒不履行。2009年5月,叶某向上饶县法院申请强制执行。该院立案后,毛某拒绝向法院申报财产,并逃避法院执行,于是执行人员将毛某的不良信息纳入征信系统。2009年8月,毛某因果园开发建设需要向当地银行融资贷款,不料却被银行告知其因拒不履行法院裁判而被银行征信系统锁定,在被解除之前将无法获得所有银行的贷款。次日,毛某就将四万元执行款交到法院,并希望取消其不良诚信记录。
去年以来,该院已将52名拒不执行法院判决的被执行人纳入该系统黑名单,促使41名被执行人履行执行款45.98万元,提高了执行威慑效力,取得良好的社会效果。
此外,上饶县法院通过在新闻媒体、公告栏、乡镇街道进行公告等方式,对被执行人公开曝光,形成强大的社会舆论压力,敦促债务人自觉履行义务。去年以来,该院在上饶县电视台、上饶县报上发布拒不执行判决人员信息46条,次日就有2名被曝光的被执行人到法院自动履行义务,还有一些暂时未被曝光的被执行人也主动与法院取得联系,要求与申请人和解,希望法院不要曝光他们的信息。该举措起到公布一批,教育一片,威慑一方的效果。
借得东风好扬帆。上饶县初步形成的党委领导、人大监督、法院主办、部门协作、各界支持、角度广泛的执行联动机制,该机制的建立使联动各部门实现了信息互联、互享,职能互补,齐抓共管,变为以强制执行为主为强制执行与联动威慑、促使自动履行相结合,使赖债者因限制生产经营而无利可图;因限制从业而无事可做;因限制高消费而无福可享;因新闻媒体曝光而无处可藏;因限制出境而无路可逃,使赖债者成为人人喊打的过街老鼠,迫使其主动履行生效裁判,从而在源头上、根本上治理“执行难”。
作者:江西省上饶县人民法院 黄安、黄国敏 联系电话:***
第二篇:创新执行新模式 合力破解执行难(初稿)
创新执行新模式 着力破解执行难
--嘉峪关市两级法院执行工作专题汇报材料
执行难问题,已逐步演变为社会关注的焦点问题和群众关心的热点问题,也成为法院需要着力解决的难点问题。现阶段社会主义道德和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观滑坡,没有在全社会普遍形成靠诚实信用经营的价值观念。大量的债务人道德观念、法制观念淡薄,逃债、废债、赖债的思想严重。有的债务人甚至目无法纪,视法律和法院判决书为儿戏,公开肆意对抗法院执行。有的涉刑事附带民事赔偿的执行案件,被执行人差不多都是判处有期徒刑入狱进行劳动改造或本人基本没有履行能力,其家庭经济条件有限,赔偿能力低下,而赔偿的数额少则几万,多则十几万,几十万;有的被执行人欠债后,为躲避执行而外出躲藏或与执行法院搞游击,采取各种手段与法院软磨硬顶,你发传票他不到,发执行通知书他不理;有的被执行人以各种手段千方百计转移、隐匿、消耗其所有的财产;有的被执行人甚至在诉讼乃至仲裁阶段就开始转移、隐匿财产,一旦进入执行阶段,早已是人去楼空,财产踪影难觅;有的协助执行人不愿自觉、及时地协助法院执行,导致执行战机贻误,执行案件难结。概言之,和全国法院一样,“执行难”一度是困扰和制约嘉峪关市两级法院执行工作科学发展的主要因素,每月50件左右 的信访案件中,涉及执行案件约占70%。
鉴于此,嘉峪关市中级人民法院党组经过深入调研,决定嘉峪关市两级法院按照执行工作整体部署、执行力量整体调度、执行案件整体调配、执行装备集约使用的原则开展,调整整合两级法院的执行力量,着力化解被执行人难找、被执行财产难寻、协助执行人难求的困境,初步形成了统一领导、统一管理、统一协调、统一指挥的管理体制。在半年多的运行实践过程中,取得了一定的实效。
一、党委的坚强领导、人大的有力监督和政府的大力支持是法院执行工作取得实效的政治保证
实践证明,人民法院自觉加强请示、报告制度,争取党委对重大案件的领导、督办和协助,而党委的充分理解和支持是人民法院执行工作强有力的组织保障,是执行工作由“难”变“易”的根本保证。
(一)市委高度重视法院执行工作。
法院整体工作离不开党的领导,法院执行工作更需要党的坚强领导和大力支持。依靠党委领导、人大监督和政府支持,运用执行协调联动机制解决执行难问题,是人民法院执行工作的宝贵经验和制胜法宝。甘肃卓远工贸公司、汇海、百通等三公司在省“十二五”规划重点项目酒钢东兴铝业规划用地上修建厂房、堆放原料,妨碍项目建设。2013年3月酒泉钢铁集团公司提起诉讼,省法院终审判决三公司停止侵2
权、排除妨碍并退出土地。三被执行人拒绝履行判决,酒钢公司申请强制执行。嘉峪关中院立案后在最短的时间内发出强制腾退土地公告。由于强制执行需要多部门共同协作,嘉峪关中院报请市委启动执行协调联动机制。嘉峪关市委六次召开常委会研究执行工作和执行预案,市委、市政府成立执行联合指挥部,由市委常委、常务副市长任总指挥,中院院长、市公安局长任副总指挥,抽调公安、消防、医疗、工信、国土、司法等十多家成员单位300余人参与。8月19日强制执行按照预先审定的执行方案进行。经过10天24小时不间断作业,共拆除厂房搬运矿渣原料18万立方米、垃圾3万立方米,非法侵占的土地得到彻底清退。本案执行规模之大、动员人力物力之多、执行力度之强是近些年来全省少有,在党委的统筹协调和政府各部门的积极支持配合下得到高效规范稳妥执行,发挥出了执行工作协调联动机制的强大威力,有力维护了法律的尊严和人民法院生效裁判的权威,取得了良好的政治效果、法律效果和社会效果,为今后重大案件的执行工作创制了范例,积累了经验。
(二)市委政法委亲自参与、亲自布署。
嘉峪关市委政法委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关于“切实解决执行难”、“完善惩戒拒不执行生效裁判和决定等违法犯罪行为的法律规定”的决定精神,市两级法院的执行工作得到了嘉峪关市委政法委坚强的领导和大力支
持。市上三次召开全市解决执行难联席会议,要求各执法部门、协助执行部门紧密配合法院执行工作,加强综合治理联动工作机制,用足用活法律措施。2014年11月5日,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公安部联合下发《关于开展集中打击拒不执行法院判决、裁定等犯罪行为的专项行动有关工作的通知》,嘉峪关市率先在全省召开了专项行动推进会。市检察院、市公安局、执行联动单位代表市房管局负责人分别作了表态发言。市委常委、市委政法委书记张静昌同志就开展此次行动的重要意义、各部门之间的协调配合、做好宣传工作提出了明确要求。嘉峪关市委政法委、嘉峪关市综治委专门下发《嘉峪关市集中打击“拒不执行法院判决、裁定等犯罪行为”专项行动工作方案》,成立全市“集中打击拒不执行法院判决、裁定犯罪行为”专项行动领导小组。由市委常委、市委政法委书记任组长。市政府副市长、市公安局局长,市中级人民法院院长,市人民检察院检察长任副组长。市纪检委、市委组织部、市委宣传部、市委政法委、中级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公安局、城区人民法院、雄关区、长城区、镜铁区、工信委、发改委、司法局、民政局、建设局、房管局、国土局、人社局、工商局、地税局、国税局、人民银行嘉峪关支行、银监局等部门分管领导为领导小组成员。为专项活动及今后的执行联动机制进一步打下了牢固的领4
导基础和组织保障。
二、联动联控,建立执行协作新机制
为保证执行联动机制落到实处、取得实效,嘉峪关两级法院与检察、公安、规划、建设、国土、工商、税务、房管等部门初步建立了互相联动的信用评价和威慑体系,在企业注册、股权变更、企业注销、协助查扣被执行车辆、臵房购地等方面共同对不履行生效法律文书的被执行人予以严格限制,以促其自觉履行生效法律文书确定的义务,共同形成违法失信者处处受制的社会信用体系。建立机关企事业单位及社区、乡镇、村组四级联动的基层协助执行网络,聘用执行联络员,协助宣传、贯彻落实执行工作方面的法律法规、信访稳控和调查取证等工作,切实提高执行效果。主要措施有:一是与嘉峪关市公安局签署了《关于贯彻<公安机关协助人民法院执行工作的若干规定>实施办法》,健全完善执行联动机制,形成工作合力,创造了良好氛围。如甘肃恒胜矿业公司申请保全嘉峪关市金磊矿业有限责任公司一案,考虑到被申请人法定代表人崔巍可能不配合执行,制定了周密的执行预案,加强与公安机关的联动,协调公安干警、特警与本院法警支队30多人参加现场执行秩序的维护,协调运管部门组织装载机、大型运输车辆30余台,执行过程中干警废寝忘食,连续工作两昼夜。划定警戒线,对阻挠、冲击执行现场的被申请人法定代表人及其近亲属,强制带离3人,现场拘留1人,圆满地将执行标的物10000多吨矿粉全部运转20公里外异地保管。在“集中打击拒不执行法院判决、裁定等犯罪行为”等活动中统一布署,对执行大案、要案、疑难案件采取提级执行、交叉执行、指定执行、换员执行等多种方式,以审判执行信息查控系统为依托,提高执行工作的快速反应能力,及时处理执行线索和处臵突发事件,在出境、融资、投资、招投标等方面进行联合限制。同时加大网络查控力度,两级法院利用“点对点”司法查控网络系统共查控案件9824件次,查询金额9933余万元。与嘉峪关市房管局召开了第三次执行协助联席会议,就人民法院查询、冻结登记房屋等相关协助执行事项开辟了绿色通道。继续高度重视失信被执行人名单的录入工作,对凡是发出执行通知后未能按期履行的案件,做到应录尽录,加大信用惩戒力度。通过网络、报纸、街头大屏幕等媒体公布失信被执行人230余人次,对63名被执行人发出悬赏执行公告和限制高消费令。陈治某申请执行马海某合伙纠纷一案,立案后,执行法官除向被执行人送达了执行通知书、报告财产令等法律文书外,还向其送达了风险提示书、诚信诉讼承诺书等,但被执行人仍不履行义务。多次查询被执行人的银行账户,均无财产可供执行,执行一度陷入困境。后执行法官将马海某录入失信被执行人名单并对外公布。恰逢马海某出国办事,在购买机票时被告知其已被人民法院列入失信当事人名单并被6
限制高消费,马海某感觉到了舆论的压力和信用惩戒的风险,找到执行法官表示愿意配合执行,将全部款项主动交至执行法院。
三、主动接受监督,执行质效有效提高
自觉接受人大及其常委会监督,积极向人大常委会汇报工作,取得人大常委会的支持、帮助,对规范执行行为、加大执行力度、破解执行难问题至关重要。近年来,两级法院将接受监督作为推动执行工作水平进一步提高的动力。一是广泛听取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及人民群众的意见和建议。通过开展法院开放日、公开评议执行岗位、法院信箱、院长接访等措施,主动接受群众监督,广泛听取人民群众对法院执行工作的意见和建议,真实了解两级法院执行队伍和工作存在的问题,研究制定相应的改进对策,提升了法院执行队伍的形象。加强与人大代表、政协委员的沟通联络,及时办理好人大常委会交办的执行信访案件,对人大代表建议、政协委员提案以及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关注的案件,依法及时办结、及时反馈。二是大力推进执行公开,主动接受外部监督。在嘉峪关市中级人民法院门户网站公开执行案件的立案标准、收费标准、执行风险、执行程序等信息。在两级法院立案信访接待大厅电子触摸查询系统公开执行案件当事人基本情况、立案信息、执行进展等;公开选定评估、拍卖机构,向当事人和利害关系人公开评估、拍卖的过程和结果;对案
外人异议、不予执行的申请以及变更、追加被执行人主体等重大执行事项组织公开听证。三是主动邀请人大代表临场监督法院执行。两级法院对一些典型、疑难案件及可能影响社会稳定的案件的执行,主动向人大常委会汇报并邀请人大代表到执行现场监督执行。既可以让人大代表现场了解法院执行工作,也可协助做好当事人工作,消除当事人怀疑猜忌、减少对抗情绪,助推敏感及复杂案件的顺利执行。
四、密切配合,协助查找突破瓶颈
充分利用公安机关在执行联动上的技术优势和警力保障优势,有效避免暴力抗法、执行人员受伤害事件的发生。结合开展打击拒不执行判决、裁定等犯罪行为专项活动,加大与公安机关在查找被执行人方面的协作力度,制定了《嘉峪关市中级人民法院悬赏、举报执行办法(试行)》,充分运用悬赏、举报、曝光、“限高”、追究刑事责任等多种手段,加大被执行人及其财产查找力度。《办法》第十四条规定,对举报人提供的被执行人或其财产在嘉峪关、酒泉、甘肃矿区地域每件案件奖励为500元,甘肃省内每件案件1000元,省外每件案件为2000元;疑难、信访案件可以根据案件的具体情况上浮50%。第十八条规定,对于被执行人下落不明、疑难、信访等执行案件请求公安机关协助查找,并协助执行司法拘留等强制措施的,可参照上述办法向协助公安机关支付必要的费用。以上规定的制订和实施,取得了非常良好的效果,在保全和重大执8
行活动中,公安机关动用特警、交巡警等多警种配合,有力地支持了法院执行工作。被执行人郝某在交通事故发生后冒领被害人应获得的第三者责任险赔偿款后,又将车辆出售获利,属于“有能力支付而拒不还款”的行为,且长期拒不执行人民法院判决、裁定,涉嫌构成拒不履行判决、裁定罪。本案移送公安机关侦查,公安机关将其追逃抓获后,郝某迫于法律威慑力,支付46万余元赔偿款,履行生效判决确定的义务。后郝某被嘉峪关市城区人民法院判处其有期徒刑两年,宣告缓刑两年。至2015年4月底,以拒执罪移送公安机关12件,以非法处臵法院查封财产罪移送公安机关2件,以妨害公务罪移送公安机关1件,移送公安机关协助查找被执行人或财产的案件两批87件,两级法院执行局决定拘留76案78人次。在公安机关已协查到被执行人33件案件中,实施拘留30件,其中29件在被执行人认识到拒不履行的错误并全部履行判决、裁定确定义务后,提前解除了拘留。其余3件,在被执行人认识到错误并履行完毕案件执行款和罚款,另考虑到从外地带回路途遥远等风险因素,经请示汇报后,撤销了对其拘留的处罚措施,极大地震慑了拒执行为,既提高了实际执结率和标的到位率,又减少打击面,缩小社会对立面。
五、先行先试,指挥模式日臻完善
嘉峪关市中级人民法院党组基于我市两级法院的实际,加大执行信息化工程硬件建设力度,率先建成执行信息集控中心。党组决定两级法院执行工作由嘉峪关市中级人民法院党组成员、嘉峪关市城区人民法院院长辛玉林同志统一分管,两级法院执行局长具体负责的统一领导体系。制订并通过了《嘉峪关市两级法院执行指挥中心工作制度(试行)》,执行指挥中心由主管两级法院执行的中院领导担任总指挥,中级法院执行局局长、城区法院执行局局长担任副总指挥,两级法院执行局全体干警、司法警察支队全体干警、行装处值班司机、审管办网络管理员等相关部门人员为成员。理顺了通畅的执行领导、管理、指挥、协调关系,构建成密切配合格局。执行指挥中心配备值班人员,专设对外公开的值班电话,24小时开机受理执行案件财产和被执行人下落线索,接受突发事件情况报告。现我院已建立起一支坚强有力、训练有素、召之既来、来之能战的执行队伍;形成了两级法院执行局相互协作、上下一致的合力,避免了过去执行案件由各执行人员“单兵作战、孤立无援”的做法,真正做到了“ 一方有难案,八方来支援”。
六、强占舆论制高点,传递社会正能量
一是在报纸、杂志、广播电视等传统媒体上加大宣传力度,集中展示执行成果,震慑犯罪,教育群众,凝聚共识,形成声势,营造惩治抗拒执行违法犯罪行为的强大舆论氛围,传播正能量,使全社会关注、重视执行工作,引导社会10
公众增强法治意识和诚信意识,自觉履行生效法律文书,积极履行协助执行义务。动员两级法院执行局通讯员积极提供可报道信息,由中院研究室统一把关并撰写稿件。郭某申请执行王某生命权纠纷一案,执行中王某下落不明,亦无财产可供执行,案件执行一度陷入困境。专项行动中,我院将王某纳入公安协查范围。2015年1月15日,据公安机关情报得知,被执行人王某已被江苏省宿迁市公安局抓获,我院立即派执行法官赶赴宿迁市。执行法官一路颠簸,不辞辛劳,抵达宿迁直奔当地派出所,对王某明理释法,告知不履行法律义务的严重后果,迫于法律的强大威慑力,王某表示愿意配合执行,对自己的错误行为对他人造成的伤害深表歉意,在亲朋帮助下王某付清了全部17万余元赔偿款,该案顺利结案。2015年3月9日公安机关查控得知,被拘留人朱某将于3月10日中午在兰州中川机场乘机去三亚,公安机关立即将这一信息告知法院。法院当即派出执行人员连夜赶赴兰州。在兰州中川机场警方的协助下将被拘留人朱某抓获。在法律的强大威慑和执行法官的教育之下,朱某承认了自己的错误,履行了法律义务,该案顺利结案。上述案例已由《法制日报》、《甘肃日报》、《甘肃法制报》等主流媒体以《法官机场逮住“老赖”打击规避执行》、《千里之外追回赔偿款》登载。
二是高度重视网络、微博、微信等新媒体传播速度快的强大宣传优势。今年3月,我院继开通微博的基础上,开通了嘉峪关市中院微信公众号,两级法院干警踊跃关注,充分利用这一平台开展执行宣传,对登载执行信息报道点赞、转发、分享、评论,显示了新媒体时代的“指头一点,信息共享”的特色。《法官机场逮住“老赖”打击规避执行》、《千里之外追回赔偿款》等新闻稿件我院微信公众号及时予以登载后,被人民网等20多家网站予以转载,至目前已被浏览13000余次,转载800余次,取得了预期的宣传效果,社会反响十分强烈。被执行人芦某的7.5万余元存款被法院依法扣划。芦某得知情况后,到法院质问并撕扯法官,继而强行阻拦警车离开。鉴于芦某的行为已经严重妨碍、阻挠执行人员执行公务,市城区人民法院决定对其司法拘留十五天。魏某申请执行高某离婚纠纷一案中,被执行人高某在诉讼期间将家庭共同财产出租车一辆私自变卖得价款46万元,执行过程中其退休工资帐户被冻结,但其打着横幅上访,误导公众舆论。在该两起事件中,我院及时换人制作笔录,调取监控、执法记录仪影像,固定证据,并率先在微信公众号上发布事实真相,引导正确的公众舆论,防止了因当事人耍赖、缠诉而造成对法院的负面影响。
时势催春早,发展逼人进。攻克执行难,任重而道远。必须坚持党的领导、人大监督、政府和社会各界的大力支持,12
必须树立正确的有利于实现建设法治国家这一根本目标的法治理念,摒弃与法治目标相悖、短期、近视的行为,树立和维护司法权威;必须找准突破口,从解决体制、制度、机制等阻碍执行工作顺利进行的根本性问题入手;必须使法院系统内外的力量积极联动,形成合力,明确目标,坚定信心,坚持不懈。只有这样,执行难问题才会会得到妥善解决。
第三篇:从“联动难”的角度看如何破解“执行难”
从“联动难”的角度看如何破解“执行难”
在进行我们的研究之前,先做三个简单的比较:
一是法院判决书的执行力高还是婚宴请柬的执行力高?从表面上看,判决书是代表国家行使审判权的人民法院的专业法官经过严格程序做出的,肯定比公民出于私人感情发出的个人函件执行力高。但事实上并非如此,法院的“执行难”是全社会公认的客观事实,而个人发出的请柬,尽管人们对婚丧类“人情消费”怨声载道,有时去赴宴并不那么情愿,但绝大多数情况下还是按请柬所约如期去了,还赔上了可观的“银子”,去不了还托人把钱捎过去并解释一下。为什么?因为以后自己还有同类的事情需要别人来捧场,另外,如果不去赴约,以后双方见了面也很尴尬。如果现在不按请柬赴约,以后会产生一系列“人情危机”,为了自己以后的面子还是按请柬去了。
二是法院的判决书执行力高还是公安机关的《公安交通管理简易程序处罚决定书》执行力高?从制作程序看,法院判决书的产生程序非常专业、非常复杂,司法成本也很高,但当事人不服、不执行的却很多。而《公安交通管理简易程序处罚决定书》即使是查询公安内网,也只有简单的三张照片和制式的决定书,产生程序非常简单,送达方式有的是在车上贴了条,有的还是公民在网上主动查询到的。但法院判决书屡遭被执行人逃避执行,甚至是抗拒执行,而人们对公安机关的交通违法处罚很少提出异议。尽管也有些骂公安机关变相创收的怨言,但还是接受了交罚款、扣分的事实。为什么?因为你这次不接受处罚,以后检车、检“本儿”就不能进行,接着就是车不能上路,驾驶证可能作废,可以说这事不大,但以后的事很麻烦,不接受处罚后的一系列后果很严重。
三是法院办案的执行力高还是检察院办案的执行力高?表面上看,法院和检察院同是并列的“两院”,在正式场合法院的名字还排在检察院之前。但我个人认为,法院的地位有逐渐下降的趋势,因为法院的处罚结果多是罚款、拘留等较轻的制裁,法院已没有对拒不执行判决、裁定者直接逮捕、判刑的权利,人们对法院的处罚不是太害怕。刑事案件经过公安、检察两家层层“过滤”,到法院的大多成了“骨头”,法律规定在哪儿明摆者,法院没有多大的自由裁量余地。而检察机关的处理后果多是刑事方面的,单是立案后可以清查单位的帐目一项就很有威慑力。另外,检察院一旦叫真,损失的不但是经济利益,甚至很可能面临刑事处罚,受到刑事处罚就可能被“双开”(开除党籍、开除公职),哪可就“摊上大事了”,当事人自然会认真对待。
从以上三项比较不难看出,趋利避害是人的本能,“两利相权取其
重,两害相权取其轻”是很浅显的道理。人民法院之所以存在“执行难”,是因为法院执行的威慑力不够,当事人规避执行的成本很小。拒不执行的后果只是可预见的眼前损失,而且在可以承受的范围之内,不会对以后的生活“伤筋动骨”。之所以法院的执行威慑力不够,是规避执行后果的“联动”没有跟上,法院内部的执行联动也没有跟上。法院的执行基本是孤军奋战,不能与具有法定协助执行义务的单位形成联动,有关单位或个人消极配合,或者是不配合、不协助,甚至是刁难执行,有的还为被执行人通风报信或伪造证据,帮助其隐匿、转移财产。法院执行过程中有找人难、找财产难、协助执行难、采取强制措施难等一系列难题,使整个执行过程阻力重重。实践中执行联动方面的困难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被执行人难找。“被执行人难找”的主要表现为被执行人故意躲避或抗拒人民法院的传唤,有的拒绝接受人民法院的传票、执行通知书等法律文书,有的举家搬迁,有的长期在外打工,造成下落不明的假象。找不到被执行人就失去了找执行财产的重要渠道,也就失去了通过采取强制措施间接执行的可能性。法院查找被执行人不可能下刑事追逃那样的功夫,由于被执行人亲属不愿配合,拒不提供被执行人的下落,加上被执行人特定关系人、邻居、所在的基层组织和公安机关不愿意配合法院的行动,法院多数情况下查找当事人困难重重,查找效率也很低。现在为加大执行力度,新民诉法修改时加大了罚款的幅度,但找不到被执行人,被执行人的财产都执行不了,高额的罚款更无从执行,又会形成恶性循环的新“执行难”。
二是被执行人财产难找。财产难找主要有两种情况,一是有财产但找不到,二是能找到财产但不能有效控制或无法分配。实践中有的被执行人多头开户,提供给法院的账户多是空的,真正有钱的账户法院难以查到;有的被执行人与他人恶意串通,搞假破产、假抵押、假出租、假共有,或将财产通过虚假的经济往来予以转移以逃避债务。有的被执行人甚至撕毁人民法院的查封令、扣押令,擅自处置应执行的财产。由于被执行人财产有的在审判过程就已转移了,有的在执行过程中又被想方设法隐匿了,造成无财产可供执行。被执行人在银行存款的查询难集中反映了这一问题。目前,我国商业银行众多,开户手续简单,当事人可以在不同银行开设多个账户,且通过网络及电话转帐可瞬间完成,而法院对账户的查询、控制手段有限,以致实践中法院查找被执行人银行存款时存在诸多障碍,有时执行人员还得与时间赛跑。诸如法院查询要和一般客户一样排队、不同的金融机构不能相互查询、在相同的金融机构不能查询被执行人在该机构其他地区的存款、法院查询、冻结、扣划必须到银行现场办理且不能办理跨营业网点的冻结手续等问题,严重影响
了法院执行工作的效率,同时给被执行人转移财产,或被执行人与少数金融机构及其工作人员勾结转移财产留下了空档。对这些法院缺乏有效的应对手段,取证也很难,难以预防和遏制,制裁也难以执行到位。金融部门配合乏力也是造成被执行人财产难找的一个重要原因。
三是对被执行人拘留难。司法拘留是对妨害执行的行为比较严厉的强制措施,但在实际操作中,人民法院院对拒不执行生效法律文书的“老赖”或其他妨害执行人员送往拘留所时,手续十分繁琐,耗时长不说,被拘留人入拘留所的身体条件很苛刻。公安机关对被拘留人员提出了具体的身体健康要求,即便有高血压、高血糖等常见的慢性疾病也不接收,法院又无拘押场所,费了半天劲最后只能解除拘留放人。有时被拘留人拒绝负担拘留期间的伙食费,法院还要先垫付。再就是公安机关看管女性被拘留人的地方不多,不但异地关押成本很高,即使入了拘留所看管成本也很高。体检费、血样采集费、伙食费、女性陪拘费、照相费等费用让法院不堪重负。
四是追究“拒执罪”难。尽管刑法中规定了拒不执行法院判决、裁定罪,有关部门也有详细解释。但由于“拒执罪”的侦查权在公安机关,法院移送至公安机关的“拒执罪”案件存在立案难的问题。受涉案信访压力的影响,由于不少申请执行人不断催案甚至层层上访,信访工作压力原本由法院承担,如果“拒执罪”立案后,意味着信访压力转移到侦查部门,一旦抓捕涉案犯罪嫌疑人不力,控制财产不到位,又会引起信访。所以公安机关在接受“拒执罪”有关材料后,会对有关材料做实质上严格审查,而不是做形式上的审查,立案标准很高。再就是因为办案经费紧张,“拒执罪”一旦立案,就要挤占公安短缺的办案经费,遇到当事人逃逸、隐匿财产等情况,追逃和查找财产的成本会引起办案经费陡增。经费原因也会让公安机关对“拒执罪”立案把关很严的原因之一。
五是法院内部联动难。一是审理与执行脱节。由于审执分离、审判和执行由不同的领导分管等原因,有的案件在审理阶段没有及时采取保全措施,给被执行人隐匿财产提供了机会。再就是有的判决书的主文表述不规范,文字表述的漏洞造成对执行内容产生歧义,或根据实际情况根本无法执行,还得通过审判委员会讨论解决。二是执行过程中评估、拍卖周期长。由于分权制衡的需要,评估、拍卖工作从执行中分离,一般由审判辅助部门进行,而审判辅助部门又要委托有资质的公司进行,工作程序非常复杂,耗费时间和精力也很多。三是遇到案外人提出执行异议或追加、变更被执行人等情况,审查执行异议等操作很复杂,很难短时间内出结果,造成执行拖延。四是由于执行领域是涉法涉诉信访的“重灾区”,处理不好会两头上访,执行人员迫于信访的压力,在执行中谨小慎微,造成执行效率低下,这也可称为一种“逆联动”。
“执行难”是社会多种矛盾在执行领域的集中反映,一直是法院工作的难点,也是社会各界极为关注的热点问题。近年来,“执行难”问题已引起党中央高度重视,中央政法委、中央纪委、监察部等部门也与最高人民法院联合下发通知,督促有关部门积极协助人民法院切实解决“执行难”问题。2010年 7月,最高人民法院与中央19个部门联合会签的《关于建立和完善执行联动机制若干问题的意见》。这个25条《意见》的发布,标志着我国国家层面的执行联动机制正式建立,不执行法院生效判决的“老赖”的社会生存空间被大大压缩。但文件毕竟只是停留在纸面上,关键在于落实,所以,人民法院做为执行工作的实际操作者,一直做健全执行工作长效机制的探索以积极回应。由于“执行难”问题是“一果多因”造成的,牵涉方方面面的利益,迫切需要相关职能部门以实际行动支持人民法院,共同建立健全执行工作联动威慑机制。单靠法院一家通过强制执行这一条途径,“执行难”问题无法从根本上得到解决,只有在党委统一领导下,依靠有关部门的协助和配合,整合社会各方面力量,多管齐下,多措并举,综合施治,合力攻坚,才是解决“执行难”问题的治本之策。只有建立执行联动机制,法院与其他部门一道,采取政治的、经济的、社会的、伦理的等一切手段,对“执行难”进行综合治理,让当事“不想为、不敢为、不能为”逃避、抗拒执行的行为,才能真正形成执行威慑机制,保证法院的判决得到有效执行。各地法院建立执行联动机制的探索已进行多年,如北京市法院系统已与公安机关的户籍系统、车管系统联网,实现了就地查询。河北省廊坊市中级人民法院与各执行联动部门建立信息共享平台等做法,取得了很好的经验,值得在建立执行联动威慑机制时借鉴。
要真正建立执行联动机制,就要建立“大执行”格局,积极推动建立党委领导、法院主办、政法委协调、人大监督、政府支持、社会各界配合的执行工作新格局,通过执行联动实现执行模式的“三大转变”,一是将消极、被动、单一的协助执行机制转变为积极、主动、多元的执行联动机制;二是将法院单打独斗的执行模式转变为以法院为主、各部门协作联动的执行模式;三是将单纯依靠强制执行的工作模式转变为强制执行与联动威慑并举的工作模式,从而在破解“执行难”上取得根本性突破。在建立执行联动机制方面,人民法院主要需要与以下部门实现联动:
一是法院与公安机关的联动。主要内容有:
(一)人民法院执行案件时,需要对被执行人的户籍情况、车辆登记情况、出入境情况以及其他情况进行调查时,公安机关应根据人民法院出具的介绍信或相关法律文书所载明的调查内容,及时提供书面证明材料,无法提供的应向人民法院说明理由。
(二)人民法院执行案件时,需扣押被执行人车辆时,公安机关交管部门应按民事裁定书和协助执行通知书在执勤或核发
车辆检验合格标志时发现需扣押车辆的,及时通知人民法院。
(三)人民法院执行案件时,需要查询被执行人、被执行人的法定代表人或负责人下落时,公安机关应按送达协助执行通知书协助查找。
(四)人民法院执行案件时,需要对被执行人、被执行人的法定代表人或负责人限制出国、出境的,公安机关应协助及时依法办理。
(五)人民法院执行案件时,遇到发生暴力抗拒执行情形,请求公安机关提供援助时,公安机关应及时协助法院制止暴力行为,维持执行秩序。对于案件重大、复杂,可能引发暴力抗拒执行情形的,人民法院应事先向公安机关通报情况,共同研究制定处置预案。
(六)人民法院认为被执行人构成拒不执行判决裁定罪等相关刑事犯罪的,公安机关在接到人民法院的移送材料后应尽快审查,符合条件的及时立案,尽快将犯罪嫌疑人捉拿归案。
(七)人民法院送被拘留的人员进拘留所的手续应简化,被拘留人入所条件应放宽,以帮助法院实现司法拘留的目的。
二是法院与金融机构的联动。
(一)各金融机构应确定一个工作部门,协助人民法院查询该机构所有网点的被执行人存款情况。
(二)金融机构工作人员应当按人民法院的查询要求,及时如实提供被查询单位或个人(根据身份证号码确认)在该金融机构的全部存款帐号、存款金额和对帐单以及有关会计凭证等资料,并加盖银行印章,无法提供的应说明理由。
(三)金融机构应按照《金融机构协助查询、冻结、扣划工作管理规定》(银发[2002]1号)有关规定,核实人民法院办理查询、冻结、扣划手续的完备性,但不得对人民法院查询、冻结、扣划银行存款的法律文书真实性、合法性进行实质审查。对人民法院要求协助执行事项不得无故拖延,不得向被查询的单位或个人通风报信,不得协助转移存款。
(四)人民法院根据执行案件的具体情况,向人民银行通报被执行人“老赖”及其法定代表人名单、执行标的等信息,人民银行应通过征信系统向各金融机构进行贷款风险提示。金融机构应根据人民法院司法建议书,对被执行人获取贷款进行限制。
三是法院与房地产主管部门的联动。住房和城乡建设管理部门应协助人民法院及时查询被执行人有关房屋权属登记、变更、抵押等情况,协助人民法院及时办理房屋查封、预查封和轮候查封及转移登记手续,并将有关情况及时告知人民法院。被执行人正在办理房屋所有权转移登记等手续的,应根据人民法院协助执行通知书停止办理相关手续。不符合轮候查封条件的人民法院要求协助办理房屋登记手续的,依法不予办理。债权人持生效法律文书申请办理房屋转移登记手续的,应依法办理。需要协助人民法院查询有关工程项目的规划审批情况的,应向人民法院提供必要的规划文件和规划图纸等资料。被执行人正在申请办理涉案项目规划审批手续的,应根据人民法院协助执行通知书的要求,停止办理
相关手续。房管部门应将房地产、建筑企业不依法履行生效法律文书义务的情况,记入房地产和建筑市场信用档案,向社会披露有关信息,对拖欠房屋拆迁补偿安置资金的被执行人,应依法协助采取制裁措施。
四是法院与工商管理机关的联动。工商行政管理部门应协助人民法院查询有关企业的设立、变更、注销登记等情况;依照有关规定协助人民法院办理被执行人持有的有限责任公司股权的冻结、转让登记手续。对申请注销登记的企业,严格执行清算制度,防止被执行人转移财产等逃避执行行为,并逐步将不依法履行生效法律文书确定义务的被执行人录入企业信用分类监管系统。
五是法院与土地行政管理部门的联动。国土资源管理部门应当协助人民法院及时查询有关土地使用权及相关权属等登记情况,协助人民法院及时办理土地使用权等的查封、预查封和轮候查封登记,并将有关情况及时告知人民法院。被执行人正在办理土地使用权等权属变更登记手续的,应根据人民法院协助执行通知书停止办理相关手续。申请执行人持生效法律文书申请办理土地使用权变更登记的,应依法予以办理。
六是法院与检察机关的联动。人民法院认为被执行人涉嫌构成拒不执行判决、裁定罪的,检察机关在接到公安机关的提请逮捕或提起公诉的意见后应立即审查,尽快依法做出合理合法的决定。
七是法院与司法行政机关的联动。有些不良律师为一己之私,为当事人逃避执行出谋划策,甚至直接伪造证据,为执行设置障碍。法院应与司法行政机关联手,加大对参与妨害执行行为律师的打击力度。另外,法院应与司法行政机关一道,加大普法宣传力度,提高全民法律素质,为执行工作营造良好的法制环境。
八是法院与纪检监察机关的联动。纪检监察部门应坚决贯彻落实党中央有关决定,严肃查处造成人民法院“执行难”的违法违纪行为。对纪检监察对象中,特别是党、政机关的领导干部,凡有妨害执行违法违纪行为的,纪检监察部门应视其情节轻重给予党纪、政纪处分;对触犯刑律的,要及时移送司法机关追究刑事责任。对人民法院依法执行的行为执行不力,互相推诿扯皮,贻误时机,造成不良影响和后果的,也要追究责任。
九是法院与新闻宣传部门的联动。宣传部门和媒体应把握正确的舆论导向,配合人民法院建立被执行人公示制度,及时根据人民法院委托公布拒不执行法院判决裁定的被执行人名单,并对干扰、阻碍执行的行为予以曝光。新闻媒体应加强对人民法院执行工作的宣传,教育引导社会各界树立诚信意识、市场风险意识和遵纪守法意识,在全社会形成自觉履行生效法律文书确定的义务、依法协助人民法院执行的良好风尚。
以上列举的只是需要协助法院执行的主要部门,在此不可能将所有
需要协助法院执行的部门一一列举。破解“执行难”需要全社会共同努力,形成强大的“气场”罩住被执行人,让其无处藏身,不敢抗拒执行。除了加强法院外部有关的联动协助外,法院还搞好审判与执行工作的衔接,执行部门与审判辅助部门的衔接,形成法院内部的联动机制,在法院内部形成执行合力。
为了建立执行联动机制并保障有效运行,应参照计划生育工作的做法,各地成立执行联动工作领导小组,执行联动工作领导小组由政法委员会牵头,成员单位有法院、政法委、纪检监察部门、政府法制办、公安局、检察院、司法局、国土资源局、房管局、建设局、工商局、广电部门、人民银行、金融机构(含农业银行、中国银行、建设银行、工商银行、邮政银行、信用联社等)等部门。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具体负责执行联动机制的建立和运行中的组织、协调、督促、指导等工作。成员单位各确定一名联络员,负责执行联动机制运行中的联络工作。执行联动工作领导小组定期或不定期召开会议,及时通报情况,研究解决执行联动机制运行中出现的问题,确保执行联动机制顺利运行。有关单位不依法履行职责的,人民法院可以向监察机关或其他有关机关提出相应的司法建议,或者报请执行联动领导小组协调解决,也可以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有关规定处理。另外,各地综治办应将各单位协助执行的情况列入社会治安综合治理责任状的内容,纳入社会管理综合治理的考核范围,提高各单位协助执行的积极性。
因为执行工作具有“四大”的特点:即权力大、责任大、风险大、难度大。执行工作好与坏,事关人民群众合法权益的保护,事关人民法院的形象,事关法律的权威。根据日本管理大师石川馨先生发明的鱼骨图发现问题根本原因的方法,法院除了加强有关部门的联动外,法院还需要做到“打铁必须自身硬”,积极完善执行手段和执行措施,确保联动的“主干”强劲有力。法院除了采取措施提高法律文书的权威性外,还要不断改进执行的方式、方法,充分利用现代化、信息化科技手段,加强与有关单位的信息共享与联动,同时积极参加执行联动机制建设,加强法院执行指挥中心建设,落实反规避执行各项措施,改进涉法涉诉信访的稳控和化解工作,积极探索“点对点”查询执行机制、网络查控机制、执行联动威慑机制的建设,提高执行质效和自动履行率,让执行联动机制的作用得到充分的发挥。
第四篇:如何有效破解执行难
如何有效破解执行难
[大] [中] [小] 发布人:圣才学习网 发布日期:2012-04-09 10:28 共35人浏览
“一定要改变社会对执行工作的有色看法,重塑执行工作的公信”,山东省泗水县人民法院执行局局长冯家煜暗暗立下誓言,他深知执行工作对于司法公信的重要性,“如果执行工作失去了威信,整个司法公信也将无从谈起。”
然而,执行难已经成为了一个社会问题,解决它并非易事。其中,执行权过于集中、执行力量单薄、信访案件频发,这三个普遍性的问题,一直让冯家煜很“纠结”。如何有效破解,泗水法院执行局进行了有益的探索和实践,给出了自己的答案。
分权改革,医治执行“垄断”的症结
2010年7月28日,泗水法院,济宁法院执行工作现场会在此召开。泗水法院实施的以“分段集约、节点控制、流程管理”为主要内容的执行分权改革机制得到了省市法院的肯定,济宁中院要求在全市法院推广泗水法院经验。
“原来是一个案件一个人一竿子插到底的垄断模式,透明度不高,缺乏有效监督制约,工作产生惰性且易滋生腐败,社会上对此颇有微词”,汶上法院前来学习时,对泗水法院实施执行分权改革大为赞赏,“通过执行权的分离操作,各环节相互制约,不再是一个人既当裁判员,又当运动员,泗水法院给我们做出了示范”。
泗水法院对执行组织机构进行了科学划分和人员分配,设立了执行综合庭、审查裁决庭、执行实施庭,将执行案件的综合管理、执行异议的审查、财产的查控处分,分别赋予了这三个庭。通过执行权能的合理配置,不仅各节点相互制约,相互督促,而且各庭权能相对单一,资源集中,有利于提高工作效率。
泗水县龙湾套水库除险加固工程圆满完成,得益于这一执行分权机制的实施。在水库加固工程实施过程中遇到了土地承包人王某的阻碍。水库管理所起诉到法院,以承包期已满土地回收为由,要求王某把土地归还给管理所。法院依法判决王某归还土地,但其拒不履行义务。管理所便申请法院强制执行。立案执行后,执行实施庭多次前往执行受阻。王某要求举行听证。执行实施庭及时将案卷移交审查裁决庭。鉴于管理所和王某矛盾早已激化,执行裁决庭提前做好了应对预案,组织双方进行了调查听证。听证中,裁决庭积极向王某讲解国家政策,并与执行实施庭一起协调县有关部门对王某的困难给予了解决,最终促使双方达成执行和解。实施执行分权改革以来,该院案件实际执结率达79.19%,标的到位率达67.38%,较往年大幅提升,也进一步促进了大量执行积案的化解,今年7月份被山东省高级法院授予“无执行积案先进法院”。
联动执行,解开法院独木难支的心结
“执行工作单靠法院自身孤军奋战,心有余而力不足”,泗水法院院长王世训一语道出了执行工作的又一个困境。
目前,增加案件执行难度的因素越来越多,涉案人数决定了案件的敏感性,地域因素则对执行力量提出了严峻考验,案情复杂则增加了技术性成本的支出,一些可以预见和不可预见的困难,在执行问题越来越成为社会问题的背景下,让本来就势单力薄的法院面对一些综合性问题时,显得有些独木难支。
独木不成林。只有联合社会力量,群策群力,方能善治。
为此,在县委支持下,全县构建了由县组织、纪检、金融、法院、公安等18家单位参加的执行联动网络,形成了党委领导、人大监督、政府参与、政协支持、部门配合、法院主办的“大执行”工作格局。执行联动网络的构建,充分调动了社会优势资源,穷尽发布禁令、信用惩戒、公开曝光等非常规措施,大大限制和压缩了被执行人的规避空间。在清理执行积案和反规避执行专项活动中,执行联动网络发挥了重要作用,给了法院无限的力量和信心。
在执行一件被执行人为泰安某食品有限公司案件时,执行干警们分析认为,该案有两点值得注意,一是被执行人在外地,系跨地区执行;二是被执行人有转移财产,规避执行的行为。这样,单靠法院自身是不行的。遂按照规定,启动了联动执行机制,联合物价、共商、检察等部门共30余人奔赴泰安,在当地法院的支持配合下,经过查询、拆装、估价、登记、查封,将执行标的物顺利扣押。这一从凌晨5点到晚上7点,历经14个小时的联合执行行动圆满结束。当干警们返回泗水,看着车窗外的万家灯火,脸上洋溢着成功的喜悦。
据统计,自2009年该院运行执行联动网络以来,共联合联动成员单位执结案件26件,出动人力510余人次,结案标的额4000余万元。
执行救助,暖化涉执信访难题的冰结
涉诉信访案件的发生,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在涉诉信访案件中,涉及执行的案件占有相当大的比例。涉执信访案件的上访主体主要是申请执行人,由于各种原因造成执行不能,从而使申请执行人的利益落空,有的基本生存生活甚至得不到保障,无奈便走上上访之路。
如何有效化解涉执信访案件,降低和减少信访比例,是法院工作的重点。在苦苦探求中,泗水法院以执行救助为切入点,找到了一条有效解决信访难题的捷径。2008年,该院制定了《关于对执行案件特困申请人实施司法救助的办法》,规定加大对特困申请执行人的救济帮扶力度,将他们的损失降到最低限度,让他们感觉到并没有被社会抛弃,党和政府的关怀、社会各界的援助之手还在温暖着他们。在温暖的感召下,他们愿意接受其他方式,不再上访。
济宁中院执行局综合处处长魏瑞生亲身经历了泗水法院执行救助的一件案例。2002年,被执行人陈某因琐事将申请人孔某打伤,致其构成三级伤残,泗水法院依法判处陈某有期徒刑八年,并附带民事赔偿人民币18万余元。判决生效后,被执行人陈某除支付了13400元医疗费外,对剩余的民事赔偿款一直未履行。申请人孔某因伤高位截瘫后家庭状况十分困难,无力支付高昂的后续治疗费用,无奈多次在两会期间赴省进京上访,给全县信访工作造成巨大压力。该案也一直未能妥善化解。
为彻底解决该案,2010年元旦前,泗水法院执行局邀请魏瑞生及中院刑一庭副庭长时益同赶赴泗水,与办案人员共同给双方做工作。由于陈某家境也十分困难,赔偿能力十分有限,孔某表示放弃部分剩余款项。但当时孔某治疗疾病急需用钱,为解决其燃眉之急,泗水法院决定给予其救助金额3万元,并协调孔某所在乡镇民政部门为其办理了低保,给予其多项优待政策。孔某深受感动,明确表示对处理结果满意,并不再上访。一起历时多年的上访老案得以成功化解。
2008年以来,该院对符合条件的申请人进行救助21人次,救助金额达30余万元,通过执行救助结服信访陈年老案、积案16件。
第五篇:破解法院执行难
关于法院执行难问题的调研报告
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分析
但从调查了解到的情况来看,*县法院2005年存案126件,2006年存案180件,增长了42.8%。至今年10月底,尚余未结执行案件227件,占今年总执行案件的53.9%。存案较多,呈增长趋势,法院“执行难”问题仍然较为突出,主要原因有以下几个方面:
1、执行方面的法规不完善
目前,我国尚未制定一部独立的强制执行法;适用的法律主要是《民事诉讼法》第三编执行程序第207-236条,这些条文赋予法院执行的强制措施少,对妨碍和抗拒执行的被执行人、相关人员和单位的制裁力度不大;刚刚修改的《民诉法》对执行篇目虽有较大修改,但对于执行难问题未有实质性突破。这是执行难问题的大气候。
2、社会客观条件制约。
一是群众法制观念淡薄,被执行人恶意逃债问题普遍。如李某为办学,四处借款,至今仍欠本息6万余元,个人7.5万元债务未还。2007年经法院判决和执行人员多次催缴,李某总是以“现在没钱,等有钱了再还”为借口,迟迟不履行还款义务。*县 “农家山庄”倒闭后,经营者石某早已外出躲债,下落不明,拖欠借款、工程款、土地租金、员工工资、购物款等债务高达200多万元。据调查了解到,被执行人为躲避债务,长期在外打工不回;对法院传票、执行通知书和生效法律文书臵若罔闻;提前动用、变卖、转移或藏匿财产,造成无财产执行;为逃避义务不惜暴力抗拒、阻碍执行的行为时有发生。二是部分被执行人履行能力弱。如在许多交通肇事的刑事附带民事赔偿案件中,不少被执行人家境贫困,靠借贷买车贩运,发生事故后赔偿困难;有的车辆特别是摩托车为省钱未参加保险,人为加重经济负担;肇事后车辆被损或长期停用造成贬值,被执行人甚至支付不起吊车费、拖车费、车辆损耗费及每天20元的停车费,更谈不上支付动辄上千、上万甚至十几万的赔偿费了。赔偿金额大,履行能力低,使不少被执行人不堪重负,消极执行或抗拒执行。
3、执行工作配套法制手段不落实
执行工作缺乏统一指挥、统一管理、统一协调,一定程度上弱化了执行的力度。一方面公检法机关协调配合不够,就执行中的财产诉讼保全而言,侦查机关往往将侦查的重点放在查清犯罪事实上,对犯罪嫌疑人的财产状况一般不询问,不调查取证,不控制犯罪嫌疑人的财产。法院审执脱节,审判阶段没有深入调查被告人的财产状况。检察院实际工作中也不会提前介入法院的执行活动,导致从司法程序的开始到终结,罪犯的财产状况都在被忽视和失控之中,给被执行人转移、隐匿财产提供了时机,给执行增加了难度。另一方面当法院执行中需在异地执行或其他部门配合时,有的行政部门过份强调自身的权利,对法院要求协助的事项,不积极协助甚至拒绝协助。许多涉及政府部门、乡镇、村组的案件普遍存在这一问题。
4、对不法行为惩处不力
法院对不积极履行义务、外出逃债赖帐、转移处臵财产、辱骂围攻暴力抗拒执行等行为的执行力度不大,法律制裁措施较少,惩处不力。据统计,*县自刑事诉讼法颁布至今10年来,拒执罪仅办理了2件,移送到检察机关批捕的案件及移送法院判决的案件至今仍为0。
5、法院解决执行难力量薄弱
一是法院积极解决执行难问题的办案工作管理和考核机制未形成。二是执行队伍人力不足,案多人少。*县至今存案有227件,负责执行工作的干警仅14人,工作量很大,还常常得不到当事人和社会舆论的理解,久了容易引发消极执行和畏难倦怠情绪。三是执行装备不够齐全。车辆是与别的科室共用一台,摄像机等取证器材尚未配备,这些装备的缺乏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执行工作的进展。
三、几点建议
法院执行难侵犯了公民的正当权益,损害了人民法院的司法权威,影响了党和国家在人民群众中的威信,影响了社会稳定和谐。为有效地解决当前法院执行难问题,建议:
1、加强法制宣传教育,为解决执行难问题营造良好的法制环境。一司法部门要多形式多渠道开展专项法制宣传。要经常深入农村、深入社区,通过张贴宣传横幅、印发宣传资料、开辟法制宣传栏、组织宣传流动车等形式,对群众开展法制宣传,为群众提供法律信息和法律服务,解答日常生活中的法律疑惑问题,增强公民自觉维护法律权威,自觉履行生效法律文书的意识。二是要充分利用电视台、报刊等新闻媒体的优势,选择一些典型案件、强制执行案件进行公开报道,并对拒不执行生效判决裁定书的被执行人予以曝光,以示教育、威慑,营造舆论环境。
2、健全执行工作程序,加大执行力度。
建议法院进一步加大对拒执罪的打击力度。要敢于和善于运用法律武器,用好用足法律赋予的强制措施和执行手段,维护司法的公正。对那些有能力履行义务但却抗拒执行的被执行人,要果断采取拘传、罚款、拘留、搜查等强制措施,直至追究其刑事责任。在执行工作中兼顾执行艺术,在对破产、集团诉讼、涉农、特困企业和影响企业改革、生产经营及社会稳定等案件适用强制措施时,要做到既严格执法,又注重法律宣传,做好调解工作。
3、构建联动机制,合力解决执行难。
社会治安综合治理部门要将法院执行工作纳入综治目标责任考核范围,建立起协助执行的工作网络。公安、检察机关要与人民法院密切配合,共同运用法律,严厉打击暴力抗拒法院执行的违法犯罪行为。建议公检法三家每年选择3-5起典型的案件,集中协调办理。各部门要相互配合、齐抓共管,综合解决执行难问题。
4、引入诚信机制,促使自动履行义务。
建议一是健全信用查询系统。通过建立个人信用信息数据库系统,并与工商行政管理、房地产管理、工程招投标管理、出入境管理、车辆管理等部门信息管理系统链接起来,形成联动机制和信息共享,方便查询和监管。二是要增大违约失信成本。通过限制或禁止被执行人融资、臵产、出境、高消费,在诚信系统记录、通过媒体公布不履行义务信息等手段,加大被执行人拒不履行法院裁判的成本和代价,使被执行人感受来自法律、行政、经济、行业、道德等方面的压力,敦促其自动履行法律文书确定的义务。
5、加强执行队伍装备建设,为执行工作提供强力保障。
一方面建议要进一步加强执行队伍建设,充实和加强执行力量。通过开展法治、职业道德教育,不断强化执行人员的公正意识、为民意识,提高执行人员政治素质、业务素质,造就一支政治坚定、业务精通、纪律严明、作风过硬的执行队伍。另一方面要建议政府加大对法院执行的支持,落实好执行经费,解决执行器械装备差,配套设施不足等问题,为执行工作提供必要的物资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