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对实现农村义务教育阶段教育良性发展的几点思考(精)
对实现农村义务教育阶段教育良性发展的几点思考
摘要:在世界和中国经济迅速发展的今天,加强农村义务教育阶段教育,提高农村教育的质量和效益成为我国教育改革的重中之重。为此,国家启动实施农村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改革等一系列政策来扶持;改革校长任用、评价机制;学校管理层从各个方面关心帮助教师;广大农村义务教育阶段教师转变观念,与时俱进,通过各种途径提高自身素质,多管齐下,大力发展农村义务教育阶段教育,为我国基础教育事业的发展开创新局面。关键词:保障机制
关注扶持
队伍
与时俱进
人类进入二十一世纪后,科技对人类社会生活产生越来越大的影响,各国间日趋激烈的竞争也更直接地表现为综合国力的竞争和人才的竞争。正因为如此,世界各国,特别是一些发达国家,近年来都给予基础教育前所未有的高度关注,通过加大对基础教育的投入、改革基础教育机制,调整人才培养目标,改变人才培养模式,提高人才培养的质量等措施,以提升国力,积蓄未来国际竞争实力。中国作为一个正在崛起的发展中大国,其经济实力和国际地位已今非昔比,为了实现中华民族的再创辉煌,我国长期以来一直强调落实教育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坚定不移地继续实施科教兴国和人才强国战略,经过不懈的努力,我国教育的整体状况得到改善,教育整体水平正在提升,但同时,我们也清醒的看到,我国的教育特别是基础教育还存在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城乡之间、区域之间、学校之间教育的师资和办学条件还存在较大差距,尤其是广大农村中小学教育的发展还比较滞后,集中表现为由于贫困和条件的艰苦,尤其是地域的原因,学生辍学失学现象严重;原有教学能力差,新毕业的学生不愿去农村中小学任教,流动性大;校长素质偏低、能力较弱;学校办学条件差等。我国是十三多亿人口的农业大国,农村问题尤其重要,没有农村的小康,就没有中华民族的小康,同样,如果没有农村教育的振兴,何谈中国教育的发展?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教育大计,教师为重,改善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学校的办学条件,加快当前农村义务教育阶段教师队伍建设,夯实中国教育金字塔底座的基础教育,已成为我国教育发展的关键所在。
正是基于对农村义务教育阶段教育重要性的深刻认识,我国近年来在农村基础教育上给予了很多的关注和扶持,国家从2006年开始率先在西部和中部试点地区实施农村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改革,这项盖涵了全部免除农村义务教育学生学杂费;对贫困家庭学生免费提供教科书并补助寄宿生生活费;提高农村义务教育阶段中小学公用经费保障水平;建立农村义务教育阶段中小学校舍维修改造长效机制;巩固和完善中小学教师工资保障机制等内容的改革,按照“明确各级职责、中央地方共担、加大财政投入、提高保障水平、分布组织实施”的基本原则,逐步将农村义务教育全面纳入公共财政保障范围,有力地保障了农村义务教育资金的长期支持。2007年这项改革在全国农村全面推开,惠及40万所农村中小学近1.5亿名农村义务教育阶段的中小学学生。紧随其后出台的《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农村教育工作的决定》指出;要建立和完善农村中小学教职工工资保障机制,根据农村中小学职工编制和国家有关工资标准的规定,省级人民政府要统筹安排,确保农村中小学职工工资按时足额发放。农村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改革措施和《决定》,有力保障了农村学校有经费正常有序地运转,保证了农村中小学教师能够安心工作,使全国各个角落的农村中小学学生不再因为贫穷而失去受教育的权力,有效地保障了农村中小学生平等受教育机会的实现,促进了教育公平,提高了农村义务教育阶段教育的质量和效益。
加强农村义务教育阶段教育建设,保证农村基础教育的良性发展,硬件建设必不可少,但软件更是内因,是农村义务教育得以持续发展的根据和第一位的因素,为了使软件建设落到实处,切实发挥作用,要从以下三点入手:
第一,发挥好校长这个核心的作用。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学校的校长,在学校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统领着整个学校。首先,可以从待遇上适当增加校长岗位津贴,给校长一定的自主权,来鼓励对这一职务的竞争;其次,对校长的选拔要有突破,大胆地从中青年优秀教师中提拔任用有能力、有责任心、思想作风过硬的能人进入领导层,还可以借鉴其它系统的干部任用交流制度,从其它单位、学校选调杰出人才充实领导队伍,彻底改变农村学校山高皇帝远,碌碌无为的校长一手遮天、欺上瞒下、一纸文件用终生、不干实事的现象,;再次,改革校长评价制度,对校长的评价要由全体教师、学生来打分,进行民意调查,民心工程是最大的工程,校长的合格与否,优劣标准不是由上级或领导说了算,而要由全面系统的量化分数来说话,从而有效保证校长这个重要岗位真正由能人来担当,为学校发展奠定基础。
第二,要千方百计地建设一支有凝聚力、有业务能力、有生机活力、留得住、用得上的教师队伍。首先,要信任和尊重教师。学校是一个知识密集、文化层次相对较高的社会系统,在这个系统工作的教师,对于尊重、关心、爱护等情感上的需要,较其他群体有更为强烈的追求。信任教师,依靠全体教师,才能使教师在本校小环境里感受到自己的价值,牢固树立校荣我荣,校兴我兴的主人翁思想,与学校同呼吸,共命运,迸发出工作的热情。尊重知识,尊重人才不是一句空话,尊重教师的人格和劳动,想方设法为教师的工作提供便利才是最好的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其次,要关心和爱护教师,由于教育工作本身的特殊性,教师日常工作辛苦而繁琐,他们的工作往往不是八小时就能结束,打上句号的。大量作业的批改、备课、自身的进修学习、特别是家访都要在休息时间完成,多数教师,特别是农村中年教师,既要在工作中承担重责,又是半工办农家庭中的顶梁柱,他们八小时之内是教师,八小时之外是农民,上课一身灰、下课一身泥,十分辛苦。作为学校的管理层,一定要从教师的工作、生活、心理健康等方面给予关心和爱护,保护教师的合理需求,创造条件为教师解决后顾之忧,把教师工作的潜能激发出来;再次,建立激励教师培训进修提高的长效机制,实现教育资源的可持续发展。现在农村义务教育阶段的中年教师绝大多数是师范院校的毕业生,他们一方面在长期实践中积累了丰富的经验,教育教学水平和技能不断提高,同时在今天知识结构和层面迅速更新、新教学手段层出不穷的情况下,又面临着知识陈旧老化、不能适应新教法、不能熟练掌握和应用现代教育手段的尴尬。青年教师虽然有着比较新颖的教学理念和专业知识,思维敏捷、活跃,对新教学手段得心应手的优势,但由于农村相对比较闭塞,交流学习机会较少,对教育方法、教育管理特别是课堂组织和教学缺乏经验,从理论到实践的转变还有待加强。学校管理层要全面规划统筹安排,既要考虑眼前教学之需,又要看到教育发展的可持续性,鼓励中青年教师以各种形式培训进修提高,以适应新的教学要求。
第三,作为农村中小学教师自己,更要转变观念,不断学习,与时俱进。过去一般来说,教师是教育者、传播者,概括起来就是教书育人。随着现代社会的发展,教师不仅仅是上述两个角色,而应该成为学习者、研究者、指导者,成为整个教育教学活动的主导者,为了顺利实现这个角色的转变,教师自身素质的提高迫在眉睫,现在农村地区整体上条件较城市艰苦,教师在职人数相对较少,加之家庭、环境等因素,正规而长期的离职进修可能性较不大,教师可以通过基层教师进修学校的短期培训和继续教育更新知识结构,了解学科发展前沿的教改信息来提高自身素质,提高业务能力。同时,可以在条件允许的范围内尽可能“请进来”、“走出去”,请到本地范围内的名师做讲座,走出校门去兄弟学校、较大城市学习。《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农村教育工作的决定》指出:要实施农村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工程,加快开发农村现代远程教育资源,国家将重点支持开发制作针对中西部农村地区需要的同步课堂、教学资源光盘和卫星数据广播资源,以促进城乡优质教育资源共享,乘着这股东风,教师可以通过互联网这个巨大的资源库,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接受不同学科、全国各个名校、名师的现代远程教育,通过自学来汲取新知识,使自己真正成为一名理念新颖、素质过硬、专业能力强的合格教师。
综上所述,农村义务教育阶段教育的良性发展是一项庞大而系统的工程,只有立足实际,勇于革新,多管齐下,与时俱进,共同努力,才能实现我国义务教育阶段教育持续而和谐的发展,开创我国教育事业的新局面。[参考文献](1)郭友《 新课程下的教师教学技能与培训 》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
(2)《国家助学体系全面启动
每年将投入500亿用于助学》中央政府门户网站
www.xiexiebang.com
2007年9月9日
新华社(3)张安秀 《加强中小学教师队伍管理的对策 》《 甘肃教育督导》
2006年9月 总第45期 p8_9
第二篇:农村义务教育阶段教育教学现状分析
农村义务教育阶段教育教学现状分析
白银区第八小学高佑虎
一、农村义务教育阶段教育教学现状及存在的问题。办学条件方面,现代化教学离农村还有一定的距离,在此环境下成长起来的农村孩子,在文化素质、综合素质和心态等方面都滞后于城市,客观上造成了城乡教育的不平等。从目前农村教育的实际情况来看,教育还是在追求“应试教育”,片面追求升学率阻碍着课程改革。这些情况,来源于家庭、社会、学校等方面的因素,但我们认为,教育制度的改革才是重点,教育主管部门下发硬性的教学指标让学校、老师来完成。造成了用学生成绩衡量教师工作成绩的现状,对于学生的全面发展起制约作用,学生的特长无法展现遇到随班就读的学生、智力有缺陷的学生,老师只能望洋兴叹。
农村经济发展落后是义务教育问题出现的根本原因,教育投入的不均衡性,在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很早就播下了种子,比如,农村学校的图书室图书陈旧,无法更新,电教设备虽已配备,但是下载资源与教材的不配套等。
学生状况方面,农村义务教育的现状,在目前,最主要的是生源缺,这主要来自于计划生育和农民外出打工。现留在农村学校的孩子,多是“留守子女”和家境贫困的孩子,这部分孩子大部分在心理、学习等方面都属于“学
困生”,这些对农村学校教育教学带来很大的副作用。
在师资方面,农村教师有很大部分属于民转教师,没有进行系统的专业学习,思想比较守旧。再次,农村学校缺乏专业的教师,比如:艺术、体育、英语等方面,这些都制约农村义务教育的发展。
二、城市与农村义务教育阶段的对比分析。
义务教育阶段由于办学水平的差异,为追求优质教育资源,农村学生大量涌入城市学校,造成城镇学校规模过大,班额严重超编,而农村教育资源闲置,办学效率低。
城市义务教育阶段学校办学水平较高,但班额严重超编,制约着教育教学向深层次发展,同样,农村教育经费的投入逐步降低,农村经济发展缓慢,使越来越多的农民变成“农民工”,农村孩子随父母进城或成为“留守子女”。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学校学生越来越少,近年来,学校推行“小班化”教学模式,使学生受到“精致”教育,或多或少弥补了不足,缩短了城乡教育的差距。
在此,农村义务教育阶段整合措施不力,义务教育经费投入存在浪费现象。
三、农村义务教育阶段语、数、外学科教学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家庭教育的滞后性,学校在配套设施投入的不足,使农村孩子阅读面大大减少。
部分农村教师在教学方面的不重视,民转教师的存在,随着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这部分教师越来越不能适应教学改革,近年来,教师中新鲜血液补充不足,出现了断层现象,教学活力降低。英语专业教师缺乏。农村教师课头负担过重。如:一个老师既带语文又带数学,存在四个年级英语一个老师带的现象。这些现象的存在对于老师的备课、教学研究等起制约作用。
农村学校生源少,缺乏竞争力。
四、农村义务教育阶段语、数、外学科教学效果及提高质量的对策。
改革教学方法和手段,优化教学过程等措施,稳步提高语文、数学、英语的合格率与优秀率,打好文化知识基础。
加大对农村学校的投入,建成具有一定规模的图书室、阅览室、电教室、仪器室、实验室。
新农村建设进一步发展,村村建有图书室等设施,打好文化建设氛围,使村民学科学、用科学、重教育。
优化课堂教学,深化教学改革。
学校改革评价标准。
提高教师队伍建设,夯实教育教学发展的基础。
第三篇:农村义务教育阶段调研报告
农村学校教学管理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对策
针对我镇学校实际,通过深入调研,认真思考农村学校教学管理存在的问题与对策。现就我镇学校存在的问题及对策作以下思考。
反思本校的教学管理,主要存在的问题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教学管理制度形同虚设
为了完善管理机制,学校制订了一系列的管理制度,比如教案书写、授课环节、教案详略、数量多少;作业次数、检测评讲、听课节次,政治、业务学习,教研活动,考勤等都写进了教学管理制度中,且与考核、评优、评先等挂钩。规章制度、约法三章、配套条文多起来了,制订成册藏在抽屉里,打印成文挂在墙壁上。在实际中,该奖的没奖,该惩的没惩,有的人就认为有无制度一个样,干多干少一个样,所以在接受工作时拈轻怕重,讨价还价。制度没有了实效性,不便于操作,就形同虚设。
二、教案反思抄袭现象严重
每学期的教学常规检查不少于四次,但在检查中发现的情况令人担忧。
在教案中体现多维目标的不多,体现新课程理念所提倡的教学方式方法的不多。有为数不少的教师抄《教案集》;有少数教师盲目下载、照搬现成教案;有个别教师课后补教案以应付检查;教师参考用书勾画圈点少,缺乏对教学资源有效开发利用;教案设计中体现应用教具和采用现代化技术手段的不突出。没有深入钻研教材,没有广泛收集教学资料,没有精心设计教学方法,又如何能搞好课堂教学呢?
开展校本教研,目的是要提高教师的教育科研水平。可有些教师
为了对付检查,抄写别人的课后记,剽窃别人的教学总结和教研论文。
三、开展教研活动热情不高
学校要有特色,要有生气活力,就离不教育教学活动的开展。可现在的教研组名存实亡,教研组活动像一窝蜂,有的不愿意上公开课和竞赛课,有的不愿意参加听课评课,有的不愿意参加讨论学习。活动时,迟到、早退、缺迟、闲谈的现象严重。其实质是这部分教师没有上进心,不热爱教育事业,得过且过。
针对上述问题,应采取的对策:
一、加强教学常规管理
组织上做到落实,应成立由校长挂帅,教务处、教研组负责人参加,教师代表参与的教学常规管理领导小组。制定一些精要易行的管理制度,对老师、学生、教学管理做到有章可循,避免随心所欲的校长“一言堂”。并且做到每项制度的公布都广泛争取意见,得到师生的认可,从学校利益出发,让多数人受益,让违纪者信服。在执行教学常规过程中,首先是严格制定各种纪律制度,其次是学校领导要做表率,身体力行。
二、加强师德师风教育
“师德”作为一种社会现象,是社会道德在个人身上的具体表现,是教师依据一定的道德行为准则,规范所采取的道德行为方面的态度、言论和行为。这种态度、言论和行为对学生起着表率、示范作用,这种作用就决定了加强师德师风建设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师德是教师队伍建设的核心,是从事教育职业的教师理应遵守的共同行为规范。教师的职业是教育学生,因此,对教师有着特别的要求:要忠诚党的教育事业,关心热爱学生,有渊博的专业知识和较高的教学艺术,有高尚的道德情操和健康的思想品质。
正确认识自身的职业价值,倡导爱岗敬业,强化责任意识,是社会对教师职业道德的必然要求。
对教师进行师德师风教育,不是一时或一个阶段的事情,应该是持久的任务;不是学校搞一两次教育活动就达目的的,学校领导应重视起来,组织搞好教育活动。要让教师真正做到对事业有忠心,对学生要有爱心,对工作要有雄心,对学习要有恒心。教师爱岗敬业了,我们的教育事业才有希望。
三、加大教师培训力度
陶行知说过:我们做教师的人,必须天天学习,天天进行再教育,才能有教学之乐而无教学之苦。他认为,要想学生学好,必须先生学好。惟有学而不厌的先生,才能教出学而不厌的学生。
教师必须树立终身学习理念,掌握现代教育理论,转变教育教学观念,更新专业知识结构,提高运用现代教育技术,开展创新教育实践的能力和水平。
学校应充分利用现代远程教育网络,采取多种途径和方法,开展教师继续教育培训工作。邀请“真专家” “真名师”来我校送课,强化教师培训的实效性、针对性。采用“教育专家送课”“优秀教师送课”“教研员送课”等形式进行的教师培训是一线教师急需的培训。
加大对教师培训的投入。积极参加各级各类培训活动。
第四篇:湖南省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学校
湖南省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学校 教师特设岗位计划实施方案
为认真实施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学校教师特设岗位计划(以下简称“特岗计划”),根据教育部、财政部、人事部、中央编办《关于实施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学校教师特设岗位计划的通知》(教师„2006‟2号)和教育部、财政部、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中央编办《关于继续组织实施“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学校教师特设岗位计划”的通知》(教师„2009‟1号)精神,结合我省实际,特制定本实施方案。
一、实施“特岗计划”的目标和任务
1、通过公开招聘高校毕业生到我省部分县以下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学校任教,引导和鼓励高校毕业生从事农村义务教育工作,创新教师补充机制,推行教师公开招聘制度,建立保障教师队伍整体素质不断提升的长效机制,推动教师队伍科学发展;着力解决我省农村学校教师队伍学科结构、学历结构和年龄结构不合理问题,优化农村教师队伍结构,提高农村教师队伍整体素质,促进城乡教育均衡发展,推进教育强省建设;同时,积极推动和促进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
2、从2009年开始,启动实施“特岗计划”。特设岗位教师(以下简称特岗教师)聘期3年。
今后,除执行国家和省定向培养计划接收毕业生外,全省中小学教师自然减员的补充全部采取公开招聘的办法,各地不得再以其他方式和途径自行聘用教师。
二、“特岗计划” 的实施范围
“特岗计划”实施范围以国家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省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和列入湘西大开发的其他县为主,兼顾农村学校师资力量相对薄弱、结构性矛盾较突出、财力比较困难的县。
三、“特岗计划”的设岗原则
1、按需设岗。特设岗位在核定的编制总额内,根据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学校学科教师的实际需求设臵。
2、以初中为主,兼顾小学。主要招聘中学教师,充实到农村初中任教。根据设岗县实际,可以兼顾农村小学教师岗位的需求。一般在1所学校安排1~3人。
3、充实教师紧缺学科力量,优化教师队伍结构。优先保证英语、计算机、音乐、美术、体育等学科的需要,促进我省农村义务教育教师队伍学科结构优化。
4、统筹调剂教师编制,着眼教师队伍长远建设。统筹中小学各学段教师编制,实行编制动态管理,按照总量调控、城乡统筹、结构调整、有增有减的原则,调整和使用中小学教职工编制,满足招聘特岗教师需要,并确保三年后有空余编制用于安排自愿扎根当地学校任教的特岗教师。
四、实施“特岗计划”的资金安排
“特岗计划”所需资金由中央、省、县三级财政共同承担,国家“特岗计划”所需资金以中央财政补助为主,省级“特岗计划”所需资金以省财政补助为主,不足部分由设岗县财政承担。
中央和省财政专项资金用于特岗教师工资性支出,与设岗县财政据实结算(中央财政、省财政年人均补助标准一致)。特岗教师在聘任期间,执行国家统一的事业单位工资制度和标准,其他津贴补贴由设岗县根据本地同等条件公办教师年收入水平综合确定,享受同等条件公办教师各项待遇。凡特岗教师工资性年收入水平高于中央、省年人均补助标准的,高出部分由设岗县财政负担。
特岗教师的地方性补贴、必要的交通补助、体检费和按规定纳入当地社会保障体系,享受相应的社会保障待遇(政府不安排商业保险)应缴纳的相关费用,由设岗县财政负担。
“特岗计划”实施中的宣传发动、招聘考试、岗前集中培训和跟踪管理等费用从省本级教育经费预算中专项安排。
五、特岗教师的招聘原则
1、特岗教师实行公开招聘,合同管理。特岗教师应聘人员和用人单位双方应签订合同,明确双方的权利与义务。
2、招聘特岗教师遵循“公开、公平、自愿、择优”和“定县、定校、定岗”原则。
3、招聘工作由省教育厅、人事厅、财政厅、编办共同组织,各司其职。
六、特岗教师的招聘对象及基本条件
(一)招聘对象
1、以高等师范院校和其他全日制普通高校应届本科及以上学历毕业生为主,确因应聘人员不足的边远贫困地区小学可招聘少量应届师范类专科毕业生。
2、具有一定教育教学实践经验、全日制普通高校本科及以上学历毕业4年(至招聘当年年底满4年)以内的往届毕业生。
(二)招聘对象应具备的基本条件
1、热爱社会主义祖国,拥护党的路线、方针和政策;热爱教育事业,志愿服务农村教育,有强烈的事业心和责任感;品行端正,遵纪守法,在校或工作(待业)期间表现好,未受过任何纪律处分。
2、已取得相应的教师资格。
3、符合招聘岗位要求(所学专业与任教学科一致或相近)。
4、身体健康,五官端正,身高男性160cm、女性150cm以上,体质条件符合教育部、卫生部、中国残疾人联合会《普通高等学校招生体检工作指导意见》(教学„2003‟3号)规定的要求。
(三)具备下列条件者,可在同等条件下优先聘用。
1、参加过“大学生志愿服务西部计划”或“三支一扶计划”、且有从教经历者和参加过半年以上实习支教的师范院校毕业生;
2、省级优秀毕业生,省级及以上三好学生;
3、应聘大学入学前户籍所在县特岗教师者;
4、复员转退军人;
5、少数民族毕业生。
七、特岗教师的招聘程序
特岗教师的招聘程序是:(1)公布需求;(2)自愿报名;(3)资格审查;(4)考试考核;(5)体检;(6)集中培训;(7)签订合同;(8)上岗任教。招聘的组织与实施按《湖南省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学校教师特设岗位计划招聘办法(试行)》(另行文)执行。
八、“特岗计划”的相关保障政策
1、特岗教师享受《中共湖南省委办公厅湖南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引导和鼓励高校毕业生面向基层就业的实施意见》(湘办发„2006‟12号)、省委组织部等九部门《关于组织开展高校毕业生到农村基层从事支教、支农、支医和扶贫工作的通知》(湘人发„2007‟109号)和《湖南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加强普通高等学校毕业生就业工作的通知》(湘政办发„2009‟24号)规定的各项优惠政策。
2、特岗教师试用期工资直接执行试用期满后转正定级工资。试用期满考核合格后,级别工资可高定1至2档。聘任期内,特岗教师在工资待遇、职称评聘、评优评先、考核等方面与当地公办学校教师同等对待。
3、“特岗计划”的实施与“农村学校教育硕士师资培养计划”相结合。符合相应条件要求的特岗教师,可按规定推荐免试攻读教育硕士,特岗教师3年聘期视同“农村学校教育硕士师资培养计划”要求的3年基层教学实践。在具有推荐免试研究生资格的高等学校毕业,且符合推荐免试资格的,可先取得研究生入学资格、办理注册手续,服务期满后再回校攻读硕士研究生。
4、对聘用期满后3年内报考硕士研究生的,初试总分加10分,同等条件下优先录取。
5、特岗教师3年聘期结束后,鼓励其继续扎根基层从事农村教育事业。对考核合格、自愿留在当地学校的,由设岗县负责落实其工作岗位,接转其人事、工资关系,并将其工资发放纳入县财政统发范围,保证其享受当地教师同等待遇,其工龄、教龄从签订特岗教师聘用合同时起算。
对重新择业的,相关市州和设岗县有关部门应在辖区内为其重新选择工作岗位提供方便和帮助。今后,凡城市、县镇学校教师岗位空缺需补充人员时,要优先聘用聘期已满、考核合格的特岗教师。对从事个体经营的,除国家限制的行业外,自工商行政管理部门登记注册之日起3年内免交登记类、管理类和证照类的各项行政事业性收费。
九、特岗教师的户口和档案管理
特岗教师聘用期间,其户口根据本人自愿,可留在原籍,也可保留在原就读高等学校或湖南省大中专学校学生信息咨询与就业指导中心,也可迁至工作学校所在的县城,免收户口托管服务费。特岗教师档案关系统一转至工作学校所在地县级政府教师人事档案管理部门,聘用期满后离开当地学校的,档案转到其户籍所在地县级政府人事部门。
十、特岗教师的聘后管理
特岗教师在聘期内,由省教育厅对其进行跟踪管理,设岗县对其进行跟踪评估,用人单位对其进行综合考核和日常管理。对成绩突出、表现优秀的给予表彰;对不按合同要求履行义务的及时进行批评教育,督促改正,直至解除聘用合同;对不能按合同履行义务、考核不合格的,应及时将其调整出教师队伍并取消其享受的相关政策优惠。设岗县评估和综合考核情况分别报省、市教育行政部门。
十一、“特岗计划”的组织与实施
在省人民政府领导下,省教育厅、财政厅牵头制订“特岗计划”的总体规划和计划,提出特岗教师需求总量指导性意见,研究制定实施“特岗计划”的具体政策和落实办法,并组织实施。省有关单位主要职责分工如下:
省教育厅:拟定“特岗计划”的实施方案,制定招聘考试与聘用办法,编制“特岗计划”实施计划,负责实施公开招聘、岗前培训和跟踪管理服务等各项工作。
省财政厅:负责统筹协调“特岗计划”的经费保障,落实资金,并规范管理。
省人事厅:协同教育厅做好特岗教师的公开招聘工作。省编办:负责对中小学编制工作的监督、检查、编制总量管理。
市州教育、财政、人事、编制等部门按照国家和省统一要求,负责组织协调本辖区“特岗计划”工作,指导检查特岗教师聘期管理,监督设岗县特岗教师岗位、工资待遇及生活安排等落实工作。
各设岗县负责拟定和申报特岗教师需求计划,指导用人单位与特岗教师签订聘用合同,保障特岗教师的工资及各项待遇的落实,为特岗教师提供相应的周转住房和必要的生活条件,对特岗教师实施日常管理;负责特岗教师的户口与档案管理的落实工作;负责落实3年聘期结束、考核合格、自愿留在本地学校任教人员的工作岗位。
高等学校负责引导和组织毕业生报名应聘特岗教师,并做好政策宣传、毕业生推荐、应聘资格审查和上岗派遣等相关工作。
十二、其他有关事项
1、各市州应按照本实施方案的要求,制定具体实施意见,并报省教育厅、财政厅备案。
2、本实施方案由省教育厅、财政厅负责解释。
第五篇: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家庭经济困难
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家庭经济困难 寄宿生生活费补助资金管理办法
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家庭经济困难寄宿生生活费补助资金管理办法
一、为规范我市义务教育阶段家庭经济困难寄宿生生活费补助资金评审和发放程序,加强对补助资金的管理,结合我市实际,制订本办法。
二、各校受资助学生人数的确定:由教育局财务科按照省对市确定下达的总受资助人数分配。省财政厅每年下达一次受资助总人数,教育局每学期按各校的实际住宿人数分配一次受资助名额。分配比例为:本校受资助人数/本校实际住宿人数=全市受资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家庭经济困难寄宿生生活费补助资金管理办法
一、为规范我市义务教育阶段家庭经济困难寄宿生生活费补助资金评审和发放程序,加强对补助资金的管理,结合我市实际,制订本办法。
二、各校受资助学生人数的确定:
由教育局财务科按照省对市确定下达的总受资助人数分配。省财政厅每年下达一次受资助总人数,教育局每学期按各校的实际住宿人数分配一次受资助名额。分配比例为:本校受资助人数/本校实际住宿人数=全市受资助人数(由省财政厅确定下达)/全市住宿学生总数(由市教育局逐校清查)。
三、资助标准:
资助标准由省确定。2013年标准为小学每受助学生每年1000元,初中每受助学生每年1250元。特教学校按初中对待。
四、补助对象:
属于以下情况之一的义务教育阶段寄宿学生,可向所在学校申请义务教育阶段家庭经济困难寄宿生生活费补助资金的资助。
1、享受农村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待遇家庭的子女;
2、农村人均年收入在625元以下的绝对贫困家庭的学生和人均年收入在625--1000元之间的相对贫困家庭的学生;
3、家庭成员长期患重病,家庭遭遇自然灾害或突发事件财产损失严重等特殊情况的学生;
4、家庭经济困难的少数民族、孤残学生、烈士子女;
5、家庭被当地政府列为特困户或重点优抚对象的学生;
6、其他特殊原因造成家庭经济困难的学生。
财政供养人员家庭的学生不得纳入资助范围。受资助学生每年评定一次,每学期根据学校住宿生人数变化和农村贫困家庭收入变化的实际情况对受资助的贫困学生做出适当调整,确保贫困家庭学生享受资助。
五、资助款发放时间:
每年分两次发放,每学期发放一次。
六、评审程序和发放办法:
资助寄宿生工作坚持公平、公开、公正的原则,严格按照资助申请、审核、批准、发放等程序进行操作。操作程序是:
1、学校通过有效途径公开资助信息;
2、学生本人向所在学校提出申请,并提供相关证件或证明。学校组织提出申请的学生填写《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家庭经济困难寄宿生生活费补助申请表》,并组成由村民(居民)委员会、学校、学生、学生家长和老师代表参加的评审小组,对提出申请的学生进行审核,依照教育局下达的受助名额确定受助对象名单,并校内及学生家庭所在乡镇(街道)、村、社区范围内进行公示。公示期不得少于7天;
3、学校将家庭经济困难寄宿学生名册上报教育局计财科审核;
4、教育局计财科审核受助对象资格,送同级财政部门备案;
5、学校要严格履行资助款发放手续,初中资助款可由学生本人或家长领取,不许其他人代领,小学资助款必须由家长领取,资助款发放表格上必须有班主任确认签字。学校要做好家庭经济困难寄宿生生活费补助领取过程的档案管理工作,按国家规定的档案保管期限认真保管、备查。
各学校应加强对困难家庭寄宿生生活费补助资金的管理,实行专款专用,并接受审计、监察部门的检查和社会的监督。对弄虚作假、挤占、挪用、截留补助资金的行为,将追究直接责任人和相关领导的责任。